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习体会(精选19篇)

时间:2023-12-09 12:18:17 作者:翰墨

学习体会是在学习过程中对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一种方式。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学习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并能写出一篇优秀的学习体会。

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心得体会

摘要:

基于教师在当今社会发展当中的重要性,教师专业化是当代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的改革,是世界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的成功策略,也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需要。如何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不仅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界研究的热点,而且成为教育界普遍追求的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关键字: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学教育。

《教师新概念——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轻工业出版社[美]林达·费奥斯坦著。

王建平译。

《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杨翠蓉著。

《浅议教师专业化》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14,8颜玉成著。

《中国教师专业化之路》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1王海方著。

正文:

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速发展,人们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当然也离不开教师。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从现在到2014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中所指出的那样:“为组织适应未来的教育,我们需要有新型的教师。”

教师是学生发展的直接指导者,教师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潜力和发展可能。当一天的工作结束时,教师们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帮助到了学生,使学生有成就感就是一种值得称赞的成功。很多人认为,这种帮助因素对维持教师这一职业来说至关重要的。很少有职业能够像教师一样使人得到积极的发展,而且这种发展能极大地改善人们的基本素养。在当今社会,教师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也许你每年要看一两次医生,有三次与银行职员打交道的经验,四五次去参加各种聚会认识更多的人,而且在过去曾两次迷上过每天在荧幕前出现的名人,但与你至少12年内与教师的日常交往想比,这些交往只占极小的比例。教师能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给予他们极大的影响。著名教育学家西摩?萨若森说:“教师这一职业与其他所有为人类服务的行业一样,从工作中得到满足是职业要求和个性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当你选择成为一名教师,你就选择了一种为他人树立榜样,为他人服务,给他人带来福利的行业。

基于教师在当今社会发展当中的重要性,教师专业化是当代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的改革,是世界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的成功策略,也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需要。如何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不仅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界研究的热点,而且成为教育界普遍追求的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首先,从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来看,我认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第一,从教师专业化的内容来看:

1.教师职业要有较高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教师是一个教书育人的神圣的职业,这需要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将这些知识最大地传授给学生的能力。作为一个教师,拥有较高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是首要的并且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2.教师职业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对象是未成年人,它与一般的职。

业不同。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通过其专业活动帮助未成熟的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伦理意识和道德态度,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爱护学生。这种爱是建立在理解和信赖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和学生沟通,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行为,重视行为的教育性。

大部分律师都是从助手开始做起。因此,教师也应该经过较长时间的实习训练。所以为什么德国的教师要在毕业后取得教师资格后还要经过二年实践,再经过考试合格才能获得正式的教师资格证书。

4.教师职业需要不断地学习进修(专业发展)。从普通教师到优秀教师或教育专家,大致需要经历掌握学科知识、获得教学技能、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等三个阶段。时代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当今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已经远远不同于以往。教师要适应学生多样化的、不断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不断进修,并将教育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并通过实践反省自己,不断总结经验和学习新理论、新方法。

5.教师职业的自主权。教师大部分时间在封闭的教室中工作,其他人几乎没有机会观察他的工作。新教师上课,会有老教师听课,评价他的教学能力。但一旦经过这一阶段,几乎没有人听课,享有较高的自主权。当然教师会接受学生的监督、社会的监督和检查,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有较高的自主权。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判断能力、能熟练地处理教育教学的能力。

6.教师的专业组织。一般都有教师工会、教育研究组织来约束教师的行为。由此可见,教师职业具有一般专门职业的特点,教师专业性是存在的,它确实具有其他职业无法替代的作用。如果说我国目前教师专业性不强,那么这正是需要我们改进的。

第二,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条件来看:

就我国而言,完整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始于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的设立,至今教师教育已经走完了一百多年的曲折历程,但专业化水平同其它国家相比还是很低。早在1986年,国家教委就曾下发《关于中小学教师考核合格证书试行办法》,要求关于中小学教师必须获得《教材教法考试合格证书》和《专业合格证书》。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2014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具体、明确地规定了教师资格证书的操作方法,教师资格制度在我国开始全面实施。2014年4月1日起,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进入实际操作阶段,这标志着我国对教师职业专业性的认识和实践在不断深化。

同时,由于我国教师专业教育起步晚,目前我国教师专业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教师教育的学制、教师选拔和聘任制度、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教师的专业进修制度等方面都急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动。

第三,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观条件来看:

教育专家主要指培养学生的品性和德行。

1)教学专家。就我国而言,中小学教师的受教育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这极大地阻碍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得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没有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

首先,每一个教师都应当不断学习,做一个博学的人,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要前提。一个饱含理想的教师,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教师,必须从最基础的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夯实基础,多读一些有用的书。正如苏霍姆斯基所告诫我们的:“启发智慧和鼓励人心的书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学校首先是书籍。”一个孩子的年龄越小,那么他对教师的期望值就越高,在他眼里教师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教师就是一本百科全书。试想一下,如果这本百科全书经常失效,那么这个孩子该会有多失望。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同时,通过内心与书本的交流,能让教师自己始终保持着一份纯净而又向上的心态,不失信心地契入现实、介入社会、创造生活。书能更好地充实我们的认识。做一名学者型的教师,应当是每一个老师的目标。

最糟糕的是第四种老师,浅入深出,本身并无多大学问,却装腔作势,把本来很浅近的道理讲得玄而又玄,让人听不懂。

先祖者,类之本也;

君师也,治之本也”。荀子认为教育具有教化人的作用。的确,教学不是教师的唯一目标,教育才是更高的更有意义的目标。而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唤醒人的真正人性和使人彻悟人生,使混浊的人生变得清澈,使沉睡的生命得到觉醒。通过教育,人首先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然后就是要成为一个大写的人。而作为一个教师,必须先于学生拥有这样的觉悟。这是对于一个教师的最起码要求,同时也是一个教师必须达到的境界。学生花12年的时间与教师相处,教师所作的每一个细节,也许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时时刻刻严于律己,从小事做起,不仅在课堂上,同时也要在课下做好学生的榜样。

第四,做一个真心关爱学生的老师,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力。作为一个教师,我们都知道教学的主要魅力在于学生,是学生的灵动性让我们的工作充满了魔幻般的色彩,使我们当老师的从登上讲台的第一天起便迷恋上了,就像《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的小查理迷恋巧克力一样,我想,爱学生就是最好的“诱因”。当然教师的目标就是学生的成绩,然而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学生不应当仅仅体现在成绩上,更应该体现在学生的生活上。教师应该时刻关心学生的心理动态,当发现某一个学生的成绩骤降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责备和怪罪,而是是什么导致了该学生的成绩下降,他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很难处理的问题或是困难并且耐心地开导学生,让学生重拾学习的信心。

最后,做一个具有健康的内心品质和态度的老师。以下是费奥斯坦在《教师新概念——。

1、对行为负责。

不要因为你的问题而责备他人,不要因为你应负责的事而责备学生。对自己或他人诚实地承认错误,当你的行为冒犯了他人尤其是学生时,要道歉并试图改正。

2、自我调节。

当你早上醒来时要问自己感觉如何(精神和身体),然后审视自己,并试图调解一天的情绪。很多人并不这样做,而是与往常一样,照例行事。

不理解自己的感情,在处理与学生的感情和心理问题时就会感到困惑。认识到你因为学生而生气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让这种愤怒的情绪影响你的行为,不断调解你的情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很好的很好方式。

3、谨慎的自我开放。

对你的学生不要怕开放,然而自我开放应当适当、适度,教师可以公开个人隐私但应当有所保留。

4、用适当的行为做榜样。

你若想成为教师,你的行为必须是学生模仿的榜样。

5、保持健康的幽默感。

不要使自己和生活太严肃,与你的学生一起欢笑,当然不能嘲笑他们。与学生一起娱乐,让他们知道你是一个富有感情的人。然而,要注意那些对玩笑敏感的学生,我们不能确定什么样的学生会对玩笑感到反感。自嘲能力也同等重要,若你不具备这种能力,你或许需要专家的帮助,因为没有欢乐来支持你,要管理好一个班级是很困难的。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也必将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主流话题,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努力成为一名高素养的专业化教师,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也为中国千千万万的少年儿童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习体会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已拓展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一直以来,管理的理论、思想、方法和实践多是以现代化大生产的工业社会为背景产生的,可以预见的是信息技术社会给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发展带来的将会是革命性和全方位的影响,并且这可能会涉及2世纪管理学关注的所有主题:管理者与管理、组织与人力资源、组织战略与竞争、管理创新与组织变革、组织道德与商业伦理等。管理方法的创新和以前的相比将会更加倾向于依靠计算机技术手段,解决决策问题和综合问题的管理方法将不断增多。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已经且正在快速地改变我们这个世界。随着2世纪信息社会的全面到来,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管理手段已经越来越多地依靠计算机了。计算机技术在现代管理实践中的广泛运用为管理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大量的机会,从而实现了很多在没有计算机时管理者所想象不到的管理目标。在现代管理实践中尤其在企业管理中,可以预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管理方法的创新将会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由于更加重视知识的“整合、“集成等,所以,许多新的方法的出现,都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某一个专业管理的问题,更多地是为了解决在管理实践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或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因而可以说的是在未来,解决综合性问题的管理方法创新的研究课题和管理实践也将会增多。

四、管理理论研究对象及实践主体多元化?

五、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影响多元化?

参考文献:?

[3]组织行为学第0版.[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习体会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各个学校都把发展教师的专业特长作为教师培训工作的抓手。那么教师为什么要发展专业特长?结合我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谈点粗浅的认识。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方面,还是在教学技能、教学评价等方面都要求有创新和突破。新课程从内容的选择上,课程的实施中都十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一要求,决定了教师要有自己的技能和特长。教师自己独有的技能和特长就是一种个性。苏霍姆林斯基写道:“教师的个性在如何塑造学生,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有个性的教师才能造就有个性的教育。特级教师窦桂梅在谈到实施新课程的体会时也曾说:“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

无数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有个性特长的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自身的行动影响学生,培养出具有个性特长的学生来。审视我们身边的老师不难发现,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一个书写规范和书面表达技能强的教师,他的学生一定也是会写规范的汉字和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一个文学功底深厚的老师,他所带的学生也一定是文学爱好者;一个能熟练使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的教师,他的学生必然会对网络和多媒体感兴趣,其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也一定很强。这样的老师,其与学生的关系一定会十分融洽,必然会受到学生的爱戴。

二、教师发展专业特长是成就人生理想的需要。

心理学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作为成年人的教师也不例外,更需要获得人格的尊重和满足发展的需要。应该说,每个老师都怀有自己的人生理想dd做一名受人尊重并且不断进步的教师。这就是我们每个教师的人生理想。但这种理想不是凭空就可以实现的,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在平凡的岗位中忘我工作,以实现做教师的理想。从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可以看出,一个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更容易得到学生的爱戴,更容易得到领导的青睐,一个不断获得爱戴和青睐的老师就是一个受人尊重的老师,也必将焕发出更大的活力。课程改革给了我们发挥潜能,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也给了我们学习新知识,发展新技能,把自己锻炼成一名新型教师的广阔天地。积极投身到这场改革中,是我们实现人生理想,收获幸福的必经之路。

对于一个具有特长的教师来说,其特长出自于他独特的个性,对于一所具有特色的学校来说,是指它具备了其他学校所不具备的优势。我们学校近些年来,把创建特色学校作为学校的发展思路,把创建特色学校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整个学校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校园文化特色,甚至各个班级也有着自己的特色。仔细分析这些特色的形成,都源自于我们有一支具有特长的教师队伍。

如我们有的班,班主任有音乐的特长,则这个班就有音乐特色;有的班主任有舞蹈的特长,则这个班就有舞蹈特色。学校艺术特色的形成也是因为我们重视了艺术教育,有一支擅长艺术的教师队伍。如学生的手工、剪纸、绘画、音乐、舞蹈等。总之,特色学校的建设离不开有特色的老师,学校特色的形成需要有特色的教师的引导和塑造,没有一批既爱岗敬业又有专业特长的的教师,培养学校特色是困难的。

创建特色学校不仅是学校的发展目标,也是对我们每个教师的具体要求。人人有特长,学校才会有特色。作为学校的一分子,每个老师要把自己的专业特长发展同学校特色创建结合起来,依据学校创建特色学校的总目标和自己的专业特点,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校和个人和谐发展、科学发展。

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心得体会

第一,当今教师为什么要不断谋求专业发展。从古代教学谈到现代的教学,师生的态度转变,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以及教师所承担所有的责任都有巨大的变化。普及教育时代的早期,教师是知识上的多面手。普及教育时代,学科的分工,教师职责明确而单一。而到了今天及未来的教师,要求有更高的“课程意识”与“学习意识”。越来越频繁的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能力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出生率下降使学校和教师面临日益紧迫的竞争压力,这些因素使当今教师的专业发展压力增加。

从这一点,我可以感受到,老师的压力与责任越来越重大,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是势在必行的,而且感觉到发展的紧迫性。如何促成自身的持续发展?如何促进自己的持续的专业发展?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第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解。这里有三种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智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反思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取向。

在这三种取向中,我比较赞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反思取向,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从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到各种各样的在职培训,占主流的是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反思这一取向。这个状况有没有改进的必要,方向会在哪里?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第三,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及有效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特点。教师专业发展受到包括个人历史、投放程度、职业阶段、学校文化、活动形式等在内的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通常具备五个特点。

回想自己的专业成长经历,我觉得象组织外出学习这种途径对你的专业发展影响最为深远。深刻体会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或许,在自己专业成长中,能更多地去观摩各地的名师上课,各地的教育或许能给我们有不同的启示。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多去观看录像,同样通过反思可以达到我们的目的。

第四,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途径。从“吸收外来知识”、“加深对自己及其实践的理解”和“改进教师文化”三个维度,教师可以采用多种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途径。

在学校中,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象“把教授请进来,把教师送出去”是值得保留和发扬的经验。或许,在将来可以把这些经验再推广。

第五,校本教师专业发展途径。首先,促进教师对外来知识的吸收与分享。其次,促进教师的自我理解和专业自觉。最后,促进学校文化或教师文化的改进。提出构建日常实践为基础的教学——研究——专业发展—体化专业生活方式。

学习完以后,我对王教授说到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印象比较深刻,其实这一现象是普遍存在在我们教学实践当中的,如何处理好师生的关系,如何去对一个学生做出一个评价,这都方式都需要我们去深思而后行的。是否我们现在的评价方式还存在着不合理,也需要我们去反思。另外一点我印象很深的是,需要教师去找一面镜子,学会看到自己的优缺点,这面镜子就是对自己教学上的反思。有了反思才能有进步。我觉得我们做的反思还不够多,还不够深,对自己的认识也不够清晰。应此我们应尽快地去找这一面镜子,去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促进自己不断地进步。

第二实验小学陈春霞。

读《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体会

带着这个思考,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直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面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缘。

其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帆风顺的吗?

从目前看,教师的专业性发展遇到这样几个问题:教师只专注于自身专业的局限思考;在观念和经验上有错觉;将质量问题归因于学生、同行乃至外界;处理问题时专注于个别事件,缺乏整体、动态的思维方式;文化水平高,比较主观,满足于现状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努力克服。

那么怎样有效实施教师专业化?

学校应为营造“学习化、专业化”的教师群体而努力,将教师发展列为重要议事日程,营造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的互学互助气氛,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形成师带徒、听课指导,示范课与研究课的教研制度。有组织地开展教科研活动。

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自己。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要做到将教学生涯视为生命历程的重要部分,增强使命感,不断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义。(三种教学生涯观:生存、生活、生命)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自己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我反思、博采众长,形成风格,争做专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请参考更多相关教师读书笔记: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大班教师读书笔记。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大全。

《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读书笔记

读《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体会

作为一名班主任,“民主教育”是他的一大特色,“爱心教育”是他成功的基石。他的爱是博爱,是严爱,是充满艺术魅力的关爱,他的教育方式是感性的,学生之于他是朋友而非机器。是啊,当我们以冷眼、责骂和各种各样无休止的惩罚对待学生的时候,我们又怎能期望教育能深入学生的心灵?离开了对学生起码的爱,一切教育都是一纸谎言!

寒假中,我读了《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这本书,这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教师专业化的论著,它对当前我国教师的改革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者不仅仅从教师专业化事实的角度来理解教师群体的专业化问题,而且还高屋建瓴,视角广阔,从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高度来看待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高三者间的辩证关系。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和造就能够满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是关系到能否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能否实现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它引起了我的一些思索:

首先《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教师专业化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直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面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缘。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上形成了一场教师专业化的运动。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从目前看,教师的专业性发展遇到这样几个问题:教师只专注于自身专业的局限思考;在观念和经验上有错觉;将质量问题归因于学生、同行乃至外界;处理问题时专注于个别事件,缺乏整体、动态的思维方式;文化水平高,比较主观,满足于现状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努力克服。

那么怎样有效实施教师专业化?

学校应为营造“学习化、专业化”的教师群体而努力,将教师发展列为重要议事日程,营造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的互学互助气氛,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形成师带徒、听课指导,示范课与研究课的教研制度。有组织地开展教科研活动。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习体会

第一,当今教师为什么要不断谋求专业发展。从古代教学谈到现代的教学,师生的态度转变,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以及教师所承担所有的责任都有巨大的变化。普及教育时代的早期,教师是知识上的多面手。普及教育时代,学科的分工,教师职责明确而单一。而到了今天及未来的教师,要求有更高的“课程意识”与“学习意识”。越来越频繁的.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能力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出生率下降使学校和教师面临日益紧迫的竞争压力,这些因素使当今教师的专业发展压力增加。

从这一点,我可以感受到,老师的压力与责任越来越重大,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是势在必行的,而且感觉到发展的紧迫性。如何促成自身的持续发展?如何促进自己的持续的专业发展?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第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解。这里有三种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智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反思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取向。

在这三种取向中,我比较赞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反思取向,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从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到各种各样的在职培训,占主流的是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反思这一取向。这个状况有没有改进的必要,方向会在哪里?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第三,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及有效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特点。教师专业发展受到包括个人历史、投放程度、职业阶段、学校文化、活动形式等在内的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通常具备五个特点。

回想自己的专业成长经历,我觉得象组织外出学习这种途径对你的专业发展影响最为深远。深刻体会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或许,在自己专业成长中,能更多地去观摩各地的名师上课,各地的教育或许能给我们有不同的启示。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多去观看录像,同样通过反思可以达到我们的目的。

第四,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途径。从“吸收外来知识”、“加深对自己及其实践的理解”和“改进教师文化”三个维度,教师可以采用多种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途径。

在学校中,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象“把教授请进来,把教师送出去”是值得保留和发扬的经验。或许,在将来可以把这些经验再推广。

第五,校本教师专业发展途径。首先,促进教师对外来知识的吸收与分享。其次,促进教师的自我理解和专业自觉。最后,促进学校文化或教师文化的改进。提出构建日常实践为基础的教学――研究――专业发展―体化专业生活方式。

学习完以后,我对王教授说到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印象比较深刻,其实这一现象是普遍存在在我们教学实践当中的,如何处理好师生的关系,如何去对一个学生做出一个评价,这都方式都需要我们去深思而后行的。是否我们现在的评价方式还存在着不合理,也需要我们去反思。另外一点我印象很深的是,需要教师去找一面镜子,学会看到自己的优缺点,这面镜子就是对自己教学上的反思。有了反思才能有进步。我觉得我们做的反思还不够多,还不够深,对自己的认识也不够清晰。应此我们应尽快地去找这一面镜子,去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促进自己不断地进步。

乡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研究工作总结

概念的界定是研究的前提我国学者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义颇多.且大多理解为是教师专业素质及专业化程度提高。而就“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而言.目前的研究总体上都是围绕这一视角揭示其内涵的。有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化的实质内涵是指教学的品质和教师的主要行为表现:回也有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嘲还有学者认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指幼儿教师通过职前师资培育、任教和在职进修等方式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专业结构、更新其专业素养的发展过程。

2.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关于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理论构成.。

国内不少学者提出了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结构模型。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张元博士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将幼儿教师专业化归纳为五个方面: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实践智慧、合作和反思能力、人文素养以及批判理性。北京师范大学庞丽娟教授根据国内外关于现代化社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新《纲要》对教师要求的新精神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般趋势.从六个方面比较具体地说明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素质内涵她指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包含:对儿童和儿童发展的承诺;全面、正确的了解儿童发展的能力;有效的选择、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创设发展支持性环境的能力:领导和组织能力:不断地专业化学习同吕育玲认为幼儿教师的素质结构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思想素质等五个方面。同赵芙蓉认为幼儿教师的素质不但要具有童心、爱心,还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较宽的知识面.有较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较强的保育能力罔还有学者提出了一些更细致的观点,有学者指出,在工作节奏快、强度大、压力重的今天,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更要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包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广泛兴趣和合理知识结构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豁达的胸怀五方面。

3.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由于国内学者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性质与内涵还没有建立一套大家认同的严密体系。

因此教师专业标准问题成为当前教师教育领域中的热门话题,建构新时代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成了当务之急。康建琴通过对《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的文本分析基础上,借鉴国外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构建了初步的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框架李焕稳认为幼儿教师专业化标准是:受过较长时间的专门训练.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具有专门的儿童发展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多方面.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具备教育实践能力,包括教育活动组织能力.教育性反应意识,教育监控能力,对儿童行为、学习、交往、情感的指导能力.创设有利于儿童发展的环境的能力等:具有专业责任感和服务精神。

此外.一些学者还就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其它方面作了有益探索,如专业发展态度问题、专业权利、专业理念等更带有情境性、实践性的问题有学者认为高质量幼儿教育中的教师既不是幼儿的“保姆”和一般意义上的游戏伙伴,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导者”、“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一个“以专业的眼光赋予学习者和学习以价值的人”。

近10年来,众多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对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种种问题给予了较多关注,并进行了深刻的原因分析。

1.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黄绍文指出,当前幼儿教师在社会中的专业认同度不高.。

人们把幼儿教师看作一个职业.却没有把幼儿教师看作一个“专门化的职业”,甚至还被称作“高级保姆”.幼儿教师职前教育理论缺乏深入研究等现状。冯晓霞对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现状进行分析时指出.尽管幼儿园教师队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积极的变化.但也潜伏着不容忽视的危机:社会地位和待遇普遍偏低:工作压力偏大.部分教师职业倦怠明显:农村幼儿园教师身份不明,基本权益没有保障。邵卫等对浙江湖州市农村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文化素质及教育能力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他们文化素质偏低.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严重制约了农村幼教事业的发展。郭海燕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江西省万安县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精神、专业知能、专业工作状况、自我专业发展及学校文化五个方面考察他们的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无独有偶,王杰也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甘肃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问题进行了研究。

2.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不高的原因分析鉴于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诸多学者进行了深刻的原因分析.他们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致可以从这些方面来考察:首先从教师自身来看,幼儿教师有它自身的特殊性、自主专业发展的意识不足、幼儿教师观念与社会不同步,思维方式单一。知识更新慢等内在因素;其次从校外来看,幼儿教师的专业地位还没有形成共识.社会公众对于幼师职业的认同度和期望值低.社会地位有待提高:政府和社会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对幼教管理的随意性.对幼教从业师资把关不严以及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第三从校内来看.幼儿园管理封闭,人文环境不协调:学校文化,具体专业发展活动的形式化、低效性等现实限制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如前所述.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与途径问题是近10年来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焦点研究者提出了许多有效的策略和途径.综观学者们的研究可知.他们对此问题的认识主要基于三种视角:社会层面、教师自身及幼儿园层面。

从自身的教育实践中寻找研究课题.以此作为切入点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能有效地促进其自身的专业成长.且将会成为我国幼教改革“胶着期”的突破口有学者认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反思能力.要倡导基于个人反思的行动研究学习。有的学者从幼儿教师专业认同的角度探讨.以期更好地促进幼儿教师积极、主动地发展。

3.从幼儿园层面来看当前.从幼儿园层面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大多为一线教师.。

他们通过自身实践探索出了较多的有效策略有些教师从管理者的角度就教师专业如何发展提出了相应的直接可操作的具体做法.如人本管理、课程管理、师徒制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有学者结合幼儿园开展课题研究.建立“教师成长档案”和“园本教研”着手.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向小英通过对16名幼儿园教师的访谈研究.提出“博客”能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此外.唐松梅介绍了教师专业小组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呼吁基于同伴互动的团队专业学习。

此外.有学者从社会学角度出发介绍了他们是如何构建区域教科研机制.打造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宽阔平台:还有学者从文化学角度认为有效地重建幼儿教师文化能促进幼儿教师的“自我更新”.实现其专业成长。

(一)关注幼儿教师个体生命价值需要。

在120篇研究文献中.仅有2篇介绍了国外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及启示。在当今多元文化语境下.我国幼儿教师应该怎样处理好适应与超越、继承与创新、本土化与国际化以及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这是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都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为此.必须加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在启示和借鉴中推动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在120篇研究文献中.专门针对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只有5篇(其中3篇为硕士论文),农村幼儿园的只有3篇(其中2篇为硕士论文).这两类幼儿园教师在研究者视野中似乎没什么分量.这对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是无益的。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幼儿教育必然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而随着办园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民办幼儿园已经占据半壁江山.它们对我国整个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又最容易出问题。因此,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不能不关注农村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的教师专业发展。

如前所述.120篇研究文献在学科视野上以教育学占绝对优势针对当前有个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如研究尚停留在经验总结与概念澄清阶段.理论研究、文献研究文章较多,实证研究、跟踪研究与田野研究较少.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应用性的研究成果较为缺乏等。已有学者呼呼要切实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程度.不能单从教育学、心理学这类教育学科中寻求解决方法与策略.还要综合运用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文化学的多学科视角,不断解析探究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与规律.从而解决实践问题.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质量。

个人知识理论视角下教师教学专业知识的发展论文

有效教学(effective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人,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是教师提高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理念的核心思想是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具备反思意识,它要求教师要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改进教学实践行为,增长教学智慧。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育研究的主题之一。一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教学专业上不断发展,并应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始终的终身自我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仅表现为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量的累积,还表现为教师对自身和其所从职业的认知的成熟和深化,能够逐步建立起一种由专业自我、主观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技能所组成的个性化的素质体系。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将不断更新专业结构,提升专业水准,从而获得持续发展。

(一)教学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化。

传统观念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指由教师所教学科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所组成的学科知识的专业化,一般称之为教学专业化。其包含两层意思:首先,对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教师来说,在高校学习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只是书本上的教学理论知识,还未用于教学实践,其仅是前人的教学经验而已,还未转化为自己的教学理论。教师需要通过教学实践,学以致用,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不断升华;另外,时代在飞速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经验在不停升华,任何教师都必须不断地更新已有的教学知识,充实已有的教学实践。

然而,从有效教学的核心理念来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不在于学习专业知识,而是更注重于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即从教学专业化转化为教师专业化。其中,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师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它更依赖于在教学过程长期跌打滚翻积累的教学经验,体现了教师劳动中的创造性成分;教师的专业品质比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更抽象,但它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原动力,常常表现为教师对教育、对学生、对自身发展基本态度。这一转变,需要通过教师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念的变革,同时也将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更加丰富和立体,为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正在发生极大的变化,从以学科专业知识为主转化为提倡教师个人专业能力及品质的提高,当然,两者是互相联系、共同促进的。教学专业化是基础和前提,教师专业化是对前者的升华和提高,良好的学科专业知识能使教师更有精力来研究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累经验;过硬的专业能力和优秀的专业品质则能更好地促使教师掌握更多有价值的专业知识。

(二)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一体化。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又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期间经历着职前与职后教育两个阶段。按照有效教学对教师的新要求,教师的培养过程对教师专业发展至关重要。但长期以来,在我国的教育机构中,高师院校承担了教师教育的职前培养任务,而教育学院系统则将重点放在对教师职后的培训。这样一方面使教师职前教育远离教育现场,而教学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难以在大学中进行有效传递;另一方面使教师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师范大学投人较多,培训机构获得的资源偏少,教学水平相对低下。因此,导致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严重分离的现象,极大地阻碍和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都应该在教师专业生涯的所有阶段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体现教师培养的连贯性和互补性。职前教师教育应能够使未来教师具备他们今后整个专业生涯中完成许多教学专业任务所必须的大多数或全部的能力,以获得持久的专业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所有知识结构和态度。职后教师教育要着重于提高教师学历;着重于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增强职业适应性,培养骨干教师;着重于学习新理论、研究新问题,培养教育教学专家。巨‘口真正实现教育思想,教学管理、内容和方法上的一体化。

从有效教学的内涵来看,它是一套极具实践性的教学理论,主要强调教师的职后发展问题,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发展。由此可见,在研究有效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时候,必须看到两者的相互交融性,它们是相伴而行,相随而生的。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影响教学有效与否、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和必要条件,它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被验证、被激活,从而转化为有效教学的现实因素。另外,教学的双边性、反馈性决定了教学的进步既是学生的发展,又是教师的成长和提高,可谓“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是其教学日益“有效”的过程,教学的“有效”程度则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最全面、最客观、最精确的权衡尺度。围绕有效教学,本文从教师个人和学校两个层面来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与途径。

(一)教师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是自身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1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终身学习的概念里,学习是一个不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能为人生的各个发展阶段提供全程的教育支撑。教师的职业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职业,教师应树立这种思想,以应对时代发展的要求,求得专业水平的提高。有效教学理论的提出为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和观念指明了方向,在此理念下,教师要树立新“三观”。一是新师生观,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潜能的发现和开发者,是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协作者,是与学生平等相处、共同发展的伙伴。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二是新教学观,即教师要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工作要回归生活、联系生活,注重自己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化发展趋势;三是新评价观,即实行发展性评价,基本特征是多元化,包括标准的多元性、主体的多样性、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手段与方法的多样性等等。

2教师要增强对日常教育实践的反思。

当前,我国理论色彩较浓的教育教学研究并不适合作为专业发展主体的一线教师,教师要树立起“专家”形象,必须重视自身的成长过程及其身处其中的日常教育实践,充分挖掘日常教育生活中所蕴藏的丰富的研究素材,并形成自身的教学理论,达到掌握策略,改进行为,增长智慧的目的。一是培养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养成研究的学术自觉。中小学教师研究日常实践工作的能力,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备从教育事件中提炼主题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对当下教学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会变得十分迟钝和冷漠,更难以具备对教育教学事件加以诊释的能力。教师养成发现自身所处的教育环境中的问题的敏锐性,并逐渐养成一种研究问题的自觉,对于中小学解决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高研究能力,有重要意义。川二是善于把自己带人实践研究的情境,省思教学效果。情境决定行为,有效教学总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发生的,而情境则与镶嵌在其中的知识形成了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应该是教师的实践经验与真实的教育情境之间持续互动的过程。教师必须融人研究情境,从中获取“原生态”的现场资料,挖掘其中所蕴藏的问题,探寻教学工作对学生发展的意义。通过对教学资料、素材的整理、分析、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把握教育教学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三是注重整理研究成果,促进成果系统化。中小学教师应努力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形成文字,对自己教育教学思想进行系统梳理,并从中锻炼和提高发现问题、收集和处理信息、创新思维、文字表达等能力,从而养成专家型教师的素质。这要求中小学教师及时地把自己对“教学感悟”的感情、体验、认识、见解、遗憾写下来,由片断到长篇,由零散到系统。这样的文字也许不会阐述得很严密、全面、深刻,但由于基于事实,是来自于教育实践中活生生的感受和体验,所以,它往往是形象逼真、简明易懂的。四是积极做好成果转化,提升专业水平。中小学教师从事日常实践研究,其研究成果能使教师在深层的文化结构上提升自己的专业视野,使其由客体成为主体,能理性地、富有创意地对待自身的教育活动,并改造以往不恰当的教学习惯与行为。在此过程中,教师从教学研究的边缘逐渐走向了中心,提升了专业水平。

3教师要注重开展反思性教学。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把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等作为认识或意识的对象,对其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评判,并考虑、选择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和科学性对策的过程。它是教师为实现有效教学的有意识努力的过程,同时它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教师的反思包括对教学工作的反思和对“有效性”教学的质疑,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既包括教学行为计划进行反思,也包括对教学行为进行现场反思,还包括对行为结果进行反思,从而增加有效的教学行为,进而促进有效教学成为现实。反思通过将研究纳人教学活动中,经验不断上升为实践智慧,将“他人的理论”与“自我的理论”相链接,构筑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成为教师成长之源。

(二)学校倡导有效教学的良好环境氛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和保障。

教师任职的学校是教师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地方,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本人成长发展尤其是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在以往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中人们往往过多地注重一般意义上的教师教育,忽略了教师任职的学校,从而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要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必须充分发挥教师任职学校的助推作用。

1学校要确立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全面发展同步推进的办学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树立了正的理念,才会有成功的实践。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而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是影响有效教学的直接因素。由此可见,有效教学、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三者是互为因果,紧密联系的。因此,学校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同样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场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本身除了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应该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有一效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都获得成功。

2学校要明确课堂教学是教师发展的主战场。

过去人们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通过送出去进修学习的方式进行,但这种学习培训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因为通过培训学到的知识,与个体当前的、现实的工作、生活情境与需要关联较少,缺乏个体特定场景中特定心理体验的融人和个体内心深处精神的渗透,因此它没有真正转化为个体内在心智模式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造就了现实中口是“行”非的教师群体,其实践中的表现就是,教师“所倡导的理论”与“所采用的理论”的分裂。相反,校内课堂教学内容是鲜活的,富有特定的情景变化,教师可以在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中为自己积累足够的教学经验,并可将理论下放到实际情境中,产生出自身的特色教学,发挥出教学水平。由此可见,学校必须充分重视课堂这一师生共同成长的主战场。它对于教师而言,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对于学生而言,它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的成长。

3深入开展校本研训,加快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校本研训是指“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与培训,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教学实践为目的的培训。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有效教学实践,而有效的校本研训对促进教师自我反思,促进教师合作与交流,创造性地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要以“教学效益至上”的有效教学理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校本研训的途径,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增长教师的教学智慧,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同步发展。

根据有效教学的理论内涵,学校在推进校本研训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学校与教师的关系。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应构建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机制,组织好引导好全体教师对日常教学问题的研究工作,让教师的研究放在校内,放在自己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二是处理好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学校既要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师个人反思制度,又要探索教师之间、教师与校内教研组之间的互助互动式反思途径。同时在寻求专家帮助时,要把立足点放在专家指导上,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而不是强调主体作用,只有让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才能激发教育创新的活力。三是处理好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校本研训的核心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身心的健全发展,学校一定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来推进校本研训的工作,使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有利于学生的进步,有利于教学效益。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在科学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自主探索、不断反思、渐进提高的过程,有其客观规律性。在新课改背景下,广大教师要提高教学的艺术水平和教学效率,就必须自觉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和学生共同成长。

文档为doc格式。

实践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新的学期不知不觉中又来了,对于我们2012年又是一个充满动力和压力的一年。面对越来越激励竞争的岗位,我除了倍加珍惜之外,也意识到一位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我,提升自身素能,脚踏实地,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才能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合格教师。

基于此,我将为自己确立一个新的人生目标。进一步反思上学期不足,深刻总结并继续发扬成功经验,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本人自身的教学经验的积累还较少。

(2)知识面不够广泛。

(3)教育科研能力有待于提高,教学论文、优质课较少。

努力方向:

(1)自身要不断“充电”,加强自己在教育学、心理学、文学、史学等方面的知识积累。

(2)完善与不同学生的沟通方式,积极主动地加强对学生的了解。

(3)调整教学方式使其不断完善,汲取经验,巩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4)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向老教师学习。

1、对教学的反思,教学感想要做即时的记录。坚持写教学论文,以期在更高刊物上发表。保证一年至少写一篇论文。

2、坚持撰写个人博客,深入领会先进教育思想。

3、认真研究新教材;全面掌握非专业方面的文学,史学和教育学相关知识。积极参加新教材的培训。

4、要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

5、促进个人专业发展,确立教育教学新理念。

7、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不贪名利,切实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力求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

8、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务实求真,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并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于教学实践,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我增长和应用知识,学会怀疑和创新。

工作要勤勤恳恳,始终保持一种脚踏实地的作风,永葆健康的、阳光的心态,给学生及家长一个良好的形象,关爱每一个学生,让我的学生永远快乐!只要勤于耕耘,会有收获的一天!

读《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体会

我读了《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这本书,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把自己培养成能满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有了深刻的认识。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人才素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当然也离不开教师。教育改革对教师群体、教师个人及教师这一职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形成了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一系列教师发展理论,正如本文所讨论的'教师发展观就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它既有社会大众对教师的认识和要求,也有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和期望,更有教师自己的角色观念。

首先,社会的发展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教学内容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原来的某些教育内容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许多新的教育内容又在不断地涌现,这就要求教师自觉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自身知识结构的新陈代谢,要求现代教师具有不断更新自己教育技术的意识,不断追求新知,并有意识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和浓厚的科研意识。因此,“教师即研究者”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其次,三级课程的实施意味着原来属于国家的课程开发的权力部分地下放给学校和教师,从而使课程开发不再仅是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的专利,教师也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这样,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这要求教师作为一个研究者的身份进入课堂教学实践,并成为一个对自己实践不断反思的“反思实践者”。

第三,教师的工作,包括教学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教师要使自己在职前培养中初步奠定的合理知识结构能在以后的教师工作中发挥作用,就要在保持知识结构的开放性的同时,还必须学习和提高自己“转识成智”的能力,即用智慧去驾驭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转换知识观,而且了解不同学科、不同场合、不同目的所使用的不同知识形态,采取不同的传递方式,指导和帮助学生能够在这些知识面前善于判断、选择、取舍,并能够进行不同知识的组合、转换,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学习着手解决问题。

第四,在现代社会的知识理论中,由于知识本身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知识的含义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成了人们进行思维的原料,教学是通过作为思维系统的知识来增进人的自由,发掘人的创造力,所以知识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在于理解,而不在于认知与回忆。根据这种新的知识观,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身也是一个创造新知识的活动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作为主体而进入教育过程的,他们通过协商、互动的方式共同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建构,这就意味着对教师素质、能力方面的要求提高了,即教师必须是一个研究者,才有资格、有能力担负起建构性知识的教学任务,创造性地设计一种开放的、有助于师生合作及学生独立探究的学习情境,在积极的、主动的、创造的学习活动氛围和背景中,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包办他们。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必要。首先,教师的知识是教师专业化的基础。就教师的知识结构而言,以知识的功用出发将教师知识分为本体性知识(即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即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即关于课堂情境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已有的研究表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与学生的成绩之间几乎不存在统计上的关系,且并非本体性知识越多越好。同时,条件性知识也只有在具体实践的情境中才能发挥功效,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性知识。而这类知识的获得,因为其特有的个体性、情境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特征,要求教师通过自我实践的反思和训练才能得到和确认,靠他人的给予似乎是不可能的。从这个角度看,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次,从普通教师到优秀教师或教育专家,大致需要经历掌握学科知识、获得教学技能、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等三个阶段。知识是通过职前和职后的学习获得的,技能的提高主要靠自我的悟性与经验的积累。但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不管其实际教龄有多长,其真正价值也只是经验的重复,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教书匠”。要想成为优秀教师或教育专家,需要的是像科学家那样的探索精神,要带着理性的目光,审视自己的昨天和今天,审视从他人那里学习来的经验,审视一切正在使用的方法与正在讲授的知识,他会自己设定活动的目的,自己把握教学的过程,并会根据整体的需要去调整自己,会主动地、超前地意识到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会走在改革的最前沿,有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在更高的层次上拓宽自己的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的教学技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第三,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形成教育信念的必要前提。是支配教育者教育行为的内驱力,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一旦上升为教师的教育信念,就会成为其生活、工作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愉快的追求。教育信念使平凡的工作得以升华,变得更富有价值的关键所在。形成教育信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境界,但教师的教育信念不是教师头脑里固有的,它除了受理论指导,经验的总结,更是通过对已有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审视、反思和辨析,经过自己潜心的理论钻研和探索,敢于坚持自己深思熟虑的教育观念,并不懈地确信、恪守、实践,才能形成自己成熟的教育信念。

我会不断的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努力、努力、再努力!

高职院校实践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探析论文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迅猛,面貌曰新月异,特色益发鲜明,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竞争力。一般说来,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目标,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面向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应用型、技能型的专门人才为目的。众所周知,实践教学在现代高职教学实施中,具有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是通过实验、实习、专业实践等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应用知识、掌握技能、获取知识和熟悉职业等教育目标的教学形式,也是遵循现代教育基本规律的有效教学手段。如何加强实践教学己成为近年来探讨的热点。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和强烈的技能应用性的专业,主要是为旅行社、景点景区以及旅游行政单位和外事接待单位等培养具有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强烈的团队协作精神、灵活的沟通协调能力,良好的从业创新意识的技术性、应用型、职业化的服务与管理人才。强调博学识、宽视野、远见识、厚基础、强能力、广适应的素质教育是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需求与方向,这要求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必须十分注重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加强实践教学。

2“一个核心”实践教学的目标指向。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办学应该紧紧围绕“一个核心”一就业而展开,坚持以为旅游行业领域提供服务为宗旨、市场为导向,遵循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规律,摒弃以学科为中心,树立能力为本的思想,理论够用为度,强化实际操作和技能训练,以“圆满完成学业,学成本领就业,抓住机遇创业”的“三业”教育为抓手,在实践性教学方面进行大胆的有益的尝试。一个就业率低下的学校是很难谈得上办学成功的。而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追求的实践教学,必须注意以下环节。

(1)以市场为导向。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经济类型等实际情况,依据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和旅游产业结构确定的不同类型的旅游从业人员培养模式,以确保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满足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而这离不开实践教学的开展。

(2)以服务为宗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应该牢固树立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和理念。其培养的人才服务面向的区域应该立足于为区域经济服务。因此,要通过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培养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立足地方、面向省市、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服务生产、管理一线,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旅游行业高级应用型的专业人才,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手段,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符合旅游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3)以能力为本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就必须把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作为办学工作的中心。学生的整体素质如果得到提升,就能进一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在社会上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和生命的意义。这里的素质主要包括独立处事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操作适应能力、理论应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等。而这些能力,对于旅游服务与管理人员来说,要求尤高。

(4)以实用为原则。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加强,一切教学手段、方式和内容都得遵循一个重要原则一实用。高职院校学生尤其是专科在校学习时间非常有限和宝贵,无论在对其理论教学或者实践教学时,都必须注意实用的原则,让他们学有所用、学能立用、学能好用,这就要求在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要始终贯彻实用的原则,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学习和掌握与其旅游行业与职业紧密相关的各种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很快适应未来就业需要。

(5)以动手为关键。实践教学离不开学生的亲身参与和动手实践,离开学生亲身参与和实践操作的教学无异于纸上谈兵,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毫无帮助。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高年级的旅游管理学生可适当让他们参加一些科研工作。旅游专业教师的某些课题和项目的前期调查、问卷统计等工作也可由高年级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做。这既是对其原有的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检测,也有助于増强其观察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3“两腿走路”实践教学的明确定位。

31专业理论教育与实训操作课程齐头并进。

高职院校教育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实践教学具有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但现在许多学校仍将实践教学看作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采取“先理论,后实践”的顺序,根据理论教学的安排来确定实践教学环节。旅游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教学计划的制订和修订中,要充分体现实践教学应有的重要地位,避免出现实践教学完全依附、从属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内容零散、重复的现象,努力构建相对完整,与理论教学联系紧密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得专业理论教育与实训操作课程相辅相成,构筑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平台。

旅游管理是一项对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的特色性强的专业,其教学计划的内容应充分考虑到其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上,进一步増加实践教学的课时,而且在上课时间、地点、方式、考核等方面都要考虑到旅游行业的实际,提高资金和时间的使用效率。另外,实践教学相对来讲动态性大,涉及到旅游行业更是如此。因此旅游管理教学计划应保持一定程度的弹性,在实践教学内容方面要以当前和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社会和企业需要为依据,进行调整和完善。

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第一学年专业课的学习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如《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旅游经济学〉)等课程,在此阶段,实践的重点是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同时也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在课程实习期间,除了专业任课老师安排一定量的参观实习外,可以在假期安排野外集中实习。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直接让学生参加旅行团,以一个游客的身分对自己所生活的周边风景名胜进行认识实习,同时也观察旅行团中全陪、导游的工作,并进行模拟导游讲解将他们领进旅游工作的门槛;另一种方式是建立比较稳定的旅游服务专业实习基地,由各专业课程老师分别下到实习地,各自就所讲授的内容制作出整套的实习项目,如旅游资源调查实习、游客市场调查实习、旅游景点模拟规划实习等,让学生纖些项目参与实习。

3.2专业技能提升与综合素质拓展并驾齐驱。

旅游产业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需要的是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是指从事现代化旅游行业的能力,是心理、知识、素质、技能等在职业活动中的外在综合表现。在经济时代,培养和发展能力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从事旅游行业的服务与管理工作,由于行业特点,既要求从业人员是个知识渊博的“杂家”,又要求具备较强的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沟通与协调能力、团队组织与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各方面能力,达到优秀人员的条件要求非常之高。因此,为了培养深受社会青睐的从业人员,要求我们在旅游实践教学中既要注重专业技能、岗位技能的培养,又注重知识面的拓宽,同时加强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各种综合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实践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増强感性认识,帮助其接受、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因此,通过实践教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也拓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整体素质如果得到提升,就能进一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在社会上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和生命的意义。这里的素质主要包括独立处事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操作适应能力、理论应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等。

3.3职业通识教育与职业专业教育统筹兼顾。

当前高职院校旅游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相当普遍存在着注重技能“专才”化的现象。当今社会及旅游行业需要实践能力强且职业素质好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而高职旅游实践教学的考核往往以行业技能等级证为标准,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技能“专才”化,忽视职业整体素质的培养。实践环节的设计不仅是为了服务操作技能和业务施行能力的培养,更是为了毕业生能真正胜任旅游行业的管理工作,同时也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与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的具体目的既包括旅游行业最基层服务技能的掌握,更包括职业意识的培养,旅游行业、企业管理环境的熟悉,对旅游业经营活动中人际关系的认识和对旅游行业实际管理活动的考察和见习。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职业通识教育与职业专业教育应该相互结合。可以按“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两类课程平台对全校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基本技能训练和基本素质养成的培养。学科基础课模块是按学科类群设置的课程平台,包括自然科学基础和相同学科类群专业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方面的课程,原则上相近专业尽可能横向打通。学科基础课平台内课程采用统一大纲、学分、学时、教材,为今后打通专业基础课,按大类招生培养奠定基础。课程体系的改革主要在于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融合和优化通识课程平台按一级学科,学科基础课程平台按二级学科由学校统一搭建,相对稳定,体现“理论基础较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宽”的要求,为后期专业教育奠定厚实基础。

3.4专业实践理论与企业案例分析携手同行。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改革另一个重要领域就是实践指导教材。旅游院校应该在考虑多方实际的基础上,选用和编写具有较高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教材。另外,还要广泛调查和时刻关注旅游行业人才需要的特点和变化,以适宜地调整实践教学相关内容,做到专业实践理论与企业案例分析统筹兼顾。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一方面要追踪课程内容的更新;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加科研或创新活动。要对现有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整合,进一步减少验证性实验,増加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型实验。建设和引进高水平、多样性、立体化实践教材,既体现基础性又体现先进性,既体现学科的内涵、内容的更新,又反映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要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技术及先进的教学手段,积极使用计算机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学课件,推广运用虚拟、仿真等技术手段,促进虚拟、仿真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对辅助教材一习题、案例和实训,应紧密结合实际,体现实际操作方法,选用有代表性、时代性的典型案例,根据实际情况可每年更新教材内容。

3.5教师“走出去”与“引进来”比翼双飞。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要搞好实践教学必须有一支较高水平、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实践教学需要专门教师进行指导,实践教师包括旅游实习指导教师、旅游实验室工作人员、旅游课程实践教师等。在这方面,可以通过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措施来加以解决。“走出去”是指缺乏实践经验和职业经历的专业教师可以利用假期或闲暇时间走进企业进行经验积累和实践锻炼,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适应了行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引进来”是指可以聘用具有丰富经验的相关企业服务或管理人员来校兼课。比如主讲模拟导游课程的教师要么是曾经在导游岗位上工作过的现任教师或者正在从事导游工作的职业导游。这样,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师资策略既精简了机构,又提高了效率,符合高职高专的实际需求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原则。

另外,学校应鼓励教师旅游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同时把其作为业绩考核的指标,与奖繼韩国的应用型大学在聘请教师时,常常把实践经验看作一项重要的条件。德国颁布的《实训教师资格条例》详细规定了师资的教育资格、知识证明和职业证书方面的要求。德国柏林科技大学的所有教授都来自工业企业,都具有工程资格。许多国家的应用型大学都在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他们从企事业单位招聘既有专业技术特长、又有余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或是高级主管来校担任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

学校不仅要充分利用校内师资资源,也要从社会上选聘专家、工程技术人才充实师资力量。在学院内部,鼓励、支持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还应该创造条件选派教师到各大单位进行相关业务进修和锻炼。要基本形成学科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技术职称结构、双师型结构较为合理的学院、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师资队伍;形成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龙头,以学术带头人为主体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支撑,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术梯队。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读后感

教师专业化”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疑问,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一个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挖掘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实施教师专业化呢?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低是不争的现实,教师的职业压力大,社会地位低,福利待遇差,有人把教师行业形容为“鸡肋”行业,更有人把教师的工作幽默地比喻为“站台”、“卖声”、“吸粉”。故而,众多的教师职业心态差,职业倦怠感强。所以,许多人只是把教育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职业,上班、下班,备课、上课、看作业,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从初级做到中级,从中级做到高级,平平淡淡,终此一生。这严重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作为教师只有把教书育人当作事业来追求,我们才会由从业到敬业,最终乐业;只有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教师专业化成长才有了“核动力”。同时也需要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要真正按相关的法律法规去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学校应为营造“学习化、专业化”的教师群体而努力,将教师发展列为重要议事日程,有组织地开展教科研活动,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创造条件。

当然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关键还在于教师自己。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将教学生涯视为生命历程的重要部分,增强使命感,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我反思、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

总之,教师专业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师的素质。为此,我们一定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永保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动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读《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体会

我读了《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这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教师专业化的论著,它对当前我国教师的改革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者不仅仅从教师专业化事实的角度来理解教师群体的专业化问题,而且还高屋建瓴,视角广阔,从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高度来看待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高三者间的辩证关系。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和造就能够满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是关系到能否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能否实现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

首先《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教师专业化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直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面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缘。

其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帆风顺的吗?

从目前看,教师的专业性发展遇到这样几个问题:教师只专注于自身专业的局限思考;在观念和经验上有错觉;将质量问题归因于学生、同行乃至外界;处理问题时专注于个别事件,缺乏整体、动态的思维方式;文化水平高,比较主观,满足于现状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努力克服。

那么怎样有效实施教师专业化?

学校应为营造“学习化、专业化”的教师群体而努力,将教师发展列为重要议事日程,营造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的互学互助气氛,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形成师带徒、听课指导,示范课与研究课的教研制度。有组织地开展教科研活动。

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自己。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要做到将教学生涯视为生命历程的重要部分,增强使命感,不断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义。(三种教学生涯观:生存、生活、生命)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自己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我反思、博采众长,形成风格,争做专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更多精彩的教师读书笔记推荐:

中学数学教师读书笔记。

初中数学教师读书笔记。

《中学数学教师》读书心得。

《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读书笔记。

《教师专业合作的理论和实践》读后感

人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才能有发展。要进行自我更新,唯有读书,才是最好的选择。在读书中,我们汲取了营养以滋润自己的精神,这个自我就会一天一个新模样。因此,我觉得我们教师必须把读书作为一种习惯来养成,才能赶上时代,赶上潮流。在许多书中,对我们教师最有帮助的是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它可以给我们全新的视角,全新的理念,使我们在思想意识上不断地得到更新,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才跟得上当今创导的新课程最新教学理念。

《教师专业合作的理论和实践》一书,这本书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教师专业化”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疑问,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挖掘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面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缘。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实施教师专业化呢?社会要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要真正按相关的法律法规去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学校应为营造“学习化、专业化”的教师群体而努力,将教师发展列为重要议事日程,营造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的互学互助气氛,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形成师带徒、听课指导,示范课与研究课的教研制度。有组织地开展教科研活动。

当然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关键还在于教师自己。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将教学生涯视为生命历程的重要部分,增强使命感,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我反思、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

总之,教师专业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师的素质。为此,我们一定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永保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动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化程度很高的教师,我深知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边工作、边学习、边反思,以争取更大的进步。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读后感

假期中,我读了《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这本书,这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教师专业化的论著,它对当前我国教师的改革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者不仅仅从教师专业化事实的角度来理解教师群体的专业化问题,而且还高屋建瓴,视角广阔,从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高度来看待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高三者间的辩证关系。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和造就能够满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是关系到能否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能否实现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它引起了我的一些思索:

首先《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教师专业化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直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面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缘。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上形成了一场教师专业化的运动。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从目前看,教师的专业性发展遇到这样几个问题:教师只专注于自身专业的局限思考;在观念和经验上有错觉;将质量问题归因于学生、同行乃至外界;处理问题时专注于个别事件,缺乏整体、动态的思维方式;文化水平高,比较主观,满足于现状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努力克服。

那么怎样有效实施教师专业化?

学校应为营造“学习化、专业化”的教师群体而努力,将教师发展列为重要议事日程,营造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的互学互助气氛,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形成师带徒、听课指导,示范课与研究课的教研制度。有组织地开展教科研活动。

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自己。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要做到将教学生涯视为生命历程的重要部分,增强使命感,不断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义。(三种教学生涯观:生存、生活、生命)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自己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我反思、博采众长,形成风格,争做专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读后感

这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教师专业化的论着,它对当前我国教师的改革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者不仅仅从教师专业化事实的角度来理解教师群体的专业化题目,而且还高屋建瓴,视角广阔,从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高度来看待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整体质量进步三者间的辩证关系。如何进步教师的素质,培养和造就能够满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是关系到能否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能否实现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教师专业化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长大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职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进步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取出课程的引人进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出发点,带领他们直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醉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进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翱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面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缘。

《教师专业合作的理论和实践》读后感

首先《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教师专业化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直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面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缘。

高职院校实践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探析论文

高职教育是一种与学术教育相对应的专门教育,它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的,面向区域经济发展,为社会和行业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既有文化理论课教师,又有专业基础课教师,还有实践课教师。实践课教师作为高职院校的主导类型教师,是指从事实训、实习指导、专业技能课、实验课、毕业设计指导等方面工作的教师,也指公司和企业兼职教师,他们以学生就业需求为导向,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技术和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其专业发展程度极大地影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实践课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以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和专业素养提高为宗旨,通过培养或培训以及个体自主学习和反思,使教师个体内在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自主与专业自觉、专业伦理、专业服务等专业素养及其结构不断更新和演进,并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直至完善。实践课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具有复杂性和联系性。正如法国的哲学家埃德加·莫兰所说“对于世界上复杂的事物来说决定的因素是多样的,常常不能把这多种因素化归为一种因素,甚至也不能在其中确定一个主导因素导致低估其他因素的作用。因此,我们不能把多种因素看作是相互隔离的,而应看到它们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干预。”深入探讨实践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种影响因素,既能扩展高职院校教师研究的领域,又能为提出实践课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正如兰德曼所言“人总是保持着他的开放性和适应性,但他也得为了完善和确定性而不断地奋斗。”影响实践课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人因素主要来自于教师专业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特征及其变化,在变化中达到专业成熟与完善。

(一)知识因素。

知识与技能是实践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养分。“知识是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知识的价值在于“知识不仅是一个如何认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引导我们如何生存的问题。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问题,而且要关注知识对于人的生存意义的指引和生命境界的提升问题。”实践课教师教学的实践性、专业性和示范性等特点决定其知识结构与其它类型教师有着重大差异,实践性知识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知识,决定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程度。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决定和引导着教师在实践中的行动,它是指教师在有目的的行动过程中所际遇的课堂情境和实践困境的知识。”实践性知识包括认知范畴知识和应用范畴知识。认知范畴知识是实践课教师对人文科学、学科专业、教育教学等事实、原理和规律认知的知识,它是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抽象、概括、分析和综合其所从事职业和专业的认知工具,它影响着教师对专业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应用范畴知识是教师在技能教学中关于怎么做的技能知识和如何做的人力知识,主要包括学科专业技能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和自我知识,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条件性知识,是实践课教师能够准确、快速和有效传授学生技能的保障,它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现实中,实践课教师通过职前培养、在职培训、实践教学和自我反思与学习,使自身知识及其结构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技能因素。

技能是人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系统。包括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日常中一般把技能与技术、技艺相等同。技术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是人类生存和生产工具、设施、装备、语言、数字数据、信息记录等的总和。实践课教师的专业技能包括学科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其劳动性质和生存方式使其受不同层次和类型技能的影响,技能的高低和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程度。1.实践课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发展。实践课教师的劳动性质和生存方式要求其应具备高度专业的技术和技艺,它们一方面来源于职前培养过程中学生对专业技能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教师示范的模仿和演练,这是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的早期路径。另一方面来源于教师从业过程中对专业技能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程度。2.实践课教师作为教学技术人员的技能发展。这是由教师教育者身份和实践性与操作性的职业性质所决定的。教师不但要知道技能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传授并使学生有效的掌握技能。教师的教学技能就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并能为教学服务的教学监控与管理能力、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艺术等。教学技能虽不直接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却间接影响着教师对技能传授的效果以及学生技能掌握的多少。实践课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一方面来源于职前培养时期对教学理论理解和掌握基础上的模仿与演练,一方面来源于教学工作中在教学理论指导下对教学经验的反思与。

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部动力,它是满足需要而追求特定的意识,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主要是需要、兴趣、理想和抱负水平等。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人的学习动机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组成,不同内驱力会带来不同的学习行为,且三种内驱力在人的动机结构中的比重会随着人的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职业院校实践课教师因职业和教学的特殊性,使得三种内驱力在促使教师确立专业发展的方向和标准上有所差异。认知内驱力占主导的教师,会把实践性教学、培训和自我反思等看作是理解事物、掌握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教师从认知的获得中得到满足。因此,这种类型的教师在专业发展中追求自身的成长与成熟,把获得高层次知识和技能作为专业发展的目标和内容;自我提高内驱力占主导的教师,会把职业和专业看做是获得相应地位和威望的需要,把知识和技能看做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本。因此,这种类型的教师把专业发展的目标定位于获得社会地位和威望,专业发展的内容追求的是社会标准;而附属内驱力占主导的教师,其自身专业发展既不指向知识和技能本身,也不把专业发展看做是赢得地位的手段,而是为了获得领导、同行的赞许和接纳。教师作为一个发展的主体,同一个阶段会存在多种动机结构,无论哪种动机结构占主导,只要合理,必将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兴趣,促进教师合理理想和价值观的形成,使教师获得成功感,反之,教师就会失去兴趣和理想,产生挫折感。

(四)职业精神和职业伦理因素。

职业精神和职业伦理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道德义务的高度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自觉履行各种教育职责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道德调控和评价的能力,具体表现为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操、职业信仰和职业良心等。职业精神和职业伦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精神支柱,它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双向互动性。教师的职业精神和职业伦理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教师专业发展的程度与教师的职业精神与职业伦理发展程度有着密切的关联性。一个具有高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伦理的教师,他会有着自己的人生志向和人格理想,并把社会要求、家长期望和学生需求等外在因素纳入到自身的责任范畴并成为推动自身专业成长的动力。他相信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与自己专业成长在职业中是融为一体的,自己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声筒或教材的扬声器,而是一个具有职业良心的个体,他会以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来维持教育公平与公正,并从所从事的职业中获得信心与信仰,使自身达到更加成熟与完善。

(五)个体反思能力因素。

美国的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师的成长是教师在理论的指导下,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并对经验进行重组和改造的过程,也就是反思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作出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内在心理特征和外显行为。教学反思既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内容,又是实现方式。从历史发展来看,教师专业发展经历了“理智取向”、“实践反思取向”和“生态取向”三个阶段。其中,“实践反思取向”阶段是连接前后两个阶段的桥梁,它强调实践课教师要从被动的技能型教师成长为反思型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反思。此外,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实施有效实践教学的保障。实践课教师的专业指导水平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密切相关,而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更是关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学生独立实践能力提升的关键。教师实施有效教学反思,才可以帮助自己从感性的教学行为中解放出来,批判地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调控和教学评价等,以纠正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

(一)学校的组织文化与生态环境因素。

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和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它对教师的行为起着导向、规范与凝聚作用。生态环境(ecologicalenvironment)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高职院校教师的组织文化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构成的关系成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学校因素。在我国,学校教师组织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就是科层制。科层制下,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具有明确的权责划分,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及金字塔式的等级服从关系等特征。科层制组织文化使教师专业发展中专业自主、专业自觉的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实践性教学的课程、内容、方法选择权受到限制。教师参与专业发展培养与培训的机会不是来源于法律规定的权利,而是更多取决于行政领导的意志。因此,学校须按国家有关“学校去行政化”改革的思路,改变科层制的组织文化,使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息息相关,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在组织中形成教师自觉发展专业,提升能力的心理环境,健康、融合、和谐、民主的组织环境以及广开言路、心理沟通、宽严适度、管理得当的工作生态环境。

(二)学校人际关系因素。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在特定的教育范畴和领域内,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其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和领导与员工的关系等。每个教师独特的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对他人或群体的情绪、生活、工作产生较大影响,也会对组织的气氛、沟通、运作和效率均有极大的影响。首先,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人际关系。任何类型学校的教学都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培养人的教育本质决定了师生关系因学生而发生。正如卢乃桂言“随着教师教育改革的推进,人们希望教师通过专业发展提升自身素质,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准备高素质的教师,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也就成为衡量教师专业发展所处阶段的重要标准。其次,同事关系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人际关系。在学校教育中,同事之间无论工作岗位、工作内容或性质是否相同,都因培养人才的需要而发生了关系。这样的关系也因不同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专业发展的差异而带来同事间因价值取向的差异和利益划分不公平的矛盾。这样的差异和矛盾如果处理得当,无疑将在教师间产生良性竞争而形成学习的好风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再次,领导与员工的关系。现实教育管理中,领导与员工因岗位和职责的差异形成了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该关系在本质上统一于服务中,管理的本质就是服务,领导和员工都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服务者。因此,两者在追求自身专业成长中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两者和谐的关系才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最佳选择。

(三)学校教师评价制度因素。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活动,它是学校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和改进,而不是鉴定和奖惩。高职院校教师评价制度的制定来源于学校对教师价值判断的取向。学校管理者有什么样的取向,就会有相应的评价制度产生。教师评价制度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内容的选择。高职教师的性质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对实践课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主要倾向于实践性教学中教师对技能的掌握、示范和传授能力,也就是注重对教学能力的评价,而对教师知识、道德伦理、学生关注和学术研究等领域的评价处于较低或忽视的位置。这就造成学校形成结果评价高于过程评价、教学能力评价高于智能评价、教学评价高于研究评价的教师评价制度。这样的教师评价制度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高职教育及其人才培养的特殊性,但长此以往,会导致教师专业的片面发展,影响着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

(一)教师的社会地位因素。

教师的社会地位是人们对教师在社会中作用和影响的认可。“认识和评价教师社会地位的标准应该是多元的,其中既有工资、待遇、福利、住房、晋级等经济性因素,也有工作环境、社会声望、威信、荣誉、尊重等非经济因素。”实践课教师的社会地位主要是由职业高等教育在整体的社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所决定。由于受传统“重知识、轻技能”教育观念的影响,政府和社会对职业高等教育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在高等教育实践中往往把重点集中在普通高等教育,这也造成职业高等教育被受教育个体或群体看作是选择高等教育的“底线”,因此,高职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处于较为边缘的地位,其社会地位没有获得社会广泛认可,对高职教育价值产生了怀疑,也没有形成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高职教育在整个社会中较低的地位,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教师较低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而教师较低的社会地位又会影响着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在教师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还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机和态度。此外,教师较低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也会减弱社会上优秀高层次专业和技术人员到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工作的吸引力,从而影响高职院校教师的后备力量和专业化程度。

(二)管理制度因素。

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实践,教师在实践性教学中必须以制度作为保障。道格拉斯.c.诺思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服从程序和道德、伦理的行为规范,具体包括以规则和管制形成对行为施加的一系列约束、检验行为是否偏离了规则和管制的一系列程序、一系列的道德和伦理行为规范。”制度具有强制性、规范性和激励性等特点。制度的强制性一方面促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遵循教育的法规和达到教师的从业标准,保证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也促使社会和学校必须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培养和培训机会,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权利;制度的规范性能够确保教师培训程序的规范化以及培训机构和培训人员的专业化,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外在保障;制度的激励性特点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动力,健全和完善的激励机制一方面能够增加教师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和信心,另一方面也能够根据教师劳动成效大小实施奖惩,这有利于激发教师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的积极性。因此,政府和社会应建立和完善高职教育的教师培训制度、教师定期企业实践制度、教师教育认可与审查制度、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和人事聘任(聘用)制度等,发挥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功能,使教师专业发展达到规范化和制度化。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