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及策略(优秀15篇)

时间:2023-12-12 18:39:04 作者:翰墨

优秀作文的特点之一是内容充实,观点明确,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希望这些优秀作文能够激发大家写作的热情,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重庆中小学体操教学现状与策略

一、体操教学当中学生出现胆怯心理的原因和表现。

(一)学生的心理素质差。

在体操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光需要掌握一些基础动作,还需要学习很多具有难度的体操动作,这些动作对学生的熟练程度,身体协调能力有很大的要求,这也就从侧面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了评定。很多时候学生在做一些较难的动作都会承担一定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可能会导致学生动作不规范、动作失误等问题,心理压力过大还可能造成训练受伤。对于很多初次接触体操的人来说更是苦不堪言,所以学生的心理压力就会更大,慢慢的演变成胆怯的心理,排斥体操训练。

(二)学生的情绪缺乏稳定性。

很多学生出现的胆怯心理,经过多次的研究可以发现,这些都是来源于学生的情绪缺乏稳定性。很多学生希望通过训练在短时间内掌握技巧并且达到相应的标准,这种急切的心理往往会让学生更加的浮躁,难以安心踏实的训练,在这种心理下学生一旦出现失误,就会非常的沮丧,好像受到了很大的打击,长期的处于压力和焦躁不安的情绪状态之中,这会导致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如果没有良好的情绪,就无法安心的学习。

二、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的途径。

(一)明确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安全防护。

一个准确的学习动机,将会指引这学生努力的、专心的进行训练活动,所以教师就需要利用科学的手段让学生的心理保持平静,并且告诉学生心理状态对于训练质量的影响,让学生意识到心理的重要性。其次也要不断的增强安全防护的系数,在教学中也要进行“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特质和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目标、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训练。教师需要明白有时候足够的时间会给学生心理上一个缓冲和过度的阶段,让学生摆脱胆怯心理需要时间,提高保护,让学生不容易受伤,也会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训练没有后顾之忧。

(二)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与教学质量是成正比,所以教师在关注教学进度的.同时也应该放眼于教学的实际情况,学生是否跟得上教学进度,是否接受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在每一节课都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难度适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学习中获得成就与提高,在训练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避免由于不合理的教学手段或者教学模式而造成学生学习效果的不理想和学习积极性的打击;在体操教学中有很多动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不光要进行动作的演示,还应该对学生的动作进行指点和规范,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动作进行理解,同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和情绪的稳定性。

(三)体操与心理健康得关系。

上文我们多次提到心理健康与体操是密切相关的,如果学生缺乏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使用科学的方法,然学生在训练中培养出坚韧不拔、意志坚定的优良品质,并且不断地影响其他学生。

(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师需要注意到“榜样的力量”

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用自己的所作所为去对学生造成积极的影响,让学生信赖老师、尊敬老师,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拥有良好的心理。创造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做学生的领路人,因此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以达到影响学生的目的。

三、结语。

本文首先阐述了体操教学当中学生出现胆怯心理的原因和表现,其中包括:学生的心理素质差学生的情绪缺乏稳定性;其次笔者提出了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的途径,例如: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提高安全防护、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体操与心理将康德关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如果学生在体操学习的过程中被胆怯心理困扰,会造成对学习效果和教学进度的双重打击,因此帮助学生摆脱胆怯心理,获得技能上的提升,是在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张志坚。体操教学中胆怯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6)。

[2]葛青。谈体操教学中怎样克服学生的胆怯心理[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0(1)。

[3]王守俊。浅探在体操教学中学生胆怯心理的形成机理与对应措施[j].教育学文摘杂志,2012(20)。

[4]秦泗华,王瑞芹,庄俊伟。克服体操教学中学生的胆怯心理[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2(4)。

[5]王伟。体操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调节[j].当代体育科,2012(21)。

文档为doc格式。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策略范文

1.教师对作文教学的随意性。

农村对小学作文教学并不是非常重视,很多情况就是应付,因为很多教师认为语文教学更多的程度还是在课文的讲解上,所以对作文的教学就没有过多关注,而且在教学大纲中提出的教学内容有没有完全达到,没有达到教学目的。

2.作文教学方法落后。

大部分农村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都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仅是对作文作品进行一下阅读,并不教授写作方法,就让学生开始写作了。教师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也没有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农村小学生在作文写作上,存在几个问题,错别字偏多,语句不通顺,用方言习作,语言不规范等,另外内容缺乏逻辑性,记流水账的写作比比皆是。这些问题都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师的认知度有很大关联。

1.职业倦怠导致了教师态度积极性不高。

农村小学教师一般生活都比较清贫,主要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就是农村教师的待遇问题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第二就是农村教学设施简陋,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中进行教学,就消磨了教育者责任感。因此,很多教师在经过了几年的教学以后,没有得到待遇上的提升和教育环境的改善,慢慢就丧失了教育的激情,认为教好与教不好效果都是一样的,有的老师甚至认为农村孩子本来基础就差,无论怎么使劲也很难教过城市的孩子。因此,他们在教学态度上就比较松懈,对作文教学方法上不太创新。

2.教师新的教学理念落实不到位。

虽然农村教师有机会出去培训,并且也获得了一些理论上的灌输,但是那些活动大多没有结合农村小学的教学特点,所以针对性不强,尤其开展的教学和培训大多都是理论性的,没有太多的案例可以借鉴。所以,农村老师也没有获得更多的理解,对新的教学理念如何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还是比较模糊。

农村部分教师并没有掌握作文教学的方法和规律,对作文与阅读的关系认知不明确,另外对学生写作的练习不够,从没有锻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作文教材的方法,也没有再课下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指导,所以从对作文的教学来看,学生从教师那获取的指导不足,无法发挥以改促写,写后知道的作用,没有对学生的作文写作进行系统的培训。

4.农村学生的语言环境差。

在农村,很多教师还操持着一口流利的方言教学,且学生们从小到大所听的也是方言,平时沟通用的也是方言,让他们写作运用专业性的语句,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农村小学学生进行写作时,需要将方言翻译成普通话,这个过程需要经过多层思考,所以对他们来说也是个不小的屏障。

农村小学在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农村小学生的占比较大,但是教学质量一直不能跟上,成为教育事业的短板,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方式,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也是目前教育的重点课题之一。为了更好的改进农村语文中作文教学的质量,本文在分析了作文教学出现的问题之后,对原因也进行了深入的阐释,需要采取对应的措施才能改进和完善教学上的缺陷,主要有:

1.改善教学环境,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可以运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针对农村小学的现状,建立良好的奖惩制度,在农村教学上建立以质量求生存的理念。同时,加强城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运用良好的师资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改革学校的一些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校的综合发展。

2.加强指导,加强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改进教学方法。

在对小学教师的指导方面,要讲究实效性,有针对性,由于教学设施有限,一些过于先进的教学方式可能无法在农村开展,所以应该针对农村教师的一些特点,对他们进行实际的叫许理念和方法指导,让他们学有所用。另外,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作文指导,作文教学的理念在小学教学中也多次强调,但是写作水平不是简单的训练,需要结合科学的方法,加上正确的指导,才能在写作上有所进展。教师适当的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在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创造出更多有趣的文章。配合阅读训练,加强写作练习,真正做到课堂指导,课后练习,写后批改的教学流程。要相互分享教学经验,对于其他教师成功的案例或者方法,可以进行积极的研究和运用,让学生在写作上有更大积极性和创造性。

3.优化学生的语言环境。

在农村地区,由于大部分的人都在讲方言,这对学生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在课堂上尽量营造讲普通话的氛围,让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得规范化。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也要对学生的普通话进行纠正,规范他们的语言习惯,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运用普通话交流,要多赞美,消除学生讲普通话的障碍,让农村孩子的口语与写作规范的语言降低差距,这样在写作过程中就会更加容易。

4.重视对作文的评价。

除了对作文教学加强辅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外,还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要肯定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并对作文的不足提出改进。事实上,无论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任何一个时期,写作水平的提升都是一个不断积累和练习的过程,所以在这期间的每篇习作,教师都应认真对待,从用词造句开始,夯实学生们的写作基础。学生更多的时候可能出现的错误,教师应该对症下药,让他们对自己所写的文字进行修改,然后再进行针对性的修改,只有这样不断加强练习,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针对农村学生来说,由于教育资源不足,确实在接受信息方面有些滞后,但是只要结合好的学习方法,对学生加以辅导,尤其帮助那些写作问题较大的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学生才能真正的领悟写作的重要性和方法。综上所述,农村地区小学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仅仅是单一的要素造成的,而是由多个元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理位置、学校、教师、学生自身和其周围的语言环境,都会对学生的写作产生或多多少的影响,通过分析各个因素所产生的原因,才能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积极的加以改善,提高多元化的改革,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效果。

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也使我们重新认识到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及口语交际教学研究的紧迫性。鉴于此,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多年执教体会及所见所闻来分析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农村学生口语交际特点与同行一起商榷。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

“文本于语”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的祖先是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这“复杂的声音”据估计便是最初的口头语言,而在共同的劳动生活中“发表意见”便是最初的口语交际。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的进化,人类以一颗智慧的大脑创造了文字,能把口语记录下来,才有了书面语言及其交际。同样,每个人的言语发展过程也是“文本于语”一个婴儿呱呱坠地,随后便跟着他人咿呀学语,以后随着入学识字才逐渐学会了书面语言。因此,我们总结出,口语交际教学在语文学习的整体系统中处于一种先导的奠基地位。

在,又隐性的渗透与其他类型的教学之中,与之相辅相成、共同促进。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作用

口语交际能力处理的是主体与语言、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它包括两方面的能力:处理主体与语言关系的能力,我们将之称为语言能力;处理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能力,我们将之称为口头语境适应能力。大而细之,语言能力又包括语音能力、词汇能力、语法能力;口头语境适应能力包括口头语篇能力、体态语能力、策略能力。口语交际教学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交流信息、表达思想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口语交际教学对学生学习口语交际,并形成相关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过多地强调学生识字、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教学因为不属于书面考试范围而备受冷落和忽视,造成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较差。这显然与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协调,与学生的发展不适应。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一)农村学生地方方言过重,文字语言表达贫乏

以陆河县为例,大家知道陆河县是纯客家口音语作为交流工具,孩子们从呀呀学语起,就已经在民族方言中扎根了。所以教师在口语交际课上,学生由于生活经验贫乏,积累的词汇不够丰富,在说话时还常常受当地语言的影响,将客家话的方言词掺杂其中,这就造成了语言表达上的障碍。交际时有的结结巴巴,有的无话可说,使原本能体现个性和创造性的口语交际变得枯燥无味。

(二)受传统语文“重书面,轻口语”的束缚

2

目前部分农村教师对“口语交际”这一新型课程认识不够。不做精心的教学设计,教学无目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不到更好的锻炼,使口语交际课如同虚设。笔者曾在几所农村小学任教,看到过这样的口语交际课,教师用半堂课的时间进行口语训练,剩下的半堂课要求学生将要表达的内容用笔写下来,以写代说,将口语课上成了“写话课”。

(三)学生胆怯,不敢交际

笔者在陆河县农村小学执教多年,在上口语课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胆小,叫他到讲台前来说,便扭扭捏捏,脸涨得通红,这些都是学生不敢交际的表现。学生之所以怕交流,是害怕说话不当、被同学嗤笑,挨老师批评;有些学生论口语功底挺不错的,但是一旦在大庭广众之下就难以启齿了。我觉得这些学生缺乏勇气,担心得过多,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不敢交际。这是由于学生缺少当众说话的锻炼机会,造成交际时心理紧张。

《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数学建模是在数学改革的背景下出现的新型的数学教学方式,经过大量小学数学教师的验证,其的确在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积极针对于小学数学的数学建模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1.1数学建模的含义。

所谓数学建模是指以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去解决数学问题,简单来讲,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和知识实现对于现实中问题的解决。这种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当前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方式。很多情况下,以数学建模的方式,可以使得抽象的问题变得更加形象,并且便于学生的理解,这是实现实际教学质量提升的良方。

小学数学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担负着小学生良好数学基础的教学任务,更在培养学生数学实践应用能力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探析数学建模与小学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数学建模的理论本质就是研究数学应用方面的问题,可以很好的融合到数学教学中去,使得数学教学主体更加深刻的理解到数学的魅力,由此实现其数学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使得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提高。简单来讲,数学建模思想可以运用来引导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可以以数学建模的方式来开展,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得小学数学教与学的.过程显得更加高效。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当前依然有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习惯性的使用传统的教学去开展教学,这不仅仅不符合当前课改精神,也不利于新时代对于小学生数学教育的宗旨。()因此,积极尝试以数学建模的方式去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将数学建模理论运用到小学数学过程中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往往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进行课程设计,以保证最大化体现出数学建模在促进教学效果提升方面的优势。笔者结合自身参与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尤其是在运用数学建模思维去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方面,有着很多的尝试和探索,当然也存在不足和缺陷。现在将笔者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2.1突出小学数学的实践性,培养数学建模意识。

在将数学建模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突出小学数学的实践性,使得学生懂得数学是与自己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并且我们可以利用数学建模的方式去实现数学问题的解决,由此实现数学建模意识的培养。为此,教师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充分了解学生生活和实际,积极引导学生从过多个角度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且积极尝试以数学建模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其二,高度重视在数学建模过程中学生积极性的激发,鼓励学生积极使用这样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实现数学建模思维的培养。

2.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促进数学的简单化。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极为活跃的,一旦他们的想象与现实结合起来,就能够形成更加强的学习能力。我们可以抓住他们这样的特点,积极为促进数学建模打下基础。具体来讲,对于部分比较复杂的应用题或者算术题,教师可以以设置具体情境的方式,使得学生融入进去,以便其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和概念,并且积极尝试去进行解决;另外,尽可能的简化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以数学建模的方式去应对,使得学生可以自由的使用数学建模实现对于具体数学问题的解决。实际上,以这样的方式去开展教学,不仅仅可以促进学生想象力的提升,还能够使得原本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简单。

2.3合理选择数学建模案例,构建真实数学情境。

合理选择数学建模案例,构建相对真实的数学情境,是将学生融入数学建模课程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案例应该鲜明的体现出教学目的,是教师结合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和课程特点进行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保证案例的趣味性,实践性和真实性,最好是与小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以保证学生可以以较高的热情参与进去。另外,在选择案例的时候,最好选择可变性强,有着较为明显的典型性的特点的,以保证真实数学情境的构建。

2.4注重建模过程的引导,实现学生自主建模。

在通过多次演示数学建模过程中后,学生对于数学建模的效能以及过程有着比较清晰的了解,此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的去进行数学建模的过程。简单来讲,将原本使用的案例进行条件的改变,或者情境的调整,要求学生同样以数学建模的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最好是以合作探究式的方式来开展,以保证小学数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切实利用,并且渐渐的使得学生学会如何使用这样的方式去解决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将数学建模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去,不仅仅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改变以往小学数学灌输教育的模式,是当前很值得推广的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和模式。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讲,应该不断学习数学建模思维,实现其在小学数学过程中的融入,以保证小学数学教育事业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和进步。相信随着在此方面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数学建模将成为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此过程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策略探究——以“认识时间”教学为例.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3(07)。

对“抓中间,促两头”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探析.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02)。

苏教版教材中“你知道吗”板块的类型和教学策略.新课程学习(中)。2014(05)。

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及对策思考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作文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我校1700多名学生除教师子女外,全部来自农村,70%是留守儿童,在我县农村小学中具代表性。我对我校五、六年级四个班共239人进行习作情况调查显示,通过调查发现:

(一)写作的兴趣影响着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二)阅读面狭窄,积累不足

由于课时的限制,老师很少在课堂上花费一些时间给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课后学生自觉看课外书的时间又少,农村的孩子很少出去旅游,到外面走一走,见到的、想到的东西就没有城市里的孩子那么的丰富,这样长时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知识面窄,生活枯燥,积累不足,缺乏必要的写作素材,最终导致写作能力的萎缩,因而写作时“无话可写”或“有话写不出”。另外,学生只是一味地看作文书,看作文书里的素材,视野不开阔,学生课后主动观察、自觉练笔的人很少。所以作文内容陈旧,假话、套话,屡见不鲜,,语句不通顺现象普遍存在。

(三)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是作文的主人,而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教师指导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着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经过对我校一些学生的作文教学情况深入的调查、了解,其结果令人担忧:人们居住分散,社群活动不够丰富,同一个班级学生、家长的水平、家庭的环境不同,学校教学设备不完善,学生图书不多,再加上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受种种条件限制,教学理念相对滞后,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习作训练过于封闭,从而严重打击了学生习作的兴趣,他们的创造性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因而制约了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倾向:

1、重结果,轻过程

1

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应注意重视习作过程。然而,从前年我校小学毕业质检试卷分析看,有的学生套题套范文的现象比较多。原来,在作文教学中,有的老师没有关注到学生是否用心的观察,是否是真的用自己的笔写真实的事、写真实的人、写真实的情,而是教学生考前背范文,考时搬范文就可以得高分。以至于学生乱套范文,有的甚至连人家的姓名都照搬了,习作的基本功差,没有写出真情实感。“个性化作文”、“亮点作文”“细节的文章”很少,没有自己真正想写出来的文章,这些都反映出小学作文教学“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比较严重。

2、重记实,轻想象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把习作归纳为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两部分。新课标增加了想象作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素质全面和谐发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崔峦在《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一文中指出“想象作文,提起的时间不长,教师在指导上办法不多,当前要予以更多的关注。”因为在农村小学记实作文教师指导得多,学生也写得多,想象作文教学探索起步迟,学生想象作文训练也少,学生习作普遍存在思路狭窄、言之无序、内容枯燥等问题,严重抑制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3、重课内,轻课外

叶老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作文就是写一写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然而,一部分老师怕麻烦,平时不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没有把生活与学习联系起来,在作文课上只是将要求范文读一读,然后让学生在教室苦思冥想,胡编乱造。因为大部分小学的学生较少阅读课外读物,加上学生参与的活动和社会实践少,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也少,这种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假话连篇,东拼西凑,总写不出一篇好的文章,是自己的文章。由于缺乏感受与体验,缺乏了课外生活之水的灌溉,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

《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及对策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策略范文

摘要: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教育进行综合训练的主要阵地。长期以来,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在语文教学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应看到,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仍是个薄弱环节,尤其是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为数不少的教师在作文教学观念、方法、方式上存在着偏差。本文就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策略。

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现和评价能力,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激发他们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还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本文结合个人体会和教学实践,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及训练对策进行分析。

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是不尽如人意的,有意无意地指导学生“套作”,让学生仿写一些作文书中的优秀作文,造成有的小学生干脆把这类作文改名换姓,一套了之。大部分学生写作文都是无话可说,甚至有话也写不出。即使写出来,也是内容空洞,思想贫乏。这种情况基本上可以说还处于一种贫困状态,存在不少问题,归结起来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观念陈旧,应试教育思想还未得到根本转变。

教师教学生作文,较多考虑的是使学生在期考中取得满意的分数,于是采取快迅速奏效的办法,有的教师甚至猜题押宝,并且教给学生“应试秘诀”,忽视培养让学生终身受用的作文能力。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连自己的真情实感都无法表达,更谈不上在作文上进行创新了。

2.形式单一,作文训练未能使学生有更多的写作兴趣。

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写作技巧的指导,而且都只限制于在课堂中完成,即教师先指导,学生照框作文,最后是教师挑灯夜战,精批细改。这好比是农村大戏台上演出的戏目,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对于这样的作文教学,学生毫无兴趣可言。

3.失去了自由情感,学生难以有新的创意。

作文的本质是写作主体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其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作文教学拔高立意,提倡虚构,背离了写作的根本宗旨。

1.注意训练的形式。

以往多数教师教学生写作文都限定在课堂上完成,题目固定,不考虑学生实际,缺少灵活性,学生在课堂上生搬硬套、苦思冥想,真正有创意的并不多。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有更多的创意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训练: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作文创新。农村虽然比不上城市热闹,但农村孩子从小就经常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更深的认识和深厚的感情,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为农村孩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只要学生平时认真观察,就能发现丰富的写作资源。不妨让学生走出校门,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积累写作材料,更多地感受生活的美。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从生活中得来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从中选取能反映事物发展变化、揭示事物本质的部分,指导学生对零乱的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类,并从这一过程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和事物的变化规律来,这就是选材立意。小学生知识面尚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与其生硬地教他们选材立意的“几步几法”,不如选些典型示例,由扶到放,使他们由感知到体会,掌握一些暂时不能言传的、选材立意方面的程序性知识。如“揭示白杨的精神实质”,既要引导学生对白杨进行全面观察――熟悉冬与夏、晨与昏、烈日下与暴雨中等各种状况下白杨的外部特征,还要引导学生将它与柳、松、竹、楝等进行比较,然后指导学生进行理性分析:各种不同的背景下,白杨有什么显著特征?哪些特征是白杨独有的?从而引导学生抽象出结论:白杨是一种高大挺拔,能象征坚强不屈的树。在以上观察、分析、综合及抽象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感知到一种程序性知识。作文教学,就是要指导学生运用这种知识反复实践,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介入话题作文,让供料作文也变得开放灵活。话题作文是一种新的作文形式,话题作文没有太大的限制,又几乎对学生作文构不上障碍,因此,开放性、灵活性就成了它的最大特点。此外,还可在课堂开展口头作文训练,可通过记日记的形式进行作文训练,还可以进行简短的提纲式训练、片段描写训练,必要时还可进行适当指导下的谈话训练。这些训练方式都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2.写作指导,既要有明确的目标,又必须精要、得法。

(1)作文指导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德、文风。叶老曾说写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具体地说就是力求学生在写作时做到不说假话。为达此目标,命题必须切合学生实际,知道必须根除所谓的“立意深远,深层开掘”指导。如果不重视培养良好的文德、文风,对作文说假话的现象熟视无睹,甚至有意无意地鼓励作文造假,那么将会重走封建八股教育的老路,学生作文是一套,内心是另一套,这与培养具有高尚品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目标相悖。

(2)作文指导要培养学生不同的写作个性。人的艺术视角历来是多样的,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具有一定的审美观,且因人而异。语文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其学习动态,为其语文思维的发展提供较好的条件,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来。

3.让学生灵活掌握写作时间。

为避免学生养成拖拉的坏毛病,作文要及时交、及时改,以保证教学进度。那么,作文时间该如何设置呢?笔者认为,限时作文、不限时作文二者应当结合进行,要使两种作文训练形式都充分发挥应有的功用。具体来说,时间不同,要求的程度也不同。限时作文要求不宜全、细,应该允许有一些小毛病,如过渡、照应、字词搭配等。不限时作文是相对于限时作文而言的,它并非完全不限时,只是在时间的要求上比较宽松些,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查阅资料、调查研究、修改完善。事实上,写好不限时作文相对要难些,这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如布置要求十天内完成的作文,第一天就得让学生列好提纲,做好安排,第二三天就得让学生寻找所需材料以便作文时用,四五天内要写好草稿;剩下的时间则完全用于修改和完善,力求将自己的写作水平发挥到最高层次。这期间如没有教师的督促和指点,有的学生在收作文本的前一天晚上才去写,那不限时作文也便毫无意义了。

总之,提高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切实做好师资培训工作,改进教学方法;要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谙熟门径。此外,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坚持积累,打下作文的基础。笔者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定能顺利地带领学生走入快乐作文的殿堂,使学生快乐作文。

重庆中小学体操教学现状与策略

秋,自开始的第六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春风吹拂到巴渝大地,重庆终于正式加入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阵营!

但实施近三年以来,根据笔者亲临一线教育的切身体验和对重庆市部分中学物理教师、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访谈了解到,重庆市物理学科新课程改革已经有所进展,但进度比较缓慢。本文立足现状,分析原因,再从教师层面提出几点改观的想法,望能为物理学科的改革提供点滴参考。

一、物理学科新课改步履蹒跚的原因分析。

物理新课改整体实施不太快速,重点表现在教师没有实质性的教学改革。之所以在这么长的时间尺度和如此广的空间范围下,大多数教师都不约而同地继续沿用传统模式进行教学,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教师成长经历与已有教学经验的负效应。

首先,教师大多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获得知识,或者说是在传统的教育熏陶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的成长经历给了自己坚定的信念:只要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下去,教师不可能教不好,学生也不应该学不好。这种认知,必将从心理上极大地延缓教师践行新课程改革的进度。

其次,这些在早期传统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人成为教师并执教多年以后,他们已经在自己的物理教学实践中熟悉了所接触和教授的物理知识,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甚至有的教师可以在备好课的前提下,不必对课堂教学采取过多的设计,仅靠一支粉笔就完全可以轻松自在地上完一堂课,而且很可能是非常“成功”的物理教学课。

2.高考制度的约束。

如何选拔万千考生进入更高层次的学校,目前最可行的办法似乎只能无奈地用分数这一并不能真正全面反映学生真实素质却是不争的唯一简单可行的标准来衡量!

师才敢真刀真枪地进行彻底的教学改革,否则,所有的一切全是白费,套用一句重庆方言:空了吹!

二、改观改革不畅的策略探讨。

高考对新课改的约束是个上层问题,自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来解决。一线教师则必须自己去适应去推进这不可逆转的改革大潮,才能使新课改真正有效开展。

1.真正认识到重庆实施新课改势在必行,用全身心投入代替观望与迟疑。

纵向来看,我国教育一直在不断探索改革。在国际国内形势已然远非昔日的今天,为让教育跟上全球节奏甚至引领国际潮流,必须要进行大面积、深层次的新课程改革,否则将无法为国家培育出优秀人才!

横向比较,在重庆实施新课改之前,全国其他诸多省份已先后多批次进行了新课改。

再从教师层面分析,传统教育方式必须改变。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社会和学校都会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

最后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亟需教育创新。传统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盲目崇拜书本和教师,依赖被传输而不主动探求,对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都缺乏必要的了解。

显然,无论是纵向看历史还是横向比其他省份,无论是着眼教师的教还是聚焦学生的学,传统教育的缺陷都日渐突出,已无法适应时代需求。这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不相符的,这种模式担负不了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重任,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非常有必要,重庆进行新课改,势在必行!

2.学习新观念,转变已有教学理念。

新课改要得以顺利实施,一线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和学生观,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适应角色转变。只有接受并理解了新的'观念,并不断进行相应尝试,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才能在全新的教育理念的支撑下积极参与并实践新课改。

首先,我们需要改变传统课程观念,构建新型课程观。《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设置上明确指出,要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其次,我们需要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放眼当前国内国际高中物理的新课程改革,像以往那样培养学术精英的时代已然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现代公民,这样的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共识。

3.大胆在课堂上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不要怕暂时的失败。

其实多数教师心理上是接受新课改的,也学习了一些新的理念与教学方式方法等,但他们怕改革后学生不适应、课堂效果不理想或学生考试成绩受影响,所以往往不敢大胆尝试。其实这样的想法大可不必,毕竟迟早都要迈出这一步的。另外,如果改革后学生成绩暂时不如以前了,也绝不是永远的,我们还可根据新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嘛。再者,就算考试成绩在高中阶段不好了,但学生其他方面都得到了长远的发展,又怕什么呢?这种人性化关注学生长远发展的教育,最终一定会让他们将来走入社会后受益匪浅的!

改革吧,不要怕暂时失败,跌倒了还可再来;但若信念失去,教育就永无希望了!

参考文献:

[1]骆敏。正视传统放眼未来:浅析传统教学模式的利弊及影响[j]。职业技术教育,(01)。

[2]方彦栋。高中物理教师如何应对新课改[j]。现代教育教学论坛,(5):34.

(作者单位甘永刚:重庆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伍君芬: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数理教学部)。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策略范文

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注重遣词造句、修辞手法、开头结尾的指导训练,甚至在评价时,只重点强调了某词语某句子的好,但对学生作文内容的假、大、空不给予及时的纠正。还有很多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没有具体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没有教给学生积累材料的方法,也没有提出积累素材的要求,更没帮助学生解决有话写的问题。于是,学生闭门造车或者无话可说、无情可抒。作文也就成了学生一项非常难熬的事情。这违背了我们作文教学的宗旨。

在现实农村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指导完后,就是学生写,然后交给教师批改,到下次作文,本子发下去写下个作文。这样给学生完成作文时间短。学生也是为了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于是短时间内完成。教师也防范是为了完成作文教学任务———讲、改,至于学生是否有所得并不重要了。学生甚至没来得及读读自己文章。作文是学生成长的体现,是学生创造出来的。我们应该让他们充分去读自己的作品,自己去评价,从而实现从教师教到自我检验、自我提高,达到学而有得。

很多教师严格按照教材要求进行作文教学,不考虑所在的地区实际,对作文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加以变通,作文次数也是按照教材,一学期八次,没有结合平常生活安排作文教学。大部分教师作文教学是封闭的,除了作文课外,难得日常阅读教学练笔和课外练笔。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是作文。如何让学生乐于作文、善于作文呢?针对以上农村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

1.树立学生作文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唤醒学生作文的需要。

学生写作既是生活的基本需要,又是精神上的心理需要。因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解除给学生的章法指导以及单纯的技巧指导,要从灵魂深处把学生当成作文学习的主人,允许他们有“出格”的见解,允许他们心有所思、想入非非,让他们在写作中获得思想的自由翱翔与精神的自由呼吸,在作文中真实、真诚、自然地表达自己。(2)逐步引导学生树立两个基本写作观念,即“是自己要写,而不是他人要自己写”和“是为自己写,而不是为他人写”。前者是指写作要求是真正发自自己内心的,是出于自我生命,发自需要的自觉、自主的活动,即作文是“率性而作”,而不是被控制的、迎合的、被动的、失去自我主体性的写作,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愿意写的事;后者是指写作以“我”为先,“以我手写我心”,笔端流泻自己的真情,即所谓“缘情而作”。基于以上两点,我们的教学要向一个方向努力,即向生活靠拢,向自然靠拢,向自我靠拢。(3)开展与作文有关的多种活动,激发作文兴趣,给学生作文信心。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参与一些比较感兴趣的游戏和活动,如故事接龙、拟作文题目比赛、制作贺卡、自己拟写贺词、拟写广告词、介绍自己的'亲人或者喜欢的事物、拟写课后三分钟总结语和各种集会发言等,从口头作文开始。然后,写片段或者续写、改写、扩写,唤醒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的笔头逐渐润滑起来。(4)通过对习作自我诵读、推荐发表、参赛等,让每个学生都领略到作文的乐趣、文章的美、文章的力量。写作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活动,而人文精神的培养不需要训练,但绝对需要“阳光”“气候”“土壤”。学生的写作需要的就是其中的一缕阳光、一股春风、一片沃土。学生作文的这颗种子能否发芽、抽茎、长叶、开花、结果,还得靠我们这些园丁悉心呵护和人文关怀,精心培养。

2.树立用语文教材教作文的理念。

教材给我们只是一种工具,或者一种借鉴。它是优秀语言的一部分,更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我们要善于使用教材,善于用教材这个点来进行生活这个面、人类优秀文化这个面的学习、吸收,从而创造出更多优秀作品,提高人的素质。下面,以人教版教材小学四年级第六单元“人间真情”主题单元为例,浅谈我个人对教材的使用。(1)作文目标贯穿全单元教学。刚接触本单元,我就让学生充分了解本单元主题———“人间真情”,提出在生活中去发现真情、积累真情、感受真情的作文要求,明确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好积累,为单元作文做好素材和情感的准备,为单元作文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学生有话说,有内容写。(2)丰富阅读材料来丰富教材内容。教学古诗两首时,我还准备了几首和这两首一样表达真情的古诗,和学生一起学习,并让学生“举例子说说生活中相似的场景”,也要求学生自己收集相关的古诗。然后,我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古诗改写一篇现代文章,朗读给大家分享。余下四篇现代文的阅读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让学生谈体会和“xx,我想对你说”等片段练习,同时提供多篇和学生年龄相当,主题一致文章,让学生浏览,拉近教材和学生距离,把学生从教材的学习拉回到生活中感悟。这样很多的写作技巧就潜移默化到学生头脑去。(3)单元作文教学时,我没有从技巧和基础指导着手,而是让学生整理本单元学习以来所收集到生活中的事情,要求选出最感动最能体现真情的平凡事情,先和同伴交流,然后写作。我只提了唯一的要求: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很快就完成。我没有立即收学生文章来批阅,而是让学生分组自我诵读,小组提出意见,自我修改;小组推荐一篇,小组分角色一人一部分读给全班听,班集体交流。学生再次自我修改。最后收到我手中批阅,几乎都是基础方面的批改了,比如错别字、语句通顺或者对一些句子改表达方式了。让我欣慰的是,很多学生在作文中引用了一些古诗句。

3.树立生活就是语文的大语文观。

学校的课堂教学固然重要,因为能给学生系统知识和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真正锻炼人,决定能否成功的,是社会。许多优秀作品,都是对社会反映。解决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的问题就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人和事,留心电视和新闻,引导他们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积累素材。莫言在谈创作时说“从身边的生活经验入手”。所以,教师在心里把五彩斑斓的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教给他们感悟生活和积累生活素材的方法与能力。语文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活动,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摄取反应农村特点的景、事、人、物,拓宽学生知识面,为写作做好铺垫。

小学美术教学现状与有效教学策略论文

目前的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方面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广大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为进一步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以便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我开展了“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现状”调查研究活动,现就调查情况作一简要分析。

本次调查选择了三至六年级60名学生和20名数学教师(教龄以上和以下各20名)做了全面细致的了解。调查主要以问卷的形式展开,教师的调查涉及基本情况、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方法与策略、教材与资源、评价、课程实施的反思、以及职业需求等7个方面的内容。学生的调查内容涉及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以及学生的课堂表现等。从统计结果很明显地暴露了数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一、教师调查问卷内容分析。

说明:本次发放“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共20份,其中包括20年教龄以上10人,20年教龄以下10人。以下是对本问卷重点内容的统计与分析:

1、学生对数学的预习,你的要求是怎样的。

选项内容。

必须经常预习。

有时要求预习。

不要求预习。

其他。

人    数。

2

12。

6

 

所占比例。

10%。

60%。

30%。

 

对“预习”有要求的占调查总数的70%,说明教师们对学生的数学预习工作是比较重视的,这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进课堂,能够更好地充当学习小主人的角色。选“不要求预习与其他”项的占调查总数的30%,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师担心学生预习后在上课时会缺乏新鲜感;另一种是学生是低年级的,缺乏预习的能力。

2、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您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是如何选择的?

选项内容。

经常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的学习内容。

偶尔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的学习内容。

基本不为学生提供拓展的数学学习内容。

其他。

人    数。

18。

2

 

 

所占比例。

90%。

10%。

 

 

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是要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在课堂上适时地关注学生的思维状况,让学生们“跳一跳能摘到果子”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应该做的,而且是可以做到的,并要力争把它做得更好。调查显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90%的教师均能为学生提供不同程度的拓展学习内容,说明大部分教师已有了关注不同学生发展差异的意识及行为。但也不难发现“偶尔提供拓展数学学习内容”的还占到总人数的10%,这说明我们的数学教师在这方面尚需进一步努力。当然“拓展的内容”不在于知识的高深,而在于“活”即要关注知识的丰富、形式的多样及学生的思维深度。

3、你在教学中是如何使用教材的?

选项内容。

只作为一个平台经常注入其他内容。

根据教材编写思路和实际整和教材。

完全按教材上的例题和练习教学。

其他。

人    数。

5

15。

 

 

所占比例。

25%。

75%。

 

 

教师对教材的使用,要做到读懂、读通、读透这三个层面。所谓“读懂”即要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教材中有哪些基本的知识点,对学生学习能力方面有哪些要求;所谓“读通”即教师要了解教材中知识的前后联系,学生的学习起点是什么;所谓“读透”即教师要融会贯通地灵活处理教材,根据现实对教材进行重组。调查显示:有75%的教师能根据教材编写思路和实际整和教材,这部分教师认为:当前的新教材已充分体现出“新、实、活”的特点,但毕竟新教材不能充分兼顾到所有地区的现实状况,为此应当对教材进行适当重组,这样才能让所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使学生更喜欢数学,以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思想。

4、在新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您最希望得到下面的哪项支持和帮助?

选项内容。

提供教学配套材料。

提供新课教。

学设计范例。

教研人员的听课指导。

组织经常性的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

人    数。

5

4

2

9

所占比例。

25%。

20%。

10%。

45%。

有50%的教师选择了“提供新课程教学设计范例”以及“提供教学配套材料(如教学挂图、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等)”,说明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特别需要媒体的辅助,而新教材的配套资源还不够充分,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45%的教师选择“组织经常性的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在新课程深入推进的今天,教师们已关注到课堂教学深层性的东西:课堂教学情境该如何创设,什么样的课才是真正的好课?……教师们通过参加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可以适时地解决教学中的一些困惑,这是一线教师们迫切需求的。

二、学生调查问卷内容分析。

说明:本次调查,我们从我校抽取了60名学生,中年级(三、四年级)、高年级(五、六年级)各30名,(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学生的比例为2:3)从学生的问卷中也可以反映了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学生的.一些心态及希望。

(一)情况分析。

1、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选项内容。

   浓厚兴趣。

有兴趣。

一般。

人    数。

45。

11。

      4。

所占比例。

75%。

18.4%。

6.6%。

2、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

选项内容。

听老师讲解。

与同伴讨论交流。

其它。

人    数。

     35。

21。

 4。

所占比例。

58.3%。

35%。

6.6%。

3、对于家庭作业的布置。

选项内容。

 愿意老师统一布置。

分层布置。

自己布置。

人    数。

45。

7

      8。

所占比例。

75%。

11.6%。

13.3%。

4、课堂表现。

选项内容。

  敢于大胆的质疑问题。

有时敢。

其它。

人    数。

39。

23。

      8。

所占比例。

65%。

38.3%。

13.3%。

(二)思考:

1、小学中年级(三、四年级)教学。

经过低年级的学习训练,中年级小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习常规,初步学到一点学习方法。这个阶段就要逐渐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成分。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知识面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因此,不论是训练从个别到一般的概括能力、理解能力,还是训练从一般到个别的运用能力、迁移能力,都还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导。不过教师主导作用的特点要有些变化,教师在讲、读、示范各方面都要略少于低年级,要适当增加提问及其难度;要适当增加学生独立学习的因素,但这种独立学习仍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所以也可称半独立学习;要适当增加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2、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教学。

高年级小学生要以学生的独立学习为主。所谓独立学习,并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而是在教师的稍加帮助下,学生对学习内容就能自行理解。这个阶段的学生初步具备了独立学习的条件,如学生比较牢固地掌握了一般的学习常规及初步的学习方法,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逻辑思维能力有所发展,自我控制能力有所提高。在这个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认识过程中通过教师稍加帮助主要靠自己去完成是完全可能的。

在这个阶段,教师主导作用的特点和中年级又有所不同。不仅表现在教师直接教的分量上、时间上的减少,而且要求教师启发、提问的深度上要加强,提高思维训练的难度;学生的独立学习,不完全在于增加自学的时间、分量,而且要求能独立思考,独立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举一反三。

总之,在整个小学教学中,教与学在向着“教是为了不教”转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认识能力的日益提高上。从形式上看教师的活动是越来越少,学生的活动是越来越多;从实质上看,学生始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始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只是主导作用的特点有所不同,主导的方式有所变化而已。

三、在小学数学施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调查显示,有60%的教师选择了学校“提供教学配套材料(如教学挂图、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等)”,说明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特别需要媒体的辅助,新教材课堂资源不够充分,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2、教材的编排上,图画与文字相结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但有的图画内容多,里面提供的数学信息也很多,在接受新的知识时,受思维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很难选择相应的有效信息,往往受到其他信息的干扰而影响了正常教学。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看图,选择有效信息。

3、教师们普遍感到对当前的新教材内容、编排意图及体系难以理解;因新教材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要求较高,预设的是一种理想的班级状态,在施教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课时任务难以完成,中下学生接受困难,再加上目前班级人数过多,难以兼顾,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授起课来很费力。

4、学生学习数学的非智力因素有待加强:尤其是农村小学,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完成作业(尤其是家庭作业)不够及时。学生学业状况参差不齐,尤其是高年级学生中后进生比例偏高,且转化困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要提优又要补差,教师们感到操作起来有难度。

四、建议。

1、要建立多元的教学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

长期以来评价存在的一大问题是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多数学校仅以学生的书面测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致使教师的一切工作围绕着考试内容转,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了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2、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拓展教师发展空间。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师资,一支业务精良的小学数学教师队伍,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利用各种机会和途径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教师进行轮训,使教师在业务知识、教育理论、教学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提高。

同时还要加强教材培训的深度与广度。没有对教材的正确理解,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就无从谈起。要改变只热心于就课论课的课堂教学观摩,改变只热衷于对教学方法的研讨而忽视了对教材的研究等现象,教研工作要回归到对教材的钻研和学习上,加强对教材的辅导工作,规定任何教师在教学任何一个教学内容之前必须接受全册教材辅导和单元教材辅导,没经辅导的内容,不允许上课。通过教材通研使教师了解全册教材的体系,把握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前后的联系,知道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建议。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已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和一定成效,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还有许多认识需要梳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去探索和完善,作为教育的行动者、思考者,应不断地思考,大胆的实践,精心演绎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努力去追寻充满诗意的课堂,尽情地享受她的快乐和美丽,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健康稳步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渝西地区农村体育课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探析渝北区农村

自2001年9月起,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自上而下地展开,2004年秋进入全面推行阶段,浙江省也不例外。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要确保教师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2005年8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启动了“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其结果是:82.2%的被调查教师感觉压力大,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近90%被调查教师存在一定的职业倦怠,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2]。由此,各教育机构、师资培训机构都在积极组织进行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教师只有不断“充电”、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小学,教师的压力状况如何呢?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缓解?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深入到遂昌县的六所农村小学,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农村小学教师压力现状调查研究。

笔者在遂昌县的农村小学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与座谈访问两种方式。

1.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选取了六所小学的134名教师进行测量,得到有效样本120份,问卷的有效性为89%。其中男教师58名,女教师76名;年龄介于21岁―58岁之间;职称情况:见习或小学二级37名,小学一级16名,小学高级67名;学历情况:中专14名,专科49名,本科57名。

笔者根据课题情况确定了访谈提纲。访谈提纲一共有11个访谈题目,包括“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上有哪些改变?新课程带来的这些改变对你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激励还是一种压力?”等。访谈的对象从性别、年龄、任教学科以及是否为班主任几个角度进行选择。本次访谈对象为26名小学教师。

2.调查结果。

统计问卷和访谈的结果,有62.5%的被调查教师感觉压力很大,50%的被调查教师感觉精神疲惫,54.2%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农村小学教师的压力情况虽然跟“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中的数据存在差异,但压力大的问题依然存在。

根据访谈结果及调查问卷统计后得到的数据,笔者把农村小学教师压力的主要表现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工作压力大。

在“我感到工作给我的压力很大”这一题上,120名被试教师中有62.5%的教师选择“同意”或“很同意”,没有教师选择很不同意,只有8.3%的教师选择不同意。在座谈中关于问题“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上有哪些改变?新课程带来的这些改变对你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激励还是一种压力?”几乎百分之百的教师认为更多的是一种压力。杨老师是某小学的副校长,任教四年级的语文。她认为,“在城里感觉很轻松就能实现的事情,在农村就变得很困难。比如说新课程的语文教科书中每单冗都设置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编者的出发点是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可是这样的设置对上网的要求很高。像我们的学校,总共只有3个多媒体教室,网速很慢,有时还不能上网,很难组织学生(85%以上是住校生)上网查资料,走读的学生一般家里也没有电脑,只有老师自己用蜗牛爬一样速度的电脑查了以后告诉学生,根本达不到新课程的要求,体现不了新课程的理念。而农村的学生一样要参加统考,这样学生跟城市里的孩子差距太大,所以感觉压力很大。”

2.身心感到疲惫。

在“工作让我感觉身心疲惫”这一题上,120名被试教师中有50010的教师选择“同意”或“很同意”,只有9.2%的教师选择不同意,没有教师选择很不同意。在“早上想到还有一天的工作要做会有累的感觉”这一题上,120名被试教师中有57.5%选择“同意”或“很同意”,有27.5%的教师选择不同意,没有教师选择很不同意。新课程的很多的要求是根据城市里孩子的认知特点设置的,这是农村教师身心疲备的一个重要原因。陈老师现在任教二年级,“小学语文从一年级开始识字量就很大,第一学段要识1800字,有时一天要认几十个字。农村的很多孩子没上过正规的幼几园,拼音和识字是毫无基础可言的,一天教完了,需要回家巩固,要家长配合,但农村的家长往往忙自己的事情,很少有人会关心孩子的学习,结果到第二天孩子又忘得差不多了,没办法,只能在学校里巩固前一天学过的字,但第二天又有新的生字需要学习,又要教新的生字,否则赶不上进度,所以感觉特别累”

3.对学生不再热情。

在“工作让我变得不像以前那样热情了”这一题上,有39.1%的教师选择同意,但41.7%的教师选择不同意,4%的教师选择很不同意。在类似的题“工作让我变得对学生的态度冷谈了”这一题上,有37.5%的教师选择同意,48.3%的教师选择不同意,4.2qo的教师选择很不同意。说明教师在这问题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青教师和50岁以上的老教师在观念上差别很大。魏老师在学校里是公认的优秀教师,她虽然快要退休了,但学习新课程理念一点也不含糊。她不仅教学拿得起来,而且对学生关心,总能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对待学生。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她的热情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真真切切的热爱,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她很满足现在的工资待遇,觉得跟年青时候相比,现在的生活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刚毕业不欠的年青人,却觉得现实跟理想还有很大的差距。小陈老师是一位刚参加工作不到三年的新教师,她说:“三年前过了层层关卡,终于能当一名有正式编制的公办教师,感觉很开心,当时也下决心要好好工作,对学生也很热情,乐意跟学生聊天。但时间长了,跟我原来留在城里的同学相比,觉得在大城市的生活是那样的多姿多彩。当新老师有很多地方都要学习,学校学的知识和技能跟现实有差距,新课程的培训是很多,但效果一般,很苦恼。现在有时候懒得理会学生,学生有时提问多了,自己就觉得烦,有时甚至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从调查和访谈中我们认为,年青的教师在这方面更需要引导。

4.工作有挫折感。

1.教师对培训的迫切需求与课程培训的不到位之间的矛盾带来的压力。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也以一种不现实的速度增长,教师非常迫切地要求通过各种培训来提升自己素质,适应新课程改革。但目前的新课程师资培训仍然存在着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缺乏实用性、理论脱离农村教学实际、缺少针对性强的培训资料特别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鲜活资料、缺少跟踪指导及校本培训等问题。这样的培训对教师真正理解、认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帮助少,反而会耗费教师的精力,徒增教师的工作量,教师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无所适从感。

2.课程内容的.变化与课程资源缺乏之间的矛盾带来的压力。

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现实课程目标的各种困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3]。随着教材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师需要相对应的课程资源支持。据有关调查显示,缺少课程资源是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主要困难。由于课程资源的缺乏,导致了教师的工作量加大,教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教学设计、寻找教学资源,有的还要亲手制作配套的教具,为信息、为网络忙得不可开交,无形之中心头又多了一块“病”,加上新课程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复杂性,使得以往教师对课堂的控制性和预见性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心理压力。

3.新课程先进的教育理念与落实难之间的矛盾带来的压力。

许多教师表示,新课程的理念确实非常先进,但很多方面在现有条件下难以操作。例如,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赞赏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无疑是每一个教师应该追求的教育理想,但从实践层面上看,在现行大班额的教学环境下,教师深感困难。又如,新课程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我们目前多数的学校能为学生操作提供什么样的条件,社会实践活动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社会、家长的支持、配合,也是教师感到困扰、无助的问题。

4.新课程的高要求与教师缺乏专业能力和自信之间的矛盾带来的压力。

新课程是对原有课程体系和课程价值观的重大变革,从目标、内容到过程、方法等都需要进行变革;新课程强调教师独立性、创造性的充分展示,它要求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过去忠实于教科书向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课程开发,由掌控单一教学目标向驾驭多元目标发展,由灌输式教学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转变,由统一规格的教育向差异教育发展等,这都不是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所熟悉和习用的。面对新的挑战,已有的知识、技能已难以应对,新的专业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教师难免会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焦虑。农村教师更是如此。

1.开展有效培训,让教师在参与中成长。

政府和各培训机构要了解教师培训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协调各方面力量,积极创造条件,通过有效的新课程培训,促进农村教师教好新课程,真正为教师减压。其一,理论培训。邀请优秀教师或专家学者以专题的形式定期或不定期举办讲座,集中讲授,解决问题,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观念认识。其二,教材分析。培训部门除了邀请一些专家和学者为教师们开设新的教育理念讲座外,还应多邀请一些对新课程理念和教材理解比较好的当地的一线教师介绍教材的编写思想、教材体系、教材新的突破点等,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必要的梳理,使受培训教师对新课程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教会教师解读教材的程序。其三,参与式培训。“所谓参与式培训,是指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积极参与并承担一定的任务,是基于问题和基于课题的学习,是一种以学员主动学习为基础的学习方式。它的特点有:学习任务真实,基于表现的评定,互动式教学,合作的学习环境,教师是推动者,为学员创设活动、合作、解决问题和执行真实任务的机会,学生是探索与反思的实践者”。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新课程培训应率先实践新课程理念。许多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培训教师,教师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学生。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必须让教师主动学习、自我提高,感悟主动学习的真谛。

2.开展教学研究,让教师在行动中解惑。

新课程非常重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对于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来说,最好的研究方式是结合工作实践开展行动研究。实践证明,行动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其自身效能感的有效途径。一方面,通过参与科研,教师可以不断学习或者建构新的教学和学习理论,提高自身对教育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促使教师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和特定条件,灵活运用教与学的基本原理,成功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个人成就感。

3.开展系列活动,树立实施新程的信心。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面前,每一位教师都有一个重新学习的问题。教师尤其需要树立这样的信心,即通过系列的学习,相信自己具有完成教学目标所要求的能力。为此,可以开展如下的活动:

(1)观摩教学。在课程改革中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现场观摩,通过观摩分析优秀教师在营造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课堂组织教学中的有效行为和策略,从而给观摩者提供大量的经验。当教师看到其他教师在活动中取得了成功时,他们往往会相信,当自己处于类似的活动情境时也能获得同样的成功,从而增强信心。

(2)传、帮、带活动。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部分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走在了前面。让这部分教师与其他教师结成对子,通过传、帮、带等形式,一方面直接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大量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优秀教师还能及时解决被帮扶教师遇到的困难和困惑,减少其失落感。

(3)言语引导。积极的言语引导能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课程改革中,权威人士的评价能够诱导教师以加倍的努力获得成功,并培养教师的活动技能和自信心。因此应该经常开展评价活动,对教师的工作及时作出肯定,给教师更多的鼓励,而不是当教师碰到问题和困难时,一味地批评指正。

4.优化校园环境,让学校成为教师心灵的家园。

农村小学的教师除周末和放假外,平时都是“以校为家”,学校氛围的创设对缓解教师的压力至关重要。首先,要优化学校的环境,提高教学硬件配置的水平,为教师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其次,要优化学校制度环境,要重视民主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专家型教师参与学校重大事务决策的制度,形成公开、公正的竞争机制和人才成长氛围。再次,要优化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协调好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使教师处于一种宽松、自由、和谐、温暖积极向上的氛围当中,教师的思想负担轻了,就能以一种更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面对挑战。

农村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为了了解这一课题在这个领域中的研究现状,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著、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从中我们发现,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进行有效的学习,如何组织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比如,有效教学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实践能力;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倡导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等。

就有效教学理论而言,我们的前辈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具体落实上,我们发现还存在着普遍的不足。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衔接,并进一步发展我们的认识,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在新课程大背景下进行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必然可以进一步 推动新教育教学理念的推广与使用,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时代和谐。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教育工作者所共同追求的。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论”关心的主题就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效率。而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是促进有效教学的关键。在具体教学行为中教师必须关注、研究备课、上课、课后辅导诸环节的有效性。

值。

2、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主渠道,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学校教育的成败。但是针对当前的实际,有很多的课堂,由于教育观念、施教水平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课堂教学不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未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学新理念与教师传统教学方式之间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方面,老师一节课到底给学生什么?心里不清楚,教师讲得多,学生体验得比较少,多少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发挥,结果一节课下来学生收效甚微。另一方面,还是处于部分尖子生支撑课堂,很多孩子处在陪读的状态中。对于有效课堂的构建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到又是何等困难?有哪位老师不希望自己的课堂是有效的呢?其实,要想构建有效的课堂,它的前提条件就是: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目标要明确具体;其次是主体意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动起来,让学困生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如果不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将会严重限制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因此,进行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关键词的理解

1、有效课堂教学:主要指中学的课堂教学,也涉及小学的课堂教学,即中小学传统意义上的每节课的教学和广义的由教师按计划组织的室外乃至校外的学习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涉及到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问题;也涉及到课堂教学中师生教与学的理念、教与学的内容、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和教与学的管理及教与学的评价等多方面问题。

2、有效性:是指新时期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中实际产生的教学效果问题。涉及到有无效果和效果好坏等几种情况。课题研究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应有的理念,和从“十一五”基础教育承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战略任务出发,建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等产生的教学效果如何能够得到迅速提高的问题。即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等最有效的方式方法。

《农村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初探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思考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小学生谈之色变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往往付出了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名篇佳作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奠定了基础,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积累一些好词佳句,为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多写日记来积累。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了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参加一次体育竞赛、进行一次文艺演出,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杭州打工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她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地说好,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给予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后进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小学美术教学现状与有效教学策略论文

摘要:美术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美术课程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但是,现在小学美术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其难以实现现阶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美术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该文分析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提出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以实现小学美术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美术同音乐、体育一样,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在部分家长眼中,这只是一门“副科”。但是,在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美术与其他学科一样,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处于重要发展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更为关键。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教学应该更加重视美术课堂的发展,真正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家长对美术教学存在误解,他们认为美术只是一门无关紧要的学科,如果学生对美术学习感兴趣,其只要在假期时间通过一些兴趣班学习美术即可。部分学生缺乏对美术个性化的见解与看法,难以进行独立的美术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寻找各种途径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美术课堂的高效性,为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1.寻找多元化的学习途径。

美术学习属于文化学习的范围,教师应利用多种学习途径和方式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美术从教学内容上可以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在各领域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创新绘画和手工制作形式以开展教学和评价,使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

首先是美术感受的多元化。人天生拥有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感觉神经,教师如果在美术课堂上能让学生在色、香、味的感觉中展开想象的翅膀,那么美术课将成为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课程,美术课堂也将是高效的课堂。

如,在二年级第二学期的《我爱吃的水果》《切开的水果》《吃瓜果的人》等一系列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触摸以及品尝不同品种的水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鼓励学生对水果展开联想与组合。在这样的多元化感受中学习,学生对美术课堂必然充满期待,其创作的作品也会充满想象与激情。

其次是美术评价的多元化。有教育专家谈到:“今后的美术课,将要求教师与时俱进地与学生共享学习空间;未来的美术课中,教师的角色会有很大的变化,每个人都将同时是教师和学生。”这表明美术课业的评价不再是单一的教师评价,更多的是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

2.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在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后,美术教学已不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传授,教师要想高效地开展美术课堂教学,就必须使美术与其他学科产生联系。只有多学科的知识渗透,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造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在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烽火岁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美术有效地融入历史、语文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教学,让学生了解人类历史上有关战争的相关历史知识及其影响。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对战争与和平的想法,再通过油画作品《淮海大战》,让学生感受人民解放军的威武勇猛和雷霆万钧的战争场面,并使其从中体验解放战争的强大力量,让学生在充满爱国热情的情况下分析画面构图与动感。在六年级下册《会跳舞的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利用音乐舞台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制作外形生动、活动自如的提线小鸟玩具,并开展作品展示与表演等交流活动。让学生玩起来,美术课才能真正“动”起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各种节日、学校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在学习美术时的自信心。

3.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能够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需要改变自身的角色,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以风趣幽默的语言让平淡的美术课堂教学变为学生的视觉与听觉盛宴,让美术学习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使学习美术成为学生的习惯。美术创作的过程是充满美感的一次心灵的旅行,学生只有亲身感受到内心的充实与丰收的愉悦,才会更加热爱美术学习。

4.结语。

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小学教学的多元化发展。画家卢延光说过,他的启蒙教师并没有告诉他用什么技法作画,而是培养他哲学、文学、史学等方面的文化修养,这对他日后的艺术之路影响很大,受益匪浅。所以,美术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要多涉及音乐、历史、文学、生物、哲学等领域。这样才能实现美术教学的多元化学习途径,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真正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保障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农村小学生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自确立开题报告以后,课题组的研究工作从未间断过对课题的研讨。课题组人员立足自身语文教学实际,结合农村小学学生作文教学的优劣,反复探究作文教学的真谛。在自己所带班级,从课题研究用以促进学生习作的角度出发,按要求严格实施课题研究:

具体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不足之处敬请课题组领导,各位教育同仁批评指正。

1. 在作文教学前期,指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和生活中习作素材,合理选材,为习作做好铺垫。

2. 在作文课教学中,力求以说促写,突破难点;以说促写,减轻负担。在课堂探讨交流中激发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围绕一个中心表情达意,选择表达方式和习作方法。

3. 在作文创新方面,巧妙地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为作文插上创新的翅膀。

4. 搜集整理作文有效教学策略方面的资料文献。

5. 收集了学生的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优秀习作片段,加以赏析品鉴。

6. 撰写了研究心得和相关作文教学反思。

7. 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调整作文教学方案。

8. 着手撰写研究报告,适时修订。

二、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存在问题:

1研究中发现农村学生的作文语言比较匮乏。 2有部分学生习作思路缺乏创新。

3作为教师个人语文综合能力有待提升。

4研究与教学的结合还不够紧密。

解决思路:

1指导学生大量课外阅读,丰富学生语言库。

2引导学生多进行习作思路设计方面的合作探讨交流。 3教师个人汲取先进作文教学经验,加大指导和批改讲评力度。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现状和趋势分析

为了了解这一课题在这个领域中的研究现状,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著、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从中我们发现,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进行有效的学习,如何组织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比如,有效教学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实践能力;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倡导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等。

就有效教学理论而言,我们的前辈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具体落实上,我们发现还存在着普遍的不足。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衔接,并进一步发展我们的认识,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在新课程大背景下进行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必然可以进一步 推动新教育教学理念的推广与使用,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时代和谐。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教育工作者所共同追求的.。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论”关心的主题就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效率。而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是促进有效教学的关键。在具体教学行为中教师必须关注、研究备课、上课、课后辅导诸环节的有效性。

值。

2、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主渠道,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学校教育的成败。但是针对当前的实际,有很多的课堂,由于教育观念、施教水平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课堂教学不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未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学新理念与教师传统教学方式之间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方面,老师一节课到底给学生什么?心里不清楚,教师讲得多,学生体验得比较少,多少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发挥,结果一节课下来学生收效甚微。另一方面,还是处于部分尖子生支撑课堂,很多孩子处在陪读的状态中。对于有效课堂的构建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到又是何等困难?有哪位老师不希望自己的课堂是有效的呢?其实,要想构建有效的课堂,它的前提条件就是: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目标要明确具体;其次是主体意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动起来,让学困生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农村小学生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策略

新《美术课标》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它包含着趣味性、审美性、人文性……等特征。传统美术教育最大的弊端是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漠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特别是少年儿童身心特征和心理需求。让学生强行接受,他们会觉得无味、无趣。为此,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由原来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转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目前,“为画而学”的教育观已经越来越受到美术教育者的非议。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中绝大多数人,目前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美术学习上,将来也不一定以美术专业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我们对学生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我们更多地是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寓教于乐,寓教于玩”是现代青少年教育的基本特点。经过半年的新课标下的美术教育教学实践,觉得美术教材的内容广博,课程具有综合性、多样性的特点,而学习时间短暂,美术课堂教育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对生活体验。为此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是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堂教学的关键。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我认为应注意两个过程,首先兴趣的培养,其次是能力的升华。

1.联系生活、注重实践

联系生活,注重实践,利用地方特有的资源来组织教学,是美术教学的有效方法,通过对生活的体验和自我创作描写生活,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不仅能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充满自信,而这一切都是学习的强大动力。课本中的部分内容让学生(如乡村的麦秆、黏土、谷类、果壳、竹木,卵石等,城市里的易拉罐、各种包装盒、装饰材料的边角料等等。)设计、制作。(如制作木偶或面具、利用各种不同材料制作相应的服装、道具、进行表演等;)剪纸、刺绣、蜡染等教学内容,让学生调查身边擅长此类民间美术的艺人。运用物理、数学知识创作有创意的文体造型或运用于室内设计、产品造型设计之中等等,都源于生活,可以使美术教学出奇制胜、别开生面。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并且能给学生创造学习美术的浓厚气氛,使其在自觉、主动和热情中学习。同时也为实现美术教学的新课程标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2.关注模仿、注重随意

由绘画练习中观察的目的则是非常清晰的,要看清楚是什么图形、怎样的形象。而引起学生观察的最好方式是在绘画过程中自己的表演和加工,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学会观察。同时,学生观察的主要兴趣集中在变化的内容上,因而要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具体形象表现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运用游戏、寓教于乐

贪玩是少年儿童的天性,美术课堂教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少年儿童的天性,是培养审美情趣的最有效的方法。美术课堂教育教学中的美术活动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游戏”。它比一般的游戏内容更丰富,规则更宽松,过程更复杂,结局更多变化。它要求“玩者”眼、脑、手并用,充分运用各种知识,充分展示各种能力,充分挖掘各种潜能。我想我们教师是“游戏”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应该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循循善诱,耐心引导,充分启迪“玩者”的心智,发散“玩者”的思维。在低年级美术课堂教育教学中引入游戏性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真正进行最自主的'美术活动。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家杨景芝教授说过:“孩子们具有丰富的创造力,每个孩子都具有丰富的创造力,每个孩子都各具特点,只要我们正确地加以引导,孩子们的潜能意识都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而美术教学是最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最能够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多种方法中,游戏性教学是其中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减轻负担、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4.灵活使用教材、有效使用资源

教师要善于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跟要灵活的对教材中一些多余的或深浅度不适合学生的内容进行删减,也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和见解结合进来。当然这要根据教师的能力而定,对此应慎重对待。应采取以下方法:一是采用教具 ,边讲解、边示范、边练习、边辅导、边评价的分段教学法,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纠正,提高学生的兴趣。二是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利用,如美术教具除了笔、墨、纸、石膏教具等必备之外,还可采用以下形式——电教手段的运用,多使用幻灯、录像等。它形式新颖,清楚直观,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有着其他教具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下载了大量的美术教学视频,有素描、色彩、国画等等,在教学的实践中,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享受高水准的美术教育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