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广角推理教案设计大全(18篇)

时间:2023-12-09 14:21:32 作者:琉璃

二年级教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学习教材中的知识和技能,根据学科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的一种教学计划,它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能够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和学习资源。我觉得我们需要准备一份二年级教案了吧。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些经典的二年级教案,相信会给大家带来启发和灵感。

二年级数学《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

二年级简单的推理是学生以后学习数学推理、分析问题的基础,因此,这个内容显得很重要,既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进一步提升,又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做准备。这节课有优点,也有不足的地方,使我产生以下几点想法。

好的方面:

1、采用游戏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合学生的年龄要求。

2、教学设计采取层层推进,由两个事物,知其一个推出另一个的,到三个事物的推理,在教学中善于制造矛盾,让学生产生知识的冲突,继而引导学生进行推理。

3、练习设计的比较好,练习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始终让学生保持好的精神状态。

4、板书设计好,设计简单明了。

不足的地方:

1、激励的手段还不够多样。

2、引导学生说得不够清晰。

3、对问题的预设准备不充分。

课还有许多地方要改进,但这是一节成功的课,只要不断改进,课会上得更出色。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广角推理》教案设计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数学广角3(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

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2、问:田忌的马都不如齐王的马,但他却赢了?这是为什么呢?

3、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1、把田忌在赛马中使用的方法在给出的表格中补充完整。出示表格。

齐王。

田忌。

本场胜者。

第一场。

上等马。

下等马。

齐王。

第二场。

中等马。

上等马。

田忌。

第三场。

下等马。

中等马。

田忌。

二年级数学《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

(工作坊到东关小学开展教学交流活动)。

反思者:汪莉莉。

《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能根据提供的已知条件,进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运用观察、猜测、验证、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如何进行有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去感知推理。

在课开始时,通过最简单游戏猜想到简单推理,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特别提倡的学习方式。本节课设计时,注意选择合作的时机与形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在教学关键点时,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我选择了让学生同小组合作。在学生合作探究之前,都提出明确的问题和要求,让学生知道合作学习解决什么问题。在学生合作探究中,尽量保证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并恰当地给予指导。合作探究后,能够及时、正确的评价,适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最后设计形式生动的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既巩固了新知又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但实际的课堂还有很多值得反思和探讨的地方:

一、关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例1的过程中,在引导学生初步理解题意之后,我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在所发的学习卡的三种方法里选择自己喜欢的记录方式来完成。学生完成后我应告诉他们记录的方式有很多中,这只是其中的几种,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不同的记录方式,而不能局限于这三种。

二、语言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数学的课堂要体现简洁性。通过这次的准备课中我感受到了备课时不仅仅要考虑这节课的流程设计,而更多的是教师语言的细致,对于学生每一种出现的回答都能做到充分的预设和简练的提问方式,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并起着足够的引导作用。在这一点上我做的比较欠缺。在教学例1时,应该引导学生说清楚推理的过程,如:因为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可以推出小刚和小丽拿的是剩下的数学书和品德书。又因为小丽说的我拿的不是数学书可以推出小丽拿的是品德书,也可以推出小刚拿的是数学书。在说推理过程时,应该相信学生能够说好,给学生足够说的时间和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三、因为自己时间安排,导入时间稍长,后边学生活动时间不够,导致拖堂。

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广角》教案设计

(1)排列、组合。

(2)简单的推理。

2、地位于作用。

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有关逻辑推理知识也是人们在生活和研究中很重要的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行简单、有条理的思考。教材在渗透数学思想方面做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试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

单元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经历简单推理的经过。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组合的不同。推理依据的叙述。

本单元主要教学与设计。

1、教具利用:

投影仪、动物卡片、

各种教科书等。

2、主要方法:

(1)首先通过有趣的故事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进行学习。

(3)结合具体例子,让学生动手去做,动脑趋想。

(4)创设真实情景,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分课时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教师为学生创设观察、猜测、实验的情境,找出最简单的事物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第二课时:

1、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分课时重点与难点。

第一课时: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是重点。

初步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时难点。

第二课时:

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是重点。

推理依据的叙述是难点。

分课时作业布置。

第一课时:

练习二十三1、2题。

第二课时:

练习二十三3、4题。

集体备课教案。

中心发言人崔振梅时间9月讨论意见。

课题:统计。

单元教材分析。

(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

2、地位与作用。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和分析的过程,学会运用简单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本册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各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单元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是难点。

本单元主要教法与设计。

1、联系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即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小组学习,亲自调查家庭人口数,喜欢的玩具等,体会数据的作用,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分课时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身边有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

1、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分课时重点与难点。

第一课时:

体验了解统计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回答一些简单问题是重点。

学会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统计方法是难点。

第二课时:

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是重点。

进一步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的方法是难点。

分课时作业布置。

第一课时:

练习二十二1、2题。

第二课时:

练习二十二4、5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广角》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并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集合,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等量代换数学思想的体会和运用。

课时安排:数学广角2课时。

教学计划:

第一课时数学广角(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借助具体内容初步体会集合思想方法。

2、使学生能利用集合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利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借助熟悉题材,渗透集合思想。

1、巧妙设疑,直观感悟。

(2)(指定小组)分别在“音乐”和“美术”下面签上名字,两者都喜欢,两边都签。

(3)全班一起统计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人数。

(4)(故作惊讶):咦,这个小组没有这么多人呀?问题出在哪儿呢?

(5)四人小组讨论发现:统计过程中有学生既喜欢音乐又喜欢美术,是重复的,在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

2、图示方法,加深理解。

(1)(课件出示)先是两个小组的集合圈,再把两个圈进行合并。

(2)让学生说一说图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3)让学生列式求出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共有多少人。

(4)全班交流,说说想法。

(5)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当小结。

3、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

(1)情境出示课本p110第2题。

(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

(3)同桌交流,重点说说想法。

(4)反馈。(昨天和今天进货的重复部份用重点号显示)。

二、在解决问题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使学生明白:5元能买一个代币,一个代币需要5元,两者是等量的,可以互相代换。

二年级数学《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

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能借助连线、排除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3.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广角》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97~98页。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无论是排列组合还是简单的推理,学生都是初步接触它,可能有点吃力。但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和推理来解决的问题,因此注意安排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进行学习,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

1.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的知识,能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有序的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

有序排列和组合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去过公园吗?公园好玩吗?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一个比公园更好玩的地方,它就是数学广角,为了把数学广角的每个地方都游玩一遍,我还特意请来了我们的好朋友,瞧!它来了。(课件:小朋友,你们好!我是蓝猫,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游玩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蓝猫提示数学广角的大门是由1和2这两个数字摆的两位数,这道门的密码可能是哪些数?

生:12、21。

师:这两个数有什么不同?

生:这两个数字交换了位置。

师:密码到底是哪个两位数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演示:密码跳动,跳到12时门不开)。

师:12不行,那肯定是多少呢?

生:21。

师:为什么一定是21?

生:因为1和2能组成两个两位数不是12,就一定是21。

师:密码到底是哪个两位数呢?

(1)学生两人一组,合作操作,边摆边记。

(2)学生汇报。

生:12、31、32、23、13。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的?

生:还漏掉了一个21。

师:观察得真仔细!要想使排列的数不重复不遗漏,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1:把1放在十位上,组成12、13,把2放在十位上组成21、23,把3放在十位上组成31、32。

生2:把1放在个位上,组成21、31,把2放在个位上,组成12、32,把3放在个位上,组成13、23。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总结方法。

归纳总结。

排列的方法是,先把第一个数放在十位上,把其他两个数放在个位上组成两个两位数;再把第二个数放在十位上,其他两个数放在个位上再组成两个两位数;最后把第三个数放在十位上,与其他两个数组成两个两位数,这样排列组合,就会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把六个两位数列举出来。

2.教学例2。

课件出示例2。

有3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求和,得数有几种可能?

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动手操作摆数字卡片,边摆边记,摆出两张卡片求出和是多少,然后把结果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想到的方法。

方法一:填表法。

加数557799加数795957和121412161416方法二:连线相加。

师:同学们想到的这两种方法都很好,你们是怎么想到的?

生:利用例1的方法先找到两个数,然后再相加。

师:噢,原来是这样。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两个数相加得到的和中有没有重复的?

生:有。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为什么会这样?

生:因为两个数相加时,有的是两个数交换了位置,和没变。

师:两个数交换位置,和没变,这说明了什么呀?

生:两个数的和与顺序没有关系。

师:同学们观察得不错。因为两个数交换了位置,虽然有六种情况,可得数却只有三个。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为蓝猫解决了问题,任意选取其中两个求和,得数只有三种可能:12、14、16。

归纳总结。

如果从三个数中任意选取其中2个求和,两个数的和与顺序没有关系,得数只有三种可能。

1.教材第97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出现问题,师生共同纠正。

2.教材第98页做一做。

第1题,由3名学生根据情境图做表演,其他同学看,同桌两人互相交流,得出正确答案。

第2题,由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指名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付钱方式,出现问题,师生共同订正。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能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吗?

板书设计:

搭配(一)。

例1:先固定十位:12、13、21、23、31、32。

先固定个位:21、31、12、32、13、23。

例2:方法一,填表。

方法二,连线相加。

结论:例1和例2的方法相同,但例2求任意两个数的和与顺序没有关系。

二年级数学《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日常生活中常常通过一个现象或是一句话就能推测出未知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推理,今天我们学习推理。

二、新课:

1、出示例题1:把知道的信息说一说。

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小红拿的是语文,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请猜一猜小刚拿的是()书,小丽拿的是()书。

2、请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师:从三个知道的信息,你能猜出小红拿的是什么书吗?

师::从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这句话能分析推理出什么?

提问:小丽拿的是什么书?

3、教师小结:

通过分析同学说的话,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就叫做简单的推理,推理是依据所给的条件通过分析、推理、判断出正确的答案。

师如果我们只分析小刚说的话,而不看小红说的话,

能得正确的答案吗?

4、小结:

在简单推理时,一定要全面地分析,进行判断,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5、做一做。

三、练习。

1、游戏——帮小动物找家。

森林里的小鹿、熊猫、小羊、猫和小兔分到了新房子。小鹿说:猫在我的左边。

小羊说:我家的左边是熊猫家,右边是小兔家。

小兔说:右数第3家就是我家。

你能帮他们找到各自的新家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猜一猜下面小动物各住几号房间。

公鸡、小羊、熊猫、梅花鹿和松鼠去旅游,它们住在宾馆里的1—5号房间,服务员告诉他们:熊猫住的不是1、3、5号,梅花鹿住的号码比熊猫多一倍,小羊住在梅花鹿的右边,公鸡住的离熊猫最近,熊猫住在公鸡的右边。

猜一猜,这几只动物各住几号房间。

四、动笔练习。

思考题:甲、乙、丙三位老师分别教语文、数学和英语。

已知:

1、每个老师只教一门课。

2、甲上课全用普通话。

3、外语老师是一个学生的哥哥。

4、丙是一位女教师,她比数学老师年轻。

请问三位老师各教什么课?

二年级数学《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日常生活中常常通过一个现象或是一句话就能推测出未知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推理,今天我们学习推理。

二、新课:

1、出示例题1:把知道的信息说一说。

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小红拿的是语文,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请猜一猜小刚拿的是书,小丽拿的是()书。

2、请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师:从三个知道的信息,你能猜出小红拿的是什么书吗?

师::从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这句话能分析推理出什么?

提问:小丽拿的'是什么书?

3、教师小结:通过分析同学说的话,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就叫做简单的推理,推理是依据所给的条件通过分析、推理、判断出正确的答案。

师:如果我们只分析小刚说的话,而不看小红说的话,能得正确的答案吗?

4、小结:在简单推理时,一定要全面地分析,进行判断,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5、做一做。

三、练习。

1、游戏——帮小动物找家。

森林里的小鹿、熊猫、小羊、猫和小兔分到了新房子。小鹿说:猫在我的左边。

小羊说:我家的左边是熊猫家,右边是小兔家。

小兔说:右数第3家就是我家。

你能帮他们找到各自的新家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猜一猜下面小动物各住几号房间。

公鸡、小羊、熊猫、梅花鹿和松鼠去旅游,它们住在宾馆里的1—5号房间,服务员告诉他们:熊猫住的不是1、3、5号,梅花鹿住的号码比熊猫多一倍,小羊住在梅花鹿的右边,公鸡住的离熊猫最近,熊猫住在公鸡的右边。

猜一猜,这几只动物各住几号房间。

四、动笔练习。

让学生自己说出已知的信息,然后解答。

思考题:甲、乙、丙三位老师分别教语文、数学和英语。已知:

1、每个老师只教一门课。

2、甲上课全用普通话。

3、外语老师是一个学生的哥哥。

4、丙是一位女教师,她比数学老师年轻。

请问三位老师各教什么课?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例1。

小刚拿的是(数学)书熊猫、羊、兔、猫、鹿。

小丽拿的是(英语)书。

二年级数学《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推理》是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也是新教材新增的内容之一,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整节课主要以学生为主,小组活动内容多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推理的过程,从初步感知到操作理解,层层深入,学生和教师较好的融为一体,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中我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本节课教学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凸显数学学习的生活化;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课件演示、游戏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时,还注意研究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体现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主动探究过程。老师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做了些尝试,努力改变以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实施新课程倡导的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交往”等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年级数学《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

二年级的孩子年龄比较小,比较喜欢实践类的知识,所以对这节课具有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在开始时通过猜书游戏引入新课时,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从最简单的随意猜测到简单推理,很快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能初步理解推理的含义,大多数同学都能运用连线、填空或者连线的方法进行简单推理。在课堂练习环节设计上,习题练习层次分明,既巩固了新知又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这一点是不错的。

这次我在备课时不仅仅要考虑这节课的流程设计,体会更多的是教师语言的细致严谨,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并起着足够的引导作用。比如我在教学探究“含有两个条件的推理”时,就一句提问方式的转变,更有果效的引导学生从两种思维去得到两种结论,有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出示:他们分别拿着语文书和数学书,小红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师:从这个线索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所得信息,然后在班内通过回答问题进行交流,教师再作适当的总结,这样就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从而又能得到有效的结论。

整节课大部分学生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学的有趣又有效。教学过程层层紧接,环环相扣。练习的设计由浅入深,学生学得很轻松、很愉快。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班内有一个同学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我利用课余时间向他了解了情况,也向他提出要求:课堂上应该认真听讲,不懂就问。并且利用下午口算完成的空闲时间对他进行了辅导,效果不错。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还要继续关注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小学二年级数学《拨一拨》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1、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2、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3、引出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教学目标:

1、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2、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美,培养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温暖的春天来了,小鸟也出来了。大家看(课件)。有了良好的环境和温暖舒适的巢穴,小鸟高兴地似乎在唧唧喳喳的叫着。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还要给小鸟做一个温暖舒适的巢,为小鸟的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老师就为小鸟做了几个小巢,我们一起来看这个鸟巢。

(一)长方形。

1、探索长方形的边特征。

(1)你知道这个鸟巢都是用那些图形的纸卡做出来的吗?(长方形的、正方形的)。

(2)是吗?为了让同学们看得更清楚,老师把这个鸟巢每一面的纸卡拆下来,你们好好观察观察。(把鸟巢拆开,把每一个面都贴在黑板上)。

(3)好,先看这个面,他是什么图形的?(长方形的)。

(8)看来,这个特征应该是真的。那么还有用折的方法吗?【我们组使用折一折的方法】【你们组是怎样做的】【我们是先把他们俩对折,他们俩一样长,再把它们俩对折,也是一样长】【嗯,如果像这样,叫这两条边完全重合,那说明这两条边是相等的,而这两条边呢,也是完全重合,就是相等】。

(9)和他们组发现的是一样的特征的举手!看来经过好几个组的验证,这个特征是真的。

(11)刚才我们找到了几组相等的边?【2组】。

(13)真聪明!所以说,长方形边的特征就是【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

2、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

(1)我们来给这四条边起个名字。来,看这组对边和这组对边,哪一组比较长?

(2)对,这一组较长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板书:长这一组较短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

板书:宽。

(3)长方形有几条长?板书:【2条】。几条宽?板书:【2条】。

3、找出长方形的长和宽。

(1)你能指出黑板的长吗?你能指出黑板的宽吗?

(2)你能找到这个长方形的长吗?宽呢?

(3)看来不是横着的这个边就是长。重点要看谁更长!

4、探索长方形角的特征。

(1)长方形有几个角呢?那么长方形的这四个角又会有什么特征呢?【都是直角】。

(2)你是怎么知道的?【看着像】。

(4)长方形的角都是直角吗?谁来演示你们组的的测量过程!

数学广角推理教案设计及反思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教材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新的尝试。"数学广角"主要是介绍和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其目的是把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不断应用中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广角渗透方法数学思想在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中,"数学广角"以单元为呈现形式,独具特色。它系统而有步骤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这一内容虽然不多,但其内容新颖、与生活联系密切,活动性和操作性较强,教与学都有着较大的探究空间。

一、恰当要求,把握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恰当,直接决定着教学过程中目标的达成度,也将直接决定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每一册数学广角单元的安排,主要都是通过简单的事例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例如,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中的优化就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突出主体,体现价值。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小组合作与交流,突出思想方法。

数学广角体现了新课程的一种理念"重要的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在素材的选取上非常注重现实性,都是学生身边常见的物品,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与交流,让他们充分地操作、实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在活动中找出一些共性的问题,教师可以集中解决。活动完成后学生进行交流汇报,让学生感受到同一问题却有多种解决方案,同时也为后面寻求最优化的解决策略打下了研究、分析的基础。

2.注重体现思维过程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猜测、推理和探索精神。

教材在编排结构上注重体现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强调数学思维的一般过程,着力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五年级数学下册"找次品"例1就安排了从5个物品中次品,仅仅要求学生说出找出次品的方法,不需要进行规律总结,从而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例2则安排了9个待测物品,要求学生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多样化过渡到优化的思维过程。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各种解决策略,引导学生发现什么方法最好,在此基础上,就引导学生进行猜测,从而可引发学生进一步进行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这些纷繁复杂的方法中,从简化解题过程的角度,转而采用列表、画图等方式进行抽象的分析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三、巧用素材,有效提升。

例如三年级上册的《组合》这一课,教材上安排了组数、早餐搭配、走路中的数学问题、拍照等,这些丰富有趣的情境牢牢地吸引着学生。如果在教学时只是让学生"用数字卡片摆一摆""用线在书上连一连饮料与点心的搭配""自己用笔画一画从儿童乐园到百鸟园的路线"或"用线连一连一共拍了几张照片",这些问题情境的设计与展开是平面的,除了情境的不同,要求上并没有提升,始终停留于具体操作层面,缺少数学化的过程。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每一个问题情境应有目标重心,组数问题要突出"有序思考",把点心搭配从"二三搭配"拓展为"三三搭配",既是对前面思想方法的巩固应用,又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游玩路线问题则侧重于"符号思想"的应用,让学生思考"如何可以更清楚地表达路线",拍照问题则可以拓展为"如果我们全班同学每个人都想单独和聪聪、明明各合一张影,一共要照多少张",只有这样发挥教材的编排作用,挖掘每个素材的独特功能,才能使学生的各种技能有效提升。

"数学思想方法是自然而平和的,我们不能把活生生的数学思考变成一堆符号让学生去死记,以致让美丽的数学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数学广角内容是我们新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思维训练的材料,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真正发挥"数学广角"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切实、有效的发展。

二年级数学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比较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初步感悟简单的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感悟简单的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准备:每人4、5、6数字卡片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好!今天非常高兴来到神灵寺小学和大家共同上一节课。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来自于西安市莲湖区机场小学的李老师,大家猜猜看我的年龄,学生自由说。

师:我的年龄是用数字3和4组成的两位数,我有可能是多少岁?(34岁或43岁)。

师揭示:是两个数中较大的那个。(43)。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感知排列:

1)引导学生用数字卡片摆一摆,摆出的结果写在练习纸上。(摆一个写一个)。

2)教师巡视,收集信息。

3)展示反馈:

预设:

方法一:无序的。

方法二:先写出4在十位上的有45、46;再写出5在十位上的有54、56;再写出6在十位上的有64、65。

方法三:交换数字的位置,用数字4、5能写出45、54;用数字4、6能写出46、64;用数字5、6能写出56、65。

4)引导学生评价每一种方法。

师:今后我们在排列数的时候,要想既不重复也不漏掉,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

同学们,现在自己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把方法记录下来。

2、感知组合:

2)引导学生在练习纸上尝试写出搭配结果。

3)师:有几种搭配方案?生答(预设:6种、3种等)。

4)师生共同演示分析,得出正确结果:3种。(足球+合唱跟合唱+美术属于一种)。

5)小结:我们在解决这样的搭配问题时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样就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进而梳理知识,总结归纳】3、感知排列和组合的不同:

2)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师生共同总结:摆数与顺序有关,搭配社团活动与顺序无关,交换位置没有意义。

三、巩固练习升华体验。

1、握手问题:

2)师:小组为单位,看看每两个人握一次手,四个人一共要握手多少次?(学生活动)然后把结果记录下来。

3)师生共评、总结。

2、照相问题:

生思考。

2)师:所谓不同是什么不同?

生:站的位置不同。

3)师引导学生画图排列出结果。

四、全课小结,感悟内化。

谁能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

小学二年级数学《拨一拨》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教学重点:

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公园里举行花卉展,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电脑演示)这么多漂亮的花,都是工人叔叔在苗圃里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让我们跟着工人叔叔到苗圃里去看一看。(电脑演示)。

二、探究新知。

从这幅图上你能看到什么?

学生汇报:苗圃里有了3种颜色的花,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等。(电脑出示10、20、30)。

1.整十数加整十数。

看着这些花,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a.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b.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c.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要想知道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计算?

板书(10+20)谁还有不同的算式?板书:20+10。

10+2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出来的?请每组的几个同学讨论(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a.数的方法:10、20、30。

b.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c.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功率30。

e.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一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起来一共是3个10,也就是30。

f.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所经10+20=30。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学生汇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

2.整数减整十数。

课件演示:

工人叔叔说:布置花坛还需要紫花,我要搬走10盆,小朋友们,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还有多少盆紫花?

原来有30盆紫花,工人叔叔搬走了10盆。想一想,要算还有多少盆紫花,怎样列算式?

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再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三、巩固练习。

课件演示:

师说:这么多难题都没有难住你们,看来你们已经掌握了今天的知识,希望你们能钓到许许多多的鱼!不过你们要记住只有得数等于60的路,才是回家的路!花花拿着鱼竿和水桶来到了小河边钓鱼。

课件演示:(小猫图)指名说得数。

不知不觉,太阳就快落山了,让我们和花花一起赶紧回家吧,哪条路才是回家的路呢?花花正在犯愁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妈妈的话,得数是60的路就是回家的路,请同学们算一算,哪些式子得数是60的呢?(学生活动)。

20+3030+300+40。

四、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课件演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怎样计算?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看着是几个十加减几个十;

2.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减。

二年级数学

本节课教学王小红老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凸显数学学习的生活化;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课件演示、动手操作、游戏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时,还注意研究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体现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主动探究过程。老师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做了些尝试,努力改变以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实施新课程倡导的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交往”等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收到较好的成效。

一、营造良好氛围,自主合作学习。

在课堂上,能明显的看到老师对每个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和关爱,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指导和激励。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朋友,真心地帮助他们,使学生觉得老师的课堂很轻松、自然。学生在这样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能独立学习、合作探究、与人交流。

二、根据学生生活经验,教学中选取了学生熟知的身边的实例活动。

密切了数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并延伸到课堂外,让学生继续探寻知识,感悟了新知,发展了数感,体验了成功,获取了数学活动经验,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三、根据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应用恰当好处。

教学中,老师通过演示形象生动的课件,让学生理解求排列数、组合数的规律。既成功地突破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应用规律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老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时机让学生质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学会思考,树立问题意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采用语言、表情、手势等多形式多角度的评价,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学习,使人人都不怕失败、勇于探索,在尝试体验中感知知识,提高综合能力,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一定的发展。

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广角》教案设计

找次品。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发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编排特点。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小组合作与交流。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科书在素材的选取上非常注重现实性,如钙片、矿泉水、松果、饼干、糖果、白糖等物品,都是学生身边常见的,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便利。

教科书的两个例题在编排上都呈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情景,要求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活动过程中逐步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

2.注意体现思维过程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科书在编排结构上注重体现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强调数学思维的一般过程,着力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例1安排了从5个物品中找次品,仅要求学生说出找次品的方法,不需要进行规律总结,从而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例2则安排了9个待测物品,并要求学生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多样化过渡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此外,教科书在分析方法的编排上还很重视数学化,即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分析模式。先让学生探讨待测物品数量为5个、9个时怎样找次品,并罗列出各种解决方案;然后从这些方案中寻找规律,总结、提炼出一般方法和优化策略;最后,再利用归纳出的方法去解决待测物品数更多时的问题,同时也从可验证归纳出的方法是否正确。这里之所以需要验证,是因为本单元提供的归纳方法在本质上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对数量更大时的情形是否适用,还需要通过试验来检验。

四、具体编排。

例1。

(1)创设找5瓶钙片中的1瓶次品的合作学习的情境。

(2)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开放性、多样性。

例2。

(1)创设找若干零件中的1个次品的合作学习的情境。

(2)进一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

(3)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开放性、多样性、有效性。

练习二十六。

第1题,因总数为9筐,故可平均分成3份,只称2次就保证能把吃过的那筐松果找出来。如果天平两端各放4筐,如果这时天平恰好平衡,则剩下的那筐就是小松鼠吃过的,这样只称一次就找出了小松鼠吃过的那筐松果;但这种方法是不能保证一次就称出来的,也不能保证2次就能称出来,只能保证称3次就一定能称出来,故该方法不是最优的。

第2题,把15盒平均分成3份,至多3次就可以保证找出较轻的那盒饼干。

第4题是一个趣味题,问题的关键在于认识到爸爸与小明的年龄差是不会随时间变化而改变的,即现在和3年后两者的年龄差一样,所以设小明今年x岁,则爸爸今年就是(x+24)岁,从而x+(x+24)=34,可算出小明今年是5岁,爸爸今年是29岁。

第5题的编写意图在于让学生脱离具体的操作活动,学会用图示来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题答案是至少需要称3次。

第6题与例题不同,是另一种类型的找次品,因为不知道次品比正品重还是轻,所以问题就复杂多了。对本题而言,还是分成3份,至多称2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第一次天平两边各放一袋白糖,若天平平衡则剩下的那袋就是次品,再称一次就能判断次品是轻还是重了;若天平不平衡,则这两袋中一定有一袋是次品,可取下轻(或重)的.那袋,把剩下的那袋放上天平,若天平平衡,则轻(重)的是次品,若天平不平衡,则重(轻)的是次品。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此题为起点,探索数量为4,5时如何找出次品。

你知道吗:

本专栏简要介绍了在已知次品比正品重或轻的情况下,保证能找出次品所需测的次数。由该表可发现,只要待测物品数量介于3n-1+1~3n之间,则最多只需要测次就保证能找出次品。由此,要保证6次能测出次品,待测物品可能是244~729个。

五、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的试验、操作活动。

本单元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大都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实际教学时,可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在活动中出现的一些共性的问题,教师可集中解决,如有的学生在称的次数少于至少能保证找出次品的次数时,就找出了次品,这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进去。活动完成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分组汇报结果,并在黑板或屏幕上一一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同一问题却有多种解决方案,同时也为后面寻求最优的解决策略打下了研究、分析的基础。

2.重视培养学生的猜测、推理能力和探索精神。

组织学生进行试验操作活动,仅仅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或前奏,教学的重点在于活动后的猜测、归纳、推理过程,由此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操作活动时,学生往往会得出多种解题策略,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这些纷繁复杂的方法中,从简化解题过程的角度,找出最优的解决策略。实际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各种解决策略,引导学生发现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称的方法最好,在此基础上,就可让学生进行猜测:这种方法在待测物品的数量更大时是否也成立呢?从而可引发学生进一步进行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逐步脱离具体是实物操作,转而采用列表、画图等方式进行较为抽象的分析,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广角》教案设计

《找次品》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里内容,教材说明把这部分的内容分三节课教学,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单元主要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试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二、尽量体现“数学味”

三、尽量体现方法渗透。

本节课中教者还力图渗透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猜测等方法始终贯穿着整节课。我觉得,如果单单让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找次品的知识似乎意义不大,而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也不可能在一节课中一一认识,只有具备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乐于探索的心,才能更多更好的学会找次品的方法乃至认识更多更广的生活世界,这也是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经常要体现地重要思想。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