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学设计案例(优质15篇)

时间:2023-11-27 22:10:38 作者:影墨

教学计划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制定的一份详细规划。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教学计划实例,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大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通过课程《绪论》的学习,实现下述教学目标:

1、了解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课程的性质、特点、任务和学习方法;

2、了解课程知识在国防与航天、社会与发展、生产与生活中的典型应用。

(二)思政育人目标。

1、坚定学生对我国各项国策方针、科学发展理念的认同,培养国家忧患意识,满怀爱国热情,勇担民族复兴使命,发扬时代精神。

2、树立学生履行时代赋予使命的责任担当,激起学生学习报国的理想情怀。

(三)思政育人案例设计及实施过程。

图1微波技术应用领域。

在微波技术的应用领域,如图1所示,初步引导学生认识到高新科技(微波技术)在国家重要领域的应用,使学生对本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所了解,有所感悟,从而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上得到较深的思政教育。

1、微波雷达应用。

雷达(radar)是利用微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获得目标信息。微波雷达不仅是军事上必不可少的电子装备,而且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发展(如气象预报、资源探测、环境监测等)和科学研究(天体研究、大气物理、电离层结构研究等)。

2、微波通信应用。

微波通信与电缆通信、光纤通信和卫星通信等现代通信网传输方式不同的是,直接使用微波作为介质进行无线通信。利用微波进行通信具有容量大、质量好并可传至很远的距离的特点,是国家通信网的一种重要通信手段。

3、微波遥感应用。

微波遥感用微波设备来探测、接收被测物体在微波波段的电磁特性,以识别远距离物体。与可见光、红外遥感技术相比,微波遥感具有全天候昼夜工作能力,能穿透云层,不易受气象条件和日照水平的影响,具有重大的军事、经济意义。

4、射频识别应用。

射频识别技术(rfid),通过微波实现电子标签的读写与通信,从而达到识别目标和数据交换,其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信息技术之一,是物联网产业的技术基础。

上述课程思政教学,主要采取“教师教授”方式进行,坚定了学生对我国各项国策方针、科学发展理念的认同,培养学生国家忧患意识,从而满怀爱国热情,勇担民族复兴使命,发扬时代精神,为自己的学习树立起更高的起点和追求;帮助学生树立了履行时代使命的责任担当,激起学生报效祖国的理想情怀。

大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通过第六章《天线辐射与接收的基本理论》的学习,实现下述教学目标:

1、了解天线的分类、功能、特性;

2、掌握天线的基本辐射单元基本原理;

3、理解掌握天线的基本电参数基本概念、涵义。

(二)思政育人目标。

1、坚定学生对国家的大政方针、科学发展理念的认同,增强国际视野,满怀爱国热情,勇担民族复兴使命,发扬时代精神。

2、帮助学生树立履行时代使命的责任担当,激发学生学习报国的理想情怀;加强了学生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与规范修养;助力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

(三)思政育人案例设计及实施过程。

本章的思政教学,将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该章主要内容讲述的开始,通过ppt向同学们展示世界上最大的天线—500米口径“大锅”,如图5所示,有的同学可以迅速认出这是我国的“世界之最”-“fast射电望远镜”,教师对fast工程进行3-5分钟的简述,以引出天线专业知识的讲解。

第二阶段,在该章主要内容讲述的中段,进行10分钟左右的思政教学。请同学观看7分钟左右的视频《中国“世界之最”工程“fast”之父南仁东》。

观看完后,教师做下述阐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被誉为“中国天眼”,工程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天眼”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启用当天,习近平给科研人员和建设者们发来贺信:“浩瀚星空,广袤苍穹,自古以来寄托着人类的科学憧憬。天文学是孕育重大原创发现的前沿科学,也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战略制高点。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它的落成启用,对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有重要意义”。

学生通过该案例的思政学习,最大的感受是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并对南仁东坚持22年,只做一件事(“天眼”工程)的责任担当,奉献和职业精神,都有了最深的体会和感染。

大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2、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运用人文知识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成才奠定更为宽厚的基础。

二、思政育人目标。

1、提升与丰富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开拓创新与积极进取的精神;

2、促进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学会进步,培养学生能动协作的实践技能。

三、育人主题。

实践创新。

四、思政育人案例设计。

针对当代社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以及人才成长中文化因素的作用,本课程加强推行学生剧作表演、口语表达会、读书报告会、古诗词鉴赏会等多类实践活动,并举行年度人文素养展演,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引领学生通过实践将知识转化为创造力。

五、实施过程。

(一)活动背景及意义。

我校当下正处于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的高速发展时期,面临从单一型人才向多元化人才培养的转型,因此加强我校人文素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学生通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而形成内在的人格、气质、修养,从而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品质和价值趋向,争做社会所需要的有思想、有道德、有思维、有责任的复合型人才。人文素养展演活动已连续开展多年,充分彰显母语教育在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构建校园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方位地展示我校人文通识类课程的教学成果,有效提升学生全方位运用母语的能力以及文学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开拓创新与积极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能动协作的实践技能,以打造我校特有的人文素养教育质量提升的实施体系,形成自己的品牌。

(二)活动实施。

1、活动主题。

观乎人文化成天下。

2、活动形式。

经典诵读、戏剧表演、情境主持、创意配音等。

3、活动要求。

(2)要求作品内容积极健康,主题鲜明,富有感染力,兼顾思想性与文学性;

(3)鼓励在艺术效果和表演形式上进行探索与创新;

(4)每个节目表演人数最少5人,节目时长为8-20分钟。

4、参加对象。

全校开设《大学人文基础》课程班级(每年约20个班级,800名左右学生)。

5、活动流程。

准备阶段:(每年3-5月)。

(1)3月初各班级传达展演计划;

(2)3月中旬各班级选派同学并组队为各项展演做准备训练;

(3)4月-5月初举行展演节目排练。

全校展演:每年5月底或6月初。

(三)活动内容。

年度活动。

节目内容。

2018年度。

人文素养展演。

——人文短剧专场。

1、人文短剧《幸福照相馆》。

2、人文短剧《甄嬛后传》。

3、人文短剧《趣味运动会》。

4、人文短剧《感性与理性》。

5、人文短剧《小心走路》。

6、人文短剧《刘三姐》。

2017年度。

人文素养展演。

——话剧专场。

1、中国古典话剧《范进中举》。

2、外国音乐剧《音乐之声》。

3、中国现代话剧《沙家浜》。

4、外国童话剧《白雪公主》。

2016年度。

人文素养展演。

——戏剧专场。

1、中国古典戏剧《西厢记赖婚》。

2、中国当代戏剧《欢乐颂》。

3、外国戏剧《金苹果的传说》。

4、中国现代戏剧《边城》。

2015年度。

人文素养展演。

1、国学荟萃。

2、创意配音《东成西就》。

3、中国现代戏剧《伤逝》。

4、情境辩论《文学阅读与生活认知》。

5、情境主持《电视购物》。

6、外国戏剧《伪君子》。

(四)活动总结。

本活动的整台演出均采取全程拍摄并刻制成光盘,留存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内容丰富、节目质量优良得到高度肯定和广泛好评,充分显现了人文素养展演活动是丰富学生校园精神生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营造了我校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培养了我校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人文情怀,激发了我校学生全面发展、综合提升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充分展示了我校人文素养教育和课程思政教育的成果。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二、思政育人目标。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

2、学习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智慧和精神,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

三、育人主题。

家国情怀。

教学过程及内容。

设计意图。

一、课程导入。

任何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富足、文明的美好的社会里,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称其为“大同”社会。

开篇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进入到先贤圣哲关于“大同”最高社会理想的伟大构想,由小及大,可以更贴近学生实际,更容易走进文本,以便自然地切入家国情怀的育人主题。

二、课程内容分析。

1、整体感知,初识理想社会。

提问1:怎么理解“天下为公”?

提问2:“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拓展延伸,畅谈理想社会。

小组讨论1:你认为大同思想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进程中还有没有价值?

小组讨论2: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你准备如何做?

3、教师寄语,共创理想社会。

2个问题的设置是为了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理解儒家“大同”的最高社会理想。

2个小组讨论是为了让学生联系实际,从文本中走出来,认识“大同”思想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和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体味儒家积极用世的内在情感。

切入思政育人点: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

教师充满斗志的寄语,是为了使学生的家国情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切入思政育人点:学习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智慧和精神,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

三、课程总结。

“大同”社会是一种具有普世意义的社会理想,我们要借鉴吸收《大同》对未来文明发展的设计,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贡献一份力!

课程总结呼应开头,进一步强化思政育人点:树立家国情怀,为共同的未来梦想做出贡献。

五、实施过程。

(一)课程导入。

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富足、文明的美好的社会里,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处,诚信相待,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称其为“大同”社会。

(二)课程内容分析。

1、整体感知,初识理想社会。

提问1:怎么理解“天下为公”?

教师明确: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而不属于一家一姓。这是一种纯粹的公有制,是“大同”之世最根本的特征,也是“大同”之世其它具体特征赖以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前提。“天下为公”是把全人类视为生命和文化共同体,为大同理想确立了最基本的原则。

提问2:“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教师明确:(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各得其所,各安其身。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和乐的家庭。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

小结:在“大同”社会里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谐、安定的局面。

2、拓展延伸,畅谈理想社会。

小组讨论1:你认为大同思想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进程中还有没有价值?

教师明确:大同思想与全球化社会息息相关,全球化的社会进程中离不开大同思想。各国加强经济联系,打破贸易壁垒,实行互通有无,努力让商品流通快捷,将全球联系成为一个紧密的经济体,经济全球化把经济变成了所有人的事情,各地的经济不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而是所有人的事。这正是大同思想在全球化经济进程方面的体现。

小组讨论2: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你准备如何做?

教师明确: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基本内涵的表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可以说这和《大同》的社会蓝图从本质上来说是一致的。大学生是新时代的接班人,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应该齐心协力,奋发图强。

3、教师寄语,共创理想社会。

大同社会,美好理想;不负青春,努力奋斗;实现“中国梦”,贡献一份力!

(三)课程总结。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想象总是相似的。《大同》所呈现出的那个公平、正义、诚信,又充满温情、关爱的社会,是一种具有普世意义的社会理想,习近平总书记把“求大同”作为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因此,“大同”之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彼岸之梦,它正在走近我们,成为社会生活的向导,为了向这个理想目标迈进,我们要借鉴吸收《大同》对未来文明发展的设计,树立家国情怀,为共同的未来梦想做出贡献。

思政课教学设计

夜幕悄悄地降临了,调皮的星星在空中眨着眼,我坐在窗前,正目不转睛地看着手中的一本书,清风徐徐吹来,带走了我的烦恼,送走了我的童年。

我知道,书中肯定有一个小人,她总是永不停息,努力地向前跑去,她总是爱筑赶朝阳,总是在书汇集成的海洋中奔跑,她,就是我心中的筑梦人。

刚上初一的我不习惯这种紧张的学习生活,我被压得喘不过气,于是我变得异常浮躁,连书都看不进去,我迷茫了,难道这就是我盼望已久的初中生活吗?难到这就是人生的第一的起点吗?我急得不知所措,任凭泪水划过脸庞……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心浮气躁的我一眼看见了放在书柜里很久的《你在为谁读书》。我小心的地翻开,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句话:坚持不懈不是永远守着一件事情不放,而是全心全意做好眼前的事,向自己的理想逐步靠近。这时,筑梦人突然蹦了出来,微笑着对我说:你的情况我都看见了,像你这样看不进去书的同学有很多呢!你知道吗?治这种“病”的只有一种办法,就是在你看书之前,闭住眼睛,把脑子中的杂念全部赶走,用心读书,你现在应该找到对自己适合的方法啊,可不能一遇到什么事都先着急,不要盲目的发脾气,而要动脑筋想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有提高呀!筑梦人,此时此刻你最了解我的内心世界,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可等我擦干眼泪一看,筑梦人早就没有了踪影,刚才那是幻觉吗?不和我说话的不正是我书中的朋友——筑梦人吗?我笑了,此时此刻,我发现,世界又充满了生机,充满了阳光,从那以后,我的心渐渐平静,一遇到事就心里慌忙的那个我不见了。我找到了开启人生第二个起点的金钥匙。

筑梦人,一个永远都给我丰富知识的小人,在语文书里,她带我进入鲁宾孙的孤岛上,认识了可爱的星期五,在历史书里,他带我进入孔子的课堂,让我学习新的知识,她带我进入数学世界,让我在数学王国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筑梦人,一个永远不放弃筑逐梦想的小人,她总是和我一起筑逐每一天的太阳,她总是不懈努力地拉着我,朝着我的目标跑去,她总是在我实现一个目标时带我寻找下一个目标,我们总是有一个共同的梦想。

书中自有筑梦人,这是我一生坚信的一句话,因为,我和书中那个筑逐梦想的小人,都有一个美丽的约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3、朗读诗歌,感受本诗在抗战中的极大鼓舞作用。

二、思政育人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对国家民族苦难的忧患意识;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传递的同仇敌忾、抗击侵略的时代最强音。

三、思政育人案例设计及实施过程。

1、《黄河大合唱》的成诗经过。

《黄河大合唱》诞生于抗日战争前期的革命圣地延安。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黄河大合唱》是入选的10首歌曲之一。2019年4月13日,在《黄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纪念日,由陕西省委宣传部、延安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纪念《黄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系列活动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旧址举行。

2、诗歌表现了黄河儿女众志成城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英勇场景。

全诗共八个乐章,分别名为:《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在暴风雨中搏战”的“黄河的船夫”,“在高山之巅”“歌颂着黄河”的“时代的歌手”,“在黄河边上不期而遇”“一同踏上了战斗的道路”的“两个流亡的老乡”,在黄河边上哭诉的“失掉了丈夫”和孩子的乡村妇女,都一一登场。这时,“在河东,河北,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卷起了复仇的巨浪,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从整体看,组诗《黄河大合唱》首首均以黄河为题材,紧扣“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中心主题,构成浑然一体的篇章。每个乐章起首都有一段说白,每段说白都密切联系主题,做到了层层推进、承上启下,使作品具有了更加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浑气魄。诗歌刻画了滚滚黄河的雄伟气魄,描绘了黄河儿女的优秀品质,赞扬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伟大精神,既有如黄河奔腾般的怒吼,也有如泣如诉的呜咽;既有对外敌欺凌、有家难回的控诉,也有团结起来、保家卫国的呼号。如第七乐章《保卫黄河》,用“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的反问句和“风在吼,马在叫”、“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等排比句式,把中华儿女坚决抵抗侵略者的决心推向高潮,把听众带入黄河儿女众志成城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英勇场景。

3、诗歌歌颂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

《黄河大合唱》用感情丰富的篇章歌颂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顽强的民族精神,表现出伟大祖国灿烂悠久的历史,以及讴歌了中华儿女顽强斗争、保家卫国、永不服输的必胜之心。《黄河大合唱》紧紧围绕着抗日战争和爱国主义情怀这两个核心内容,以深刻的感情与丰富的艺术形象,一次次将音乐的情绪推向最高潮。《黄河大合唱》这一音乐巨作,其内涵远远超出了艺术的领域,在推动中国人民的民族团结,提升我国民族凝聚力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一点上也是其他艺术作品都无法比拟和企及的。《黄河大合唱》对于弘扬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展现中华儿女顽强的民族精神,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略)。

大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通过第五章《微波元器件》的学习,实现下述教学目标:

1、了解波导中的电抗元件工作原理,会对微带电路的不连续性进行分析;

2、了解连接元件与终接元件工作原理和结构特征;

3、理解掌握衰减器、相移器、定向耦合器等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征。

(二)思政育人目标。

1、坚定学生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拥护国家科学发展战略,增强国际视野,培养国家忧患和国家安全意识。

2、树立学生履行时代赋予使命的责任担当,激起学生学习报国的理想情怀,从而满怀创新精神、钻研精神和奉献精神。

(三)思政育人案例设计及实施过程。

本案例的思政教学采取课堂教学专业教学后,布置学生课后通过图书馆查询文献或网络获取,撰写《从“瓦森纳协定”到“中兴事件”看我国芯片技术发展》论文,作为1次作业(思政内容)。在下一次授课的开始,结合大家的文献阅读和网络查询,为学生讲授5-10分钟的下述内容。

如图3所示,《瓦森纳协定》又称瓦森纳安排机制,它是世界主要的工业设备和武器制造国在巴黎统筹委员会解散后于1996年成立的一个旨在控制常规武器和高新技术贸易的国际性组织。《瓦森纳协定》虽然允许成员国在自愿的基础上对各自的技术出口实施控制,但实际上成员国在重要的技术出口决策上受到美国的影响。中国、伊朗、利比亚等均在这个被限制的国家名单之中。

图3瓦森纳协定和美国对中国的高新技术禁运。

《瓦森纳协议》严重影响着我国与其成员国之间开展的高技术国际合作。在中美高技术合作方面,美国总是从其全球安全战略考虑,并以出口限制政策为借口,严格限制高技术向我国出口。中美两国虽然在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科技合作比较活跃,但是在航空、航天、信息、生物技术等高技术领域几乎没有合作。在半导体领域,受限于《瓦森纳协议》,从芯片设计、生产等多个领域,中国都不能获取到国外的最新科技。

通过本案例的思政学习,学生最大的收获是加强了国家安全、国家忧患意识,深刻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从而对自己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充满热情。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1、介绍查尔斯·狄更斯的创作背景、写作特色及其主要作品。

2、介绍19世纪中后期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特色。

3、分析《远大前程》中的人物形象,赏析小说开放性的结尾。

二、思政育人目标。

1、认识19世纪英国资产阶级绅士文化价值观的实质。

2、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三、思政育人案例设计及实施过程。

1、课程导入。

(2)图片展示:

总结:英国的绅士文化体现了英国社会的等级特征和金钱至上的价值观。金钱和地位成了年轻人的远大理想,财富的价值与其来源无关,“向上爬”成为当时英国青年一代的座右铭。

2、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内容。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核心,决定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它包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3、深层阅读与深度反思。

(1)英国绅士文化的本质:“绅士”本指行为优雅有礼的男士。然而19世纪的英国社会风尚已经将“绅士”变为一种上流社会的符号,与金钱和地位划上了等号,与教育程度和礼仪关系不大。连像麦格维奇这样的罪犯,都梦想成为绅士,为此他把自己的梦想当作恩惠施与可怜的穷苦孩子匹普。“绅士”已经成为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绅士文化也成了英国等级社会金钱至上的象征。

(2)“思政”教育:匹普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远大的理想不能脱离现实,否则就是虚梦一场。实现理想要脚踏实地,要有拼搏精神和辛勤劳动的付出,绝不能寄希望于不劳而获。理想是奋斗目标,不能与不切实际的梦想等同;成功是价值观取向和信念追求,不能与金钱和地位挂钩。

当代大学生应坚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远大理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要把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个人成长过程中会受到西方文化势力的影响,应该学会辨别是非的能力,牢固树立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在疫情这场大考前,当代青年展现了家国意识。这些天新闻头条脱离不了“90后00后长大了”,看看前线的医护人员,当年非典被保护的孩子,现在来保护大家。看着貌美如花的脸被口罩压出深深痕迹,看一个个年轻的身躯在没日没夜的奋斗,你会觉得心疼,而他们觉得荣耀。新一代的青年长大了,虽然我们大部分的青年不是医生专业,不能在此次疫情中奉献,但是我们会精学自己的专业,为祖国其他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

祖国永远是我的母亲,我永远是中国人。保护祖国,为祖国奋斗终生是不朽的目标。疫情面前见人心,中华儿女团结奋战,同舟共济,不仅会跨过这道坎,更会让世界看到中国人民的坚强。中国速度,中国责任,中国力量一定会感动全世界。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20xx年9月5日晚,我们xx组织全体教师聆听了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xx教授关于思政教育的精彩讲座,受益匪浅、感悟良多。总的来说,我最大的领悟是:思政教育立德树人、培根铸魂。

立德树人的语境宏阔、语意深远。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

我们xx省xx技师学院作为青少年学生培养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思政和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做好这一工作,最为核心的是:学校要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水平的师资和管理队伍,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立德树人,我们要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

xx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了前行方向,对如何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所以作为思政教育主战场的学校更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各个学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作为一个政治老师更要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结合起来,针对青年学生的成长特点,聚焦青年学生的思想关切,加强正面引导、深入解疑释惑,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为培根铸魂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作为一名专职思政课教师,我一直在为此努力,今后将更加精心备课,结合学生实际,不断打磨思政课程好课,为立德树人作出自己应做的贡献!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专业知识目标:

1、掌握刚体的定义;

2、掌握刚体的判别方法及其应用。

思政育人目标:

2、从刚体模型深入挖掘爱国元素,融入专业知识讲授中,利用物理之实,激发爱国主义精神、使命感和责任感,实现育人目的。

二、教学策略。

1、导入新知,剖析新知。

从前面已学习的质点模型谈起,辩证的引出刚体的概念。同一个物体,当形状和大小可以忽略时,可以看作质点模型;当形状和大小不能忽略,且形状和大小都不发生改变时,就可以看作一个新的模型—刚体。

刚体定义:在任何情况下形状和大小都保持不变的物体。(板书)。

通过刚体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和辩证唯物主义精神。

2、分析实例,巩固新知。

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作为科技大国和科技强国,哪些领先世界的高科技产品可以看作刚体?通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领略我国在领先世界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095型攻击核潜艇、“复兴号”高铁、东风-41战略导弹、“神州十一号”载人航天器、“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嫦娥月球探测器等高科技产品,这些实物都可以看成刚体模型,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刚体模型理解。同时利用我国在这些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来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敬业精神和责任担当,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引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总结拓展。

结合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我国强大的科技保障了我国的和平和繁荣,也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障力量,但同时也使那些图谋世界霸权的国家开始打压我国的科技发展。而我们学生作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努力学习,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的理念是近三年教育界出现的新名词,但是在我看来其实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也一直践行着这一理念,只不过说法有所不同,也就是常说的文化与情感目标。20xx年9月4日和5日晚,在听完xx副主任xx和北京师范大学xx教授这两堂有情怀、有深度的课程思政的线上直播讲座,触发了我心中对于教育的一些想法:

首先,学无止境,终生学习。听完邓老师的讲座,最让我动容的是邓老师对于知识的渴求和追求“学高为师”的执著。我一直以来钟情于各类知识,天文、历史、地理、科技、自然、绘画、音乐都有兴趣探究一番,无奈总以时间不够、精力欠缺来搪塞自己,从而错失了很多时机。“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作为教师倘若能做到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肯定能为课堂添彩,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想只有这样的教育才不是机械地“填鸭”,才能真正实现“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要想游刃有余地将思政融入学科教学,广博的知识和灵活的思维是前提,终生学习是关键!

其次,将情感的温度传递给学生。疫情期间,留学生许可馨辱骂抗疫斗士李文亮的事件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像这种被称之为“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大学生这几年被频频爆出,从前两年觉得“美国空气都是甜的”杨舒平到如今的许可馨,不禁令我们全身冷颤:我们的大学生到底怎么了?曾几何时,他们也是一腔热血地唱着国歌,向国旗敬礼,心中充满对祖国崇敬之情的小学生,是什么让他们变得如此冷冰冰?十年寒窗培养出了高学历,也造就了大量“白眼狼”,这可能也是目前唯分数至上的教育所付出的代价。“传道”摆在“授业解惑”之前,可见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才是教育的精髓。

最后,点到为止、画龙点睛。我认为课程思政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而不能成为学科教学,被思政所累。学科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能为了追求思政效果生搬硬套,牵强附会,也不能把大量的课堂时间都安排思政的内容,变身成“政治课”。应当巧妙设计,穿插学科教学其中,浑然天成,达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自然学生的思政教育也就水到渠成了!

“同向同行,共育英才”!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各学科老师群策群力,各显神通,研习课程思政教学,中国的教育来日可期!

教学设计案例

一、设计理念: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小挂饰》是人教版第二册当中的一堂造型表现课。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自主学习、与人合作、共同探究的教学线索进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挖掘创造潜能,并使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充分享受成功所带来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星球,如何保持它的美丽并使它更加易于人类居住是每个地球公民的责任。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些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纸餐具,但稍加改变,就可以成为情趣盎然的艺术品。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蕴含着美的源泉,艺术来源于生活,一件件废旧物品给了孩子太多的启迪,在这里孩子们找到了联想的立足点,擦亮了思维的火花,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激发了创造美、表现美、点缀美好生活的兴趣和欲望。

认知:通过实践活动,触发学生能够对手边材料去发现和认识,能够考虑到物体的特性灵活运用、适时造型,使这些废旧物品焕发新的光彩。

情感:通过尝试让学生深深感受到生活处处隐藏着美的构件,激发学生从小懂得依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点缀生活的兴趣和欲望,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能力:通过对各种废旧材质进行造型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对艺术作品的造型表现能力,大胆创造的创新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不同材质形态,使用多种手段进行新的造型表现。

难点:对不同材质形态的联想迁移。

五、教学准备:

教师:纸杯、纽扣、纸盒、吸管等废旧物品,废旧物品做成的图片课件。

学生:收集彩色纸、吸管、果核、落叶、纽扣一次性纸杯等废旧物品。

(一)、游戏。

1、变魔术:

小朋友,你们看过变魔术活动吗?

你们想不想看老师变魔术呢?

教师边说边用早准备好的一次性纸杯快速穿成一个挂饰,并把它挂到脖子上,让学生欣赏。

(教学意图: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意图:以这种形式让孩子们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情境,及时回顾“变”的过程,形成初步的适时造型意识。)。

2、看谁脑子转得快:

教师将纸杯、吸管、费旧纽扣、果核等一一展开,让学生观察,然后随意组合,看一看谁能马上联想到最好的组合方式。

(教学意图:联想是再创造的基石,没有生动的活跃的联想,艺术作品就缺少打动人心的闪光点。活跃的课堂气氛也有助于学生放松自己的思维神经,为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打下良好基础。)。

(一)小组合作联想。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准备好的费旧物品摆放在一起,通过大家动手拼一拼、合一合、剪一剪等方法共同探讨各种造型。

(教学意图:再次联想,给学生一个自由探究放飞理想的空间。在合作探讨的同时培养了一种共同努力、互帮互学的协作精神。)。

(二)反馈交流结果。

1、小组汇报。

用什么材料经过怎样改造能做出什么?

为什么这样组合?你是怎样想到的?

(教学意图: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总结探讨的结果,由此上升到一个提炼经验的高度,让学生初次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在听取别人成果经验的同时也补了自己的短处。)。

2、点拨引导。

(教学意图:让学生知道将它们改造成想象中的东西,还可以用许多手段去修饰,保留它们原有的美,稍加改进就可创造出各种美丽的小挂饰。)。

(三)小挂饰造型图片欣赏。

(教学意图:启发学生联想,为下面的创作学习做铺垫。)。

(四)各小组活动学习。

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学生的创作活动,帮助解决学生作业中的问题。

(五)展示评价。

一段激情飞扬的音乐响起。

1、以小组为单位,各成员带着各自的作品上台展示,请小组长当解说员介绍本小组制作的成果。

2、教师手拿纸话筒以记者身份进行采访活动:

1)你们小组制作出这么多的作品,真是厉害!谈谈你们现在的心情好吗?

2)你们是怎么想到这些方法的呢?

3)看了他们的作品各位观众有什么话想对作者说吗?

(教学意图: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表现的愿望,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教师以“记者”的身份加入到评价展示活动中,既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又可随时调节学生们的学习评价方向。)。

3、小组和他们的创作成果拍照留念。

(教学意图:让学生感受收获的无比喜悦,增强了小组集体荣誉感。)。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学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告诉大家吗?

(教学意图:回顾学习过程,加深对课业内容的理解。

(七)课后延伸。

结合班会课等时间,充分利用学生们创作的作品,作为道具,设计童话情景,进行与环保有关的剧情表演。

(教学意图:拓展延伸,升华主题思想,提供一个展示个性的空间。)。

七、反思:

(一)创新能力的培养具备敢于创新的勇气是创新的前提。有位名人说:“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和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并且要在课堂上营造和谐、平等的学术氛围,让学生相信自己是具备巨大的创新潜能。但我们看到仅有创新的勇气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充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倡导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保护好他们独特的视觉语言形式,张扬每个孩子的独特个性,有效地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二)合作意识的形成长期以来,我们的学习方式是单调的,传授式的教学几乎成了唯一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特别是在学习技能、技巧的课上,教师忙于示范,完全成了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有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的一切。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美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合作性学习方式,是不同以往的学习方式,它把学生立于主人的地位,教师从课堂中的主导者变成幕后的引导者、共同学习交流者,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合作学习易使人与人之间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这里学生不仅能够充分体验到平等、民主、友情,也感受到在集体中探求知识、积极参与的乐趣。在未来的社会中,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高度发展的需要,取得更大范围内竞争优势。

(三)教学评价的综合性。

传统的美术教育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美术课的作业,而对于学生是如何完成这张作业并不是十分关心,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完全是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单一的美术作业好坏的肯定与否定来实现的。这样,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创造空间和创新意识,抹杀了学生的个性体现。教学中,我们应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创作动机、创作环境、创作条件、年龄性格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而形成的主观能动性。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多的关注学生求知、探索和努力的过程,抱着一种充分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耐心的运用恰当的评语说出自己的体会和对学生的期望,让孩子们感到老师是关心帮助和尊重欣赏他的。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教学设计案例

1.学习本课5个生字。

2.了解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重点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重点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

赏析《游园不值》中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写法,以小见大,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三首古诗。(读出诗的节奏,读准确)。

注意这些字的读音:屐齿扣潋滟亦抹。

3.简要交流三首古诗的作者资料。

(三)指导学习《游园不值》。

1.指名读课文。(读准、读熟)。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划出不理解的问题。

3.在小组里讨论,解决质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春天美好风光的赞美和喜爱)。

5.反复吟诵。(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背诵古诗。

提问:诗人向我们描述园子里的景象了吗?为什么?

让学生品读:一枝红杏出墙来体会着画龙点睛之笔,这比那一览无余、面面俱到描写春天景象,不知要高妙多少倍。因而能发挥读者的形象,使诗句委婉含蓄,耐人咀嚼。

6.开拓联想,激发创作。

我们已经充分感悟古诗所描述的意境的了,同学们愿意把它画下来吗?

学生绘画,自由创作。

(四)作业。

你还能背一背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吗?

附:板书。

《游园不值》。

屐齿扣潋滟亦抹。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

第二课时。

1.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比较《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诗同一景物的.不同描写。

(一)导入新课。

(二)回忆学法。

谁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学习第一首诗的?

小结板书:

1.结合注释自读自悟(什么景象?)。

2.质疑、讨论和交流。

3.反复吟诵,

4.看图想象,绘画创作。

(三)学习新课。

1.我们已有了学诗的经验,下面请同学们自学后两首诗。

出示自学提示:

(1)同是描写夏天的景色,苏轼笔下的夏天和杨万里笔下的夏天一样吗?请你从内容和写法上比较着来阅读。(在诗中画批)。

(2)观察图画(或播放课件)想一想诗人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

3.在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先叙后议,写西湖晴雨天气;《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先议后叙,写了满湖荷花荷叶;但都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

4.朗读诗句,展开想象。(教师可播放课件,学生吟诵)。

5.指名吟诵,背诵。

(四)激情创作。

请同学们任选一首你喜欢的描写夏天的诗,把诗中的景象画下来。

(五)作业。

1.默写三首古诗。

2.完成自己创作的画。

附:板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苏轼)(杨万里)。

西湖晴雨天气满湖荷花荷叶。

学法:

自读自悟,质疑,讨论交流,

反复吟诵,想象,绘画创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党的十九次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为今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复兴梦注入了新的活力,增添了新的指导思想,作为信访单位,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真学习实践。

提高思想认识,畅通信访渠道。一是认真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利用政治业务学习时间和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好学习讨论活动,通过“三会一课”、学习辅导会、交流会等等多种形式,坚持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重点学习习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二是丰富学习活动载体。紧密结合信访工作实际,注重将学习过程与发挥职能、服务发展的过程相互融合,及时将全体党员干部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上来。三是学做结合。在组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同时,结合工作实际,搞好开门接访、主动下访、信访平台完善,让老百姓进得了门、办得了事,让群众反映的诉求有回应。

组织专题讨论,提升工作效能。在学习上,要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点和亮点内容,结合工作实际,有计划、分层次地组织党员干部扎实开展“全面贯彻落实从严治党”、“信访工作责任落实年”以及“聚焦脱贫攻坚提质增效”专题大讨论,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质,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好、落实好,真正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支持和加快发展的强大思想动力。在工作上,要进一步强化属地和部门责任落实,按照“三到位一处理”的要求,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对待群众诉求要做到“听清楚、问清楚、讲清楚、办清楚”四个清楚。

积极撰写体会,营造赶超氛围。在认真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党员干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撰写学习体会,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和工作业绩。围绕信访部门职能发挥,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善始善终抓好“信访工作责任落实”,全力推进“群众合理诉求及时妥善解决到位”。进一步发挥“窗口服务”职能,着力提升群众来信来访受理办理水平,搞好中央、省、市交办的信访积案化解工作,要将各个领域的矛盾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努力树立信访干部良好形象,为建设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做出更大贡献。

谋划来年思路,下移工作重心。紧盯年度目标任务,认真查找不足,分析原因,研究对策,狠抓工作推进和措施落实,确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要做好年度总结,认真谋划明年工作,深化作风建设、脱贫攻坚、追赶超越等重点领域长效工作机制,强化属地责任和主体责任的落实,层层传导压力,强化基层组织的工作责任落实,把群众吸附住、把矛盾化解好,确保矛盾不上交、不出村、不上行。对个别缠访、闹访、无理访、恶意访的人员要进行依法处置,切实维护良好信访秩序,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有效推动来年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将对今后五年和未来一个时期中国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将站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和推进改革,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在今后工作中,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各项任务落实好,立足岗位、拼搏实干,为信访工作贡献自己最大力量。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