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篇(通用14篇)

时间:2023-12-05 11:40:31 作者:HT书生

编写教案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同时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改进。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编写科学的四年级教案,以下是一些教学设计的范例。

小学数学四年级《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估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准备。

20×3=7×50=6×3=20×5=24÷6=8÷2=。

12÷3=42÷6=。

二、创设情境。

学校要最近举行数学节,打算装扮学校。

(1)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引出意义:为什么这两道题都用除法计算?(都是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三、探究新知。

(一)探索口算方法。1、80÷20=。

(1让学生自己先想一想,再把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2)生汇报交流,重点说一说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以下的方法:

方法一:20×4=8080÷20=4。

方法二:8÷2=480÷20=4。

方法三:80÷2=4080÷20=4。

方法四:8个十除以2个十等于4,80÷20=4。

(2)你最喜欢哪种算法?

在后面的练习中,大家可以有意识的运用这几种不同的算法来试试,比一比到底哪一种才是最简便的!

2、150÷50=。

(1)学生独立解答后,小组内互想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2)集体汇报方法,适时表扬。

3、总结,揭题。

(二)巩固练习。

教科书p71相关的“做一做”。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计算方法。

(三)探索估算方法。

1、运用80÷20=4,尝试解决83÷20≈80÷19≈。

学生尝试计算,说出方法。

2、运用120÷30=4,尝试解决122÷30≈120÷28≈。

4、总结估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

1、教科书p72相关的“做一做”。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2、计算问题。(练习十二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说算法。

2、乘船问题。(练习十三的第5题)。

师分析题意,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说算法。

3、估算。(练习十三的第6题)生独立完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把简单的复式条形图补充完整。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培养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以及与他人讨论、交流的能力。

课前学习。

根据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回顾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其分析方法。

课上交流。

把我们课前的有关内容相互交流一下。

1、你选择了哪一个统计表,为什么这样选?

2、介绍统计图的各部分名称,怎样画好直条?(要准确反映数量、还要注意美观。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注意:如果纵轴上是以一代十,如何较准确的反映数量,举例说明。明确:只有准确绘制,才能准确反映现状。

3、你在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自主探索。

1、设置悬念,用认知矛盾凸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3、分析研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

(1)、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3)、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能反映刚才单式条形统计图的信息吗?除了这些,还能看出什么信息?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明确:城市人口逐渐增多,乡村人口逐渐减少,城市和乡村的人口数量差距逐年增大,人口总数逐年增加。

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些信息能说明什么问题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所以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所以城乡人口差距逐年增大。

4、突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以上这些信息都是在单式统计图中看不到的。复式统计图使我们更加完整的表达了文章所表达的意思。通过对这个统计图的描述和分析,发现了很多的信息,了解了很多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有着更大的作用和意义。

5、社会问题的渗透:

通过分析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我们发现该县的人口总数逐年增加。人口总数不断增加是人口问题。人口问题是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性的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

介入一段简短的文字,显示世界人口问题。

我们国家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就是为了控制人口增长,而现在能做的就是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节约使用资源。

课后作业。

上网查询25届——29届奥运会中国和美国的金牌数,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你从这个统计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四年级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

这部分内容教材是按照“提出问题——解决----产生矛盾-----互动交流——-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思路进行教材编排的,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以前,已经学会了运用五入法进行试商,同时,学生在运用四舍法试商时,发现初商偏大,知道要调小,有了这些知识基础和方法经验作为支撑,学生在解决今天的例题时难度不是很大。本节课的难点在于1、学生在做“五入调商法”这一类题时,速度相当慢。2、当“四舍调商法”和“五入调商法”放在一起时,学生搞不清调大还是调小。针对这一难点,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也有了较好地突破,在实际教学中,效果也较好。

1、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探索出五入法的调商方法。

2、使学生通过四舍调商法和五入调商法的对比,体会到初商偏大要调小,初商偏小要调大,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3、使学生在探索地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思考,小组交流探索出“五入法”的调商方法。

调商速度很慢,与四舍调商法混在一起,部分学生搞不清调大还是调小。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2、(解决)提问:252÷36等于多少呢?你能在自备本上算一算吗?

3、(产生矛盾)在算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余数和除数一样大)。

4、(互动交流)余数和除数一样大,说明了什么?如何才能使余数比除数小,请你和小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集体交流)请一位同学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5、(解决问题)接下来,你会做了吗?请你把这道题做完。(学生做完以后,请一位同学说一说如何做的,教师板演过程,完成单位名称,答句)。

6、(强化练习)想想做做第一题:仔细观察这些竖式的初商,出现了什么问题?你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准确的商是多少?同桌相互说一说?(集体交流)。

设计说明:计算教学相对比较枯燥,思维含量不高,但是本片段在充分领会教材意图的基础上,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产生矛盾——互动交流-----解决问题-----强化练习,这几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使学生经历了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解决了问题,同时体验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较好地训练。

二、回顾反思,对比归纳。

1、回顾我们今天学的竖式计算,我们采用了什么方法进行试商?(五入法试商)五入法试商初商可能会怎么样?(偏小)为什么?(把除数看大了)初商偏小怎么办?(调大)。

教师板书:五入法试商-----除数看大了——初商可能偏小----初商调大。

2、出示“四舍调商法”例题,回忆一下,“四舍法试商”的过程,你能象上面这样说一说吗?(同桌说一说)。

教师板书:五入法试商-----除数看大了——初商可能偏小----初商调大。

四舍法试商-----除数看小了——初商可能偏大----初商调小。

3、出示“四舍试商”和“五入试商”两道例题,你觉得哪道题更容易看出初商是否合适?(四舍法在检验时就可以看出初商是否合适,而五入法要在余数算出来以后才能看出初商是否合适,所以四舍更容易看出初商是否合适。)。

4、有没有办法使我们在用五入法试商时,也能在检验时就看出初商是否合适呢?同桌讨论,交流。

设计说明:用五入法试商时,可以采用“初商+1”的办法进行试商。例如,252÷36,初商时6,我就直接写商7,如果7合适,那正好,如果7不合适,在检验的时候就已经发现偏大,再调小1变成6。

设计说明:五入法试商采用“初商+1”进行试商,有这样两个好处:

1、提高了试商的速度,学生在检验的时候就可以看出“初商+1”的那个商是否合适。

2、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简洁的认知结构,采用“初商+1”法试商,出现的问题都是在检验时被除数不够减,说明“初商+1”的那个商偏大,调小就可以了,这和四舍法试商出现的问题是一致的,体现了知识与知识、方法与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出示想想做做第三题,提问:这里的竖式都要采用什么试商法?(五入法),五入法就可以采用“初商+1”法进行试商,运用这个办法,试一试,方便吗?(每人选择两题算一算)。

2、想想做做第四题。

3、说明:用“初商+1”法试商的确很方便,但是,在用这个方法之前你一定要看清楚这个题是否适合“初商+1”法,这是关键,那什么时候才能用“初商+1”法呢?(五入法)。

四、归纳总结,提炼精华。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4)班、(5)班,从上一学期来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辅导。从学生习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不用直尺等许多学习习惯有待改善;还有个别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四则运算,观察物体(二),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总复习。其中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图形的运动,会画出对称和平移后的物体,掌握利用平移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深入教材,认真备课,定好单元计划,提前一周备课。

2、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侧重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3、抓重点、难点、各个环节的突破。

4、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抓好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课堂40分钟的利用,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

5、对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教科书掌握例题、习题之间联系,举一反三,灵活学习,真正地把知识学会。

6、精心设计作业,有层次,讲究目的性、科学性。

7、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耐心辅导,因材施教。

小学数学四年级《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

四(上)第9~10页例题、想想做做1~4。

这部分内容教材是按照“提出问题——独立解决——产生矛盾———互动交流———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思路进行教材编排的,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以前,已经学会了运用五入法进行试商,同时,学生在运用四舍法试商时,发现初商偏大,知道要调小,有了这些知识基础和方法经验作为支撑,学生在解决今天的例题时难度不是很大。本节课的难点在于:1、学生在做“五入调商法”这一类题时,速度相当慢。2、当“四舍调商法”和“五入调商法”放在一起时,学生搞不清调大还是调小。针对这一难点,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也有了较好地突破,在实际教学中,效果也较好。

1、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探索出五入法的调商方法。

2、使学生通过四舍调商法和五入调商法的对比,体会到初商偏大要调小,初商偏小要调大,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3、使学生在探索地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探索出“五入法”的调商方法。

调商速度很慢,与四舍调商法混在一起,部分学生搞不清调大还是调小。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2、(独立解决)提问:252÷36等于多少呢?你能在自备本上算一算吗?

3、(产生矛盾)在算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余数和除数一样大)。

4、(互动交流)余数和除数一样大,说明了什么?如何才能使余数比除数小,请你和小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集体交流)请一位同学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5、(解决问题)接下来,你会做了吗?请你把这道题做完。(学生做完以后,请一位同学说一说如何做的,教师板演过程,完成单位名称,答句。)。

6、(强化练习)想想做做第一题:仔细观察这些竖式的初商,出现了什么问题?你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准确的商是多少?同桌相互说一说?(集体交流)。

设计说明:计算教学相对比较枯燥,思维含量不高,但是本片段在充分领会教材意图的基础上,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独立解决——产生矛盾———互动交流———解决问题———强化练习,这几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使学生经历了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解决了问题,同时体验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较好地训练。

二、回顾反思,对比归纳。

1、回顾我们今天学的竖式计算,我们采用了什么方法进行试商?(五入法试商)五入法试商初商可能会怎么样?(偏小)为什么?(把除数看大了)初商偏小怎么办?(调大)。

教师板书:五入法试商——除数看大了——初商可能偏小——初商调大。

2、出示“四舍调商法”例题,回忆一下,“四舍法试商”的过程,你能象上面这样说一说吗?(同桌说一说)。

教师板书:五入法试商———除数看大了———初商可能偏小——初商调大。

四舍法试商——除数看小了———初商可能偏大——初商调小。

3、出示“四舍试商”和“五入试商”两道例题,你觉得哪道题更容易看出初商是否合适?(四舍法在检验时就可以看出初商是否合适,而五入法要在余数算出来以后才能看出初商是否合适,所以四舍更容易看出初商是否合适。)。

4、有没有办法使我们在用五入法试商时,也能在检验时就看出初商是否合适呢?同桌讨论,交流。

设计说明:用五入法试商时,可以采用“初商+1”的办法进行试商。例如,252÷36,初商时6,我就直接写商7,如果7合适,那正好,如果7不合适,在检验的时候就已经发现偏大,再调小1变成6。

设计说明:五入法试商采用“初商+1”进行试商,有这样两个好处:

1、提高了试商的速度,学生在检验的时候就可以看出“初商+1”的那个商是否合适。

2、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简洁的认知结构,采用“初商+1”法试商,出现的问题都是在检验时被除数不够减,说明“初商+1”的那个商偏大,调小就可以了,这和四舍法试商出现的问题是一致的,体现了知识与知识、方法与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出示想想做做第三题,提问:这里的竖式都要采用什么试商法?(五入法),五入法就可以采用“初商+1”法进行试商,运用这个办法,试一试,方便吗?(每人选择两题算一算。)。

2、想想做做第四题。

3、说明:用“初商+1”法试商的确很方便,但是,在用这个方法之前你一定要看清楚这个题是否适合“初商+1”法,这是关键,那什么时候才能用“初商+1”法呢?(五入法)。

四、归纳总结,提炼精华。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应写在什么位置上。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激情导入。

谁来列竖式计算出结果呢?你们计算对了吗?

这是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我们让他来说说它的计算过程。说的很清楚,值得表扬!

这两道题有什么区别?

这节课,我们就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讨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明确目标。

请看今天的学习目标:

(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我们找一名同学来读今天的学习目标。

3.预期效果。

通过刚才的表现,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达成今天的目标,你们有信心吗?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

请看任务一。

师:根据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如何列算式呢?

生:145×12。

师:为什么要这么列算式呢?

生: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从该城市到北京用了12小时,求该城市到北京的距离,就是求12个145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师:你的表达很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谁来说一下145×12大约是多少呢?

生1:150×12=1800。

生2:150×10=1500。

生3:145×10=1450。

师:看来145×12的积大约在1500至1800之间,更接近于1800.那么145×12的准确答案是多少呢?面对新问题,我相信同学们各有高招,现在进行小组讨论,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准确的算出计算结果来。好,开始吧!

2.小组讨论。

3.展示交流。

师:今天的讨论很激烈,小组意识很强,参与的人数很多,老师为你们有这样的表现感到骄傲。下面我们先请最先举手的小组来说。

组1:我们是组,下面由我代表我们小组来汇报。我们是这样算出来的。把12拆分成10和2。计算结果如下:

145×10=1450145×2=2901450+290=1740。

师:你们组的创意很独特,把掌声送给你们组。其它组还有吗?

组2:我们是组,下面由我代表我们小组来汇报。我们是这样算出来的。把12写成2×6的形式。计算结果如下:

145×2=290290×6=1740。

师:你真聪明,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今天的问题。还有吗?

组3:我们是组,下面由我代表我们小组来汇报。我们是这样算出来的。把12写成3×4的形式。计算结果如下:

145×3=435435×4=1740。

师:你们组的想法很妙,我很佩服你们。

组4:我们是组,下面由我代表我们小组来汇报。我们是这样算出来的。把100拆分成100+45,计算结果如下:

45×12=540100×12=12001200+540=1740。

师:你们的表述很清楚。还有吗?

组5:我们是用列竖式的方法写出来的。

你能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吗?

师:同学们挺清楚了吗?哪位同学也看着竖式说说计算过程呢?生说。

师:你真勇敢。大家看着这道题把计算过程说给同桌听,好吗?

法2和法3是有局限性的,有的两位数就拆不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比如137×13,这样的算式很多。

法1实际上和法5是有联系的。

列竖式的好处是方便,好用。在小学阶段学习的笔算,通常是列竖式来计算的。

你听清楚了吗?

要想知道大家算的结果对不对?我们可以用计算器先来算一下。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当正人,用计算器算出结果。

看来大家笔算的结果都很准确,我们再做较大数的运算时,可用计算器来验算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实际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非常多,谁来举个例子。生说。

列竖式计算以上题目,观察积是几位数?可以找其中的一道算式的计算过程讲给大家听吗?想想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几位数。

现在开始核对答案。我们找一个小组说说他们的结论。

任务二。

实际上,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在生活中的用处还是蛮多的,大部分同学了解摩天轮,其实摩天轮里也有数学问题,请看任务二。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请拿出检测题卡,时间为3分钟。

2.结果反馈。现在同桌互换,核对答案。全对请举手。错的知道自己哪儿错了吗?不会的请对的同学帮忙。

3.反思总结。

课已结束,现在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吧!短短的四十分钟,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希望大家带着自己的收获去数学王国里追寻属于自己的乐园!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四年级共有1个教学班,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年接触科学课的时间,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对自然科学知识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年龄结构的心理特征来看,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能主动的开展探究活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比较薄弱,能主动开展学习的学生比较少,比较依赖教师的教。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观以及合作研究学习的能力与意识比较薄弱。本学期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处理好内容的深度广度,做到难易适度,分量适当。注意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动脑和动手的能力。积极地发展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掌握基本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观点。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与结构:

本册教科书共有24课,其中第23、24课是活动课。以知识的内容分为五部分。

1、我们吃什么(1---5课):通过学生对食物的分类,让学生明白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对营养的观察实验,学会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以及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懂得合理饮食的重要性。最终了解珍惜食物,科学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2、水里有什么(4---7课)本单元是在继第一册“水里的科学”单元后,又一次以水作为探究对象,探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水与其他物体的混合和分离及特点的单元。在第一册“水的科学”单元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分析整理信息等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会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积极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进一步提高实验,搜集整理信息,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探究有关水的其他特征奠定基础。

3、植物的生活(8---12课)主要是研究植物各种器官的作用,使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本单元从整体上遵循了从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部分认识事物的规律。

4、空气和水的力(13---17课):本单元以水和空气作为探究对象,探究空气弹力、反冲力、大气压力、水力等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对比实验及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5、热的传递(18---22课):了解热在固体、气体、液体中的传递方式。知道保温与散热的知识,通过学生的猜想和假设,对比实验,观察研究及动手制作活动,使学生对太阳能的利用建立初学认识。

6、探究与实践:选择与本册探究活动密切相关的问题。食物里的有害物质;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与使用。通过调查研究,提示生活中的现象,发现科技产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与人合作,交往的胆量与能力,增强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年级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教案

案例呈现:

一、创设情境:同学们,到元旦时我们学校要举行联欢会来庆祝,你们喜欢吗?为了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欢乐的节日气氛,学校就买了气球装扮我们的教室。

二、新授。

1.出示例l:学校买有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

(1)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个别答)。

(2)谁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可以分给几个班?)。

(3)请一个同学完整读一次题目。

(4)要解决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呢?为什么?

(5)你会给这道题列式吗?

(6)怎样口算80÷20呢?请同桌互相讨论想法。

(7)谁来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板书:20×4=8080÷20=4。

归纳:想乘法,算除法。

或8÷2=480÷20=4。

归纳:想表内除法。

(8)写结果并验算:80里面有4个20,对吗?答:……。

(过渡语:我们顺利完成了分气球的任务,学校还买了彩旗装扮教室。)。

2.出示例2:学校买有120面彩旗,每班分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1)齐读题目,你会解决这道题吗?

(2)谁来列式?(个别答)。

(3)怎样口算120÷30呢?请同桌互相讨论想法。

(4)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板书:30×40=10÷30=4。

(你用的是哪种口算方法呢?)。

谁能用另一种方法来想?

12÷3=4120÷30=4。

(你用的是哪种口算方法呢?)。

(5)那么这道题的结果是,写结果并检验。答:……。

3.对比例1、例2,归纳并点课题。

(板书课题)。

归纳:齐读课题,那么今天学习的口算除法有几种口算方法呢?

过渡:同学们真善于总结,这两种口算方法,你喜欢哪种就用哪种。下面。

我们来听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好。请准备作业本和笔,好,开始。

4.听算巩固例1、例2(说算理)。

60÷20=90÷30=。

180÷30=240÷40=。

案例评析:

1.生活情境的创设。

本来数学计算是枯燥的,为了使数学内容生活化,有趣味,邹巧凌老师在新课一开始就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到元旦时我们学校要举行联欢会来庆祝,你们喜欢吗?为了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欢乐的节日气氛,学校就买了气球装扮我们的教室。”贴近学生生活情境的创设提高了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在口算中感受着数学的应用价值,真正做到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合理开发教材。

教师是课程开发的重要力量,教师应有课程开发的意识。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既要深入教材,又要跳出教材,不能把教学的过程看作是忠实地复制与实践教材,而应在课程目标的导向下灵活处理开发教材,创生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的教学方案。邹巧凌老师在出示例l教学内容时就没有直接照搬课本:“学校买有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而是改为这样出示例题:“学校买有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使学生更为积极思考:根据老师提供的两个数学信息可以提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提出的问题又该怎样解答。邹老师这一不经意创造,让学生学习思维更连贯。

3.包容处理算法多样化。

在探索两种口算方法时,我们可以看到邹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算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倡思维方法的多样化。最可贵的是,在探索计算方法与口算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算理、算法,以说促思,让学生亲身经历探寻数学本质的活动历程。而对于学生“数学的思考”以及数学素养的培养而言,它的意义已远远超过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本身,这就是本堂课所呈现给我们最瑰丽的色彩。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笔算方法。

2、能正确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3、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培养认真细心的计算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掌握笔算方法,能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2、掌握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前面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笔算除法。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这些内容,齐读课题。希望通过今天的练习,每个同学都能正确、快速地计算这类除法,形成计算技能,并能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基本练习。

1、口算。

(1)先来练习口算,请同学们一排一排地开火车!

(2)以360÷40为例,说说你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3)小结评价:口算除法掌握得真不错!

2、估算学生做,指名汇报。

小结方法:在结算除法时,我们可以把被除数或者除数估成什么样的数?

3、笔算一个罐头20元,妈妈有115元,最多可买多少个罐头?还剩多少元?

(1)该题列式,为什么用除法算?

(2)大家一起来笔算这题道。

a、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前两位不够除,就看?b、要想很快知道商几,我们可以怎样想?想:20×()最接近并小于115。20×6行吗?只有商5,5写在哪个数位上?为什么?c、最后,对余数要比除数小。

所以,115÷20=50(个)15(元),强调单位,商和余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单位就是什么。

三、深化练习。

(2)列式解合。

(3)指名汇报。

(4)小结:6头猪是个多余条件。同学们一定要根据问题,选择有效信息和正确的方法进行解答。

(460170)÷90=7(幅)。

答:可以买7幅。

教师重点询问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1)思考并列式解答。

(2)你还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

(3)汇报交流:a、240÷30=8(米)b、60÷30=2。

8×60=480(平方米)2×240=480(平方米)。

答: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480平方米。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78~80页例1.

1.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和估算技巧,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估算,培养计算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

1.口算。

2.估算。

3.师:这些都是我们以前所学习过的口算,那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口算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口算除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始,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口算和估算的方法,为学习本课的新知奠定基础。】。

1.师:四年级准备要举行一次联欢会,买来许多气球,现在在分气球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例1(1)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2)师:你会列式吗?为什么用除法?

(3)师:口算80÷20,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指名不同学生说出不同的想法)。

2.(肯定学生可行的想法)师:你们说的方法都可以。但如果又买来了3个气球,大约可以分给几个班?你觉得怎么解决呢?同桌相互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3.师生共同归纳估算的方法: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结果。

4.完成书本79页做一做:

师:比比谁口算、估算学得好,完成下面的各题,并想想每组上下两题的关系。

1.师:为了把联欢会的会场布置得更漂亮,他们还买来了许多彩旗,你们看!

(1)出示例1(2)情境图:

师:你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2)师:怎样列式?怎样口算?(指名学生说不同的想法)。

2.想一想:这两道算式怎样估算呢?尝试在书本上写一写再跟同桌说说你自己的想法。

3.师.刚才我们学习的这些口算都有什么共同特点?(整十数除以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

4.问:对于刚才的学习,还有什么不清楚、不明白的'吗?

师:那我们就来一次大比拼,看谁在这节课里学得最好。

第一关:书本80页第一题。

第二关:书本80页第二题。

第三关: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第四关:口算乐园,走迷宫。

师:同学们,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整节课堂所学习的知识,查漏补缺。】。

口算除法。

80÷20=4(个)          120÷30=4(个)。

80+3=83(个)。

83÷20≈4(个)。

(80)。

80÷19≈4(个)。

(20)。

三年级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3、通过借助小棒学习、小组学习、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以和观察考虑、合作的习惯,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难点:估算的方法和步骤,掌握取哪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203=750=63=205=49=。

24÷6=8÷2=12÷3=42÷6=90÷3=。

二、创设情境。

学校要最近举行运动会,打算装扮学校。(出示主题图)。

(1)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2)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根据每小题的两条信息,你能提出数学的问题,并列出算式吗?

引出意义:为什么这两道题都用除法计算?(都是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

一、创设情境:同学们,到元旦时我们学校要举行联欢会来庆祝,你们喜欢吗?为了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欢乐的节日气氛,学校就买了气球装扮我们的教室。

二、新授

1.出示例l:学校买有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

(1)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个别答)

(2)谁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可以分给几个班?)

(3)请一个同学完整读一次题目。

(4)要解决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呢?为什么?

(5)你会给这道题列式吗?

(6)怎样口算80÷20呢?请同桌互相讨论想法。

(7)谁来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板书:20×4=8080÷20=4

归纳:想乘法,算除法

或8÷2=480÷20=4

归纳:想表内除法

(8)写结果并验算:80里面有4个20,对吗?答:……。

(过渡语:我们顺利完成了分气球的任务,学校还买了彩旗装扮教室。)

2.出示例2:学校买有120面彩旗,每班分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1)齐读题目,你会解决这道题吗?

(2)谁来列式?(个别答)

(3)怎样口算120÷30呢?请同桌互相讨论想法。

(4)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板书:30×40=120120÷30=4

(你用的是哪种口算方法呢?)

谁能用另一种方法来想?

12÷3=4120÷30=4

(你用的是哪种口算方法呢?)

(5)那么这道题的结果是(),写结果并检验。答:……

3.对比例1、例2,归纳并点课题。

所以,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板书课题)

归纳:齐读课题,那么今天学习的口算除法有几种口算方法呢?

过渡:同学们真善于总结,这两种口算方法,你喜欢哪种就用哪种。下面

我们来听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好。请准备作业本和笔,好,开始。

4.听算巩固例1、例2(说算理)

60÷20=90÷30=

180÷30=240÷40=

1.生活情境的创设

本来数学计算是枯燥的,为了使数学内容生活化,有趣味,邹巧凌老师在新课一开始就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到元旦时我们学校要举行联欢会来庆祝,你们喜欢吗?为了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欢乐的节日气氛,学校就买了气球装扮我们的教室。”贴近学生生活情境的创设提高了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在口算中感受着数学的应用价值,真正做到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合理开发教材

教师是课程开发的重要力量,教师应有课程开发的意识。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既要深入教材,又要跳出教材,不能把教学的过程看作是忠实地复制与实践教材,而应在课程目标的导向下灵活处理开发教材,创生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的教学方案。邹巧凌老师在出示例l教学内容时就没有直接照搬课本:“学校买有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而是改为这样出示例题:“学校买有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使学生更为积极思考:根据老师提供的两个数学信息可以提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提出的问题又该怎样解答。邹老师这一不经意创造,让学生学习思维更连贯。

3.包容处理算法多样化

在探索两种口算方法时,我们可以看到邹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算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倡思维方法的多样化。最可贵的是,在探索计算方法与口算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算理、算法,以说促思,让学生亲身经历探寻数学本质的活动历程。而对于学生“数学的思考”以及数学素养的培养而言,它的意义已远远超过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本身,这就是本堂课所呈现给我们最瑰丽的色彩。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

整十数除以整十数、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一课时。

一、复习:

(1)口算乘除法(开火车)。

20×480÷47×30210÷7。

87≈63≈81÷8≈122÷4≈。

(2)20、50、120、150里面分别有几个十?

二、新课教学:

1、出示主题图(课件)。

(2)问:谁愿意把题目完整地读给同学们听?(指名学生读)。

(3)问: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你会列式吗?(指名学生说)。

(学生说了后,师板书:80÷20=)。

(4)问:你为什么会想到用除法呢?(指名学生说)。

(5)师: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就是看80里面包含了几个20,就可分给几个班。符合除法的意义。

2、探索口算方法。

(1)问:这道题是两个什么样的数相除呢?(指名学生说)(引导学生说出:整十数除整十数)。

(2)问:应该怎样计算呢?(同学之间交流、讨论,然后指名学生说)。

(3)师:方法一:想乘法做除法。

即4个20是80。

20×4=80。

80÷20=4。

方法二:想表内除法做除法。

8个十除以2个十得到4个1,就是4。

8÷2=4。

80÷20=4。

师: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的'《口算除法》(板书:口算除法)。

3、探索估算方法。

(1)师:同学们,学了整十数除以整十数后,小猴子也来凑热闹了,你看,他带来了什么问题?(指名学生列式,老师板书:83÷20≈)。

(2)问:哪个同学会解这题呢?(指名学生说)。

80。

4、巩固练习:(课件演示)。

此环节充分利用复习效应,让学生知道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

5、探索几百几十除以整十的口算方法。

(1)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为了校运会开得更热烈些,福娃手工小组也来到了现场,你们看,他们制作了120面彩旗,每班分30面,又可以分给几个班呢?(指名学生列式:120÷30=)。

(2)问:根据前面的学习,你会怎样思考?(指名学生说)。

(3)师:根据前面的学习可知。

方法一:想乘法做除法。

即4个30是120。

30×4=120。

120÷30=4。

方法二:想表内除法做除法。

120里面有12个十。

12个十除以3个十得到4个1,就是4。

12÷3=4。

120÷30=4。

6、再探估算:122÷30≈120÷28≈。

(指名学生说)。

三、过关练习:每生半张练习当堂检测及课件。

[设计过关检测的意图是通过随堂检测,了解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师。

(1)口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先想被除数里面有几个十,除数是几个十,再根据乘法口诀,得出结果。

(2)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结果。

此环节的意在通过教师的梳理,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新知形成深刻的印象。达到加深记忆的作用。

五、阅读书本p78~p79,说说你的收获。

此设计的意图是通过练习,强化本节课所学的新知。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80÷20=4(个)120÷30=4(个)。

(1)想乘法做除法。

(2)想表内除法做除法。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

这部分内容教材是按照“提出问题------独立解决----产生矛盾-----互动交流-------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思路进行教材编排的,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以前,已经学会了运用五入法进行试商,同时,学生在运用四舍法试商时,发现初商偏大,知道要调小,有了这些知识基础和方法经验作为支撑,学生在解决今天的例题时难度不是很大。本节课的难点在于:

1、学生在做“五入调商法”这一类题时,速度相当慢。

2、当“四舍调商法”和“五入调商法”放在一起时,学生搞不清调大还是调小。针对这一难点,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也有了较好地突破,在实际教学中,效果也较好。

1、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探索出五入法的调商方法。

2、使学生通过四舍调商法和五入调商法的对比,体会到初商偏大要调小,初商偏小要调大,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3、使学生在探索地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探索出“五入法”的调商方法。

调商速度很慢,与四舍调商法混在一起,部分学生搞不清调大还是调小。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2、(独立解决)提问:252÷36等于多少呢?你能在自备本上算一算吗?

3、(产生矛盾)在算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余数和除数一样大)。

4、(互动交流)余数和除数一样大,说明了什么?如何才能使余数比除数小,请你和小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集体交流)请一位同学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5、(解决问题)接下来,你会做了吗?请你把这道题做完。(学生做完以后,请一位同学说一说如何做的,教师板演过程,完成单位名称,答句。)。

6、(强化练习)想想做做第一题:仔细观察这些竖式的初商,出现了什么问题?你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准确的商是多少?同桌相互说一说?(集体交流)。

设计说明:计算教学相对比较枯燥,思维含量不高,但是本片段在充分领会教材意图的基础上,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独立解决------产生矛盾------互动交流-----解决问题-----强化练习,这几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使学生经历了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解决了问题,同时体验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较好地训练。

二、回顾反思,对比归纳。

1、回顾我们今天学的竖式计算,我们采用了什么方法进行试商?(五入法试商)五入法试商初商可能会怎么样?(偏小)为什么?(把除数看大了)初商偏小怎么办?(调大)。

教师板书:五入法试商-----除数看大了------初商可能偏小----初商调大。

2、出示“四舍调商法”例题,回忆一下,“四舍法试商”的`过程,你能象上面这样说一说吗?(同桌说一说)。

教师板书:五入法试商-----除数看大了------初商可能偏小----初商调大。

四舍法试商-----除数看小了------初商可能偏大----初商调小。

3、出示“四舍试商”和“五入试商”两道例题,你觉得哪道题更容易看出初商是否合适?(四舍法在检验时就可以看出初商是否合适,而五入法要在余数算出来以后才能看出初商是否合适,所以四舍更容易看出初商是否合适。)。

4、有没有办法使我们在用五入法试商时,也能在检验时就看出初商是否合适呢?同桌讨论,交流。

设计说明:用五入法试商时,可以采用“初商+1”的办法进行试商。例如,252÷36,初商时6,我就直接写商7,如果7合适,那正好,如果7不合适,在检验的时候就已经发现偏大,再调小1变成6。

设计说明:五入法试商采用“初商+1”进行试商,有这样两个好处:。

1、提高了试商的速度,学生在检验的时候就可以看出“初商+1”的那个商是否合适。

2、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简洁的认知结构,采用“初商+1”法试商,出现的问题都是在检验时被除数不够减,说明“初商+1”的那个商偏大,调小就可以了,这和四舍法试商出现的问题是一致的,体现了知识与知识、方法与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出示想想做做第三题,提问:这里的竖式都要采用什么试商法?(五入法),五入法就可以采用“初商+1”法进行试商,运用这个办法,试一试,方便吗?(每人选择两题算一算。)。

2、想想做做第四题。

3、说明:用“初商+1”法试商的确很方便,但是,在用这个方法之前你一定要看清楚这个题是否适合“初商+1”法,这是关键,那什么时候才能用“初商+1”法呢?(五入法)。

四、归纳总结,提炼精华。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