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江雪原文及教案大全(16篇)

时间:2023-12-25 12:36:35 作者:纸韵

教案的撰写需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以确保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精心设计的二年级教案,了解一下如何有效指导学生的学习。

小学二年级语文《雨后》原文及教案

《雨后》是冰心奶奶写给孩子写的诗歌,描写了孩子们在夏天雨后的广场上快乐玩耍的情景。用“快乐”贯穿全篇,整首诗充满了童趣。

怎样使学生体会诗中儿童的心理,进而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是这篇课文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上要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孩子们的快乐首先,我用下雨的情景创设情境,然后引领学生走进雨后的广场;接着,展现文中的_图,让学生感受这一群赤脚的孩子,尽情地在广场上使劲地踩呀,喊呀!最后激发学生尽情地朗读第一节,让学生感受这一群孩子真的快乐得象神仙一样。

抓住她的一系列动作来读诗句,一位可爱的小女孩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再随着诗句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她多么希望自己也象哥哥那样摔得痛快,玩得尽兴。这是小女孩特有的含蓄!

小学二年级语文《一分钟》原文及教案

丁零零,闹钟响了。元元打了个哈欠,翻了个身,心想: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

过了一分钟,元元起来了。他很快地洗了脸,吃了早点,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他等了好一会儿,才走过十字路口。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要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

到了学校,已经上课了。元元红着脸,低着头,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李老师看了看手表,说:“元元,今天你迟到了20分钟。”

元元非常后悔。

小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原文及教案

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可以引导学生看看插图,直观地感受图中洋溢的热情,然后一遍遍地读,从感受热烈的气氛,到感受每一个人心里的热情,到感动我们的心,最后在展示读中去表达我们心里的感动。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识字。

教学难点:。

体会感悟总理与人民心连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二、观察插图、初读感知。

1、图上画的是什么情景?

2、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图上的内容?

3、自读课文,思考感悟。

三、识字教学。

1、抓“特务”。默读课文,圈出生字。

2、消灭“特务”。借助生字背景图上的拼音消灭这些“特务”。

3、交流识字方法。(感悟:有学生发现可用形声字规律识字识记的,也有编故事识记的如“褂”字,孩子说成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炼出了一件神奇的衣服。)。

四、图文对照,朗读课文。

1、看图发现,说说人物的表情、衣着,动作和心情。用“我发现……”的句式说话。

2、课件出示语句段落,朗读体会。

(1)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总理衣着与表情的句子朗读体会。

(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

(3)练习用“一边……一边……”说话。

3、指导朗读(重点指导3、5、6、7、8自然段)。

(反思: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领会文章内容和感情的主要方法。所以我让学生进行分组、个别、比赛等多种形式,不断反复地朗读课文,力图通过朗读来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我指导孩子朗读的语调定为稍高些,因为的感情基调始终是热情洋溢、幸福快乐的,也加上一些运气和吐音的知识,让孩子不光是语调提高,加上自己的情绪激动,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反思:问这个问题是预测孩子可能会想知道什么是凤凰花,想了解凤凰花的有关知识。果然,上课时就有孩子提出这个问题。我就给孩子们欣赏了凤凰花的图片,介绍了凤凰花的习性。)。

读了第二自然段,你又体会出了什么?

二、写字指导(重点指导“恩、凤、凰”)。

三、作业。

1、积累词语和句子。

2、照样子写句子: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者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民祝福。

一手……一手……。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一边……一边……。

小学二年级语文《江雪》原文及教案

1.学习本课生字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

3.会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诗的方法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冬天来到了,慈祥的冬爷爷又快给咱们送礼物来了。他的礼物十分神奇,会使光秃秃的枝条一夜间开满美丽的白花,会使绿油油的麦苗一夜间盖上一层厚厚的棉被,同学们说这礼物是什么呢?(生答)咱们是中原的孩子,见惯了平原的雪景,那么江上的雪景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江上雪景的古诗--《江雪》。(板书)。

二、初读课文,正音辨字。

1.学生轻声自由读全诗,再指名读,齐读全诗。

2.出示投影片(1)。(辨析字形:蓑笠。

钓鱼。

孤独)。

让学生举例加点字与何字相似。(衰钩狐)。

三、学生析题,教师简介作者。

1.《江雪》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认为这首诗该写什么内容?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柳宗元,这是他被贬官之后所写的一封来信。他对江上雪景的描绘是不是和我们谈的一致呢?下面我们就学习这首诗。

四、精读,理解诗句。

出示诗句卡片(千、张)边贴边读。(领读——自由读)。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学生齐读此句,逐句理解,试译全句,可自学可讨论。

(2)检查自学效果,学生订正补充。

千山是什么意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绝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鸟飞绝的意思是什么?

指名意译此句的前半句。

径是什么意思?

你是从何处知道这个字的意思的?万字是否就是一万呢?

人踪什么意思?

灭什么意思?查字典选义项(消灭、熄灭、消失)。

指名意译此句的后半句。

(3)让学生思考品味:该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冷清、寂静、凄凉的画面,)。

让学生读、思、议,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品味。

(4)指导朗读。(由画面、感情启发到语气、语速、停顿、重音)。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5)过渡到第二句。

大自然中可以作为描写对象的景物有千千万万,作者只是抓住了两个典型的环境进行描写(千山、万径),因为山林是平日鸟儿聚集的地方,小路是平日行人最多的地方。然而,现在连山林中都没飞鸟,连路上都没有行人,你说这天气怎么样?这样的天气环境给人一种寂静、冷清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没有人呢?请自学第二句。先逐字理解,再理解整句意思。(生自学)。

(6)⑥检查自学效果。

学生齐读此句,逐一提问对以下宇词的理解。

孤、舟、翁、独。学生如果回答正确,则追向其理解的思路,启发其他学生知识的迁移。

难点理解:钓寒江雪是什么意思?有人钓雪么?从而让学生理解雪置于句尾原因;a.为了押韵,b.突出环境恶劣,c.点题。

(7)指名意译第二句,学生互相纠正补充,教师最后总结。

(8)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第二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老翁孤舟独钓的图景)。

(9)指导朗读。(除语气、语速、停顿、重音外,寒字的颤音要读出来,以符合其凄凉、冷落的感情,师示范)。

孤舟/蓑笠/翁,独钓/塞江/雪。

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全诗,以体会感情。

五、品读,体会诗句深意。

1.启发学生再次品读想象这首诗的第一句所描绘的画面,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由人鸟绝迹可以想象环境的寂静,给人的感受是清冷、凄凉)启发学生再晶读咀嚼第二句诗,在人鸟绝迹的环境中,在雪花纷飞的寒冷江面上,一个孤独的老人独自垂钓的画面,又给人以怎样的感受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觉得这位老人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让学生读、思、议、发言)。

其间可启发学生求异思维:(1)在寂静清冷的环境中独自垂钓可见其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2)在这样寒冷、静寂的大江上却能独自垂钓,也可以看出这位老人坚强不屈的性格,透出丝丝生气。诗言志,这也是作者的心境,作者的自喻。

2.配乐范读,生闭目想象画面,再次体会诗的意境。

3.出示幻灯片(2)(本诗画面)。生口述画面内容,意译全诗(语言训练)。再指导背诵,默写全诗。

六、总结学法。

让学生回忆后回答学习《江雪》的过程,再出示幻灯片(3):

a.

解题,了解作者。

b.朗读,弄准字音。

c.讲析,试述句意。

d.晶读,体会诗境。

e.赏读,背默全诗。

七、运用学法,自学《静夜思》。(注:1994年小语课本中此诗未入选)。

1.出示《静夜思》。

2.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3)。

解诗句,悟诗情;。

(4)。

放《静夜思》配乐朗读,配曲录音。

4.指名朗读与背诵。

八、默写《江雪》一诗。

小学二年级《紫色风铃》原文及教案

1、识本课10个生字,理解“寂寞”的意思,正确、工整地书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能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体会妮妮对奶奶的孝心对奶奶的爱,从而学会关心他人。

二、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

1、观察风铃:看看样子,听听他的声音。

2、布置课前预习。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背景图,激趣引入;。

(二)教师示范书写课题,相机教学“铃”字,巩固复习“紫”字的写法。

(三)检查预习情况,进入生字词学习。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学生字词:注意读准音;。

2、选择学过的合适的方式记字形;。

3、用生字组词、造句。

(四)初读课文,学生质疑。

(五)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左窄右宽的“摇、躺”“房”字的笔顺。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从第六自然段入手教学,讨论交流:

1、第六自然段写的什么?

2、为什么要将描写风铃的声音单独列一个自然段?

3、风铃是哪来的?它开始在哪?现在在哪?

4、风铃是怎么到奶奶房间去的?从中你看出妮妮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练习。

小学二年级语文《欢庆》原文及教案

1、认识七个生字,会写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感受国庆节热烈的场面,学习体会拟人法的写作方法。

让学生了解国庆节是怎么来的?开国大典时的盛况是怎样的?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吗?

小结:是呀,我们的祖国母亲刚刚过完了她60岁的生日,说说人们都是怎样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的。(对学生回答进行适时鼓励)。

师:在这普天同庆的幸福时刻,让我们来学习一首题为《欢庆》的小诗。

板书课题,请学生齐读课题。

二、解题,学写“欢庆”

师:结合你过节时的感受,说说什么是欢庆?

师:我们除了可以说欢庆国庆节,还可以说欢庆什么呢?

师:真聪明!来,我们一起来写好“欢庆”这两个生字。伸出手,读笔画,和老师一起写。(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欢庆”,学生跟着边说边笔画边书空。)。

师:想一想,你能用巧办法记住这两个字吗?

三、自读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想学懂这首小诗吗?

那就请同学们先自己来读读这首小诗吧。要求:把每一句读正确流利,有生字的地方注意读准生字的音。

四、检查自读情况。

1、现在谁能读读你最喜欢的诗句。

2、诗句会读了,诗句中的生字朋友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也认识了,下面让我们去和它们打声招呼吧。

3、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中的生词,加深对生字朋友的印象。

五、品读感悟。

1.师范读,生闭眼认真听。

在刚才闭着眼睛听的时候,你们的脑海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生说到哪句就把课件打出来)。

4、同学们都爱祖国,看谁能和老师一样,把自己对祖国的爱通过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根据学生所述内容随机出示相关句子,指导朗读感悟)。

a过度:听了他的朗读,我仿佛看见了田野里满是丰收的景象!你们还看见了什么?

(我从他的读里看到了丰收的果实,看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河。谁再来读。你还看见了什么?生:大谷小麦……)。

b我们在前面学习了许多有关秋天的好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梨树挂起——(生齐:金黄的灯笼)苹果——(生齐: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生齐: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生齐:举起燃烧的火把)是呀!秋天来了,景色多美呀!

c课件大海。问:你听见了什么?

你听见大海会对我们高唱一首什么歌曲?

(《生日快乐》《国歌》《爱我中华》…)。

能给大家唱几句吗?

听到了那么多欢乐的歌,我们再来读一读。谁读得最好,来读。

好,读的可真好,大家共同欢乐的读一读第二行。

生读。

d课件枫林。你还看见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很多金灿灿的果实,枫树林里的枫叶在随风飘动……。

老师:前天我们刚学了一首也描写到枫林的古诗,你们还记得是那一句吗?今天读了《欢庆》这一行,让我们仿佛又看到了,枫林的另一种景象就是像红火的旗帜。

e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枫林举起的是“火红的旗帜”旗帜是什么?在这里指的是什么?

(旗帜就是五彩缤纷的旗子。这里的旗帜就是枫林,秋天枫叶红了,就是旗帜。)。

f、出示蓝天(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师:你听到小鸽子说什么呢?

(它在说祝祖国妈妈生日快乐!祖国妈妈祝你长命百岁,心想事成……)。

师指导:对妈妈说话要亲切一些,谁能带着这样的体会去读一读。生读。

师:读得真好,一起读。

“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

指导朗读:读时速度稍慢,声音不要太高,要带着想象读,读出韵律感。齐读。

5、看你们读得有滋有味的,老师也想向你们挑战一下,可以吗?(师生对读第一句)。

:(出示“火红的枫林”图)当一阵阵风吹来,这漫山遍野的枫林随风而动,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像不像一面面火红的旗帜?你们看,枫林也举起火红的旗帜来祝贺祖国妈妈的生日。课文前四句每行就是一幅描绘欢庆景象的图画。我们看大屏幕,来个小组接读,看哪一组读得好?(学生看屏幕接读课文)。

师:同桌再研究研究,怎么读能把这四句读得更好?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练一练。

新中国成立以后,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a、万丈高楼平地起,b、天空亮起五彩的礼花。c、成功举办奥运会!

d、神五神六飞天。

过渡:看到祖国大地美如画,我们的祖国六十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你们自豪不自豪?

带着这种自豪的心情来读读最后一句:

十三亿孩子。

欢庆这美好的日子,

十月一日——。

祖国妈妈的生日。

点拨、小结:

“美好的日子”指哪一天?

“十三亿孩子”都是谁?

小结:是啊,十三亿孩子有你,有我,是我们大家。只要你是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你就是华夏的儿女,你就是祖国妈妈的孩子。

六、指导背诵课文。

师:是啊,在国庆节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无论田野枫林还是蓝天大海,都异常的美丽、全国各族人民更是沉浸在欢乐和喜悦当中。这么美的诗句,如果能把它积累下来就更好了!用你喜欢的方式快速的背一背,看看谁背得最有感情。(生自由背诵)。

此时此刻,你想对我们祖国妈妈送上什么祝福?

是啊,在国庆节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无论田野枫林还是蓝天大海,都异常的美丽、全国各族人民更是沉浸在欢乐和喜悦当中。让我们再一次朗诵这首小诗。

小学二年级语文江凡教案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认读本课生字15个,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读文,了解大致内容。

字卡、录音机、磁带。

(一)导入:今天我们再结识一位小英雄——江凡(板书课题)。

(二)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三)听录音:了解大致内容,边看边注意认真听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四)生自由读文,划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五)组内相互交流,对一些难记的字小组合作讨论怎样记住它。

(六)向大家介绍好的识记方法(每组派代表介绍2个)。

(七)游戏:小蜜蜂采蜜(花朵后面的词:火焰、迅速、蔓延、咳嗽、惊慌、摸索……)。

(八)测读:见字组词。

(九)分别读课文(七个学生)。

(十)指导写字。

1、生观察、指出易错字:

2、重点指导:商:里面是“八”“口”不是“古”

焰:右下是“臼”

迅:笔顺要强调。

慌:右边部分中间是“亡”

逃:笔顺应强调,练习变字小魔术“桃、跳”

3、学生读读写写:

(十一)作业:

1、生字、词。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江凡热爱生活,热爱生命,遇事冷静机智。

2、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懂得遇到危险情况要镇静机智。

二、教学重点:

学习江凡热爱生活,热爱生命,遇事冷静机智。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结识了一位小英雄——江凡(板书课题)。

(二)请你默读课文,想:江凡是个什么样的'人?画出有关的语句。

(三)分组交流:读有关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

(四)小组汇报。

(五)课件随机出示:

江凡非常害怕,刚要张嘴喊妈妈,又想起妈妈不在家。他努力使自己镇静下来,急忙拿起一件衣服,让奶奶包住口鼻,扶着奶奶弯腰往外走。

(六)指名生读。

1、谈体会:(体会:江凡热爱生活、热爱生命、遇事冷静机智。)。

2、“怎么办?江凡思索了一下,就趴在地上,沿着墙角一点一点地摸索,终于摸到了木板。好,这就是楼门!他一把推开了大门,一股清新的空气扑进来。”指名生读,说你体会到什么?(体会江凡在危急时刻镇静沉着,救了自己、救了奶奶、也救了大家。)。

3、男女生分别读读这两个自然段,读出自己的理解。

(七)问:江凡为什么能够把奶奶和邻居从火中救出来?

(八)师:江凡为什么会成为这样一个小英雄?齐读第七自然段(读后回答)。

(九)讨论:

1、我们应当向江凡学习什么?

2、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谈自己的真实想法)。

(十)分角色朗读全文(全班合作)。

(十一)作业: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搜集你所敬佩的英雄的图片和资料。

小学二年级《找春天》原文及教案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9个,读音难点主要有“遮、触”(翘舌音,“遮”读一声)、“嫩”(韵母是en不是un)。

2.可采用以下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1)联系生活经验,结合动作演示认识“遮”、“掩”、“躲”、“探”。

(2)随课文朗读分散认识“羞”、“嫩”。

(3)运用熟字加偏旁或换偏旁的方法识记“躲”、“触”、“鹊”。

3.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理解“羞”、“嫩”、“触”等字的意思。也可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字的意思,但不要去照念或背字典上的解释。

4.写字指导。

本课要求写的9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除“野、解”二字外,其余的又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可以把书写指导的重点放在“左窄右宽”的字上。指导时重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规律,如可以把左窄右宽的字集中一起,引导学生先观察其结构特点,让学生自己发现左窄右宽的规律后,再指导他们临写。

“探、躲”二字是本课新认读的生字,建议重点指导。指导写“躲”字,要注意提醒第七笔撇不出头,“朵”字写得瘦长一些。“探”字比较难写,除提手旁外,右半部分可以一笔一画地细致分析、指导:秃宝盖不宜太宽,“小八”的右边是点,“木”字横要短,撇捺要舒展。此外,“溪”字右边比较复杂,也要作细致的指导。

(二)朗读感悟。

朗读本文,要注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营造一种童话般的情境,把朗读、理解、感悟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整体朗读感悟。

1.读着课文,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读“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一定会体会到作者急切、向往、激动的心情,一定能感悟出“冲出、奔向”等词语蕴含的意思。

2.你从“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个句子中能体会到什么?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说说初春的特点,从而体会课题中的“找”字,体会课文表达的发现的乐趣。也可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说说自己找到的春天。

3.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可让学生用富有童真童趣的声音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的美感和蕴含其中的感情。

4.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从课文结尾的省略号出发,以“我的发现”的形式,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在课前找到的春天。然后老师可用课件显示不断找到春天的情景,最后形成山花烂漫、百鸟争鸣的画面。

(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寻找柳枝嫩芽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叮叮咚咚。

2.找找说说,看谁组词多。

(1)做课后“找找说说”的练习。

(2)照样子,填一填。

遮掩遮遮掩掩认真。

躲藏躲躲藏藏。

3.读读记记。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4.写一两句赞美春天的句子。

(四)实践活动。

选择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到野外实地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自己发现的春天,准备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课上交流。可从气候、植物、动物、人们的活动等方面的变化着眼进行观察。

年小学二年级语文《绒毛小熊》原文及教案

《绒毛小熊》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孩子眼里,玩具是有生命的。儿童的玩具世界是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教这篇课文时,我以谈话导入,引起他们对玩具的兴趣,引出课题。之后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来让他们熟悉课文,读准字词。在生字词方面由小老师带读,出示生字卡片,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学习课文时,用到了小熊,果然吸引学生的注意,通过小女孩和小熊玩了三个游戏,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时光,感受到了玩具的可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过程。由此可见,“对话”已成为一种核心理念,渗透者语文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它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经过此次课堂,我对怎样进行有效对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话贯穿于课堂的始终,首先要增强对话的技能,提高对话技能。在今后教学中,会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实现语言多样化、精炼化。当然,还要懂得用激励性语言来调动激励学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与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本次教学中有一些地方自己是比较满意的,例如情景创设,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抓住学生兴趣进行教学;有一些评价语来得及时到位;课堂上能够进行梯度创设教学等。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行深思。

1、朗读方面做得还不到位。在我们语文课堂上少不了朗读这个环节,可以看出朗读是比较重要的。本次教学中,个性朗读还可以更多样化,让学生通过朗读来加深对文本的认识。其次,还可以抓住重点词语让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做好对学生朗读的指导。

2、在生字教学中,需要注意音形义结合,让学生加深印象,做到高效课堂。

3、调控课堂方面。一个优秀的教师善于调控整个课堂,这点我有待加强。就像课堂上有些学生举手,没能及时叫到,稍显沮丧,就不能很好地听接下来的课,这时就需要教师善于去引导、关注。

经过此次教学,我受益匪浅,相信只要不断努力探索,肯定能取得突破,让自己成为教学的“有心人”,让自己的课堂更高效!

小学二年级《南辕北辙》原文及教案

从前有一个人,坐着马车在大路上飞跑。

他的朋友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呀!”

他回答说:“到楚国去。”

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

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

他说:“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

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鄂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江上渔者》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会“者、宋”等8个字,会认“范、仲”等8个字,学习多音字“没”。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知道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知道文学创作的实质是要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习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体验诗人创作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者、宋”等8个字,会认“范、仲”等8个字,学习多音字“没”。

2正确地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

一图画导入,激起共鸣。

2这是一只在风浪中捕鱼的小船,由此,你想到了什么?(生议)。

3宋朝大诗人范仲淹看到这种情景也有许多感触。他把自己的感受通过一首诗表达了出来,这就是——《江上渔者》。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诗人写的这首诗吧!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己读课文,勾画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四人小组合作识字,互相检查读生字的情况。

4指名认读生字,师生共同正音。开火车读、齐读。

5学生练习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6学生自己再读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那些地方不太明白?

三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者、宋、酒、南”,学生观察。

重点指导:

“酒”注意第九笔是什么?。

2学生练习描红,教师个别辅导。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味、鲜、危、险、舟“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的创作情感。

学习过程:

一复习质疑。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3质疑: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的?

4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再读读课文吧!

二读懂文章内容,朗读课文。

1自由读全文,思考:文章的哪些内容可以解释诗句的意思。

2学生边读边勾画有关句子。

3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江山往来者,但爱舻鱼美。“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的肉嫩味鲜。”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风浪起伏。一会儿被打入浪尖,一会儿被卷入浪谷。人们都知道,这些渔民是多么艰辛,捕鱼是多么危险啊!”

4由此范仲淹想到什么,你想到什么?

5带着自己的体会练习吟诵古诗《江上渔者》。

6练习背诵古诗。

三从课文中,你还读懂了什么?

1渔民捕鱼的艰辛和危险。

2诗人对捕鱼的人的同情。

四练习书写。

1出示生字“客、涛、汹、君”,学生观察字形,想一想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重点指导:“涛”的笔顺。

3学生练习描红,写字,教师个别辅导。

4作业练习。

(一)抄写背诵古诗,用书中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说说本体和喻体各是什么?在仿写一个比喻句。

(三)用下面的词语写句子。

一会儿……一会儿……。

一边……一边……。

小学《我为你骄傲》二年级语文原文及教案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和小伙伴躲在一位老奶奶家的后院里,把一块块小石头扔上她家的房顶。我们看着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觉得很开心,很有趣。

我拾起一块光滑的小石头,把它扔了出去。一不小心,石头砸在了老奶奶家的后窗户上。我们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就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了。

那天晚上,我一想到老奶奶家被打碎的玻璃就害怕,担心她知道是我干的。这以后,我还是和往常一样,每天给她送报纸。她也和往常一样,微笑着跟我打招呼,我却觉得很不自在。

我决定把送报纸的钱攒起来,给她修理窗户。三个星期过去了,我已经攒了7美元。这些钱足够用来修理窗户了。我把钱和一张便条装进信封,在便条上向老奶奶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并真诚地向她道歉。

一直等到天黑,我才悄悄地来到老奶奶家门前,把信封投到她家的信箱里。我心里顿时感到一阵轻松。

第二天,我去给老奶奶送报纸。她微笑着接过报纸,说:“我有点儿东西给你。”原来是一袋饼干。我谢过她,然后一边吃着饼干,一边继续送报纸。

当饼干快要吃完的时候,我发现袋子里有一个信封。打开信封一看,里面是7美元和一张便条,便条上写着:我为你骄傲。

鄂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江上渔者》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会认8个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也能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诗意。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和反复诵读文中古诗,让学生在感受古代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情感美、哲理美的同时,也能了解诗人范仲淹创作古诗《江上渔者》的经历,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感,受到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cai课件,舒缓音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游戏识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全班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词和会认字词。

2、同座互相认读课后生字,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3、全班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宝宝,认读生字。

2、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2、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也能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生字,还知道鲈鱼味道鲜美,很多人都爱吃,但是古时候的渔民只能在江河里才能捕捞到。

2、今天我们将跟随着大诗人——范仲淹,继续了解“江上渔者”的劳动艰辛,一起感受这首诗创作的过程。

3、齐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二、自主体验,感悟诗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师:有一天,范仲淹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风景。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

(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勾画有关句子。)。

2、请大家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一读。(指名学生读出自己勾画的句子: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

他听到了什么?(指名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回答)。

4、指导读“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这一句。想象酒楼里品尝鲈鱼的客人在称赞鲈鱼时会说些什么?(可以鼓励学生朗读或表演,体会“坐满”“不住地称赞”等词语。)。

5、刚才大家读的这句话,老师数了数,有26个字,但你们瞧,作者范仲淹却只用了一句很简单的句子就描绘出当时的情景。(出示诗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谁想读?(引导学生读这句诗)。

6、你们觉得这句写得怎么样呢?到底好在哪里?

(1)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2)你从诗中读懂什么了?(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指导学生说说客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体会“南来北往”这个词,从而理解“往来人”的意思。)。

(3)让回答、体会得好的学生读诗句,还可以有针对性地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7、鲈鱼是非常好吃的,这些客人大老远地来吃鲈鱼,还“不住地”称赞鲈鱼的味道鲜美。这时,范仲淹站起身来.向江面望去。他看见了什么?(指名学生读课文这一句.相机运用评价和合作指导读出捕鱼危险的情景。)。

8、江面上风浪这么大,如果不小心就有可能出危险。引导学生说出可能造成船毁人亡的后果,引导他们体会渔民的艰辛和危险。

9、可是这些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却不知道捕鱼的辛苦和危险。

10、请大家再读读课文,你从哪儿知道捕鱼的艰辛和危险,把描写的句子好好读读。

11、指名学生反馈。“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读得好,(出示课件:波涛汹涌的江面上,像树叶一样柔弱的小船被浪推着摇晃的情景)想想看,一片树叶在波涛汹涌的江水中哪里还看得见,谁知道会被江水冲到什么地方去。

12、再请学生读这一句:

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评价学生:在江上捕鱼真危险啊,老师听出你很同情那些渔民。还可以由同学来评价他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可以给小伙伴提意见。

13、出示诗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鼓励学生自读自悟)。

(2)分四人小组充分地谈自己的观感,然后全班反馈。

14、教学至此,高潮出现。

这时,教师在哀婉的民乐声中用深沉而缓慢的语调小结,把学生的思绪引到更深更远:在茫茫的江面上,渔民随时会遭强风暴雨的袭击;江面上波浪起伏、波涛汹涌,一叶小舟行驶危险.随时都会有翻沉的危险,可这些渔民为了生活,不得不在风浪中捕鱼……这不由地又让老师想到一首我们学过的写农民种地艰辛的诗——《锄禾》,老师诵读《锄禾》,学生受到感染也会跟读。

15、你们都是很有同情心的好孩子。大诗人范仲淹看到这样的情景也和你们一样,对渔民产生了同情,于是他就写下了这首《江上渔者》。来,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把你的感受都读出来吧。

16、师生一起满怀情感诵读全诗。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大家的课文读得这么有情感,字也一定写得很美,让我们一起来写字吧。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田字格中的8个字:用学过的记字方法,自己试着记一记。

3、把自己不会写的字在小组提出来.如果都会记就交流一下记字方法,用自己的好方法帮助不会的同学。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评价好的识字方法,如:比较识字(酒一渔、宋一客);自编儿歌;字形想象等。

4、教师挑选几个重点字在全班交流。

5、教师范写要注意的关键字。

6、播放舒缓的音乐:学生练习写字。并提醒学生注意关键笔画的写法。如:“酒”:左窄右宽,右边的“酉”压着竖中线写。“站”:左边的“立”横变提。“君”:中间一横要出头等。

四、拓展学习,开拓眼界。

1、这一课的字,大家写得很好,让我们再一次回顾诗人写作这首诗时的经历吧,再读课文。

2、范仲淹写的这首诗和我们学的其他许多文章一样,不仅文字优美,而且很有思想。其实我们班也有很多小作家,只要你们注意积累好词好句,学会像范仲淹那样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加入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你也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

3、出示课件: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教师简要介绍:他的散文《岳阳楼记》也是一篇描写优美的美文,令人百读不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读读。

板书设计。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吃鱼者)(鲜美)。

渔民生活。

苦难艰辛。

江中: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打鱼人)。

小学二年级《南辕北辙》原文及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十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寓意,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知道要听众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教学重点:

1、认识十三年生字,会写十个生字。

2、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生字卡,写字卡。

一、导入。

吸引学生,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课题。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他们。

2、正音,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互检,同桌互相读,检查字音。

(二)识字。

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三)写字。

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想结合。

(四)交流。

1、解题。看图解题,结合图理解“辕”和“辙”

2、自学。自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借助工具书找答案。

3、交流。

(1)小组内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组内交流,解决问题。

4、汇报。

(1)小组内喜欢的形式汇报朗读,可以分角色,加动作。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5、练习。

(2)这个人这样固执,走错了方向,能到达他要去的地方吗,为什么呢,他的马很好吗,请试着用“虽然可”来解释其他两项优势,换成“尽管但是”读读看,意思有没有改变。

(3)无论条件多么好,他的方向走错了,也永远不会到达他要去的地方,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都要先弄清方向,不然就不能到达目的地,就成了南辕北辙,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可以往后推,给学生机会去观察发现然后再说)。

年小学一年级语文《江南》原文及教案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

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多么茂盛,鱼儿在莲叶间嬉戏。

鱼在莲叶的东边游戏,鱼在莲叶的西边游戏,鱼在莲叶的的南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北边游戏。

鄂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江上渔者》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此诗的学习知道这是一首赞美江上渔者的诗歌,从而启发学生联想到父母工作的辛苦。

2.发挥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捕鱼人所冒的危险。

教学准备:

学生自制道具。

教学过程:

1.介绍作者范仲淹。

2.重点字词的解释。但:只。

3.教师解释诗句的含义。

大江上来来往往的读书做官的人们,只知道鲈鱼味道鲜美、喜爱它,却不知捕鱼人所冒的风险。你看,江中那小船像一片树叶在大风大浪里摇摆飘荡,一会儿爬上浪尖,一会儿跃入浪谷又看不见了。

1.教师领读古诗。

2.学生有语气的练习朗读。

3.师生对读。

2.请一部分学生表演古诗。

1.由学生描述所要画的内容。

2.教师讲明诗句书写的格式。

3.完成作品后讲评。

赏析。

有一天,范仲淹到江边去散步游玩,看到江岸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热闹。他想,这么多人在忙什么呢?想知道个究竟。于是,他恭恭敬敬地向过路人打听,原来这些人到江岸的目的,是想买到味道鲜美的鲈鱼。接着,诗人进一步打听这鲈鱼有什么特点。人们详细地告诉他,因为这种鱼的肉很嫩,味道特别鲜美可口,但是很难捕到,数量不多,所以他们跑得很快,生怕被别人买光了;而渔民们捕这种鱼时必须冒着生命危险,驾着小船漂泊于波涛汹涌的大江之上,才有可能偶然捕到。“那么渔民们为什么要冒生命危险,去捕捉鲈鱼呢?”范仲淹自问自答:那就是渔民们没有办法生活下去了,只能下江捕这种鱼,卖了谋生。想到这里,他提起沉重的笔,怀着对渔民们的深切同情,写了《江上渔者》这首诗,“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便是这首诗中的名句。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