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与发展策略研究范文(22篇)

时间:2024-01-04 02:41:02 作者:雅蕊

范文范本可以启发我们的思维,提供新的观点和思路,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范文范本的选择是多样化的,从不同角度呈现出了写作的不同风格和特点。

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1)更新观念,充分认识第三方物流的优越性。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业的新兴领域,也是社会化分工和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在国外如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极为迅速化、普及化,已经成为现代物流产业的主体。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从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营运效率的角度来看,均远远优于企业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也有利于企业集中有限的人、财、物力发展核心业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作为潜力巨大的物流市场大国,我们应树立新观念,充分认识第三方物流的优越性,提高市场对第三方物流的认知度,鼓励生产、流通企业更多地使用第三方物流。

(2)政府与企业共同发挥作用,促进第三方物流快速有序发展。政府要不断修订和完善各种物流行业规范及相关法律条款,完善物流管理体制,打破现有各种市场条块分割的制约,促进第三方物流业协调、健康发展。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政府仍需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以继续改善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环境。企业自身也要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及信息系统建设。

(3)整合物流资源,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实力。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大都规模较小,竞争力弱。其资产实力、经营规模、服务能力均与国外物流相距甚远,面对世界各地物流巨头纷纷挤进我国市场的现状,国内单个企业的力量很难同他们抗衡。整合便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必须打破部门、地区界限,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鼓励合资、合作、兼并等整合措施,组建跨区域的大型集团。只有通过兼并联盟手段,才能壮大实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并有望将触角延伸至海外,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4)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拓展物流服务范围,强化增值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客户企业是一种战略同盟关系,其生存、发展与客户企业的命运紧密相连。通过科学的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客户企业节约的物流成本越多,其本身受益也越大,此即通常所说的“双赢”,其创造的价值即“第三利润”。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服务理念。在提供基本物流服务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拓展物流服务范围,发展增值物流服务,广泛开展加工、配送、货代等业务,甚至提供包括物流策略和流程解决方案、搭建信息平台等服务,用专业化服务满足客户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以服务求效益。

(5)实施人才战略,培养优秀物流管理人才。物流人才匮乏是制约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实施人才战略,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第三方物流企业应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人才战略规划和措施。一是重视从外部引进人才。包括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和社会上经验丰富、专业技能娴熟的物流从业人员以及国外优秀企业物流人才。二是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培训,有效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的素质。三是重视对人才的管理。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献智献力。

参考文献:

[1]汪鸣.现代物流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及政策问题[j].中国民用航空,(6).

[3]李振汕.电子商务对物流产业的影响及对策[j].商业现代化,(3).

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由于我国制度和经济体制等方面影响和限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发展也很缓慢。从全国来看,现代物流只在少数发达地区和先进企业中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即使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物流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也还很低。据测算,目前我国企业的自营物流占整个物流市场规模的60%-70%左右,物流市场需求的匮乏使得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内在动力不足,限制了物流业的发展,同时这也为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给出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总支出有19000亿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潜力很大。但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还处于发展初期?2001甑氖谐」婺t冢矗埃?亿人民币以上?70%的物流服务商在过去的3年中年均业务增幅都高于30%?整个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2000~2005年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5%。由此可见?市场已经孕育了对第三方物流的巨大需求?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市场机遇。

毕业论文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前20年,必定要走以高档酒店为主的发展模式,酒店对外资积极开放,引入星级制度,借鉴外国酒店的科学管理方法,引进外国酒店管理公司,都是当时的需要。在发展高档酒店的同时,由于改革开放的扩大,社会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提高,经济型酒店规模也从小到大,从行业配角发展到主角之一,成为酒店的一个须重视的部分,形成新的行业机会,是必然的发展过程。

2.加快经济型酒店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从产权制度上建立市场化运营的基础。

这是从微观上推进经济型酒店进入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础,是建立市场主体的关键,是经济型酒店能按照商业化运作的前提。这个方面,国家有统一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做法,在使产权清晰,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上,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上,与各行各业的企业是一样的。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经济型酒店可向三资酒店学习,作为开放最早的外资投资领域,其市场经济和管理、服务规范已同国际接轨,是经济型酒店直接模仿的对象。

3.酒店行业管理体制要协调,最终走上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

酒店业是统一的体系,从客源角度讲,市场也要求酒店业是个整体。酒店行业管理体制被分离,尽管有以前的客观原因,但走向一体是必然的。

4.加强协会和服务组织的作用,为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提供指导、交流、协调、自律、服务。

管理涉外酒店的中国旅游饭店协会和管理非涉外酒店的中国饭店协会,要加强合作,优势互补,不仅发挥协会在为经济型酒店指导、服务、教练、行业自律的作用,而且利用协会相对淡化体制的特点,为经济型酒店的一体化创造条件。

5.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尤其是向外国经济型酒店学习。

酒店是个国际化、标准化特点强的产业,先进、适用的酒店模式应用会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从建筑外观到先进材料,从设施到使用物品,从电脑硬件到软件,从经营模式到管理服务规范,以及绿色环保等,都有科学的标准和实施程序。过去,我国与外国的高档酒店的交流多,现在,对外国经济型酒店的学习、交流要增多。实际上,外国的著名酒店管理公司的起步发展,大多是从经济型酒店发展起来的。当然,国内酒店间的学习、交流也是应该的,无论是经济型酒店之间,还是经济型酒店同高档酒店之间。

6.走集团化的发展道路。

集团化的优势在于集合相关资源,既形成规模经济和资金、资本势力,又利于扩张,集中资源做好、做快、做大。我国提倡酒店走集团化的口号叫了多年,也组建了不少的集团,但在酒店业中的影响小,尤其在高档酒店,起影响作用大的还是外国的投资者和酒店管理公司。可以讲,国内著名的五星级酒店,大多被外国投资者、管理公司控制和实际管理。

经济型酒店的发展,为酒店集团提供新的机会。国内的酒店集团比外国的酒店集团,在发展经济型酒店上,有更多的优势,不能丧失这个机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7.连锁和特许经营是经济型酒店受欢迎的合作模式。

国内外的经验证明,经济型酒店比较适合连锁和特许经营。经济型酒店规模小,财力有限,发展连锁和特许,可以使酒店有品牌、客源、管理质量的保证,但又不是依靠自己的长期的经验积累,又无须支付太多的费用。所以,国内锦江、新亚、首旅集团,就采取有连锁加特许方式,通过投资或租赁,发展经济型酒店。不过,经济型酒店的连锁加特许方式,除这种集团直营店外,还有开放式连锁加盟店。开放式连锁加盟店可能更是发展的方向,外国的经济型酒店,大多是开放式的连锁加盟。国内的酒店集团还是习惯在处理新事物中,不自觉地使用原习惯方法,缺乏利用市场资源,利用多种利益格局,整合商业模式,达到最优配制。

8.酒店管理公司要转变观念,适应新机会,参与经济型酒店的发展。

经济型酒店由于体制原因,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不够,不适合酒店管理公司以全权委托方式管理;由于观念原因,经济型酒店不习惯让外人管理;由于规模小,财力有限,经济型酒店也不接受酒店管理公司派人以全权委托方式管理。这一点,酒店管理公司要特别注意,要多从连锁和特许、顾问管理、客源预定服务上去研究。

我国的酒店管理公司有两个弱点,一是总想管理高档酒店,但总是在外国著名酒店管理公司的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二是总想用中长期的全权委托方式的管理方法,与酒店业主的利益和经营习惯总有根本的矛盾。为参与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国内酒店管理公司首先要有新思路、创新和寻找稳定的市场发展培育点。

9.要重点发展大中城市中的经济型酒店。

经济型酒店的核心是经济,迎合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经济型酒店的发展重点在大中城市,不仅因为大中城市是商务、旅游的交织密集点,有庞大、稳定的流量,使经济型酒店有发展的谐。商务模式酒店,就是经济型酒店的一种,重视住(bed)和必不可少的早餐(breakfast),住和必不可少的早餐的设施按需要,做的很专业,无关的就尽量不设,或功能合并,或少设。北京的酒店的很多配套设施闲置,占用建设资金,扩大运营费用,经营中亏损,这些设施就可以减免。据研究,北京大部分酒店的餐厅按独立核算都是亏损,又是酒店管理最烦琐的工作,但住店客人除早餐外,至少70%的住店客人由于时间、价格、消费习惯、餐饮特色等原因,并不在酒店内用餐。实际上,酒店大多把餐饮租赁、外包、合作,集中力量做房务。应多研究经济型酒店的规律,使建设、运营费用低,又使客人在主要方面最大满意的b&b模式。

发展经济型酒店,是我国酒店业发展新阶段的需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改革发展的需要,是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经济型酒店不仅有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而且有现实的紧迫性,有巨大机会。对于酒店宏观管理结构和酒店产业中的成员酒店,这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

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1)发展第三方物流业的政策导向明朗,物流基础设施亦逐步得到改善。作为集运输、仓储、货代和信息业等多种服务业态于一体的复合型产业,物流业一直都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发挥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月10日,我国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物流业列入我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一,并特别强调了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这意味着宏观产业发展导向带给第三方物流产业的机遇将会进一步增多。同时,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国家交通设施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这为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环境。

(2)宏观经济形势给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增长率突破10%,稳定的经济环境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温床,必然会带来物流量的大幅增长。同时,在企业改革不断深入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转向物流领域,开始考虑如何降低物流成本以获得第三方利润源。

(3)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提供借鉴。世界上一些物流比较发达的国家如美、英、日等国在第三方物流发展方面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可为我国物流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自我国物流全部对外开放后,国外物流巨头纷纷进入中国,这虽对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构成威胁,但同时也给我国物流从业人员带来了学习外企先进理念、先进管理技术和经验的机会。此外,我国国内一些著名企业的成功经历也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提供了范例。

一带一路战略下大连发展策略研究

2017年9月与10月,先后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构想,后称之为“一带一路”战略。此构想的提出引起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在经济学界与国际大企业之间引起了广泛讨论。人们一致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对战略沿线,对全世界都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有很强的时代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内容

“一带一路”战略主要是致力于亚欧非区域的多元化互联互通,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和谐包容,坚持市场运作,坚持互利共赢。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构建全方位的合作体系、互联互通网络平台、战略对接项目,增进沿线各国人民交流和学习,增进各国人民感情。

丝绸之路经济带在我国的圈定范围有新疆、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广西、云南、西藏13省。海上丝绸之路在我国的圈定范围是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5省。“一带一路”已经从倡议变成了具体的国际战略措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应者云集。沿线国家中,已经有近60个国家明确表示支持和积极参与建设。

二、“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

(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1978年改革开放后,先后建立了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以及多个享受特殊政策的开发区域。近四十年来,东南沿海的经济增长飞快,与内地区域的经济发展区域性差异越来越大。上世纪末,我国开展西部大开发战略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扶持工程。这些战略与扶持计划对内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与东南沿海的经济发展水平与速度的差距仍然没有缩小。一带一路战略首先是要开发我国内部地区,挖掘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潜力,全面施行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

(二)我国加大对外合作的重要举措

一带一路不但涉及对以往合作区域、国家的加深,更是涉及到更多的合作区域。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主要以欧、美、日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出现了很大的放缓,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以及对外合作需求量不断的增长,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的增长极,一带一路便是加强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两个方向合作,加深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流往来的重要措施。

(三)符合我国经济要素转型与国际产业转型的要求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我国在经济要素引进的方向主要是以资本技术与管理模式的引进为主,与劳动力、原材料、半成品出口为主,我国一带一路的策略包括“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是在思想、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全面相通,让沿线各国共享合作成果,进而辐射到全世界。

三、一带一路对区域经济转型的要求与策略

(一)产业经济转型,创新要求的提升

国家共享。需要分析各国的需求与供给,在加强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加大对我国过剩产能的转移。二是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经验、体制。对于新经济形势,必将有很多国外值得借鉴的方法,我国必须要与周边加强联系,共同商讨度过难关的策略。三是加强我国中西部产品的输出。一带一路很重要的部分是发展西线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我国进一步加大中西部开放力度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变中西部以资源型产品生产为主的产业结构的重要措施。四是加强我国制造业的影响力。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了国际的一项重要标签,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形势下制造业必须加强自身技术含量与产品质量,以提升自身影响力。

(二)金融创新的要求提高

我国亚投行、丝路基金的建立,使得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纷纷积极响应参与。在金融合作的形式上大大的丰富,在资金的流通上进一步合理。对于我国来说,金融产品也大大的丰富,对于我国涉及一带一路战略的企业,在资金引进方面也有了更多渠道与优惠。对于我国的金融机构来说,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三)优化经济发展策略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一带一路策略需要相应的一系列政策作为支持。在沿线各国的参与下,政策的制定者从单元结构转向多元。这样的政策制定会更多的考虑区域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区域的合作来说,都有很大的促进,同时,正确策略的制定一定会对各行各业产生影响,会使政策、法制建设有更加科学的优化。

(四)发展中国家区域合作需要加深

我国一带一路思路主要涉及了很多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是我国未来的关键经济增长点,也是我国对外合作的重要方向。只有在与发展中国家的加深合作的环境下,才能加快我国的资金流动以及过剩产能消化,进一步优化我国乃至区域的经济结构,真正的实现共赢。

新媒体时代下新华书店发展策略研究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策略研究新媒体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观念和行为的重要因素,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受到冲击已成为无可争辩的事实。年初,我们对本系学生新媒体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门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学生中,手机话费月消费额小于50元的共计37人,占样本总数21.3%,50元-100元之间的共计106人,占样本总数60.9%,100元-150元之间的共计22人,占样本总数12.6%,150元以上的共计9人,占样本总数5.2%。绝大多数学生手机话费月消费额在50元至100元之间,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的话费极高或者极低。大多数学生对于新媒体是积极参与的,他们基本上都拥有新媒体账户,对新媒体技术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许多大学生表示对新媒体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性。大学生最经常使用的媒体中,位列前两位的分别是手机网络、电脑网络。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挑战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环境具有普及性与开放性、便捷性与交互性、个性化与平民化、娱乐性与虚假性的特点。新媒体手段的大量普及和使用,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去中心化”改变了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新媒体的产生,传播方式的改变,也使得传播的内容、影响、价值等都发生了改变。滋生了大学生的惰性,导致大学生接触社会的能力降低。加上新媒体高度开放性和多样性,使得大学生接触到许多虚假、色情、暴力等信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素质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二)“反权威性”挑战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话语权新媒体的发展直接印证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就意味着教育对象占有的信息量远远大于教师,而且可能更加准确、详实、多元化。教师的信息优势和文化知识优势被严重削弱,教育对象不再对教师产生信息和心理依赖。教育过程中“师者”的权威面临挑战。

(三)“超现实性”弱化了思想教育的价值导向功能大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和定型的重要阶段,此时,学生非常容易被情绪化、煽动性、虚假性的信息所动摇和挟持。大学生长期浸淫在鱼龙混杂的信息中,极容易迷失自我,导致价值观念混乱、价值主体多元化、价值导向模糊化。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辛苦努力,可能被一系列网络不良信息冲垮。

(四)“名人效应”强化了网络大v的舆论导向作用随着新媒体影响力的强化,网络意见领袖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意见更加容易,也更加有影响力。尤其是微博平台对社会名人采取实名认证,使这些名人一跃成为了网络“大v”,他们的言论和观点直接影响成千上万的粉丝,影响力通过粉丝进一步扩大,造成他们发布的内容的影响力呈现几何倍增趋势,最终引领一定范围内甚至整个社会的舆论走向。

(一)抢占阵地:发挥技术优势多渠道开辟新媒体平台作为信息系,教师和学生存在一定的技术优势,能够较容易的掌握和使用新媒体技术。因此,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系主动迎合时代发展趋势,在教师和学生中大力推广使用新媒体平台。我们以信息工程系团委为载体,建立了团委微信、团委微博、团委网站、各种qq群。系部学工队伍全部注册成为四大平台的成员。

为了引导学生关注和使用这些平台,首先,我们将所有活动动态、通知公告、学习技巧等都发布在四大平台上,并且做到及时更新,直接推送至每位同学;其次,使用新媒体平台签到,比如我们在志愿者活动中,采用二维码签名登记;再次,直接在新媒体平台上开展活动。比如我们开展了“微博传心声”系列活动、微博迎新生活动、“最美宿舍”照片微博秀活动、微博传播雷锋精神活动。最后,我们扩大了新媒体平台的评论功能。激发学生转发和评论的乐趣。通过一系列努力,四大平台始终保持较高使用率。截至目前,团委网站访问量5000余人次,团委微博和团委微信关注量均接近2000人次,信息系每一个学生都加入了qq群。

此外,新媒体平台信息存在传播迅速、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等特点,因此,信息系特别注重对新媒体平台信息的监控。我们具体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聘任专职学生干部负责信息监控,辅导员和班主任也时常关注;二是加强信息审核。信息团委微博、微信、网站、qq群发布的每一条信息都要经过辅导员的审核;三是发现偏激言论,及时制止。在网络监控过程中,一旦发现学生有过激言论,辅导员和班主任会及时与相关同学谈话,防止事态扩大。

(二)把握导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有主动性,充满理论自信,在大学生经常光顾的新媒体空间开辟思想宣传主阵地,旗帜鲜明地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时代主旋律,掌握话语主动权,引领社会舆论导向。

信息系于2014年10月正式推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网站。网站被划分为四个栏目:最新报道、新鲜出炉、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人气热门。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栏目是重点打造对象。该栏目发布内容主要涉及四部分内容:一是活动动态。栏目及时报道系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部署、具体工作以及落实开展过程。二是中央精神。栏目主要内容为及时、精准传达和解读中央精神,包括中央会议精神、中央出台的文件以及中央领导人的观点等,经过精心遴选和整理整理推送。本栏目消息多转自光明日报、新华网等媒体网站,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指导性。三是系列访谈。栏目内容多为面向系部领导、教师、学生的深度专访。四是基层践行。栏目为互动栏目,主要刊发系部、各班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态讯息。

网站还开设“社会主义价值观我来说”活动。同学们都可以注册成为成员,并在每一个板块中发帖进行讨论,在线留言,表达自己的真切感想,或者提出建议,或者发表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得等。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板块刚推出时,同学们就参与到热烈的讨论中来。同学们纷纷在网站上发帖谈谈自己心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并分享自己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做法。

(三)抓住时机: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宣扬主流价值重要节假日和纪念日凝聚着全社会熟知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因此,每逢重要节假日、纪念日,全社会都会形成一种强有力的社会氛围,引导着整个社会舆论走向,学生极容易受这种氛围感染。此时,不失时机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灌输社会主流价值,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我们抓住重大节假日、纪念日,结合时事政治,在新媒体平台旗帜鲜明的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例如:全国首个扶贫日,也是第22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信息系团委微博发布了以“用你的爱心,捧出一杯温暖”为主题的微博倡议活动,弘扬“友善、互助”精神;在学生集中离校时期,信息系团委微博、微信就会推出“珍爱生命拒绝黑车”小贴士,提醒学生文明离校,安全出行;结合总书记考察北京大学的时事新闻,团委微博组织了“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讨论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学生心中;五四青年节时,信息系团委开展了主题为“投身改革实践,放飞青春梦想”的新媒体系列活动。在雷锋精神学习月,团委微博发起了“一条评论、一份正能量”雷锋精神传递活动,活动以“我们不是雷锋,但是我们用行动为其代言”为口号,以“崇德向善”、“轻院文明来看我”、“今天,你雷锋了吗”为话题。活动得到了广大学生的热情参与。

(四)凝聚特色:坚持用常轻院校园文化特色培育学生“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邓建军精神是常州轻院的校园文化特色。我们始终坚持用邓建军精神培育学生,让我系毕业生打上常州轻院的烙印。新生入学伊始,我们就会组织学生集中学习邓建军先进事迹,让学生了解其人、其事。学习之后,要求学生撰写学习心得,并相互交流。

每年十月份,我们会按照学校的要求,启动“建军杯”演讲比赛。我们要求每位学生都要撰写演讲稿,现在班级内部进行比赛,胜出者统一参加系部的决赛。演讲比赛充分展示了信息系学生的演讲风采,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而且让他们深刻体会到“邓建军精神”的精髓,为他们今后的大学生活以及职业生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

为积极推进以“爱岗敬业、自强不息”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特色学校文化建设,进一步营造浓厚的系部专业文化氛围,信息系每年都举办“建军杯”计算机技能大赛。大赛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本着项目来源于企业,成果为企业服务的理念。大赛设三个竞赛项目:海报制作、企业网站设计和微机组装与维护项目。同学们在获悉比赛通知后,将其视为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积极报名参加。大赛检验了信息系学生专业基本技能,提高了学生对产品整体设计完成把控的能力。

此外,信息系还紧密结合学校重大活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如在学校心理健康月期间,信息系开展了“肢体语言与人际交往”主题讲座、向日葵心理驿站举行母亲节主题沙龙活动、“健康幸福成长”心理主题班会、“时光机——遇见未来的自己”主题活动等等。

(五)交互主体: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交流的局面传统教学格局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教师处在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此,信息系推出五项举措,落实书记、主任工作走群众路线的要求,力求开辟多渠道、多角度、多层面、多方式的领导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途径。一是担任班主任,全通道了解学生。系部领导担任班主任是信息系的优良传统。多年来,管卫中书记、柏铁山副书记每一届都坚持带一个班级,而且他们一般都挑选情况较为复杂的班级。高佳琴主任今年再次加入了班主任队伍,担任14软件331班班主任工作。

二是走进学生宿舍,体察学生生活。信息系四位领导每周至少进学生公寓1次。每次进公寓绝不走马观花,而是走进学生宿舍与学生促膝交谈,嘘寒问暖,关心宿舍情况。此外,在重大节假日、特殊日期,四位领导还会组团走访宿舍。

三是讲授本班课程,把控学生成绩。为了更直接地掌握学生的学习信息,四位领导专门调整课务安排,亲自给本班或者本系学生讲授课程。高佳琴主任担任本班《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主讲教师,王新副主任一直从事电子商务专业的教研工作。柏铁山副书记每年都为信息系4-6个班级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军事理论》课程。

四是进行国旗下讲话,传达系部育人理念。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是系部领导和学生沟通的重要渠道之一。每次升旗仪式,管卫中书记、柏铁山副书记、团委书记李维都准时参加,曾不缺席。仪式结束之后,他们会面向全系学生,传达社会、学校、系部近期动态,向全系学生提出具体要求,传达信息系育人理念。

五是参与学生座谈会,倾听学生心里话。信息系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学生面对面交流,四位领导会根据会议的内容主动参与座谈会。仔细记录学生提出的问题,坚持做到当场能解答的问题当场解答,当场无法解答的问题,时候必定协助解决。

(六)更新手段:采用生动和潮流化的方法与学生沟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主动迎合新媒体的发展潮流,运用新媒体手段和有益成果,使其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加具有时代意义和育人效果。信息系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强调“四化”原则。

一是传播形式要碎片化。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典型的碎片化获取知识的时代,不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是强调实用性。实际上,让学生系统性的掌握政治教育内容也是没有必要的,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成为理论专家。因此,我们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碎片化处理,符合“90后”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习惯。信息系的做法就是将教育内容精简,并且做到“日日讲、处处讲、人人讲”。

二是传播语言要潮流化。“90后”大学生成长在互联网时代,受互联网语言风格影响根深蒂固。如果思想教育工作者还在用老掉牙的语句与他们沟通,立马就会被认为“out了”、“弱爆了”。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不妨多用用“给力、吐槽、拍砖、神马、脑残、牛x”等互联网时代产生的新词,这些用语不但没有妨碍正能量的传播,反而迎合了当代青年的口味,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是传播内容要快餐化。“90后”大学生最大的阅读习惯是“不求甚解”。他们讨厌深奥难懂的理论和理性思辨,喜欢一竿子到底的直白式表达。他们往往想直接知道是或者非,而并不追究原因。因此,我们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坚持用案例和数据说话,以热点问题作为切入点,用数据和图表作为证据,引发学生批判与反思,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

四是传播视野要全局化。大学生跟风现象严重,言论及其不负责任,即使对问题一无所知,也要侃侃而谈。一些网民甚至意见领袖弄不清事件前因后果,就人云亦云,摇旗呐喊,倘若有人斗胆说出真相,每每被当作政府喉舌,招致集体拍砖与人肉搜索,扼杀了独立思考与批判精神。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备全局化的视野,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资源以及亲身体验,独立地思考与评论,讲述一个真实的世界。

(七)提升能力:打造一支现代化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自身知识和技能,增强适应性,只有深刻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关注焦点,才能与他们产生共同话题,实现沟通交流,实现思想和价值引领的目标。信息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打造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一是培养网络名人,打造主流大“v”。首先,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具备正能量,得到国家认可的“网络大v”,比如周小平。我们也会通过信息系微博、微信、网站、qq群等平台向学生推荐这类“网络大v”;其次,着力打造信息系团委微博、微信、网站及qq群,让这四大平台充当系部的官方发言人,成为信息系内部的“网络大v”。

二是构筑学生工作管理队伍统一战线。学生事务繁杂而且琐碎,牵涉到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学生工作不仅仅是专职辅导员的职责,更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虽然参与学生工作的人员较多,但是必须保持统一思想,统一原则,统一口径。为此,信息系每周一都召开辅导员会议,共同商讨学生工作方式与方法,共同商议疑难问题的处理办法。每隔一周开一次班主任会议,通报学校及系部对近期热点事件、热点问题的表态,要求各位班主任以统一标准向学生传达信息。

三是锻造一支得力的学生干部队伍。信息系历来重视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学生干部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系风,影响数届学生的精神面貌。为了锻造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信息系对他们进行了多期培训。内容包括:学生干部的职责与作用、学生工作的策略与技巧、协作与信任、人际关系处理技巧、人际沟通技巧、宿舍人际关系处理、核心价值观教育、心理问题发现与处置等等。

三、遇到的困难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遇到的困难。

1.学生活动经费不足,难以开展影响力较大的学生活动;2.招生相关发票难以报销,挫伤了一些教师招生积极性。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大对学习中心的投入,进一步加强学习中心建设;2.加强系部学风建设。

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中国物流业发展迅速,前景可期。但由于第三方物流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相比尚有很大差距。我国第三方物流的落后主要表现在:

(1)第三方物流使用比例明显偏低。我国相当多的企业由于受长期的传统计划的影响,缺乏现代物流意识,物流观念落后,企业物流活动主要依靠自建物流系统完成,不愿向外寻求物流服务。有学者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约为18%,而欧洲则为76%,美国为58%,且民意调查显示其需求仍在不断增长。

(2)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实力强大、竞争力强的为数不多。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形成结构多元化,除了外资或港资、民营、新创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外,大多数都是计划经济时期运输、物资、粮食、商业等部门的仓储企业转型而来。企业规模较小,带有计划经济色彩,市场竞争无序,竞争范围窄、形式单一、效率低下,且由于我国物流管理体制落后,条块分割严重,企业缺乏整合,难以实现规模效益,行业巨头或超大型企业难以形成。

(3)第三方物流服务范围较窄,服务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相比大型跨国物流公司,我国大多数中小型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基础性的或单项的物流服务,在信息整合及专业化程度方面相当欠缺,很难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从而导致企业低供给与客户高需求的矛盾。

(4)物流专业人才匮乏。我国开展物流研究和教育比较晚,尤其是物流教育方面,虽然全国已有600余所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年培养规模在6万人以上,但远远跟不上我国物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人才供需失衡严重。在企业层面上,也不愿过多地进行教育投入,员工很少得到系统培训,这些因素导致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人才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十分缺乏,成为阻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和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1)从总体上来看,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大、发展迅速,根据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推动作用:一是我国加入wto必然会使第三方物流需求量大幅增加。入世后,将会有一大批跨国生产、零售企业在我国建立生产基地或销售网点,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进一步增加,这必然会带来更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同时,我国将成为世界制造基地,原材料采购、成品销售会快速增长,进出口贸易也会有较大增长,从而使物流量大大增加,这就需要强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作为支撑。而且随着大量跨国公司的进入,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也将更多地开拓国际市场,进行跨国经营,改善或重新打造自己的物流系统,其物流总量将会超过10%的增长,这无疑又将大大促进第三方物流的需求量。入世后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层次将提高,需求内容更趋复杂化多样化。二是西部大开发将促使西部地区物流量增长,第三方物流需求的地域分布将扩大,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要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中,西部基础设施对经济制约的瓶颈将得到极大缓解;国家对西部地区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加上西部地区本身的资源优势,将会吸引大量东部资金和外资流向西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及部分跨国公司将在西部建立生产基地。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作物资源和农畜土特产,西部大开发,将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些都将促使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物流量的增加,货物流动的频繁,进而带动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的增加。三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几年出现了“五一”、“十一”长假的假日经济现象。大城市在长假期间出现了购物热潮,市场销售额大幅增长,假日经济使厂家和商家的销售大幅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对快速响应的物流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目前第三方物流的有效需求还不足,企业由于拥有物流设施,自营物流的比例很大,有待我们的物流企业去主动开发,挖掘潜在的客户需求。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不断普及和提高,科技、交通、通讯、电子、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将会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2)我国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当然这种单一的供应结构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需求决定了的。目前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的层次还不高,服务需求仍集中在传统外包、仓储、运输等基本服务上。物流服务商的收益85%来自基础性服务,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增值服务(货物拆拼箱,重新贴签/重新包装,包装/分类/并货/零部件配套,产品退货管理,组装/配件组装,测试和修理)及物流信息服务与支持物流的财务服务的收益只占15%。因此,如何提供专业化、独特化、多品种的物流服务就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

(3)从地域上来看,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和行业分布特点。需求主要来自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来自市场发育较成熟的几大行业,而且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个性化需求,整个第三方物流市场还相当分散,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大多数物流服务商拥有的市场份额都不超过2%。目前中国物流市场的地域集中度很高,80%的收益都来自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广大西部地区和边远省份真正意义上的物流还没有真正起步。

(4)目前我国不同的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是不同的,国有大型企业由于缺乏物流理念,恪守计划经济时期“大而全”的经营思路,大多自建物流体系,对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需求甚少;新兴中小型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小批量、高增值的特点,对物流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要求较高,因此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迫切,是当前第三方物流的主要市场;外商参股及独资企业等大型外企公司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得竞争优势,他们大都不是自己建立物流部门,而是选择大的专业的物流提供商来为自己提供服务,它们对物流服务的质量要求很高,也是目前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重点。

当前我国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条块分割,资源不能共享,竞争力不强。由于物流活动分布范围广,物流的发展要涉及到物流基础建设、物流装备更新、物流资源整合、物流产业政策、土地使用、服务及运输资格准入等问题,而在我国这些问题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目前还没有一个宏观的协调机构,条块分割现象比较严重。各个部门自成体系,各有一套标准。这种以切条、切块的体制来管理物流,导致整个物流应有的衔接、协调机能割裂,从而造成物流无效作业环节的增加,物流速度降低而成本提高,严重影响了物流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2)物流人才匮乏,相关教育处于落后状态。从物流业发达国家的情况看,有关物流的教育和培训体系非常发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物流人才的教育培训系统。以美国为例,其国内近50所大学设置了物流管理或者供应链管理专业,一些商业院校还设置了物流方向的研究生课程和学位教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研究生教育系统。另外,在物流行业协会的领导和倡导下,全面开展了物流管理的职业教育。相比而言,我国尚未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标体系。在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的还不多,研究生层次的教育也刚刚起步,职业教育更加贫乏,通过委托培训方式培训员工的企业也不多见。在我国从事物流工作的队伍中,真正接受过物流专业教育的人很少,物流人才的紧缺已成为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3)物流企业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服务水平低。从国外情况看,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对于提高企业的环境适应力、降低成本、改进内部物流系统运行效率以及提高顾客满意度等有着积极的作用。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目前仍缺少国际级的大型企业集团,一些外资企业由于在国内找不到理想的物流企业,只好把目光投向中国境外。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大型物流企业将陆续抢占我国的物流市场,中国物流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4)现。

代物流发展所需的制度不健全。现代物流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主要是指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人才使用制度、市场准入或退出制度、行业管理制度等,虽然我国在这些制度方面的改革已有了动作,但还远远不能适应物流产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企业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时,必然要涉及到各种物流资源在企业内部和市场之间的重新配置。但由于上述制度改革尚未到位,企业根据经济合理的原则对物流资源的再配置就会受到阻碍。

(1)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物流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是要拓展服务范围?突出服务特色?向服务多元化发展。二是要保持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结构。一方面要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养力度?另一方面要广纳人才?高起点发展第三方物流业务?为货主企业提供切实有效的物流服务和物流方案。三是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系统。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如建设自身的信息管理系统?改善公司内部的交流与沟通?建设客户资源管理系统?加强与客户的交流与沟通等。四是创立良好的企业信誉。货主企业愿意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物流业务?其目的无非是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为客户服务的质量?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要有良好的企业信誉?才能获得货主企业的信任。

(2)进行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现有的物流企业通过资产的联合、兼并、股份制改造等方式调整产权结构?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参与重组企业的各自优势?达到优势互补?另一方面?还可以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形成规模经济效益?降低运作成本。

(3)加强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促进物流业跨跃式发展。现代物流是随着运输集装箱化和现代信息系统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涉及仓储运输、信息技术、公关谈判、政策法规等广泛内容,需要大批各个层次的受过专业训练的从业人员,因此,需要大力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物流人才向社会进行输送。培养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在高等院校开设物流专业,培养从大专到研究生等各类人才;有计划地组织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物流知识培训;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到国外去学习先进物流技术、经验等,加快培育具有全新的现代物流理念、熟悉物流政策法规、掌握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的物流人才。

(4)积极培育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与传统储运企业有亲密的“血缘关系”,是传统储运企业的衍生,只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比传统储运企业范围更广,并且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从国外的运行情况看,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为企业创造了非常明显的经济效益。过去世界500强企业的物流业务大都自己营运,而目前超过60%的企业认为应该业务外包,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由专业物流企业将仓储、运输、包装、配送等物流环节进行整合,提供一整套物流增值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代表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方向。

(5)不断创新物流服务,建立信誉。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已经从有形产品的竞争转向服务竞争,这无疑对物流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第三产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显得格外重要。为此,需要从两方面着手:首先,能为货主企业提供一种具有长期的、专业的、综合的高效率物流服务,即物流服务要具有综合化、一体化的特点;另外,物流服务要具有个性化,以适应个性化消费和个性化服务的需要。可以这样说,当今的市场竞争中,谁能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谁就能建立信誉,赢得客户,取得竞争的胜利。因此,第三方物流作为一种新的发展形式,必须加强自身的服务功能,建立服务信誉,才能取得竞争优势,从而促进其健康、快速的发展。

(6)加大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度。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有力的政策支持,既要在规范市场准入标准的基础上,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物流服务市场,又要对工商登记、税收征管制度等进行必要的调整,鼓励企业实现跨区域经营。例如,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对其进行建设、改造,为现代化物流业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同时,考虑给予财政方面优惠,税收优惠、土地和物流设备等购买优惠;最后督促制定物流法规,在法律上对物流市场进行规范。

新媒体时代下新华书店发展策略研究

一些教师更看重传统的纸质阅读,排斥手机、网络等新媒体阅读。其实,新媒体阅读与纸质阅读一样,都是全民阅读的一种体现,以什么方式读书,读传统纸质书还是电子书,完全在于个人选择。两者并不冲突,阅读的深浅并不会因介质而决定。

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并不一定是浅尝辄止的。从甲骨文、竹简书、帛书、手抄纸书到今天的大批量印刷书籍,人类阅读的介质在不断变化,但人类思想的传承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

作为教师,海量的知识存储十分必要。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在新媒体时代,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通道变得平等而开放,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方便而快捷地获取大量的知识,教师不再拥有知识霸权,而是以“学习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新媒体阅读可以扩大教师的知识存储量,拓展教师的阅读视野。教师只有广泛地吸收各门类知识,拥有丰富的知识和信息贮备,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答疑解惑。

教师阅读需要分享,基于阅读的专业对话、合作互动,对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在传统阅读时代,阅读是一种相对独立和私密的行为,读者和作者之间缺少即时互动。但在新媒体时代,这种情况大大改变了,“私人笔记”变成了“公开日志”,读书的乐趣也从“好读书,不求甚解”变成了“评论”和“分享”。新媒体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教师足不出户就能“聆听”到教育大家的谆谆教诲,“观摩”到杰出名师的教育示范,从他们身上找到成长的路径,获取提升的力量,这是传统阅读难以做到的。志趣相同、有共同成长意愿的教师,无论身处何方,都可以建立qq群、微信群等阅读群,共同制订阅读计划,同步完成阅读内容,读后分享阅读心得……借助新媒体,教师阅读由个人行为扩展为群体行为,让阅读更有动力。

作为新媒体时代的教师,一定要让阅读成为一种生命状态,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和能力,做新媒体时代的优秀阅读者,时刻成长自己,才能成就学生!

新媒体时代下新华书店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以传统视觉艺术设计为基础,实现新媒体时代下的网页视觉艺术设计对网页的整体艺术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提高网页浏览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文章以视觉艺术设计及其内容进为基础,总结新媒体时代下的网页视觉艺术设计原则为主体鲜明原则、统一原则、整体原则,并且从版面、文字、色彩3方面提出设计优化建议,以期为我国网页视觉艺术设计的优化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网页视觉艺术;艺术设计。

网页视觉艺术设计的发展是在传统视觉艺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上实现的新媒?w视觉艺术形式,也是网页设计工作者需要尊重和注意的内容。网页作为网络信息的载体,其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以不同的美感和视觉冲击效果给予网页浏览者直接反馈,进而实现网页浏览量的增加,起到更好的宣传和引导效果。因此,对新媒体时代下的网页视觉艺术设计进行研究具有优化我国网页设计的作用,也是促进我国网页发展的关键内容。

1.网页视觉艺术设计及其内容。

1.1网页视觉艺术设计。

随着互联网的逐渐发展,网页艺术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此基础上逐渐衍生出来网页视觉艺术设计。其主要是艺术设计的一个分支,以网页为设计空间或平面,在艺术设计的基础上对网页构成的元素实施视觉设计,以达到美观和功能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艺术设计方式。网页视觉艺术设计的发展和构建是我国互联网发展的衍生成果,也是我国社会美学和网络美学发展的关键。

1.2网页视觉艺术设计内容。

(1)元素内容。网页视觉艺术设计内容包含文本、表格、图像、音乐、背景、动态影像等,其所设计的内容较为繁多,且内容与内容之间的协调性不足。网页视觉艺术设计中元素内容是构成网页的基本要素,也是网页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就目前我国网页视觉艺术设计元素内容上来看,其主要是以文本、背景、图像和动态影像4种为主要元素。其中音乐、导航、按钮等属于功能视觉艺术设计元素内容。以市场发展需求为根本,从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入手,组成网页的每一个元素均可以将其称之为网页视觉艺术设计的元素内容范畴中。

(2)版面内容。版面内容主要是以元素内容为根本的网页主体结构划分形式,其版面内容中包含广告版、宣传版、中心内容版、延伸版等。版面内容是维持网页整体结构合理性的主要内容。以传统报纸为例,其中包含广告信息版面、新闻信息版面、招聘版面、房地产版面等,还包括头版头条、末版等内容。网页作为新媒体下互联网中报纸,其在版面内容上的合理设计是保障网页效果和浏览数量的关键。因此,网页版面的设计也是网页视觉艺术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

2.新媒体时代下网页视觉艺术设计的原则。

2.1主体鲜明原则。

在新媒体时代下网页视觉艺术设计必须始终坚持主体鲜明原则。网页作为互联网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必须具备主体鲜明的特点。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从视觉艺术设计效果的角度出发,设计鲜明主体的网页效果。网页设计作为艺术设计范畴中的一部分,其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坚持艺术设计原则,以突出的视觉感官刺激观看者的感官,从心理、生理、逻辑等角度完成网页元素的运用,凸显鲜明的色彩标准,实现网页的诉求效果,向观看者不断传达各种需求功能。因此,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随着人们心理诉求和企业心理诉求的逐渐增加,网页视觉艺术必须充分发挥艺术设计的原则,以网页主体鲜明的视觉艺术设计为根本,实现网页的美学和功能学结合。

2.2统一原则。

统一原则是指在新媒体时代下网页视觉艺术设计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上完成设计的视觉性统一,这样才能够是网页内的设计要素以稳定的形式存在设计的主体内容中。统一性原则的建立是在艺术设计协调性的基础上,拓展其协调内容为网页内容和网页形式,继而形成网页视觉艺术设计内容和形式协调统一的原则。网页作为网络内容表达的基本,其在形式需求的表达上应该具备“特立独行”性,在其内容上需要具备“个性化”,“独”与“个”的差异性使得一部分网页设计者在网页设计的过程中从产生过分侧重某一方面的内容,而最终使得整个网页的视觉艺术效果不够明显。因此,在实施网页视觉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在其“独”和“个”的基础上完后内容和形式的整体容易,这样才能够设计出既满足内容需求,又满足宣传需求和表达需求的网页。因此,以统一原则为根本是新媒体时代下网页视觉艺术设计所坚持的主要原则之一。

2.3整体原则。

网页是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的载体,其是继报纸、电视之后的另一个大型的信息宣传和承载体。因此,在其网页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保障其内容、主体、意识的整体性,进而满足企业需求和消费者需求,实现需求的多向性满足。因此,整体原则的创建时新媒体下网页视觉艺术设计的关键点,也是其设计过程中需要从组织、结构、元素等方面注意的一点。网页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一种其不仅具备艺术设计的美感需求,还必须具备网页的功能需求,因此未来达到二者之间的统一发展,就要求网页视觉艺术设计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实现网页内部信息和外部主题的一致性,进而从版面划分、色彩搭配、风格形成、信息主次等角度实现精确的组织结构定位,完成网页整体性划分。因此,可以说整体原则是新媒体时代下的网页视觉艺术设计中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保障网页视觉艺术设计合理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3.新媒体下网页视觉艺术设计应用优化。

3.1版面优化。

为进一步优化新媒体下网页视觉艺术设计应用,从其版面上对其进行视觉艺术设计优化。网页版面的分配需要从空间和内容主次上达到一致性和错落性。这要求设计者在实施版面视觉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从浏览者的直观视觉图案上入手,还需要从网页自身角度入手对其进行版面的设计和优化。

首先,从版面点线划分的结构入手,以不同情感层次的划分,实现规律、不规律性的版面分散,在以分散点为基础,实现视觉的整体效果融合,形成版面划分衔接一体化的网页视觉效果。

其次,在网页版面视觉艺术设计的过程中版块与版块之间的衔接一般是以线条的形式,因此在线条衔接的过程中必须实现版块线条衔接的完整性和流畅性,降低衔接违和感,这样才能够满足浏览者的视觉效果,实现新媒体下网页视觉艺术版面设计的优化,使得网页版面设计更加人性化。

3.2文字优化。

文字是网页中最关键的一部分,也是最多的一部分,在实施网页视觉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实现文字优化需要从文字的内容、文字的侧重点、文字的情感等角度出发,从而实现文字与版面、色彩的融合。

首先,在网页视觉艺术文字设计优化的过程中就文字的编排主次对其进行划分,从而实现功能的自动排版和功能的顺序规划。例如,以招聘页面为例,其在文字的视觉效果设计方面需要从浏览者的需求角度出发,根据文字的主次结构实施整体布局,既不显得文字突兀,又能够实现招聘单位的宣传效果。

其次,在网页视觉艺术文字设计优化的过程中文字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网页的形象,文字也是网页与浏览者交流的载体。因此,在文字视觉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侧重文字的情感划分和心感沟通为基础,以引发浏览者的情感共鸣为视觉艺术设计的侧重点,实现网站文字的情感性宣传和处理,优化我国新媒体时代下的网页视觉艺术设计水平。

3.3色彩优化。

色彩是人们主观意识的第一接触体,也是直接影响视觉冲击的因素。因此,在网页视觉艺术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不同色彩之间的搭配进行优化处理,进而实现色彩共鸣的效果。

首先,在网页色彩设计的过程中视觉艺术设计者必须根据网页可能出现的浏览者进行情感预测和心理划分,是以大气的色彩,还是以活泼的色彩为基调实现整个网页色彩视觉的设计。例如,相亲网页需要以浪漫色彩为主情调,法律网页需要以庄重为主色彩,幽默笑话网页需要以幽默色彩为主色彩。以不同色彩主体的判定,协调色彩与浏览者之间的情感沟通,达到网?视觉色彩艺术设计优化。

其次,在网页色彩视觉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可以利用色彩的生命力吸引浏览者的实现。例如,对于重点信息或版块可以采用突出色彩,如红色、黑色、黄色等鲜明的色彩突出原则,实现整个网页色彩视觉效果意识,在融合色彩的同时避免色彩矛盾,完成色彩协调构建。

4.结语。

通过本文中对新媒体时代下的网页视觉艺术设计研究得出当前新媒体时代下的网页视觉艺术设计必须遵循主体色彩鲜明原则、统一原则和整体原则,进而从版面、文字、色彩3方面内容上对网页实施视觉艺术设计优化,使网页具有整体性、艺术性,充分发挥网页在互联网中的作用。

动漫本科人才培养发展问题研究论文

(一)动漫人才结构不合理。

河南现有的动漫从业人员大多为单一制作型,原创人才与经营、管理人才奇缺,人才结构不合理。原创能力是高端人才的重要标志,由于这些高端创意人才奇缺,导致我省动漫自主品牌研发能力弱,原创精品匮乏,产业链不够完善。一些动漫企业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常常出现策划、编剧、后期制作、销售等都由一个人“包办”的现象。

(二)人才流失严重。

1.河南动漫产业起步较晚,尚未形成良好的培养机制河南是一个文化资源丰富的大省,也不缺乏勤奋智慧的人,但为什么高端人才奇缺。从郑州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科技学院、安阳师范学院等9所本科院校动漫专业开设课程来看,“河南省高校动漫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技术操作性课程占了课程体系中的一大部分,课程体系中缺少动漫相关理论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另一种情况就是理论课程偏多,技术操作性课程占比例不合适。”同时,学生生源大多是美术生,缺少一些对计算机有天赋能力的人。总的来讲,这种培养机制更多的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周期长,学生本身的知识结构不足以支撑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

2.现有的人才激励措施不足自起,河南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动漫产业发展的意见》、《河南省扶持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试行)》、《河南省“十二五”时期动漫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引导性和扶持性政策,肯定了河南发展动漫产业的意义,明确了河南省动漫产业的发展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但具体的人才激励措施方面不够具体、不够重视。

3.是忽视对人才的继续培训很多企业在用人的同时,受短期利益的驱动,不愿意花费资金用于继续培训员工,而忽视了这种在职培训与日积月累的丰富经验的结合会产生更大的效益。在河南的一个人才市场上,招收动漫人才的企业大多要有经验的人,对于刚毕业的学生几乎是拒绝的。事实上,大多企业缺少对具有原创力的创业者在起步阶段的扶持这样的战略眼光。

二、河南动漫产业人才战略。

河南省动漫人才战略应立足于本省的动漫资源现状,从实际出发,又要放眼于未来,抓住机遇,建立一支能够满足动漫产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队伍。

(一)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河南动漫人才数量的增加与素质的提高,起点必须放在自我培养的基础上,人才培养方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培养方式多元化传统的院校培养不能满足动漫人才的缺口,因此首先要在培养方式上实现多元化,以学校教育为主的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相结合、在校教育和继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把动漫教育贯穿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中,以高等教育为主;整合河南省内高校资源,打造涵盖动漫技术研发、人才培养、项目制作为一体的合作平台。同时通过专项培训、参观学习、项目合作等提升动漫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

2.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传统的动漫教育在内容上重视技能操作,而忽视人文教育,这与强调创意能力的动漫人才是违背的。河南动漫教育要把培养动漫人才放在文化产业背景下,提高动漫专业的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是求真、向善、至美,满足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动漫从业人员的人文素养与高超的技能结合在一起才能转化为优秀的作品。日本动漫宫崎峻等动画大师的电影之所以立于不败之地,与他们作品中的人文关怀是分不开的.。

3.以动漫产业市场为导向,树立动漫教育市场意识动漫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注重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明确。《动漫周刊》主编钟路明先生说:“我们每年需要都参加全国高校的招聘,没有一年能够让我满意的。所有的传媒人才来到我们这儿,我都要一手一脚地培养。问题在哪里?问题在院校教育里面。”业界专家则认为许多动漫企业缺乏原创转到oem去了,一些有原创思维的人被动地做加工流水线,无奈转行。教育、企业与人才的矛盾也是教育与市场的矛盾,因此河南动漫要从根源上解除矛盾,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培养不同的动漫人才类型,同时注重高端人才培养和实用人才培养相结合。

4.动漫教育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思维的结合“动漫不仅是是一种技术或艺术的外在形式,而且需要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给予支撑,民族化、本土化动画形象的开发与塑造更容易被公众接受。”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动漫人才的民族化、国际化、时代化意识,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思维的结合。

(二)积极人才引进。

在人才引进方面,河南要积极引进高层人才,对优秀动漫人才的引进做出倾斜式安排,突破常规引进优秀动漫人才,并在生活、工作方面给予扶持。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户籍配套政策配套,优先安排动漫人才的户籍或居住证申请;二是物质补贴,主要从动漫人才购买住房上给予适当补贴;三是子女入学政策,帮助动漫人才解决子女入学的实际问题。同时,有效做好人才激励工作,可以借鉴省外优秀经验,对成绩显著、贡献突出、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秀动漫人才给予鼓励和奖励,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三)良好的城市环境。

良好的城环境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政策环境的良好、自然环境的优美、人文环境的厚重以及良好的市场环境这些“软硬兼施”的环境对漫人才的吸引力非常大。河南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动漫权利人对动漫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二是在立法方面要明确规定动漫知识产仅侵权行为,并加大惩处力度,设定较高额的侵权赔偿标准;三是加强市场监督和管理,对盗版、侵权以及危害优秀传统文化等行为严历惩罚,提倡合法经营。

动漫本科人才培养发展问题研究论文

理论界对人才的定位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探索客观规律理论的研究型人才,另一类是将这些客观规律应用于生产实践带来经济效益的应用型人才。[1]因此,本科高等教育也将人才培养分为两种类型,即理论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就市场营销专业来看,市场营销理论型人才是以探索市场规律、研究市场营销理论为主要目的理论研究型人才;而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就是指那些将营销原理直接运用到社会实践,进行产品设计、渠道规划等具体事务,进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人才,这与理论型人才有着明显的区别。如果从学历层次来看,本科和专科层次都设置了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与高职高专层次的市场营销人才也有着较大的区别。高职高专层次的学生对于知识的要求以“够用”和“实用”为原则,主要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直接服务于市场一线,比如推销员、导购员等,可以讲专科层次主要培养的是岗位技能型人才。而本科教育不同,本科要授予学士学位,因此理论知识的要求较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综合能力一般也高于专科层次,后续发展潜力较大。本科培养出来的人才可以胜任综合性较强、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比如设计规划等企划型工作,或者管理、公关等技术指导性工作。

2对市场营销本科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2.1基本素质要求。

任何一个职业的从业人员首先应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和良好心理素质,对于市场营销人才也不例外。一是具备诚信的基本品质,营销人员经常与消费者打交道,诚信是首要的,坚持诚信,才能让消费者产生信任。二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营销工作很多时候需要多次努力才能取得成功,这就要求营销人员有好的心态,有信心、有毅力、有耐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取得成功。三是快速反应能力,在社会发展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新产品更新速度大大加快,这就要求营销人员要有快速的反应能力,掌握新信息和新动向,根据新产品快速更新营销方案,有较强的执行力。

2.2营销知识要求。

营销人员一般是直接面向消费者开展营销活动,因此如何洞察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如何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营销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营销人员在营销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推销,而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消费心理学知识,根据专业知识洞悉不同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特征,根据不同的消费者类型采用不同的营销手段。营销人员往往是市场中的第一线人员,对于市场的情况是最为了解的,而这些市场中的信息如何传递给企业决策者为其决策提供第一手信息。这就需要营销人员具有市场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通过市场调研、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形成有效的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因此,营销人员需要具备基本的市场调查、数据统计等相关知识。为了提高市场份额,很多企业会开展一些大型营销活动。而市场营销的本科毕业生,从事的不仅仅是促销员、导购员等层次较低的工作,在一些营销活动中还应体现一定的策划、组织等能力。这就需要营销人员具备市场策划、广告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具备营销活动的组织实施以及监控等能力。

2.3实践能力要求。

2.3.1营销沟通能力。

营销沟通能力是营销人员最基本的实践能力要求,营销人员在开展营销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将产品的特点、用途、价格等信息传递给客户,而语调适中、条理清晰的介绍,将大大提高客户的注意力和兴趣度,与客户愉快的沟通,将增加营销成功的可能性。因此营销人员应具备适当的谈判和推销技巧,具备良好的营销沟通能力。

2.3.2人际交往能力。

当今社会,人脉关系在营销活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推销大师陈安之提到,成功是30%的知识加上70%的人脉,可见,人脉关系是营销活动中的重要因素。[2]因此,关系营销时代,营销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积累的人脉关系将成为宝贵的财富。

2.3.3团队合作能力。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任何营销活动的成功开展,都需要一个团队的力量。无论是开展市场调研、产品设计,还是进行渠道管理、开展促销活动等,均需要多人合作完成,因此这就需要营销人员在营销活动中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

动漫本科人才培养发展问题研究论文

工程造价作为新兴的本科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近年来,由于工程造价方面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高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但就业市场也开始出现“找工作难”与“招人难”的“新常态”,究其原因,一是专业规模扩张速度过快,导致需求矛盾出现;二是人才层次与专业结构存在不适应市场的地方;三是教学本身出现问题,毕业生质量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1]。作为本科专业人才供给的微观主体,高等院校应积极致力于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研究,厘清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合理设计课程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以应对人才市场需求的“新常态”。

一、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供给侧改革”思想肇始于传统的需求管理对经济增长日渐式微的背景,期望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品供给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从“供给侧”来解决产能过剩的情况,并提高经济效益。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人才培养同质化而导致的“产能过剩”现象十分突出。因此,“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理念应运而生。从内涵上讲,“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应践行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与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经济社会系统的人才需求[2]。从高等院校的视角来看,“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基本内涵可以理解为高校办学应面向人才市场需求,优化培养资源,合理确定办学目标与层次,科学规划课程体系,强化教学手段与过程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人才就业目标市场模糊,培养目标定位不清。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我国开设工程造价本科专业的高校已超过百所,年均毕业生数量近2万人,与人才市场的需求相比,已经出现总量过剩的现象。由于专业创设之初的.功利主义,大多数高校缺乏对自身办学基础与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深入研究,培养目标往往与自身的优势学科或专业看齐,这种培养目标的定位模糊,使得高校出现专业人才供求结构性矛盾时,不能在最短时间内做出相应的专业调整。

(二)人才培养同质化严重,课程体系特色不足缺乏特色。

工程造价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应该体现出研究型人才、综合应用型人才、实践技能人才的梯次特点,从而形成目标就业市场清晰,核心能力差异化的竞争结构。但目前除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化、差异化程度较高外,普通高校人才培养同质现象严重。如依托土木工程、建筑学科等工程技术学科建设工程造价的院校,通常体现出“重技术,轻管理”的建设思路,而依托经济、管理等学科办学的院校则走向与之相反的道路,但在同类院校之间,其培养目标、办学模式、课程体系等则基本趋同。

(三)人才培养手段单一,实践创新能力训练不足。

人才培养的执行主体主要在于教师,目前因为“重科研,轻教学”的考评制度,以及高校师资队伍博士化等原因,高校教师缺乏开展教学研究,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的热情。另外,高校实践创新能力训练环节形式化的现象普遍存在。工程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由于组织实施面临安全管理责任大,过程监控难,教师工程绩效评定难等问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被弱化。而诸如上机实习,课程设计等环节往往普遍采用学生分组完成、教师结果评定的方式进行,由于缺乏严格的过程管理同样被弱化,致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思维训练不足。

(一)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厘清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ec的理念,工程造价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在理念上应以学生为中心,在目标上强调与产业社会相结合[3]。同时,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修订的各环节应该突出“以生为本,服务育人”的理念,构建学生参与机制,认真研究包括毕业生、在校生等群体的意见,滚动改进人才模式各环节。此外,高校应该确立建设区域性、应用型、多科性大学的办学目标,根据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需要,重视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高校要本着建设应用型专业的理念,开启工程造价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发展的探索之路。同时,还要充分研究自身的办学基础,密切联系产业实践,选择差异化战略,面向人才供给的细分目标市场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未来毕3月业生的竞争优势。

(二)引入第三方机制,优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工程造价的人才培养应遵循从学科体系转变为工程过程体系的设计理念[4],优化课程体系。高校应建立第三方机制,借鉴其行业经验,研究毕业生就业领域执业岗位对学生核心能力的要求,并将核心能力分解为若干能力要素,以此为依据确定涵盖全部能力要素的专业课程目录,依据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与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课程开设时间序列,并通过持续改进,优化课程体系。此外,在优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专门设置“创新教育”课程模块。在该模块中,要将创新教育理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学历教育与执业教育作为理论基础,并将解析毕业生主要工作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当作重点,以此形成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高校可以通过设立“在创新活动中培育创新人才”的实践教学模块,形成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实现课程体系优化。

(三)联系行业发展动态,丰富人才培养手段,强化实践创新能力训练。

结合行业发展动态前瞻性地设计实践实训体系,是训练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有效路径[5],是实现人才显性供给与隐性供给统一的方式[6]。就当前而言,bim在工程建设领域的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ppp模式等不断推行对传统的工程造价咨询实务带来了范式转变式的冲击,对专业人才的实践知识与技能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对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结合行业发展动态。在培养手段层面,充分引入当前最新的信息技术,采用以翻转课堂为代表的教学新手段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与“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模式,强化训练过程管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结语。

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去过剩产能、优化结构、增加效益”的历史性转型,工程造价本科人才的培养亦面临着类似问题。因此,顺应社会经济系统改革的大背景,积极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供给侧改革”正是时代对于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本研究中,笔者以微观主体的视角界定了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在分析当前工程造价本科人才供求矛盾的基础上,从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计、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从而推动工程造价专业的改革及实践。

参考文献:

[3]周凌波,王芮.从《华盛顿协议》谈工程教育专业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4):6-14.

[4]周绪红.中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现状与展望:在2015国际工程教育论坛上的专题报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1-4.

动漫本科人才培养发展问题研究论文

人才培养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南,是专业特色的体现,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着专业定位不明确、专业特色不明显的现象。导致一些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近,缺乏创新性。以本校为例,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原培养目标定位主要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但是规定较为宽泛,对市场营销人才的具体要求以及岗位描述不够精细化,应用型特色不明显,在后期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已经进行了进一步细化,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特点,将市场营销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营销策划、销售经理、市场调研三个主要相关岗位群,体现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3.2课程体系不够合理。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设置应以实践教学为主,但是受到传统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的影响,应用型市场营销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仍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以下两点:一是课程体系仍以传统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为框架进行设置,应用型的特色不明显。如在基础课以及专业基础课等课程开设上,不同的专业对于基础课的要求是不同的,但是受到师资等现实条件的影响,与其它专业的课程开设过于求同,缺乏明显的专业特色;二是课程结构不尽合理,基础课所占比重较大,专业课的课时比重略小,导致专业课课时被压缩。

3.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目前一些院校市场营销的实践教学环节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首先从学时上来看,理论性课程比重较大,而实践性课程以及实践教学课时较少,这将影响到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另外,实践教学的形式也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院校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活动,大多以上机模拟或课堂案例的形式开展,一些实践性教学是在学校无法开展的,比如让学生走出校门,到校外企业参观、顶岗实习,真正参与到企业营销活动中的机会非常少。

4民办高校培养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的途径。

基于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根据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目前的现状,笔者提出如下培养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的几点建议,希望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4.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首要任务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以突出实践能力、发展综合素质为基本原则,而目标的确定也不能闭门造车,需要结合社会和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能力要求,以及结合本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自身特色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经过各方论证,形成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制定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目标的制定和落实同样需要多方的努力配合。管理者、专业负责人需要准确定位并理解人才培养目标,将目标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应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贯穿到日常教学中;最后还要让学生明确自己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定位以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对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才能提高其学习本专业的`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比如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近年来利用大一入学教育的机会,对学生进行专业的系统介绍,尤其是培养目标以及相应岗位等,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目标明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2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指导下,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在修订教学计划中,不断进行调整,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把素质的培养、能力的提高贯穿于大学四年的教学全过程。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特色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培养目标定位营销策划、销售经理、市场调研三个岗位群,并对进行岗位能力进行分解和梳理,并分别设置各岗位能力所对应的课程,使得课程的开设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对一些课程进行了删减或补充,注重专业实践教学,如网店运营管理、市场调查等实用性的课程均增加了实训课程的课时,满足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要求。目前专业教育平台模块的课时已达到45。72%。而在实践教学课时中,学科专业实践达到了35.71%,创新创业实践也达到了14.29%。

4.3丰富实践教学形式。

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必须注重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须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而实践教学的开展可以以多种形式进行,形成一个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案例教学,将企业中实际的营销案例拿到课堂上,运用案例来讲解营销学的基本知识,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营销的做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2)开展实战演练。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利用各种可能的资源,让学生进行营销的实战演练。比如可以开设跳蚤市场,学生将闲置的二手物品拿到市场中交易,体验生活中的营销。(3)进行仿真实践。利用实验室开展上机模拟,上机课与理论课有效结合,充分发挥仿真软件的实践教学效果。(4)开展校企合作。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将进入企业工作,因此有必要走进企业了解企业。可充分利用实习实训基地,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参观学习,感受企业的真实氛围,还可以探讨顶岗实习、与企业合作办班等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企业实践中。

参考文献:。

动漫本科人才培养发展问题研究论文

1、公共管理人才目标评价。

(1)公共管理人才目标学生定位。

调查中学生对公共管理人才目标定位有自己的思考。被问及“公共管理专业应该把培养什么类型人才放在首位”,回答“应用型”的有31人,占50.8%;回答“复合型”的有20人,占32.8%;回答“创新型”的有10人,占16.4%。复合型是基础,应用型是现实要求,创新型强调可持续性。笔者认为,公共管理本科专业应从学生的出口出发,确定应用型为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立足于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公共管理专业知识,熟练的公共管理技能和很强的公共管理实践能力的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2)公共管理人才目标知晓度。

问及“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是‘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你在做这份问卷前清楚吗?”时,回答“非常清楚”的10人,约占16.4%;回答“知道一点”的42人,约占68.9%;回答“一点都不清楚”的9人,约占14.8%。可见绝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目标定位不是很清楚。

2、教学活动评价。

(1)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决定了培养模式。调查数据显示,从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需求一致性上看,该题回答“一致”的占1.6%,回答“基本一致”的占68.9%,回答“不一致”的占29.5%。可见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有一定程度的脱轨,应予以调节。从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致性看,该题回答“一致”的占4.9%,回答“基本一致”的占75.4%,回答“不一致”的占19.7%。可见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基本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但也有一定偏差。从教学计划的针对性上看,该题回答“一致”的为0,回答“不一致”的达到29.5%,说明当前的培养模式针对性差,缺乏个性化。

(2)教学内容和课程。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考虑了与其它专业的一定交叉性,满意度超过70%;但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不满意程度较高,超过了30%,尤其在提高实践能力方面不满意程度甚至接近了50%。从数据上反映,当期公共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要有所调整,既要考虑和其它专业的交叉性,培养知识体系综合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更要突出公共管理领域内的实践应用性,加强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

(3)教学方式和方法。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较良好,教师在学生学习、就业等方面能提供积极有效的帮助和支持,满意度都超过70%。教学方式上,教师比较注重结合案例和实践,满意度超过90%;并且教师的讲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满意度超过70%;但在鼓励学生开发创造性上略显不足,不满意度超过30%。整体上看,教学比较偏重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性不高。教学态度上,学生的.满意度较高,超过80%,教学态度和职业态度对学生产生了积极有利的影响。

3、实践活动评价。

(1)工作体验。

调查数据数据显示,南京邮电大学学生对工作体验不满意程度都较高,不满意的百分比都在80%左右。公共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安排了相应的实习活动,有的专业制定了学期内实习计划,有的专业为学生提供了参观考察用人单位的机会。但是,从学生对这些实习活动的评价来看,满意程度并不高,这间接反映了目前我们所提供的学期内或假期的参观、实习活动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陷入了一种尴尬境地。笔者认为,专业实习是非常必要的,为了保证实习效果和质量,学校方应该主动与用人单位协商交流以建立一种长效机制。

(2)嵌入式实践学习。

实践学习一般分为嵌入式和附加式两部分,嵌入式实践学习主要指课程内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学习活动,涵盖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之中;附加式实践学习不属于正常的教学计划之内,但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就业有所帮助。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专业课教学中对关键就业能力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专业相关具体技能提供实践机会两个方面,学生不满意程度都非常高,接近80%;将关键就业能力的培养融入专业课教学及教学评价这个问题,学生不满意程度也较高,接近60%。可以看出,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严重脱节,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没有有效地纳入到教学体系中。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问题比较突出,教学评价也是以理论课的考核为基础。

(3)附加式实践学习。

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学校提供求职信或简历写作上的帮助和应聘技能技巧的指导这两方面比较满意,满意程度都超过了80%;学生对学校、学院提供的实践平台和创新实践性项目满意程度较低些,满意程度都是70.5%。说明当前公共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平台,以提高其综合能力,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

二、结论。

经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笔者发现两个主要问题。首先,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导向性不强。当前,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公共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到底应该以什么目标为导向。本文认为,应根据社会需求,对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再定位,将“就业型”、“学术型”的“专门人才”培养目标,转变为重能力、强实践,以应用型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当前公共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依然是一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实践课程设置不够,课堂讲授依然以理论知识为主,教学考核方式单一化,学生实践能力无法考量,各种实习安排趋于形式化,忽视对学生应聘能力的指导等等。因此,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考核、实习安排、附加式实践活动等方面都应该相应地增加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建议。

1、人才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建立在对社会人才需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可以定为社区管理、企业行政管理、社会保障三个专业方向。依据培养方向,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以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为保障,实施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培养方案。在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进行全程就业信息动态跟踪管理,根据就业市场、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评价结果,衡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有效性,及时修改完善不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2、课堂内丰富多样化教学方法。

公共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的学习需要以受教育者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课堂内教学可以从强化模拟、案例分析、习题作业、对抗辩论、方案规划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入手。模拟,比较适用于涉及大量常规细节和现象,需进行较为复杂的综合方法技能训练的场合。行政司法、行政执法、公文处理谈判、方案论证等内容非常适合用这种教学形式完成。案例分析在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工作中应用比较普遍,它有利于启发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从对有关经验教训的总结借鉴中学习知识,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展智能。

3、课堂外增加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社会实践非常重要。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增长和个性发展的过程阶段,针对不同的课程教学内容,课堂外可以采用以下社会实践方法。根据每一年级学生特点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公共管理学院可以制定不同的实践目标:大一是认知实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大二是调研实习,主要是根据事先的调研目标进行专题社会调查,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完成理论设计、活动策划、实施操作、报告撰写的全过程。大三是学年论文实习与写作,由学生独立完成。大四是毕业论文实习,毕业论文要以调查研究为基础。因此,将理论分析建立在一定的调查资料基础上,运用实证调查、定量分析等方法,努力做到最终有一个建设性的意见。

4、加强师资队伍实践能力建设。

针对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青年教师师资水平薄弱的问题,可以通过在职短期培训、进修、自学、学术交流等,提高现有在职教师的专业素质,更新知识,以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而对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学校应加强与政府的合作,通过专业教师在政府或其它公共事业部门挂职、担任顾问等形式,促使教师更深地理解公共事业及其管理的相关理论。同时聘请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有实践经验的官员或已卸任的官员担任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任务。

浅谈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与人才培养策略论文

风电产业的迅速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合理的电价政策和补偿机制使电力的使用率大大提高,众所周知,电的利用率是所有资源中所占最高的,同时风电也是最环保的能源,不像不可再生资源煤炭的燃烧发电一样,会产生大量污染环境的气体,而且燃烧煤炭的量与所产电量相差甚多,其转化率较低,而且风电产业的发展经济适用、应时应景,与环保理念相呼应,所以说风电产业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顺应国家发展的潮流。

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不难发现,作为一个工业大国,我国对资源的消耗量向来都是最大的,这就逐渐与环境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国家发展要燃煤,燃煤污染环境,污染环境又需要整治,然后就会拖慢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而且煤炭又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这样的循环只能利用对环境污染较小的能源才能被打破,所以,发展新兴产业能源代替煤炭发电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国家必须加大对新兴产业开发的研究力度。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自然条件观察,风力发电是最好的选择,既能减少风能对环境的影响又能产生大量的电能,同时不像太阳能发电一样,都会有或多或少的限制条件,比如只有在阳光的时候才可以发电。所以,我国新兴的风电产业符合基本国情,顺应了国家发展的潮流,只有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才能推动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保证风能的高效利用。

我国有着充足的风力资源,地图上的东北、陕北和西北地区被统称为“三北”,是我国实施风力发电的主要地区,而且风力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除此之外,风能还有巨大的能量,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正因为我国有着如此充足的风力资源,所以目前风能在我国已经成为了第三大产电能源,并且已经超越了核能。所以围绕着风能这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和充分利用问题,国家加大了对风电产业的技术投入,为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正是科学技术的大量投入,才使风电产业对风能的高效利用提供了科技条件。另外由于风能的转化率相当高,所以国家才大力支持风电产业的发展,各个行业对电能的利用也是高效的,而且作为环保的清洁能源,它的使用率逐渐增加,也就推动了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总的来说就是风电产业的高转化率和风能的高效利用率,二者共同推动了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合理的电价政策是快速发展的推动剂。

国家为了推动发电企业的快速发展,颁布了合理的电价政策。在合理的电价政策下,风电产业开始发展起来,因为合理的电价政策也是对电力企业的一种经济投入,同时保证了风电产业的合理收入,能更好地投入到企业未来的发展中去,使之成为风电产业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国家的各行各业都是相互联系着的,任何一方不平衡,都会影响到市场的稳定,当然不是电价越低越好,还要考虑到我国的.经济政策,既要保证国家的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又要尽量降低电价,保证风电产业的稳定发展,同时起到促进合理利用和节约能源的作用,所以合理的电价政策不管是对国家的经济增长还是风电产业的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风电产业的电价政策对于其他新能源企业来说也是公平的,因为风电产业发展的同时,其他产业同样也需要发展,只有将电价调整至公平合理的位置,才能保证各种新能源能够合理地快速发展,要站在公平合理的角度看问题,才能在共同发展的同时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所以,合理的电价政策补偿了风电产业的成本,获得合理的收益,秉承公平的原则,共同支持我国的电力建设。

总之,我国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是由多重因素共同决定的结果,必须各方面的条件都同时具备。又因为我国有着辽阔的地域,地形复杂,人口分布不均,所以我国的电网结构复杂,而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因素就可以决定,它直接牵动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所以,国家目前在不断地加大对我国电力企业的技术支持和经济投入。风电产业顺应国家的发展潮流,支持经济适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加大在风能高效利用方面的科技投入,为风电产业提供了快速发展的技术条件,而国家出台的合理的电价政策,则成为了风电产业快速发展的推动剂,既稳定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速度,又推动了我国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

动漫本科人才培养发展问题研究论文

传统动漫艺术依赖于纸质印刷媒体、电视,漫画是纸媒时代的产物,当传播媒体进化到新媒体时代,动漫艺术就不应该再局限于书刊、杂志等纸质媒体,以互联网媒体、手机媒体、ipad等新型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可以为动漫形式的拓展提供无限的可能。

1文化創意产业中动漫“创造力”的实现。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成为热门话题,系统的引导着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发展,其核心是创造力,主导群体是有创意的高校毕业学生,实施的源泉是高校课程的设置及高校教师群体。动漫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校的动画专业建设,创造力正是实施的核心,怎么实现动漫作品的创新,就要在新旧媒体的融合中,寻找发展机遇,为动漫产业整合、系统化建立产业链。

1.1传统媒体是动漫产业发展的基础。

传统媒体是动漫产业发展的基石,早期的动漫作品例如《西游记》、《哪吒闹海》、《三国演义》等主要依靠文学期刊、插画图册、电影、电视等媒体进行传播,由于技术的原因,主要由二维手绘动画和定格动画两种形式组成;而在高校的动画教育起始于1950年的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以技术的手段介入教学中,最初是以一门技术形态的形式出现,所以要依靠媒体作为发展的基石才能进行广泛传播。

1.2新兴媒体是动漫产业发展的机遇。

至,国家先后出台《影视动画业“十五”期间发展规划》、《关于加强动画片引进和播放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动漫发展的大环境是良好的,单是还只局限于传统媒体的推广。后,各地纷纷建立动画产业及教学研究基地,中国的动漫迎来了直线上升的爆发式增长。随之,也从依靠传统媒体推广的时代迈入了新媒体时代。

传统媒体下的动漫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动漫产业的系统性受到限制,动漫的创新机制不能进行全新的推广,动漫衍生品的种类与形式有待提高。新兴媒体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衍生出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app、触摸媒体等,从受众的有选择性接受到主动接受,动漫产业的传播深入到千家万户。同时,新型媒体对动漫产业提出要求,动漫作品的内容要个性化,要求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着,而无数的交流着之间还可以进行交流。最后,动漫的传播需要新兴媒体的介入。

2河北高校本科动漫类专业发展与媒体结合的现状。

河北高校本科动漫类专业的发展依托高校的软硬件设施,全省共有高校101所,其中本科类的学校有40所,在40所高校中开设动漫专业的有20多所院校,基本的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一是硬件设施的欠缺;二是,教师的素养有待提高,很多一线的专业教师不是从事动画创作的人员。

2.1河北高校本科动漫类专业发展现状。

在后,河北省内各大综合性的院校逐渐增设动漫类专业,甚至机构办学也层出不穷,动漫人才的培养,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在逐渐受到重视。但是,我省动漫专业的发展对于高端人才的缺口还较大,动漫作品缺少创新,缺少走向市场与国际的机遇。主要问题有:一是师资问题,动画专业由于兴起的晚,受到媒体及资金的限制,师资的配备跟不上专业发展的速度;二是,动画教学的目标与计划不明确,很多高校开设动画专业是为了招生,甚至有的院校在开设课程的时候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授课教师,更不用提教学的目标与计划了,动画教育是为了培养专业的动画技能型人才;三是,学院对于专业的硬件投入有限,很多院校误认为有些计算机、手绘板就可以开设动画专业。高校动漫专业的发展需要专业的场地与相应的设备。

2.2在传统媒体下的河北高校本科动漫类专业存在的问题。

动漫专业是个需要创新的专业,针对河北高校的研究发现,动画的创作与设计经常与社会脱轨,制作出的动画作品常常无法推广;动画产业链断接,动画的终端价值无法体现,高校的学生作品只知单纯的创新而缺少回报的环节。这一切的问题的根源就是传统媒体局限性的体现,传统媒体有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在传播与整合中受到制约,一个作品的成功与否,推广就是关键。

例如国产优秀作品《熊出没》于1月22日在央视少儿频道一经播出就受到好评,随之随着媒体的推广在12月又推出相关题材的电影,甚至衍生品也开始热卖,后来又出现方特乐园,由北京华图宏阳图书有限公司印制推出纸质图书出版物。这些在传统媒体下的动漫作品,就是结合了新兴媒体的特点,在交互与整合中寻求到了发展的机遇。

3文创对河北高校本科动漫类专业的发展提出要求。

文化创意产业结合新媒体的发展对河北的本科动漫类教学提出发展要求,创意是创意概念,本科类动漫专业的创意在于专业理论知识的增强、动漫作品发展的系统化、动漫传播媒体的普及化,从而有利于传播与发展,这也是能够形成影响力的先决条件。

3.1动漫类专业建设要创新、提质,要受欢迎。

动漫类专业建设不能过于强调技术的要求,在开设的课程中,不能片面强调软件的重要性,否则就成为技术的堆积,使得作品缺少艺术性与美感,更不要提人文关怀的精品了。二是教学模式要创新,动漫教学不能等同于其他教学方式,不是一本教材走天下的情形,动画教学要有软硬件的支持,还要开设情景教学、模拟教学授课。三是启动市场的作用,设计是为人服务的,市场是设计的风向标,很多学校闭门造车,不关注市场的动向,不了解动画发展的趋势,势必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3.2动漫类专业要与文化创意产业高度融合。

动漫本身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部分,它是将群体的创意融合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产业模式进行下去,新旧媒体交融之际为动漫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动漫作品在新旧媒体的融合下,重新整合,从传播形式与内容上有了很大改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电视与杂志,而是逐漸向数字化进行推广,观者主动的接收信息并进行反馈,真正实现屏幕上下的互动交流。另一方面,由于传播缺少规范性,很多动漫作品的内容、语言受到限制,例如,喜洋洋与灰太狼中,很多台词一改再改,内容不能暴力等,所以许多优秀的作品选择数字网络进行直播。

3.3动漫类专业建设在新旧媒体的融合下要多方位商业化。

在新旧媒体的融合下,国产动漫精品不断涌现,例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票房过亿被高度认可的动画电影,《向日葵男孩》、《长歌行》等走出去在国外出版的优秀漫画图书,可未实现了全方位多元化的发展。另外,动漫产业和相关的文化创意产业高度融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化形象。例如《阿槑南京话》中的“阿槑”已经成为南京本土的著名动漫形象,正在成为南京独有文化符号,和旅游业、餐饮业深度融合。

4结语。

河北高校本科动漫类专业发展和建设,应该更加注重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结合下的优势,注重动漫产品的内容创新,将更多具有时代感、本土化的动漫创意元素融入到媒体中,扩大受众范围,将传统媒体下的动漫与新兴数字媒体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有选择地使用新媒体的技术和平台,使动画专业建设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融合。

体育经济学发展策略比较研究本科论文

通过面地面的访谈方式收集了体育市场销售的面上数据。采取verges(2007)的方法,选择了后面一种方法。本研究共有45名面试官,都是大学生,并接受过基础的街头访问培训。每位学生需要采访大概15个人,这些访谈对象需要包括以下的类型:男人和女人;少年,青年和老年;城市和农村。本研究采取了653份方便样本-“真实”的消费者,其中39%为女人,61%为男人,55%为城市人,45%为农村人,41%年龄少于25岁(青少年),33%介于25到45岁之间(青壮年),26%年龄超过45(中老年)。

数据收集和调查设计。本调查于2012年在中国唐山地区进行。通过面对面的访谈收集数据,一共有40名面试官。本研究所采用的面试官为大学生,他们接受过基础的街头访谈培训。和第一个研究项目一样,本研究使用了598名“真实”消费者这种方便样本(50%为女性,50%为男性;56%为城市人,44%为农村人;44%年龄低于25,31%介于25到45岁之间,超过45岁的占25%(表1)。120个人把阿迪达斯作为感应词,180人选择耐克,116人选择锐步,182人选择彪马)。问卷调查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包括对词汇的自由联想,消费者需要根据被提议的词汇进行五个联想。被提议的词被称为感应词。对于体育作品,选择10个词汇,因为感应非常大。对于每个品牌,只能选择五个词汇,因为每个体育作品的意义对于消费者都变狭窄了。第二个部分收集了人口信息,诸如年龄,性别和地理位置。表1调查对象的背景性别年龄所在地女性男性总和2525-4545总和城市农村总和体育阅读62581204938331206852120体育经济928818082564218010179180体育品牌57591164836321166353116体育媒体889418284554318210379182综合性299299598263185150598335263598比率505044312556443.一个初步的分析数据分析。一共收集了2485份访谈稿。做了三份互补的分析。第一个分析运用第一个研究项目中的5个方面(d2到d6)说明每个体育市场品牌如何定位。换句话说,这种方法可以揭示是否每种品牌大概符合人们对体育市场品牌的表述。第二个分析研究根据每个方面的具体因素,分析每个体育作品是如何自我定位的。第三,用不属于体育市场品牌表述常见系统的因素来分析,目的在于描述品牌在体育市场市场外的定位。每种体育作品的合理和差异定位显示在分析的每个阶段。尤其是本研究视角和公司管理者的战略有关。两个研究都关注与品牌标识有关的问题。体育作品标识是品牌管理的一个分析单元。表述的社会性质由这些词出现的频率决定。对于某些研究者,如果一个词被超过2个人提及了,这个词就可以被视为社会表征的一部分。对于其他研究者,如果一个词要被视为社会表征,该词必须要被10%的人提及;还有些其他研究者认为词汇计量分析要依赖的规律。对于某些研究者,如果一个词被超过2个人提及了,这个词就可以被视为社会表征的一部分。他的规律规定最常见的单词(譬如单词中的5%到10%)必须代表所列词汇的40%到60%,而另外一半被唤醒的词汇由超过90%的词汇组成。

查阅国外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面地面的访谈方式收集了体育市场销售的面上数据,对于每个品牌,只能选择五个词汇,因为每个体育作品的意义对于消费者都变狭窄了。进一步对体育经济学的社会学方法论进行了初探,以期引入社会学研究方法对体育经济学的理论发展有所启发。

毕业论文

目录。

一、酒店市场营销的基本概述:

营销是指:根据市场需要组织生产产品,并通过销售手段把产品提供给需要的客户。营销也分很多种,具体说来,有10大类,分别为:知识营销,网络营销,绿色营销,个性化营销,创新营销,整合营销,连锁经营渠道,大市场营销,综合市场营销策略。

二、星级酒店营销应准确定位市场。

任何一家酒店都不可能实现所有客人的消费需求,其所进入目标市场数量增加,与其展开竞争的对手也会增加,客人的需求面也就越广,酒店往往会处于穷于应付的被动局面,不能从具体的细分目标市场出发,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特别是有的企业市场定位不准,甚至根本不做市场定位,造成酒店经营不佳。市场定位,首先收集酒店所处地区市场环境信息,近年客源类别及数据,以及周边同行竞争对手的情况及其发展变化趋势。特别要摸清所处地区的发展规划,调查所处区域内可能的潜在客户规模,扩展和物色潜在的目标市场;再次还要考虑建造酒店对客源的招徕能力。然后对酒店市场体系进行细分,追求适宜本酒店的客源,努力将饭店的设施和服务特色朝这方向营造,并不失时机地向公众介绍酒店的服务特色、价格,做好各种各样的信息反馈收集。目标市场确定后,即刻便拟定可行性营销方案。市场定位不是一成不变的。酒店建成经营一段时间后,趁酒店硬件改造之际重新定位;在发挥酒店自身优势的同时,开发和提供新服务、新产品满足客户群的需求,以与众不同的服务风格来吸引客人。如果周边酒店都是高星级的,就可以选择中低星级的酒店经营。地区特点交通发达的或地段较好的酒店通常定位在散客和高档次商务客上。

三、星级酒店营销应实施合理的广告策略。

在酒店产品日益标准化的今天,相似性作为标准化的衍生物,已经使个性几乎灭绝。很多人的感觉是世界上只有五种酒店:一星至五星。甚至一位酒店客房的设计师曾说,从海南岛到黑龙江,他只住过一间客房。那么,必须通过广告对酒店的特色进行营销。广告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酒店的效益。所以做好广告工作尤为重要。现代星级酒店的广告工作可以这样开展:。

(一)确定目标市场。

目标市场即最有希望的消费者组合群体。目标市场的明确既可以使广告有其针对性。酒店应该尽可能明确地确定目标市场,对目标顾客信息作出详尽的分析,以利于酒店更好地抓住这些信息所提供的机会,以提高顾客满意度,从而增加酒店销售额。

(二)树立具有竞争力的市场定位。

(三)做好广告预算。

在明确的广告目标指导下,酒店可以着手制定广告预算。从酒店预期的总收入中拨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广告,形成预算。这笔钱分为两部分:促销支持及直接的广告活动。这种方式中用到的百分比或依据行业的基准数来测决。大型酒店从总收入中拨出用于广告的经费比例较高,单个酒店做出大笔的广告预算是不合理的,尽管他们可能更需要多宣传以便公众了解。为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单个酒店可以组成一个营销群体,联合做广告。

(四)选择适当媒体。

广告只有在被消费者看到、听到并对其心理发生影响时,才能发挥作用。在选择媒体时主要考虑广告能够尽可能地被广大受众接触到。酒店广告中常用的媒体有很多,比如:印刷媒体;广播、电视;互联网;户外贴画、灯箱;展览会等。现代星级酒店可以根据广告信息的意图、要传递的信息类型和要传达的市场选用最恰当、最有效率的媒体。

(五)品牌投入要坚持。

有的酒店一想到成本控制就先把市场预算砍一半,这是很短期的行为,要付出长期的代价。我认为,如果预算有限,我宁愿提高效率减少人员,也要留出预算打品牌。“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品牌才是你的营盘。品牌的价值主张是一脉相承的,是坚持不变的,今年说这明年说那,消费者也被搞糊涂了。海飞丝洗发水的市场占有率为什么这么大?明星换了n多个,创意换了n多个,时间过去n多年,可是说来说去都在说一件事:去屑!那是海飞丝品牌的价值主张!为什么人们在买轿车的时候,如果想要最安全的轿车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volvo?那是因为volvo的广告n多年坚持不懈、始终如一地只说一件事:安全!脑白金广告的卡通老头老太太,又唱又跳n多年了,就在说送礼的事,开始有点烦,现在大家也都习惯了、接受了。同样的价值主张要天天讲,年年讲,重复讲,就像老叶书里所说的“重复的法则,习惯的力量”。

四、星级酒店营销应加强公共关系营销。

酒店公关如果能够科学利用各种有利因素,通过优化组合各类有利资源,采取相应的谋略和策划,实现逐步的市场渗透,特别是公共关系营销会对营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各项商务活动中能使酒店与客户建立起融洽的互赢关系。

(一)跟进销售走访。

对客户进行跟进销售走访,不仅仅是销售员的任务,而且还需要公关员的协作。在销售员和公关员的相互配合下,通过对客户的回访,对客户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的了解和掌握可以更直接、更全面,更有效地归纳与总结出消费群的消费心理,并能开发与之相似的潜在顾客群。从而为酒店培养、服务客户群制订出相应的方案,并基于此方案的实施需求设计出酒店新的产品组合。

(二)做好酒店客户的编外参谋工作。

酒店的客户群对酒店的财源指标具有最直接、最有影响力的决定因素,酒店经营的好坏以及酒店能否连贯和畅通的与客户群进行日常沟通,直接关系到这些客户群在酒店的消费形态。因此,酒店应积极组织和安排公关员通过走访、问卷调查、网络等方式和客户进行双向、多样化的信息交流,从而准确掌握和熟知酒店客户的经营现状及行业动态,并借助自身实践和经验对客户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及时提示,积极为其做出行之有效的策划,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积极向客户学习和借鉴其有益的经验和实践,进而成为客户的良师益友,培养和提高客户与酒店的相互信任与忠诚。

(三)为客户策划商务专题活动。

当客户在酒店举办商务活动时,酒店不能置身事外,不仅仅要做好自身的服务工作,还可凭借酒店在举办类似活动所积累的丰富经验,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为客户的活动策划、实施过程、活动控制、活动反馈等整个流程提出有价值的参考建议和具体方案。在这类活动辅助过程中,酒店应本着自始至终以客户的活动为主线,从完善细节、防范风险的角度为客户的活动保驾护航。特别是对客户容易忽视或是没有注意到的环节,酒店更应该从客户出发,进行善意提醒和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准备,从做客户未想、未做着手,力保客户的整个活动成功展开。这样,不仅仅为客户提供了满意服务,同时还能给客户的客户群留下完美印象,无形中就能吸引和开发出潜在客户,为自己的经营活动打开空间。

五、星级酒店营销应实施品牌经营精细化。

文化与消费者内心认同的文化和价值观一致时,这种力量就显得非常强大。因而,现代星级酒店必须做好品牌经营,以提高服务的附加值来引导和影响消费者的选择。

(一)增强品牌营销观念。

在品牌的创立过程中,出发点和基础就是品牌营销观念。营销观念建立要发现客户需要,并通过适应措施满足其需要。这里的需要包括两个层次:消费者个性需要和消费者的社会需要。在这种营销观念的指导下,酒店的产品设计、定价策略、成本核算等活动就能依据消费者的需求,以赢取消费者对酒店品牌的信赖。在满足消费者的同时,酒店也要努力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例如精神文明和生态环境,绿色营销、绿色酒店等就能够满足此类需要;或者如希尔顿这样的大型酒店集团提供高品质的服务,满足社会精英高层次的要求。

(二)精确进行品牌定位。

品牌的市场定位需要从市场机会入手,然后进行市场细分化、目标化,最后完成定位。在定位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展开定位营销。具体可以从产品差别化和成本优势确定和选择酒店的潜在竞争优势;基于整个价值链角度分析,对优势不明显、效益低而开发成本高的业务实行放弃策略,精细化运营较大优势且盈利较高的业务。做好这些还不够,在此基础上,需要准确进行市场营销的定位,采取积极的营销策略进行宣传,赢得消费者接受和认同,进而使消费者选择酒店产品进行消费。

(三)加强质量管理。

只有做好产品或服务质量管理,酒店才能培养和树立成功的品牌。在酒店质量管理过程中,必须从可靠性、有效性、可控制性和可接受性等方面出发,以安全、清洁、友好的氛围;舒适、礼貌周到的服务来提升酒店产品品牌的核心品质;通过有形表象和抽象的联想进行酒店无形产品有形转化,使得客户能够真实感受酒店提供的服务;通过向消费者提供力所能及的超常规的超值服务提升酒店产品附加值。总之,酒店的营销工作就是以自身行业的性质和特点为基础造就宾客满意。同时加快从产品到资金的转化,是酒店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营销是酒店在当今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六、昆仑酒店营销所面临的问题及想法。

(一)昆仑酒店营销特点:

生了变化,由以旅游团为主转向以商务散客为主。

一方面,针对商务散客的特点,他们着力营造优美、典雅的文化氛围,完善商务功能,提高服务效率。另一方面,广开门路,全方位推销,积极与国内外各旅行社建立伙伴关系,甚至利用饭店洗衣厂到使馆、商社、公寓、收洗衣物的机会,进行情感投资。不因利小而不为。北京很多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一些宴请活动,按国家规定标准往往出价较低,有的高星级饭店不太愿意接受,而昆仑都拦下来认真办好。在管理层眼里,这些机关和单位每年要承办接待不少国际回忆、展览和来访散客,是一个很大的潜在市场。

昆仑的依靠这些营销攻势引来大量客源。目前,昆仑住店客中80%是回头客,欧美、日本商务客源占了总数的70%-80%。许多客人在昆仑住上了瘾。据统计,有十几位客人来昆仑下榻逾100次,最高的一位达130多次。

(二)昆仑酒店营销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昆仑酒店秉承一贯的优质服务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认可。但其不可避免的走入了“旧经验主义”的管理漩涡之中。没有认识到新世纪的营销不能只依靠以前的方式,必须结合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这些全新的管理模式。昆仑酒店目前缺少有效的国际联网推销系统以及信息集中化的公关系统。使其在国际推销、客源解析、隐患排查等方面落后于其他相同等级、相同类型的国际五星级酒店。酒店管理对国际客源也没有跳出酒店“等客来”的经营思想和经营理念。

(三)昆仑酒店使用信息化营销平台的可行性:。

建造一套有效的国际网络推销系统将有助于向世界展示昆仑。同时建造起一套信息收集、管理、排查、分类、解析等信息化平台,才能紧跟时代脚步。以信息化管理手段来管理和解析酒店的营收情况。对酒店的公共关系也能做到“提前预警、及时发现、合理处理”等依托信息化平台的工作建设有一个标准化规范。

七、小结。

竞争力。最后,本文结合了在昆仑酒店的实际工作情况,考察了昆仑大酒店面临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运用“市场化实际需求”的理念,具体针对信息化营销平台做了一些研究。提出昆仑酒店的信息化营销平台战略的可实施性。

星级酒店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处于变化发展中,其本身的内在环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本文所涉及的营销策略肯定不够全面和深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改进。

参考文献:

浅谈人事档案现状发展策略研究

人事档案是企业员工信息的重要载体,历史全面地记载着员工的基本情况,反映着每一个员工个人经历、能力和德才的综合表现。准确、齐全、完整的员工人事档案是企业全面考察了解、正确评价和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合理配置和合理使用,保证人才队伍素质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干部选拔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人事档案具有法律效用。认真搞好人事档案管理,就能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准确、齐全、完整情况。应该说人事档案管理在现阶段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无论对单位和个人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在新形势下搞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一些思路和想法。

企业;人事档案;发展方向及管理设想

人事档案是企业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以个人为单位组合起来,以备考察的文字材料。人事档案是企业员工信息的重要载体,历史、全面、真实地记载和反映着员工个人经历、能力和德才的综合表现。人事档案包括员工的经历、家庭情况、社会关系、成长历史,员工在工作调动、职务提升、思想品德、业务才能所作的鉴定和评价材料;学历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材料;政治历史情况的审查材料;参加中国共产党、共青团及民主党派的材料;各种奖励、处分材料;录用、任免、聘用、转业、工资、待遇、出国、退(离)休、退职材料(包括工人的招用、劳动合同、调动、复员退伍、保险福利待遇等材料)等十多项内容。就企业而言,准确、齐全、完整的员工人事档案管理管理工作人事档案是全面考察了解、正确评价和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合理配置和合理使用,保证人才队伍素质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干部选拔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就人力资源部门而言,认真审阅接收、收集整理员工人事档案管理就能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准确、齐全、完整情况,为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供有力依据。就企业员工个人而言,档案反映的是人生的历程。是记载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它真实记录着每个人在学习、工作中的成就及过失。是评价一个人供最基本、最权威的证明材料,,具有法律效用,实行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之后,参加养老保险统筹还须通过人事档案管理中记载的工龄来确认,因此,人事档案管理在现阶段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无论对单位和个人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作中心的'转移,组织人事政审工作相对减少,原来计划经济用人单位招人时遵循的是“先审阅人事档案管理后决定是否接收”的思维定式和工作套路,在人才流动频繁的今天被逐渐打破,许多单位用人不再审档,认为人事档案“没什么用了”、“作用低了”,特别是私营民营企业等没有人事主管权的非公有制单位,怀着一种要不要人事档案管理无所谓的态度,根本就没有设立档案管理部门。对人事档案管理的要求有所松动。有些企业尽管有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但由于负责管理负责的是企业的组织或人事部门,这些部门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以企业决策者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十分重视,在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人员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不严格执行《人事档案管理材料收集归档规定》,没有形成自己的实施细则和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不严格现象;有些企业因办公用房紧张,人事档案管理室一直和办公室在一起。企业减员增效,人事管理人员编制不足,人事管理工作量大,人事档案管理都是其他非专业人员兼管,在人事档案管理手段上,因为没有单独的计算机和人事档案管理软件,管理人员还一直采取手工编辑、检索,致使人事档案管理材料不能及时归档整理,存在人事档案管理资料不完整、收集、归档工作被动、不及时;有些企业管档人员在管理上流于形式,仅充当人事档案管理“保管员”的角色,对接收到的员工人事档案,只是在原人事档案管理袋上直接编号就万事大吉;这种不规范的操作导致了人事档案管理内容不全、管理混乱等问题,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严肃性,降低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作用,更谈不上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第一手资料了了。上述这些对人事档案管理欠缺的认识和做法,势必会影响人事档案管理在人才资源开发中所起的作用。

新时期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路及对策什么?企业究竟如何管理利用好人事档案,让它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是需要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决策者对员工人事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利用多种渠道向企业决策者宣传有关人事档案管理的管理知识,要让企业决策者充分认识到,人事档案理是反映员工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企业或用人单位选贤举能的重要依据,是对员工本人进行定位的重要参考,人事档案管理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对员工今后的就业、生活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我们经常在讲要建立企业完善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这其中中就包含着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整体管理水平的完善和提高。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事制度改革和人员模式改变,也给人事档案管理的管理模式提出了要求。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政治性、机密性很强的工作。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或组织部门,应该把当代管理学中的科学理论和方法与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实际相结合,形成一套适合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方法,制定一些列管理制度,如: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管理条例、档案管理机构及其职责、人事档案保管制度的基本内容、归档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借阅制度、人事档案管理的查阅、借用和转递应遵守有关规定;人事档案管理材料的收集、鉴别、整理、归档工作的规定等,使人事档案管理的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严谨和行之有效。通过制定和贯彻各种标准、规范,保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取得最佳的效益。

传统意义上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主要是指人事档案管理库房、人事档案管理设施设备等现代化以及人事档案管理载体保管保护水平的现代化。如:在硬件上配置一些空调、除湿机、设置防火、防盗的自动监控系统。我们提倡的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是建立在先进的技术、严密的分工和广泛协作的基础上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随着人事档案管理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事档案管理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增长,给保管和利用带来一系列问题。同时,利用者也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就是利用计算机和现代通讯设备,将使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的处理传递的时间大大缩短,把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新型载体用于人事档案管理,如机读人事档案管理、声像人事档案管理、电子人事档案管理等有效提高查全率,节约利用者查阅人事档案管理的时间,提高服务质量。,档案管理信息的记录和存储也可用有磁带、磁盘、光盘等不同形式。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引进现代化技术和人事档案管理管理硬件设备,引进计算机管理软件,建立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存储和检索系统。利用缩微技术,将人事档案管理的体积缩小,以计算机输出缩微胶卷(片)的形式提供人事档案管理材料,能确保人事档案管理原件不受损坏,使之“延年益寿”。把输出输出缩微胶卷(片)制成光盘,从计算机显示屏幕上可速查阅到所需的人事档案管理材料,获得所需的复制本,给利用人事档案者创造极为方便的条件。

信息化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管理平台和技术支撑,实现人事档案管理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是人事档案的发展方向。档案管理信息化是以档案原始资料信息为基础,开发一些信息软件,利用现代化工具使人事档案管理资源信息化;即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手段,建立起各类规范化、标准化、可共享的目录数据库和内容数据库实现人事档案管理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和人事档案管理信息资源的共享化、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使用价值,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我所在的单位2005年开发建立一套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软件管理系统,这套系统就是依据员工的原始档案信息,建立起员工的基本情况,学历及学位、专业技术职务、行政、党派职务劳动合同、岗位变化、教育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从事工种情况、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离休退休情况、薪酬和职工五项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二十几个大项内容,特别增加了员工实践能力、思想品德、政治素质等方面的材料,还将其培训进修登记、科研成果、论文发表等新记录也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的一部分,内容更加完整、准确。通过采集、核对、录入、调整、这套人事信息综合系统已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全集团公司员工的人事信息共享,企业管理者可以不用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查阅到所需员工的所有人事档案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这套系统还可自动生成若干人力资源方面的统计报表,基本实现了人事管理从传统的管理方式向现代化的信息化管理方式的过渡。

由于设备的现代化和管理的科学化,需要建设一支具有现代化科技知识和业务知识的人事档案管理专业队伍。他们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敬业精神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还应懂得电子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进行技术操作和管理,在人事档案管理专业有较深的造诣和较高的文化和历史知识,这样才能适应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需要。档案管理人员的用人要通过竞争机制,择优录用,竞聘上岗,把真正优秀的人才选拔到人事档案管理岗位上来。要经常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培养具有“创造型、复合型、协作型”多素质人才。要将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纳入企业人才培养计划,关心他们的职称晋升和工作业绩,使他们的辛勤劳动得到公正回报。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做好员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坚实的基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遵循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站在新的起跑点,用新思路、新方法去研究和处理工作的各种问题,使人事档案工作管理方法科学化、管理机构高效化,管理工作现代化,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为企业在人才培养、职称晋升、干部聘用等方面的提供完整性、准确性、公正性的第一手资料。

体育经济学发展策略比较研究本科论文

我国对体育经济学的研究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体育运动实践的推动和理论工作者的努力之下,我国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首先,从研究成果的数量来看,自1988年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由张岩等编著的该学科的第一本专著(体育经济学》,中国已出版了10多部体育经济学的专著。以《体育科学》等为代表的刊物发表了众多的体育经济学的研究文章。据不完全统计,到2000年底,全国已发表的体育经济学方面的论文有近万篇。第二,体育经济学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国家从学科、专业及课程设进行了调整,突出了体育经济学的位置。20世纪80代末体育经济学已列入许多体育学院的教学计划,规定为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1992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已将体育经济学列为体育科学所述的12个二级学科之一。目前,我国体育经济学的研究正处于方兴未艾的发展阶段,体育经济学与经济学整体联系不断增强。

2.1理论体系不明确,教材多,专著少由于我国体育经济学学科建制较晚,受西方体育经济思想的影响和制约,这些研究文章和著作缺乏对体育经济深层次的研究,而且学科的细化和内化程度不够,造成教材不少,但真正的具有中国体育经济特征的专著并不多的现象。因此,我们应树立体育经济学学科意识,对体育经济学学科领域进行全面筹划、全方位决策和根本性指导,在借鉴西方体育经济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梳理、内化,然后形成文章和著作,形成一种不断追踪学科前沿,跟踪国际体育经济发展动态,不断思考更新研究领域的学术氛围。

2.2缺乏研究环境,规范研究多,实证研究少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体育经济学进行系统和全面的科学研究,使其整体发展受到影响,究其原因,一方面,不仅缺少高度完善的基础理论体系作为支持,而且缺乏学科战略意识和学术研究环境与氛围。研究者们过多注重的是规范研究,而涉及的实证性研究成果则少之又少。另一方面,研究所需的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了体育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典型的如体育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不完善和体育经济统计数据资料的匮乏,已成为体育经济学研究和发展的瓶颈制约。

要发展中国的体育经济学,需要对学科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体育经济学的发展需要体育科学,尤其是体育社会科学学科共生群落的协调发展和整体推进。体育经济学本身就是学科交融化的产物,加上现代体育运动和体育经济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涉及的学科门类越来越多,其发展越来越受到其他学科发展的制约,其他学科如体育社会经济统计发展的滞后,已严重制约了体育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应大力发展与体育经济学密切相关、对体育经济学研究颇具影响的体育社会科学学科,主要包括体育管理学、体育法学、体育营销学、体育统计学、体育政治学、体育社会学、体育文化学、体育人类学、比较体育、奥林匹克运动等学科,通过促进体育社会科学的繁荣共茂,为体育经济学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生态环境。

另一方面,体育经济学学科内部结构还需进一步细分化和完善化,任何学科的发展进程,都必不可少地伴随着研究对象由整体到局部、由笼统到具体的分割细化过程。体育经济学是一个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年轻学科,随着研究对象的细分化,体育经济学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细分化趋势,其内部亚学科会渐次增多:(1)从内容看,可细分为体育消费经济学、体育投资经济学、体育组织经济学、体育产业经济学、民族体育经济学等;(2)从体育活动的性质看,则包括观赏体育经济学和参与体育经济学;(3)从具体的体育产业活动看,包括体育赞助经济学、体育电视转播经济学、大型赛事经济学等。

体育经济学已列为体育科学所述的12个二级学科之一。目前,成都体育学院等一些体育高等院校也已经设置经济学本科专业(体育经济方向),但数量不多,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全国统招本科生专业招生简章中就没有设置该专业,而有社会体育专业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研究生教育阶段,体育经济学受到的重视不够。根据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体育学科下设4个专业,即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同样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2004年北京体育大学人文社会学专业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方案中,下设的研究方向都没有包括体育经济学,这种专业设置与中国目前体育经济蓬勃发展的形势和培养体育经济人才的紧迫任务是极不相称的。

最后,是充分发挥政府和学校的支持作用,体育经济学及其所属的体育社会科学为体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是体育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政府和学校应充分发挥作用,为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和发展创造条件。

―是要加大对体育经济学研究的经费投入。目前整个体育社会科学的研究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经费问题成为研究工作的重大制约因素,二是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体育社会科学管理机制。目前体育经济学乃至整个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单兵作战”的倾向都比较明显,应充分整合现有的研究资源,实行开放式、联合式的研究,使研究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要加强学科建设与管理,做好学科布局,建立比较完善的体育社会科学学科体系;要加强体育经济学人才队伍建设。三是要探索、创新、加强包括体育经济学在内的体育社会科学的运行机制。完善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要从建立并完善体育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建立“成果库”、“专家库”等方面入手,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体育经济学等体育社会科学的研究条件。

经济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的中外比较研究论文

劳动经济学下的消费金融发展策略论文

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策略论文

中俄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比较研究论文

浅析比较研究中美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论文

工商管理发展策略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管理策略研究的论文

发展高职教育本科论文

本科学历小学体育教师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教学建设研究论文

体育经济学发展策略比较研究本科论文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中,体育经济学与体育管理学是发展时间不长的新兴学科,并且都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本文主要从学科的角度讨论这两门学科的区分与关联,以及各自的分工。这两门学科都偏向于关注体育资源利用的问题,也都为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其它学科的研究提供素材,有助于体育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体育科学体系的建立。当下,体育研究者常会以经济学、管理学的知识来审视和解决体育议题,体育经济学与体育管理学两门学科在研究中展现出了融为一体的趋势。但这种融合实际上并不一定是我们所憧憬的,它反映的或许是我们在体育经济学与体育管理学各自的研究目的、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上的认识不够清晰、甚至相互混淆。诚然,两者都是作为研究体育资源利用问题的学科,有着必然的紧密的联系,但是对两门学科之间的区别进行甄别,仍然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因为只有严格的区分,才能为了解两门学科各自的长短优劣以及为两门学科的互补与繁荣奠定扎实的基础。

体育经济学作为一个学科,在欧美国家可以追溯到经济学研究者一些相关的、零星的研究,特别是劳动经济学(主要关注球员工资、转会)、城市经济学(主要关注体育场馆)、产业经济学(主要关注职业体育市场竞争)的研究。随后,才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清晰的研究领域。2000年,《体育经济杂志》(《journalofsportseconomicb)的创刊,被视为承认体育经济学学科的开端|i]。其后5年间,为进一步巩固公众对这一学科的认可,先后有几本体育经济学的教科书出版,并且相应地有了体育经济学的课程。2006年,《国际体育杂志》(《internationaljournalofsport》)出版,这是该领域第二本具有代表性的期刊,也进一步明确了体育经济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的存在价值。

1985年,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提出创建体育经济学的倡议。到了1988年,我国第一本《体育经济学》专著出版(张岩,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体育经济学概论》(张尚权主编)。1991年,国家教育部将体育经济学正式列为体育学下的一门学科,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号》将体育经济学列为体育科学之下的11个二级学科之一。此时,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局限在政治经济学范畴,缺乏西方经济学和现代产业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支撑和指导。之后,体育院校及部分普通高校(如江西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对这一专业的设置和开展使该学科逐渐成为体育学科群中的重要学科。但目前学界对该学科处于什么状况还没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和把握。

1.2体育管理学。

体育管理学也属于新兴学科。虽然俄亥俄大学1966年就开设了体育管理学,但真正意义重大的是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校开始在体育管理学专业下授予学位,1986年北美体育管理学会(nassm)的成立,以及1987年期刊《体育管理杂志》(《journalofsportmanagement》)的创刊,才标志着体育管理学作为一个真正的学科的诞生。自那以后,体育管理学的发展一直保持了稳定状态。北美体育管理协会的网站近期列出了在美国授予体育管理或体育行政学位的200多所高等院校,当然,有些是包含在其他学科专业之下的。北美体育管理协会还列出了其它国家和地区40多所体育管理学项目,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南非以及欧洲,体育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学术期刊(包括体育营销、体育财务、体育法等专业期刊)的数量也持续增长。

我国的体育管理学是从体育行政过度来的,如1935年就有金兆钧的《体育行政》,以及50年代东北师大、中南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等单位编写的《体育行政》讲义,是我国体育管理学(体育行政学)早期的学术成果。但严格说来直到1984年,在原同家体委科教司的支持下,中国才有了第一本《体育管理学》教材。1985年武汉体育学院和原北京体育学院先后设立了体育管理专业,开始了体育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随后,上海体育学院等院校开设了体育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很明确地为培养体育管理人才。之后,体育管理学在我国的发展迅速,势头也大大超过了体育经济学。

从两门学科的发展脉络看,无论国内外,体育经济学与体育管理学的诞生都是以运用母学科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来解释具体问题起步,从诞生之日起二者便有着明显的界限。

2.1研究目标。

体育经济学与体育管理学的区别,根源在于二者研究目标不同,不同的研究目标也就意味着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

首先,关于体育经济学的研究目标,骆秉权(2006)提出,“体育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以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总结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经验,汲取教训,提高我国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健康快速发展”。本文认为,关于“总结经验、提高、促进”等功能,并不是体育经济学的目标,而是政策制定者、市场经营者的任务。而“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似乎也没有指出,体育经济学的研究目标,体育经济学确实以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为手段,目的应该是解释社会资源利用和配置方式对体育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从政府失灵的角度解释为什么自由竞争市场对配置体育经济资源至关重要;又如从市场失灵的角度解释为什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需要政府干预体育产业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再来分析体育管理学。秦椿林、张瑞林(2008)认为“体育管理学是研究体育管理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但显然过于宽泛,任何学科不都是研究该领域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吗?重要的是,体育管理是什么?是为了实现体育部门,更准确地讲是体育组织的目标,体育管理的规律就是体育组织的各种资源发挥最优的合力作用,而采取或使用的一些原理、方法。因此,体育管理学的研究目的应该是提供以上这些原理和方法,以指导实践。显然,着眼点主要在“组织如何高效的完成目标”。从前述体育管理学产生的起源也不难看出,其产生源于“职业体育组织如何使用组织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盈利目的”。体育管理学的发展过程体现了对经济效益的重视,对人性问题也给予了充分关注。比如,体育俱乐部的管理,要求球队老板和球员在协调关系和合作中争取实现效益最大化,雇员和管理人员具有共同利益。其实质就是从哲学上假设人主要是受经济利益驱动的,愿意为改变经济生活而做出最大努力,在管理活动中只要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适度的经济激励,就能发挥雇员的最大潜力。

可见,体育经济学主要探讨“体育资源”(一种社会资源的宏观视角)的有效配置,是通过理论来解释体育产品及服务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问题;而体育管理学主要研究体育“组织资源”的有效利用,是通过理论来指导如何提高体育公共部门、非营利性体育组织、营利性体育组织的投入产出效率。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体育经济学重在“解释”,相比之下,体育管理学重在“指导”。

2.2研究视角。

虽然体育经济学与体育管理学的研究都涉及资源问题,但由于研究目的不同,也导致两个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体育经济学关注的往往是效用、福利、以及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等,虽然这些概念或表达方式也是体育管理学研究中常见的词汇和观察视角,但这些本质上还是属于体育经济学的内容,都与“经济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经济利益,是指满足主体经济需要所获得的社会劳动成果。这里的主体,可以是体育消费者,职业运动员,也可以是地方政府、体育俱乐部,还可以是国家或社会,“经济需要”主要涉及物质资料(工资、收入)、劳动力(球员的出场比赛)、信息(转会市场上的供需条件)、闲暇(体育消费者的余暇时间)、环境(体育场馆)等;“获得”实际上表明了一个资源配置、生产、交换和消费的社会再生产过程。

无论是主张市场自由竞争,还是政府主导,任何体育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都是“经济利益”,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分析体育发展过程中相关资源的利用和配置问题。研究我们社会中的个人、厂商、政府和其他组织如何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资源的使用方式。如表1中《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一兼论对我国职业体育联盟改革与发展的启示》这篇文章,就是研究人们为什么会选择联盟这种制度而不是一种其他的制度,以及职业体育联盟是如何决定绩效水平并最终影响其发展、扩张的等问题。再比如:职业运动员想要获得高收入,俱乐部想要维持球队薪资结构,二者的经济利益博弈可以解释球员的工资问题。同样,劳资双方的经济利益博弈可以解释工资因为何产生。

相比较,体育管理学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体育管理学研究的日光经常着眼于一个具体的“组织”,无论是国家的体育管理体制。还是体育协会的,抑或职业体育俱乐部,这些议题无一不是在关注组织,无论是研究人力资源管理,还是经费管理、市场营销、场馆设施管理,以及具体的项目管理,这些议题都聚焦更有效的完成组织目标。如表1中的《职业体育组织的演进与创新》一义,便是将职业体育组织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来进行考察,研究职业体育组织创新对职业体育组织成长的影响。

2.3研究方法。

研究目标与视角的不同,导致体育经济学与体育管理学在研究方法的运用上也有所不同。张保华在《现代体育经济学》中提到现代体育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除了在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最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有其自身的研究方法体系: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分析研究的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丛湖平在《体育经济学》中提出:“从一般意义上讲,经济学研究的所有方法都会在体育经济学研究中被运用。”提到了比较研究法、综合研究法、博弈论的应用。

全同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的《实用体育管理学》指出,体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是一个分层分类的方法体系。第一层的哲学方法,是体育管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第二层是一般科学的研究方法。其中,系统方法是管理学最重要的基石。前两层之下便是某类科学研究方法和体育管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刘兵在《新编体育管理学教程》中提到:“体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常用的一些基本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统计研究法等。”

以上列举的这些表述基本各自说明了体育经济学与体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但从中我们无法了解到运用这些方法的基本思路或原因,也无法区别体育经济学与体育管理学各自方法的独特性。本研究认为:大体而言,体育经济学和体育管理学都强调哲学的普遍指导性,以及定性与定量结合、实证与规范的结合,但是体育经济学更侧重定量和实证(直观上)。体育经济学多模型、体育管理学多工具。如表1中《职业体育的注意力经济分析》一文,运用了信息共享性产生的规模经济、梅卡夫法则、外部性理论、马太效应与信息消费的边际效用递增等卜分典型的经济学理论模型,而《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发展路径研究》一文则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运用了战略管理分析中的swot工具,战略外部环境分析的基本工具pest分析等。

体育经济学更偏重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更准确地说是数学方法,因为母学科主流经济学是前提假设抽象程度高的公理化的演绎体系。数学方法之所以可以运用于经济学,就存于经济学所认识的对象除了质的规定性外,还有量的规定性。经济学的数学化是经济学精密化和实用化的标志。一般而言,经济学家都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情况做一管窥,该奖从1969年(首届)授予计量经济学的奠基人弗里希和丁伯根以来,就与数学结下了不解之缘。迄今为止的获奖者,大多有着精湛的数学功底,并在经济学新理论数学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比如,萨缪尔森、库兹洱茨、希克斯、阿罗、里昂夫、康托洛维奇、库普曼斯、克莱因、托宾、德布鲁、斯通、哈韦尔莫、纳什、泽尔、腾哈萨尼、赫克曼、麦克法登、斯彭斯、恩格尔、格兰杰、奥曼等等,大都应用数学形式研究其关注的经济问题,并获得重大的经济学研究成果,从而得到经济学的最高荣誉奖。由于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不同,具有明显的量的规定性,因此,经济学研究必须借助数学。从理论上的模型或假设到验证,需要采用更多的定量分析方法,因此,体育经济学研究一般很少有价值判断,主要就是来阐释体育中的经济现象。遗憾的是,这一点恰恰是体育经济学目前最大的短板。而体育管理学则不同,体育管理学研究中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比重可谓平分秋色,体育管理研究中常使用的那些调查研究、文献研究、比较研究、案例研究、实验研究、统计研究的方法多用于对经验的总结,为的是找到一般性,管理一直被强调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也就决定了体育管理学研究中会有一部分是需要定性分析,并做出价值判断的。

体育经济学与管理学作为学科的独立性是显然的,但是作为应用研究性的学科,二者的融合也是一种趋势,由于二者都是以体育现象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因此,无论是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还是运用管理学理论和方法,在研究过程中要解决的都是体育的问题,因此,也就不存在谁为谁提供方法、谁为谁提供理论基础,因为都是应用性的研究。

体育实践中的许多现象,比如,体育比赛中的非理性激情,球场越轨行为,看台文化,拜物主义的锦标观念,为体育俱乐部会员提供服务,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等等,这些论题都是可以从体育经济学和管理学角度综合研究的。但或许只有在全面认识体育经济学与体育管理学根本区别的基础上,再通过以上特性来探讨有体育特色的经济学理论或管理学理论,而不是继续一味地把经济学或管理学领域的术语和规律简单地生搬硬套到体育问题上,这样才可能从两门学科各自的研究中找到自我,也找到真正的对方需要的理论或方法,最终真正的走向体育经济学与体育管理学有机的融合。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