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设计(模板19篇)

时间:2023-12-16 15:26:38 作者:QJ墨客

通过教案模板的使用,教师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下面是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教案模板,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设计

1.会认本课的生字,会写本课的生字,能听写四个词语并仿写一段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体会夏天的多彩,激发学生对夏天的热爱。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仿写一段话。

两课时。

1.认读本课的生字,积累一个多音字,听写四个词语。

2.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课件出示几幅关于夏天的图片,初步让学生感受夏天的多彩。学生一边观察变动的图片师一边说:“夏天是炎热的,火辣辣的太阳挂在空中;夏天是多彩的,各色鲜花争奇斗艳;夏天是有趣的,孩子们白天在树荫下做游戏,夜晚在池塘边听小青蛙唱歌;夏天是悠闲的,放假了孩子们吃着冰淇淋一同去游泳;夏天是多么地迷人啊!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多彩的夏天”。(板书)。

学生分类识字,与老师同步书空后观察“夏”字,识记“夏”字,把生字在书上描红。

“现在老师要把课文与你们一同分享,请孩子们认真地听,看看你都能感受到些什么?”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放比较符合课文的轻柔音乐)。

“孩子们刚才听得可认真了,想自己读一读吗?”老师对字、词、句都提出相应的要求:先指读生字三遍再把生字带到课文中认真的读一遍,注意字音要准,句子要通顺,遇到不会的生字用自己最得意的方法来解决,最后标出自然段。

学生学完后及时反馈。强调学生的学法:刚才你都用哪些自己最得意的方法来解决不会的生字的?(问别人、猜一猜、看偏旁部首认半边、……)。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词语。

2.小老师教读词语。(注意学生是否做到读词连贯)。

3.大组开火车检查学习情况,抓住多音字“了”及时教学,并做组词练习,积累在书上。

4.由两列火车开到一列火车,逐步深入检查学习情况。

5.老师和学生合作读词语,争夺苹果。

1.同桌之间互相认读,提出特别难记的生字合作、解决。

2.全班汇报学习情况,分析几个易错的生字,共同解决。

3.开火车检查认生字情况。

“生字宝宝和词语宝宝都成功地和你们成为了好朋友。相信这下读课文一定没问题了。”

1.分组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次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读后汇报:夏天是炎热的、多彩的、有趣的、悠闲的、迷人的。(老师板书)。

“今天孩子们的学习能力真强啊!接着我想考考你们记生字的能力有没有信心啊?”(有)。

告诉学生要听写的词语,给学生时间记忆。听写生字后,同桌及时互相订正,并在幻灯下展示听写得好的词语。

这节课孩子们很能干,我们一起和词语、生字宝宝成为了朋友,还积累了一个多音字,听写了四个词语。下节课我们将学习课文,还要仿写一段话,我期待你们下节课的精彩表现。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夏天的多彩,仿写一段话。

要求:先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正确,流利,再把你喜欢的。

一段多读几遍,并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

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第一段:引读,感受夏天的炎热。

1自读第一段,老师启发,学生谈感受:夏天如何的炎热。

2老师引读,学生边读边想象。老师“雨水犹如夏天的一股清泉洗净我们身上的尘土。”

第二段:指导读书,让学生能感受到夏天的多彩。

1、自由读你从那里感受到了它的多彩呢?(生可以说图上,也可以说生活中看到的)。

2、喜欢这段的同学一起来读,其他同学边看图,边体会。

3、有没有同学想单独来读一读把夏天的多彩带给大家?(评价,鼓励)再齐读。老师“色彩明丽,五彩斑斓的夏天让我们的眼睛一亮,心情像吃了一口西瓜一样,感觉真好。”

第三段:指导读为仿写作铺垫。

1、自读让学生感受到夏天的有趣,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有趣的东西。试着读出它的有趣,分男女比赛读。

2、在夏天你有没有有趣的经历?夏天还有什么是有趣的?师:读一读,找一找,图上的小伙伴们在做些什么有趣的事。(分四人小组结合书上的插图观察交流)。

3、汇报自己的口头仿写句。生:夏天是有趣的,太阳公公在天上快活的转着呼啦圈。夏天是有趣的,我们躺在浓浓的树荫下喝着可口可乐看蝴蝶仙子在花丛中快乐的跳舞……(板书)。

4、师生接读四段,老师“只要我们会观察,会发现我们的身边还有好多有趣的事等着我们去做。”

第四段:有体会地读。

1、师:悠闲的夏天里,小伙伴们在做什么呢?什么时候是最放松的?让学生感受夏天的悠闲就像感受周末随爸爸妈妈去旅游的心情一样。

2、你能在图中找到自己吗?抽喜欢该段的学生读。齐读。

第五段:带着对夏天的热爱齐读最后一段夏天的迷人。

师:你喜欢夏天吗?为什么?生说自己的感受。

师:带着你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来读一读课文。(配乐)。

1.由板书让学生想象:夏天是……夏天还是……。

2.出示课堂作业:仿写课文中的一段话。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汇报自己的作品,教师及时点评鼓励写得好的,指导写得不够严谨的学生改正错误。

2、鼓励大家向写得好的学生学习,“相信你们坚持下去都会成为一个小作家的。让我们带着对夏天的喜爱到校园里去寻找多彩的夏天吧!”

语文课题教案设计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及香港回归的资料如:“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歌曲《东方之珠》,疑:东方之珠指的是哪里?

2.简介香港,揭题。

二、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认读下列词语。

叩问 旗帜 刹那 脊梁

硝烟 骨髓 铸进 悄然

3.香港回归时,中国人民的.心情怎样?从诗中找出相关的诗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议、评

1.香港的历史

2.香港的回归

3.香港的繁荣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

1、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2、创设情境,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能细心观察,主动认字。

3、巩固复习学过的形近字,并力求书写美观、工整。

4、通过读句子巩固、积累对越越句式的用法。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挂图、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总88。

1、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2、创设情境,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能细心观察,主动认字。

3、巩固复习学过的形近字,并力求书写美观、工整。

(一)、我会认。

1、谈话导入,出示木,小朋友认识它吗?

2、出示转盘,认读转盘上的字。

3、开火车认读。

4、小组交流:这8个字里藏着一个秘密,你发现了吗?

5、全班交流,为什么这些字中都有个木字那?

6、做游戏玩转盘,猜字谜,学生边拍手边说。

7、你还知道哪些字是木旁?

(二)、我会读。

1、激趣导入,出示我会读。

2、小男孩在读什么?你会读吗?你是怎么会读的?

3、引导学生观察,标牌大都挂在大门边或大门上。

4、出示六幅图,分发给各个小组,小组合作,从八个标牌中选择合适的贴在图上。

5、小组交流。

6、小组派代表上台领读标牌上的文字。

7、全班齐读。

(三)、扩展活动。

1、识字比赛。

(1)小组内交流,把自己平时从生活中积累的汉字,收集在一张卡上,和同学们交流。

(2)小组间交流。

(3)老师抽查、奖励。

2、引导发现识字方法。

(1)小朋友会认这么多的字,能不能说一说这些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

(四)、情境表演。

现在我们在大街上,一位同学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怎么做呢?

总89。

1、通过读句子巩固、积累对越越句式的.用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一)、比一比、写一写。

1、出示第一排的三组生字,请学生认读。

2、请学生小组内自由说说:这些字哪些地方不同?

3、学生练说,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十字下面加一横土。

日字里面多一横目。

小字去钩多一撇少。

5、自学第二排的三组生字,说说哪些地方不同?

6、评议:天的捺笔变弯钩无。

手的竖钩变弯钩毛。

田上出头下弯腰电。

7、写字。

(1)强调关键笔画。

(2)注意强调写字姿势,教师巡视。

(3)展示作业,全班评议。

(二)、我会读。

1、出示三句话。

2、学生自由读,并说说这三句话中相同的地方。

3、同桌互读,交流。

4、全班齐读。

5、这样的句子我们在哪里读过?说出来。

6、扩展练习。

(1)出示挂图,小朋友的个子越长越高;树上的叶子越来越绿;雨越下越大。

(2)请学生自由用越越来说话。

(三)、读读背背。

1、展示古诗积累。

请学生自由上台朗诵自己会的古诗,比比谁读得好,背得多。

2、学习新诗。

(1)出示挂图,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跟读,领会诗的节奏与韵脚。

(3)学生自由读,要求借助拼音读通。

(4)同桌互读。

(5)教师抽查,纠正错音,注意锄、谁、知、中、餐的读音。

3、感悟诗意。

(1)学生反复朗读后,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图和个人感悟设计动作。

(2)学生边动作边读。

(3)指导朗读。

4、课后延伸。

找一找还有哪些诗或儿歌是写农民伯伯的,读一读,背一背。

1、把词语分类组合。

黄牛面包牛奶作业本花猫尺子。

1()。

2()。

3()。

1、写量词,不会写的字用拼音。

()猫一()尺子一()牛。

一()树一()苹果一()枣。

2、出下边蔬菜的颜色。

豆角(),萝卜(),茄子(),南瓜()。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教案,41-语文园地四,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课教案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生词,并能正确读写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并能用课文的语言向大家介绍。

2、品读词句,体会比喻句的妙用。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或有关草原的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到过草原吗?或是见过草原吗?它是什么样的?和我们书中写的一样吗?谁能把自己知道的告诉老师。(生谈自己的见闻)。

2、师简介草原及其民俗民情。

二、学生自己读课文,进入学习。

1、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掌握情况:检查读音、字形、组词。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3)激趣:如果让你当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一下那儿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行吗?

三、再读课文,准备介绍材料。

1、把自己想向别人的景物作上标记,要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

2、让学生自己当导游,在小组里介绍,然后选代表上台介绍(可让学生利用挂图)。

景物分为:自然风光。

民族风情。

要求:先说你想介绍什么?再作具体介绍,还可以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介绍的情况,相机作板书:(板书附后)。

3、教师过渡总结:

听了他的介绍,你认为草原的自然风光美吗?(很美)美在哪呢?我们来仔细体味一下老舍爷爷是怎么样描写的。(读第一自然段)在自己喜欢的句子旁作旁注,想想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着重体会作者的心情)。

(2)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想象草原美景)。

(3)四面都是小丘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理解比喻句的妙处)。

(4)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理解、品味句子意思)。

(5)在这种境界里无限的乐趣。(联系生活谈感受)。

在理解上面句子时,在让学生懂得句子的意思,懂得这样表达的好处,可以借助图片和以往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仔细品味,进一步领略草原的美景。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并试着背诵这一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刚才我们听了小导游的介绍,知道了草原的自然风光,现在我们再美美的读读一读,享受一下这美丽的风光。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我们知道了那里不但自然风光很美,而且民族风情也很有趣。谁来当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生读2至5自然段,讨论交流后,请一个学生介绍民族风情,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相机板书。(板书附后)。

1、听了他的介绍,你觉得这里的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热情好客)从哪里体会到的?读一读有关句子,仔细体味一下,谈谈自己的看法。

(1)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2)在汽车左右和前面引路。

(3)许多人从几十里外来看望客人。

(4)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端进来大盘手抓羊肉。

(5)姑娘、小伙子为客人们表演。

以上这些都说明了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

2、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三、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有感情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1)比喻句的用法: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让学生谈谈它的好处。

(2)指导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课文的语气特点。(要求用欢快、喜悦、赞叹的语气来读)。

四、拓展训练。

1、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结合课文里的语言,介绍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2、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分角色表演欢迎远客,盛情款待,联欢话别等场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语文教案设计

1、出示生词,认读。

2、出示全班学生名册,你能认出多少同学的名字?(指名认读)

3、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小伙伴们是怎样画风的?(指名用自己的话说)

1、自由组合,分角色练习朗读。(老师巡视,适时指导)

2、合作伙伴表演读,引导学生评议。

评议重点:每个人的语气是否正确。

3、小组推荐代表分角色朗读。

4、质疑问难:读了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通过质疑解疑对课文内容进行简要的小结。)

1、你是怎么表现风的?展示你的作品吧。

指名展示作品,适当解说。(3—5幅)

2、评议作品。

自评后组评,各组推荐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集体评议。

3、启发更深入想象: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怎么画?(自由发言

1、出示“我会写”中生字的卡片,指名认读,分组轮读。

2、口头扩词练习,理解字义。

3、指导生字书写。

2记忆生字字形。

2观察间架结构。(引导整体把握字形)

2老师示范难字。

2学生练写。

4、自查后互相评议,改进。

1、画声音或气味。

2、推荐阅读:《新语文》三册,第25页《风的握手》。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教学难点: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语文课教案设计

《蒲公英》是苏教版小语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篇童话故事,倾听接纳唤醒。讲了两颗蒲公英种子不听太阳公公的嘱咐,各自去了金光闪闪的沙漠和波光粼粼的湖泊,结果一颗枯干,一颗淹死。而其他种子听从太阳公公的话,投向黑黝黝的泥土茁壮成长起来。课文蕴涵了要听从正确教导,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这样一个道理:在学生读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为了巩固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师:假如你是一颗蒲公英种子,听了大阳公公的话,会怎么做?

生1:我想落进黑黝黝的泥土里,也茁壮成长起来。

师:好的,你能为自己选择最适合生长的环境。

生2:我想去沙漠,到那儿去探险,锻炼一下自己。

师:(略作思考)可以,你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冒险精神。

生3:我想去湖泊,在闪闪点点的湖面上漂流多么舒服呀。

师:(满意地点点头)你敢于尝试。不错!

生4:老师,你说得不对。

师:(愣了一下,微笑着)是吗?为什么?

生4:因为蒲公英种子不是想到哪儿就能到哪儿,风把它吹到哪儿它只能落在哪儿,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倾听接纳唤醒》。

师:说得太好了。你的想法令老师耳目一新。

(老师带头为学生鼓掌)。

……。

二、评析。

这一教例的成功之处在于老师在课堂上能耐心倾听,民主接纳,巧妙唤醒。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课上,当学生说想去沙漠,对于这个背离了标准答案的发言,老师没有立即打断,而是耐心倾听。这无疑给了学生求异的勇气,批判的锐气。于是,又有了想去湖泊亲自尝试,这时老师没有把自己预设的答案强加给学生,而是民主地接纳了,肯定学生独到的见解。在老师的鼓励之下,唤醒了更多学生潜在的心智,产生了“老师.你错了”的独创的灵气。生生、师生相互启发:凡事并非随心所欲!有时不能选择,无法改变,那就要学会适应。这里面蕴涵了一个多么深刻的生活哲理。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使教学内容得到不断丰富,不断完善,不断增值。

的确,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另一种声音,民主地接纳学生的标新立异,从中发现创新的苗头,点燃创新的火花,唤醒创新的潜能。这一教学设计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学生的创新精神根植于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求异,角度可以是多向的,理解可以是多维的,答案可以是多样的,价值取向更是多元的。

倾听接纳唤醒。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

1.本文扣住“繁华”,采用逻辑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作品内涵、整体情况和画面内容、艺术手法及文化价值。重点在于运用生动形象的摹状貌的说明方法,以典雅、富有古典文化气息的说明语言为我们再现这幅画所表现的北宋时期空前繁荣的城市生活。

3.随时勾画批注,养成习惯。特别是要把自己的思考和认识批注在书上相应位置,以供日后检索,常读常新。

《清明上河图》还有很多值得探究之处。建议学生课外阅读关于《清明上河图》的更多其它作品,如《清明上河图的故事》《解读清明上河图》《谜一样的清明上河图》等书,进一步了解这幅名画。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通过小结反复强化说明文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就是帮助学生形成成熟的说明文阅读策略。课外阅读拓展既是对课的内容进行拓展,也可以对课的方法进行检验。)。

鲸语文教案设计

1、课名是《鲸》,是人教版教材小学五年级(第九册)的一堂语文课。

2、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

3、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节课在学习中让学生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同时让学生知道文章的一些说明方法,如:例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说明等多种方法,并让学生进行运用。

4、学习本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1、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例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2、这节课鼓励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4、学生能够将课上了解的有关鲸的知识,制作一份电子手抄报,并以鲸的自述为内容进行一次中队活动。

1、学生是佛山市元甲学校五年级4班的学生。

2、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习的能力也比较强。

3、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口头表达能力较强。

4、学生对动物很感兴趣,对鲸更是充满神秘感,他们对于《鲸》这课的学习,一定非常感兴趣。

5、所有学生都能运用网络查寻收集资料。

1、学习这课后,知道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并知道和掌握一些说明的方法。

2、这节课让学生去了解鲸,他们的兴致都很高,再加上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利用网络资源上语文课,学生还是头一回尝试,学生一定很感兴趣。

3、全班同学都要收集有关鲸的资料,利用网络大量阅读有关鲸的文章,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面。课后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根据收集的资料,出一期介绍鲸的电子小报,并以“鲸的自述”为内容进行一次中队活动。

硬件资源。

互联网的多媒体网络教室。

1、人们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

2、学生在网络教室上课。

3、让学生阅览有关鲸的`科普教科书。

4、做一个多媒体课件供学生观看,并提供一个已做好的资料库让学生阅览包括文字、图片、影片(见课件文件夹)。

5、参考网站(有关“鲸”的网站)。

(一)教学方法。

1、说教法。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灵活运用合理地进行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2、说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在学习鲸的呼吸这部分内容时,我还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在学习鲸睡觉这部分内容时,我还让学生通过想象,然后在电脑上画出它的样子,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我还不以学生学懂这篇课文为满足,更以这篇文章作为知识的窗口,让学生从多方面去了解鲸,于是我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最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收获、感受,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本课的教学设计依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而定。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始终处于思考的状态为指导思想,教学环节如下:

1、复习引入。

上可伊始,我便让学生回顾,通过课文一、二段的学习,你们知道了有关鲸的那些知识?让学生回答这一题,一方面检查学生对已学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是唤起学生的记忆,知道鲸是哺乳动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并以此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2、讲授新课,探究新知。

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用了多种说明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去感受说明的方法呢?在讲完这部分内容后,我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想想课文在介绍鲸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将它画下来,并和同学展开讨论,然后我让学生以一句为例谈谈,这样学习,学生对这些说明的方法的印象加深了,在此基础上,我还让学生用其中的一种说明方法写一个句子,使学到的知识得以运用,增强了实效性。

3、积极思索,质疑问难。

4、网上阅读,丰富知识。

我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读,解决学习中的疑难,亦借此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通过课内外的学习,学生对鲸已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点滴收获或体会,使学生从各方面丰富自己对鲸的认识。

5、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最后,我进行总结,激励学生去探索,去打开大自然的奥秘。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去了解、去探索鲸的有关知识,我给学生布置了两个课后作业:(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介绍鲸的电子手抄报;(2)以“鲸的自述”为题材,进行一次中队活动。

教学过程流程图(略)。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随时给出评价反馈,课时结束时,教师对本科的内容和目标完成的情况加以总结,激起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学生的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

2、学习说明文的常用的几中说明方法,并进行运用的能力进行评价;。

3、信息查找:利用网络查找有关鲸的资料,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增长知识,扩大阅读面。

4、知识应用:课后应用本课学到的知识,出一期介绍鲸的电子小报和以“鲸的自述”为内容进行一次中队活动。

语文教案设计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1.实物投影仪。

2.把自己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画成图画。

3.词语卡片。

口语交际

方案a

1.创设情境。

b、师生共同制订快乐展示会的规则:

把事情过程说清楚。

讲的时候要有感情,把心中的快乐表现出来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2.快乐展示。

a、展示自己在秋天里所拍的照片或亲手所画的图画,可以张贴在教室四周墙上,全班学生一起观看、欣赏。

b、分组介绍:

按不同的兴趣,同学自由组合成小组,轮流讲述最快乐的事情,与大家分享。

按照展示规则评选出代表参加课堂展示。

c、课堂展示:

各小组代表参与课堂展示,可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照片或图画,有感情地讲解。

评选最佳展示员。

语文园地三(b案)

1.描述导入,激发兴趣。

a、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理由,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画或挂图(可以是前面课文的挂图,也可以是学生平时画的)。

c、老师可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在秋天所做的事情,要流露出高兴的心情。

2.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a、请学生说说自己在金秋时节做过哪些事?你感到最快乐的事是什么?让学生先说说。

b、提出交流要求,各自准备。要求:

把做的事儿说清楚。

说出自己的快乐。

可以边说边演,可以请同桌一起说说演演。

3.讲评结合,促进交流。

a、指名学生上台口述,师生结合要求评点。

b、以示范为例,和同桌或在小组内互述,并推荐出让自己感受最快乐的同桌上大堂交流。

c、师生评选最佳学生。

4.学习小结,指导实践。

小结学生交际的情况(以肯定为主),同时也指出一些可能存在的不足,以指导学生生活实践。

5.拓展活动

画一画秋天的图画或所做的快乐的事。

语文教案设计

1.准备好演讲稿,做到材料合适,观点明确。

2.演讲时要做到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

3.演讲时要注意感情恰当,增强表现力。

1.重点:写好演讲稿,让演讲有说服力。

2.难点:(1)根据题目,选择合适的材料,例举生动的故事。

(2)注意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增强演讲的表现力。

名人演讲的视频。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段名人演讲的视频。

2.学生交流体会或感悟。

3.导入口语交际——演讲。

二、师生交流。

1.出示演讲的题目。

科学读书锻炼身体健康饮食

2.请选择一个话题进行演讲,怎样才能演讲更精彩呢?请大家交流观点。

3.学生交流,老师提炼观点。

(1)演讲的内容要精彩——事例多有代表性、引用名言警句、语言要真挚等。

(2)演讲的水平高超——态度要和蔼、巧妙注意感情渲染、辅以动作等。

4.出示一段演讲稿,学生评析。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人类精神的粮食。

我是在读书中享受艺术美,享受其带来的无穷乐趣。我可以畅游在书的海洋里,坐着轻舟在三峡中勇进,去感受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也可以漫步于塞外广漠的草原之上,去领略王维所点燃的直冲云霄的孤烟,欣赏那动人且让人流连忘返的“长河落日圆”,还可以欣赏“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阳”如此壮阔的岳阳楼。

5.学生交流演讲稿的特色之处。

(1)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很有感染力。

(2)富有文采,让人感受到演讲稿的深刻内涵。

(3)观点明确,事例较多,有说服力!

三、准备演讲稿。

1.分小组进行。

2.各人整理演讲稿的内容与提纲。

3.整理好事例、警句等。

四、现场演讲。

1.每小组选取一人进行演讲。

2.设立评委打分。

3.评委点评演讲者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4.公布演讲比赛的成绩。

五、教师总结。

1.生活中离不开演讲,演讲能够让陈述的观点更加明确,让表达的意思更加鲜明。

2.演讲时的注意点。

(1)语言通俗易懂,不要生硬,书面化。

(2)速度要慢,有感情,要能够让听众理解。

(3)增加排比句,以渲染气氛,强化感情,引起听众的共鸣。

(4)服饰要整洁,不要五颜六色。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演讲是生活中很重要的口语交际,因此要密切联系生活指导学生会写演讲稿,并学会一些演讲的技巧,做到学以致用。另外,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要想方设法地从细节入手,给他们指明方向。

2.创设情境,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一种形式。在这情境里,要引导学生全员参与,担负不同的角色。其次,围绕“演讲”引导学生点评,让他们发现演讲的特点以及存在问题,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便能迅速提高学生的演讲水平。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1.知道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初步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爱鸟护鸟,初步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词,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1、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

借助录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鸟岛风光的迷人之处和六月鸟岛热闹的景象,体会文中谴词造句的准确、生动性。

同学们,在这姹紫嫣红,鸟语花香的春季里,你们最想去干什么?(旅游)是的,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去“旅游”,那么我们的目的地是哪里呢?请一位小导游给我们介绍一下。

1、指读第一段。(出示第一段)

2、各位游客,听了小导游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

3、“海西皮”这个小岛就是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不仅中国人知道,连外国人也知道)你能用别的词替换它吗?(驰名中外、举世闻名)

过渡:“海西皮”这个小岛为什么会成为闻名中外的鸟岛呢?它到底有什么地方吸引人呢?让我们用眼、用耳、用心,做一次心灵旅行。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了。

4、播放鸟岛录像。

1、刚才到鸟岛游玩了一趟,鸟岛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板书:鸟多)你能用一些词语来说说你所看到的鸟景象吗?(数不胜数、密密麻麻、一群又一群、成千上万、热闹)

2、师:你们用词非常丰富,这跟平时看书积累是分不开的。刚才是你们心中描述的鸟岛,课文中是怎样写鸟多的呢?自由的读一读课文的2-4小节,边读边用笔划出你认为写出鸟多的句子或者词语。

3、生自由读,找,画。师巡视。

4、学生汇报(随机学习课文重点句段,感受鸟岛上的鸟多,鸟窝多,鸟蛋多。)

a“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

指导朗读(春天来到了鸟岛,岛上一片鸟语花香。小草探出碧绿的脑袋,鲜红的花朵张开笑脸,它们正伸开臂膀欢迎八方小鸟,春天的鸟岛一片生机勃勃。)读出自己的感受。

b“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你从哪些句子和词语看出鸟多?(热闹、各种各样、聚)平时什么时候会热闹?(过节时人多热闹,这里是鸟多。)你知道六月的鸟岛上都有哪些种类的鸟吗?借助图片老师介绍几种。据新闻报道,去年种类多达80余种,,数量最多时多达十四万只。这么多鸟聚在这么一个小岛上,小岛就成了鸟的世界。出示图片,这么多的鸟聚在这里,发挥你的想象,他们在干什么?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练习说话。

c“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

六月的鸟岛真热闹啊!让我们的朗读也随着鸟岛而热闹吧!齐读第3小节。

看着眼前的景象,你觉得鸟岛是个什么样的地方?鸟儿在岛上生活的怎样?

d“来岛上游玩的人很多。他们伸手就能捉到幼鸟,随处都能拾到鸟蛋,可是却没有人去碰一下,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伸手就能捉到”、“随处都能拾到”也是说明鸟多。伸手就能捉,随处都能拾,那为什么不去拾呢?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是朋友就应该怎样?(板书:人类保护)大自然给了鸟儿安乐的家,鸟儿给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生机,人类把鸟儿当成了朋友,鸟儿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快乐。大自然、鸟儿、人类和谐相处,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啊!

今天的心灵之旅就快结束了,你们有什么收获?鸟儿的生存,需要适宜的自然环境,也需要人类的保护,让我们加入到爱鸟护鸟,保护环境的行列中去吧!课文虽然结束了,但爱鸟护鸟的行到将伴随我们一生。

师:为了我们能把鸟岛介绍为他人,让我们来做导游吧。要想做好导游,对鸟岛可要非常熟悉,现在让我们来背诵课文。

请同学们挑选作业:

1、把你了解的鸟岛介绍给你的家人、朋友。

2、请你为保护小鸟设计一个简短的宣传标语。

3、你还想了解鸟岛的哪些知识,请你带着自己的问题上网,看课外书去查阅更多的资料。

语文课教案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宽、虾、捡、贝、壳、脚”6个字,会写“贝、虾”,画家乡(第一课时)。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美丽的景色,欣赏优美的语言。

4、学生感受祖国的美,热爱我们的家乡。

二、学习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感受美丽景色,欣赏优美的语言。

三、学习难点:画中感悟,品读文字。

四、学习过程:

(一)揭题导入:

(出示课件:西藏群山、中国长城、内蒙古大草原、上海大都市、杭州西湖……)这里有连绵的群山、雄伟的长城、茫茫的草原、一座座现代化大城市,还有我们杭州西湖、到处是美丽的风光。)。

2、导语过渡:

我们住在祖国的各个角落,昨天老师认识了几位小朋友,他们用自己的手,描绘出他们自己的家乡,想看看吗?那我们一起打开课本,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画家乡(第一课时)》。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要求读正确。

(自读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本课生字词,多读几遍)。

2、再次读文,画出喜欢的词句,读一读(初步感知语言)。

3、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学生自评、他评。

3、你最喜欢谁的家乡?(孩子们自由回答)。

(三)细细品读,画中感悟。

一、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看图(出示海边图)这是谁的家乡?

2、说图涛涛画的这幅画你看到了什么?(海蓝、海宽、一艘艘船、贝壳等)。

(相机理解:装满了鱼虾感受鱼虾的多、一艘艘、那么----那么-------体会热闹、丰收;大海的美丽蔚蓝以及对大海的喜爱)。

3、自由读课文(我们一起看看书上是怎么介绍涛涛画的家乡?)两人合作读齐读。

4、美吗?如果你来到涛涛美丽的家乡,你会干什么?课件出示贝壳,

5、看图说话:“海滩上的贝壳是那么——,那么——。”指导朗读。用上了“那么------那么------”可以突出你说的事物。你还能用“那么-----那么------”说一句话。

小结:涛涛的家乡已经够美丽了,听你们读完我觉得更美了,你们好厉害啊!

(四)、学习生字,指导写字。

2、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生字,先带拼音读,再去拼音读,接着以游戏帮助学生巩固。

3、指导写字“贝、虾”投影、评价。

小结:这节课我们到了涛涛的家乡,好玩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去山山平平的家乡。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1.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魄。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课时

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做到精讲多练,把课堂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积极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方法。本课教学设计我是本着以读为主,以练为辅的教学理念进行构思。四年级的学习过程是逐渐从中年级过度到高年级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发展迅速,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采用了以读贯穿全文,边学边练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识记深度,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点,在课堂上攻破难点。设计本课时,我还着重考虑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通过分析学习本课的知识点,提高读文赏词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从而更好地完成新课标理念下的三维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1.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培养观察能力。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4.板书课题,齐读。

1.第1自然段:远看长城蜿蜒盘旋,如同长龙。(第一幅图)

2.第2自然段:近看长城高大坚固。(第二幅图)

3.第3自然段:由长城联想到古代伟大的劳动人民。

4.第4自然段: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语。

2.学习会认的字。

3.学习会写的字。

4.学生书写。(重点点拨:隔、砖、旋等字)

1.出示第一幅图: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2.出示第二幅图:

(1)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2)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老师画出图画,让学生指出相应的地方。

垛子:指城墙顶部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

瞭望口:指齿形墙凹下来的部分。

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魄。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1、板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城》一课。

2、欣赏图片: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欣赏长城的景观。(ppt)

3、谈感受:欣赏了图片,你有什么感想呢?

4、激趣: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儿女的骄傲。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一下长城吗?(学生说)

(一)齐读句子

1.读(ppt: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质疑: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

1.自由读1.2自然段,思考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

2.交流汇报:

(1)长——(ppt)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长城)比作(长龙)。

(ppt图)理解“蜿蜒盘旋”:随山势而走向

——一万三千里:这里运用了(数字说明),山海关在河北省,是长城的起点,嘉峪关在甘肃省,是长城的终点。

(ppt)长城经过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省市,全长一万三千多里。

(2)(ppt第一自然段)齐读:你能读出这样磅礴的气势吗?

(3)过渡:远看长城如长龙,那么,近看长城,又有什么特点呢?

(4)高大坚固

——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城砖筑成

——宽: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高大:两米多高的垛子

——坚固:城台(屯兵和传递信息)、垛子、瞭望口、射口

3.小结:学习了1.2自然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自由发言)

4.齐读:把这种雄伟的气势读出来。

1.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指名读)

2.作者想到了什么?(劳动人民)

3.(ppt)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建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1)此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找出句子中的动词:站、踏、扶——说明作者已经身临其境到了长城。

(3)站在长城上,想起了(劳动人民),此时此刻,作者内心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4)小结:对啊,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震撼了,民族自豪感与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步一步地抬上陡峭的山岭)

(2)这可是两三千斤重的巨大条石呀,劳动人民是那么的艰辛呀。

(3)请读句子:(ppt)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4)思考、交流:(ppt)

*“多少”表示(无数)。

*劳动人民为了修建长城付出了(血汗和智慧)。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

*“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很不容易)。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5)小结:在如此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却能修建出这气魄雄伟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城,你想对劳动人民说什么呢?(自由发言)

(6)让我们闹喊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读这句话。(齐读)

1.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自由发言)

2.请大家一起读这句话。

(ppt)——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气魄雄伟的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与智慧的结晶,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呀。

1.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进行交流。

2.搜集我国的文化遗产资料,了解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丰富自己的知识。

石榴语文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写植物特点的方法。

2、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语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

3、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语句,能自己探索、学习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小朋友们,今天那,老师和大家一起到一个新的王国去作客,愿意去吗?

看什么王国?(出示挂图)石榴王国的小主人来欢迎大家了,大家高兴吗?

到了石榴王国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个别回答,教师归纳)你们有什么办法解决同学提出来的问题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归纳:通过阅读课文去解决它们)。

是啊!同学门在课文中能得到你们想要的答案。

二、民主导学,整体感知:

1、学习字词。

(1)(出示生字)要读通课文,先得看看这些新朋友你认识了多少?你怎么认识的?

会的学生教读,不会的直接出示拼音让学生读。

指名读,齐读。

(2)出示两会生字、词。(齐读)。

你在读课文时觉得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读不准的可以再看看课后拼音。

2、过渡:这些生字词、回到课文中去,你还认识吗?(学生自由说)别说大话,想自己先练读练读吗?请小朋友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你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一会儿我们来比一比!看那位小朋友读得最好!

3、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回察看。

4、检查自读情况。

(1)课文一共几小节?

(2)请四位小朋友来读课文的四个小节,其余小朋友认真听,看看他读得怎么样?(如有读不准的字、词、句,教师相机打断纠正)。

(3)(学生评价)你最欣赏他读的那些句子或者那些句子你还可以读得更好?可以说说理由。(教师相机把难读句子让学生读一读)。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裂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三、再读课文,学生讨论。

小节过渡:同学们确实读准了生字词,读通了句子,看来这次来石榴王国作客已经有了收获。那么,课文究竟是怎样介绍石榴娃娃成长的呢?有没有小朋友知道?(有可能部分同学知道,有可能都不知道)你们是自己读懂解决,还是就老师告诉大家。(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查看)。

1、课文怎样介绍石榴娃娃成长的?

(1)小组讨论。(小小组学习)。

(2)指名回答。(边回答边送石榴标签)。

(3)请拿到标签的小朋友上台,那位小朋友根据石榴生长过程给他们排排队。(请小朋友上来排序,在不断调整中排正确)。

2、请小朋友把石榴标签贴在黑板上。

3、那位小朋友连贯的说一说石榴生长的过程。(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4、过渡:石榴娃娃都在为你们喝彩呢!多么可爱的石榴娃娃啊!我们一起在把课文来读一读吧。

四、检测导结,指导写字:

1、同学们你们看看那些生字难写的?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指导,教师重点指导两个字讯、嚼,教师范写)。

2、指导学生开始描红。(教师来回查看,随时对不符合要求的学生进行指导)。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

3、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读――(学生读课题,石榴)。

2、课文中的词语你读熟了吗?(出示词语)老师来验收一下吧。

驰名中外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酸溜溜甜津津。

3、课文中的短语你能读好吗?(出示短语)。

郁郁葱葱的绿叶火红的石榴花。

笑得咧开了嘴玛瑙般的子儿。

同学们生字记住了,词语又读得这么好,肯定是多读了书的结果。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枣庄,让我们一起去石榴园看看吧!

二、民主导学,精读训练。

1、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说说都看到了些什么?

2、指名交流。

3、看到石榴树的叶子。

叶子怎么样?你是从哪读到的?

(板书:嫩绿郁郁葱葱)请你来读一读。齐读。

4、看到石榴树的花。(体会石榴花的美)。

(1)你看到了怎么样的石榴花?

(2)出示: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3)指名交流。

花颜色美:火红(板书:火红)。

(老师听出来了,你看到了火红的石榴花,你觉得火红的石榴花怎么样?)。

花开得多、开得盛:一朵朵、密、盛、越开越……满、不久。

(谁也看到了这么多的石榴花?你能给大家来读一读吗?)。

花开得生机勃勃(鼓足了劲儿)你能读出这股劲儿吗?

花的形状像小喇叭(板书:小喇叭)。

(4)指导朗读,读出花开得多,开得盛。齐读。

5、体会石榴果的可爱(在石榴园里,你还看到了什么?)。

(1)出示句子: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2)读这句句子,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字或词。(先是、逐渐、最后)。

(3)划出横线: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出示图片)请你来排一排:先是逐渐最后。

(4)可不可以把这几个词语调换一下顺序?(不可以,为什么)。

你看,作者观察得多仔细,用词多准确哪。他抓住了事物的生长顺序。(先后出示小卡片:仔细观察、按照顺序)。

(5)指名读,读出先后的顺序。

(6)你还看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大声地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石榴娃娃?

(可爱)笑、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急切、扒开、张望、报告。

他们为什么笑啊?为什么这么高兴(开心)啊?为什么这么急啊?(板书:高兴地笑)。

作者怎么会把这些石榴娃娃写得这么可爱呀?(喜欢石榴)。

你看,作者喜欢这些石榴娃娃,他把石榴当成了人来写了。让我们也带着这股高兴的劲儿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7)你看,把石榴娃娃当成了人来写,写得多可爱啊,多有趣啊!

现在,让我们把小动物也当成人来写,你也能写几句这么有趣的句子吗?

出示句子:花丛中的小蝴蝶开心地挥舞着翅膀,招呼着同伴去参加歌舞会。

天空中的小鸟()。

(8)再次齐读第三自然段。

6、体会石榴子的可爱、美。

(1)出示句子: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样子、色彩美(出示红白相间的子儿理解):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板书: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请你来读一读,读出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的美)。

味道美:酸溜溜、甜津津的。(板书:酸溜溜甜津津)。

(谁也读到了这股酸溜溜、甜津津的味道,请你来读一读。)。

(3)齐读。

三、检测导结:

1、石榴不仅叶子――(可爱)、花、果,里面的子儿也――(板书:可爱美)你看,作者抓住了石榴的可爱、美的特点,按照顺序(指卡片)把《石榴》这篇课文写得多生动啊。我们在写一样事物的时候也要学着抓物事物的特点。(出示:抓住特点)。

2、同学们,今天的枣庄之行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吗?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背下来。

3、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画一画,再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4、找一找你身边美的事物,试着用几句话写写它的美。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船长》一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了深渊,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1、通读全文,初步了解全文内容,能够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简单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通过朗读和感悟课文片段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

其中,目标3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中我安排三读:一是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扫除字词障碍。二是检查读,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其间,重点指导读好几个外国人名、地名、船名,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初步理解“肇祸、屹立”等词语的意思。三是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最后,布置作业,抄写词语。

下面重点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

(一)把握人物品质,直奔文章中心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通过上午的学习,哈尔威在你心目中是怎样的一名船长。通过这样的一个环节,使学生整体把握人物品格,为后文教学奠下感悟的方向。

(二)品词析句,体会精神

接着,组织集体交流,重点讨论以下语句

1、哈尔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引导学生联系前后文,紧紧抓住“吼”字指导学生感悟,读懂当时的危机和慌乱,体会船长在大难临头时的沉着与镇定。通过剖析哈尔威的吼声,使学生进一步丰满船长舍己救人的精神。

2、船长与洛克机械师、大副的对话

我分二个层次进行:

(1)质疑: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联系前文“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再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话要问船长?引导学生联系第五自然段,体会船长下达了死命令是为了控制混乱的场面,保证让更多的人逃生。

(2)分角色朗读,体会这组简短那有力的对话。

3、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这组句子的教学,围绕为什么人们安全获救而船长却没有逃生徐徐沉入大海而展开,努力营造一种悲壮的、凄惨的美,进而感悟船长舍己救人的光辉形象。

(三)、心灵碰撞,激发情感

通过一段相似的录像场景,使学生从形象上感知,灾难发生时的慌乱与可怕,进而理解船长的镇定、忠于职守、舍己救人是使本次灾难减少到最低点的主要原因。然后借助纸笔,拉近时空的距离,让学生与哈尔威展开心与心的交流。

(四)、形象升华

通过这是一名忠于职守、舍己救人、视死如归的船长和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诵读,力图使哈尔威船长的形象能深入学生的心灵。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1、学会d、t、n、l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d、t、n、l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声调拼读音节。

3、认识5个生字,会读儿歌。

导入:

今天,有四个声母要开个联欢会,为我们准备了精彩的节目,大家想不想看啊?

生:想!

师:第一个节目叫做:敲队鼓。小朋友知道队鼓是什么样子的吗?

生:……

师:我们可以看一看书本上的图。这就是小队鼓了。诶!在敲队鼓的时候啊,有一只小队鼓敲得特别带劲儿de、de、de、de,观众们啊就一定要认识它,它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声母d。

生:……

师:在读它的时候要轻一些,短一些。大家一起跟着老师来读。

生:……

师:d的样子怎么来记呢,小朋友们又要动脑筋想办法了。

生:……

师:噢!小朋友们这么快就想出办法来了啊(左下半圆ddd,小鼓一敲ddd)

师:老师怎么觉得这个声母这么面熟啊,好象前面学到过似的,请小朋友们帮老师来想一想。

生:……

师:噢!原来和b点像,可是它们不一样,右下半圆是bbb,左下半圆是ddd。那么请小朋友们来写一写d,它是在四线格的上格和中格,先写半圆再写小棒,写法和b也不一样,b是先写小天线,再写半圆的。小朋友们要记清楚。

师:观众们认识了d之后呢,d就想找几个好朋友一起玩,大家看,声母d找到了哪些好朋友啊?(出示da、de、di、du)请小朋友们来拼读。(指名)

生:……

师:第二个节目开始了,叫做:小鱼跳舞。轮到它跳舞了,小鱼活蹦乱跳的,可高兴了。我们就来学一学,跳舞的小鱼t。我们一起来读。

生:……

师:读的时候要轻短。大家再来一遍。

生:……

师:在四线格里写的时候要先写竖弯,然后再写横。小朋友们练一练。

生:……

生:……

师:好,小朋友们很能干,方法也学会了,我们以后自己就能认识很多拼音了。

师:现在呢,两个节目已经表演完了,这些字母演员们啊要休息一下,它们就自己去找朋友了,d和t跟带声调的a、e、i、u交上了朋友。(出示)

师:有这么多,小朋友们会念吗?

生:……

石榴语文教案设计

《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荚散文。教学时,引导学生在熟练诵读全文的基础上,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石榴的形象(特征),领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进而体会作者借对石榴的描写,所表达的志向、抱负。

教法学法:在指导学生熟练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通过合作、讨论等方式领会作者所托之志,培养学生积累优美语句的兴趣和习惯。辅之以多媒体教学。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一边利用多媒体展示石榴的图片或实物,一边让学生说出有关石榴的诗句(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石榴的诗句和资料)。

2、教师补充石榴的有关知识。(课件展示)。

石榴又名安石榴、若榴等。属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夏季开花(花有结实花和不结实花两种),果在秋季成熟。石榴原产伊朗的扎格罗斯山?喜欢阳光和温暖的气候。我国在西汉时由张骞从西域带到中原,后传布南北各地。山东枣庄有我国最大的石榴园,有“天下第一榴园”和“冠天下石榴园”的美称。此外云南、四川、新疆等地也是石榴的主要产区。石榴叶翠绿,花大而鲜艳,故各地公园和风景区也常有种植以美化环境。根据花的颜色以及重瓣或单瓣等特征又可分为若干栽培变种,如月季、石榴、白石榴、重瓣白花石榴、黄石榴、玛瑙石榴等,这些变种主要供观赏。

(二)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o19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19开始新诗创作。抗日战争期间,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主要作品有:《女神》(诗集),《屈原》、《蔡文姬》、《棠棣之花》(历史剧)等o《石榴》写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一些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在此背景下,作者写成此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

(三)检查预习。

1.词汇积累(结合注释,明确一些词语的音或义)。

奇崛枯瘠犀利辟易金垂安普刺忍俊不禁。

骨朵柔媚争妍斗艳古味盎然光嫩潜溢。

2.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试说说作者的写作意图(对于写作意图,学生回答可能不够准确,教师可指出,但不必作结论)。

(四)整体感知。

1.朗诵全文(配以轻松愉悦的古筝音乐)。

(1)教师范读第一自然段。(提醒学生注意听老师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情感的把握和处理)。

(2)学生朗读2--9自然段(每人读一段),然后让其他学生对朗读情况进行点评。(教师稍加评价,意在指导朗读)。

2.学生自由品读课文,思考完成下列问题。(可以讨论、交流)。

在刚才的听和读的过程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石榴的什么感情?请告诉大家。

参考答案:对石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作者按什么思路结构全文?可分几部分?试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段意。

参考答案: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篇。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点明石榴的可爱。

第二部分(2-;6自然段):具体描绘石榴的特征。

第三部分(7--9自然段):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本文抓住“最可爱”这三个字依次描写了石榴的哪些特征?

参考答案:依次描写了石榴的“枝叶”、“花”、“骨朵”、“果实”和“子粒”。

枝叶:(与梅、柳比较)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花:深红色;单瓣的陆离,双瓣的华贵;对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比作夏季的心脏。

骨朵:“小茄形”,“逐渐翻红”,“顶端整裂为四瓣”,像玛瑙琢成的花瓶。

果实:似“破口大笑”。

子粒:“透明光嫩的皓齿”,丰腴,有酸甜两种o。

(五)朗读、品味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1.学生自由阅读自己最喜爱的句子或段落,然后在小组内探讨、交流,说出喜爱的理由。小组选出代表发言,在班上交流。(教师可作巡回引导,让学生品味生动、活泼的语言以及领会拟人、比喻等修辞的.作用)。

答案不惟一,只要说明理由即可。

刻。)。

2.请你用下面的词语各造一个句子,最好使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

枯瘠柔媚争妍斗艳忍俊不禁。

(六)作业。

诵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第二题,并领会作者所托之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分析了石榴的形象,初步感知了石榴的美。本节课进一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借石榴所托之志。

(二)局部品味。

1.齐读第一部分。思考、讨论:第一段主要运用什么写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对比写法,点出了石榴树非同寻常的品格。

2.学生品读第二、三部分。

(1)文中揭示了石榴什么样的内在特征?

(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第3、7自然段)。

参考答案:揭示了石榴毫不辟易阳光的直射——敢于对抗骄阳,毫不示弱的精神;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品格。

(2)作者为什么将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

参考答案:第一次将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主要是从石榴花的色彩和外形的角度比喻;第二次将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主要是从“热烈”、“充满活力”、不受束缚这一内在特征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石榴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内在品格。“心脏”使人具有活力,而石榴能给火热的夏天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二者在这一点上相似),因而把石榴比作“夏天的,b脏’’。

(3)作者喜欢石榴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作者喜欢石榴,不仅因为它美丽,还因为它与众不同——在夏日的炎阳下抗争,毫不示弱;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无畏精神和品格,而这精神正好与作者性格特征相契合,所以喜欢石榴。

(三)主题探究(引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讨论、交流后归纳)。

(四)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通过质疑互助互学,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互动一起解疑。

(五)小结本文写法上的特色。

提示:

1.抓住特征,仔细描摹。

2.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3.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六)感悟拓展。

1.对比阅读。

牡丹的拒绝。

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1)在作者印象中,牡丹的性格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在文中找答案)。

参考答案:喜欢热闹,耐不住寂寞,喜欢众人的参拜和瞻仰。

(2)文中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牡丹的什么品格?

参考答案:作者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牡丹的卓尔不群、不肯媚俗的高贵。

(3)你知道关于洛阳牡丹的典故吗?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本应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传说唐朝时,女王武则天在冬天赏花,命令百花齐放,只有牡丹因为自己是花中之王没有听从,从而惹怒武氏,被逐出都城长安,流放东都洛阳,所以洛阳从此成为牡丹的故乡;第二问答案,可引导学生。

参考“思维点拨”,学生言之成理即可肯定。

把《牡丹的拒绝》与本课课文比较,试举例说说它们在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异同。

提示。相同点:两文都运用拟人手法,语言生动形象。不同点:《石榴》语言较活泼,催人向上;而《牡丹的拒绝》一文的语言则较含蓄,让人沉思等。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思维点拨:牡丹象征着雍容华贵,它被人称为花中之王。作者怀着参拜和瞻仰的心情来到洛阳,满心以为牡丹也会喜欢热闹,没想到牡丹“朱唇紧闭,洁齿轻咬”,拒绝盛开。作者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花中之王的卓尔不群、不肯媚俗的高贵品质。作者的心情由期待变成失落,甚至还有“惊愕伴随着失落和疑虑”,这也引发了作者对牡丹为什么要拒绝的思考。

2.你喜欢什么花草树木?请向同学们描绘你最喜欢的一种,要求尽量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最好用上比喻或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适当抒情。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由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七)作业。

1.“思考与练习”中的第四题。

2.把本课中你喜爱的词语、句子摘录下来,抄进你的摘录笔记本中。

教学探讨与后记:

自主思考、可以合作探究,理解石榴的内在特征,领会作者所托之志,以求突破难点;最后,以比较阅读和口头作文的形式,实现学生能力的迁移和思维的开发。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围绕教学目标,一方面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然后讨论交流学习心得,互帮互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另一方面,教师设计子富于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和练习,有效地驾驭着学生学习的方向。这样的教学让课堂充满生气,学生也学得扎实有效。

高中语文教案设计

1.本单元课文一篇选自《左传》、一篇选自《国语》、两篇选自《战国策》,它们都属于先秦历史散文,记事全面翔实,写人生动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2.本单元这些历史散文对当时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生活作了广泛而又具体的记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但由于时代的隔阂,文中所记载的文化习俗、典章制度,现在的人们大都不熟悉,特别是有些文言词语音义变化很大,学习时会有一些困难。

3.本单元课文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如: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不计个人得失与安危,顾全大局、无私无畏的精神;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国语》、《战国策》的作者(编者)情况、写作背景、文体特点以及“十三经”、“二十四史”等有关常识。

2。了解先秦时期各诸侯国的地理形势以及当时的风俗习惯、礼仪、典章制度、官职称谓、人物身份等有关知识。

3.借助工具书与课文注释准确地掌握本单元中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音形义,能结合上下文揣摩某些词语的含义,能联系学过的课文,归纳多义词的义项。

4.了解并掌握本单元出现的四种文言句式的特点,掌握判断句、疑问句及宾语前置句的某种规律。

5.区别疑问句中设问与反问两种修辞方式的不同特点;了解比喻和委婉语的用法。

6.通过反复朗读,加强理解,背诵其中重点段落。

7.能够根据课文中的情节与对话,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并归纳其性格特征。

8.能够较准确地分析文章结构层次并能简要归纳各层大意,理解各层之间内在联系。

9.能够较正确地将某些文言句译成现代汉语。

10.能够学习古人,联系现实,古为今用,写出作文。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借助工具书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注意积累文言文字词句的知识。语言材料方面古今变化较大,有些文词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不再使用了,比如古代一些典章制度及官职人称等,这些比较冷僻的词语学习对参照课文注释明白其意思即可,不必花费很大精力去记忆,有些词语意义虽未消失,但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或者已经换成另一个词语来表述,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修(长)”、“服(穿、戴)”“谓(说、对……说)”以及“公”、“君”等尊称。这类文言常用词是学习积累的重点。还有些词语古今意义没有多大变化,而现代汉语常作复音词语或成语中的一个成分,如“形”――形体、“容”――容颜、“衣”――衣服、“妻”――妻子、“朝”――朝三暮四等。要注意积累时应举一反三。

2.随时注意积累总结特殊文言现象:通假字、一词多义,要善于总结一般语法规律,从而掌握一些特殊文言句式。比如,文言文中的判断句、疑问句与现代汉语有何不同?在什么情况下文言句中的宾语常置于谓语动词前边?要摸索出一般规律,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单元教学设计。

1.本单元选人的课文,语言比较浅显,内容生动有趣,篇幅也不长,可以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与课文注释,自己串讲课文,教师只做重点、难点的点拨。

2.《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是教读课文,要求在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以培养阅读能力。《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是白读课文,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个别段落。

3.比较阅读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体会这几部历史著作在结构层次安排、人物形象刻画等方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4.如条件允许,可尝试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课堂。如利用计算机网络发送对课文学习中重点难点内容的总结知识,发送要求进行比较阅读的典型文章,这样可大大提高课堂容量;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阅读后的网上作文,教师可进行单独指导,也可与其他同学进行网上交流,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也可把板书设计成幻灯片、实物投影,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其中的8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中感悟叠词的表达效果,会说类似的叠词,并积累叠词。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森林的作用,教育孩子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并努力为绿化祖国作出贡献。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森林的作用。

2课时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森林是各种动物的家,初步了解森林的作用。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森林的作用。

挂图、生字词卡片。

1.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一课呀?

2.学生齐读。

3.你们知道,小树、小草、帮了山爷爷什么忙吗?

4.许许多多的小树围在一起,就成了森林。森林是什么样的呢?小朋友们看。(出示挂图)

5.小朋友们你们在森林里都看到了什么?

6.小朋友们,你们想对森林说什么呢?

7.指导读课题。

1.教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找生字。

2.反馈找生字的情况。

3.认读生字。

4.朗读课文。

5.学生自由读,把课文读通顺,并找找文中哪儿描写的是森林,哪儿描写的是大家向森林问好。

1.文中哪几自然段写的是森林呢?

2.学生反馈,教师出示句子。

一棵树,两棵树,好多好多树。手挽手,肩并肩,一片绿色的海洋

3.指名读,其他学生评议。

4.引导学生做动作,理解手挽手,肩并肩。

5.出示挂图再次感知森林的样子。

6.这句话中海洋指的是什么呢?

7.指导朗读。

8.谁向森林问好了?

9.反馈他们各说了什么?

10.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读它们说的话组长可以安排角色朗读。

11.反馈的情况。

1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森林有什么作用。

13.集体反馈。

1.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2.指名认读生字并组词。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9.森林,你好

小动物的家

森林 挡风沙

储雨水

教后感

1.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中感情叠词的表达效果,会说类似的叠词,并积累词语。

4.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孩子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并努力为绿化祖国作出贡献。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森林的作用。

生字卡片,人类破坏造成的自然灾害图。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有谁向森林问好了吗?

2.它们都说了什么呢?

3.教师小结森林的作用,然后导入新课:小朋友们,森林帮我们这么多忙,可是,却还是有人向可爱的森林伸出了可怕的手。(出示图片)

1.让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的观后感想。

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森林呢?我们不能做什么?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小结,教育孩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植树造林。

1.出示读一读,说一说练习。

2.学生自由大声读。

3.指名读。

4.学生讨论、区别,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5练习说:好______好______的______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开火车认读。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让学生自己说说在书写这些字的时候,该注意什么。

5.学生写字,教师个别辅导。

6.作业展示,集体评议。

7.互相批阅生字,一起修正,争取写得更好。

抄写生字。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