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报告大全(15篇)

时间:2023-11-29 05:18:06 作者:琉璃

教学反思是一种重要的自我提高和发展的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各种教学挑战。下面是一些来自教师的真实教学反思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它难读、难记、易混、易忘。按大纲和教学进度安排,要一年级新生在入学后六周既要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又要学会拼读。这对初入学的儿童来说是比较困难的。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我们一年级的老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引导学生快乐轻松学拼音。

1、创设愉快的童话氛围,让学生有“兴”去学。

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的,而每一个孩子的童年无不生活在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里。为此,教师竭力创设富有童趣的童话氛围,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孩子的注意,激化了儿童学习拼音的浓厚的兴趣,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习拼音不再是一种“负担”。充分利用情境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起来,既有利于学习拼音,帮助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强了学习兴趣;教学整体认读音节时通过故事导入,把学生带进了神秘的童话世界,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完成了看似枯燥的学习任务。

2、营造积极的思维氛围,让学生主动去学。

教师对学生充满信任,坚信他们的潜力,要让学生主动动脑、动口、动手,主动获取拼音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例如,本课教学活动中,在处理整体认读音节zi时,创设生动有趣的童话情景,引入了“一家人”的“家”概念,使学生自然地与已有知识点链接,发现问题并得出结论——“zi也是整体认读音节,是不能分开的一家人”。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氛围中,自主学习。

3、采用有趣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

游戏是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把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可降低学习的难度,吸引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结合教学内容,我设计了小猴摘桃、传传传、戴帽子等游戏。如在教学z、c、s时,我让学生带来一根20厘长的绳子。在巩固练习时,跟学生玩了“变魔术”的游戏。教师做演示,学生立刻用绳子变出声母来。师生的合作,为课堂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愉悦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4、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让学生喜欢去学

教师要想得到儿童方面的生动活泼的反响,归根到底取决于他对儿童的态度。课堂上,我热情的语言不离口,如:“你真棒!太厉害了!哇,你真行!”等,加上一个向他们竖起的大拇指,一个个鼓励、赞赏的近乎夸张的表情,时时撞击着学生无拘无束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功。

俗话说:教无定法。每个老师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教学,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我想,我们都应该去大胆尝试一下,在探索中求得质的飞跃,为孩子们的未来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课堂上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学生们感到宽松、坦然、自由、愉悦,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和强制,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有着强烈的生命意识,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思考、探究。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果断而自主地决策和实践。学习成为他们生命的自觉需要,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教学《小熊住山洞》一文时,学生读到“一年又一年,他们没有砍树造房子,一直住在山洞里”时,突然一个学生说道:爸爸带我旅游时去过山洞,里面很黑又很闷,住在里面很难受的。

我面对学生的困惑,来个推波助澜说:是啊,那么黑那么闷的山洞里小熊一家怎么能住了一年又一年而不砍树造房子呢?于是引出了精彩的话题:“因为树是有生命的,砍了树,它的生命也就没有了。”“因为砍了树,树林里的动物失去了家园就无法在这里生存下去了。”

我接过话题:所以,动物们都送来了一束束鲜花,这时它们会说些什么?

生1:松鼠说:小熊一家,我谢谢你们了,你没有砍树,秋天树上结满了果子,我在冬天就有松果吃,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生2:小猪说:我个子小,常常有人欺负我,森林里有了树,在别人欺负我的时候,我就躲在树后面,别人看不见我,我就可以安全的生活在这里了。

生3:麻雀说:森林里满是树,这些树制造了许多的氧气,使我们动物能呼吸到许多新鲜的空气,没有生病,健康的生活在这里,多舒服啊!

生4:小白兔说:我是运动能手,森林里树这么多,给我制造了很好很大的运动场,我每天可以在这里蹦啊,跳啊锻炼身体,你看,我的身体有多棒!这都是你一家的功劳哪!

生5:山鸡说:森林里树木枝叶茂盛,向四面展开,好像撑开的绿伞,挡住了强烈的阳光,夏天,我们在森林里玩耍,就不怕中暑,秋天不怕泥沙啦!

生6:小熊听了说:山洞里虽然空气闷、光线暗、又潮湿,但能够给这么多伙伴带来愉快、带来幸福我还是很高兴的。

教完小熊住山洞这篇课文后,我觉得有如下几点不错的地方:

1、开头的导入我是以这个故事的背景“森林”切入,这样就把学生的视野引向“森林”,通过课件中的图画、音乐、教师的话外音,把学生带入情境,拉近了与大自然、动物的距离,开始了与小熊一家的交流。

2、在识字这一重要环节中,提倡让学生自主识字,在语言环境中识字,通过多读、听别人读等方法,与生字常见面。全部生字的识记体现梯度。

3、课堂是学生的,我让他们把所思、所想、所知的说出来,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抒发。如: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小熊啊?你看了森林的美景有什么想法吗?你们有什么话要对这只可爱的小熊说呢?由此,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通过指导美美地读、配乐朗读来抒发情感,让学生融入其中,把对自然美的感受,对小熊行为美的认同与赞扬都包含在美读中。

5、环保的主题是永远的主题,在最后让学生变成其中献花的一名小动物对小熊一家说些什么话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使心灵得到一次震撼,对小熊一家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美德,油然而生尊敬之情。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教师本节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小松树的盲目自大,感受风伯伯的和蔼可亲,懂得做人要谦虚、有礼貌是文本价值所在。设计本课时我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使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流露真情;帮助学生在想、演、说中内化语言的深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本着“高效课堂”的理念,意识到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学好生字词是学好课文的基础,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在字词的复习上花的时间偏少,让学生们夯实基础,运用多种方式让他们多读多练。

2。小学低年级孩子重要的是“读“,但是在高效课堂中读的很少,课堂上听不到读书声。

3。在小组学习探究方面,对小组长的训练还要下功夫,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养成习惯重在培养。另外在问题的设置上也需要精密。

4。教师的语言也需要多加罗列和整和。课堂上的放和收也要把握到位。这些都是我这堂课中欠缺的地方,以后在教学中要学会从引到放,通过引导,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究,受之以渔。

这次的教学虽然还留有遗憾,但每一次授课都是一次历练,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不足,总结了优势,一点点进步,一次次蜕变,在过程中,我磨练着,并享受着,也期待着自己更大的进步。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一年级小朋友,特别喜欢玩。很多事情,如果你强制性告诉他们要怎么做,小朋友不一定买老师的账,如果换一种方式,以游戏的方式出现,他们也便欢喜不已。

这个月,我们以学习拼音为主。拼音符号的枯燥,教过的人都会知道,这对学生而言是有困难的,因此在教学时,我尽量化静为动,化枯燥为生动。

拼音教学的四声,对小朋友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便根据四声的样子,编成体操的形式,让小朋友课堂上能动一动,像是在做游戏。每次读到四声,让小朋友起来做一做,他们都很开心。

像读字母时,我会带领小朋友做猜一猜的游戏,或拍手歌的游戏,或者带拼音字母回家的游戏。

在拼读教学时,我会让小朋友玩一玩找朋友的游戏。

总之,课堂力求动静结合,让小朋友在游戏中学习拼音,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一年级小朋友,估计对他们凶的效果不如对他们赞的来得有效。课堂上还是会一表扬为主,以表扬个别带动全班小朋友去学习。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准备做好的,我会当众表扬学生,让他们知道做好课前准本是很重要的。

课堂上,积极发言的会得到表扬,认真倾听的,也会得到表扬。如何以表扬个别带动全班呢?比如:

bu拼读这个音节时,我出示卡片,问:它是谁,谁能把它带回家?小朋友举手示意,表示几声。他们回答时:我是bu,我能把它带回家。当学生举手表示几声,并读得标准时,我会说:“谢谢你,很热心,很能干,我把bu奖给你。其他小朋友听得很认真,告诉我刚才他把谁领回家?”

“爱心帮助在继续,它是谁,谁能带它回家?我要把机会给刚才听得特别认真的小朋友。”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将学生各种好的习惯在表扬声中,不断地巩固和复现,让小朋友知道怎么做就能得到老师表扬。

课堂常规的落实,是需要常抓不懈的。刚起步,小朋友的习惯尤为重要,因此,需要我们老师,一点点,一天天去规范,去引领。一年级组,除了班级争章之外,我的课堂特意设置了三种卡片,以小卡片去规范小朋友的行为。课前同桌互相帮助,做好课前准备,做得好的小朋友奖励合作卡。课堂中,发言积极的奖励发言卡,认真倾听的,奖励倾听卡。

以奖励来规范小朋友的行为,让他们在得卡的过程中,知道课堂应该如何倾听和发言的。

目前,我的语文课堂上,运用上述三种办法,努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有所进步,能慢慢沉潜下来,认真倾听,积极动脑,热爱学习。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核心提示: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情境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起来,既有利于学习拼音,帮助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强了学习兴趣。 另外通过游戏和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如:利用课件做游戏“摘苹果”,苹果上注...

二、善于使用激励手段,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愉悦。 音节的拼读比较枯燥,我就采用争星比赛,比一比哪一小组争的星星比较多三、注重引导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1、让学生自编顺口溜,学生会编“像个2字z、z、z,像个半圆c、c、c……” 2、在教学第一组音节的拼读之后,我让同桌合作,互相当小老师。

当然,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一、常规培养需强化。 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需要时时刻刻做出有效的引导、调控。特别是对于一、两个比较好动或特别内向的学生,还需多费苦心。合作小组的构建、强化也有待于提高。

二、 三拼法一直是拼音教学的难点。虽然前几节课一直学习三拼法,但学生很容易忘记。有个别同学还没掌握起来,还学要继续练习。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整体感知: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进行单元“导读”。其具体操作为:以单元开头的“导语的文字”为切入点,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听录音、看录像、自己试读或同座互读互听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学习内容的大意,初步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孕育求知欲望。

在本单元导读课中,我们力求体现四个“导”:

一导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为使学生在两周左右的时间里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良好状态,此环节至关重要。在导读课中,导趣应贯穿课堂的始终。

二导学,渗透目标。单元导语中虽然处在单元的首席位置,却常常受到不屑一顾的冷遇。原因就在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单元导语的内涵价值,以及对一个中高段孩子能起到的指引作用。

尝试之初,可以用教师引读来理清句序,提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读懂意思。逐渐,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划出要点。要点中往往既有“人文感受”,又有“学习方法”,还有行为实践的目标。

三导读,让学生浏览整个单元的全部内容,从总体上接触,感知教学内容。只要把握好导读的度,非但不会影响后面的阅读,而且可以让课文更好地保持原汁原味,加深对整组课文的感受。

四导行,全面铺垫。引导、鼓励学生去主动搜集相关资料(应进行指导,可分组进行,增强针对性),为后面的学习铺垫一种共同的学习情绪,营造一种共同的学习氛围,扩大语文学习的平台。

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单元整组教学”的主要思想注重整组教材内容的纵、横向联系,教师随时要根据学生学习活动需要将学习内容有机整合,适时适度地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时空、教学方法、课程资源的全方位开放,来自学生方面的许多知识信息、方式方法,随时会涌进课堂。

教师必须做到对整组教材心中一盘棋,对整组教材有更深刻的理解和研读,对孩子的意见要能虚心采纳(尊重孩子、保护其自尊心),而且要灵巧地选用(适量、适度)。这些,都要求教师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加强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厚实文化底蕴,扎实业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灵活多变的课堂活动形式。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认识与天气有关的常见词语。能主动在生活中识字。认识字母表,能有顺序地正确认读,能将大小写字母相对应,熟记字母表。能正确认读“见、万”等8个生字,将它们按照韵母“an、ang”准确分类并书写。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诗歌,大致读懂诗歌的内容,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了解全包围结构的字“先外后内再封口”的笔顺规则。借助拼音,正确认读8个四字词语,并熟读成诵。通过“和大人一起读”,搞懂诗歌的内容,感受阅读的乐趣。

《语文园地》恰恰是每个单元最重要的版块。在本课的设计中我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新老知识的衔接,学生的自主探究、同桌或四人小组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提高学生自我发现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在巩固识字的过程中,通过一首自编的儿歌复习,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复习巩固了7个生字,朗朗上口的儿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进一步感悟汉字的形体结构美。这三组字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和天气有关的词语。学生在整体认读中,增加识字量。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会学习,体会发现的快乐,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本课教学时,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想象、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课教学设计有梯度性,先抓课本上,再向课外和生活中延伸。如在完成第一题时,老师设置了《祖国多么广大》的情景,让学生练习说话;在完成第二课时,要求学生充分的抓住《日积月累》文本的特点,通过朗读讨论的形式,来理解文本的意思,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比如“春回大地”、“柳绿花红”能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作者的心情,并且能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充分的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和大人一起读》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会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猜谜语激趣。提出一个较高层次的问题—乌鸦口渴了找水喝,最后想办法喝着水了,它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以最快的速度,将孩子们引入文本的阅读。

这节课,我的思路是学生首先从整体入手,然后到部分,最后再回到整体这样来学习。由篇到字词句,再到篇的顺序。借用特级教师曾丽君老师的话来说,就是“遵循儿童认识的规律,把认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整体把握。教给认读方法,让学生自主经历读书过程。同桌合作,保证学生在阅读中识字的质量。”

自读,圈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识,将课文读正确,同桌互读互听互评等环节,看似简单,其实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是比较难操作的。让学生得到详细、明确的规定之后,他们就易于和乐于去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老师也比较好检查,学生是否在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学生自读课文、同桌合作读、开火车读生字词、师生共读,一步一步地推动课堂的进程,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一次展示学习情况的机会,并在检查的过程中,用“点指兵兵”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机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如用区分前后鼻音、翘舌音,进行拼读加以强化;注意纠正“石”和“瓶”等易读错的字音。这节课,我想着以读促理解,将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使朗读训练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体现出来。希望“以读代讲”这一个环节能帮助学生理解好“乌鸦口渴了,找水喝,最后喝着水了没有?它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这个问题。同时,课文的生字又得到了巩固,这种方式我很感兴趣,在尝试中。

我的困惑是:

1、如何指导学生做到生字的音、形都过关;

2、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做到正确、流利,奢望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

3、注意生成性资源,并善加利用。试教课上,在“点指兵兵”这个游戏结束后,我要引导学生区分“渴”和“喝”两个字的形,“喝水需要口,口渴需要水”。我提了一个问题“看谁的小眼睛最明亮?发现生字中有两个长得很像,就像两兄弟。”因为在我自己班上,我时常会用这种方法让学生找形近字,我自认为问题很简单,学生一下子就能找到答案“渴、喝”。谁知道课堂是千变万化的,试教的这班学生他们给了我完全不一样的答案:一生说“乌”与“鸦”长得像;一生说是“办”字与18课中的“为”长得像。我当即肯定了后一个学生很聪明,眼睛很明亮,并再一次强调是在本课9个会认的生字中找,终于第三个学生找着了。我长舒一口气,教学机智方面我要加强。下课以后,我马上修改课件,把“喝、渴”并排放在一起,让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来,希望不要再出现启而不发的情况,浪费课堂时间。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的目标,出现在新课标的每一学段里。我们要高度重视写字教学。我们常见学生练字时是一种书写,平常写字又是另一种书写。究其原因:学生没有实现知识的迁移,没有形成自觉写字的习惯。为此,在写字课上,对学生反复强调,将练字融入日常的书写,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要有“提笔即是练字时”这种意识,就应该做到不管是什么场合,不管什么时间,只要提起笔来写字,就要严格遵守正确的写字姿势。特别要抓住平时各科课堂上练写字的最好机会,和各科老师取得配合,共同督促学生的写字姿势,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我的困惑是:

1、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办、法”二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2、合理分配好课堂时间,保证写字这一环节有十分钟。

3、我的书写不好,因此害怕自己指导学生书写不够准确、到位。

良好习惯是一种能量的储蓄。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也是磨练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对此,我们教师只有从自身,从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严、从实、从点滴抓起,抓住小学生阶段的最佳时期,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是一门难免有遗憾的艺术,回顾整堂课,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课当中,我除了引导学生春雨像什么?春雨的声音像什么以外,在学习最后一句话时,我又引导学生思考:这绵绵的春雨除了招呼小燕子,还在招呼谁?我鼓励他们学着诗歌的句式自己仿照说一说,有的学生说:春雨在招呼小青蛙,快快捉害虫;春雨在招呼小蜜蜂,快快出来采花蜜;春雨在招呼小鸟儿,快快出来唱新歌;春雨在招呼小白兔,快快出来吃萝卜……学生在自编儿歌中展开想象的超脱,童真在想象与交流中得到个性化的展现,当然,孩子们春天的喜爱之情便更加深厚。在创编诗歌的过程中,他们独特的奇思妙想是我没有预设到的,上完本课我不禁感慨:只有善于激发学生想象思维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小学语文低估的教学生点是识字教学,北师大教材很大的特点就是学生需要会认会写的字很多。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识字教学的任务,降低识字的难度,是每个语文老师都要思考的问题。

在导入新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听铃铛的声音引出“铃铛”,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两个字的读音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自己提醒大家这两个字都是后鼻音,并且第二个字是轻声。接下来我让学生摸一摸铃铛是用什么来做的,进而引导学生发现铃铛两个字的偏旁是金字旁,金字旁的字都有金属有关。在教学房檐时,我让学生联系插图指出房檐在什么地方,由于图文并茂,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两个字的字形和读音;在教学“串”字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字的字形,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这个字很像她吃的羊肉串,这两个口字就像是两块羊肉,而中间这一竖就像是穿羊肉的竹签。孩子听了这样的分析,都会心的笑了,在笑声中大家很容易记住了这个字。在学习“招呼”时,我让孩子们带上动作给小燕子打招呼,然后引导他们自己发现:招呼既要用手,又要用嘴巴,所以“招”字有提手旁,“呼”字有口字旁。在学完课文之后,我又一次巩固孩子们识字。我把本课的生字生写在事无做好的铃铛图后面,把铃铛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摘铃铛识字,哈哈,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可是空前的高涨。最后,我还安排学生写带有提手旁的两个字,“招”和“挂”,把写字落到了实处。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知道“审美疲劳”这个词,最初是在电影《手机》上。当时没太在意,也没往深处想,只知道人们用它来形容对人或者事因长时间接触而产生的一种漠视和厌倦感。直到有一天当我自己认真观察周围的教育、教学现象,有所感触有所思考了,我才明白在生活中的审美疲劳比比皆是,而教育教学中,同样存在着着不容忽视的审美疲劳。

我酝酿了一下,准备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毽子变乖了》,虽然教材内容不熟悉,但是却上得神采飞扬。

开始,我在黑板上板书“毽子”,请同学说说,“谁认识我们今天的新伙伴呢?”学生是争着大声地回答的,随即我又像魔术师一样从讲台桌里拿出一个毽子,学生都睁大了眼睛,发出“哇塞”的赞叹声。目的达到了,这是快乐学习的开始。接着我让他们听听老师的朗读,再找找“你是从哪些句子知道毽子在老师的脚上是很乖的?”“让它高,它就高,让它低,它就低,让它……”引导学生边比划动作边放声读,他们对这样的做法感到很新鲜,自然就声情并茂。课上到这,我忽然想起小孩子最希望别人表扬的就是“乖孩子”,于是就把毽子比喻成孩子,不懂事的时候总是不听话,妈妈要他往东它就偏往西,慢慢地,妈妈经常跟他在一起玩,给他讲道理,小孩子就变得越来越听话,越来越乖了。这样形象的比喻似乎非常接近孩子们的想法,他们很容易接受,上有了体验:“老师,以前我的字写得特别差,后来我反复练习,字也变得漂亮了,而且还在学校的书法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呢!”“寒假时,老师布置我们背唐诗,开始背得很慢,我都不想背了,后来妈妈告诉我要坚持,我读了很多遍,最后全会背了,我特别开心。”

40分钟,所有人都觉得太短了。课后,他们回味于这样的语文课,希望我还来代他们的语文课。我知道这是源于他们的快乐与轻松。但细细想一下,发现其中也有着一定的奥秘:

因为这堂课改变了学生的审美疲劳,不是吗?我用表演的形式来教他们朗读课文,孩子的新鲜感自然而生。我是教高年级语文的,今天却冷不丁地跑到低年级为他们上课,不能不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饶有兴趣地看着我如何教他们学课文,却原来变成了边表演边朗读课文,听老师关于毽子的比喻,还可以和老师、同学面对面地交流。

其实,孩子和我们一样,看多了一件事,看多了一个人,自然会产生审美疲劳。而我们如果改变了这种局面,就会引起孩子心中的波澜。一堂读读议议的语文课改成了课本剧表演,孩子兴奋,因为没有了回答问题;一堂本该冥思苦想的作文课变成了活动课,孩子兴奋,因为不必咬笔头了;一次热热闹闹的小报评选改成了当场送上小红的形式,孩子兴奋,因为评价成了有形的东西……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一个顽劣的孩子,在老师眼里是不可救药了,可是换了一个老师,他却改变了,因为他听惯了那样的说教,看惯了那样的眼神,习惯了自己的地位,他疲劳了,心中没有一丝涟漪了。

改变自己脸部肌肉的位置,即使是微笑也让它变得多样化;

让我们能像魔术师那样,在不经意间给孩子一个惊喜,让他们每天都能收获不同的幸福,让我们的校园变成他们最向往的地方。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北风和小鱼》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北风吹来,大自然发生了奇妙的变化:青草枯黄,梧桐落叶,鸟儿躲藏,河水结冰,勇敢的小鱼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躲在水底捉迷藏,快乐地生活着。让我们看到了北风缺乏自知之明、狂妄自大以及小鱼面对强者毫不畏惧。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北风、青草、梧桐、小鸟和小鱼的样子,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二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有些动植物怕北风,北风很得意。一句“哈哈,大家都怕我”,表现了北风目空一切的心理。第三至五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写北风自以为是,但小鱼不怕它。就在北风非常得意的时候,小鱼向它发起了挑战。

本课语言生动、形象,情节简单,富有童趣,孩子们较欢迎。但是,一年级的孩子刚开始学习篇幅较短的诗歌,现在一下子跳跃到学习篇幅较长的寓言,就学生认知水平来说有一定的距离。朗读课文时可能会出现心有所感而无法朗读到位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由情而动,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情境的创设、多种形式的朗读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形象的感知,读准、读好课文。因此在教学时要适时地采用对比、迁移等手法引导学生从另一方面出发,体会小鱼作为弱者而与课文中其他事物完全不同的表现,学生就能表达出新的观点了。

1.知识目标: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一定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要有自知之明,不可妄自尊大。

针对新大纲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在严寒中小鱼作为弱者却对北风毫不畏惧的精神以及北风的骄傲自大,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问题要问吗?

(设计意图:围绕题目让学生质疑,让学生养成对课题的思考习惯。)。

过渡:北风在天上呼呼地刮着,小鱼在水里自在地游着,有一天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北风和小鱼》(板书)。

学习生字“和”。

认读上节课出示的生字词。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北风怎样的来了?

指导朗读,读出寒冷的感觉。

(1)提问:北风来了,天气就变冷了,北风呼呼地吹,它都吹向了谁?

(2)自读,找出来,用笔画一画。

交流:草地梧桐树鸟儿。

(3)它们怕北风吗?(怕)多媒体演示。

从哪儿看出来?

让学生说话。

(4)指导朗读。

你觉得北风怎么样?(强大、凶)大家都害怕它。

(设计意图: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主动阅读,积极思考。)。

(5)北风还会吹向谁?出示图片,引导说话。

(设计意图:提示性的问题,让学生从课本转向生活,转向积累。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积累转化成书面语言。)。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北风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得意)。

你能把这种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的语气读出来吗?(指名读)。

过渡:真的大家都伯北风吗?

(不是,小鱼不伯)。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你怎么知道小鱼不怕呢?

(鼓起圆圆的眼睛)。

做给我们看看,说明了什么?(不服气,不怕)。

(我们就不怕)。

什么意思?(别人怕,我们不怕)。

(2)怎样读?(很坚定,很勇敢)。

设计意图:伴随着老师的问题,从课文的语言材料中寻找自己的发现。学生的思维会很活跃。

过渡:小小的鱼竞然不怕它,北风这下可气坏了,它是怎样的表现呢?

4.学习第四自然段。

气极了的北风猛吹一口气,这时发生了什么事呢?

(鹅毛大雪落在河面上,河水结冰了)北风想干什么?(冻死小鱼)。

过渡:那小鱼冻死了吗?

5.学习第五自然段。

北风和小鱼,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教师不让学生形成固定的答案,要是喜欢北风,说出理由后,引导孩子们劝劝北风,进行正确的行为习惯教育。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这个学期我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很快的,一个学期将要过去,回首过去的日子,一学期的教学经历,也有一些收获和问题。一年级教材编写的意图在于注重人的发展,用生活的情景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感受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学知识的目的在于用知识解决问题,这就对以往没用的内容进行删除,所学的全是对以后步入社会有所帮助的,教材中的生活场景自然就很多,内容看似简单,实施起来却很难。

在教学方面,我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现行教学的总体思路,它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了语文教学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反复研读《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论运用到课堂实践上,有很大的收获。

1、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在新课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变化,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转变,而教师的工作就在于帮助孩子们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知道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

2、结合多元智能更好理解文本。智力作为一个整体,是认识活动的综合能力。通常人们的认识活动并非一种而是几种智力在相互作用。学生的学习也是各种智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不能只用认识智力去衡量学生的能力,而要切切实实地去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多元智力,使教育教学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3、把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融合起来。《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标准》中明确地指出:提倡跨学科教学,与其他课程相融合。这是因为要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生仅靠语文教材内容和传统教学方法,已远远不够。而需要各学科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思维方式、知识背景等方面相互渗透,再通过有创新地教学才能达到培养目标。如把作文教学与各学科融合起来。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刚转科的年轻教师而言,所带班级第一次参加省里的学习与评价实验,心情自然是很紧张的,因为这毕竟是第一次比较大的考试,同时也是显现自己能力的一个测量器,然而这次班级考下来的成绩并不理想,平均分底于年级最高班级平均分三分,优秀率也低,在学校的成绩中也处于垫底的位置,这确实值得我去深思。

当我看到这样的排名,看到学生的分数,心情是非常的沉重,同时我也是在反思,我们班级低这就有点问题了,这到底是自己工作不认真,还是教学有问题?想想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总是认真地备课,想让自己班级的学生能够很好地接受新知识,并且每堂课都积极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课件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是小朋友好象不怎么领情,思想不够集中,好动,然后就是班级混乱。我狠找了半天的原因,想想成绩不理想还是老师自己的原因。自己是一个新教师,教学经验的欠缺是难免的,但毕竟这些不能作为成绩不理想的借口。于是仔细思考之下,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

这次的语文质量监测,连词成句是我们失分最严重的部分,我想平常的课堂中注重孩子的说话能力以及要他们说完整、流利的句子还是要求训练不到位,识字也不是很过关,孩子的`耐性不够,以致于没能答好。我们组的老师里好多都是非常有经验的教师,她们的日常教学,课堂细节都是我应该去学习,去借鉴的。

还有一点就是,在考试的前的这一周,可能由于班内每天都有8个左右的孩子请假不到校,没有复习到位,也没有顾及到一些后进生的补差工作,这也是值得思考的一点。平时的教学中,班级的日常管理和行为习惯还是一个比较大的原因,从这一点出发应该要对学生严格一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不要太近,不然他们在你的课堂上会觉得好象自己不管干什么老师都不会惩罚自己,因此几个比较好动的学生造成了大多数的学生动起来,思想不集中,个别学生开小差,这也是值得思考的。

今后我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自己的授课能力,让学生真正投入去学,学而不忘。

二、学生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并做到及时批改,及时讲评,及时辅导差生。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形成一股良好的学风。

四、对于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将及时向家长汇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起抓。

在课后辅导方面,我做的也有所欠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平时对学生的要求不是很严格,没有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任务。很多学生还停留在学前教育的状态,思想以玩为主。

二、对作业的要求也不是很严格,作业量比较少,以至于学生不能熟练地掌握已学的字词。

三、差生也没有进行针对性辅导,所以导致两级分化严重。

在以后的工作中,除了自身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的工作,我更要多反思,向其他老师学习经验,争取能带领班级在下次的考试中能有好的表现。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些内容,学生自主识字,在背诵古诗时,学生能够把字读准确、读流利,正确地背诵。

我在教学中,通过认偏旁,析字形进行识字,效果较好。如语文园地三的读读画画,把你认识的偏旁和相对应的字画上相同的颜色。实践证明,利用多种形式的练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兴趣盎然中完成学习语文、巩固基础知识的任务。

在教学中,我很少用随文识字方法,虽然这种识字方法有很多优点,但我觉得没有以上几种效果好,我觉得在教学中,应根据文本的内容用不同的识字方法,才是最好的识字教学。总之,在以后的识字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学习和探究,让孩子们想学,乐学。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2007年秋季我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本班一共有43个人,平均年龄比较小,有一个才6岁,所以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对比较弱。一年级第一个学期主要是汉语拼音和短篇课文的'教学,这也是我第一次教学汉语拼音,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以为没什么难度,后来实际教学后才发现困难重重。学生的遗忘率高,而且年龄小,遇到困难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学生常用字词掌握不准确。对于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有部分学生总是不能及时完成,平时上课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面对这些问题我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在教学过程当中出现了很多错误。

一、学无遗力,浅尝辄止。

实际上,一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一遍读过之后,其内容就已知其八九,如果我们依然停留在学生一样或低于学生的水平上与学生交流,学生就会情绪低落甚至厌倦。而我对课文的解读往往还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上,而无力在“为什么”和“怎么样”上给学生更多的引导和解答。无疑于浪费学生的时间,重复学生的思维,看起来表面热闹,实质里一无所获。

二、照本宣科,缺乏创见。

注释怎么讲,我就怎么讲。教参怎么讲,我就怎么讲。只愿在技巧上下功夫,在结构上动脑筋,却不愿在解读文本上细琢磨,深钻研。所以,往往是有接触,没感触;有广度,没深度;有他见,没己见。

三:我行我素,强加于人。

许多时候我只能按预案上课,而不能按实际情况和课堂氛围来调控教学内容,处理偶发事件,所以经常出现生拉硬扯,强加于人的场面。

四、画蛇添足,无端延伸。

要把一篇好文章读深读透,往往需要大量的背景知识做支撑,需要深厚的教师功底做后盾。所以,现在大多提倡增大课堂容量,加强课内外衔接,但是我了解不透彻,结果导致画虎不成反类犬,在课堂上游离课文主旨,肆意发挥,无端延伸,冲淡了文本解读,分散了教学重点。

五、良莠不分,一味肯定。

平时上课我对学生不但“慈眉善眼”,而且“海纳百川”,学生说什么都是“好”,答什么都是“对”,更有时候,动不动就鼓掌喝采。把求知的学堂变成了作秀的舞台。实际上,这种毫无原则,缺乏理性的肯定,往往只能让学生思想更懒惰,情绪更低落。

六、生硬模仿,贻误课堂。

从上课文的时候开始,课本剧表演已成为一种教学习惯,即使不能搞整场表演,也要来一点细节模仿。可想而知,学生本来就胆小如鼠,加之又没有受过什么专业训练,自然是群魔乱舞,一笑了之。对于分析人物,理解课文根本起不到任何帮助作用。增一分则太朱,减一分则太白,以后还是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好。

七、语言干瘪,信息量少。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每节课除了能够按计划保质保量完成既定教学目标之外,还理所当然应该以自己流利准确的语言,丰富广博的知识,儒雅文明的风度来吸引学生,影响学生,从而使学生经常能有一些意外的收获。而自己由于缺乏应有的自我修养,上课语言干瘪,信息量小,使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荒芜的语言环境之中,当听说的没有听说,当掌握的没有掌握,从而使学生在其他学科知识及适当的社会知识,人生哲理,语言表达习惯等方面处于一种非常幼稚的状态。理想的课堂语言应该是:讲述时行云流水,提问时准确到位,启发时生动形象,过渡时圆润自如,总结时简洁凝练。这不应该被当作一种过分的要求,而应该被当作一种基本的素养。

在课后辅导方面,我做的也有所欠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平时对学生的要求不是很严格,没有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任务。很多学生还停留在学前教育的状态,思想以玩为主。

二、对作业的要求也不是很严格,作业量比较少,以至于学生不能熟练地掌握已学的字词。

三、对于差生也没有进行针对性辅导,所以导致成绩普遍低下。

任何一个教育者在其教育生涯中,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区别优秀的教育者和平庸的教育者,不在于教育者是否犯错误,而在于他如何对待已经犯了的错误。善于通过反思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这是任何一个教育者从普通教师走向教育专家乃至教育家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秋季统考之后,我就作了深刻的反省,不断拷问自己的心灵:我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这样的错误是出于一时的感情冲动,还是有着必然的思想根源?这样的错误事先能不能够避免?这样的错误是否受到了我期望达到的“教育效果”?如果达到了某种“教育效果”,()那么我付出的代价是么?如果没有达到,那么这次错误所造成的表面的后果和潜在的危机有哪些?这样的错误蕴含着怎样的教育遗憾、教育缺陷乃至教育悲剧?这样的错误可能会在我的学生心灵中造成怎样的伤害?我从这次错误中汲取了教训,并从中获得了新的教育启迪。今后我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自己的授课能力,让学生真正投入去学,学而不忘。

二、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并做到及时批改,及时讲评,及时辅导差生。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形成一股良好的学风。

四、对于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将及时向家长汇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起抓。

每一次错误,对所有具备真诚反思精神的教育者来说,都是一个进步的台阶,我们沿着错误的台阶一步一步走向事业成功的高峰。相反,那些敷衍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并且被某些狭隘的功利思想束缚头脑的人,往往会拼命地掩饰错误,会给自己找许多“借口”和“理由”来原谅自己。对这样的人来说,每一次自我原谅都是新的错误,这个错误同时也是一个陷阱――他们即使可能从这次错误的陷阱中艰难地爬上来,但随时都可能掉进另一个错误的陷阱,而永远不能够走向教育的成功。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