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平面设计教学的论文(汇总12篇)

时间:2023-12-11 22:35:12 作者:ZS文王

范本可以提供一个可行的写作框架,使我们在写作过程中更加有条理和组织。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教育学的教学研究论文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强,很难理解,其原理非常抽象,专业术语、概念较多,与学生过去所学的知识没有必然的联系。学生理解领会教材感到十分困难,对本门课程不兴趣,更谈不上学生思维的训练、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满足不了社会,企业的要求。故数字电子技术课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一、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电子专业教师只有具备了过硬的理论与实践技术,才能更好地组织电子专业课的教学,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教得顺手。学生才能学有所获。因此要废除旧的教学方法,数字电子技术专业教师必须全方位考虑的问题,必须从数字数字电子技术教学特点出发,不断进行改革,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出新的教学方法,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1.传统教材不适应高职教育特点。

教材方面,虽然现在市场上有很多所谓的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教材,但事实上,很多都只是普通高等院校教材的压缩而已,并没有能真正针对高职高专的特点。比如传统数字电路的教材按照课程的学科体系,详细介绍目前已普遍使用的各种数字集成电路内部电路的分析与设计。而其对象仅限于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本身,对如何应用各种数字集成电路构建数字系统方面,却没有涉及。因此学生无法对数字电路和数字系统形成整体认识。这样的教材在技术上反映的是20年前数字电路的水平,在内容上没有也不可能体现高职教育重应、重实践的教学特点。

2.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验证性。老师指导学生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验证某一个定理或结论,其优点是针对性较强,指导方便,学生实验成功率较高,但是这种实验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满足感和依赖性,学生不太愿意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因此,这种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具有简单性,它严重制约着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阻碍着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不利于创机关报人才的培养。

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特点。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电类、信息类等专业学生进入本专业时首先开始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该课程与后续开设的“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eda技术”等诸多专业课程密切相关,是学生专业素质形成的关键性课程之一,在课程体系设置中有着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积累丰厚、扎实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近年来,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已发展到甚大规模集成电路,随着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通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课程内容日趋分化,分析方法更加多样,授课内容愈加复杂,目前课程教学正处在优化、调整、整合的时期,涌现了大量的关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探索文章。

三、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重构数字电子技术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数字电子电路的构成方式从早期的以逻辑门、触发器为基础,发展到现在以集成电路为基础,其常用分析和设计手段从早期的逻辑表达式、卡诺图等,发展到现在以eda计算机辅助技术为主流,数字电子技术的知识体系也日益庞大。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同时让学生知道,电路的具体形式是变化无穷的。

2.重视知识的体系化教学。

“数字电子技术”的知识点很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特别重视知识的体系化教学。在绪论课上,通过对学科发展历史和应用领域的介绍,把教材上的各个章节所讲的内容和作用简略说明一下,使学生在学习具体知识点之前,了解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过程、知识构成体系和各种有趣有价值的应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注重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对于电类和近电类专科专业学生,许多高校的电子技术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分开进行的。这种情况主要是理论与实践脱节造成的。实际上“,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若能结合具体实验案例,则能给予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进而通过理论学习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环节中,验证理论,又可促使学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化理论。任何一种成功的教学系统都应以“学习者的有效学习”作为基本的评价目标。教学改革目的也应在于此,它涉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内容、体系及方法的更新等等,这一切都需反复探讨、实践和改进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作者:刘京。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职院校平面设计教学的创新策略论文

摘要:近年来,一门实用的艺术学科平面设计逐步成为高职院校一个的独立教学体系,并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但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呈现出一定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摘要]近年来,一门实用的艺术学科———平面设计逐步成为高职院校一个的独立教学体系,并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但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呈现出一定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创新高职院校平面设计教学提出了建议。

教育学的教学研究论文

自考是提升自己学历的一种方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自考教育学论文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如何写自考毕业论文。

对自考生来说,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如同“三级跳远”中的最后一跳。成功撰写毕业论文,完成自考生涯的最后一搏,是考生一再苦苦追寻的答案。作为多年指导自考生写论文的大学教师,笔者简单介绍一下自考论文写作的关键。

一、拟定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或研究重点的高度概括。确定论文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

从规范性来看,作为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不能出现“浅析”“试论”之类不确定的字眼,而要用“分析”“研究”等比较学术化的字眼。同时,论文题目不能太长,正文中的小标题最好不超过26个字。根据写作方法,可分为定性论文和定量论文。

从选题范围来看,尽量体现自己所学专业。毕业论文考察考生用专业理论知识解释或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比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考生写论文时,选题要尽量以开放经济为研究对象,如汇率波动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进行论文答辩时,其中一个评价指标为论文选题是否符合专业方向。虽然自考有很多交叉学科,但作为本科层次,考生大多不具备进行交叉学科研究的能力,所以还是以本专业或本学科的研究为宜。

二、确定研究方法。

本科论文的研究方法可归纳为两大类:定性研究法和定量研究法。

定性研究法是比较传统的论文写作方法,通常根据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和在运动中的矛盾变化,从事物的内在规律性来研究事物。它主要以普遍承认的公理、严谨的逻辑演绎和大量的历史事实为分析基础,描述、阐释所研究的事物。进行定性研究,需要依据一定的理论与经验。

定量研究法是当代论文写作中较通用的方法。它主要依据调查或收集得到的现实资料数据,运用经验测量、统计分析和建立模型等方法,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这类论文的题目形式一般是“xx问题的实证分析”“基于xx方法的实证分析”等。

在实际研究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常配合使用。进行定量研究前,通常借助定性研究确定所要研究现象的性质;定量研究过程中,又常借助定性研究确定现象发生质变的数量界限和引起质变的原因。

三、收集论文素材。

论文的素材一般可以通过以下渠道来收集:购买专业著作(不包括教材);进入专业的论文数据库,如同方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以及国家图书馆等网站。收集论文素材时,考生要浏览专业论文,而不是新闻或类似于晚报性质的小文章。

四、明晰论文结构。

论文结构至少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回答问题三段式结构。以一篇严格的定性研究论文来说,其结构一般是“一、前言”“二、xx问题现状分析”“三、xx原因分析”“四、xx研究结构与建议”。定量研究论文的结构一般是“一、前言”“二、xx问题现状分析”“三、xx实证检验”“四、检验结论分析”“五、研究结论”。

最后,毕业论文要语言顺畅,以学术语言而不是新闻语言为主。考生要严格遵循学术诚实原则,引用他人观点时以脚注的方式标明详细出处。

教育学的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

对教育学学科特性的思考,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教育学,摆脱迷茫和困惑。笔者认为教育学应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本文论证了其必备的三个特性。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自其诞生之日起,“躁动、迷惘、困境、危机、解体、终结”以及“教育学成为别的学科领地、殖民地”之类惊呼依旧不绝于耳。教育学研究者自感“底气不足”,既无法确立自身的独立性,又无法就教育学的学科特性达成统一共识。教育学究竟是一门“纯理论”的学科,还是应以“指导实践”为主的学科,争论之声不绝于耳。一方面,教育学的研究无法规避借用其他学科如心理学、哲学的理论;另一方面,为了争取教育学的独立地位,研究者们又必须探讨出本学科的学科特性,以此来区别于其他学科。教育学至少具备以下三个特性:

一、实践性。

早在1929年,杜威在《教育科学的资源》中就明确地阐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他指出:“我们只是近来才感觉到教育过程的复杂性,意识到要使教育过程明智地按照指定的方向进行,必须援引多种科学。”,教育学的相关学科仅仅是教育学的资源,还不是教育学的内容,必须“把教育科学的资源(thesourcesofeducationalscience)和科学的内容(scientificcontent)区别开来”。他认为这两者常有混在一起的危险:“我们常因某种结果是科学的,便以为它已是教育科学了。我们要记住,那些结果只是给教育者利用的资源,使教育作用达到更完善的地步。”在他看来,“教育科学的最终实质,不在书本上,也不在实验室中,也不在讲授它的教室中,而是在那些从事指导教育活动的人们的心中。有些结果,虽然对于从事教育活动的人们的判断、计划、观察的态度和习惯,没有什么作用,仍可以是科学的。但没有这种作用,它们便不是教育科学,而是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或者诸如此类的东西。”“在别的领域也许是科学的,但在教育上说来,则不是,等到它们对教育的目的有所贡献,才可以说是科学的,至于它们是否真正对教育有贡献,只能在实践中发现”。

教育学应在直面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加强自身发展的原创性,改变被动地接受和选择相关学科知识资源的状况,最大限度地拓展接受和选择相关学科知识资源的范围,主动地参与相关学科的学科建设和知识生产。

有不少人认为,过去的教育学之所以难以发挥指导教育实践的作用,主要是因为这些理论在追求普遍性的过程中,忽略了教育实践本身的多样性、情境性、不确定性、生成性等内在特征,漠视了教师在实施教育理论过程中的主体性,以及教师个人经验或知识的支撑价值。也就是说,它们造成了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断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重新定位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如有人摒弃二元论思维,强调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双向滋养关系;有人在质疑“指导说”的基础上,把教育学之于教育实践的功能归于“理智的启迪”,等等。二是侧重分析教师实践的个人特征,如有人广泛汲取波兰尼的认识论,探寻教师个人知识的样态;也有人深入借鉴亚里士多德、伽达默尔的实践哲学,开掘教师的实践智慧或教育智慧,等等。此外,像“行动研究”、“叙事研究”、“反思性教学”等概念,无不透露出回归教师的实践经验、诉诸教师的实践理性的初衷。

二、“人”性。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我们的教育太看重有形的教与学,认为明明白白的传递是教学和教育最重要的功能。实际上,“教育一方面是把某些东西教给人,另一方面还要使某些东西靠其自身发展出来:因此人不可能知道,在他身上自然禀赋到底有多大”。以往缺乏对人性的关注,缺乏对人的自然禀赋的关注,导致了一系列的教育问题,“以人为经验对象的人文科学在数学、语言学和生物学的夹缝中生存,人的主体性价值在精神科学与人种学中不停地被拆解与消解……人的价值信仰丧失之后,在现代社会,人的意识、灵魂、主体性和人性遭遇到知识和权力的限制,人的意义和价值也跌入到前所未有的困境。此时,现代教育不再是针对人的内在灵魂而传授人文知识,而是对人的肉体进行制度化权力运作,把人规训成为一个能自动生产和再生产权力/知识关系与话语的主体。正是因为这一点,教育学应重新立足于研究怎么培养人,人才是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人”性才是教育学的最重要的特性。详言之,人性化教育具体体现在生命实践、劳动实践、交往实践和审美实践等教育实践形式之中。

对人性的研究需以人性的可教性为前提。“如果人性是不变的,那么,就根本不要教育了,一切教育的努力都注定要失败了。因为教育的意义的本身就在改变人性,以形成那些异于朴质的人性的思维、情感、欲望和信仰的新方式。如果人性是不可改变的,我们可能只有训练,但不可能有教育。”

此外,教育学研究者应向文史哲以及政治学、经济学、法律学等学科的研究者学习,把研究的基础从单纯的学科基础扩展到更为广阔的生活基础,不仅利用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来研究教育问题,而且更要从师生的生活和整个的社会生活中探寻自己的价值根据和方向,进行价值的批判和引导。教育学研究者只有对现代人生和社会问题有更为深切而直接的人文关怀,真正关注师生的精神生活、情感和生命领域,才能对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不仅真正避免教育学成为其他学科的园地,而且改变教育学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边缘位置,在有关人的学科中,从边缘走向中心。

教育用什么来稳固自己的根基,只能立足于它的本体价值和本体功能,这就是培养人这一永远不变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有了这一稳固的基点,教育才有可能比较清醒和恰当地去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变化,才能清醒和理智地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教育学亦是如此。

三、复杂性。

教育学是立足于人类的教育活动上的一门学科,这个先天性的学科特点,就让教育学的研究在对于人类自身的影响上无法避开。所有的教育学都存在着传授者,接受教育者,这两个角色构成了基本的教育因素。而由于角色的特性,人类本身的主观能动性与理解性都会随着不同的个体而有着不同的教育过程的变化。并且,在教育目的与手段上,由于人类的个体不同,对于所有的教育手段都会有着差别与方法上的变化,同时对于教育的目的来说,每个传授者的侧重点与关键点铺设都会不一样,那么再加上受教育者本身的主观性因素,就让教育学研究的复杂性得以提高。所以,在实际的教育学研究中,研究的高度是要站在人类与社会的背景下的,同时还要结合每个不同学科与人的不同,再来进行教育学的研究。所以,教育学研究的复杂性不仅体现出了强烈的社会性质还体现出了强大的人为性质。

结语综上所述,由于社会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程,对于教育学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教育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学科,有人的地方就有广义上的教育,不管是研究其学科特性还是比对与其他关联学科的特点,其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为人类社会发展所服务。

高职院校平面设计教学的创新策略论文

近年来,国家对高职院校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高职院校教育已步入快速发展道路。作为艺术类的基础学科,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与一般专业有很大区别,除了要求学生能熟练操作电脑及相关软件外,还对学生的设计思路有很高要求。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在平面设计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问题,对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平面设计人才非常不利。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实际和教学特点,提出了创新平面设计教学的策略。

平面设计是视觉语言,是集专业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综合视觉表现。平面设计是在二维空间进行的设计活动,以视觉作为交流和沟通的途径,把符号、色彩、图形和文字等信息整合在一起,通过一定的设计方法和创意达到传递信息或思想的目的。平面设计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并历经美术—工艺美术—商业美术—美术设计—工业及艺术设计等多个发展阶段。我国的平面设计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到现在也才有30年的发展历史,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平面设计的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和关注,其价值和作用也逐渐凸显出来,并引起了企业、商业和文化界等行业的重视。尤其是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促进了平面设计专业的迅猛发展,平面设计逐渐发展成为网络平面设计,并呈现出用视觉、听觉、互动视觉传递全球化信息的特点,通过整合多种文字及图片信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力和吸引力。就当前高职院校的平面设计教学而言,在认识与方法上还存在着误区,对实验性及探索性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过程缺少原创性空间和探究式学习,学生在作品创作时缺乏创意,不利于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平面设计教学亟须创新。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制设置一般为三年,扣除正常的暑假、寒假、星期天及法定节假日,学生每年在学校的时间也仅仅半年而已,再加上学校还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实习和顶岗实习等,而且很多学校在大三时都安排学生进行校外实习,很多学生实际上就是参加了工作,因此学生正常的课程学习时间也就一年多点。在这有效的一年学习中想要合理安排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显然时间是不够用的。

(二)学生文化课水平相对较差。

平面设计专业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除了先天的艺术素养和超前的设计思想外,还要能够熟练地操作电脑及相关软件。因此,对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的知识越多越有利于产生设计创意和灵感。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文化课和专业课水平较低,有的学生甚至不能熟练地操作电脑,更别说运用设计软件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工作的开展,并最终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式落后。

平面设计专业需要学生有先进的设计创意,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创作灵感。但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仍以教师的理论讲解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对平面设计专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学习习近平面设计需要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学生静坐在教室里会丧失思维主动性,完全失去了创新意识。而且,平面设计专业注重实践活动和实际操作,只有在实际创作中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产生创作灵感。

由于我国开展平面设计教学的时间相对较晚,在教学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模仿和借鉴西方国家的教学内容,这对平面设计教学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有些院校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缺乏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这不利于平面设计专业的发展。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呼吁在平面设计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中国元素,以更好地体现我国的文化性和民族性。

(一)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想使学生在平面设计上创作出好的作品就必须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也就是学生要拥有创意能力,善于用新方法、新思想设计出独具特色和创意的个性作品。因此,在平面设计专业学习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把学习理论知识和参加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不但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色彩、造型及点线面组合等基本技能,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平面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走出“教师讲—学生听—布置课后作业”的教学困境,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视野观察事物,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引领、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使学生能够用不同形式来表现事物。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通过设置教学目标让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讲述自己的.设计理念,以彰显学生个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优化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积累和储备更多的知识。

平面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创作过程,需要学生拥有多领域、多学科知识。因此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倡学生广泛学习和涉猎多方面知识,以便有更多的知识储备。在教学及实践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事物,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构思,多方面搜集和积累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用超前的创作意识和丰富的知识创作出优秀作品。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所谓感悟能力就是指创新意识和思维,具有创造性活动,要有积极主动的创作态度和创作意识,这也是进行平面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贯穿于平面设计的全过程,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通过观摩和临摹优秀作品、观察客观事物、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结合学生特点研发适合学生实际的教材。

当前,平面设计专业所使用的课本一般都是高校的通用教材,然而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的学生在认知能力、接受知识及个人素质方面都存在着一定差异。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在遵循教学和专业规律的前提下,要结合学生特点研发适合本校实际的教材,同时要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和传统文化,体现中华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走平面设计的“中国之路”,使平面设计专业得以健康发展。总之,高职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在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特点和专业实际大胆创新,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但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平面设计专业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3]朱剑.高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创新性教学改革思考[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3(3).

一体化教学下平面设计教改研究的论文

1、教学理念仍然滞后。

自2001年我校开办远程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来,教学理念的转变便是电大教师的首要工作,尤其是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开展高质量教学,教学理念的转变是首要前提,教学理念同时也是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能否更好发展的根基。我校在计算机平面设计方面的教学理念仍然落后,主要表现在资源的投入以及学生对计算机的身份认知这两个方面。

(1)各教学点在人力资源和硬件设备的投入过少。

导致教学过程中缺乏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教学环节开展的较好的单位,也只停留在运用多媒体教室,由教师一味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演示,实践教学环节严重匮乏,学生没有真正的利用计算机进行现场实践。

(2)部分学生没有完全认清计算机与平面设计之间的关系。

要么只在简单程度上了解了多媒体技术,要么急于求成,过分依赖于计算机平面设计工具的设计方法,因为忽略了平面设计的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导致同样的设计观念,换一个案例就无从下手,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充分的锻炼。

2、理论与实践脱轨。

计算机平面设计正是运用计算机技术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所以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尤为重要,要绝大程度上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我校计算机专业的最新专业规则中已提出对photoshop图像处理等计算机平面课程的实践学时要求,并且课程考核方式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然而有的教学点因诸多原因未能很好地落实,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轨,在多媒体运用方面力不从心。首先,教学点对学生过于理论性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上机实践操作;其次,在软件配备方面不完善,对于学生来说,更加缺乏从理论知识向实践动手转化的引导,创新意识从何谈起。

3、数字化师资力量欠缺。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系统办学,同时也存在着一个问题,受地方财政能力和教育水平限制,各地专业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为减少这一弊端带来的负面影响,近年来省校组建了十几支教师团队,但目前仍然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少部分教师对计算机技术不够精通,在传统平面设计与计算机应用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裂缝,从而学生只能片面地掌握理论知识。

(2)一些教师缺乏计算机平面设计软件工具教学经验和技巧,有时过于注重各种特效制作以及一些出彩的技术运用,却忽略了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以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样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1、课程设置多元化。

在数字化设计时代的趋势下,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的内涵和拓展都大大地超过了以往传统的教学内容。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当今社会对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形式更加多元化,这就促使我们在相关专业的相关课程里要进一步加强平面设计和多媒体技术的有机结合。一是要扩大平面设计课程的领域,对已经不适应当今市场的落后课程要大胆调整,及时更新,大力推进课程体系的全面改革;二是尽量配备专业化的硬件以及平面设计软件工具来保证学生的上机操作实践;三是继续抓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数字化师资力量。

2、教学模拟双向化。

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还应该加强对学生技术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利用多媒体手段和数字化技术让传统教学模式向探索性方向转变。一是计算机平面设计软件工具的教学过程中,有技巧地指导学生进行美术设计、图形图像特效等方面的处理;二是尽量避免学生过于依赖计算机或者是拘泥于计算机平面设计软件,而导致的“只会使用,不会创作”现象的发生,应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萌发新的创意,最终促使学生能够灵活的将计算机技术与个人的创造性融为一体。3、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更好地适应社会现状的需求,学生只局限在校内学习,无法认清当今社会形式以及市场上主流软件的发展。所以,教学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对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增强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的实效性。与校内模拟实践教学相比,校外现场实践的教学会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利用学校培养优势为企业提供优秀人才,使企业成为校外计算机平面设计实践教学基地,聘请行业精英、专家开设专题讲座,既开阔学生视野,学有所用,同时对师资力量也有了一定的补充,从而实现了校企之间的有效合作,达到了双赢效果。

三、结束语。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现如今,社会对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在数字化设计时代的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也面临着从内涵到外延的变革需求,在此背景下,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从理念和教学模式上的转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最终实现传统理论和多媒体技术的有机结合,目的在于为社会输送更优质的人力资源,力求在激烈的就业环境下具备核心竞争力,在不断变迁的数字化设计时代扎下稳固的根基。

中职学生德育教学的研究论文

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决定了其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发展主线,将因材施教和知行合一融合起来,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就是职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这要求中职数学教师转变过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而项目教学法正式基于这一教学目标而构建的教学理论。项目教学法所主张的“在做中学”的观念,契合了中职学生的群体特征以及这个年龄层段的认知水平。因此,在中职院校的数学教学中,运用这类方式是可以取得良好教学成效的,可以促进中职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效率提高。

一、项目教学法的概念阐述。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上个世纪的90年代,杜威首先发表了一种新型的学习理论,他主张学习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并开始推广这种“做中学”的教学理念。除此之外,他还强调了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因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可以不断的改进并完善自我。项目教学法强调以教促学,融学于教的教学方法,以所选的项目为教学的发展主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项目实践中加以提升。

二、中职数学教学中项目教学法应用的利弊。

项目教学法改善了过去传统教学中单一的灌输模式,理论知识的学习被融入到项目的实践之中。然而数学作为一门发自于生活的应用型学科,理论知识虽然抽象,但是其应用性较强,单一的理论学习自然受限于学生的年龄、思维、兴趣以及精力和知识基础。若是运用项目教学法,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以现有的知识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自信心。除此之外,由于可供选择的范围比较大,可以让学生主动去进行选择,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这种方法对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也是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因为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比较灵活,随着项目变化而转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进行创新,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的成长。

项目教学法对于数学教学而言,其相对于传统教学的优势较多,但是凡事都存在两面性,项目教学法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因为项目教学法在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充分彰显了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自主学习或是以学习分组方式进行协作。教师不会再像以往课堂一样对学生进行督促,完全依靠学生自身的自制力和主观性。如果学生自己不愿意参与到学习之中来,不但会影响自身的学习效果,还会影响小组的学习进度,拉大与其他学生的差距。长此以往,学生间的知识掌握情况便会产生更大的差异,学习好的学生会更加优秀,而学习不好的学生则容易跟不上整体的上课节奏,学习成绩呈两极分化。

1.优选项目。

在项目教学法中,所选择的项目并不是随意而成的,而选择的项目又影响了教学的效果。项目教学法是将学习、研究以及实践融合一体的教育实践方法,其所选择的项目与教学课程必须具备比较紧密的相关性,并且需要将课程知识作为项目的出发点,在这些知识的引导下进行实践操作的选择,然而根据实践操作的情况决定后续探究和拓展项目的发展情况。除此之外,项目的选择还要具备一定的趣味性,正是因为项目教学法将学生作为教学开展的主体,并坚信唯有学生自己对项目产生兴趣,才会积极的参与到项目实践的当中去,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当然,在选择项目时还需要对一些事情多加考虑,一是实践场所是否在学校所能提供的能力之内,二是学生的项目实践安全保障工作。

2.保证项目在教学中有应用。

中职院校的学生群体不具备本科大学生丰厚的理论知识,因为中职院校更加偏重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并且将将职业技能和就业要求作为学校施教的主要目标,中职学生的就业能力才是学校所考虑的问题。因此,在采取项目教学法时,需要保障项目之中有学生所需要学习和了解的课程知识,也需要贴近社会现实和工作需要,帮助学生更好、更顺利的就业。

3.项目完成后加强引导。

项目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又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亲身参与而掌握了知识,但这些知识在学生的脑子中需要得到梳理。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数学教学和运用都要更加灵活,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的公式和定理。在项目实践完成之后,教师应当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和助学的职能,敦促学生在对理论和公式进行实践之后,再对这些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和梳理。只有在完成这一步骤之后,才是一个完整的项目教学法,才能学生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和运用、创新思维融合成为一个整体,最终实现提升数学水平的教学目标。

四、结束语。

项目教学法作为一项针对中职院校学生群体的教学模式,其极具特性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在项目实践中突出自身的优势,发挥自己的特长。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中职数学教学不但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还能够让学生把数学和生活实践、工作实践结合起来。除此之外,还把学生专业技能之外的社会工作所需要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独立探究能力进行一定程度的提高。对教师而言,项目教学法也是一种极具拓展性和创新意识的方法,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探讨,达到相互学习的目标,从而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恒杰.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品牌,,12:243.

[2]赵福平.基于项目教学法的中职数学教学实践与探究[j].电子制作,,21:164.

作者:颜学荣单位:重庆工商学校。

中职学生德育教学的研究论文

摘要:基于中职学生数学基础差,学习兴趣缺失;部分教师知识老化、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陈旧,教师的培训机会少,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与专业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材内容过于理论,没有与学生的专业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等等现状,提出改变这种现状的若干策略,如夯实基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转变传统的数学价值观和教学观;创新中职数学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中职数学教材内容和结构;加强中职数学教师队伍建设和培训;完善中职数学教学评价标准和体系等。

中职生基础差,学习兴趣缺失,师生对中职数学的价值认识存在误区;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陈旧,不能适应新的学情;中职数学现有教材的内容没有充分与学生的专业、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过于理论化;中职数学教师培训机会较少,教师的素质、业务水平与与专业知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过于单一、不够科学等。面对上述种种现状,如果不彻底改变,就必然会影响到中职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夯实基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中职新生刚入学时,数学教师应对学生的数学基础作详细的了解,制定详细的授课计划,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的基础补缺补差,尤其是与中职数学接轨的知识点一定要指导学生重点复习,为学生学习中职数学夯实坚实的基础。如果不顾学生现有基础,一味盲目学习后续数学知识,许多基础差的学生必定跟不上,日久就会丧失学习信心。由于学生年龄还小,对事物认识比较偏颇,所以对数学的重要性一定要给学生作一个详细的专题介绍,改变学生原有的认为数学不重要的错误认识,使其在思想上重新重视数学。

二、转变传统的数学价值观和教学观。

在中职学校,对数学存在一个误区:数学难的不用教,简单的略知一二就行。理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学生角度来看,来职业学校,就为艺而来。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认为数学与其艺关系不大,无非就是公式、定理之类,对其没什么用处,以后在工作中也用不到数学,所以上课就不想学数学。从中职数学教师方面来看,认为学生基础差,学不会,懂一点基本感念、公式就行了,不用去教学生有关应用方面的问题了。因此,学生很少有机会体验到数学的用处,好像数学真的无用。然而实际情况是,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一不用到数学。中职数学在其专业应用课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习各门专业课的基础。中职数学与普高数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能等同,中职数学教学内容应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与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紧密联系。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数学价值观和教学观,对中职生数学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多年来,中职数学教学采用的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一般步骤是:教师先简单复习一下上节课的教学内容,然后导入新课,重点讲授新课的重点知识、重要例题,讲完之后总结本节课的要点,最后布置作业。由于这种教学过程,没有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地位,学生的思维活动没有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学生在该教学模式中主要就是照搬照抄教师在黑板写的条条框框。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教师在活动,在发号施令、在传经布道,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中心地位完全颠倒,学生的情感、思维活动始终处于一种压抑状态,其教学效果往往是事与愿违,虽然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十分辛苦,但结果学生什么也没有听懂,什么也没有学会。课堂上睡觉一大片,真正听课的人寥寥无几。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要多采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情境教学”“分层教学”等模式。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成功情境、陷阱情境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提倡让学生通过细心观察、积极思维、认真讨论等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在实践中通过自己的亲生体验来学习数学知识、方法等,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到学数学的快乐,从而更喜爱数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日常教学中,就要想方设法、采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下学习数学,学会数学。数学课堂中,如果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等方面来创设情景,就能使学生感受到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成功后的快乐,达到数学教学的情感目标。为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常应采用启发式教学。在实行启发式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多多正确引导,善于提出有趣的提问,因势利导,适时地启发学生,所提的问题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客观规律。学生在回答问题前,要给学生留出思考和判断问题的充足时间,并且要适时启发、引导,直至问题的解决。实行启发式教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一言堂”角色,改变高高在上的权威者地位,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良师益友;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学生的兴趣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且要把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发挥整体效应,体现教学目标的综合性。现实中,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如基础不同,兴趣不同等。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中都有所收获,体现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教学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操作的前提是学生之间差异性较大。分层时必须注意,分层不是随意的,一定要根据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水平进行分层,要采用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使各层次学生学得灵活、各有所得,各层次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与施展,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改革中职数学教材内容和结构。

通用的中职数学教材过于强调理论体系、内容较深奥,结构上过于体现知识的系统性,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与专业的结合不太充分。因此,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改革中职数学教材内容与结构就十分必要。我们认为,中职数学教材要做到两结合,即数学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数学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只有做到两结合,学生才能真正地获取知识,才能真正用数学知识、方法、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和专业中的实际问题,才能真实地感受到数学确确实实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确实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难题,从而改变以前对数学的错误认识或态度,养成用数学的知识、原理、方法处理日常生活或专业学习中的问题的习惯,达到提高数学素养和提高应用数学能力的目的。为了做到两个结合,编写适合本校的数学校本教材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材可以这样考虑,共分三个篇章,一是基础篇,主要是与生活有关的数学;二是专业篇,主要是与专业有关的数学;三是拓展篇,主要是与学生今后继续深造有关的数学,供有能力的学生自学。这三个部分内容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融会贯通。而对于抽奖获奖问题、如何进货问题、银行利息的计算问题、分期付款问题等,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在教材内容安排上,就必须充分考虑与之有关的数学内容,如数列、排列与组合、概率与期望等等。对与专业有关的数学内容,一定要安排在专业课教学内容的前面。这样,学生学习专业课就有了数学基础,真切感受到数学的用处。对于拓展篇,教师可通过数学兴趣班的形式,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教学,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与大学课程接轨的内容、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供学生自学,如极限、积分等。教材的编写应条理清楚,简单明了,用三个篇章构成一个体系,弱化逻辑结构、运算、证明,扩大与生活有联系的数学知识面,强调数学方法、数学原理的应用等。

五、加强中职数学教师队伍建设和培训。

中职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教师的素质、老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等息息相关。大量引进高素质、高学历的优秀教师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法之一,但成本较高,成效周期较长。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适量增加对在职教师的专业学习、素质拓展方面的资金投入,完善教师职后培训机制。加强中职数学教师队伍进修培训其意义十分重大。其一,有利于教师开阔眼界,了解国际国内最新的教学研究成果,了解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意义、方法和途径,提高教学水平与能力,更好地教学;其二,有利于教师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更新,做到与时俱进;其三,有利于使教师理解和掌握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特别强调的是,教师在平时通过互联网、电视媒体、报纸自主学习也是促进教师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的重要形式。根据调查表明,工作任务、家庭负担、培训经费是教师在培训方面遇到的主要难题,学校领导要尽可能为教师创造有利的工作、生活条件,为教师的进修培训解决后顾之忧。

六、完善中职数学教学评价标准和体系。

传统的评价体系既不太完善,也不太合理。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是新课标明确要求,所以建立与完善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教学评价机制十分必要。我们要创设一种激励性评价机制,这种评价机制,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数学信心的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们要建立以激励为主要目的的学习过程性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对老师来说,就要以亲密朋友的角色关心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上充满信心,热爱关心学生,关心学生学习与生活,课堂上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教学,欢迎学生提各种问题,对提出有意义的问题的学生一定要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激励他们在以后会更加开动脑筋,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对错误的看法和见解不批评,而应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帮助其改变错误的认识,鼓励其进步。对学生来说,就要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好好学习,不仅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这种新的评价机制,关注了学生学习的过程,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采用分层评价,针对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符合各层次的全方位的考核方式,评价的重点在肯定学生的点滴成功与进步。这种新的评价机制,要求评价策略形式多样化,而且要坚持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相互补充的原则。

作者:贺皖松张杰单位: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制度也在进行着改革和发展,在我国目前所提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下,如何打破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寻求适合当下国情以及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教学方式尤为重要。而情景教学便是其中发展的新型教学方式,而将情景教学的理论运用到现实的教学活动的中,便是本文所需要讨论的问题所在。

因为化学知识所涉及分子等不可观察的范围,有许多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导致了化学教学的局限性,而在目前我国所进行的化学教学模式十分的单一枯燥,这样的教学困境导致了教学课堂的气氛十分压抑,学生对于化学的的兴趣不大,对于化学的课堂参与度也不高。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情景的设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化学学习的教学活动中来,更加深入地了解化学、理解知识。

与其他学科如语文,英语等相比较而言,化学学科的内容十分的抽象难以理解,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无法理解的地方时只能通过讲解以及想象来解决问题,这样会导致学生对化学产生抵触以及烦躁心理,从而阻碍了化学学习的进度以及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化学也是各个学科实验中比较危险的学科,这也导致了化学实验在范围、安全等问题上的局限性,限制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知识的机会,使得化学教学偏向单一的理论讲解,让化学教学的形式更加单一化,整个化学学习内容也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

2、情景教学感情不当。

化学的特点导致了其教学的枯燥性,而建立合适的情景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度,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所提高。但是建立一个良好的、合适的教学情景,不但需要考虑教学的内容安排,同时需要教师的情感投入,若二者缺一,便会使教学情境显得十分的枯燥及单调。而目前在我国,教师都普遍存在着情感运用不当的现象,有些老师在创建情景时只关注形式,而忽略了情感,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对于化学的不熟悉程度,导致情景教学没有作用。而另外部分教师了解到情感对于情景的重要性又过分渲染情感,导致情景脱离化学知识。因此在情景创建中情感运用十分需要注意。

3、情景创建质量不高。

部分教师对于自己的责任认识不够,只是在参加教学比赛或公开课时才会创建情景,又或者没有关注到初中学生对于化学的认知程度,以及当代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仅仅为了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才会创建情景。这样的做法不并没有注意到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也没有关注到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的长久发展,这是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情景教学的运用。

1、联系知识,创建问题情景。

教师应当根据知识点,创建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的问题,尤其是有趣的问题,会使学生去思考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将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自发地寻求知识。这样的问题情景的创建,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增加课堂的效率。例如:学习关于水的性质时,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在介绍水的性质时,只是教师通过书本的文字,图画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十分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教师可以在教学的.开始时,进行提问:“在电影《穿越火线》中,一位科学家被困在了完全密闭的密室里,而科学家在密室中通过遗留在密室中的收音机和一小滩水成功制造出了氧气,解救了自己,请问她是如何使水变成了氧气?”在此这个问题中,教师将电影激动人心的情节和化学知识联系在一起,面对如此新颖的问题,学生也会在心中存有谜团,同时愿意自己寻找答案,增加了对于化学的兴趣。

2、联系实验,创建实验情景。

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才能检验出学习的知识的真实性、正确性。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理论和动手能力相结合起来,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了解和认同,并在实验过程在再一次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深化;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化学实验的结果一般是肉眼可见的,可以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成为可以直观感受的图像,使得化学教学不再枯燥而变得丰富。同时化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亲身经过了化学实验,才能体会化学的魅力以及化学的实用性,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建实践情景。例如:在讲解酸碱性的过程中,在进行酸碱性的实验时,学生可以自己用ph试纸进行酸碱性的测定。此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直接将学生身体的体液,如唾液等用安全科学的方式进行酸碱性的测定,体会化学实验的美妙,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的关系;或是教师让学生自己选择试剂,然后猜测试剂的酸碱性,然后再进行手动实验,亲自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将所测试出的酸碱性的不同的试剂进行混合,观察后续的实验结果,这样在实验过程中,将许多知识进行相互的交叉,使学生得到了更加丰富的知识。

3、联系生活,创建生活情境。

化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学科,跟我们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知识的学习最终会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因此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增加化学和实际的联系。在初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寻找出跟现实生活的关联点,创建生活情境使化学的教学内容不再枯燥单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而在授课过程中,创建生活情境可以使学生明白化学的实用性,了解化学知识的重要性,这样也消除学生对于化学的抵触情绪,提升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得进行化学的学习。例如:在讲解二氧化碳时,教师可以告诉同学们,二氧化碳就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的空气中,同时我们的每次能呼吸就是将体内的二氧化碳置换成氧气;然后让学生们憋气,直接在学生呼出的气体中直接收集二氧化碳进行试验,这样直接将化学的教学直接与现实生活先联系起来。

三、总结。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需要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化学的教学,而创建合适的教学情景,可以将化学的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实用性,改变了化学在学生心目中枯燥单调的形象。同时在课堂上的各种情景,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寓教于乐的目标。

作者:杨淑芳单位: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初中田径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

政治学科作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思考体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政治的哲学化思维是学生认知世界基本原理重要思考方式,对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政治探究式教学方法是在满足于学生多元化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所形成一种基本教学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结合于理论教学的方式而形成的一种独立自主的研究性学习方法,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

二、探究式政治教学模式的基本组成。

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理论高于实践,实践化的教学更有助于学生认知知识原理,提升学习兴趣,探究式学习方法就是实践性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通过学生独立的思考,同学之间彼此的研究探讨,加上老师的正确引导,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在其基本的组成框架下光具备实践性的教学方式还是远远不够的,缺少方法论的正确引导,例如,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思维让学生来认知知识原理,通过什么样的探究方式让学生达到知识运用的目的,这些都需要结合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逐渐的解决,逐渐的实现。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和实际调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于学生探究性学习知识的目的,保障学生知识接受的刚性需要。

三、探究性政治学习的理性性引导方式。

实践性知识教育的政治课程不仅能够有效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更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从而获得最为完美的知识体验。新课程教育是我国在当代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一种全新的素质教育培养方式,要注重课程学习质量提升,全面落实于课程教育的素质教育水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知识视野的扩展。探究式的政治教学模式提升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全面热爱,在抓紧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提升学生对于学科的兴趣。在学生教育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全面落实于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实验性的实践思维,换言之,探究式的政治教学方式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将其转化为生产力和实践能力。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具备较高的理论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理论加实践进行科学探究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新课程教育当中的政治探究式教学方式正是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方式,主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落实学生的实践性知识认知,但是在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单纯具备学科本身所倡导的形式是远远不够的,在实践认知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教学方式的应用,通关探究式的课程教育方式来提升学生对于实践知识的认识,丰满学生的知识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提升自己的实践性思维,探究式学习的教育方式要注重的是学生合作性的学习,通过同学之间彼此的共同动手配合来完成实验,结合于老师的正确指导来得出正确的实验认知结论,共同保障探究式教育方式的质量。其政治探究性教育方式的普及一方面来源于教育手段的运用,一方面来源于教育理念的提升,通过对不同教育手段的优化组合来汇聚成独特的教学模式,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完善课堂教学体系,保障学生课堂学生学习的质量,政治课作为一种基础学科总结性的学科其更多注重的是学生对于知识的全面理解,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形成正确的学习型总结思维。

四、探究式实验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确立。

在教育理念深入了解和教学方式充分运用的前提下,采取适用性强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于学生课堂知识学习的需要,其不是单纯的学习目的而是注重于实践探究的过程,通过学习知识来认知基本的政治哲理,运用多种性的实践方法来加深这种认知印象形成永久性印象。其基本的课堂模式在于实践探究,老师通过知识原理的基本介绍给予学生一个清晰的概念,学生通过实际方法的运用来认知知识,了解其产生的过程,形成的基本理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结语。

新课程教育时期下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一方面是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一方面是教学方式的融合与发展,通过课堂实践性教学模式来达到学生学习知识认知原理的目的,优化组成多种探究方式集中来满足于学生自主探究的需求。

作者:李晓玲单位: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珠嘉镇初级中学。

初中田径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盲校地理教学往往难度很大,盲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较差。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尊重教学规律,关注学生特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拓展思维,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关键词:主体性;地理教学;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地理学科可以使盲生认识地理环境,开阔眼界,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帮助盲生提高生活和工作的质量。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过程。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地理课堂上视障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往往较低,严重影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讲、听、读、记、练”的教学模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把问题交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能在课堂上发挥其主体性,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逐步转变为“主动学习”,真正提高盲校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一、盲校地理教学的问题归因分析。

(一)学科特征分析。

地理学科研究的对象是人地系统,内容广远,很大部分无法直接观察出来,在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都有显著的差别,涉及自然环境、人文地理内容,且更新变化较快,需要学生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开阔的思维和时空想象能力。要想有效进行地理学习,提高学习质量,仅靠死记硬背根本无法完成,而是要掌握学科特点,做到图文结合,在实践中学习。如果盲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就无法很好完成学习过程。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亲自实践,从被动接受转为积极参与。

(二)视觉障碍特征分析。

作为地理教学必要的信息源之一,地理图可以直观形象地传递地理信息,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盲生由于视觉功能的缺失,失去了大量的直接来自于视觉的知识学习机会,对周围物体的感知程度大打折扣,空间立体感较差,无法直接感知地图,这是盲生学习地理存在的最大障碍。如对太阳系各大行星的分布,我们直观看到的太阳系的分布是这样的(如图1),并知晓位居中心的太阳是太阳系的主角,太阳系内主要天体的轨道,都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黄道)的附近。而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盲生感知到的太阳系往往是各大星体杂乱无章地分布着(如图2)可见,抽象的地理图让盲生难以获得真实感,需要教师更多地用语言描述或直接触摸实物、模具的方式来让其感受。

(三)家庭环境特征分析。

残疾儿童的父母对孩子的认识往往会走向极端化。有的家长可能会对孩子过分关照,怕孩子看不见而磕着碰着,从而限制了他们的行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较低,害怕接触陌生事物,不敢轻易尝试;同时,行动能力相比普通孩子来说要差很多,在学习中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弱,体现在地理课堂上,就是摸读地图的能力较差。当然也有一些家长,对孩子可能会给予更多的关注,积极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用适当的、科学有效的方法,不断进行教育、训练,这个过程对孩子的认知能力提升很关键,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视觉上的'缺陷。

(四)学习年龄段特征分析。

地理教学面对的是刚刚进入初中学习阶段的孩子,这些孩子刚刚脱离儿童期的稚嫩,进入多学科的学习过程,他们的学习方向尚未定位和分化,那么多的课程让他们眼花缭乱。作为一名地理教师,面对这些孩子,应该做的就是以生动、鲜活的课堂教学来吸引他们的关注,充分利用各种有趣的教学活动、多种多样的教学用具、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等,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唱“独角戏”,要有“对象意识”,深入了解盲生身心发展特点、知识基础、能力状况等,有的放矢地去解决问题,提出合理措施进行弥补或改变,才能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

二、优化教学策略,促进主动学习。

(一)“先学后教”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先学后教”模式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邱学华倡导的“尝试教学法”中提出,即教师不先教,而让学生先去尝试学习和练习,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讲授。在普校,学生可以有多种方式参与进这样的教学模式,并能顺利完成“先学”过程。在盲校,情况却截然不同。笔者最初尝试此种方法,是在教授《日本》一节内容时。虽然事先告知学生,要其对日本的地理概况做课前调查和整理,在课堂进行展示,并在自学的过程中提出疑问。但是最终尝试还是以失败告终。经过反思调查后才了解问题所在:查找手段受限,大部分盲生是住校生,没有办法像普校孩子一样在家畅快遨游网络;可利用盲文书籍极少;还有就是盲文书写不便等。为改变现状,笔者创设新的条件进行尝试。《西双版纳》一节的内容,知识难点相对较少,但因为是我国著名景点,学生对其充满好奇。为了让学生体验这种教学模式,笔者安排如下:利用两课时设计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进行学生分组(三组),提出自学要求,让每一组成员在自学课文的基础上,讨论得出三个问题,并将问题留给下一组同学解答,如此循环。第二课时,安排电脑操作,让学生查找自己感兴趣的关于西双版纳的资料,同时找到别组的问题答案。结果证明,学习效果很好,学生不仅解答了必答问题,还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关于西双版纳的知识点,经过交流达到了理解知识、拓展思维的效果。

(二)利用触摸地图,培养盲生建立表象的能力。

盲生由于视力原因,对一些比较抽象的图示、知识点理解存在困难。触摸地图可很好地弥补不足,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盲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在七年级《中东》一节中,“石油资源丰富的中东地区主要通过三条路线把石油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地”是重要知识点之一。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这三条运输线的重要性,必须利用地图来帮助理解。以往笔者是直接讲解三条路线的走向,手把手教授学生摸图。这样一来,学生当时是能了解路线的分布,但因为是在教师带领之下被动地摸读地图,结果只有部分学生能记住路线,知识点未能进入学生的记忆深处。为了让学生能主动且有意识地去认识和记忆,笔者先详细分析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再提出问题:从波斯湾把石油运输到世界各地,应该如何设置路线?让学生带着问题合作学习,摸读地图,自主查找答案,教师只是给予适当引导。结果,很多全盲学生经过认真琢磨找到了三条石油运输路线。此次尝试让学生以自由学习、自主探索的方式进行。之后的复习课显示,学生对这三条路线记忆深刻,说明这种方式非常适合盲生。

(三)开展活动教学,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

初中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心大于学习心。如果在课堂上完全放手让他们自由活动,对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需要教师做出合理的安排,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但是在这样的活动教学中,学生能够轻松学习,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作深入的认识,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因此,笔者也适时做了尝试。例如,在进行《海陆变迁》一课的学习时,学生对板块的分布理解起来存在困难,而且很容易与世界大洲大洋的分布产生混淆。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清晰地分辨,笔者制作了拼图模板,进行分组拼图游戏。通过这个活动,不仅让盲生能清楚分辨六大板块的分布状况,更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证明:南美洲板块的东岸和非洲板块的西岸轮廓线几乎可以吻合,两块大陆可以拼合成一个整体;经过很多年的漂移,才有了我们现在各大洲大洋的分布状况。这种方式,比空洞的分析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

学前教育教学的研究论文

摘要:《幼儿钢琴弹唱》在20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本课程教学紧跟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通过“弹唱一体化”的模式,培养学生自弹自唱幼儿歌曲的综合能力。作为该课程的主讲教师,力求教学与幼儿园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得本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弹、唱综合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现行的音乐教学活动。

关键词:精品课程;幼儿钢琴弹唱。

0引言。

根据上海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以及对上海出生人口数据的监测和外来人口入园需求的估计,上海正进入入园需求的高峰期。因此,师资短缺问题将会持续较长时间。这为我校的师资培养提供了极好的机遇。根据《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规定,上海学前教育将实现“为儿童健康、幸福成长实施快乐的启蒙教育”的目标。这为我们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本专业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幼儿钢琴弹唱》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理论加实践性课程,属于职业技能必修课。本课程围绕幼儿园课程体系,对幼师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教育规律确定本课程的结构。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结构和实训环节安排等方面以幼儿教师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本课程设计遵从的理念是基于“以就业为导向”以及当今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的不断更新,根据未来职业的工作需要和高职学生的特质。《幼儿钢琴弹唱》课程被评为上海市级精品课程,年《幼儿钢琴弹唱》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创立了以《幼儿钢琴弹唱》课程为核心,《乐理》《视唱》《声乐》等课程为辅助,“弹、唱”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着眼于学生即兴编配的“弹”的能力训练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创编音乐、营造课堂教学氛围的能力。我们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促进学生“弹、唱”基本功的快速提高。实现了学生与幼儿教师实际岗位的零距离衔接。

1教学内容安排。

《幼儿钢琴弹唱》课程按照核心职业能力的要求,把理论学习和实际弹奏能力的培养与顶岗实训结合,强调要“曲不离口、琴不离手”,要“长流水、不断线”。因此,我们第一、二学期主要学习《钢琴基础与弹唱》,第三、四学期主要学习《幼儿钢琴弹唱120首》,第五学期学习《钢琴即兴弹唱教程》,将原来的即兴伴奏课拓展为五个学期,将钢琴弹奏的技法训练、即兴弹唱、编配伴奏的技能的训练同步进行。我们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的幼儿园教师教学任务为依据,整合相关内容,设计教学项目,再根据真实的幼儿园教学任务确定学习目标,以目标为导向,力争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同时我们把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与职业技能鉴定进行了有机结合,实训内容也是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项目。

1.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紧跟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通过本课程的“弹唱一体化”的模式,培养幼儿教师自弹自唱、自配歌曲的综合能力。

1.2教学内容的适应性。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紧密结合幼儿园实际运用的需要,重点表现在歌曲的选择上,弹唱部分的歌曲和即兴配奏的谱例全部选自现行各类幼儿园音乐教材和幼儿园常用的优秀歌曲,力求教学与幼儿园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得本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弹、唱的综合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现行的音乐教学活动。

1.3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

《幼儿钢琴弹唱教程》是一门实践性要求均较强的专业课,针对本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和教学特点,我们教学团队主编、副主编出版了《钢琴基础与弹唱》《钢琴即兴弹唱教程》《音乐基础教程》《幼儿歌曲弹唱120首》,参编了《钢琴基础一》《钢琴基础二》《幼儿歌曲创编》《声乐一》幼儿钢琴弹唱教材,基本涵盖了专业主干课程。同时还依据教学需要建设了《幼儿钢琴弹唱教程》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资源网站,并将实训教材、学习指导书与自主开发的overture有声琴谱资料库、flash动画资料库、电子教案、网络课件、实训录像、学习辅导、课程考核与习题库等网络教学资源集为一体,并不断充实和完善,满足网络课程教学的需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立体化的教学资源。

将“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贯穿本课程的建设中,因此,我们十分注重实践性教学,在课程教学的设计和建设上,加大了实践性教学的比重,始终贯彻“学生实训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和“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锻炼”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将课堂理论讲授和课堂弹唱穿插进行。同时,我院聘请幼儿园一线的专业教师把幼儿园具体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任务融入教学中,不仅让学生看到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对一名教师在钢琴弹唱技能方面的要求,更使学生在专业的一线幼儿园教师的带领下,在具体的幼儿园模拟教学任务中进行钢琴弹唱能力的学习。实践性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是高职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不强,能不能运用新思路、新方法进行幼儿钢琴弹唱,为此我们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2.1以练促学,重构校内外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平台。

通过钢琴教学成果汇报、专业汇报、毕业汇报、校园科技文化节等实践平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开展科技、文化、艺术活动,锻炼、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组织届新生钢琴弹唱汇报演出,在演出中运用了独奏、齐奏、轮奏、四手联弹、弹唱、奥尔夫乐器弹奏等表演形式,同时加入了midi、flash等现代元素,使每一个2008届新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受到了学院领导和华师大同行的好评。2010年学院届学前教育汇报演出中“钢琴弹唱任你选”这个节目更是现场请幼儿园园长、托幼机构主任选择学生弹奏曲目和表演形式,学生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当场弹奏,演出得到了托幼机构主任的充分肯定。

2.2双园施教,实践教学条件优良。

幼儿钢琴弹唱团队一贯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并有专项经费支持,保证了教学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通过专业教学团队的不懈努力,本专业实践教学通过协议的形式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如上海市芷江中路幼儿园、上海市牡丹幼儿园、上海市闸北区万荣幼儿园、上海市闸北区哈贝早教中心、上海市闸北区实验幼儿园、上海市闸北区大宁国际幼儿园、上海市安庆幼儿园、上海市浦东新区坦直幼儿园等。我院建立了任课教师的校外培训制度,不论在教学内容方面,还是教学方式方法方面,都力图使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彼此相长,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师方面,我院一方面请幼儿园的幼儿钢琴弹唱专长的教师为学前专业的学生上课,另一方面定时安排学前专业的教师下幼儿园,学习当前幼儿园一线教学对教师在钢琴弹唱方面的能力要求。例如,邀请幼儿园的幼儿钢琴弹唱专长的教师为我系学生上课。在学生方面,我院安排二、三年级的学生进入幼儿园见习、实习,在见、实习中带着幼儿钢琴弹唱能力方面的要求和任务进行,力求在具体的实践中将教学内容从校园向实际环境转化。

2.3岗位实习,创建仿真的实训基地。

让学生带着幼儿钢琴弹唱的具体教学任务去实习。例如,在实习中学生自己设计一堂运用钢琴进行的音乐教育课,同时,专业教师到幼儿园进行指导,一方面帮助学生解决在完成“任务驱动教学”中的困难,另一方面与幼儿园的一线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最新的音乐教学材料、最新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学团队还聘请实习基地中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的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实习指导教师,为该专业的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提供了有力的保证。结合幼儿园的实际需要,学院购买数码钢琴等国内外先进的设备设施,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切实增强钢琴弹唱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2.4工学结合,充分发挥学院附属幼儿园的优势。

发挥在人才培养中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实现工学结合,任务驱动导向,课堂与实习深度融合的教学方式。我们定期或不定期地安排学前教育的专业技能课教师去研究院接受必要的实践锻炼,以达到加强实训,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目的,并且可以通过学院附属幼儿园,根据学前教育的实践教学计划有针对性、选择性、弹性地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如图4)长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通过任务驱动导向来实现师生实训锻炼与幼儿园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实习组织与实施体系,为广大教师和学生培养实践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一方面,学生带着问题参与顶岗实习,在实习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再投入学习研究问题,从而通过“学习——实践——学习”的有机循环,做到了“做中学、学中做”,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任务驱动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另一方面,通过参加顶岗实习给学校和师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上海市的各家幼儿园都活跃着我院学前教育系毕业生的身影。

3教学方法。

我们将传统钢琴个别课教学和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相结合,采用情景教学、任务驱动、顶岗实习等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增强了弹唱的技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实践教学特色。本课程在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上特别强调激发学生对学前教育学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自主性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动参与者,让学生进行常规的幼儿园实践见习、教学实习时能主动了解最新的幼儿歌曲,学生对此参与热情高,实际收获大,效果好。通过课堂学习她们自己带来的新儿歌,提高了学习钢琴的兴趣和上课的效率。

3.1小组课和集体课授课相结合。

钢琴学习是一种音乐特殊技能技巧学习,学习过程体现出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钢琴小组课主要是由基础练习、练习曲、弹唱三大部分组成,授课方式主要采用小组听课、个别回课的模式,对提高初学者的技术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在教学中注重根据钢琴教学的特征、规律和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充分尊重与保护学生对音乐技术与艺术风格的独特感受力、领悟力,培养其独特的创造意识与能力。教学中,我们还分别采用多种形式教学,如大齐奏、轮奏、独奏、接力、分组等方式强化集体课的群体效应,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使每个同学时刻都有事情可做。采用以上上课模式大大突破了传统钢琴“一对一”授课的方式,为大规模培养幼师教师提供了条件。

3.2艺术实训教学法。

第一,以校内外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为平台。将钢琴课程教学向课堂外延伸、拓展,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所学知识、锻炼能力的一个舞台,实现教、学、做合一。通过钢琴教学成果汇报、专业汇报、毕业汇报、校园科技文化节等实践平台训练学生的弹唱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开展科技、文、艺术活动,并参与社区活动等社会实践,锻炼、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第二,积极推进职业技能考核认证,取得对应的资格证书。学生通过考核,取得上海市音乐家协会、上海音乐学院颁发的钢琴考级证书,使学生在就业职场上多一份社会认可。

3.3模拟情景教学法。

许多儿童歌曲往往是用一个或者是几个有趣的小故事作为背景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可能不熟悉歌曲背后的小故事,造成选择伴奏织体和弹奏情绪的失误。所以,我们在大家弹奏或老师示范时加入一段flash动画,以加强学生对乐曲的理解。我们还通过运用flash制作课件,模仿幼儿园的活动主题,创作出一大批鲜活的卡通形象、寓言故事的场景等,使学生在上课时不仅学习到了钢琴即兴伴奏与弹唱技能、音乐基础理论知识,而且开拓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幼儿园工作中熟练运用所学的技能打下扎实的基础。

3.4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每年三年级为期半年的学生幼儿园顶岗实习中,我们都会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实习。在顶岗实习发过程中,学生通过亲手实践,在“干中学”巩固了钢琴即兴伴奏与演唱技能,解决了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使自己的专业技能更上一层楼。例如,在实习中学生自己设计一堂运用钢琴进行的音乐教育课,通过实践,学生巩固了钢琴即兴伴奏与弹唱技能。同时,有幼儿园专业教师进行指导,一方面帮助学生解决在完成“任务驱动教学”中的困难,另一方面与幼儿园的一线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最新的音乐教学材料、最新的教学方法以及“上海市二期课改”对幼儿园音乐教育提出的要求。

4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幼儿钢琴弹唱教程》是一门实践性要求较强的专业课,根据高职课程的特点,灵活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现场演示(或录像)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以多媒体课件为基础,穿插现场演示教学、录像教学和传统教学,深度模仿幼儿园的实际教学环境,以求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数码钢琴、overture有声琴谱、flash动画的大量使用提高了上课效率。数码钢琴教室的使用使在钢琴集体课中,学生的齐奏、轮奏、独奏、接力、分组等教学方式得到实现,强化了集体课的群体效应,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overture4.0是专业打谱软件,它能提供各种五线谱上的记号,整理乐谱及输出打印。在写谱的时候当然可以边听边修改,而且打印效果远强于图片格式。flash动画是一种交互式动画设计工具,用它可以将音乐、声效、动画以及富有新意的界面融合在一起,以制作出高品质的动态效果,加强学生对乐曲的理解。

5结语。

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属于高职院校的一个特殊专业,具有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的双重特性,既体现了高职高专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特色,凸显了高职教育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优势,又体现了师范性,符合师范教育要求。将专业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体现了职业性和师范性的平衡,培养具有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基本职业技能和终身发展能力的学前教育人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音乐技能是指掌握专项如“弹、唱”等方面的技术能力。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边弹琴边翻唱、边弹琴边组织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育实际中运用的常用手段,也是幼儿园音乐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教师往往可以通过钢琴弹唱立即营造出一个特定的音乐环境,这样不仅可以迅速集中儿童的注意力而且可以迅速活跃上课的气氛,从而提高上课的效率。为此,借市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平台,将《幼儿钢琴弹唱》课程改革的重点定位于强化“弹唱一体化”,使更多的学生能够自信地走进幼儿园课堂,做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参考文献:

[1]钢琴基础与弹唱[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瓦格纳.论音乐教育[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3]克莱南.音乐教育学与音乐社会学[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4]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