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和老鼠大班教案(精选13篇)

时间:2023-12-08 20:31:23 作者:笔砚

大班教案的编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设计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大班教案的特点和编写要点,小编整理了一些典型的大班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

《狮子和老鼠》大班教案

1、引导幼儿倾听音乐语汇,能根据故事的情节线索大胆想象。

2、鼓励幼儿能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帮助幼儿体验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

重点:根据故事情节线索大胆想象,并能积极表达。

难点:体验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

视频仪一台,活动教具一套,录音机,磁带。

听音乐大胆想象,引出故事的角色大狮子和小老鼠。

1、大狮子和小老鼠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个别回答)。

2、教师讲述故事前一部分。提问:大狮子被小老鼠吵醒后会对它怎么样?(听音乐后个别回答)。

3、教师继续讲故事。提问:小老鼠听了大狮子的话后会怎么做呢?(听音乐后个别回答)4、情境表演。

5、教师继续讲故事。提问:小老鼠能不能帮助大狮子呢?(讨论后回答)。

7、教师继续讲故事。提问:小老鼠会用什么办法去救大狮子呢?(个别回答)。

8、教师继续讲故事。提问:它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听音乐后回答)。

9、你喜欢哪个小动物,为什么?(学习词:诺言)。

10、凶猛的大狮子因为它不欺负弱小的小老鼠,所以小朋友喜欢它,小老鼠能遵守自己的诺言,说到做到,我们也喜欢它,它们两个成为了好朋友,真为它们感到高兴。

1、大狮子和小老鼠之间还会发生许多有趣的事情,我们用什么方法去告诉大家呢?

大班音乐小老鼠和大狮子教案

1.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能较形象地表现小走、望、拽的动作。

2.敢于大胆想象、表现,体验参与游戏的乐趣。

3.能愉快地参与集体演奏活动。

4.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2.有玩泡泡糖的经验,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认识。

一、故事导入。

通过教师讲述自编故事《小偷油历险记》激发幼儿对表演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内容。请幼儿说一说小出去偷油吃会怎么走,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并请幼儿尝试表演。

二、引导幼儿欣赏第一段音乐,感受小偷东西时的动作和神态。

1.教师边有节奏的说儿歌《小上灯台》边做小走路的动作和神态,为幼儿理解音乐的节奏做铺垫。

2.倾听分析第一段音乐,边说儿歌边做小走路的动作和神态,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3.教师和幼儿边听第一段音乐边记录图谱。

4.师幼一起边听音乐边表演小走路的动作和神态。

三、引导幼儿欣赏第二段音乐,感受小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1.请幼儿欣赏第二段音乐,听到“咚——”的一声,提问:发生什么事了?老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出小掉到泡泡糖上了。提问:小用手去拽泡泡糖时会怎么样?粘住了怎么办?引导幼儿练习拽泡泡糖的动作,突出用力拽的感觉。泡泡糖还会粘到哪里?让幼儿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2.教师和幼儿边听第二段音乐边记录图谱。

3.师幼一起边听音乐边表演小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四、教师和幼儿随音乐做游戏。

1.请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同时教师手指图谱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并适时提示幼儿一起用夸张的动作表现。

2.幼儿听音乐和老师一起游戏。

教师交代游戏规则,提示幼儿形象的表现小轻轻地走、东张西望、用力拽的动作和表情。教师当大花猫做两遍游戏后,在幼儿中挑选两名当大花猫,音乐响起时,大花猫会和小一起做动作,当听到猫叫时,大花猫就会捉小,小迅速坐回到椅子上。

附故事:小偷油历险记。

一天,小想要上灯台偷油吃。鼠妈妈告诉它要当心屋子里面那只狡猾的大花猫,千万不要被它抓到。小跟妈妈告别后就出门了。屋子真大呀!小就东看看,西看看,一边寻找好吃的油,一边提防大花猫,心想:一定要当心啊,千万不要被它发现了,不然可就要没命了。正当小东看看西看看的时候,突然,哎哟,不好!小掉到什么东西上了?粘乎乎的?一看,原来是一块大泡泡糖。这可是大花猫设的计啊!小赶紧用手去拉,呀!泡泡糖粘到了手上,它用另一只手去拽,又粘到了另一只手上,拽来拽去,泡泡糖像根绳子一样把小捆了起来。”突然,“喵呜~~~”一声猫叫,呀!不好!大花猫来了,小使劲一拽,把自己从泡泡糖上拽下来了,然后匆忙地逃回家了。

《小和泡泡糖》是一首幽默、诙谐的乐曲,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已有能力分辨乐曲中a、b两段的不同,小和机灵、可爱,泡泡糖粘粘的特征,正好将乐曲a、b两段融合在一起。让幼儿通过游戏情境,熟悉乐曲,再通过听乐曲更好地表现小的动作,让整个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根据乐曲特点和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一韵律活动。根据《纲要》中艺术活动目标,遵循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从而确立了本次活动的目标: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拉泡泡糖的情景。难点是在较快的乐曲旋律节奏下合拍地做动作。因为音乐是六八拍子,节奏又比较快,这给孩子的动作表现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采取的对策是运用语言(也就是儿歌形式)和动作符号帮助幼儿感知节奏,在教学中,我根据音乐节奏特点边朗诵儿歌,边配上相应的动作,把乐曲中的节奏,直观、形象化,帮助幼儿理解掌握。为了落实走、看这两个重点动作的合拍,我采用由慢到快、由单音节奏到旋律跟进,循序渐进地将节奏、乐曲、动作融为一体。并通过提问,有意识的.让幼儿观察到手、脚停顿以及头部的变化,来提高表演能力。另外,在活动中,通过创设游戏化的情境,引导幼儿根据小出来玩并被泡泡糖粘住的游戏情节,大胆、夸张地表现小不断拉拽泡泡糖却怎么也拉不掉的诙谐形象。在每一次的游戏中,通过同伴示范、教师提出的不同要求,激发幼儿主动模仿并不断创新的愿望,通过多次感受、体验,最终促进了幼儿音乐感受力、表现力等多方面的发展,从而体验活动的快乐。由于事前对教材分析比较透彻,对重点和难点把握比较准确,所以活动开展得比较顺利,幼儿在模仿小的“走”和“拉泡泡糖”上表演到位,而且在整个活动中他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老师和孩子及孩子和孩子之间的互动也做得比较好。这次活动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比如:孩子们在表演小东张西望时,个别幼儿没有跟着节奏表演,教师需要个别引导。

大班音乐小老鼠和大狮子教案

音乐素材来源于生活,这首加伏特舞曲其实是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听到的,整个音乐灵动又非常美妙,让人听了非常愉快,怎样让幼儿来充分感知这段音乐?我借助了生活中幼儿最喜欢听的故事。《小的故事》简短、浅显,却告诉孩子们一个小小的道理,那就是与朋友在一起是快乐的。借助故事让音乐有了生命,也使音乐活动更生动有趣了。

二、对音乐和故事素材的分析和调整。

舞曲表达的是一种欢快情绪,故事表现的是动物过桥会面好朋友的欢快情绪,它们虽然运用不同的语言符号,却表达着共同的快乐情感。

根据本班孩子的发展水平以及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试图让幼儿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去表现故事中的角色。但是,故事本身我作了部分调整和修改。如原本故事中的角色是大胖子、猫咪和小。但是很快我在试教中发现问题了,幼儿都不喜欢扮演大胖子,因为胖子不健康,幼儿更告诉我怕猫,是敌人,可见,大班幼儿已经有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是非观,因此我将故事中三个动物形象分别改变为狗熊、小花狗和灰,使素材更贴近生活,更为幼儿认同和探索。

三、思考:幼儿在本次活动中学什么?怎么学?

二期课改追随的,是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的培养,为幼儿的后继生活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本次活动中孩子们是一种对音乐的发现、探索和表达,是一种与教师、同伴互动的学习方式,是幼儿的主动活动。

四、目标定位和重难点的'把握。

目标应该是整合的,因此我定位本次活动目标如下:

1、在理解故事情景的基础上,感知音乐的欢快节奏。

2、尝试用不同的节奏型表现动物角色,体验共同表演的快乐。

3、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4、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在故事的情景中运用不同的节奏感知并表现不同的动物形象。

与同伴的共同表现时对节奏的把握,特别是灰过桥的节奏。

前期经验:

初步学习游戏:小和老猫。

初步学习游戏:拉个圆圈走走。

能正确使用乐器:鼓、小铃、双响筒。

教玩具:

图谱一幅、泡沫垫板若干。

乐器:鼓、小铃、双响筒。

音乐:加伏特舞曲、拉个圆圈走走。

音乐伴奏:小和老猫。

一、音乐游戏:小和老猫。

重点指导:幼儿发个别字音的方法。

看来小和老猫是不能做朋友啦,今天,我就继续给大家讲讲小和它的朋友们的故事,听听发生了什么。

二、小的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

猜猜哪些朋友来了,并说说理由。

2、模仿小动物走路。

出事图谱,欣赏音乐:加伏特舞曲。

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怎么样?

小结:这段音乐听起来多欢快呀,见到朋友真快乐。

听音乐,认识图谱,模仿三种角色走路。

提问:大狗熊是怎样过桥的呢?

教师指挥,幼儿模仿大狗熊走路。

提问:小狗和大狗熊走路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一名幼儿指挥,其他幼儿模仿小狗走路。

提问:灰和小狗、大狗熊走路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一名幼儿指挥,其他幼儿模仿灰走路。

3、游戏:过独木桥。

听音乐,个别幼儿模仿大狗熊、小狗、灰过独木桥。

听音乐,根据乐器打击的节奏,幼儿自选一种角色过独木桥。

三、音乐游戏:拉个圆圈走走。

小家一下子来了这么多朋友呀,它可高兴了,想和好朋友们一起跳跳圆圈舞呢,你们也和好朋友一起游戏舞蹈好吗?我们变成一个大圆圈。

想不想挑战难一点的,那么我们变成2个圈试一试。

要不要再难一点变成3个圈呢?

以后,我们还可以玩更难一点的,尝试变成四个圈做游戏好吗?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大班音乐小老鼠和大狮子教案

1.仔细观察画面、分析画面、把握故事发展线索。

2.鼓励幼儿大胆猜象故事情节,并能大胆讲述故事。

3.通过故事明白所有的善举都绝对不会是徒劳的。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乐意观看表演,感受游戏的乐趣。

这本书其实是一个故事,它是通过无字书的形式展现出来的。让孩子们在书中懂得不要因为看起来弱小,就以为它对你没什么帮助,其实在关键时刻它也能解救你于危难之中。也是告诉孩子们要友好的与人交往,培养孩子们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物质准备:故事书《和》、ppt。

一、和幼儿谈话,引入故事。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本关于和的故事书。

师:“小朋友们说一说,你见过的、或是从其他书中看到的是什么怎样的。

(凶猛、厉害、森林之王)。

那小又是怎样的。(较小、胆小、懦弱)。

师:“那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二、幼儿自主阅读前半段,教师和幼儿分析故事内容。

1、幼儿分组阅读,教师巡视,观察幼儿看书时的表现。

提示:1、这是一本无字书,是很特别的`书,每个小朋友都能讲出不同的故事。

2、我们先来看这本书的前半段。

2、师:“书我们已经看过一遍了,你们说一说,这本书的前半段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观察的画面内容)。

3、教师完整讲述故事的前半段。

三、鼓励幼儿大胆猜想故事后半段,并大胆讲述。

1、幼儿分组讨论,猜想故事的后半段。

师:“被猎人抓住后,它的叫声惊动了谁?你觉得它会怎么做?”

师:“请小朋友分组进行猜想,能大胆讲述出故事的情节。”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后半段。

师:“刚才小朋友说了小会怎么做,那故事的后半段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四、讨论部分。

1、师:“小朋友们听完这个故事,你现在对和有什么新的看法?”

2、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

教师总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它看起来弱小,就以为它对你没什么帮助,但实际上在关键时刻它也能解救你与危难之中,就像故事中的小一样,高大威猛的从没有想过弱小的能帮到它,但幸好在被猎人捕捉到时,小能够用它锋利的牙齿帮助逃了出来。

1、幼儿可继续阅读故事,从中感受更多的内涵。

2、幼儿可把自己感受到的讲给爸爸妈妈或是小伙伴听。

反思:故事绘本是孩子们很喜欢看的,大班幼儿的思维发展已经很活跃了,生活经验也比较丰富。这本书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动物,孩子们很喜欢,在说道小会不会去救大时,孩子们还是很善良的,都觉得会去救,而且还积极开动脑筋去帮助小想办法救。当我把结尾讲给孩子们听时,孩子们很欣慰的笑了,并说其实办法很简单,就是用牙齿。我相信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会从中体会到帮助别人的所得到的快乐!

大班音乐小老鼠和大狮子教案

在区域游戏角中投放了各种小乐器,孩子们在活动中时而边唱歌边用乐器敲打着节奏,时而听着音乐用小乐器演奏着,近期我还发现有个别孩子喜欢看着简单的节奏谱敲打节奏,可见孩子们对敲打乐器产生了兴趣。因此,就借用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在理解熟悉了故事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自主探索、尝试选择适合各种小动物的伴奏乐器和节奏谱表现故事角色的特点,并体验和同伴合作配音表演的快乐。

1、尝试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和节奏表现故事角色的特点。

2、体验和同伴合作配音表演的快乐。

:课件、不同种类的乐器若干、节奏图谱。

一、回忆故事(价值分析:在回忆故事中,拍拍故事中相应的节奏,为以下选节奏图谱做铺垫。)。

1、引出:前几天我们听过一个什么故事?(出示课件)。

2、提问: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小马、小鸭、小鸟、)这些小动物出来玩和逃走时的走路声、叫声是怎么样的?(幼儿模拟动物声音、拍拍节奏)。

小结:把小动物出场和离开的声音节奏型做一个总结。

二、探索尝试(价值分析:通过探索,尝试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和节奏表现故事角色的特点。)。

1、一一出示节奏图谱:接下来,我们和这些小动物们一起做个配图游戏。

谁来试着拍一拍,你们觉得这张节奏谱上的节奏像故事里哪个小动物的叫声和脚步身?(一起拍拍节奏,出示相应的动物图)。

2、出示各种小乐器:这里有哪些打击乐器?想想哪种小乐器的声音像大(马、、鸭、鸟)的叫声和脚步身?(一一敲敲小乐器来验证一下)。

3、分组探索:给音乐节奏故事里的动物配音(配音游戏)。

(1)提出要求:我们一起请小乐器帮忙,给故事里的动物配音。看看故事中有几种小动物?那么几个人一组?每组的5个朋友先要互相商量好自己想做哪种小动物,再去选一种适合这个小动物声音的小乐器,最后每组的5个朋友一起试试用乐器给故事里的动物配音。

(2)把幼儿分成三组,各自选择乐器和相应的节奏型进行练习。

三、配音表演(价值分析:利用配图、配乐游戏,尝试根据故事的角色特点,选择合适的节奏型及打击乐器来表现故事内容,并体验和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我们一起学做小小演奏家来配音表演。

1、请一组幼儿合作配音表演:让幼儿根据自己选择的乐器和小动物相应的节奏型给故事中的小动物配音。

2、全体幼儿进行合作配音表演选择同一种动物的幼儿分别在一起,集体给故事中的小动物配音。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用乐器模仿小动物的`声音讲故事,那还有什么故事可以用乐器来配音呢?等你们发现了告诉老师,我们再来一起演奏。

备课时,我对原教案做了调整和修改。因为在原教案中我设计了两个不同的音乐活动还有一个打击乐活动,后来我发现内容太多得用两课时才能完成。通过调整后在活动中,我发现能按照修改后的计划较好地达成目标,而且能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气氛很活跃。

但也出现了我预想之外的情形,幼儿一度由于兴奋而趋于混乱的常规让我有些措手不及。第一课时中,当请幼儿表演歌曲时,许多孩子只顾自己唱啊、跳啊,完全忽略我的要求。于是,我只好摆出教师的权威大声命令他们回到椅子上。平时我是非常不认同这种方式的,认为是缺乏教学智慧和技能的表现。活动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和学习。回顾了姚伟老师的讲座中提到的方法,使我受益匪浅提醒在前、个别示范在前、及时自然地介入、缩短完全自由的时间。具体到这节课情境中,我认为“个别示范在前”非常适宜,如先请几个小朋友或是女孩子先示范探索,不仅可以为其他小朋友起到直接或间接的提醒或暗示,尤其是一些容易兴奋又缺少自控能力的幼儿,还可以提高大家对“任务目标”的重视程度,更加明确“怎么做”。这样,秩序的混乱就完全可能避免。

大班音乐小老鼠和大狮子教案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故事中角色的形象特征及丰富词语:“威风”、“承诺”。

2、创编故事结尾,并能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达,培养扩散性思维。

3、懂得答应别人的事要尽量做到。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多媒体电脑、大屏幕、动画光盘、磁带、和头饰。

一、导入及进场:去森林里。

师:今天天气真好,老师带你们去森林玩。(师生听着音乐进入活动室)。

(教学反思:情境的设置,自由、活跃方式的导入,使幼儿很快进入状态,激发了活动兴趣。活泼的音乐〈郊游〉,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播放动画,观察和小的外形特征,丰富词语:威风。

1、师:森林到了,你们看,谁来了呀?(、)。

2、师:那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谁用一个好听的词来形容一下。(介入词:威风)。

幼1:这是一只恐怖的。

幼2:这是一只威猛的。

幼3:这是一只大大的、不开心的。

幼4:这是一只威风的。

(教学反思:是幼儿比较熟悉的卡通动物形象,再加上多媒体动画的效果,孩子们立刻被吸引了,都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气氛活泼而热烈,同时幼儿的词汇也得到了丰富。)。

3、师:这又是一只怎样的?

幼1:一只小小的。

幼2:一只偷油的。

幼3:一只胆小的。

幼4:一只狡猾的。

4、师:那么威风的和胆小的之间到底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三、欣赏故事光碟《和》,理解故事内容。

(附故事内容:森林里,住着一只威风的。有一天,正在睡觉。突然,一只小在的脸上爬过,把弄醒了,很生气,把捉住,好生气地责骂:“你这可恶的真大胆,,竟敢打扰我狮大哥睡觉。”小抬头望着,恳求说:”大哥,我求你放过我吧,我以后一定会报答你的。”听了便哈哈大笑:“小小的,能报答我什么?好吧,我就放了你吧!”爪子一松,就把小放走了。

过了很久很久,这个森林来了一个猎人,他弄了一个陷阱,想捕捉。

有一天,不小心跌进猎人的陷阱里,给网困住了。只好大声喊:“救命呀,救命呀……”这时,小经过,他听见的求救声,看到被网困住了……)。

(教学反思:这是一个老师和幼儿一起学的过程,让幼儿在视听结合的基础上设置开放性提问,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的经验,从、形象特征的角度思考问题,提供了充分的发言机会,利于幼儿大胆的想象,积极表述。同时,又以“猜测”贯穿其中,让幼儿在猜一猜,说一说的基础上理解故事内容)。

四、学习创编故事结尾。

1、师:被网困住,故事就讲到这里,那么,你们说,小究竟救不救呢?

幼1(迫不及待地):小不会救,它骗了。

幼2:小会救的,因为它答应了要报答它。

幼3:会救的。

2、师:呀,有的小朋友认为会救,有的小朋友认为不会救。那这样吧,请认为会救的小朋友坐到蓝色的地毯上,认为不会救的小朋友坐到红色的地毯上。

(放轻快的音乐,幼儿选位子)。

(教学反思:每一位幼儿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在“救与不救”的问题上,都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在这里采用了“选位子”的方法,突出了以幼儿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更进一步调动了幼儿的灵活性和求异性。)。

3、提出编故事的要求,幼儿创编故事结尾。

(1)师:《和》的`故事讲到这里,你们说有没有结束?

众幼:没有结束。

师:为什么?

幼1:因为故事中还没有讲有没有救。

幼2:因为不知到结果怎样?

(2)幼儿自由讨论及编故事结尾。

(放轻柔的音乐)。

(教学反思:讨论可以使幼儿相互之间自由发表感受,便于激发幼儿积极思维并表述见解,有助于培养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发展幼儿口语表达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在此活动中,幼儿参与讲述、讨论的踊跃性在此处又上了一个台阶,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发展了幼儿的扩散性思维。)。

(3)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结尾。

师:谁愿意把你编的故事结尾讲给大家听?

幼1:小听见的求救声,看到被网困住了,就急忙跑过去对说:“大哥。你别急,我来救你。”说着,用尖尖地牙齿把网咬破了,得救了,他们也成为了好朋友。

幼2:小看到被网困住了,它来到身边对他说:“我才不会救你呢?上次我是骗你的,你就等着猎人来杀你吧!”

幼3:听见是的求救声,就去喊了好多小伙伴一起来救,获救了,它们开心地笑了。

……。

(教学反思:在这里,教师提供了一个“说”的环节,幼儿们都各抒己见自己创编的故事结尾,使活动达到了高潮。)。

(4)师:小朋友编的结尾我们都听过了,老师也边了一个结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继续放动画画面,讲结尾)。

五、思想教育,丰富词语:承诺。

师:老师编得好不好?

众幼:好!

师:那么你听了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呢?

幼1:我知道了不能骗别人。

幼2:答应别人的事要做到。

师小结:老师这样编故事结尾,是想让你们明白:答应别人的事情就要去做,而且要尽量做好。就像故事中的小承诺要报答大哥,后来真的做到了一样。

(教学反思:在小结时,教师从目标出发,升华了活动主题:“言必承,信必诺”。)。

六、结束:师幼扮和听音乐边游戏边出活动室。

大班音乐小老鼠和大狮子教案

2、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一、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发生活经验。

1、老师每人分发一块泡泡糖,请幼儿品尝泡泡糖,并说出他的感觉。

幼儿谈感觉:甜甜的、软软的、很热等;。

2、老师引导幼儿感觉泡泡糖的变化,并与幼儿一起玩泡泡糖,体验泡泡糖的变化(象面条、线、蛇等)。

3、再次观察泡泡糖,发现泡泡糖变脏。需要扔到垃圾桶里。

二、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情节。

1、引出主人公“小”

师:刚才小朋友把泡泡糖扔到垃圾桶里,可有的人会把泡泡糖口香糖扔到教室里、走廊里、马路上。有一天,一只可爱的小出来玩,遇到了一件麻烦事。

2、第一次欣赏音乐,幼儿了解小遇到了一件什么事情。

3、第二次欣赏音乐,进一步熟悉旋律、故事情节和歌词,并说出小被猫吃掉的情节和原因。

三、创编音乐游戏动作。

分别请幼儿模仿小尖尖嘴,东张张西望望的样子、踩到泡泡糖的样子、拽的动作,并请幼儿自编泡泡糖粘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引发参与创编的兴趣。

四、师幼共同体验音乐旋律的情节带来的快乐。

1、随音乐体验小遭遇的事情;。

2、请幼儿当小,随音乐做音乐游戏;。

3、行为习惯教育,在生活中不乱丢果皮纸屑,保护环境。

小朋友能安静的欣赏音乐,能合拍地做走、左右张望的动作,较形象地做出小吹泡泡糖及泡泡糖粘在身体不同部位的动作。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音乐、图谱、泡泡糖盒子。

一、欣赏音乐,激发幼儿想象。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段音乐,是有关于小和泡泡糖的。

2.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音乐吧!

3.激发幼儿想象音乐中的小与泡泡糖之间发生的事。

二、结合图谱,熟悉音乐。

1.我们再来听一听,看一看吧!

2.教师一边放音乐一边演示图谱。

3.幼儿再次欣赏。

4.教师讲述:原来小乘妈妈睡午觉的时候,悄悄地溜出去玩,你们看!

三、欣赏音乐a段,尝试表演小走和东张西望的动作。

1.教师边演示图谱,边讲述:小东跑跑,西看看。

2.请个别幼儿示范。

3.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吧!

四、欣赏音乐b段,进行游戏。

1.小到底跑到哪里去了,原来它来到了草地上。

2.教师出示图谱,边放音乐,边演示。

3.请幼儿尝试做吹泡泡糖的动作。

4.引导幼儿想象泡泡糖破了以后粘到身体的摸个部位。

五、结束。

1.小真调皮,我们也玩小与泡泡糖的游戏的吧!

2.完整播放音乐,幼儿跟随老师一起游戏。

1、初步学习合拍地做小走。

2、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3、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护保我们的环境。

1、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的认识。

2、《小和泡泡糖》音乐、图谱。

(一)欣赏音乐。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是关于小和泡泡糖的,你们觉得小和泡泡糖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音乐听完了,你认为小和泡泡糖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呀?

(二)看图谱欣赏音乐。

1、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小和泡泡糖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想不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3、原来呀,小趁妈妈睡着的时候偷偷溜出去玩,你们看,小东跑跑西看看,小东跑跑西看看,你们谁能表演一下小是怎样东跑跑西看看的呢?那在第一句小看了几次?(2次)那是朝一个方向看还是朝两边看呀?(两边)那小是慢慢地看还是快快的看?(快)因为小很紧张,所以要快看。那小是一边跑一边看,还是跑跑再停下来看看?(跑跑再停下来看看)到哪里停?(红点)红点就像我们交通的红灯,红灯就要停下来了。

4、幼儿与教师一边拍手一边念儿歌。

(三)想象拽泡泡糖的动作。

幼儿自由创编小被泡泡糖粘住时的动作。

(四)引导幼儿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的动作。

1.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

师:拽——弹回来了!想一想,泡泡糖弹回来,还会粘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呢?

2.幼儿分散练习,自由想象,大胆夸张地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让我们把粘在这些地方的泡泡糖拽拽看。

3、听音乐,感受音乐旋律并做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小拽呀拽,可是怎么也拽不掉,我们一起来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教师总结:哎呀,不好了!来了一只大花猫,小吓得使劲一拉,连滚带跑地逃回了家。

4、根据整首音乐旋律幼儿反复游戏。(请幼儿扮演猫)。

(五)活动结束。

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总结:泡泡糖乱扔的话会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也不讲卫生,我们要把吃过的泡泡糖用纸巾包起来,把泡泡糖丢到垃圾筒,不污染环境。

家园共育:在公共场合注意个人卫生,不乱扔垃圾,保护周围的环境。

活动中,教师运用夸张的动作来演示泡泡糖的粘性,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游戏的内容,以及更好的掌握了音乐。活动中教师灵活运用了提问技巧,有效地引导幼儿理解动作,以更好的帮助幼儿掌握每个动作。

一、语言线索。

本次活动的难点之一是模仿小的有趣动作,因为音乐是三拍子,又比较快,这给孩子的表演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活动中是让幼儿反复的听音乐,找到那两个音,其实可以采取更好的对策就是运用语言线索帮助幼儿记住动作,比如说为前半段音乐配上“小东跑跑西看看”的儿歌,以此来解决教学障碍。同时,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这个动作,可以提问“小说哪个字的时候停下来看的?”把动作进一步细化。

二、合作表演。

活动的难点之二是对拉泡泡糖的'表演,在教学中,老师是用自己的示范让孩子看到了面部表情、手的变化,但是对于大班孩子的学习来说,有一种更好的方式,那就是同伴间的合作表演。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让幼儿观察同伴手以及面部表情的变化,通过互相学习,来提高表演能力,这样老师就能退出表演,以旁观的身份观察指导到更多孩子。

三、食物品尝。

活动中又让幼儿品尝泡泡糖,其实用意有两个,一是为了更好的感受拉泡泡糖与律动中夸张动作的联系,二就是为了进行生动的环保教育。比如对问题“吃完泡泡糖以后,应该怎么做才对?”的讨论,在活动中老师是采取先沉默后说理的方式进行,老师想到了泡泡糖的包装纸,并告诉孩子们,泡泡糖、口香糖的包装纸在解开后应该妥善保管好,当你想吐掉的时候可以将它们包在纸里,然后扔到垃圾桶里。其实老师应该将孩子们解开的包装纸收好,然后建议提问:“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些包装纸收好呢?”让孩子们自己来思考原因,主动地找到答案,而不是老师的直接说教,相信这样的方式能不断提高大班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可以在活动的结束部分这样提问:“小为什么会在草地上捡到泡泡糖?”以此作为环保教育的延伸。

四、创想模仿。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做得比较好。不过在小对泡泡糖的处理上以“用力拉”来表现,比较单一,老师的注意力也只集中在幼儿如何多样的表现“拉”上,而忽视了音乐本身。在泡泡糖的处理上,老师可以从小调皮的个性以及音乐欢快诙谐的特点入手,引导幼儿对泡泡糖甩不掉到处粘的现象进行大胆创想和模仿。这样的创想和模仿就能避免出现“一样的”了。

总之,一个活动包含的教育价值是丰富的,虽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就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而言,教师考虑的越周全就有可能提供给孩子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样的和不一样的泡泡糖就是这样做了全新的尝试。

《小和泡泡糖》,一节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活动,让我学会了很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

中班教案《狮子和老鼠》

有一天,狮子刚吃饱饭,准备出去晒太阳,它大摇大摆地走出了门。它坐在一棵大树下,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它刚要睡着,一个小东西从它身边跑过。狮子大王也不管是什么一下子就把小老鼠抓住了。

小老鼠吓得直发抖。狮子大王刚开口要吃掉小老鼠,小老鼠连忙说:“你不要吃我!”狮子大王想了一下说:“我为什么不能吃你呢?”小老鼠说:“你要是遇到什么事情我还能帮上忙。”b狮子大王哈哈大笑起来。狮子大王笑着说:“就你这小不点还能帮上我?”小老说:“我也有自己的本领”。狮子大王想:“它说的也有道理。”于是狮子就把它给放了。

狮子大王没走多久就有一张大网子挡住了它的去路,狮子大王说:“这点事还能难倒我。”它用爪子抓呀!嘴巴咬呀!它把能想出的办法全试过了。狮子大王想:“今天我就要死在这里吗?”忽然它听到吱吱的声音,原来是小老鼠来了。小老鼠说:“没事,我马上把你救出来。”不一会儿,小老鼠就把它救出来了,狮子大王说:“你可真厉害啊!”

于是它们成了最好的朋友。

《大狮子和小老鼠》教案

1、在熟悉故事的基础上,感知表达大狮子情绪的不同与神态的变化。

2、伴随情节,大胆表现不同场景下狮子的表情、动作及语气。

3、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1、已熟悉故事

2、ppt

3、装扮道具

一、活动导入、引出主题

1、你们最近一直在玩的一个故事,名字叫什么呀?故事里有谁?

2、你觉得故事里的大狮子是一只怎么样的狮子?(幼儿自由回答)

二、 感知理解、表达表现

1、故事里什么时候的大狮子是凶猛的?凶猛时的大狮子是什么样子?(请幼儿尝试表现)

2、大狮子听了小老鼠的话,又会怎么样呢?(出示ppt观察)谁来试试看?

3、教师示范表演“骄傲的大狮子”:我演的像吗?从哪里看出骄傲的样子?

4、幼儿一起学学骄傲的大狮子(表情、动作、语气)

5、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观看录像)

6、掉进陷阱的大狮子,这时候它的心情是怎样的?会说什么?

7、得到了小老鼠的帮助,大狮子变得怎样了呢?他是怎么说的呢?

小结:原来在这个故事中大狮子有凶猛的时候,又骄傲的时候,当掉进陷阱又那么害怕、着急,最后得救又变得高兴,友善。

三、想想演演、两人合作

1、幼儿自由结伴,两两合作尝试表演。

2、幼儿分组展示表演。

《大狮子和小老鼠》教案

设计意图:

我们班的孩子听力有时真让人感到惊讶,平时听到录音机里放的音乐,大伙儿都会自言自语的相互讨论说:“这个是xx乐器的声音”“这个声音像xx”等等,偶尔也会跟着音乐手舞足蹈起来,节奏感相当不错。传统的节奏活动,多是教师根据既有的节奏谱,准备相应的乐器,教孩子打节奏,为此,我设计这节课,把这些活动都交给孩子们,让他们自主探索,找出适合各种小动物的伴奏乐器,教师灵活,有效的引导来提高幼儿的演奏技巧,让孩子们再次享受到节奏活动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并对乐器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风格,激发幼儿配乐的兴趣。

2、培养幼儿自主探索意识,选择适当的乐器为动物伴奏

活动准备:

1、课件《小老鼠和大狮子》

2、乐器:双响筒、小铃、圆舞板、沙球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听双响筒节奏带幼儿进活动室

师:“让我们踩着乐器的节奏出发吧。”(幼儿坐到位置上)“刚才老师用了什么乐器?”“以前你们还见过那些乐器?”

2、玩听声音猜乐器的游戏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听声音猜乐器的游戏,好吗?”

“听,这是什么?”(幼儿想象)

3、复习《欢迎曲》

(1)这些乐器你们都会玩吗?

(2)幼儿选一样自己喜欢的乐器。

(3)师生齐奏《欢迎曲》

二、基本部分

1、看动画片,了解故事内容

师:“小朋友你们演奏的真棒,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请你们看动画片。”

(1)播发课件《小老鼠和大狮子》幼儿边观看,教师边提问:

师:“看,这是哪儿?(大森林)

“森林里住着谁?(马、鸟)”

“还有谁?(大狮子)

“它怎么走路的?谁来学一学”。

“看,它在干什么?”(大吼)请一位幼儿学一学。

“这么可怕的狮子,小动物听了会怎样?”

(幼儿猜测)“都吓跑了。”

(2)继续看课件,提问;“狮子会一直这样神气吗?

“它怎么了”(被网网住了)

“小动物会来救它吗?(幼儿猜测)

”哦,一群勇敢的小老鼠跑来救它的,它们怎么救的?(把网咬破了)

2、根据小动物特点选乐器

(1)听故事录音

师:“老师把这个动画片编成了故事,想听吗/

(2)为小动物选乐器

师:“小动物想请你们为它们配乐呢!你们愿意吗?

大狮子用鼓和钹来演奏

小鸟用小铃来演奏

小马用双响筒来演奏

小鸭用圆舞板来演奏

小老鼠用沙球来演奏

(3)看大屏幕一起练习演奏

大狮子(鼓)xxxx

(钹)xxxx

小鸟(小铃)x

小马(双响筒)xx x xx x

小鸭(圆舞板)x x x x

小老鼠(沙球)xxxx xxxx

(4)听故事为小动物配乐

幼儿演奏,教师指挥

3、请几名幼儿表演小动物,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演奏完毕,评选最佳小演员和最佳小乐手。

三、结束部分

师:“这节课,老师对你们的表现非常满意,听听小动物要对我们说什么?

放录音。

师:“老师也希望你们好好学本领,成为真正的演员或演奏家,好吗?我们跟小动物再见吧!”

听音乐走出活动室

狮子和老鼠教案

2、大胆表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逐步养成垃圾分类处理和珍惜、节约资源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心理准备、知识经验准备)故事情景图、课件。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了解狮子的特征。

头发乱蓬蓬,样子很威风,开口吼一声,百兽都进洞。

小结:狮子的本领很大,是百兽之王,小动物们都很害怕它。

二、幼儿辩论--比较两种动物不同的特征和习性。

2、结合自己的认识分成狮子组和老鼠组开展辩论,说说各自的理由。

小结:大狮子和小老鼠都有各自的本领,它们的本领都是不一样的。

三、欣赏故事--大胆表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1、小老鼠能有什么办法来救大狮子?(把想法和故事里的办法对照)。

2、这些办法换了大狮子行不行?

小结:小老鼠用自己的本领救了大狮子,它们成了好朋友。

四、延伸活动:

在区角活动中尝试故事表演模仿角色对话。

生成与反应幼:狮子是森林之王吗?

师:是的。

教学反思:

故事教学一般的模式就是教师讲述故事,幼儿回答提问、理解故事内容,幼儿复述或续编故事。然而在这样的模式中,幼儿的语言和思维发展都受到了局限,只框架于回答教师的提问。为了更好的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好的让幼儿想说、敢说、会说,我尝试了新的教学方法,采用演示无声的动画,这比单纯的图片更为生动、形象,又能更好的吸引幼儿。随后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动画内容的理解,再通过一个个画面连贯起来,编成故事。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思维和语言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是,活动结束后,给我的感觉就是预想的总比实践的好。事先预设好的环节,自己以为很完美了,结果上好课才知道很多地方都存在着不足。比如:之前设计好的演示无声动画时,孩子们肯定会像往常一样七嘴八舌的说出自己对画面的理解,结果不知是孩子们刚午睡起床的原因还是听课老师太多以至于紧张的原因,孩子们一个个只能说出最最简单的句子,有的孩子平时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好的今天也显得很拘谨不敢说,在老师的再三鼓励下,也只是说了一些表达不太完整的句子。看来,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不能过分的自信,要对孩子出现的各种表现都考虑到,以便于我们在课堂中有更好的应变方法。

狮子和老鼠教案

这是谁?大狮子长的怎样?我们来学学它走路和说话的样子。

这又是谁?小老鼠长什么样?我们来学学小老鼠走路和说话的样子吧。

狮子这么大,老鼠这么小,你们猜猜他们会成为好朋友吗?为什么?

二、依次演示课件,根据画面内容讲述故事主要情节。

2、依次演示动画:狮子抓住小老鼠、放了小老鼠的画面。

“狮子被小老鼠吵醒后会怎么做?怎么说?(恶狠狠)幼儿学学。

4、演示故事第二段:狮子遇难、老鼠相救的画面。

三、完整欣赏配音故事(课件)。

四、讲述整个故事,明道理。

1、幼儿分组讲述故事。

这让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呀?

总结:大的有大的本领,小的有小的用处,只要互相帮助,就能成为好朋友。

五、为故事取名字。

六、生活经验迁移: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帮助过朋友。

七、延伸活动:表演故事。

《老鼠和狮子》教案

热爱动物是孩子的天性。近期我班进行了主题教育活动《动物王国》后,幼儿了解到了许多动物的特征和习性,对动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我发现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即教师要在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创造机会倾听孩子想法的同时,又能随即应变、巧妙地引导孩子的想法朝正面发展。于是,我在众多的动物中筛选出幼儿较熟悉并且特征鲜明的动物——狮子和老鼠,在活动中,我允许孩子在救与不救狮子的问题上保持自己的态度和想法,又不能遗漏把活动内容中重要的闪光点:“言必承,信必诺”挖掘出来,放到孩子能理解的高度及时地教育和影响孩子。而事实也证明了:越是这样的活动,孩子越喜欢,孩子能得到合理、巧妙地充分的发展,教师也得到更科学的教育智慧。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故事中角色的形象特征及丰富词语:“威风”、“承诺”。

2、创编故事结尾,并能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达,培养扩散性思维。

3、懂得答应别人的事要尽量做到。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多媒体电脑、大屏幕、动画光盘、磁带、狮子和老鼠头饰。

一、导入及进场:去森林里师:今天天气真好,老师带你们去森林玩。(师生听着音乐进入活动室)。

(教学反思:情境的设置,自由、活跃方式的导入,使幼儿很快进入状态,激发了活动兴趣。活泼的音乐〈郊游〉,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播放动画,观察狮子和小老鼠的外形特征,丰富词语:威风。

1、师:森林到了,你们看,谁来了呀?(狮子、老鼠)。

2、师:那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狮子?谁用一个好听的词来形容一下。(介入词:威风)。

幼1:这是一只恐怖的狮子。

幼2:这是一只威猛的狮子。

幼3:这是一只大大的、不开心的狮子。

幼4:这是一只威风的狮子。

(教学反思:狮子是幼儿比较熟悉的卡通动物形象,再加上多媒体动画的效果,孩子们立刻被吸引了,都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气氛活泼而热烈,同时幼儿的词汇也得到了丰富。)。

3、师:这又是一只怎样的老鼠?

幼1:一只小小的老鼠。

幼2:一只偷油的老鼠。

幼3:一只胆小的老鼠。

幼4:一只狡猾的老鼠。

4、师:那么威风的狮子和胆小的老鼠之间到底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三、欣赏故事光碟《狮子和老鼠》,理解故事内容。

(附故事内容:森林里,住着一只威风的狮子。有一天,狮子正在睡觉。突然,一只小老鼠在狮子的脸上爬过,把狮子弄醒了,狮子很生气,把老鼠捉住,好生气地责骂老鼠:“你这可恶的老鼠真大胆,,竟敢打扰我狮大哥睡觉。”小老鼠抬头望着狮子,恳求说:”狮子大哥,我求你放过我吧,我以后一定会报答你的。”狮子听了便哈哈大笑:“小小的老鼠,能报答我什么?好吧,我就放了你吧!”狮子爪子一松,就把小老鼠放走了。过了很久很久,这个森林来了一个猎人,他弄了一个陷阱,想捕捉狮子。有一天,狮子不小心跌进猎人的陷阱里,给网困住了。狮子只好大声喊:“救命呀,救命呀……”这时,小老鼠经过,他听见狮子的求救声,看到狮子被网困住了……)。

(教学反思:这是一个老师和幼儿一起学的过程,让幼儿在视听结合的基础上设置开放性提问,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的经验,从狮子、老鼠形象特征的角度思考问题,提供了充分的发言机会,利于幼儿大胆的想象,积极表述。同时,又以“猜测”贯穿其中,让幼儿在猜一猜,说一说的基础上理解故事内容)。

四、学习创编故事结尾。

1、师:狮子被网困住,故事就讲到这里,那么,你们说,小老鼠究竟救不救狮子呢?

幼1(迫不及待地):小老鼠不会救狮子,它骗了狮子。

幼2:小老鼠会救狮子的,因为它答应了狮子要报答它。

幼3:会救狮子的。

2、师:呀,有的小朋友认为老鼠会救狮子,有的小朋友认为老鼠不会救狮子。那这样吧,请认为老鼠会救狮子的小朋友坐到蓝色的地毯上,认为老鼠不会救狮子的小朋友坐到红色的地毯上。

(放轻快的音乐,幼儿选位子)。

(教学反思:每一位幼儿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在“救与不救狮子”的问题上,都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在这里采用了“选位子”的方法,突出了以幼儿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更进一步调动了幼儿的灵活性和求异性。)。

3、提出编故事的要求,幼儿创编故事结尾。

(1)师:《狮子和老鼠》的.故事讲到这里,你们说有没有结束?

众幼:没有结束。

师:为什么?

幼1:因为故事中还没有讲老鼠有没有救狮子。

幼2:因为不知到结果怎样?

(2)幼儿自由讨论及编故事结尾。

(放轻柔的音乐)。

(教学反思:讨论可以使幼儿相互之间自由发表感受,便于激发幼儿积极思维并表述见解,有助于培养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发展幼儿口语表达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在此活动中,幼儿参与讲述、讨论的踊跃性在此处又上了一个台阶,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发展了幼儿的扩散性思维。)。

(3)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结尾。

师:谁愿意把你编的故事结尾讲给大家听?

幼1:小老鼠听见狮子的求救声,看到狮子被网困住了,就急忙跑过去对狮子说:“狮子大哥。你别急,我来救你。”说着,老鼠用尖尖地牙齿把网咬破了,狮子得救了,他们也成为了好朋友。

幼2:小老鼠看到狮子被网困住了,它来到狮子身边对他说:“我才不会救你呢?上次我是骗你的,你就等着猎人来杀你吧!”

(教学反思:在这里,教师提供了一个“说”的环节,幼儿们都各抒己见自己创编的故事结尾,使活动达到了高潮。)。

(4)师:小朋友编的结尾我们都听过了,老师也边了一个结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继续放动画画面,讲结尾)。

五、思想教育,丰富词语:承诺。

师:老师编得好不好?

众幼:好!

师:那么你听了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呢?

幼1:我知道了不能骗别人。

幼2:答应别人的事要做到。

师小结:老师这样编故事结尾,是想让你们明白:答应别人的事情就要去做,而且要尽量做好。就像故事中的小老鼠承诺要报答狮子大哥,后来真的做到了一样。

(教学反思:在小结时,教师从目标出发,升华了活动主题:“言必承,信必诺”。)。

六、结束:师幼扮狮子和老鼠听音乐边游戏边出活动室。

整个活动不管从内容的选择、目标的制定,还是指导策略都围绕了思想教育的核心,提供了创造想象的空间。在活动中,允许幼儿有分歧,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理由和想法,形成一种宽松的语言环境,使他们想说、敢说。活动中还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使整个活动图文并茂,声情并举,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幼儿学得主动轻松,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