写我的外婆家(模板18篇)

时间:2023-12-20 16:50:28 作者:字海

优秀作文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创作,更是一种艺术的展示,我们应该努力创作出更多精彩的作品。阅读和分析优秀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

我的外婆家散文

时至中秋前后,上班的途中总是被阵阵袭来的桂花香所陶醉,我与这四季常青、十里飘香的桂花树素来有缘。

小时候家居一条小船,四处漂泊不定,行至盐城(父母的祖籍地)我便有机会缠着母亲带我去外婆家。外婆对我甚是宠爱,一对三寸金莲的小脚加上没牙的瘪嘴,总喜爱把我抱坐在她的腿上,拿出家中好吃的东西。后来听母亲说有些好吃的是外婆专门省下来留给我的。

我六岁的时候又去了一趟外婆家,这一次恰逢中秋,难得跟外婆、舅舅一家人在一起吃上这一顿中秋晚饭,农村中时兴用来敬月的食品全部被端在了院中。月亮象如一只乳白色的大灯泡挂在头上,四周如水一般清蓝,忽传来阵阵香气,不免精神一振:“外婆,什么东西这么香啊?”

以前也闻过此香,只不过没有这般持续时间长。

“你坐在桂花树下,这香味当然就重了。”外婆指着桌上自己做的米糕,“这里面也有桂花呢,你吃一口保准跟你现在闻到的味道是一样的。”

果不其然,到处都有桂花的香味。

舅舅也来逗我:“六子,你来尝一口我喝的酒看看。”

我用小嘴咪了一口,辣是自然的,但桂花的清香却扑鼻而来,如若不是酒,我定会大口喝个够了。

饭后,露水甚重,外婆拿来一件外衣替我披上,我躺在小竹床上,头朝着天上数星星,月明星稀,倒是阵阵花香时不时地钻进鼻子中来。不一会,忽觉得腹痛,有种饱胀感,很难受。

“外婆,我肚子疼。”我开始向外婆求救。

母亲开始责备:“看你哪一世有得吃的,逮到了就拚命吃,这下好了,吃伤了吧。”

这在我们小时候是常事,动不动就会有这种情形。

外婆端来热乎乎的茶让我喝下,说喝了肚子就不疼了。刚要喝,冒出的热气竟也带着桂花的香味。外婆笑笑:“这是桂花茶,喝了可消食,你刚才吃得太饱了,喝了这桂花茶马上就不再疼了。”

这一晚外婆把我搂在怀里讲月亮里的故事,指着月亮,告诉我月亮里面的.桂花树跟我们头上这棵树是一样的。那时我觉得月亮离我太远,外婆的桂花树则与我更近,只要闻得桂花香定会有许多美食在等着我。

外婆对桂花树尤为宝贝,树上落的每一片花蕊几乎都不会放过,她会细心地收集起来放进蓝子里,好天放在外面吹干,再装入专门的容器,用来做食物、泡酒、当茶叶,一年四季都能闻到外婆家里的桂花香。

外婆庭院中的桂花树伴着我一起成长,十多年过去了,它已长得很高,更多的桂花落英已经让外婆无力顾及,桂花树长大了,外婆却已日渐老去。

忽有一天家人听说外婆快不行了,兄弟姐妹们组团前往盐城西乡。

我来到外婆的床前,喊着外婆,她转过干瘪的小脸,朝我笑了笑,试图抬起手来,但已无力完成。只是用低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对舅舅说:“把我那个罐子里的桂花拿把六子。”

桂花拿来了,我将这包得严实的桂花打开,香气很快弥漫了整个屋子,外婆先是露出点笑容,然后用干瘦的手指了指。我知道她是在示意我赶紧把袋子口扎紧,别让香气全跑掉。

半夜,外婆走了,她走在了桂花落的冬天,但她是闻着桂花的香味走的。

外婆入土了,伴随她的还有一棵桂花树。如今,这棵长在外婆坟前的桂花树已长得很高,那香味浓郁,惹人喜爱,引得路人驻足,并结出了许多果实,乡下人们都视这种果实为“贵子”,每年都被南来北往的人采撷着。我想,外婆早已化为泥土,在这每一粒的桂花和桂花果实上定有着她的祝福。

我的外婆家散文

外婆总是津津有味地说起她出嫁的时候,外婆和外公在成亲前从来没见过,依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这么嫁了,嫁人前外婆天天寻思外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直到成亲当晚才看清,“可算谢天谢地,你姥爷不缺胳膊少腿……”外婆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进家门得经过一条胡同,那条胡同,妮你常走,记得不?闹亲的,拦在胡同口不让进,想给俺闹,俺一看不行,就使劲晃轿子,这一晃不要紧,轿夫用劲不均称——压轿杆断了,唬的闹亲的都跑了,跟着俺的婶子赶紧找了院里的一个大爷问吉凶,大爷竟然说这样好,本来今天成亲对闺女不利,这样一来破了,还说俺有福哩……”外婆脸上满是炫耀。

外婆就这样和外公成亲了,两人在这个村子里生活了七十多年,孕育了六个子女,直到姥爷生病需要长期住院治疗,外婆才跟着外公离开了村子。

不去胡同里捉蚱蜢的时候,便在外婆家的大院里或是去屋后的'场院玩。

外婆的大院,南面是一间正房,两间偏房,东边是杂物间,西边是厨房,北边有一排矮墙将大院分开,墙的另一侧则是外婆家的“乐园”。

夏天的早晨来的更早一些,在窗外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里,我忽的起床,抹了把脸,一溜烟便跑到了“乐园”里,外婆早已拿着锄头在除草了,这里种满了黄瓜、茄子、西红柿、玉米,还有一段枯死的槐树,竟然长出了木耳,我蹲下来,看着这又黑又透的小东西,充满了好奇,真想拿块锯条,把这槐树锯开,看看这些吃起来嫩滑干脆的木耳是怎么长出来的,槐树周围,从地底下新冒出了许多香椿幼苗,我背着外婆,专挑幼小新发的枝芽采,心想着中午饭有着落了,外婆做的香椿鸡蛋饼可是一绝,金灿灿的蛋饼,里面裹着若隐若现的香椿,老远就能闻到那股清香味儿,想到这看着外婆正在忙碌的背影,便学着她的模样拿起了锄头,煞有介事的除草,“哎呀!妮哎!你那是叨的‘棒子’,别锄啦!锅里给你留了鸡蛋面,吃去吧。”外婆嗔怒道,我吐吐舌头,一蹦一跳的去吃我的早饭了。

早饭后,才是我大显身手的时候,大院中间种了几棵枣树,早已枝繁叶茂,爬树,掏鸟窝可是必修课,顺便摘几颗翠绿发酸的青枣,放在嘴里解解馋,树上的鸟窝早已鸟去巢空,我便悻悻地爬下树来,央求着外公给我做秋千,杂物间门梁的高度正好合适,做秋千支架最好了,外公便找来了麻绳,在门框两侧紧紧拴住,绳子中间铺个软垫——秋千大功告成了!不一会,院子里便聚集了村里好多小伙伴,都排着队想坐一坐我的秋千,我可要拿一拿范儿了,看着谁对我求的紧,便让他多荡几下,外婆从屋里出来,热情的招呼闲着的小朋友喝蜜水,我生怕蜜水被别人都抢光了,便下了秋千撒丫子回到屋里,先痛饮一番——温热的蜜水直甜进我的心里,滋润了这整个燥热的夏天。

外婆家是我儿时乐园,已忘记了什么时候最后一次去那,听父母说,外婆家的大院早已翻新,舅舅新盖了水泥大瓦房,原来的大院只剩下北边的两间正屋,我想时间可以带走一切,沧海桑田,不变的是留在时间缝隙里越发清晰的记忆,那些儿时的记忆深深烙在脑海最深处,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烦躁不安的时候,陪着我走过一个个知了鸣叫的夏天。

我的外婆家作文

永康这个地方,是伴随妈妈成长的故地,也是我的外婆家。这个小地方,虽然比不上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杭州,但我也跟喜爱杭州一样的爱它。

永康的美食特产不算多,但有几样小吃我却记得非常牢。比如“永康鲜肉饼”、“永康麦饼”、“永康馄饨”呀这些的,以前妈妈经常买给我吃。那味道我至今还忘不了。

这次国庆放假,我又跟妈妈回了外婆家,妈妈告诉了我很久以前关于永康的故事:那时候呀,永康的经济很不发达,一共也才两条主干道,纵横交错着。一条叫“解放街”,一条叫“胜利街”。人们的活动范围几乎只有这两条街。而现在不同了,四通八达的交通,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灯火通明的道路,几十年之后,永康竟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妈妈还说,永康还有一个永久的风俗。每年农历的初一、初七这些日子,基本上是每个星期一次,都会有一个巨大的“赶集”活动。听到“赶集”,你一定觉得很古老吧,但是永康却一直流传着这种风俗呢!每到这个日子,人们都可以到集市上来摆小摊儿,或是当个买主来挑选自己心仪的东西,不受任何人的约束。在这一天,商品应有尽有,只要你想买的肯定都能买到。

我爱永康这个地方,爱我的外婆家,这里的一切都令我难忘。

我的外婆家散文

“小来外婆家,大来丈人家。”这是百官人的一句老话。说的是一个男人,在小的时候,总是跟着娘亲喜欢去外婆家。可一旦长大成人,有了老婆之后,便就会“娶了媳妇忘了娘”少走外婆家,而经常待在老丈人家了。

我也食人间烟火,自然摆脱不了这俗套。小的时侯,我就经常去外婆家。其实,也不过是三五个月或一年半载才去一回。春节期间跟随父母给外婆拜岁那是必去的,平时也就是有事情,或能吃甘蔗,或能吃落谷(玉米)的时侯才去一趟,待上几天。

虽然我的外婆家不过是个平常的百姓人家,没有显赫地位和丰富的物质条件,但儿时纯真的我,不单喜欢去外婆家,还愿意赖在外婆的家不回来。

咀嚼孩提趣事,去外婆家曾经是我儿时的梦想,也是我儿时的期待。外婆家,曾经是我心里最美丽的地方。

我的外婆家在前江,现在已划归我们百官街道了,但在过去属于娥江乡前江大队。前江大队当时是除了我们百官大队之外,无论是地域也好还是人口也罢,在全县都是排在第二位的一个生产大队。

前江距离百官下市头的我家并不远,只有七八华里,往北走过圆山桥、新建桥、出水桥三顶桥头就马上到了。

那里还有一条前江街,每天四邻八方的人赶来聚市,很是热闹。当时的前江供销社规模也很大,这里曾是娥江乡政府的驻地。

旧社会前江还有一所“强民小学”,办得很早也很有名气。这是一所完全小学,规模较大,那是前江的最大地主金澡文创办并兼任校长的。

好多像陈养山、金翊文、金清扬以及金姓“年”字辈的百官名人是从这所学校走出去的,也有不少像徐懋庸这样的上虞名人曾在这里任过教。

百官到前江的这点路程在今天看来,只有短短的一段,算不了什么。可是在我小的时侯,因为不通汽车只能是步行长走,所以就觉得特远,每次去外婆家总要走上个把钟头。

当时的道路,最初也不是可以开汽车的马路,而是狭窄的一条烂污泥路,沿着百松河岸边,弯弯曲曲、高高低低、凸凹不平。

前江这个地方是沙地,因此,种植的全是旱地作物。道路两旁的田地,种植的大多是一片片长得高大的绿麻、落谷(玉米)、甘蔗之类的庄稼,有时走夜路,胆子小的人会感到“阴森森”,“汗毛之骨笃起”。

我的外婆家在塘路外面,百沥堤塘下。当年紧靠堤塘的边上有一座很大很大的石灰窑。

我的外公成份有点高,是富裕中农。家里有三间大楼屋,单家独户孤零零地耸立在田畈中央,显得很气派。

在我的记忆中,当时塘路外这么大的一畈田中只有三幢楼房,前面老远的地方有一幢大楼房,那是我大舅妈的娘家,左旁也有一幢大楼房,主人家好象姓王。

后面有几排低矮的平房,其中还住着一户我阿伯家(我母亲的妹妹)。当年前江还有好些人家住的是草屋。

我的外公姓金,因为辞世早,我没有见到过。金姓是前江的名门望族,也是前江的最大姓氏。前江的金氏家族素为书香门第,为江南名门望族,子孙后代遍布全国各地和海内外,可谓人丁兴旺,英才辈出。

关于金氏家族来源,据史料记载,早在多年前,汉高祖七世孙、固始侯韶为避莽篡政后杀害刘氏家属,“”去“卯、刀”留金,以示不忘本。

公元1128年,韶38世孙、御史廷美随宋高宗南渡来浙,其分支始居上虞东乡七吕滩(今上虞丰惠镇渔门),45世孙镒八、镒九兄弟俩于元大德年间自渔门适居前江,为前江金氏始祖,至今已有700余年。

我的外婆姓沈,我不知道她老人家的名字,按照旧社会对女人称呼的习惯可以叫作金沈氏。

我的外公过世早,全凭我的外婆辛辛苦苦支撑着家庭,养大了我的大嬷、我的母亲、我的阿伯、我的大舅舅、我的小舅舅五个子女。而且还好不容易地供养了我的大舅舅上了技校,使家里也有了一个端“铁饭碗”的人。这是最值得她一生骄傲和自豪的一件事。

我的外婆,娘家是悬沙里人,自从嫁到前江外公家,全靠几亩薄田为生,开始日子还不算太艰难。

后来外公早早的去世了,家中就没有了壮男劳动力,前面三个是女孩子,而后面二个男孩又尚小,生活过得也就不容易了。

我的母亲十四岁那年被人带去上海做了娘姨,也就是现在的小保姆,挣钱以补贴家用,可见日脚过得相当艰难。

对于外婆来说,我的母亲这么年少幼小就让她在上海受苦,挣钱养家,心里有着亏欠和内疚,所以把亲情把疼爱放在了我们小辈一代身上。但凡有点好吃的东西,总是千挪万藏地留存下来款待我们,把我们待若上宾,也格外地喜欢我这个“外甥皇帝”。

我的外婆年轻时身材颀长,十分漂亮。她老了以后,除了满头的白发,身体还算硬朗,只是腰背有些驼了,但仍然可以度量出她年轻时的身材,在她那慈祥而又憔悴的面庞上仍有几分姿色犹存。

岁月在老人家身上刻下了太多太重的艰难,几乎我每去一次,就会觉得她的腰又弯下了一点,本已苍老的脸上又多了几许皱纹。

但她老人家每每过年拜岁时,见到我们这么多的外甥和外甥女在她家欢蹦,就会遏止不住地把欣喜的笑容洋溢在那沧桑的老脸上。

可有时在昏花的老眼中又充盈着晶莹的泪花,在夜里的昏暗灯光下清晰可见,令我难以忘怀。

儿时的我是不明白其中意思的,待我做了父亲之后才明白我的外婆为什么会流泪。

在外婆家拜岁,当时我的二个舅舅巳娶妻分了家,因为工农差别,二户人家有矛盾。所以我们吃饭必须轮流而且平等,先在我的大舅舅家吃了中饭,然后再在我的小舅舅家吃晚饭。或者干脆是一户待一天。

那个时候,我的大舅舅特别会争,还讲究长幼之分。非要先让我们到他家吃饭或多吃一顿饭,否则会不高兴,还会仗着有文化与我的父亲论道理。

而我的小舅舅是老实人,这方面总是吃亏也争不过我的大舅舅。况且连我都能看出来,外婆和几个姐妹全是宠着、让着大舅舅的。

我的大舅舅叫金友根,技校毕业后曾在杭州轮船上工作,后来调回到上建公司沙场工作。我大舅妈是前江金樟文的后人,也在上建公司沙场工作。他们有三个儿子。

我的小舅舅叫金子根,是个地道的前江农民。我小舅妈是悬沙里人,也是一个农民。他们有一个儿子二个女儿。

也许是一年难得见上几次面的缘故吧,每当我们全家到了外婆家,好多亲戚和邻里都会纷纷拥来看望我们,外婆家顿时热闹欢乐起来了。

不管是舅舅、舅妈,还是大嬷、大爹、阿伯、姑爹,对我们百官街里人总是格外的亲热。

至于表兄弟表姐妹们,那就更不用说了,年龄都相仿差不多大,一起叽叽喳喳,嬉戏玩耍,自然要好得不能再好了。

那时我们在外婆家的聚餐总是分为两桌,大人们一桌,孩子们一桌,为的是能更好地相安无事各取所需。

面对八仙桌上摆满了平时吃不到的香喷喷的美味佳肴,把我们小孩诱得涎水欲滴,嘴馋得直掉口水。

我们来一盘吃一盘,尽情地放纵自己“狼吞虎咽”,吃了个不亦乐乎。未等到菜出齐,我们小孩早就吃好了,抹抹“油捞捞”的嘴巴下桌去玩了。

儿时,我最喜欢吃外婆家做的虾油鲁肉。

每次过年拜岁到了外婆家,在舅舅家的厨房里,她们姐妹、姑嫂、妯娌几个大人凑在一起总是没完没了地拉扯着,通常要聊到后半夜。

而我们孩子则在外婆家偌大的楼房里从一间窜到另一间,从楼下跑到楼上,忙个不停地嬉戏,把外婆家闹得是天翻地覆,鸡犬不宁。

我们玩疯了,不到半夜,不歇休。待到夜深了,人累了之后,才会坐在大人们的身边,听他们七嘴八舌地拉着家常。

听着大人们说话,听着、听着、就一个个慢慢的睡着了,有时又醒来,在半梦半醒之间还会听着大人们的谈话。

实在熬不住了我们就会自己跑到床上去睡,真的困熟睡死了,大人们怕我们着凉,也会抱着、背着我们送到床上。

记忆中,我的外婆总是给我们这么多的外甥、外甥女每个人塞上一个红包,红纸包着一张崭新的钞票。年纪大点的是伍角钱,年纪小点的是贰角钱,压岁钱人人有份。

外婆把对我们外甥、外甥女的祝福祈愿悉数收进了这个小小的红包中。

我的'外婆这点钱来之不易,平时吃素念佛拜菩萨,全靠给人念阿弥陀佛赚来积下的。

记忆中,我的外婆在早上我起床的时候,还会笑眯眯地在她住的楼上那间房屋里,打开一个柜子的铜锁,从里面魔术般地拿出一些好吃的东西给我。

有时是糖果,有时是糕点,有时是已经生虫的饼干。一串串,一粒粒,一块块地悄悄塞进我的口袋中,并小声嘱咐我别告诉其他人,不要让别人知道。

因为外婆有点重男轻女思想,比较喜欢外甥,特别怜爱我这个街里来的外甥,所以在十多个老表中对我另眼看待。

而我也总是围着外婆前后转,嘴巴甜蜜蜜地老是“外婆长、外婆短、外婆头里带着花”叫得欢。

前江是沙地,盛产甘蔗。当夏日炎炎之时,一大片一大片的甘蔗林,则是很好的避暑地方,既可以庇荫,又可以尝到甜润的甘蔗。

所以在放暑假的时候我也特别喜欢去外婆家,在她家的门前屋后,挑一根壮壮的绿皮甘蔗,拦腰折断,然后放到嘴里咀嚼,流出来的甘蔗汁,那清凉爽口的滋味,让我乐此不疲流连忘返。

而过年的时候,成捆的甘蔗已窖藏地下,我们到外婆家去,二个舅舅就会从地下掘出甘蔗给我们当水果吃,回家时还不忘给我们带上几捆已经截短洗净的甘蔗。

在二个舅舅家拜完岁,第二天我们就到后面的阿伯家拜岁。她家离我的外婆家不远,只相隔一点点路,而且从后面的路通过,上我外婆家必须经过我的阿伯家。

我阿伯比我母亲小一二岁,我的姑爹姓朱,是做厨师的,烧得一手好菜。她家也是三个小孩,二个儿子一个女儿。只可惜女儿是个哑吧。

为了在阿伯家拜岁,我和我的母亲经常要在外婆家住上一宿。

当年我总是住在大舅舅家的二楼,靠窗的那只房间,与外婆合睡在一张老式的大床上。

第三天,我们就会照例与二个舅舅家的小孩一道去南湖给大嬷、大爹拜岁。从前江绕道到湖田里陈家,也有好几里路程。

当时的南湖,是上虞的产粮区,种植的全是水稻,因此我们走的也是田塍路。

去南湖大嬷家,我们的队伍就很庞大了,除了四户人家的大人,还有十多个小孩。

这十多个老表凑在一起就非常闹热了,大家零零落落地走在狭窄的田塍路上,队伍拉得很长很长,我们一路上蹦蹦跳跳,每每走到湖田里陈家总是晏了,快到了吃中饭的时候。

我的大嬷家里是有木船的,有时大爹也会从湖田里的陈家,撑着船到前江来接我们二十多个大人、小人去他们家里做客。当年能坐船并不逊色于现在乘坐私家车的风光。

我的大爹姓陈,家里三代男丁都是十八岁结婚生子,所以我的老表很早就做了父亲。

我的大爹生了三个儿子,没有女儿,因为大嬷想要一个女儿,所以我母亲把我的小妹过继给她们做了女儿。

我的外婆早已去世,离我们而去好多好多年了,那时我还是一个执拗少年,我是怀着悲痛的心情,披麻戴孝地送了外婆最后一程,她就安葬在我们百官下市头的赵家山上,也就是现在的半山。如今她的坟墓迁移到了那里,我不得而知。

时光如梭,自从外婆去了天国,我也长大成人了,由于自己忙于生计,累年浪迹天涯漂泊四方,我到外婆家去的次数也就寥寥无几。

外婆家对我来说,已是一个美丽的梦境。

今天,我努力地回忆外婆,拉到眼前的是模糊的慈祥,已辨不清她的容貌,记不得她的声音了。而当年在外婆家里十多个老表嬉戏玩闹融洽的喜庆氛围也逐渐地在我脑海里淡成了黑白照。

带我的小兔去外婆家作文

外婆家在大海旁边,有沙滩,沙滩上可以玩追浪,还要以抓沙蟹。

外婆家的院子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果树,有枣树、桔树、杮树、文旦树……,现在这些果子都熟了,我可以尽情地吃个够。

外婆家养着鸡和鸭,我老是喜欢去喂它们,看它们抢食的样子,可爱极了!

外婆家很美,我喜欢外婆家,但我更爱外公和外婆。

带我的小兔去外婆家作文

今天上午我写了一下作业,妈妈们便上来叫我带着作业出去做。我准备好之后便跟妈妈下楼,看见了舅舅的车子,上了车之后,妈妈才告诉我去外婆家做客。在舅舅开车的时候,我看到路的两边卖黄桃的人很多就连马路旁边都有。

半路到了舅舅家,我和弟弟在楼下玩了一会,到4点钟左右便出发去外婆家。到了外婆家门口,外婆见到我们便高兴万分,连忙停下手中的活,便忙这忙那的。时间过得飞快,时间到了晚上,菜也基本上也全部好了。到晚饭做好的时候,妈妈便出来叫我们吃饭。到了门口我们闻到了饭菜的香味,我一到屋子便闻到了满桌子的饭菜,有鸡翅、玉米、烤鸭、红烧肉等等。我数了一下有十几样菜。今天晚上在外婆家做客的饭菜真是应有尽有啊!真是让我大饱口福。

我的外婆家作文

那一块小小的土地,记录着我童年美好的记忆。那一片指甲花,珍藏着我与朋友之间最纯洁的友谊。那个小小的鱼塘,融化了我童年的欢声笑语。那一棵棵果树,承载了我与外公外婆快乐生活的剪影。

今年暑假,我再次回到了两年没回去过的外婆家,再次站到门前,童年记忆中的一幕幕出现在了我的脑海中,门前的土地是我小时候最爱玩耍的“宝地”,在土地上,我可以画画,可以画房子玩游戏,也可以捏泥巴玩,回想起小时候幼稚的一幕幕,真的觉得好好笑。走到后门前,我想着我六年级和我最好的两个朋友一起种下的指甲花不知道还有没有活着的,因为我已经快两年没有照顾它们了,我打开后门,眼前令我大吃一惊,后面几乎长满了指甲花,粉的、蓝的、红的、紫的、白的,五颜六色,每株指甲花居然都长的非常粗壮,一看就知道生长的很好,而且非常美丽,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希望我和朋友们的友谊也如那花朵般美丽,灿烂。我经过花地,走过简易的小石桥板,来到了小鱼塘边。

那个小鱼塘,四周环树,水中倒影非常有趣,偶尔飞来几只顽皮的小燕子在水上玩耍,还有些时候能看到群鱼竞越的美景色。小时候,我很喜欢和朋友在塘边玩水,那时外婆总是担心地守在旁边,看着我,从来舍不得骂我打我,即使我非常顽皮的时候。

外婆家旁边有一个小院子,里面种着桔子树,因为当时去的时候不是桔子成熟的时候,所以并没有吃到,但那一颗颗长满绿叶的桔子树也成了我玩耍的地方,绿油油的叶子很让我怀恋小时候和外公外婆一起摘桔子的场景,那时候我很顽皮,摘桔子,要么拉一大片叶子下来,要么就是让桔子“脱掉”了一块皮,那时外公说我捣乱,外婆却总是舍不得骂,外公却也没有打我。回想起来,那时真是太不听话了,如今想再和外公外婆一起摘满院的桔子也没时间了。

外婆家让我想起了许多快忘记了的事。那些美景我小时候都没有发觉,现在感觉到也不知道迟了没有,心里突然飘过一丝后悔与可惜。

我的外婆家散文

妈妈姓胡,原名德华,因五行缺水,又取名为淼。读书后,私塾先生替她改名洁云;稍长大之后,嫌这名字太俗,自作主张改为晓风。我舅舅随即效仿,也为改名叫晓筝。外祖母发现后,很是生气,骂姐弟俩是不是想学风筝远走高飞?妈妈只得把名字调整为“筱峰”。舅舅则改成“筱筝”。我还有位姨妈,叫“筱筠”。这些名字一直使用至今。

与周家相比,外婆家祖上要荣耀多了。妈妈的曾祖父中过举人,据说是乡试第三十几名。因此,胡家祖宅很大,有四进,入门就能看到上面悬着题有“文魁”字样的匾额,门口立有旗杆。当时绍兴城里,有“徐李胡田”四大望族,“胡”,就是指妈妈的娘家。但是,没等到妈妈出世,四大望族渐次败落。于是,又有了“徐李胡田,苦到可怜”的俗谚。妈妈的祖父名胡贤之,英年早逝。他有个弟弟叫胡迪之。胡家的颓败,就是这位“二爷爷”的“功劳”。胡迪之是吃喝嫖赌抽样样来得、五毒俱全的主儿。妈妈的爷爷过世之后,他更是变本加厉,结果,硬是把那座胡宅典给了别人。后来,我的外祖父总算把府宅赎了回来。我曾问妈妈,外祖父哪来那么多钱?妈妈说,无非是“拖拖借借”四个字罢了。房子赎回来后,自己住一进,其它三进出租,用租金还债。

那座胡宅在绍兴市区的投醪河边上。我曾经在投醪河边走过,却从来没有想过去寻觅胡家祖先的遗迹。

妈妈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艰难,尤其是外祖父去世之后。幸亏那时还有妈妈的外祖父接济,只是这样的光景也不长久。

妈妈的外祖父,就是我的曾外祖父了。曾外祖父叫王松年,也是郎中,但他的医术,显然要比曾祖父高明许多。妈妈说,她小时候去外祖父家,是最开心的事儿。由于曾外祖父的医术高超,加上他看病从不肯收诊金,故而口碑极好。为此,家中厅堂,永远挂满了病家为报恩送来的各色好东西。这些好东西,常常会转移到妈妈家里去。

让曾外祖父感到美中不足的是膝下无子。那个时候,“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帽子是很吓人的。曾外祖父这便看上了隔壁家的`女孩。此事当然是瞒着曾外祖母的,曾外祖父只找了自己的女儿商量。我的外祖母是孝女,她想出了一个妙计,把她的妈妈接到了自己家里住着,待那边生米做成熟饭后,再作公布。等这件事完全搞定,曾外祖母只能承认既成事实之后,自然要怪自己的女儿“吃里扒外”。老人家的思维方式也是很有道理的:原先他们只有外祖母一个女儿,他们的一切都可以是她的,这样一来倒好,要是真出来一个儿子,哪还会有做女儿的份?曾外祖母的预见还真的应验了。曾外祖父喜得贵子,取名王泽炜。至于接济之类,可想而知。

妈妈的这位舅舅,比她还小4岁。但辈份摆在这里,妈妈还是得叫他舅舅。倒是我的这位舅公谦虚得紧,后来竟然一直叫我爸爸为“哥”。他有他的道理,因为我爸爸比他大8岁。

舅公的儿子却只比我大1岁,叫王长兴。初中时,这位表舅曾是我的校友,高我一届。

外祖父叫胡长龄,很早就过世了。当时妈妈只有14岁。家里没了顶梁柱,一切都得由外祖母一个女流之辈担当。外祖母风风雨雨几十年,把三个儿女拉扯成人,个中艰难,可想而知。

外祖母没上过学,但通过“自学”,却能识字,无非不怎么会写。外祖母原名王福,她把“福”字的篆体拆开,改名为“祁田”。从这名字可以看出,外祖母还是很有水平的。

妈妈娘家也是“地”字号的主儿,家里有40几亩田,一家数口,靠这田租过活。但外祖母毕竟是个女流之辈,加上又是“三寸金莲”,行走不便,只好把收租的事托付别人。那人经常坑蒙拐骗,田租到外祖母手里时,连一半“成色”都不到。好在有曾外祖父接济,加上以前积攒下来的一点细软可供变卖,日子还能紧紧巴巴的过去。只是,外祖母很有“远虑”意识,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允许自己的生活过得稍微阔绰一点,能省就省,能苦坚决苦。

毋须否认,外祖母是有着很深封建意识的人。在她看来,儿子是她的一切,她的未来得靠她那唯一的儿子。这样的思想,加上家境的日益贫困,不得不使她做出许多“重男轻女”的事儿来。

日寇入侵绍兴时,外祖母带着子女逃到平水避难。当时,她只带了缝在棉被里的100块钱。即使在那段时间,外祖母也不肯轻视舅舅的营养,三天两头为他买些鱼醒补补。常常是这样,买一条鱼,妈妈吃鱼头,姨妈是鱼尾,鱼肉由舅舅“包场”,外祖母自己是碰都不碰的。平日里,妈妈她们吃的是玉米糊,只有舅舅一人吃米饭。每次给舅舅煮饭,年幼的姨妈都会候在锅边,一边闻着一边喊:“香啊,香啊,给我吃一点……”外祖母却置若罔闻。有一回,姨妈把锅边的“饭翳”挖下来一点吃了,还挨了外祖母的一顿好揍。

外祖母有一点是颇具见识的,那就是在如此艰难的境地中,依然努力地供着三个子女读书。

妈妈读书成绩非常出色。不要说是学校里,就是在整个绍兴城里,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小学毕业时,妈妈的成绩是全市第一。读完初三上半学期,为了减轻家里负担,她自作主张参加了高中招考(那时分春季班、秋季班两种形式),结果考上了。但是,外祖母没有答应。说来也难怪,家中经济条件实在再也供不起妈妈上高中了。妈妈难过之极,经常在梦中哭喊:“哪怕叫我尝尝味道也好啊!”当时,我的姑婆也与妈妈他们住在一起,她实在不忍心了,提出由她出资供妈妈上高中,哪怕是变卖首饰也要这样做。在这样的情势下,外祖母只好勉强答应,但事先讲定,就读一年,“尝尝味道”。当然,外祖母并没有让姑婆出资。

尝过高中“味道”之后,妈妈辍学了。她开始找工作,但是,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这又谈何容易!后来,幸亏由一个叫张燕的同学帮忙推荐,妈妈去青藤书屋附近的大云小学当了一名教员。妈妈后来告诉我,她第一次领到工资时,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她买了不少以前想吃又没钱买的小零食,一路走一路吃。

我的外婆家作文

今天,我放学以后妈妈要带我到外婆家。又能和外婆姥爷一起玩了,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在外婆家我和老爷一起看了一会电视,看的是:《喜洋洋与灰太狼》,聪明的小羊总是捉弄笨拙的灰太狼,笑得我前仰后合,眼泪都要流出来了。

要睡觉了,外婆用电热毯给我暖上被窝,真的好暖和,感觉好像太阳公公在拥抱着我。闭上眼睛我慢慢睡着了。我做了一个美丽的梦,梦里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我,到处开满五颜六色的鲜花。我在花丛中快乐地追着飞舞的蝴蝶。

我的外婆家散文

我六岁那年,因为年龄不够的原因,我没能在我家所在的村小学上上一年级。刚巧那天舅舅来我家,他对妈妈说外婆在他们村小学有熟悉的老师,可以让我去他们村小学试试看,于是在那个飘着蒙蒙细雨的下午,我告别了妈妈,和舅舅一起来到了外婆家。

那天傍晚,当我一颗潮湿的小脑袋突然出现在外婆面前,着实给了外婆一个意外的惊喜,她喊着我的名字紧紧的把我搂在怀里,那一刻,无限的温暖顿时涌上我的心头。那时外婆和外公已经和两个舅舅分开单过,一间土坯瓦房一分为二,中间用一堵简单的砖墙隔开,开一扇门,小的一边做了厨房,令一边就是卧室和客厅。外婆干练,爱干净,这小小的天地,被她拾擢的干干净净,不多的家什物件归置的整整齐齐,那盏多年后我一直魂牵梦萦的油灯,就摆放在卧室靠墙的方桌上,干净清爽,透明的玻璃灯罩擦的雪亮,没有丁点被油烟熏过的痕迹。

第二天,外婆就送我去了村里的小学,几乎没有费任何周折,我就在这所名叫求知的小学开始了我漫漫人生求知生涯的第一站。我们的班主任姓赵,是一位四十岁上下的中年妇女,运动发,带着厚厚的黑边眼镜,朴实而不失严肃,她用纯正的普通话教我们学拼音,读生字,朗诵课文。后来,我才知道她是当年上海来安徽农村插队的知青,插队期间和当地一个干部恋爱了,后来就结了婚,再就留在了这里。她把自己的青春留在了这里,献给了这块土地上的`那一群孩子,再也没有回大上海。赵老师对我很好,加上我之前有半年幼儿园的基础,所以在刚刚开始的学习上还算是游刃有余。

我每天上学和放学都是和两个表姐一起,我们先翻过背后的那座小山,再穿过一片宽广的田野,过一座简易的石桥,就到学校了。外婆把我的日常生活安排的很有调理,每天清晨我都会按时起床,早早的吃过外婆烧好的早饭,然后就等着两个表姐一起上学。我的作业本和铅笔外婆都是提前买好的,放在床前的木柜子里,每当我的铅笔写秃了,生字本写完了,她就会打开箱子给我拿新的。我每天放学回家外婆总是让我先把作业写好,然后再出去玩,那时年幼的我,每每写到一半的时候,只要听到外面表弟妹们的嬉闹声,我就再也坐不住了,悄悄的背着外婆溜了出来,和玩伴们一番忘乎所以的追逐打闹,直到红日西沉,炊烟袅袅,外婆呼唤我的声音在晚风中回荡,这时的我才豁然清醒,一边应着外婆的呼唤声一路跑回家。

那时两个舅舅刚刚自立门户,表姐表弟们都还小,生活也很不容易,外婆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但是每年除了接受两个舅舅必须提供的口粮,她从来不给他们添麻烦,自己种菜打柴,喂猪养鸡,自给自足。那时我们的饭食也很简单,但再普通的菜,只要经外婆的手一调理,就会变的十分精致可口,每次都把我小小的肚皮吃的滚圆滚圆。外婆把平日里在小河里捕捞来的小鱼,用盐腌上,大太阳晒干,做成咸鱼干,要吃时,先用菜油在锅里慢慢煎炸,再加上辣椒,那个酥脆可口,唇齿留香,至今难忘。

吃过晚饭,外婆就会点上油灯,拨亮灯芯,罩上灯罩,她问我今天的作业完成了没有,这时的我开始红着脸支支吾吾,外婆也不多说什么,只是让我赶紧写。这时我就会匆匆打开课本,开始抄写生字,外婆则在一旁滋滋的抽着旱烟,时不时会问问我学校的一些事,有时也会徒生感叹,说这么亮的灯,我什么也干不了,人一上年纪,眼睛就看不见了。外婆有一手远近闻名的针线活,她做的鞋子既耐看又耐穿,“做鞋学唐奶”,这是村里人对外婆针线活的评价,外婆的针线手艺成了远近大姑娘小媳妇竞相学习的标榜。我妈妈和三个姨都学了外婆的针线手艺,都能把鞋子做的有模有样,把花鸟绣的鲜活鲜活的,但据妈妈私下里说外婆的针线功夫只有三姨得到了真传,她和另外两个姨都只是学了点皮毛,去年在苏州表弟的厂里,我见过三姨给表弟做的棉鞋,厚实而不臃肿,质朴且耐看,果然不是一般功夫。

如此不一般的外婆,她嫁的男人却十分的平庸,我的外公一生都是一个得过且过的人,在六十年代初,在那个华夏大地哀鸿遍野,到处饿死人的大灾难时期,外公挺不住了,他抛弃了自己的结发妻子和六个年幼的儿女,独自立了门户,对曾经的亲人不闻不问。在那个大饥荒的年代,一个弱女子带着六个未成年的儿女意味着什么?他们所经历的磨难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到的。前年春节拜年,小姨还曾含泪说当年,那一天为了借半升米,外婆带着她借遍了全村,至今妈妈和他们六兄妹只要回忆起当年那段悲情的岁月,无不唏嘘流泪,他们吃过了那个年代所有能找来填肚皮的东西。

送走了太阳,迎来了星星,走过了春夏,迎来了秋冬。外婆凭借着她的坚强,善良,勤劳,还有那无双的针线活,带着六个孩子一天天一点点从苦难的深处一步一步跋涉了过来,没有饿死一个,没有抛弃一个,她让每一个儿女都长大成人,都成了家,没有男人的世界,她依然能撑起一片蓝天。在那苦难不堪的岁月,外婆面对着大地苍穹曾经无数次的呼唤和期盼,她多么希望外公能够回来,和她一起风雨同舟共撑一个家。残酷的生活和无情的岁月是一把锋利的刀,最终把那个曾今美丽贤惠,心灵手巧的女人变成了油灯旁如此安祥的老人。世事沧桑,孤身一人的外公也成了一个无人搭理的可怜老头。最后还是她,那个心比天地还宽广的女人,她不计前嫌,让舅舅把外公接了回来,原谅了外公。外婆在油灯旁静静的抽着旱烟,守着我写字,橘黄色的灯光洒在她的脸上,显得格外慈祥,我看见在烟雾和灯光中,外婆瘦小的身躯成了一尊经典的雕塑,坚强的让人心痛,善良的让人落泪。

我在外婆家那会儿,煤油还是凭票供应的,三毛钱一斤,晚上除了我写作业,我们很少点灯,怕费油费钱。现在的小孩听起来会觉得好笑,27年前的农村一切是那么真真切切,一点一滴都是那么的珍贵和难得。那时因为放学贪玩,我几乎每夜都要在油灯下写上一段时间。油壶里的煤油一天比一天少,后来外婆想了个主意,她把水掺在油灯里,在外婆看来,只要油里掺了水,油的品质虽然降低了,但点的时间肯定会长些。从此,我们的油灯里就有了两个颜色,透明的水上浮着金黄色的煤油,就像澄净明亮的天空上飘浮着金色的云朵,绚烂美丽。后来我听外婆说那壶油真的比以往的任何一壶都要用的时间长,当时我也深信不疑,为外婆找到了一个省油的好主意高兴不已。在我今天想来,那是上苍落泪了,他早就被这个善于生活的善良女人感动了,于是真的让那些水变成了油,静静的在油灯里燃烧,让她没有牵挂的在油灯下抽着旱烟守着她的外孙写字。小小的油灯啊,你折射了我外婆不平凡的一生,金色的灯光映出外婆在墙上的背影是那样的高大如山,我永远也忘不了。

外婆没有读过书,但无疑她对我半年的教育是成功的,外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到学校去一次,赵老师那时在乡下插队时就和外婆相识,后来因为我,外婆和赵老师几乎成了挚交,她向赵老师询问我的学习情况,有没有调皮捣蛋,并让赵老师对我严加管教之类。有时外婆会用篮子捎上些土鸡蛋带给赵老师,但赵老师很少收过。一到星期天,外婆就会带上我到山上扒松毛(把山上洒落在地上的松毛搜集起来当柴火),捡野山菇,或到窑上的姨奶奶家走亲戚,她从来不让我感觉寄居的孤独寂寞,让我童年快乐的笑声充满了每一个角落。年底期末考试我的两门功课都是85分以上,这令外婆很是欣慰。

我在求知小学只读了一学期,第二年开春就转回来了,我和外婆在一起只生活了半年,这短短的半年,成了我以后人生路上最弥足珍贵的回忆。外婆离开我们已经20多年了,可每当我想起外婆,想起那温暖的小屋,想起那橘黄色的油灯和那金色浮云一样绚烂的灯油,我总会忍不住潸然泪下。外婆姓唐,她有一个诗一般美丽动人的名字,芙蓉,她的一生就如同她的名字—出水芙蓉,风高亮节!

带我的小兔去外婆家作文

今天我们一家去外婆家。我多么想一下子就到啊,终于到了外婆家了,我兴奋的从车上跳了下来,外婆笑着从屋里走了出来,我们走金屋里,外婆把一盆刚刚洗好的水果拿了出来,请我们吃,我们就津津有味的吃起拉水果。

吃过晚饭,我们就依依不舍的回家了。

带我的小兔去外婆家作文

终于结束了,我也“解放”了。于是我就准备去外婆家玩,外婆卖菜。爸爸就送我们去外婆家,准备玩五六天再出来。

来到外婆家,我就看到弟弟正在板凳上安静地做作业,看到我来了,弟弟马上变得兴高采烈。外婆说等作业做好,我们一起去河里玩水。这下连我也变得欣喜若狂起来,我一个月都呆在城市里,这回可好了,可以玩水了!

他马上就完成了作业,我们就去小河了。来到小河边,我迫不及待就下了水,真是透心凉,心飞扬啊!我和弟弟马上在水中开始了激战,我拿起洗衣用的木棍,他则拿起水枪,玩得不亦悦乎。

吃了午饭,外婆带我们去钓鱼,可太热了,就不钓了。我们又去玩水了。

今天玩的真过瘾。

外婆家

“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活生必备的七样东西。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面。茶,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是从唐代与宋代兴盛起来的。有些人就因为茶而出名,像茶圣陆羽,他精通茶,他写的《茶经》让它流传于世。

茶可以分为六大种: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绿茶是历史最早的茶类,距今三千多年,也是我国产量最大的茶类,产区主要分布于浙江等地。而在我的家乡江山,最有名的要数绿牡丹了,它就是绿茶的一种。

在乡下。茶叶大摘的季节,外婆会带着我到山上去采茶叶,只见外婆“手指舞动”,片片茶叶就落在竹篮里。我让外婆把采茶叶的“秘诀”告诉我。外婆点点头,手把手地教我,先用食指与拇指挟住叶间幼梗的中部,然后用两指的弹力将茶叶摘断。哎呀,原来这般简单,我信心十足的采摘了起来,先挟住叶间幼梗的中部,然后用两指将茶叶摘断,咦?这茶叶怎么还没下来,我使劲地拔,结果茶叶是拔下来,但它的根也被我拔下来了,我呢还扑通一声坐到了“黄土高原”上。我没有气馁,拍拍身上的泥土,重新学着外婆的诀窍来,终于摘下茶叶。外婆看到我这么快就学会,告诉我,采茶多练习就能熟能生巧。学会了采茶的我心里乐滋滋的。

我们把采到的茶青经过烘、搓、焙等一道道工序变成了可以泡茶的茶叶。泡茶用清花大碗,放上一把刚刚制作成的清茶,倒入刚烧开的费水冲泡,顿时清香四溢。这个时候,外婆总叮嘱我“心急喝不了热茶”,茶是慢慢品的。其实,我更喜欢在酷热的夏天,喝上一碗泡好的凉茶,那个感觉就是一个“透心凉”。

的大碗茶,喝出来的不仅仅是茶的味道,还让我喝出了茶的生气,家的味道。

外婆家

有一条狗,那是我第二个阿姨送过来的。记得刚送来的时候,它只有我的一本刚送来的时候,它只有我的一本语文书那么大。有了这条狗我们家的乐趣也就有了头了。因为它经常引来“新闻”。

小狗的头条“新闻”,小狗的外形十分得惹人喜欢,黑白相间,他爱在地上滚来滚去。

小狗的头条“新闻”:有一回,我们带着它去太阳岛玩,太阳岛附近有个湖,小狗好动,一不小心就摔入了湖中央,我们正想下去急救,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小脑袋从水中浮了出来——小狗自己拼命地游上了岸,我呆呆地看着这个场面,连路人也被这位英雄——小狗引得驻足痴望。

小狗的头条“新闻”:在今年的七月底,正是我外婆的七十大寿,也是这条狗生小狗崽的日子。在外婆过寿的前几天,这狗就生了,谁也没想到它竟然生了六只小狗崽,我笑嘻嘻地对外婆说哦:“外婆这狗还注重人情啊,知道您七十大寿了,就给您生出一个吉利数字六了!”现在原来的小狗变成了一只有责任心的母狗了,而现在的这些小狗受到了它妈妈的`影响变得贪玩了。

小狗的头条“新闻”:接下来让我们听听狗妈妈与狗崽的新闻吧!有一回,我给小狗去送饭,不一会小狗狗们就蜂拥而上,不过抢了一会儿就不抢了,去玩了,我走近一看,啊!还有很多呢,太浪费啦,或许狗的性格与人类不一样吧。

我的狗“新闻”还有很多很多,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只要仔细地观察身边每一个小动物,你就会发现里面的奥秘。

外婆家

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去,在乡下,有山有水,是个好地方,我可喜欢去了。

吃过午饭,我和爸爸去爬山。山上有2个凉亭,我和爸爸一口气,爬到第一个凉亭。我还摆了pose让爸爸给我拍照,是不是很臭美啊?哈哈!山上有很多小花,小果子,可漂亮了。爸爸还爬到树上摘松果,像只猴子。接下来,我和爸爸又一下子爬到山顶的凉亭。山顶可高了,下头房子看来像我平常玩的积木。我们还拿了树枝练写字,在松软的沙土上写字画画还真方便。下山的时候,我和爸爸比拾柴火。我动作可快了,一根二根很快就拾了2大把,爸爸才拾到一把,哈哈,我比爸爸厉害吧!

回到,外婆直夸我是个好孩子,劳动的感觉真好!

外婆家

我认为,世间最美的地方,不过是我吧!

一阵轻风拂过我的脸颊。抬起头,望向身旁的那颗无名大树,那一片已泛黄的树叶,似乎不忍心离开它母亲的怀抱,在那摇摇晃晃的即将飘下。终究,还是抵挡不住他的宿命,又是一阵轻风,它不甘的缓缓的从母亲的怀抱中脱离,打着旋的落下,飘在了我的脚下。一切,是那么安逸,那么平静。秋,不知不觉中已经向我走来。

回家已有了一阵子了,闲来无事的我走在这田间小路。两边尽是一望无际的稻海,金灿灿的。不时有几只叫不上名的鸟雀飞过。在夕阳下,一切都是那么的唯美。呼吸着那一阵阵被秋风送来的稻香,令人不忍离开。

我的脚步可不会停止,前面的美景还在等待着我,我可不想错过。毕竟,夕阳是那么短暂。

是一栋我认为比较古老的建筑,因为有一排瓦房,很纯正的江南风。让我体会着江南小镇的感觉。

的正门口,左右分居着两颗百年老歪脖子树,听外公说的',他小的时候树就这么大了。可能树是会通灵的吧。他们的分支向着生长的。所以,夏天在我煞是凉爽。门口小路的对面是一个池塘,大小刚刚好。外婆总是在那里洗菜或洗衣服。我认为不是那么干净,可是从来没说过。让我奇怪的是,吃了那水洗的菜,没有人生过病哦!而此时的池塘里,映着那落日。鸭儿们似乎也不想破坏如此美的景色吧,一个个都在池塘边伸着脖子在那看着没有下水去游泳。我沉浸在这一副落日图中,几家的烟囱已飘起了白烟,妇人们忙着给家人准备晚饭吧。这等景色,或许只有江南的小乡村里才能看到吧!

濡染,我感觉有东西在脚边。哦,原来是小黑啊。它拱了拱我的脚,似乎在提醒我什么,转头我看到了刚做完农活的外婆,在夕阳下披了一层金色的外衣从那边回家。我急忙上去帮外婆拿了锄具。在夕阳下,伴着外婆沿着池塘边的小路往家走。

我本生活在一个很大的都市,那里没有这么美的太阳,没有稻田,亦没有这种瓦房。有的是灰色的天空,有的是高楼大厦,有的是散发着怪味的人造池塘。在这里,人们都是那么淳朴。没有城市里的喧闹,没有那车水马龙,亦没有那人与人为了利益的勾心斗角。有的是安逸,有的是甜蜜。这感觉,或许只有才能让我感受到吧!

当我们在喧闹的城市里生活了那么久,我们是否发现我们是去了我们本该有的东西呢?我们丢失了多少,改变了多少,我们是否也该回到那属于我们自己的故土,回到那最初的地方。享受一下真正的生活,去让自己的灵魂去放个假。去思考一下我们的人生,去品味一下人生的乐趣。才发现,这里的生活是那么美好!

我的灵魂补给站。我最初的地方。我的梦。

外婆家

就这个学期,阿姨生了个小宝贝,从此,一个小“木头人”在诞生了。

刚见到他的时候,他才几个月。当我到看“木头人”时,他一直在睡觉。他有着大大的眼睛,小小的鼻子,看上去特别呆萌。他睡醒了,一双大眼睛转得可快了呢!嘀溜嘀溜地,突然,他的大眼睛闭起来,嘴张得老大的,“哇呜呜,哇呜呜。”“啊?怎么哭了?”阿姨闻声就到,把一个奶瓶塞在他的嘴巴里,他才不哭了,一双眼睛该怎么转还怎么转。

吃完之后,他一直盯着我,眼睛里充满了未知和好奇,一下看看这个,一下瞅瞅那个,眼睛转个不停,身体却一动不动。我动了一下他的脸,从他嘴巴里,一股“清泉”直接“飞流直下三千尺”了。我拿起了一张纸,给他嘴巴擦了擦,纸好像被什么东西给咬住了。我低头一看,原来他把纸死死地咬住了,“住口,不能吃这个东西!”他嘴巴一松开,差点害我摔了个“狗啃泥”。

一百天后,我又来到了,他躺在摇篮车里,眼睛依旧嘀溜嘀溜嘀转着。这次不同的是,小腿不停地蹬着,手不停地在空中乱抓,嘴里发出“嗯哦哦,嗯哦哦”,一脸呆萌样。

哦,可爱的小“木头人”,你虽然呆,但是很可爱,很好玩,嘘……。

外婆家

我最喜欢去了,因为,有许多小动物,比如:蚕宝宝、小狗、小猫……简直就是一个动物园了。

我先说蚕吧,蚕很可爱,有很多。这块被我称为:蚕养区。

小狗原来有2只,结果,母狗“蛋黄”生了7只小狗,5只被冻死了,还剩2只。最逗得狗是“粽子”喜欢和我到辣椒田去玩,就说上个星期六吧,爸爸用摩托车把我带到辣椒田去,没想到,“粽子”也跟我跑来了,我俩玩起来,结果,这块被我称为:狗狗区。

小猫我就不说了。

真像动物园呀!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