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双语汉语教案(优秀14篇)

时间:2023-12-11 18:27:49 作者:紫薇儿

教案的编写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和改进的过程,教师应该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双语教学汉语四年级教案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第二题。听写本课生词。

3、搜集祖先建造的其他伟大工程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学习过程:

一、课前组内帮对检查。

学案5、6题完成情况。

二、课内检查预习。

1、小组交流: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生词会读了吗?下面小组内互相检查:学案2(1、6号;2、5号;3、4号),随即纠正,错的改正过来,一会找同学读一读。看哪个组读得最快、最正确。找一两个组的6号读,其余同学、老师相机纠正指导。集体读。

2、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吗?下面小组内分工读(组长分工),读错的及时纠正,再读一读,读对为止。

集体交流:找一个组同学读课文,师生相机纠正指导。齐读课文。

3、质疑、解疑:

(1)通过预习,同学们可能还有不明白的地方,下面小组内交流一下,解决不了的小组长进行汇总,一会儿提出来。

(2)小组长汇报(写在各自的黑板板块上)。

(3)小组间解疑。解决不了的,老师引导读书,思考、解疑,或者精读时解决。

4、精读理解,感情朗读: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你觉着万里长城怎么样?从哪里看出,谁能结合课文或自己搜集的资料说一说?(理解比喻句并结合看图理解有关词语)万里长城多么雄伟壮观啊!你能把它的雄伟壮观读出来吗?自己读,检查指导读,自己练读。

(2)从“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这句话中,你体会到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又怎么样呢?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真是太聪明、太勤劳、太了不起了!我们作为一名中国人,你感到怎么样呢?(自豪)师范读,学生练读。

(3)读了这篇课文,你觉着怎么样?从哪里看出,谁能结合课文或自己搜集的资料说一说?(理解比喻句并结合看图理解有关词语)京杭大运河多么雄伟壮观啊!你能把它的雄伟壮观读出来吗?自己读,检查指导读,自己练读。

(4)从“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这句话中,你体会到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又怎么样呢?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真是太聪明、太勤劳、太了不起了!我们作为一名中国人,你感到怎么样呢?(自豪)师范读,学生练读。

(5)各自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5、背诵课文:老师指导背诵方法——自己练习背诵——组内帮对检查,完了举手。

6、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或者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老师指导看图——大家说一说(可加上自己搜集的资料)——连起来说一说——最后写一写。

7、听写生词,帮对检查,错了改3遍。

8、默写课文,自己对照课本,错一处改3遍。

9、你知道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学生充分说——教师及时归纳总结(秦始皇陵、兵马俑、都江堰、故宫圆明园……)它们的景象怎么样呢?请同学们课下选一个方面搜集一下有关资料。

10、搜集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人民智慧的短诗。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公元前341年,魏国举兵攻打韩国。

魏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派大将田忌、军师孙膑帅兵前往救韩。魏惠王得知这一消息后,即派太子申、大将庞涓率兵10万阻击齐军。可是,魏军抵达齐魏边境时,齐军早已越过边境西去。

魏军猛追齐军,田忌问孙膑如何对付魏军。孙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对田忌说:“魏军速成剽悍,以为我军怯弱,而我们利用魏军的轻敌思想,减灶示弱,诱敌追赶,然后伺机伏击敌人。”田忌练练称赞:“好极了!好极了!”便采用了孙膑之计。

根据预定的作战方案,两军一接触,齐军就立即后撒,诱敌深入。庞涓在追赶齐军的途中,发现齐军遗下的灶足够10万人吃饭使用,心里不免惴惴不安。第二天却发现齐军的灶减去一半,他又振作精神,令士兵加速追赶。

第三天,齐军的灶只剩下供3万人用的了,庞涓认为这是齐军不敢迎战纷纷逃亡所致。他骄傲地说:“我知道齐军一向怯弱,你们看,三天之中,逃跑的士兵就已经超过半数!”于是,他丢下大军,率领一支轻装的骑兵,孤军深入,不分日夜地穷追齐军。

孙膑根据庞涓的行军速度,判断魏军在日落后可到达马陵道。马陵道位于两座大山之间,地势险要树林茂密。孙膑让士兵把树砍倒,横七竖八丢在路上,只留其中最大一株,剥去树皮,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孙膑挑选了一万名弓箭手埋伏在附近,命令他们夜间看到火光就一齐放箭。

一切布置停当,夜幕降临时庞涓已率部进入马陵道。因为道路被遍地树木阻塞,魏军只得停下来。暮色中,庞涓隐约发现一株剥皮大树写有数个大字,就命人点起火把,想看个究竟。就在这时,齐军万箭齐发。庞涓自定败局已定无法挽回,长叹道:“让孙膑这小子成全了名声。”于是手持佩剑自刎而死。魏军失去主帅,顿时乱成一团,溃不成军。齐军成圣进攻,全歼魏军,并俘虏了魏太子申。

学习目标:

1.认读“韩、忌、懦、暮、溃、歼、虏”7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生活故事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齐军取胜的原因。

重点: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生活故事梗概。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古代的军事谋略在战斗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大家以前学过《空城计》这个故事,知道你诸葛亮运用空城计,巧妙地躲过你一场灾难。其实,类似运用计谋作战的故事,在我们中国历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又是谁巧妙地应用你什么计谋,最终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呢?一起来学习吧。

二、检查交流,检查字词。

出示:

韩国、田忌、怯懦、暮色、溃不成军、全歼、俘虏。

学生认读,自主学习。强调“韩、歼”韵母是前鼻音,“虏”生母是边音。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自读课文,理清层次。

故事背景(1、2自然段)

故事经过(3至6自然段)

2.默读看课文,介绍梗概。

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精读课文,知道什么是“减灶示弱”,了解它对战争起读影响。

(2)合作交流。

出示:“魏军素称剽悍,以为我军怯弱,而我们正好利用魏军的轻敌思想,减灶示弱,诱敌追赶,然后伺机伏击敌人。”

分析

魏军:素称剽悍,以为我军怯弱(骄傲、轻敌)

我们:利用魏军的轻敌思想,减灶示弱,诱敌追赶,然后伺机伏击敌人。

孙膑这句话中,讲了几个条件可以战胜敌人?那个条件可以不要?(每个条件都是必要条件,“减灶示弱”是关键条件)。

(3)画出庞涓都心里活动都句子,说说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都感觉?

(4)用导读法感悟孙膑地“料事如神”和庞涓地“轻敌傲慢”

师导:庞涓第一次在追赶齐军地途中,发现――

生接:齐军遗下地灶足够10万人吃饭使用,

师导:庞涓心里――

生读:不免惴惴不安

师导:到了第二天,庞涓却发现――

生读:齐军地灶减去了一半,

师导:庞涓

生读:又振作精神,令士兵加速追赶

师导:第三天,庞涓高兴极了,因为――

生接:齐军地灶只剩下供3万人用的了

师导:庞涓认为――

生接:这是齐军不敢迎战,纷纷逃亡所致

师导:所以,庞涓骄傲地说――

生接:万知道齐军一向怯懦,你们看,三天之中,逃跑的士兵就已经超过半数

师导:庞涓再也顾不上多想,便――

生读:丢下大军,率领一支轻装地骑兵,孤军深入,不分日夜地穷追齐军。

讨论后,教师点拨:

“孙膑根据庞涓地行军速度,判断魏军在日落后可到达马陵道。马陵道位于两座大山之间,地势险要,树林茂密。”

交代道路战事地地点(马陵道)、天时(日落后)、地利(地势险要,树林茂密)

“一切布置停当,夜幕降临时庞涓已率部进入马陵道。因为道路不被遍地地树木阻塞,魏军只得停下来。”

孙膑的“运筹帷幄,料事如神”

“魏军失去主帅,顿时乱成一团,溃不成军。齐军乘胜进攻,全歼魏军,并俘虏了魏太子申”

交代了“马陵之战”的最后结果,进一步突出了它在“援韩战争”,所起地决定性作用。

理解思考:你觉得孙膑和庞涓各是怎么地人物?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复述课文。

2.拓展延伸:找“孙膑和庞涓”地故事读读。

板书

25马陵之战

孙膑 减灶示弱――胜

智取

庞涓 骄傲轻敌――败

根据《竹书纪年》的记载,“梁惠成王二十八年,穰疵率师及郑孔夜战于梁、赫,郑师败逋。”魏国派遣襄疵攻打韩国汝南的梁、赫,韩国派将军孔夜应战,韩国战败,后求救于齐,于是就有了司马迁笔下,齐国在韩国五战全败后才出兵救援的记载。《战国策》中也有《南梁之难》一篇描述此役。

南梁在汝河上游,秦朝后称梁县,今属汝州。韩魏两国在此暴发激战,双方统帅是孔夜和襄疵,并非《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所说,是庞涓领兵攻打韩国。

韩国得到齐国答应救援的允诺,人心振奋,竭尽全力抵抗魏军进攻,但结果仍然是五战皆败,只好再次向齐告急。齐威王抓住魏、韩皆疲的时机,任命田忌为主将,田婴为副将率领齐军直趋大梁。孙膑在齐军中的角色,一如桂陵之战时那样:充任军师,居中调度。

但根据《战国策・南梁之难》记载,韩国并非得到齐国允诺才主动出击五次战败,而是齐国暂时坐山观虎斗,等到韩国五次战败后才出兵救援。献计者也是张丐,并非孙膑或田忌。魏国自己的史书《竹书纪年》中,也没有记载孙膑、田忌和庞涓参与了此战,马陵之战双方的统帅是魏太子申和田盼。

魏国眼见胜利在望之际,又是齐国从中作梗,其恼怒愤懑自不必多说。于是决定放过韩国,转将兵锋指向齐军。其含义不言而喻:好好教训一下齐国,省得它日后再同自己捣乱。魏惠王待攻韩的魏军撤回后,即命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气势汹汹扑向齐军,企图同齐军一决胜负。(魏国兵力没有记载)

齐军已进入魏国境内纵深地带,魏军尾随而来,孙膑针对魏兵蔑视齐军的实际情况,在认真研究了战场地形条件之后,定下减灶诱敌,设伏聚歼的作战方针,造成在魏军追击下,齐军士卒大批逃亡的假象,并在马陵利用有利地形选择齐军中1万名善射的弓箭手埋伏于道路两侧,规定到夜里以火光为号,一齐放箭,并让人把路旁一棵大树的皮剥掉,在上面书写“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字样。

庞涓在接连3天追下来以后,见齐军退却避战而又天天减灶,武断地认定齐军斗志涣散,士卒逃亡过半。于是命令部队丢下步兵和辎重,只带着一部分轻装精锐骑兵,昼夜兼程追赶齐军至马陵,见剥皮的树干上写着字,但看不清楚,就叫人点起火把照明。字还没有读完,齐军便万弩齐发,给魏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打击,魏军顿时惊恐失措,大败溃乱。

庞涓智穷力竭,眼见败局已定,遂愤愧自杀。齐军乘胜追击,又连续大破魏军,并俘虏了魏军主帅太子申。

双语教学汉语四年级教案

1、读准“堤、谧、湛、蕨”等字音,理解“沧海”、“桑田”、“秀姿天成”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通过品读课文,了解作者的选材特点。

3、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文中描写郁金香的语段,体会比喻的精准。

4、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荷兰人与荷兰的花之间的关系,感受荷兰人的勤劳,对土地的热爱、对花的痴迷以及鲜花在荷兰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荷兰人与荷兰的花之间的关系,感受荷兰人的性格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

【预习要求】。

1、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沧海:

桑田:

秀姿天成:

心驰神往:

洼地:

静谧:

出落:

2、熟读课文,读正确生字、新词的字音,读通顺,读连贯句子。

3、用直线划出文中一句最能体现荷兰的花和人之间的关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1、复习引入。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也有这样的特点——出示课题:8、荷兰的花,我们知道,课文不仅仅是写花,而是——要通过荷兰的花写荷兰的人。

(1)齐读课题。

(2)板书——荷兰人。

过渡: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向我们讲清荷兰的花和人之间的关系的呢?

二、根据提示,理清脉络,了解作者选择的三部分内容。

1、预习反馈,了解荷兰的花和人之间的关系。

师: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找到了文中最能体现荷兰的花和人之间的关系的一句句子。打开书,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

(1)指名交流,出示:荷兰人用鲜花装饰了生活,让生活显示出令人心驰神往的美。

(2)读句子,理解“心驰神往”。

(3)小结过渡:这是文章最后一句话,点明了花和人之间的关系——齐读句子。

(4)欣赏荷兰美景。

(5)出示,引读:流连荷兰,你会觉得到处是这双神奇的手所创造的美。

板书:神奇的手。

2、根据第5小节的提示,梳理作者选择的三部分内容。

师:课文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荷兰人真的有双神奇的手的呢?首先要了解一下作者选了哪些内容来写的?老师提示大家课文写了三部分的内容,要弄清楚这三部分的具体内容,我们要特别关注第五小节。

(1)预习检查,指名读正确、读通顺第五小节。正音:沧海、桑田、柔弱。

(2)根据提示句,理清文章三部分内容。

出示句子:很久以前,这花被荷兰人发现,便小心翼翼地捧回家,用那双能变沧海为桑田的神奇的手,轻轻抚弄暗淡柔弱的小花朵。一年、两年……好多年过去了,人们再也辨认不出它那小而可怜似的模样了。郁金香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

(3)交流,随机点拨并板书:

变沧海为桑田。

让郁金香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

用鲜花装饰城市。

4、小结梳理: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选了哪些内容让我们感受到了荷兰人有双神奇的手。作者是这样安排选择的材料的,先简略地介绍了(板书:略)——荷兰人用神奇的手变沧海为桑田,再详细地介绍了(板书:详)——荷兰人用这双神奇的手让郁金香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接着概要叙述了(板书:概)——他们用鲜花装饰城市。

三、深入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荷兰人与荷兰的花之间的关系,感受荷兰人的性格特点。

(一)学习1、2小节,了解荷兰人如何用双手变沧海为桑田的,感受他们对土地的热爱。

1、轻声读1、2小节,找到相关的内容,把句中带点词的意思说清楚。看最更厉害!

出示:荷兰的沿海地带曾是一片沧海,。如今这里变成了桑田,。

2、交流。

a、指名交流第一句。(2人)。

出示答案:荷兰的沿海地带曾是一片沧海,沿海边,有一望无际的洼地。海风轻鼓起波浪,海水就会漫过浅滩。

b、理解“洼地”在文中的意思。

c、指名交流第二句。

d、出示答案:如今这里变成了桑田,到处种满了花儿,郁金香、风信子、百合花……春末夏初,这些花儿盛开时,像一片静谧的五彩海。

3、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3、补充资料:荷兰人的围海造田工程。

4、交流;学到这儿,你觉得荷兰人怎么样?板书:了不起、坚持不懈、勤劳……。

5、小结:从第一部分的内容,我们感受到了荷兰人的勤劳、坚持……。

(二)学习3—5小节,理解荷兰人与荷兰的花之间的关系,体会比喻的精准。

过渡: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部分,你又会对荷兰人又有哪些了解呢?作者用三小节介绍了他们最痴迷的郁金香。

1、默读3、4、5小节,用一个词或短语作批注,三小节各写了什么?

2、交流,随机学习第5小节。

(板书:善于发现、创造美)。

3、学习第三节,体会比喻的精准。

(1)自读,交流其中一段话介绍了郁金香的名字的句子。正音:炽热、镶。

(2)明确修辞手法。(排比、比喻)。

(3)体会比喻的精准。你发现什么了吗?你有什么问题吗?(质疑:人和花的名字有什么关系?)。

(4)指导理解,寻找人物与花名的联系点。

(6)小结:一种花色隐含着一种人物的性格,荷兰人的想象多妙!

板书:有想象力。

4、学习第四小节,感受郁金香在荷兰的地位。

(1)指名分别读两个例子。

(2)小结:为了一支罕见的郁金香,荷兰人愿意……郁金香真是——价值不菲、价值连成。通过这部分的学习,我们对荷兰人有了进一步地了解,他们富有想象力,充满着生活的情趣。

(三)学习6-10小节,感受荷兰人用鲜花装饰生活的氛围。

过渡:他们用鲜花装饰着生活,让生活显示出令人心驰神往的美。看——。

1、配乐欣赏图片。

2、自读6—10小节。

3、师生配合读,理清顺序。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感受了荷兰人对美的追求,让生活充满了情趣。

四、总结提升,了解写作特色,明确荷兰的花和人之间的关系。

1、总结:作者在文章结尾用一句话点明了荷兰的花和人之间的关系。

(1)出示句子:荷兰人用鲜花装饰了生活,让生活显示出令人心驰神往的美。

(2)齐读。

2、写话。

参考答案:荷兰的花在荷兰人精心培育,悉心呵护下出落得如此美丽,它们把荷兰装扮城花园城市,让荷兰人的生活充满令人心驰神往的美。

……。

3、总结: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篇课文——荷兰的花。课文不仅仅写花,透过花写人,让我们对荷兰人有了进一步地了解。今后我们读这类文章要边读边思,虽然课题是写景,但是文章内容是不是仅仅写景,对你读懂文章有很大的帮助。

五、布置作业,落实表达训练。

1、从文中找到相关内容,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写具体。

荷兰的沿海地带曾是一片沧海,。如今这里变成了桑田,。

2、用“荷兰的花”开头写一段话,写一写荷兰人和荷兰的花之间的关系。

荷兰的花。

3、收集资料,了解一种“中国的花”的特点。

(如有“中国国花”之称的“牡丹”,“上海市市花”之称的“白玉兰”的有关资料,颂扬它们的诗句)。

板书设计:

8、荷兰的花。

(1、2)变沧海为桑田勤劳、坚持不懈。

荷兰人(3——5)让郁金香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善于发现、创造美。

(神奇的手)详有想象力。

(6—10)用鲜花装饰城市……。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子的了不起——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力量。(重点)

3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你平时的了解,你能描述一下地震吗?

3、有谁愿意帮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对什么样的父子?

4、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父子的了不起。

(一)请同学们打开书,想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写出你的理解与感受,并和同学交流一下。

(二)汇报

师:父亲的了不起表现在哪?

1、 理解第2、3段:1)“冲向”:体会出父亲急切地想见到儿子。

3)猛地想起、坚定的站起”等词句理解。

2、 理解第5段:主要抓住别的父母和父亲的对比、父亲的眼神和话来理解。

a、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可以体会出父亲挖的时间长。师:我也写了一句话:他挖了36小时,没人现来阻挡他。找生读体会作者为什么那样写而不象我这样写。(作者这样写更能让^人’体会到时间的漫长)

b、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是什么描写?从这些外貌描写你体会出什么?从满脸灰尘可以体会到父亲挖了很长时间;从双眼布满血丝可以体会到父亲已经36小时没睡了,很累了;从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可以体会到可能发生大爆炸了,也可能父亲被什么东西划伤了。师: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啊。作者也很了不起,短短的一句外貌描写你们就体会出这么多,多精妙!多传神啊!

c、没人再来阻挡他:再来说明有人曾经来过但又走了。都有谁来过?找找。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们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帮助我?”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消防队长和警察在这干什么?他们为什么来劝父亲?(更能表现当时很危险)

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

师:人们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真的失常了吗?没有?你怎么知道的?(因为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理解父亲说的这句话。当儿子伤心时,父亲会劝他;当儿子高兴时,父亲会和儿子分享;当发生大地震时,父亲也要和儿子在一起,所以才要挖。

4、师:在漫长的36小时,不!38小时里,父亲又累又饿,受了伤,没有一人来帮助他,但他却一直挖。老师非常想读这段给大家听。(师范读)谁也想读?生练习后指读。

5、那么,在这38小时里,是什么支撑着父亲挖下去呢?

师:父亲如此的了不起,儿子的了不起又表现在哪呢?

1、理解16段:生谈体会

2、理解23段:生谈体会。如果你是阿曼达,怎么对父亲说这段话?生读

3、又是什么支撑儿子等了38小时呢?

4、现在阿曼达和他的同学得救了,让我们把这一幕展示出来,一起读这段父子^对`话。老师读父亲的话,同学们读父亲的话,再找一位同学读旁白。

5、齐读最后一段,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幸福的时刻吧!再读一次。

此时此刻,我心潮澎湃,我被那个为了寻找儿子在废墟上挖了38个小时的父亲而感动,为那个在废墟下等了38小时的儿子而喝彩。你们呢?回忆一下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令你感动的一幕幕,找出来有感情的读出来吧!(生练读后指读)

1、如果你是被救的13个孩子之一,会对这对父子说什么?做什么?回去写在日记本上。

2、最后送给大家一件礼物:一本书《感悟父爱》在这本书的序中有一句话很感人,也很富有哲理: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父爱。

板书设计: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 子

挖 等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双语教学汉语四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通过提问来理解句意的方法。

2、通过变换句式的练习,体会使用反问句可以使语气更加强烈,感情更加真挚。

3、能仿照课文第三或第四节的写法介绍一种中国的花。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炽热、秀姿天成、心驰神往”的意思。并能积累描写郁金香形状与颜色的好词佳句。

教学难点:

能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课题的理解,从中感受到荷兰人对土地的挚爱、对花的执著以及花在荷兰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去一个有着“欧洲花园”美称的位于欧洲中部的国家——荷兰,去浏览那儿的城市风光,去欣赏那儿特有的鲜花,去呼吸一下异国风情所带给我们的气息吧!

二、学习课文。

1、师:打开书,翻到课文,听老师读课文,你了解到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

(师范读课文)音乐。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板书:最爱郁金香鲜花装饰生活。

3、轻声读课文,课文哪几小节写了荷兰人最爱郁金香?

4、师:拿起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3到5节,每一节各写了什么?(齐读3——5节)。

交流:第3节写了郁金香的形状和颜色。

师:作者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将郁金香的典雅描绘得有声有色!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让大家深有同感呢?(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展示图片)齐读第3节。

师:课文的第4、5节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学生交流:第4节运用两个具体的事例写了荷兰人痴迷郁金香,并把郁金香定为国花。第5节写了郁金香的由来以及荷兰人对它的精心栽培。

师:从这些字里行间你能体会出荷兰人对郁金香的痴迷吗?找一找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来交流一下吧!学生交流。

师: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融入进荷兰人的生活中一起去痴迷这典雅、高贵的郁金香吧!请男生读第4节,女生读第5节,读出这份痴迷!

过渡:是呀,荷兰人用他们的手创造了美。流连荷兰,你会觉得到处是这一双双神奇的手所创造的美。请你快速读读课文6—10节,完成下面的填空。出示填空:在城市高高的电线杆上,你一眼就能看见()花篮,里面插满(),()。横跨江河的桥头,你会发现()。窗口放满了(),(),()。指名回答。

师:让我们再仔细看看——(出示图文)再仔细看看,窗口放满了粉红的百合花、白色的慈姑花和苍翠碧绿的蕨草,这不就是精美绝伦的窗帘吗?指名读,说说它的意思。(出示意思)再仔细看看,窗口放满了粉红的百合花、白色的慈姑花和苍翠碧绿的蕨草,这就是精美绝伦的窗帘。(指导朗读反问句和陈述句,体会荷兰人窗户上不挂窗帘,他们用鲜花做窗帘,真不可思议。)。

师:你能用反问句式将下面这句话换种说法吗?(出示句子:流连荷兰,你会觉得到处是这双神奇的手所创造的美。)指名回答。

师:荷兰人是那么的喜欢鲜花,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对,课文的第1、2节就告诉了我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齐读第1、2节)师叙述补充资料:“荷兰”在日耳曼语中叫尼德兰,意思为“低地之国”,因其国土有一半以上低于或几乎水平与海平面而得名。为了生存和发展,荷兰人竭力保护原本不大的国土,避免在海水涨潮时遭到“灭顶之灾”。他们长期与海搏斗,为海造田。早在13世纪就筑堤坝拦住海水,再用风车抽干围堰内的水。几百年来,荷兰修筑的拦海堤坝长达1800公里,增加土地面积60多万公里,如今荷兰国土的20%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有关图片)。

11、师做小结:荷兰人不仅爱花,而且更热爱他们生活的土地,他们用那双能变沧海为桑田的手神奇的在荷兰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美,从风车摇曳、木屐深深的低洼地,荷兰人翻天覆地将其演变成馨香四溢的“欧洲花园”,创造了一个令世人瞩目的荷兰。让我们一起走进荷兰,再一次去感受那份神奇的力量吧!(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全文。)(音乐、图片)。

师:多美的荷兰啊,你还知道这个国家的其他资料吗?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在多媒体出示有关资料。

三、读写结合。

出示要求:读写结合:学习课文第3或4节的写法,介绍一种你最喜欢的花。学生动笔写一写。

板书设计:

荷兰的花。

最爱郁金香鲜花装饰城市。

装饰生活国花。

形状、颜色、来历。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演示黄河变化的过程,学生从中有所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近2000年变化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教育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具准备:

黄河图片、有关黄河的视频。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

1、导入: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的位置在哪里呢?课件出示地图,让学生看看黄河在哪?(学生对黄河有个初步的认识)。

2、检查预习情况。

(1)看看有哪些同学收集了关于黄河的资料。(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资料读一读)。

(2)预习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指生回答。(培养学生预习的好习惯)。

二、各自读文,感知课文大意。

1、各自读文,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

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读后进行评价。

4、投影出示2000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再请学生读第三自然段,教师给与朗读上的指导。

5、出示视频,黄河流域的近况。看了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和你周围的同学说说,师巡视指导。

三、围绕几个主要问题组织学生学习。

1、学生自主学习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联系吗?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小组合作学习,填在括号里。(师参与学生小组学习给与指导)。

黄河变化的原因两大原因的联系所造成的后果治理方案。

3、交流所填内容。(结合学生说的,师完成部分板书)。

4、请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再多读几遍。(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文章中所用修辞等等)。

5、师:从这篇课文中,你懂得了什么?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6、拓展延伸:

(1)结合你的生活说说,你知道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针对这种行为我们应怎么办?

(2)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想想看你们还知道哪些课文也强调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只有一个地球》……)。

7、作业。

(1)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子。

(2)小组合作办一期以保护环境为内容的手抄报,看看哪组同学做得。

板书设计: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以前——“摇篮”

现在——祸河原因(自然原因、人类破坏)。

治理。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

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每组一份: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干土、湿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见过蚯蚓吗?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

2、学生自由发表。

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

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

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三、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

1、过渡: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

3、教师随机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

(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4)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四、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

1、让学生归纳: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

2、过渡:跟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3、学生看书11面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4、拓展: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谁能说说相关的例子吗。

六年级双语班汉语教案第二课

教学目标:

1、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2、3、4、以课文为材料,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扩展口语交际能力。围绕话题“读书”,结合学习实际谈谈认识。通过课文学习,识读本课词语,重点掌握下列词语:

得益匪浅、经久购置、清贫、调换等。

5、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学会下列句子的运用。

(1)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

(2)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6年,就有9000多册。

6、通过词语和课文学习,积累词语提高汉字书写能力和词语运用能力。

7、德育渗透:通过课文学习,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字词句的掌握,写作训练。教法:引导法。

学法: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教学前的准备:相关课件。教学课时:7课时。

第一课时课文一的学习。

鲁迅爱书的故事。

课时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加深对学习方法的认识。

3、通过故事的学习,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

2、加深对学习方法的认识。教学难点:

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许许多多了不起的大人物,你们都知道谁呢?(说到鲁迅)其实在中国的文学史上鲁迅可是相当的有名气。那么你对他了解吗?其实鲁迅先生能够具有如此高的成就,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与他从小的学习习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去体会它是怎样爱书的。

二、初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读顺。

2、解决不认识的汉字。

三、深学课文。

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鲁迅爱书的?

(爱看书、爱买书、爱抄书、爱护书)(板书)。

2、鲁迅小时候不但爱看书、爱买书、爱抄书、爱护书,而且还把书当成了——宝贝(板书),现在就让我们从鲁迅爱看书学起。

3、快找找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在写鲁迅小的时候爱看书呢?(第二、三自然段)。

4、现在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课文的第二、三然段,动笔画画看,哪些具体的语句可以看是鲁迅小的时候爱看书,然后同桌之间说一说。

5、汇报:念念不忘、欣喜若狂、赶紧等。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这也告诉我们,对于知识要充满着好奇心,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6、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刚刚学习鲁迅小时候在看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们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总结学习方法:找、读、画、议)。

7、现在就请大家找到鲁迅小时候爱买书、爱抄书、爱护书三部分的内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学习,一会说给大家听。开始吧!

8、汇报:爱买书(结合生活实际)。

爱抄书(讨论:抄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吗?)。

爱护书(从几方面汇报)。

9、鲁迅爱书如宝的好习惯使得他受用一生,现在让我们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学生齐读,个别读课文,教师进行情感朗读指导。

五、总结德育渗透:

同学们,不论你曾经是一个爱书的孩子,还是你今后想成为一个爱书的孩子,相信在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你都会有所收获。那么谁想说说,从今天起,对于一本本带给我们知识与智慧的书籍,你打算怎么做呢?(学生谈体会)。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本节课的收获,带着对于书籍的这份爱,来读一读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

六、小结并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九、板书设计:

1、鲁迅爱书的故事。

爱看书、爱买书、爱抄书、爱护书而且还把书当成了——宝贝。

第二课时词语句型学习。

课时目标:

1、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课文中的词语。

2、掌握文中的特殊句型教学重点:句型的运用教学难点:词语的运用教学过程:

一、学习词语。

1、看拼音查词典学习下列词语。

宝贝:很有价值并当爱物保藏起来的东西。乳:分泌奶的器官。

过年:在新年或春节进行庆祝活动启蒙:传授基础知识或入门知识。

2、从汉字的意义和组合方式学习下列词语。得益匪浅:指意识形态方面有很大的收获。经久:历时很久。

购置:购买(多指添置长期使用的器物)。

3、根据词语解释或联系已学过的词语,掌握下列新词。

装订、一时、清贫、调换、念念不忘、欣喜若狂、酷爱、浩如烟海、井井有条等。

4、词语例释。

(1)指导学生自读解释理解词语。

(2)读词组,学生说说还可以组成那些词组。

(3)请学生模仿造句,教师进行指导。

二、学习句型。

(1)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

例如:画画的时候他总是爱听音乐。

(2)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6年,就有9000多册。

例如:你怎么能仅凭这么一句话就那么相信他呢?

(让学生自己说)。

三、小结并布置作业:

1、用所学词语说话。

2、熟读词语。

四、板书设计:

1、鲁迅爱书的故事句子学习:

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

例如:画画的时候他总是爱听音乐。

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6年,就有9000多册。

例如:你怎么能仅凭这么一句话就那么相信他呢?

第三课时用听说读写方式学习课文。

课时目标:

1.完成课后听力训练。2.会复述课文。教学过程:

一、听力训练。

1、完成教科书上课后听力练习。

听录音,选择正确的答案。

二、说话训练。

1、复述课文。

每位同学在小组内复述课文,要求不看书,凭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复述课文,尽可能做到完善。

2、讲故事比赛。

(1)以小组为单位准备。

(2)每个小组选派代表上台讲故事。(3)师生一同点评。

三、写话练习。

1、写一写鲁迅是怎样爱书的。

2、师巡视指导,学生边想边写。

3、全班交流,请同学读一读所写内容。

4、点评,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1、熟练地复述课文。

五、板书设计:

1、鲁迅爱书的故事。

写一写:鲁迅是怎样爱书的。

第四课时课文二的阅读理解。

在书店读书。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样看书的?(或是在什么地方看书的?)。

有位小姑娘特别喜欢看书,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当中看看他是怎样看书的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把语句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教师巡视)。

2.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研读课文。

1.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课件出示问题:

(1)放学后我的目的地是哪里?

(2)为什么我看到书店挤满了人群就安心了?

(3)看书时从哪里可以看出我很快乐?

(4)下雨时我为什么会很开心?

(5)怎样理解语文老师鼓励我们的那句话?

四、指导朗读。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拓展。

1、想一想:从小姑娘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六、小结并布置作业:准备复述课文。

七、板书设计:在书店读书。

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第五课时用听说方式学习课文二。

课时目标:

1、完成听力训练。

2、会复述和表演课文。教学过程:

一、听力训练。

1、教师把课文内容改编成听力短文,读给学生听。

2、听后做练习,回答问题。

二、说话训练。

1、复述课文。

每位同学在小组内复述课文,要求不看书,凭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复述课文,尽可能做到完善。

2、进行朗读比赛。

三、小结并布置作业:

1、熟练完整地复述课文。

第六课时学习生字词。

课时目标:

1、能够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并会组词。

2、理解并会运用本课词语。教学重点:生字学习。教学难点:词语的掌握。教学过程:

一、生字学习。

1、展示本课生字。

2、分析字形结构。

3、指导书写。

(教师指导学生要按笔画笔顺规范写生字)。

二、学习本课词语。

1、展示本课词语。

2、逐个理解词语。

3、词语运用,用所学词语造句。

4、读词语。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后字词练习。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五、板书设计:

在书店看书。

生字:岁舍穿乳购置。

第七课时口语交际活动。

课时目标:

1、完成课后交际活动。

2、结合本课话题能够顺利进行表达。教学重点:积极参与交际活动。

教学难点: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完整地表达出来。教学过程:

一、真实交际。

1、学生完全脱离教科书进行表达。

2、老师给出情景让学生进行表达。(学生要在已学课文和汉语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课文话题,联系真实情景进行表达。)。

二、口语交际。

1、完成教科书上课后练习中的“交际活动”。

2、结合本课话题,设计以下情景,让学生积极讨论表达。

情景:同学们都喜欢读什么书?从读书中有哪些收获?(学生进行讨论表达,教师引导学生表达准确。)。

三、小结并布置作业。

1、预习新课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掌握形状的概念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各种形状来组成艺术画面。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运用构成原理创造各种画面。并从中体会到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形状的概念和形式。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各种造型组成画面。

1、欣赏各种平面形状。

师问:看了这些形状,你们能给他们归类吗?为什么?生答:略。

2、导入课题:《形的魅力》。

1、《形的魅力》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展示各种形状。

师问: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生答:略。

师小结:形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点、线、形状、色彩等)。

2、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几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自由形(随手画的形状)。

3、形的特点(外形和骨式的变化):

有规则——。

无规则—。

1、怎样运用各种形状组成画面(小组讨论)。

师小结:首先要创造出各种形状(剪出形状)。

2、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1、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幅画。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

3、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思考:用各种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或运用装饰像框等方面。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形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掌握形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应用各种形体来组成艺术作品。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认识形体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形体进行雕塑创作。

1、欣赏几何石膏形体。

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

生答:是立体的。

2、导入课题:《形体的组合》。

1、形体的特点:是指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它可分为“自然形体”“几何形体”。

2、《形体的组合》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展示各种建筑、雕塑形体等。

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

生答:略。

师小结:形体是建筑、雕塑基本结构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几何形体。(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自由形体。(自然界存在的)。

1、怎样运用各种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1、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件立体作品。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思考:用立体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无论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书抽象的雕塑。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认识抽象的.基本特点。

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

小学五年级教案

1、学生初步知道学校是一个可爱的地方。

2、学生爱学校、爱学习、喜欢上学,并且学会利用学校中的各种设施来解决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识学校,了解自己所在学校的环境

会利用学校中的各种设施来解决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彩笔、铅笔、纸、相机、参观需要的手持扩音器等

2课

第二课时

1、了解学校,喜欢学校;

2、对周围环境感兴趣,学习了解新环境的方法;

3、学习利用学校的设施解决问题。

认识学校,了解自己所在学校的环境

活动难点:会利用学校中的各种设施来解决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彩笔、铅笔、纸、

1、师:小朋友们好!你们知道学校的哪些情况呢?

2、师:刚才我们和自己的学校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小朋友们可以把自己在参观中看到的、听到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可以自己设计,也可以合作完成。

3、“我的发现”汇报交流

(1)、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

(2)、高年级的同学挑战小朋友,让小朋友回答问题。

4、设计展示

(1)、让学生自己将作品贴在“我的展示台”上

(2)、学生互相观看交流,并评议。

5、活动延伸:

(1)、将学生各种形式的汇报展示出来,办一个墙报或编成一个册子,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封面、装订等。(2)、开展以“我心中的学校”为主题的`画展、作品展等。(3)、与美工课、语文课以及其它班级活动结合进行。

六年级双语班汉语教案第二课

(词语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词语部分,使学生熟练掌握词语中生字的字形和读音,并让他们理解词语的标准发音、意思和使用方法、范围。

技能目标:通过讲解本课词语,让学生树立能正确读、写、说的能力,让学生具备正确使用本课所学的词语组词组,造句,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能力。

情感价值目标:通过学习本课词语,让学生理解无论在学习或生活当中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勤奋、孝顺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记住本课词语中生字的字形、读音,并理解词语的意思。难点:1.理解词语的使用方法和范围。2.能正确使用本课词语组词组,造句。3.日常生活中能用本课词语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组织学生根据课题讲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在学习词语中一边讲解词语,一边让学生组词组,造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和个人形式组词组,造句。

教学工具:教材,参考书教学内容词语学习。

墙:前面有一堵墙。拖鞋:我买了一双拖鞋。手绢:我帮妈妈洗手绢。厨房:我家厨房很大。痒:她给我挠了痒痒。

胖乎乎:特别胖。如:胖乎乎的孩子。红润润:特别红。如:红润润的脸蛋。挠:轻轻地抓。如:不要挠。

词语例解。

将词语例解部分先让学生自己根据解释来理解词语,然后讲解词语的意思和使用方法、范围。最后按照例子组织学生造别的句子。

形成测评给下面的词语造句。

开口吭声实在演指勇敢。

(句子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要句型。2.通过学习本课“学习提示”中的“句子学习”部分,让学生体会句型在某种语言语法中的重要部分,为了更好地学习所学语言的技巧,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要重视句子学习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本课课文学生能用课文中所学的句型来造句,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本课句型进行交流。

情感价值目标:通过学习本课课文,学生能理解要做勤奋、孝顺的孩子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记住课文中的重要句型,并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和范围。难点:1.能用本课所学句型造句,并进行交流。2.从小养成做勤奋、孝顺的孩子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设计。

首先将学生组织自己读课文,学生读完课文后,让他们说说“兰兰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我们要怎么学她”等问题上的感受。最后组织学生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教学工具:教材,参考书教学内容句子学习。

1.爸爸拿起画,看了又看。..说了又说写了又写洗了又洗(1)小明想了又想,终于明白了。(2)他很喜欢这篇短文,读了又读。2.我只是画了自己的小手啊!..(1)我只是扫了扫地。

(2)他只是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小组讨论。

1.兰兰的小手为什么可爱?2.兰兰的小手做过哪些事?

3.兰兰的小手长大后,还会帮家里人做哪些事情呢?

形成测评小组讨论.1.你也有一双红润润的小手,你帮助家里做过什么呢?试着讲给大家听听。

作业设计内容:熟读课文。

目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认真。

方法:让组长检查每个学生的阅读课文情况。

第2周本学期第3课时。

(字词练习、句子练习)。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照样子,写一写”,让学生理解组词,造句方式学习汉语,对掌握词汇,理解语法的益处。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练习把握练习题的解决方法,能解决其他练习题,能抵抗类似的考试题。

情感价值目标:通过学习练习题,让学生体会做练习是巩固所学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好方式。

教学重、难点重点:记住“用汉字组词”的内容。难点:1.能解决“模仿造句”。2.能解决其他类似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设计。

首先让学生分组来做题。学生做完后让每个组的学生互换书本,检查,并让他们划出来错误的答案。此后抽出几名学生上黑板做练习题。最后师生一块儿总结正确答案。

在做练习题中始终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要性和自主性。

教学工具:教材,参考书教学内容字词练习。

1.给下列汉子先加偏旁,再组词。

半(胖)胖乎乎欠(欢)欢迎方(房)厨房先(洗)洗碗工(红)红润润月(朋)朋友羊(痒)挠痒痒占(钻)钻石2.用制定的词语完成句子。

模仿造句。

(1)我只是..画了自己的小手。

他只是去了一次。

(2)爸爸拿起画,看了又..看。

她看了看就出去了。

形成测评用指定的词语回答下面问题。

(1)爸爸在干什么?(贴)(2)教室里有几个人?(只)。

(3)他的手是什么样子的呢?(胖乎乎、红润润)作业设计内容:完成优化作业和练习册相关部分。目的: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要求:认真。方法:检查。

第2周本学期第4课时。

(喜欢)。

(课文练习,交际活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句子”和“课堂讨论”等问题,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练习把握练习题的解决方法,能解决其他练习题,能抵抗类似的考试题。

情感价值目标:通过“交际活动”,让学生体会多思考使开阔脑筋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家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兰兰。难点:1.在小组讨论中能表现自己的存在。2.能解决实际问题。

3.实际生活中自己也能够作名“勤劳的孩子”。

教学过程设计。

首先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在做练习题中始终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要性和自主性。

教学工具:教材,参考书教学内容课文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句子。

(1)兰兰画了一双小手,全家人都喜欢他的作品。(2)爸爸贴画的时候,奶奶从厨房里出来。

(3)长大以后,兰兰想帮家人做更多的事。

2.课堂讨论。

(1)兰兰的小手为什么可爱?(2)兰兰的小手做过哪些事?

(3)兰兰的小手长大后,还会帮家里人做哪些事情呢?

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活动,采取游戏性,思考性教学方法引起他们对课内容的兴趣。

形成测评表演。

伸出自己的手,向同学们介绍它,它还帮家人做过什么?其他同学评价,看谁说得最好。

作业设计内容:完成优化作业和练习册相关部分。目的: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要求:认真。方法:检查。

第2周本学期第5课时。

第二课课文二:给妈妈过生日。

(词语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词语部分,使学生熟练掌握词语中生字的字形和读音,并让他们理解词语的标准发音、意思和使用方法、范围。

技能目标:通过讲解本课词语,让学生树立能正确读、写、说的能力,让学生具备正确使用本课所学的词语组词组,造句,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能力。

情感价值目标:通过学习本课词语,让学生体会给父母做点什么,表达自己的孝顺。

教学重、难点重点:记住本课词语中生字的字形、读音,并理解词语的意思。难点:1.理解词语的使用方法和范围。2.能正确使用本课词语组词组,造句。3.日常生活中能用本课词语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组织学生根据课题讲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在学习词语中一边讲解词语,一边让学生组词组,造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和个人形式组词组,造句。

教学工具:教材,参考书教学内容词语学习。

西红柿:我买了一公斤西红柿。炒:我喜欢炒菜。

鸡蛋:我们每天吃两个鸡蛋。辣子:我不喜欢吃辣子。肉:我最喜欢吃炒肉。土豆丝:我学会了做土豆丝。尝:请尝一下我做的土豆丝。米饭:你会做米饭吗?汤:鸡肉汤最好吃。闻:我闻不到什么气味。

香:你做的炒肉菜怎么这么香啊!

形成测评给下面的词语造句。

炒辣子尝闻香。

作业设计内容:复习本课词语并随便选五个词语,每个词语造一个句子。目的:巩固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方法:下节课总结。

第2周本学期第6课时。

第二课课文二:给妈妈过生日。

(课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要句型。2.让学生体会句型在某种语言语法中的重要部分,为了更好地学习所学语言的技巧,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要重视句子学习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本课课文学生能用课文中所学的句型来造句,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本课句型进行交流。

情感价值目标:通过学习本课课文,让学生体会给妈妈做点什么,表达自己的孝敬。

教学重、难点重点:记住本课课文中的重要句型,并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和范围。

难点:1.能用本课所学句型造句,并进行交流。2.从小养成孝敬父母的好性格。

教学过程设计。

首先将学生组织自己读课文,学生读完课文后,让他们说说“你向阿孜古丽学到了什么”等问题上的感受。最后组织学生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教学工具:教材,参考书教学内容。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对这些问题学生先按照课文的内容进行回答。对最后一个问题学生进行思考,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每个学生或者每小组中的一名学生讲出自己的感受。

形成测评熟读课文。

作业设计内容:熟读课文。

目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方法:让组长检查每个学生的阅读课文情况。

第2周本学期第7课时。

第二课课文二:给妈妈过生日。

(练习、拓展阅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练习部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重要句型。

2.让学生体会“拓展阅读”中所表达的意思,并让学生理解重视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能用所学的句型来造句,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本课句型进行交流。

情感价值目标: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甜蜜。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体会“拓展阅读”中所表达的意思,并让学生理解重视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难点:1.能用本课所学句型造句,并进行交流。2.从小养成爱学习、爱思考的性格。

教学过程设计。

1.首先将学生组织再读课文,学生读完课文后,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2.跟学生一起读“拓展阅读”,读完后让学生以短文内容上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学工具:教材,参考书教学内容。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你从“蚂蚁为什么要搬家”这篇短文中感受到了什么?

形成测评请说说您在这篇短文取得的感受。

作业设计内容:练习册第二课。目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认真。方法:检查,总结。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

1、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重视精彩句段积累、仿写。

3、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积累优美词句,体会文章精彩之处。

2、赏析精彩句段,培养多角度思维的习惯。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本,采用“预习,发现问题”的学习方法,将预习时的整体感受、精彩积累和提出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猜测回答写在本子上,供老师备课参考。

教师:在看过学生的预习本,了解学生的困惑和认识状况的前提下备课。准备投影、电脑及相关资料。

教学设计。

导入。

法语中有“文如其人”或“文即其人”的说法,它是从布封的名言“风格是属于个人的”引申而来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马》,就体现了“文如其人”的风格,让我们大声地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化的科学小品,去感受人性化描写的艺术魅力。

朗读。

两人或四人一组,互相读、听找感觉。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进行指导。

小结。

学生谈读的感受。

教师总结朗读全过程。

积累、仿写、感悟。

背诵你最喜欢的三句话,仿写其中的一句。

记住你最喜欢的一段,说说理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五年级教案

学习本课的生字生词。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及介绍各种玻璃时运用的说明方法。 想象自己将要创造设计的新型玻璃,说清楚这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第一课时

同学们,你能说说日常生活中玻璃有什么作用吗?

教师板书课题点明“新型”。“新型”是什么意思?

“新型玻璃”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抓住学生的质疑,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及不理解的词。

不认识的字可在小组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注意要读准字音。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难写的生字。

巩固练习,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检查学生生字掌握的情况。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把它画出来,提出来和同学们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学生读书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用笔画下来。

书写本课的生字、生词。 自己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老师导语引入:“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来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报的警吗?”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第l自然段,从中找答案。

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触它就发出报警声呢?自由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作用?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汇报,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引导学生理解“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的关系。

在学生理解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用途?指导朗读句子。

思考:这句话中用了几个“可以”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这种玻璃的用途广泛。你能结合生活实际想想,用上“……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说一句话吗?)

除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新型玻璃呢?我们来开个新型玻璃展销会吧!请各个厂家把自己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向大家介绍清楚,以便大家购买。分组读书讨论,布置要求:读课文,画特点,想作用,填表格。

板书,小结各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这些新型玻璃在现代化的建筑中,发挥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呀!

思考讨论:作者在介绍各种玻璃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小学五年级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7个生字,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海洋里有一种动物,单是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是什么动物?——对,就是鲸。(板书课题)。

二、下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的有关鲸的资料?(学生通过预习时查找的资料进行简单的介绍)。

三、检查生字的预习。

1、出示本课的生词读一读: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指名读、齐读)。

2、学生互相提示易书写错的字:滤肺(最后一笔是竖)。

3、学生互相解词:

上腭:口腔的上顶部,也称上颌。

退化: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

寿命:生存的年限。

四、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

1、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从鲸的形体、捕食、呼吸、睡觉等方面来认识鲸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四方面:(1)大(2)不是鱼(3)种类(4—7)习性。

3、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有关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地介绍这些特点。

附:板书设计。

四方面:

(1)大。

(2)不是鱼。

(3)种类。

(4—7)习性。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