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立住和强度教学设计范文(20篇)

时间:2023-12-02 11:06:25 作者:琴心月

教学计划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教学。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实用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三年级科学《立住和强度》教学设计

教学要点:

初步尝试猜想与假设,了解科学家猜想的途径。

教学目标:

1、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与想象。

2、能说出自己猜想的依据,初步了解科学家猜想的有效途径,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3、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和想象的思维能力,积极参与头脑风暴活动。

教学过程。

1、大胆猜想。

同学们,在生活中充满着神奇的科学奥秘,人们总喜欢问个为什么,并力求寻找到正确的答案。现在老师这有一些有趣的问题,你们想猜猜看吗?(想)课件出示问题与画面,学生猜想。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我们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提问题,另一组则对这些问题进行猜想。我们看一看哪一组做的最棒。(游戏活动)。

2、讨论猜想的依据。

在猜想与假设的过程中,无论是对问题起因的猜想,还是对问题结果的猜想,以及对过程的猜想,人们都是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不同程度的说明和解释。通过刚才的猜想,同学们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并说一说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3、阅读科学家猜想的途径。

阅读《海洋变成了高山》。

全班交流科学家猜想的途径以及自己的收获。

三年级科学《立住和强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利用感官来初步感知空气的性质。

2、能够利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证明我们的周围、各种物体中都存在着空气,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愿意合作、科学交流的实验常规和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利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证明我们的周围、各种物体中都存在着空气,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教学方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谈话: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小谜语,请大家来猜一猜?“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动物植物都需要”

2、你们知道空气在哪里吗?(板书课题:空气在哪里)就让我们先来一起找一找吧!

二、寻找空气。

2、学生借助各种媒介寻找空气。

3、巡视。帮助学生实验。

4、交流反馈,总结寻找空气的诸多方法,感知空气的真实存在。

5、教师针对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到底在哪里。

同学们真聪明,利用各种方法找到了空气,那谁能说一下空气到底在哪里呢?(板书:到处有)。

三、认识空气。

1、观察认识空气的特点。

谈话: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发现我们身边处处有空气,那么同学们就来观察一下我们眼前的空气,有什么样的特点?(跟水的特点比较)板书: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2、认识什么是气体、感受空气会流动,流动的方向的向着四面八方的。

(1)跟固体、液体比较。

(2)香水实验,认识气体可以向四面八方流动。

老师洒一下香水,问学生:同学们闻到了什么?刚才我们闻到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没有气味的,现在怎么有的香水的气味?我只洒在这儿,那儿的同学怎么闻到了?(板书:会流动)其他同学闻到了吗?你觉得空气流动的方向是怎样的?(板书:四面八方)。

(3)教师小结,像空气这样能在空中向四面八方流动的物体叫做气体,而空气就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它会流动、而且流动的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四、空气占据空间。

谈话:同学们觉得空气占据空间吗?

实验一:

2、学生实验(强调直直插入,直直提起,杯子不要倾斜)。

3、学生汇报(纸没湿是因为空气占据的空间)。

4、如果把杯子倾斜,你会发现什么?

实验二:

2、老师演示实验。

3、学生解释现象。

实验三:

1、谈话:同学们喜欢吹泡泡吗?谁能不吹就制造出泡泡来呢?

2、学生实验并说出理由。

四、谈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拓展。

关于空气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我们四周到处有空气,那月球上有空气吗?水里有空气吗?空气有重量吗?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在课下通过看书,上网,查资料,找到问题的答案,学习更多关于空气的知识。

三年级科学《立住和强度》教学设计

学生分析:

对模拟声音活动感兴趣。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感官发现周围各种声音。

2、能比较形象地模拟周围一些物体发出的声音。

3、能用科学的方式描述自己找到的声音。

4、能提出一个以上自己想要研究的有关声音的问题。

教学重点:能够利用感官发现并模拟周围的声音,并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能提出一个以上自己想要研究的有关声音的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先提个问题,别紧张,很简单。平时在学校里,你是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上课,什么时候该下课的呢?(生:听铃声)。

师:好。你听(师跺脚),这是――(跺脚的声音)。

再听(师拍手)你听到了什么?(拍手的声音)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声音绝不止这几种。有一位学者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倾听声音。(板书课题:倾听声音)。

二、猜声音。看谁听得清,猜得准。

播放课件:

1、播放第一种声音,指名猜。

2、播放第二种声音,指名猜。

3、播放第三种声音,指名猜。

4、后两个一起播放,看谁都能猜出来。

同学们猜的都很正确,可见同学们平时都很用心地倾听声音。

三、寻找声音。

师:现在正是旅游的好季节,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到野外旅游。在这里,你会听到哪些声音呢?你能找出来吗?(播放课件)。

小河和瀑布都是水的声音,它们有什么不同?

四、联系生活实际,寻找声音。

在不同的地方,你还听到过那些声音?说得越完整越好。

生说一个,师提出要求:用“我在……听到过……发出……的声音。”

你能不能用这个句式来描述一下。

五、倾听声音。

(课件展示)共同倾听。教师点出一种声音,学生倾听并说出是谁的声音。

六、游戏巩固。

1、两个同学一组,一个模仿声音,另一个同学猜。一会到台前比一比,看哪组同学配合得更默契。

2、师生配合表演。师说:现在,我要到农场去参观,你们都是农场的小动物,我走到谁的面前,叫出谁的名字,你就来模仿它的叫声。

分别叫出牛、马、羊、狗、鸡、猪。

七、

刚才我们听到了这么多各种各样的声音,对于声音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学生提问题)。

下节课一起来研究,下课。

三年级科学《立住和强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会描述“水的形状”,它与固体的形状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

2、让学生在玩水的活动中认识能流动是水的基本性质。

3、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总结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认识怎么样的物体叫液体。

4、引导学生认识水平面,讨论水平面的运用。

5、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学会与人合作交流,通过互评达到反思学习的目的。

教学重点。

1、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会描述“水的形状”,它与固体的形状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

2、让学生在玩水的活动中认识能流动是水的基本性质。

3、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总结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认识怎么样的物体叫液体。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水平面,讨论水平面的运用。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各种形状的能装水的容器、一瓶水、。

教师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水槽(装有水)。演示实验材料:木块(立方体)、玻璃(圆柱体)球、哑铃;五个杯子,里面分别装有蒸馏水、雪碧、牛奶、橙汁、酒精、五颗小球。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回顾。

1、实物投影出示五个杯子提问:同学们,你能判断一下,这五个杯子里哪个装的是水?

1、出讲台判断,说出原因。

巩固原有的知识,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二、提出问题,

引入学习新知识。

2、实物投影出示刚才学生判断正确的一杯水,问:这是什么?

3、问:你能猜一猜,水是什么形状的?

1、一一回答。

2、集体回答。

3、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说出看法和根据。

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三、探究新知识。

(一)认识水的形状。

1、谈话:到底哪一种说法对呢?我们光听别人说而不亲自动手去试一试,行吗?

2、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3、指导学生实验。

4、谈话:通过这个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5、总结:你们的发现真了不起!不错,水在不同的容器里有不同的形状。水在自然界里的形状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影片)。

6、提问:水在自然界里的形状是怎样的呢?

1、集体回答。

2、阅读要求。

3、按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

4、各小组代表把实验报告投影出示,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小组互评)。

5、观看。

6、描述。

1、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水的形状。

2、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学会与人合作交流,通过互评达到反思学习的目的。

3、通过让学生观看自然界里的水的影片,让学生在感受水的壮观的同时,体会到水是没有固定的形状的。

(二)发现水的流动性。

1、谈话:水还有哪些特性?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好吗?怎样玩?(课件出示操作图)。

2、与学生一起做实验:

(1)让水从杯子里流到水槽里,

(2)用双手拨动水槽里的水。

3、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4、演示实验:小球从杯子里落到水槽里。

5、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6、提问:你认为这两个实验有什么不一样?

7、谈话:同学们,你能告诉你的同学,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

8、提问:谁能大声地告诉我们,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

1、集体回答,观看操作图。

2、与教师一起做这个实验。

3、回答。

4、仔细观察。

5、回答。

6、回答。

7、交流。

8、回答。

1、让学生在“玩水”中发现水的流动性。

2、教师通过与学生一起“玩”,使学生在自由和信任的课堂上玩得更开心,发现更多。

3、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总结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认识怎么样的物体叫液体。

(三)认识水平面。

1、指导学生观察同一瓶里的水的水面。

2、让学生谈谈发现。

3、指导学生观察不同容器中水的水面。

4、让学生谈谈发现。

1、小组讨论,观察。

2、谈发现。

3、小组讨论,观察。

4、谈发现。

1、使学生在观察中认识水平面。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四、思维拓展。

1、把一张凳子放上讲台,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检测这张凳子是否放平?小组讨论。

2、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小组讨论。

小组代表回答。

2、回答。

1、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研究水。

五、板书设计。

一杯水的观察(二)。

1、认识水的形状。

2、发现水的流动性。

3、认识水平面。

六、教学设计的评价(自评)。

这个教学设计,体现了本次课程改革在教学改革方面的突破:

(1)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教学过程中的演示实验:小球从杯子里落到水槽里是教材里没有的。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到水与石头不一样,水会流动。同样地,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教材里的讨论“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检测桌子是否放平”改为“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检测凳子是否放平”,目的有两个:

一是便于操作(把凳子放上讲台),

二是让学生理解“放平”,只有理解了,才能讨论。

(2)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和全体参与。

(3)关注体验性教学,让学生在玩水中发现水的流动性。

(4)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习。

(5)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学习。

(6)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三年级科学《立住和强度》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和了解海洋中各种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启发学生对海底世界的思考和遐想。

2、学会用各种方法描绘海底世界中的海洋生物,能够表现争奇斗艳的海底世界。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同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海洋生物的知识,启发学生画出各种不同的海洋生物。

教学难点:画面生动有趣,色彩鲜艳、亮丽,别具一格。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设备,海底世界背景图等。

(学生准备)搜集海洋生物图片、模型以及有关知识等,绘画用工具(水彩笔、蜡笔、油画棒等),作业纸等。

五、教学对象分析。

对于小学生来说,多媒体课件的图画艳丽、动画效果丰富的特点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自觉的参与到学习中,也使课堂的结构得到优化,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媒体设计。

则,强调体验,重视课堂交流,引导发现。提倡多样性的表现,渗透多元化的美术观念。本课件的优越性体现在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教学中多媒体贯穿始终,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并在视觉、听觉上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喜欢大海吗?想不想到海底世界去看看,让我们跟着潜水员一起去海底畅游吧!

2、播放海底世界的有关片段。

3、设问:海底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海洋生物。

二、教授新课。

1、观察海洋生物的形状、特点。

(1)自由介绍自己带来的海洋生物的图片、模型、标本等。

(2)(出示各种海洋生物的多媒体图片)观赏各种海洋生物。设问:看了这些海洋生物,你有什么感受?师总结:海里的生物真是千姿百态、五彩缤纷。

:椭圆的、s形。

1、激发去海底的兴趣。

2、观看海底世界录象。

3、谈谈自己的印象和感受。

看板书。

1、了解海洋生物的形状、特点。

(1)介绍自己带来的`海洋生物。

(2)学生观赏海洋生物的多媒体图片,同桌从海洋生物的特点、色彩等方面交流各自看法。了解海洋生物的千姿百态,感受它们的绚丽多姿,了解海洋生物的种类繁多。

[引导阶段]。

通过观看录象片段,让学生从中观察和体会海洋中的奇妙景象,探索海底秘密,激发学生兴趣。

[发展阶段]。

运用欣赏、谈话、讲授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并培养其动手能力。在欣赏的基础上介绍海洋生物的形状、特点,进一步感受海洋生物的绚丽多姿。

的、弯月形的,还有说都说不出来的形状;它们还各有各的特点:身子光滑的、长满刺的、长满触手的、长硬壳的,真是各有千秋;它们的颜色更是五彩缤纷:红的、黄的、紫的、灰的,还有色彩相间的,非常美丽。

2、海洋生物的表现方法。

板书(画、剪、塑)。

(2)设问:怎样画?怎样剪?怎样塑?

投影显示:抓特征。

画(剪、塑)外形。

添细节。

(出示热带鱼和螃蟹的多媒体绘画步骤)。

绘画步骤。

边出示边讲解。(注意海洋生物的夸张、变形。)。

师总结:我们只需抓住海洋生物的特征,画出(或剪、塑)外形,添上细节,再涂上鲜艳的色彩,美丽的海洋生物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3、出示《海底世界》背景图。

设问:瞧,海底世界已出现在我们面前了,缺了什么?师总结:赶快把你的海洋朋友表现出来吧,让它们尽快遨游到海底世界去。

学习海洋生物的表现方法。

(1)谈谈自己的表现方法。

(2)讨论如何表现。

观看投影。

了解抓特征、画(剪、塑外形)、添细节的表现方法。

3、欣赏海底世界,发现问题(没有海洋生物),自己设计海洋生物到海底世界去。

3、出示《海底世界》背景图。

设问:瞧,海底世界已出现在我们面前了,缺了什么?师总结:赶快把你的海洋朋友表现出来吧,让它们尽快遨游到海底世界去。

学习海洋生物的表现方法。

(1)谈谈自己的表现方法。

(2)讨论如何表现。

观看投影。

了解抓特征、画(剪、塑外形)、添细节的表现方法。

3、欣赏海底世界,发现问题(没有海洋生物),自己设计海洋生物到海底世界去。

在形象感知海洋生物后,再谈谈表现方法,目的让学生用多样的手法来表现海洋生物。这样不仅了解了海洋中许多三年级科学《海洋生物》教学设计海洋生物的形态特征,增长见识,也让学生自己进行尝试描绘喜爱的海洋生物。

4、表现海洋生物(放音乐)。

(1)分组合作。

(2)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

(3)表现最喜欢的海洋生物。

(4)把表现好的海洋生物放到海底世界去。

5、展评作业。

(1)各组展示海底世界图。

(2)比一比哪组的海底世界最精彩。

(3)互相评价。

课外延伸:

(1)(出示“考一考”)组织学生进行关于“海洋生物”知识的智力抢答。

(2)现状:由于污染的日益严重,很多海洋生物濒临灭绝,我们将永远失去这些美丽的海洋朋友。

(3)设问:我们该怎样做?4、在音乐中表现海洋生物。

(1)自由组成合作小组。

(2)根据自己的爱好表现海洋生物。

(3)表现好的海洋生物放到海底世界去。

5、展评作业。

(1)到黑板上展示海底世界。

(2)选出最精彩的海底世界图。

(3)师生互评作品(以肯定、表扬为主)。

6、课外延伸:

(1)学生智力抢答。

(2)了解现状,激起保护环境的意识。

(3)说说保护环境的做法。[练习阶段]。

在绘画练习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绘画的练习与尝试利用小组之间的团结合作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让学生体验到美术造型的乐趣,享受美术带来的快乐。

[评价阶段]。

在完成作品后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分析。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一步了解关于海洋生物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他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良好意识。

板书设计:

海洋生物。

抓特征。

画(剪、塑)外形。

添细节。

(海底世界图)。

保护环境保护大海保护海洋生物。

三年级科学《立住和强度》教学设计

1.过实践活动研究使物体立的道理,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科学、用科学。

2.简单的纸条纸片,通过玩中学、想中学、做中学、用中学,在小玩意儿里体现出大科学。

3.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1.挂图、纸条、各种材料的纸。

2.麻绳、筷子、纸板、瓶子、凳子。

学生准备:

剪子、胶水、胶条。

活动过程。

活动意图。

教师支架。

学生任务。

使用素材。

预估时间。

以卡通挂图引课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看挂图产生疑问。

2分钟。

让学生使麻绳、筷子、纸板、瓶子立起来,目的是让学生从活动发现问题。

巡视各组听他们在组内的发言,对有困难的组给予启发。

学生四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并讨论四种物体立不起来的原因,体现生生互动。

麻绳、筷子、纸板、瓶子。

3分钟。

学生汇报组内发现的问题,并说说其原因。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并用语言引出下一步的活动。

学生汇报组内发现的问题及讨论的结果。

3分钟。

学生分组活动,想办法让纸立起来。目的是使学生自己实验解决问题。

巡视各组,对有创意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

学生动手运用各种方法让纸立起来,并将其粘在一张大纸上。

胶水、胶条、剪刀。

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制作什么支架,他们是怎样构思的,以及组内怎样分工制作。

倾听学生的想法,并给予充分地肯定和鼓励。

分组讨论制作什么纸支架,并说说他们是怎样构思,以及组内怎样分工。

5分钟。

学生以组为单位制作纸结构比赛,要求使纸结构又高又牢固。目的使学生积极地活动起来,并从活动中发现使纸结构牢固的方法。

下到各组巡视,给予适当地指导。

学生运用各种纸材料以组为单位制作纸支架。

纸、胶水、剪刀、线。

10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其优势。目的使学生间互相补充知识。

倾听,给予评价。

各组展示作品,并介绍其优势。

5分钟。

以一结构为例,让学生帮助解决歪斜倾倒的问题,目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结构立的牢固的方法。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根据学生提出的办法进行改进。

提出解决结构歪斜倾倒的方法,并改进自己的作品。

纸结构。

5分钟。

学生和教师共同立起一个又高、又大、又牢固的纸结构。目的激发学生回家继续研究的兴趣。

和学生共同完成纸结构。

帮助完成纸结构。

纸结构的半成品。

3分钟。

总结。

学生共同欣赏活动成果。

总结活动情况。

欣赏活动成果。

学生作品。

2分钟。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水》教学设计

师:上节课,同学们初步阅读了这篇课文,生字词会写了吗?打开默写本,听写词语。

第一个词语:储藏 。

第二个词:勺(教师出示象形文字) 。

第三个词语,挂在母亲的腰带上,成了幸福,权威的象征――钥匙。

出示核对。

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齐读。

师板书:最珍贵。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缺水的地方,看看文章哪些地方触动了你的心弦,和你的经历对照,想一想,并把你的感想,关键词写在书上。

学生默读课文,在课文边写感受。

师:刚才边读边思,边思边记,现在,我们发言的时候要说出哪句话让你体会最深,最说说你的感受。

生:我对这句话感受最深,因为那些孩子对下雨天的水从不浪费,而我们洗澡的时候用好多水,如果我们能把那些水节约下来,送给他们那应该多她啊!

师: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真好。

生:我们随时随地都有自来水用,可是我们却从不注意节约,这样下去的话,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

师:虽然你用的是一句公益广告语,但我分明看到了你心底的呐喊。

师:这一段还有哪里让你体会最深?

生:我对“先是像我们这里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我感受最深,城市孩子,嫌水很脏,看到有脏水要擦一擦,而这里的孩子却张大嘴巴喝,衬托出了这里的孩子对水的渴望太强烈了。

师:我们天天有水用,是多么幸福。

师:你能一个月不洗澡吗?

生:不行,身上会痒。

师:那你能两个月不洗澡吗?

生:不行,身上很脏。

师:你能三个月不洗澡吗?

生:很痒很脏。

师:村子里为什么不能洗澡?

生:因为没有水,没有水让他们洗澡。

师:所以他们只能一个月不洗,三个月不洗,一年不洗,现在终于盼来了一场雨,让我们加入到他们洗澡的行列中去,自己读读这一段。

师:谁愿意把这一小节读给大家听。

生读。

师:你读得非常动情,声情并茂,有一个小小的遗憾,你的语速快了点。

你读得这么好,为什么?

生:老师教给我的,一边读一边想象情景。

师:把自己当成――。

生:其中的一员。

师:请你来读。你是谁?

生:我叫刘俊。

师:你把自己当成谁?

生:我把自己当成洗澡的人。

生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文字,用心读一读雨水给村里人带来的惬意。

齐读。

师:作者是这样生动地写了村里人洗澡,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

生: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师:还有哪些地方打动你的?

生:第一节的最后一句:“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在他们那,水比酒还要珍贵,在我看来,太不可思议。

师:联系生活,谈出了自己的看法,也读出了文字背后的东西,老师奖励你,把这句话读得大家听听。

生读: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师:你来读读。

师:水比酒还要贵重,村里人不想喝酒,而还喝水,说明――。

生齐读: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生:我对这段感受深:一个村子里的人吃水,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生: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师:还有吗?

生:我们国家很多地区缺水,我们住在不缺水的地方,要注意节约。

师:是的,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水。

生:我感受最深的是:让我们舒服得都“啊啊”大叫了起来,我觉得他们很需要水,从啊啊体会到他们觉得十分舒服。

师:这舒服的感觉是什么带来的?

生:水。

师:多少水?

生:一勺水。

师:一勺水几个人?

生:四个人。

师:母亲就用一勺水为我们四兄弟消暑。母亲有没有为自己浇水?

生:没有。

生读:母亲锁上水窖,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的饿坏了。”这是我至今为止唯一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

师:你读得很用心,很努力。母亲有没有为自己浇水?

生:没有。

师:是笑着锁上了水窖。

师:在炎炎夏日里的水就更珍贵了,所以说――。

生齐读: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生:课文第五节这一句让我感动: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湿润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讲了虽然只有一勺水,但是让身体很舒服,没有水会给人类带来痛苦,我想到一个资料:

师:你把情感带入了文字,所以能从心灵深处迸发出这么情真意切的文字。

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来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出示: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师:这一段中,还有让你感受最深的吗?

生:从这些话中,我体会到我们平常洗澡从没有这种感觉,而作者有这种感觉,说明夏天他们被风干的感觉是那么痛苦,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为了这样的感觉,而我没有。

师:你刚才用了一个词“风干”,谁来读这一句。

生读。

师:什么是风干?

生:身体里的水分全被风吹干了,一点都没有了。

师:炎炎夏日,身体里的水仿佛是被风干一样,还有一个词:晒干。

生: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快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

师出示狗尾巴草图片。

师:看,它苍翠有力,它生机勃勃。

师出示另一幅狗尾巴草图片。

师:看,这还是狗尾巴草,他生气全无。

这时候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生:水。

师:在哪里?

水:水箱里。

师:所以说――。

生齐读: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师:请你们把自己当作四兄弟中的一个,用心默读这段文字。

生默读。

师:刚才不知道风干的意思,现在知道了吗?

生:忙了一天,身段太累了,没有水,身体里像被风干了。

师:请你读。

生读。

师:这一段文字也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也想来读一读行吗?

师配乐朗读。(课文片断内容改成诗歌)。

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

滑过了。

我们的脸, 。

像一条小溪流,

……。

(鼓掌)。

看了这段文字,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感觉我们浪费水,

生:觉得很舒服。

生:我觉得那里的水是那么珍贵,即使是那么一勺水,也那么舒服。

师:就请你把这十分十分舒服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

师:读得非常动情。

生读。

师: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这是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让我们把这感觉传达给大家。

齐读。

生齐: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生:让我感觉最深刻的是……我想把我们这里的水送给他们。

师:你的愿望快要实现了,因为国家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师:“母亲说,你们真是饿坏了。”怎么理解?

生:渴比饥饿真难受。

生:因为没有节约用水,所以我们国家成为缺水的国家之一。

生:因为那里的水非常珍贵,我们现在这里不缺水,我们再不珍惜水的话,也会像他们那样。

生:我从第一节的第二句话,看出不仅吃水难,而且用水也难。

师:一个饿字写出了水的珍贵,水对生命的不可或缺。

师:课文学到这里,有什么感受?

师:为什么作者不写有水对他们的乐呢?

师:有水的快乐更加交织出没水的苦。

师:这样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更加感受到――。

生: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师:生活中,我们还拥有许许多多,(在水后面板书感叹号)。

你感受到他们的珍贵吗?要学会珍惜啊!

一赛区一等奖 2006年4月9日上午第一节。

三年级科学《立住和强度》教学设计

课题分析:

这是学生接触《科学》课的第一节课,在此之前我们的学生对科学观察没有概念。本节课是要让学生记录一次学习科学观察的经历。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教学要求:

初步了解什么是观察,我们要观察什么?经历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

想办法进行观察,努力知道得更多;能和同伴合作,认真进行观察;

能够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获取一些关于树的知识,并且对自己的科学观察活动进行记录。

教学准备:

学生观察用:记录本、放大镜等简单的观察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始上《科学》课了。

科学书看过了吗?

上面都有些什么内容,请大家翻到第一页,书上的大树看过了吗?

二、在照片上我看到了什么?

从书上这幅大树的照片里,我看到了什么?

自己边看边数,数数在这张照片上你看到了哪些内容?

把你看到的内容与小组成员相互说说。

现在来说说你们小组看到了哪些内容,我们大家帮他们数数。(学生上台说,教师记录。)。

三、在真正的一棵大树前看到什么?

以前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们看到过什么?(学生说老师记录)。

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

肯定!为什么这么肯定?

出示课件。

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估计我们现在去观察一棵大树,你能观察到的哪些内容?

四、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如果现在我们来到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想观察关于大树的什么内容?

在一棵大树前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小组可以讨论一下。

在一棵大树前我们看,我们闻,我们听,我们摸,我们还能……(出示课件)。

五、来到一棵真正的大树下进行观察。

我们已经有自己想观察的内容,现在想不想到大树前去观察?

我们现在就到操场上去观察大树,要爱护花草树木。

全班去观察大树。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全册内容情况和各单元教学目标: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并通过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铁的应用。

2、主要材料清单: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

大豆、玉米、花生、莲花、风仙花等植物的种子,放大镜,花盆、土壤、铲子等种植工具,透明玻璃杯、卫生纸等;试管、带根的植物、植物油等;不同生长阶段的风仙花植株、风仙花朵,成熟的风仙花果实;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刚出土的风仙花照片;植物叶的水平分布照片;植物叶的垂直分布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及图片、几个主要生长阶段的风仙花照片等。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

蚕卵,放大镜、饲养盒;不同生长阶段的蚕;蚕茧及蛹,小剪刀,手电筒;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蚕蛾、蜻蜓、蚂蚁、蝴蝶的图片或标片;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及资料;学生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等生长变化的资料;婴儿、幼儿园或小学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体特点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

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测量范围在一20 0c-}-110 0c)、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一20 0c-}-110 0c),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冰块、食盐、试管、烧杯、可封口小塑料袋、玻璃杯、浅碟;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挂图或影像资料。

“磁铁”单元

各种形状的磁铁,包括没有标注南北极的磁铁;铁的物品、一些金属物品及非金属物品;一定数量的铁钉、回形针、大头针、钢珠和大钢针;不同材质的`人民币硬币((1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币,1角的铝币和钢币,分值的铝币);盒式指南针,做指南针的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备)。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观察,经历“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解释)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以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1、整体学习状况:三年级学生整体学习科学兴趣很高,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学习模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1、提高课堂效率措施:

(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

(3)、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提优补差措施: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

(3)、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4)、加强优生与后进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 成长。

3、其它措施:

(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2)、重视活动的总结,注重课后交流、单元总结。

(3)、科学课堂教学要兼顾实生活。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竞赛 科学欣赏




1


2.19~2.23


始业教育


2


2.24~3.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3.2~3.8


我们先看到了根 种子变成了幼苗


4


3.9~3.15


茎越长越高水结冰了 开花了,结果了


5


3.16~3.22


我们的大丰收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6


3.23~3.29


蚕的生长变化 蚕变了新模样


7


3.30~4.5


蛹变成了什么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8


4.6~4.12


 我们的生命周期 机动


9


4.13~4.19


温度和温度计 测量水的温度 


10


4.20~4.26


水结冰了 冰融化了 


11


4.27~5.3


水珠从哪里来 水和水蒸气 


12


5.4~5.10


五一假


13


5.11~5.17


水的三态变化机动


14


5.18~5.24


我们知道的磁铁  磁铁有磁性


15


5.25~5.31


磁铁的两极磁极的相互作用


16


6.1~6.7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指南针


17


6.8~6.14


做一个指南针 机动


18


6.15~6.21


复习考查


19


6.22~6.28



教科版修订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 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 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 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三年级科学《立住和强度》教学设计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2课。本单元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一、观察土壤的外观,发现其外形的颗粒状特征以及颜色、颗粒等状况,形成对土壤特征的初步认识。二、通过阅读材料,知道可以按照土壤中沙粒、粉粒和黏粒含量的而不同,将土壤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类。三、通过动手操作、比较三种类型的土壤,描述它们各自的特征。运用的方法有:看、捻、握和搓。四、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并能举例说出某种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什么样的植物。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上一课《土壤的成分》的学习,已经基本奠定了土壤的概念,知道植物要生长在土壤里面。本节课,在上一课实地考察土壤,对土壤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本课引导学生继续深入观察土壤。将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基本类型,并展开一系列的对比性研究,进而了解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所含颗粒大小不同。

2、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2、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差异。

3、能通过实验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性。

科学态度目标。

1、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2、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土壤的特点。

难点:举例说出不同类型的土壤生长着不同的植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等。

学生准备:每组沙质土、黏质土、壤土各若干,每组白纸3张、放大镜1个、漏杯3个、烧杯3个、搅拌棒1根、纸巾若干、水若干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生:仙人掌适合干旱的土壤,西瓜适合比较湿润的土壤,荷花适合很湿润的土壤。

3、师:同学们可真聪明,通过刚刚我们发现其实这些植物生长在不同的土壤里,土壤有很多种类型,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土壤的类型吧。(板书课题)。

二、用多种感官了解土壤的不同。

1、师:既然土壤有这么多的类型,那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研究这些土壤呢?

2、学生回答观察方法。(用放大镜、用手捻、加水搓一搓)。

3、老师归纳学生的观察方法。师:你们帮小象想出了这么多观察土壤的方法,那老师也帮你们找了一些办法。用放大镜观察,用手捻,和水握一握,加水搓一搓。

4、老师演示实验,讲解注意事项。

5、学生实验,并填写记录单。

6、师:同学们,你们观察完这些土壤了,那你们有什么样的发现呢?

7、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8、师:你们都做的很棒,老师其实也事先做了实验,填写了记录单。(贴土壤的特点)同学们,那老师有个问题,为什么1号容易搓成团而3号不容易搓成团呢?生回答。

9、师小结:1号容易成团的原因是因为一号颗粒小,孔隙小,加了水之后就容易黏在一起,而3号颗粒大,孔隙大,比较疏松,所以不容易成团。

10、师总结:同学们,我们刚刚摸到的有大颗粒和小颗粒的土壤,它们都是有名字的,那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吧。土壤中有些大颗粒的摸起来比较粗糙的是沙粒,中等颗粒的是粉粒,而一些比较细小颗粒、摸起来比较细腻、还会沾在手上的叫做黏粒。大象爸爸为我们准备的这三种土壤也是按照他们含量的不同来进行区分的,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质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质土;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三、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2、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和预测。

3、师:为了更好地验证自己的想法。小象准备了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等量的水和过滤器。同学们待会儿要和小象一样来进行这个实验。

4、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交流实验情况,并将结果与刚才的预测相对照。(沙质土下面的水最多,壤土次之,黏质土下面的水最少。这说明沙质土的渗水性好,黏质土保水性好。)。

师:那为什么会流的比较快,而黏质土流的比较慢呢?

生:沙质土,颗粒大,孔隙大;黏质土,颗粒小,孔隙小。

6、师:我们发现所有的土壤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那我们一起把土壤的特点读一读吧。

7、总结:这是我们研究土壤的特点。小象也把自己观察到的土壤做成了一个小视频,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做的这个视频吧。(播放视频)。

四、土壤的特点。

1、师:小象终于可以和爸爸去到梦寐以求的植物园啦,去到植物园,爸爸问小象:仙人掌耐高温、干旱,不喜潮湿。那它适合什么样的土壤呢?生:沙质土。

2、师:荷花是水生植物,停水一日,荷叶边焦。生:黏质土。

3、花生需要土壤松紧适宜,有利于结果发育。生:沙质土。

4、苹果树需要排水系统良好,土质优良,阳光充沛。生:壤土。

5、水稻喜高温、潮湿,对土壤的保肥和供肥能力要求较高。生:壤土。

6、教师小结: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能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今天我们终于帮助小象找到了适合这些植物的土壤了。谢谢同学们。

【板书设计】。

土壤的类型。

黏质土。

壤土。

沙质土。

颗粒小。

颗粒中。

颗粒大。

孔隙小。

孔隙中。

孔隙大。

易成团。

不易成团。

不易成团。

保水性好。

良好。

渗水性好。

三年级科学《立住和强度》教学设计

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知道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教学准备。

准备有秋季特征景致的图片或录象资料。

关于动植物的季节性生活规律变化的图片,录象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有关春季、夏季、冬季气候特征的图片。

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观看本课图片,了解在一定的地区,天气现象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四人小组讨论。

秋天气候的特征。

其他季节的气候特征。

小组汇报。

师生小结。

在不同季节里,动植物有什么变化?

小组讨论后汇报。

教师小结。

课后作业。

1、观察小动物。

2、观察植物。

3、把自己观察到的动物或植物,记下它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小学三年级科学人教版教学设计

教学要点:

初步尝试猜想与假设,了解科学家猜想的途径。

教学目标:

1、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与想象。

2、能说出自己猜想的依据,初步了解科学家猜想的有效途径,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3、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和想象的思维能力,积极参与头脑风暴活动。

教学过程。

1、大胆猜想。

同学们,在生活中充满着神奇的科学奥秘,人们总喜欢问个为什么,并力求寻找到正确的答案。现在老师这有一些有趣的问题,你们想猜猜看吗?(想)课件出示问题与画面,学生猜想。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我们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提问题,另一组则对这些问题进行猜想。我们看一看哪一组做的最棒。(游戏活动)。

2、讨论猜想的依据。

在猜想与假设的过程中,无论是对问题起因的猜想,还是对问题结果的猜想,以及对过程的猜想,人们都是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不同程度的说明和解释。通过刚才的猜想,同学们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并说一说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3、阅读科学家猜想的途径。

阅读《海洋变成了高山》。

全班交流科学家猜想的途径以及自己的收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这是学生接触《科学》课的第一节课,在此之前我们的学生对科学观察没有概念。本节课是要让学生记录一次学习科学观察的经历。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初步了解什么是观察,我们要观察什么?经历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

想办法进行观察,努力知道得更多;能和同伴合作,认真进行观察;

能够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获取一些关于树的知识,并且对自己的科学观察活动进行记录。

学生观察用:记录本、放大镜等简单的观察工具。

一、引入。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始上《科学》课了。

科学书看过了吗?

上面都有些什么内容,请大家翻到第一页,书上的大树看过了吗?

二、在照片上我看到了什么?

从书上这幅大树的照片里,我看到了什么?

自己边看边数,数数在这张照片上你看到了哪些内容?

把你看到的内容与小组成员相互说说。

现在来说说你们小组看到了哪些内容,我们大家帮他们数数。(学生上台说,教师记录。)。

三、在真正的一棵大树前看到什么?

以前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们看到过什么?(学生说老师记录)。

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

肯定!为什么这么肯定?

出示课件。

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估计我们现在去观察一棵大树,你能观察到的哪些内容?

四、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如果现在我们来到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想观察关于大树的什么内容?

在一棵大树前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小组可以讨论一下。

在一棵大树前我们看,我们闻,我们听,我们摸,我们还能……(出示课件)。

五、来到一棵真正的大树下进行观察。

我们已经有自己想观察的内容,现在想不想到大树前去观察?

我们现在就到操场上去观察大树,要爱护花草树木。

全班去观察大树。

文档为doc格式。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1.自己收集的各种纸样品,一些纸制品。

2.剪刀、胶水。

3.教师准备牛皮纸、复写纸、蜡光纸等,每人1份。

第一课时。

一、交流不同用途的纸。

1.学生介绍自己收集到的各种纸样,说说它们的用途。

2.小组内交流各种纸样,允许相互交换。

3.教师补充介绍几种特别的纸。

二、体会牛皮纸和复写纸的特性。

1.每人发一张牛皮纸,观察它的特性。

2.牛皮纸和普通白纸比较,哪个方面特别不同?

3.用撕的方法比较牛皮纸和白纸的牢固程度。

4.用牛皮纸制作一个信封。

5.每人发一张复写纸,按照教师的要求,使用体会复写纸的作用。

6.观察复写纸的特点,找出复写纸能够复写的原因。

三、观察几种特别的纸。

1.说说你认为哪种纸是特别的纸?为什么?

2.观察人民币、瓦楞纸、蜡光纸、植绒纸等。

3.用蜡光纸制作一个纸玩具。

第二课时。

一、研究纸的吸水性。

1.纸的吸水性能有什么不同?怎么比较?

2.讨论书本上的方法有什么不公平的地方。

3.想办法你能找到一种更公平的方法吗?引导用同样大小的纸,同时浸入水中进行观察。

4.学生动手操作,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二、研究纸的拉伸性能。

1.讨论:怎样才能看出纸的拉伸程度?

2.引导学生首先要测量原来的长和宽,再测量拉伸之后的长和宽,两个数据进行比较。

3.学生动手操作,记录数据。汇报。

三、研究纸承受重物的性能。

1.小组讨论,怎样的实验才显得更公平。

2.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全班交流,指出缺点,改进计划。

3.按照改进的计划实验,记录,汇报。

四、讨论公平问题。

1.刚才的三个实验都要求公平,这样有什么好处?

2.如果要研究各种书写纸的性能,你打算怎样研究?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1、利用实验验证的方法,明白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致。

2、学会使用酒精灯加热的技能,了解材料传热的性能。

3、培养重视实验和证明的科学态度。

了解猜想、假设和事实的区别。

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证明的科学态度。

酒精灯、铁架台、纸杯、火柴、水槽、烧杯、镊子、铁棒、纸团、纸条等。

1、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看谁最聪明。(课件出示谜语)

(1)、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个黑葡萄。生:眼睛。

(2)、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生:花生。

2、猜想和验证

(1)、大胆猜想

你们想挑战更难的吗?(想)请同学们来猜想。

1、用酒精灯烧空纸杯的底部,纸杯会烧着吗?

2、把空纸杯倒扣在酒精灯上,纸杯会烧着吗?

3、用酒精灯烧装水的纸杯底部,谁能烧开吗?

生把猜想填入表格,指明说说自己猜想的根据。

(2)、学习使用酒精灯

我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猜对了吗?我们要设法验证自己的猜想。要验证自己的猜想,就必须学会安全使用酒精灯。请同学们打开书第6页,阅读左下角的“安全使用酒精灯。”

(3)、验证

小组讨论所用实验材料。小组组长到材料超市选取实验材料,分组实验,是巡视指导,生填写实验报告单。汇报实验结果。

小学科学教育三年级《纸》教学设计

1.经历收集纸样的活动,认识纸的多样性。

2.经历用对比实验比较纸的性能的活动。

3.初步感受纸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1.自己收集的各种纸样品。

2.玻璃片、滴管、红墨水、回形针,每组1份。

一、交流不同用途的纸

1.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收集的纸样,以及它们的用途。

2.小组内交流各种纸的样品及它们的作用。

3.教师补充介绍几种特别的纸。

二、研究不同用途的纸

1.不同用途的纸有哪些不同的特征?

2.怎样比较各种纸的吸水性?讨论对比实验的方法。

3.学生操作,汇报观察结果。

4.分小组研究纸的拉伸性能和承受重物的性能。

5.交流在实验中的发现和感想。

三、选择合适的书写纸

1.比较常见的几种书写纸有什么不同?

2.实验:常见的书写纸的吸水性能和拉伸性能。

3.思考:根据不同的书写要求,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书写纸?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2、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1、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

2、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的研究讨论活动,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记录一天的食物,发现问题和规律。会给多种的食物进行分类。

进行食物记录的卡片纸、食物分类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外地人来到我们沙道观的餐馆,一定会点一道什么菜?

2、师:鸡是我们平常吃的食物。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于我们人的生长发育来说十分需要。我们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与食物有关,可是我们真的了解食物吗?从这个单元我们将集中研究食物。让我们从调查“一天的食物”来开始对食物的研究吧!(板书:一天的食物)。

二、探究新知。

1、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

(1)师:以昨天为例,大家都吃了些什么食物呢?

(2)学生发言,师板书。

(3)师:这么多食物我们该怎么来记录呢?

引导学生讨论记录的方法:如按餐别进行记录、混合类食物的记录……。

(4)学生小组记录:要求学生对一天的食物按餐别进行记录。

注意:我们不是比谁吃的食物多吃得好、重复吃的食物要分多次记录、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5)学生汇报,师利用展台展示学生记录。

(8)小组汇报,师利用展台展示学生记录。

(9)师:看了我们的统计,你们有什么想法?

2、给食物分类。

(2)小组讨论,给食物分类。

(3)学生汇报,师利用展台展示学生记录。

(4)小结:食物的分类及标准。

三、新课小结。

师:在对一天中食物的统计中会发现,我们一天中吃的食物是很丰富的,这里面有着不同类别的食物,摄取种类丰富的食物是我们人类进食的特点。当我们吃下这样丰富的食物后,食物会给我们提供些哪些营养呢?同学们可以上网,也可以查阅一些资料,解答这个问题。

三年级科学了解土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和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从爱提问到会提问。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在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时爱提问。

能对一些流行的说法、观点大胆质疑。

能在动手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积极探究,交流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知道,爱提问。

对流行的一些说法、观点不盲目相信,能合理怀疑。

感受并体验到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准备:

2、同学们回家观察厨房,试着提些问题;选择校园熟悉的地方,仔细观察,记下想提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自然界中许多有生命的物体,并深入研究了水和构成我们的生活物质的材料,大家一定积累了许多的问题。这个单元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大家的问题。本单元我们要学习的是《提出问题》,今天我们首先来看怎样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板书课题)。

二、新授:懂得怎样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

(一)在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时提出问题。

1、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提出问题的。出示法布尔的图片以课文中介绍的法布尔的事迹为例,指出可以像法布尔那样在仔细观察中提出问题。介绍读物《昆虫记》。

2、出示校园一角图片,讨论我们在观察校园里的生物时,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呀?

(交流:如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地方吗?栽在密封罐里的小草靠什么存活下来?)。

3、出示厨房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观察厨房后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如:锅盖上的水滴是怎样形成的?

为什么用布包着锅的把柄就不烫手了?

洗碗盆放水时,水为什么会形成旋涡?)。

(二)对一些流行的说法提出怀疑。

1、教师讲解《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

学生讨论:你对哪些结论产生过怀疑?

2、你对哪些流行的说法有怀疑?

例如:金鱼喂太多会胀死因为它不知道自己是饥是饱。

“冬虫夏草”就是冬天变成虫子,夏天又变成草的一种药材。

指导讨论,你还有哪些疑问?

(三)在科学小制作的过程中,也能提出问题。

活动:请大家来作折飞机的游戏。折好飞机后飞一飞,看看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例如:什么样的纸飞机会拐弯?

什么样的纸飞机飞得远?

什么样的纸飞机在空中停留时间长?

动动手,把你提出的问题记下来,和同学们交流。

三、小结。

如何理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1.经历一次报告会上的发言活动。

2.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3.体验成功感和荣誉感。

1.在整个动物单元教学的3~4星期内,有意识、有计划地发现、安排、指导学生进行一些小动物的观察研究活动,并在学生的实际基础上,作好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观察记录。这节课的准备是在整个动物单元的教学过程 中完成的。

2.老师自己也应亲自参与活动,必要时也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研究成果和观察研究记录。

3.收集一些三年级学生水平的观察小动物的活动设计、观察记录、研究小论文以及一些研究性、活动性的问题。

4.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课前安排几个小组或学生准备重点展示和发言。

5.作些环境气氛方面的布置。

一、引入。

观察研究小动物的学习活动已经进行了3~4个星期,一定有许多有趣的发现和成果要向大家报告,要和大家分享。我们今天就来开个观察小动物的成果报告会,向大家报告“我的观察研究”。

二、报告会的内容顺序安排。

1.报告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报告观察过程中碰到并已经解决的问题,和碰到了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3.展示已经完成的观察记录和观察研究小论文。

三、报告会。

从“送蚂蚁回家”过程中的观察发现开始。

1.跟踪蚂蚁中的发现。

2.蚂蚁路线的观察描述。

3.蚂蚁窝的观察描述。

4.关于蚂蚁的其他发现。

四、对其他小动物的观察和发现。

五、报告观察过程中碰到并已经解决的问题,和碰到了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六、展示已经完成的观察记录和观察研究小论文。

七、动物单元的小结。

关于课外的交流和展示;关于许多有趣的、有意义的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动物单元的学习告一段落;动物的观察研究活动还将继续下去。

三年级科学了解土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根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利用简单器具做根吸水的对比实验。

2、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快乐;意识到搞科学研究必须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

3、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按”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汇报交流。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观察各种植物的根,你们观察了吗?有什么发现?

并且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生答自己的发现。(让学生把他们的发现尽可能的都表达出来,教师适时引导)。

二、设置疑问,大胆猜测。

师:同学们课前观察的真不错,发现了这么多根的秘密,可是,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有一个问题搞不懂了,同学们观察了很多植物,它们都有根,植物为什么要长根呢?根对于植物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植物的根。教师随机板书。

师出示在课文《高梁情》里也看过对高梁根的描述:高梁的根像鹰爪一样,它们强有力地抓住土地,仿佛擒拿一个庞大的活物,等到暴风雨来临时,高梁就能稳稳的站在土地上。

师:看来,植物的根确实能使植物更牢固的生长在土地上。板书: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师:植物的根除了固定这个作用,还有其它作用吗?它有没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活动一:引导学生设计“根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的实验。

师:课前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各种实验用品,现在同学们各小组先讨论一下,这个实验该怎么做,讨论出一个最佳方案后,再进行实验。(各小组均有一棵生命旺盛的植物幼苗、小量筒、盛有水的水槽、棉花、橡皮泥、植物油、胶头滴管等。)。

小组讨论并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适时点拔。)。

师: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法。

小组找代表汇报。

师:为什么要用橡皮泥封起来?

(不封起来,筒内的水会蒸发,水也会减少。)。

教师适当点播:

1、可用橡皮泥封起来。

2、也可用两个量筒,一个量筒里放植物,另一个量筒里不放植物,让它们的水面相平,然后看看一段时间后水面是不是相平。

3、也可把这棵植物放在量筒里,倒进一些水并在水面处作一记号,然后又滴上一层植物油,最后用棉花把植物固定住,再来观察水面的情况。)。

短时间内还看不出水位的变化,那就先把你们的装置放在向阳处,过一段时间再来看结果。

生把实验装置放在室内向阳处。(也可以放在室外,视情况而定。)。

活动二:引导学生观察根。

师:课前同学们观察了很多植物的根,发现了不少根的秘密,现在,我们借助一些工具,再来更细致的观察一些植物的根,看谁还能发现根的其他秘密。

师介绍桌上的材料,提示学生作好观察记录。

生借助工具对各种植物的根进行细致的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汇报观察结果。

(发现不同植物的根形状不一样,但数量都很多。有的根还特别嫩,小根尖端有白色的绒毛。)。

投影资料卡,师进行简介。

师:这么多的根对植物体有什么意义呢?

1、可以使植物更牢固的生长在地上。

2、植物就会有很强的生命力。

3、就能吸收更多的水分、养分……。

师:根到底能不能吸收水分和养分呢?(生想起刚才的实验)去看看你们的实验吧!

生汇报实验结果: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发现,植物的根对植物体来说作用可真不小!

四、自由活动。

师:植物的根还有其他用途吗?(投影:几种植物的根:甜菜、萝卜、胡萝卜、地瓜、人参等)。

谁能根据图中植物的根,说一说它们的用途?(1、甜菜、萝卜、胡萝卜、地瓜都能吃。2、人参可以做药材。3、地瓜能做淀粉。4、甜菜能加工糖。……)。

总结提升:这节课你的收获多不多呢?(在课本“我收获”栏)。

板书设计:

一、根的特点:直根(主根粗大)、须根(由不定根组成)、根毛。

二、根的作用: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