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课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精选17篇)

时间:2023-12-09 11:42:43 作者:琉璃

如果我们想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那么范文范本是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下面是一些范文分享,希望大家通过阅读范文,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论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微课教学就是各学科在进行教学时采用短小精悍的视频对学生进行补充教学,这种教学形式的优势在于课时短、接受效率高及可视化等,通过这些教学优势与传统教学模式有了明显的区分度并相互补充。微课教育发展的基础得益于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所推动的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微课教学就是完美无缺的,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微课教学在教学形式上的短小精悍使得其自身的课堂容量小于常规教学,但其占据了学生学习的“可视窗口”,使得学生在学习微课时要分散学习精力,对正常的教育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四类,即:新课教学、习题教学、复习教学及重难点突破。不论教师在教学时要应用微课教学形式这四者中哪一个,教师都要明确教学目的为整合初中生物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学习效率。同时,微课作为新的教育形式是符合我国教育创新与信息化教学的大趋势的,教师因势利导利用这一教学形式在传统教学中发挥优势作用,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原则,不仅要合理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及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客观需要,教师也要借助实施微课教学这一有利条件,提高自身现代化教育能力。

一、遵循“学生中心”原则开展微课教学。

不论教学形式如何变化,初中生物作为注重实验教学效果的学科注定是要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因此在微课教学情境下依然如此。对于微课教学而言,其内容有效性取决于学生对微课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学生作为学科学习主体与课堂学习主体,同样也是评价、使用微课的主力军。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进行微课教学必然要遵循“学生中心”原则,并在这一原则的约束下开展微课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微课进行课前设计、录制乃至课后交流时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耐受性、学习理解力以及最基本的学习状况,以此为基础选择微课教学内容。前文提及过,微课教学作为一种短小精悍的教学形式注定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这一针对性是在课堂教学中的某一点进行展开的教学的针对,换句话说是要在缩小教学范围的情况下再进一步缩小范围,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例如:在进行光合作用这一课的教学时,学生对光合作用细胞与其他细胞的区别不甚了解,我在此基础上就录制了叶绿体与其他植物细胞在显微镜条件下的微课,并将这些细胞绘制了简图。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微课教学,不仅解答了学生对植物细胞作用发生条件的疑惑,还促进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维持了良好的教学秩序。

二、开展微课教学时要突出学科特点。

对于微课教学而言,其教学内容的短小精悍就要求微课教学在开展时必须要有一定的特色,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课余时间对学习注意力的维持。所谓微课特点既包含微课本身的技术特点与参与特点,还应当包括学科特点。如初中生物的学科特点就是可实验性,那么初中生物学科在录制微课教学时就应当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特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更为重要的是生物科学是渗透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教学学科,这就为学生学习生物提供了天然优势。当教师想要培养学生能将生物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能力时,就要在设计、录制微课时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在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打下坚实基础,使学生保持对生物学科微课学习的兴趣与参与度。

三、微课教学要遵循“资源多样”与“简单实用”原则。

对于微课教学而言,其制作设计是在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迅速发展的技术前提下实现的,这就使得初中生物微课教学有着广泛的资源与技术基础,在这样的条件与情况下教师就可以极为便利的方式将网络上的资源整合到微课视频设计与制作中,教师则在这一教学方式中重视对学生视野的培养培育,不能让学生的视野局限在课堂中。也正是由于微课教学资源的广泛性,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设计时要维持“微”这一微课的技术特点。即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时要遵循“资源多样”与“简单实用”这一双重特点。毕竟微课制作的初衷在于让学生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这一时间往往不超过十分钟,在这样的条件限制下教师对微课的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时就要以“微”作为教学基本原则,使学生可以借助移动平台进行随时的补充与学习,这将极大地利于微课教学效果的提升。在信息时代的当下,初中生物教学不可避免地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迈入信息化。信息化“微课堂”教学,有助于明显地缓解教师缺乏时间与精力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并通过这种微课堂教学方式,来补上自己所欠缺的基础知识。对于教师而言,需要对微课的建设与应用有一个远见,将其认识与研究延展得更为深入与广泛,以促使微课阅读教学更加成熟、系统,通过微课教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促进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双重提高。

参考文献:。

赏识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尊重生命规律的教育形式,是一种富有生命力、充满人情味的教育。其主要的特点即是能够非常注重学生的长处和有点,并对其进行表扬。因而这一教育方式是从情感出发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细微教育形式。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中,也对赏识教育越来越重视,很多研究者也从多个角度对赏识教育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即从赏识教育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为依据,对其应用做出合理分析与评价,以期能够更为有效地促进这一教育形式对英语教育产生的积极影响。

1.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实施目标。

1.1学生方面。

新的教育理念,应当以学生为本,遵循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因此本研究旨在从学生的客观出发对如何通过赏识教学来达到不断优化初中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赏识教育能够使教学更为有效,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2教师方面。

教师应当转变自身传统的英语教育理念,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与教学观,使自身的教育责任感不断得到增强。在教学中应当寻找恰当合适的途径来建立起与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其教书育人的能力。教师自身综合教学能力的提升对于完善英语教学效果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1.3对学生应当因材施教。

赏识教育应当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对每一个鲜活生命的尊重。赏识教育其关注的更多的是人的生命本体,人的将来的发展。赏识教育需要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赏识教育。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身心发展特点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这是进行有分别的赏识的基础和前提。而在如今大多数教学中,由于大班授课等形式,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各种情况并不非常了解,“一刀切”地对学生施以赏识教育,这样不仅有违背赏识教育的初衷,同时也会对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培养和教育人和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这才叫因材施教。”

1.4应用赏识教育应当及时合理。

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应当能够抓住一切恰当合理的时机来对学生进行及时且有效的赞赏。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最具有权威性的,因此出自于教师的赞赏自然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信。在学生回答对了问题之后,或者学生回答问题非常积极主动都应当给予学生最为恰当的奖励。教师应当成为一个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有心人,学生课堂纪律有所改善、作业情况有一定的进步时一定要给与及时赞美。同时,对于学生的过错,教师也应当把握好时机恰当地进行处理。因此,合理的时机会成为有效教育的关键。教师能够合理“抓住时机”也就意味着其能够在非常恰当的时间、场合对学生进行极为有效的教育。大多数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在课堂上发言完毕之后,得到教师的纠正。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打断学生发言对其造成的负面情绪。因此,作为教师应当能够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保持着公平、客观的态度。

赏识教育的艺术性其主要体现在语言及行动上,这样能够让学生非常真切的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因此,在赏识教育中讲究艺术性能够为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是在语言上的艺术,对学生进行赞扬时,应当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不能够仅仅从横向上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比较,纵向上的比较才能够对学生的发展趋势做出合理恰当的分析。在具体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当更多的使用具有鼓励性和肯定性的语言,对学生的表扬也应当尽量做到恰如其分。表扬的内容也应当做到客观具体,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欣赏与认可。对学生赞美的本质即是能够让每一位学生的内心都能够肯定自己,更加坚定自己的言行举止是正确的。在行动上所体现的艺术性指的是教师应当通过自己的行为举止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教师的赞赏,这样要比言语上的赞赏会更加具有激励作用。

2.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赏识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课堂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其实对教师而言也是一种巨大的考验。英语教师如果能够科学合理的实施赏识教育,对学生以及教学来说都是极为有益的;反之,如果赏识教育没有在英语课堂上得到很好地实施,那么不仅会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偏见,使得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难以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合理及时实施赏识教育对教学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2]张月.师、长携手共育新苗―――一个赏识教育的成功案例解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25).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赏识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引入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不仅有效地改变了教学理念,更加有效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而且在更加逼真的教学情境中体验化学知识,可以在精彩导入中强有力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一、多媒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可以促使教学形式更加鲜活,教学模式更加新颖,教学方法更加有效,可以营造出更加有利于学生进行问题研究的.情境,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更好的关注度,强有力地激发他们更加积极、主动与自觉地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习质量。

例如,在“原子的结构”教学中,如果仅仅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语言,显然很难将问题讲清楚、讲透彻,然而,通过引入多媒体,则可以将文字、图片和动态的电子等全部更加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将静止的转化为动态的,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增强学生的认知体验。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构建的过程,引入多媒体,通过形象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声像同步的情境,便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感知知识,更加有效地增强认知体验。

例如,在做“制氧实验”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记住如果先移走酒精灯可能会出现什么后果,可以通过引入多媒体视频,模拟实验中各种错误做法带来的“恶果”,大大提升学生对实验的印象,增强学习效果。

三、多媒体可以有效破解知识难点。

面对较为抽象和枯燥的化学知识,如何引导学生将他们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也是教学的一大难点。而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化繁难为简易,有效帮助学生破解知识难点。

例如,对“化合价”这种有一定抽象度和推理性的问题,通过引入多媒体可以有效地变抽象为具体,更好地帮助学生直观、具体、生动地理解,有效地破解教学中的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他们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多媒体在或静或动的视觉冲击中聚焦学生的注意力,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中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李小敏。初中化学课堂中多媒体运用的策略探讨[j]。广西教育,2012(12)。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旧铺中学)。

浅析微课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微课能节约时间,一般每个微型视频的时间在十分钟之内,用这些视频资料辅助课堂教学。

通过视频、图片的展示,将这些内容融入课堂教学,直观形象的显示初中化学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好融入课堂教学活动。

(二)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初中化学教学有些内容比较难,有些内容是学习的重点,教学中应该合理利用微课,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让教学活动更好开展下去。

例如,分子、原子、电子结构学习过程中,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如果利用视频辅助作用,将这些结构放大,展示结构特点,加深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更好掌握这些内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整合化学课程教学资源。

微课能整合课本教学内容,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让整体教学知识结构体系变得形象化和直观化。

例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氰化物、浓硫酸有毒,危险性较大,实验时如果不慎往往会给学生带来不利影响。

而微课能很好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视频展示实验内容,形成教学资料并供学生观看和模仿,推动教学顺利进行。

虽然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应用具有重要作用,但一些任课老师对此重视程度不够,忽视采取有效措施将这些内容融入教学当中,未能积极有效利用微课辅助课堂教学。

为转变这种情况,今后应该采取以下改进策略,促进微课得到更好应用。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初中化学有些知识比较枯燥,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比较困难,不利于激发他们的兴趣,而采取措施创设情境,能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让学生更好投入课堂学习当中,激发学习热情。

而微课的利用正好满足这种需要,可以让初中化学教学变得直观形象,通俗易懂,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演示,让学生身临其境,有效投入课堂学习活动当中。

同时情境创设还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思考和学习,开展课堂讨论,达到有效掌握所学内容的目的。

例如,化学元素符号、基本概念这些基础内容学习时,往往容易感到枯燥无味,难以激发热情,甚至存在畏难情绪。

而通过微课的应用,展示居里夫人探索化学的奥妙、展示中国四代发明、火药、炼丹等视频和图片,然后引入化学元素和概念学习,在这些情境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容易激发学习兴趣,不仅推动课堂活动顺利进行,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辅助重点难点内容。

初中化学有些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而微课能帮助学习破解重点和难点,更为扎实、牢固的掌握所学内容,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学习时,由于氧分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难以很好的理解这些内容,但平时呼吸,因而对氧气并不陌生。

氧分子和氢分子构成水分子,对水分子的形成往往容易感到疑惑,难以全面理解这些内容。

利用微课演示水通电分解的'过程,水分子裂变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为氢分子和氧分子,通过观察这样奇妙的现象,让学生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破解学习的难点,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化学有些试验需要应用有毒有害物质,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而微课能弥补这种不足,满足学生探究问题的好奇心,通过微课链接微视频,安全可靠,还能取得良好效果。

例如,利用酸碱指示剂验证物质酸碱性时,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如果不慎会烧伤皮肤。

而利用微课《会说话的酸碱指示剂》视频,模拟不同酸碱的声音,诙谐幽默,带给学生以乐趣,让整个教学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如果实验操作失误还可能引起比较危险的后果,如试管炸裂、强酸碱烧伤皮肤等,微课的利用能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保证实验安全、有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巩固复习教学内容。

初中化学复习时可以利用微课,帮助学生形成结构体系,并给出测试题目,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在每个知识点的讲解时,可以链接专题讲解、经典题型突破、中考链接等内容,将复杂繁琐的知识转化为网络结构体系,巩固和复习所学内容。

三、结语。

作为任课老师,应该认识其重要意义,结合教学具体内容,将微课合理应用到课程教学当中,从而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教学效果提升。

作者:王文斌单位:杨子洲学校。

辅助性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微课作为一种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其在教学应用中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4、运用灵活,传统课堂是束缚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的,而微课作为一种被压缩的视频资源,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实现真正的随时随地学习,如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微课在家中学习课堂知识,并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确定视频观看的时间点以及观看次数等,而这样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课程资源的运用效率。

1、突破学习难点,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示微观世界化学知识展示的是微观世界的运动与变化,在初中教学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尚不健全,其对于教材中所描述的'微观世界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虽然教材中也会利用图片对化学知识进行解释,但是学生对于静态图片的理解依然有限,基于此,教师在化学教学设计中,应该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利用更加形象、具体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展示化学变化过程,例如在《水的组成》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示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微观世界,让学生在直流电中直接观察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的过程,进而突破知识理解难点,提高知识学习效果。

2、为化学实验教学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实验素材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观察化学现象,总结化学理论的主要途径。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有些实验过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一些具有腐蚀性的化学材料,易燃易爆的化学气体等,为一些教师为保护学生的安全,通常会略去这些实验内容,并利用图片直接给出实验结果,这样的教学设计必然难以满足学生对实验操作的需求。在微课教学中,这种两难的情况就可以得到有效地解决。教师可以将具有危险性的实验过程制作成微课,例如“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粉尘爆炸”、“浓硫酸的腐蚀性实验”等,然后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实验过程。这样在新的教学素材的引导下学生就可以进入实验情境,并在理解实验原理。

3、适当弥补教学条件不足产生的教学影响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不同,学校的教学资源也有所差异,一些初中,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初中由于教学资金不足,其在硬件建设中有所欠缺,而难以满足学生实验操作的需求。为弥补教学条件的不足,学校、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下载相关的化学实验资源,以构建新的实验教学课堂,例如在“制取蒸馏水”的实验中,需要三口瓶、冷凝管、万能夹、变向夹、支管、回流管、升降台、加热炉等化学器具,而一些学校的实验室并不具备这些资源,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依次讲解不同实验器材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并展示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以弥补教学不足。

4、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传统初中化学教学中,由于教师控制着教学过程,学生只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被动学习,因而其自主学习的意识被抑制,自主学习的能力被低估。在微课教学中,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实现师生角色的翻转,让学生根据微课中的教材讲解、知识解读、题型精讲、考点练习等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进而完成化学知识系统的构建。

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资源,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还处于探索阶段,而教师要想保证微课的应用效果,就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设计教学环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对于微课视频的运用应该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利用微课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提高微课的运用效率。

四、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变革传统教学模式,改变师生的角色地位,为学生构建一个可以自主探究,主动思考的空间,从而让初中化学教学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有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化学教学在生活中的整合与应用论文

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始于九年级.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试验本)教材的.编排注意了与科学课程的衔接;而六年级、七年级科学教学实质已经为九年级化学学习做好铺垫.然而,据抽样统计,学生对科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知识的遗忘率在九年级时接近90%,九年级化学教学相当于从零开始.

作者:倪华英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刊名:新课程(教师版)英文刊名:xinkecheng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

试论实验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就可以说明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控制这些变化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不断做好化学教学工作。实验课贯穿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全过程中,如何发挥实验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来引导孩子们热爱化学,学好化学,这是新时代初中化学教师必须要学会的技能。本文对实验教学法的含义以及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实验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的教学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一般在实验室、生物或农业的田园中。一些实验也可以在教室里进行。实验方法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崛起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实验方法发挥了更大的作用。通过实验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了解,并且与与书本知识直接相关联,获得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对科学研究的兴趣。通过实验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不同,可分为:学习理论知识之前打好学习基础实验,验证实验后学习理论知识来巩固知识。由于不同的实验方法来分组,可分为:小组实验和个人实验。在现代教学中,为了加强培养学生的能力,更加注重让学生独立设计和实验。

实验方法的使用,一般要求:(1)教师提前做充分的准备,亲自进行第一次实验,仔细检查仪器、设备、实验材料,以确保实验的效果和安全性。(2)在学生开始实验之前的时间中,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来完成仪器设备安装,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过程,然后通过教学或谈话,来进行演示测试,进而可以提高学生实验的自我意识。(3)团队实验室尽可能使每个学生自己动手。(4)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详细的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端正教育的科学态度和方法。(5)实验结束后,由教师和学生或教师进行总结,由学生来写报告。

1、加强实验安全教育和组织纪律教育。

首先要注意安全教育。安全使用的实验仪器(玻璃烧瓶、玻璃器皿、酒精灯等)和试验药物(酒精、酸、碱等)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初中化学教师应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做实验时,教学始终保持安全放在第一位。第二,行为准则的规定是在实验室进行实验的良好保证,为了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得实验顺利进行,必须给学生强调遵守实验室行为准则和规则的重要性。清楚地向学生们解释,反复教育,使学生了解并自觉遵守,在实验室保证安静的环境。要求学生不到下课时间,不要离开实验室。如果确实有事情要离开实验室,向老师报告后再离开。简而言之,有组织,有纪律的实验习惯和良好的态度时必需具备的。

2、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具体的实验操作。

通过提前准备可以让学生了解每个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每个实验的整个过程,实验目的,在做这个实验时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进入实验室后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实验操作。要特别使用好新课程标准中的每个开始部分中的“思考”。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了解迫切期待的内容。此时,化学老师通过让学生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后,有意识地有目的性的去进行实验,这样会增加实验效果。有的是实验是比较困难的,老师要提前进行解释实验的难点和重点,使学生掌握要领,达到实验的目的。如实验室制氢的实验,危险系数比较较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在正式实验之前化学老师培养骨干和积极分子,让他们去辅导其他学生做实验。

3、坚持实事求是,启发学生富于探索实验内容。

要求学生在做实验的同时,一定要做好记录,如果一个实验小组两人,则一人做实验,一人记录,下一次实验互相对调。实验结果要求学生实事求是进行记录,然后进行客观的分析,当结果不正确时,应该找出失败的原因在哪里,不能草草了事,当实验结果正确时要鼓励和启发学生去实验的原理在哪里。

4、要关心爱护实验室设备,节约耗材。

做每一个实验的前后,要求学生一定要养成洗手的习惯,以免玷污实验仪器和试剂、样品,从而造成误差。同时为了避免损害实验仪器,甚至事故,还要求学生不应该做与这个实验无关的行为。在实验过程中要节省实验耗材,禁止酒精灯等教学工具、放大镜、剪刀带出实验室。为了确保实验室仪器不会丢失,分发给每个小组实验之前,要求学生进行验证,并填写仪器的名称、实验日期等,最后签名,作为库存检查和承担责任的证明文件。实践证明,在实验中教育学生爱护仪器和节省实验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爱护公共财产,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验。

5、做好实验的结果分析,启发学生。

自我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化学课程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我们不仅要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还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同时重视检测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实验结束后,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复习实验的过程,把操作过程和步骤、实验目的在脑海中重新过一遍,增加实验的熟练程度,与同学们相互讨论,探讨结果的正确性,互相吸取经验。还可以由教师或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另一方面,一些实验做坏的学生或得到不好的结果,学生们可以学习谈论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也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害怕麻烦,害怕化学试剂的味道或其他原因,不愿意做这个实验,担心实验效果不好或没有结果,所以教师必须帮助他们克服怕麻烦,让他们有意识地去做实验。

辅助性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论文摘要近年来,多媒体教学正在各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日益成为新世纪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通过对知识产权法学多媒体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认识到只有对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正确定位,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应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指导思想,优化多媒体课件设计和应用,积极促进各种教学手段之间的优势互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论文关键词知识产权法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设计和应用。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化技术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大学教学也应紧随时代发展,运用新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实现现代教学和信息技术之间的优化组合,是高校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多媒体运用于教学的优势。

(一)具有信息存储功能,实现资源共享。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大量减少重复性劳动。利用计算机软件备课,文字、图表处理方便,并且可以重复使用。课件有信息集成控制的优势。课件制成后,形成稳定的框架结构,修改增删教学内容较为方便,适合知识更新和随时在教学中增补学术前沿的内容。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避免低效的重复板书,教师从板书中解放出来,可更专注于的运用以及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知识产权领域存在丰富的视听资料,能打破时间和空间制约,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同时,专家的分析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产生课堂上对于教师审美疲劳后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通过视频,将知识产权领域专家的形象与理论联系起来,更容易加深其理论在学生知识体系中的分量和记忆的持久性。

(二)有助于展现案件客观情况,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多媒体课件可以呈现大量的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信息,模拟出虚拟的现实世界,使学生能感知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表现的内容。例如:“天下粮仓”一案涉及美术作品侵权。案情并不复杂,但需要再现原作以及涉嫌侵权的作品,便于学生判断二者之间是否存在侵权。多媒体课件就显示出一目了然、忠实于实际案情的优势。歌曲“吉祥三宝”与“蝴蝶”之间是否存在抄袭,音乐响起,学生就有了初步的判断,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往往需要一定的其他专业的知识。

(三)帮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丰富的法律问题,鼓励他们留心生活、发现问题。

知识产权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不仅能运用网络找到所需资料,也可在生活中使用照相机、摄像机等自行采集资料,帮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知识产权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例如:一些品牌有r的标志,有些则是tm,鼓励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认识到二者的区别。又如,有些车主购买了与丰田花冠车型十分近似的比亚迪汽车后,擅自拆下商标、换上丰田花冠车标的行为是否构成商标侵权。通过分析讲解生活中的知识产权问题,鼓励学生留心生活、发现问题。

(四)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教学具有现代意识和吸引力。

21世纪是信息技术主宰一切的年代,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身体力行运用新技术、传播新技术。若不积极主动融入时代更新的步伐,仍然以粉笔加黑板进行教学,会使我们的教学失去现代意识和吸引力,逐渐被学生淘汰。现代教育已经由一次性教育转向终身教育。这不仅仅适用于学生,也包括教师自身。作为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思想及观点,以积极的姿态投身于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为学生树立了榜样。教师应努力学习多媒体设计和制作,在教学中探索应用方式、总结应用效果。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还可以通过追踪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同时加强对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研究和运用。

二、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性定位。

(一)多媒体只是众多教学手段之一。

做好多媒体辅助教学,首先要认识到多媒体只是众多教学手段之一,它在学科知识教学中不是必须的,而是因地制宜的被教师选用。从本质上讲,多媒体与黑板、粉笔等一样,都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教学手段是多样的,未必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一定适合所有课程的'教学。板书作为传统教学手段有其不可取代之处。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还可以方便地增删内容。好的板书也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并且板书内容具有稳定性。学生可以前后对比、反复咀嚼品味,理清知识脉络、加深理解和记忆。总之,教学情况千差万别,不能单纯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代替一切。教学要从实际效果出发,无论传统的还是现代的,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就是好的教学手段。

(二)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三)多媒体教学应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

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我国教学模式已逐步发展成为“双主模式”,即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认知主体作用并重的教学结构。教学媒体与教学模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多媒体只是手段,手段的发展并不能替代和改变“模式”。然而,近年来多媒体教学有极端化发展的倾向,走入了盲目使用多媒体的误区。有些课堂中计算机代替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导者。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作课件,上课时严格依据课件内容进行讲解,完全忽视学生主体性及差异性。还有些教师在授课时过分依赖课件,基本上将所有的讲解内容都写在课件上,讲解过少、“放映”过多。听课变成了阅读大屏幕,完全失去了讲解的魅力和课堂教学的意义。其次,商业课件不加修改便引入教学实践。同一课程的授课教师使用相同的课件上课,教师在教学中完全忽视了教学对象的需要,也不能发挥自己的个性与才能。最后,教学活动不单是认识活动,同是也是情感活动。多媒体教学在漆黑环境下进行课件演示、冷冰冰的人际交往取代了师生之间通过眼神、体态等实现的情感交流,势必影响到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接受新信息并最终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工具。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应当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下进行,切勿以媒体代替了教师,进而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课件设计体现多媒体辅助性定位。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关键在于课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看似比较简单,但从软件的选择到课件的设计、完善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性定位。

(一)课件内容的选取应以教学需要为原则。

多媒体课堂不能让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和电脑提供的信息和指令,教学课件制作应遵循和坚持“辅助”性原则,始终以教学需要为原则。在知识产权法的教学中,注意选取必要的内容进行课件设计。例如,一些理论的框架构成,如知识产权的范围,知识产权相关立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位置等。这些内容需要用高度概括的文字构架出理论的整体框架,如果运用板书,耗时较长且思路容易中断。又如,一些逻辑性较强的理论,如判定知识产权侵权的过程等内容,在引导学生完成案例讨论后进行归纳与梳理。运用课件巩固思路、强化记忆。再如,视频资料的选择播放。今日说法、经济与法等适合教学使用的视频资料,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声像的综合刺激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点的记忆。最后,一些用来说明案情的图片的使用,如百事可乐公司蓝色风暴商标案等。图片就是案情,避免教师语言描述的苍白无力。同时可以使一些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起来,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总之,多媒体课件在设计时切不可喧兵夺主,应时刻围绕教学内容的需要取舍。

(二)广泛收集课件素材、精炼课件内容。

多媒体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及其与多媒体的契合。教学素材的搜集与整理是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的关键。如果没有丰富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学必将流于形式。

素材的收集渠道很多:一般取材来源应是教材、教参、新闻媒体(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和因特网,必要时还可自拍一些照片、影像。尤其是因特网上的一些免费教学资源,可帮助我们更方便、快捷的收集资料,将教师从繁琐的课件制作中解脱出来。例如:一些免费的课件、图片及视频资源。今日说法中的著作权领域的“真假华山”、“老鼠爱大米”,商标权领域的“兰贵人纠纷”、“王致和海外维权”。经济与法“谁的太阳神”、“解百纳**”等。还可以自行收集生活中的资料,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展示和讨论。例如,超市里有一种以含氧量高著称的瓶装水,瓶体包装上“富氧水”三个字格外醒目。可以用相机拍摄下来,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分析它是否可以注册为商标,商标与商品装潢的联系与区别,该企业的商标战略是否恰当等问题。同时,应注意结合学生学习需求,广泛收集资料。由于我校为外语类院校,法学专业以双语教学为特色。托福试题中有一篇听力短文,主要介绍美国的版权制度。可以将其加入多媒体课件,切合学生学习英语热情的同时介绍了美国的版权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收集到的都是素材,需要教师自行整理。即使收集到现成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在享受其便捷的同时切勿简单照搬。教师可从中截取所需部分,重新组合与加工。重要的是教师应亲自参与创作,自然地把自身的逻辑思维及授课风格融入到课件中,使课件与教学内容完美结合。

(三)课件表现形式应具有科学性,切勿冲淡教学主题。

多媒体课件设计,一方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选择,另一方面在表现形式上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教学并非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平台,技术的先进、美工的精良并非是教师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善的外在形式的有机结合,才能充分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课件无论从模板的选择,文字的字体、字型、位置的安排,到色彩搭配,再到音效和动画效果的运用及链接的设置都要具有艺术性和科学性。模板的选择应与教学内容匹配,以简单严肃为主。色彩不应过于炫目,以清晰醒目为宜,应注意文字与背景的反差效果。音效和动画的运用不宜过多,过于纷繁复杂的课件会适得其反地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课件的页面应分为主题和内容,每一张页面都应明确主题,以文字为主的页面注意字数不宜过多。课件内部及课件与其它资源的链接过程应顺畅而有条理。

在教学中选择媒体和设计课件应遵循“低成本、高效益”的原则。知识产权法学课程针对的主要是大三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理解力,因此不必使用过多的动画和技术。一些3d动画的制作费时费力,势必会分散教师备课的精力,应祛除一些不必要的动画和音效,注重师生间相互交流,从而达到情感共鸣。

(四)设计为专题形式,为灵活使用奠定基础。

多媒体课件最好从主题出发分专题进行设计,以便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该主题的教学目的后进行设计。不同的主题可以体现不同的风格、运用不同的模板和表现形式。有的是理论构架与探讨,有的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际案例的分析,有的则体现法律的逻辑思维方式。分主题制作可以避免风格上的冲突,同时也可方便教育者和学习者根据需要选择使用。例如:笔者根据教学需要制作了著作权限制,抄袭、剽窃的认定与大学毕业论文写作,著作权侵权认定,商标权侵权的构成要件及实践中的认定,商标战略等分专题的课件。依专题制作的课件可以根据内容设计成不同风格,避免学生的视觉钝化,并且使用时定位较为方便,还可以随时进行补充与修正。”

四、课件应用体现多媒体辅助性定位。

良好的多媒体课件只是多媒体教学的基础,成功的关键还在于教师对于课件的恰当运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创造性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只有依靠教师的精心设计、合理组织,才能充分发挥它的效能。

(一)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包含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安排,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及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等。多媒体的核心特征是“辅助”教师,而不是取代教师地位、漠视学生需求。

即使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已制作好的视频文件,也应加入教师引导性的语句和启发性的问题,结合视频达到教学目的。例如,播放老鼠爱大米歌曲多次转让引发官司的视频时,让学生总结下述问题:知识产权客体非物质性的含义,著作财产权与民法中的财产权的区别,著作权的利用途径。再者,放映视频时,可通过停顿、中断等方式,引发学生思考、督促学生探讨问题。今日说法中有主持人和专家对话的内容。当主持人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来回答问题,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此时,继续播放视频,让学生对比自己的答案与专家的意见。当学生的回答与专家意见一致时,会极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当学生的回答与专家意见存在差距时,教师帮助分析差距所在,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也会对此问题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在看“云岗石窟的照片著作权侵权”案例的视频时,学生一致认为原告应当胜诉。学生列举了原告举出的证据,又根据著作权侵权的判定方式认定被告侵犯了原告对其摄影作品享有的著作权。然而法院判决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理由是被告不具有法人资格。

学生对于多媒体系统好奇心大于对它所展示的现象和知识本身,课堂上应注意引导他们关注所学内容而非多媒体形式。同时,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对学生特有的感情因素是任何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运用课件时应注重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一种有助于认知活动开展的教学环境。

(二)备课时应注意准备多媒体使用的流程、注意控制信息量。

运用多媒体教学,课堂有时会因固定的程式而显得较为呆板。为了避免使用多媒体时因技术原因迟迟难以实现、避免多媒体运用时机选择不恰当而引起的消极影响,教师备课的时候不仅要准备教学内容,同时要准备课堂中使用多媒体的流程。例如,打开多媒体的时机,要浏览的课件的页码,要展开讲述的内容等。

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屏幕变换快,能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展示大量的教学资料,并且省去板书和擦拭黑板的时间。教学信息容量大、速度快,教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上看,信息量太大学生接受消化不了,欲速则不达而产生负面作用。此时,教师要注意控制课堂信息量,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注意每节课信息量的控制。同时,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一些问题留给学生,通过课后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和解决。

(三)根据不同教学要求交替使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

首先,对于教学中出现的不易理解的概念、思考过程,辅以板书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因此投影仪设备的设置应与黑板的位置相协调,不能占据整个黑板。例如:商标申请日,优先权日、商标权起始日和到期日,可在黑板上画出数轴,让学生确定每一个时间点的含义。其次,分析案例时可用课件客观展示案情。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然后可以利用板书简要总结思考过程,让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的板书,巩固分析案例的方法与思维过程。例如:《吹响响》与《田间小曲》案,利用课件展示案情之后,重点仍然是对于案件的分析过程,让学生意识到实践中法律工作者工作的严谨性。不能仅凭视觉判断,而应综合运用证据证明。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交替使用,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可以巩固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只有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合理结合,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之间的优势互补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我们倡导在大学教育中使用多媒体,相应的实践活动也在各大学校中如火如荼地开展。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在教学中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关键还是在于教师对教学的整体设计和安排。

浅析微课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与初中化学比较,高中化学的学科知识量更大,但总时长却基本一致,因此,单位时间内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更多,这就要求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以更快的速度去掌握知识,而微课恰好能够帮助教师缩短单位知识的教学时长,从而在一定教学时间内丰富了学科内容。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为例,作为选修内容,对学生的要求会比必修略低,特别是其内容与学生息息相关。

因此,从教学角度上讲,教师应当更侧重于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这些化学材料,知道化学材料对自己实际生活的影响。

因此,当教师选用合适的微课资源来开展这一章节的教学时,一方面,与单纯地按照教材内容讲解对比起来,微课会以更短更快的时间将教材内容呈现给学生。

另一方面,通过微课所节省下来的教学时间又给予了教师更多的空间去给学生进行学科内容的拓展,特别是像玻璃、塑料、橡胶这类学生接触频率更高的材料。

二、凝聚精神,加深记忆。

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的,这就意味着微课集声音、影像为一体,这种形式与单纯的书面文字或者普通的电子文字相比,趣味性更大,而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中的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为例,这一节内容中有许多零散细小的要点需要得到总结,比如在周期表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中,同周期与同主族的元素在原子半径、电子层结构、主要化合价、失电子能力、得电子能力、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碱性)、气态氢化物(形成难易/稳定性)、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等方面都存在方向的区别,假如单纯地死记硬背,不仅无趣,而且也不利于记忆的持久性。

相反,微课会以动态变化的演变形式去更好地呈现两者的区别,借助声音影像,本来枯燥无味的元素仿佛都“灵动”起来,以更好的方式进入到学生的记忆之中。

此外,由于微课视频一般的时长介于三至八分钟之间,从记忆学的角度上看,短时间更容易抓住观看者的注意力,无形中促进观看者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去观看。

由此可见,微课可以帮助教师实现教学减时增效的目的。

三、知识点拨,强化要点。

教学资源库中,有不少微课的内容都是专门讲解一个知识板块的,其特点是重点突出,内容放大,这样类型的微课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知识点拨,强化要点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抓取到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与方向性,这同样也是减时增效的一个方面。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为例,这一节的内容是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比如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就包括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还原产物、氧化产物等。

对学生来讲,是否能够牢固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将直接决定是否能够正确理解这种反应,特别是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时,唯有基本概念明晰无误,才能够判断无误。

在微课视频中,知识要点会以横向与纵向的形式呈现。

纵向上,每一个概念都会通过特征说明、电子转移实质、具体实例来讲解;横向上,这些概念在微课讲解的最后会以列表的形式来给学生梳理,通过很好的直观性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一旦学生能够自己参透并领悟了知识要点,就可以更好更快地理解教师的讲解,这对教师来讲无疑是节省了许多反复解释的时间。

四、填补空白,避免缺失。

化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实验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化学反应本身会涉及到很多不可控的因素,而且并不是每一所学校都配置了绝对充足的资源给教师与学生进行亲自实验,这就意味着有些实验学生只能“看”,不能“做”,但假如单纯地从文字上看,或者单纯地听教师讲,则不利于学生真正地理解实验,这时,微课就能非常好地填补教学空白,避免要点缺失。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中的“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为例,在这一节中有涉及到氯气的实验,但氯气本身是有毒气体,从安全性的角度上看,并不适合在人群密集,场地空间狭小的教室或者实验室里操作实验。

对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演示实验的微课,这实际上与学生观看教师操作并无太大区别,所不同的是微课视频可以反复播放,教师也可以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进行讲解,这对学生来讲是非常有益的。

同样,对教师来讲,既减少了实验时间,规避了实验风险,又得以“边实验边讲解”,是一举两得的减时增效措施。

从教学资源的角度上看,微课具有主题突出、内容具体、种类丰富、传播快速、形式多样、反馈及时、趣味度浓等特点,它对于减时增效具有很好的实际作用。

因此,化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微课的教学价值,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去利用这种教学资源,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瞿正东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四甲中学。

浅析微课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微课作为一种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其在教学应用中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4、运用灵活,传统课堂是束缚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的,而微课作为一种被压缩的视频资源,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实现真正的随时随地学习,如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微课在家中学习课堂知识,并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确定视频观看的时间点以及观看次数等,而这样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课程资源的运用效率。

1、突破学习难点,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示微观世界化学知识展示的是微观世界的运动与变化,在初中教学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尚不健全,其对于教材中所描述的'微观世界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虽然教材中也会利用图片对化学知识进行解释,但是学生对于静态图片的理解依然有限,基于此,教师在化学教学设计中,应该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利用更加形象、具体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展示化学变化过程,例如在《水的组成》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示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微观世界,让学生在直流电中直接观察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的过程,进而突破知识理解难点,提高知识学习效果。

2、为化学实验教学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实验素材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观察化学现象,总结化学理论的主要途径。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有些实验过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一些具有腐蚀性的化学材料,易燃易爆的化学气体等,为一些教师为保护学生的安全,通常会略去这些实验内容,并利用图片直接给出实验结果,这样的教学设计必然难以满足学生对实验操作的需求。在微课教学中,这种两难的情况就可以得到有效地解决。教师可以将具有危险性的实验过程制作成微课,例如“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粉尘爆炸”、“浓硫酸的腐蚀性实验”等,然后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实验过程。这样在新的教学素材的引导下学生就可以进入实验情境,并在理解实验原理。

3、适当弥补教学条件不足产生的教学影响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不同,学校的教学资源也有所差异,一些初中,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初中由于教学资金不足,其在硬件建设中有所欠缺,而难以满足学生实验操作的需求。为弥补教学条件的不足,学校、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下载相关的化学实验资源,以构建新的实验教学课堂,例如在“制取蒸馏水”的实验中,需要三口瓶、冷凝管、万能夹、变向夹、支管、回流管、升降台、加热炉等化学器具,而一些学校的实验室并不具备这些资源,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依次讲解不同实验器材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并展示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以弥补教学不足。

4、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传统初中化学教学中,由于教师控制着教学过程,学生只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被动学习,因而其自主学习的意识被抑制,自主学习的能力被低估。在微课教学中,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实现师生角色的翻转,让学生根据微课中的教材讲解、知识解读、题型精讲、考点练习等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进而完成化学知识系统的构建。

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资源,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还处于探索阶段,而教师要想保证微课的应用效果,就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设计教学环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对于微课视频的运用应该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利用微课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提高微课的运用效率。

四、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变革传统教学模式,改变师生的角色地位,为学生构建一个可以自主探究,主动思考的空间,从而让初中化学教学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有效。

论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课,既可以满足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爱上生物。教师应用微课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对于生物知识有着全面,客观的认识,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微课的出现,有效地节约了课堂讲解理论时间,学生利用这些时间可以更多的探索知识以及实践,让学生的智力以及创新能力得到快速发展,微课自身有着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以及课下复习,巩固生物知识,教师要善于指导,增强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进而拓展学生得知识面,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参与到生物课堂中来。微课可以帮助教师创设教学环境,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构建和谐的知识体系;可以理论联系生活,生活化生物课堂。下面就微课在生物课堂的具体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

1微课创设思维情境,开发思维能力。

初中生物教师增强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思维活力,就要善于利用教学资源,微课教学不仅仅有着自身的先进性,对于传统的教学形式变革,也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传统的生物教学课堂,过度的局限在了理论性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导致学生对于生物的学习兴趣逐渐丧失,不利于学生进一步发展创新思维。生物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世界,更好的理解人体以及生物系统,让学会的个体认知水平得到提升。微课可以帮助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思维情境,让学生利用微课,进行思维拓展。初中生刚刚接触生物知识时,容易产生一定的学习好奇心,教师要将学生的好奇心保持下去,就可以利用微课,微课可以帮助教师提出问题,在学生进行知识预习时,教师将需要提问的问题以及需要预习的内容放置到微课中,学生可以随时观看,即便是学生在课下也能够进行知识学习,这样教师在正式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的预习状况进行提问,检查学生是否提前做好了预习工作。当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性,以及不同阶段的学习规律,为学生制定微课程学习计划,让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生物知识。例如在初中一年级的生物教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细胞的构成,可以通过微课让学生调查细胞的形成以及相关的生存环境,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认识,其次在授课时,教师为学生播放一些延伸视频,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这种方法开展教学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微课梳理生物知识,理清思维脉络。

在初中生物的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些难点内容,学生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教师如果不重视学生学习阶段的.认知规律,就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进而生物学习能力水平下降,教师可以定期检测学生的生物知识掌握状况,尤其是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而不是遇到难点的问题,就开始寻找教师的帮助,不会联系前后知识进行知识学习。尤其是生物探究知识中,有些存在理论性的联系问题,需要学生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才可以解决的问题,更加需要学生自身具备一个清晰地思维脉络,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解答问题。微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树立生物知识,不断的复习学习过的生物知识点,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提升。微课可以被设计成一个个章节,在学生学习新的章节时,可以随时翻看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然后进行复习和预习,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促进自身的学习能力提升。例如,在学习dna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感觉有些困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效联系细胞核的学习过程,加深学生对于dna知识能力的认知,基因的知识学习需要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学习性,进一步增强知识理解,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提升。当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知识探究,促进初中生智力的发展。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知识的系统性认知,微课程可以有效地节约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理清思维脑络,从而形成对生物知识的系统认识,提高自身的生物学习水平。

要想让学生爱上生物,必然是学生在学习兴趣的指导下,获得一定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不断的树立学习信心,进而产生学习欲望,实践到学习过程中,教师就要培养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相关的心理特点,制定合理地教学计划,理论联系实践,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提升。教师能够不断将生物知识更加生活化,就是让学生得知识更加具有实践意义,培养学生成就感,促使学生获得进一步的学习动力。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新工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新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通过一些小动画,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当然还可以通过微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提升。例如,教《生态系统》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内容丰富,为学生展现湿地公园、热带雨林、冰天雪地等等照片,展现出我们的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了解我们生存在一个美丽的家园中,提高学生对于保护生态系统的认识,促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保护环境的意识,还可以通过微课让学生观看一些生活中保护环境的视频,加深学生的熟悉,从小事做起就能够维护我们的生态系统。学会应用学习到的生物知识,进而转化为实际行动。微课程的内容丰富,为学生得思维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要妥善利用,不断激发学生得学习兴趣,保持住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4结语。

新技术的融入为我们的生物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增添了色彩,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合理应用微课,发挥微课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生物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教学在生活中的整合与应用论文

摘要:

化学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学习化学这门课程的时候更要与实际的生活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化学的内涵,同时,将所学习的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深入地探索如何培养初中生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希望能够有利于初中生的化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大幅度提升。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了现实的生活,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并不陌生,而且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生活中的某一场景,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在生活中找到解决化学习题的方法,又能够利用化学知识丰富自己的生活,使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能和学习潜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文将密切联系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以及笔者自身多年来进行初中化学教学的实际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来深入地探索如何培养初中生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初中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使初中生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来。

一、联系实际生活引入课题。

为了科学有效地培养初中生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必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生活中真实的事物引进来,同时,将其和化学课本中的诸多概念原理进行一一对应,因此,有必要引导初中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创设出生活化的初中化学教学情境,保证初中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非常有效地激发初中生进行探究的欲望,有利于增强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具体来说,在进行分子概念相关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密切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引导初中生认真思考各种各样的日常生活现象中的“奥秘”,创设出生活化的初中化学教学情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奥秘是什么?臭豆腐的味道很远就能闻得到的奥秘是什么?刚刚洗过的衣物在太阳底下很快就能晒干的奥秘是什么?衣服干了以后会出现白色的痕迹的奥秘是什么?一汤匙食盐放在水里消失了而水却变咸了的奥秘是什么?一升的水和一升的煤油混合之后的体积之和不是两升的奥秘是什么?等等。通过你这种方式,来引导初中生认识分子的存在和分子的性质。

二、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分析。

初中化学课程中蕴含着各种各样的生活中的化学知识,通过充分利用化学课本中的知识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例子来进行教学,能够保证初中生深入地领悟到学习化学课程的重要性,有利于初中生学习化学的效果的提高。具体来说,在进行关于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气和氧气的作用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结合初中生非常爱吃的膨化食品的包装袋中的气体成分来引导初中生深入地探索:

第一,在包装食品的过程中充入气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二,这些气体的主要成分包括哪些?

第三,怎样进行实验来证明这些气体的主要成分?

在初中生进行大量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实验总结的基础上,初中生就能够证明大型的正规厂家所生产的“可比克薯片”等一系列的膨化食品的包装袋中所充的是氮气,而不正规的厂家所充的是压缩空气,压缩空气的含水量要高于一般的空气,这就导致包装袋里面的膨化食品吃起来不会那么脆。

在初中生的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也是非常常见的。例如,在学习《盐类的水解》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共同实验,将含盐类的晶体放进水中,让学生观察其溶解过程。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的内涵,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通过利用深红色的花瓣、萝卜皮等作为原料来做成酸碱指示剂,能够探索日常生活中的味极鲜、果汁、豆浆、食醋、水果罐头、啤酒等各种各样的食品的酸碱性;利用鸡蛋壳来取代典型的化学药品可以验证碳酸盐的存在;利用碘水来判断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成分等。

三、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精心设计讨论问题。

合作学习能够转变初中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锻炼初中生与人协作的技能,有利于培养初中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在具体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离不开各种各样的讨论问题的设计,因此,必须精心设计讨论问题。教师在进行讨论问题的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开放性的原则,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化学课本,明确所要体现的理念。

与此同时,教师有必要了解初中生的兴趣爱好和特征,精心设计和初中生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化学问题,保证初中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能够积极地进行合作学习。综上所述,本文从不同的角度来深入地探索如何培养初中生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地探索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出初中生的主体地位,保证“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保证初中生能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回归生活世界”,切实提高初中生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在生活中的整合与应用论文

前文已经提及,物理来源于生活,与生活紧密相连,最终为生活服务。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联系生活的认识,教师必须注重引入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些实例。例如,在进行静电场这一章节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穿毛衣或者梳头发时的感受,或者让学生撕一堆小纸片,以在头发上摩擦过的塑料尺吸引,让学生亲自感受到静电的力量[2]。在讲解牛顿第三定律时,能够引入生活中的实例更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的行走、轮船或者其他交通工具的启动等。再如,讲解电路这一章节时,特别是电路故障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家庭中的某项电器举例……这些都是生活中我们喜闻乐见的例子,通过教师的引入,以物理知识点进行分析,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以后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例子,能够快速联想到所学物理知识,并且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2.2注意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发展。

长久以来,受到我国教学体制的影响,高中学生一直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导致物理课堂教学围绕着考试而展开,教学模式单一,而且枯燥无味,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而且更不会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下,物理课堂教学的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更无法做到学好物理甚至学以致用,运用物理知识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无从谈起。因此,为了切实提升学生的物理能力,我们必须要对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作出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穿插一些和物理相关的小故事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只有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课堂效率才能够真正提升。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模拟一些和现实生活相关的场景,引入实际案例,通过课堂中情境的创设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注意到物理学科属于和实验紧密相连的学科,教师可以在课堂讲解中适当穿插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例如,在讲解电路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实验室,引导学生进行电路组装的实验,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印象,全面提升学习效率。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学生不仅能应用课本中的理论指导实践,在以后的电路图绘制中,由于自己具备亲自动手操作的经验,其出错率也会大幅降低。此外,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学校外部社会中寻找无处不在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物理问题。通过教学模式的多样化,物理课堂不再枯燥无味,学生以轻松的心态完成教学,以后在生活中遇到物理问题,能够灵活应对。

2.3注意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

此处我们讲的物理能力除了包括传统意义上学生解决物理习题的能力,还包含了学生的物理意识、创新以及操作能力、团队意识以及通过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等等。一位优秀的物理人才,必须要具备以上的物理能力。为此,教师必须在日常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物理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及时教师不说,学生也能够领会的程度。在对学生创新及动手能力培养过程中,首先就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保证学生心态的放松,从而能够根据自身的意愿去探究知识,出现错误及时改正[3]。而在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当遇到靠自身的能力不能解决的问题事,加强和他人的合作,体会到合作所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感,以切实可行的合作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是在以上各项能力培养的基础之上而展开的,只有学生的物理知识量足够丰富时,在生活中遇到相应的情况才可以灵活运用各物理知识点解决问题。

2.4通过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众所周知,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与生活紧密相连,最终为生活服务。为了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点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注重挖掘生活中的物理因素,并把这些因素和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相结合,使学生体验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培养出使用物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我们在进行《功与功率》这一章的教学讲解时,为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即相同质量的物体分别由不同的人搬运到同样高度的楼层时,不同的人所花费的运输时间不一,路线也不完全一致,但是他们所做的功是相同的。这一例子充分体现了公路的概念,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对功与功率有了更深的理解。如此一来,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引入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学生能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范围形成准确清晰的定位,在生活中遇到相关问题时,能够主动联系到物理知识,不仅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而且学生的物理能力也得以提升。

3结语。

受我国传统应试教学的影响,我国教育中培养出的人才更像是一部考试机器,能够真正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只占到少数。为了切实提升学生的物理能力,必须提升学生利用物理知识点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南宫琛佳单位:平顶山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浅析项目教学法在化学检验技能培养中的应用的论文浅析项目教学法心得体会

(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广州510430)。

摘要:以食品理化检验课程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为例,尝试实施项目教学法,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归纳总结和评价反馈等方面探讨,总结得出教学体会与教学建议,使学习者的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也为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维生素;c含量测定。

随着近年来中职学校生源的不断变化,中职学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越发凸显。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都受到了很大挑战。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众多教师都在尝试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作为课程改革的主要方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项目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项目活动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出发,讨论完成本项目活动的方法和过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在项目活动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态度的价值观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整个过程活动都是真实的,是现实生产生活的一种反映,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到了今后就业所必需的.技能,包括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现以中职食品理化检验课程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为例,采用项目教学法,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归纳总结和评价反馈等五个阶段进行阐述。

一、“市售鲜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项目教学法教学流程。

(一)明确任务。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好的学习任务,首先应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其思考,使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提出的学习任务应该适应不同的学生,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任务设计质量直接决定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因此,本阶段主要工作是设定项目,明确工作目标,分析存在问题以及完成该项目所需要的工作条件。

1.“市售鲜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项目设定。

维生素c(c6h8o6)又名抗坏血酸,是维生素类药物,用于防治坏血病,也可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的辅助治疗。当下,食品健康与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健康和美丽,很多消费者都在补充各种各样的营养品。而维生素作为人体的必需营养物质,人们也是对此趋之若鹜。而常见的市售饮料又是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首选,因此,有必要弄清楚不同市售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对消费者起到适当的引导作用。同时,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是食品中级工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之一。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有多种方法,结合职业院校实验实训教学的实际,采用直接碘量法。该方法可操作性强、难易适中、易于评价与考核,因此,选取“市售鲜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为工作项目。本工作项目的主要任务包括市售含维生素c饮料的购买和脱色、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滴定操作、含量计算以及评价评估。

2.工作目标。

本工作项目通过对常见饮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了解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的不同。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明白直接碘量法的原理,能正确使用分析天平、移液管、滴定管等仪器,同时能借此让学生理解化学氧化还原滴定法的意义。(职教论文)能运用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同时能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筛选。通过实验的学习,对于遇到的问题,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初步写出学习报告。

通过小组学习,学会与人沟通、交流以及团队合作。

3.资源准备。

完成本工作项目所需资源有:调查报告、网络资源、市售含维生素c的饮料、工具书、多媒体环境、基础化学实验设备和实验场所、照相机等。

(二)制定计划。

本阶段包括两个内容:指导学生分组与岗位设置,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制定工作计划。

1.分组与岗位设置。

分组与选择岗位时,教师应根据岗位内容的实际,结合学生的特点,让学生自行分组、自行选择岗位,这样既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全班分成6组,每组7-8人。组内人员再分工,收发岗1-2人,取样岗1-2人,分析检验岗3-4人,复核者1人,每组设组长1名,由上述人员之一兼任。

2.讨论并制定工作计划。

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流程,填写工作计划表,确保计划的可实施性。

(三)实施计划。

本阶段是模拟企业食品检验工作流程进行的。

1.在教师的指引下取样岗成员采购样品,并交由收发岗。

2.收发岗根据教师的任务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教科书等途径查找饮料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方法,比较各方法的优缺点,完成表1。在教师的指引下,结合实验实训场所设备的实际,确定表1中的直接碘量法为首选方法。

3.分析检验岗接到检验任务后,根据检验方法制定检验步骤,准备检验所需的相关仪器、试剂以及其他相关物质。然后检验岗成员每人分别取样、检验,记录检验过程与结果。合并该小组结果,计算结果偏差。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观察学生的操作水平,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应给与适当指引,但应遵循项目教学法的特点,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技能的目的。

4.复核岗成员复核原始记录数据,如有异议可要求检验者重新检验,再进行判断。

(四)归纳总结。

工作任务完成后,在组长的带领下每组成员对工作过程以及完成情况进行讨论,总结其原理、方法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畅谈收获的同时交流不足之处。各组之间交流,填写检验报告书(见表2),完成工作总结ppt并汇报工作情况。

(五)评价反馈。

在“市售鲜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项目教学中,笔者采取多元评价体系。学习者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个学习者都有各自优势。学生在建构过程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对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对学生学习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元评价理论体现了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评价体系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过程性、表现性、发展性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更要关注学习者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评价为辅。

首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实际操作,还应让学生学会创新和开发。因此教师应提前付出巨大的努力,系统化去解决实训课程中可能出现的诸多问题。同时,根据现阶段中职学生个体差异较大的特点,教师应由知识传播者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学生应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创造轻松愉快、和谐自然的教学环境,使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能敢于质疑,敢于创新。

其次,在小组分工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碘滴定液配制一周后才能标定,应提前安排。再次,小组学习总结阶段,各小组均能较好地完成工作总结ppt并汇报,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从各小组精美的ppt展示和学生的表现来看,基本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应提倡这部分的交流。

总之,“市售鲜橙汁种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项目教学法是以任务为驱动的,模拟生产工艺为主线,以实训场所为生产情景,将教、学、做结合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主旨,充分展示了教师是主持人,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特色,使得理论课堂比较难懂的知识点变得容易理解。学生通过参与此次项目教学活动,学会了利用直接碘量法对市售鲜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进行测定,提高了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利用资源进行收集与筛选信息的能力,提高了交流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生产技能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赵志群。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j].职教论坛,2008,(2)。

[3]要丽娟。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2)。

[4]王洪波,赵从凯,等。高职“面包酵母生产”项目教学法研究[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8)。

浅析微课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在我国高职体育教学中,微课越来越成为各个学校引进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通过方便、快捷的互联网技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具体的开展教学计划,可以深入学习某一个知识点,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充满效率。本文探讨了微课的定义、特点以及应用价值,然后简要阐述了微课在高职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体育教学;微课;应用。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各大院校也非常注重教育方法和教学方式的改进,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式逐渐被淘汰,全新理念的教学方式被引进各大校园,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就开始了对微课的探究,并且迅速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我国引入微课教学的概念比较晚,直到年底,在我国教育部的精心筹划下举办了首届全国微课大赛之后,微课才算是真正的走进了我国的高校校园,收到广大教育工作中的广泛推广,另外在国内也掀起了一波“微课热”。我国高职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内容往往多而繁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合理的安排课程进度,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教学形势,本文引入微课教学的概念,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的方式,力图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提升我国高职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微课概述。

(一)微课的定义和特点。

目前关于微课的定义有几种主流说法,笔者结合前人的研究以及自己的理解总结出微课的定义:微课是指通过信息化教学的方式,结合互联网技术,通过短时间的教学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一定的训练,微课教学的教学目标比较明确,对于笼统的知识点精简化,深入发掘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以及自我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于微课学习的特殊性,允许学生合理的应用信息化时代的产物电脑、手机等产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自我学习,强化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通常来说,微课的学习时间不长,这就要求学生要在短时间的学习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高度集中学习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微课的定义,我们可以总结出微课的教学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微课的教学周期比较短;

2)微课传授的教学内容精简,不繁杂;

3)微课的教学目标明确;

4)微课主要通过视频教学来给学生传达教学信息,让学生们更加直观的感受知识的内涵,加强记忆。

(二)微课的应用价值。

微课之所以在我国高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因为微课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传统教学占主要地位的高职学校教学体系中,注入新鲜活力,丰富教学方式,使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变得多样化。传统的体育教学中通常都是教师带着学生在操场中进行演示,然后学生跟着老师的动作进行训练,然而很多学校的教师教学动作并不规范,学生也跟着一起学,在现场教学中,很多学生开小差,并没有当场就理解吃透教学内容。使用微课教学可以很好的为传统体育教学提供补充,让学生通过视频加强对动作要领的理解和深化,起到更好的教学作用。

2)微课教学的特点就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掘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习效率。应用信息化产物进行视频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优化学校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整理教学资源,建立一定的共享平台,让学校的教学资源可以很好的共享,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起良好的交流平台,教师帮助学生解答学习疑惑,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使教学过程变得轻松愉快。

(一)规范教学动作,以更加直观的形势展现出来。

在传统的高职学校体育教学课程中,教师的动作不一定完整、规范,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不会重复的示范,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领悟了动作要领。因此,微课教学提供了一直直观的视频教学,在视觉上达到更好的效果。学生没有领悟的地方,可以通过反复观看教学视频、暂停视频画面、快进、快退等简单的.操作来进行学习,直到学生掌握了每一个动作要领为止。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自己录制视频来引导学生学习,也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优秀的教学教程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规范相关动作,提高教学质量。

(二)深化学生对动作的记忆,降低动作难度。

微课教学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式,通过视觉冲击来把教学内容更加形象、更加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相关操作可以把完整的动作进行分解,各个击破,这样不仅降低了有些教学内容的难度,也可以深化学生对动作的记忆力,在大脑中根深蒂固,形成相对的动作条件反射。

(三)帮助教学改善教学效果,纠正教学错误。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身的示范让学生跟着学,实际情况是很多学生错误的进行了模仿和练习,而且不同的同学的理解偏差不一样,会犯下不同的错误,这就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通过微课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把规范的动作以及学生们容易犯错的几个动作录制成视频,在现场教学的时候给同学们展示这几组不同的动作,就能够形成很好的对比,让学生对他们犯的错误一目了然,从而深化对正确动作的理解与训练,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伴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兴起,微课在我国掀起了一股新的教学浪潮,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我国高职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方式,可以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我国高职学校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

[2]尤云仙.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信息技术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考试周刊,.

[3]张艺萌.简论面向成人学习者的“微课”[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

[4]陈松松.基于课程范畴理论的大学体育教学目标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3.

浅析项目教学法在化学检验技能培养中的应用的论文浅析项目教学法心得体会

论文摘要在工业分析与检测专业技能训练教学实践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带着任务主动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和协作探究的能力。为了提高技能训练的效率,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达到掌握岗位技能、提高职业能力等目标。项目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更体现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与特征,是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这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先进的发展方向。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中指出,深化课程改革,努力形成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调整课程结构,合理确定各类课程的学时比例,规范教学。

《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提出的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内涵丰富,抓住了职教课改的本质,是江苏省职业教育地方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江苏省学校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南。

目前普遍采用的三段式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优点,能够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对于中职学生在总体上是可以满足要求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三段式的教学模式对工业分析与检测专业的课程还不能完全适用,存在一些问题:1)实训内容与企业项目之间差距太大,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不能通过实训体验职业需求;2)在实训中仍然按照知识点作为训练学生的主要依据,缺乏综合性;3)实训要求仍然是作业性的,学生感受不到企业要求,没有压力,也缺少动力;4)从工业分析与检测专业学生就业的特点看,工业分析与检测专业的要求主要有检测方案制定、方案实施和综合职业素质三个方面,这些要求中项目经验在校内实训中不太容易通过实训取得,因为实训内容的作业特征过于明显。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对教学体系、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师和学生等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存在一定的实施难度,这就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

1)根据岗位需求,确定学习项目。分析检验项目的确定要依据合作企业化学检验岗位的需求,并且根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制定合理的学习项目。项目教学目标应与企业需求、岗位技能需求相一致,同时也应注意项目选取的广度和深度。

2)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项目教学中的项目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既是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整个项目教学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条件。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多,长期运用这种方法,学生的自信心能得到加强,从而达到想学、要学的境界,能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运用论文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模式时,应当将微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机结合起来,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通过微课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帮助其形成自己的思想见解,从而通过微课来引导或指导学生投入更好的`学习和生活中。因此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当掌握好微课教学内容,确保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与学生的兴趣特征相符合,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高校计算机微课教学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掌握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比如在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相关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办公软件的基本运用方式作为教学中的基础性内容,制作微课视频,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丰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微课视频中,教师可以通过色彩辅助或卡通形象辅助,来提高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趣味性,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微课教学模式与常规课程结构相结合。

微课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积极转变传统条件下的教学模式,将微课教学模式与常规课程结构结合起来,营造积极、健康、完善的教学环境,丰富学生的知识,并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在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微课教学模式结束后,教师可以专门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答疑,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清晰且详细的解释,从而深化学生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是说,将微课教学模式与常规课程结构有机结合在一起,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二者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为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2.3微课教学评价与日常考核制度相结合。

在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质量以及计算机教学效果的最佳方式,教学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高校计算机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连接性作用和强烈的影响力。高校计算机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主要是考察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掌握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检验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微课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微课教学评价与日常考核制度的有机结合,能够组织学生总结并归纳计算机教学内容,表述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内容的独特见解,进一步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举办多种多样的计算机应用类活动,为学生创建一个能够充分展现自我才能的平台,展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潜在能力,同时这种方式也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结论。

总而言之,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微课教学模式得以形成,并且在教育领域内受到高度重视,将微课合理应用于高校计算机教学中,能够促进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所存在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激发学生参与计算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深化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全面提高高校计算机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向社会输送专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曲本庆,马寅强,王忠宽,等.将微课应用于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方式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8):262.

[2]方玉林.将微课应用于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知识经济,2016(14):154.

[3]陈宏亮.将微课应用于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方式分析[j].考试周刊,2015(15):113.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