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读后感大学(专业22篇)

时间:2023-11-06 19:44:35 作者:FS文字使者 飘读后感大学(专业22篇)

写读后感是对自己阅读过程中思想和情感的释放,也是与作者和其他读者进行共鸣和交流的机会。在下面这些读后感中,作者们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共鸣。

《大学》读后感

从小学起耳濡目染的儒学“四书”之首,未曾通读全文也能背上几句“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大学之道”,《礼记·大学》这样的儒家经典著作,读来确实总能带给人启迪。

“大学”之意,自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普通高等学校。古时的“大学”,指的是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长大成人,上了“大学”的我,倒也却能从中感悟到成人成才之道。

“大学之道”,见己见小。

《礼记·大学》里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学习何尝不是如此。认认真真把每个英语单词背牢,才能理解整个句子读懂整篇文章;不坚持每天锻炼,一周一节的体育课都要偷懒又如何通过体检;不注重积累不喜欢阅读难道仅靠想象就能写出好文章?为人何尝不是如此。长大偷金的人小时也只是偷针,爱迪生成功的一次前还有无数次的失败,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又何必艳羡别人的好习惯。

《礼记·大学》里讲“修己以安百姓”“有诸己然后求诸人”。当寝室垃圾桶满时主动伸手不必旁观室友,无聊时跟朋友“开黑”打游戏不如主动拉他一起去图书馆,指责他人前先反思自己,多一份正能量便少两份负能量。

“大学之道”,赤诚不改。

《礼记·大学》里强调“诚意慎独”。古有蔺相如用人前人后始终如一的真诚打动廉颇成就一番美谈,现代交友同样如此。所谓“将心比心”,拿自己的心去衡量别人的心,虚心假意的奉承与真心实意的赞赏自然不同。有的人油嘴滑舌却无真才实学;有的人穿着打扮处处讲究名牌,内心却尽是空虚;有的人在朋友面前满嘴“兄弟义气”,回到家却只知道对着生自己养自己的父母发脾气。曾子一日三省,杨震在所谓“暮夜无知”时断然拒绝十斤黄金的贿赂,又饥又渴的秀才面对熟透的桃林只道“桃李无主,我心有主”,普通的乡村邮递员王顺友一个人走过20年的寂寞邮路,投递准确率保持100%,成为20xx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与其拼命在人前伪装优秀,独处与否都努力保持并养成优秀的习惯岂不更好。慎独,是对自己灵魂的真诚。

不敢说能完全领会《礼记·大学》的奥义,但吾辈青年确应以这样的“大学之道”为指引,不虚度大学以至青春、人生的光阴,努力成为更好的“大人”。

我的大学读后感

我一拿到《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本书,我就如饥似渴得把它看完了,合上书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本书是由俄国的马克西姆。高尔基写的,他生于俄国中部的尼日尼。诺夫戈罗德城,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勤劳善良的母亲因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过童年,十一岁就走向社会,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当过学徒工。

搬运工。守夜人。面包工等。十六岁时,他只身来到喀山,进入了“社会大学”,在与生命的斗争中他深入俄国社会的最底层,和各个阶层各种人物接触,饱含了生活的艰辛,从而丰富了他的社会知识和生话经验。

我虽然生活在新社会,不知道旧社会是什么样,但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旧社会是什么样。

这本书告诉我们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到底,永不退缩。

《大学》读后感

天从学校读书室借了一本风流大学生,本以为肯定也不过如此,可没想到一拿在手中,就不愿意再放下,一直读到晚上1点才罢休!

今天一大早就醒来了,昨晚脑海中都是书中的情节,就好像我也在经历一样!于是毅然放弃了我爱的懒觉,再次捧起了它,直到11点才看完!!

书中讲的是80年代的大学生,他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在学校的不合理的学习制度下,有勇气反抗,对待爱情勇敢,坚贞!

我在看书时常拿他们和我自己做比较,发现我在他们面前就像一个小学生,幼稚,无知!!

我想我找到目标和动力了,80年代的他们就是我的学习的目标,他们的努力是我学习的动力!为了目标他们能一直的努力,并且能够坚持下去,也能很清楚的对待这个社会,总有一颗炎热且向上的心!

我也会向上的,就像他们一样!!

《大学》读后感

我们的青春是多么美好!青春是人们放手翱翔,努力奋斗的时期。如若,青春不去奋斗,那么你这辈子,便没有意义。

少年时代的高尔基,为了青春奋斗。他的童年非常悲惨。他四岁丧父后,他的母亲便改嫁了,于是他住在外祖父家。11岁时母亲去世,外祖父开的染坊破产,家境逐渐走向贫穷。自私自利的外祖父十分不满外孙给自己增加的生活重担。可是外祖母很喜欢自己的外孙,然后他和外祖父分家产。于是他们各走各的路。他怀着希望,可是现实却给了他一个很沉重的打击。在喀上的那段日子里,当过流浪汉,搬运工,面包工人,杂技店伙计脚夫,看门人,园丁,锯木工等。在这么简陋的生活里,他却依然不放弃读书。白天的时候工作,晚上的时候学习。因为他知道如果不努力,那么他将会失败,永远都上不了大学。人的一生,是很短的,短暂的岁月要求我好好领会生活的进程。一个人的追求目标越高,他的才华就发展的越快,对社会越有益,我确信这是一个真理。

曾经有一个小男孩儿。他家境贫穷。可是他有一颗爱读书的心。于是他每天去富裕的家庭里打工并不索要工钱。只需要求主人家借一些书给他看。他这爱读书的心,被当时的一个官员发现了。

他送那个什么小男孩去京城读书。那个宫员告诉他,我不需要你回报,我只需要你当官之后,心怀天下。小男孩儿答应了。但是,读书并不是这么容易的。他刚来时被所有人都看不起。但是后来他努力学习。被皇上看到了他的才华。他当官之后。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心系百姓的。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为了读书而努力,为了读书而奋斗。永远都不会为了困难而放弃读书。当你一步一步的走向自己的目标,你就会发现目标是离自己这么近。但是当你远望目标的时候,你就会觉得目标遥不可及。当那些成功的人,你会发现,其实他们在背后下了所有人都看不到的功夫。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学习固然辛苦,压力确实也很大。但是我们要相信,只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就能够创造出属于一片自己的天地。

大学读后感

灰度决策指的是那些很难下决断的决策,事实上,越是高阶的管理者越是面临灰度决策。诸如,试想一下,下决定对广岛投掷原子弹这件事,绝对是灰度的。这是很难的决策。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不是非黑即白的,不论怎么做,都会有些瑕疵,这时候该怎么办?书中介绍了五条思考这些问题的基本原则,我的表述与书中可能并不完全相同,是按照我自己的理解来写的。

一是尽量客观全面深刻的分析各种可能性,评估可能出现的结果。即要有一定的过程正确,不能太仓促,流程是很有必要走的。可以使用各种貌似客观的分析工具,尽量清晰地表达各种结果。例如,可以用决策树等工具来表达不同的可能,及其带来的结果。

二是回到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道德层面,关注人本主义的思想,关注对他人的基本义务。因为如果我们过于结果主义导向的话,可能就会失去做事的初心。例如,我光想着利润最大化,结果就不开工厂净化措施,废水废气直接排放。这显然不对。

第一点其实是从功利主义、结果导向的角度出发的,但是为了表达我们仍然是人,我们仍然有着对其他人、对社会的基本义务,所以要根据第二点对第一点进行矫正。

由于第二点强调了人的基本道德,和维护他人权益的基本义务。第三点又拐回来,强调决策过程还是要求真务实,灵活推进,要遵从实用主义的思想。我认为第三点也是对第一点的补充,决策树画出来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现实情况不断调整变化。作者引用人文主义者马基雅维利的观点“在社会没有地位的人,狗都不会朝他叫。“这种哲学思想,显然不是一味要求人牺牲、奉献的思想,这也更接近人性的真实,恐怕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实用主义者。(当然,有牺牲奉献精神的人更加崇高和伟大,ta的层次比芸芸众生要更加高尚了。)。

第一点是结果导向,第二点是人本主义,第三点是实用主义。每一种哲学思想背后对应的决策都可能会有差异,综合运用之后,可能你还是无法下决断。这时,还需要考虑第四点。

你是谁,你自己的利益在哪里?以及考虑各种关系对决策的影响。例如大楼着火,你只能冲进去一次救人。有三个孩子在一侧呼救,你冲进去能救出他们;你自己的孩子在另一侧呼救,你怎么办?我想如果你救出了自己的孩子,没有人会苛责你。当你充分考虑各种结果,兼顾了人本思想,灵活实用地决策,并考虑了自身利益之后,仍然没有得出结论。此时,就是高度不确定下的管理决策需要发挥威力的时候了,你需要依靠。

直觉!对,就是直觉!

高阶管理者最常用到的决策工具就是直觉。当然,直觉决策并不是毫无依据的,他经过了上述分析步骤,脑中隐隐告诉他就应该这么做。但是具体的因果关系,解释路径很难解释清楚。那是因为灰度问题影响变量太多,涉及关系过于复杂的缘故。灰度决策的关键就是依靠直觉作出决策,把球踢出去,看球落到哪里再说。

《大学》读后感

留恋亚里芬、绿山墙的美丽景色,喜欢安妮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个性,更关心安妮未来的命运……我第二次捧起露西.莫德.蒙哥玛利的作品《女大学生安妮》。

美丽的景色除了亚里芬、绿山墙外,增添了雷德蒙德大学附近的圣约翰墓园:极其古怪的墓碑及上面刻着古怪有趣的墓志铭。因为墓园的时间太久了,因而已经不再是块墓地:园内很美丽,荫翳遍地,一排排的榆树和柳树环绕、分割着墓园……墓园成了金斯波特人学习、休闲、散心的好去处。就象我们的老鹰山烈士陵园——烈士造就后来人的幸福!

安妮对生活依旧那么乐观、积极向上,她不仅成绩优秀,对周围的人总是充满热情、富有爱心,且做事有主见,敢于尝试、不服输,所以她不仅赢得了很多纯真的朋友,而且实现了她和好友们梦想中的租房——廉价而阔绰的派蒂小屋。她们在这里渡过了“富有”、愉快而难忘的三年大学生活。

安妮梦想着自己的爱情充满浪漫色彩,而她首位求婚者却从中夹着一个“代理人”,她很不喜欢这样的形式;第二次则是一个她很不喜欢的男孩子向她求婚;两次求婚打破了先前她对爱情的美丽梦想。而她真正的梦中情人的出现则是在继前两次后的一个下雨天——她的雨伞被风吹翻后,伊罗悄然而至:浪漫的首遇情节,理想的外表——英竣潇洒,深遂的眼神……浪漫的礼物、并不刻意去追求的富有……这一切仿佛使安妮的爱情一步到位,无论是读者还是安妮自己,都确信:尹罗将成为她的终身伴侣。可就在毕业前伊罗向她求婚时,安妮却猛然醒悟:伊罗只是一个“像神像那样供着”无实际能力的人!便迅速而又坚决地回绝了他,最终与第一部作品(《绿山墙的安妮》)前呼后应:回到了一直恋着她并与她从小学到大学一起学习的竞争对手吉尔伯特的身边。从而使安妮的爱情平庸中见灿烂!

另外从本部作品的“前言”中,我不仅了解到《绿山墙的安妮》的真正续集是《少女安妮》,而《女大学生安妮》则是《少女安妮》的续集。更让我震撼的是作者蒙哥玛利只是一位平民,一位农妇,一位女教师,一位牧师太太。在婚前她读过大学,做过教师和编辑,但大部分日子过的却是普通农妇粗砺艰辛的生活。在忙碌操劳的`漫长岁月里,她每天都要挤出几个小时来阅读、写作,一辈子辛勤耕耘成果累累,共创作二十多种长篇小说,及许多短篇小说集、诗歌、自传,还有十卷尚未出齐的私人日记。

继《绿山墙的安妮》后,作者又连续写了7部小说,构成“安妮系列”。现在作品中所描写的绿山墙农舍、“情人的小径”、“闹鬼的森林”及女作家的墓地等,都已成为旅游胜地。每年都有数以千万的游客慕名而来,来验证自己读小说时所留下的深刻印象。一个作家在逝世后如此受人爱戴,她的故乡因她笔下人物、景物的迷人魅力而成为一个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这在外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

我想,所有读过蒙哥玛利作品的人都会跟我一样,因为喜欢安妮而喜欢蒙哥玛利的作品,因为喜欢蒙哥玛利的作品而去深入地了解作家的生平,从而生添一份对她的敬意。这份喜爱,这份敬意,最后合二为一: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一种真善美的浸染,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

谢谢安妮,谢谢蒙哥玛利!!

如果觉得女大学生安妮读后感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大学读后感

前不久,我刚刚看完了《怪物公司》的前传——《怪兽大学》。

这部电影还是讲的大眼仔和毛怪的故事,只不过是他们在大学时候的往事:

当大眼仔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他就梦想能到怪物公司去工作,当一个能吓人的厉害的怪兽,于是,他立下志向,长大后一定要到怪兽大学去学习。

大眼仔长大以后,真的进了怪兽大学。那时的毛怪还是个高傲自大的小混混,并不把大眼仔看在眼里。但当期末测试的时候,他们俩闯了大祸,校长把他们俩赶出了惊吓学院。但大眼仔并不气馁,他报名参加了惊吓比赛,毛怪和另外四名队员加入了大眼仔的团队,名叫——万事ok!

大眼仔把一群长得可爱又不会吓人的怪兽们利用他们的特长,把他们变成了超级厉害的怪兽,他们在最后的比赛赢了,但其实是毛怪作了弊,大眼仔知道后很生气,因为毛怪认为大眼仔不够吓人。大眼仔想看看自己到底吓不吓人,于是,他偷偷的进了一扇门,却因为不够吓人而惹出了大祸,毛怪去救他,但最后他们是因为大眼仔想出的办法才逃了出去的。可是因为他们闯了许多大祸,被校长开除了。但他们真的进了怪物公司工作,当了最厉害的怪兽。

这部影片告诉我们:不要因为我们不好就要,而是要勇往直前,向着自己的梦想奋斗!

大学读后感

听朋友说孤独的人要读一些有用的好书,充实自己的生活。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世界名著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我最喜欢的一本名著是《简爱》,尽管我的那本书是盗版的,我还是津津有味地看完了全书。

《简爱》讲叙了一个名叫简爱的女孩的故事,她没有爹也没不娘,过着贫苦的生活。可她坚信:虽然我不可以选择财富,但我可以选择 人生!她努力的学习工作,努力地生活最终拥有独立的财产和心爱的人。一幕幕的情节都催人泪下,使人更加坚强。我开始懂得了人生的真谛。我试着勇敢坚强地生活,尽管很辛苦很忙碌,也有时很拼命,却充实美好。

简爱的朋友海伦因传染病而将要死去,简爱毫不畏惧地陪她度过了人生最后的一个晚上,她们率真的话语,生离死别的友谊深深地打动了我,是啊,简爱从小被寄养在狠心的里德夫人家,里德夫人由于嫉妒便欺负她,周围的人也冷落他,她只有海伦,她们一起走过了风风雨雨,在共同的志趣下生活,可上天却又那么残忍地夺走了海伦…… 久经磨难的简爱最终回到了罗切斯特先生身边,可他却又瞎又节肢。简爱用她会说话的眼睛默默地看着罗切斯特。也就在那一刻,罗切斯特感到了简爱——他的小仙女回来了,他们紧握着手讲着身边发生的事情,发誓永远不分离,我被深深地感动着,我明白了越是围难越让真的喜欢的人更刻骨铭心!

两年前,生活无情地选择了我。我不能上大学了,而对着残忍的现实我让步了。爸妈没能力支付我那么昂贵的学费,我只能注定被选择。最后,我选择了师范,在这里我度过了自己最孤独最难忘的一段日子,《简爱》弥补了我空虚无味的生活,我觉得我已拥有了简爱,拥有了她,虽然我不可以选择财富,但我可以选择乐观的生活态度。我试着振作起来,试着勇敢努力地生活在。

在学习上,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好,也积极地参加学校的其他活动,这一路上,有鲜花有掌声也有泪水,我的学习很快赶上来了,在学校的征文大赛、冬季越野赛、运动会中我都多次获奖。我重新找回了自己。原来每个人都是在夹逢中求生存,在逆境中求发展的。人生需要挫折的挑战,那才是完美亮丽的人生!人生是多变的,也许它犹如瞬间吹过的风却给了人们从未有过的爽快。也许它如挂在天空的彩虹,却创造了世界上最美的奇迹!

怀抱着《简爱》它给我的不止是这些。我深深地明白:我应该坚强地活着,努力地活着。虽然天空没有我的足迹,但是我飞过!虽然我不可以选择财富,但我可以选择人生!

《大学》读后感

什么是大学之道?德雷克·博克在他的《回归大学之道》一书中,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书中所提出的大学教育目标,就是学会表达、学会批判性地思考、培养品德、培养合格公民的素质、学会在多元化校园生活、为全球化社会做准备、培养广泛的兴趣、为职业生涯做好准备等等。

或许在大学中,教育的体制并不尽善尽美,但我们自己又该做出什么样的努力呢?

我想这是作为一个大学生,必须反复拷问自己的问题。

《大学》读后感

以往,不止一次地置身于《受戒4中的桃花源,在那里我仿佛来到了一个原始的乌托邦,一个宁静美妙的世外桃源,并不顾一切地爱上了它!

那是一片梦想的乐土,确切的说,这是一个原始的乌托邦,在庵赵庄人们的心中,和尚和种地,织席,箍桶,画画等行当没什么不一样,他们都是自由平等的职业人,与世道的艰辛,人生的苦涩都无关。如小英子一家,赵大伯是田场上样样精通的好把式,不仅仅脾气好,身体也结实的像一颗榆树;赵大妈也是精神的出奇,她不仅仅家乡菜做得可口,并且剪的花样貌也是众家嫁闺女的稀罕物;两个宝贝女儿更是漂亮,大英子文静,已有人家,小英子活泼,成天嘻嘻哈哈,像只喜鹊,从这家人的日子,就可看出庵赵庄芸芸众生的一斑。

至于荸荠庵里的僧侣生活就更令人向往了,完全没有一般佛门寺庙里清规的羁绊。那里的和尚只要会一点做法事的基本功如放瑜伽焰口,拜梁黄忏之类,从此就能够吃现成饭,能够赚钱,能够还俗,能够娶亲,还能够买田置地,过优哉游哉的神仙日子。庵里的教师傅终日枯坐念佛,不问世事,在那“一花一世界”里沉醉。

大师-父仁山是“当家的”,管着经账,租账,债账三本帐簿,平日在庵里从不穿袈裟,经常是披件短僧衣,袒露着他那黄色的圆肚皮,光脚踢踏着拖鞋;其他两位师傅也是各有千秋,二师-父在俗世是有家眷的,甚至每年还把他老婆接来避暑纳凉;三师-父更是人不仅仅漂亮,有一手“飞铙”的绝活,甚至每场法事之后,村里就会有大姑娘或小媳妇蓦然失踪。最让人诧异的是他们吃肉从不瞒人,甚至过年的时候就在大殿上杀猪,那里的和尚过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祥乐时光,这哪里是一个“佛门净土”,分明就是一个现代版的“桃花源”。

就在这样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梦境中,我们的小主人公小明子和小英子相遇了:小明子他面如朗月,声如钟磬,聪颖好学,在随舅舅出家做了和尚渡船时,遇上了小英子,渐渐的,他们就成了好朋友,明子经常上小英子家,就这样,他们间朦胧的初恋就悄然萌生了,他们一齐做针织,一个画花,一个刺绣;他们一齐栽秧,放牛,割稻子,看打场,异常是他们挖荸荠后回家的一段白描,“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下了一串脚樱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

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过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多美的描述啊,把少男少女初恋时的心态描摹得曲尽其妙,婉而成章。最是最终他们一道进城,一个去善因寺受戒,一个给家里买东西,他们同坐一条小船,一道归去来,最终最终逼出了小明子的心里话:期望小英子做他老婆。

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此沉静,如此完美,人就会不自觉地与环境浑然一体,产生无限遐想,《受戒》,世外桃源般的梦境,让我无限向往!

《大学》读后感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一书我读了几遍,每一次阅读这本书,都有不同的感触。书中的每句话,每个文字,只要你细细品味,都足以让你的心灵为之一颤,并不是因为其中有多么华丽的辞藻,而是因为他用最简单、最精炼的语言向我们阐释了人生的真谛。

看到这个书名,不少人可能会和我刚看到这本书时一样,以为这只是一本讲授销售技巧的书,而实际上这是一本讲市场经济中为人之道的书,是一本讲道德的书。在这本书中讲述一个年轻人从一无所有到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的曲折经历,这个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在一个恶劣的市场环境下,如何约束他人,如何约束自己,如何克服困难提高自己,如何取得成功。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并不是在于卖出去多少东西,而是能否将自己推销出去,只有能将自己推销给别人的人,那样的人才算得上真正的推销员。

我国正处于建设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不少青年,不论是处于困境中的还是事业上得到成功的,都感到前途渺茫。通过改革开放,我们的国家富裕了,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好了,可很多人在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时,却忘记了人生真正的意义。“扶不起的老人”、“小悦悦事件”等一个个凄凉的故事无不反映出中国人的素质在下降,一个民族的道德观在退化,在这样一个复杂的世界里,人们怎么不迷茫呢?这也正是本书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的原因,在这本书里那十卷羊皮纸为这些迷茫的人重新找回了方向,让人们生活更加的充实,目标更加明确,人生更加有意义。

在这本书中,主人公海菲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当他还是老主人柏萨罗的僮仆时,他就告诉老主人,自己想成为和主人一样甚至超过主人的伟大的推销员,然后成为富翁。然而,柏萨伦摇了摇头说了一段极其普通却富含哲理的话,他说:“孩子,不要把财富当成你一生追求的目标,真正的富有,是精神上的,不是钱包里的。就物质上的富有来说,我和外面的乞丐,只有一点不同,乞丐想的是下一顿,而我想的是最后一顿饭,不要一心只想发财,不要受金钱的奴役。努力去争取快乐,爱与被爱,最重要的,是求的心灵的宁静。”

是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求的心灵的宁静,心静了,才不会被外物所迷惑,心静了,才能达到超然的境界。

那十卷羊皮纸给海菲指明了成功的方向,但归功到底,海菲的成功源于自身的不懈努力与执着追求。有了目标,没有持之以恒的努力,一切都将成为空谈。现在的我们没有目标,因为不了解我们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也是我们迷茫的原因。读了这十卷羊皮纸,我不再迷茫,按照书中说的做,每天都过得很充实,也觉得大有收获。

坚持不懈,直到成功。我不是为了失败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我的血管里没有失败的血液在流动。谁都不愿意失败,谁都想成功,成功之路如此漫长,如此坎坷,只要坚持不懈,终会成功。这一章里面,有一句话一直让我备受震撼:我不因昨日的成功而感到满足,因为这是失败的先兆。我要忘却昨日的一切,是好是坏,都让它随风而去。我信心百倍,迎接新的太阳,相信“今天是此生最好的一天”。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坚持到底,因为我已深知成功的秘诀:坚持不懈,终会成功!

我应该忘记昨天,不论昨天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已成为过去。今天才是新的起点,只有把握今天,只有坚持到底,才会拥有美好的明天。

想要成功,就得坚持不懈!

《大学》读后感

《立人大学》之前一直不知道它的存在,直到有一天在老师的书柜里见了这本书,才有所了解。很感兴趣,于是拿出来翻了翻,无论是这立人大学本身还是《立人大学》这本书,都非常不错。

上学期末的时候,立人大学寒假游学招新,网上报名,全国只招15人。本来没有勇气报,不过后来老师鼓励我们报,而且愿意提供资助,才决定尝试一下。报名的时候只需要回答十几道题,但我却花了整整一天才把它填完,自我感觉良好,但依旧没选上,有些不甘心,也想不懂他们选 人的标准是什么。

直到后来回去看《立人大学》这本书才慢慢发现,原来自己远远不够资格!因为往年的一些学生,都有看过一些诸如民主之类的一些经典,或者在某些方面有自己比较深入的了解,而我,一点也没接触过这些方面,更别说看那些书了,所以选不上也是很正常的。

书里有很多名师的一些讲课内容,看完收获很大。

“独立思考,不一定就是批判性思考,不一定就是批判权威,而是ignore那个权威。”现在很多人都觉得这个社会,这里不对,那里不对,当他听到反对的声音的时候,不假思索的就会觉得是对的,以为这才是独立思考,以为这样才不会被社会牵着鼻子走。其实这话说得不错,这并不是独立思考,而很有可能发展成为愤青。

刘瑜说:“启蒙”就是出走,启蒙其实并不 是强加或者灌输一种观念,他其实引领你看到其他可能性而已,它让你知道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这种生活方式,还有其他生存方式,其他价值观念,也许我的更好,至少让我知道了那种生存方式的存在。这话真是好,曾经一度以为这世界上存在着唯一一种“正确”的生活方式,现在想想,多么可笑!!当你觉得自己的很不 错的时候,不妨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也许他们的也很不错,甚至比你的更好!有时候,甚至有可能你们在思维方式上就完全不一样!

刘瑜还说过几个字,叫“问题意识”,常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想做得更好,活得更好,而常常是限于自己的见识而自我满足。因为自己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所以我希望自己可以多看书,多学习,看观察,希望以此来提高自己的问题意识。

秋风在讲《美国的宪政与民主》之前,说了这么一段话:我给大家 一个建议,在本科期间一定要精读几本经典,不管你学习的是什么专业。假定你说的是经济学专业,建议你花一年时间读《道德情操论》,花另外一年时间读《国富论》,一字一句地读,去思考它每一句话要说什么,把一字一句拼凑成一个章节 ,然后去思考每一个章节要解决什么问题。

如果你学的是政治学专业,要读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论美国的民主》、《联邦党人文集》,还有《反联邦党人文集》,它们应该对照着读。你会发现,他们围绕着一个伟大的政体进行了多么伟大的思考,如果你学的是伦理学,你应该读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现在很遗憾自己没有怎么精读过一本经典!最近看着一些书、和别人聊天还有观察周围的人,经常会觉得烦躁。这两天看南怀瑾在厦门普陀寺南禅七日的一些视频,让我更加觉得自己应该用心精读一些经典,才可以平复自己烦躁不安的心。

其实这书上还有很多不错的内容,也希望大家可以读一读。过年回家的时候我就拿给了一个朋友看,她也觉得很不错,哈哈。

大学读后感

说句实话,在拜读《哲学研究》之前,我还真没有深究过,在这里有必要先熟悉一下哲学的定义:哲学的原意是“爱智”。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原来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

既然“爱智”是一种追求过程,那么又是什么影响了我们去追求它呢?

“最先要指出的就是人的身体。因为人体是物质的,有惰性同时也是软弱的。这种软弱会妨碍人类拥有智慧。比如,有时候我们希望自己能够早起,却怎么也爬不起来,这时候会觉得身体实在是自己最大的敌人。身体如此沉重,就是因为它是物质,所以有惰性。又有时候我们很愿意帮助别人,这代表心灵上的美好,却可能因为需要花时间、花力气,所以懒得行动。由此可知,人的身体是软弱的。人应该减少身体的控制程度,亦即要让身体的惰性无法对个人产生影响力。如此,才能让心灵自由地追求智慧。

教师的重要工作不也包含了督导学生、引领他们走向事物的真善美、远离假恶丑、使学生们的素养日臻完善、成为有健全人格、健康世界观和积极人生观的社会公民。

大学读后感

活着,短短两个字,不禁引人深思,这背后的故事。正因为每个人活着的方式不同,境遇不同,才成就了一段段不同的故事。一个人活着,是一段故事;一群人活着,则是一个时代,一段历史。读完余华作品《活着》,一声叹息......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这是一个历经人世间沧桑和磨难的老人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的戏剧。

余华笔下的这个故事,让我了解到老一辈那一代人的活法。享受生活,诗和远方,这些现代年轻人所追寻的,对那时的他们而言,甚至连词汇都是陌生的。而人名公社、工分等等词汇我也是从这本书第一次得知。主人公福贵,从仗着祖业不可一世的纨绔子弟,沦落至为三餐温饱而奔波的普通农民。而后又看着自己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子、女儿、女婿、外孙,所有亲人一一离他而去。他送走了所有最重要之人,最后与一头老牛相伴终老。书中的故事的确让人有一种悲痛,甚至说是一种苦难,但作者所采用的叙述方式确让我们感到平静,几乎没有大喜大悲,就是一位老人在话家常,讲述家人的故事,他们曾经生活过,然后他们死了。

余华在麦田新版序里这道这样一句话:“《活着》的福贵让我相信: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的确,在我们看来福贵这一生的确过于悲惨,但在福贵自身看来,他和他们有许多的经历,或快乐,或悲伤,或恐惧,他们经历过了,然后各自走向各自的归程,有的人可能走得快点儿,有的人可能稍微慢一点,但最终都殊途同归。曾经的我一直害怕讨论死亡的话题,我没有经历过,我害怕,我不知道在面对至亲在面对自己死亡的时候会是怎样的,但是如今我却有点看明白了,就像福贵说的“人是早晚会熟的”,也就不再如此害怕,反而开始想想自己的这一历程该如何去度过。

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活着呢?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见解,生活永远是自己的感受,别人看到的不是自己的生活,所以不强求别人,也别委屈自己,做好自己就好,短暂飘渺的一生有很多问题想不明白都是正常的,自从有了人类开始,大家就在探讨生死的问题。就在探讨如何生活得更好更有意义,一致的方向是向着真善美出发,但各种情景只能由自己去体会,去成长,去经历。

《活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福贵在生活的磨难面前,没有屈服,没有放弃生的勇气,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坦然面对。我想,这正是我们每个人所要学的,生活再难,我们也要勇敢的活着。原来,《活着》便是最美好的幸运,亦是最大的勇气。

《大学》读后感

昨晚一直看到很晚,一口气读完了开复老师的七封信。从第一封信,一直到最后一封,虽然读得不甚细致——当然有时间我还会拿出来细细品读,但我还是收获挺大的。虽然是隔了一天,但依然记得当读到每一句话时,感觉就像是面对面开复老师对我的个人剖析,从为人处世,精神追求,到大学学习,兴趣培养,深入细致地教诲,正如导师般不倦。

第一封信(从诚信谈起)文中,开复老师提到了坚持诚信正直。扪心自问,我是否是一个那样的人,我觉的做的不够。从诚信来说,基本的诚信莫不是言行如一,从正直来说,莫不是坚持道德,也许并不准确,但从这样的理解来说,不论是背后讨论别人缺点,对他人不坦诚,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我身上存在的也不少。“一个人品不完善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人的。”开复老师是这样说的,我像我也该如是去做,做一个诚信正直的人。第二封信(从优秀到卓越),归结起来就是,挑战自我,永无止境。这让我想起,学办旁边考研自习室里写的一句话:“笔耕书上除勤奋无他,舟行学海有志远领航”,单纯地从学习方面来说,很励志,当然,万千汗水的奋斗,也许才能得到一滴清泉,这中间支撑的,就是梦想。

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乐),这是健康的必要元素。

第六封信(选择的智慧),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的姑婆,一生从来没穿过合脚的鞋子,常常穿着巨大的鞋子走来走去,晚辈如果问她,她就说:“大小鞋都一个价,为什么不拿大的?”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姑婆”,不思学习,却偏爱买一大堆书,把书架收拾的很干净,但一摞一摞的书,不仅一尘不染,更是连指纹也不沾。没思想的作家,却偏爱写厚重苦涩的作品。选择是成功的开始,当选择正确的时候,成功也会初见端倪,但选择不正确,却是要多走些弯路,多吃些出头的。无论买什么样的鞋子,合脚最重要,无论追求什么,都应该认真抉择。

第七封信(二十一世纪最需要的7中人才),创新实践者、跨领域合成者、高情商合作者、高效能沟通者。积极主动者、乐观向上者,开复老师所描述的人才,并不是专业或是领域的优秀,而是性格优秀,这就会让人反思,怎样才能在自己的领域中做出成就呢?努力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这才是该走的道路。

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自己的路,还需要自己去诠释。

大学读后感

作者和他的弟弟每天吃晚饭时都会讲自己所学的,对生活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学习家人所学到的,拓展开来。当时并不明白父母的心思,直到上了大学以后,他才明白父母的心思:不断学习。

学习只是获得知识的一个环节。总共有哪几个环节呢?分别是:预习、思考,学习、思考,复习、思考。获得知识的`环节中有三个“思考”。这就证明了思考是重要的,但是学习也不能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复习更不能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而预习,则是第一次学习,切记不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看不懂就多看上几遍。最重要的是不能骄傲,如果骄傲,学习就不是周而复始的了。

苏轼小时候博览群书,因此飘飘然起来,也不像开始那么勤奋了。有一天还写下“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的对联。直到有一个老婆婆点悟了苏轼,她把对联改成“发奋识遍天下字,励志读尽人间书”。从此,苏轼又变得勤奋起来。最终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鲁迅酷爱读书学习,不仅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而且常常读到深夜,困了吃根辣椒,接着读,边读边记笔记。著名革命家马克思就常常把学习中和生活中的一些疑问记成笔记。

拿我自己来说,我爱刨根问底,不知道答案誓不罢休。我也酷爱读书,并且做读书笔记。读文言文时遇到不懂的文章会再读一遍,还不懂再读一遍,直到读懂为止,遇到不会的文字,我会问不开口的老师——字典。

不断学习吧,有了学习,就有了知识。有了知识,就获得经历。有了经历,就会收获一个完美的人生。

大学读后感

个得绝症得女孩——曾梦捷从小得了不治之症,被爸爸妈妈抛弃了,伯父收养了她。她没有将来,可是她为了给伯父、伯母争光学习非常好。后来,她在网上遇见了《丁香花》的作者——唐磊,在唐磊遇到挫折的时候,梦捷用这一首诗来激励他。在她生命垂危的时候,听说唐磊为唱片的主打歌的选择而烦恼,她便翻便所有书籍,为他找了“丁香花”这个凄美的故事,给他提供灵感。一个最需要帮助的人却用那短暂的生命帮助别人,她就像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女孩通过唐磊《丁香花》悟出:“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态;感激拌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独立。”

一个即将结束生命的人她教会了世人,如何学会坚强,如何学会感激。在人生中,会遇到无数个困难,那么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就要学会去面对。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只有不知所措或者干脆大哭以场也许会抱怨,从来不会去想我们该怎样来处理和面对。

《丁香花》歌词“那坟前开满鲜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你看那漫山遍野,你还觉得孤单吗?你听那有人在唱那首你最爱的歌谣啊,尘世间多少繁芜,从此不必再牵挂。”

《大学》读后感

初读《大学》,云里雾里,一知半解,感觉十分乏味。读完后就只记得开篇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顺道留了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印象。再读《大学》,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一读,对我来说是当头一棒,不过20xx字的文章可谓字字珠玑,包罗万象,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真理。

何为“格物致知”?即让自己获得知识的最重要途径在于学会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是指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研究它的原理。《大学》崇尚的是一种终身学习不断实践的态度,纵观中古历史上的学者,身上都有一种极为严谨的治学态度,他们毕恭毕敬,兢兢业业的专研学问,几乎对知识带了一种虔诚,这种对待学术的虔诚在今天的学者身上也很难再发现,这是一种不计功利的严肃和认真。现在社会,浮躁的人太多,沉下心来做事的人越来越少;一朝学习的人越来越多,抱终身学习观念的人越来越少,快餐式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在这种情形下更是需要我们谨慎,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不断学习,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自己,切勿在时代潮流中迷失自己。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日:“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知其所止”,也就是知道自己应该“止”的地方,通俗说就是找准自己的位置。然而天地悠悠,过客匆匆,多少人随波逐流,终其一生而不知其所止。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神圣天职,因此我们自己要不断对自己的专业进行研究,帮助学生学习。此外,我们要以自身为榜样,影响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一个有幸福能力的人。对于我们自身而言,要寻找最适合的自身条件,最能扬长避短的位置和角色,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并不断向着目标迈进。

无所不用其极在今日是被曲解了,成为了贬义词,其原意为追求完美的道德境界。《大学》所诉:“正其心,诚其意,慎其独”均为追求完美道德境界的途径。古人之于道德修养的重视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他们对于自身道德修养提出了严格几近苛刻的要求。“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阐述的就是“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专心研究学问,就好像加工骨器一般细致,不断切磋;修炼自己就好像打磨一块美玉,反复琢磨”。反观现在,道德缺失已经成为社会的话题,随便打开新闻都能看到各种道德缺失的报导如毒大米、毒奶粉、假疫苗、地沟油等等,十分令人痛心。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更应该要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宣扬社会正能量,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使自身的修养上一个台阶。

《大学》的的宗旨,在于彰明人类天赋的光明纯莹的心灵,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再通过礼乐教化,以启迪人们的自觉,去除物欲,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行,而达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对大学的纲领有所体会,自然便会立定人生志向,以此为生命的理想方向。确定了心中志向,便不会轻易为外物所干扰,就会至死不渝的去追求。不论面对何事何物,都能认真思考,由此得到至善之理。

大学读后感

最近,我认真地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纪念白求恩》文章,对白求恩精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白求恩大夫是一位崇高的医生,他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技术精益求精,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种共产主义的精神,是值得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学习的。毛泽东同志在文章指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同志深刻分析、高度概括和评价了白求恩医生的精神品质,号召全党以白求恩同志为榜样,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学习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满腔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学习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我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从事职业技能鉴定的管理者,必须对工作有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鉴定所是学校、工业中心对外的一个窗口,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鉴定所的工作具有开拓性、严肃性、广泛性和必须牺牲休息时间等特点,管理者只有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才能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才能扎实地作好日常的各项工作,使鉴定工作保质保量;才能做到鉴定工作公平、公正,科学规范,对考生服务热情周到;才能更好地做到“面向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才能为我校的教学评估工作作出积极的贡献。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应该向白求恩大夫学习,对自己的工作高度负责。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就业能力,是放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大事,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课题。要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专业技能。使自己的知识理论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能跟上飞速发展的教育教学形势,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服务于教育,服务于我们的学生,加速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根据人的认知规律来进行教育。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要多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当你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里,你才会深受学生的喜欢。只有当学生真正喜欢你,你的教育教学才会发挥真正的效率。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就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自己的学生,去感染自己的学生。大学生思维活跃,我们一个教师不可能去影响整整一代人,但至少可以影响你身边的人,如果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我们的学生,那么我们就能以自己的行动让我们的学生都爱读书,守纪律,讲文明,成为有理想,有知识、有技能、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社会所急需的人才。

《大学》读后感

近日,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研读了《大学与大学史》这本书,也更加深入认识了大学、了解了大学。亦通过这种了解、认知,明确了自己上大学的目的,明确了今后四年自己该做的事和应具备的基本品质。

书中不仅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能力,也十分注重同学们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操等方面的培养。我深深明白:有幸迈入了大学的校门,应怀有一颗敬重的心去学习,去实践。感恩于父母的培养,感恩于老师的教诲,感恩于同学们无私的帮助,正是这些无私的亲情、师情、友情、我们的生命才能更加美好,我们人生的旅程才会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我们应时刻怀着感恩的心去生活、去学习、去互助,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让我们的青春,挥洒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于初入大学校园的我们07级新生而言,《大学与大学史》如一盏在黑暗中探寻的起航灯,指引我们积极地迈向前方。

刘院长精心撰写的这本书在学习、生活、交往、做人等各个方面给我们以正确的引导,帮助我们在新的生活学习氛围中能够尽快地调整好状态,积极适应现状。

大一的我们,对于全新的大学生活充满期待和向往,而与此同时,完全转变的大学生活又令我们当中的许多人措手不及。学习需要完全自主,生活需要完全自理,社交需要完全自我掌控。刘院长以自己的人生阅历及知识储备,通过最明晰的方式传授丰富的人生内涵。

在《大学与大学史》一书中,全新的当代社会教育更是给我们以启示,让我们明确作为一名当代大学学子的社会价值所在,新颖的校园文化则给我们好奇的探索心理,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以积极的状态迎接。在学习方面,作为一名大学生,要以祖国的富强、社会的发展、个人的成长为重任,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自己、为父母、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成为一名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人,以此报答母校的恩情。

刚进入大学,我看到了一本书——《大学与大学史》。大家仿佛像找到了指路的灯塔那样高兴,一页页,一章章,仔仔细细地读,生怕落下每一段小篇章,而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我们敬爱的刘院长,一位稳重而慈祥的长者!

品读这本书,我们了解了大学教育与大学的发展,明白了大学的党建与主流引导,明白了该怎样做一名合格的“现代”人,优秀的“现代”人,体会到了院长的一片良苦用心。在世俗化的潮流里,让英雄主义陪着我们茁壮成长。

写到这里,我不禁掩卷沉思,生命是如此珍贵,未来的路将向哪里蔓延?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走完这四年的大学之旅……我们应学的、应懂的还有很多,我们将会学会敬重,怀着对生命的感恩之心,在学习中历练成长,走向人生的光辉大道。

我们西大现代不会随波逐流,顺水漂舟,我们西大现代会把握航向逆风飞扬。作为一名“现代”学子,我是骄傲的。

大学不仅仅是教书学习,它是育人,培养一批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现代新人。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迈开大步,更加充实,更加成熟地走向以后的大学生活,我们才刚刚开始,属于我们自己的舞台还等我们去表演,去喝彩。

带着《大学与大学史》起飞吧!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做一个有用的人,为西大现代争光!

《大学》读后感

《此岸与彼岸》是贲友林老师的数学教学手记。

书一共有四部分组成:前行中的t望,摆渡中的回首、跨越中的智慧、探索中的课堂。充分展现了贲老师的课堂教学观和学生观。

我深深地被贲老师那富有人性的教育思想所震撼,为他奇妙的教育方法所吸引。它们像夏夜的星空一样深远、动人。我也为自己在平常的教育中曾经一些过失而惭愧,也为自己偶尔的一些成功的教育方法而高兴,因为它竟然与贲老师的方法相同,但遗憾的是我没有把它们记录下来。贲老师的书中引用了许多名人名言,他自己也说:“当我对一些问题窘迫之际,我钻进书堆。

”我想,正因为贲老师广泛地读书和思考,才成就了他的年轻有为。我想,这也是我以后的教育生活中必须转变的,将读书和反思进行到底。我们常常鼓励孩子,凡事要多问为什么,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其实对于我们教师何尝不需要如此呢?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想法,是抱着“让它去”的态度,还是针对问题进行诊断、反思、改进呢?这是每个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教育应该是快乐的,当一个孩子处于不快乐的情绪中时,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大大的降低。呵斥和指责不会带来好的结果。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就像一根细小的芦苇管,你从这头输进的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不会是甘甜的蜜汁。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相反在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他的信心会减弱,这时即使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面对他们,也不会有任何的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先把他们的情绪调节到快乐、自信、专注,然后再开始学习,许多被认为没有天赋、天生比其他孩子差的孩子,其实并非如此,只是教育方法不得当。

阅读了他的数学教学手记《此岸与彼岸》,我感觉字里行间流淌的是贲老师的从容,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作为教师职业的幸福。没有对学生那么挚热的爱,怎么会有书中与孩子精彩的互动;没有对教育事业挚热的爱,怎么能做到天天坚持写反思呢?以前听他说过,他欣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先生的一句话: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优秀与平庸,最根本的差别,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机遇,而在于有无目标。有了目标,才有积累;有了积累,才有优势;有了优势,才有突破。回想自己,为人师也有十年了,在这虽是短暂却感漫长的教育生涯中,不知多少次由于感触教育的烦琐、苦涩、艰辛,疲劳、困惑常常萦饶着我。有老师说,现今的老师,不仅要承受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压力,各级各类的检查验收,还要承受学校内部各项指标的量化考核,在学校每天像个上了弦的陀螺,钻研教材,备课、上课,光是这些就弄得你头晕脑花,脚踉跄,回到家又忙着照顾家庭,哪有什么快乐和幸福可言!

但贲老师的《此岸与彼岸》让我感受到教育、研究竟也如此的快乐和幸福。人们常说:知足常乐,不知足常进步!作为教师,那要看你如何把握这个进退的尺度,如何看待这个“知足”和“不知足”,我们常说要用出世的精神来做入世的事业。虽然教师的职业是清贫而寂寞,是艰辛而坎坷,但我们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释放,自我定位。最后我要说的是快乐是自找的,幸福是自己争取的。带着抱怨去工作,那你就永远也不会快乐、幸福,如果你带着一颗善良、美丽的平常心,就会发现世界到处都是美丽的风景。愿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

《大学》读后感

读完《大学》后我感想诸多,概括下就是两方面的领悟,一是做人,二是做学问。朱子在《大学》中说:“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所以说,懂得大学之道的人,才能获得大学问,这次选择读《大学》我认为是很正确的,读“初学入德之门”认真领悟其中的道理,做人生的大学问。

我曾很不理解“大人之学”,大人是指做官的大人,还是长大的大人,看了南怀瑾的《原本大学微言》后,我才知道凡有志于学,内养的功夫和外用的知识,皆能达到某一个水准,称之为“大人”。所以读大学,是修身、做学问那么基础的一步。

《大学》原来是《礼记》中的,但后来被抽出,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的时候正式成为四书之一。《大学》的主要内容总结起来被称为“三纲八条七证”,三纲即:明明德,亲(通“新”,革新的意思)民,止于至善。八条即:格物,至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七证即:知,止,定,静,安,虑,得。它所包含的道理很多很多,我的领悟有以下几点:

第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闭眼深思这段,能做到那样独善其身的人确实不多。现在的社会到处都是诱惑、比较、不信任,大家都活在面具下,适应这社会不得罪人的同时保护着自己脆弱的心,让我想起了小丑,彩色的笑脸下那颗心是笑着,还是流着泪呢。又有多少人能出淤泥而不染呢,意志有定向,心不妄动,所处而安,处事精详,然后达到至善之境。就拿我们的大学生活举例,真正踏踏实实学习的人又有多少,那些因为社团、学生会、兼职的事逃课、不学习的人又有多少,意志有定向了吗,心不妄动了吗,心里总是顾忌那么多,离自己的目标、梦想却越来越远。修身,做学问却被那么多事诱惑着、阻碍着,有一本书中说:“青春是一场无知的奔忙,总会留下颠沛流离的伤。我多么希望明天有太阳,灼烧我那腐烂的梦想。”不懂这大学之道的,不懂得独善其身的,代价将会是我们的梦想啊,我们要对学习的对象有整体性的认识,进一步确定学习目的,学习怎么做人,做好人,做正人,而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求功名、胜利。凡物都有本有末,明白这本末始终的先后次序,出去旧染之污而自新,让一颗浮躁的心静下来,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不顾虑的是什么,能在忙绿浮躁的时候自我反思一下或者回忆一下过往的种种,不也是一种自我提升的方式。确定自己大学生活的目标,明白自己的方向,便不会轻易被其他干扰,然会至死不渝地去追求。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做到类似的“君子日三省乎己”了吗,没有。《大学》启示我们应该持续不断地污垢涤净,保持身心的洁净和清新,古人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我们对美剧、动漫持续不断地更新跟着看,这足以证明我们是有毅力的,那为何不能将这毅力用在个人道德修养上呢。听古人的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最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革旧图新,达到最好的境界。

第二、又说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字的顺序就强调了我们应该先做到修身,正如一叶知秋,以小见大,自身品德修养不好何以谈治国平天下。至于齐家,现在社会上的“小三”、“裸婚”等等和婚姻有关的话题越来越多,有人扩大了婚姻的问题,像《围城》,结婚后就像把自己围在一座城里,那不只是方鸿渐的婚姻情况,更多的成了很多人的写照,但是爱情还是依旧美好的,家庭也是幸福大于烦恼的,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忍让的处事方式古人比我们现代人看的更透彻,因为他们懂得以修身为本。懂得明明德,懂得何为薄厚。虽说“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天下鲜矣”,但我们仍需更好地修身然后也可以更好地齐家,“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齐家才能治国,而治国才能平天下。看看各国的高层政府官员,为什么他们的一举一动会那么受关注,为什么媒体会想方设法地寻找绯闻或是优点,正因为他们的地位,他们若能齐家,那治国也有利,这也是处世之道,推己及人,以身作则的道理,“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以身作则,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总之,最初的源头就是修身,学会修身,做到进取和完善,虽然我们做不到完美,做不到圣人一样可以考虑到天下,但是我们能做到的是修身,修身更多的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自我能活的更高尚。倘若一个个自我都能正其心,诚其意,国何能不治。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此刻就修身吧,多学,多思。

第三、“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为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格物指努力穷就事物之理,当人们通晓事物之理后,人的知识也就完备彻底了;致知完全是作为认识过程找能够的格物在人所得知识的一个自然结果。若没有格物谈致知是无法办到的,所以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内修就要格物致知,精神上就要“诚其意,正其心”,意诚则必须从慎独开始,正心则要求保持平和的心态。

那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从格物到修身,对事物初步认识后,然后又会达到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最后才能做到修身。曾子教我们“知止”,知止而后能定,就像佛说:“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我们要把纷纷扰扰的心思暂时停“止”下来,就要截断众流一般,之后才有定,就像平时说的想的太多反而会得不到,那么又何必有那么多的繁杂思想呢,朝着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走好脚下的路不就很好了吗?《大学》中又说:“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在这纷繁的世界中,我们是子女,是学生,是以后的支柱等等,在社会上扮演着不同角色,就意味着有不同的目标和方向,学习亦是如此,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因此每个阶段都应明确目标。高中以前我的目标一直都是考个好大学,现在上大学了似乎缺少了目标,有时会很迷茫,可是还有时间迷茫吗,这个阶段的目标也该明确,学习继续修身,继续让自己优秀强大,毫无理由仍在无病呻吟只是弱者的表现。《大学》教我们做事应专心致志,深入思考。当我们深入思考后,找到了方向,做到了“止”那就能把目标以外的事暂时放下,寻得自身的安定,内心就平静,这之后又可以重新开始思绪,看事物认为平常,也就得到了“安”,思想客观、朴素便是“虑”,最后的收获便是“得”。这一系列的犹如蝴蝶效应般,若我们能从开始一步步的实践,那结果肯定是更好的。都说成功是属于有准备的人的,因为他们确定了方向,内心平静,有了安,虑,便可得??现在的自己和自己所期许的那个差距很大,既然现在有了内心中的方向,我就应寻求内心的平静,重新理清思绪,然后一步一步向着目标努力,收获最后的成果。

以上大致是我对《大学》的感悟,现在的自己曲解了学习的概念,从高中开始是为了考试而学,到大学是为了学分而学,这样的自己很悲哀,何时才能够“即物而穷其理”,什么时候能为了自己而学呢?此刻吧。修身的重要性不容小觑的,学习是漫长的是无尽的,是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真理,在学习中修身何乐而不为,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这样漠然的处世态度,很少有人可以做到,毕竟我们所处的社会太过复杂,似乎已经很少有人会或者有机会去体会修身的意义所在,那么我们就尽量做到修身吧。我们总是以仰望的姿态去面对人生,或许仰望意味着追求,意味着理想,却未曾想过仰望的同时却已经将自己贬了值,人确实该有理想,该有追求,但是这种追求这种理想应该如何去体现呢,我们总是在应对这社会所带来的一切,却有多少人能对所谓的社会现实泰然处之,以一个平和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呢。现在让我们学会用平和的态度去做事,深入地思考。我仍记得高中的校训“修己安人,铸玉成器”,修己,成器,当我透过《大学》从不同的角度我发现修身的重要性,我可以不追名逐利,可以不随波逐流,但是不可以不修身,不可以堕落,考了好多好多篇我的大学我不堕落,原来我们在大学防止的就是堕落,虽然此大学非彼大学,但大学亦彼大学。那么就让我在我的大学中通过这些领悟继续不断地探索吧。

在这里,我还要告诉我的朋友,同学,我们一定不能丢下国学经典文化。我们作为中国的年轻人,国家的栋梁,我们更应该学习中国的国学经典文化,让它在世界之中流传。历代美国总统尼克松说过那么的一句话:“他说当中国人的下一代忘记自己文化的那一天,我们就可以攻打这个民族。”这句话就是意味着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文化啊。再说,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真正的国家的栋梁,我们也应该起到带头模范的作用,认真地好好的阅读中国的国学经典文化,好好的传承我国的经典文化。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