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专业18篇)

时间:2023-12-13 09:04:57 作者:飞雪

教学工作计划通常包括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方式等内容,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有条理和有效。精选了一些经典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本,供大家分享和学习。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自己的主动思考,体会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进一步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

教学重点:体会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教学难点:体会点、线、面之间的关系,知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事实。

教学方法:观察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工具:扇子、笔、常见的立方体。

教学过程:

1.通过创设情景引出面和曲面(学生常见的高速公路和海浪),并由此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图形例子。

2.拿出具体的模型让学生观察立体图形除了面以外,还有那些组成部分,从而引出线和点,由此让学生得到这样一种认识,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3.先让学生想象面面相交,线线相交会得到什么?再板书画出,面面相交得到线,线线相交得到点。

4.思考:平面与平面相交得到什么线?曲面与曲面呢?

5.让学生找找具体模型的面和线,顶点,(例如长方体,正方体等)让学生得到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线相交得到点的初步认识,通过笔来演示加深这个认识。(做相应的课本上的练习议一议)。

6.通过动画演示,举例下雨,水笼头,以及扇子的展开,几何画板的演示让学生得到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初步认识。并通过举例进一步加深这种认识,做课本上相应的习题。

7.练习:课本p7第2题。

小   结: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作   业:1  p7:1。

2 为明天上课准备做课本上的几个平面图形。

教学后记:先让学生想你线线相交,面面相交会有什么结果?再通过示范,线线相交即得到点,面面相交则得到线,举点动成线的例子。再让学生举例: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学生能积极思考,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说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能初步想像出某一个平面动会得到什么几何体。

立体图形体积的教案

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

在对图形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目标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开始,学生虽然没有经历系统学习图形知识,但是学生从小就玩积木,在玩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课就从玩积木开始切入,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了解、感知这几种图形的特征。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能够正确识别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四、教学准备。

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积木和实物。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设计意图】通过采用富有童趣的提问方式,给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意识到些物体是有区别的,为了解图形的特征做准备。

(二)初步认识图形的本质特征。

1.认识球。

(1)找一找:哪种图形最淘气?为什么认为它最淘气?

(2)摸一摸:找出学具中的球摸一摸,发现球的特征:圆乎乎的,可以任意滚动。

(3)贴图:把球画在纸上,就是这样的。

2.认识圆柱。

(1)找一找:哪种图形比较淘气,会顺着一个方形滚动,但不会随意滚动。

(2)摸一摸,试一试:在做操作中感受发现圆柱的特征:除了有两个平平的面,侧面是弯的,上下一样粗,可以来回滚动,但不能随意滚动。

(3)贴图:像这样有两个平平的面,一个弯弯的面,并且上、下一样粗的图形叫圆柱。

(4)出示短粗形圆柱:这个图形是圆柱吗?说一说理由吧。

在学生回答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抽象出圆柱的外部特征。平平的面是圆形;上下一样粗;侧面是弯的。

3.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找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同点。

让学生摸一摸、试一试,感受并发现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12条棱、8个顶点、6个平平的面。

(2)找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点。

引导学生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正方体6个面都一样大。而长方体6个面不是一样大的。

(3)辨别扁的长方体。

教师拿出扁长方体,把正方形的一面对准学生,让学生辨别这是什么图形,引发学生思维冲突,引导学生辩论出它为什么是长方体。

小结: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的方法,认识了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这四种图形。

【设计意图】在具体事物的辨析中,初步建立图形的特征,为后续进一步认识图形奠定基础。

(三)再次分类认识图形特征。

1.为图形分类。

让学生将桌上的所有图形分类。此时,学生很容易运用刚刚掌握的知识将这些图形分成4类。

2.找朋友游戏:

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3.请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形状是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

小结:其实生活中许多物品的形状都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如果你发现了,请告诉你的爸爸、妈妈。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活动,学生对物体的特征会更加清晰;小游戏将图形与生活中的实物建立联系。

(四)课堂练习。

1.摸一摸图形。

教师准备一个大口袋,请你按要求摸出相应的图形。

(1)老师与一位学生演示莫图形的过程。

(2)每两个学生之间摸图形。

2.连一连。完成材第37页第1题。引导学生说理由。

3.数一数。完成教材第37页第2题。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不断巩固所学知识,使具体的实物与图形表象和名称建立起联系。

(五)总结。

今天你认识了哪些图形?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文档为doc格式。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需要全新思维,创新性人才,而这种人才是靠教育培养的,在过去的教育体制中,只是把学生作为"受体",强加地把所有东西都填装进去,这就难以开拓学生思维,挖掘他们的潜力,课改正是要改变这一点,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实践。所以本节课我在教学过程中着重体现三大特色:

1、联系生活——感悟数学。

《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获得简单平面图形的直接经验。因此,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平面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其他图形的,让学生收集一些不同形状的物品(如牙膏盒、茶罐、魔方、墨水盒等),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不同形状的物品,使学生知道这些物体都是实际生活中的,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课前观察、收集,课内动脑、动手对图形进行分类,使学生初步感知概念,也扩大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2、合作探究——建构数学。

《课标》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组合作探究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本案例片断二中,在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后,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先开展自主学习,即看一看、想一想、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等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形象的操作中了解、体会这三种图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的过程,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验证,真正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汇报时,各学习小组争先恐后,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如让学生汇报“怎样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这一问题时,有的说是看出来的,有的说是用尺子量出来的、用绳子比出来的,还有的说是用对折的方法知道的……,真是精采纷呈。由自主探索找特征——合作交流说特征——动手操作验特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主动建构这三种图形的特征做好了孕伏。

3、动手操作——活用数学。

《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本课正是实践这种理念的一个典范,如片断三“创设用塑料棒和图钉围成所学的平面图形”,教师提供长短不一的塑料棒和图钉,让学生根据本课所学习的平面图形的特征,自主选择学具围成各种各样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其间学生既能采用最简单的4根塑料棒来围成,还能采用6根、8根的塑料棒来围成,生4还能沟通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操作的成功不但反映了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合理使用学具的能力,更体现了学生灵活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与能力,并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堂中安排学生欣赏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联系,数学是来源于生活中的,通过实践,学生更加体验到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所作的贡献,从而立志学好数学,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本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是根据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以及知识的衔接精心安排的,其基本出发点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第一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不仅从数学自身的特点出发,而且还考虑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想像、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抽象思维、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常见几何体的`识别与分类。

常见几何体的分类以及用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1.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面对新学校、新环境,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充满着幻想,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

2.学生已经在小学学过简单的立体图形,对立体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没有多少难度。关键是课不能上得平淡,要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开展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人人积极参与。这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而且也可以给新同学提供相互熟悉、增进了解的机会,让学生和谐地融入到探究性学习的氛围中。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本节课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物体入手,对立体图形进行识别、分类,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物抽象成立体图形的过程。运用“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能力为重点,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实践、交流,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几何体,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并能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分类。

2.培养观察、抽象、归纳、概括、判断等思维能力以及分类的数学思想,培养语言表述能力。

3.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几何体的实物和模型。

师:同学们,请打开课本首页,你看到了什么?

师:在画面中,你能发现数学的影子吗?

1.出示常见的几何体实物,让学生识别: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板书:常见几何体的名称)特别指出棱柱有直棱柱和斜棱柱,本书只讨论直棱柱(简称棱柱)。

2.请同学们举出一些几何体的实例。阅读并观察课本第2页的彩图,寻找画面中含有哪些熟悉的几何体。

3.自学课本第3页的内容,然后分组讨论,回答课本中的四个问题。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

(文/jessicagrogan,ph.d.,译/李国鹏)。

我们中的大多人都认为童年时的假期要比我们成年以后的假期欢乐神奇的多,那时的白雪是那么的闪亮,礼物不需要购买和包装就可以得到。到了成年,我们要为一曲合奏的和谐扮演重要的角色。这使我们纯真的创造灵感受到威胁,我们对纯真的音乐,闪亮的灯光没有了更敏锐的嗅觉,更高的品味。

假期有一种近乎残忍的力量让我们认识到当下我们是多么的无能为力。我们可能会责备一些人沉迷于智能手机,或者醉心于工作结构的平衡性。它通常会让你的懒散和沉默上升到一个难堪的“高度”。

尽管人们是那么难以做到在“生活中处处中立”。难以做到对我们周围的陌生人和形形色色的人敞开心扉,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归咎于它。这或许有点骇人听闻,我们会把我们的配偶,父母,兄弟姐妹,孩子,想象成为陌生并且是特殊的人。但是我们与他人思想的差异性,我们的不可知性,这些特点使我们变得是如此的丰富,令人鼓舞,充满神奇,这其中的一部分也是不可抗拒的。

假如你有孩子,想一想最让你触动的时刻。想一想当你三岁的孩子用了一个你认为他好不熟悉的短语你会做何感想。想一想你七岁的孩子完成了你都不经常做的蝶泳是你会做何感想。这就是他人的神秘之处,他们潜在的潜力,它们使我们触动并且为他们鼓掌。

santner写到,总而言之,在我们把激情投入到世界当中与抵制这种投入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并且我们的抵制时刻存在。我们感到疲惫,沉重,失落,繁忙,我们最终被压倒。我们太过于保护自己,害怕被拒绝,面对恐惧是特别脆弱,我们之前已受到这些无数的伤害了。但是这些代价想我说的一样是麻木的。像是迟钝或者是半睡半醒的状态。

尽管这是对于自我认知评价和洞察力老的价值观,这也许是好的。一时间能意识到我们的麻木说明我们向克服麻木又近了一步。我们会问自己问题,我是因为一般的原因变得真正大烦躁或者是心烦意乱或者是其它内在的原因呢?如果现在我妥协了会怎样呢?我是有收获还是失去呢?如果四年来我一直想弄明白这些,努力去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乐高玩具和剪纸,我将会冒什么样的风险呢?他还会在一个小时之内会不会理我当我拒绝给他第二块饼干的时候?他会对一个困扰了几个月的问题转变吗?他会不会对我完全不了解的事情展现出一种全新的激情呢?他长大了会抛弃我吗?这些相似的问题我们的配偶,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同事,我们的朋友同样会有。我们为我们的自我保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本文经由李国鹏?翻译,非商业请注明译者及来源心灵咖啡网,商业使用请邮件联系:@。

(阅读更多心理学文章请进入“心理学人”?――心理学圈子里的人都在这里!)。

让希望和信念成为人生的战略。

多做自己想做的,少做自己要做的。

当代的生活与幸福的生活。

躁狂心境自我测试。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稿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自己的主动思考,体会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进一步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

体会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体会点、线、面之间的关系,知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事实。

观察法、总结归纳法。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常见的几种立体图形:

1.通过创设情景引出面和曲面(学生常见的高速公路和海浪),并由此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图形例子。

2.拿出具体的模型让学生观察立体图形除了面以外,还有那些组成部分,从而引出线和点,由此让学生得到这样一种认识,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3.先让学生想象面面相交,线线相交会得到什么?再板书画出,面面相交得到线,线线相交得到点。

4.思考:平面与平面相交得到什么线?曲面与曲面呢?

5.让学生找找具体模型的面和线,顶点,(例如长方体,正方体等)让学生得到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线相交得到点的初步认识,通过笔来演示加深这个认识。

6.通过动画演示,举例下雨,水笼头,以及扇子的展开,几何画板的演示让学生得到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初步认识。并通过举例进一步加深这种认识,做课本上相应的习题。

7.练习:课本p7第2题。

小结: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一、质疑激情:

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圆的。(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

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习八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五、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物体,已经有形状方面的初步感知和体验,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从而获得对物体特征的理解,建立起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案:《认识立体图形》

(一)知识与技能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在对图形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开始,学生虽然没有经历系统学习图形知识,但是学生从小就玩积木,在玩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课就从玩积木开始切入,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了解、感知这几种图形的特征。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能够正确识别这几种图形。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积木和实物。

(一)激趣引入。

设计意图:通过采用富有童趣的提问方式,给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意识到些物体是有区别的,为了解图形的特征做准备。

(1)找一找:哪种图形最淘气?为什么认为它最淘气?

(2)摸一摸:找出学具中的'球摸一摸,发现球的特征:圆乎乎的,可以任意滚动。

(3)贴图:把球画在纸上,就是这样的。

(1)找一找:哪种图形比较淘气,会顺着一个方形滚动,但不会随意滚动。

(2)摸一摸,试一试:在做操作中感受发现圆柱的特征:除了有两个平平的面,侧面是弯的,上下一样粗,可以来回滚动,但不能随意滚动。

(3)贴图:像这样有两个平平的面,一个弯弯的面,并且上、下一样粗的图形叫圆柱。

(4)出示短粗形圆柱:这个图形是圆柱吗?说一说理由吧。在学生回答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抽象出圆柱的外部特征。平平的面是圆形;上下一样粗;侧面是弯的。

(1)找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同点让学生摸一摸、试一试,感受并发现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12条棱、8个顶点、6个平平的面。

(2)找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点引导学生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正方体6个面都一样大。而长方体6个面不是一样大的。

(3)辨别扁的长方体教师拿出扁长方体,把正方形的一面对准学生,让学生辨别这是什么图形,引发学生思维冲突,引导学生辩论出它为什么是长方体。

小结: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的方法,认识了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这四种图形。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稿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自己的主动思考,体会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进一步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

体会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体会点、线、面之间的关系,知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事实。

观察法、总结归纳法。

扇子、笔、常见的立方体。

1、通过创设情景引出面和曲面(学生常见的高速公路和海浪),并由此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图形例子。

2、拿出具体的模型让学生观察立体图形除了面以外,还有那些组成部分,从而引出线和点,由此让学生得到这样一种认识,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3、先让学生想象面面相交,线线相交会得到什么?再板书画出,面面相交得到线,线线相交得到点。

4、思考:平面与平面相交得到什么线?曲面与曲面呢?

5、让学生找找具体模型的面和线,顶点,(例如长方体,正方体等)让学生得到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线相交得到点的初步认识,通过笔来演示加深这个认识。

6、通过动画演示,举例下雨,水笼头,以及扇子的展开,几何画板的演示让学生得到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初步认识。并通过举例进一步加深这种认识,做课本上相应的习题。

7、练习:课本p7第2题。

小结: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能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2、体验形与体的不同,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

活动准备:

1、师和幼儿每人1份:正方体、长方体(6个面中有长方体有正方体)的积木;正方形、长方形的纸;长方体的纸盒(6个面都是长方形)。

2、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平面图形。

(1)师:小朋友,你们瞧,篮子里装的是什么?你能从篮子里拿出它们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吗?(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和椭圆形,请4、5名幼儿拿出其中一个并说出它的名称)。

二、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和名称。

(1)师出示正方体、长方体的积木问: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新朋友。瞧,它们是谁?(请几位幼儿来说一说)那我们来学说一说吧!(引导幼儿拿出这样的两个积木,沿着周围摸一摸。)。

(2)师:小朋友,你们刚才摸得这两个积木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回答,一个积木上全是正方形,另一个积木上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4)师:这六个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注:正方体全是正方形,长方体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三:仔细观察比较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异同。

(1)师:现在请小朋友拿出正方体积木和正方形纸,仔细看一看并摸一摸,再把正方形纸放在正方体的其中一个面上,然后来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拿出长方体积木和长方形纸,仔细看一看并摸一摸,再把长方形纸放在长方体的其中一个面上,然后来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

(2)师小结:由6个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叫“正方体”。正方形也可以叫“面”。

而长方体也有6个面,有的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的长方体6个面里,有的是长方形、也有的是正方形。(师出示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

结束部分:现在请小朋友看挂图,找一找图上哪些物体像正方体,哪些物体像长方体呢?请将像正方体的物体圈上红色,像长方体的物体圈上绿色。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1、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点,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能够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认识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点,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能够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每小组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的实物各一个。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各一个。

橡皮泥一盒。

多媒体课件等。

师:老师在网上下载了几张图片,非常漂亮。同学们想不想看?请欣赏!

(点击出示课件。)

师:从画面上,你看到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是建筑物。)

师:如果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这些建筑物,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我看到的一些建筑物都是由长方体、正方体、……构成的。)

师:对,这些建筑物都是由立体图形构成的,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立体图形,进一步认识它们的特征。

(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认识。)

(点击,出示例3的四幅图。)

师: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把这些立体图形分两类,你打算怎样分?说说理由。

(学学生讨论后汇报,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一类,圆柱、圆锥为一类。)

师:能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吗?

(学生回答: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都是平面分为一类,而圆柱、圆锥都有曲面分为一类。)

探究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

1、摸一摸,体验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归纳填表。

师:好!我们就按照第一种分类来整理复习,先研究长方体、正方体,再探讨圆柱、圆锥。

师:(宣布复习要求)摸一摸你准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记一记它们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它们在点、线、面上各有哪些特点?小组展开讨论,交流意见,整理归纳。合作完成表格一。注意用简练的文字归纳。看哪个小组第一个完成。好,小组活动开始。

(点击,出示表格。)

长方体特征 正方体特征

顶点

线

(师及时发现并表扬最先完成的小组。)

2、展示汇报:

师:谁上台将你们讨论的结果给大家看看,向同学们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点击,出示表格内的内容。)

长方体特征 正方体特征

顶点 有8个顶点 有8个顶点

线 有12条棱,相对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 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都相等

面 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相对的两个面都是正方形),每相对的两个面

面积相等 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3、共同讨论:

师:想一想: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呢?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小结:相同点:长方体与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不同点:(1)“线”上的不同点:长方体相对的棱分别相等,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而正方体的12条棱都相等,叫做正方体的棱长;(2)“面”上的不同点:长方体至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而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

师: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板书: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探究二:复习圆柱、圆锥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

1、师:你们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掌握的非常好,真不错!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不会忘记圆柱、圆锥的特点。现在请各小组拿出圆柱、圆锥,摸一摸,感受一下它们的特征,小组交流,合作完成表格二。

(点击,出示表格。)

圆柱 圆锥

底面

侧面

2、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点击,出示表格内的内容。)

圆柱 圆锥

底面 2个大小相等的圆 1个圆

侧面 曲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曲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高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 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3、小结:圆柱是一个立体图形,有三个面,上、下两个圆叫做底面,大小相等,另一个曲面叫做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它有无数条高,长度相等。圆锥也是一个立体图形,它有两个面。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是一个扇形,只有1条高,即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师:你们能不能利用立体图形的特征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呢?

1、看图回答:(课本p109/练习十九11、)

2、填空: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个顶点,()条棱,()个面;长方体相对的面(),相对的棱()。

(2)用一根长132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立方体的模型,棱长应是()厘米,如果围成一个长方体的模型,长、宽、高的和是()厘米。

(3)()叫做圆柱的高,圆柱有()条高。

(4)()叫做圆锥的高,圆锥有()条高。

(5)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展开会得到一个(),它的长等于圆柱的(),它的宽等于圆柱的()。

今天我们复习了立体图形的特点。

(点击,出示表格进行小结。)

(1)海关大钟时针长2.7米,时针绕一圈的长度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2)右图中,abcd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分别以ab,bc,cd,da

为直径画半圆。求这四个半圆弧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

2、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能够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认识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点,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教学难点:

能够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每小组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的实物各一个。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各一个。

橡皮泥一盒。

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老师在网上下载了几张图片,非常漂亮。同学们想不想看?请欣赏!

(点击出示课件。)。

师:从画面上,你看到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是建筑物。)。

师:如果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这些建筑物,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我看到的一些建筑物都是由长方体、正方体、……构成的。)。

师:对,这些建筑物都是由立体图形构成的,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立体图形,进一步认识它们的特征。

(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认识。)。

(二)、新授。

(点击,出示例3的四幅图。)。

师: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把这些立体图形分两类,你打算怎样分?说说理由。

(学学生讨论后汇报,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一类,圆柱、圆锥为一类。)。

师:能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吗?

(学生回答: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都是平面分为一类,而圆柱、圆锥都有曲面分为一类。)。

(三)、探究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

1、摸一摸,体验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归纳填表。

师:好!我们就按照第一种分类来整理复习,先研究长方体、正方体,再探讨圆柱、圆锥。

小学数学教案:《立体图形的认识》

学生在入校前就已经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和玩具,因此他们对形状有感知方面的经验,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就要把这些感知进一步抽象化,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在实际生活中能根据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搭一搭等环节,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几何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

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得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小就培养起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与习惯。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会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1、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为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根据《新课标》指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为此笔者便创设了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搭一搭等情境,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机会,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认识事物并经历建构知识的过程。

以学生主动观察、感受图形特征及小组、全班交流的教学方式,在活动中建构知识并应用到生活的实际中,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及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脑课件、各种形状的物体。

学具准备:8篮子学生准备的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实物引入,感性认知

a、 师导:同学们,瞧谁来了?(课件出示智慧爷爷)

师:今天智慧爷爷要带大家一起畅游数学王国,感兴趣吗?它还给每个小组带来了一篮子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拿起来看一下,你认识这些东西吗?把你认识的跟小组的同学说说。

b、 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地说说你们小组的礼物(边说边举起实物)?其它小朋友仔细听!

二、操作感知,揭示概念

1、 分一分,揭示概念

a、师:首先,智慧爷爷想考验我们,敢接受挑战吗?

智慧爷爷:“小朋友你能把形状相同的放一块吗?(课件显示动态的智慧爷爷)

学生活动……

b、 说一说。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想说说你们组是怎样分的?把哪些东西都放在了一起?

生答:我们把牙膏盒、牛奶瓶、墨水盒、纸巾……放在一起。

把皮球、弹弹球、乒乓球……放在一起。

师:他们这样分,你们同意吗?(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首先向学生出示熟悉的实物图,由于学生已经具备许多这方面的早期经验,发扬民主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受物体的形状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描述形状特征,如“把长长的,又长又方的”放一块等等。

c、 揭题。

师:原来智慧爷爷送给我们的这些礼物都是立体图形。

(板书题目:立体图形)

而且给形状相同的,还起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叫什么吗?我们一起打开课本p32,认识这几个朋友。课件依次出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图。(板书: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d、 师:认识了四个朋友的名字以后,你们还记不记得谁对谁啊?(记得)现在请你们举起长方体;师又举起粉笔盒等实物问“这是什么形状?”

e、 让学生当当小老师,学生问,并请其它学生答。

f、抽象图片

刚才知道它们的名字,我们也想看看它们的大照片,我这就有几个,谁敢出来把它们的照片对号入座。

2、 摸一摸,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师:分完以后,想记住它们的样子吗?(电脑显示摸长方体的动画)请大家拿起一个长方体,看一看,摸一摸它的面,然后说说你的发现。(老师边说说示范摸)

学生活动。

师:谁能以最大的声音说说你的发现?

如果有学生能说出:长方体有6个面、有角、有棱等特征时,要及时表扬并让其他学生一起摸一摸,亲身体验体验。

b、同样方法感知其它图形的特征。

师:你还想认住什么立体图形,也拿起来摸一摸 ,看一看有什么新鲜的感觉?(动态课件)

学生自由摸喜欢的立体图形,然后交流。

c、质疑:你觉得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吗?

(老师要引导学生重点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说出异同,使学生知道有些方形物体是每个面都相同的,而有些不是,从而反它们看成不同的两类。

d、数一数

师:认住它们的样子后,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智慧狗是由什么组成的?

(教科书 p36练习五第2题)

e 、猜一猜游戏

让一个学生摸箱子里的.礼物,然后描述礼物的特点,让其它学生猜是什么立体图形。(注意老师要先示范玩)

三 、联系实际

a、 想一想,玩一玩。

师:请大家往后看,谁能帮老师想个办法,把车轮子推到前面来。

b、说一说。

生答:易拉罐是圆柱形的,球都是球状的……

师补充,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图片。

师:你们看到什么立体图形,马上说出它的名字来。

师:立体图形在生活中帮了我们大忙,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让学生谈谈感受。

c、搭一搭,

师:你看人类这么聪明,会跟立体图形交朋友,那你们会不会也用你们的小巧手搭出好东西来呢!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一定规律数图形,发现图形之间的分割组合关系。

2、能将常见图形变出不同数量的各种图形,并能创造性的运用各种图形组合物体形象。

3、喜欢玩图形变变的游戏,喜欢和小朋友分享合作。

活动准备:

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拼成的一幅画(机器人或组合画面)。

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的纸放在信封中,记录单、剪刀、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教师用各种图形拼贴而成的画,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这是什么画?这幅画是用什么做的?

仔细观察这幅画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二、请幼儿操作自己手中的学具,探索发现图形的变化。

1、自由探索图形的变化,用折一折的方法,看分别能变出什么图形。

幼儿交流自己是怎么折的,把原来的什么图形怎样变成了现在的图形?

2、幼儿根据教师指令,只剪一下使图形变化,并说出是怎样变化出来的。(如三角形变三角形,圆形变半圆,正方形变三角形、长方形,长方形变长方形、正方形。)。

3、将剪开的图形继续变化,看每种图形还能变化出什么图形,数一数变出多少个。

4、幼儿利用剪出的不同大小的图形进行拼摆,并尝试记录每种图形的数量。

三、用拼一拼、比一比的方法,引导幼儿探索图形之间的分割、组合关系。

一个图形对折后剪开,可以变成两个相同大小的图形,这两个图形合起来和原来的图形一样大。

如:一个正方形对角折后可以分成两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对边折变成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这两个部分图形合起来还是原来的正方形。

四、观看课件,一起按顺序数出图中用到的图形及数量,发展细致的观察和空间知觉能力。

活动延伸:。

请幼儿自由创作图形拼贴画,看谁的画更有创意。

认识立体图形中班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立体图形中班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1、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知道它们的名称。

2、能在很多的图形中辨认这几个立体图形。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课件,不同形状的积木若干

一、通过观察,发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

1、出示小朋友搭好的作品,鼓励幼儿说一说:用到了哪些图形?

2、结合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形。

3、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所说的`平面图形与搭建作品中的立体图形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

二、简单认识立体图形。

1、认识圆柱体。

(2)教师小结圆柱体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2、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分别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请幼儿找出和图片上的哪个图形是一样的?它们叫什么?找一找它们都有几个面?(6个平平的面)

(2)请幼儿找出它们的不同点。(长方体:长长方方的,大小不一;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大小一样)

三、帮助幼儿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1、分别出示不同的立体和平面图形幼儿说说名字。

2、教师描述一种图形的特征,幼儿猜出相应图形的名字。

四、幼儿操作:

1、分发幼儿操作用书,请幼儿翻到第14—15页。

2、请幼儿看看14页画面上的积木有哪几种,并进行点数,将玩具卡上的数字取下,贴到方框里。

3、再请幼儿看第15页的画面,引导幼儿从数量和积木种类上判断哪一个是正确的积木造型。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立体图形复习课教案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回顾学过的几何图形。

1、我们学习过哪些图形?用你喜欢的方法把这些图形分类。(参考书90页1题)。

2、用集合图表示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

活动二: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1、看书90页2题。

(1)从“视角”的角度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如:正方体从正面看是一个()形。

请你再举一例:

(2)从立体图形“展开图”的角度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如:圆柱体圆柱沿着高展开,侧面展开图是一个()。

请你再举一例:

(3)从“截面”的角度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如:圆锥体圆锥的截面是一个()。

请你再举一例:

活动三:回顾“线与角”的知识。

1、直线、线段和射线。

(1)画出下面的图形。、

直线:

射线:

线段:

(2)比较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与联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

(3)你能从图中看出这两个变化的量有什么关系吗?(在组内说出你的方法。)。

答:

2、垂直与平行。

(1)按要求画出图形。

两条直线相互垂直: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画图时,提醒同学注意: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只存在哪两种关系?

答:

(3)在什么情况下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在什么情况下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答:

3、比较角的大小。

(1)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角的大小与谁有关?与谁无关?

(2)我们学过哪些角?画出来。

(3)比较这几种角的大小。

判断:钝角大于90度。()。

理由:

4、测量角。

(1)完成书91页3、4题。

(2)在组内说一说测量角的方法。

5、请你用三角板画出30度、45度、60度、90度的角。你还能画出其他角度的角吗?试一试。

二、检测与反馈。

1、书91页1题。

学生点名提问。

2、书92页2题。(写在书上。)。

3、按要求作图。

(1)画一条长3.5厘米的线段。‘。

(2)分别画出40度,90度,130度的角。

(3)写在书上。

4、填一填。

(1)经过两点可以画出()条直线。

(2)两条直线相交有()个交点。

(3)三角形中最小的一个角是50度,按角分类这是一个()三角形。

(4)把一个30度的角,用放大镜扩大5倍,这个角是()度。

(5)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度,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度。你有什么发现?()。

5、判断。

(1)画一条4米长的射线。()。

理由:

(2)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理由:

(3)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是相交,就是垂直。()。

易错点:

(4)角的两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易错点:

新课标第一网教学目标:

1、系统整理学过的图形,沟通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构建各种图形之间关系的网络。

2、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体会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理解平行、相交关系,能够在生活中找到相关的应用,并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4、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量角器画指定的角。

一预习,质疑。

完成学案活动,教师下组指导,了解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选择小组展示。

二交流展示。

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每组根据任务安排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听、评,老师相机补充。

教学注意。

两条直线不是相交就是平行?强调在同一平面内。

示范动笔画垂线和平行线。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画出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明确各种角度数范围。

三检测与反馈。

教学反思。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回顾与整理平面图形。

一由线段围成的,从“边”的角度来整理我们学过的图形。

由曲线围成的:

1、从“角”的角度来整理我们学过的图形。

2、从“轴对称”的角度来整理我们学过的图形。

提醒同学注意:

3、举例说明平面图形的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1、完成书94页2题。

(1)请说出这组线段能围成三角形的理由。

答:

(2)请说出另外两组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的理由。

答:

(3)请你画出能围成三角形的一组线段。

活动三: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

1、判断。

(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

理由:

(2)圆的直径都相等。()。

(3)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易错点:

(4)圆周率随着圆的变化而改变。()。

(5)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2、圆的周长公式:c=或c=。

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d=。

已知周长,求直径:d=。

已知周长,求半径:r=。

二、检测与反馈。

1、书93页巩固与应用1题。(独立完成写在书上)。

该题用到的知识点:

2、完成书94页3题。

该题用到的知识点:

3、画出书94页4题图。

(1)先分析几个圆的圆心、半径之间的关系。(在小组内说一说)。

(2)画图:

(3)你认为,画出这两幅图的关键是什么?

4、完成书94页5题。

(1)利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2)你能找出一个圆的圆心吗?(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会用圆规画圆。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31、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4知道三角形的各种分类。

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等图形拼图。

一预习,质疑。

完成学案活动,教师下组指导,了解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选择小组展示。

二交流展示。

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每组根据任务安排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听、评,老师相机补充。

教学注意。

对平面图形进行整理和归纳,复习的角度主要从边、角、折纸角度来进行的。

从轴对称的角度来梳理。

(1)没有对称轴: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普通型)。

(2)只有1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扇形新课标第一网。

(3)只有两条对称轴:长方形、菱形。

(4)只有3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

(5)只有4条对称轴:正方形。

(6)有无数条对称轴:圆。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二、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同一圆中(相等的圆中)d=2rr=d。

三检测与反馈。

教学反思。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回顾立体图形的特征。、

1、长方体的特点。(提示:从点、面、棱等角度刻画。)。

易错点:

2、正方体的特点。

3、圆柱的特点。(提示:从面和展开图的角度刻画。)。

4、圆锥的特点。

5、怎样验证上面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在组内说一说)。

活动二: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1、完成书95页2题。

(1)在书上连一连。、

(2)在组内说一说你用怎样的方法找到不同方向看到物体的形状的。

2、看书97页6题。

(1)在书上画出。

(2)说出你的方法:

活动三:体会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1、书96页2题。

(1)哪几幅图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在组内说出你的理由并验证。

(2)哪几幅图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在组内说出你的理由并验证。

2(1)哪几幅图是长方体的展开图?在组内说出你的理由并验证。

(2)哪几幅图不是长方体的展开图?在组内说出你的理由并验证。

答:

二检测与反馈。

1书95页巩固与应用1题独立完成,写在书上。

2完成书96页3题、

在组内说说你的方法。

3书96页4题。

(1)独立完成,写在书上。

(2)在组内说说你的方法。

4书97页5题。

(1)独立完成,写在书上。

(2)在组内搭一搭,说说你的方法,然后汇报。

5书97页7题。

(1)独立完成,写在书上。

(2)在组内搭一搭,说说你的方法,然后汇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一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表面的侧面展开图。

3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一预习,质疑。

完成学案活动,教师下组指导,了解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选择小组展示。

二交流展示。

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每组根据任务安排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听、评,老师相机补充。

教学注意。

顶点棱面。

长方体8相对棱长相等有12条棱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面面积相等。

正方体812条棱棱长都相等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完全一样。

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对于特征的验证可以结合知识的梳理过程进行,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整理复习。

三检测与反馈。

新课标第一网。

教学反思。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回顾长度、面积、体积的意义。

1书98页1题。

(1)图中工人们正在工作。你能说一说他们在各项工作之前,需要知道哪些数据?

2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长度、面积、体积和容积。

活动二回顾长度、面积、体积单位。

1书98页2题。

(1)测量时,我们用到了哪些单位?

(2)为什么要用统一的单位呢?

2学过的度量单位。

(1)长度单位及其进率。

(2)面积单位及其进率。

(3)体积(容积)单位及其进率。

4完成数99页3题。写在书上。

你有什么发现?

5借助实例说一说1米,1分米,1厘米分别有多长。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立方米,1升,1毫升分别有多大?在组内说一说。

活动三理解周长。

1书99页5题。

求出图中的周长。

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2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是:

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是:

圆的周长公式是:

活动四复习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1写出我们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2在组内说一说这些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3利用网络图的形式把这些公式进行整理。参考书99页6题。

4结合网络图,在组内说一说公式之间的联系。

5用图表示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

活动五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1举例说一说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2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写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

2各公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参考书100页。

二检测与反馈。

1书100页巩固与应用1题独立完成在书上。

2完成书100页巩固与应用题在组内说说你的方法。

3书100页3题。

独立完成,写在书上。

在组内说一说你的方法。

4书101页4题。

写出计算过程。

5书101页5题。

(1)列式。

(2)在组内说一说你的解题思路。

6书102页6题。

(1)列式解答:

易错点:

(2)列式解答:

易错点:

7书102页7题。

列式解答:

易错点:

8书102页8题。

列式解答:

易错点:

9书102页96题在组内说一说你的解题思路。

列式解答:

易错点:

10实践活动小组合作,答案写在书上。

教学目标:

1通过列表、画图等,对图形测量的有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进一步理解周长、面积、体积等以及对应的单位。

2沟通几种基本图形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能正确计算常见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并能对一些数据作出分析评价。

5、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反思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一预习,质疑。

完成学案活动,教师下组指导,了解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选择小组展示。

二交流展示。

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每组根据任务安排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听、评,老师相机补充。

教学注意。

体会研究长度、周长意义的必要性,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检测与反馈。

第三课时的重点内容是检测与反馈。时间来不及,可以吧个别题留家庭作业。

课堂上重点反馈出现问题较多的题。

教学反思。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回顾平移、旋转、轴对称。

1看书103页1题。

(1)图a是轴对称图形吗?

答:

(2)图1中的图a经过怎样的变换可以得到图2?

答:

(3)图1中的图a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图3.要得到图4呢?

2说一说平移是要注意哪几个因素?旋转呢?

3在学过的图形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分别有多少条对称轴?

活动二巩固与应用。

1书103页巩固与应用1题。

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书104页巩固与应用2题。

写在书上,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看法。

3书104页巩固与应用3题。

4书105页4题。

知识点:

5书105页5题。

答:对折一次,得到()个田字,对折两次,得到()个田字,对折三次,得到()个田字,对折n次,得到()个田字。

二检测与反馈。

完成书105页6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

2、能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性。

3、整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性,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一预习,质疑。

完成学案活动,教师下组指导,了解况,重点指导学困生,选择小组展示。

二交流展示。

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每组根据任务安排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听、评,老师相机补充。

教学注意。

三种变换描述方式要点。

折纸与轴对称有密切的联系,把一张白纸对折,然后在上面用针扎出字,展开后,折痕就是一条对称轴。对折一次,可以得到2个“田”字,对折两次,可以得到4个“田”字。一般地,对折几次会有2n个“田”字。可以让学生做一做,找一找规律,但佣公式表述规律不要求学生掌握。

(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为后续初中学生奠定基础。)。

1、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2、旋转的中心、角度和方向。

3、轴对称-对称轴。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确定位置。

画出你的方法:(先独立完成,不会的再参考书106页)。

(提示:要找准参照点,确定方向和距离)。

活动二:巩固与应用。

1看书107页巩固与应用1题。

(2)排球场在圆形花坛的什么方向?羽毛球场、教学楼呢?

2书107页巩固与应用2题。

写在书上,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方法。

3书108页3题。

答:

4书108页4题。

答:

二检测与反馈。

书109页5条。

写在书上,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方法。

如图,点m表示小明的座位,点n表示小乐的座位,点f表示小芳的座位。

(1)小明的座位是第5组第3个,表示为m(5,3)。

(2)点c表示班上年龄最小的同学的座位,表示为c(,).

(3)小乐的座位在第组第格,表示为n(,)。

(4)小芳东面相邻的座位表示为(,);小芳南面相邻的同学的座位表示为(,);小芳西面相邻的同学的座位表示为(,);小芳北面相邻的同学的座位表示为(,)。

帮一帮笑笑。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巩固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

2、能够在实践应用中发展空间想象力,培养出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预习,质疑。

完成学案活动,教师下组指导,了解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选择小组展示。

二交流展示。

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教学注意:

如可以将大鸣山作为原点,水平、竖直方向组成直角坐标系。如果设大鸣山为(0,0),大本营的位置表示为(4,3),也就是大鸣山向东400米,在向北300米。

可以将大鸣山作为参照点,正东方向和正北方向组成坐标系,这样可以东偏北37度,离大鸣山500米表示大本营的位置。

(学生容易忽略比例尺,教师要给予必要指导)。

巩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要注意分清这两个数分别表示的意义。

三检测与反馈。

教学反思。

文档为doc格式。

立体图形的认识数学教学教案

:教科书第137一138页,练习三十一的第l一9题。

1.使学生知道所学立体图形的名称、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师把教科书第137页上的图画在小黑板上。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让学生先想一想这些图形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出示准备好的小黑板。指名说出每个图形的名称。

各图形中的每个字母表示什么?

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为什么?,(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一类,它们的每个面都是平面;圆柱、圆锥和球*是一类,它们都有一个面是曲面。)。

教师:下面我们就分别进行复习。

1.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师:长方体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长方体的'6个面是什么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有什么特点?(可以分成3组,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师:正方体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

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什么形?(都是正方形。)。

正方体的12条棱有什么特点?(长度全部相等。)。

教师可以把上面的复习整理成下表。

教师: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有什么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圆柱和圆锥。

教师:圆柱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几个面?每个面各是什么形状?(圆柱是一个立体图形,有三个面,上、下两个平面叫做底面,大小相等,另一个曲面叫做例面。)。

圆锥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几个面?每个面各是什么形状?(圆锥是一个立体图形,它有两个面。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教师简单板书:

圆柱:3个面,2个大小相等的圆和1个曲面。

圆锥:2个面,1个圆和1个曲面。

3.课堂练习。

(1)做教科书第137页做一做的第1、2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讨。

论。特别是第2题,要让学生想是怎么展开的,可能有不同的情况。

(2)做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也可以课前准备类似的教具,让学生实际拼一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做练习三十一的第2题: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

(4)做练习三十一的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集体讨论。可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对说的比较好的学生要给予表扬。使学生明确:这个长方体不同的三个面的长、宽分别是10厘米、8厘米,10厘米、7厘米,8厘米、7厘米,而正方形木板洞的边长是;厘米.所以不管怎样摆,这个长方体都不会从这个木板洞中漏下去。

1.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

教师:请举例说明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一个立体图形所有的面的面积总和.叫做它的表面积。)让学生用周围的实物举例说明。计量立体图形的表面积用什么计量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什么是立体图形的体积?(一个立体图形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它的体积。)。

计量立体图形的体积用什么计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教师: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各应该怎样计算?先让学生思考一下,然后,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38页中间的图自己写出计算的公式。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要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计算公式板书在黑板上。

做练习三十一的第5题:先指名说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做练习三十一的第1题。

教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各应该怎样计算?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38页下面的图,自己写出计算公式。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和圆锥体积的汁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计算公式板书在黑板上。

做练习三十一的第6题。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做错的学生说一说,以使他们更明确是怎么错的。必要时,教师可适当演示。

做练习三十一的第9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让学生想一想: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有什么不同。

五、小结(略)。

六、作业。

练习三十一的第7、8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思考练习三十一的第17题。

幼儿园教案认识立体图形精选

1、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知道它们的名称。

课件,不同形状的积木若干。

一。通过观察,发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

1、出示小朋友搭好的作品,鼓励幼儿说一说:用到了哪些图形?

2、结合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形。

3、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所说的平面图形与搭建作品中的立体图形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

1、认识圆柱体。

(2)教师小结圆柱体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2、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分别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请幼儿找出和图片上的哪个图形是一样的?它们叫什么?找一找它们都有几个面?(6个平平的面)。

(2)请幼儿找出它们的不同点。(长方体:长长方方的,大小不一;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大小一样)。

三。帮助幼儿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1、分别出示不同的立体和平面图形幼儿说说名字。

2、教师描述一种图形的特征,幼儿猜出相应图形的名字。

四。幼儿操作。

2、请幼儿看看14页画面上的积木有哪几种,并进行点数,将玩具卡上的数字取下,贴到方框里。

3、再请幼儿看第15页的画面,引导幼儿从数量和积木种类上判断哪一个是正确的积木造型。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