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学生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探讨论文(专业16篇)

时间:2023-12-11 07:57:21 作者:书香墨

范文范本是文学创作的参考和借鉴,它可以启发我们在创作过程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和不断提高自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独立学院学生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探讨论文

4.1完善后勤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如今的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不同于传统的后勤管理工作,现代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对传统的后勤管理工作的态度应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有选择性的'继承,融合现代的企业管理理念,全面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后勤工作水平的提升,让我国高校的后勤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化,规范化,良性发展。4.2减少后勤人员冗余,优化人力配置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在人员招聘之时,应该有限制的招聘,从而细化内部管理工作;实行岗位工作制,保证每名工作人员的职责,让其主动为工作服务;合理安排岗位,在岗位安排之前,首先应该对其能力进行调查,安排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位,减少能力与岗位不匹配的现象出现;管理人员应转变对后勤工作的认识,缩短后勤工作人员与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与他们的沟通。4.3提升后勤人员素质,开展专业培训高校中后勤人员的素质较为落后,在这种背景条件下,管理部门应该定期进行培训,考核,加快其素质提升的步伐;在招聘的过程中,也应增设考试,招聘素质过硬的人员。4.4采用高科技技术,强化服务环节高科技是提升高校后勤管理的有效手段,高校的管理人员应该善于利用高科技,使用现代化技术进行节约型校园的建设。例如使用绿色的照明设备、使用油改气项目、推广自来水管理功能(如图1)。只有采用多种形式加快节能技术的推进,才能从根本上降低能耗,减少资源的浪费。在高校的用水用电方面,应该对不合理的线路进行及时更改,采用全新的工艺和管材,更新老的设备,在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宿舍安装表计量,依照“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加强管理。在油、气方面采用高科技设备,提升设备运行效率,减少限制,增加使用率。4.5培养新消费观念,提高节能意识首先,在后勤职工中深入开展资源节约宣传活动。采取多种形式,例如通过教育培训、业务指导、技术推广、经验交流等方式,全面介绍我国的资源形势和节约潜力,宣传有关资源节约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以及资源节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积极发挥高校后勤在建设节约型学校的表率作用,把节约变成自觉行动,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

5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建设节约型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高校日后的发展趋势。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措施进行改进,全面提升高校后勤部门的服务水平与资源利用率。要建成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只是靠个人的努力显然是不够,还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因此应不断强化全体员工的节约观念,强化后勤管理,推广新技术,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高校的建成。

参考文献:

[1]易小芳.节约型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3]蒋晓华.对高校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5):8.。

[4]王凤.节约型社会的内涵及其构建[j].经济学家,2006(5):10.。

[5]陈启东.基于公司治理结构视角下的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研究———hs学校后勤集团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04:86-88.

独立学院学生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探讨论文

摘要: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使人人接受教育成为可能。过多人口参与到教育中来一方面了强化了公民的素质,另一方面也给高校资源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高等院校作为资源占有量以及消耗量最大的社会团体之一,理应承担起节约社会资源的重任。本文从其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上探讨,促进后勤管理工作的提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高校的建立。

引言。

社会的发展导致教育观念的变革,如今高等教育不再像传统社会一样高不可攀而是更加普及。因为受到经济等原因的影响,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体制一直存在各种弊端。落后的体制严重制约着高校的发展,创新高校后勤高校管理体制与运行体制成为关键。

独立学院学生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探讨论文

2.1政策原因我国在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这种背景条件下,节约型高校后勤体制的建设与改革也受到了政策的影响,在政策的影响下,节约型高校的后勤体制建设与运行机制的创新一直在逐步推进。2.2经济因素一切的根本源于生产力,经济发展水平跟生产力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经济水平也影响着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建设与运行体制的创新。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我国一直奉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全国的物资经由国家统一调配,个人不能私自进行买卖,这种经济体制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被进一步加强。进入到21世纪以来,我国一直在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3教育体制因素节约型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体制的创新还受到高等教育自身体制的影响。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程度越来越深,教育体制变革的情况下,对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管理要求也随着增高。高等院校的教育结构的规划与调整,也使其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与此同时高校的后勤部门也进行了相应的变革,越来越系统化、规范化。

3高校后勤管理运行工作中易出现的问题。

3.1管理体制不完善长期以来,高校的后勤管理体制存在不完善的现象,这直接导致工作人员对自身的工作认知不到位,影响了服务的质量,在服务工作中常常出现各种问题。3.2后勤员工冗余教育不断进步,高校一直在扩招,这导致高校中的人员越来越多,高校的后勤集团也一直在扩充规模,越来越多的后勤工作者参与到后勤工作中来。但后勤人员的人数远超所需要的人数,高校的资源被占用,除此之外高校后勤部的工作人员还存在分配不合理的现象。3.3后勤工作人员素质较低,思想落后高校的后勤部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福利性的部门,在劳动积极性上后勤工作人员的热情不高,经常处于被动工作的状态。而现代的后勤工作者不同于以往的后勤工作者,如今的后勤工作需要更高的素养与职业道德要求,但如今高校的后勤管理人员却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因此对服务质量有严重的影响。3.4技术观念落后高科技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但是在现实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却很少采用高新技术。这阻碍了后勤部门工作效率的提升,不利于节约型高校的建设。3.5消费观念的落后在高校中员工、师生的消费观念落后。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开展宣传工作,让全体员工、师生加入到节约环境中来。

独立学院三学期制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特征论文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普及化,其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质量观、价值观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为进一步适应新形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国内各高校纷纷围绕人才培养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三学期制变革作为教学管理改革的一部分,在一些高校悄然兴起,比如清华、北大、复旦等高校都先后实行了三学期制改革。相对于两学期制,三学期制不仅是教学时间上的改变,更是教学制度、教育思想、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改革,它与学分制、选课制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河北大学工商学院作为一所独立学院从20秋季学期开始对一年级新生也试行了三学期制,受到了各方的关注。现以我院为例对三学期制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进行解析。

1“三学期制”的含义及教学时间安排。

(1)“三学期制”的含义。所谓“三学期制”,就是在保持总教学周数和假期周数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在原有两学期中分别抽出相对较短的几周时间构成一个小学期,将一学年分为“两长一短”三个学期。

(2)教学时间安排。“三学期制”教学模式为“两长一短”三个学期,即秋季学期(19周)+寒假(约5周)+春季学期(18周)+夏季学期(3周)+暑假(约7周),总教学周数维持40周不变,寒、暑假放假时间有所调整,春、秋季学期实行17周授课,1周-2周期末考试的教学安排,短学期实行3周授课与结课考核。春季和夏季学期不间断,连续进行。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这就要求高校通过改革构建开放型、合作型教育,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性、既懂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1培养目标。

对于三本招生的独立学院,由于其生源构成、师资力量、办学机制、办学模式的特殊性,其人才培养目标侧重于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一定动手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合理的“三学期制”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有着重要意义。

2.2专业设置。

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符合地方经济规划。专业设置要求有一定的预见性,避免开设专业的盲目性和无计划性。以我院为例,目前共开设40余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经济、管理、人文、信息、国际交流等5大领域。同时在学生选择专业上,我院实施了转专业制度和按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的人才培养制度,使学生在专业选择上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2.3“三学期制”条件下的课程设置。

根据三本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对原有的一些课程及内容进行相应地精简、合并与更新,以体现课程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在不增加课时负担的'情况下,拓宽学生知识面,给予学生多元的选择机会。在课程设置中,优化组织各类课程,使之互相补充,不能片面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而要充分考虑课程的整体功能。

(1)优化必修课程,夯实专业基础。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知识严重脱节现象,即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与企业中现有的技术、设备、水平严重脱节,学生进入企业后,企业仍需对其进行重新培训,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这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三学期制”条件下,对必修课程进行优(下转第35页)(上接第31页)化整合、提炼更新,及时删除那些陈旧过时的事例和理论,汲取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同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推陈出新,增加所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坚持与时俱进,选择紧跟时代的教科书,使学生接受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

(2)增加选修课程,扩大学生视野。在课程改革中,高校要充实课程资源,增加选修课的比例,提高学生选课的自由度,突破专业选修课的范围,开设跨学科、跨年级、跨系列的选修课程,既有扩大知识面的普通课程,又有向纵深发展的提高课。根据课程的不同性质和内容,灵活安排其教学周数,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视野。

(3)拓展实践课程,培养创新能力。针对实践课程的改革,充分利用夏季的短学期,进一步强化实验、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大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三本院校,其目标侧重于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参观、实习,结合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2.4课程编排的指导原则。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编排要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指令性与指导性相补充,校内与校外相联系,多样性与灵活性相协调的基本原则。秋季和春季是两个长学期,主要安排全校公共必修课、学科专业类必修课、专业限制性选修课的理论教学。夏季短学期原则上以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实验、实践教学为主。

2.5人才培养途径。

(1)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知识的人文性和实用性的结合。在课堂上,教师注重引导、启发,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教与学的互动,把学生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在课堂外,要使高校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高校为企业服务,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企业为高校提供实习场所,学生通过参观工厂、企业,增加实习机会,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双赢。

(2)聘请知名专家,扩大学术交流。在“三学期制”条件下,充分利用夏季的短学期,聘请本校的名师、教授或企事业单位的业务骨干,开设公共选修课,把自己在教学、科研上积累的丰富知识以及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之中。扩大学术交流,加强与国内、外大学的联系,实现学历、学分的相互认可,促使更多学生有机会到国外高校进修学习。

坚持教育创新,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学期制”背景下三本院校如何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适应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王明华.我国高校三学期制变革的特征及其思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38.

[2]靳国庆,周景春,孙立海,宋辉.关于高等学校实行三学期制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6(2).

[3]邝小梅.高校推行三学期制改革的思考[j].科教前沿,2009(12).

独立学院学生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探讨论文

实验教学中心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平台。实验教学中心要从制定科学、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抓起。只有实行统一严格的管理,才能保证实验教学经费的有效利用。要统筹配置实验教学仪器,合理安排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使实验室的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实验室做到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使实验教学井然有序。要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安全培训,对指导教师设定安全责任制,才能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行。为了及时解决实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要实施一些必要且便于检查的措施,例如填写预试验记录、实验情况记录、仪器设备使用及维护记录、实验器材损坏赔偿制记录等,真实反映实验室的工作情况,使实验室的工作能够更加合理规范,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实验教学中心的首要任务是围绕厚基础、宽口径、培养能力、提高素质、鼓励个性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效的完成各项实验教学任务。实验教学人员应当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掌握丰富的实验教学经验,对工作要热情、积极、主动、有创意,并能强化实验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实验教学中心应加强实验室技术、管理队伍的建设,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制度,努力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理论修养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水平。

实验教学中心要积极为实验教学人员创造条件,提供进行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参与承担科学研究工作,参加国内外的一些学术交流活动,掌握新知识动向、学科前沿技术,实现实验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实验教学中心要建立实验教学设备先进、资源能够共享、实验能够开放的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仪器、设备的配置上要能够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改变教师演示,学生照做的传统实验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数字化、网络化的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的实时性、互动性、多通道的特性,丰富实验教学的信息量,提高学生准确理解、完全掌握和准确应用科学知识的速度与能力,结合实验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即时交流,培养与提高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综合的判断能力和及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建立理论-实验-科研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医学专业高等学校是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目标,因此实验室在发挥其专业职能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一个高水平的实验环境,合理分配及利用资源,改变学生传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各类实验课程的学习以及更进一步的课题研究中来,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依附理论教学的观念,形成理论-实验―科研相互结合、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教学模式,推动学生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获取知识、鉴别遴选、分析归纳、概括表达的能力。实验教学中心要定期组织对外交流培训,提高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组建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团队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教学研讨、开发新的实验教学平台和进行实验室建设。通过实验教学中心的严格管理、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能够互相支撑,互相充实,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互结合、相互服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仅让学生学到广博的知识,还要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使他们具备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医疗卫生的要求不断发展,医学教育面临重大改革。实验教学中心要顺应我国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将教学改革成果融入实验教学,全面实施“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坚持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的教学理念,改革教学体系、课程结构、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注重基础、强调实践、主动学习、过程考核的实验教学新体系,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有利于训练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实验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根据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要求,将实验教学环节设计成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确保学生掌握生物医学的基本实验技能;第二层次以学科内综合性实验为主,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某一课程的知识,对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性训练;第三层次以跨学科的综合性实验为主,融合多学科的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与综合实验技能;第四层次以设计性与创新性实验为主,在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启迪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基本素质与能力,提高职业素质与人文修养等。此外还通过实验室开放项目和大学生创业计划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实验技能和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提供条件,夯实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基础。形成了夯实基础知识技能、形成综合应用能力、启发设计与创新能力、拓展科研和创新素质的渐进式提高模式的实验教学体系。新的实验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提高了学生的科学作风、实验技能以及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保障,推进了科技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的提高。

独立学院学生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探讨论文

后勤一词最早出现在部队,是指向部队提供技术支持以及物质支持的团体。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后勤一词演变成各个部门的物质保障人员的总称。高校的后勤指的是为学校的师生提供后勤支持的团队。主要包括:学生公寓人员、校内食堂人员等。管理主要指的是采用一系列的制度形成规范对人员有约束行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成组织的目标,实现团体的利益。在整个管理中,管理者者处于主体的地位,成员处于被领导的地位。节约型高校后勤管理制度指的是高校的师生不必在为物质设施而忧心,能够专心于教育活动,但是需特别提到的是在整个后勤管理的过程中应注意资源的节约性。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的实现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让高校更多为社会输送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独立学院学生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探讨论文

摘要: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教育部批准设立独立学院,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独立学院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办学条件、办学资源等与前十年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加之教育改革的深入,独立学院的发展特别是学生培养模式与培养机制的问题已成为新形势下研究课题之一。为了更好地落实党和国家的有关教育政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对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这所独立学院近十年发展中的有关经验进行了总结,针对学生的培养模式与培养机制提出一些看法,并对“以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市场所需人才为出发点,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培养目标深入探讨。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独立学院的性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已成为社会急需的`人才.西部独立学院肩负着为西部地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特殊使命,应紧扣市场脉搏,积极探索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完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与评价制度,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金卡工程英文刊名:cardsworld年,卷(期):200913(12)分类号:g64关键词:西部地区独立学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

独立学院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模式研究教育论文

根据最新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15%到25%的大学生存在着心理障碍,而因心理问题导致不能进行正常学习与生活的人数也在逐年递增。同时引发的相关社会问题也不断增加,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思考与关注,而如何进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了目前大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从而为大学生们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由于大学阶段正是学生们心理变化最明显的时期,如果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不稳定,情绪波动较大,就会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出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角色转换不适应。

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均需面临角色转换的问题。首先许多大学新生对所选学校及所选专业并不满意,逐渐表现出严重的心理不平衡。其次就是部分学生对新的环境、新的同学及新的教育方式不适应,逐渐产生困惑与迷茫,进而出现心理问题。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大学生自我存在价值逐渐丧失,由于其在中学时期都是班级乃至学校的优秀学生,而步入大学生活后学习优势的失去,使其逐渐成为了普通学生,一系列荣誉的消失让他们感到了无助与压迫,从而逐渐产生了一种悲观心态,对自身的存在意义严重怀疑。

2、生活及学习带来的压力。

由于长期以来为应对考试而学习带来的影响,导致大学期间对学生们的主要评价方式仍然是通过学习成绩,而许多大学生对本专业并的不感兴趣,直接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并不理想,并且部分专业课程较多为学生们带来了较大的学习压力,有的学生因考一系列证和考研为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压力,如果长期生活在这种状态下,就会逐渐引发学生们的心理疾病。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大学生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甚至交学费和生活都存在着一定问题,逐渐导致其内心极其脆弱与敏感,不敢与同学们交流沟通,从而发展成内心自闭或是抑郁症,最终不得不退学。

3、情感困惑。

大学生阶段正是处于青春期的发展过程,基本上生理上已经发展成熟,而对于异性的渴望与关注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导致大学恋爱关系的确定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但许多的大学生却没有处理好个人的情感问题,再加上大学恋爱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进而导致失恋,而失恋带来的后遗症是严重的,轻则一蹶不振,无心学习,严重的甚至会产生自杀的想法,从而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构建多元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

1、自身方面。

首先大学生自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其次是对一些健康的心理知识进行学习,逐渐提高自身的自信心,也可以多参加一些感兴趣的学校活动、社会实践及心理素质培养专题讲座等,尝试与多种不同的人进行交流沟通,遇到不开心的事情经常与熟悉信赖的朋友家人进行倾诉、宣泄。由于人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总是难以通过理性思考进行分析判断,最终导致走向极端,这就要求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在面对困难挫折时可以理性的分析,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解决改正,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2、学校方面。

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综合水平,学校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目的,并且也可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授课程,邀请一些心理方面的权威人士,来对学生们进行专题讲座,从而使大学生逐渐形成健康的心理观念。同时还可以设置心理咨询室,便于老师对学生们的心理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鼓励支持学生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团队活动,使其在活动中能够更加客观的认识自己,从而实现自我完善。

3、家庭方面。

由于家庭是学生的避风港湾,而家长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对子女的期待值不要制定的太高,要适当给子女放松的空间,如果家长的期待值过高,子女就会长期生活在前途渺茫无措的状态下,而对家长的爱也附加了条件,进而导致学生们逐渐失去安全感,产生焦虑、不安等一些负面的心理问题。

三、结束语。

在目前的大学教育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而大学生在步入大学后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适应障碍、学习及生活压力及情感困惑等,都对大学生们日后的发展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如果想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就要从大学生自身、学校及家庭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整合出多元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解决方案,从而促进大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2]黄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模式的构建[d].重庆交通大学,2011.

试论独立学院团组织对学生干部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论文摘要: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占有较大比例,是独立学院科研队伍中最具活力的群体,其科研能力的高低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校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不仅需要学校制定相关的倾斜政策,激发青年教师做科研的兴趣;同时,还需建立相关设施平台和提供适当的科研机会,使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有实现条件;另外,还需提供相应的工作考核配套措施,使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能力的培养中,以达到培养其科研能力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科研能力。

独立学院办学的基本定位是技术应用教学型高校,与职业学院的技能教学型相比,学生具备较好的理论基础,具备更好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这种培养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良好的创新实践能力,而开展科研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不可或缺的手段。目前,青年教师是独立学院教学队伍中充满朝气的新生力量,承担着重要的一线教学任务,因此,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素质对培养的学生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一、培养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性。

1.培养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

作为独立学院的教师,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其主要任务,所有工作都应围绕教书育人,即围绕教学这个核心来开展。但“研”与“教”是相辅相成的,教学是科研的源泉、动力,同时科研可以丰富教师的知识结构,革新充实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通过科研掌握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通过科研活动凝练和升华知识,继而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高屋建瓴的去引导和启发学生,使学生学到更多有用的新知识,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培养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是提高学校知名度和声誉的重要途径。

一所高校是否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一方面体现在培养的学生质量(就业率);另一方面是学校的科研水平与学术水平。学生质量与教学密切相关,而科研又是学校发展的“发动机”,科研工作搞好了,学校的活力就会得到增强,教学活动得到促进,培养的学生质量就会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相应也将提高。青年教师作为独立学院教学与科研的主力军,其科研能力对学校声誉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作为独立学院教师主力军的广大青年教师,其科研能力也不容乐观,他们做科研的兴趣低,积极性差;再加上在科研方面处于起步阶段,科研能力不足,以及学院的重教轻研的政策导向,导致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参与的项目非常少,科研能力低下,论文、专利等科研成果不仅数量少,且质量不高,在科研上有影响的成果更是寥寥无几。

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科研能力严重不足,既有青年教师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管理制度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1.教学任务重,科研精力和时间不足。

独立学院的领导通常在思想上不重视科研,甚至认为独立学院不需要科研,致使教学安排占用了极大的比重,使得教师没有精力和时间开展科研工作。根据教育部要求,高等院校的师生比要达到1∶18。然而由于独立学院依附于母校办学,在成本增加不多的情况下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导致独立学院扩招的速度很快,学校的师生比普遍低于这个底线。就三峡大学科技学院而言,青年教师所承担的主讲课程和辅导、实验课程均占学校开设总课程的70%以上。而当前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高校一般都要求使用多媒体,青年教师执教时间短,对教材不熟悉,所以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备课和上课。同时,合班课比例的增加,班级规模扩大,使课堂教学与教学辅助工作更为繁重,也加重了教师的负担。繁重的教学任务严重的割裂了科研和教学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使得多数青年教师都成了“上课机器”,青年教师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科研中去。

2.独立学院考核指标制度使科研活动被边缘化。

独立学院围绕教学核心运转,并未把科研成果作为年终考核的硬性指标,即便有些学校把其作为考核的硬性指标,对成果的要求也不高,致使青年教师科研缺乏驱动力。而青年教师的科研活动总是围绕个人的职称晋升、工资待遇开展,很多青年教师平时对科研不闻不问,在要评职称之际,想出各种办法拼凑成果,科研活动从一个系统的、有组织的活动变成了教师的“单打独斗”,其论文和课题的质量可想而知。须知科研能力的培养,是需要长期努力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青年教师对教育科研基本知识的贫乏和技能的缺失已成为制约教师成长的关键因素。

3.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科研意识薄弱,且科研综合素质不高。

有的青年教师认为只要自己教好书,搞不搞科研无所谓,搞教育研究是教育专家、学者的事情,仅满足于现状,因而其教学内容得不到更新,对知识的理解也停留于表面,教学质量也无法提高。实质上,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也是提高学科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大学教师首先应该是研究者,……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良的教师。”教师科研能力在教师能力结构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科研素质的不足制约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青年教师大都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师岗位,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全面的'知识结构,但独立科研能力比较弱。学生阶段他们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有限,且多为被动的完成导师布置的科研任务,独自科研的能力不强。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缺乏学术积累,对科研方法和过程不够了解,加之科研意识不足,未能积极主动地了解相关科学前沿的学术动态,这些因素都使青年教师的科研起步举步维艰。

学校应该认识到青年教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生力军,重视对其科研能力的培养,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科研。在安排其工作时,应考虑到青年教师一方面刚走上工作岗位,承担过多教学任务会占用其大部分时间;另一方面,青年教师思维活跃,处于科研活动的“体力”旺盛期,合理安排他们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可以使青年教师有时间、有精力、有动力去做科研。

2.大力开展学术交流,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青年教师客观上存在理论水平不高和实践经验欠缺的劣势,存在着对科研过程不够熟悉、科研方法掌握不多、科研经验不足等情况,导致其开展科研活动困难多、成功率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大力开展学术交流,不定期的组织学术讲座,让青年教师及时了解学术动态、前沿信息;积极安排青年教师参加校外的各类培训活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青年教师赴名校进修学习,与名师座谈研讨,采用青年教师进修和考察等方式开阔其眼界,增强其科研意识和能力。同时,给予青年教师更多参与科研的机会,并通过经验丰富的科研骨干的“传帮带”,为青年教师增加更多的学习机会,积累科研经验,激发其科研潜力。

3.组建科研团队,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开展科研能力培训。

以高校优秀学术带头人为引导,以课题项目为依托,吸收青年教师加入科研团队,使科研团队形成不同专业知识优势互补、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群体。分工合作,互相促进,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各个成员的科研潜力,从而提高科研水平,带动独立学院教学与就业工作的发展,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科研团队的组建,增加了青年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同时,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在做中学”的科研培训方式,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使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团队合作对培养青年教师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也是很有益的。

4.制定相关的科研倾斜政策,增加青年教师的科研信心。

一是科研管理部门组织协调,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相关的科研管理部门应该主动收集信息,为青年教师申报课题搭桥引线,增加青年教师参与课题和主持课题的机会,锻炼其独立完成科研的能力。科研前期,在申报课题时,给予适当的指导,组织中老年教师帮助青年教师选题、把关项目申请书,合理预算经费,尽量避免盲目的选题与不合理的申报导致的项目失败。科研过程中,要及时关注青年教师科研课题的进展情况,协助或指导其解决科研中间遇到的困难,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比如协调设备的使用及提供适当科研资助,促进青年教师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考核制度是把“双刃剑”,合理的考核制度可以督促青年教师朝积极的方向发展,否则就成为“绊脚石”。独立学院在制定考核制度时,应将教师的科研工作量进行考核,使教师明白教学并非唯一的任务,有进行科研的压力;另外,也要对他们科研成果内在的潜质、知识积累过程以及探索性劳动进行衡量和相应奖励,如对课题申报未成功者给予一定的补偿等。

三是设立院级课题,增加青年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学校还可以自筹经费,设立面向青年教师的科研资助基金,鼓励以青年教师为项目负责人的系列课题申报,锻炼青年教师组织、协调能力。并通过适当的物质奖励,激励他们的科研兴趣,培养其科研能力。

5.青年教师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知识的更新呈几何级数爆炸式增长,处于不断的发展和更新中,为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青年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时刻关注学术前沿,扩大知识面,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为教学和科研奠定基础。因此,青年教师应利用高校的图书馆等学术资源优势,了解前沿学术动态,通过积极参与学术交流等来丰富自己的知识,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抓住机遇,创造既有理论价值又有使用价值的科研成果。

四、结束语。

总之,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对于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独立学院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它是独立学院培养出强能力、应用型高级人才的重要保障。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采取相应对策,并为其提供更好的科研环境。

试论独立学院团组织对学生干部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独立学院不同于普通本科大学,其发展时间相对较短,教育品牌的影响力也相对薄弱,独立学校的大学生也不同于普通大学学生,其社会竞争力落后于本科学生。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培养其创新能力可以提高竞争力,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有着推动作用。

一、培养创新能力在实践中的作用。

现今我国依然长期保持着传统的教育模式,缺乏发散思维、死板教条、单一化的教学方法导致了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需要面对复杂且实际的工作环境,面对艰巨的工作内容,保守的思维模式不利于其发展。社会实践是帮助学生在社会工作上提供自我能力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在实践中的创新能力,为学生建立起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为大学生迈向未来社会生活提供帮助。

(一)优良教育环境不能合理利用的矛盾。

独立学院的师资普遍是母体学校老师兼职或高薪从其他高校聘请的教师,很大程度上为其学生提高了师资水平,但教师兼职于独立学院并不能保证其教学质量与母体学院一致,聘用的教师也远不能与重点大学教授的教学质量相比较。独立学院教育设施相对健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由于独立学院的招生分数与普通本科大学分数相差较大,其在校学生学习基础远落后于本科学生,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也相对较低。学院虽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学生却失去了掌握的机会[1]。

(二)社会对于独立学院的偏见与学生自身发展的矛盾。

人们对于独立学院仍有偏见,多数人将独立学院视为“三本”,认为其在教育行业地位低下,正因为独立学院教育影响力较弱,打击了在校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逐渐失去了竞争的意识。社会上大多企业招收就业人员时,常常对于独立学院毕业的学生不予重视,认为母体学校学生能力高于其独立学院学生。在受到同等教育的同时,得到不同的学位证书,使其得不到平等的就业机会,让独立学院学生面对就业更加困难。正因为社会“看证看学位”,导致了创新型人才的大量流失。

(三)实践创新落实与实施的矛盾。

学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而这些活动往往趋于形式化,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执行教师所传达的实践内容,并没有独立思考的过程和意识。这使实践创新能力犹如纸上谈兵,学生依然在形式化地完成实践。学生并不能从社会实践中体验到创新能力带来的.核心竞争力,也不能提高学生主动创新的意识,从而达不到实践创新的教学目标。

(一)建立独立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竞争力。

常言道:“术业有专攻。”独立学院在教学资源上要展现出自己独特的竞争力,在求全面发展的同时,应先根据学院自身条件,形成独特的教学理念。在培养人才上提出明确的方向,加强培养学生的个性及创新意识,这在学生未来竞争中有着重要的影响[2]。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其教育品牌的影响力。

独立学院自经国家规定开始实行,至今地位远低于国内名牌大学,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但是独立学院的发展要逐步累积,加强其社会影响力,在人才教育上注重个性的培养,建立起自己的教育品牌。让独立学院从“三本”的框架中挣脱出来,成为教育行业中独有的教育机构,拥有独特的教学方法,培养更适应社会的创新型人才。

(三)改善学校创新实践的形式,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现有的教学形式呆板,学生对社会实践缺乏主动性。实践是学生与社会互相摩擦、互相撞击的过渡阶段,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培养高质量的创新性人才。改变原有教学体系的同时,也要完善学院的基础建设和师资条件。图书馆是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图书系统更有利于开阔学生知识面。邀请国内外各领域教授来校演讲,使学生的视野更为广阔,对未知的领域更有探索精神,从而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建设[3]。总之,大学是培养人才,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的平台,其不仅仅是知识的教学,更是培养人才的过程。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应从学院本身、学生自身和社会环境出发,在实践中培养创新型大学生,提高独立学院教育品牌。

试论独立学院团组织对学生干部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创新能力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下,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电子电工专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学生自身发展及我国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探索了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以为我国经济社会提供充足的创新人才。

创新能力是现阶段,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有着重要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电工专业在我国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高校积极重视我国经济社会对专业人才与创新人才的需求,在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重点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提高电子电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研究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利于提高电子电工专业教学质量,而且对我国电子电工行业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1.1经济发展的要求。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经济对创新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按部就班的工作方法已无法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创新人才能够在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运用创造性思维,创新问题的解决方法,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创新型人才能够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改进工作方法,做到与时俱进,有利于企业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因此,高校电子电工专业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

1.2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要求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民发展。而创新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式。其中,新课程改革重点强调学校的实践教学,要求学校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在实践和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电子电工专业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3学生发展的要求。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要想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所作为就要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重视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在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独立解决生活和工作问题,在市场经济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因此,在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2.1提高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因此,在电子电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电子电工专业教师应加强学生对经济生活的了解,充分认识到创新能力对电子电工技术人才的重要性。为此,电子电工专业教师应积极了解我国电子电工技术的发展现状、电子电工专业的就业方向及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将经济社会现状深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对经济社会的了解;其次,电子电工专业教师应积极宣传创新能力在本专业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电子电工专业教师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电子电工专业的理论知识比较枯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以视频、声音等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另外,教师可以设置讨论环节,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以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教材或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养成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之后,教师要对学生思考的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肯定,指出学生在思考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教师应改进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教师积极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下,高校电子电工专业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在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加强重视学生的课外学习。首先,电子电工专业要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与课后作业完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加强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电子电工专业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专业现象,结合生活实际对专业问题进行思考,并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在课外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小结。

在当今信息时代,电子电工行业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高校电子电工专业教学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高校电子电工专业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仅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还是我国新课程改革与学生发展的要求。电子电工专业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提高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与课外时间中培养学社呢生施工的创新能力。在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能够为我国经济社会提供充足的高素质、创新型电子电工专业人才,而且对其他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曹晓杰.自主探究,启发思维——新时期背景下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学实践分析[j].新课程(下),2016(04).

[2]韩涛,凌六一,黄友锐,唐超礼,徐善永.“虚实结合”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24).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论文

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和谐校园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而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表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心里和谐的前提,是独立学院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

作者:陈素红胡小红张西平作者单位: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武汉,430065刊名:经济研究导刊英文刊名:economicresearchguide年,卷(期):2009“”(5)分类号:g643.2关键词:独立学院心理健康和谐校园

独立学院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模式研究教育论文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分布于本科高等师范院校以及专科院校,针对不断增加的就业机会和较好的就业形势,使得其他高等院校也开始此专业,其中包括独立学院,独立学院也称为二级学院,专指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新运营体制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但独立院校无论师资学生较高等师范本科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一方面学生基础差,另一方面教师经验不足,开设课程不成熟,因此针对具有特色的独立学院学前教育的学生给予就业方向的指导具有重要的价值。

就业方向作为本科高校专业体系的重要方面,为专业未来指明方向,近年来天津市改扩建幼儿园数量逐年增加,一系列的政策出台为学前教育专业带来更多的机会,但随着高校扩招和其他类别高校开设此专业,就业前景也有较大的挑战。因此,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应该从多个视角多学科综合研究,才能对学生就业问题分析的更加全面。针对目前对于此专业就业面窄,进入较好的工作单位难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与其他的就业信息,加强其专业技能,有应对性的培养,也对教师更多的就业信息,并不是一味单纯的培养幼儿园教师,对于不同的用人单位的认识,以及未来社会对于毕业生的要求,可以有较为针对性的培养,可以为专业拓宽道路。

本研究以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以其对于未来就业前景的调查,并给予其多方面的就业方向的认识,其中包括公私办幼儿园、亲子馆、早教机构、出版社、电视台、特殊学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医院、艺术培训机构等。总结出两方面的'研究内容,一从学生自身的就业趋向,二,给予其有较大可能性的不同的就业单位,对于其未来就业方向拓宽道路,并对于未来就业引起的挫折有可预见性,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提出建议,体现专业的灵活性与全面性。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结合借鉴国内较优秀的就业知道问卷,并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设计了本问卷。问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人基本情况,就业态度,就业趋向,就业准备,影响就业的因素等几个方面。

本研究共向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学生发放问卷150份,年纪为11级本科生,收回问卷145份,有效问卷136份,问卷有效率达93.8%。

三、结果分析。

1.就业前景。

根据学生对于专业前景的统计,学生对于就业前景比较乐观,84.3%的学生对于专业的就业认为会很有前景,但也有76.5%认为有一定的危机感,对于此专业就业的学生日益增多,学生普遍认为就业压力大,但仍然抱有较高的期望,因此通过此调查发现独立学院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就业前景认可度较高。

2.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方向主要分布为:公办、私立幼儿园、亲子馆、早教机构或艺术培训机构、出版社或电视台、特殊学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医院。64%选择公办幼儿园,占较大的比重,早教机构或艺术培训机构比例为23.3%。4.3%选择特殊学校、社区服务或家政服务。对于选择的原因78.5%以有较大的发展机会,看中就业环境,离家比较近。

3.就业地区、就业待遇。

在所期望的工作地点方面,超过50%的学生选择更天津市六区内,13.4%选择天津市周边郊县,原因自己的家庭所在地或者交通较为方便。14.2%的选择是户籍所在地,没有选择港澳台及国外地区,5.3%的学生表示在天津市内依据招聘单位的就业信息,都会去参加考试或面试,哪里招人去哪里。对于西部偏远地区的选择为2.1%,较少的学生选择此项。对于就业起步阶段,学生对于期望的月薪69.3%的学生期望是-3500元,25%学生期望起步月薪是3501-5500,较少一部分的学生的期望为550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学生对于薪金持较为理性的态度,也比较客观的理解自身的起步薪金。

4.就业准备。

56.3%认为大学期间所学课程是否符合未来的职业需求为一般符合,需要改进,45.5%人为专业学习中,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实践技能,23.5%为社会交往能力,而在实践实习中,最为困难的是与家长的沟通,与幼儿的沟通,以及从自己的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跨越。

四、结论及教育建议。

1.改革课程方案,培养创新型人才。

首先学校在学前教育的方向指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独立学院,主要培养实践性强的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应该以重视理论基础,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将更多的教学引入到实践中。让学生可以直接了解其就业单位的环境以及提高未来择业的竞争力,这样可以让未来的就业有一段适应期,要尽可能的提供不同的实践岗位,拓宽就业方向,做到真正培养创新型人才。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调整正确的就业观。

随着国家对于学前教育的不断改革,未来的形式使得就业形势尚好,也有更多的就业缺口。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多的以实践来检验,首先本专业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择业标准和目标,根据自身的优点选择就业方向,在校期间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不断发展自己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专业素养以及身心素质。

3.深入研究学前教育的就业的现状,科学的有实践性的指导学生就业。

就业问题不仅仅是学校和学生单纯影响的,就业问题也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首先政府就就业问题作深入的研究,将学生的就业法制化,对于发展不均衡应进行宏观调控,鼓励学生到不同的单位,不同的地区择业,并对于农村偏远地区给予优惠政策。教师也应该科学的指导学生就业,开始关于就业方向,就业准备的课程,通过调查获得更多的就业信息,能有预见性的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给予其就业方向的建议,并以此也为下一批毕业生做好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孙梁.浅谈学前教育专业高职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济南职业学院学报(4)。

[2]于宏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计算机教育(12)。

[3]许兴建.罗巧英.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9(6)。

[4]唐大章.学前教育专业新生情感素质现状及其教育策略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4(6)。

[5]李岩.论学前教育专业实行“双师制”的几个问题.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28(6)。

[6]张焕荣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培养文教资料2010(25)。

[7]钱海娟.贾玉霞.崔岐恩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园教育实习刍议。

独立学院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模式研究教育论文

独立学院在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已证实了其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其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就业这一环节,独立学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1)办学目的和人才培养方式适应社会需求。独立学院的办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市场急需的人才,设置的专业是根据社会需求而定的热门专业,因此培养出的毕业生较受社会欢迎。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能使毕业生具有专业优势,使自身专业素质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2)学生学习兴趣浓。独立学院学生选择专业上灵活性大,在入校后有再次调剂专业的机会。学生更多的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为以后在这一领域有更高更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更对他们今后在择业和就业上有较大的优势。(3)借助母体高校的资源和优势,为自身的发展服务。独立学院多在母体高校聘请知名教师,借鉴教学和发展经验,促进自身发展,保证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为就业奠定了基础。然而,独立学院作为新生事物,它的发展要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在提高学生就业率上它面临的困难包括:(1)独立学院生源入学成绩差将影响用人单位对其毕业生的评价。二级学院学生相对于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的.本科生而言,入学成绩相对较低,这将影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能力水平等各方面的评价,从而影响到就业工作。(2)生源集中使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独立学院生源一般局限于本省或本地区,生源过于集中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3)独立学院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其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和影响力还需要时间来检验,毕业生分布区域和影响力还较小的状况不利于对新一届毕业生的就业。

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的特点,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就业指导模式,发挥独立学院就业中的优势,克服和剔除就业中的不利因素,最终推动独立学院就业工作的开展。这首先需要我们对现有的就业模式做全面的了解。我国的就业指导相对发达国家和地区起步较晚,而国外就业指导理论众多,因此,系统地批判吸收并借鉴人家的经验十分必要。帕森斯指出就业指导是一种专门的社会服务工作和研究课题,旨在帮助求职者在了解自己、了解职业的基础上,使人的特点与职业要求相匹配。罗杰斯和舒伯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就业指导理论,分别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指导方法和职业生涯发展理论,逐渐从重视外在因素(信息获得等)转向对求职者内在的指导(择业观等)。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就业指导的国家,他们的职业指导工作经历了6个发展阶段,逐渐由原始的职业咨询定位服务向国际化,多元化职业指导发展。香港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主要包括下列7项内容:帮助学生完善自我认识、培养学生的求职技巧、引进校园招聘、就业信息支持、推广就业指导服务、开展就业培训以及研究总结。通过对我们的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大学采用的就业指导模式多为开展就业咨询,建立就业网站,开展就业指导课等,由学校组织和院系组织就业指导相结合,对学生的就业有较大的帮助。对不同国家和区域就业指导经验的借鉴和吸收有利于我国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借鉴国际国内就业指导模式的优点,结合独立学院办学特点,构建全程就业指导模式对独立学院就业工作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全程就业指导模式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是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和职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帮助毕业生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在职业素质、职业生涯设计、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从容选择理想职业。此模式从学生入学之初根据特长、爱好及心理等因素来选择专业;在大学学习阶段,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设计辅导,并根据不同年级及专业采取合适的就业指导模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在毕业阶段提供畅通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全方位的实习模式和面试技巧培训,为独立学院大学生提供全程就业指导和服务。

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首先要从树立全程化就业指导观念入手。随着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和新的就业机制的不断完善,在校大学生和社会对就业指导工作要求日趋提高,还处在初级阶段的就业指导工作并不能从根本上满足不断增加的服务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转变观念,以满足大学生和社会需要。转变就业指导观念不仅是强调要为毕业生和社会提供一流就业服务平台,而且强调要通过完善的就业指导,促使大学生自觉地将未来的就业压力转化为在校期间的学习动力,它不仅是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具体体现,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贯穿于大学教育始末。(2)建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

首先,招生与就业互相依托,因此,应制定科学的招生政策,优化生源地结构,合理分布生源数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适应社会需求,这是就业工作能够展开的基础和前提。其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就业观念教育。在学生进入独立学院以后,就应以入学教育为契机,教育学生做到大一树立学习为就业的思想意识,大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并找准就业定位,大三具备创业和就业能力,大四为毕业生做好就业指导和教育,加强他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政策宣讲、求职技巧、材料制作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加强创业教育,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独立二级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特别是要根据地方经济特点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转变大学生毕业就是到社会上寻求工作岗位的就业观念,加强创业教育,引导毕业生自主创业。

(3)实现就业信息的全程化。

就业信息对于信息化时代学生就业起着重要作用。独立学院一方面要加快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为毕业生及用人单位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平台,另一方面,还要借鉴企业管理信息化理论和方法,建立学生就业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和效率。广泛收集毕业生用人信息,通过与各省市用人信息网络、报纸、专业杂志、新闻媒体或直接与用人单位联系获取招聘信息。再次,在大量获取用人信息的基础上,认真做好信息的传递发布工作,直接为毕业生就业服务,通过信息网络、印发各种小册子、接受毕业生的咨询等方式传递就业信息。同时,与母体高校合作,积极拓展就业市场,应动员教师、校友、企业等多方面力量参与就业工作,给毕业生提供充足而准确的就业信息。就业市场的拓展,独立学院应与母体高校充分合作,利用母体高校的校友等向企业推荐学院的毕业生。依托于现有的人才市场,建立起有形人才市场(专场招聘会等)与无形人才市场(就业信息网、网上招聘会)相结合的新格局。对毕业生提供信息的同时应该将毕业生需求分析、毕业生趋向分析等各种信息给低年级的同学共享,让所有的同学对每年毕业生去向和需求有所了解,保证信息的全面、畅通,使信息服务和信息共享都达到全程化。

独立学院学生就业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通过构建全程就业指导体系,疏通就业信息与渠道,拓宽就业领域,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最终实现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科学就业,全部就业。

参考文献。

[1]@陶一鸣,周汉德.高职高专院校就业指导模式之构建[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

[2]@楼锡锦.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优劣势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

[3]@伍力.论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拓展[j].教书育人,2006,(2).

[4]@张莹莹.毕业生就业指导模式改革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8).

试论独立学院团组织对学生干部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为掌握一定理论基础的应用型人才,以学生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广告学是一门实践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学生实践条件差、教师实战经验不足、教学方法落后、缺乏实践教学指导等问题,必须在明确教学定位、案例教学、搭建实践教学平台、研讨教学、实战教学等方面努力和创新,调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和社会脱节。

我国高等教育有三种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精英型、应用型、技能型。现在公办学校由教学型的大学转向综合研究型的大学,具体培养精英型人才。独立学院在办学实力、政府支持、学生素质和师资力量等方面上都和公办大学有不小的差距,如果也像培养精英型人才一样,重理论,重知识结构的完整和科研能力的提高,盲目求高,制定不切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必定达不到预期效果,没有自己的特色,在和公办院校的竞争中处于下风。同时,学校长期关门办学,缺乏与社会、广告企业、广告市场等的必要交流和沟通,为学生提供的参与企业策划、广告实践活动的机会很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心理素质较差,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的要求。

(二)学生实践条件差,硬件投入不足。

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科学、合理安排,需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专业技术不是“考”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但是,独立学院一般实力较弱,经济基础也不雄厚,缺乏高质量、共享型的实践教学平台,不能在生产实践中真枪真刀的考核。加大投入,大力构建实践教学平台,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实践基地,是开展高水平实践教学的关键之一,也是目前各独立学院急需突破的难题。

(三)教师实战经验不足。

独立学院的教师结构上一般处于两头大、中间小年龄的状况,离退休的老教师和青年教师居多,师资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也很欠缺。以上导致了老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不可能太多,一般难、繁的课都是中初级以下的年青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培养还需要大量的时间,教学任务繁重,教学经验、专业知识、阅历等比较欠缺。这些青年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擅长理论描述,没有经过实践环节,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广告实际运作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方法落后。

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难以满足实践性教学的需要。有些学校的广告学教学采用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单向传递模式,未能充分运用情景模拟、角色模拟、案例研讨等教学方法,对多媒体的应用也仅仅停留在ppt的使用上,未能高效利用视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很难使学生真正动手操作。

(五)缺乏实践教学指导。

建立健全稳定、合理、长效的实践性教学管理与评价机制,如完善并规范实践性教学的考试考核办法及教学管理办法等。这是目前独立学院相当薄弱的环节。实践教学缺乏严格的限定,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性,难以保证实践性教学的质量。

(一)明确教学定位。

教育的终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谋生能力”。广告学教学主要应培养学生的创新创意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竞争力。创新能力是“人的能力中最重要、最宝贵、层次最高的一种能力”;创意既是一种精神、一种意识,也是创新的`外化形式;创业是自主地开拓和创造业绩与成就,创业最终成为创新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广告业创业的成败,依仗创新教育的根基。只有真正认识创新创意创业的辩证关系,认识创新创意创业在广告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才能营造创新创意创业环境,搭建创新创意创业平台,真正彰显广告学课程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

(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以案例导入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某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演绎,提出解决方案,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探讨、交流。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设计,要求案例尽量真实,同时又经过加工提炼。案例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各方面的信息,且答案应是多元的。案例教学通过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三)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广告学课程的创新实践活动必须依托良好的物质基础保障,构建一套实践教学平台,需要一个很好的设计环境、一支有理论善实践的实验教师队伍和一批可以让学生参与的实战项目或者课题。

实验室资源是良好设计环境的有效支撑。学院应建立实验室,引进大型广告资源数据库,供教师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研讨之用。实验室资源对学生开放,包括时间、空间、设备、网络文献数据库和人力资源等的开放和服务。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设备资料完成老师布置的实践作业、准备各项广告大赛的作品、参与公益活动的制作等。

(四)研讨教学。

基础知识教学完成后进行的研讨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根据内容的不同,可以灵活采取多种方式,如撰写、课堂讨论、演讲、辩论等。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启发学生深入学习和独立思考,最后教师总结、答疑。

(五)实战教学。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尝试运用虚拟广告公司运作的方法突出实践锻炼,按以下环节去做:第一环节,学生分组。第二环节,选定职务。第三环节,开展业务。第四环节,课堂总结。第五环节,作业考核。

(六)鼓励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学院可以引导学生组建广告社,为学生提供活动场所和相关设备。学生自主招收社员,组织沙龙和集体学习研讨,一起参与社会实践。校园里的宣传栏、院报、各种宣传册的设计工作都可以交给学生去做,老师从旁提供指导。同时,老师也要帮助广告社联系一些社会实践课题,使学生们有了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

三、结论。

在广告学课程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模式,都必须遵循如下原则:一是实践性教学要与行业的发展、职业的特点和企业的岗位有机融合。二是实践性教学要注重整体性和关联性。只有注重实践教学的整体性,通过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时间、进度等,才能有效防止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相冲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三是实践性教学要立足全体学生的成长、成人和成才。四是实践性教学要贯穿教学全过程。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