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利剑出鞘个人心得体会大全(14篇)

时间:2023-12-07 13:25:39 作者:纸韵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某个方面的特长和擅长,为未来的发展做出准备。在阅读以下范文时,请大家多思考和反思,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和可借鉴之处。

永远在路上第4集利剑出鞘心得体会

认真观看《利剑出鞘》,苏荣等人的忏悔振聋发聩。让人震撼,也令人反思。究其落马的原因,一个很重要方面是个人理想信念的丢失。理想信念是人生的航标和价值取向,信念的丢失,就会让人迷失方向,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就难于坚守党性原则,思想上抛锚,就会沉浸在物质的、金钱的诱惑里,难以自拔,以身试法,触犯党纪国法,最终走向腐败堕落的深渊,身陷囹圄,何其悲哀。

学习《永远在路上》系列专题片,广大党员干部应以此为镜鉴,认真把自己摆进去,慎独慎微,自省自励,坚定信念,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不重蹈覆辙,不让后人复哀后人也!

人们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党纪国法、精神食粮也无法压制、洗净、清洁一颗想贪、想腐的心。心一旦滋生贪念,如同染上毒瘾,一贪再贪,毒入骨髓,迷失了心志,迷失了理想,迷失了最初的信仰,最终走上一条前无出口、后无退路的不归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不仅要坚持党中央反、纪检部门反,制度反,更重要的是学会自反,自我反省,自我防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忘初心,就是要党员干部重温入职入党时候的初衷,摆正位置,找回信仰,走回正道。

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利剑出鞘心得体会

共产党与贪腐水火不相容。反对贪腐、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

坚定不移惩治贪腐,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贪腐”,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以国家主席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打出一系列反腐“组合拳”,一批重大案件得以查处,一批贪腐分子纷纷落马。

前所未有的反腐力度,彰显了言出必行的政治品格,营造着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赢得了全党全社会的衷心赞誉和拥护。

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则来自贪腐。

贪腐问题对我们党的伤害最大,严惩贪腐分子是党心民心所向,党内决不允许有贪腐分子藏身之地。

这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当前,一些领域消极贪腐现象仍然易发多发,一些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影响恶劣,反贪腐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人民群众还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

必须继续保持惩治贪腐的高压态势,不管是谁、不管地位多高、权力多大,只要触犯国家法律和党的纪律,就要一查到底、决不手软,不断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贪腐斗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

反腐倡廉事关政权兴衰、事业成败,这是历史铁律。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坚决惩治贪腐,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任务;建设廉洁政治,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邓同志曾指出,“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贪腐”。

沿着从严治党的政治逻辑,保持生死存亡的忧患意识,坚持经常抓、长期抓,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贪腐斗争进行到底,我们就能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永葆党的肌体健康,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永远在路上第4集利剑出鞘心得体会

“要有静气、不刮风,持之以恒抓好纪律和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这番表态,无疑是在向世人宣示:反腐还要接着干、誓要跟腐败分子“死磕”到底。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一条恒古不变的真理。就当下来讲,最不得民心的,莫过于干部的贪污腐败。因此,持之以恒抓好纪律和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正是顺民意得民心之举。

自以来,打虎拍蝇已渐成常态。但是,社会上也冒出了一些不适时宜的声音。有的领导觉得,反腐打击过多,该停一停了;有的干部认为,反腐影响经济,该松一松了。在这些杂音的干扰下,甚至群众也在观望,担心反腐会不会真的变成一阵风。

必须得承认,官员的上述论调也许是别有用心,但群众的上述顾虑确是直陈时弊。毕竟,在反腐问题上,部分地方的党委头头和纪委干部,普遍存在不想抓、不会抓、不敢抓的心理。他们或碍于情面或怕牵连自己,对腐败行为睁只眼闭只眼;或迫于压力或怕得罪他人,办案不行抹案在行。

欣慰的是,在这场反腐风暴中,中央不仅在说给各级听,而且在做给各地看。不论是常规巡视不留死角还是专项巡视重点突破,不论是65名省部级官员被查还是30位军级老虎被打,都以大快人心的实际行动表明,誓要跟腐败分子“死磕”到底。

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这是新一届中央亮明的反腐态度。跟上中央的反腐节拍,各级地方党委和纪委一定要明白:若想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就应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要顾忌牵扯多,只有清除这些变节失色之流,才能永葆我党的纯洁性;不要害怕得罪人,只有严惩这些腐化堕落之徒,才能得到人民的真拥护。

反腐永远在路上,必须一级压着一级干;反腐只有进行时,必须一届接着一届反。否则,反腐如果动摇了决心,那输掉的可决不止一场战斗。

《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利剑出鞘》心得体会

专题片反映了党的十x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列举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展示了深入开展反fu败斗争的形势与成果,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作为十x大以后的高频关键词,反fu败之于全党全社会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接连曝光出的党内不正之风和fu败堕落的人和问题,在社会上造成强烈影响,也显示出我们党在事关生存发展的巨大考验面前绝不含糊,中央反腐决心和意志空前彰显。

fu败的毒瘤不除,发展就无法全方位步入正轨,在这个意义上,反fu败斗争的成败,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未来。

《永远在路上》采访了苏x、周xx、李xx等10余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由这些当事人亲自现身说法,还原心路历程,表达深切的忏悔,这在反fu败宣传工作中是一次积极的尝试。

让fu败分子作为活生生的人出现在屏幕上,讲述其被腐蚀和堕落的真实故事,本身就是生动的反fu败教育,值得全党深入学习,引以为戒,敲响fu败的警钟。

公开的反腐通报没有提供更多细节,因此,社会对fu败的认识往往隔着一层纸,对“大老虎”和“苍蝇”之类的概念其实比较抽象,认识中也是想象的成分居多。

即使是一些身处其位的党员干部,也并非都有机会详细了解fu败分子的堕落过程和详情。

fu败究竟是怎样发生的,离普通党员到底有多远,这些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的.问题,都可以在专题片中找到线索,甚至获得灵魂深处的震撼。

落马后首度出镜的多名高官,在片中回顾了个人成长的不同阶段,有的人曾经兢兢业业追求理想,但最终走向了堕落。

从他们的人生轨迹中,可以看到理想信念如何走向危亡之渐,或许很多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个人境遇乃至思想上的相似的危险之处。

这就是生动的警示,这种让人浑身颤抖的警示是最好的学习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落马高官们不约而同谈到了外界的物质诱惑,以及家人、子女在其中充当的特殊角色,也提到了很多颇有市场的思想观念。

人情世故也好,人生不同阶段的困惑也罢,这些乍看起来不起眼的诱因,很多党员干部都会遇到,甚至不可避免,但绝不是fu败堕落的理由,本质上都是个人理想信念的动摇,为个人打算的贪欲占了上风。

把这些细节展示出来,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清醒地看到,fu败并不只是通报里言简意赅的陈述,而是真真切切存在于周围的隐患,更是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保持极高敏感度的心理防线。

在日常工作与生活的每个细节,都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拒腐防腐的状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严守党纪国法的红线,坚持不忘初心,和全党同志一起,让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和党风。

“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总书记明确提出党内政治生活新要求,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在全党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将成为从严治党新常态。

“补了课、充了电,思想受到洗礼,灵魂受到触动”,这是很多党员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感慨。

查摆问题,一些人的对照检查材料数易其稿,自我剖析触及痛处;互相批评,专题民主生活会充满辣味,脸红心跳揭短亮丑……教育实践活动让党员经历了一次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发扬了批评和自我批评优良传统,探索出新形势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有效途径。

党内生活是锻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的熔炉。

如果炉子长期不生火,或者生了火却没有足够的温度,那是炼不出钢来的。

一个班子强不强、有没有战斗力,同有没有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密切相关;一个领导干部强不强、威信高不高,同是否经过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密切相关。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执政党,要不断增强创造力、战斗力、凝聚力,党内生活就必须讲政治、讲原则、讲规矩,决不能搞假大空,不能随意化、平淡化,更不能娱乐化、庸俗化。

这些年,为什么一些地方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好人主义、个人主义盛行,为什么一些单位出现了搞团团伙伙、帮帮派派,搞利益集团、利益交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了严肃的党内生活。

活动收官,要把清朗的政治生态保持下去,就需要继续下大气力解决好影响党内政治生活的各种问题,提高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使党内政治生活真正起到教育改造提高党员、干部的作用。

总书记强调,“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坚持集中统一,决不能表面上喊着和中央保持一致、实际上却没当回事甚至自行其是。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党内各种重要关系都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来设定和处理。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贵在经常、重在认真、要在细节。

每个党员、干部都增强角色意识和政治担当,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锻造政治品格、坚定做人准则、激发信念精神,我们的党就一定能够成为领导伟大事业的坚强核心。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开播,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纪委及县委宣传部组织干部职工和武警官兵集中收看了首集专题片《人心向背》。

该片反映党的十x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赢得党心民心;反腐惩恶,整治群众身边的fu败问题,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fu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与此同时,尖扎县各乡镇(社区)、县委各部门、县直及省州驻县各单位也通过各种形式组织观看了专题片。

记者获悉,该县已下发《通知》,要求全县各级党组织集中广大党员干部收看。

永远在路上第4集利剑出鞘心得体会

反腐会不会或者什么时候会降温?这个“反腐之问”时时出现于国内外互联网上,并伴随着各种江湖版的猜测解读。“永远在路上”,这个片名也许是一种答案。第一集《人心向背》,所呈现的并不只是简单的反腐决心,在周本顺、白恩培、李春城这些曾经的高官讲述中,我们还看到了腐败之所以发生的内在逻辑。

比如人性弱点。白恩培说起他的腐败动因,特别提到商人“住豪华的房子,坐豪华的车,个人还买的私人飞机。(我)也追求像他们一样的生活,这思想就变了。”眼热攀比,人之本性,常人如此,官员也不例外。对于这样的人之本性,教育固然有一定作用,但当权力和诱惑都足够大,单纯的教育就会显得苍白。

一个个活生生的贪腐案例,不过是证明一个常识:党员干部并非天然境界觉悟高,觉悟和权力大小成正比更是一种奢望。尽管人性弱点,绝不是贪官腐败的借口,但从反腐的角度讲,这是必须要正视的。人性共通,意味着任何人都可能有犯错犯罪的“本能”。腐败永远可能发生,反腐自然只能“永远在路上”。

再如制度漏洞。周本顺关于“站台”的说法令人印象深刻:“我出个面帮他站个台,一起吃饭,我什么话也没有说,别人就知道这个人上面有人,这个事都会办得通”。简单一句话,道尽现实的复杂,反腐的困境。尽管权力的“笼子”在收紧,但永远都可能有疏漏。再怎么细化规定,也难以严密到不允许官员和别人吃饭的程度。

因而,反腐不能局限于“盯人”,重要的还有“盯事”,如果现实中的很多事,不是谁权力大听谁的,不是高官“一言九鼎”,那很多腐败就可以避免。从这些贪官的讲述来看,腐败并不需要多么专业的技能,无非给商人站台、亲朋“搭权力便车”等,这就意味着制度还不够严密,即便从提升反腐效力的维度,反腐还极有必要“永远在路上”。

那些曾经位高权重、始终容光焕发的官员,如今镜头前一副尘满面、鬓如霜的样子,常人看来都觉唏嘘,官场中人也许更有感慨。这是该反腐专题片的价值之一。这些贪官的本色出演,把腐败的风险和可能的落寞结局,演绎的非常到位。从教育的层面说,可能比发文件、开会宣讲的千言万语更有直接效果。

在xx届六中全会之前,这样一个生动而又耐人寻味的纪录片播出,传达什么信号,不同身份的人自会有不同解读。根据此前预告,六中全会将研究的重点议题是“从严治党”,看来所谓“反腐降温”更不可能,值得关注的是反腐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延续。《永远在路上》还在继续,也许从这些“巨贪”的演绎中,可以进一步反思过去的问题所在,探寻未来的希望所在。

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利剑出鞘个人心得体会

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已于10月17日晚8时播出第一集——《人心向背》。透过那直指人心、触及灵魂的震撼与震慑,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对强化警示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党员干部的深切关怀和帮助、保护。

思想的滑坡是最可怕的滑坡。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永恒的课题,容不得丝毫放松。周永康、苏荣、周本顺、白恩培、蒋洁敏等等,这一个个高官的落马,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自我的迷失、思想的偏差,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位高权重的人一旦思想决堤,行动上便会一泄千里、溃不成军,最终导致政治生命及自己的人生一败涂地。所谓大道至简,然而如此简单的道理,受党的教育这么多年的落马高官们岂能不知?是外界的诱惑太重,还是自身的定力不够?答案应该一目了然。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对腐败分子而言绝不能将责任推给外部环境而对自己的责任避而不谈。市场经济大潮确实泥沙俱下,但不忘初心、廉洁自律、奋勇前行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不变追求。为什么那么多党员干部在花花世界、五光十色中能够坚若磐石、固守底线、挡住各种糖衣炮弹的侵袭而百毒不侵,为什么总有极个别党员干部在权钱色的诱惑中弱不禁风、无法自持?战争年代,钢铁意志决定战争的胜利,和平建设年代,钢铁意志同样决定建设成败。而极个别党员干部没倒在战争年代敌人的炮火中,却经不起和平时期权钱色的考验成为党的事业中的落伍者,极其可悲。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清朝诗人郑燮的名言,用在共产党员的身上恰如其分。诚然,共产党员就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可以迎着敌人的枪口勇往直前,可以冒着枪林弹雨决不后退,可以为人民服务而不顾自己的安危,因而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赢得了历次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开辟了新天地。这一切,都源于中国共产党的严明纪律以及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

落马高官的蜕变,无不从思想的变化开始,而思想的变化,无不源于外部环境的诱惑。对共产党员来说,共产主义信仰是发自内心的,决不是空谈。极个别供奉神仙乞求保佑、疯狂占有金钱达到痴迷程度、生活作风糜烂纵欲无度者,一旦偏离了正确轨道,违背了党章党规党纪的要求,便如同堕入不归之路。

从好同志到阶下囚,落马高官的忏悔直达心灵深处,触动每一个党员干部的灵魂,所产生的震撼力、冲击力是巨大的。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警示片《永远在路上》,确实实现了预期效果。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3篇《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利剑出鞘个人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利剑出鞘》观后感

《利剑出鞘》是反腐系列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的第四集名称。于10月20日晚上8点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了。以下是《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利剑出鞘》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专题片《永远在路上》问世,旨在警示教育,提醒为官从政的人要洁身自好,不能滋生贪欲,不要吃不该吃的、拿不该拿的、收不该收的,而不是为段子手提供素材,也不是为坊间添加茶余饭后调侃的佐料,不能把严肃的事娱乐化解读,戏说成另类讽刺和笑话,大伙一笑了之。

以这种心态看待专题片,背离了主旨和初衷,削弱专题片的警示作用,甚至可能走不出来。

事实上,让这些重量级的贪官现身说法,再一次警示党员领导干部抱着侥幸心理搞腐朽是没有好下场的,哪怕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猎人的眼睛,一些贪官机关算尽,自以为天衣无缝,实际上漏洞百出,因为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也没有来无影去无踪的腐朽行为,不论贪官作案的手段有多高明都会留下蛛丝马迹,掩耳盗铃不过是自欺欺人,最终不过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后悔终生。

专题片的片名——永远在路上,每一季的名称——“人心向背”“以上率下”“踏石留印”……“标本兼治”都有深刻的含义;以及抓细、抓常、抓长……片中穿插了专家、学者的解说、点评,无不重申了中央反腐朽、抓“四风”的决心,这些才是专题《永远在路上》的关键点、看点和亮点。

笔者认为,首先,专题片再次重申了中央反腐朽的决心——“捉蝇惩贪”,永远在路上,不会停歇,不会给等待、徘徊观望者以喘息的机会,不会让那些用老眼光看待问题的人有重返“四风”舞台的机会,不会让各种腐朽问题重新反弹,这种时紧时松的监督约束一去不复返了,不要仍然抱着侥幸心理伺机而动,否则,下一个就是你。

观看10月17日一10月25日播出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本人感触很深。

一是改进作风,关键在情感上。

我们都非常清楚,焦裕禄同志担任xx省xx县委书记仅一年半时间(1962年12月-1964年5月),但是群众对他的感情和他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是很多党员干部工作几十年,甚至工作一生都无法超越或达到的,这就是源于他对老百姓的真情、真心的付出。

我们局机关绝大部分党员干部来自于农村,“血液”中先天就有群众情怀的“基因”,应该容易与群众打成一片,因此在工作中应该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先把自己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好。

二是改进作风,核心在思想上。

改进作风,根本目的在于强化党的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

作为基层局的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该从思想上、行动上体现宗旨意识,这也是我们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核心内容,是检验共产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标尺。

因此我们应按照“自加压力、自我锻炼、自强不息、自律有为”的要求,切实加强自身党性锻炼与修养,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榜样的正能量,引导机关干部职工为市场监管事业健康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三是改进作风,落实在行动上。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但作风建设重在行动上。

党员干部代表党的形象、代表政府的威信。

抓好作风建设,党员干部首先在思想上要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这是改进作风最基本、最现实、最直接的要求;同时,在服务上要搞清服务与监管、服务与发展、监管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做到沉下身,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诉求,有效解决为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这是改进作风基本途径;第三,在实践上要始终把保障民生、实现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效能建设、作风建设为载体,切实提升自己对落实工作的执行力和担当力,达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目的。

《永远在路上》专题片带给我们是心灵上的触动、思想上的'教育、行动上的推进,我们应该回过头来认真审视自己、检讨自己、改造自己,以优良的工作作风促进局机关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10月17日,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贵阳市各级纪检监察干部认真观看学习。

专题片分八集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从而赢得党心民心。

在第一集《人心向背》中,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办案人员、专家学者讲述和分析,受到广泛关注,引起强烈反响。

市纪委网络室的魏永堃第一时间把专题片播放信息发到朋友圈;市纪委宣传部的甘丽说,片中提到的“对于党员干部,廉洁才是立身之本,才是最大的平安”“理想和信念的坚守,时刻都不能放松”等精练的话语值得每个党员干部学习和深思。

云岩区城管局纪委书记吴永军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如果失去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拥护,后果不可想象。

党的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败甚至党的生死存亡。

南明区纪委常委周进文说:“专题片让腐朽分子现身说法、表达深切的忏悔,让广大老百姓看到我们党反腐朽的坚定决心。

息烽县流长乡纪委书记王济芳说:“专题片使我深受教育。

作为一名普通纪检监察干部,我深感工作平凡但是责任重大。

开阳县监察局副局长廖国英说:“纪检监察干部肩负着维护党纪政纪、推进反腐朽斗争的重要职责,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和核心意识,做为民、务实、清廉的表率。

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振奋精神、凝心聚力,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朽问题,努力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朽工作。

永远在路上之利剑出鞘心得体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来自xx的fwsir,我演讲的题目是《作风建设在路上,生命之火永燃烧》。

近年来,交通行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四风问题变得非常突出,不仅极大地损害了交通行业的形象,给国家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也对交通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历史经验表明,作风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权利运行不透明体制的原因,也有官本位、权利本位的文化劣根,也有干部思想松懈以权谋私的个人原因。四风问题继续蔓延,量变就会变成质变,就会从根本上背离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背离了党一个干部职工都代表着行业的形象,体现着党的精神,加强作风建设,是每一个干部职工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其实,奉献对于任何一个人都不苛刻,不能长成参天大树做栋梁,就做一株青草为春天增添绿色;不能成为天之骄子,就认真传承爱岗敬业的精神为海事工作做出自己的成绩。

为了树立文明执法形象,为了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使命,为了我们城市的环境更清洁,为了我们守护的水域更安全,为了我们头顶上的国徽和飘扬的海事旗帜,我们坚持着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吃着苦,受着屈,在每一个清晨和夜晚,在每一处守护的水域港口,都有我们滁州海事人孜孜不倦的蓝色身影。

狄更斯说: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无法选择工作,但对工作的态度,我们却有权利有责任去认真选择。

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有拼命硬干的,有乐于奉献的,有为民请命的……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国的脊梁就是民族的骄傲。

我们海事人就是交通行业的一根脊梁,这根脊梁为了人民群众,为了港航企业,为了运输船户,拼命进取,甘于奉献。我们始终怀着执法为民的神圣信念,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从我们自身做起,在工作中,在生活中奉献自己的正能量,让我们用全部的赤诚和智慧,去迎接挑战,让党的事业在迎接挑战中走向更加辉煌。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永远在路上之利剑出鞘心得体会

最近几天观看了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这部专题片以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展现了中央坚决整肃“四风”,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展现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严格监督执纪的坚决行动,展现了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两年来党风政风改进、社风民风转变的重大成果。

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魂,它关系到我们党在群众心目中形象,关系到我们党的威望,党的形象和威望、同时也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为此必须加强作风建设,而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坚持从严治党,才能使党始终成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强领导核心。从严治党必须具体而不是抽象、认真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

作风建设是永远没有休止符的,加强作风建设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的事,加强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任务,是一场永远不会结束的攻坚战和持久战,在这次总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总结了“六个必须”的经验;就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了八个方面的要求。这是我们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加强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讲话精神落到实处,才能开创党的作风全面纯洁的新局面,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延伸阅读:

永远在路上是系列反腐专题片,第一集人心向背从多个角度分析、讲述了落马官员的细节,可以说人心向背这一集开了一个好头,也为后续的永远在路上奠定了基础,下面就是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心得体会,请参考。

观看完了永远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想必大家对以上率下这个词有了一定的理解,以上率下对领导干部更应该有警示作用,不仅要起到表率,更应该廉政,下面就是永远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心得体会,请参考。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是踏石留印,本片讲述了原茅台酒长董事长袁仁国等人的作风问题,观看了踏石留印这一集,本集就是要告诉大家爱不要将作风视若罔闻,作风问题是当前党在执政过程中严抓的问题,只有严抓作风问题,才能牢固党的根基,下面就是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请您欣赏。

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利剑出鞘的心得

近日,大型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正在电视、网络上热播,引发全社会强烈反响。

白**、周**、李**等多名因严重腐化和违纪违法问题而落马的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干部现身说法,面对镜头进行忏悔、悔罪。

他们曾经都是站在那主席台上,位高权重、容光焕发、神采奕奕的风云人物,如今却身在那高墙铁网之下,两鬓斑白、暮气沉沉、一副颓态,前后判若两人,令人唏嘘不已。

从极光鲜到极落寞,这种变化背后的逻辑警示我们: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把党性修养放在首位,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毛毛细雨湿衣裳,点点贪念毁名节。”从《永远在路上》讲述的多名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例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心路历程:起初,他们几乎都是怀揣着远大理想走上工作岗位,成绩突出,但是随着职务的升迁和地位的变化,开始热衷于各种社交,觥筹交错之间与形形色色的企业老板称兄道弟,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逐渐松动、溃断。

于是乎,便有了从最开始的坚决拒绝到缓收,再由缓收到来者不拒,内心由恐惧到担心,再由担心到心安理得的“堕落轨迹”。

他们逐渐在“糖衣炮弹”面前忘却了初心,从一个红包、一顿饭局开始变得不拘小节发展到官商的勾结,生活严重腐化堕落。

俗话说:“善始容易,善终难”。

无论是“没想到老了老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的白**,还是“思想变化了,走到这一步,这一生的追求真的是南辕北辙”的李x城,他们之所以没能“善终”,其根源在于纪律观念淡漠,理想信念滑坡。

“不拘小节,终累大德”一瓶酒、一包烟、一餐饭,看似很平常、很普遍,看似与腐化沾不上边,然而,一旦我们放松警惕,一旦我们麻痹大意,一旦纪律和思想的底线被攻破,各种次生问题就会接踵而来,不仅影响个人的思想、作风和前途命运,甚至更会牵绊整个党组织的健康和活力,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让我们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前车之覆轨,后车之明鉴”作风问题绝对不是小事,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绷紧理想信念这根玄,常补精神之“钙”,常怀敬畏之心,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始终心怀群众,始终不忘初心,才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取得不平凡的成绩,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才能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

《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利剑出鞘》观后感作文【】

专题片反映了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列举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展示了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与成果,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作为以后的高频关键词,反腐败之于全党全社会都具有特殊的意义。接连曝光出的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堕落的人和问题,在社会上造成强烈影响,也显示出我们党在事关生存发展的巨大考验面前绝不含糊,中央反腐决心和意志空前彰显。腐败的毒瘤不除,发展就无法全方位步入正轨,在这个意义上,反腐败斗争的成败,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未来。

《永远在路上》采访了苏荣、周本顺、李春城等10余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由这些当事人亲自现身说法,还原心路历程,表达深切的忏悔,这在反腐败宣传工作中是一次积极的尝试。让腐败分子作为活生生的人出现在屏幕上,讲述其被腐蚀和堕落的真实故事,本身就是生动的反腐败教育,值得全党深入学习,引以为戒,敲响腐败的警钟。

公开的反腐通报没有提供更多细节,因此,社会对腐败的认识往往隔着一层纸,对“大老虎”和“苍蝇”之类的概念其实比较抽象,认识中也是想象的成分居多。即使是一些身处其位的党员干部,也并非都有机会详细了解腐败分子的堕落过程和详情。腐败究竟是怎样发生的,离普通党员到底有多远,这些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的问题,都可以在专题片中找到线索,甚至获得灵魂深处的震撼。

落马后首度出镜的多名高官,在片中回顾了个人成长的不同阶段,有的人曾经兢兢业业追求理想,但最终走向了堕落。从他们的人生轨迹中,可以看到理想信念如何走向危亡之渐,或许很多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个人境遇乃至思想上的相似的危险之处。这就是生动的警示,这种让人浑身颤抖的警示是最好的学习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落马高官们不约而同谈到了外界的物质诱惑,以及家人、子女在其中充当的特殊角色,也提到了很多颇有市场的思想观念。人情世故也好,人生不同阶段的困惑也罢,这些乍看起来不起眼的诱因,很多党员干部都会遇到,甚至不可避免,但绝不是腐败堕落的理由,本质上都是个人理想信念的动摇,为个人打算的贪欲占了上风。

把这些细节展示出来,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清醒地看到,腐败并不只是通报里言简意赅的陈述,而是真真切切存在于周围的隐患,更是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保持极高敏感度的心理防线。在日常工作与生活的每个细节,都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拒腐防腐的状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严守党纪国法的红线,坚持不忘初心,和全党同志一起,让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永远在路上之利剑出鞘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日前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迅速掀起收视热潮。

《永远在路上》是一部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振聋发聩的反腐教材。包括白恩培、周本顺在内,许多落马贪官都是贫苦家庭的孩子,通过组织的培养、出色的工作逐渐步入高位。曾经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面对鲜红的党旗许下“为实现共产主义信仰奋斗终生、至死不渝”的诺诺誓言时,都曾信誓旦旦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履行对党和人民的承诺。然而,在改革开放的鲜花和掌声中,在利益和诱惑的驱使面前,他们由于不注意加强自身党性修养,不愿意向自身的“四风”问题开刀,“疾在腠理”而讳疾忌医,逐渐放松了警惕、降低了要求、迷失了方向,最终自己栽倒了,前途断送了,家庭破裂了。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党纪国法面前,没有特殊公民,也没有特殊党员,任何人也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作为“关键性少数”、“决定性因素”,更需要在养成廉洁自律意识、争做廉洁自律表率上下功夫,切实筑牢思想和行动上的“钢盔铁甲”,踏踏实实干事,干干净净做人,风吹不迷、浪打不倒,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常修为政之德,筑牢拒腐防变防线。孔子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摆在第一位的。习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一生没当官,但德高望重;有的人手握重权,但人走茶凉。这说明,高尚的道德修养,是一种非权力的影响力,一种不威而严、不令而行的人格魅力。作为党员干部,更应该自觉加强自身人格锤炼,严修个人品德。要有宽宏的度量,听得进逆耳忠言,受得了批评建议;要坚持诚信待人,无论什么时候,都做到表里如一、心胸坦荡、光明磊落;要与人为善,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培养好的生活情趣,有好的个人爱好、好的生活圈子、好的生活方式。总而言之,就是要通过不断锤炼自身人格,进一步提升个人修养和境界,切实树立起良好的领导干部形象。

常思贪欲之害,正确行使好手中权力。一位反腐专家说:“当权力失去20%的监督,它就蠢蠢欲动;当权力失去40%的监督,它就破门而出;当权力失去60%的监督,它就铤而走险;当权力失去80%的监督,它就敢于践踏一切法律;当权力失去100%的监督,它就不怕上断头台!”习总书记也反复强调,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作为领导干部要把秉公用权作为底线,时刻保持对权力的敬畏,时刻做到公权行使不越轨、不谋私、不任性。要时刻牢记权力是把双刃剑,为官者不可能把权力带进坟墓,而权力却可以把为官者带进坟墓,权力越大,越要低调,越要谨慎。否则,将落入贪腐的深渊,无法自拔。

常怀律己之心,永葆清正廉洁政治本色。官以不贪为宝,民以清官为宝。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起考验,不放纵不逾矩,始终保持一身正气。要慎初,时刻紧盯廉洁从政“红绿灯”,手握戒尺、勤于自省,在小事、小节、小利面前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大事不糊涂、小事不马虎,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发挥表率作用;要慎友,多与普通群众、基层干部、先进模范、专家学者交朋友,做到酒肉朋友不交,势利小人不交,口是心非者不交,无信无德者不交,不断净化自己的朋友圈、社交圈;要齐家,“全家腐”必然是“全家哭”,务必时刻算清腐败“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家庭账、亲情账、自由账、健康账”七笔帐,慎重对待各种诱惑和考验,谨防“人情腐败”“权力寻租”和“温水煮青蛙”陷阱,切实管住嘴、管住手、管住脚,自觉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火墙”。

永远在路上利剑出鞘心得体会

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利剑出鞘》透过苏荣、山西塌方式腐败等中央巡视组发现的“大老虎”和典型案件,让人看到了巡视发挥的威力。

必须指出的是,巡视这把利剑出鞘虽然始于反腐,但绝不是止于反腐。

对于腐败而言,巡视确能精准刺中毒瘤。

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这一监督利剑已经斩获了有目共睹的反腐战果,一大批“老虎”“苍蝇”被打被拍。

但同时也要看到,仍有人将巡视简单地与反腐败等同起来。

一些人甚至以为巡视只以“老虎”“苍蝇”为对象,以为哪怕松一点、宽一点,只要不贪不腐,不严重违纪违规,自己就不在巡视的范围。

反腐败是巡视的重要目的和抓手,但绝不是全部。

从中央第八轮巡视开始,巡视已经从“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上升为“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

而全面从严治党除了反腐败外,还包括纪律问题、作风问题和选人用人等问题,根本是要解决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

2015年,中共中央颁布实施了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前不久,中纪委公布了十八届中央第十轮巡视的反馈情况,违规发放补贴、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等现象还是禁而不绝。

被巡视部门在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党的建设、严明组织纪律等方面距离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

这说明惩治极少数固然重要,但对党员干部来说,加强纪律同样重要。

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是根本。

而让巡视常态化、制度化,就是要将每一个党员都纳入到从严治党的`范围当中,这才是巡视这把利剑出鞘的最大意义所在。

党员干部必须随时保持清醒,警钟长鸣在耳边。

因为作风建设是大事,律人律己要加鞭。

观看《永远在路上》,我们可以看出党中央坚持从严治党的决心和意志,是中央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是有为国为民谋良策的良苦用心的。

要使红色江山永远巩固,风清气正并持之以恒,必须要明白民心向背是关键。

制作和播放八节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的根本目的是拒腐防变,是为了让普天之下的党员领导干部都引以为戒、牢记教训、警钟长鸣、遵规守纪保平安。

只有政通人和、风清气正才能实现国泰民安。

当年黄炎培和毛泽东的著名的“窑洞对”,就指明了“全民监督促清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提起“窑洞对”,我们不由得忆起了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诸葛亮关于治国理政方略的著名的《隆中对》和《出师表》,其中关于政治清明、管理官吏、担当责任、发展经济等很多道理至今仍然值得借鉴。

那么,如何做到遵纪守法和清正廉洁呢?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如今,中国共产党以压倒一切的态势和“零容忍”的态度坚持反腐,要求党员干部在严以修身和律己的同时,纪检监察机关也必须要严以执纪和严以用权,要求全党上线都务必践行“三严三实”、“四讲四有”争当“四铁干部”,严守中央八项规定以及党章等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并且加强宣传和教育,巡查惩戒不手软,“老虎”“苍蝇”一起打,以显党纪国法的威严。

因此,党员干部要管好自己戒贪欲,管好家人和身边人;管好下属和亲朋好友,必须依规依矩立身处世。

必须坚持正别人先正己,才能实现令行禁止。

公正无私传美名,根正苗红留美谈。

青松高洁人敬仰,便是核心价值观。

岂不闻中国名言警句“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吗?还有“心中无冷病,哪怕吃西瓜!”“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日影斜!”心中如果没有鬼,何必“求神”“摆香案”!那些落马贪官们以为整日烧香拜佛鞥掩盖和“减轻”自己的罪过,那兼职还是痴人说梦和痴心妄想,真的缺乏智慧哦!这样的人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拯救灵魂只能靠自己,只有自身的廉洁公正和一心为民才能保平安。

警钟长鸣在耳边,需要党员干部认真思考怎样才能不迷失自我、不利欲熏心,不疏忽放纵酿祸患。

正如曾经是高官因贪欲膨胀而落马的原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说的那样:“人生就是一场现场直播,无法回头和重返。”必须要算好政治自由帐,如入“铁窗”则悔之晚也,任何人都无法拯救他了。

无论高官和小官,只有把为民宗旨牢记在心间,珍惜亲情名誉和一生清白,才能受人陈赞。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些前车之辙是后车之鉴,我们党引以为戒。

为官为民都需要讲诚信,要弘扬和传承传中华美德,要以艰苦奋斗为政治本色和作风,以红色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实践,做人处世守住底线和红线,才能名垂青史。

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个“丹心”运用到如今的时代,就是指为国为民、爱党护党、遵纪守法、大公无私、伸张正义、敬业奉献、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嫉恶如仇、清正廉洁。

只有如此才是“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否则就是“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反腐倡廉是一件顺应民心民意的事,党风廉政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党员干部要以八项规定作行动指南,以接受监督为幸福,以廉洁为立身之本,以心底无私天地宽和一生勤俭赢得名节荣誉和尊重称赞。

要赢得太平盛世万民安,就要不惧任重和道远,严查违规和违纪,严执法纪和制度,严惩贪污和腐败。

永远在路上第4集利剑出鞘心得体会

10月20日晚,观看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四集。该专题片多个方面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执政两年来,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的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影片采用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通过对话违纪人员的访谈,让观看者感受他们的反思痛悟;访谈专家学者、文化名人解析党中央开展作风建设的根本原因。通过对基层群众的采访,让大家感受到“作风”建设给社会和群众带来的实惠。

在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全党改进作风有了一个良好开端,但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基础还不稳固。作风有所好转,“四风”问题有所收敛,但树倒根存。现在,广大干部群众最担心的是问题反弹、雨过地皮湿、活动一阵风,最盼望的是形成常态化、常抓不懈、保持长效。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把目前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使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生根。在北电胜利这个大家庭里,每一个党员干部的不良作风会影响整个企业的形象和工作效率,出现迟到早退、推诿扯皮、得过且过、出工不出力等现象。党员干部的不良作风会滋生出一些部门负责人的个人享乐主义、形式主义甚至生活腐化,他们会认为出去吃个饭、唱个歌、贪点便宜、行点方便也是正常的,党员干部的不良作风会影响企业的良好形象。所以作风建设对我们企业也是非常重要,不能因为生产而忽视了作风建设。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要将企业的利益放在首位。本着“激情、责任心、使命感”的理念,时刻为企业敬献微薄之力。在日常工作中,认真做好各项油品分析,做好台帐记录,及时将油品各项分析结果反馈给车间,对于异常油品,及时有效的处理,保证车辆的出动率。在以后的工作中仔细查找不足之处,要引以为戒,吸取教训,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以实际行动提高工作效率。

延伸阅读:

永远在路上是系列反腐专题片,第一集人心向背从多个角度分析、讲述了落马官员的细节,可以说人心向背这一集开了一个好头,也为后续的永远在路上奠定了基础,下面就是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心得体会,请参考。

观看完了永远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想必大家对以上率下这个词有了一定的理解,以上率下对领导干部更应该有警示作用,不仅要起到表率,更应该廉政,下面就是永远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心得体会,请参考。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是踏石留印,本片讲述了原茅台酒长董事长袁仁国等人的作风问题,观看了踏石留印这一集,本集就是要告诉大家爱不要将作风视若罔闻,作风问题是当前党在执政过程中严抓的问题,只有严抓作风问题,才能牢固党的根基,下面就是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请您欣赏。

观看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利剑出鞘,讲述了以苏荣等人为代表的作风问题,深有感触,第四集利剑出鞘也是像永远在路上的前几集一样,有评论、有案例、有反思,下面就是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利剑出鞘心得体会,请您欣赏。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