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学论文(热门16篇)

时间:2023-12-01 10:31:45 作者:梦幻泡

在写作过程中,参考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思路,提高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阅读范文范本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无声电影时代的电影音乐论文

摘要:电影音乐为画面所服务,画面提供了我们直观的感受,人们,也通过画面来感受音乐,给人更深刻的理解,电影音乐,虽然不那么具有功利性,因为,有着一定的限制,所表达的社会意义,并不能全面,与现实也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也正因为内容的确定性,是现实与画面相连接使画面丝丝入扣,解决了画面所不能传达给我们的东西。

关键词:电影音乐;画面音乐;艺术价值。

电影音乐是指影片中的非自然的音响,其中包括配乐,插曲,主题歌等,用来补充画面感,提供画面情绪的画面音乐。尽管音乐是抽象的,音乐也没有像画面一样那么直观,那么形象生动快速的进入脑海中,但是,电影音乐,凭借着他独特的影响力,起到了很重要的辅助作用,它能给我们直观的电影,带来不一样的色彩,更好的掌控情绪,它不是服务于画面的,它是服务于叙事的,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了电影情节的发展,烘托了整体氛围,给人一种更加强烈,更加直观的感受体验,烘托主题,渲染氛围。而我们知道,西方音乐史中,电影的诞生是在浪漫主义晚期,众多的市民进入音乐厅,音乐更广泛的流行于市民当中,这时候电影的放映,基本上是在音乐厅,或剧场在这期间,会有钢琴师们演奏音乐但并没有人真正在意演奏的是什么音乐,渐渐的,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开始有独立的钢琴师为烘托电影情节的氛围而弹奏,符合情节的音乐,所以当时的电影音乐是与现场紧密相关联的,随着技术的进步,声音也可以记录在胶片上,音乐开始为电影情节,提供心理暗示及情感的需求,从而慢慢的产生了一个新的名词,叫做电影音乐。西方著名的现代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曾经说过,“电影中,剧情和音乐的关系同餐厅中的音乐同餐桌上的谈话的关系,没什么两样”这样尖锐的话,但我们应该了解,电影艺术,流行不过半个世纪的时间,这同歌剧,舞剧都存在很大的差别,似乎是稚嫩的,是不成熟的,但是,在如今,电影音乐,已经发挥着它不可磨灭的价值,依靠自己独特规律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形态出现在人们的眼帘,电影音乐,有着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殊本质。电影音乐如果独立于电影之外,那么,它体现的是创作者的一种思想感情,和创作灵感!而当电影音乐进入视觉艺术当中,那么,他便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音乐与画面感的融合,使得剧情更加的突出,情感色彩也可以更加灵活的表达出来,这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关系,在电影中,当主题曲响起并配合精彩的剧情的时候,通常观众,或潸然泪下或拍案叫绝,不同场景,配合不同音乐,使整个电影情节的连贯性也得到了很好的补充,音乐与画面的有机统一,会使整个电影,更添上一抹风采!比如电影,《音乐之声》当中,那潺潺的流水,青青的草地,自由的小鸟,蓝蓝的天空,还有可爱的白云,这时候伴随有教堂那低沉的钟声,这时候我们似乎看到了主人公纯洁的心灵和美好的向往,以及带给观众的愉悦的体验,和宁静的片刻。比如,《匆匆那年》讲述了阳光,而青涩的青春,记忆与友情的.故事的时候,配上王菲的匆匆那年,轻快而又充满忧愁,影片的电影情节和电影音乐的节奏,把握上很契合,让观众在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想到校园时光,校园的那些青葱岁月,最美好,最宝贵的那段日子。以及在电影《教父》之中,婚宴午宴晚宴都离不开音乐,甚至是在菜市中也夹杂着音乐,剧中人奢华的场景,需要音乐,每个人的内涵也需要音乐来表达,甚至画面的处理,情感的诉求,也离不开音乐。电影音乐为画面所服务,画面提供了我们直观的感受,人们,也通过画面来感受音乐,给人更深刻的理解,电影音乐,虽然不那么具有功利性,因为,有着一定的限制,所表达的社会意义,并不能全面,与现实也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也正因为内容的确定性,是现实与画面相连接使画面丝丝入扣,解决了画面所不能传达给我们的东西,而电影的意境是通过想象来传达给人脑的,而想象并非,都是音乐所传达给我们的,在电影音乐中,并不全都是音乐的因素,还有着一些非音乐因素,也非常的重要,电影,有歌词的,歌词是表达内容的,歌词,同样能引发人遐想,补充剧情或台词的不足,给人带来,悠远的思考,推动剧情的发展,除听觉以上,能给人一种更加广阔的空间。音乐的基本特征,使音乐具有抽象性,它不像其他来的直观,具体,或直接,或间接参与到电影中来,有时候电影音乐不直接叙述情节,而是间接的循循善诱,音乐的语言是奇妙的,通过暗示,交代,来对电影进行深刻的,彰显,表达,或歌颂,或赞美,或愤慨,或控诉。其次,影片当中运用了,节奏,旋律等等,对事物进行了描述,与其相对应,有着它极致抒情的一面,不是诉诸观众的理性,而是更加善于用感性的表达,如电影是特勒名单当中,潜藏着创作者的一种感受,给体现出来通过如泣如诉的音乐,对不堪的往事的重拾。可以看出,电影音乐的很多功能,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生存的,他们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共同的表达出电影的中心思想,特别其抽象性,模糊性,不确定性,引人遐想,给人空间,完善电影的表达力,渲染力,影响力,她不断使人追寻着美好,将感性推的另外一层次,给人强烈的指示性,随着电影语言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其相互作用和结合的方式,也在不断发展中,音乐在一部影片中,所发挥的功能,是交汇在一起的,各种功能,相互渗透,才形成了电影音乐的小价值。

[参考文献]。

[1]袁智忠.影视鉴赏[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赵明.音乐之声中的音乐元素的美学价值研究[j].艺术学苑,,21.

电影的论文

电影理论家卡赞斯基曾经指出,电影是一种造型艺术,这是电影与绘画、雕塑等艺术异曲同工的地方。因此电影有必要给观众带来一种视觉上的审美享受。另一方面,比起绘画和雕塑来说,电影的受众面更广,观众中既有大众也有精英,因此电影有必要兼顾不同的审美口味,但从整体来说,大众的审美水平是在逐渐提高的,电影美术在追求唯美的路上也有继续深入的必要。以王家卫的怀旧经典,上映于的电影《花样年华》为例,故事本身并没有新意,情节也不扣人心弦,而人物的情感如果从电影的其他元素中剥离出来看也很难说具备什么美感,只是两对夫妻各自的婚外情而已,主人公周慕云和苏丽珍各自的爱人出轨,两人在商量对策的同时也产生了微妙的感情。但是这部电影一直被视作王家卫的代表作,也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题名,那便是因为在电影中王家卫将电影的含蓄美和张扬美艺术法则用到了极致。如在场景设计上,周慕云与苏丽珍居住的楼十分狭窄而阴暗,两人不得不在逼仄的楼道中来来回回相遇,这表明了两人在道德的压力下对于情感的克制,就如同苏丽珍对周慕云同时也是对自己提醒的那句“我们不会和他们一样”。还有多次出现的路灯这一意象,苏丽珍在路灯昏黄的光晕中显出一种孤独而袅娜的美感。与含蓄相对的则是一种张扬,女主人公苏丽珍在影片中变换了数十套旗袍,甚至仅仅是为了出门去小面摊的一小会,她都要梳洗打扮一番,这不光是为了体现苏丽珍的优雅与教养。旗袍颜色或是白色加蓝色,或是白色混淡黄色等,在那个昏暗而压抑的环境中,显得十分艳丽夺目,这其实代表了苏丽珍内心无处释放的热情。旗袍的颜色与两人的感情走向是相呼应的,例如在苏丽珍去周慕云的宾馆找他时,换了一身红色的旗袍,而宾馆的窗帘、床和墙壁也都是不同深度的红色,这与人物当时热烈的感情是吻合的,这是两人仅有的美好时光,尽管苏丽珍约束着自己,但是旗袍的颜色暴露了她的内心。而在苏丽珍决定和周慕云一起离开香港去新加坡开始新的生活时,她换上了代表新生的绿色旗袍。这种浓墨重彩更衬托了前文中的含蓄。这两种释放美的方式合在一起,造就了一种怀旧而伤感的美。

二、对影片内涵的表达。

在数字技术逐渐普及以后,为技术而技术的电影也随之出现,这样的影片由于追求绝对的艺术美,反而因为缺乏审美情趣和内涵而让观众很快遗忘。即使是在好莱坞的商业大片中,也总要强调对某些美国文化价值观中的精神内核进行阐述,避免使影片沦为一部空洞乏味的数字技术的`教学片。因此,成功的电影美术是不能只注重创造视觉奇观的,一部有搬上银幕价值的原著或剧本本身就存在着深厚的内涵,对它们的挖掘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协作,美术也责无旁贷。这一点在张艺谋的电影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一般来说,他具有挑选剧本的慧眼,而摄影出身的他对于美术亦不外行,从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影片一般都能有不错的反响,例如改编自《妻妾成群》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同名小说的《金陵十三钗》等,而那些由张艺谋及其团队自行编撰剧本的电影,如《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就饱受诟病,人们批评这些电影并不是因为其在美术上的不到位,张艺谋的影片绝大多数情况下艺术手段都是到位的,人们反对的是其形式大于内容,让电影只剩下一张美丽的“画皮”。这方面的正面例子是同为商业片的《角斗士》,同样是刻画一个庞大的帝国,影片把握住了罗马的时代气质,为观众展示了气势恢弘的竞技场,人来人往的市集,金碧辉煌的皇室宫廷以及壮观的战争场面,将一个在历史上不可复制的帝国重现了出来。但是影片之所以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还是在于它的精神内涵。主人公马克西蒙斯的利剑是指向暴君的。前面关于古罗马宏伟气魄的美术设计是为了人物的情感和矛盾冲突铺垫的,马克西蒙斯一心想在宁静的乡下与妻儿厮守,想从奴隶的身份解放出来重获自由而不可得,老国王希望罗马恢复共和制度而不可得,暴君康莫德斯一心想获得姐姐的爱情和子民的尊重而不可得……最后正义还是战胜了邪恶。影片的美术并没有成为暴君的帮闲甚至帮凶,人们会看到奢靡的罗马皇宫与贫苦的民间形成对比,在人山人海的角斗场上看到的是人类对自由的永恒追寻。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电影美术承担了电影真实感、美感以及深度的多重表达任务,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电影最后呈现在银幕上的画面凝结着美术师的心血,体现了设计者的艺术功力,毕竟电影是一门极其贴近生活的艺术,人的参与对于各种先进技术的运用至关重要。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数字化电影时代的到来,电影美术的设计者们的表现空间将大大增强,同时也对电影编剧、导演等主创人员的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影美术作为一个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部门,势必还要对旧有的审美原则有坚持和超越,为电影在这两个方面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动画电影论文

20xx年,导演不思凡推出了自己的首部个人动画长片《大护法》,动画中的场景设计、剧情编辑充斥着强烈的艺术反差,让这部动画影片独具特色。这些极具反差的阴暗画面、剧情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有着明显的不同,画风和剧情之间有着强烈的对比,与以往的中国电影区别较大。《大护法》凭借着暴力美学、独特的反差艺术成为了动画影片中的一匹黑马。

21世纪,中国动画在时代的牵引下寻得了新的发展。20xx年田晓鹏执导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影片的3d效果使中国动画有了新的研发,给人好莱坞特效的即视感。20xx年由梁旋和张春共同执导的《大鱼海棠》进一步升华了国产动画的艺术美学,动画的创作回归中国古典文化。继这两部影片之后,导演不思凡的《大护法》从视觉和艺术表达效果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大护法》主要讲述了奕卫国的太子为追求自己的绘画梦想与前来追寻的大护法一起误入花生镇。伴随着太子和大护法的闯入,花生镇的神秘面纱也一步步被揭开;花生人也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身世并进行反抗…。整部动画电影不仅加入了西方的暴力美学,还多处运用了反差艺术,使得无论是故事内容还是人物角色乃至台词语言上都存在着强烈的反差效果,这种反差对比运用独到,使整体压抑、黑暗的风格却又闪烁着一丝曙光。

《大护法》延续了不思凡一向擅长的水墨画风,但其同时还作为国内首部自主分级“pg-13”(不适合13岁以下的儿童观看)的动画影片,更多的是极度暗黑、堪称r级的设定,如贯穿全程的爆头画面、蓝色和绿色血浆的各种喷涌等暴力美学元素的体现,所以影片中色彩对比十分明显。红色的蚁猴巢穴、蓝色或绿色的花生人血液等一系列重色调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影片中的光线也偏向于墨绿色、暗红色,这种细微的颜色对比使诡秘、恐惧、黑暗的场景气氛瞬间被衬托起来,也更加突出花生镇这看似平凡的村落却处处充满危险和杀戮。虽然标注了pg-13,不思凡还是做了一些消解暴力元素的设计,如开篇的青绿山水背景,色彩淡雅秀丽、清新恬淡;花生人的样貌奇特,血液的颜色是蓝色或绿色,杀戮时没有人的代入感等,通过悬念不断的情节转移注意力,并在真相大白之后,形成最强烈的戏剧冲突。《大护法》这种独特的将中国淡雅水墨画和哥特式暴力血腥的画风进行反差对比的方式,既削弱了暴力场面带来的不适,也使得《大护法》上映之后给观众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

在《大护法》电影海报上有这么一句话——感谢给我逆境的众生。这是《大护法》整个故事的主题。《大护法》中的每个角色无论好坏都有属于自己的逆境,导演想表达的`是,人不可避免的会遇到逆境,面对逆境如何选择是决定命运的关键。有的人面对逆境屈服甚至被奴化;有的人面对逆境坚守本心直面困难;有的人面对逆境则如醍醐灌顶,瞬间清醒,方知自己真正想要的。就像电影中的花生人小姜即便知道安吉老爷对自己和同伴的恶行,依然称呼安吉为“安吉大神仙”,并向其下跪为太子求情。人的奴性,一旦被根植,便很难消除。就像养尊处优的太子如果不是遭受了逆境,他或许还是那个“拥有一双为艺术而生的手”的闲散太子,而在影片最后亲眼看到花生人小姜为了保护自己而被杀,原本一直反对大护法打打杀杀的他第一次命令大护法杀了害死小姜的人。而吉安老爷的孙子小鸣从小就知道一切恶行的真相,但心有城府的他仍向所有人展示如孩童般的懵懂无知,后来向太子道出真相并表明要借黑蛊石辅助太子统治国家,更有言:“黑蛊石如果落入敌国之手,天下大患。”言下之意是,若太子你不带我走,我就把这些最厉害的武器交给敌国。在影片中小鸣的动机逻辑是与其追求金钱不如追求权力,权力高于金钱的思想。这种拥有孩童的身体却有着不属于孩子的邪恶思想形成的强烈的对比,让人觉得细思极恐。

影片中简笔水墨画的人物,例如“大护法”这一角色,他是武艺高强的奕卫国大护法,然原本应是孔武有力的壮汉造型,实则却是形似矮红冬瓜,圆圆萌萌的三角形状,使观众觉得大护法呆萌可爱,而其呆萌憨厚的形象与他未知恐怖的战斗力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同时他中二的台词又与他严肃的行为和表情形成反差。奕卫国的太子体型五大三粗,有着似徐锦江大叔的外在形象,内心却是一个文艺青年,怕死,害怕打斗;明明自己是未来国家继承人,坐拥荣华富贵却去追求艺术,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大反派安吉老爷,一肚子坏水,长得却很像少儿频道的卡通人物。

在观看《大护法》时不难发现,导演不思凡通过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对话来化解这种血红色场景,如大护法不着调的话痨与剧情、画面等形成的喜剧效果。例如,黑衣人罗丹是吉安老爷雇来的杀手,从不说话,这种神秘的角色却让人觉得他冷酷无情,可是在生命结束之际他居然会留着泪说“妈妈,下雨了”这种不符合一个杀手会说的话,这种前后的反差让人觉得那个世界的人也并非都是无情的,只是情感被遮住,没有被唤醒。再如太子明明是未来国家的继承人却去追求心中艺术,从影片开头让人觉得他很没用自私——一个怕死、害怕打斗的太子;但到影片最后,太子看到小姜为了保护他而死,目光空洞但却十分坚定地说出“杀了他们,杀了他们”这句反差很大的话语,这样一个重情义的太子与影片开头我们所认识的太子截然相反,这是在经历了花生镇的事件后才变得成熟稳重。

不思凡创作的《大护法》这部动画影片的场景的对比、颜色的极大反差都是整部影片的突出之处,他通过独特的对比动画表现手法和独特的电影语言,使影片获得了丰富的表现力,特别是各部分塑造的反差效果,对人性的挖掘,使黑暗与光明相独立又相印证,赋予了该片强大的艺术震撼力,成功的将反差艺术赋予到《大护法》中并和暴力美学结合,使得这部动画影片成为了一批黑马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1]邢昱健.浅析动画电影《大护法》中的暴力美学,今传媒,20xx(10).

[2]张静.大护法:中西双重语境下的新式动画电影结构,电影详介,20xx(15).

[3]徐露.浅谈动画电影《大护法》的反乌托邦主题,大众文艺,20xx(8).

电影的论文

前言:

微电影营销,一种新媒体网络化的营销手段。它的产生与发展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为新兴的产业模式,它的经营模式仍然处于市场探索阶段。目前,广告客户定制几乎成为了微电影的主流制作模式。

1微电影营销模式研究问题的提出。

1.1微电影营销模式研究的背景与原因。

将微电影以商业定制的模式加以应用,其实质上就相当于加长版的广告,然而这些增加的`长度不仅仅体现在时间上。由于新媒体具有其特殊性,传统媒介播放的广告内容和表现形式都不可能直接平移进微电影中。为了吸引基数庞大且口味与众不同的新媒体受众,微电影也需要做足功课,精益求精,其商业价值和营销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从形式到内容都需要进一步依托媒体特性和受众需求进行创新,也需要更多的线上线下活动来来与其配合。

1.2.1微电影专业分销平台。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微电影专业平台;专业的微电影分享、交流。代表企业:微影网、爱奇鱼。

1.2.2微电影终端发行服务提供。

1.2.3微电影产业规模化品牌定制。

致力于鼓励更多的优秀微电影剧本创作,华影盛视计划依托盛大集团的文化平台,将旗下畅销网络微小说拍成电影,同时邀请网络小说作家称为“微剧本编剧”,有效融合文字和影视各自的优势资源。

1.2.4影视娱乐化经营模式。

一方面组建微电影创作和制作团队,自资拍摄微电影;另一方面,通过购买版权形式或ugc(网友自制上传)形式扩大市场规模。依靠原有的业务优势,网络视屏供应、微博分享,对微电影进行船舶和分享,提升了自身品牌价值和用户凝聚力,获取独家的广告合作资源,保证网站营收。

2分析问题。

2.1.1.1微电影是web3.0的必然产物。

2.1.1.2影视技术的更新和普及是微电影产生的直接驱动力。

2.1.1.3“碎片化”信息接收方式的形成。

2.1.2微电影迅速发展的原因。

2.1.2.1传播媒介上。

2.1.2.2商业价值上。

2.1.2.3制作技术上。

2.1.2.4社会形态上。

2.1.3.1更具亲和力的情感式娱乐体验。

2.1.3.2更强的互动性集群式扩散。

2.1.3.3更精准的营销。

2.1.3.4更多样性的传播渠道。

2.1.3.5更低成本建立巨大的影响效应。

2.1.3.6更能与品牌/产品理念有机结合产生商业效应。

2.2.1微电影营销方式的特征。

2.2.1.1宣传软性化。

2.2.1.2成本低廉化。

2.2.1.3传播便捷化。

2.2.1.4广告电影化。

2.2.2商业制定微电影营销的思路。

2.2.3商业制定微电影营销的创新手段。

2.2..3微电影营销成功实例。

2.3.2主要微电影经营模式。

3解决问题。

3.1市场分析。

3.1.1微电影市场现状分析。

3.1.2微电影如何盈利分析。

3.1.3微电影营销运营权限分析。

3.2微电影营销模式拓展、创新。

3.2.1微电影营销盈利新途径。

3.2.2微电影营销模式新拓展。

结束语:

微电影营销,完全可以让企业,花几万达到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广告效果。在如今广告满天飞的网络环境中,仅仅一篇广告视频、一段宣传文字已经远远不能吸引网民的注意,唯有以独到的创意展现内容的新奇,才能够吸引受众的眼球,让其驻足围观。如今,越来越多的微电影频频跳入网民视线,并成功演变为众网民乐于互动的话题,对微电影的营销模式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

电影艺术论文

摘要:电影是一种融合了听觉、视觉的现代艺术形式,其中融合了幻灯放映技术、活动照相技术,是一种连续的影像画面。在现代电影当中,声音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元素,电影中的台词、音乐等,对于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情感的衬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电影创作当中,后期声音艺术创作是一项重要工作,对于整部电影成功与否,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以声音元素的选择与组合为视角,对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的思路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声音元素;选择与组合。

电影艺术是当前一种十分常见的视听艺术,融合了声、光、影等多种元素。在现代电影中,传统意义上的录音概念,经过不断的延伸和发展,已经形成了电影声音艺术创作。电影声音具有十分广泛的内涵,包括了客观的物理特性,以及欣赏主体在心理、生理上的感觉。其中,声音设计和技术制作都是重要的工作。相比于一些电影技术较为发达的国家,我国在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方面,由于发展起步较晚,因而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声音元素的选择与组合,使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的重要途径,对于电影的整体艺术性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电影的主要声音元素。

人声、音乐、音效,是现代电影中最主要的声音元素,在声音艺术表现当中,三种元素相互交错,共同构成了电影的听觉艺术,在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中,对这三种元素进行主观化选择,并进行有机的结合,共同形成电影声音艺术。

(一)人声。

在现代电影当中,人声是最主要的声音元素之一,主要包括了独白、旁白、对白,以及表达人物情感的各种声响。从概念性的方面理解,人声指的是演员通过发声器官,发出包含感情信息、描述意义的声音,除了具有表意功能之外,也能够对人物的个性特征进行塑造。具体来说,独白通常是画外音的形式,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对剧情进行叙述,能够对角色潜在思想活动进行过主观表达。旁白也是采取画外音的形式,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对剧情进行叙述,主要是以理性、冷静的角度,表达对人物、事件的态度。对白是最主要的人声表现形式,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对剧情、思想进行表达,推动剧情发展。

(二)音乐。

在电影画面中,音乐的存在形式可以是无源音乐,也可以是有源音乐。其中,无源音乐,指的是在画面中无法找到声音来源,通常是在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中,由作曲家原创的音乐,是一种直观化的声音元素,主要作用在于对人物内心进行刻画,对情绪情感进行渲染,对场景分为进行烘托。例如在经典电影《角斗士》、《红河谷》、《天堂电影院》、《教父》等影片中,就大量运用了无源音乐,在观众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源音乐指的是能够在电影画面中找到来源,例如电影中的酒吧、戏院、电视、留声机等演奏或播放的音乐。例如,在《肖申克的救赎》中,用监狱广场喇叭播放莫扎特的《费加罗婚礼序曲》,衬托人性的可贵。

(三)音效。

电影中的音效主要包括了拟音效、动效、环境音效等类型。其中,拟音效、动效等,通常在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中,对声音进行自然采集或人为添加,再进行变形处理,得到需要的音效,能够对声音的艺术真实进行体现。环境音效则是在电影背景层面上,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发出的声音,能够对地域特征、时代特点、时空关系进行表达,带给电影更高的真实感和现实感。电影中的音效,具有可感、具体等特点,通过合理的选择和应用,在影片叙事中进行纳入,让观众感受到更加真实、自然。

二、电影声音的主要特性。

电影声音具有较为广阔的涉及范围,同时也具有明显的特征,其中主要的包括了物理反特性、心理特性等。物理属性是电影声音自身具备的特征,合理的进行运用,对于电影艺术效果有着良好的烘托和营造作用。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通过接受不同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而更好的进入和理解电影剧情。

(一)物理特性。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电影是由声波、光波相互交织形成的。声音实质上是声波,是一种机械波,由振动所产生,声波的性质,则是由振动的周期、幅度、频率所确定的。在介质当中,声音的能量传递形式是波,在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方向单位面积的声能越大,就会产生越高的声强,传递能量对声音强度具有决定性作用。在介质当中,声音的传播具有独立性、方向性。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发生衍射、干涉、反射等变化。因此,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声音不同的振动频率、频率组合,是以波的形式向人传递,人们感受到声音的.音色、音调等,都是有声波振动的传播特性、频谱特性、频率大小等决定的。因此,在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当中,对声音元素的这些传播规律、物理特性进行理解和掌握,并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运用,能够进一步提升电影的艺术效果。

(二)心理特性。

人通过耳朵接收声音,进而会引起人们相应的心理变化,因此可以认为,电影声音也具有一定的心理特性。不同的观众由于具有不同的经验体验,同时在传播条件、传播客观规律的影响下,人们可以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对声音的心理特性进行了解,对于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录音师通过对各种声音元素进行主观的创作,对观众的情绪需求进行满足。在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当中,需要了解和熟悉鸡尾酒会效应、掩蔽效应、多普勒效应等声音常见的心理效应。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当同时存在多种生源的时候,人们会有意识的听某个特定生源,从而对其它声音进行忽略。有时人们由于一种声音的存在,另一种声音会变得模糊或消失。当观察者静止不动的情况下,声波从声源向观察者靠近或原理,音调也会相应的变高和变低。如果声源静止不动,观察者移动,也会产生相同的效果。在电影后期音乐艺术创作中,对这些心理效应加以运用,能够有效的提升电影效果。

在电影声音艺术创作当中,主要包括了前期阶段、同期阶段、后期阶段等不同阶段。其中前期阶段主要是抽象的构思与设计,同期阶段主要是客观的记录与还原,后期阶段则是主观的选择与创造。后期阶段是电影声音艺术创作的重要阶段,也被称为组合阶段,在这一阶段,声音、影响通过良好的组合,共同形成了电影完整的艺术形态。

(一)前期阶段。

前期阶段主要是一个准备过程,以抽象的构思为主。录音师和导演开始对声音艺术进行构思,并进行记录。从总体上把握声音设计的线索和影片故事背景相符合。部分类型影片的声音创作从前期准备阶段就已经开始,例如很多影片中所使用的非语言声音,在人物设定成型之前,声音的创作就已经开始。

(二)同期阶段。

同期阶段主要是拾音的过程,以客观的记录为主。录音师选择相应的麦克风,通过合理的角度、方式、麦克风数量等,对现场声音进行真实、客观的记录,确保得到最优的收音质量,为后期的声音制作提供依据和基础。同期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客观的记录,对现实进行还原,在这一阶段,对电影录音技术性含量具有很高的要求。

(三)后期阶段。

后期阶段是电影声音艺术创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要对同期阶段获取的声音素材进行选择和加工,同时需要主观的选择非同期的人声、音乐、音效等声音,并巧妙的进行组织。对于一些电影的制作来说,后期声音创作阶段,甚至要比拍摄阶段更长。后期声音创作,通常在粗剪阶段就已经开始,后期人员对声音进行收集和录制,从声音数据库中选择相应的声音素材,或是针对电影创造独特的声音。在将要完成剪辑的时候,录音师、导演、作曲家针对画面对音轨进行建立,对声音元素进行组织。在电影声音制作当中,后期声音创作阶段是最终的环节和步骤。在这一阶段,需要录音师、作曲家、导演之间实现良好的配合与合作,通过声音元素的合理选择与组合,创造理想的声音艺术,从而对电影的气氛进行营造,对情绪进行渲染,对人物刻画,推动电影叙事进展。

四、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中声音元素的选择与组合。

在电影后期声音艺术的创作当中,声音元素的选择与组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和方式。通过对各类声音元素特性的充分了解,根据电影情节发展,对不同的声音元素,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与组合,从而使电影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一)声音元素的选择组织方法。

人们在看电影的过程中,生理及心理活动与电影之间具有实时的联系,在电影主观化设计的艺术真实刺激下,又会发生动态变化,与观众自身主观性的认同、感受、选择相关。在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中,通过创造处的艺术真实,带给观众真实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中,声音元素的选择组织是一项重要工作,主要包括了声音特写、声音变形、声音喻示、声音转场、声音静默等。在声音特写中,主要是对人声、音效进行处理,例如在《杀死比尔》的片头黑画面中,利用女人哀鸣、连续、急促的喘息声,体现出女主角愤怒、痛苦、顽强的情感。在音效特写中,选择相应的音效进行突出强调,体现电影故事规定情景和人物心理动作。在声音变形处理中,根据人们对观影经验的认识,遵循类似律的听觉趋向原理。通过主观化的合理变形处理,使画面时空关系更加活跃,主要包括了对人声、音效的变形。声音喻示,通过运用技术与创意,对某一段音乐、人声、音效进行选择或创造,对电影剧情的发展或剧情内涵进行暗示,同时体现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变化。对声源进行合理的取舍,和人物的动作、情感之间建立联系,对观众的听觉感知进行引导,让观众能够对剧情的深刻含义进行体会。声音转场是对人声、音乐、音效的自身剪辑,和电影画面的剪辑形成同步或异步的关系,主要的方式包括声音叠化、声音延留、声音先现等方法。声音静默也是一种重要的声音元素选择组合方法,根据电影剧情的需要,适当的进行声音缺失处理,引导观众对电影故事情节的内涵进行深刻的体验和感知,对情绪情感的进展进行促进,对电影当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主观思想进行融入,常用的声音静默包括声音停顿,静默无声,相对静默等。

(二)声音元素的综合组合运用。

电影艺术融合了声、光、影等元素,是一个三维立体空间,在电影试听表意系统中,声音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子系统,在横向、纵向上,由各种声音元素相互综合组合运用,形成声音总谱。各类型的声音元素相互叠置,但具有一定的规律。从理论上来说,声音是可以无限循环、叠加的,能够使声音艺术更具艺术表现力。对此,在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中,要对声音元素进行合理的综合组合运用。在水平方向,随着时间的运动,声音、画面相互交织,对电影发展进行推进。在垂直方向,声音、画面处于相同时空,利用不同组合模式,对场景进行展现。根据数学模型能够得出,声音元素的组合模式可以有8种,包括了单个声音元素、两个声音元素、三个声音元素的组合,此外还有静默这种特殊的声音元素呈现方式。对于人声、音乐、音效的声音元素,可以分别在不同层级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情绪渲染、意情提示、情节描述等层级。情绪渲染层级,主要是声音元素与事件叙述空间相脱离,利用声音元素的自身特质,对任务情绪情感、心理活动等进行表达,为特定场景,进行特别气氛的烘托。意情提示层级所指的是声音元素和画面事件不再相同时空,利用声音元素自身表意功能,对画面无法展现的感性思维、理性思考进行挖掘。情节描述层级,主要是在电影声音架构中,从叙事时空获取声音元素,和画面事件之间,具有同步的关系,在电影叙事声音层次中直接参与。在声音元素的综合组合运用当中,常常具有一定的规律,因此在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当中,要对声景律、置换律、承续律、等规律进行遵循,从而确保声音元素综合组合运用的有效性。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造中,对声音元素的选择与组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对声音元素的组合模式、架构、规律等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取得更为理想的艺术效果。

五、结论。

在现代电影当中,声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电影的人物、情节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是电影制作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电影的成败。对此,在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中,要对人声、音乐、音效等声音元素进行合理的选择与组合,根据电影需求达到相应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电影的论文

随着信息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我国大量生产,并普遍使用于教学中,对传统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都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职业教育中的服装表演专业也不例外。对于本专业来说,必须在教学理念上有所更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融入全新的教学元素,才能适应服装行业市场化的需求。而多媒体技术集图文、音视频资料于一身,并通过计算机融为一体的技术。与其他媒体设备相比,具有很强的综合与包容性,能够通过精彩的图文和动态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强的特点,来辅助服装表演教学,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真正掌握,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笔者从本专业教学的实际出发,总结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景,个性导入。

课堂导入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情景导入是比较新颖的导入方式。通过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只是一味的听老师讲课,教师也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教学的效果是值得怀疑的。通过多媒体的运用,用动态的形式来展示模特服装表演的一些技术动作和要领,给学生以非常直观的感受,学生也易于接受,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让教与学都富有激情。

二、训练演示,形象教学。

对于技术动作的训练,可以将训练动作的整体通过多媒体演示给学生。有些技术要领,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口头表述或者动作示范是很难以非常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必须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学生通过教师的口头表述很难领会一系列动作的完成,整套完整的动作就无从学起,教师的重复动作演示还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如果利用多媒体视频资料来展示,教师可以通过慢动作的显示或者是回放等功能,让学生掌握整个技术动作的要领,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使教学过程简单而又不浪费时间。学生在观看整个视频的过程中,不是简单的模仿动作,还会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使服装表演技术讲授课的质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三、练习反馈,活跃气氛。

对技巧动作的及时练习可以巩固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学生在服装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手机和摄像机等工具,把学生的练习过程拍摄下来,并上传到多媒体设备中,以视频的形式播放出来,然后带领大家对学生的表情、动作和造型等进行评价和纠正,这样可以发现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动作走样。学生在课后可以对照反复的练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对于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两点,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的反馈与评价等形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利用网络,开展课外教学。

网络共享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使网络资料的数量倍增,很多教学网站都有很多教学所需的资料,网络教学平台也为现代教学提供了方便。各种风格的服装表现手法都能在网站上搜索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通过多媒体设备开展课外教学活动。

如法国时装发布会的分析讨论,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视频,欣赏名模的表演,再分析其艺术特点,然后组织讨论。

除此之外,教师要加强学习,树立新教学观。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服装专业教学,首先要求教师要认真学习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以理论的学习为先导,树立现代教育教学观念。同时,运用现代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不仅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烂熟于心,还要求教师利用多媒体来整体设计教学过程,构建起科学、完整、合理的教学结构,并且反复推敲对学生思维引导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五、结语。

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展示出普通教学手段所无法企及的强大功能,但是,它只能作为传统教学手段的辅助工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地位是不可撼动的,我们必须要把多媒体的优势转化为能够帮助提高课堂效率的因素,保持传统教学方法的主导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绊脚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做到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互补,打造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鄢霞.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方法和手段研究[j].包装世界,(06).

[2]林洪芹.《服装材料学》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应用[j].山东纺织经济,2013(05).

[3]刘荣平.多媒体技术在《服装材料学》教学中的运用[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04).

[4]陆莉莉.浅谈《服装材料学》的教学[j].中国科技信息,2010(23).

电影的论文

摘要《绒花》是影片《小花》中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电影插曲,它曾获得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电影音乐奖、听众喜爱的广播优秀歌曲奖等。

关键词电影插曲《绒花》音乐要素情节发展。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铮铮硬骨绽花开。沥沥鲜血染红它……”凯传词、王酩曲的电影插曲《绒花》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末,它应电影《小花》的剧情发展需要而生。以新颖的视角、清新的音乐风格深入细致地刻画了女主角翠姑内心世界的情感美。歌曲旋律优美抒情,情深意笃。感人肺腑。

一、电影《小花》概述。

改编于前涉小说《桐柏英雄》的电影《小花》,故事梗概为:1930年,桐柏山区的一户赵姓人家。将不满周岁的女儿小花卖给他人。当晚,伐木工人何向东将地下党员董向坤和周医生的女儿董红果寄养在赵家,因红果和小花同岁。就改名也叫小花。十七年后。赵小花(董红果)到部队中寻找投身革命的哥哥赵永生未果,却遇到周医生,母女相见不相识。赵永生的亲妹妹小花被卖后,被何向东赎出收养。改名何翠姑。已成长为游击队长的翠姑在一次战斗中“跪走风车矶”救了身负重伤的亲哥哥永生,但她自己却不知情。之后,小花与哥哥相逢,翠姑也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在一次战斗中翠姑为营救小花身负重伤,战斗结束小花与亲生父母相认。永生和小花一起去医院看望翠姑,翠姑在昏迷中,断断续续地呼唤哥哥,小花接过哥哥手中的枪,决心踏着烈士的血迹,去迎接新的胜利。

二、电影插曲《绒花》的音乐分析。

《绒花》全曲为二段结构大调性色彩。第一段主题部分选用平实的叙述性音乐语言进入,为9+9的两个平行关系乐句构成。两乐句内部结构均为5+4的乐节。旋律进行以二度及进为主,内含小三度跳进。主题上句半终止于属功能,其和声走向为t-s-t-d,上句旋律在第四小节突出了下属功能组中的“4”音,第六、第八小节强调了导音“7”到主音“1”的小二度解决。既巩固了主和弦,又为属功能半终止进行了铺垫:主题下句完满终止于主功能,其和声走向为t-sii-tsvi-d-t,下句旋律在第十五、十六小节连续两次运用纯五度下行大跳。加重了歌曲情感的深度表达。值得一提的是,《绒花》的音乐主题在西洋大调的基础上,巧妙的融入了中国音乐所特有的“12356”五声音列元素,增强了作品的民族风韵。在节奏的`选择上,曲作者精心设计了以切分节奏为主的歌曲基本节奏,在听觉上形成一咏三叹的音乐效果。歌曲的第二部分为副歌的创作手法,呼唤性、山歌风味的旋律中,连续多个三连音的运用使全曲的音乐层次逐步增涨。这部分和声功能上突出了下属和弦色彩,使得调性暂时离调至下属关系的大调。形成全曲的高潮,直至歌曲结尾处回原调。歌词部分,朴实无华的歌词创作与质朴的音乐风格相统一,歌词中叠字、叠词的运用与旋律中叠音的运用遥相呼应,既增加了音节的美感,又加深了歌曲的情感表达。

三、《绒花》对影片情节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电影《小花》以“两朵小花”(赵小花、何翠姑)寻找哥哥的故事情节为主线,描写了战争年代人的生离死别,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兄妹情、母女情,并在“翠姑跪走风车矶”的特定场景适时地推出《绒花》这首电影插曲,为影片高潮的出现进行了情绪上的铺垫,有效地渲染了影片气氛,升华了主题内涵,推动了剧情发展,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中,《绒花》这首抒情的青春颂歌。以“反色调”的处理方法与“翠姑跪走风车矶”这个场面同时出现,它不是外在的一般性的称赞,而是通过委婉的叙说深沉地揭示了人物内心无比崇高的精神世界。银幕上,一方面是翠姑为救哥哥艰难地抬着担架爬越石梯:一方面起伏的山峦、挺拔的青松、美丽的光斑交替出现,汇集成一幅壮美的青春图画。这时,电影插曲《绒花》响起,音乐以影片主人公的视角。如说如唱,倾诉心声。首唱者李谷一老师收放自如的“气声唱法”的运用,使其旋律虚幻飘逸。优美中略带淡淡的哀愁。形成了典雅、细腻、含蓄的音乐美。达到了朴实自然、亲切生动的艺术效果。在这里,《绒花》不是对何翠姑艰苦攀登这一画面意义的简单重复。而是以优美的歌声赞颂她崇高的思想、美好的心灵。电影插曲成功地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与画面相对位而存在。抒情的音乐和艰苦攀登的画面。从不同的侧面同时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外部动作的意义,使人物呈现出多侧面、立体感。电影插曲《绒花》的有效运用给观众带来视听合一的巨大震撼,为翠姑这一人物的塑造、为影片的成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电影的论文

1985年电影在西方横空出世,这是世界电影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在二十年的时间里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其魅力、影响力已被大众接受和推崇。电影之所以发展这么迅速,主要是它的内容反应一种文化,一种信仰,一种感情,一种哲理。把这个世界更为紧密地联系起来。从电影中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处世道理,同样也能得到身心的娱乐和了解其它国家的风俗习惯。在电影欣赏课上,我们看了多部电影,其中有《喜福会》、《蓝色姊妹花》、《七宗罪》、《刮痧》、《了不起的盖茨比》等。看完每一部电影,我都会从中汲取一些东西,一些深邃却易于理解的东西,它们很难从现实中挖掘。这些珍贵东西的累积让我对电影艺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喜福会》影片节奏稍慢,但是线索清晰,也很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有让你为之一震的元素,影片围绕了四对母女的命运展开,讲了多位女人的生活经历。每一位女人都有着自己曾经辛酸,坎坷,不愉快的过去,在不同的经历后她们对这个社会,她们的家庭,以及对待丈夫儿女有了更好的经营手段。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莺莺阿姨还有anmei阿姨。莺莺阿姨,曾在年轻时爱上一位花花公子,在无耻卑鄙的丈夫折磨下,她忍无可忍,夺走了他唯一在乎的东西—他们的儿子,她,溺死了他们的孩子。anmei阿姨有一个逆来顺受、命运悲惨却毫不反抗的母亲,母亲要为女儿争夺一些地位和严,她,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anmei也学会了怎样才能变得更加坚强。

可以说《喜福会》是反映当时社会女性的声音,她们强烈要求着自己的尊严、权利、地位、利益、平等、独立。通过多位女性的交叉的不同悲惨经历,深刻地阐述了女性的这种强烈心声。如今的社会已大不同与以往,女性的地位已经被提到了国家、大众的议事进程中,女性的权利也在逐渐地增加,可以说二十一世纪是“女性的时代”她们在家庭、工作、社会都会有着平等或者更优厚的待遇。《喜福会》这部电影虽然不会改变当时社会对女性利益、权利的改变,但是它向人们揭示了当时社会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使人们意识到女性对于这个社会的重要性。我想正是千万部这样的电影促成了当今社会女性地位的提升!

影片《刮痧》借一件小事反映了中美文化的冲突。电影中许大同的父亲的一句话最能说明这个问题。他说,刮痧在中国几千年了,怎么一到美国就说不清楚了呢?其实说不清楚的何止是刮痧这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像许大同代替父亲承认是自己给孩子“刮痧”,许大同对上司说的“我打孩子是对你的尊重”等等中国的.传统道德规范,在上司桑兰那里又何曾得到理解和认同。当然,事情最后得到圆满解决,法庭的起诉撤销。这种结果的产生,除了人正常的良知以外,更多的是由于相互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我想,《刮痧》中男主人公的名字叫“大同”,其目的或者其象征也就在此吧!如果说这部电影是一个寓言,其寓意也正在与此。

《刮痧》的另一个理解层面是情感,包括父子之爱,母子之爱、夫妻之爱、祖孙之爱、朋友之爱。这几者又以父子之爱为主要方面。电影中出现了两对父子,祖孙三代,但他们之间的爱却是相通的。许大同在法庭上的一段独白最能代表所有父亲的心声。虽然起初美国人对我们的这种爱有一种曲解的看法,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看到这种爱逐渐被接受,被认同,影片最后美国人向我们拍手的是时候就是一个最好的回答,向我们暗示了东西方文化的包容性。

《喜福会》是反映一种呼吁关注女性的社会问题,而《蓝色姊妹花》反映的是姐妹情深意厚的家庭因素,《七宗罪》揭示犯罪人的变态心理和警察的破案智慧机制,《刮痧》向我们阐释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教子、爱子的态度问题。《了不起的盖茨比》记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资本主义社会下人性的丑陋以及利益的驱动造就了当时人的贪婪、享受的欲望。

曾经有位艺术家说过,“电影的意义在于将生活的镜子打碎,然后将碎片重新贴成另一面镜子。”它不但能反映生活,还能教育引导人们,我想这正是它的意义所在。

电影的论文

一个成功的电影作品,也是一个成功的艺术作品。艺术在有任何形式的一个伟大的电影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可以想像,电影艺术没有波澜的艺术,电影的主题表达不充分,这部电影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是不能够使观众得到审美的愉悦的。所以一个好的电影导演的电影中艺术的应用是非常认真的。应用美术适当地在电影中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成功的电影,艺术作品的质量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膜技术越来越成熟,视觉效果越来越好,但是,优秀的艺术作品依旧在电影中起着重要作用,这是永恒的法则。其中电影艺术中,应用的三个因素分别是:结构、线条、色彩。它们在电影艺术代表的是――显示颜色、形状和灯等。

艺术是对一种形式的创造,它体现的是另外一种独特的风格,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在表现艺术手法中经常会使用一些材料,通常这些都是艺术设计的重要手段与基本元素。在创作过程中它可以体现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通常带有感性色彩。换句话说,电影中体现的,实际上是艺术家在艺术处理过程中审美意识的体现,对客观事物的完全真实的情感宣泄。

电影中色彩元素的应用程序是一个艺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色彩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使用的胶卷如果没有色彩,电影里所刻画的生命将不复存在,影片的主题和一个又一个的典型图像往往会在寂静之声中发挥巨大作用的情感表达。因此,彩色胶片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光的应用。

没有光无法拍摄到影像,有了光还存在着曝光上的技术问题。尽管今天的电影胶片感光度很高,电视摄影机对光的灵敏度也很高,在微弱的光线条件下都能获得理想的影像。但是我们要想获得艺术创作所需要的画面影调色调,要想获得曝光正确的画面,这仍是电视摄影要认真研究的课题。那些研究光敏感电影的艺术家们,对光源的调整、创造、电影意境,通常可以发挥出激动人心的、可怕的甚至是恐惧的影响。一部电影所制造出的光影,往往能够击败所有的艺术效果。

二、美术对电影的作用。

今天的电影,是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机械技术,并整合各种艺术技巧而形成的艺术作品。每一位电影艺术家都是艺术创作设计及电影造型制作方面的专业人才。所以电影与艺术是分不开的,电影是艺术的基础,艺术却是电影框架的基本要素。

电影是构建独特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光与色、新的视觉效果的连续画面表达。它将动态摄影幻灯片联合在一起,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艺术想象显现在银幕之上。电影将虚幻的静态的人物和事物以一个动态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如果建筑的基本要素是艺术,那么电影就是一个全面的视觉、听觉以及混合了其他艺术形式的感觉。它是艺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衍生产品。

(二)艺术是电影艺术形象和典型的保证。

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总会塑造一些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并根植于观众的心灵。艺术家塑造的每一个优秀的电影角色、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图像,都是电影艺术得以产生深厚影响的基础。如果没有艺术加工处理,那么,即使演员演得很好,可能观众也不会有很深的印象。此外,每一部电影的艺术风格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现代剧、历史剧,即使由同样的演员来出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也会让人耳目一新,给人以深刻印象。所以任何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都是美术艺术手段创造的结果。

(三)艺术留住美丽的电影风格。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能够让人感受到另外一种美。电影艺术创作中有一个类别――卡通动漫,大家并不陌生。为了实现动画的效果,动画电影中的卡通形象都是由简单的线条轮廓绘制出来的,这些造型简洁、可爱、形象夸张、色彩艳丽,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这些以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制造出来的,效果良好的动漫电影制作,一定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美术艺术融入电影,这是一个必然的、深刻的变化。在实践中人们不断进行着摸索探究。那么让艺术变化的因素和手段究竟是什么?是摄像机和编辑。艺术大师尤特凯维奇曾谈过某人利用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所做的一次实验。实验中,实验者把画面分割成n个镜头,当实验者用特写镜头突出表现画面中的某个人物时,就完成了类似于剪辑的工作,同时,再重新安排顺序,那么就揭示出壁画的戏剧性质。他还谈到了自己的一些设想:“根据蒙太奇对列的规律,把一幅绘画或壁画的某些片段分成镜头,摄像机在画布的平面上移动,或拉或推……一句话,就是富于诗意地和深思熟虑地运用整个丰富的电影技术,结果就能不仅产生理想的复制品,同时还能产生出以独特形式表现某一作者思想的富于独创性的影片。”这段话实际上说的就是通过摄影和剪辑的方法,使绘画的中的静态时间释放出来,变为动态的时空,也将二维的绘画实体,转为二维空间实体投影,使它具有了电影的新品质。通过电影的技术手段,这些转化的二维实体投影失去了一般意义上的美术艺术形态,成为电影这一艺术形态;同时,由独立的艺术手段而成为电影的艺术手段之一;不可忽视的是其由空间艺术变为时空艺术;由一个原创作品变为二度创作;是一个个体的精神劳动变为群体的精神劳动的过程;并且是由纯精神产品变为先是具有实用性的物质产品形态,再转化为精神产品;由二维或三维造型实体经过摄影机转换为实体投影的二维画面;具有鲜明的功利目的的实用性和具有多学科交汇的边缘性。上述的种种品质,使得电影美术成为电影的独特元素,并具有它自己的艺术方法。

四、结束语。

电影与美术二者不可分割,美术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深深影响着电影的整体效果,也对电影的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

电影的论文

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

便于作者有条理地安排材料、展开论证。

有了一个好的提纲,就能纲举目张,提纲挚领,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使论文的结构完整统一;就能分清层次,明确重点,周密地谋篇布局,使总论点和分论点有机地统一起来;也就能够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组织、利用资料,决定取舍,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料的作用。

1.标题式写法。

用简要的文字写成标题,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

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

毕业论文提纲一般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编写。

2.句子式写法。

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

这种写法具体而明确,别人看了也能明了,但费时费力。

毕业论文的提纲编写要交与指导教师阅读,所以,要求采用这种编写方法。

编写提纲的步骤。

编写提纲的步骤可以是这样: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

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

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

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

(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

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

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

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

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

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

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

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

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简单提纲可以写成下面这样:

编写论文提纲的详细步骤:

一、序论。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三、结论。

详细提纲,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为详细地列出来。

如果在写作之前准备了详细提纲,那么,执笔时就能更顺利。

下面仍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介绍详细提纲的写法:

一、序论。

1.提出中心论题;。

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创造了宏观环境;。

2.建筑产品市场的形成,对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3.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是建筑行业用工特殊性的内在要求。

(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1.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

2,有市无场的隐形市场;。

3.易进难出的畸形市场;。

4,交易无序的自发市场。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1.统一思想认识,变自发交易为自觉调控;。

2.加快建章立制,变无序交易为规范交易;。

3.健全市场网络,变隐形交易为有形交易;。

4.调整经营结构,变个别流动为队伍流动;。

5,深化用工改革,变单向流动为双向流动。

三、结论。

1,概述当前的建筑劳动力市场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2.呼应开头的序言。

上面所说的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都是论文的骨架和要点,选择哪一种,要根据作者的需要。

如果考虑周到,调查详细,用简单提纲问题不是很大;但如果考虑粗疏,调查不周,则必须用详细提纲,否则,很难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

总之,在动手撰写毕业’论文之前拟好提纲,写起来就会方便得多。

提纲范文格式。

目录。

引言1。

一、我国外贸依存度的现状2。

二、我国名义外贸依存度提升的原因3。

三、我国外贸依存度实际水平的估算和与国际间贸易的比较5。

(一)我国外贸依存度实际水平的估算5。

1、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结构中的比重较大5。

2、我国gdp总值被低估5。

3、汇率的影响5。

4、外资企业的影响6。

5、产业结构的影响6。

(二)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实际水平的国际比较6。

四、外贸依存度增高对我国经济的影响7。

(一)外贸依存度增高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7。

1、对外贸易摩擦加剧8。

2、影响国家经济安全8。

3、影响国内产业发展8。

4、恶化贸易条件8。

(二)外贸依存度增高对我国经济有利影响9。

1、促进了有序竞争9。

2、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分额上升9。

3、通过加工贸易熟悉了国外的技术、管理、市场9。

4、中国贸易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9。

五、合理调控外贸依存度的措施9。

1、继续扩大对外开放9。

2、扩大内需10。

3、促进加工贸易的升级转型10。

4、大力发展服务贸易10。

5、重视我国进出口依存度的结构性指标,推进市场多元化和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战略10。

6、完善国内经济核算制度10。

7、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11。

结论与启示11。

参考文献11。

动画电影论文

梦工厂推出的系列动画电影《功夫熊猫》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为观众塑造出了熊猫阿宝这一得到广泛认可的文化形象,同时也为人们一窥美国动画电影采用的叙事模式提供了一个较具代表性的范例。

动画电影具备其他影视产品作为视听艺术的一般特征,但是它又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现,即虚拟意义。[1]这一点直接影响着动画电影的叙事模式,在任何一部动画电影中,一个清晰、完整且富有意趣的世界观和一部分极富魅力,能够区别于其他动画电影的角色都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就世界观而言,世界观是整部电影叙事的基础,它决定了银幕之上这个世界的运营模式以及身处其中的角色们的行为准则。[2]而《功夫熊猫》系列便在打造世界观上做得较为完善,能够较好地平衡想象与现实二者的关系,使整个虚拟世界之中有多个情节的生发点,这也是该系列电影在《功夫熊猫1》(kungfupanda,)凭借当年北京奥运会举行以及武术被列入奥运特色项目的助力大获成功之后,能够在失去上述条件的情况下依然继续创作的原因。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地,山清水秀的和平谷中居住着大量动物居民,其中数量最多的为兔子与猪,他们代表了一般民众。

而鸭子则自称“血管里流着面汤”经营饮食业。他们数量虽多,但是体形上都显得较为弱小,身怀武功者则是较为罕见但是体形彪悍的动物,且他们一般都与中国武术之中的某些功夫有关,如“愤怒五侠”中的螳螂、蛇、猿猴、仙鹤等,也正因如此,阿宝才会感慨自己“没有利爪,没有翅膀,没有毒牙,甚至没有螳螂的那个前臂”。而当阿宝投入浣熊师父门下后,有关武术的诸多细节也被设计得比较到位,如全身遍布铁齿的狼头桩、沙袋、不倒翁,阿宝与浣熊师父用筷子在餐桌上斗法,浣熊师父见到乌龟大师时一掌熄灭蜡烛,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乃至西方观众并不陌生的元素,影片的叙事也因此而令人感到自然真切。

其次,就角色而言,与真人电影不同,动画电影在塑造角色上无疑有更为广阔的空间,动画人不仅可以赋予角色夸张的外形与动作,还能够增加角色的社会属性,从而将角色的内在性格与观众所接收到的外在视觉表现有机结合,通过具有差异化的人物群像来使叙事更为灵活。以《功夫熊猫2》(kungfupanda2,)为例,大反派沈王爷被设置为一只白色孔雀,这一形象无疑是从外在视觉表现上将孔雀的鲜亮羽毛与沈王爷衣着华丽,孔雀昂首挺胸的外形与沈王爷用自信来掩饰自卑的特点结合起来,同时主创又在这一基础上深化了沈王爷的内在性格。沈王爷是一对蓝孔雀夫妇的儿子,有着挥之不去的童年阴影,长大之后变得外表温文尔雅,内心却阴险诡诈,与熊猫阿宝作为毛茸茸的哺乳动物笨手笨脚,善良纯真的设定形成鲜明对比。当动画人在影片的世界观与人物角色上做足功夫之后,叙事的局面也就得以打开。

《功夫熊猫》系列电影的叙事采用了一个系列电影惯常使用的模式,即兼顾电影的独立性与连贯性,每一部电影都可以视作一个较为独立的故事,但是就目前出品的三部电影而言,它们的情节又有互相呼应之处,这一叙事模式很好地体现了消费时代下电影的制造、传播特征。电影的生产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与人力的集体化投入,其价值需要进入流通渠道后,通过观众的广泛参与,以资金的回收来实现。其独立性保证了其后续电影能够对未看过前作的观众依然有吸引力和讨论空间,并且片厂能够根据电影的票房收入来决定是否开始再生产,这一点对于耗资尤其巨大的动画电影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而连贯性则有如下优势:首先它有助于电影成为一个突出的品牌,在每年不断涌现的大量动画电影之中脱颖而出;其次,它有利于培养观众对情节的好奇并最终产生对该系列的情结,能够吸引观众一而再,再而三地走入影院。一言以蔽之,同时具备独立性与连贯性能够保证电影在尽量不流失旧有观众的前提下又不断扩展自己的新市场。

以独立性而言,《功夫熊猫》系列每一部都有一个关键的危机性事件,每一事件的起因、发起事件的反派各不相同,而相同的便是主人公阿宝都是扭转这一事件的关键人物,但是阿宝在每一次危机性事件之中获得的感悟也是各不相同的。每一次危机性事件都有其完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问题最后得到了较为圆满的解决,观众完全是可以单独对其进行赏析的。《功夫熊猫1》中的危机性事件为浣熊大师曾经的叛徒豹子大龙越狱出逃,觊觎《龙之卷轴》,狂暴嗜血的他危及江湖,连浣熊大师都被他打倒。而心宽体胖,武功基础为零的阿宝则需要在短时间内战胜大龙。

这一次事件得到解决后,阿宝实现了自己的“英雄梦”。在《功夫熊猫2》中,危机性事件则由希望能够统治世界的白孔雀沈王爷造成,与大龙只是个人孔武有力不同,沈王爷则坐拥财富,精通科技,他先是派人来和平谷抢走大家的金属材料,然后是用这些材料铸就大炮等武器准备称霸全中国,并绑架了多位武林高手。故事依然以阿宝挫败沈王爷结束,阿宝在这次胜利之后收获的是战胜自己内心恐惧的经历。而《功夫熊猫3》(kungfupanda3,)的主线则是五百岁的反派,对“气”有着扭曲追求的天煞越狱,阿宝为了打败天煞而不得不修习气功,但是他最终最大的收获却并非武功,而是认祖归宗,并且领悟到了“做自己”的意义。

促成这一系列连贯性的则主要为阿宝的身世之谜。实际上早在第一部中,梦工厂就为后续情节埋下了伏笔。如观众备感疑惑的为何阿宝的父亲竟然是一只鸭子,两人无论是在外表抑或是人生旨趣上都大相径庭,这种设置也为电影增添了不少幽默元素。如身高体胖的阿宝真情涌动之下拥抱瘦小的鸭子父亲时给观众的“别扭”感。

在《功夫熊猫》的世界观之中,阿宝显然不可能是鸭子父亲的亲生儿子,片中已经明确展现给观众兔子的孩子依然是兔子,猪的后代也只能是猪。在第一部中,鸭子父亲就在期盼着阿宝梦中出现的是面条,从而能够子承父业,老老实实地继续经营他们的小吃店。然而阿宝梦见的却是功夫,这唯一的解释便是在阿宝的体内蕴含着极为深厚的功夫基因,因此他的人生注定不属于汤汁。而阿宝尽管看似愚钝,并且与鸭子父亲的关系极为亲密,但还是问过鸭子父亲为什么自己和他长得一点也不像。

俄国学者、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创始人普罗普在对一百多个童话故事进行分析之后提出了“神奇叙事公式”以及“31功能理论”,他所提出的'这些叙事套路反映出了人们意识之中根深蒂固的叙事心理。[3]因此,无论是在文学抑或是电影创作中,尽管不同的叙事在价值理念、原型映射等方面各有不同,但在叙事套路上往往都是不谋而合的。

《功夫熊猫》系列最为重要的叙事套路,便是成长主题的反复使用并对阿宝的成长进行了深化。对于面向成人与儿童的动画电影来说,成长主题是具备普适性的。弗洛伊德曾指出,由于生活过于艰难,人们为了忍受生活而不得不采取了多种缓冲措施,如转移注意力或寻找能够使人陶醉之物,从而麻木生活带来的痛苦。而成长主题叙事套路一般为主人公出身平凡,甚至带有缺陷,但是他有着某类正面品质,如善良、坚持,对于某事物的强烈热爱等,随后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在接受友方角色的帮助、鼓励的同时,又遭遇着敌方角色或命运带来的种种阻碍甚至困厄。但是,最终主人公一般都能够战胜困难,取得带有励志色彩的成功,叙事以大团圆结局告终。

这一叙事套路是非常容易对观众产生移情作用的。“我对一个感性对象的知觉直接转移地引起我身上要发生的某种特殊心理活动的倾向,由于一种本能(这是无法再进一步分析的),这种知觉和这种心理活动二者形成一个不可分裂的活动……对这个关系的意识就是对一个对象所生的快感的意识,必以对那对象的知觉为先决条件。这就是移情作用。”[4]首先主人公不起眼的出身能够迅速拉近他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并且这种对于观众的吸引是跨越种族与文化背景的。而当阿宝的成长过程中出现诸多强敌时,观众也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自己在现实中生存时所遭遇的种种逆境以及自己不得不咬牙坚持的记忆。最后阿宝获得的美妙成功则顺理成章地成为观众对于自己也能够奋斗成功的期待。

以《功夫熊猫1》为例,其中的阿宝给人以憨态可掬的形象,虽然他是一个功夫迷,但其肥胖的外表以及店小二的出身与人们印象之中的“武林高手”有着不小的差距,阿宝甚至还带有好吃、懒惰等不利于成功的缺点。他被乌龟大师选上成为神龙大侠的候选人更像是一个意外,而在被浣熊师父收入门下之后,他更是处处比不上同门的悍娇虎等人。但是阿宝并没有在严酷的训练之中退缩,而是坚定信念跟随浣熊师父,甚至他好吃的缺点都被转化为刺激自己不断进步的优点,甚至发明了“面条护身术”“肚腩凸击”等悍娇虎等人都使不出来的招数。最后他的成功则体现在打败了大龙,捍卫了和平,成为人人敬仰的神龙大侠之上。可以说,熊猫阿宝的成长奋斗历程是梦工厂给陷入麻木和压抑的当代人开出的一剂药方。

而在一部电影已经有了基本的逻辑与叙事框架之后,故事完成的仅仅是一个大致的模型,电影仍然需要补充大量鲜活有趣的细节来使整个故事富有血肉并使叙事形成节拍。这些细节的填充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叙事段落前后之间的逻辑要通畅;二是细节本身要足够精彩,为整个故事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添砖加瓦。以《功夫熊猫3》为例,电影中阿宝回到熊猫村以后,终于能够见到自己的同胞。为了加深与大家的感情,同时也为了大家能够保护自己,身为神龙大侠的他开始教大大小小的熊猫们武功,让熊猫们能够以游击战的方式团结起来抵御强敌。而最终阿宝能击败天煞也正是得益于熊猫们的帮助。这里的细节不仅满足了叙事的情节线,还满足了叙事的情感线,即熊猫们帮助阿宝化解了危机,同时阿宝的形象也因为这一教学行为而变得更加可亲,观众也能从一直处于“被别人教”状态的阿宝到“教别人”的转变体会到阿宝的成长。

从《功夫熊猫》系列电影中不难看出,以梦工厂为代表的美国动画电影人们已经建构起了商业语境之下较为理想的动画长片叙事模式,在给观众带来视听方面的娱乐时,又以其较为完善,既具内涵又不失奇趣的叙事获取着观众的口碑。

动画电影论文

动画是一门艺术,其中不但包括了文学艺术,还包括了音乐艺术、戏剧艺术等多种艺术类别。中国动画电影问世于20世纪代初,到现在已有百年之久的历史了。中国的第一部动画电影是万氏兄弟在上海拍摄的《大闹天宫》。

艺术风格论文。

动画是一门艺术,其中不但包括了文学艺术,还包括了音乐艺术、戏剧艺术等多种艺术类别。中国动画电影问世于20世纪20年代初,到现在已有百年之久的历史了。中国的第一部动画电影是万氏兄弟在上海拍摄的《大闹天宫》,随后拍摄的《铁扇公主》成为仅次于《白雪公主》《小人国》《木偶奇遇记》的排名第四的世界动画电影,自此,中国动画电影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中国动画工作者在动画创作过程中结合了中国的民族文化,将皮影、剪纸等运用其中,因此,中国动画在世界动画界得到了“中国学派”的美誉。但是,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对商业利益等的盲目追求,在“中国学派”道路上显得渐行渐远。

中国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在时代和科技不断发展进步之时,中国动画电影创作结合传统文化,动画爱好者数量在不断增加,他们对中国电影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些也预示了中国动画电影蓬勃发展时代的到来以及中国动画电影巨大的潜在发展力。《骄傲的将军》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20世纪60年代推出的作品,作品讲述了一位将军在胜利归来后,变得骄傲自满,逐渐荒废了兵法和武艺,被敌人活捉的故事。[1]动画的编剧是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影片中中华民族艺术风格浓郁,将军的形象通过京剧脸谱呈现,背景音乐与中国戏曲相结合,动画的建筑也是具有中国古代特色的碧瓦和青砖。《骄傲的将军》是“探民族形式之路、敲戏剧风格之门”的首部作品,将“中国学派”展现得淋漓尽致,运用了多种民族元素,使得动画的中华民族艺术风格成为世界动画电影界亮丽的风景线,《骄傲的将军》也成为中国动画借鉴的对象。

中国动画创作的民族艺术性,一直是动画艺术家关注和追求的重点,民族艺术风格也是中国动画发展的方向,它将中国的民族灵魂、民族感情融入其中。中国文化底蕴深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累了大批优秀的思想文化、民间传说、寓言等,使中国动画创作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这种民族艺术风格的形成是几千年来社会环境、文化、语言、风俗传统共同影响的结果。《神笔马良》《三个和尚》《草原英雄小姐妹》《大闹天宫》等作品都是中国动画电影中融合了中国古代神话、寓言、历史等民族特色,动画在艺术手法和技术运用上,都是民族艺术风格发展的成果。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市场上充斥了大量的美国、日本的动画电影作品,导致中国动画进入了艰难的困境之中,中国动画甚至在这种困境中迷失方向,逐渐忽略了它的民族艺术风格。动画中的民族艺术风格是通过艺术风貌、特色、格调和气派将体现的,并非一味地重现历史。中国动画电影要在跟上时代要求的同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艺术与时代感相结合,注重艺术的表达和民族化的展示。

《大闹天宫》是一部彩色长片动画电影,影片以神话形式,通过孙悟空闹龙宫、反天庭的故事,集中而突出地表现了经典人物孙悟空的传奇经历。影片中孙悟空造型奇特,面色粉红如蟠桃并且长满毫毛、弯眉呈绿色、眼睛周围还有红色鸡心;在衣着方面,孙悟空上着黄色上衣、下着豹纹短裙、黑色短靴配大红的裤子,脖子上还围着绿色围巾,这些看似其他的造型,却融合了中国古代服装的民族化特点,使得孙悟空看起来神采奕奕、勇猛矫健。以古代帝王画像为灵感,玉皇大帝慈眉善目,留着胡须,在影片中玉皇大地的形象采用较大比例,高高的坐在天宫之上,受各路神仙敬仰。动画中的神仙也与中国古代寺庙的神仙雕像相符,将托塔李天王、哪吒、太白金星等神仙刻画的栩栩如生。

音乐是动画电影的有机组成部分,动画音乐的创作必须依据动画的情节,使动画音乐与画面完美结合,通过音乐,可以突出动画的情感、加强动画的戏剧性,对渲染动画气氛也起着重要作用。在“中国学派”的代表作《骄傲的将军》中,电影创作工作者对于动画音乐的创作就结合了戏曲元素,通过传统乐器锣、鼓等,演绎了人物或是紧张、或是风怒的情绪,就连人物的台词,也如京剧一般,拖长尾音,将声调提高。可以说,动画电影创作者将中国戏剧的精髓融入到《骄傲的将军》中,戏曲的运用使动画内容更加丰富、新颖,《骄傲的将军》也正是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产物,动画中充满了民族魅力的中国戏曲同时也吸引了很多戏曲爱好者。

传统文化精神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共同文化、共同心理素质基础上形成的属于自己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相互融合、凝聚、整合后,形成了传统文化精神。中国古代有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体系,动画电影《山水情》将水墨画引入动画制作当中,虚虚实实的意境与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的民族格调有了重大突破,将老琴师与渔家少年的师生情谊充分展现出来。动画体现的是道家清静无为、道法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天人合一的超俗境界通过纯洁的水墨画展现,显得更加和谐、自然,仿佛身临其境。

动画电影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化。文化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沉淀物,包括国家和民族的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地理、历史、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中国动画电影与中华民族艺术风格相结合,通过影视银幕将民族艺术向世界展示,但是,动画电影并非简单的重复历史,应该紧跟时代步伐。[2]与中国动画电影兴起初期不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根据传统神话故事《西游记》进行内容扩展,采用先进的3d技术,由多个电影公司共同合作所创作,情节不再是虚实相生的传统制作风格,而是用细节构建电影框架,演绎了小和尚江流儿与齐天大圣相互陪伴,在冒险途中齐天大圣找回初心,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借鉴了好莱坞的电影叙述模式,电影演绎采用冒险模式,赋予了西游记新的时代感,给予观众视觉和感官上的新鲜感。

《大圣归来》中江流儿为了救被妖怪劫掠的童男童女,误打误撞地进入五行山,解除了孙悟空的封印。孙悟空本是江流儿心目中的大英雄,但是,在与江流儿接触过程中,大英雄也会流眼泪,有伤心、有无助、有愤怒,动画将孙悟空演绎的具有了人性化,孙悟空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被拉近。《大圣归来》通过纯真的江流儿的一路相随,消除了孙悟空与观众的距离感,甚至让观众感受到了孙悟空的喜怒哀乐。时代发展至今日,世界经济文化逐渐融为一体,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继续将其传承、发展,已经成为值得全中国深思的问题。目前,很多动画制作只在乎追逐商业利益,艺术性被置之脑后,面对此种现状,动画电影制作更应该注重中华精神文化的传承,注重中华精神传承的现实化。

与国外动画诙谐搞笑、夸张的拍摄手法不同,中国动画一直都以平稳安然为主,其中幽默成分稍有欠缺,这是受到了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的影响。国外动画中动作相对夸张,语言犀利,与整个电影情节形成鲜明反差,中国电影情节就稍显平淡、严谨。中国电影应该适当加入幽默有趣的表现手法,博观众一笑,这样不但使电影更有吸引力,观看氛围也会变得更加轻松,更容易使观众在思想和情感上相互感染,达到共识。

在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初期,总是留给国人以“小儿科”的印象,观看电影的人群大多集中在儿童之中,但是,动画电影是一门艺术,并非只是针对儿童娱乐和教育的影片。为了改变“小儿科”的印象,中国在动画制作上开始严谨其逻辑性,并且丰富动画的故事内核,为动画的表现力提供更加充分的发挥空间。目前,很多中国动画电影已经受到各年龄段观众的喜欢和追捧,这样的成功就是在于动画定位的改变。

中国是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长河中文化艺术不断沉淀,各种神话、寓言、历史、民间故事成为中国动画电影取之不尽的题材宝库,并且具有深刻的内涵,对中华民族的价值观的培养、对自由和权利的主张都有积极作用。动画《孔融让梨》就是通过儿童孔融的故事让观众明白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还有《小兵张嘎》,嘎子年纪虽小,却有报效祖国、敢于和鬼子斗争的革命精神,有着为了国家主权、维护自身权利和敌人战斗的勇气。中国传统民间的故事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劳动人民在生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事迹,极易引发观众在思想和情感方面的共识。中国动画电影对传统民间故事的运用,具有深刻的精神、思想内涵,对人民思想观、价值观的树立也有着积极作用。

民族工艺美术是在大众生活中形成的民俗艺术,可谓是我国的纯正国粹和百年基业,每一种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都根植在特有的乡土风情和地域文化中。我国的民间传统艺术的领域很广、种类繁多,其中不乏很多“绝活”,如剪纸、皮影、木偶、泥塑等。在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新颖的手法将民间工艺美术展现出来,如《金色的海螺》就是一部剪纸动画片,《阿凡提的故事》是一部木偶动画片,这些动画都给予观众视觉上冲击感和新鲜感,特别是国外的观众。

中国传统的戏剧、剪纸、木偶等元素都是独具特色的,所以中国动画电影艺术风格的民族化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是中国动画电影艺术被誉为“中国学派”的重要原因。中国在坚持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中国动画电影也应该坚持以特色谋发展、坚持走民族艺术风格的道路、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民族的与世界的相结合,以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打造中国动画。

动画电影论文

《疯狂原始人》是一部充满了诚意的动画巨制,而诚意,也正是该片创作的最大亮点。本文将从“诚意之形”“诚意之心”“诚意之情”三个方面分析该片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原因。

一部成功的电影,通过核心故事与情节的呈现,往往能够起到教化人心、感化天地的作用。《疯狂原始人》的编剧便创作出了这样一个朴实却又不乏胆量、简单却又饱含智慧的主体故事。

《疯狂原始人》讲述了一群住在原始洞穴里的咕噜家族的故事。咕噜家族原本在保守派老爸“瓜哥”的指挥之下,每日以鸵鸟蛋为食,为了躲避原始野兽的追击和对夜幕来临的未知,长年住在洞穴里,每晚重复听着老爸所讲的同一个故事,过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单调生活。而家族的女儿小伊却有着与老爸截然不同的好奇、冒险精神。在某个晚上小伊由于好奇,独自外出认识了游牧族人类盖,从他口中得知了世界末日的消息。随后,世界末日突然来临。咕噜家族赖以生存的洞穴被毁,被迫在盖的带领下展开了一场欢乐与泪水并存的冒险之旅。

简单的故事结构,却让我们看到了编剧从心底发出的诚意之心,每一段故事之中,都充满了智慧与幽默,闪烁着爱与希望的光芒。不论是开场“抢夺鸵鸟蛋”的滑稽场景,还是旅行过程中,老爸“瓜哥”传统守旧的思想与盖的勇于创新、喜欢开动脑筋的`对比,都告诉我们一个诚意的道理:有爱就有希望,而希望就在未来。咕噜家族的被迫离开,是为了生存下去的未来;小伊喜欢上了盖,是在于他们走向了期待的未来;父亲在最后危难关头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大家,是懂得了珍惜的未来;而圆满的大结局,是证明了存在的未来。

一部成功的数字动画电影,应该具有出色的技术外形和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形态。这便组成了《疯狂原始人》的主创奉献的第二份诚意。

近年来,3d数字电影席卷全球。无论是在新兴影视产业迅猛发展的中国,还是在好莱坞大片生产地美国,各式各样的3d电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电影《阿凡达》让我们记住了:一切都可以那么梦幻。虽然并不是每部电影都有必要披上“3d外衣”,但是3d技术所带来的难忘性与温馨感,是不容忽视的。《疯狂原始人》通过3d效果,将我们带入了童话般的仙境。无论是飘荡的光点,还是历险中的冲击感,都让我们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了这部影片的诚意之形。最先进的技术、最温和饱满的色彩搭配使每个年龄阶段的人都能够“让爱发光”,都能产生疯狂的爱美之心。而看过整部影片、走出影院的人们,眼里通常都会多了美的色彩。

《疯狂原始人》的角色设计是诚意之形的另一面。老少咸宜式的家庭剧,正是该片的创作初衷。咕噜家族一家6口,从年迈的奶奶到尚未懂事的小珊,外加一同历险的盖和历险途中大家领养的各种宠物,不得不佩服“梦工厂”艺术家的深思熟虑。既然角色包含了各个年纪的原始人类和人类搭档,那么,每一个观影者也就能在该片中自然而然地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而这份亲切感,又是该片难能可贵的成功之处。

一部成功的引进版电影,不仅要保留原片的原汁原味,而且要根据本土文化特点,呈现出译制后的本土文化风情。《疯狂原始人》就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也是整个主创团队带给中国观众的诚意之情。原版和译制普通话版同时上映,但院线纷纷将具体场次做了科学化的时间安排,想必也是出品方与内地同行良好沟通的结果。每日大致分为日场与夜场,具体分界线以下班、放学高峰期18:00为准。日场承担大部分老年和青年观众的观影需求,在这个时间段退休者与大学生是相对悠闲的;夜场则改弦更张,成了上班族和亲子族的天下。因此,日场多半为中文译制版,夜场则增设英文原版,这种“原味儿”最适合上班一族的口语学习与放松需要。因为上班日的夜场观众稠密程度会大于日场,所以晚上的场次和衔接也更加紧密。这种对本土实际情况的认同和回应,也是诚意之举。

中文译制版中,角色配音和对白翻译同样体现了足够的诚意。对于男一号老爸的配音演员,片方选择了第32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得主梁家辉。而女一号小伊和其恋人男二号盖的配音演员则选择了范晓萱和黄晓明这对人气组合。三位配音演员性格鲜明:梁家辉是十分热爱家庭的好男人;范晓萱以个性化、突破性艺人着称;黄晓明则是华人地区的“当红小生”。这三人的个性也非常符合剧中“三角”的特点,因此,本土化与原版化才能天衣无缝地互相融合。而片中的经典台词,如“你那能叫活吗,你那只能叫没死”;“老爸!我没有大脑!”等,更是流行于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之中。英文原版配音方面,老爸瓜哥的配音演员选用了国际巨星尼古拉斯·凯奇担当,可以说诚意之情溢于言表,成功之果,实至名归。

结语。

《疯狂原始人》是一部内外兼修的好动画;是一部带着诚意唤起人们沉睡已久的改变之心、爱人之情的好影片;是一部能让所有观众产生思考的佳片;是一部筹备耗时8年之久的巨制。笔者以为,如此辉煌的市场反响,是对《疯狂原始人》主创“这份诚意”的最好回报。

动画电影论文

摘要:制作于的《宝莲灯》是一部国产大型动画电影,它是中国第一部完全商业化运作的平面动画电影。电影放映后,因其曲折而丰富的剧情、精良且唯美的制作收获了广泛的赞美,它是中国动画电影商业化运作的成功典范。通过对此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以此片为代表的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中虽有不足,但瑕不掩瑜,它依旧代表我国动画电影良好的发展现状以及独具优势的发展前景。本文以部分优秀的动画电影为鉴,试图为中国的动画电影的发展提出一些良好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动画电影;商业化;发展优势。

这部动画电影的故事取材于中国民间神话《劈山救母》,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拍摄制作的。这是中国电影制片厂继《大闹天宫》、《哪咤闹海》、《天书奇谭》、《金猴降妖》之后又一部动画长片。影片讲述的是小沉香劈山救母的传奇故事,在各个环节上都采取了与国际接轨的动画片制作方式,尤其在音乐制作上,邀请了中文歌坛的巨星级人物来演唱片中的三首歌曲,将精美的电影画面氛围营造得更加婉转动人。成为近年来中国平面动画电影的代表之作。

2.1商业化运作的成功。

电影的故事从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中来取材。该片由国家一级动画设计师、导演常光希执导,著名电影导演吴贻弓担任本片艺术指导,著名作曲家金复载任音乐总监。该片总投资1200万,历时四年后才露面。全片前后共有超过300位工作人员参加制作。总共绘制逾150000幅动画画面、20xx余幅背景,镜头20xx多个,全片人物近50个。这部耗巨资精心打造出的中国美术电影精品,一经推出,就受到疯狂追捧,创下上亿元票房。堪称中国动画电影之最。《宝莲灯》动画人物的配音与音乐的配置是促成影片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独特、有创意。整部影片音乐旋律十分讲究,配合上高科技的动画场景制作,留给了音乐十足的展示空间,体现出了不同以往的精良制作的趋势。给观众带来了优美、深厚、婉转的视听氛围。

2.2动画场景制作精良。

全面学习好莱坞动画场景的制作的同时也保留了民族文化内核,全片对动画制作的每一道工序都进行了细化分工,在人物形象和场景的转化切合上,都下足了功夫。为了让影片的场景更具有艺术性和形象化,主创人员在西双版纳、敦煌、宁夏、西安、华山等地区取景和进行素材收集,比以往的动画片更加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效果。在场景与实景的结合制作上,一幕幕经典片段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沉香与母亲泛舟湖上、顽皮的沉香与母亲坐在船头,小舟划过满满的莲花,这一幕使观众体会到了美好的母子情,也是沉香心中温馨的回忆。影片中人与景的处理也十分讲究,沉香寻母道路上的酷暑骄阳、激流险滩;又如跋涉在金色的沙漠上的沉香,随着镜头推移逐渐化为地平线上的一个点,这是写实与写意的一种巧妙结合,使影片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影片开头时三圣母与刘彦昌的爱情故事被低沉的男画外音娓娓道来,但是转眼就是一阵阴霾狂风,一段凄美的爱情就被这样巧妙地形式带过了,画面上的视觉反差与剧情的快速进展形成同步,抓紧了观众的心,观众自然担忧起了沉香的命运,不由自主被带进了《宝莲灯》的故事。

2.3对传统神话故事的继承和发扬。

这部动画电影根据动画美术片特定对象群体的审美需要,对原本的神话故事进行了适当的增加和删减。影片突出了主人公沉香的曲折经历,着重描述沉香寻母、救母的曲折经历,突出了沉香历经磨难之后的成长过程。观众在观影后领会了美好的亲情、少年的勇敢、孝子的智慧。影片主题揭示了永恒的爱与真诚、勇敢智慧与美德。运用勇气和智慧才能使宝莲灯人灯合一,铲除邪恶、维护正义、救出至亲。也教会了大家只要精诚所至,金石就能为之而开。影片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增添了小猴、嘎妹等人物,通过叙述他们相互依靠,共患难的友好情节,来向观众传递友情珍贵这一观点。还增加了经典人物孙悟空,使得沉香劈山救母的过程更加曲折、动人。

3.1新颖的故事与创意性。

商业电影一般会设置几条互相交替的线索,情节上急切推进,在紧张的氛围下叙述完精彩的故事。从一系列优秀的中国动画影片可以看出:明确的故事主旨可以牢牢把握住观众的心。同时配合上精彩的创意段落:电影中安插许多线索使观众对接下来的情节会更加期待。如《宝莲灯》中沉香走过桥头,镜头一转,桥栏上的石柱变为了一只小猴,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增添的人物使得剧情更加丰满,这令人惊喜的一幕充满了创意性。到了影片中间段,没有母亲陪伴的沉香却有了小猴和嘎妹的陪伴,虽然路途艰辛却拥有忠实陪伴的朋友。在传统的故事上适当融入现代的元素,充满了创意性的同时又不会使传统的故事主旨单一。

3.2加强角色的刻画。

丰富多样的人物类型也是我们动画电影创作的优势之一。对角色的刻画是影响故事艺术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动画电影中的部分人物刻画单薄,除了孙悟空、哪吒等人物外,缺少了一些深入人心的动画形象。从《宝莲灯》中反派人物的创作来进行借鉴。在影片的一开始,二郎神看似被简单塑造成了一个只是听命于天庭的冷酷的大将,完全看不到心理变化与情绪波动,但是其脸部冷色调的配色,试图靠近沉香时的语气,配合上背景音乐的节奏,都代表着二郎神心中的挣扎与无奈。二郎神因其是充满矛盾的特性有别于一般传统的反面人物,压在山下的是自己的亲妹妹,而他自己也有过劈开桃山救母的传说,面对着和自己拥有相同命运的沉香,但是代表天庭的他又必须亲自动手来对付自己的外甥,他的心中一定充满了非常矛盾的情感。神仙也应该是拥有感情和内心活动的。影片中没有将所有罪责都安排在了二郎神身上,避免了人物刻画显得过于脸谱化。将二郎神这个角色刻画的饱满鲜活,这便是角色塑造的成功之处。《哪吒闹海》中的冷酷的龙王则也是以冷色调为主题,刻画出一个狠毒的反派形象。国外经典动画片《狮子王》中,也可以看到各式饱满鲜活的角色:如主角辛巴,或者是作为反派角色的刀疤等等。反派角色都是起着推动故事的关键作用。反观国外动画电影中的反派角色,《狮子王》中的刀疤,一开始屈服于穆法沙,接着诱导辛巴陷害穆法沙企图夺取王位,最后与成长了的辛巴决斗,一幕幕将他的虚伪、卑鄙、奸诈、狡猾表现的淋漓尽致。对人物的造型和性格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将传统和现代结合起来,如孙悟空的紧箍咒、红裤子与金箍棒的标志性外形特点结合塑造了这个鲜活的角色。色彩和传统元素的`搭配有助于更好地发扬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人物的艺术性和独特的魅力,争取创造出更多深入人心的动画角色。

3.3呈现更加丰富的传统文化。

在经典的中国动画电影中能感受到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代表着我们拥有巨大的动画创作空间,在这得天独厚的优势下,我们应该好好把握,用丰富的素材来谱写动人的故事。取材于传统民间故事的影片中出现的一些场景如宫殿建筑、母子在荷塘泛舟、民间艺人街头表演等,这些古代场景都能够很好地传递我们丰富的传统文化。带有中国风的色彩也对意境表达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影片中的色彩对传统艺术的表现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探讨的。中国的水墨画、民族乐器所演奏的音乐都可以融入使用到动画电影中,为电影赋予更多的民族风韵。中国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挖掘的丰富民间文化和素材,将它们收集运用起来,动画的整体意境与色调都可以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艺术表现性。

3.4创作手法的与时俱进。

在中国传统动画精品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中表现出十分完备的空灵流畅的动画运动之美,《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动作中体现了中国国画追求的行云流水、衣带当风的审美效果和古典戏曲对动作韵律感以及韵味的追求,设计这样的运动形式,更形象地传达出孙悟空这个角色的横空出世、洒脱不羁的精神特点。但部分动画电影中的人物还存在着动作僵硬,不能流畅地融入剧情的不足。因此,只有更好地将动画电影艺术特性灌注于动画中人物运动形式的创造上,结合上与时俱进的创作手法来叙述完整精彩的传统故事,从而抓紧观众的视线发挥动画电影的艺术特色与魅力,有助于对画电影的创作质量进行全面的提升。

从《宝莲灯》在平面动画中的成功试水后不难看出,中国的动画电影正走在一条光明大道上,因其商业化运作的成功,成为了国产现代化商业动画电影的领军之作,这是一个好的势头。虽然一些中国动画目前还没能很好地把握住发展方向,但是我们的学习能力很强,可以慢慢克服技术上以及表现上的问题,并且在电影的故事性和节奏上进行更好的把握。纵观其它各国发展较好的动画:美国的动画电影具有其特有的商业娱乐性和领先的高科技和创意,动漫形象令人震撼且深入人心;欧洲动画电影致力于动画艺术的表现;日本动画电影则致力于对风景对人物对内心世界极其细腻的刻画和升华。各个国家都有值得中国动画思考学习之处。动画发展的历史不同也就会导致不同的动画风格,中国动画电影应该立足当下,努力找寻到自己的风格。如何将我们的动画电影做出自己独特的风格:是继续从丰厚的传统题材中寻求新意,还是创作出符合时代发展的为大众所接受的现代动画?在提高故事的艺术性的同时也能用好的技术形式将故事更好地呈现出来,我们要从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开始,我们的动画之路还有很长的过程等待着我们。

《宝莲灯》这部以神话故事为灵感的国产动画电影作为动画影片商业性推广的一次开端之作,整体上是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传播了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同时也使人欣赏到中国的美景。奠定了中国商业动画片发展的基础。借鉴学习影片的优点和创新点,同时结合思考影片的不足之处,才能使我们在创作动画电影的过程中得到进步和提升。

动画电影论文

近年来,几部优秀动画电影的出现及其带来的社会效益燃起了人们对国产动画电影的希望。不同于传统的电影艺术形式,动画电影一个极大的特色就是画面的质感,优秀的动画电影能够在通过精致画面给人美好享受的同时,向观众输出文化的魅力,散发独有的气质。我国是一个历史深远、传统文化沉淀深厚的国家,传统文化因素及美学风格的源泉取之不尽,如果能够将传统文化因素和传统的美学风格应用到国产动画电影中来,不仅成就了动画本身,提升了动画电影自身的层次和境界,同时也赋予了传统文化美学新的生命。但现实是目前我国动画电影并不能将传统元素充分体现出来,甚至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本文旨在简单介绍美学风格和传统文化因素如何在国产动画电影中体现,并阐述从其中获得的启示。

国产动画;动画电影;美学风格;文化元素。

传统的观点坚持认为动画是儿童的专属品,青少年以及成年已然告别了动画时代。这种观点在现实面前不攻自破:凭借优秀的画面、精良的制作、动听的背景音乐、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等,近年来,动画电影不仅占据了一定的电影市场,获得了丰厚的电影票房,更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国际上迪士尼对动画电影的开拓不遗余力,同时也享受到了不小的甜头,致使全球对动画电影都趋之若鹜。国际上的《疯狂动物城》、《功夫熊猫》、《神偷奶爸》、《疯狂原始人》、《冰雪奇缘》等无论是口碑还是票房都十分喜人。邻国宫崎骏的动画电影让我们神驰神往,在不同的年龄段去回顾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触和见解,此外,诸如“龙猫”等形象已经成为一个标志,不断虏获观众的心。“天空之城”的背景音乐总能荡涤我们内心的复杂,让我们沉陷在片刻的幽静中。国内《大圣归来》更是掀起全民对动画电影的怀念和追捧,江流儿河大圣之间感情的变化牵动着观众的心弦,精美的画面每一帧都有人拿来做屏保,群众的口口相传让这部起初票房增长极缓的电影最终拿下十亿出头的喜人票房成绩,创造历史的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国产电影的新希望。《大鱼海棠》评价两边倒,这部动画电影诚然存在硬伤,我们不否认情节上的诟病和对传统文化浅尝辄止的肤浅,但是依然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的运用为我们呈现了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

我国传统美学十分注重意境美,强调通过虚实结合来呈现主旨,很多时候都给人意犹未尽却其乐无穷的感受。这种见好就收的方式带来的效果是让人惊喜的,它的价值宛如一幅意境深远的山水画,又像一段余音绕梁的天籁之音,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这种对于意境美的追求在国产动画电影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很多动画电影通过精心设计的画面将想要表达的内容不直接公之于众,而是通过人物的服装、场景的细节等隐晦的表达出来,至于能不能一眼看破天机那就得看观众自身的水平了,因此,很多时候人们对于同一部动画电影的评价往往区别很大,甚至两极分化;同时也有人表示对于某些动画电影看过几次,每一次的感悟都不一样,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们注意到的细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懂电影的核心,看到了以前忽视的内容。而这些正是因为国产动画电影受到了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20xx年与观众见面的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准备时间据说长达之久,这12年对很多人来说是个噱头,对部分人来说却融化成满心的期待。它以中国的水墨山水画为基础进行描绘,每一帧画面都是一幅高质量的画卷,因此它的每一个场景都让人仿佛置身于国画中。此外,除了受到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该电影在追求意境美的同时也融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因此,在这部动画中我们看到了诸如“鲲”、“对联”等中华文化实体,同时其建筑风格、人物服装都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完美地融入其中,最重要的是开篇引用庄子的《逍遥游》,同时也简单的.阐述了该电影的核心。虽然这部电影的评价两极分化严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是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设计相融合的一次完美尝试。

国产动画电影很多都是在民间故事或者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和创作,既尊重了传统文化,同时也融入了与时俱进的新的内容,赋予了传统文化新时代的新血液。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是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在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几乎人人都耳熟能详,因此如果将民间文学以动画电影的形式呈现出来必然会激发人们的兴趣。基于“孙悟空”的形象,《大闹天空》、《三打白骨精》等优秀的动画电影将人们通过文字和语言传递的故事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大荧幕上,既满足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同时也将抽象的故事变得具体起来,赋予了它们生命,引发了观众的共鸣。当然,民间文学能够成为国产动画电影不竭的创作源泉也是有不少原因的:第一,民间文学是人们口口相传的文学形式,没有具体的、固定的内容,它可能由于时间、地点、讲述者而产生变化,因此在细节上可以创作的地方很多,给创作者既提供了素材又提供了自由发挥的部分;第二,民间文学为了突出效果,往往会使用夸张的表达手法,其描述出来的画面和境界在真人电影中表达出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动画电影的形式就简单多了,甚至很多动画效果能够超出人们的想象。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民族,其变迁和发展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往望尘莫及的,历史的沉淀赋予我们更多的是文化元素,这些与众不同的元素运用到国产动画电影中去不仅能够体现创作者的功底、提升电影的境界,同时也能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虽然《大鱼海棠》在情节和主题上缺乏深刻,但是从美学的角度来说,它依然不失为一次将传统中国元素融入到国产动画电影中的伟大尝试:从宏观上来看,电影整体给我们一种强烈的古色古香的味道,让我们置身于上古神话之中。同时,开篇点出《逍遥游》,奠定了整部电影的基调,向观众传达豁然、不争的价值观。从微观上来看,虽然人物便向日系,但是发型、发饰、服装、建筑甚至连人物的名称都十分考究,让观众看到了主创的诚意,很多情节上的细节也在不断呼应庄子的意境,凸显电影的主题。

我国传統文化元素的内涵十分深厚,流于表面的浅尝辄止犹如管中窥豹,而且没有深挖的文化表现给人一种肤浅、幼稚的印象,贻笑大方。所以,国产动画电影想要讲传统文化元素和电影完美结合在一起,切记不可以浮躁,要沉下心来钻研传统文化的内涵,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依然拿《大鱼海棠》为例,这部动画电影在画面和人物设计上总体还是十分让人满意的,古色古香的设计让观众看到了诚意。但是对于这部电影的评价却呈现两极化的状态,很多人认为电影的诟病突出。比如整体画面的古色古香和主人公颇具现代化的语言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湫在遭受椿的冷落后面对悬崖大喊“你拒绝的是一个天神的爱”,看到这里观众不仅不能感同身受湫的悲凉,反而有一种“出戏”的尴尬,因为电影发生在上古时代,整体风格也十分古朴,但是这台词却像青春偶像剧男主角才会说出来的,格调上十分突兀。其次,由于电影时长等原因的限制,《大鱼海棠》在情节上做出了不少的删减和调整,让人费解,因此很多观众抱怨部分情节看得云里雾里。

[1]刘翠翠:国产动画传统美学风格形成的艺术根基及文化探源[j].美术教育研究20xx(4)。

[2]席威:大鱼海棠》:国产动画电影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及美学风格[j].电影评介,20xx(17)。

动画电影论文

动画电影是以动画制作的电影,是一种新生艺术,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并为人所青睐,在动画电影的发展过程中,各种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艺术领域。随着中国文化逐渐风靡全球,加之中国市场目前被认为是全球潜力最巨大的市场之一,动画电影近年开始逐渐吸纳中国传统文化并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本文基于此探讨中国文化对动画电影产生的影响,认为中国文化对动画电影的场景设计、角色设计、故事情节设计和色彩设计方面均有一定的影响。

动画电影目前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了一大批爱好者,随着中国市场的打开,不管是国外动画电影还是国产的动画电影,均吸收中国文化为之创作提供丰富而宝贵的资源。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文化博大精深,不管是从传统的文化、传统人物造型,还是涉及具有民族文化精神和国家尊严的形象等都正在成为动画电影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笔者将其称为“中国元素”。本文将在动画电影的制作和传播中寻找“中国元素”,试图探析中国文化以何种路径影响动画电影,并提出自身对中国文化在动画电影中应用的一些思考。

目前,中国文化在动画电影中被广泛应用,不管是国产动画电影还是国外的动画电影,而且以中国文化为依托的动画电影其中有一些也堪称经典创作,要了解中国文化如何影响动画电影之前,有必要清楚中国文化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

(一)中国文化在国产动画电影中的应用。

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前与80年代之后,有过辉煌的动画成就。中国动画电影的出现和产生是植根于中国文化的,从其创作之日起便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在取材方面,有着大量丰富且反映民族文化和特征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作依托,而且在表现手法或是动画形象方面也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

如《骄傲的将军》(1959年),《东郭先生》(1955年),《抬驴》(1991年),《葫芦兄弟》(1986年)这些动画电影或电视剧的创作都是选择中国传统的寓言故事或者是神话故事,体现了“寓教于乐”的中国精神,电影故事的教育意义成为当时动画电影制作的主要宗旨之一。在国产动画电影中,有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影响力的作品,其中1962年万氏兄弟制作兼导演的《大闹天宫》,该作品便是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取材、形象设计、服饰、音乐等,不管是从角色分析还是从整个作品的美学设计方面都无不折射出“中国元素”,令国人骄傲。更加令人叹服的是水墨动画电影《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等,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奇葩,是世界动画电影中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作品。这些影片强而有力地彰显了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传播了中国文化。笔者认为,中国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成为中国动画电影创作的财富。它是土壤,是美学营养,中国动画电影将在未来的创作中更多地吸收中国文化。在动画片的设计中,文化的民族性是其内核与灵魂的最终展现,以本民族文化为支撑的动画创作应该是我国动画艺术创作的主流。

(二)中国文化在国外动画电影中的应用。

随着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日益深入,加之中国市场成为动画产业巨大潜在市场之一。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外动画电影制作商开始将眼光投向中国。在他们所创作的动画电影中,吸收中国文化,将中国文化和自己本民族的特点和气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取材、动画人物形象设计到片中所传达的思想,无不折射出中国文化的影子。

如美国迪斯尼公司出品的《花木兰》则是最为典型,该电影取材自中国优秀民间故事《木兰从军》,在该片中,花木兰被演绎成为一名具有现代特色的女性,从现代青年的视角出发得到大众的共鸣。由日本制作的《神赐太郎》,影片虽以日本本土文化为载体,但是在画面背景方面,犹如中国山水画展现在人们面前,水墨的运用带着中国韵味,在日本动画电影界曾经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再如,近年美国动画电影《功夫熊猫》的热映又一次将中国文化与动画电影的结合推向高潮,从影片的核心思想到影片的背景音乐,如在神龙武士竞选的那一片段,背景音乐便是中国乐器组合,唢呐锣鼓,鞭炮齐鸣,这些都使得影片的中国风味浓郁,另外《功夫熊猫》的背景画面均以中国水墨画出现,写意特质尽显其中。笔者认为,中国文化在国外动画电影中的运用将会是动画电影界的一次伟大的革命和创新,丰富了动画电影的内涵,同时更好地传播了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

上文可知,中国文化越来越渗透到动画电影的创作当中,不管是国产电影还是国外电影都有成功的应用,那中国文化具体是通过何种路径影响动画电影?笔者将从动画电影本身的创作进行分析,动画电影的设计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动画场景、动画角色、动画故事、动画色彩设计及动画意境。笔者认为,中国文化对这五个方面均有一定的影响:

(一)中国文化影响动画场景设计。

动画场景是指动画画面中除了人物和动物形象以外所有构成部分的设计,场景对于动画电影而言犹如一个载体和依托,所有的动画形象均以此为背景进行动画故事的演绎。以此动画场景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动画电影的审美效果。中国文化为动画场景的设计提供一种比较开阔的思路,国产电影自不用说,几乎所有的国产动画电影均以中国文化浓厚的动画场景作为背景,如《宝莲灯》《大闹天宫》等这些神话故事影片场景基本上构建了一个虚拟的世界,以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描绘了一个天界,烟雾缥缈,仙气弥漫等。最惹人注目也被国外动画电影所大量采纳的则是中国特色的水墨丹青,《小蝌蚪找妈妈》是最早使用水墨画作为动画背景的,《功夫熊猫》的背景也是中国山水画,这些都显示出中国文化对动画场景的影响。

(二)中国文化影响动画角色设计。

角色是动画电影作品的中心,将会牵引整个动画故事的情节发展走向。是否能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成为衡量动画作品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也将对整个故事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中国文化在动画角色设计方面可谓独树一帜,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不少人物角色,这些人物都形象鲜明,个性特征突出。这些都对动画电影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孙悟空动画形象的设计,哪吒动画形象的设计,花木兰形象的设计,包括到最近《喜羊羊与灰太狼》影片中喜羊羊、灰太狼、村长角色的设计,等等。

(三)中国文化影响动画故事设计。

动画故事设计是动画电影的主线,包括角色设计、场景布置等都要与动画故事相联系,动画故事引导观众通过既定的意图进行互动的艺术体验与享受,因此对于动画故事的设计是动画电影质量好坏的标尺之一。现有的中国动画电影的故事设计真正做到了古为今用,在传统作品当中,《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都将成为动画电影的制作题材,中国丰富的寓言故事和英雄人物故事都以情节动人吸引大众眼球,将其搬上电影银幕,并用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令人欢欣。美国迪斯尼公司出品的《花木兰》则是最为典型,电影取材自中国优秀民间故事《木兰从军》,将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演绎得很到位。还有《东郭先生》则取材于原名寓言故事,其故事幽默且具有丰富的内涵。

(四)中国文化影响动画色彩。

动画色彩在动画画面中通过渲染自然环境,通过描绘建筑景观和角色形象,丰富了动画画面的表现语言,能起到烘托整体氛围,增强视觉冲击和艺术感染力的作用。中国传统的国画色彩语言丰富,风格鲜明为动画色彩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传统赋色的中国画中,讲究随类彩赋。不同于西方画注重对物象真实感的追求,中国画通过丰富变化的墨色以及多彩的'颜料注重作者情感的表达,而这些元素同时也契合了观众的审美要求,被大量地应用于动画电影的制作当中。如《牧笛》画面色彩的明快简洁,配合故事情节让人迷醉其中,《功夫熊猫》背景则为中国山水画,其色彩丰富,让人眼前一亮。

(五)中国文化影响动画意境。

动画电影的制作离不开对动画意境的追求,中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动画电影意境的创作。以中国画为例,北宋时期郭熙的“三远构图”强调的是中国画的虚无缥缈的意境,从景观而言给人以空间感,人物来说,给人以立体感觉。由于人的情感丰富,因此从造型而言,中国画强调“以形写神”,强调“形似”象形法,强调“写意”人物画,在人物画中常以某历史人物来象征某种人格、寄托某种思想和情怀具有审美价值的造型和形式。在动画片的实际拍摄过程中,可以表现这样的意境,《牧笛》中,牧童爬上山顶,眺望远山,寻找水牛时的镜头,牧童人物线条的移动,画面中出现的群山,云雾,疑如人间仙境,非常完美地体现了剧情的需要,给观者以美的熏陶。动画意境在动画画面中通过渲染自然环境,通过描绘建筑景观和角色形象,丰富了动画人物的形态和神情,能起到烘托整体氛围,增强视觉冲击和艺术感染力的作用。

总之,中国文化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动画电影的创作,不管是有形的背景设计、动画色彩,还是无形的角色设计、情节设计与动画意境等方面,许多电影作品都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成功应用。除了以上五个主要方面以外,其实还有许多都体现了中国文化与动画电影的融合,如背景音乐的使用,服饰,线条,包括电影中所倡导的中国古代传统的儒家、道家思想等。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逐渐受到各国人民的青睐,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动画电影的创作之中,许多影片都成为本土文化与中国文化实现融合的成功典范。在这些影片全球热映的同时,也让充满意蕴的中国元素及文化走向世界。笔者认为,在中国文化对动画电影渗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偏激地认为中国文化将成为动画创新的包袱,因为中国文化始终是世界动画电影无尽的财富;二是要正确对待国外动画电影植入中国文化,我们必须抱着学习的态度来认真对待那些经典影片,是对创作者的尊重,更是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动画电影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创新才能够不断提高,与时俱进成为其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必然要求,因此,笔者认为,对中国文化对动画电影产生的影响的研究,还要不断地提出新问题,新思路,这才是不断发展动画电影,更好将中国文化与其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李万康.艺术市场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

[2]彭玲.动画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xx.

[3]佟婷.动画艺术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xx.

[4]尹鸿.全球化、好莱坞与民族电影[j].文艺研究,20xx(06).

[作者简介]谢永(1979―),女,重庆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传媒艺术系动画教研室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动漫艺术教育。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