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范文(18篇)

时间:2023-11-14 12:56:45 作者:文锋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范文(18篇)

教案的编写还要遵循教学原则和方法,合理运用教学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在这里,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一年级教案的成功案例,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一年级《100以内数的组成》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72页主题图,认一认,说一说,73页练一练和数学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大面额人民币及换算关系。

2、体会人民币的.用处。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教学难点:能正确清点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看人民币认读。

2、听币值,找出或组成相应的人民币。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看主题图,理解图意。

2、提问。

想买一件衣服和一条裙子需要多少钱?

你能用刚才学过的人民币支付吗?

你有别的办法让付钱更简单吗?

(用大额人民币)。

三、认识大额人民币。

1、说说自己认识的大额人民币。

2、师举生认。

四、开展购物活动。

1、交流,大额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下面老师要看看谁会用这些大额人民币购买主题图中的衣服。

3、抽生购物。

4、同桌互相进行购物活动。

五、练一练。

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

六、讲故事。

感受银行和储蓄功能。

七、本课小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认识几和第几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1、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2、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新知。

(出示排队买票图)。

谈话:(1)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

(2)请小朋友数一数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不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

(3)反过来,排在第2的是谁?排在第5的是谁?这里的第2指的是几个人?第5指的是几个人?指出:这里的第2、第5不是2个人和5个人,而是指排在第2个或第5个的那个人。

(4)看了图你还可以说出什么?(自己轻声说,说后交流)。

适当提示,如排在前3个的是哪几人,后4个的是哪几人,谁排在第4……。

二、进一步感悟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听说山那边有场精彩的比赛,正兴高采烈地去看比赛呢!

(1)教师读题后学生口答。

提问:哪条路是上山的路?哪条路是下山的路?

上山的动物有哪些?(小猫、小狗、小兔、小猴、小熊)。

谁第一?谁第二?

下山的动物有哪些?(老鼠、松鼠、小猪、狐狸)。

(2)除了这几个问题外,还想到了什么?

2、“想想做做”第4题。

提问:山那边在举行什么比赛啊?从图上你能说出什么呢?(小组讨论)。

每个小动物开的是几号车?最前面的是几号车?最后面的是几号车?

(书上的问题)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分别是哪几辆?后面呢?

追问:刚才说的前3名和第3名一样吗?为什么?

3、小结。

“几”和“第几”是不一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表示位置。

三、巩固深化。

1、摆一摆。

教师口述,学生摆放。

摆5个正方形,从左数起第3个换成圆片,从右数起第3个换成长方形。

2、涂一涂。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同桌相互说一说:4个和第4个有什么不同?

[这一环节是对前面新知感悟的检验,对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教师及时进行辅导。]。

四、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2题。

(1)讲述:小男孩住在第几层呢,你是怎么数的?(同桌讨论后交流)。

指出:一般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

(2)哪只猴子比较特别?它是第几只猴子,你是怎么数的?(同桌说一说)。

交流:可以从上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2只,也可以从下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4只。

2、你能说一句带有几和第几的话吗?在我们身边找一找!

引导:自己的座位是几排几座,点赞墙的排名,自家住房是几楼几室等等。

五、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安排学生相互说一说,再交流。

[总评]。

本堂课分三步走:由买票情境图的初步感知,再感悟,最后是动手操作的深化巩固,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层次很清晰。在拓展应用中注意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知识的魅力。练习中,采用了同桌互说、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表现,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总之,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已有的知识与做法解决新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探索,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主动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理解每一步的算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朋友,你一定去过游乐场吧,你都玩过哪些项目今天淘气和笑笑他们高兴地来到了游乐场,咱们一起走进游乐场,我们继续学习笔算乘法吧。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我们先来计算5人做太空船,需要多少无。

引导学生审题列出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仔细思考,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能解决这道题吗。

3、小组合作学习,自己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方法带到小组交流中。

(4)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尽可能让每一名学生都说一说,并把方法进行归纲整合。

(5)小组汇报中。

请学生到黑板前板演竖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教师小结,无论是12x5还是5x12,用竖式计算时,通常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把较大数作为第一个乘数。计算时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5先与2相乘,二五一十,满十要向十位上进1,在个位上写0,注意要把进位的1写在十位的下面,要写得小一些。

2、13个人要坐电动火车,需要多少元呢。

(1)独立思考列出算式:6x13。

(2)拿出练习本试着来独立尝试笔算,算好了吗。

(3)要是有14人,15人,16人坐电动火车要花多少钱呢。

请你在练习本上列一个算式,自己算一算吧。

汇报时还是让学生说一说算法,老师问算理,这次你算对了吗同桌。

之间把自己的算法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算一算,完成书55页第1题。

学生完成后要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完成书55页每2题竖式计算,一边做一边在心里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做完后教师把学生出现的错误展示出来,提醒学生注意,这样更有针对性。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请大家一起来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牧童与牛》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第7---8页。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巩固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计算的技能。

2、通过题组计算、比较,寻找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善于与同伴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修改意见。

创建教学情景,引起学生的共鸣;利用学生好胜好强的心理特征,建立一个竞赛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4题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争取1分半时间内完成,最多不超过2分钟。

第7题可以竖着分三组比一比,被减数不变,减数在变;也可以横着分三组比一比,被减数在变,减数不变,让学生感知差也在变化。

一、谈话引入。

教师启发谈话引入练习。师: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谁到了我们的教室与大家一起学习?(生:小玛丽)她有一个提议把我们分成四个小组比赛,看哪组在这节课中表现最好,算对的题最多,那么那一组就是这次竞赛的冠军。(注:每个环节设红花奖,最后哪组红花多的`就是冠军)。

二、练习。

1、第1题。练习后,引导学生观察每组中填出的两个数之间的联系。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第3题-----堆箱子。

4、第4题。(1)比赛,看谁在规定时间2分钟内做完。(2)订正,了解学生计算情况,指名分析错误原因。

5、第5题。看图说一说已知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再列式计算。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6、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再订正。

7、第7题。比比,猜猜,算算。

先让学生比较一下每组3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猜一猜结果会怎样?通过比一比,猜一猜让学生初步感受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大,那么差就变小。最后把计算结果填在书上。

8、第8题。先让学生观察每组3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再计算。并同桌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9、第9题。全班同学分成两组比赛,看看谁先回到家。

10、第10题。先让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计算。

三、总结评价。

2.小结比赛结果,进行颁奖。教学后记。

通过练习巩固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计算的技能。通过题组计算、比较,寻找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

综合练习课。

教学内容:完成《练习与测试》p8和p9。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及能力;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练习与测试》,实物投影仪。

本练习适当地在堂上完成,老师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提示学生竖着做,以加深对加减关系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听算。

14-516-913-412-8。

11-615-712-516-8。

(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6-8=?你是怎样想的?

(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二、基本练习。

1、独立完成p8:1。

(集体订正)。

2、直接写得数(限时2分钟),对速度很慢的同学,教师进行个别的技巧辅导。

3、p8:3、4、5读题后独立完成。

4、p8:67引导学生完成后交流。

5、p9:1、2可独立完成。教师巡查指导即可。

6、p9:3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小结出,总数不变,减去的数越多,剩下的就越少。

7、p9:4(要提示学生按规律填写,完成后交流方法)。

8、将第5题制成卡片,然后再将卡片发给学生,让他们朋友(或者请8个同学分成两组进行找朋友的比赛,看看哪个组的同学找得又对又快)。

9、p9:67独立完成前,进行方法的指导。

一、全课总结:根据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进行。

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教案设计

1、整节课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注重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知识,如:导入。

结合地理位置用大福源超市场景导入,有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动手整理衣服以及这部分的拓展交流,感知分类的数学知识其实就在身边。比较好地体现了“学习有用的数学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一课改理念。

2、小组合作学习运用比较到位。

本节课在开始和结束的两个大环节中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并在其他几个练习环节中,贯穿了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指一指等不同的交流活动。这样就给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分析、表达、合作能力。并激发了他们小组之间竞争的`欲望,使学生们更主动快乐地融入导课堂学习中来。

3、小组评价比较到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以小组之间比赛的形式竞争,老师把每个小组回答问题、合作过程都纳入到评价的范围之内;此外一些评价语运用的也是比较到位的。评价及时达到一定的效果。

小学数学一年级全册教案设计

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的去完成学习任务。两个班,总的来说,基础是差不多的,(2)班的尖子生稍比(1)班多。

两个班的学习习惯是(2)班的教好,所以,(1)班这个学习的教学重点还是要放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上。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清净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4)把加减运算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在实际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2)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理解常用的长度单位。

(3)在从立体到平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经历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4)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三)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四)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1、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3、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2、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3、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评价。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2、情感、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勇于发表意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估计的思想,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含义;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铺堑导入。

二、引导交流,理解新知。

(一)观察。师:这就是动物王国里的养殖场,多美丽呀!大家仔细瞧瞧,图上有什么?跟同桌的同学说一说。

(二)反馈。学生自由发言,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并板书:

鸡85只鸭42只鹅34只。

(三)说一说。师:请你们用刚才的“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在小组里说一说,谁多谁少?(师巡视指导,帮助个别学习困难的小组。)。

(四)想一想。课件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观察“想一想”的内容,羊可能有多少只?通过看图,你还知道了什么?(由学生自由回答,师再板书,读题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反馈交流时,让学生自我评价或评价他人。)。

三、练习巩固,扎实新知。

师:小朋友!闯关游戏开始了,今天要闯三关,大家可要努力哦,比一比,看谁得的红旗多!

1、p31第1题。引导学生看清题意,再让生独立解答,最后集中交流,进行评价。

2、p31第2题。帮助理解题意,让生认真思考后做答,交流评价。

3、p31第3题。指名生说明题意,再独立思考做答。(反馈时,可能会出现两个答案,只要理由正确,可以加以肯定。)。

4、游戏。

(1)师:恭喜小朋友闯完这三关,现在我们来玩个数学游戏,好不好呀?嗯,请大家注意了:

老师在纸上写了一个两位数,你们猜一猜,是多少?(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加以提示。)。

(2)30页,兔子有多少只?

三、总结。

师:今天玩得开心吗?你学会了什么?

调查家里成员的年龄,并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说一说。

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教案设计

说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类》。

教学目标:

1、让每个学生亲自经历分类的过程,理解分类的必要性。

2、初步感知分类有一定的标准。

3、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整理事物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不同的事物按单一标准分类的方法。

说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挂图、文具图片、服装图片、玩具图片、动物图片、实物投影学具准备:

1、房间图、文具图片、服装图片、玩具图片(每小组一份)。

2、学具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小朋友在家里一定能帮妈妈做做很多事情,谁愿意告诉大家你都会做些什么呢?

2、看来同学们都是热爱劳动的好孩子!可是呀,老师家的宝宝林林,一回家就把房间弄成这个样子了,你们看看(出示房间图)。你们有什么想法?(好乱)。

二、创设时空、自主探究。

1、说说房间里有些什么呢?

2、你们都是她的哥哥姐姐了,你们愿意帮助她吗?

3、师:这么多东西要收拾,好麻烦哦!你们准备怎么收拾呢?(同桌说一说)。

4、讨论:一窝蜂的上来会有什么后果呢?我们怎么避免呢?(分工合作)我们怎么分工呢?强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注意不能乱抢。比一比,看哪一组合作得最好!老师给这个小组奖一颗合作星!

5、生汇报,并说一说为什么都愿意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7、现在的房间变得怎么样了?

看来,我们要学会把各种物体按照它们各自的特性进行分类,这样就能使乱七八糟的东西变得整齐起来。

三、应用拓展、自主构建。

1、分类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呢?你能说说吗?

2、把同类的圈起来。(找相同)先说说分别是些什么物体,再进行分类。

3、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找不同)。

4、给动物分类。

(1)教室里这么热闹,可把一群小伙伴可急坏了,它们好想和大家一起玩啊!想知道他们是谁呢?闭上你的眼睛,千万别睁开,你会得到一份惊喜!(师分发动物图给学生,并出示挂图)。

(2)睁开眼睛看看,你们看到了什么?(生说)师:蓝蓝的天空,宽阔的草地,潺潺的小河……多美的大自然呀!

(3)想想你手中的小动物该回到哪里呢?(回到大自然!)那么这些可爱的动物该放回到大自然的哪个地方呢?你能把它贴到合适的地方吗?(生有序地上台贴动物)。

(5)谁能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呢?会飞的――天上;会跑的――草地上;会游泳的――水里。

5、整理学具盒。

(2)汇报:你是怎样整理的?

(3)把学具有序地进行整理,放到学具盒里。

四、评价反思、自我体验你今天有哪些收获和感受?还有什么遗憾?

五、教学反思。

分类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的划分和组合的过程。学生分类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能够自己提出分类的依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分类整理既是方便我们的生活,又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根据数学课堂教学“有趣、有序、有用”的新思想,组织系列教学活动。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分、画一画、贴一贴、摆一摆,在数学活动中经历分类整理的过程,从中体会分类的结果在不同的标准下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分类、有序整理事物的能力。

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利用十一长假休息期间,带孩子去北京旅游,恰逢北京新鸿儒教材教法研究所举办全国四市十二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课交流研讨会。带孩子玩了两天后,放弃了游玩时间,和孩子一起听课了。

因此,有幸听到了吉林市船营区实验小学的张秋菊上的一节课《分类》,所不同的是这是北师大教材的。张老师的教学中,通过几个活动――整理房间、分水果和蔬菜、贴动物、分卡片、整理书包,体会了分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课后,听取了湖北省特级教师梅安妮老师的指点,整节课虽然体现了分类的思想――按标准分类,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但是新课程倡导的生活问题数学化,几乎没有类似于给同类物体画圈等练习,是本节课的一个缺憾。在张老师这节课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上完课后,感觉比较舒心。但是,美中有很多不足。例如,什么是类?什么是分类?这个重点突出不够,学生尽管已经会分类了,但是还没弄清楚什么是类。在学生整理完房间后,还有个小结:“衣服放在――柜子里;文具放在――书桌里;玩具放在――玩具箱。林林的房间现在怎么样了?想拿衣服,上哪找?想玩玩具了,上哪找?想学习了,上哪找?”这部分其实就是突出类和分类的,这只有下一节课中强化了。

又如,给动物分类,还欠考虑。学生出现了“狮子老虎放远点!”的呼喊,是我史料不及的。看来我对学生的了解还是欠缺,低估了学生的思维方向。还有对学生的组织还不够,课堂虽然活,但是感觉有点乱。努力做到活而不乱,是我们所有老师共同的祈望。因为活,导致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是这不重要,学生已经掌握了分类的方法。听了贺老师的评课,我更清楚该怎么上好这节课了。

《分类》评课分类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一种数学方法。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够按照事物的用途、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也就是单一标准。那么,学生应该掌握什么呢?什么是类?什么是分类?是本节课学生所要感受的重点。

小学一年级数学得数是8的加法及减法教案设计

1.开火车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拿出一道加法题和一道减法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算的.(3+2=5想:3和2组成几,3和2组成5,所以3加2等于5.还可以用数数的方法,在3的后面接着数两个数.)。

(4-1=3想:4可以分成1和几,4可以分成1和3,所以4减1等于3.还可以用倒着数数的方法,从4往前数一个数.)。

2.6的组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认识人币。

简单的计算。

认识人民币。

教学内容:义务教材第46页的第例1——————例2(认识人民币)。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cai课件一套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cai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cai演示)。

(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2、认识人民币。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操作初认人民币。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誰认得多(学生活动)。

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

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3)再认人民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

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学生口答)。

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4)元、角、分的关系。

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观看cai课件: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

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1角=10分)。

问:你知道1元=()分吗?

(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3、分类:按单位分:元、角、分。

按质地分:纸币、硬币。

看书上人民币与平时所见到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有红色斜线,这样叫样币。

三、换线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4)一张2角可以换()个1角。

一张5角可以换()个1角。

小朋友动手换一换。

四、活动。

1、拿一件玩具,这件玩具是1元1角,有几种付钱方法,找出哪种方法最简单。

2、选四名售货员,开始下位购买。

五、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认识人民币。

分类:按单位分:元、角、分。

按质地分:纸币、硬币。

1元=10角。

小学一年级数学《牧童与牛》教案设计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第1课时《分类与整理》。分类与整理是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本单元的“分类”是一个学生实践活动,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体验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本节课选取学生熟悉的游乐场场景为基本素材,通过将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气球分类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中学习分类,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并将分类的结果整理成图或表。

2、能力目标:通过分一分、数一数、比一比、等活动,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表达的能力,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3、情感目标:初步体验将生活中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好处,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本节课的重点是: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的结果整理成图或表。

二、说教法。

1、情境创设法。

《课标》指出:教师应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本节课开头我采用了猜一猜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什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并将小礼物奖励给今天表现最棒的同学,引导学生给小礼物归类的情境,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主要内容通过多媒体、分组讨论、动手操作、掌声鼓励等方式体现愉快的教法。在练习时,采用美观的图片来刺激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2、探究发现法。

本节课选取学生熟悉的游乐场场景为基本素材,通过将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气球分类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的结果整理成图或表。

3、联系生活法。

《课标》中强调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新理念。在教学中我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习分类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的用途,了解生活中分类现象,体会分类的作用如此之大。

三、说学法。

教师的教还有赖于学生的学,“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因此我特别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法的指导,本节课我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学习:

1、实践操作法。

本节课创设让学生参与操作的实践活动,如在教学中运用学具,将气球按颜色或形状为标准进行分类。让每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操作实践,通过分一分、数一数、比一比等实践活动,使学生经历了分类的过程,掌握了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了动手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充分体现了在“做中学”的新理念。

2、学习讨论法。

讨论法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因此在教学中。

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对“你是怎么整理的,为什么这样整理?”这个问题充分发表见解,给学生的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较大的空间,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小组合作的必要性,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并训练了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有五个环节: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为学生带来6件礼物,激发学生兴趣,礼物为6件,是通过颜色和大小得来,初步让学生感知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紧接着联系生活说说分类的现象,体会分类的作用之大。最后利用整理前后的书架的便捷,揭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创设情境:小朋友手中的气球该如何分类?

(2)动手操作:同桌两人为一小组,合作探究,将游乐场的气球按颜色或形状为标准分一分,数一数,将结果记录在白纸上。

(3)展示结果:通过展台和黑板,展示学生的作品,并将分类结果整理成图或表,让学生初步认识图和表。

(三)课堂练习。

1、将水果和蔬菜进行分类。

2、将平面图形整理成图,并按图填一填表,按表比一比多少。

3、将飞机、轮船、汽车、摩托车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四)课堂小结。

我们可以以形状、颜色、用途和功能等标准进行分类。由于选择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会不同。我们可以将分类结果整理成图或表。

(五)作业布置练习七1、2题。

五、课后反思。

分类现象应联系生活,灵活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表述不完整和回答不上来的问题,应旁敲侧击引导学生回答,而不能代替学生回答,应将机会留给学生。语言也应该更精炼。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观察图形,想象不能看到的面: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知识点是长方体的前面和后面一样,左边和右边一样,上面和下面一样。左边不知道,可以看右边。

补砖块问题。

出示完整的一面墙(图片)。

1学生观察。

2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每块完整砖块的长度是一样的;每行的砖块数是一样的;单数行和单数行摆的一样,双数行和双数行摆的一样。

3出示不完整的一面墙,“补砖块”

(1)这儿缺了几块?你能用刚才的发现来猜一猜吗?

(2)验证猜想。

方法一:学生可能会用画一画,补一补的方法。

师可以提问:你想怎么补?来告诉大家你的想法!

画的时候,引导学生用行之间的关系来画砖缝。

方法二:学生直接用数砖块的方法,那就不用补了。

师:一行有几块砖块?第一行缺了几块?

师总结方法:数出每一行缺的砖块数,再加一加。

老师对于这两种或更多的方法予以肯定及表扬。

(3)练一练。

完成p6补砖块练习。1、提问: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2、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3、小结:如果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是什么形,那么它就可以画出什么形状来。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直观演示。用后面书上提供的卡片。

(2)直观演示,边讲解。4旁边的数学在4的左边和右边,剩下一个数字在4的后面。

(4)总结。对面的那个数总是与原来的数隔着一个位置。

(5)应用规律。6的对面是?(隔着一个数字,是5)2的对面是几?

1、出示长方形模型,提问: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你能想出几种剪法。

2、请学生拿出若干张长方形,实际动手剪一剪。

3、进一步启发,激励学生,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并再一次让学生实践剪一剪,结果有学生发现了新的剪法。

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图形的拼组整理与复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材分析:9加几的加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能熟练计算了10以内的加法和10加几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以后学生学习各种进位加法的基础。教材采用的是“凑十法”来进行加法计算。

重点: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算理。

难点:让学生掌握凑十法。

关键:让学生掌握凑十法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练习。

学习目标:

1、让学生了解9加几加法的算理,经历9加几加法的计算研究过程;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4、在发现加法算式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的思维能力,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一、课前谈话

师:小朋友的歌声真动听,老师想看到你们漂亮的坐姿。哪个漂亮的小朋友给老师介绍一下你们在下课时间玩的游戏,说说当时的心情。好,那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数学世界。

二、师生问好:小朋友,你们好!

三、创设情景,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秋游活动,老师买了一些饮料,小朋友帮老师看看?提取数学问题。

要求:四人小组讨论,我们可以用小棒当饮料,把每个人的想法说给小组长听,在派一名代表汇报。(通过小组合作,能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并且折射出更多的计算方法。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具准备:

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1.教学例3。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2.教学例4。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3.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游戏:接通电话。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大部分学生都掌握的很好只有个别学生老是在读数写的时候把汉字写成数字。还需加强辅导。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能正确熟练在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正确熟练的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比100多1的数是99。()。

53和35一样大。()。

97前面的数是98,后面的数是96。()。

99大于100。()。

和70相邻的数是71和72。()。

从61到73中间有12个数。()。

一个数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51。()。

78个是由7个一和8个十组成的。()。

39和41的中间是40。()。

40+5比50+4小。()。

二、创设情景。

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想请你们参加她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参加吗?(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三、探究新知。

(1)同桌说一说。(2)指名交流。

2.光会提问题还不行,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1)先想一想,再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指名说算法和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0+30=50。30+20=50。

3.小结:在加法算式里“+”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加数,“=”后面的数叫和。

5.你们能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解决吗?并说出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小组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6.请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四、巩固提高。

1.刚才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好,小白兔决定带大家玩一个小游戏。(玩开火车游戏)出示课本练一练第3题,快速口答。

2.三只母鸡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请你快速的找出每个小鸡的妈妈是谁?

3.出示果园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1.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4.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一)学前准备。

2.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看看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谁?(出示一个青蛙手偶)我们来听听青蛙说什么?(让青蛙做个自我介绍。)。

师:小青蛙对人类是有益的,以后我们不但自己不要去伤害它们,而且还要阻止别人去伤害它们,做一个保护有益动物的好孩子,你们愿意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吃害虫。(揭题板书)。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利用主题图(课件)自编一个青蛙妈妈带小青蛙捉害虫的故事情境。

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生:56+30。

师:56+30=?该怎样计算呢?

(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探究56+30的计算方法师:四人一组合作利用桌上的学具,来摆一摆、拨一拨,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2.小组汇报交流。

生1: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上6根,合起来是86根。生2:从计数器上拨珠,56里有5个十和6个一,再加3个十,合起来是8个十6个一,就是86。(师边听边整理计算过程。)。

生3:把56分成50和6,先用50+30=80,再用80+6=86。……。

3.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2)汇报交流。(3)师强调: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

4.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

(四)实践运用,内化新知。

1.趣味游戏,练一练第3题。

2.同学们,刚刚在做游戏的时候,小青蛙好像又有什么新的发现了,是怎么回事?大家瞧!(出示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适时告诉学生啄木鸟也是益鸟,我们应该保护它。)。

3.练一练第2题。

师:同学们,青蛙妈妈和小青蛙忙碌了一天,青蛙爸爸为慰劳它们,特意为它们举行了一场跳水比赛。看,多热闹呀!(课件)。

师:大家从图中能获得什么信息?生:有38只青蛙。

师:忙了一天,青蛙该回家了,看荷叶上最后还剩下几只青蛙?(5只)那么谁知道跳下去几只青蛙?比比看谁最先算出来。(算式不要求统一。)。

(五)总结评价,知识延伸。

师:今天大家都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呢?我们和青蛙一块度过了愉快的40分,对它也有了一些了解,对它有兴趣的,回家查一查:一只青蛙一年大约可以吃掉多少只害虫呢?现在请听一首关于青蛙的儿歌(在欢快的音乐中结束新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带我们去参观数学王国中的图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气有个要求,这节课你必须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到了吗?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淘气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他说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体其中一个面,并说一说你摸的感觉。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小组合作讨论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2)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张,下面就请大家动手选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把这些平平的面请下来吧。

(3)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结。

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表示成一个平平的图形,这些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师也将这些平平的面请到了电脑上,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课件演示,出示图形名称,板书。)。

5、想一想,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你想怎么记住这四位新朋友呢?

6、仔细观察哪两个图形长的比较像呀。怎么区分它们呢?(课件演示)。

7、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下面就用小棒来摆一摆,看一看你能摆出哪些图形。(学生动手操作,演示)。

师:有没有摆出圆的?现在能不能快速的将这些图形分一分呢?

8、间休:幸福拍手歌。

小结:正是这些交通标志牌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我们注意交通安全。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猜一猜。

2、完成练习一1、2题。

3、欣赏图形。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课型:新授课。

试讲人:张玲娟。

学时:1学时。

备课时间:20xx-6-11。

授课时间:20xx-6-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圆形的特征,能从不同的物品中找出共同的地方(图案为圆形)。

2、能力目标:幼儿乐意参加操作活动,能遵守操作规则,并能独立画出圆形。

3、德育目标:利用观察法、操作法等来引导幼儿学习。教学重点:

1、指导幼儿了解圆形的特征,并让幼儿能在图案中找出圆形。教学难点:

1、幼儿需要发挥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学会画出圆形。教学方法:

1、观察法2、示范法3、提问法4、操作法等。

教学准备:

1、若干个圆形实物图(硬币、眼镜、手表等)。

2、铅笔、白纸(学生自备)。

3、几张缺少轮子的图片。

教学过程:

1、引题。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有趣的东西,大家想不想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东西呀?”(老师拿出准备好的材料)教师:“小朋友们,有谁告诉我这些是什么呀?”(师生互动环节)教师:“小朋友都很聪明,认识这些东西,那大家看一看这些东西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呢?都是什么形状的呀?嗯,对了,大家真聪明,这个就是圆形。”

教师:“小朋友们认识了圆形,那大家要不要和老师学习画圆啊?拿出大家带来的笔和纸,跟着老师一起来,好不好呀?小朋友们,注意哦,画的时候不要弄伤自己的小手哦!”(教师提醒小朋友安全问题)。

2、找圆形。

教师(出示放大的缺少轮子的图片):“小朋友看看图上有什么呀?这些车子能开吗?为什么能开或者不能开呢?”(师生互动)呀?教师:“小朋友眼睛真灵,原来呀,这些车子的轮子都不见了,那怎么办呢?我们小朋友来帮帮忙好吗?找找看,应该画在哪里?”(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3、找找生活中的圆形。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帮车子找到了它们的圆圆的轮子。大。

家都学到了什么是圆形,那小朋友们,今天回家之后,在家里找一找圆形,然后指给爸爸妈妈看,好嘛?那今天的课就结束了,小朋友们,再见!”

教学反馈:

1、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图片展示、现场教学等方式来指导幼儿进行学习,这样更容易让幼儿接受所学知识。

2、本次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也会很好地锻炼幼儿的观察力,能在生活中得到运用。

一年级《数学乐园》教案设计

《数学乐园》是一节实践活动课,它是在教学0―10的认知后进行的综合运用,并含有统计思想的渗透。由于本节课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给了人以全新的感觉。因此,本着《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在教法设计和课堂呈现方式上都作了大胆尝试,变传统的“复习旧知、练习巩固”为让学生离开课桌,走进教师为他们设计的游戏活动中,把学习内容设计为四个游戏,让学生自主选择玩的活动,以流动的场面达到动与静的最佳结合。本堂课重在学生参与,使学生们在有趣的活动中学数学、用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82―83页。

教学片段。

(片段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们喜欢去吗?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有一个数学乐园,章老师想带你们去玩一玩,你们想去吗?那我们坐上小汽车一起去吧!(揭示课题:数学乐园)。

(片段二):活动。

迷宫游戏。

师:“我们到了数学乐园,看谁来欢迎我们了?”(课件出示1-10)。

师:“听数娃娃要告诉我们什么?”(课件出示数娃娃)。

数娃娃:“小朋友们欢迎你们到数学乐园来做客,要进入数学乐园就要通过数字迷宫,走数字迷宫要按照1、2、3、4、5、6、7、8、9的顺序,就能走出来。”

学生在地上画好的`图上走迷宫。

小鸟回家。

看,我们的加油声把小鸟都吸引来了。小鸟请小朋友和它们一起跳舞一起飞翔。(音乐响起做小鸟飞的动作)看我们来到了小鸟的家。(出示树)。小鸟累了想请同学们把它们送回家。每棵树上的鸟窝上都有一个数字,这是小鸟家的门牌号码。小鸟身上的算式的得数是几,小鸟就住在那个鸟窝里,请你们把小鸟送回家吧。

学生活动。

小鸟回家了,我们也该回家了。我们坐上小汽车回家吧。

教学反思: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精彩的课堂开端,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及年龄特征,上课一开始就给学生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使之产生好奇心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上课一我开始就问“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们喜欢去吗?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有一个数学乐园,章老师想带你们去玩一玩,你们想去吗?那我们坐上小汽车一起去吧!”接着出现了美丽的画面,这时学生非常的高兴,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让学生在良好的心态下开始了学习。“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这是人教版一年级实验教材的一个特点。例如:在走迷宫游戏中,我不是以教师的身份说教般的告诉学生你应该这样走迷宫,我将要求通过学生喜欢的数娃娃告诉学生,让学生不觉得是任务,而是游戏。师“我们到了数学乐园,看谁来欢迎我们了?”(课件出示1-10)。

师:“听数娃娃要告诉我们什么?”(课件出示数娃娃)。

数娃娃:“小朋友们欢迎你们到数学乐园来做客,要进入数学乐园就要通过数字迷宫,走数字迷宫要按照1、2、3、4、5、6、7、8、9的顺序,就能走出来。”再我将书本上的迷宫“搬”了下来,将它画到了教室的地上,更加生动、直观,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看到地上的迷宫,都跃跃欲试希望快点上去试一试、走一走。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本节课较好地做到了以下几点:

1、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从上海的住房建设引入,大家都搬入了宽敞明亮的新居,从而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

2、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理解上、中、下,左、中、右的概念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尝试、探究,模仿欢欢和乐乐的对话,说出这栋楼中其他人的住处。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书上p11的习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教学,寓教于乐。让学生扮演欢欢和乐乐,配上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既让学生掌握今天的所学内容,又训练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以抢答的形式回答拓展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本领帮小动物们安家。

本节课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确定参照中心的条件下,应让学生牢固掌握上、中、下三层,左、中、右三排分别住着哪些人,为接下去的叙述“先说哪一层,再说哪一面”即“两条直线确定一个点”作好准备。

2、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如p11的题2,应让学生说出是先在图中找到相应的位置,再圈出人。而p11的题3,则正好相反,应该先在图中找到人,然后在相应的位置中涂色。可以作如下板书:

1找。

2圈(涂)。

3、可设计一组练习让学生更清晰的知道上与下,左与右是相对的。如“小铃的上面住着小胖,小胖的下面住着小铃”“外婆的左面住着小胖,小胖的右面住着外婆”。

4、最后的一组练习“帮小动物们安家”根据具体上课时间而定,但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难度,在学生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否则会出现练习层次混乱的状况。

一年级《数学乐园》教案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的一种数学实践活动情境,其内容都是一些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材料和“起立游戏”、“送信游戏”等,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学生分析。

学生认识了0~10并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后,已具备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日常教学中,班上的人数较多,活动空间有限,组织起来也较困难。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便全班同学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主动、有序、愉快地参与到各个活动中来,是本节课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设计理念。

未来的社会既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也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为此,我在现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班上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几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及计算,区分它们的基数、序数含义。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有条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实践活动课。

3.用奖“数字之星”的方法激励学生多发言、多动脑。

二、活动(一):走迷宫游戏。

1.复习对0~10各数的认识。

(1)说数字:学生说出通过这段时间学习认识的数字0~10,教师贴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娃娃头。

(2)用数字:引导学生用黑板上的一个或几个“数字娃娃”说一句话。

(3)找数字:启发学生找找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字娃娃”,体会数字的重要性,并邀请“数字娃娃”一块儿做游戏。

(4)排数字:启发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给“数字娃娃”排队,点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排,其他学生分别在自己桌面上排数字卡片。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摆法。

2.故事引入“走迷宫”活动。

(出示小黑板)教师以一个《小白兔迷路》的故事导入:

3.学生独立走迷宫——帮助小白兔找家。

让四个学生分别在四块小黑板上用不同色的粉笔画不同路线,其他学生在课本上画出小白兔回家的路线。

4.比比谁想得多,进行评价奖励。

5.找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找其中的规律,如,“从1走到2有几种方法?”“从左边的2走到3有几种走法?”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作为课后的作业,鼓励学生合作完成。

三、活动(二):对口令游戏。

1.(放快节奏鼓点音乐)师生对口令,如师说“我出3”,生答“我出5”,复习数的组成。

2.同桌互对口令,复习数的组成。

四、活动(三):送信游戏。

学生按四人小组的位置坐好,每人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反面写有一个数字的信封,然后请学生把桌面上的得数与信封上数字相同的算术卡片放进信封。

请其中一组学生上台演示完成,之后评价,找对的学生表扬自己。

五、活动(四):起立游戏。

1.报数:请两竖行学生从前往后,从后往前报数。

2.数数排第几:让每位同学通过数数和思考,对自己在班上的位置都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3.起立拍手游戏:教师点到从前(后)数第几位学生,该竖行该生就起立拍一下手,之后让学生练习从左数、从右数,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前后左右等空间的方向,并注意让学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这两个易混的概念。

六、活动(五):投掷游戏。

布置好游戏场地,教师点几位学生按规则向篓里投球,共10个球,看能投进几个。同时请一位学生当评判员,用圆片贴在黑板上表示投进球的数量,之后请其他学生当“小记者”,报道几位学生的'投球成绩并进行比较。其间还让学生说说有几个球没投进,并说出自己的算法。

七、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块儿到“数学乐园”去逛了逛,你们开不开心?其实只要你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知识,你们想不想学习更多的数学本领呢?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努力,就一定会成为生活中的“小小数学家”。

课后总结。

新课程,新教材,构建的是一个开放、充满生机的课堂体系,对此,在执教本课后,我有更深的体会。

一、寓教于乐,玩中学,学中乐。

“一、二、三……”教室里传来异口同声的数数声。只见一位学生站在讲台前正朝着离他有一段距离的小筐里投球,讲台下面几十双眼睛都齐刷刷地望着他,眼神里透着几许焦急、几许惊喜,大家都随着投球学生的表现或喜或忧,有的恨不得亲自上台去一试身手。乍看去还真想不到这是数学课堂里的一幕情景呢!

游戏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游戏当中,通过数一数投进了几个球,比一比谁投进的球多、谁投进的球少,两人相差多少,算算没投进球的个数等环节,在彼此思维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中,很自然地复习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就这样,学生在一种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汲取了数学养分,亲身经历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再一次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