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精选21篇)

时间:2023-12-11 21:21:40 作者:MJ笔神

教学计划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教学计划范本,仅供参考。这些范本涵盖了不同学科和年级的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教学计划的编写方式和注意事项。希望对各位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0以内退位减法的和复习》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学习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利用20以内加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在审题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题意,选择相对应的信息解决问题,能根据情境中数量关系分辨出多余条件,排除多余信息对解决问题的干扰。利用实际操作、分析理解,突出画图策略,解决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数学问题。教学时,根据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以学生已知经验为起点,激起兴趣激发思考,促进儿童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展开读一读、想一想、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注重学生自我感悟、自我评价和个性发展。进一步体现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价值。

教学目标。

1.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数学问题。

2.让学生经历读一读、想一想、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逐步熟悉用画图方法解题的策略。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体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带来乐趣。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课件、图片。

教学重点:

会解决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会根据情境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回顾经验。

(课件出示)复习题。

自主列式解答。指名回答,个别评价,促进交流。

教师:解答正确吗?指名回答。

师生小结: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引入课题并板书。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课件出示)例5主题图.

(一)理解图意,找出相关条件和问题。

教师: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发现什么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课件出示各信息:

1.有16人来踢球,

2.现在来了9人,

3.我们队踢进了4个,

4.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我们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条件),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尝试列式,引发矛盾冲突。

教师:你觉得怎样解决“还有几人没来”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根据自己想法列出算式,教师板书。可能会出现:

教师:哪种算式是正确的?

(三)分析题意,筛选信息。

师生合作,利用多种方式,逐一分析算式。

1.读一读。让学生将有联系的相关条件读一读。初步判断哪个条件与问题没有关系。

2.摆一摆。利用信息条,进行重组。

(1)16-9这个算式表示“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2)16-4这个算式表示“有16人来踢球。我们队踢进了4个,还有几人没来?

引导学生发现:要求“还有几人没来”,与人数有关,与踢进的球没有关系。

师生小结:“.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在解决问题时没有用处,是多余条件。

3.圈一圈。把多余条件圈起来,将有用的条件和问题完整读一读。

(四)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1.画图策略,深化理解。

教师:我们了解到的条件和问题,除了用文字表示,还能用什么方式让大家看到很清楚?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用直观画图的方式表示。同伴合作,设计画图表示方法。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呈现不同的画图策略,可能会有:

如果有错误的画图,可根据生成资源进行分析讲解。

教师:根据图,用什么方法解决?

2.列式计算,建构意义。

分析图中表示各部分的表示的意思,明确数量关系间的相互关系。

学生列式,指名板演,个别提问,说算式各部分的含义。

全班交流。检查单位,口述答语等,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细节。

3.回顾反思,强化步骤。

(1)验证结果。

教师:还有7人没来,这个结果正确吗?你有什么方法说明这个结果是正确的?

学生汇报,可能会出现:

用加法验证,7+9=16(人),

语言表述:没来的7人加上现在来的9人,一共有16人。

在表述过程中,只要学生能利用加法的检验的意识来分析,都予以肯定。

(2)回顾步骤。

结合主题图,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师:今天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教师:分析信息时,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是不是所有的条件都与解决的问题有关?

教师:解决问题的结果是否正确怎样检验?

师生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先通过看图或看文字信息,明确问题是什么;再分析清楚哪些条件与文图有关,通过画图,或操作的方式帮助我们理解,列出算式;最好要检验解答的结果是否正确。

三、学以致用,升华认识。

(一)教材第20页“做一做”。

此题与例题类似,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找出多余条件,自己解答。

(二)教材第22页“练习五”第2题。

此两题与例题类似,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找出多余条件,自己解答。

学生练习,同伴互评,全班交流。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遇到解决问题的数量与以前有什么不同?你会分析解决的?

教学问题诊断:

画图中如果发现错误的图意,教师该如何处理?

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把与问题有关的条件表示出来,可能有学生不是很清楚该用什么方式,迟迟不能下笔;还有的学生会直接画出左边有9人,右边有7人,一共有16人,没有问题体现……,如果仅仅是抓住这样资源进行分析讲解,也许会有部分学生能明白进行修改(在老师辅导下修改),但是花费的时间影响后面环节正常教授,影响既定的目标。

《千以内隔位退位减》教学设计千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题

请三位同学分别表示个位,十位,百位,选择自己小棒的根数。

请三位同学组成204。

请三位同学把减去108的过程表演出来。

使学生发现个位上只有6根小棒,怎么减8呀,怎么办呢”?意识到去借,但马上学生发现十位上是0,也没有啊”?这时学生想到让百位借给十位,十位再借给个位。在借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位上数的变化,说清是几减几,是怎么回事?然后在让学生把演示过程与算理说了一遍: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十位不够减向百位退1,于是个位是14-8=6,十位是几减几呢?通过学生的讨论、争议,学生明白了十位应是9-0=9,百位是1-1=0(不写),再用竖式算一算.

教材上在教学了204-108后就安排了试一试“1000-537=”。如果按照教材这样教学,我认为学生虽然能够理解千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算理,但如果让学生在刚刚理解算理后马上就完成1000-537=,(这样需要三次退位且十位和百位都是0千位才能退1后才能计算的题目)势必难度有些颇大,所以我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并结合我班学生特点,教学时作了如下的处理:

针对新授的内容进行巩固。先出示403-158=(发现学生计算很正确,并且计算过程说得很清楚)再出示300-228=请学生试一试.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算理,能够熟练的解决类似的问题,为下面的研究做铺垫.这时出示教材中的题目:1000-537=(有了上面的学习,学生再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非常轻松,无非就是计算减法时,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十位不够减向百位退1,百位也不够减向千位退1.....)。

我认为这样安排始终是围绕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把本节课教学的难点细化逐层突破,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面向全体,又照顾了中差生,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氛围中,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和快乐,同时也进一步发展了学生自主探索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第5课时

这节课是把本单元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整理,为今后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需要从整体上去观察、分析、比较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能从整体上把握,探寻规律,以提升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水平。教材安排的内容有:第一,系统呈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让学生对这36道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初步感受到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第二,引导学生找规律,使学生体验到横着、竖着、斜着等不同角度看算式排列是有规律的,得数也是有规律的等。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浓厚兴趣的状态下,学生产生较强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操作探究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学进行思维。形象直观的课件,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

1、知识目标:通过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进行整理,发现其规律,熟练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整理能力,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运算的规律性,感受数学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的多样性,愿意积极探索数学规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整理和探究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规律。教学难点:正确有序地表述规律。

(一)以生活情景入手,揭示课题。

1、学生注意力练习(听、看、想)1分钟。

1.找规律,填表。出示课件。

要求:仔细观察,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把所缺的算式填出来。(自由发言,想填哪格,就填哪格。)。

2.说说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么想的?

3.讨论(出示课件: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二十以内退位减法表)。

a.竖着看,第一列的得数有什么规律?算式有什么规律?

b.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c.斜着看又有什么规律呢?、(酌情启发:横看,有什么规律?竖看,有什么规律?斜着看,有什么规律?)。

4.小结规律形成记忆。

(一个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三)谈话激趣,引出练习。

1、谈话过度,以西游记的人物喜好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达练习和情绪放松。

2、以学生最喜爱的孙悟空为引子,引出今天的分层次练习,争当小孙悟空。

(四)小结本课学生表现,提出优点和不足,让学生自我纠正。

《20以内退位减法的和复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系统地回顾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建构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认知结构,提升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初步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在知识体系中的作用。

2.在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能够准确地表达,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整理的能力。

3.通过数学学习,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计算;通过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表,体会“有序整理”和“寻找规律”的教育价值。

教学难点:通过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表,体会“有序整理”和“寻找规律”的教育价值。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20以内不退位减法,理解算理,掌握基本方法,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并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将36道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进行整理后形成20以内退位减法表;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明确奖励,激发学生竞争的意识。

教师出示自制奖励卡,分设为合作奖、守纪奖、倾听奖、发言奖、思考奖,6个同学分成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得奖卡,看看哪组得的奖卡最多。

二、复习梳理,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

1.出示一道20以内不退位减法和一道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题,学生汇报两道题的计算方法并区分其不同的算法,体会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算法。

3.回顾、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单元前4个例题及小标题,学习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得出:十几减9,十几减8、7、6,十几减5、4、3、2。

4.学生回忆计算方法(破十法、想加算减法……)并梳理计算过程。

5.同桌互相说出学具袋中口算题卡的计算结果和计算过程。

6.练习:按20以内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的标准分类,看看自己手中练习题是属于哪一类。

学生把自己的卡片贴到相应的位置。

(一)合作整理退位减法表。

师:同学们,这些就是20以内所有的退位减法,这样摆在上面你们看着有什么感觉?

生:摆的太乱了。

师:怎样才能让它不乱呢?

生:我们可以摆整齐些。

师:也就是我们要把这些算式整理一下。怎样整理,使它更有条理呢?

我们来玩一个整理算式的小游戏。先来看看游戏要求。谁来给大家读读?

要求:(1)6名同学为一组,组长将算式卡片分给组内同学,大家共同合作。

(3)边活动边交流:你们是怎样整理的?

(二)分享整理过程及找到的规律。

1.小组同学展示整理成果,互相补充交流,从不同角度描述整理完成的算式的规律。

2.全班同学根据示范小组的汇报再次完整地交流自己小组整理的规律。

3.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先前记录学生活动及学习过程的照片。

展示的内容包括:

(1)学生最初试探的、无序的摆法。

(2)学生摆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不断调整的过程。

(4)学生逐渐调整呈现出有序整理的结果。

(三)不公平的比赛发现规律。

1.两组同学比赛,计算36道20以内退位减法,比比哪组算得更快。

一组完成没有规律的题,一组完成有规律的题。

2.比赛后,通过对比,学生发现比赛不公平,获胜组36道题的差是按规律排列的。

3.学生分享横看、竖看、斜看差的规律。

4.教师与学生再次进行游戏,擦掉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的几个差,学生迅速按照差的规律填出正确答案。

5.学生分享在游戏中感受到了通过有序整理产生的规律,并加快了运算速度。

四、借助奖励,探究问题的解决。

1.教师引入本单元第二部分内容,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比一比哪组奖励卡最多?统计班级获得各种奖卡的张数。

3.根据奖卡情况提出数学问题。(结合本单元的题型:有多余条件的问题和比多少的问题。)。

五、分享收获,交流各自学习的成果。

学生交流本节复习课上的收获,感受到有序整理的重要。

师总结:同学们,有序整理能够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条理,有效的复习能够提高我们学习的质量。所以,每个单元学习完之后都要进行整理和复习。

教学反思:

教材在“20以内退位减法”这部分内容分为十几减9、十几减8、7、6和十几减5、4、3、2三个部分,共4个例题。这样的编排,既与20以内进位加法的编排保持一致,又体现了学生学习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反复认知过程,使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时间认识、理解和训练,又关注了学生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和实际需求。

20以内退位减法与进位加法,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须要从整体上去观察、分析、比较,对20以内退位减法能从整体把握,探寻规律,以提升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为以后学习作准备。“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这节课的内容在全单元起到画龙点睛作用。通过对这节课的深度剖析,我认为复习课不应该只单单地复习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而更应该与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形成联系网,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我在本节课初先对比两道计算题(一道是20以内不退位减法,一道是20以内退位减法),在算法上的不同进行了区分,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当被减数的个位够减减数时就无须退位,当被减数的.个位不够减减数时就应“破十”也就须要退位。通过这两种题型的比较,使学生更加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也为学生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打好基础。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从题目上看也能够感受到本节课不应该是单纯的重复学习知识,而更应该注重的是对知识的整理和提升及整理复习的方法。《数学课程标准(版)》提出:“数学教育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教材的研读和深度挖掘,我认为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形成,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更加了解其中的规律,还可以使学生在探究中能够进行有序思考。“一堂好课不是在于教师怎么教,更重要的是在于学生怎么学。”所以我创造机会让所有的孩子参与到游戏的过程中来,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让学生自己整理36道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上,学生起初看到凌乱摆放的卡片想到的是横竖对齐,注重了形式上的整理,而在学生摆齐的过程中渐渐地发现了算式上的被减数和减数都存在着一定的规律,于是学生开始按照发现的顺序进行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大家还是会不断地出现问题并通过观察解决问题,学生在不断的摸索中调整,最终形成了按照一定顺序整理出来的20以内退位减法表。我将这个学习过程变成了动态地、主动地找规律,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在不断的互动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紧接着,我便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不公平”的计算比赛,学生在比赛中发现当被减数和减数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时,差也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从而感受到有序整理的必要和价值。这个游戏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按序整理和寻找规律并按规律办事的重要性。学生在游戏和比赛的过程中培养了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最后,我又将利用学生得奖卡的情况作为问题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很容易的事情。

《20以内退位减法的和复习》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是今后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最基础的部分。通过创设实际问题的情境,列出减法算式。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理解减法的意义,并直观地理解算理形成算法,掌握计算技能。由于十几减9的算式,部分学生有一些基础,尽管在计算时存在一些不完善的技能,根据学生原始计算方法,会出现算法多样,而不同算法的体现会给初学的学生带来困扰,不知哪种方法是最适合自己的。教材在本课的编排中着重呈现了“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两种计算方法。根据一年级认知特点,通过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填一填等活动,直观帮助学生思考并将思考过程表征出来,经过语言描述,注出算式过程图,经历数学符号等形式,让学生真正实现对算理的理解。同时在练习设计中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题目的不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给学生留下较大自主选择的空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活动发现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十几减九的多种计算方法,理解其中的算法和算理。用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探究意识,能够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课件、实物图片;学具:圆片或小棒。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破十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主题图:这是游园会的场景,说一说你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主题图。

教师:观察图上的信息要有一定的顺序,结合具体的每项活动说说你发现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让学生有序观察主题图中每个活动中得数学信息。重点选取“小丑卖气球”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成说出来。

教师板书(课件出示):小丑有15个气球,卖出9个,还剩多少个?引入课题并板书。

二、经历多种计算方法的过程,探究十几减九的算理。

(一)列出算式,自主尝试计算。

教师:要求“气球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

学生说列式,教师板书:15-9=。

(二)利用学具,动手操作。

学生活动,同伴交流。教师观察巡视。

(三)组织学生全班汇报。

可能会出现(课件预设以下几种方法):

1、数出来的方法。让学生边说边演示:用(圆片)小棒摆出15根,然后一根一根的拿走,拿走9根,还剩6根。

2、想加算减法。我知道“6+9=15,15-9=6。”

3、“平十法连减”。从15(圆片)小棒先去掉5个再去掉4个,还剩6根,根据学生操作过程,教师列出算式,把9分成5和4,15-5-4=6。

4、多减再补。把15个(圆片)小棒先去掉10个还剩5个,多去掉1个,再补上1个。教师列出算式15-10+1=6。

5、“破十法”。把15分成10和5,10去掉9个,剩下1个与1合起来是6个。思考过程课件逐步演示,加深学生对操作过程中分解各步的理解。

(四)教师和学生共同操作,课件直观演示,重点理解“破十法”的算法和算理。

1、摆出15个圆片,分成左边10个,右边5个。插入图片。

2、把左边10个中圈出9个,还剩1个,如图:

3、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试着摆一摆,边摆边说出整个过程。

4、结合学生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师板书,如图:

(五)即时练习(课件出示)。

1、圈一圈,算一算。

12-9=。

请学生汇报结果,说出操作过程。教师相应写出算式的分解格式,让学生直观看出个步骤表示的意思。

2、摆一摆,算一算。

教师出示算式:14-9=,请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用“破十法”摆出计算过程,写出结果。

3、直接计算。

教师出示算式:16-9=11-9=。

学生可以在脑中利用“破十法”摆出计算过程,也可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教师巡视检查。

(六)回顾算理,总结算法。

1、整理算式,发现特点,引入课题。

2、回顾算法的多样,比较方法,结合自身理解,说说自己喜欢的方法。

三、多样练习应用算法。(课件出示)。

(一)圈一圈,算一算。

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第2题。

(二)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

(三)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1—9=13—9=15—9=17—9=。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选择的计算方法。全班汇报,说说自己的算法。

教师追问:这几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式题的分析、整理和归纳能力。从被减数、减数和差的特点来分析,只要孩子说的有道理,教师予以肯定。

(四)看图列算式。(课件出示)。

四、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今天你学会用哪种方法计算十几减9的算式?你觉得哪种方法计算比较熟练?

一年数学下《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9》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探索、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五、教学建议: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课时安排:

1、十几减九------------------------------3课时。

2、十几减几------------------------------4课时。

4、整理和复习---------------------------3课时。

课题一十几减九。

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第9、10页主题图、课件;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9+4=9+8=9+6=9+2=。

9+9=9+5=9+3=9+7=。

二、学习新知: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玩吗?有一些小朋友也喜欢到公园来玩,他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公园情景图,先突出气球部分)。

2、你能不能根据气球部分提个问题?风车部分呢?

3、气球图列式:15-9=。

风车图列式:16-9=。

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提出了问题,并列出了算式。

4、公园另一角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猜谜、套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列式:13-9=14-9=。

5、观察所列出的算式,引导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板书课题)。

6、(1)15-9用手中的学具(小棒)摆一摆怎样计算?还有没有其它方法?

(2)小组交流自己的方法。

(4)小结:小朋友们都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那你能不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剩下的式题,并说一说你的想法。

(5)你还知道那些十几减九的算式吗?

(6)教师板书算式,指名口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刚才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了这些题。下面我们来做分水果的游戏。

三、练习:

1、做一做第2题;练习第2题。

2、课件练习:跳木桩比赛(用树桩上的数减小白兔身上的数)。

3、课件练习:帮小蚂蚁回家。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616-9=713-9=414-9=5。

11-9=218-9=917-9=812-9=3。

课后小记:

课题二练习。

课型:练习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二1~6题。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

教学重点:注意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练习:

1、第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学生自己看图,同位两个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2)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口算得数。

(3)在书上填写。

2、第2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教师读要求:得数是几就圈上几个。

(2)根据算示圈相应的水果。

(3)根据自己圈的写出得数。

3、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

(1)看图,明确图意:帮小鸟回家。

(2)快速口算得数,说给同位听。

(3)连线,小组订正。

4、第4题:这是一道口算十几减九的题。

学生独立口算,订正。

5、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明确要求:根据两个图形口算得数。

(2)同位两个互相检查,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式。

(4)教师面批面改。

6、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学生自己看图,明确图意。

(2)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3)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写在书上。

(4)全班一起订正。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课题三练习。

课型:练习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二7、8题,课堂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九的内容。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

教学重点:学生能根据第8题提出多个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想一想,填一填。

9+()=129+()=189+()=15。

9+()=119+()=139+()=16。

9+()=149+()=179+()=19。

二、课堂巩固练习:快速写出得数,比一比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好(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14-9=18-9=15-9=。

17-9=11-9=16-9=。

三、练习二7、8题。

1、第7题。

(1)明确要求:快速写出得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学生自己练习。

(3)全班一起订正。

2、第8题。

(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图意。

(2)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3)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列算式解答(口头)。

(4)学生在书上填写。

(5)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四、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2、12-9=36、16-9=7(个)。

15-9=6。

课后小记:

课题四十几减几。

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例2,练习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教学准备:根据例2制作的“小猫观鱼”动画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卡片出示):

8+5=7+8=7+6=15-9=。

6+8=5+7=5+9=13-9=。

18-9=14-9=17-9=16-9=。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识。

1、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

2、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然后,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在右边小猫的嘴边出现“有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

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象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小组内可能出现如下意见。

(1)两只小猫的对话中,已说出了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

(2)求黑金鱼的条数,10-8=2,2+3=5,5条黑金鱼。

求花金鱼的条数,10-5=5,5+3=8,8条花金鱼。

(3)我一条一条仔细数的,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

(4)这样算得快,8+5=13,13-8=5,13-5=8,5条黑金鱼,8条花金鱼。

……。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那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7、教师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巩固计算方法。

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1题,先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它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2、为变化方式,课把“做一做”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的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十几减几。

13-8=5。

13-5=8。

课后小记:

《20以内退位减法的和复习》教学设计

一、课程名称:。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浓厚兴趣的状态下,学生产生较强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操作探究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学进行思维。动手操作让学生手脑协作,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况中提取、解决问题的过程,比较熟练的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整理,找出规律,进一步巩固此类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先安排加法,再安排减法,意图是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十以内进位加法及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复习课,是对学习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巩固复习,能为后继教材的学习做好迁移准备。

五、教学过程分析:

(一)揭示课题。

(四)课堂独立练习。

六、教学困难分析及媒体设计:。

1、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已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总结规律。运用flash动画及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直观演示掌握规律。

2、这是一节复习课,学生对复习的内容已基本掌握,相对于新授课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达到熟练巩固知识的目的。为此引用动画《十几减几》,将练习内容融入适当的情境之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算法。

七、课堂实施:。

(一)揭示课题。

1.找规律,填表。

出示图片。

要求:仔细观察,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把所缺的算式填出来。

(自由发言,想填哪格,就填哪格。)。

2.说说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么想的?

3.讨论(出示动画: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二十以内退位减法表)。

a.竖着看,第一列的得数有什么规律?算式有什么规律?

b.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

(酌情启发:横看,有什么规律?竖看,有什么规律?)。

4.小组活动,动手操作,重排退位减法表。(见课本第23页。)。

小组合作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地排成一个表。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课本第24页的第1题。)。

a.差是6的减法算式有哪几道?想不出的可以看减法表。

b.差是7的一组退位减法算式你能都说出来吗?

c.你还能说出一组差是几的退位减法?

(四)课堂独立练习。

1.看图列两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方格图小球图)。

2.口算,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出示动画:十几减几)。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本内容是学习十几减9、8、7、6之后一课时,是学生经历了大量的练习基础上进行教学,这时学生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由观题到心算,不再直观演示,操作分解,由所学的方法自主迁移、类推到本课学习中,逐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让学生能够选择一种较熟练的方法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联系,熟练运用“想加算减法”,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2、通过几个层次的计算练习,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初步的交流、合作、迁移、类推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作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自我感悟、自我评价和个性发展。

教具:主题图、课件、数字卡片;学具:自制数字卡片。

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熟练正确计算。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一、复习引入,孕伏探究的基础。

(课件动态出示)复习题:

(一)开火车。

9+3=15—8=17—9=13—7=12—6=。

4+7=12—9=11—8=13—9=14—9=。

请一个小组轮流进行口算报答案,其余学生评价。教师可以从中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自己计算方法。

(二)填数。

9+()=126+()=118+()=12。

7+()=127+()=119+()=11。

学生自己完成,记录答案。同伴交流,分享智慧,全班汇报。

教师:你能说说,你的同桌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二、练习引入,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例4计算题。

12-5=□11-4=□。

12-4=□11-3=□。

12-3=□11-2=□。

(一)尝试计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各列,记录在本上。

(二)汇报思考过程。

1、课件出示小精灵的问题:你是怎样计算的?

指名汇报,个别提问计算时思考方法,可能会出现。

“破十法”:根据学生语言表征,教师可相应板书算式;。

“想加算减法”:学生说出会算加法算式的加数,利用减法的关系,得出结果;。

“熟练直接背出答案”:看到这个算式中的.被减数和减数,就能直接说出差是多少;。

“一个一个数”:从总数里一个一个减,得到结果。

2、引导学生比较几种算法,对于“直接背出答案”和“想加算减法”两种方法有相同点,在加法算式中会求一个加数,转化成减法算式就能就能想到要求的加数现在变成了减数,利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在这样描述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体现简捷。

(三)算式比较,引入课题。

教师:这两列算式与什么特点?与之前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针对每列算式中减法的变化,减数分别是是5、4、3、2,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引入课题并板书。

(四)尝试出题,同伴互查。

1、教师:你能出这样的算式吗?

请每位学生尝试在本上出2题,让同桌计算,同伴互查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各自计算方法。

(五)题组比较,渗透思想。

教师:比较例4中的两列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从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变化来说,无论学生从什么角度观察,教师适当给于肯定。

三、巩固应用抓住联系。

课件出示。

(一)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自主完成“做一做”的填数。

全班汇报,指名回答。教师追问:大家填数的速度都很快,你有什么好办法?

(二)分析关系,创造算式。

教师引导学生把上下两个算式为一组进行比较,说说自己的发现。突出体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注重学生在计算时多以“想加算减法”的方法提高计算熟练程度,使学生逐步达到由加法算式直接想出减法得数的要求。

(三)快速抢答,内化提升。

根据学生对“做一做”题组的理解,加强学生用“想加算减法”的练习训练,达到一定熟练程度。

教师增加类似题组,让学生快速抢答。小组间相互出题,轮流抢答,掌握减法计算如何简捷。

四、数学游戏,应用理解。

(一)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游戏:送信(课件出示)。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定学生计算,根据得数把算式放在相应答案的集合圈里。

(二)分类整理,渗透思想。

(三)算式重组,思维提升。

课件出示教材17页的“思考题”。

2、引导学生对集合圈里的算式进行观察,是否有符合要求的算式,填写在书上。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可能会出现集合圈里已有算式进行的重组:

可能还有学生自己想到如类似“12—4=14—6”这样的算式,请学生判断这个算式出现2个4是否符合要求,应如何修改。

《千以内隔位退位减》教学设计千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初步学会千以内不退位减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初步掌握减法的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新课。

1.口算时要求说一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2.引导学生认识:被减数、减数、差。

3.请学生观察算式,说说都是什么算式?导入课题。

二、新授。

(1)出示幻灯片。

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并提问:还剩多少本?要怎样列式?

(2)教授如何用计数器计算。

335里有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123呢?(出示计数器图,借助计算器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3)列竖式计算。

请学生们试一试用竖式计算,并板演。(讲解笔算过程。提问应该从哪一位开始减起?)。

2.教学减法验算的方法。

(1)说明:虽然已经计算出结果了,但我们应该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再把这题验算一遍。

提问:你认为这题应该怎样验算?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验算。

(2)说明:在验算减法时,我们一般把得到的差和减数相加,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53页的“想想做做”第1—3题。

四、总结。

今天学会了什么?可以怎样验算减法?

五、布置练习。

小学一年级《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本内容是学习十几减9、8、7、6之后一课时,是学生经历了大量的练习基础上进行教学,这时学生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由观题到心算,不再直观演示,操作分解,由所学的方法自主迁移、类推到本课学习中,逐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让学生能够选择一种较熟练的方法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联系,熟练运用“想加算减法”,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2、通过几个层次的计算练习,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初步的交流、合作、迁移、类推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作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自我感悟、自我评价和个性发展。

教具:主题图、课件、数字卡片;学具:自制数字卡片。

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熟练正确计算。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一、复习引入,孕伏探究的基础

(课件动态出示)复习题:

(一)开火车。

9+3=15—8=17—9=13—7=12—6=

4+7=12—9=11—8=13—9=14—9=

请一个小组轮流进行口算报答案,其余学生评价。教师可以从中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自己计算方法。

(二)填数。

9+()=126+()=118+()=12

7+()=127+()=119+()=11

学生自己完成,记录答案。同伴交流,分享智慧,全班汇报。

教师:你能说说,你的同桌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二、练习引入,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例4计算题。

12—5=□11—4=□

12—4=□11—3=□

12—3=□11—2=□

(一)尝试计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各列,记录在本上。

(二)汇报思考过程

1、课件出示小精灵的问题:你是怎样计算的?

指名汇报,个别提问计算时思考方法,可能会出现。

“破十法”:根据学生语言表征,教师可相应板书算式;

“想加算减法”:学生说出会算加法算式的加数,利用减法的关系,得出结果;

“熟练直接背出答案”:看到这个算式中的被减数和减数,就能直接说出差是多少;

“一个一个数”:从总数里一个一个减,得到结果。

2、引导学生比较几种算法,对于“直接背出答案”和“想加算减法”两种方法有相同点,在加法算式中会求一个加数,转化成减法算式就能就能想到要求的加数现在变成了减数,利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在这样描述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体现简捷。

(三)算式比较,引入课题

教师:这两列算式与什么特点?与之前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针对每列算式中减法的变化,减数分别是是5、4、3、2,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引入课题并板书。

(四)尝试出题,同伴互查

1、教师:你能出这样的算式吗?

请每位学生尝试在本上出2题,让同桌计算,同伴互查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各自计算方法。

(五)题组比较,渗透思想

教师:比较例4中的两列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从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变化来说,无论学生从什么角度观察,教师适当给于肯定。

三、巩固应用抓住联系

课件出示

(一)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自主完成“做一做”的填数。

全班汇报,指名回答。教师追问:大家填数的速度都很快,你有什么好办法?

(二)分析关系,创造算式

教师引导学生把上下两个算式为一组进行比较,说说自己的发现。突出体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注重学生在计算时多以“想加算减法”的方法提高计算熟练程度,使学生逐步达到由加法算式直接想出减法得数的要求。

(三)快速抢答,内化提升

根据学生对“做一做”题组的理解,加强学生用“想加算减法”的练习训练,达到一定熟练程度。

教师增加类似题组,让学生快速抢答。小组间相互出题,轮流抢答,掌握减法计算如何简捷。

四、数学游戏,应用理解

(一)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游戏:送信(课件出示)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定学生计算,根据得数把算式放在相应答案的集合圈里。

(二)分类整理,渗透思想

(三)算式重组,思维提升

课件出示教材17页的“思考题”。

2、引导学生对集合圈里的算式进行观察,是否有符合要求的算式,填写在书上。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可能会出现集合圈里已有算式进行的重组:

17—9=13—511—7=13—612—6=11—5

可能还有学生自己想到如类似“12—4=14—6”这样的算式,请学生判断这个算式出现2个4是否符合要求,应如何修改。

小学一年级《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本课是学习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利用20以内加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在审题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题意,选择相对应的信息解决问题,能根据情境中数量关系分辨出多余条件,排除多余信息对解决问题的干扰。利用实际操作、分析理解,突出画图策略,解决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数学问题。教学时,根据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以学生已知经验为起点,激起兴趣激发思考,促进儿童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展开读一读、想一想、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注重学生自我感悟、自我评价和个性发展。进一步体现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价值。

1、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数学问题。

2、让学生经历读一读、想一想、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逐步熟悉用画图方法解题的策略。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体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带来乐趣。

教具:主题图、课件、图片。

会解决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会根据情境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

一、复习旧知,回顾经验

(课件出示)复习题

自主列式解答。指名回答,个别评价,促进交流。

教师:解答正确吗?指名回答。

师生小结: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引入课题并板书。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课件出示)例5主题图、

(一)理解图意,找出相关条件和问题

教师: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发现什么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课件出示各信息:

1、有16人来踢球,

2、现在来了9人,

3、我们队踢进了4个,

4、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我们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条件),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尝试列式,引发矛盾冲突

教师:你觉得怎样解决“还有几人没来”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根据自己想法列出算式,教师板书。可能会出现:

16—9 16—4 16—9—4

教师:哪种算式是正确的?

(三)分析题意,筛选信息

师生合作,利用多种方式,逐一分析算式。

1、读一读。让学生将有联系的相关条件读一读。初步判断哪个条件与问题没有关系。

2、摆一摆。利用信息条,进行重组

(1)16—9这个算式表示“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2)16—4这个算式表示“有16人来踢球。我们队踢进了4个,还有几人没来?

引导学生发现:要求“还有几人没来”,与人数有关,与踢进的球没有关系。

师生小结:“、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在解决问题时没有用处,是多余条件。

3、圈一圈。把多余条件圈起来,将有用的条件和问题完整读一读。

(四)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1、画图策略,深化理解

教师:我们了解到的条件和问题,除了用文字表示,还能用什么方式让大家看到很清楚?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用直观画图的方式表示。同伴合作,设计画图表示方法。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呈现不同的画图策略,可能会有:

如果有错误的画图,可根据生成资源进行分析讲解。

教师:根据图,用什么方法解决?

2、列式计算,建构意义

分析图中表示各部分的表示的意思,明确数量关系间的`相互关系。

学生列式,指名板演,个别提问,说算式各部分的含义。

全班交流。检查单位,口述答语等,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细节。

3、回顾反思,强化步骤

(1)验证结果

教师:还有7人没来,这个结果正确吗?你有什么方法说明这个结果是正确的?

学生汇报,可能会出现:

用加法验证,7+9=16(人),

语言表述:没来的7人加上现在来的9人,一共有16人。

在表述过程中,只要学生能利用加法的检验的意识来分析,都予以肯定

(2)回顾步骤

结合主题图,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师:今天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教师:分析信息时,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是不是所有的条件都与解决的问题有关?

教师:解决问题的结果是否正确怎样检验?

师生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先通过看图或看文字信息,明确问题是什么;再分析清楚哪些条件与文图有关,通过画图,或操作的方式帮助我们理解,列出算式;最好要检验解答的结果是否正确。

三、学以致用,升华认识

(一)教材第20页“做一做”。

此题与例题类似,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找出多余条件,自己解答。

(二)教材第22页“练习五”第2题。

此两题与例题类似,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找出多余条件,自己解答。

学生练习,同伴互评,全班交流。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遇到解决问题的数量与以前有什么不同?你会分析解决的?

教学问题诊断:

画图中如果发现错误的图意,教师该如何处理?

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把与问题有关的条件表示出来,可能有学生不是很清楚该用什么方式,迟迟不能下笔;还有的学生会直接画出左边有9人,右边有7人,一共有16人,没有问题体现……,如果仅仅是抓住这样资源进行分析讲解,也许会有部分学生能明白进行修改(在老师辅导下修改),但是花费的时间影响后面环节正常教授,影响既定的目标。

5以内的减法教学设计

《5以内的减法》这一课是主要的基本减法运算,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而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我还是先让学生从基本出发,从认识减法的意义出发,让孩子自己通过理解来说出为什么用减法来计算?什么时候要用减法来计算?在教学过程中,在黑板上画出“树上原来5只小鸟,后来飞走了两只”和“树上有5个大苹果,给风吹下了一个”等等这样的情境,让孩子们看图来说一说他们看到的,进一步让他们去理解,“飞走了、掉下来了、开走了”等等要用减法来计算,渗透减法的意义。当孩子们把减法的意义理解了,计算起来就会明白多了。

口算是计算的基础,所以在小学数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口算训练,特别是低年级阶段,“20以内的加减法”是必须要熟练过关的,而“5以内的加减法”就是其中的基石,这基石越稳对下面的学习就越轻松。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发现口算方法不是难点,而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是重点。因此,要把重点放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上。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各种竞赛等手段来进行,在教学中,利用口算卡片,采用抢答、开火车、小组比赛、男女擂台赛等游戏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其中,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了口算速度。而口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多练。另外,要与家长配合,每天让家长给孩子练习一定数量的与教学内容同步的口算题。

如果这样去落实的话,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肯定可以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5以内的减法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剪“春”活动,引导幼儿自主表现春天美丽的事物。

2、激发幼儿大胆的想象,自由剪出不同变化的“春”字。

3、通过幼儿自主的操作,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活动重点:

能大胆想象剪出不同变化的“春”字。

活动难点:

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材料与环境创设:

1、幼儿已经学会剪“春”字。

2、工具:剪刀、固体胶、手工纸(每人数量不同)方形铅画纸。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2、今天春姑娘又要请你们剪“春”,上次你剪“春”字的时候,“春风”遇到了谁?

二、幼儿剪“春”

要求:

1、在剪之前先数数春姑娘给你带来了几张纸?

2、每个“春”字都要不一样。

3、将剪好的“春”字贴在铅画纸上。

(在幼儿剪几张纸后老师示意停下。老师给的纸不一定剪完)。

三、比较“春”字。

1、请幼儿介绍一下,你的几个“春”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2、教师总结幼儿变化的地方,及时肯定幼儿的大胆想象。

四、找题目:

师概括:当剩下的东西比原来的总数少了时,我们就用减法来表示。

2、请幼儿根据自己剪“春”字的用纸情况找相应的题目表示,并在等号后写上答案。

3、提问:你为什么选这道题?(师生共同总结题目中每个数字的含义)。

五、延伸:

引导幼儿向同伴、客人老师介绍自己剪的“春”字和相应的减法题。

5以内的减法教学设计

1.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减法的算法过程,会用适合于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减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可用减法计算,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感受与同伴交流想法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和兴趣。

4.结合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和遵守公共秩序的思想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5以内的减法教学设计

我在教学5以内的减法一课时,注意遵循这样的一个教学思路,即由演示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最后完成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减法的含义,并能用减法解决简单问题,能够正确口算5以内减法;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减法的含义,5以内减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减法的含义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知识点的安排由低到高,由点到面,步步深入,力使学生很容易就学会解决减法问题的学习方法。从总体来看,自始至终都是情景中教学,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关注了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如:细心观察画面,口头逻辑表达等,更明显的是重视学生发展,为图题想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体现新课程历练中的养成教育。发展观念,下面我就这一节棵进行较为具体的反思。

万以内的减法教学设计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学生今后学习万以外多位数加减法以及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在计算教学中,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培养学生数感的良好载体,其中的估算教学更是培养学生数感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另外,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运用,是学生所要学习的必需数学,因此,学生务必切实的掌握好。

二知识结构。

三单元总体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四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p91-p93例1例2以及相应的练习。

第三课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p96-p97例3例4以及相应的练习。

第四课时:估算p98例5以及相应的练习。

第五课时:综合练习p99-p101练习二十。

第六课时:整理和复习p102-p103练习二十一。

第七课时:有多重p104-p105实践活动。

五课时目标。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1.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的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通过交流、比较口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倾听能力。

3.通过对主题图的学习,学生能感受数学跟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用处。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练习。

1.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的较迅速的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3.借助习题的素材,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1.学生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感受到数学的整洁美。

3.通过情景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环保意识。

估算。

1.通过情景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估算。

2.通过对各种估算方法的比较,培养学生合理地运用估算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综合练习。

1.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笔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较迅速的进行相关的笔算和估算。

2.借助习题,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书写姿势教育。

3.结合习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策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整理和复习。

1.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应的口算、笔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相关的计算。

2.培养学生灵活的运用估算策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多重。

1.通过使用不同的秤,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进一步增强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感受物体的轻重。

2.通过对学生体重的记录,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运用数学的意识。

六要点和建议。

p91主题图。

要点: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学生能正确解读信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建议:1.留足时间让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

2.经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形成乘船的策略。教师板书学生的乘船策略。

p92情景图。

要点:口算方法的交流、比较、选择。

建议1.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任何解决图上的两个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讲述自己的口算方法。

3.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比较口算的方法,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p93情景图。

要点:减法口算方法的交流、比较、选择;口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2.引导学生思考:2(3)班剩下的同学和2(4)班合起来,一只船能乘下吗?

p96情景图。

要点:正确的解读信息;如何进位;竖式的书写。

建议:1.学生可先口算,再独立尝试竖式计算。

p97情景图。

要点:如何退位;竖式的书写(对齐、工整、分开)。

3.教师讲解验算的方法。

p98情景图。

要点:掌握估算的方法,形成合理的策略。

建议:1.可安排猜一猜等导入活动。

2.学生明确问题后,先让学生自己估算,再集体交流、讨论估算方法。

3.比较不同的方法形成认识:估算时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

p102整理和复习。

要点:抓住重点进行复习;强调合理的估算策略。

建议1.安排看书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

2.结合学生的回答,形成该单元的知识框架。

3.让学生举例子,且计算。

p104有多重。

要点:感受质量单位,渗透统计意识。

建议1.课前让学生收集、记录有关物体的质量数据。

2.教学时教师讲解、演示如何使用测量工具。

3.分小组活动,讲清活动规则。如顺序,记录等。

万以内的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

二、单元分析: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

本单元在原有两位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万以内加减法,其中包括例题1不进位加,例题2一次进位加且结果为四位数的竖式加法,例题3连续进位加,并且尝试口算的方法和交换加数位置验算的方法。

减法内容涉及例题1不退位减,例题2连续退位减,例题3连续被减数数位中有零的退位减及验算,例题4解决问题。最后是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

整个单元的以计算教学为主,重点使学生在学习中正确掌握万以内的加减计算方法,同时教学中更要将加减计算的意义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训练学生思维,为今后进一步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三、单元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让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优化自己的算法。

4、使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四、单元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

五、单元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连续退位减法及验算。

六、教学时间:9课时。

1、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例题1、2,练习八1、2、3)。

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例题3,练习八4、5、6)。

3、练习课(练习八7、8、9、10)。

4、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一)(例题1、2,练习九1、2、3)。

5、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二)(例题3,练习九4、5、6)。

6、练习课(练习九7、8、9、10、11)。

7、解决问题(例题4,练习九12、13、14)。

8、整理和复习(一)(p471、2,练习十1、2、3、5)。

9、整理和复习(二)(p473,练习十4、5、6、7)。

第1课时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例题1、2,练习八1、2、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进位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2、使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能应用加法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加法题。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

教学步骤: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71+4524+4335+47。

52+2032+5953+28。

2、笔算。

430+260570+380。

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3、引入新课。

谈话:通过练习,我们知道不管口算还是笔算,在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满十要进一,这节课我们将要根据这个规律开始学习三位数和两、三位数相加的不进位、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36页的图片以及“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教学例1)。

(2)板书:271+122。

(3)探索算法。

学生尝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271+122()。

3、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例2)。

(1)提问:根据表中的信息,求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多少种怎么列算式?

(2)板书:271+31。

(3)提问: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怎么计算呢?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271+31()。

师:个位上写几?(1+1=2,写2)。

师:十位上相加是多少?(7+3=10)十位上怎样写?(十位上相加是10,在十位上写0,同时满十向百位进1。)。

师:百位上是多少?(2+1=3)为什么要加上1?

(4)想一想:271+903,怎样计算?

师:与例2的算式相比,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式,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掌握的加法法则尝试笔算。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板书:

271+903()74。

生:向百位的上一位(千位)进一,百位上写1,千位上写1.

3、小组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1)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题,指名板演。然后校对订正,注意在竖式计算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在竖式中相应的位置写下结果,然后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3题。

先计算出每两片树叶上的和,然后与得数相等的花朵相连,学生独立做题,连一连。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设计。

1、123+361456+533。

2、367+626426+382516+703。

六、板书设计: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271+122271+31271+903。

第2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例题3,练习八4、5、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2、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帮助学生形成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的习惯。教学重点:

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

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76+84。

指名说一说它的计算方法。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列算式。

提问: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怎么列算式?

板书:445+298=。

比较:445+298与复习题76+84有什么不同?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2、口算。

提问:在用竖式进行计算之前,请同学们尝试口算一下结果应该是多少?同位讨论并全班交流。

汇报过程:298接近300,可以看作300来口算。先计算445+300=745,再计算745-2=743。

3、笔算。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445+298()。

提问:

(1)个位上相加是几?(5+8=13)个位上怎么写?(写3,向前一位进1,为了不遗漏进上的1,在十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

(2)十位上相加是几?(4+9+1=14)为什么要加上1?十位上的数相加后也满十,该怎么办?(继续向百位进1,在百位上也写一个小一点的1)十位上应该写几?(4)。

(3)百位上写几?(2+4+1=7)。

板书:

445+21918743。

4、思考: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需要注意什么?和不进位、进位加法有什么联系?

5、验算。

师:你怎么知道自己是否算对了?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验证呢?(先让学生探究交流)。

生:用验算的方法。

生: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

老师在黑板上演示验算的过程,提示学生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98+41415743。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选最后一题讲解计算过程。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2题。

先估计结果再列式计算。

4、完成“练习八”第9题。

教师先给予学生知道,然后让他们独立完成后,再全班交流并订正。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设计。

1、练习八第3-8题.

2、笔算并验算。

348+564457+293881+139。

文档为doc格式。

万以内的减法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较好,在教学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的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讨论,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仔细观察习惯,以及学会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初步进行小组合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也有少数同学计算时,不能很好的进行退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减法的计算法则。通过学生的独立练习,找出了存在的问题,订正了错误,并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从练习中我发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这是以后教学中应注意重点培养的问题。

5以内的减法教学设计

4-1=3读作:4减1等于3。

减号。

5-3=2方法1:数数1、2、3。

方法2:依次减1,5、4、3。

方法3:数的组成5。

八、【教学反思】。

本课我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营造了宽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就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整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1、合理使用教材,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依据新课标教学理念设计教学目标,重点突出。巧用迁移和比较的方法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观察,自主探究,展示点评,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巧用迁移,发挥主动性,积极探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探究新知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动口、动手、动脑,利用旧知获取新知。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能力的成功的喜悦。

3、练习设计层次分明,由浅入深,应用拓展。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大胆放手探究,让其独立理解减法含义,并掌握5以内减法的方法。同时,我对教材中的习题作适当的调整和组合,由浅入深地安排,鼓励学生展示解题方法。让学生在多层次练习中,逐渐地领会对减法的含义,很自然地过渡,突破难点。分层训练的练习形式多样,有坡度地反馈、培养思维能力。学生在简单运用、综合运用、拓展创新的过程中,理解知识的程度和能力不断地提高。

4、学会与人合作交流,营造求知空间,激活互动潜能,全面发展。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合作交流、分享成功的喜悦。我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说”和“做”,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与空间,鼓励他们充分地发表意见。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现过程,在过程中体验,反馈交流,概括归纳,分析总结方法。通过数学活动,学生不断提升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充分展示了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5、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寻找闪光点,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成功体验。

我在评价上注重豉励性、情感性、全面性和多样性,用语言、手势外来评价,尤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知识、认知策略、自我监控、反思与批判性思维、探究与创新能力等评价。通过自评、师评、互评等方式,提高课堂师生互动,人境互动,给予学习困难的学生指导、激励,让其在学习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5以内的减法教学设计

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可采取以下形式。

1.对口令。

师:我说1。

生:我说2,1和2组成3。

2.拍手对口令。

3.举牌对口令。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老师投影显示美丽的小湖,并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在波光粼粼,美丽的小湖里有3只美丽的鹤在快乐地歌唱,过了一会儿,1只鹤展开翅膀飞走了,(教师出示3只纸鹤,再慢慢移走1只纸鹤)。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体会。

2.学生跟随教师拿出自己折好的.3只纸鹤,动手操作演示,3只鹤飞走1只鹤,就是从3只里面去掉1只,要用减法计算,用-号表示去掉,去掉后剩下是几就用数字几表示,也就是得数是几。教师边说明边板书等式:3-1=2。(学生体验减法的含义,也可用摆图片操作,并表述含义。)。

3.学生试读算式。教师启发学生说出其他能用3-1=2表示的事例。学生举例说说其他能用减法表示的事例。

例题。

2.教师提问:5减2得几?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分组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不同想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算的过程。不论是点数法还是用数的组成计算,教师都给与鼓励。接着提问:如果不看图,不数指头,你会算吗?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

巩固练习。

1.出示课件1,动态显示:荷叶上原来有4只青蛙,扑通跳到水里1只。学生说说题意,再列式,交流算法。

2.出示课件2,学生说图意:架上原来有4只丝瓜,摘下2只,架上还有几只?然后学生列式完成,小组交流订正。

3.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5只纸鹤,你能用这5只纸鹤,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吗?摆摆试试,看谁摆的多。

4.乘车游戏:5个同学做检票员,拿着车号,其他同学每人一张票,车票上数目的得数就是的要乘的车号。游戏开始,请同学们赶快上车,检票员检票后,上错车的同学给大家表演节目。

总结评价。

1.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忆、小结,说说自己本课学习的主要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2.教师结合学生表现对本课作小结。

布置作业。

1.学生准备纸鹤,学具,数字卡片;

2.回家想一想,看一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减法?

一年级的小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就是要调动起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整节课我都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创设的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体验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快乐。

在本次课中,我首先设计了三个让学生动口、动手的对口令活动,学生很有兴趣,积极参与,复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为本次课运用数的组成计算5以内减法做好准备。然后我用语言描述,并用纸鹤演示:湖里的3只鹤飞走了1只,还有几只?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接着用课件演示第二个问题情境例题:5只蘑菇,小白兔采走了2只,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草地上还有几只蘑菇?列出算式后,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怎样算,多让不同算法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再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计算,并让学生自己尝试写一些这样的减法算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巩固练习第1、2题用课件演示,分步进行,让学生先说题意,再列式计算,小组交流订正;还有一个练习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5只纸鹤能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练习的最的是乘车游戏,这个游戏时在学生学习兴奋低点进行的,起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本课是学习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利用20以内加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在审题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题意,选择相对应的信息解决问题,能根据情境中数量关系分辨出多余条件,排除多余信息对解决问题的干扰。利用实际操作、分析理解,突出画图策略,解决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数学问题。教学时,根据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以学生已知经验为起点,激起兴趣激发思考,促进儿童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展开读一读、想一想、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注重学生自我感悟、自我评价和个性发展。进一步体现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价值。

1、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数学问题。

2、让学生经历读一读、想一想、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逐步熟悉用画图方法解题的策略。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体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带来乐趣。

教具:主题图、课件、图片。

会解决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问题。

会根据情境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

一、复习旧知,回顾经验。

(课件出示)复习题。

自主列式解答。指名回答,个别评价,促进交流。

教师:解答正确吗?指名回答。

师生小结: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引入课题并板书。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课件出示)例5主题图、

(一)理解图意,找出相关条件和问题。

教师: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发现什么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课件出示各信息:

1、有16人来踢球,

2、现在来了9人,

3、我们队踢进了4个,

4、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我们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条件),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尝试列式,引发矛盾冲突。

教师:你觉得怎样解决“还有几人没来”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根据自己想法列出算式,教师板书。可能会出现:

教师:哪种算式是正确的?

(三)分析题意,筛选信息。

师生合作,利用多种方式,逐一分析算式。

1、读一读。让学生将有联系的相关条件读一读。初步判断哪个条件与问题没有关系。

2、摆一摆。利用信息条,进行重组。

(1)16-9这个算式表示“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2)16-4这个算式表示“有16人来踢球。我们队踢进了4个,还有几人没来?

引导学生发现:要求“还有几人没来”,与人数有关,与踢进的球没有关系。

师生小结:“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在解决问题时没有用处,是多余条件。

3、圈一圈。把多余条件圈起来,将有用的条件和问题完整读一读。

(四)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1、画图策略,深化理解。

教师:我们了解到的条件和问题,除了用文字表示,还能用什么方式让大家看到很清楚?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用直观画图的方式表示。同伴合作,设计画图表示方法。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呈现不同的画图策略,可能会有:

如果有错误的画图,可根据生成资源进行分析讲解。

教师:根据图,用什么方法解决?

2、列式计算,建构意义。

分析图中表示各部分的表示的意思,明确数量关系间的相互关系。

学生列式,指名板演,个别提问,说算式各部分的含义。

全班交流。检查单位,口述答语等,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细节。

3、回顾反思,强化步骤。

(1)验证结果。

教师:还有7人没来,这个结果正确吗?你有什么方法说明这个结果是正确的?

学生汇报,可能会出现:

用加法验证,7+9=16(人),

语言表述:没来的7人加上现在来的9人,一共有16人。

在表述过程中,只要学生能利用加法的检验的意识来分析,都予以肯定。

(2)回顾步骤。

结合主题图,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师:今天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教师:分析信息时,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是不是所有的条件都与解决的问题有关?

教师:解决问题的结果是否正确怎样检验?

师生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先通过看图或看文字信息,明确问题是什么;再分析清楚哪些条件与文图有关,通过画图,或操作的方式帮助我们理解,列出算式;最好要检验解答的结果是否正确。

三、学以致用,升华认识。

(一)教材第20页“做一做”。

此题与例题类似,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找出多余条件,自己解答。

(二)教材第22页“练习五”第2题。

此两题与例题类似,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找出多余条件,自己解答。

学生练习,同伴互评,全班交流。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遇到解决问题的数量与以前有什么不同?你会分析解决的?

教学问题诊断:

画图中如果发现错误的图意,教师该如何处理?

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把与问题有关的条件表示出来,可能有学生不是很清楚该用什么方式,迟迟不能下笔;还有的学生会直接画出左边有9人,右边有7人,一共有16人,没有问题体现……,如果仅仅是抓住这样资源进行分析讲解,也许会有部分学生能明白进行修改(在老师辅导下修改),但是花费的时间影响后面环节正常教授,影响既定的目标。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