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顺东李国秀夫妇事迹心得体会(模板12篇)

时间:2023-11-29 08:32:35 作者:雁落霞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成长轨迹,实现个人进步和成就的展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李国秀夫妇事迹心得体会

李国秀夫妇是一对来自中国的普通农民,以他们为主角的故事温暖了无数人的心灵,也赢得了世界的尊敬。他们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也为社会带来了正能量。在学习他们的事迹中,让我们汲取前行的力量,从中体会到生活的真谛。

首先,李国秀夫妇事迹让我们领悟到无私奉献的重要性。他们心系他人,不顾个人的艰辛,不计较付出的辛劳。无论是自己的贫困还是别人的困难,他们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他们用行动践行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爱心理念。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让所有人感受到关注和帮助。

其次,李国秀夫妇的事迹也教会了我们坚持不懈的精神。在面对生活的诸多困难和挑战时,他们从不退缩,勇敢地迎接挑战。无论是农村的贫困环境还是自己的身体不适,他们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坚信只要不放弃,就能够战胜困难。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毅力,让他们从贫穷的农民变成了自力更生的企业家,也为更多有困难的人提供了希望和动力。

再次,李国秀夫妇的事迹启示我们向善行善的意义。作为一个社会的一员,我们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是要关心他人,助人为乐。正如李国秀夫妇一样,他们不仅自力更生改善自己的生活,还帮助了很多邻里孩子完成学业,让他们有了改善命运的机会。这种向善的行为,不仅改变了别人的命运,也让自己获得了内心的满足和幸福。

此外,李国秀夫妇的事迹还教会了我们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他们来自贫困的农村,面对的生活困难不可避免。然而,他们从不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以宽容和感恩的心态对待生活的点点滴滴。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美好的家庭和幸福的生活,体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学习的。

最后,李国秀夫妇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激励了更多人积极向上。他们心系社会,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影响着更多人的生活。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任何困难都不是无法战胜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就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总之,通过学习和了解李国秀夫妇的事迹,我们体会到无私奉献、坚持不懈、向善行善以及珍惜生活的重要性。他们美丽的故事鼓舞着我们,让我们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让我们一起以李国秀夫妇为榜样,用行动改变自己的生活,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正能量。

感动中国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事迹一览

张顺东,男,47岁;李国秀,女,52岁,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芭蕉箐小组残疾村民。两人“加起来只有一只手和一双脚”,却谱写了“无脚踏出脱贫路、无手撑起半边天”的感人故事。他们是脱贫攻坚路上不等不靠、勇敢追梦的典型代表。

“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脚,没有什么坎儿过不去的”。张顺东、李国秀夫妻两人几十年来相濡以沫、身残志坚,为了小康生活而不懈奋斗的故事感染了全国的亿万观众,也被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点名。在双双重度残疾的现实下,两人不仅照顾好自己的父母和孩子,还无微不至地照顾哥嫂留下的两个孤儿,孝老爱亲美德成为每一个家庭的精神标杆。

孝老爱亲良好家风众口传。

“当初,我到她家提亲时,她哥哥不同意,她本人也不同意,怕两个残疾人在一起无法生活。”张顺东说,他并没有放弃,最终以真诚打动了她,组建了这个特殊的家庭。结婚后,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相继而来。

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家里日子更难了。李国秀用脚抹把泪:有时一分钱都没有,觉得日子太不如人了,别人能收谷子自己不能收,栽秧的时候找不到人帮忙,两个人急得哭,死的心都有啊!两口子哭完,咬咬牙还得干。李国秀常常流着泪说:“我这一生最大的亏欠,就是不能给孩子一个拥抱。别人家的孩子都是用双手抱大的,而我家的两个孩子是用双脚抱大的。”张顺东坚信:儿女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决不能把贫困传给下一代,再苦再难也要供孩子读书。,女儿张光琼读高三,日子也到了最难的时候。张顺东夫妇想办法,家里多养了十几头猪。地少了地瓜秧等猪食不够,除了自家七八亩地,两口子还租种几亩地。张光琼说,爸妈晚上干完活回来,再烀好第二天的猪食,常常半夜了。此时张顺东脚跟发炎,原本一张创可贴就能护住的伤口,裂开大口子,脚肿得像榔头。有时候走路,脚印都是沾血的;晚上泡脚,又是一盆血水。家人劝张顺东歇歇,他不肯:“脚闲好了,家就闲垮了”。伤情不断恶化,张顺东左脚到了必须截肢的地步。女儿劝他去做手术,张顺东直摇头:“钱花在了医院,你上大学怎么办?”女儿说:“书我不读了,我要出去打工!”张顺东、李国秀又气又爱,一家人哭作一团。这一年,张顺东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来他做了左脚截肢手术,根据有关政策,两万多的手术费,自家只出了八百多元。张光琼永远记得:我读大学,是爸爸用脚换来的!抚养孩子虽然艰辛,但好在一双儿女都已成人成才。如今,大女儿大学毕业已经成婚,在一所小学教书,小儿子在东川也有稳定的工作,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

张顺东夫妇从小就言传身教,教育孩子要尊敬老人,夫妻俩虽然残疾,照顾自己都有困难,但从未因此推卸自己赡养父母的义务,母亲已经八十多岁了,生活难以自理,这对身体残疾的夫妻把老人照顾得很好,老人经常夸:“老东是个好儿子,国秀更是个好儿媳。”

张顺东哥哥家有两个孩子,前些年张顺东哥哥因病、嫂子因意外相继去世,之前,张顺东、李国秀夫妻曾承诺过,一定会照顾好孩子们。哥嫂的两个孩子从小就成为了孤儿,由张顺东母亲帮助抚养,为了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张顺东、李国秀夫妻经常给予无微不至地照顾,后来母亲失去劳动力,孩子们虽长大了,但夫妻俩依旧操心着,大侄女出嫁、小侄女上学一样都没有落下,他们夫妻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了当初的承诺。

手足同心脱贫路上好榜样。

“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也一样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张顺东6岁时被高压电击伤,由于家里贫穷没钱医治,右手和双脚溃烂先后截肢,现只有一只手,但他始终坚信,只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健康人能做的,他也能做到。脑子灵活的他,学会了使用农用三轮车,三轮车是他生产和生活的工具。张顺东的妻子叫李国秀,天生没有双臂,但身体的残疾并没有让她变得自卑,反而激发了她异于常人的毅力。只有双脚的她做饭、种菜和打扫卫生等都做得干净利索,甚至还能用双脚娴熟地做绣花鞋垫,她说:“缝缝补补没有问题,我做鞋垫20余年了,做好的鞋垫还可以拿到街上去卖,补贴家用。”

每天早上7点,当整个村子都还在沉睡时,张顺东夫妇就已经起床了。他们骑上代步三轮车,前往地里准备干农活。一天下来,他们要打整土地、喂养牲畜、拔菜洗菜、炒菜做饭、绣十字绣等,而这些在正常人眼中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活计经常需要夫妇二人共同完成。比如在地里干农活时,张顺东负责挖红薯,他单臂举起锄头,用力挥下,把红薯刨出,李国秀则把篮子放倒,用脚夹起红薯,准确地扔进背篓;而炒菜做饭时,张顺东则用他仅有的一只手掌着勺,李国秀在一旁用脚稳着炒菜锅的锅把,很多正常人都自愧不如。

在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张顺东家申请了农村危房改造,夫妇俩都是勤劳人,建房时为了节省运输费用,所有的建筑材料都是张顺东用三轮车从镇上拉回来的,工期紧张时,白天黑夜不休息,一天运输20多趟,连续拉了一个多月。依靠政府给予5.1万元的建房补助及亲朋好友的帮助,终于建起了新房。

“你是我的脚,我是你的手,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这是张顺东同妻子常说的话,简单却朴实的话语里,蕴含着夫妻二人浓浓的爱意与共渡难关的决心。,张顺东家的总收入达到22661元,成功脱贫。

不忘初心服务群众发光热。

张顺东的感激不是挂在嘴上的,他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社会,他主动参与服务群众的工作,作为坪子村的残疾人联络员,张顺东尽职尽责工作,为坪子村135名残疾人提供联络服务。在这些残疾人之中,张顺东本身已经是残疾程度很高的了,但他坚持为他人着想,能自己上门的绝不让其他残疾人自己跑路,在村里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独臂的他骑着小三轮车一家一户地到残疾人家里收材料,每当有人劝他不要这样奔波时,憨厚的他总爱这样回答:“他们和我一样有残疾,到我这里交材料很不方便,我有车我多跑跑就行了”。正是因为他的贴心和负责,他在坪子村群众心中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联络员。

其实,张顺东夫妇最难能可贵的地方是他们不但能直面自己的残疾,还能用自己的经历去鼓励人,他常常说:“既然命运注定自己残疾,就不要做无谓的自卑和痛苦;一根草顶一颗露水珠,相信每个人只要自立自强,都会像小草一样活下来。”村里开展“三讲三评”时他也被当成活教材,他总会补充一句:“我这样的都能脱贫,大家也一定能。”他的鼓励让很多人都更有信心了,也改变了很多人等靠要的思想。

张顺东一直知道美好生活是等不来的,所以夫妻俩从来都不等不靠,他们努力生活、奋力拼搏,对于这几年的变化。他们总是感慨地说:“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帮助,我们最少要再过才可能会有今天的样子,我们很感激。”现在,张顺东买了一台电脑,积极参加残疾人电商培训,希望把更多特色农产品放到网上去销售,找到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党的政策好,我们很幸福。”张顺东说,妻子用双脚一针一针绣出了“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忆党的历史、颂党恩、跟党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永远跟党走”4幅刺绣,字字句句都是心里话。

夫妻同心,黄土也能变成金。结婚二十多年来,夫妻俩相依为命,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照顾年迈的老人、年幼的孩子和失去双亲的侄儿侄女,让他们安心幸福地生活在夫妻俩的庇护下。同时,以百倍甚至千倍的努力,成为光荣脱贫户、成为脱贫楷模,他们用“孝”和“爱”诠释了人间最美真情。

张顺东夫妇荣获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2020年全国文明家庭、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人物、2020年全国最美家庭等称号,入围“云岭楷模”候选人,2021年荣获第八届云南省道德模范。

张顺东,男,汉族,1974年6月生,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芭蕉箐小组村民;李国秀,女,汉族,1969年10月生,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芭蕉箐小组村民。二人系夫妻。

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身残志坚、自立自强,用奋斗创造幸福生活,照顾年迈老人、抚养年幼孩子以及失去双亲的2个侄女,书写了“踏出脱贫路、撑起半边天”的感人故事。

张顺东右手和双脚先后截肢,只剩下一只左手;李国秀生下来就没有手,只有一双脚。“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脚,没有什么坎儿过不去的。”结婚后,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相继而来。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一家人生活更是难上加难。李国秀靠双脚在地里劳动,还能用脚绣花、写字;张顺东凭借一只手学会驾驶农用三轮车,平时自己力所能及地搞点运输,减轻家庭负担。他们在当地党委政府鼓励支持下,不等不靠,坚持种田、养殖、赶集、卖货,用残缺的身体支撑起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张顺东坚信:儿女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决不能把贫困传给下一代,再苦再难也要供孩子读书。现在女儿大学毕业,成为一名教师;儿子初中毕业后参加技能培训,靠勤劳的双手实现了务工增收。

夫妻俩虽然残疾,照顾自己都有困难,但从未因此放弃赡养父母的义务。母亲已经80多岁了,生活难以自理,夫妻俩把老人照顾得很好,老人经常夸:“顺东是个好儿子,国秀更是个好儿媳。”张顺东的哥哥因病、嫂子因意外相继去世,两个孩子成为孤儿,夫妻俩给予他们精心的照顾,使他们健康成长,大侄女出嫁、小侄女上学一样都没有落下。

张顺东夫妇获“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荣获云南省道德模范称号,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感动中国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先进事迹

“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也一样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张顺东6岁时被高压电击伤,由于家里贫穷没钱医治,右手和双脚溃烂先后截肢,现只有一只手,但他始终坚信,只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健康人能做的,他也能做到。脑子灵活的他,学会了使用农用三轮车,三轮车是他生产和生活的工具。张顺东的妻子叫李国秀,天生没有双臂,但身体的残疾并没有让她变得自卑,反而激发了她异于常人的毅力。只有双脚的她做饭、种菜和打扫卫生等都做得干净利索,甚至还能用双脚娴熟地做绣花鞋垫,她说:“缝缝补补没有问题,我做鞋垫20余年了,做好的鞋垫还可以拿到街上去卖,补贴家用。”

每天早上7点,当整个村子都还在沉睡时,张顺东夫妇就已经起床了。他们骑上代步三轮车,前往地里准备干农活。一天下来,他们要打整土地、喂养牲畜、拔菜洗菜、炒菜做饭、绣十字绣等,而这些在正常人眼中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活计经常需要夫妇二人共同完成。比如在地里干农活时,张顺东负责挖红薯,他单臂举起锄头,用力挥下,把红薯刨出,李国秀则把篮子放倒,用脚夹起红薯,准确地扔进背篓;而炒菜做饭时,张顺东则用他仅有的一只手掌着勺,李国秀在一旁用脚稳着炒菜锅的锅把,很多正常人都自愧不如。

在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张顺东家2018年申请了农村危房改造,夫妇俩都是勤劳人,建房时为了节省运输费用,所有的建筑材料都是张顺东用三轮车从镇上拉回来的,工期紧张时,白天黑夜不休息,一天运输20多趟,连续拉了一个多月。依靠政府给予5.1万元的建房补助及亲朋好友的帮助,终于建起了新房。

“你是我的脚,我是你的手,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这是张顺东同妻子常说的话,简单却朴实的话语里,蕴含着夫妻二人浓浓的爱意与共渡难关的决心。2019年,张顺东家的总收入达到22661元,成功脱贫。

感动中国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事迹一览

10月17日上午,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芭蕉箐小组的村民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多年来,他们凭借“一只手+两条腿”相依为命、自强不息,在战贫斗困中奋发、奋斗、奋进,书写“无脚踏出脱贫路,无手撑起半边天”的感人事迹。

“两个孩子是用双脚抱大的”

张顺东、李国秀夫妻俩都是一级残疾。丈夫右手和双脚先后截肢,只剩下一只左手;妻子生下来就没有手,只有一双脚。在常人眼里,他们并不适合组建家庭。

“当初,我到她家提亲时,她哥哥不同意,她本人也不同意,怕两个残疾人在一起无法生活。”张顺东说,他并没有放弃,最终以真诚打动了她,组建了这个特殊的家庭。

结婚后,他们经历了短暂的甜蜜,但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相继而来。家里贫穷、住房破旧,感觉“日子过得像爬大山一样难,两人想死的心都曾有过,觉得自己的命实在是太苦了”。

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一家人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李国秀常常流着泪说:“我这一生最大的亏欠,就是不能给孩子一个拥抱。别人家的孩子都是用双手抱大的,而我家的两个孩子是用双脚抱大的。”

“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脚”

家中有小是个宝,儿女是全家人的希望。“决不能把贫困传给下一代,再苦再难也要供孩子读书。”

不论天阴还是下雨,常常是别人还没有起床,夫妻俩就上山找猪草,下地种庄稼。

“靠养牲口、种庄稼增加收入,是我们靠自己努力能够做到的。”张顺东说,妻子虽然没有双手,但她的脚像手一样灵活、有力,煮饭、喂牲口、针线活等家务,她样样能干;除草、收花生、种红薯等农活,她样样在行。

夫妻同心,黄土也能变成金。面对困难,张顺东总鼓励妻子说:“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脚,没有什么坎过不去。”夫妻俩就这样相互扶持着走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

李国秀夫妇事迹心得体会

李国秀夫妇事迹感人至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展现出了伟大的精神和非凡的爱心。通过他们的事迹,我们不仅感受到了真挚的亲情和夫妻之间的默契,还体味到了无私奉献的力量。他们的事迹让我深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大爱精神的重要性。尽管他们有自己的家庭、工作和生活,但是他们仍然懂得帮助别人并为他人着想,这是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和借鉴的。

第一段:

李国秀夫妇的事迹让我深受触动。在他们看来,不仅是夫妇之间的默契和亲情,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尽管他们生活并不富裕,但是他们总是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记得有一次,我去他们家做客,他们恰巧接到一个夜晚车坏在路边的求助电话。尽管当时已经是深夜了,但是李国秀夫妇二话不说,立马起床去帮助那位陌生人。他们用心的关怀和无私的奉献让我深深感动,我开始思考自己是否愿意为他人付出这样的代价。

第二段:

不仅仅是为陌生人提供帮助,李国秀夫妇也是在家庭中树立了榜样。他们有两个孩子,他们把儿女教育成了自立自强、有爱心的人。他们从小就教会孩子们关心他人,并鼓励他们在能力范围内给予帮助。他们相信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每个人都愿意付出一点爱心,社会将会变得更美好。通过他们的榜样,我的价值观得到了深刻的触动,我逐渐开始在家庭和社会中树立正确价值观与行为准则。

第三段:

李国秀夫妇在小区里也非常受人欢迎。住在他们楼下的一位老人突发疾病,无法自理。李国秀夫妇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他们每天去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不厌其烦地帮助老人打扫卫生、购物、洗衣。他们没有因为陌生人而推卸责任,相反,他们愿意为那位老人付出一切。在他们的帮助下,老人的病情逐渐好转,并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从此以后,他们和老人家的关系也不止于邻居,而成为了亲密的家人。这种无私奉献的行为让我们感到温暖,也激励了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他人的生活带去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第四段:

不仅仅是在平凡的生活中,李国秀夫妇也参加了许多志愿活动。他们不保留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积极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不论是扶贫助学,还是敬老院的义务照顾,他们总是义无反顾地站在第一线。他们的付出不仅带来实际的物质帮助,更重要的是给了被帮助的人以温暖和希望。通过参与这些志愿者活动,他们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满足感,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也在潜移默化中感染了周围的人,传递给了更多有需要的人。

第五段:

通过了解和学习李国秀夫妇的事迹,我深感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我们更需要关心和帮助他人。在“我”与“他人”之间,无论是亲人、朋友还是陌生人,我们都应该学会理解,尊重和帮助他人。与此同时,李国秀夫妇的事迹也启示我们要从自己做起,培养一颗懂得付出和关心他人的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加温暖、美好的社会。

感动中国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事迹一览

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芭蕉箐小组的村民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多年来,他们凭借“一只手+两条腿”相依为命、自强不息,在战贫斗困中奋发、奋斗、奋进,书写“无脚踏出脱贫路,无手撑起半边天”的感人事迹。

“两个孩子是用双脚抱大的”

张顺东、李国秀夫妻俩都是一级残疾。丈夫右手和双脚先后截肢,只剩下一只左手;妻子生下来就没有手,只有一双脚。在常人眼里,他们并不适合组建家庭。

“当初,我到她家提亲时,她哥哥不同意,她本人也不同意,怕两个残疾人在一起无法生活。”张顺东说,他并没有放弃,最终以真诚打动了她,组建了这个特殊的家庭。

结婚后,他们经历了短暂的甜蜜,但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相继而来。家里贫穷、住房破旧,感觉“日子过得像爬大山一样难,两人想死的心都曾有过,觉得自己的命实在是太苦了”。

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一家人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李国秀常常流着泪说:“我这一生最大的亏欠,就是不能给孩子一个拥抱。别人家的孩子都是用双手抱大的,而我家的两个孩子是用双脚抱大的。”

“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脚”

家中有小是个宝,儿女是全家人的希望。“决不能把贫困传给下一代,再苦再难也要供孩子读书。”

不论天阴还是下雨,常常是别人还没有起床,夫妻俩就上山找猪草,下地种庄稼。

“靠养牲口、种庄稼增加收入,是我们靠自己努力能够做到的。”张顺东说,妻子虽然没有双手,但她的脚像手一样灵活、有力,煮饭、喂牲口、针线活等家务,她样样能干;除草、收花生、种红薯等农活,她样样在行。

夫妻同心,黄土也能变成金。面对困难,张顺东总鼓励妻子说:“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脚,没有什么坎过不去。”夫妻俩就这样相互扶持着走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

春天,他在山沟山洼围水,她在稻田里用脚插秧;夏天,他修枝打杈,她在地里除草;秋天,他用一只手掰包谷,她背着篮子站在地里接着;冬天,他劈柴、生火,她缝补衣服、教孩子读书。

感动中国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先进事迹

张顺东,男,汉族,1974年6月生,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芭蕉箐小组村民;李国秀,女,汉族,1969年10月生,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芭蕉箐小组村民。二人系夫妻。

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身残志坚、自立自强,用奋斗创造幸福生活,照顾年迈老人、抚养年幼孩子以及失去双亲的2个侄女,书写了“踏出脱贫路、撑起半边天”的感人故事。

张顺东右手和双脚先后截肢,只剩下一只左手;李国秀生下来就没有手,只有一双脚。“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脚,没有什么坎儿过不去的。”结婚后,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相继而来。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一家人生活更是难上加难。李国秀靠双脚在地里劳动,还能用脚绣花、写字;张顺东凭借一只手学会驾驶农用三轮车,平时自己力所能及地搞点运输,减轻家庭负担。他们在当地党委政府鼓励支持下,不等不靠,坚持种田、养殖、赶集、卖货,用残缺的身体支撑起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张顺东坚信:儿女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决不能把贫困传给下一代,再苦再难也要供孩子读书。现在女儿大学毕业,成为一名教师;儿子初中毕业后参加技能培训,靠勤劳的双手实现了务工增收。

夫妻俩虽然残疾,照顾自己都有困难,但从未因此放弃赡养父母的义务。母亲已经80多岁了,生活难以自理,夫妻俩把老人照顾得很好,老人经常夸:“顺东是个好儿子,国秀更是个好儿媳。”张顺东的哥哥因病、嫂子因意外相继去世,两个孩子成为孤儿,夫妻俩给予他们精心的照顾,使他们健康成长,大侄女出嫁、小侄女上学一样都没有落下。

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荣获云南省道德模范称号,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感动中国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先进事迹

张顺东,男,47岁;李国秀,女,52岁,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芭蕉箐小组残疾村民。两人“加起来只有一只手和一双脚”,却谱写了“无脚踏出脱贫路、无手撑起半边天”的感人故事。他们是脱贫攻坚路上不等不靠、勇敢追梦的典型代表。

“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脚,没有什么坎儿过不去的”。张顺东、李国秀夫妻两人几十年来相濡以沫、身残志坚,为了小康生活而不懈奋斗的故事感染了全国的亿万观众,也被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点名。在双双重度残疾的现实下,两人不仅照顾好自己的父母和孩子,还无微不至地照顾哥嫂留下的两个孤儿,孝老爱亲美德成为每一个家庭的精神标杆。

感动中国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先进事迹

张顺东的感激不是挂在嘴上的,他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社会,他主动参与服务群众的工作,作为坪子村的残疾人联络员,张顺东尽职尽责工作,为坪子村135名残疾人提供联络服务。在这些残疾人之中,张顺东本身已经是残疾程度很高的了,但他坚持为他人着想,能自己上门的绝不让其他残疾人自己跑路,在村里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独臂的他骑着小三轮车一家一户地到残疾人家里收材料,每当有人劝他不要这样奔波时,憨厚的他总爱这样回答:“他们和我一样有残疾,到我这里交材料很不方便,我有车我多跑跑就行了”。正是因为他的贴心和负责,他在坪子村群众心中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联络员。

其实,张顺东夫妇最难能可贵的地方是他们不但能直面自己的残疾,还能用自己的经历去鼓励人,他常常说:“既然命运注定自己残疾,就不要做无谓的自卑和痛苦;一根草顶一颗露水珠,相信每个人只要自立自强,都会像小草一样活下来。”村里开展“三讲三评”时他也被当成活教材,他总会补充一句:“我这样的都能脱贫,大家也一定能。”他的鼓励让很多人都更有信心了,也改变了很多人等靠要的思想。

张顺东一直知道美好生活是等不来的,所以夫妻俩从来都不等不靠,他们努力生活、奋力拼搏,对于这几年的变化。他们总是感慨地说:“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帮助,我们最少要再过才可能会有今天的样子,我们很感激。”现在,张顺东买了一台电脑,积极参加残疾人电商培训,希望把更多特色农产品放到网上去销售,找到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党的政策好,我们很幸福。”张顺东说,妻子用双脚一针一针绣出了“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忆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永远跟党走”4幅刺绣,字字句句都是心里话。

夫妻同心,黄土也能变成金。结婚二十多年来,夫妻俩相依为命,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照顾年迈的老人、年幼的孩子和失去双亲的侄儿侄女,让他们安心幸福地生活在夫妻俩的庇护下。同时,以百倍甚至千倍的努力,成为光荣脱贫户、成为脱贫楷模,他们用“孝”和“爱”诠释了人间最美真情。

张顺东夫妇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20全国文明家庭、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人物、年全国最美家庭等称号,入围“云岭楷模”候选人,荣获第八届云南省道德模范。

感动中国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先进事迹

苏炳添,一个活在刘翔阴影下的男人,但是他从未放弃,堪称励志楷模。对于他屡创佳绩,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先天条件和家庭原因,苏炳添从小生长在农村在泥地乱跑加上比他大9岁的表哥是镇里的短跑冠军,成为了他早先的追逐目标,在有沙子的跑道上跑出了11秒的成绩,下来就是他的性格和习惯,外国记者采访在活动区热身的苏炳添时,苏也说了这么一个词“脚踏实地”接受国内体坛记者采访时,苏炳添曾说到:“我每一年都有在进步,07年到现在每年成绩都始终是往上走的,没有掉下去过,所以我已经很满意了。”

苏炳添的短跑之路开始于他的中学时期,还没有系统地训练,就一路过关斩将,可谓是天赋异禀,从校田径队到广东省田径队,在广东省田径队苏炳添在原中国田径100米记录创造者袁国强的麾下接受训练,成为了一名专业的运动员,开启了他走向亚洲,走向世界的里程。他的出现无疑是刘翔退役后中国田径的又一颗璀璨星。

20__年国际田联男子100米钻石联赛尤金站他9秒99的成绩,成为首位在历史上突破10秒的黄种人,也打破了张培萌10秒的世界记录,这个惊喜,提升了国人对田径赛场的关注,他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证明了亚洲人在田径赛场上具有先天劣势这不是真的。在今年的世界杯期间,20__年6月23日,传来了振奋国人的消息,苏炳添在国际田联马德里挑战赛100米决赛中,以9秒91夺冠,刷新了3天前谢震业刚在法国巴黎创造的9秒97的全国纪录,追平了卡塔尔归化选手奥古诺保持的亚洲纪录。成为了最快的黄种人。正是由于他的热爱,追求,魄力与坚持成就了今天的他。苏炳添说过赛道上的对手只有自己,0.01秒的进步都值得全力以赴在喜人的成绩背后,天赋之外,就是执着的努力,他每天训练两小时,遵循了那句励志欲坚不欲锐在两个小时的训练时间,他要求每个动作都要做到最标准,细小到关节。他被称为中国田径队——最严苛的运动员之一。

“所以要说坚持,我觉得是为了后人铺路吧”。他的踏实,勤奋,自律。让他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达不到最好就誓不罢休。就算受伤了也不放弃,残酷的训练才让他成了今天的自己。第三是他的恩师和队友,在苏炳添的运动生涯中,有4个对他成长很有帮助的恩师:在初一时发现他才能的体育老师杨永强,把他招进中山市体校的田径教练宁德宝,本身就是中国短跑记录创造者的国家队教练袁国强,在美国教他出发时先出左脚新技术的外籍教练。他每一次训练每一次比赛,都将作为一名运动员的奥林匹克精神从始至终体现,从他的身上我们能学习的太多,追求永无止境,期待苏炳添在世界赛场上继续给我们带来惊喜。

感动中国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先进事迹

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事迹】刘盛兰,男,91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20xx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

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20xx年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

感动中国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先进事迹

20__年5月29日,广西玉林市的一栋民房发生火灾,有人员被困。消防官兵赶到时,大火已将二楼的木梯完全烧毁,救援人员只能从旁边的民房楼顶绕进火场。

一名叫杨科璋的指挥员,带着三名消防员率先爬上楼顶,自上而下展开搜救。杨科璋虽然只有27岁,却是个有经验的老消防,没过多久,他就在五楼一间卧室的卫生间里发现了陈丽和她的孩子们。

因为吸入过多的浓烟,一岁半的小女孩已经休克,再不转移就会有生命危险,危急之下,杨科璋决定将小女孩先行转移。

然而当救援快要结束的时候,战友们突然发现找不到了杨科璋和小女孩。原来,就在杨科璋的撤退路线旁有一个正在改建中的电梯井,遮挡井口的木板已经被火烧毁。浓烟中杨科璋不慎踩空,从五楼跌落。

战友们发现杨科璋时,他仰面躺在地上,小女孩被他紧紧搂在胸前。由于杨科璋身体的缓冲,小女孩除头部擦伤外没有任何损伤,可杨科璋却伤重不治。在生命最后一刻,他依然保持着抱孩子离开时的姿势。为了保护小女孩,他在坠落的过程中依然没有松手。而“大姐我救你女儿出去,你放心。”竟成了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杨科璋生前参与过200多次救援,和战友们从生死线上抢救回160多条鲜活的生命。这一次,他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最后一次救援。

杨科璋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7岁,可在大家心里他并未走远,他依然在某个地方,守护着他爱的人们。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