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扶贫论文(热门17篇)

时间:2023-11-28 12:33:44 作者:雁落霞

范本的选取和使用是有技巧的,我们应该选择与我们写作目的和要求相符合的范本进行参考。通过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和思考方式。

大学生扶贫申请书

尊敬的领导老师:

你们好,我是学生,学生来自与一个地处偏远信息不是很发达的小村庄。父母文化水平有限,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田间劳作。因此,家庭收入微薄又因家中有年迈体弱多病的奶奶,我和弟弟又同时上学,父母因常年的劳作累积了很多的疾病,长期看病吃药,使得家庭状况每况愈下。所以,学生郑重向您申请200x—200x学年的国家助学金。

家庭的重担压的父母腰都弯了,脸上布满了皱纹,父母为供我和弟弟上学,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节衣缩食,含辛茹苦。呕心沥血,在这样那样的忙碌中父母不仅要照顾我和弟弟,还要赡养体弱多病的奶奶,长期的无假了日的劳作使得父亲腰肩盘突出,颈椎病,母亲患上了风湿关节炎,病痛的折磨,生活的压力使得父母双鬓班白,母亲为了给父亲治病供我和弟弟上学借了很多外债,父亲因动了手术而不能干重体力活。生活的担子就压到了母亲一个身上,母亲不仅要为我和弟弟挣学费还要还债,照顾年迈的奶奶。从而生活陷入了一轮又一轮的黑暗。

"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生命的宽度,你不能改变出生的境况,但你可以不断开拓","家穷志穷"学生没有因为家境贫困而失落,没有因为家庭贫困而丧失生活的动力,而生活的贫困却教会了我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要坚强。在学校学生非常注重自身思想道德建设,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立足自身特点,参加校院组织的一系列"树文明新风,做文明大学生的活动"。从点滴小事来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心事实政治,学生还遵纪守规,自觉维护学校的秩序。在日常工作学习工作中,注重民族团结举止文明端庄,艰苦朴素,热情大方,坚持原则,注意开展自我批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知识改变命运"我深知只要不断完善自己,增长知识才能改变家庭状况,所以在进校之前,我就给自己制定了目标,本着"勤能补拙,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积极主动明确学习目的,勤奋刻苦,锐意进取不断培养专业兴趣,不断总结学习经验,不断改进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和大学学习特点的'学习方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了提高自己的听课效率我总会提前去教室,占前排的位置。在课上积极思考课后注重和老师交流课下和同学讨论,相互取长补短,查阅资料,不断进步。在闲暇时去图书馆开拓眼界,并在十一期间勤工俭学,补贴家用。求知的路途充满艰辛,然而成功的花朵散发着芬芳。当然,学海无涯知识无际,我勤奋刻苦不断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

学生性格开朗,热情大方,平易待人。在学习和工作两不误的前提下,我积极参加校院组织的各项活动与20xx年4月参加了植树活动。

在上学期,为了减轻母亲和父亲的负担,学生长利用闲暇假期期间,在餐厅做服务员来添补生活学习所需。梅花斗雪,独立寒枝。我终于相信即使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勇往直前。贫困不算什么,因为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扶贫误区论文范文

学生负担过重,为学生“减负”已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各界,特别是站在教育工作岗位第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本着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忱,从学生的今后前途和所受负担两个方面出发,努力摸索一种既不影响教学质量,又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方法。然而,在社会上则有那么一些人,简单地把“减负”理解为不能给学生布置作业,不能进行补课、辅导、不能进行各种分析排队,也不能召开家长会等等,总而言之就是不能给学生增加负担,施加任何压力。其实,这种观点曲解了“减负”的真正意义,走进了对“减负”理解的误区,其结果虽然能起到减轻学生负担的效果,但必定以影响教育质量,贻误学生前途的结局而告终。所以要真正落实“减负”的本意,我们必须在思想上走出误区,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真正做到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不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

首先:“减负”不等于不要布置作业。

适当在课后布置作业,是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适量的作业既有利于巩固课堂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培养理解和运用课本知识,真正做到一箭双雕,但如何设置课后习题则大有文章可做。我们知道,教育的重点在于课堂上教师把该讲内容讲遍、讲透,做到一堂课后,学生基本吃透课本精神,领会要掌握的要点。教师只有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布置少量的习题,进而巩固课文中的重点,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效果锦上添花。而老师最忌讳的就是那种为了弥补自己备课抄条目,课堂上照本宣课,把让学生掌握理解课文知识押宝在大量习题上的做法,这样,既不能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又起不到让学生巩固知识的作用,共结果肯定是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减负”要求的是减少那些重复的、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的课外练习题,而对于那些精炼的课外习题仍很有必要。

其次,“减负”并不排斥必要的补课。

教学部规定一周五天的学习时间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而每所学校根据自身的要求设置具体的课程也应该说是严格遵守教学大纲的'要求,故在一般情况下无须再去占用星期天和晚上的时间去补课。但有的学校考虑到具体的情况,在星期天隔周开一些兴趣课,或集中给同学解难释疑也未尝不可。象我所在的农村高中,学生家庭离校很远,大多又在山区,一方面学生家庭条件不好,每周回家开销很大,另一方面学生接触面不广,兴趣爱好不广泛,针对上述两个原因,学校采用大小礼拜制,在小礼拜的星期六开设一些兴趣课和释疑解难课,这样,利用课余的时间,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培养了学生的一技之长,既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又一定程度上帮助家长解决了一定的困难,还能有效防止学生因在课余无人看管涉足社会,被人诱惑走上犯罪道路的隐患。当然,如果在课余时间,借帮助学生提高素质、培养能力为名而收费补课,把一些平时课堂上可解决的问题放在休息日来完成,则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还会增加学生家长的物质负担,就必须予以坚决制止。

第三“减负”只反对单纯的成绩“排行榜”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排名次曾被作为一种惯用的手段而采用。学校和老师为了在学生中营造一种“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气氛,各式各样的“排行榜”应运而生,它们曾令名列前茅者精神大振,令位居中游者迎头赶上,令步人后尘者知耻而后勇,然随之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居前者怕自己今后不能坐头把交椅而忧心忡忡,位居中游者则因不能迅速赶上而精神不振,更为可叹的是那些步人后尘者,这些同学要么是基础差,基本功不扎实,要么就是学习目的性不明确,自觉性极差,前者虽竭力全力,但成绩始终徘徊不前;而后者冰冻三日,学习热情并非一下就能激发。这样,排行榜往往不能对他们仍发挥很好的作用,相反,只会刺伤他们的自尊,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故“减负”应坚决制止这样单纯的成绩排行榜。而代之的应是各种能力比较,综合素质比较的“竞争榜”,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优异、工作能力较强、其他各项单项积极分子则还是要大张旗鼓的张榜表扬,对那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则更应该地全体同学中予以表扬、鼓励。这样,既能调动同学的学习、工作、各项的技能培养的积极性,真正实现教育目的,又能刺激同学培养浓厚的竞争意识,使同学在竞争中进步,在竞争中比、学、赶、帮、超。

第四,“减负”也需家长配合,家长会依然必要。

学校教学的主体构成是教师和学生,但不可否认的是家长在此发挥的作用。可以这样说,学生敬重老师,是因为老师给他们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更离不开他们的父母,因为父母为他们提供学习的保障,生活的关爱。正因为如此,学校教育中,往往缺少不了联系家长共同教育其子女一环,开家长会则自然而然成了大多数学校普遍采用的一种好方法。但如何开好家长会,则又是一门极有讲究的学门。当今的学生普遍害怕学校召开家长会,学生的顾虑很多,他们有的害怕父母看到自己的成绩不理想会责怪自己,有的则怕父母伤心、难过,当然还有的害怕父母见识少,文化水平低来校会给他们带来不愉快等等。家长来与不来都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给他们形成巨大的压力。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同学的负担,但学校毕竟依然存在着提高学生成绩和培养各种能力的双重任务,学校教育工作依然离不开学生家长的配合,家长会依然必要。问题是学校在召开家长会不能单纯以成绩为主要内容,适当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大范围或小规模地邀请家长来学校,听听家长对学校的看法,对自己子女的要求,当然最主要听听他们自己的想法和希望,在此基础上切切实实为他们解决一些问题,使父母以了解子女现状,了解学校的具体教育方法,以及了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这些内容来参加家长会,这样既避免了加重学生负担,又起到家庭学校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真正发挥家长会的积极作用。

总之,“减负”势在必行,但“减负”绝对不能简单放任。减负并非不要考试,“减负”也不绝对排斥补课,减负也不意味着不要比较,“减负”也不拒绝“家长会”这样的教育方法,只要我们纠正对“减负”的误解,走出“减负”的误区,相信一定能走出一条既提高教育质量,又减轻学生负担的可行之路,真正实现教育的大改革、大飞跃。

大学生扶贫申请书

尊敬的学校领导:

您好!

我叫xxx,今年考入本校(院),就读于x专业。我来自河北省广宗县的一个农村,家有4口人—父亲,母亲,我和妹妹。我父母都是农民,因没有文化,没有本钱,全家以务农种田为生,没有企副收入,且由于母亲常年多病,家里开支几乎由父亲一人承担,家中一直过着清苦贫困的生活。

但父亲为了让下一代有文化,有出息,改写家中历史,十几年来一直默默地劳苦耕作,给我们创造上学的条件和机会,从幼小的心灵开始,我感受到父亲和母亲的伟大—虽然他们是地道本分的农民。小学,初中,高中,我刻苦学习,努力奋斗,20xx年8月的一天,我接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双手捧到了父母面前,我们喜极而泣。我终于圆了大学梦!

但是,相比初中,高中,大学每年的学费成了天文数字。它远远超出了我们全家的总收入,这让我们全家高兴之余,也随之多了一份忧虑。几经周折,父母终于向亲戚朋友借来了我的学费,但我们却债台已筑。

为了顺利完成学业,我需要和希望得到学校经济上的帮助—兹申请贫困生助学金。

大学,我人生中新的起点。今后的四年大学生活中,我会刻苦学习,奋力拼搏,争取做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将来成为一名国家的有用人才,回报国家,学校和父母。感谢你们!

申请人:xxx

20xx年x月x日

大学生扶贫申请书

尊敬的校学校领导:

您好,我叫xxx,是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xxx班的一名学生。我来自xx省xx县的一个小农村。

爸爸我的妈妈都已务农为主,农业收入是我家唯一的经济来源,平时家里没有什么特别经济收入,妹妹今年也升入了高中。高中、大学的高额学费和生活费,使得本来困难的家里更加雪上加霜。近几年,母亲为家忙里忙外,也落下了以身的毛病,去年母亲还做了手术,家里的条件一年不如一年了。更当父母把省吃检用的钱把钱寄给我,他们希望我能过的好。父母只想让我好好学习,我只能用学习成绩来回报他们,每次向家里报告好成绩的时候,都可以感受到父母舒心的笑容,还有他们的嘱咐,让我再接再励!

也许是父母们对与儿女的关爱,他们总是要我们不要太薄对自己,总是把最好东西留给我们,他们自己说“钱我们俩回努力去挣的,你尽管按你的需要去做你的.事情吧!只要你将来能够有所作为。”每当我听到这句话,我都回感到镇镇心痛。一种欲摆无奈的心情。我只愿为他们减轻些。这几千元的助学金对我来说能解决家里的困难。

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教育我: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将来可以对国家和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是你今后能够摆脱贫困的基础保障。所以需要的不仅是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道德修养。这种深深扎根在心中的观念使我力争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学生。

生活的磨练打造了我的懂事,办事认真负责,学习刻苦努力,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生活作风,习性优良。这也使我在大学生活中颇有受益。大学虽说是一个全新的与社会接轨的舞台,学习不再是唯一的胜券,它对我们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我学习上,生活上,思想上的不断努力,积极进取,同时不断反思调整自己,在过去的两年中也小有收获。

在生活上,我朴素节俭,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尊敬师长,并在平时积极和同学交流沟通、融洽和睦地相处。大学的学习生活,是我人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在这期间,我不与同学比吃穿,只比在大学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另外由于家庭经济情况不好,所以自从在大一期间我就开始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勤工俭学:在校外做过发单员、家教。虽然很多大学生都看不起这类的工作,但我认为它们不仅帮我减轻了父母的经济负担,也让我学习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通过工作时与别人的互动、交流也使我的性格变得开朗多了,提高了我与人交往、为人处世的能力。

本人在校期间品行良好,成绩优良,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诚实守信,做事遵守承诺。我平时对同学们都很热情,因为受父母的影响,无论家庭情况是怎样,但也一定要热心帮助同学,给人以微笑,再此同时也要热爱学习,因为无论在任何时候知识都是很重要的,因为父母深知知识的重要性。

现如今,党和国家的政策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这让我这样的学生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我满怀热血感谢党和国家对贫困学生的关心。真诚希望学校领导给我一次机会,一解我求学之路的燃眉之急。

我会努力好好学习,争取上进!只要自己一有能力,就马上回馈社会,帮助所有有需要的人。特别的是我一定要成为一个能对国家和社会做出特殊和巨大贡献的人。希望学校能够批准我的申请!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

20xx年xx月xx日

扶贫误区论文范文

摘要:随着时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学教育事业也在时代背景中实施创新与改革。就大学物理教育而言,这是一门工科专业课程,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着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及专业水平。然而面对发展迅速的时代科技,物理实践教学的局限性使其在教育事业中存在一些误区思想,本文就大学物理教育中存在的误区进行研究,并找寻更有利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育误区;对策。

物理体系在现实中的应用是非常多的,其对社会的贡献之大,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就需要各大院校重视大学物理课程有效的开展。学生学好物理可以建立起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其知识构架的科学建立和今后的择业方向有所帮助。但是,如今教育体制的诸多限制因素,使得大学教育的进展受到一定影响,需要在问题中不断探索,努力在实践中实施有效对策以培养更多优秀的“物理”人才。

一、大学物理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一)大学物理教育忽视人文教育。

如今大学教育更多地将重点放在学科的知识教育上,而对于人文素质的发展却没有足够的重视,教育体制对于知识的传授要求过高,这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面对日益发展的社会,大学没有足够的实践意识,在教育中一味寻求知识的传授,要求学生以成绩为检验自身能力的标准,无法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大学物理教育中,教师以物理学知识相关技术为主要切入点,力求学生掌握公式概念,忽视人文素养的教育。教师缺乏对物理学知识相关历史的引入,在教学中学生对于物理的理解认识较为模糊,不能从根本上认识物理。教师认为相关人文的知识引入会分散学生注意,通常对于学史类知识都是一笔带过。这并不利于物理学的探索者对学科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对物理的整个历史不够了解的情况下,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程度也只是表面的,对人文教育的忽视在教育中是一个缺陷。

(二)大学物理教育中存在片面性讲授问题。

大学课堂上尤其是在物理课堂,教师对于这门理科课程要求主要在于对课本原理知识的掌握,没有发掘物理教育的更大价值。实际上能够体现一门学科灵魂之处的,应该是它的'内容,就物理这门课程而言,除了其中原理定义以外如果学生无法深入了解物理相关理论的全面分解,就很难真正理解物理原理的产生,无法建立科学的物理知识构架。教师对于物理课程的讲解太过片面,对于篇幅较大的经典内容往往不会重视,要求学生仅仅去了解掌握物理的基本原理。由于大学物理针对的学生是已经在中学时期接触过物理的学生,所以在大学中的物理教育只是借助微积分工具的简单重现的过程。如今由于物理学中量子论及相关推理过程相对复杂,在教学中会作为不参与考核的内容,而轻视了更深入的分析讲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探索性和创造性。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泛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带动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开展,如今有很多院校都将多媒体应用于教学之中。教师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更贴近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也可以使得学生可以享受到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借助多媒体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就当下的多媒体教学而言,尤其是在物理教学中,对于多媒体应用的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很多教育模式意识到多媒体网络的便捷性,想要利用网络教学替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会将书本中的概念原原本本地复制在课程演示稿件中,没有创新质量不高的课件会影响学生的听课质量。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授课,缺乏对学生学习程度的了解,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非常被动。这些都是对多媒体教学认识不够所造成的,若利用不当不仅无法发挥多媒体的价值,还可能导致教学率的降低。

二、大学物理教育误区的对策探讨。

(一)注重人文教育。

在进行物理学科知识讲解之前,教师应该注意将物理学史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通过物理相关历史的了解,打开学生的物理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习者塑造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就教育本身而言具有很大的意义。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单纯的考虑原理知识的传教,应该结合人文教育对学科进行深入分析。将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让他们理解并对物理学科感兴趣,最终提高了学科的教学效率。将人文与科学结合,首先需要教师转变其思想观念,重视课堂教育中对于人文部分的讲解,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将科学与人文进行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在获得教育熏陶的同时,提高自我素质及智慧。

(二)丰富教学范围。

做为原理较为复杂的物理学,在教课过程中仅仅将表面原理授予学生,使得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原理的推理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经典物理的内容也在发生着变化,应该在教学中将更新的物理概念、知识详细分析讲解给学生,更新学生的物理思维模式以提高其快速适应能力。丰富的教课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扩展了对于物理更深层次的探讨,有利于物理教学的实施,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丰富教学内容,才可以使得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探索欲,提高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三)认清多媒体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在教学中已经屡见不鲜,针对教学中对多媒体的一些误解,应该处理好多媒体与教学之间的关系。首先,应该注意教师主导性和多媒体技术辅导性的关系。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就是辅助,而非将教师的工作代替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结合多媒体的有利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全程学习中对学会生做出指导。另外,应该处理好多媒体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互辅关系。如今科技被应用与教学事业中,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的便捷性对学生进行授课,但不应该忽视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物理课程具体内容安排教育方式,以学生接受能力为主,制定多媒体教学计划,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有效地进行结合。

三、结语。

为了培养出更多具有综合素质的物理人才,应该注重物理科学与人文的结合,以及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充分发挥各种有利条件,将实际问题进行改革,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物理学科的积极性,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工科人才。

参考文献:

[1]丁万忠.关于物理教育现代化的思考[j].数理化学习,,(07).

[2]陈爱喜,邱万英,艾剑锋.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现有问题与对策[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s1).

[3]王庆飞.浅议当代大学物理教育改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09).

[4]张成玉.计算机技术在大学物理教育的中应用[j].科技传播,,(13).

扶贫误区论文范文

胜利小学毛源浩教育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在这三者之中,家庭教育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父母乃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乃人生第一所学校”。孩子从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开始,家庭教育同样在孩子的人生之路上起到了铺垫的作用。“爱子之心人皆有之!”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就乐意接受父母的教育,这就使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容易取得成功。但是,如果爱的不得法,对孩子过分溺爱,不但不能促使孩子健康成长、早日成材,反而会使孩子养成种种不良的习惯,甚至毁了孩子的一生。

一、宠爱过度的家庭教育现在家庭一般都只有一个孩子,家庭条件都比较好,不少家长都百依百顺,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加之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的隔代爱,娇生惯养,甚至有的父母出于自私狭隘的偏见,对儿童错误的思想行为,无原则地支持和保护,对孩子所犯错误置之不理,或顾及到自己孩子的名声、孩子的前途,而竭尽全力为孩子开脱,不与学校配合,到头来往往是事与愿违、后悔莫及。

带一年级的时候,班里面有个很胆小的女孩,她老喜欢偷拿别人的东西,老师与家长几次交流未果,因为家长始终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会偷别人东西。一次,她把小朋友的药误认为是糖给偷吃了,觉得比较苦就吐到了地上,被老师发现后告诉了家长,可是家长就是不相信是自己的孩子拿的,说是老师经常故意诬赖孩子,致使孩子一直胆小……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中国小朋友和日本小朋友一起去夏令营的事件,当然在这里并不是否定我们中国的孩子,当时中国的家长都是送了一程又一程,还有爷爷奶奶舍不得孩子去吃苦,还默默掉眼泪,给孩子塞了满满一包吃的,甚至有的家长开着车送出了好几里路,而日本的小朋友却自己背着书包跑得满头是汗。其实后来想想,也许并不是我们的孩子很娇气,而是家长根本没有真正的去放开孩子的手,也许没有家长跟着我们的孩子也会做得很棒的!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由此可见,对儿童爱得适当,爱得合理,爱中有教,教中有爱,才能使幼儿得以健康成长。处处袒护孩子,使孩子丧失“独立性”,那是对孩子一生的惩罚。

二、物质奖励的家庭教育误区奖励可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父母偶尔给孩子一些奖励,在本质上并不是什么坏事,但是,奖励一定要选择适当的时间,适合孩子的“奖品”,如果孩子无论做什么家长都给予一定的物质上的奖励,那样,时间一长孩子就会依赖与物质上的奖励,觉得除了物质奖励以外别的奖励都会没意义。例如:孩子早上不愿意起床,家长就会承诺给孩子买好玩的玩具,孩子会很高兴的起床,一次、两次……久而久之孩子不会再去做没有物质奖励的事情。物质的刺激的确能给孩子带来很大的积极性,但是那毕竟是很短暂的,从长远来看这种物质上的奖励,必定会给孩子带来不利的影响。我也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家里的小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总爱三心二意,我经常奖励他最爱吃的巧克力,后来我发现,他每次把作业做好之后都会主动的向我索要巧克力,如果不给他就不做作业,我发现了事情的严重性,改变了我的奖励方式,去给他讲个故事或者教他一首他喜欢的儿歌、在他的家庭成长手册上打上五角星,这样也能达到奖励的效果。以钱代教、以物代爱,以为金钱之下必有才子,这就真正走入了物质刺激的家庭教育误区因此,家长应当慎用物质刺激,而多用精神鼓励的方法,给幼儿多以精神上的激励,促使幼儿不断取得进步。

三、迫切的望子成龙近年来,中国不断涌现15岁以下的大学生。主要原因就是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非常迫切。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很早就能够比同龄的孩子强。在我一年级的孩子面试的时候,有很多年龄不够一年级的孩子,可是家长迫切的要求孩子上一年级,觉得在一年级孩子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而在幼儿园学不到什么,可他们并不清楚,在每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语言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如果孩子在一年级跟不上他就会感觉很有压力,时间长可能就会厌学或者对自己失去信心,到那个时候,恐怕后悔都来不及。

四、只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兴趣的培养许多家长在教育上不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忽视了正确教育的'方法和规律,特别是爷爷奶奶看管的孩子,他们都用过去的私塾式的教育让孩子枯燥无味地进行背诵三字经、古诗,以为只要孩子学得东西多,记的东西多那就是好的教育,所以盲目的给孩子施加压力,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兴趣是儿童进行一切活动的起点和动力,是儿童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愿意去做喜欢去做他才能做得更好,才能有新的发现。有位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名画家,从小就给孩子报了美术班,每天要求孩子要画多长时间的画,而对于孩子热爱的篮球极力的反对,孩子的满屋子都是美术用品以妈妈给他买的画书,孩子只能看着自己心爱的篮球被妈妈拿走,终于有一天孩子仍掉了画笔冲出了家门,再也没有回来……母亲伤心欲绝,可是任凭她怎么后悔也是无济于事。

所以我们必须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全方位的看到孩子的优势和孩子的弱点,让孩子说他想要说的话,做他想要做的事,取科学的方法,强化他的优势,只有孩子喜欢去做愿意去做,才会做得更好,才能促使孩子健康的成长,真正的成人,成才。

五、重技能的形成,轻行为习惯的养成有许多的家长总是错误的认为只有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让自己的孩子成材。所以,家长花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给孩子报钢琴班、美术班、舞蹈班、英语班……把孩子压得都喘不过气来,父母过问的最多的就是孩子每天在学校又学了什么知识,掌握了没有,老师有没有不止什么作业,只要孩子学到东西就好,对于孩子在学校快不快乐,和小朋友相处的好不好,老师今天有没有表扬他或者批评他根本不过问。曾经听朋友说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女孩,应该说是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可是去亲戚朋友家里从来不知道和别人打招呼、问好。在学校,老师、小朋友门都不喜欢她,因为他经常和小朋友吵架、闹别扭,老师批评她,她就会说:“我在家就这样,我就这样的性格”,他完全不知道应该用怎样的方式去和别人友好相处,从小就没有养成一些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很容易发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在很多环节上都有可能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误区,使得家庭教育适得其反,不尽人意。衷心的希望所有的家长能够正视孩子的教育,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使得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大学生扶贫申请书

您好!

我是本校xx级酒店管理系航空管理专业学生xx,我是抱着无限的憧憬来到这个美丽的学校,从来的第一天开始我就抱着一个决心,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家庭的现状,这对于一个出门在外的女生来说是多么的具有挑战,但是我坚信,既然选择了奋斗,我就不会害怕路程的坎坷。

我来自于xx一个不算富裕的小县城,家里六口人:我,爸爸,妈妈,弟弟还有爷爷奶奶。我上大学,弟弟年龄尚小,爷爷奶奶体弱多病,所有家庭的重担都落在父母的身上,真是祸不单行,今年我考上大学前两个月,年迈的奶奶得了一场重病,在渑池县人民医院重病住院,高额的医药费让原本生活就紧巴的我们无力承担,弟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每当看到我伤心落泪的时候,他总会告诉我,“姐姐,姐姐等我长大了,一定挣好多好多的钱,让妈妈,爸爸,爷爷奶奶,还有姐姐过上好的生活”,我哭了,感叹遭遇的同时,我没有失去奋斗的信心,每次看到父母日渐发白的头发,还有慢慢爬上脸的皱纹,更激起了我奋发图强的意志。

《滕王阁序》里面曾经有一句话,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我不会把女生这个字眼写进我的字典,不会让软弱成为我的代名词,对于突遭磨难的家庭而言我们已经无力维持,去年夏天,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我去了本县的xx景区做了两个月的服务员和导游员,当我拿到了微薄的工资递给爸爸的时候,我分明看到爸爸浑浊的眼泪,我知道他们是为我这个女儿而骄傲,这个家庭我多希望通过我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改善。

当来到学校以后,我听说政府和学校对贫困学生的这些扶持的政策,我心里充满感激,多希望通过这一途径暂时缓解一下家庭负担,作为一个大一学生,生活的磨难让我明白为人儿女的责任,我知道这些钱只是暂时的,我所要做的是通过这个机遇,更快的充实自己和武装自己的头脑,更快的适应变化愈来愈快的社会,在上大学以前我就已经做好了一整年的规划,作为一个学生应该时刻以学业为重,我要尽快的适应学校的生活,学校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条件,我会经常去图书馆,以了解更多的知识,让自己的涵养得到补充,课外之余,我要多参加一些勤工俭学的活动,以自给自足,减轻家庭压力,并更快的与社会接轨,了解本专业需要的素养和技能。种。种的种。种,机会转瞬即逝,青春不容挥霍,这是一个不同境遇女生的自白,也是我立下的誓言。

最后感谢学校给予我们的支持,我会以实际行动报答学校,感恩社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我能!

申请人:

20xx年xx月xx日

扶贫误区论文范文

建国以来我国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公认。政府在扶贫上的一系列政策不仅为13亿中国人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推动了全球反贫困事业的发展。回顾我国农村扶贫政策历程,有助于我们认识当前农村贫困问题的新挑战,并为今后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一、我国农村扶贫政策的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扶贫政策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体制改革推动式扶贫。

始于1978年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于缓解农村贫困,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下降,使农民收入迅速增加。此外,国家还采取措施使社会财富的分配逐步向农民倾斜。

(二)大规模开发式扶贫。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政府决定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对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进行综合开发,以解决贫困地区人口的温饱问题,为贫困地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与此同时,我国专门性的扶贫开发领导机构“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成立,从此,我国在全国农村范围内开始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政府扶贫的指导方针改变了以往单纯救济的扶贫方式,向开发式扶贫转变,确立了开发式扶贫的指导方针。

(三)重点攻坚式扶贫。

从1991年起针对生产生活条件极为恶劣、脱贫致富难度较大的地方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集中帮扶行动。在这一期间,中央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扶贫开发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国务院颁布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目标、对象、措施和期限的扶贫开发行动纲领。为落实扶贫攻坚计划,中央多次召开扶贫工作会议。经过努力,5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宣布攻坚计划基本完成。

(四)参与式扶贫开发。

进入21世纪,我国农村的扶贫开发面临着新的困难。解决少数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成为迫切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205月中央召开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总结了以往扶贫开发的成就和经验,部署了今后的扶贫开发工作。根据会议的精神,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新纲要注重发展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和卫生事业,并且意识到疾病是使农户陷入贫困的一个主要因素,扶贫规划强调参与式扶贫、以村为单位进行综合开发。新纲要承认城乡间人口流动是扶贫的一个重要途径,并采取新的政策举措使农村居民更容易从城镇新出现的工作机会中获益。

据国务院扶贫办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的1479万人,低收入人口也从20的6213万减少到20的2841万。与此同时,贫困地区的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基础设施状况明显改善。

二、当前我国农村扶贫政策面临的新挑战。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农村扶贫开发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市场经济中,农村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处于不平等的市场竞争地位,资金和资源的流失和投资倾斜使贫困地区稀缺的资源大量向发达地区流动,贫困地区的人才流失问题较为突出。

(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使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诸多矛盾。

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向。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贫困地区不仅存在着经济规模、经济基础、经济实力的差距和发展阶段的差距,而且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经济效益也不如发达地区。此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很重要的方面是要求贫困人口素质有相应的提高,贫困农户应该具备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在农村贫困地区显得比较落后和缺乏。并且贫困地区在追求经济效益,尽早摆脱贫困的主导思想支配下,常常不能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往往使经济发展建立在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基础上。

(三)政府推动型扶贫的局限性和问题日益显现。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以及各方面环境与条件的改变,以政府行政推动为主导的扶贫方式及实施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日益显露。表现为,一是政府的资金供给能力有限,难以满足社会对扶贫资金的需求。二是多部门参与和部门利益的存在使政府扶贫开发易出现难以协调的矛盾,并很有可能出现相互削弱甚至抵消工作成果的情况。三是由于政府对扶贫资金的管理过于宏观,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体系,影响了扶贫资金尤其是有偿资金效益的发挥。四是政府官员的高度流动性既不利于扶贫政策的连续性,也不能保证官员以负责的态度保证扶贫任务的落实,造成扶贫项目的短期行为比较普遍。

(四)特殊贫困地区矛盾突出。

目前,在14。8万个贫困村当中,绝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占乡村总人口的`33%;在石山区、荒漠区、高寒山区、黄土高原区和地方病高发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以及42个沿边境的扶贫重点县超过40%。在贫困人口总量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这些地区需要移民的农户比例明显提高。此外,革命老区发展相对滞后,全国237个革命老区目前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7%。

(五)农村脱贫人口的返贫问题显得日益突出。

表现为返贫率高,返贫的区域集中性与分散性同时并存,具有频繁性。返贫蚕食着扶贫开发的成果,往往使广大干部群众多年的辛勤努力在瞬间化为乌有。同时,对贫困人群的经济基础、挣脱欲望、自信心打击巨大,一旦重陷贫困境地,不仅当初的努力付之东流,而且重新脱贫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六)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加剧。

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传统农业受到巨大冲击,而首当其冲将是贫困地区以种、养为主的科技含量低的农产品销售,农民收入也将可能因此大幅度减少。

三、农村扶贫政策的新要求。

(一)要加快扶贫政策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开发方式和扶贫思路等方面的创新。

在管理体制上,要强化扶贫工作责任,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和专门的经费,有一套相应的法律制度来指导和约束这些机构的活动和经费的使用,项目的运行要按期完工,发挥效益,项目资金的使用得到监督。此外,要调整扶贫工作重心,适应新阶段贫困人口大分散、小集中的特征,由重点扶贫县转向重点扶镇、扶村、扶户。

在运行机制上,要完善扶贫开发模式,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开发扶贫、市场运作”的扶贫开发模式,着力增强扶贫能力,培育多元化的扶贫开发主体,实现各种扶贫资源优化组合,提高扶贫开发效益。与此同时,要完善扶贫资金投入和运营机制,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金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建立起以扶贫资金投入为导向,以农户自己投入为主体,以信贷、外资和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扶贫投入机制。此外,要完善协作帮扶机制,协作帮扶是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运行机制中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主要内容,是政府主导的扶贫开发的有力补充。协作帮扶有利于减轻政府扶贫压力,也有利于地区之间的交流,还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合作。

产品结构,发展龙头加工企业,发展绿色无公害优质农产品,完善服务市场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三是以项目为载体。改变过去单一抓粮的思维模式和重点扶持短平快项目等急功近利的做法,突出扎根性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支柱产业开发,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以提高基层组织领导、指导现代农业的能力和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为切入点,坚持两手齐抓,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在扶贫思路方面,要跳出就贫困地区解决贫困的传统思维,从外部寻找脱贫致富的路子。坚持劳务扶贫与工业化相结合,“搬迁扶贫”与城镇化相结合,扶贫开发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在开展物质扶贫的同时,开展精神扶贫破除困扰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小农经济观念和小生产的思维方式。

(二)要优化扶贫制度安排。

应加大政府专业化扶贫机构的独立性,调整财政扶贫资金结构。鉴于扶贫机构仅作为协调机构带来的问题,建议强化专业化的扶贫机构的职能和权威。可考虑将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权由各级地方政府手中转移到各级扶贫机构手中。同时,应调整政府用于扶贫的资金结构,减少无偿性财政扶贫拨款份额,加大政府提供信贷资金的份额,更多地采用经济手段来进行扶贫。此外,还可考虑成立专门的小额信贷机构,完善国家扶助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政策性贷款,逐步放开小额信贷的利率限制,提高贫困户“瞄准率”,培育扶贫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要加大农村组织化扶贫的力度。

农户组织化是有助于实现农业发展和贫困农户脱贫的有效途径。农村组织化扶贫战略就是集中各种扶贫资源,以农户组织创新为核心通过引导、扶持来帮助贫困农户参与农村组织化的进程,最终使贫困农户走脱贫致富之路。贫困农户组织化是农村组织创新的一项新内容,应在农户组织化进程中加入扶贫资源、扶贫对象等变量,确立扶贫工作新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四)改变贫困地区的文化观念。

长期以来,以生存为根本的扶贫制度在力图改变物质财富匮乏现状的同时,相对忽视或遗忘了贫困地区精神状态的实质性提高。思想贫困是比物质贫困更加难以根除的痼疾。贫困地区不能成功地造就一种脱贫致富的内在张力,从而严重地延缓了脱贫的步伐,影响了扶贫成效的巩固提高。面对贫困地区的这种状况,当务之急是造就一种对农户原有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冲击力,通过对新生活新事物的接触,彻底打破与现代市场经济相抵触的经验式思维模式,扩展其精神空间,造就一种积极的、创新的群众意识。

(五)要加大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

农村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有其特定的含义,即通过观念层面的开发使农民适应社会的转型,通过潜能的开发使农民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通过技能的开发使农民提高开拓生存空间的能力。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农民接受外来观念、信息和技能培训从而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的过程。培训和提高农民的生存技能,是帮助农民勇于离开土地,走进城市,开阔眼界和摆脱贫困最现实的途径。

扶贫论文精准扶贫论文范文

摘要“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的目标、现状如何,应以怎样的策略推动扶贫工作,笔者对当前关于精准扶贫的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以期对构建精准扶贫机制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精准扶贫目标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3.8文献标识码:a。

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11月27日至28日,***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系列时间点的重大决策,体现了党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极大的勇气、信心和决心。

1精准扶贫工作目标。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八届五中全会对扶贫工作提出了三个具体的目标:一是按照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脱贫;二是贫困县全部脱帽;三是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具体地说就是要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党和政府对7000多万贫困人口的庄严承诺。

从2015年到2020年,要在5年多时间减贫7000多万人,意味着每年要减贫1170万人,平均每月减贫100万人。要完成这一目标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这既是一道世界性难题,更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考验。

2寻找差距补齐短板。

找准方位才能把握航向,主动作为才能克难前行。面对当前的扶贫工作形势,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推进难以完成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2.1对照中央要求找差距,着力补齐认识短板。

要做好扶贫工作,笔者认为在思想认识上要做到“两要三不”:

时间上要推进,要有争分夺秒的紧迫感,扶贫攻坚,刻不容缓,不能懈怠。古人言:“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精准扶贫时间已经确定,我们要纳入议事日程,确保在规定时间完成脱贫任务;思想上要扶志,贫困地区发展既要政策扶持,也要靠内生动力。不论造成贫困有何种直接原因,精神贫困始终是主观上的首要根源。精神贫困首先体现在缺乏脱贫致富的勇气、信心等主观意愿。树立脱贫信心、营造脱贫环境,帮助贫困群体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以及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拿出敢想敢干的毅力和决心,在精神上与贫困绝缘。我们要从思想上和根本上帮助贫困户摆脱贫困,让他们树立生活信心,有一技之长作为脱贫的“加速器”。

扶贫攻坚不走马观花。我们应当认识到,扶贫工作是雪中送炭,既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更需要真情实感的倾注;贫困群众更需要关心、关爱。扶贫攻坚不急攻近利。在扶贫工作中,既要迈开步子,想出点子,也不能只顾眼前,要放眼未来。既保持生态环境不破坏,又能让农民安居乐业,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扶贫攻坚不水中捞月。扶贫的要义是全面脱贫,不能只考虑关键中的少数,要考虑少数中的关键。

2.2对照脱贫目标找差距,着力补齐能力短板。

脱贫攻坚的大政方针已定,关键在于落实,精准施策,方能取得实效。

(1)做好生产发展工作,帮助贫困群众“换穷业”。很多贫困地区有特色优势资源,但“养在深闺人未识”。思路一变天地宽。要抢抓消费升级、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带来的新机遇,利用现代科技、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生态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引导贫困群众创新创业,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特色发展的新路子。

(2)做好教育培训工作,帮助贫困群众“拔穷根”。一些贫困地区还存在“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对文化教育的忽视不仅降低了贫困群众脱贫能力,还会导致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扶智关键是要让贫困人口公平享受公共教育资源,不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想方设法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落实贫困地区特设教师岗位计划,实施贫困县教育培训项目,完善教育信息网络,开设网上课堂,落实高校招生贫困地区专项计划、贫困家庭子女到大中城市接受免费职业教育政策。

2.3对照“三严三实”找差距,着力补齐作风短板。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一项非常精细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招,容不得丝毫马虎。要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把严与实体现在脱贫攻坚的每一个环节,突出“准、实、严”。

“准”即“精准”。这体现在识别和施策两个环节,扶真贫必先识真贫。江西省于都县探索出“四议一公开”办法,经过党员干部提议、村两委商议、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决议和评议结果公开的程序,把谁是贫困人口搞清楚。精准施策就是精准分析贫困原因和贫困户需求,精准制定扶贫规划、拟定扶贫政策,确保脱贫攻坚措施精准对路。

“实”即责任要实、措施要实。坚决落实一把手的政治责任、贫困县的主体责任、部门的行业责任,形成有效运转的责任体系,只要有一人不脱贫就不放手。按照中央要求,制定地方实施细则,出台配套措施,推动决策部署方案化、具体化,不搞大而化之、大水漫灌。细化扶贫项目前期调研工作,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结合地方实际,确保项目建成后能发挥实实在在的效益。

“严”即考核结账要严、工作督办要严、工作纪律要严。严格考核程序和标准,加强对脱贫绩效的社会监督,责任要精准到人,扶贫攻坚工作中,从签责任状,到具体的工作明确,都要责任到人,立下军令状,加大扶贫工作中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中华民族为解决温饱问题、为实现小康生活,已经奋斗了上千年。如今,号角吹响,决胜在即,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中国人民向着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乘风破浪、奋勇前行,美好的图景即将变成现实。

扶贫论文精准扶贫论文范文

***总书记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所谓精准扶贫,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管理和完善精准识别机制,针对新一轮建档立卡农村低收入户主要致贫原因,因户因人施策,把扶贫工作由“大水漫灌”变成“精准滴灌”,确保扶贫政策和资源真正惠及低收入群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的扶贫工作从未间断,而且投入力度都是有增无减,持续的扶贫攻坚使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是大水漫灌的扶贫不能彻底解决现有的贫困问题,扶贫仍留有死角,唯有***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方可挖穷根、治穷病。

在家呆着无事可做。文化水平的落后,也导致了当地人思想观念的保守性,山村里重男轻女观念没有到很好的改变,而且形成了一些不正确的发展观念。精准扶贫主要是要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要加强对这部分人口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尤其是占农村劳动人口近一半的农村妇女和“两后生”在摆脱贫困方面的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阶段,劳动对劳动者技能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贫困村劳动力劳动技能和劳动素质的提高也就显得越来越紧迫,政府要进一步推动贫困地区的成人教育的发展,加强对这些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针对这些妇女和“两后生”,要在教育培训的基础上,给她们提供各种政策优惠,充分吸收先进经验,提高教育扶贫力度。另外精神生活的单调,还导致赌博、迷信甚至邪教很容易占领农民的精神空间,造成部分农民的长期颓废,严重影响农村的和谐与发展。

人生观和价值观,主要依靠自身的努力真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这才是实施精准扶贫的根本和最为重要的方式与途径。

二、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运行具备多重作用。首先,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变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对改变村镇面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对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意义重大,如良好的交通条件是使农民摆脱贫困的重要条件;再者,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是使农民改变落后的生活方式,缩小城乡差别的基础。比如治沟造地工程,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积,使农民具备向土地要效益,依托资源谋发展的基础条件。实施人畜安全饮水工程,通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可极大地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发展产业发家致富的积极性。只有加大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提高服务水平,才能保障精准扶贫工作有序、有效开展,才能让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才能让农民真真实实富起来。

决基本生活需求才能脱贫。一方面,对于纳入建档立卡范畴的农村低保户和五保户,通过政府“兜底”的办法,由民政部门按照序时进度提高农村低保标准,确保按期实现脱贫目标;另一方面,对于农村低收入扶贫户人口的增收脱贫必须通过资金扶持、项目带动、组织党员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等途径和措施,确保实现脱贫目标。通过对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家庭的致贫原因进行汇总和全面剖析,大体可以归纳为因病、因学、因残和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动力等因素,全面把握和正确分析农村低收入扶贫户主要致贫原因,才能做到因户制宜,因户因人施策和“一户一策”,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帮扶措施,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式与“四个统一”(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种植、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增加农民收入。

精准管理,就是要建立完善经济薄弱村、低收入户帮扶信息档案台账,强化精准扶贫监测,及时跟踪经济薄弱村、低收入户帮扶情况,确保帮扶对象得到有效扶持,在规定时间内实现稳定脱贫目标。同时,实施精准扶贫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敏感度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实践证明,无论是开展精准识别,还是实施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都离不开一支精干高效的扶贫干部队伍。县、乡两级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和具体工作的承担者,要重视和加强扶贫干部队伍建设,调齐配强扶贫部门领导班子,充实扶贫工作力量;进一步加大扶贫政策培训力度,提高基层扶贫工作人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确保事有人干、有人干事,为不断提高精准扶贫工作水平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对农村低收入扶贫户进行分类和全面摸清主要致贫原因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完善各类管理机制,因户因人施策,强化责任落实和推进,确保脱贫奔小康各项目标落到实处。

扶贫论文精准扶贫论文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要以更高的认识、更实的举措、更严的管理,才能更好地破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难题。

强化“四种认识”,大力破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认识“偏差”难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强化“四种认识”,切实破解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认识偏差上的难题。一是要强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性的认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党中央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大战略举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致胜法宝,是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针和行动指南。二是要强化扶贫资金精准使用和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扶贫资金精准使用和管理,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保证,在新常态下,扶贫资金精准使用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关系到扶贫资金效益,精准扶贫的成效,还关系到扶贫干部“安全”。三是要强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考核重要性的认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是否能落实的关键一招,就是在于工作成效考核是否到位。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紧紧抓住工作成效考核这个“牛鼻子”。四是要强化牢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重要性的认识。其一,要牢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目标,做到一个都不能忘记。其二,要牢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退出的标准,做到一条都不能偏差。其三,要牢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职责,做到一刻都不能松懈。

抓实“五项工作”,大力破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稳定“脱贫”难题。

业、种养业、水电、乡村旅游、光伏太阳能发电等扶贫项目形式的资产,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建立健全好收益分配机制,确保资产收益及时回馈持股贫困村、贫困户。要在有条件的贫困村建光伏发电站,在成本低的景区交通要道建游客接待中心和各类园区,实现既能建设贫困村集体经济、又能带动广大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的双赢目标。四是要抓实小额信贷金融扶贫。以扶贫小额信贷为主的金融扶贫,是当前破解贫困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难题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以小额信贷为主的金融扶贫,做大“一授、二免、三优惠、一防控”小额贷款、龙头企业担保贷款等金融扶贫平台,直接为贫困对象发展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要大力探索和创新金融机构对能够带动和促进贫困户脱贫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村办经济实体等新型经济组织,进行贷款贴息扶持机制。五是要抓实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由于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各不相同,在扶贫工作中,绝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全州现行标准下的5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都要有具体到村、到户、到人、到年限的帮扶措施。要聚焦“两有户”。对有资源、有劳动能力但无门路的贫困户,要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加快形成产加销、贸工农相结合的扶贫产业体系。

严格“五个管理”,大力破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绩效”难题。

管理出成效。在新的形势下,只有实行严格精准的管理,才能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产生最大的绩效。一是要严格抓好精准识别动态管理。贫困户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前提和基础。针对部分贫困村还存在贫困人口识别不够准、动态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要按照“村核、乡报、县统、州汇总,层层把关,级级签字”的要求,严格标准、规范程序、完善资料、精准建档、动态管理,抓好重新识别审核,确保扶贫对象识别公平、公正、公开、公认,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识别进入准确率和脱贫退出准确率达100%。二是要严格抓好扶贫项目精准管理。要严格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督跟着资金走”的原则,强化扶贫项目监督管理,严格按照精准扶贫的标准、程序等实施项目,绝不能擅自更改项目的建设内容和用途。要全程全网监管项目,建好精准扶贫项目台账,实现项目从申报、立项、审批、资金拨付到实施、验收的全程监管。要完善县以下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制度,让项目实施区域的广大干部群众充分知情,保证扶贫项目在阳光下运行。三要严格抓好扶贫资金精准管理。扶贫资金是“高压线”,更是老百姓的“救命钱”。要以严的要求、实的举措,确保一分一厘扶贫资金都用于扶贫开发。要严把扶贫资金分配关。严格按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规定,确保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精准足额安排投入到贫困村、到贫困户。四是要抓好扶贫工作队伍管理。在加强配齐扶贫工作队伍的同时,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项规定”和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要求,加强扶贫工作队伍和“第一支书”的管理。要严格落实各级扶贫工作队和县市、乡镇、村支党政干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双重主体责任。五是要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考核管理。要实行平时随机抽查、季度预安销号、半年综合督查与年度检查验收、明察暗访、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督查考核工作制度,把重点督查、明察暗访和第三方评估作为工作常态。

深刻认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推动德阳交通运输事业创新协调发展。

扶贫误区论文范文

(一)。

1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分析。

1.1教学内容小学化,增加知识门类和难度。

目前,有的幼儿园将开办特色班视为创收的有效途径,幼儿在这里除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育活动外,还要参加门类繁多的兴趣班,幼儿早上入园后,充满了压力和忙碌的一天就开始了,家长的攀比心理和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可谓相互促进,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幼儿特长班,这些特长班盲目地引导幼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参与某种专门的训练,结果却是不尽人意。事实证明,这种增加知识数量和难度的做法是缺乏科学性的。

1.2教学形式小学化,以课堂教学取代游戏。

我国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以游戏为生命。多游戏,多快乐”游戏是幼儿时期的主要活动,也是幼儿的主要生活内容,幼儿在幼儿园中应该通过游戏的开展,满足身心发展的需求,从而自然而然地获取相应的知识。我国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应该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以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并在游戏中做到关注幼儿差异,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但是,目前有很多的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提升自己的名气,以课堂教育取代了游戏,让幼儿像小学生一样坐在教室里接受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完全忽略了幼儿教育的特点和幼儿的天性,这种小学化的教学形式影响了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3教学管理小学化,以小学生制度管理幼儿。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接受到适合这一时期的发展的教育,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需要有正确、合理的生活、活动、学习、游戏等方面的安排,一般情况下,幼儿园大班每天上2~3节课,每节课的时间是30分钟,幼儿的课余休息时间也比较长,与小学生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有的幼儿园在幼儿的生活管理上,基本运用了小学的管理制度,以集体班级教学为中心,来安排幼儿的作息时间,幼儿园俨然成为小学,另外,一些兴趣班、特长班更是让一些幼儿失去了游戏、运动的时间,这种小学化教学管理的现状,也使幼儿教育失去了本有的乐趣,后果堪忧。

2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纠正策略。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完全忽略了幼儿的特点,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障碍,也影响了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结合上文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分析,对如何纠正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的策略,作如下几方面的探究。

2.1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做好“幼小”教育衔接。

幼儿阶段具有自己的主要特征,因此,幼儿的教育应该结合这些特征来做出合理的设计和实施,实现教育对幼儿的健康发展的作用,幼儿教育的重点还应该体现出内容的丰富性、启蒙性,在教育的特点上,还应突出科学性和适当性等,“幼小”教育的衔接过程中,幼儿教育还应结合幼儿的教育规律、教育的理念来设计教学的课程,突出幼儿教育的独立性,应该认识到幼儿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入学前的考试,而是为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才是关键,因此,要以多样化的适合幼儿特点的教学活动、游戏等,增强幼儿的学习意识,培养学习的兴趣,为了幼儿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奠定健康的心理基础。

2.2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有效发挥“家园”共育作用。

目前,有很多的幼儿教师业务知识十分欠缺,很多教师学习专业是小学教育,甚至有的教师是通过关系招收进来的非专业的毕业生,这就使得幼儿教育的师资难以适应当前幼儿教育的需求,因此,首先要通过对教师的培训,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幼儿教育的能力,真正克服小学化的倾向,要是幼儿教师认识到幼儿教育是基础的教育,要结合幼儿的特点来进行;鉴于目前众多家长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所产生的影响,我们要通过多种方式与家长展开交流,是家长充分理解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是拔苗助长,无法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使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理念,让幼儿在家庭中获得良好的教育,充分发挥出“家园”共育作用。

2.3政府部门宏观管理,加大幼儿教育督导力度。

由于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对幼儿教育管理滞后,导致了我国的幼儿教育一直处在一种落后的状态中,因此,今后要建立并完善幼教的监督机制,从每个教育教学的环节中进行严格的把关,对出现“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各级主管部门要严格审查办园的标准,对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予办理,防止个体幼儿园出现“小学化”教育,产生生源等方面的不正当竞争。

3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在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管理上都表现的十分突出,它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严重影响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当前形势下,纠正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需要依靠整个教育机制的改革,需要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付出长期的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二)。

一、幼儿教育中小学化的倾向形成原因。

1.传统观念的影响。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开始重视起来,在孩子全方位发展上愈发注重。同时家长也受到了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早期教学启蒙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在选择学校时偏好于选择兴趣班开设多的学校,在无形中助长了幼儿教学中小学化倾向的风气。

2.幼儿教师专业性的缺乏。

幼儿教育阶段是培养孩子对学习和生活兴趣的阶段,因此对幼儿教师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幼儿教师需要具备音乐、手工制作等方面的教学能力,但是,现在很多中小城市包括一些大城市的私立幼儿园的幼儿教师都是由一些中小学教师来充任的,缺乏幼儿教育的多样性、活泼性,课堂教学也更加偏重于小学化的理论教育,抑制了孩子们的想象,随着时间推移,孩子们就会失去学习兴趣。

3.教育衔接的影响。

幼儿教育的实质是以儿童为中心实施的教育,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阶段,意在培养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但是很多家长都陷入到对幼儿教育认识误区,认为幼儿教育是在为小学教学做准备,从而导致了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超前教育”现象产生,并且还有不断加重的倾向。

4.应试教育的影响。

应试教育是中国特定国情下的一种教育模式,已经有很多年的发展历史,很多家长都是在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在潜意识中已经认可了应试教育这一教育模式。另外一方面,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抱有极大希望,希望他们未来都可以通过教育成为社会上的佼佼者,因此,他们对孩子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并且在生活中相互攀比,这就导致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加。

二、幼儿教育中小学化倾向的弊端。

幼儿还处在心智、性格、兴趣发展不成熟阶段,家长们让孩子在幼儿教育时期接受小学化教育,这无疑是在揠苗助长,违背了孩子成长规律,制约了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对孩子的成长是百害而无一利。

1.制约孩子个性发展。

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学习并不是他们的主要任务,他们是在幼儿老师的指导下不断的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通过孩子之间交流学习,初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但是,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越过了孩子们这一发展阶段,抑制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最终会造成了孩子们厌学的现象。

2.制约孩子发展兴趣。

现在很多孩子都处在被动教育中,在家长的安排下,各种兴趣班接踵而至。紧凑的兴趣班剥夺了孩子们玩乐的时间,更别提孩子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将孩子们的天性都扼杀在襁褓之中,摧残了孩子们智力发展,孩子本在被迫的学习过程中,甚至有可能丧失对未来的信心。

3.制约孩子的学习进程。

孩子在幼儿时期接受小学化教育,在短时间内,我们可能会看到孩子在学习方面这些领先于其他孩子,但是,这些孩子在幼儿时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中,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的学习方法,缺乏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枯燥学习过程中,会很快丧失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

4.制约幼师专业性发展。

由于现阶段的幼儿教育逐渐倾向小学化教育,幼儿教师的各种专业知识在教育过程中得不到施展,仅仅局限在向学生传授各种理论知识,在一段时间后,幼师就会形成特定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自身专业化的发展。

三、幼儿教育中小学化教育的解决措施。

1.遵循幼儿教育原则。

幼儿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让他们在游戏激起自己的求知欲,发展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和兴趣,加强孩子的思想教育,让孩子身心都能够健康发展。

2.转变家长教育观念。

社会总是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家长的观念也不会停滞不前。现在家长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在孩子幼儿阶段就开始接受小学化教育,但是这种教育方式极大损害了孩子学习积极性,制约孩子的成长个性,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很多人都是在这种这种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但是成功的人却寥寥无几,要想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就需要学校多开设一些亲子教育,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幼儿教育中来。

3.应试教育观念的转变。

应试教育是中国特有国情下的一种教育方式,它影响了我们几代人,虽然现在我国正在极力提倡改革教育,但是他们将改革重点过多放在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等等,正是在这种教育环境的影响下,才使得很多的幼儿教育中出现小学教育的不良现象。因此改革教育,还要从幼儿教育抓起,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逐渐改善幼儿教育中小学化倾向的问题。

4.专业化队伍的培养。

学校实行幼儿教育,是让孩子在幼儿教师引导下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促进孩子的心智发育,在游戏中培养孩子对学习的热情,这就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性具有更高的要求。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产生着极大影响。因此,要改善幼儿教育中具有小学化倾向的状况,还要从幼儿教师抓起,因此,学校在招聘幼儿教师时,要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性进行考核,同时还需要幼儿教师在平时生活中不断丰富自己,加强对专业技能的学习,给孩子们一个全新的幼儿教育。

5.回归教育本色。

现在国家一直提倡为小学生减负,但是很有学校都没有将这一号召落实,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让本该在游戏中学习、成长的孩子被各种兴趣班围绕。这种揠苗助长式教育,违反了幼儿教育原则。要想教育回归本色,不但需要加强幼儿教师的教学专业性,还需要学校加大投资力度,购置各种教学用具,让孩子的课堂更加的丰富多彩。因此,要想回归教育的本色,还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

6.加大监督力度。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需要我们共同呵护,但是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教育正在不断摧残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要解决这一教育问题,需要教育部门规范幼儿园建设机制,加大对幼儿园的监测力度,明确幼儿园的办学宗旨,在还给孩子们一个无忧的童年。

四、结束语。

教育最忌讳急功近利,幼儿教育中小学化倾向违反教育基本原则。幼儿教育对孩子心智、习惯、思想的培养都起着重要作用,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一步。但是要幼儿教育中小学化倾向的教育模式已经被很多家长、学校所接受,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还给孩子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还学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三)。

一、幼儿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1.幼儿教学活动结构设置不合理。

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在我国各个阶段的教育都根深蒂固的存在,在传统观念的指导下,幼儿教育往往轻视甚至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往往只是被动的模仿和接收教师单方面传递的知识信息。另外,幼儿游戏教育中,幼儿游戏的设置结构重内容轻目标,游戏的展开和组织都比较混乱,普遍偏重开展认知性游戏,忽视情感性游戏的安排,而且在具体游戏中,教师往往包办一切,幼儿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生搬硬套的执行,这样就会磨灭幼儿的个性差异,使幼儿逐渐趋于同一化发展。

2.教学方式和方法单一。

传统观念指导下的幼儿教育基本上与小学教育无异,幼儿教师偏重于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对幼儿进行满堂灌,幼儿认字的个数、解题的难度、背诵古诗的数量成为衡量幼儿园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对于有利于体现幼儿主体个性,培养幼儿情感意识,激发幼儿创新创造潜能的各类教学活动,还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具体的实践十分缺乏。

3.幼儿教育不堪重负。

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需要学校、家长、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因此,目前我国的幼儿园大多倡导实行家园合作法教学,虽然幼儿园和幼儿家庭之间有了一定的交流和合作,但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家园合作的真正价值并未真正发挥。另外,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使得更多的家长片面的认为“要从娃娃抓起”“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些观念的客观存在,促使幼儿园将更多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提前到幼儿教育中,挤压了幼儿教育本身的存在空间,加重了幼儿教育的内容和负担。

二、走出幼儿教育误区的有效途径。

1.加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素养的培养。

幼儿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幼儿教师则是辛勤的园丁,只有首先培养出一大批具有专业素养的辛勤园丁才能将祖国未来的花朵浇育好。因此,首先必须加强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培训,积极促进幼儿教师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尊重幼儿在幼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幼儿积极性的发挥。其次在教师观念转变的前提下,幼儿园之间应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同时,学习外国先进的幼儿教育经验,运用最新的幼儿教育理论指导幼儿教育实践。

2.丰富幼儿教育教学方式。

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园应结合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积极运用游戏教学方法,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游戏在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幼儿的智力、情感发展等发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学中应广泛的开展游戏教学模式。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具体要求灵活安排和设计种类丰富的游戏,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切实将游戏融入到幼儿具体的日常生活中,将游戏生活化、生活教育化。

3.加强家园之间的联系。

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更重要是,幼儿教育是一项需要三方合力才能完成的重要项目。当今社会上很多孩子的家长都因忙于工作,而忽略了与孩子的互动,将幼儿教育的重任单方面的推向幼儿园。我国的幼儿园大多采用封闭的教育方式,加上幼儿的自理能力较低,所以幼儿园很多具体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加上目前很多家长对幼儿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见。因此,加强家园之间的联系就显得更为重要。通过幼儿园与家长联系,加强对孩子教育问题的共同探讨,不仅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培养和增进,而且有利于幼儿教育中各项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在健康愉悦的环境中快乐的成长。

三、结语。

总之,针对目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教育误区,学校、社会、家庭必须承担起各自的角色任务,形成合力,相互促进;巧妙运用游戏教育方法,实现幼儿在健全、快乐的环境中全面发展,为幼儿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扶贫理论文章

突出“三个重点”弘扬“五种作风”

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山寨回族乡党委书记杨军。

山寨乡位于华亭县西北部的关山脚下,全乡辖8个村、51个生产合作社、3046户14009人,占地面积8107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4.01万亩。境内气候高寒阴冷,基础条件薄弱,属典型的林缘区贫困乡。长期以来,在这里生活的3000多户群众深受贫穷落后的困扰。“十一五”期间,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坚持走特色扶贫开发的路子,积极争取项目,广大群众苦干实干、自力更生,吸引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紧紧围绕“培育产业增后劲、改善基础惠民生、加强培训育新风”三个重点,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通力协作、清正廉洁、精益求精”五种作风,大打了一场扶贫攻坚战。为边远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如今,这里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大幅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到处一片和谐安康的繁荣景象。

“三个重点”牵住了脱贫致富的“牛鼻子”,成为推进扶贫开发的根本扶贫开发,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广大群众脱贫致富难、生活条件差、思想观念旧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坚持“优化结构抓富民产业是根本,强化设施促村容整洁是基础,加强教育培新型农民是灵魂”的思想,把扶贫开发作为贫困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各类扶贫项目的带动下,全乡上下呈现出“产业逐步壮大、农民持续增收、设施不断完善、乡风大幅转变”的良好发展态势。

培育产业增后劲。我们始终坚持把培育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坚持围绕产业开发实施扶贫项目,努力让困难群众家家都有一项致富产业,实现了扶贫开发由“扶生存”到“扶发展”的转变,切实增强广大贫困人口的自我“造血”功能,形成了稳定脱贫、稳定增收的长效保障机制。依托扶贫政策和项目,乡村两级立足乡情民意,下大力气培育特色产业。2003年以来,全乡8个村,有4个实施了参与式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3个村实施了整流域片区开发整村推进项目。以项目为支撑,引导农户大力发展草畜、药材、劳务三大传统产业。建成了建筑面积3800多平方米多养殖小区,全乡牛饲养量达到1.6万头,今年建成千亩地膜川芎示范点1处,全乡年均药材种植总面积稳定1.3万亩左右,年均输转劳务4000多人次。去年,开始探索发展核桃和育苗产业,全乡种植优质核桃1700亩,繁育云杉、樟子松等绿化苗木1050亩,建成了千亩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形成了五大产业并驾齐驱拉动农民增收的格局。到目前,全乡形成了“人均一头牛、牛均一亩草、人均一亩药、户均输出一个劳务”的基本产业框架,让黄土地上长出了“绿色银行”,也让农民致富增收有了资本,谋取幸福有了希望。

改善基础惠民生。环境也是生产力。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坚持统筹发展的思想,把改善农业农村基础条件作为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构建富裕、和谐新农村基本服务框架,彻底改善民生基础的主要抓手。着眼于解决吃水、行路、上学、就医等民生热点难点问题,依托扶贫项目,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积极措办惠民实事,大力开展生态家园建设工程,从起初的“六个一”到“五改三建”,再到“三清四化五改六有”,不断融合各类项目资源,整体发力改善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条件,让项目落地一处,温暖一片,照亮一方,真正成为惠民、利民的阳光工程。从2006年到现在,全乡累计实施旧农宅改造2490户,建设新农宅465户,移民搬迁58户,通村道路全部水泥化,全乡自来水管网实现了全覆盖,完成入户2920户,入户率达88.5%;自来水进了院子,沼气灶上了锅台,中、小学生用上了新校舍。村村建起了卫生所、人人加入了新农合,养老还有新农保,困扰农民多年的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得到根本解决。小城镇拓建、街巷改造、农贸市场建设等项目,搭起了农产品交易等平台。集镇体量的不断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商贸流通整体扩容提速,缩小了城乡差距,实现了扶贫攻坚与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机结合,为我们创造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加强培训育新风。贫困不只是物质的缺乏,还表现在缺少现代的精神和观念,开发式扶贫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要帮助贫困群众提高劳动技能,引导他们树立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为了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劳动技能和市场意识,巩固扶贫开发的成果,乡党委、政府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的原则,狠抓科技推广与培训,着力实施农民素质培养工程,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紧紧围绕劳动技能、实用科技、市场常识、惠农政策、传统礼孝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充分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站点、农民信息之家等平台,广泛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年均培训680多人(次),培训农民专业技术人员230多人,基本实现了村村都有科技明白人,家家都有一门实用技术,为新农村建设培育了大量的新型农民。通过培训,把广大群众的思想意识汇聚到增收致富、弘扬新风上来,全乡上下明理诚信、崇尚科学、遵纪守法、勤俭礼孝的氛围日益浓厚。

“五种作风”源于长期的发展实践,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扶贫开发工作扎实开展。

坚持依靠群众,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扶贫开发的主体是广大群众,扶贫项目的实施更离不开群众。长期以来,我们坚持“扶贫不扶懒”的思想,坚持走参与式扶贫的路子,在项目指标的安排上,首先看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积极性高的,优先安排项目指标,形成了项目实施的强大内动力。在确定扶贫子项目的过程中,注重听取群众意见,努力使每项建设内容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积极动员广大群众除了依靠项目实现自身发展以外,积极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广大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高涨,2010年,我们在实施山寨河流域片区开发东街整村推进项目的过程中,有一条河堤需要治理,当时工队报价25万元,项目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远远不够,乡村两级通过动员群众,由群众投工、拉运沙石,项目投水泥的办法,最终以2万元的项目支出完成了310米浆砌石河堤建设,节约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也为我们今后开展类似的工作创造了经验。

坚持苦干实干,弘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艰苦奋斗是我们各项事业制胜的法宝,特别是像山寨这样一个边远贫困乡,更离不开艰苦奋斗的作风。长期以来,这里的干部群众坚持宁可苦干、绝不苦等的思想,苦干实干,自力更生,这种“人一之、我十之、百之,乃至千之”的精神,成为全乡扶贫开发工作基本精神支柱,有力的促进了各项工作。艰苦奋斗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作风,只能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而不能仅仅挂在嘴上。在实践中,我们坚持“领导亲力亲为、干部冲锋陷阵、群众积极参与”,在亲力亲为带着群众干的过程中,诠释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涵,把艰苦奋斗的作风,演绎成为一种干部精神风貌的象征。

坚持统筹发展,弘扬通力协作的作风。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山寨的扶贫开发之路,既是一条振兴之路,又是一条统筹发展之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必须借助全社会参与,多部门联动的强大合力,为了更好的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我们坚持统筹发展的思想,在实施扶贫开发项目的同时,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努力做到扶贫项目实施到哪里,其他项目跟进到哪里,整合放大了资金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2010年我们实施片区开发整村推进项目的过程中,整合通村公路硬化工程项目、贫困户危房改造项目、小城镇开发建设等项目7项,杜绝了把有限的资金“撒胡椒面”,同时形成了循序渐进、梯次发展的良好机制和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成效非常显著。

坚持注重细节,弘扬精益求精的作风。“细节决定成败、关键在于落实”,山寨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带着这一共识,在推进扶贫开发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细节,特别是在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坚持规划先行,围绕产业开发、家园建设、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细致到每一块地怎么种、每一条线怎么放、每一块砖怎么砌。在改造村庄面貌的同时,立足周边环境,因地制宜、因势造景,努力让每个村庄在整洁靓丽的同时,又各具特色,农户的农宅在突出实用性的同时,又兼顾巧妙摆布,努力达到一村一景、一户一景的效果。

坚持阳光施政,弘扬清正廉洁的作风。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惠民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扶贫开发工作的成败,取决于广大群众对项目的整体评价,用好每一笔项目资金、管好每一个干部,在推进扶贫开发的过程中尤为重要。长期以来,我们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把项目实施的过程全程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民主理事,阳光操作,项目实施前,在确定成立专门工作队的同时,召开村委大会推选成立项目监督领导小组,定期将项目户的确定、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公开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在项目实施结束后,邀请县上监察和审计等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建设审计验收,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开展、健康实施。

扶贫论文精准扶贫论文范文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要以更高的认识、更实的举措、更严的管理,才能更好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难题。

强化“四种认识”,大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认识“偏差”难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强化“四种认识”,切实**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认识偏差上的难题。一是要强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性的认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党中央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大战略举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致胜法宝,是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针和行动指南。二是要强化扶贫资金精准使用和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扶贫资金精准使用和管理,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保证,在新常态下,扶贫资金精准使用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关系到扶贫资金效益,精准扶贫的成效,还关系到扶贫干部“安全”。三是要强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考核重要性的认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是否能落实的关键一招,就是在于工作成效考核是否到位。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紧紧抓住工作成效考核这个“牛鼻子”。四是要强化牢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重要性的认识。其一,要牢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目标,做到一个都不能忘记。其二,要牢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退出的标准,做到一条都不能偏差。其三,要牢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职责,做到一刻都不能松懈。

抓实“五项工作”,大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稳定“脱贫”难题。

业、种养业、水电、乡村旅游、光伏太阳能发电等扶贫项目形式的资产,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建立健全好收益分配机制,确保资产收益及时回馈持股贫困村、贫困户。要在有条件的贫困村建光伏发电站,在成本低的景区交通要道建游客接待中心和各类园区,实现既能建设贫困村集体经济、又能带动广大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的双赢目标。四是要抓实小额信贷金融扶贫。以扶贫小额信贷为主的金融扶贫,是当前**贫困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难题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以小额信贷为主的金融扶贫,做大“一授、二免、三优惠、一防控”小额贷款、龙头企业担保贷款等金融扶贫平台,直接为贫困对象发展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要大力探索和创新金融机构对能够带动和促进贫困户脱贫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村办经济实体等新型经济组织,进行贷款贴息扶持机制。五是要抓实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由于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各不相同,在扶贫工作中,绝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全州现行标准下的5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都要有具体到村、到户、到人、到年限的帮扶措施。要聚焦“两有户”。对有资源、有劳动能力但无门路的贫困户,要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加快形成产加销、贸工农相结合的扶贫产业体系。

严格“五个管理”,大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绩效”难题。

管理出成效。在新的形势下,只有实行严格精准的管理,才能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产生最大的绩效。一是要严格抓好精准识别动态管理。贫困户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前提和基础。针对部分贫困村还存在贫困人口识别不够准、动态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要按照“村核、乡报、县统、州汇总,层层把关,级级签字”的要求,严格标准、规范程序、完善资料、精准建档、动态管理,抓好重新识别审核,确保扶贫对象识别公平、公正、公开、公认,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识别进入准确率和脱贫退出准确率达100%。二是要严格抓好扶贫项目精准管理。要严格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督跟着资金走”的原则,强化扶贫项目监督管理,严格按照精准扶贫的标准、程序等实施项目,绝不能擅自更改项目的建设内容和用途。要全程全网监管项目,建好精准扶贫项目台账,实现项目从申报、立项、审批、资金拨付到实施、验收的全程监管。要完善县以下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制度,让项目实施区域的广大干部群众充分知情,保证扶贫项目在阳光下运行。三要严格抓好扶贫资金精准管理。扶贫资金是“高压线”,更是老百姓的“救命钱”。要以严的要求、实的举措,确保一分一厘扶贫资金都用于扶贫开发。要严把扶贫资金分配关。严格按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规定,确保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精准足额安排投入到贫困村、到贫困户。四是要抓好扶贫工作队伍管理。在加强配齐扶贫工作队伍的同时,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项规定”和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要求,加强扶贫工作队伍和“第一支书”的管理。要严格落实各级扶贫工作队和县市、乡镇、村支党政干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双重主体责任。五是要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考核管理。要实行平时随机抽查、季度预安销号、半年综合督查与年度检查验收、明察暗访、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督查考核工作制度,把重点督查、明察暗访和第三方评估作为工作常态。

深刻认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推动德阳交通运输事业创新协调发展。

扶贫论文精准扶贫论文范文

摘要:为促进我国各个地区的均衡发展,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持续开展脱贫攻坚行动。产业扶贫属于长效稳定的脱贫策略,能够提高贫困地区的发展基础动力,也是现阶段重点开展的扶贫策略。目前,产业扶贫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整体效果有待提高,为此相关地区应当深入研究,充分利用小额信贷,提高产业扶贫的效果,转变贫困人口的思想认识,建立起完善的金融体系,实现扶贫工作水平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扶贫;小额信贷;产业扶贫。

扶贫小额信贷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政策基础,主要针对人群是建档立卡的贫困群体,是我国相关部门实施的精准扶贫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扶贫小额信贷打破了抵押的限制,针对存在创业意愿,具备一定技能的贫困人群均可以发放贷款,在利率上也给予贫困人群充分的优惠,最大程度上降低贫困户的还款压力,增强其贷款意愿,为开展深度产业扶贫提供了资金保障。

(一)扶贫精准度不足。

银行机构发放的小额信贷强调风险的可控,需要保证自身财务体系具备可持续性,为此银行乐于将扶贫小额信贷发放给中高端的收入稳定农户,极度贫困的农户往往无法获得这种贷款。部分地区在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过程中设置门槛不合理,需要人员担保或财产抵押等,很多贫困农户不具备担保条件,因此无法获得贷款。另外,受到现金流以及回报率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银行会将贷款资金投入到农产品流动以及大规模养殖户中,很多贫困户无法获取贷款,精准扶贫形式化严重[1]。

(二)扶贫工作考核机制不完善。

扶贫小额信贷利率和成本无法相抵,国家对于这类贷款的应用范围和受众群体存在明确的限制,信贷机构进行贷款管理难度比较大。一些地区单纯将贷款发放率作为主要指标,忽视了成本控制等环节,这也影响了扶贫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国家扶贫政策的推进。

(三)金融服务缺乏创新。

现阶段,农村等贫困地区的金融体系尚不完善,与国家要求的扶贫攻坚目标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各类金融产品无法满足产业扶贫的发展需求,贷款调研周期过长,评估难度较大等问题突出,急需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问题。

产业扶贫是农村地区开展扶贫工作的有效策略,通过引入相关产业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區贫困问题。

(一)建立风险控制机制,提高金融意识水平。

为实现产业扶贫的基本目标,相关地区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建立起农产品期货市场,银行等机构结合期货市场对价格以及市场供求的预期,最大程度上规避各类信贷风险。大力发展农业衍生品交易市场,组织农业相关机构积极参与到具有交易的各个环节,实现农业信贷的证券化,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地区,提高农村信贷金融体系建设水平。同时,大力提高农民的金融意识,在申请贷款期间需要为银行提供真实的个人信息,明确自身的还款能力,按时归还贷款,不断提高自身经营水平,实现收入增长[2]。

(二)全面开展建档立卡工作。

为实现国家关于精准扶贫的基本要求,各个地区需要大力开展贫困人群的建档立卡工作,确保扶贫小额贷款能够发放到真正有需求的农户手中。在实际操作中,相关结构可以充分利用信息互联网等新技术,建立网络化的扶贫平台,构建起脱贫指数系统,通过大数据对贫困原因进行深入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扶贫措施,明确贫困人口的具体分布以及脱贫状况。同时,改革担保方式,将房屋、土地经营权纳入担保范围,建立起改革机构的金融服务平台,实现金融产品的绿色发展。

(三)加强政策扶持。

为提高金融机构发放小额贷款的积极性,相关机构应当加强政策扶持力度,针对地区扶贫发展具有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给予税费减免,大型金融机构贷款发放超过一定比例,政府部门也需要给予奖励政策扶持。建立起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专项扶贫相结合的完善机制,不断完善金融机构的补偿机制,对于失信个人进行必要的处罚,维护金融机构的基本利益。

兰考县杜寨村属于典型的贫困村,为促进农民脱贫致富,村支书引进哈密瓜种植项目,为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村支书和贫困农户带头种植。为降低贫困户的经营风险,向贫困户发放保证资金,免费赠送哈密瓜秧苗,政府部门给予该地区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支持,降低了利率。同时,为形成规模化种植,成立了专门的哈密瓜种植合作社,聘请农业专家讲解哈密瓜种植技术,提高农民种植水平。政府部门积极为农民开发市场,改造种植大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该地区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显著增长,其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3]。

结束语:

扶贫小额信贷是国家开展精准扶贫的重要政策,为此相关地区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引进适合区域发展的产业,金融机构也需要适当降低贷款门槛,通过多种措施,改善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地区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刘伟.三河市:周密部署强举措扎实推进精准扶贫[a].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改革开放丰碑伟业论文集[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2018:2.

[2]刘建,吴理财.制度逆变、策略性妥协与非均衡治理——基于l村精准扶贫实践的案例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127-134+169.

扶贫论文精准扶贫论文

广东省深圳市的渔民村地处深圳河畔,毗邻香港,现为深圳市罗湖区南湖街道所属的一个村级社区。改革开放前是隶属广东省宝安县深圳镇管辖的一个小渔村,历史上渔民村的村民,在深圳河入海口一带以捕鱼为生,生活贫寒,以船为家,四处漂泊,无固定居住地点。解放后渔民们才上岸定居组成村落,始称渔民村至今。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南国边陲几百人的小渔村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领导下,利用政策和地理优势,勤劳吃苦的渔村人将一个贫穷落后的水边小村落,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雅,高楼林立,城市功能与基础设施齐全,欢歌笑语,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渔村,成为我国经济特区政策的落实与实施,农村改革工作开展的成功典范明星村,也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首次南巡视察之村。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给渔村面貌带来了的彻底的改变,渔民村的历史变化就是党的政策在全中国农村改革开放成果的缩影,村民在过上富足充裕生活的同时,思想上也随之有了深刻地认识: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才能留下先人历史的脚步,留给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是什么,继承中华优良的传统,以史为鉴,继往开来,记录渔民村几代人艰苦奋斗的生活经历,用什么方式展现出来,经过广大村民反复商讨研究,最后决定在村里建一条三百五十米长的铜铸壁雕文化长廊,用特殊的文化表达形态来纪念这些历史,告诉后人,是新的社会制度,改革开放的政策,彻底改变了祖祖辈辈打渔人的命运,才能够真正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

沿着进村路上而建的渔民村文化长廊总长度有350米,铜铸浮雕二十幅,共分“春到渔村”“海上漂零”,“翻身解放”,“上岸定居”,“兴建家园”,“彷徨岁月”,“边防旧事”,”改革开放”,”万圆户村,“旺地盛事”,“握手楼群”,“三个代表”,“旧村重建”,“渔村新貌”,“文明社区”,“融入都市”,“小康生活”,“与时俱进”,“美好明天”,“缅怀伟人”。画面真实,形象生动地再现渔民村几十年的发展历史,用写实的艺术方式,鲜明的文化品牌符号,书写了中国农民脱贫致富,走向辉煌的篇章。

以上二十幅铜铸浮雕,每一幅画面就是渔民村的一段真实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翻天动地变化的历史写照,从渔民村的各阶段的历史发展变化,诉说了深圳经济特区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的进程,展现了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增长,举国上下繁荣富强的壮观历史景象,讴歌了改革开放政策,给人民带来的美好未来。文化长廊雕塑所呈现出的内容,是采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过程中的特殊结点,充分运用不同的文化视角和符合社区村民大众的审美倾向,欣赏品味,运用当今最形象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的雕塑艺术,系统完整地再现了历史经典事例,来见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让历史和实践证明渔民村就是中国全面改革建设和开放发展的成功楷模,展示了渔民村与时俱进的情怀,每当提起中国的改革开放就会有让人展望深圳的辉煌,每当提起深圳的发展历程就会让人回望渔民村的成长。在这里用文化雕塑的表达方式告诉世界,记录渔民村历史的轨迹,发展历程,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篇章,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文化雕塑长廊成为了渔民村闪光的文化品牌。

品牌是指能够给拥有者代来提高和产生增益的无形资产的称谓,其载体是用以和其它同类型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品牌一定要有个标识作为载体。能够触动受众心理活动的标识才能够称为品牌,文化是一种以社会现象为主要功能特征的概念,文化的品牌最持久的含义和实质是其价值,文化符号,及个性。文化品牌的社会效益是深远的,从人类文化发展史进程来看,文化品牌它最原始的目的就是让人们通过一个比较容易记忆的形式来铭记某一事物或某段时空的历史过程。渔民村正是采用了文化长廊壁雕这一文化艺术形式,来展现历史的过去,现在及未来。每当人们目视之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去回顾那一幕幕切身感受的真实的历史生活过程。文化长廊已然成为了渔民村文化建设中地标式的品牌标识。

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上,特别是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几十年来的过程中,渔民村用它典型辉煌的成果,向世人展示其在全国村级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中改革的发展变化,成功典范,由此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为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发展起到了榜样作用。引起了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邓小平先生于1984年1月25日南巡时就首访渔民村,在村中先后视察了村委会,文化室后高兴地说:“这里物质文明先进,精神文明也先进嘛。”看完了渔民村,邓小平说了这样一句话:“从今天的情况来看,证明我们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正确的。”2010年9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在深圳考察期间,专程来到渔民村社区,实地了解村民生活状况。渔民村的文化长廊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他仔细察看,不时地询问有关情况。在村中文化广场上总书记高兴的说:“你们渔民村发生的巨变是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充分证明改革开放确实是富民的必由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走下去。希望渔民村社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发展经济上有新作为,在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上有新进展,努力建成文明和谐社区,让社区群众过上更加富裕幸福的生活”。在渔民村的各个建设发展时期党和政府时刻关注着这个小渔村,胡耀帮,邓颖超,王震,廖承志,扬尚昆,田纪云,叶选平,李长春,贺国强,刘淇,张高丽,胡乔木,王兆国,令计划,王沪宁,,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省市各级党政组织,社团及社会明人,多次到访,视察指导,参观学习。在新形式下,特别是在渔民村通过旧村改造建成了花园式城市社区后,在改善了居住环境的同时,也加强了文化设施的建设。小区内建了3000多平米的文化广场,多个文化宣传栏,艺术长廊,文化中心,图书室,娱乐室等文化设施。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上一个新台阶:2004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文明办,深圳市委宣传部,在渔民村文化广场举办“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活动,全村及社会各界2000多人共享文化盛宴。2010年8月21日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在渔民村为辖区群众奉献了一台高水平的文艺演出,共同庆祝深圳特区成立三十周年。粤剧节,各种文艺活动团队,“百姓讲坛”,各类生活文化知识讲座,渔民村图书馆,自助流动图书馆,等等各种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每天都在小小的渔民村里重复地进行着。

扶贫误区论文范文

摘要: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可以说,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整个语文教学的成败。但反思我们目前的作文教学实践,才发现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走进了一些误区,归纳起来,有如下三个方面。

关键词:作文教学误区文学创作。

一、用文学创作的术语去指导、评价学生作文。

从而把学生作文与文学作品混为一谈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也说不清是什么原因,文学创作中的不少术语,如“主题”、“题材”、“技巧”之类,被不知不觉引进了中学作文教学的课堂。语文教师套用这些术语来指导、评价学生的作文,就有意无意地把学生作文同文学创作混淆了起来。学生作文本应该是学生个人感情的真实流露,但为了满足老师们提出的“主题明确”“题材新颖”的要求,不得不瞎编乱造,追求形式。这样还能流露真情实感吗?学生作文不是文学创作,我们的作文教学也不是为了培养作家。“虚构”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艺术手段,现在学生作文中胡编乱造,假话连篇的现象随处可见,不能说跟老师的这种指导思想没有关系。如果学生写作文时养成了真假不分的习惯,为了追求所谓的“艺术性”,不惜歪曲事实,无中生有,这种“写作训练”对学生的不良影响恐怕不仅限于作文的范围了。当然,作文教学中那种明确要求学生编写童话、寓言、故事的训练不在此列。

二、过分的强调作文外在体式。

却忽视了内在真情实感的表达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很多教师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并没有指导学生去感受生活,而是经常刻意追求立意标准,格式标准,写法标准等规范化教学,向学生大谈写作秘诀,诸如:如何开头点题,中间如何展开,结尾又如何照应,甚至于鼓励学生模仿课文,下苦功夫背范文,过分的强调作文外在体式的花巧。

其实,对中学生作文的要求,语文教学大纲早就有明确的表述:一是作文的生命力来自对生活、对生命的感悟。因而必须“丰富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二是“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在提出写作的个性化要求时,又明确了书面表达的基本目标是“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可以说“感情真实健康”是写作的灵魂。

可见,引导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才是作文教学的核心目标。然而,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并没有真正去研究并落实作文教学这一最基本的目标。作文教学的目标迷失了,却把作文教学的重点放在了体式和花样的创新上。但殊不知,文章的体式应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来决定。有些学生一味地为了花样创新,不管写什么内容,不管写什么体裁的文章都加上题记、后记,这非但没能给人有新鲜之感,反而成为碍眼的败笔,实属画蛇添足。对文体的选择也不根据题目和内容的需要决定,不根据自己擅长来选择,追求花式花样,硬撑着写自己不拿手的文体,结果弄巧成拙,写成“四不像”了。

事实证明,一味追求作文的体式花样技巧,往往会因形害意,影响到真情实感的表达。“言由心发,文自情生”,真情实感才是好文章的灵魂所在。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把握住“真情实感”这一核心目标,让学生把心情鲜活地呈现在纸上,让快乐和伤感,喧闹和沉静一起构成文章的底色。

三、以应试为最终目的的作文教学。

忽视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一位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往往反映了他语文素养的高低,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情,更不是件一劳永逸的事情,它是件循序渐进的事情,需要我们有一个长期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引导学生不断积累,不断进步。

但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考高分,“不断积累”的过程就被省略了。两周一篇大作文,成为我们的学期写作计划,临近作文课,或从课本或从练习卷上拿过一道作文题,便成为这次作文的目标。至于本学期写作的具体目标是什么,我们并没有认真思考与设计,选用什么样的命题,也不做分析与探究,为了应对考试,话题作文练一些,材料作文练一些,只要一学期写够八次,就算“计划”完成了。

时下,语文教学界推出了很多教学生“快速作文”的'专家,这些专家的所谓快速作文法,在我看来,其实与我们目前的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他们的“快速”,目的就是要解决部分学生考试时时间不够用的问题。这原本无可厚非,但关键在于,他们不是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出发,而是设定好几个框架,不管你写什么作文,不需要你去精心构思,只需要往这个框架里套入死记硬背的一些材料就可以了,这当然是省事了,但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学生学习写文章,其最终目的并不单单是为了应付考试。教育家钱梦龙曾说:语文考试本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检测手段,但如果学生的应试之心太切,考试便成了自我束缚的绳索,势必妨碍语文能力的提高,反而对应考不利,这就是当前中小学生语文水平每况愈下的症结所在。在这样的现状面前,我们只有一个选择,就是看透考试,解放自己。这才是真正聪明的选择。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