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考察报告(优秀15篇)

时间:2023-11-30 15:11:19 作者:LZ文人

考察报告的撰写需要注重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确保研究结论具有科学性和可信度。请注意,以下范文是根据丰富的实际调研和考察数据撰写的,供大家参考。

澳大利亚考察报告

根据中澳农业科技交流协议,中国农业部旱作节水及保护性耕作农业考察团一行5人,于6月19日至7月3日赴澳进行了专题考察。在澳大利亚农林渔业部工作人员的精心安排和陪同下,先后考察了维多利亚州、南澳大利亚州、新南威尔士州、昆士兰州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可持续农业灌溉研究院、农业生产系统研究中心、气象与应用研究中心、农业大学、农机生产企业、农场,与有关管理、科研人员和农场主、企业家等进行了广泛的座谈和交流,考察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现将有关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

澳大利亚是一个以农牧业、采矿业和制造业为主的国家,盛产羊、牛、小麦和蔗糖等农产品。发展农业生产有其自身的优势:一是地域辽阔,人均耕地面积多。全国总面积768万平方公里,统计1800万人,每平方公里平均2.3人;全国农牧业用地约4.8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3%,农业人口人均农牧业用地27公顷,人均耕地面积近3公顷。二是适宜耕种的土地条件较好。澳大利亚有三分之一的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三分之一的地区适宜发展农业。适宜于发展农牧业的地区土地条件均较好,土地平坦、肥沃,有一定的降雨量,适宜生产小麦、水稻、大麦、甘蔗、棉花等。三是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主要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实现了机械化。四是政府高度重视农牧业发展。从机构设置上就可以看出,过去农业由初级产业与能源部管理,为了加强农业,澳大利亚政府于近年专门成立了农林渔业部,管理全国的农业、林业、渔业生产和对外贸易。由于有这些优势和条件,加上政府不断地调整政策,澳大利亚农牧业近几年来稳步发展。在农业领域,我们所到的政府管理部门、研究机构和大学,都迫切希望与我们开展科技、推广、贸易等多方面的合作。

二、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的政策措施。

澳大利亚是一个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全国沙漠和半沙漠占国土面积的35%。东南部的墨累河(murray)及其支流是澳大利亚最主要的河流,但蓄水量较少。澳大利亚的自然降雨量也不均衡,60%以上的地区年均降雨量不足500mm,30%以上的地区年降雨量不足375mm,在西部沿海地区虽然雨量比较充沛,但分布极不均匀,年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总的来讲,缺雨干旱是制约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澳大利亚政府自从九十年代以来,相继对管理水的机构进行了企业化改革,对水资源进行控制使用。具体情况如下:

改革管水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为了使水资源管理机构与水资源利用状况密切相关,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近年来,澳大利亚对水资源管理机构进行了企业改革。我们考察的维多利亚州塔图拉(tatrua)地区供水站(公司),原来是国家专门管理水的机构,现在改为属于州里的公司,公司董事长由政府任命。这个公司的主要职责是为社区提供水利服务,制定供水政策,实行配额供水,确定水的价格、用水量,征求用户对公司的意见等。这个机构的资金80%来自于用户,20%来自于上交政府资金的返还部分。由于企业化的水资源管理组织自身的运营状况与水的利用效率息息相关,因而增强了这些组织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关注程度。

实行用水管制,有偿使用。澳大利亚所有的水资源都是政府所有,农民用水必须交费。农户向供水站申请购买水,供水站则根据农户需要和配额向州里的水供应管理组织购买,然后销售给农户。我们在考察的农场看到,水渠中都有供水计量装置,据以确定用水量和费用。据农场主介绍,用水超配额加价,超额太多就断水停供。水的价格主要是根据水的成本核定。不同地区供水设施的投入不同,水的价格也有一定的差异。一般每百万升水的零售价格是20澳元左右。水费的成本构成大体是:渠道维护运作费占30%,大坝建设费占30%,设备更新费占30%,其它杂费占10%。水的成本价格初步确定后,公司还要反复和农户协商,并报州供水部认定,才能向农户收取。农户之间也可以进行水的交易。如果某户农民不用水或需要用更多的水,他都可以卖出或买到水,永久性转卖或临时性转卖都可以。永久转卖的水价一般为每百万升500~1000澳元,临时转让的水价一般为每百万升15~200澳元。水的配额有偿使用,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而水在农户之间的交易也使水在不同区域、不同地方的分配更为合理、高效。

政府和农户共同投资兴建供水设施。据塔图拉地区供水站的负责人介绍,澳大利亚最初的供水渠道等设施是由政府投资兴建的,到现在已经使用了100多年,很多设施都已经老化、损坏。这些设施的维修费用由政府和农民共同出资,1994年,塔图拉地区投资400万澳元维修老化的供水渠道等,其中政府提供200万澳元,用户提供200万澳元。他认为今后要逐步转向农民投资兴建供水设施。

政府对发展旱作及节水农业给予一定的扶持。为了鼓励农民采用新技术,澳大利亚政府采取了一些补贴政策,使农业可持续发展。大致的补贴项目有:一是对土地整治计划进行补贴,一般补贴10%左右;二是对修整灌渠进行补贴;三是对购买土壤水分检测仪进行补贴;四是对水循环利用计划进行补贴。

由于管理水资源的机构逐步改革,用水也逐步市场化,使澳大利亚农业用水的利用状况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一是用水向效益高的产品转移。据介绍,近来,农业、畜牧业效益下降,用水量减少,而园艺农业效益高,用水量上升。近年不同农畜产品产值所占比例及其用水所占比例大体是:奶牛养殖用水和产出相当,都是50%;农业、畜牧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45%,产出只占总产值的25%;园艺农业产出占23%,用水只占3%。由于比较效益的原因,所以,农业、畜牧业用水减少。二是促进了节水技术的应用。由于实行有偿用水,农民都注意节约用水,采取一些测量土壤含水量、适时灌水、旱作农业节水、改善土壤条件等技术,提高水的利用率。

三、旱作节水的主要技术措施。

由于采取有偿使用水的政策,所以农民都惜水如油,千方百计采取各种节水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

推广测量土壤水分技术,做到适时灌水。对土壤水分进行监控,把水的用量精确化,减少对水的浪费,降低成本,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获得高的产量非常重要。目前澳大利亚采用的土壤水分测试方法有:插入式测量法、环境水分监测法、tdr水分测试法、遥感测试法等。重点研究什么时候灌水、灌多少水,灌多长时间水,灌水所达到的深度是多少,灌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等实用技术。我们在考察土豆农场和依安农场时,农场主们都向我们介绍了简易的土壤水分检测技术。

采用循环用水办法。在土地中修建供水渠和排水渠,形成一个循环系统,使渗漏的水通过排水渠流入集水池,再循环利用。

推行轮作制。种水稻一年一季,两年轮作,改种小麦、大麦或牧草等,节约用水,改善土壤结构。

实行土地整治计划。农场主集中联片,在政府资金的引导下,对辖区的土地进行改良,对水渠和林木进行规划。

采取沟灌、滴灌、渗灌等技术措施,减少对水的浪费。

四、保护性耕作与固定道作业情况。

考察中,我们专程到与中国农业大学进行了多年合作的昆士兰大学格顿学院,具体了解在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免耕技术)和固定道作业方面的新情况。据介绍,目前,澳大利亚已有90%的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方法,有50万公顷土地采用固定道作业。格顿学院农业机械化研究中心对农业机械固定道作业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所称的固定道作业,主要是研究农用轮胎的效用、对地面的压实程度和对农作物的影响。通过固定道的精确性,减少轮胎对土壤的压实,减少土壤的径流和流失,节约能耗,增加产量。非固定道作业,压实的宽度占幅宽的20%~30%,多项作业压实加起来大约50%,而固定道作业只有15%。压实和非压实土壤的径流平均差60mm,即压实土壤径流大,非压实土壤径流小。固定道作业增产15%左右,固定道加免耕方法,上述效果更好。采取的技术措施是,加宽轮距,在固定不变的轨迹上行走。我们参观的一农场,有3000公顷土地,7年前改用固定道和免耕深施肥等综合措施,使原来一年只能生产一季,变为现在一年生产两季,提高产量70%。

五、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做法。

通过考察,我们认为,澳大利亚旱作节水和保护性耕作有较高的发展水平,在旱作节水的政策制定以及科研、技术推广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一是实行配额有偿用水,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改变传统的用水观念和习惯,加强对水的管理,对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十分重要。澳大利亚政府强化对水资源的管理,按照经济规律,实行有偿使用,配额供水,既推动了节水技术的发展,又改变了农民的用水观念,从而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建议加快我国农业用水制度的改革,实行合理的价格政策以及鼓励水交易行为的措施,促进水资源分配的合理化。

二是高度重视节水技术的研究。我们这次考察,到了几个灌溉和节水技术研究机构,深深地感到他们的节水技术研究等项目,紧密与生产实际相联系,很快得到推广应用,并且愿意与我国进行合作研究和推广。建议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同时,积极开展与澳方(以及其他国家)在节水技术方面的合作,借用别人的科研成果,推动我国节水技术的发展。

三是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政府应有有效的投入。农业实用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政府应通过项目和资金进行投入,形成有效的机制,并且监督实施,引导实用技术的扩散和普及。

四是重视农业用水的环境治理。农业用水由于受化肥、农药等的污染,排入江河湖泊等,造成二次污染,而用于农田则可以再次利用其中的有效成分。建议采用澳大利亚的农田循环供水方法,使农业用水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循环使用,既可以节约用水,又可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澳大利亚奶牛业考察报告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面积760多万平方公里,四面环海气候温和,大陆边缘地带降水相对丰富,是森林草原区,内陆气候干旱为荒漠、沙漠地区;全澳洲人口约2100万,行政区域分为为7个洲,即维多利亚洲、新南威尔士洲、昆士兰洲、西澳、南澳、北澳、塔斯马尼亚洲。

澳大利亚气候资源条件适宜于发展奶牛业,奶牛饲养历史有一百多年,最早有记载的纯种荷斯坦奶牛引入澳大利亚是在1886年,由荷兰航海者引入,最初饲养在维多利亚洲墨尔本附近。澳大利亚奶牛业的快速现代化发展始自于“二战”之后。奶牛存栏迅速增加,从欧洲、加拿大和新西兰引入奶牛;并且于上世纪50年代引入了人工授精等现代化生产技术,开始了大规模的改良和培育工作。

澳大利亚全国目前存栏奶牛210万头,可繁母牛117万头,约占奶牛总存栏的55%。奶牛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几个洲,以维多利亚州存栏最多,占全国总量一半以上;澳洲全国有奶牛场6000多个,奶牛场饲养规模在130—400头之间。

二、澳大利亚奶牛繁殖育种及品种分布状况

奶牛品种状况 在澳大利亚210万头奶牛中,80%为荷斯坦奶牛,11%为娟姗牛,其它品种如西门塔尔、爱尔夏和瑞士褐牛等占9%。

澳大利亚荷斯坦奶牛体型大而结构平衡,成母牛平均体高140公分,体重635公斤,放牧条件下产奶期约为330天,平均产奶6.2吨,乳脂率3.89%,乳蛋白平均3.2%。娟姗牛属小型乳用牛,该牛在澳洲分布广泛,经济性状突出,鲜奶中干物质含量高,平均产奶4.5吨,乳脂率4.87%。

奶牛繁殖育种情况 澳大利亚奶牛在繁殖方面大多采用人工授精,对于育种群体的选配非常细致,有完整的繁殖育种记录,人工授精大多数由农场主自己完成操作,情期受胎率60%;一些奶牛场开展胚胎移植,由专家进行服务,也有部分农场由农场主自己操作,受胎率在60%左右;对于初产母牛也采用与小型品种公牛本交的作法,主要是为防止难产,初产犊牛不留群,不论-公母犊均育肥肉用屠宰。

澳大利亚的奶牛场全部加入协会组织,澳大利亚奶业协会。奶牛场主在奶牛饲养、繁殖、育种等方面接受奶协指导。奶牛协会是一个非盈利性的行业组织,维护奶牛场主的利益,协调奶牛场主与人工授精中心的关系,协调奶牛育种组织与奶牛场的关系。农场在奶协的安排下接受人工授精中心分发的优秀公牛冻精和育成公牛后测冻精。奶牛后测冻精的下发是免费的;人工授精中心对提供后测数据的农场支付费用,每头完整的女儿牛资料农场主可以获得10澳元补助;参与后测的农场可优先使用取得好的后测成绩的公牛冻精。人工授精中心也可以帮助农场生产农场自己培育饲养的公牛冷冻精-液,供该农场自己使用。在澳大利亚有20%的奶牛场被定为种公牛后测及培育场。

奶牛出口情况 澳大利亚奶牛业经过百年发展及培育,目前是一

个奶牛生产大国,每年有大量奶牛出口到其他国家,主要出口对象是中国、日本、墨西哥、东南亚等地,每年的出口能力大约为15--20万头。在澳大利亚有十几个比较大的奶牛出口商,他们联系着近千个奶牛销售代理商,代进商们则联系着全国6000个奶牛场,奶牛出口商的实力和供应能力各不相同,关键是他控制多少代理商及农场。奶牛出口对于农场来说可以赚到更多的利润,出口价格比国内销售高出许多,在国内相当一部分母牛犊不留作后备母牛,只能作为肉牛育肥屠宰了。

三、澳大利亚奶牛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澳大利亚畜牧业十分发达,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畜牧业产品以出口为主,畜牧业产值占农业的65%以上,奶牛业占畜牧业产值近一半。

繁盛的树木可以为奶牛遮雨防阳光直射。澳洲奶牛场的草场大多为人工改良草场,其中禾本科牧草占80%,豆科牧草占20%。大多较干旱地区草场具有喷灌设备,保证草的生长供应能力。相对来说降水丰富地区的奶牛场因投入少效益会更好一些。

《澳大利亚奶牛业考察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榨乳方式 由于澳洲劳动力缺乏,目前全部奶牛场100%采用机械榨乳,每天两次榨乳,榨乳设备简单实用,有鱼骨式和转盘式两种,大的奶牛场选用转盘式的,可同时容纳50头奶牛榨乳,每天早晨和下午4点左右为榨乳时间,奶牛已经形成条件反射,到了榨乳时间奶牛成群排队从草场返回榨乳区等待,榨乳结束后自行返回草场。鲜奶经过密闭管道流入低温贮奶罐中低温保存。在澳大利亚少数大的奶牛场采用更先进的无人值守榨乳设备给奶牛榨乳。奶牛可以随时进入榨奶通道,该榨乳设备可以在无人看守的情况下靠红外线探测装置完成操作程序,推动奶牛进入榨乳位,清洗乳-房,安装榨乳杯榨乳及冲洗设备等,该设备产自荷兰,每套大约25万澳元。

饲料供应和鲜奶销售 每个奶牛场均设有饲料塔和低温贮奶罐,饲料由饲料加工厂生产,然后定期送到农场饲料塔内,定期进行货款结算。奶牛在榨乳时补料。奶牛场奶罐中的鲜奶定期由乳品厂来人收集,取奶样、计量奶量全部由乳品厂工作人员完成,乳品厂定期给农场主支付奶款,反馈奶样的分析结果。在整个奶牛场生产经营中农场主主要完成奶牛饲养和榨乳工作,前后相关环节都有专门的相关机构来做,不同生产主体分工明确。这是他们生产效率相对较高的主要原因。

四、完善的奶业生产社会化服务

双赢的良种培育机制 澳洲奶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得益于良好的社会化服务,良好的奶牛饲养者与乳品加工者的关系。在澳洲奶牛育种、后测及品种登记工作由奶牛协会来主持,由协会根据奶牛场规模、牛群质量审定种公牛培育场和后测场,育种机构对于提供后测生产数据的合作奶牛场给予经济补助,参与培育后备公牛的奶牛场免费使用优质的种公牛冻精。

奶牛品种登记 在澳大利亚奶牛品种登记是自愿的,奶牛登记是收费的,目前大约有60%左右的成年奶牛登记。只有登记奶牛才可能成为育种及后测群体,登记母牛的后代价格也较高,登记工作由奶牛协会的专家进行,生产数据进入协会数据库。

技术培训和支持 奶牛协会免费为奶牛场培训人工授精技术人员,为农场提供兽医服务,农场有生产问题可以随时请专家来解决,但提供服务的专家收取一定的费用。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即奶牛群体改良计划(dhi)已开展几十年,在澳洲已有40%成年奶牛进行dhi测定,每头奶牛每年收取20澳元的测定费用,每月取样一次,定期给奶牛场反馈结果,农场主依测定情况进行繁殖安排、治疗疾病和改善饲养管理。

降时,乳品企业提高鲜奶收购价格,提供贷款帮助奶牛场发展。

加工业对奶牛饲养的影响 澳大利亚乳品加工业发达,是乳品加工大国,乳品种类繁多,以乳粉和黄油、奶酪为主。不同的乳品加工业对鲜奶的质量要求有所不同,由于澳洲液态奶产品少,所以澳洲奶牛鲜奶干物质含量普遍较高,高于北美及欧洲,特别是为黄油、奶酪厂提供鲜奶的奶牛场,奶牛的乳脂率都很高,平均在4.0%以上,相当部分奶牛场饲养乳脂更高的娟姗牛,平均乳脂率达到5%。

五、科学的投入产出和效益最佳的生产观念

澳大利亚奶牛平均单产6.2吨,相对于北美、欧洲来说生产水平较低,相对于我省也不算很高,所以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澳洲奶牛整体遗传质量不高。其实澳洲奶牛的育种水平是相当高的,他们核心群奶牛质量,种公牛质量与北美是同步的同等质量的。每年世界种公牛(interbull)排名中,澳洲的成绩是相当好的。澳洲奶牛实际平均产奶水平不高有两个原因,一是奶中干物质含量高,适应他们加工业业的需求,若与北美奶牛的奶中干物质含量比并不差很多;二是生产方式不同,澳洲奶牛以放牧为主,生产的核心是单位草原生产鲜奶的量,所以有一个达到最佳效益的产量,若再提高产量就需要投入更多粮食,对于粮食产量有限的澳洲是不经济的,奶牛场主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适当规模,适当产奶量。

科学的牛群结构是保证效益最大化的根本条件,澳洲奶牛淘汰率也较高,他们后备奶牛充足,对于繁殖障碍、老龄和病牛及时淘汰处理,保证生产牛群的生产繁殖效率。

面向生产需要的奶牛育种服务 在澳大利亚对奶牛主要选择生产性状,对花片、颜色等次要性状选择不严格,部分奶牛场内的奶牛花色比较杂。在澳大利亚对奶牛的顺产性、乳头长度等我们不太重视的性状选择很严格。因为澳大利亚奶牛几乎是处在无人照料的饲养情况下,顺产很重要;由于全部采用机械榨乳,乳头长度,抗乳-房炎性状显得尤为重要。在生产群中存在大量的杂交奶牛,如西门塔尔与荷斯坦杂交牛、娟姗牛与荷斯坦杂交牛,他们对于生产群体只要生产性状好就可以,在生产群奶牛中,杂交牛、全黑、全白和杂色牛数量都不少,而在育种群体进行严格的育种性状选择。

《澳大利亚奶牛业考察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六、澳大利亚奶牛业的发展趋势

澳大利亚奶牛业经历百年发展在各方向已经形成了科学生产管理育种出口体系,生产及经营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促进了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益在相对较高水平基础上仍不断提高,主要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场经营管理者专业队伍,许多农场已打破传统的家庭经营模式,奶牛场聘用专职经理,或委托租赁经营,经营者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二是奶牛存栏量稳中有降,在近百年的发展中澳洲奶牛存栏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从2002年起奶牛存栏数量开始下降,而产奶量继续平稳上升,存栏奶牛健康水平和遗传质量持续提高,形成了后备牛充足,生产牛生产繁殖率高,高淘汰率快速更新的良性循环。

三是奶牛业更加外向发展,澳洲奶牛存栏基数大,而且进入存栏负增长时期,每年有几十万头后备牛可以出口,出口对于奶牛场、代理商及出口公司都有利,政府也支持奶牛出口,出口奶牛质量也日益提高,加之澳洲奶牛是放牧饲养,出口到舍饲为主的国家后奶产量将有所提高,越来越受到进口国的欢迎。

5月16日至29日省委棠委、常务副省长林廷生率山东省政府暨经贸代表团一行18人对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进行了友好访问。代表团所到之处,受到两国地方政府和企业界的热烈欢迎。在我驻外使领馆及到访国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和代表团成员的努力下,林廷生副省长此次出访,增进了相互了解,推动了一批合作项目,达成了一批合作意向,取得丰硕成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宣传山东、加强联系、促进合作

访问期间,一是拜会了澳大利亚南澳洲政府各主要机构,就加强沟通、扩大合作广泛交换了意见。南澳洲作为我省的友好省州,合作与交流源远流长,双方在经贸、农畜牧业、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的合作近几年来得到持续快速的发展。在南澳期间,林廷生副省长分别会见了南澳洲阮迈克、贸易和经济发展部部长郝罗威、上议院议员carmel zollo女士、工业贸易及地区经济发展部部长、矿业资源发展部部长、小型企业部部长等多位澳洲地方政府官员。南澳洲对林廷生副省长及代表团的访问表示热烈欢迎,表达了对与山东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视,以及今后与山东在贸易、畜牧业、渔业、资源开发、制造业、教育培训等方面与山东开展交流与合作的愿望。林廷生副省长重点介绍了我省近年来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对我省与澳大利亚及南澳的以往合作给予了肯定,并表示我省高度重视与南澳洲的友好合作,希望双方能够继续在更广泛的领域进行深入合作,促进双方友好合作关系健康发展。双方就双边经贸合作进行了深入交谈,对资源开发、畜牧业进出口及农业科技合作、教育培训、文化交流等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共识。

在与南澳洲工贸部的工作会谈中,南澳洲工贸部向代表团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南澳洲经济的发展,重点介绍了南澳洲矿产资源、农业科技、制造业的情况,表达了进一步与山东加强经贸合作的强烈愿望;代表团成员有针对性地就南澳的产业政策、产业发展重点、贸易和投资政策等问题与澳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南澳洲方面对合作兴趣浓厚,在会后举行的分组对口洽谈中,在畜牧业、资源开发、吸引制造业投资等方面与代表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南澳洲政府举行的招待宴会上南澳洲上议院议员carmel zollo女士对代表团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认为山东与南澳经济互补性很强,对未来双方的合作充满信心,希望双方今后不断加强合作,促进双边经济发展。

二是拜会了澳中工商业委员会维州分会、南澳工商总会等行业机构,签署了《中国国际商会山东分会与澳中工商业委员会维州分会合作协议》与《山东省贸促会与南澳工商总会友好合作协议》。在与南澳工商总会工作会谈中,阎兆万副厅长介绍了我省经济发展和双边经贸合作情况,重点介绍了我省在吸引制造业投资项目及资源开发和境外投资方面的优势,希望在上述领域得到南澳工商总会的支持合作,共同促进山东与南澳双边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据南澳工商总会主席patricia crook 博士介绍,南澳工商总会拥有4000多家会员,涉及精密仪器、汽车制造、医疗器械、生物医药、食品、林业、畜牧业等行业,是南澳洲最大的行业组织。crook 博士认为双方合作机会广泛、潜力巨大,希望在南澳洲的强项方面如国防工业、生物医药、食品、林业、渔业、畜牧业等方面与山东进行广泛的合作。林廷生副省长出席了与南澳工商总会的会谈,并邀请南澳工商总会在合适的时候组织企业访问山东,亲眼看一看山东的发展和投资环境,欢迎南澳工商总会介绍其会员来山东投资,进行更广泛深入的交流合作。会谈后林廷生副省长及代表团成员出席了山东省贸促会与南澳工商总会友好合作签字仪式。

三是代表团参观考察了两国一些较大规模的公司,艾德士集团、必和必拓集团、dbt集团、提斯公司、南田煤矿、澳融集团、国际纸业新西兰卡达维纸厂等,访问了南澳农业部科研所、悉尼农业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双方在资源开发、农业科研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合作潜力很大,部分项目当场达成了合作意向。如兖矿集团收购南田煤矿项目、农科院胚胎移植技术引进等几个项目,通过此次参观洽谈,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推进。

四是参观考察了我省在澳新投资的企业和项目。林廷生副省长分别听取了中创软件澳洲分公司、南山集团、青啤集团在澳大利亚投资经营情况的汇报。林廷生副省长对我省企业在澳洲的境外投资项目给予了肯定,勉励大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立足国际市场,实现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努力提高山东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知名度。在会见在我省投资的澳融集团时,林廷生副省长表示山东正处在稳定发展的好时期,希望外商能够抓住时机继续扩大在山东的投资,山东各级政府将尽最大努力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投资环境。

此外,林廷生副省长还拜会了我国驻墨尔本、悉尼、奥克兰总领馆,向他们介绍了山东的经济和经贸合作发展,以及此次代表团出访的情况,我驻外使领馆表示将大力协助山东开展与澳新的经贸合作。我国驻悉尼总领馆经济商务参赞周小明说,山东是中国第三大经济省份,山东的农业、林业和工业都很发达,林省长此次访问澳洲将推动中澳经贸关系登上新台阶。代表团还参加了齐鲁同乡会组织的与当地侨领侨商的联谊活动,受到当地工商界、华人华侨的热烈欢迎,当地主要媒体如《澳洲新报》、《星岛日报》等均对代表团来访做了大幅报道,尤其是对我省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报道,对宣传介绍山东,提高山东的知名度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广泛接触、合作成果显著

出访期间,代表团与两国地方政府及主要商会组织进行了广泛接触与交流,与20多家企业、科研机构进行了深入的接触和洽谈。通过这些活动,加深了了解,达成了一批合作协议和意向,推动了一批在谈大项目的进展,促进了我省与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主要项目有:

1、兖矿集团收购澳大利亚南田煤矿项目。

兖矿集团董事局主席带领项目小组实地考察了昆士兰州南田煤矿,听取了南田煤矿技术顾问美能亚太有限公司对项目近况的情况说明,并与该项目原合同承包公司提斯公司就收购该矿事宜进行了深入详细的探讨。在前一段时间工作的基础上,兖矿集团已决定对该项目进行更加深入的商务调查。目前兖矿集团正在从法律、财务、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研和评估。该项目能够充分发挥兖矿集团在采煤技术上的优势,今后可以此为平台带动专有采煤技术出口,因此该项目在我省乃至全国综合利用国外资源、技术出口、企业国际化运作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

2、兖矿集团与dbt澳大利亚公司采矿设备合资项目

双方对项目的市场和成本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加快了支架制造项目的进展,同时双方商定提前启动无轨胶轮车等其他多项设备制造项目,填补我国采矿设备制造的空白。

3、山东省农科院与南澳农业部科研所就早期胚胎移植新技术引进达成初步意向。该项技术可极大的缩短我省胚胎移植研究的周期,加快牛、羊的良种培育速度,对于保持我省在胚胎移植和良种培育方面的科研领先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4、山东省农科院与澳大利亚政府分析实验室达成合作意向,在农产品安全检测方面进行合作,逐步实现双方互认。待澳方向澳大利亚政府报批后,正式签定协议书。对我省农产品生产和出口而言,该项目对打破我省农产品出口绿色壁垒,促进我省农产品出口具有重要意义。

5、山东省农科院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农业研究分析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意向书,就农药残留分析技术交流与实验室管理方面进行合作。

6、山东省农科院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签署意向书,双方同意在专家短期互访及高学历培养、水果保鲜技术等项目领域开展合作。

7、山东省农科院与澳大利亚亚太集团就盐碱地开发改良、耐盐碱作物的引进签署合作协议。亚太集团作为一家农业高科技公司,已成功研究出耐盐碱树种、灌木种和牧草种,根据协议亚太集团将在近期开始免费提供种子,农科院将根据山东的气候条件进行耐寒耐旱改良,改良品种种植后可以起到盐碱地利用、植被绿化、造纸原料等多种功能,该项目的实施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8、威海鹏程集团与新西兰畜牧公司就农场收购项目达成初步意向。该农场占地2500亩,拥有2800头奶牛,收购价达1600万澳元。鹏程公司拟利用该农场低成本饲养奶牛和肉牛,产品销往国内,扩大市场占有量。

9、山东省农科院与新西兰农业科技合作公司签署意向书,就奶牛良种引进、动物保健药品贸易、园艺技术研发进行合作。

10、华海大地公司在东营投资房地产项目。该公司在东营投资的城区改造项目目前进展顺利,华海大地公司表示将以此为依托,增加投资,开发耿井小区项目,并选择时机进入青岛和济南的地产开发市场。同时华海大地公司还与东营外经贸局就东营产品出口澳大利亚进行了磋商。

11、奥德公司投资东营基础设施项目。奥德公司与东营市外经贸局就投资东营发电厂、港口等基础设施项目进行了磋商,奥德公司对东营的投资环境和项目表示出浓厚兴趣,决定6月份赴东营考察。

除上述项目外,此次林廷生副省长带队出访还有力推动了一些大项目的进展,主要有:

1、南山集团与澳大利亚力顶康赛特集团有限公司的新型高精度铝板带箔项目,该项目总投资达2.25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75%,外方25%。合作双方表示,有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对项目的成功合作充满信心,争取尽快开工建设。

2、山东泰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与澳大利亚澳川集团有限公司投资700万美元设立的温莎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纺织制品的加工与销售。

3、山东农业实业集团与澳大利亚艾德士公司、新西兰安赛公司的奶牛肉羊引进项目。根据该公司业务计划,今年将从两国引进牛羊合计8000只左右。

4、东营美能石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与新西兰技术发展与设备供应有限公司合资设立胜利大洋洲有限公司,主要出口国内板式家具到新西兰进行拼装、销售。该项目注册资本90万新西兰元,其中中方45万元,年营业额达600万美元。同时还进行新西兰木材国际贸易业务。

5、国际纸业林纸一体化项目。国际纸业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目前正在我省考察合作伙伴,近期将再来我省考察确定合作企业,启动林纸一体化合作项目。

6、青啤集团在澳洲的青岛啤酒市场开拓项目合大麦采购 项目。目前青岛啤酒年创汇达20万美元,由该公司经营的大麦进口业务年采购额达1500万美元。

7、山东凯银集团与澳大利亚绿色投资有限公司在澳合资成立中澳畜牧产品进出口公司。该项目总投资300万澳元,其中中方投资180万澳元。

三、几点体会和建议

1、省领导带队出访是促进经贸合作、宣传推介山东的有效方式。当前省内企业在“引进来”和“走出去”过程中,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很难接触到高层次、有实力的外方企业和机构。省领导带队出访能够得到当地政府及有关机构、我驻外使领馆的协助,从而扩大了企业接触的范围,提高了企业接触客户的层次,获得更多的一手信息。省领导率领企业代表团出访形成的“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模式对促成企业间的合作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同时省领导出访对整体上宣传推介山东,提高山东的知名度也显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山东与南澳洲的友好关系由来已久,通过这次访问,我们深深感受到南澳洲和我们一样迫切希望加强双方友好省州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但从双方企业实际经贸往来看,双边经济贸易的'交流合作还需要政府进一步的引导和推动。在利用南澳洲资源优势引导我省企业“走出去”方面,政府要加强引导和宣传,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及企业界互访,并在有关政策、投资方式方面进行协调。

2、对与澳新两国经贸合作应有更为准确的认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资源丰富,农畜业发达,与我省经济互补性较强,合作潜力较大。但应特别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澳新两国人口少,澳大利亚2000万人口,新西兰400万人口,市场容量有限,我们的产品出口战略对两国适应性不强。通过这次出访和与澳新两国政府、行业机构及企业的交流,我们认为我省企业对两国的经贸合作应重点放在资源开发合作和农畜牧业等领域上。产品出口避免走数量的路子,而应在质量档次上下功夫,力求打入其高端产品市场。

二是,澳新两国企业对外投资意愿不强,对澳新我们应改变吸引其资金为主的策略,大力鼓励我省企业 在“走出去”方面多做文章。如目前我省采矿企业在技术上具有一定优势,同时面临矿藏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但开采能力有限,今后应鼓励我省有能力的采矿企业加快对外投资,发挥产业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使用“两种资源”。

三是,澳新两国是以农畜牧业为主的国家,农业畜牧科技发达,在胚胎移植、良种培育、盐碱地改良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农畜业科技服务体系完善。我省是农业大省,但农业产业化和科技化程度还不高。我省应加大与澳新在农业科技方面的合作,借鉴两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省农业科技水平,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四是,澳新两国大的跨国公司数量很少,主要是一些中小型的私人企业,经营及资金规模不大。这些企业一般都有很好的技术、专利和较高的管理水平,有较强的海外发展意向,但在渠道上并不畅通,尤其是技术及贸易出口方面渠道较少。我省中小企业也面临着外向发展渠道少的问题。建议充分发挥我们的贸促会、商会等中介组织和行业组织的作用,密切中澳及中新双方中介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发挥中介组织在信息、市场渠道等方面的优势,使中介组织成为国内外中小企业进行经贸交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帮助我省中小企业在“走出去、引进来”迈出实质性步伐。

五是,华人社团在澳洲是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在中澳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与华人社团的交往,将推动山东与澳洲的经济往来,抓好澳洲华人在山东投资项目,对今后吸引更多的澳洲投资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随着澳大利亚经济的发展,其人力资源短缺、劳动力成本过高等问题越来越明显,今后将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此一些较大企业的产业重点向海外转移是大势所趋。澳大利亚在精密仪器、医药器械、生物制药、汽车制造等制造业行业具有优势,也是受制约最明显的行业,而这正是我省吸引合作的重点行业。因此我省应提前做好澳大利亚的产业发展研究,有针对性的做好迎接澳大利亚产业转移的工作。

4、注意洽谈组织形式,扩大出访企业数量,增强出访的效果。通过此次出访,我们深刻了解到,澳新两国政府、机构及企业都对与我省的经贸合作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代表团所到之处均受到热情的欢迎。我们认为有两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一是洽谈组织形式。代表团成员普遍感觉到此次的一对一分组对口洽谈形式非常有效。对澳新应避免搞较大规模的招商引资会,一对一洽谈针对性强,企业有更多、更灵活的方式进行洽谈,成效显著。很多代表团成员表示希望省政府继续组织专项考察,更多的实地考察有关企业,找到双方合作的结合点、切入点。二是扩大随访企业数量。随团企业普遍认为此次出访收获丰富,完全超乎出访前的预想,意想不到的收获颇多。而由于组织时间紧迫,此次出访随团企业较少,很多澳新企业和机构表示遗憾不能够接触更多的山东企业,希望有更多的企业来访,更多的了解山东企业,加强进一步的合作。

赴澳大利亚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考察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赴澳大利亚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考察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据中澳两国农业部的技术交流合作协议,由农业部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组织的旱作节水农业考察团一行5人于7月28日至8月10日在澳大利亚进行了旱作节水及保护性耕作农业专题考察。考察期间,在澳农林渔业部工作人员的精心安排和陪同下,先后深入到维多利亚州、新南威尔士州、昆士兰州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可持续农业灌溉研究院、农业大学、农机生产企业、农场等部门参观访问,与有关管理、科研人员和农场主、企业负责人等进行了广泛的座谈和交流,并受到了他们的热情接待,使考察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现将考察到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澳大利亚全国具备灌溉条件的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15%,其余为旱作农业区。为了充分利用土壤水份和提高土壤对降水的利用,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澳大利亚的农业科技工作人员探索出了农机固定道作业、免耕等技术体系。

在澳大利亚由于土地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业生产基本上是全程机械化作业,为了提高机械作业效率,各农场普遍采用动力在100马力以上的大型农业机械。同时,由于大型机械反复在耕地上作业,损失了部分机械动力,会造成土壤压实、不利于降水入渗等,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经过多年研究,昆士兰大学总结了一套固定道机械作业模式。该项技术主要是通过在农田中根据机械作业幅宽,所种植作物的行距等,建立一套定宽度的机组作业固定道,每次在田间作业的机组动力驱动轮和机具承载轮都在固定道上行走。

该大学经过多年的研究表明,按照传统的拖拉机作业模式,一台大型农业机械在农田中作业的时候,首先会造成作功能量损失(energyeffects),表现在:一是由于拖拉机在疏松的土壤上作业,机车及作业机具的轮胎会压实耕地面积20%,这样使机车的牵引作功(tractiveefficiency)损失15%~20%。二是由于轮胎对土壤的压实影响,导致作业机械在进行作业时,必须对这部分被压实的土壤进行再疏松,这就会造成25%~40%的耕作作功(trafficefficiency)损失,这两项合计会造成拖拉机在完成所需作业的同时,必须额外付出40%~60%的功率消耗。就是说,拖拉机的全部动力能量只有一半左右是生产所需的有用功。第二方面是影响土壤团粒结构(aggregetesite):由于土壤被机械反复碾压,土壤的团粒结构会增大。据该机构研究,采用固定道作业模式,固定道以外的土壤水份在15%~35%时,小于12mm的团粒结构数量均大于45%,非常适宜做种床。而采用传统作业模式的土壤,团粒结构小于12mm的明显减少,只有土壤水份在20%~25%以上时才适宜播种。第三方面是影响降水入渗(infiltrationeffects):采用固定道作业由于减少了大面积对土壤的碾压,因此可以明显地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减少地表径流,一般压实土壤的地表径流是未压实土壤径流的3倍以上。第四方面是对产量的影响(cropyield)。综合以上因素,采用固定道作业模式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10%~20%。

固定道自从1992年开始研究以来,到目前在澳大利亚推广应用的种植面积大约有50万公顷,固定道宽度普遍为3m。实践证明,采用固定道作业可以提高机械作业效率,从而减少大型农业机械使用中的功率损失(相当于减少油料消耗),增加田间土壤的蓄水能力,减少地表径流,同时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可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昆士兰大学与中国农业大学、山西省寿阳县进行了这方面的技术合作,并在山西省寿阳县建立了示范区,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总体上说,澳大利亚是一个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国家,大部分农业区常年降雨量在500毫米左右。历史上由于在重点农业种植区,采用各种灌溉措施,对水资源的利用不尽合理,导致在一些灌溉农业区出现了地下水位上升,土壤严重盐碱化的趋势。为了控制地下水位的上升,减少盐碱化对种植区生产的影响,目前在这些重点农业区采取了控制灌溉用水量,引灌水与地下水混合施灌及配套的排水措施。主要有:

1.严格管理控制灌溉用水。目前澳大利亚东南部水资源的管理采取了政府指导下的企业化管理模式。我们访问了其中维多利亚州的goulburn---murraywater机构。该机构围绕政府对当地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有关政策要求,在当地主要用水大户农场主参与的水资源管理委员会的协调监督下,通过向管辖区内的用户(主要是农场主)收取一定费用来进行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经营。该机构经过多年建设,在灌溉区建成了一套完整的输水和蓄水系统,实现水的统一调配供应和管理。每年该机构根据水资源总量为各用户测算一个合理的灌溉用水量,为每一个用户(农场)设立一个用水计量仪,限量供水。由于水资源属于国家,灌溉农场打井取水也受到严格限制,需要经过水资源管理机构初审并进行钻探和样品检验之后,方可决定能否打井取水,这一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地下水的开采。该机构在控制用水总量的前提下,鼓励不同水用户之间相互转让用水额度,根据各自的生产需求调剂用水余缺。

2.注重灌溉水的有效利用和技术发展。在澳大利亚部分实行漫灌方式的农场中,一般每一片灌溉地的低洼位置都建立一个蓄水坑,让灌溉水自然渗排,这样既减少了灌溉水的下渗量,又可以将灌溉渗排的水集中起来重复利用;在部分有条件的农场,大量采用大型移动式喷灌机械进行喷灌作业,主要是中心支轴式喷灌机械,作业效率高、效果好,也节约了大量的灌溉用水;另外一种灌溉方式是将灌溉水和地下盐碱水适度混合灌溉,即节约了引流灌溉水,又可以通过抽出地下水来降低地下水位;第四种灌溉方式是将城市污水经过部分专用耕地进行生物过滤处理,用于大田农业灌溉,该项技术目前正在我国天津市武清县进行合作试验。

3.激光平地,节约灌溉用水。采用漫灌方式时,如果土地平整度不够,灌溉水流动不畅,水会大量渗漏到地下,也影响灌溉效果。在澳大利亚农场,大量运用激光平地技术平整土地,这种平整田块中一般的漫灌作业,就可以使作物出苗长势整齐一致。我们在新南威尔士州一个农场看到有10多公顷到20多公顷没有任何田埂的水稻田块,单位面积产量比没有经过激光平整的小田块高出5%左右。我们感到澳大利亚农场的农业生产已经从激光平整土地技术的应用中间接地获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从大田农作物的生产来说,这种经过激光技术平整过的土地,既利于自流灌溉和机械化作业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也显着地降低了单位耕地面积农作物收种作业的成本投入。

为了减少对耕地表土层的反复碾压而带来的物理性状的破坏,最大限度地减少失墒,在澳大利亚农业生产中,大量采用免耕、少耕及秸秆覆盖、倒茬轮作等保护性耕作技术。目前澳大利亚大部分旱作农业区的田间耕作基本上用翼形铲取代了铧式犁,进行不翻动土壤的浅松作业,疏松地表层10~15cm的土壤(播种时同步进行施肥作业),这样既能切断上茬作物和杂草的根系消灭杂草,又疏松了土壤,利于下茬作物根系的发育,另外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秸杆还田覆盖的作用,已经受到澳大利亚农业生产者的广泛重视。有关部门的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覆盖主要是利于促进土壤含水能力的提高,尽量吸纳降水,防止径流和蒸发损失,从而使有限的天然降水能够用于作物生长。对作物的生长和土壤有机质的改善作业一般在5~10年后才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秸秆还田覆盖已经成为澳大利亚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各种农作物的倒茬轮作,是澳大利亚农业生产中实现免、少耕技术有效应用的辅助性措施。澳大利亚许多农场通过在牧草、水稻或小麦、三叶草等作物之间进行倒茬轮作,既实现耕地养分的供求平衡,又可减少同种作物连作而带来病虫大量繁殖的机会。在经过3~5年时间的连年免、少耕轮作后,进行一次耕翻作业,可进一步降低杂草和病虫的危害。

澳大利亚是一个国土资源丰富,有其独特地理环境条件的国家。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看,自然条件不是很好,缺乏淡水资源,年降水量在500毫米左右,全国具备灌溉条件的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15%,其余全部为旱作农业区,灌溉农业区也面临和存在着土地盐碱化问题。但是通过考察粗略体会到,澳大利亚农业研究、农牧产品生产技术,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我们以为主要基于几方面原因:

澳大利亚农业科研、管理等部门都十分注重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特别是实用农业科技,做到了科研与应用紧密结合,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澳大利亚的科研技术人员结合本国农牧业环境条件,针对农牧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不断研究开发对土地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意义的适用技术,包括基础理论和先进适用的技术成果。

1.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运用,建立可持续灌溉农业。由于澳大利亚水资源的缺乏,加之历史上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盐碱化。澳大利亚水资源管理部门等机构经过多年研究和试验,总结出了引流灌溉与排水结合、灌溉水循环利用等综合措施,提高灌溉水的使用效率,控制和减少土壤盐碱化,同时总结了水资源在不同农作物之间生产效率的差别。其中每千吨水在园艺场的产出值为500~20xx澳元;在奶牛场的产出值是200~300澳元;在农作物种植上的产出值是50~100澳元;在牧草种植上的产出值是20~40澳元。因此在水资源管理部门,在政策上鼓励农场之间可以相互转卖用水定额,尽可能促进水资源生产效率的提高。另外,澳大利亚科研机构研究开发了水文数据设计计算机模型,用于水资源合理开发、土地盐碱化的监测等。

2.研究开发适应干旱条件的农业生产技术。澳大利亚旱作农业生产中普遍推广采用免、少耕作业、秸秆还田覆盖、多种作物倒茬轮作等,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耕种制度,既充分利用了有限的天然降雨,又能保持和改善旱作耕地土壤的物理性状。近几年,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进行的旱作农业固定道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和应用结果表明,该项技术降低了能耗,减少径流,培肥了地力,也促进了粮食产量增加。

3.精密农业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根据目前澳大利亚农业机械化程度和生产条件,新南维尔士州初级工业产品研究中心(dpi)运用摄像系统、电子传感器、计算机等技术和设备,研制开发了用于精密农业生产的无人操作农业机械控制系统。现主要用于拖拉机田间喷洒农药的植保作业、开沟作业以及棉花的机械化收获作业。计算机控制拖拉机或联合收割机的田间作业,提高了农业机械田间作业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投入,为大田农业生产的精细化奠定基础,同时他们也正积极开展gps(地理信息系统)系统的实验研究。

在澳大利亚农业科研及技术推广应用的目的,并不是追求更高的单位面积产量,而更注重在保持农业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下,通过整个农业生产过程各个环节技术措施的应用,尽可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尽可能高的产出。

如在固定道作业模式的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试验研究的出发点是为了在保持原有单产水平前提下,减少传统机械化作业中的动力能耗,避免耕地土壤物理性状的破坏,保持土壤的蓄水纳墒能力。总体看,该项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已经表现出较好的综合效益。就免、少耕和秸秆还田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来说,专家认为,该项技术不会直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而对土壤生态的保护则是直接的目的。因此,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生产应用,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寻求生产过程中综合效益的提高。

在新南维尔士州,当地的初级产品研究中心(dpi)与农场合作,围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对年度的降水量进行预测之后,再协助农场确定该年度的种植品种及数量,以求实现在雨水较好的年份农业产出量大,在较旱的年份生产损失降到最小,其目的也是为了生产过程中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

澳大利亚是个以农牧业生产为主的国家,政府对于农业的发展,农牧业生产的技术进步十分重视。其国家农渔林业部(agriculture、fisheriesandforestry---austrilia)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制定农业政策,提供项目资金。政府提供的项目资金包括投资和贷款。近几年,为了鼓励人们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资源,政府制定了自然资源继承信托项目,这是一个贷款项目,总金额15亿澳元(相当于人民币75亿元),执行期为6年。用于信贷的子项目包括,蔬菜、园艺、土壤改良、灌溉等方面。考察团走访的维多利亚州可持续灌溉农业研究所,新南威尔士州初级工业产品研究中心,根据当地农牧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和实用技术开发所需经费和人员开支全部由政府承担。为了推广新的先进农业技术成果,除科研机构外,每个州还有大量的技术推广人员,其中新南威尔士州现有技术推广人员300余名,推广所需费用和人员开支也全部由政府资助。

在农用柴油方面,澳大利亚与其他许多国家一样,对农用柴油实行财政补贴政策。据了解,农场主用于农业生产的柴油,政府给予每升补贴0.32澳元,约占市场价格的30%,这种扶持农业的优惠政策极大的推动了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保障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加速了农业的现代化。

澳大利亚的农场规模很大,一般土地面积均有几百公顷。考察团接触到的有从事奶牛养殖、畜产品采集加工、马铃薯、柑橘、葡萄、粮食及蔬菜等作物种植的生产农场。给我们总的印象是,农场规模很大,机械化程度高,社会化服务完善。

---一个拥有250公顷草场、300头奶牛的奶牛场,工作人员仅3人。奶牛场配置有一次能同时容纳60头奶牛的环形脉冲管道挤奶设施,在挤奶的.同时喂给奶牛精饲料。每头奶牛腿部都置有电子识别号牌,当每一头奶牛进入挤奶设施后即被电子识别系统记录下产奶量,计算机根据产奶量指令送料装置供给相应的含有不同营养成份的精饲料添加,以补充奶牛的营养所需。这样300多头奶牛的挤奶和精饲料补充饲喂一个多小时即可完成。产出的牛奶全部密闭罐装储存,快捷卫生。

---一个生产马铃薯的农场种植规模800公顷,一年种两茬,生育期100天,每公顷产量75至90吨。马铃薯从播种到收获,以及清洗、分选、包装等商品化加工处理,为一条龙机械化作业。据农场主介绍,整个农场日常生产作业只有5个人,只在收获季节的20天左右才临时雇用10个临时工进行产后的加工处理作业。整个农场的大型拖拉机、喷灌机、薯种处理机、移栽机、薯类挖掘机、清洗分级包装机等设备共20多台套,投资约220万澳元(相当于人民币1100万元)。全农场马铃薯的种植、加工完全机械化作业,生产手段先进,生产效率高。

---在耕地面积667公顷具有灌溉条件的农场中,三年种植粮食作物,三年种草放牧,农牧轮作。农场的耕地全部经过激光平地机整修,主要种植小麦、油菜籽和水稻。该农场的机械设备投资不大,仅有幅宽8米的条播机1台,190马力拖拉机2台,农用运输车2辆,10吨浸种(稻种催芽)罐2台。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作业主要靠农机服务公司提供作业服务。如种植水稻,由农用飞机公司提供稻种飞播作业服务,农机公司提供水稻收获作业服务,并由专门的谷物烘干服务公司进行稻谷的烘干和贮存,直至稻谷上市被收购。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为农场主提供了技术支持,减轻了生产压力和管理的负担。

澳大利亚的农场能够得到稳定发展,与拥有的大型机械化装备和完善的社会化服务是分不开的。

目前,我国旱作农业区基本上沿袭铧式犁翻耕土壤的耕种方式。铧式犁翻耕土壤后需要耙地,才能达到播种作业要求。虽翻耙整地效果好并利于消灭病虫草害,但这种耕种方式使土壤失墒严重,并易产生径流导致养分损失。结合我国以小型农机具作业为主的特点,大部分旱作农业区应采用翼形铲不翻动土壤的浅松作业,疏松地表层10~15cm的土壤,同步进行播种和施肥。免少耕、秸秆覆盖等生产技术,将有助于我国旱作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在大型农业机械作业的旱作农业区,可以借鉴澳大利亚的研究成果,实行固定道作业,降低能耗,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径流,提高农作物产量。据澳大利亚研究,农业机械动力一般在50~70马力比较适宜,在我国可以在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推广应用幅宽在2m左右的固定道作业方法,适当增加大型农机具的数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近年来,以gps(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dds(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应用为主要内容的精准农业技术在一些发达国家得到稳步发展。目前,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农业研究机构已在部分地区试验开发为田间作业机组配套的水肥施用动态控制系统及执行机构,在田间水肥施用、果实采摘收获等作业时,可适时监测土壤墒情养分及产量等状况,为进一步的精准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及农业生产资料,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是发展精准农业的首要目标。在我国农业生产相对发达的地区,也应积极开展田间机械化精准作业技术的试验探索工作,我们认为应借鉴目前澳大利亚的做法,积极进行精准农业的技术基础准备,针对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国营农场等较大规模的种植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和基础条件,搞好田间作业机器系统的控制执行技术的试验开发工作,以追踪国际精准农业的技术发展,多方位地带动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

合理利用灌溉水,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对于农业国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据澳大利亚新南维尔士州初级产品研究中心测定,如果灌溉水在田间地表流动不畅不仅渗漏损失大,灌溉水利用效率低,而且也使田间部分低洼耕地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盐碱化。目前以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田灌溉仍将以漫灌为主,由于土地平整度不够,地表水流不畅导致灌溉不匀和积水渗漏,影响灌溉效果并使产量不稳。土地平整度不够是漫灌水利用率低、用水量大的主要原因。考察澳大利亚的农田灌溉(漫灌),有四点可供我们借鉴。一是运用激光平地技术平整土地,使地表在灌溉时不积水;二是及时灌溉,掌握好灌溉的用水量;三是灌溉水的回收再利用;四是灌溉输水系统防渗和减少输水距离等。

澳大利亚农场主,从事粮食生产,依赖服务组织提供生产技术服务的经营方式,在我们目前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下,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现代农业是社会化的生产,生产过程的诸多环节离不开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支持,只有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农业生产在宏观上才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社会化技术服务的需求显得日益突出。国家应进一步采取倾斜政策,结合运营机制创新,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和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及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服务经营机制和运营方式,更好地为农业提供技术支持,解决好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和办不好的季节性生产问题。

在澳大利亚农业生产中,对农用柴油实行约30%的价格补贴。目前我国农用柴油也多次涨价,给农民增加了很大负担。在我国加入wto后,对农用柴油实行补贴,既符合世贸规则,又可以减轻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对先进农机具、农机化技术的应用。

1、澳大利亚牛奶的高蛋白含量的基因工程技术。澳大利亚运用基因工程技术,使得本国生产的牛奶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0%,而我国牛奶蛋白含量平均为4%,达到5%即为高蛋白牛奶,因此该方面的技术合作前景广阔。

2澳大利亚在果树栽培中采用了一种v形树冠种植、实行灌溉部分根系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果树产出量。值得我们借鉴和进一步的试验研究。

3、果园生产机械技术和机具。在澳大利亚柑橘的葡萄种植园,已经实现了果实收获的机械化,效率很高,该项技术可以逐步在我国的大面积果树和葡萄种植园区进行试点试验。

4、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技术。澳大利亚从牧草种植、收获到畜产品采集(牛奶、羊毛)等环节已实现全过程机械化。在我国西部开发的过程中,应借鉴澳大利亚的草原、草场畜牧业发展的经验,特别是牧草生产、草原和改良机械化技术和机具,在我国重点牧区进行引进试验。

赴澳大利亚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考察团

澳大利亚考察报告

由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副主任赵春山领队一行9人于今年10月26日赴澳大利亚、新西兰进行了注册执业制度考察,行程共计15天。考察团访问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伯特设计公司、彼得咨询公司、斯沃特工程咨询公司、新西兰专业工程师学会、新西兰建筑师学会、新西兰建筑师教育和注册委员会。

考察团成员有: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院长徐国祥、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理事长沈融、中国公路勘察设计协会副秘书长姚为民、交通部水运司处长姜明宝、陕西省建设厅处长茹广生、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处长李孝振、及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处长习成英、肖俊杰同志。

赴澳前,考察团做了认真准备,事前向访问的机构发出了考察提纲,便于被访问单位做好资料准备,以保证考察任务顺利完成。在澳、新两国期间,我们与不同的机构、部门进行了交流、会谈。在不同部门,从不同方位有针对性地了解两国有关注册管理制度,同时也向对方介绍了我国注册建筑师、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发展现状。通过访问,考察团对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现行的注册工程师管理体制、注册管理程序和具体操作方法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

一、概述。

澳大利亚工程师学会(ieaust)创建于19,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涵盖内容多样的工程学会,大约有60000名会员。会员专业涵盖工程专业的所有学科。由国家政府领导的理事会管理学会,并指导学会工作。学会会员分资深会员、特别会员、会员、学生会员和名誉会员。学会为会员提供各种服务,代表、支持并积极促进工程学科的发展,同时为澳大利亚工程学制定标准,为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进行规划。

澳大利亚执业工程师的注册工作由全国专业工程师注册委员会[(nperb)nationalprofessionalengineersregistrationboard]负责。nperb创建于1994年。全国专业工程师注册委员会是澳大利亚工程师学会、澳大利亚专业工程师、科学家及管理者协会和澳大利亚咨询工程师协会共同建立的联合组织,由代表州,地区政府联合组织(acea)监督管理。注册内容包括:全国专业工程师注册(nper),现有注册人数10000余人;全国工程技师注册(netr),现有注册人数40人。

澳大利亚国家对注册执业工程师有相应立法条例。

新西兰。

新西兰与澳大利亚都是英联邦国家,两国的法律、有关政策基本模式大有相同之处。新西兰专业工程师学会(ipenz)同样作为整体意义上的专业工程,会员专业涵盖工程专业的所有学科。学会的基本模式与澳大利亚相同。会员分资深会员、特别会员、会员、学生会员和名誉会员。

新西兰注册执业工程师的注册工作由新西兰教育培训和注册委员会(aerb)负责。组织形式基本与澳大利亚相同。

新西兰国家对执业注册工程师有相应的法规条例。

澳大利亚全国专业工程师注册委员会(在新西兰为新西兰教育培训和注册委员会,以下统称注册委员会)的主要职能及权利是:设置及保存注册记录,对公众公布注册人员信息;制定及检查注册的资格标准;检查和组织注册人员的执业再教育(继续教育);就注册事宜向政府和学会提供建议和意见;审查及核实申请人的资格;制定注册专业人员的操守及纪律规则;处理违纪行为。

注册委员会是受政府领导的非政府机构。通常有14人以上委员组成。委员会通过选举、政府指派产生,他(她)们来自工程师学会会员或其他人士。委员会主席由政府部门代表(来自任何省或地区所指派的政府代表),同时是注册专业工程师担任。现任的委员会主席是昆士兰省的政府官员。注册委员会秘书处由工程师学会主任工程师负责。委员会法定人数一半为工程师学会的工作人员,另一半为其他组织的代表组成。其中下设资格评估委员会必须由4人以上的委员组成,评估委员被要求在专业领域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在各领域有不同的代表性并能保证资格评估的质量。注册委员会中还设有调查委员会、纪律委员会。

澳、新两国于签有塔斯曼海相互承认法案,两国的执业注册工程师可以不经考试在对方国家直接申请注册。

申请人根据相关规定以书面形式向注册委员会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格。注册委员会的申请表格有严格的信息格式:个人的工作简历、工作职位、和专业设计项目,以及对本专业发展的思考和专业设计活动中的认识,同时提供学历(学位或考试合格证书)等相关证明。同时交纳申请注册费用。个人申请一经批准,由注册委员会颁发注册证书。

注册工程师是一个资格,只表示注册者本人的专业水平及能力,注册建筑师如果在新西兰从事建筑学的相关活动,还必须取得从业许可。新西兰建筑师从业许可由工程师学会负责办理。

二、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

注册工程师是一个整体概念,我们了解到,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注册工程师的注册执业专业范围由申请人的专业学识而定。目前专业工程师注册范围有:土木(civil)、电子(electrical)、机械(mechanical)、化工(chemical)、土木与岩土(civilandgetechnical)、生物医学(chemical)、结构(structural)、环境(enviromental)、管理(management)。其中土木与岩土专业是专为在南澳大利亚工作的专家设立的。

在澳大利亚专设有注册建筑师委员会。新西兰专设有注册建筑师培训和注册委员会。

1)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的教育标准。

注册工程师必须受到大学4年(注册建筑师为5年)以上完整的高等教育。对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育评估由工程师学会负责组织,每5年进行一次。参加评估者由各大学选派的成员、政府相关官员、学会资深会员及相关专业人士组成。评估内容有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内容、专业学时、师资情况、学生状况、学生论文完成情况、实习时间、及学校环境、试验室、图书馆等硬件设施、教育经费支出等。被评估学校有一个学术委员会配合评估。只有经过评估的学校出具的专业认可证书(学士/学位/考试合格证书),其毕业学生申请注册工程师时,相关学历才被认可。认可证书被认为是反映有效应用于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的证明。通过评估,促进了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科学性、合理性,也反映了一个学校的教育水准是否贴近专业工程的实际与发展。我们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了解到,该校每隔5年要准备一次相关专业的评估资料,学校对该项工作极为重视。

对各专业认可证书(学历/学位/考试合格证书)通过立法确定其有效。对非本国毕业院校出具的证书要经注册委员会认可或申请特殊考试以证明申请人已达到规定的教育标准。

2)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的职业实践标准。

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是实践性很强的职业,不但需要较高的`专业教育水平,也要求一定的职业实践要求。澳大利亚、新西兰对申请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根据条件和实际经验有不同的注册途径。澳、新两国对不同专业注册工程师的职业实践的范围和类型都有具体要求。一般要求有2—3年的专业职业实践。

在新西兰,对注册建筑师通常做法是申请人从被评估认可的新西兰建筑院校取得认可证书(学历/学位/考试合格证书),在本国取得140周(3年)注册委员会规定的职业实践经验并通过委员会的实际经验考试,才具备注册建筑师资格。

注册建筑师的职业实践140周时间中,要求其中必须有45周时间是在新西兰国内,同时要有澳大利亚或新西兰两个国家承认的注册建筑师的指导下进行。申请人必须在诸如建筑企业、附属交易、建筑设计、城镇规划、城市设计方面获取职业实践经验。当在建筑学领域从事研究生学习或研究时,其学习和研究时间注册局可酌情视为职业实践时间。

申请人在注册申请时,须提供一份职业实践记录:记录获得职业实践经验的方式。所有的记录表必须有适当的雇主签字,自我雇用者必须由与其形成导师关系的注册建筑师签字认可。

3)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的考试标准。

考试内容包括:

申请人经历的职业实践,对本专业学科的一般理解与领悟,现场知识,有关本专业的国家法律及规章,合同的条件、程序、和公文,相关专业管理的准则及开展专业设计活动中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等。

考试以面试方式进行。面试考试时间为90到120分钟。通常由两名注册委员会任命的主考和一名观察员出席。考官要充分检查申请、职业实践记录、和提交的文件资料如工作图纸、技术说明、报告等,以确定面试的范围和领域。面试时,重点考察申请人的实践经验,同时也检查申请人提交材料中的缺陷。考试情形多是讨论而不是询问。

申请者的实际经验是否已充分合适作为一名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由注册委员会通过实际经验考试来检验。实际经验的考试目的是确信申请人有本专业实践的能力和技巧,能注意与本国的实际标准、规范保持一致,这个能力要求足够的知识和理解以及运用专业技能和判断力。

拥有不在澳、新两国规定的院校取得外国学历/学位文凭的申请人应申请参加特殊考试。

新西兰建筑师教育和注册委员会设有特殊考试委员会对申请人学历资格进行认可考试,内容是新西兰建筑学院承认的专业经验,并有权要求申请人通过其他科目的考试。

考试结果将对申请人能力有一个总的评定。在本专业领域中有严重的不可弥补的缺陷者,则表明其不能胜任;当被决定不予注册时会书面通知申请人,指出他(她)本人在某些领域缺乏足够的知识和理解,以此帮助申请人和雇佣者获取需要的经验和知识。

考核合格者由注册委员会向申请人颁发注册资格证书。注册证书的专业划分由申请人的申请和专业学识而定。

4)注册工程师的继续发展和继续教育。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技术世界里,公众需要熟练的专业服务和升级的专业知识,需要注册工程师不断提高知识、改进技能,这是继续发展的要求,也是注册委员会对注册人员提出的继续教育要求。继续发展的目的是:维持或提升注册工程师技术能力水平;扩展工程技能范围;发展新的专业技术领域;增加注册工程师的工作信心;增加注册的执业选择。获得注册资格的工程师,有义务接受继续教育。通过学习,增加知识和专业技术的涵盖范围,提高专业服务技能,确保专业充满动力,加强专业的公共形象。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工程师学会为注册工程师提供了各种活动类型的继续教育:

a:远程教育、短期课程、更高的学位或研究生教育;

b:书本、杂志、在职学习、个人研究;

c:讨论会、座谈会、技术检查和会议;

d:课程、讨论会、研究会和座谈会的准备和现场发言,提高对本专业的认识;

e:提供其他专业的继续发展;

f:为在学术岗位上的人提供实践机会。注册人员根据个人需要,确定一个清晰的发展目标,选择合适的继续教育内容与活动。

继续发展是指注册工程师整体水平提高和发展的目标,继续教育则是对每一个注册工程师的具体要求,是注册工程师的应尽的义务。继续教育是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继续注册的必要条件之一。澳、新两国在继续注册时,要求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不得少于15小时。我们从两国注册委员会了解到,澳、新两国的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中,没有发现不参加继续教育的。

5)注册工程师管理。

注册工程师的管理由注册委员会负责。注册工程师的注册有效期为1年,每年的4月、10月为注册、继续注册的申请时间。继续注册时除提供继续教育,继续发展记录外,还要提供工作项目记录,交纳继续注册费用,办理继续注册。根据相关立法,注册委员会对注册工程师(建筑师)主要有以下管理内容:

设置和保存注册记录,对公众公布注册人员信息。

目的在于使公众了解此人的注册记录状况和相关历史;便于联系、选择合适的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知道哪位工程师(建筑师)在过去的3年中接受过处罚;为相关部门管理、惩戒和其它职能提供方便。记录内容包括:姓名、详细地址、联系方法、注册日期、证书及有效期、过去3年中因惩罚事宜发布的指令、注册暂停或失效的原因以及注册委员会认为需要或应当包括的其它信息。

注册记录由注册委员会以恰当的方式保留,包括以电子形式或其它形式记录和共享信息,使记录信息便于检查和复制。注册记录公开、免费、在合理时间内供公众查阅,在支付合理的费用后,可以提供部分注册记录复印件。

检查和组织注册人员的执业再教育(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注册工程师应尽的义务。注册委员会在注册工程师继续注册时要检查其在过去的1年里是否参加了不低于15小时继续教育学时,注册委员会还为注册工程师举办各类技术讲座或提醒注册人员参加有关继续教育学习和活动。

注册人员的道德守则、违纪处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对注册工程师均有相应的立法,注册工程师学会对专业人员行为守则从社会责任、专业责任、对客户及雇主的责任、对同行的责任有明确规定。任何人可以根据以上规定向注册委员会对某个注册工程师的行为进行投诉。注册委员会在接到投诉之后由下设的调查委员会尽快进行调查。属于违纪行为的由调查委员会将调查结果提交纪律委员会考虑决定处罚措施。

处罚依据:

2)违反规定或职业道德守则;

3)由于个人疏忽不能胜任操作工程机械;

4)为个人或他人出于获得注册资格目的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或口头表述的。

惩戒处罚:

1)删除注册记录,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得重新申请注册;

2)当事人暂停注册不超过12个月;

3)当事人接受审查;

4)当事人支付不超过5000美元的罚款。

纪律委员会将处罚指令传达当事人,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申诉复议,在没有申诉或申诉未果的情况下,注册委员会将公开处罚指令并做注册记录。

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没有注册年龄的限制。作为执业活动的退休,并不意味着从注册登记中删除其名字。

三、咨询工程师。

咨询工程师在澳大利亚、新西兰英语直译为“调查和诊断顾问工程师”(investigativeandremedialconsultingenrineers)。咨询工程师没有专设的执业资格,因此,也没有相应的考试标准。澳大利亚咨询工程师学会认定咨询工程师的条件是:此人必须是执业多年的专业注册工程师,其工作内容有25%是调查和诊断工程技术,每年不少于500小时的专业技术调查和诊断。

咨询工程师没有专业划分,可以是任何专业的注册工程师或注册建筑师,统称咨询工程师。澳大利亚设有调查和诊断工程师学会。参加调查和诊断工程师学会的条件是:

1)申请人是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太平洋地区开业的顾问工程师公司的负责人;

2)居住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或大干洋地区;

4)在工作领域具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可以提供独到、可靠的专业建议;

5)至少有的工作经验,其中3—5年担任高级经理或负责人,并能够出示证据证明以往和当前从事咨询工作的经验。

咨询工程师必须是注册的专业工程师或注册建筑师。他(她)所提供的服务范围必须是在本人专业领域内。咨询工程师不设执业资格。澳大利亚国内有注册咨询工程师学会,具有注册工程师资格,具有一定资力的,可以申请参加咨询工程师学会。我们从澳大利亚彼得咨询公司了解到:公司经理彼得先生是澳大利亚的注册机械工程师,从事机械工程专业工作多年,年龄近60岁,鉴于他个人在机械专业多年的技术经验和市场经历,个人注册了彼特咨询公司,从事技术咨询服务工作。从我们了解情况看,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咨询工程师与我国即将实行的执业咨询工程师服务内容相同,但管理方法完全不同。

四、考察体会与建议。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都是英联邦国家,两国现行注册执业制度基本相同。澳、新两国的注册专业工程师、注册建筑师执业制度与管理方式和我国现行执业资格管理方式有共同之处也有一定区别。

1)管理体系。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执业资格注册管理与行业协会会员注册管理是两个概念。执业资格是从事某项专业的学识、技术能力的标准。在澳、新两国,执业资格注册是一种政府行为,注册委员会由政府授权组建,委员会成员来自各个方面,以示公正。协会会员的“注册”实际是各专业协(学)会会员管理的一种形式。注册工程师可以不是专业协会会员。

我国的注册管理工作方法不同,在建设行业领域中有以政府授权机构管理的,如注册建筑师、注册工程师的注册管理是由全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委员会(结构、岩土等)下设秘书处日常管理注册工作;也有行业协会管理的,如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等;管理模式不一。我们以为,注册执业资格管理应有统一的管理模式。其实在美国、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执业注册与会员登记也是有区别的。执业资格是市场准入的技术和能力的标准,不应和行业协会会员注册管理混肴,也不应将属于协(学)会行为的内部管理行为变为政府行为。

2)注册执业人员的标准体系。

客观公正地确认注册人员的执业资格应有一个完整的评价标准体系。目前各国将教育标准、职业实践标准、考试标准紧密结合为一体,作为执业注册人员的一个综合评价标准。澳、新两国也是这样做的。通过对澳、新两国注册制度考察,与我国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比较,我们认为,我们的注册制度正逐步向科学、规范、严明、公正的方向发展。我们的教育标准、职业实践标准、考试标准是高起点、高标准起步,在这方面,我们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根据我国的教育水准及国内市场的需要,设立了二级注册建筑师、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但是也有一些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去完善。

执业资格的设立必须以教育标准为基础,它包括专业教育和专业评估两个方面。目前我国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坚持了这一标准。但在教育评估工作方面,我们目前只对建筑学、土木工程专业由政府组织进行了评估。但由于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能划分所限,在其它专业学科领域专业教育评估工作还没有开展,这对整个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执业标准的设立影响很大。

职业实践训练是作为一个执业注册人员必须有的实践经验积累过程,被称为“实践培训”,在整个实践训练过程中不但有时间要求,而且有具体工作和业务活动内容要求。全国注册建筑师委员会对申报注册建筑师的人员有明确的规定:要求注册建筑师要达到一定的职业实践标准,要求设计人员在实践中完成规划、设计、管理、现场施工监理等有时间要求的训练和实践。但由于我国的管理体制不同,在一些设计院由于单位资质条件本身限制,难以为设计人员提供全面的、多方位职业训练机会。其它专业注册工程师在实践标准的把握上,还只限定一个时间年限,需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资格考试是作为资格认定的一种手段,是对专业人士接受教育和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估。考试标准不能代替教育和职业实践标准。各国家考试方法是不一样的。澳、新两国对有关人士是采取面试的方式,他们十分重视专业工程师的教育和实践,在教育和实践方面把的很严,要求很高,并以此作为国际间资格认可的基本标准。

我们国家目前正全面推行各专业类别的执业资格。我们以为有关部门在设立有关执业资格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执业注册人员的标准体系:把大学专业教育、职业实践和能力评价作为整体考虑,确定教育标准、职业实践标准、考试标准。仅仅以考试大纲确定考试内容,没有完整、系统的专业知识教育标准和相应的职业实践标准,单就考试评价个人执业能力,我们认为是不完善的,这种执业资格的设立既不科学,也不公正。以几本考试用书代替专业教育,也是对执业资格考试标准的误解。

3)咨询工程师。

执业资格是政府对某些责任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实行的准入控制。对执业资格的设立应以专业学科为基础。我们认为澳大利亚咨询工程师的做法比较科学,首先将咨询工程师定位于调查、诊断、顾问地位,要求咨询工程师是具有2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专业注册工程师。咨询工程师不设立执业资格,只是有咨询工程师学会。咨询工程师只是一种社会职业,而不是执业资格。具有一定工作经验,服务于咨询机构的专业注册工程师就可以称谓专业咨询工程师。

工程咨询是整体意义的工程,包涵多个专业领域,各专业领域要求的专业技术内容不同,很难要求一个咨询工程师为不同专业服务,设立咨询工程师执业资格也很难确定一个标准体系:教育标准、职业实践标准、很难有相应的专业学科对应。因此,我们建议有关部门慎重考虑咨询工程师执业资格的建立及定位。对,执业资格的设立要对应一定的基础教育学科,有一个科学的规划。

4)注册管理。

在注册管理方面,我们的注册档案记录与澳、新两国基本一致,也比较全面。以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为例,注册记录信息随时在网上公布。但个人违纪记录公布没有明确的公布时间周期,澳大利亚、新西兰这项记录只保留3年,可以考虑借鉴。

由于国家国情、国家体制、管理方式不同,我国建筑行业实行的是个人执业资格与单位资质并行的管理体制,政府比较重视单位资质管理。由于单位资质条件与个人执业资格挂钩。在近期的建筑设计行业资质就位过程中,使得大批注册人员变更单位,新单位以优厚条件聘用,老单位又不愿意放人,造成一些单位与个人间的矛盾,同时加大了注册管理难度。澳、新两国注册人员不存在此类问题。这是不同管理体制下出现的问题。同样,我国的注册建筑师注册年龄的限制在70岁以下,对建筑学专业来讲,我们以为也不尽科学。

通过对澳大利亚、新西兰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执业制度的考察,使我们对两国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的管理体制、制度及管理程序有了一定了解,同时对我国的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管理制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不同的国情与管理体制,执业注册管理方法不可能完全相同,我们应加强国际间的行业交流,借鉴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尽快制定、完善行业职业道德规范,树立注册人员诚信观念,采取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使我国的注册工程师执业制度按照科学、规范、公正、严明的要求健康发展。

澳大利亚考察报告范文

本文目录。

政府主导产业发展 。

这是两国旅游业兴旺发达的关键因素。当地政府从产业比较优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出发,明智地选择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每年举行两次会议,由贸易、工业、旅游和资源部长及业界代表一起,共商发展旅游产业的大政方针。政府鼓励私人资本积极参与旅游项目开发。政府注重利用电视、网络、广告等多种形式进行旅游宣传促销,将旅游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的市场优势。两国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市场开拓、旅游推广、宣传促销。据介绍,昆士兰洲、维多利亚洲、新南威尔士洲每年政府拨款分别达到4600万、3800万和2800万,而这仅仅是各个旅游局全年开支经费的40%,专项用于旅游宣传促销。昆士兰洲、新南威尔士洲各自在9个和7个主要客源国家设有办事处,联邦和洲的旅游机构虽有职能分工,但每年都会举办境外促销活动,去年维多利亚洲就在中国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大规模的巡展活动。新西兰的市场促销很具创意,今年1月以来,利用《指环王》三部曲在全球广泛影响,新西兰适时地推出“新西兰—中土世界壮丽景色”推广活动,上半年入境客源增幅达11.8%,今年入境客源总量有望突破220万。前不久亚太地区旅游协会授予新西兰市场推广大奖,政府还十分重视举办大型活动吸引游客,如新西兰举办的“美洲杯”帆船赛,澳大利亚举办的 悉尼奥运会、f1汽车大奖赛、澳网公开赛、墨尔本赛马节等,都对推广促进本国的旅游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旅游项目开发的保护利用并重。

澳新的旅游城市和旅游度假地,严格依照资源特征实施规划管理,把旅游业作为区域经济的中心产业,排除或转移了可能冲击旅游业的其他产业。堪培拉是澳大利亚的首都,现有人口40万,是一个纯粹的政治中心。这里除了旅游业、赌博业以及满足联邦政府机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及文化娱乐等部门需要服务行业以外,没有其他经济部门。整个城市绿地面积占60%以上,是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黄金海岸至今未建一个工业项目,在众多的海湾未见货运码头,只建游艇码头,而且这些码头均非填海而建,而是用木桩、木板搭建在蔚蓝色的海面上,显得和谐自然,既不影响海水流动,也不会造成环境改变。为了保护海滨沙滩,在离海岸较远处建人工礁石,防止海流带走海滩上的优质金沙。凯恩斯市实行生态旅游项目开发的许可证制度,有效控制了盲目开发,乱上项目的无秩序状态,世界遗产大堡礁旅游项目分散安排在海中平台,看不到任何固定性建筑。当人们尽情地在蔚蓝色大海中与多彩珊瑚、多姿鱼类贝类亲近后,带走的是照片和打包的垃圾,留下的只有梦绕魂牵的眷恋。在摩尔顿岛的天阁路码度假村有喂食宽吻海豚、参与沙丘滑行活动,在菲利普岛有观赏小企鹅归巢,新西兰安排了毛利人文化村、维多摩莹火虫洞参观活动,参加这些活动,举办方会详尽介绍地质地貌演变历史和动植物生活规律,同时规定严禁有损害动物和破坏环境行为,否则将受重罚。正是这种产业战略和环保理念,不仅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自然资源的原生态,而且有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不断吸引世界各地大量的游客纷纷到这里享受清新自然高质量的旅游体验。空气清、环境好、景色美不是宣传。

口号。

而是游客真切的感受。

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 。

城市间通往旅游点的道路非常畅通,我们所到的澳大利亚东部,仅走了全长1万多公里的1号高速公路的其中一段,从惠灵顿到奥克兰几乎贯穿新西兰北岛,也全部有高等级公路连接。主要道路和主要建筑都已经有十几年甚至有几十年历史,至今质量仍然完好,看不到建了拆、拆了建的重复建设现象。 城市的绿化覆盖率高,城市风光和自然美景和谐并存,宛如城市建在花园中,而不仅仅是花园建在城市中。在澳新许多地方,犹如翠绿欲滴的高尔夫球场,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注重人性化的高质量服务。

澳新两国的人与自然和谐的规划理念在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方面有着充分体现。城市和旅游区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无障碍设施一应俱全。城市和旅游区都留有大片绿地和休闲空间,生态性、人性化设施随处可见。城市公园配置设施齐全的烧烤点、游泳池及冲淋设备,城市的文化中心、博物馆大多免费开放。无论是机场、景点、酒店,免费提供数以百计的多种文宣传资料。

旅游厕所布局合理,标识醒目,就算偏僻的乡村路边厕所都备有手纸和洁手设备。酒店设计构思巧妙,宾馆主体房间错落有序,使得每一个房间尽量面向阳光和大海。酒店大堂设计别具一格,形式多样,很多都在公共空间部分种有植物,构筑流水,这些酒店基本都设有游泳池,泳池大小高低形状不同,因地制宜,设计新颖,使用方便,喜静的客人泡在淡水中看大海无疑是一种至高享受。客房内的设计和安置也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从床、沙发、桌椅到阳台躺椅摆设,各种功能设计合理,使用舒适而又自然。卫生洁具水箱通常都有节水功能,度假酒店更是在房间里配置独立的厨具、餐具和洗衣、烘干设备,给人以宾至如归的感觉。

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和地区面临的共同主题。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选择,但追求可持续发展都是共同的发展理念。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通过发展旅游业,不仅促进了本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且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我市旅游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澳新经验,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科学发展观将大有裨益。

返回目录。

中国林业教育学会赴澳大利亚、新西兰林业教育考察团。

摘要:当前,我国教育结构正在进一步调整,各项教育改革正在逐步深入。如何从国情出发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和培养高等林业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就业能力,加强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及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做好森林保护工作,是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澳大利亚在林业教育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应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有关方面的邀请,经国家林业局国际合作司批准,由中国林业教育学会组织,包括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华南农大林学院、宁夏大学农学院、新疆农大林学院、福建林业技术学院有关人员参加的中国林业教育考察访问团,于12月30日至1月13日赴澳大利亚、新西兰考察了两国的林业教育和森林保护情况。此次考察重点是澳大利亚的高等林业教育、成人教育、技术培训、森林保护与防火、毕业生就业等。考察团先后考察了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资源环境与社会学院、悉尼tafe、新南威尔士州资源保护局、墨尔本大学林学院,还参观了教育研究机构的实验室和实习林场,并顺访悉尼大学参观了校园。考察团现场听取了有关专家的报告,同时也向对方介绍了中国林业教育的情况。双方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交流,进一步探讨了两国有关教育领域合作的问题。在考察过程中,全体团员积极认真,克服天气炎热等困难,不仅虚心听取对方的情况介绍,还提出大量的问题,并进行热烈的讨论,特别是就双方合作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这次考察,团员们收获是较大的,不仅开阔了眼界,学习到了许多经验,而且双方就防火人员培训、互派学生进修、林木树种引进等达成了初步意向,为今后开展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一、考察的基本情况。

(一)澳大利亚的高等林业教育。

澳大利亚全国共有8所大学设有林学院或资源环境学院。其中只有国立澳大利亚大学资源环境与社会学院和墨尔本大学林学院可以授予林学学士学位。其余大学可提供林学方向的有关课程,但不能授予学位,可以向这两所大学申请授予。该国的高等林业教育规模不大,林科本科每年招生不到百人,在校博士50人左右。近两年招生人数有所下滑,每年都完不成招生计划。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资源环境与社会学院始建于1925年,位于首都堪培拉,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学校有良好的实验、实习条件。该院1965年以前是独立设置的林学院,1965年改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林学系,将林学系与地理系合并成为资源环境与社会学院,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规模较大的学院。目前学院设有林学、地理学、人类生态学、资源与环境管理4个专业,学制都为4年。学院每年招生人数100多人。学生可以同时学习其它专业的课程,同时获得第二学位。学校将林学与社会学合并组成一个学院,主要是考虑林业的研究和发展与社会方方面面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现代林业已经和传统林业完全不同。该院非常重视研究生的培养,每年不仅从国内各地招收学生,而且还从世界各地招收学生和访问学者。该院对外交流密切,就有北京林业大学和甘肃农业大学的访问学者和学生在此学习和研究。

墨尔本大学林学院是一所历史比较悠久的学校。学院距离校本部100多公里,坐落在环境优美的森林中。学院占地面积20公顷,周边有公顷的森林供学生实习,主要为桉树,另外有400公顷的松树。学院有一流的实验室和木材加工厂,还有一个藏书量达十几万册的专业图书馆。并有供学生临时住宿的学生公寓。目前学院有教师20余人,教授3人;在校学生800多人,其中有博士生20余人、硕士生45人、本科生160人、其余为专科生,另外还有一些留学生,主要来自美国、中国、加拿大和东南亚等。学生大一、大二在校本部学习,大三以后在学院学习专业课,并进行实习。主要专业方向有森林培育、木材科学、森林防火等。许多林业企业和农场主为学生提供奖学金。由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强,所以毕业生就业比较容易。近几年的毕业生从政较多,这受到了学校的赞扬。学院认为,林科毕业生从政有利于整个社会进一步认识林业,能够提高林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但近两年招生人数减少,每年计划招收40名,结果只有20多名。学院希望从国外多招一些留学生。

学院同时还承担tafe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的培训任务,受林业联合会和雇主的委托,每年培训人数超过1000人。培训对象主要是在职人员,实行半工半读,内容包括林业管理、商业管理和人力管理,各占1/3。培训等级从第二级到第四级。

学院还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林业研究中心,每年研究经费达1000多万澳元。充足的研究经费也为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二)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即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是澳大利亚三级教育中最大的部门,也是澳大利亚培训劳动力最主要的单位。每年有80%左右的中学毕业生进入其间学习,还有许多在职人员和大学毕业生也要进入其间进一步学习。tafe属于政府所有,并由政府管理和拨款,招生计划由政府根据社会需求下达。政府拨款80亿澳元,同时tafe还接受社会资助。目前澳大利亚全国有84所tafe,在校生52万人,在职学生14.2万人,教师2.2万人。tafe最大的特点就是社会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课程设置直接服务于社会和行业,有极强的针对性。tafe能提供5种不同层次(包括硕士、学士、专科文凭、高级证书、普通证书)的资格证书,设有上千个职业与非职业课程,课程非常实用,为劳动力进入社会提供了全部所需要的技能训练。tafe所有的文凭全国通用并得到承认。尤其是大部分的专科文凭课程能够得到全国各大学的承认,为将来想进入大学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创造了十分便利的条件。这种各类教育相互衔接、协调发展、有机结合的体系,在澳大利亚经济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tafe另一个特点是收费非常低,只有普通大学的1/10%1/5。低廉的学费也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澳大利亚技术与成人再教育中心制定了全国统一的课程体系标准,每一门课程都需要由权威教育机构(成员包括教育及行业代表)进行评估,每年考评一次。我们所参观的新南威尔士州南悉尼tafe是澳大利亚规模最大的一所学校。该校学生有79273人,有10个校区,培训专业科目达500多种,专职教师735名,兼职教师3000名,管理人员920名,其办学特色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该校的特点为:

1.据市场需要设置学科专业。服务业为主的专业最多,其次是制造业。主要专业有会计、旅游、秘书商业、营销、企业管理等,林业专业学生很少。据统计,全校共设有1500门课程。

2.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tafe培养的学生受到社会的欢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动手能力强,能够和实际工作密切结合。学校设有专门的实习基地,并与一些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聘请了一大批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这样既保证了学校教学生产实习的需要,也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3.培养模式灵活多样。tafe根据被培训对象和所学专业,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依据学习课程的程度不同,授予学生不同的文凭。学院硕士学位与学士学位文凭课程一般需要二至三年,专科文凭课程只需一年半至两年,在职人员进修或想进入大学深造只需要有结业证书文凭,时间只有六个月至一年半,其所修课程大学全部承认。为保证不同层次的人才和专业的需要,学校的课程安排和培训时间,短期的只有数小时、几个月,长期的可达三年。

非常重视教师的业务素质,对任课教师有严格的考核标准,一是学历必须是大学本科以上,二是必须在本行业工作五年以上,离开本行业三年以上要再回其有关岗位进行培训后方可上岗。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南悉尼tafe兼职教师是专职教师的4倍以上。5.注重对外合作与交流。目前,南悉尼tafe已和日本、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进行合作,主要是开发课程,提供教学服务。在中国已有10个学校与之合作。最近,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引进澳大利亚tafe培养模式,在所属8个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双专科双文凭、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相融合的办学方式,打破传统职教模式,以技术应用和实际操作教学为特色,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人才。

(三)澳大利亚的森林保护(森林防火)。

澳大利亚是一个少林国家,森林覆盖率只有10%。林业管理主要由各州负责。近几十年进行较大规模的人工造林,特别是引进了一些国外树种,如美国的辐射松等,但以桉树为主要树种的林分结构没有改变。由于气候干燥,特别是夏季高温缺雨,加之桉树属于易燃树种,发生森林火灾的频率非常高,如何有效地控制火灾是澳大利亚森林保护最重要的内容。

澳大利亚森林防火组织成立于1955年,通过森林防火协会开展森林防火的宣传、教育、培训。其防火的宗旨是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森林持续发展。防火是每个人的责任,不能只靠政府。全国建立了四级组织:第一级为州政府,主要负责林木的管理;第二级为国家公园,包括动物保护;第三级是市区;第四级是乡村。全国有森林管理协会,各个地区都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委员会每年召开二三次会议,对有关人员进行免费培训,约20个小时。1997年政府通过新的防火条例,制定了三大体系:一是日常保护,二是应急处理,三是事后处理。重在日常保护。澳大利亚防火实行专职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做法,志愿者在日常防火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是巡查、宣传,发生火灾时协助专业人员开展灭火工作。平时经常要深入到社区、学校对居民和学生进行演讲,还要到农场主家中进行走访,召开不同层次的讨论会,充分发挥当地人员的作用。在澳大利亚土著人有着几千年在森林中烧荒的习俗,现在澳大利亚仍认为:森林火灾并非都是坏事,这是自然界一种正常现象。在冬季,烧掉一些林中易燃物,不仅能保护森林,也有利于植被更替和土地恢复肥力。只要将森林火灾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即可。因此各州对不同地区进行森林资产风险评估,评估标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考虑是否对人员构成伤害,其次是否对动植物构成威胁,第三造成多少财产损失。每个地区都会有发生火灾的机率以及造成损失的大小的评估图,根据评估图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同时根据火灾级别,制定不同地区的灭火预案。

二、思考与启示。

虽然此次考察时间短,只是走马观花,不可能全面深入了解澳大利亚的教育情况,但收获非常大。我国教育结构正在进一步的调整,澳大利亚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特别是其职业技术与成人教育体系对我国教育结构的改革、调整有着现实意义。

(一)从国情出发,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终身教育体系。

中澳两国社会制度不同,国情差异较大,但两国政府都非常重视教育。目前在我国实现了“普九”教育和高等教育迈入大众教育之际,在全社会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对于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学校、大学为主体,各种成人教育(包括函授、夜大学、专业技术班)为辅的全民教育体系。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农村仍存在许多问题,基础教育薄弱的地位有待加强,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使九年义务教育在农村真正实现。高等教育近几年得到跨越式发展,全国各类在校生人数突破万,毛入学率达19%。但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家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应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借鉴发达国家中私立学校的经验,促进国内民办大学的发展,从政策上扶持他们,使这些学校能够得到认可。吸引社会上各种资金投入高等教育,减轻国家的负担,形成全社会都来办教育的良好局面。同时,鼓励在职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把现有的属于各部门、各行业的培训中心和学校对社会开放,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使这些培训机构达到社会需要的标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全国或各地统一的网络学校和培训机构。通过建立各种不同的考核体系和标准,逐步形成学习型社会。

(二)大力加强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澳大利亚非常重视职业教育,每年只有15%左右的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80%的高中毕业生进入tafe学习。tafe(职业技术与继续教育)成为其教育的主力军。由于tafe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政府、学校、企业联合制定的技能标准开设所有的技能培养课程,学生取得的证书得到社会认可,同时在tafe所学的课程高校也承认,学生参加tafe学习后,根据自己的志愿和爱好以及市场就业情况,既可以选择就业,也可继续进入大学学习。由于tafe注重与市场的结合,所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就业比本科生还容易,因此学生中学毕业以后愿意进入tafe学习。这正是我国教育改革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目前,一方面,我国每年有万劳动大军进入劳务市场,由于没有得到正规的职业技能培训,他们无法进入技术岗位。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力市场出现高学历热,近几年许多中专、技工学校为生存纷纷升格或并入大学,成为高等职业学校。这些学校普遍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明确,市场定位模糊,其结果是培养出的毕业生既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也不强。同时由于其客观导向作用使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造成在就业市场上他们既无法和本科生竞争、又不愿从事技术劳动工作的局面。现在,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劳动力,许多企业因无法得到高级技工,不得不在全国高薪招聘,甚至从国外引进。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既是满足社会对技术工人的需要,也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大力加强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一是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凡是对社会发展能够起到积极作用的工作,都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在全社会树立劳动光荣的新风尚。二是制定有关政策,积极引导人们从事劳动技术工作,使从事劳动技术工作的人能够得到相应的报酬。同时制定技术职称系列,鼓励他们不断钻研技术,造就数千万高技能的劳动大军。三是现有高职学院要摆正位置,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学生的实__践能力,彻底摆脱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子。四是做好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这是目前我国培训和职业教育的盲点。这些人员数量大,流动性强,文化水平低,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应该由中央财政统一支付培训费,根据市场对不同劳动岗位的需求,在指定的学校对他们进行短期培训,发给全国认可的证书。彻底解决农民工技术培训无人管的社会问题,同时也为解决“三农”问题创造条件。五是构建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衔接与协调发展的关系,使各类人员不至于在职业教育阶段就终断其学习与发展。

(三)林业高等院校应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澳大利亚大学非常重视林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堪培拉国立大学资源环境与社会学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为3%2,课程教学与自学时间为1%1。墨尔本大学林学院就建在森林中,学生在校本部学习完基础课后,其余的专业课都要在位于森林中的学校里完成。在培养学生中,他们强调所学内容与科研和生产密切结合,以提高科研水平和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注重不同学科的交叉,特别是与社会学科的交叉。他们认为,现代林业的发展与其国家和地方法规及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应鼓励毕业生从政,以影响对林业的政策。另一方面,努力培养学生学林的兴趣和爱好。通过一些企业和雇主设立奖学金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目前,在我国大学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眼高手低”学生动手能力差,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的现象。一方面是认识问题,认为大学本科生是高级人才,主要是从事管理和研究工作;另一方面是经费短缺和缺乏实习场地,造成许多必要的实习实践环节不能完成,往往以课堂教学代替一切。林业院校的学生还长期存在专业思想的问题,学林不爱林,学林不愿意干林业。所以,今后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正确认识大学生在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研究生的大幅度扩招,大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将成为普通劳动者,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系统的理论知识同样重要。因此,要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特别是林学,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更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建设。

2.进一步加强林科学生的专业教育,并通过设立专业奖学金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学林爱林。

3.加强学生就业环节的指导,积极做好市场预测,特别是根据林业生态建设的需要,提出林科人才需求的中长期计划。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建立全过程就业指导体系,与林业及其有关单位建立密切的联系,积极鼓励毕业生到林业生产一线工作。

(四)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做好森林保护工作。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较高。虽然澳大利亚与我国的国情不同,但其利用社会力量做好森林保护工作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在森林防火过程中,澳大利亚充分依靠各级协会和志愿者,在全国建立了从州政府到乡村的群众性组织机构,所汇集的志愿人员是专业人员的7倍之多。特别是志愿人员平时深入社区、学校、农场主家中进行宣传和培训,发生火灾时,与专业人员共同灭火,发挥了政府机构和专业人员无法替代的作用。在我国每年因人为因素发生的火灾非常多,单靠现有专业人员进行宣传和防火培训是不够的,而且我国一般性的防火安全教育效果又不理想。有关部门应建立全国性的防火协会,调动社会力量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一方面,在林区及其附近建立一些志愿者组织,利用地理位置近,时间安排方便,定期开展活动和进行有关培训。另一方面,利用每年大学生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确定一些相关学校成立相应组织,充分发挥大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丰富、热情高的特点,深入林区和重点地区开展活动。

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目前围绕六大林业工程建设,对林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林业院校和各级教育机构必须适应新形势,加快林业教育改革的步伐,既要培养林业科技攻关、解决林业建设与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技术难题的高级人才,又要培养懂得林业知识、掌握林业技术、熟悉操作程序的数以万计的技术工人。澳大利亚在林业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以及成人教育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返回目录。

一、澳大利亚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特点。

1.政府主导。澳大利亚生态环境建设属于典型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健全的机构体系为澳大利亚政府主导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奠定了基础。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早设立政府环保部门的国家之一。早在1970年,维多利亚州就成立了环境保护局。目前,澳大利亚在联邦政府(commonwealth government)、州政府(state government)、地方政府(local government)三个层次都设有专门的环保机构。联邦政府设有环境与遗产部。州一级的环保机构较为复杂。以维多利亚州为例,政府设立了自然资源与环境厅,下设环境保护局、自然资源局和生态再循环局。

充足的人力和资金投入为澳大利亚政府主导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了条件。澳大利亚联邦环境与遗产部有500名工作人员,各州环境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在1000人以上。近年来,澳大利亚每年的环境保护投资都超过85亿美元,约占gdp的1.6%。维多利亚州环保局每年的经费预算为3200万美元,其中大部分来源于州政府拨款,一部分来源于排污收费。

2.依法治理。澳大利亚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立法和执法工作。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早出台环境保护法律的国家之一。早在1970年,维多利亚州就制定和颁布了“环境保护法”(environment protection act 1970)。目前,澳大利亚已经建立起了十分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在联邦层次,环境保护立法已有50多个,有综合立法,如“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持法”;也有专项立法,如“大堡礁海洋公园法”;还有20多个行政法规,如“清洁空气法规”、“辐射控制法规”等。在州层次,各州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法律法规都多达百余个。

澳大利亚环保法律法规的条款很细,可操作性很强。维多利亚州的“环保收费法规”,条款多达百余条,从收费的种类、标准、单位、计算公式到最大排污允许量、交费流程、费用减免等,都规定得十分详细。仅垃圾填埋就按照废物种类和数量列出了16个层次的收费水平,每个层次收取若干个“费单位”。“费单位”的个数,由垃圾填埋成本确定。每个“费单位”的具体金额,由当年物价水平确定。这样的规定,可操作性很强,避免了执法的随意性,减少了执法过程中的摩擦。

澳大利亚环保执法十分严格,体现了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在澳大利亚,不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政府机构,只要违反了环保法律法规,都要受到严肃查处。在著名的大堡礁绿岛公园,游客不许带走任何自然物体(包括贝壳),违者处以高额罚款。在昆士兰州北部地区,有俩人曾因砍伐20多棵树而被判十多年徒刑。在维多利亚州,环保局每年都要向法院起诉40—50起损害环境的案件。今年澳大利亚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一些地方终年滴雨未下,许多城市都出台了严厉的节水措施,在时间上严格限制洗车、浇草坪等耗水性活动,任何人违反,都要受到处罚。

3.综合协调。澳大利亚政府十分重视环保工作的综合协调,一方面协调有关部门的行动,另一方面协调社会公众的行动。

协调环保有关部门的行动,是澳大利亚政府综合协调环保工作的基本层次。在澳大利亚,三级政府都有好几个部门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事务,为了避免推诿,减少摩擦,各级政府通过法律和跨部门机构来协调。在维多利亚州的自然资源与环境厅,由厅长办公室对下属的环保局、自然资源局和生态再循环局进行协调。

协调公众的环境行为,是澳大利亚政府综合协调环保工作的重要方面。在公众场合尤其是旅游胜地,导游都要向游客介绍政府的环保规定,提醒游客严格执行,做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留下;除了杂物,什么都不带走”。在著名的企鹅岛,政府规定在观看企鹅归巢时,不许大声喧哗、使用闪光灯照相,数以千计的游客在持续两、三小时的观看中,无人违反规定。

4.全民参与。发动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澳大利亚政府推进环保事业的基本做法之一。

澳大利亚政府十分重视通过宣传教育示范的方式,引导国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堪培拉“无垃圾城市”计划的推进,就是建立在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的基础上的。它的目标,是在不再填埋垃圾,实现全部垃圾的回收和利用。在计划实施的每一个阶段,政府有关机构都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和讲座等形式,告诉居民应该如何做。环保部门还开办了“无垃圾城市”计划教育中心,为居民免费提供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知识和技术,引导广大居民自觉参加到这项计划中来。

鼓励企业参与环保产业的开发,是澳大利亚政府发动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成功做法。澳大利亚政府对从事环保事业的企业在税收、设施等方面给以优惠,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环保产业。堪培拉市有70—80家企业从事垃圾收集、分类和填埋工作,每年创造1000多万美元的产值。政府还与商业企业合作,推出了“生态商业”计划,鼓励商业企业减少水、电、汽等资源的使用。

澳大利亚政府还十分注重公民对环境法律制定的参与,激励公民关心环境,为全民参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广阔空间。澳大利亚有关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采取全民参与的方式,面向社会招标,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竞标,由中标者负责起草,法律法规草案散发广大公民,广泛征求意见。这样做,既提高了公民对环保事业的参与度,拉近了公民与法律和政府的距离,增强了公民遵法守法的自觉性,又保证了法律法规条款的完善和对现实生活的贴近。

二、澳大利亚政府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基本职能。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所承担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职能不尽相同,既明确分工,又密切协作。

l、联邦政府的职能。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生态环境建设职能主要定位在国家利益层次。

2、州政府的职能。各州政府承担着政府主要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职责。

历史上,澳大利亚各州总督直接向英国女皇负责,各州的独立性很强。澳大利亚建国之初,环境问题尚未显现,国家宪法中未能提及联邦政府的环保责任,环保主要是州政府的职责。

3、地方政府的职能。澳大利亚的地方政府,是指州政府之下的基层政府。

按照澳大利亚宪法,地方政府的权力是由州政府赋予的,因而地方政府的环保行为要受州政府的指导和干预,要在州政府的环保计划框架内进行。

地方政府所承担的生态环境建设职能较少,主要是:垃圾清理和管理,噪音等影响环境因素的控制,住户发展对环境影响的控制,社区环境摩擦的协调,在州政府发展计划框架下制定和执行社区环保规划等。

4、政府之间的合作。由于各州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为了更好地履行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职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以及州政府与州政府之间展开了密切合作。

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合作的一个积极成果,是1992年达成的“澳大利亚(联邦和州)政府间环境协议”。该协议明确提出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将以合作和协商的原则处理面临的环境问题,规定了各级政府在制定环境政策和法规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并对具体的环境议题制定了一系列协作行动计划。根据该协议,澳大利亚成立了由联邦环境与遗产部部长任主席、各州总理代表(负责资源或环境的各州部长)为成员的“国家环境保护理事会”。该理事会可以审议和通过全国性的环境标准,理事会成员2/3多数表决通过的文件或决议将自动成为各州的法规予以实施。

州政府之间的合作形式更加灵活,合作内容也更加宽泛。有以法律为基础的正式合作,也有资源或环境部门之间交流经验、交换意见、共享信息、共同开发环保技术等方面的非正式合作。

三、加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几点建议。

澳大利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做法,对我们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党的十六大报告已将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任务非常艰巨。我们一定要增强环境忧患意识,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确立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澳大利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做得好,一条重要经验是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坚持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在著名旅游城市凯恩斯,一发展商申请在风景区建造7.5公里长的空中索道,市政府要求其不得毁坏热带雨林,发展商不得不用直升飞机运送建筑材料,修建索道支架。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往往成为一对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基本点是牢固确立环境优先的现代发展理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经济增长,都不能以眼前发展去损害长远利益,更不能用局部发展去损害全局利益,决不能走“先开发、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2.加强生态环保法制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具有长远性、战略性、全局性的特点,需要建立长期稳定起作用的法律保障机制。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对推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情况仍不同程度存在。加强生态环境法制建设,十分必要。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消除在生态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立法空白。其次,要完善法律法规条款。通过修改法律法规,增强可操作性。再次,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任何单位和个人,只要违法,都应按照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同时,要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最后,应广泛吸引社会各界参与环境法律法规建设。环境法律法规正式颁布前,应向全社会公布草案,广泛征求意见。

3.加强政府生态环保职能。各级政府应就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基本职能进行合理明确的分工,中央政府的环保职能应主要定位在国家利益层次,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的具体责任,加强对地方政府履行环境职能情况的监督和考核。要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投入等方面,为全面加强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职能创造条件。应逐步改变目前政府有关部门分工过于分散的局面,建立一个相对集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管理机构。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点地区,应打破行政区划,按照自然区划建立有权威的机构。国家财政应适当增加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预算,增加环境事业基本建设投入,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

返回目录。

11月,保监会派员访问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保险与金融学会、澳大利亚保险理事会、澳大利亚保险集团公司、澳大利亚oamps保险经纪公司等机构,重点考察了保险市场发展状况以及保险职业教育培训情况。

一、澳大利亚保险市场基本情况及其特点。

(一)保险市场基本情况。截至底,澳大利亚共有人口2020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8043亿澳元(1澳元约合人民币5.8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近4万澳元。澳大利亚保险业比较发达。,全国保费收入为558亿澳元,世界排名第12位;保险密度2762澳元,排名第14位;保险深度8.03%,排名第17位。

寿险市场。截至12月31日,澳大利亚共有37家寿险公司,管理的资产约为2077亿澳元,保费收入为350亿澳元。养老金业务占寿险公司资产的87%,占寿险总保费的86%,其他份额为普通业务。约26%的养老金资产是以寿险保单形式持有的。趸交业务占寿险保费的80%,其中大部分为与养老金相关的产品。银行控股的寿险公司占寿险总资产的40%,新单业务保费的45%,总保费的43%。外资寿险公司占总保费的31%。

财产险市场。截至6月30日,澳大利亚共有财产保险公司133家,净保费收入为211亿澳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财险市场净损失率为62%,比上年同期增长58%。净承保综合赔付率为86%。税后净利润为51亿澳元。财产险公司总资产为801亿澳元,总负债为560亿澳元,净资产为 241亿澳元。

(二)保险市场主要特点。

一是保险市场集中度高。少数保险公司通过购并和重组,实现集团化经营,占据保险市场大部分份额。截至底,前3大保险集团占寿险保费收入的58%,前10大保险集团更是高达90%。截至6月,澳大利亚前5大保险集团占财产险保费收入的70%,投资收入的67%,总资产的63%。

二是保险产品多样化,非传统型产品比重高。澳大利亚社会福利水平高,居民在养老、医疗、教育和就业方面的压力较小,因此在保险需求上对传统产品需求较少,而对投资理财类产品需求广泛。截至底,澳大利亚的寿险保费中,投资类产品占73.4%(其中投资连结产品为60%,投资型分配年金为7%,投资连结账户型产品占6.4%),风险型保费占12.7%,其他类型年金占11.4%,传统型产品约占2%,非投连型分配年金占0.5%。

三是保险中介在保险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澳大利亚有保险经纪公司500多家。保险经纪公司不仅提供保险销售服务,而且具有开发保险产品、提供保费融资的功能。保险经纪公司积极开发产品、进行保费融资,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澳大利亚法律不禁止保险人投资保险经纪公司,但保险人向保险经纪公司的投资超过14.9%时,应向监管机关报告。不过目前在澳大利亚由保险人全资拥有的保险经纪公司很少,主要是因为此类保险经纪人的身份很难得到其他保险公司的认同。

四是监管部门重视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澳大利亚保险监管部门除对强制性险种的手续费率有规定外,如雇员赔偿保险的手续费率为5%,汽车意外伤害保险的手续费率为10%,对其他险种的手续费率没有限制,完全由市场调节,税务部门允许手续费全部进成本。市场竞争使各家保险公司的手续费率大体相当,如车险手续费率总体水平为15%左右。同时,保险消费者有权了解保险公司支付的手续费高低,消费者的监督使保险交易保持了较高的透明度。

五是购并和重组是保险企业扩张的有效途径。iag是目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大的财产险集团,旗下共有7个子公司,但70年前该公司只是一个向道路救援服务会员提供汽车保险的互助社。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一系列收购和重组,iag发展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非寿险公司。

六是保险行业协会发挥了较大作用。澳大利亚最大的非寿险保险行业协会——澳大利亚保险理事会,共有58家会员,会员业务占行业的90%以上。该理事会在维护会员利益和为政府分忧解难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在过去费率统一时,主要协调各家保险公司之间的利益。费率放开后,主要代表行业与政府监管部门协调有关政策。

二、澳大利亚保险职业教育与培训。

澳大利亚的保险职业教育与培训主要是由保险协会或学会组织推动的。澳大利亚主要有四家保险行业组织,即:澳大利亚保险理事会、投资和金融服务协会、全国保险中介人协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保险与金融学会。这里重点介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保险与金融学会(anziiif,以下简称澳新学会)。

澳新学会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首屈一指的保险教育和培训机构,实施的培训活动主要包括学位授予培训计划和会员资格考试制度。该学会于在澳大利亚保险学会和新西兰保险学会基础上合并而成,目前有合格会员11794名,在各州和领地的首府所在地(包括在新西兰)都设有分支机构办公室。

澳新学会授予学位的保险培训计划。包括非寿险、寿险、保险经纪、损失理算、财务规划。其毕业生可以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一些大学申请修读本科、硕士和 mba课程。此外,澳新学会还设计了“继续职业发展计划”,所有会员可以自愿选修。澳新学会各分支机构每年为会员进行职业培训和组织社会活动超过200次。此外,学会确立了保险业员工需要的核心能力标准,促使其他提供保险教育的机构据此重新规划教育和。

培训方案。

并且设计了相应的评估方案以确定员工是否符合这些标准。

澳新学会的保险学会会员资格考试制度。澳新学会开办的会员资格考试是为保险、金融界人士开办的一种专业考试。该项资格考试分为财产保险、保险经纪、损失理算和人寿保险四大类,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财产保险准会员考试课程包括服务消费者、保险法与监管、保险产品、核保引论、理赔。保险经纪准会员考试包括经纪环境、风险管理与经纪人、管理经纪业务、经纪程序与实务、管理客户服务。损失理算会员考试包括损失理算原理和实务、理算协调、准备损失理算报告、财产保险损失理算、意外险损失理算、组织管理6门必修课和其他2门选修课。人寿保险准会员考试包括人寿保险核保、应用人寿保险法、精算基础与报告、人寿保险营销原理与实务、营销组织、退休金保单与实务引论。

三、启示与建议。

(一)集团化经营必须注重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建设。集团化要达到高效率,其前提条件是集团公司拥有强有力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和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目前,我国共有6家保险集团公司,集团化综合经营的规模效应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尤其是在加强保险公司法人治理和内部控制方面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今后,应将保险公司集团化综合经营与加强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发挥集团化经营的优势,尽快形成一批公司治理富有效率、内部控制严密、竞争力强的保险企业集团。

(二)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模式。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是培养保险人才、促进保险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澳新学会的发展历程显示了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我国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还刚刚起步,尽管已经存在一些保险职业培训机构,但大都实力较弱,没有形成市场品牌。应借鉴国外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经验,立足于国内保险业发展实际,采取“监管部门推动、行业组织主办、保险公司参与”的模式,密切联系市场,积极引进和开发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议建立全国性的保险考试培训中心,负责对中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和监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知识的培训。

(三)保险经营应因地制宜,适时拓展业务领域。和澳大利亚相比,我国保险需求呈现多层次、差异大的特点。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一部分收入水平较高、消费能力较强的城市居民对理财类保险产品需求较大;而广大农村地区则对传统型的低保费、高保障的风险型保险产品需求较大。同时,随着社会养老、医疗制度的改革,城镇居民对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我国保险企业在开发保险产品和制定市场开拓战略时,应找准市场切入点,没有必要盲目跟风,丧失经营特色。

(四)大力发展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保险中介是保险市场社会化分工的必然结果。发展保险中介有利于提高保险资源的配置效率。建议推进保险公司专业化、社会化经营,支持和发展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允许保险经纪公司开发和设计保险新产品,提供保费融资服务,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大保险代理和保险公估市场的对外开放力度,引进资金实力较强、管理经验丰富、经营记录良好的外资保险代理和公估机构,促进保险中介市场的专业化水平;完善保险专业中介从业人员的持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尝试建立“保险经纪师”、“保险公估师”等职业资格考试制度。

作者:吕宙 郭学艳 李金辉 黄耿 孙瑞。

澳大利亚考察报告

5月25日至6月8日,中国农业部赴澳大利亚农业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代表团一行5人,应澳大利亚农渔林部的邀请赴澳大利亚进行了为期14天的考察、访问和交流。考察团受到澳大利亚农渔林部等单位的热情接待,先后赴墨尔本、阿得蕾得、堪培拉、悉尼和布里斯班等地,对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南澳州植物园、阿得蕾得大学waite和roseworthy两个校区、澳大利亚国家科工组织植物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澳大利亚国家植物公园、澳大利亚国家标本馆、crc热带植物保护中心、澳大利亚热带遗产中心、悉尼皇家植物园等进行了实地考察、访问和交流,顺利地完成了预定的考察计划,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在大西洋南部和印度洋之间,领土包括澳洲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澳洲大陆地广人稀,四面环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占据一整块大陆的国家。国土面积约76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36700公里。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平坦的大陆之一,拥有许多独特的珍稀动植物种类。按照气候带的划分,澳大利亚的北部为热带,中部为辽阔的干旱和沙漠地带,南部为温带。澳洲的气候比较温和,全年温差不大。澳洲的四季正好与北半球相反:夏季由12月开始,3至5月份是秋季,6月份是冬季的开始,9月份进入春季。南回归线以北地区年平均气温为23--26度,回归线以南地区温差略为明显,冬季平均气温约14度,夏季平均气温约26度。

澳大利亚有六个洲: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昆士兰、南澳、西澳、塔斯马尼亚及二个领地(首都领地和北领地)组成。澳大利亚的人口密度很小,每平方公里平均只有2人,人口主要集中居住在中心城市和沿海地区。现有人口18,426,900人,其中土著人口约占2%,英国和爱尔兰血统在人口中占有较高的比例。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总人口中约有四分之一出生于海外。居民来自100多个国家,主要少数民族包括意大利裔,希腊裔,越南裔及华裔等。

二、澳大利亚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建设。

长期以来,澳大利亚政府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提高公众意识等工作非常重视,联邦政府近几年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科技活动项目,各科学研究和教学等机构均积极参与和支持各种形式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促进公众对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解和认识。政府的支持、各界的参与和设施的健全,使澳大利亚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开展得生机勃勃,卓有成效。

目前,澳大利亚政府为了保护澳大利亚的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过程和生命支持系统,认真履行了《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已出台了《澳大利亚生态和可持续利用发展国家战略》(australia`snationalstrategyforecologicallysustainabledevelopment1992),《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战略》(nationalstrategyfortheconservationofaustralia`sbiologicaldiversity),各州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台了本州的相关法规,例如,维多利亚州出台了《维多利亚植物和动物保护法案》(victoria`sfloraandfaunaguaranteeact1988),以保护本州的特有植物和动物生存、繁衍和保留它们在野生条件下的进化趋势;保护这些特有动植物的群体;保证人类对这些特有动植物的可持续利用并保持这些特有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等。同时该州还出台了《维多利亚生物多样性战略》、《维多利亚的生物多样性—我们的生活财富》和《维多利亚的生物多样性---维持我们的生活财富》等技术性文件。

目前,澳大利亚国家保护区总共有6664个,包括国家公园和野生生物保护,土著土地所有者、私人土地所有者和森林保护地等,保护面积共有63530760公顷,占国土面积的8.24%,各州(领地)的详细情况见下表。

州/领地个数面积(公顷)占州/领地%。

首都直辖区(act)812303252.8。

新南威尔士(nsw)51849532176.18。

北领地(nt)9251255563.8。

昆士兰(qld)47069387644.02。

南澳州(sa)17802489512725.53。

塔斯马尼亚(tas)49026232.42。

维多利亚(vic)2089337802114.85。

西澳州(wa)1217159150816.3。

总计6664635307608.24。

在澳大利亚,所到之处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环境和植被好,到处是地毯似的草坪,把地面覆盖得严严密密。即使是城市宽广的街道两旁,也是两三排并列的观赏林木(不适宜种草的树下用碎木片覆盖)。例如堪培拉人均绿地面积达70.5平方米,仅次于华沙居世界第二位。城市的空气新鲜,绿荫蔽空,绝少尘埃。在堪培拉和阿得蕾得的住宅周围,一律不加围墙,院外一般以桉树、合欢花树作为绿色花篱笆。堪培拉设有不同类型的植物园,除澳大利亚本土上的植物外,还引种了许多世界各地的树木花草,如中国的银杏、水杉、杜鹃、蔷薇、天竺葵等。堪培拉周围大部分地方都是国家公园的范围,包括诺马治国家公园(namadginationalpark)和狄宾布拉自然保护区(tidninbillanaturekeserve)。在宾馆饭店的房间特别是公园和其它公共场所都可看到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的告示标志以及管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的介绍,增强全民的意识。

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物种水平和生态水平,而在遗传多样性水平开展的工作相对较少。

在生态系统水平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以保持和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为主,一旦某一个生态区域被列为保护地,科学家和政府首先从土地和水资源的管理入手,通过限制放牧、退牧还林还草等措施,恢复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的原始性,对生态区域内所有的动植物物种进行调查,建立资源档案,确定该生态区的环境指示物种,根据指示物种的动态变化规律,随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在物种水平上,经过长期的资源调查,已经查清了澳大利亚所有物种的资源状况,编制了澳大利亚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名录。对于已列为保护计划的濒危物种,科学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详细调查,不仅明确其分布范围和生态环境,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确定每一个分布区的具体地点和面积,还要彻底查清其种群数量和生存繁育特点,了解其危害因素并掌握其动态变化规律,根据所掌握的上述信息,制订相应的保护策略。

在遗传多样性水平上,主要采用异生境保护的方法,即将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作物如棉花、苜蓿、橄榄等种质资源收集起来,统一进行种子库保存。种子库保存的种质不仅具有详细的农艺性状、抗性性状、品质性状的综合鉴定结果,而且还利用分子标记、dna测序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进行了指纹图谱鉴定,每一份材料所具有的重要基因都非常清楚,不仅如此,对于收集量较大的作物还进行了核心种质的研究,为作物改良选择亲本奠定了基础。对于重要农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如野生棉花等,科学家利用gps系统对每一个居群进行了定位,将每一个居群按照统一的取样原则进行了取样,并对其进行了重要农艺性状如棉花抗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鉴定,然后统一保存于种子库中。

由于澳大利亚人口稀少,人们保护野生物种的意识较强,目前除各类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世界遗产保护中心外,对野生物种的保护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和居民的自觉行为,即科学家将已列为濒危物种的分布范围和生态环境等通报给地方政府,这样,在地方政府进行道路建设或其它设施建设过程中,避免破坏其生态环境。到目前为止,这种简便易行的野生物种保护方法在澳大利亚取得了预期效果。

在过去的几年中,澳大利亚的农渔林产业取得了很大成绩,-出口有关农产品达到330亿澳元。为了抵制世界经济增长变缓对澳初级产业的影响,澳政府将要加强对有关方面的支持,包括内容如下:(1)盐碱与水质量国家行动计划,(2)国家粮食和病害仿真监测行动计划,(3)澳大利亚政府环境基金--自然遗产托管新项目,(4)国家粮食工业1024百万澳元的5年计划。

六、澳大利亚对我国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启示和借鉴。

澳大利亚在生物多样性保存和可持续利用方面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针对我国目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现状,具体建议如下:

(一)加强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其中重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进一步完善种质资源管理的相关配套法规建设,加强并规范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促进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交流和利用。

(二)增加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经费支持。突出加强我国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和原生境保护设施建设。不同地区的保护区既要扩大规模,又要合理规划,连成一体,增强保护的效果。在增加中央投资的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和部门提高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投资力度。

(三)提高公众意识。及时启动并组织实施我国的“提高我国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意识计划”,加强政府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支持力度,提高社会的广泛支持与参与程度。

(四)加快我国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专业队伍的培养,提高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澳大利亚保险市场和保险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澳大利亚保险市场和保险职业教育考察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xx年11月,保监会派员访问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保险与金融学会、澳大利亚保险理事会、澳大利亚保险集团公司、澳大利亚oamps保险经纪公司等机构,重点考察了保险市场发展状况以及保险职业教育培训情况。

(一)保险市场基本情况。截至20xx年底,澳大利亚共有人口20xx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8043亿澳元(1澳元约合人民币5.8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近4万澳元。澳大利亚保险业比较发达。20xx年,全国保费收入为558亿澳元,世界排名第12位;保险密度2762澳元,排名第14位;保险深度8.03%,排名第17位。

寿险市场。截至20xx年12月31日,澳大利亚共有37家寿险公司,管理的资产约为20xx亿澳元,保费收入为350亿澳元。养老金业务占寿险公司资产的87%,占寿险总保费的86%,其他份额为普通业务。约26%的养老金资产是以寿险保单形式持有的。趸交业务占寿险保费的80%,其中大部分为与养老金相关的产品。银行控股的寿险公司占寿险总资产的40%,新单业务保费的45%,总保费的43%。外资寿险公司占总保费的31%。

财产险市场。截至20xx年6月30日,澳大利亚共有财产保险公司133家,净保费收入为211亿澳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财险市场净损失率为62%,比上年同期增长58%。净承保综合赔付率为86%。税后净利润为51亿澳元。财产险公司总资产为801亿澳元,总负债为560亿澳元,净资产为241亿澳元。

(二)保险市场主要特点。

一是保险市场集中度高。少数保险公司通过购并和重组,实现集团化经营,占据保险市场大部分份额。截至20xx年底,前3大保险集团占寿险保费收入的58%,前10大保险集团更是高达90%。截至20xx年6月,澳大利亚前5大保险集团占财产险保费收入的70%,投资收入的67%,总资产的63%。

二是保险产品多样化,非传统型产品比重高。澳大利亚社会福利水平高,居民在养老、医疗、教育和就业方面的压力较小,因此在保险需求上对传统产品需求较少,而对投资理财类产品需求广泛。截至20xx年底,澳大利亚的寿险保费中,投资类产品占73.4%(其中投资连结产品为60%,投资型分配年金为7%,投资连结账户型产品占6.4%),风险型保费占12.7%,其他类型年金占11.4%,传统型产品约占2%,非投连型分配年金占0.5%。

三是保险中介在保险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澳大利亚有保险经纪公司500多家。保险经纪公司不仅提供保险销售服务,而且具有开发保险产品、提供保费融资的功能。保险经纪公司积极开发产品、进行保费融资,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澳大利亚法律不禁止保险人投资保险经纪公司,但保险人向保险经纪公司的投资超过14.9%时,应向监管机关报告。不过目前在澳大利亚由保险人全资拥有的保险经纪公司很少,主要是因为此类保险经纪人的身份很难得到其他保险公司的认同。

四是监管部门重视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澳大利亚保险监管部门除对强制性险种的手续费率有规定外,如雇员赔偿保险的手续费率为5%,汽车意外伤害保险的手续费率为10%,对其他险种的手续费率没有限制,完全由市场调节,税务部门允许手续费全部进成本。市场竞争使各家保险公司的手续费率大体相当,如车险手续费率总体水平为15%左右。同时,保险消费者有权了解保险公司支付的手续费高低,消费者的监督使保险交易保持了较高的透明度。

五是购并和重组是保险企业扩张的有效途径。iag是目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大的财产险集团,旗下共有7个子公司,但70年前该公司只是一个向道路救援服务会员提供汽车保险的互助社。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一系列收购和重组,iag发展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非寿险公司。

六是保险行业协会发挥了较大作用。澳大利亚最大的非寿险保险行业协会——澳大利亚保险理事会,共有58家会员,会员业务占行业的90%以上。该理事会在维护会员利益和为政府分忧解难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在过去费率统一时,主要协调各家保险公司之间的利益。费率放开后,主要代表行业与政府监管部门协调有关政策。

澳大利亚的保险职业教育与培训主要是由保险协会或学会组织推动的。澳大利亚主要有四家保险行业组织,即:澳大利亚保险理事会、投资和金融服务协会、全国保险中介人协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保险与金融学会。这里重点介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保险与金融学会(anziiif,以下简称澳新学会)。

澳新学会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首屈一指的保险教育和培训机构,实施的培训活动主要包括学位授予培训计划和会员资格考试制度。该学会于20xx年在澳大利亚保险学会和新西兰保险学会基础上合并而成,目前有合格会员11794名,在各州和领地的首府所在地(包括在新西兰)都设有分支机构办公室。

澳新学会授予学位的保险培训计划。包括非寿险、寿险、保险经纪、损失理算、财务规划。其毕业生可以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一些大学申请修读本科、硕士和mba课程。此外,澳新学会还设计了“继续职业发展计划”,所有会员可以自愿选修。澳新学会各分支机构每年为会员进行职业培训和组织社会活动超过200次。此外,学会确立了保险业员工需要的核心能力标准,促使其他提供保险教育的机构据此重新规划教育和培训方案,并且设计了相应的评估方案以确定员工是否符合这些标准。

澳新学会的保险学会会员资格考试制度。澳新学会开办的会员资格考试是为保险、金融界人士开办的一种专业考试。该项资格考试分为财产保险、保险经纪、损失理算和人寿保险四大类,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财产保险准会员考试课程包括服务消费者、保险法与监管、保险产品、核保引论、理赔。保险经纪准会员考试包括经纪环境、风险管理与经纪人、管理经纪业务、经纪程序与实务、管理客户服务。损失理算会员考试包括损失理算原理和实务、理算协调、准备损失理算报告、财产保险损失理算、意外险损失理算、组织管理6门必修课和其他2门选修课。人寿保险准会员考试包括人寿保险核保、应用人寿保险法、精算基础与报告、人寿保险营销原理与实务、营销组织、退休金保单与实务引论。

(一)集团化经营必须注重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建设。集团化要达到高效率,其前提条件是集团公司拥有强有力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和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目前,我国共有6家保险集团公司,集团化综合经营的规模效应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尤其是在加强保险公司法人治理和内部控制方面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今后,应将保险公司集团化综合经营与加强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发挥集团化经营的优势,尽快形成一批公司治理富有效率、内部控制严密、竞争力强的保险企业集团。

(二)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模式。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是培养保险人才、促进保险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澳新学会的发展历程显示了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我国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还刚刚起步,尽管已经存在一些保险职业培训机构,但大都实力较弱,没有形成市场品牌。应借鉴国外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经验,立足于国内保险业发展实际,采取“监管部门推动、行业组织主办、保险公司参与”的模式,密切联系市场,积极引进和开发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议建立全国性的保险考试培训中心,负责对中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和监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知识的培训。

(三)保险经营应因地制宜,适时拓展业务领域。和澳大利亚相比,我国保险需求呈现多层次、差异大的特点。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一部分收入水平较高、消费能力较强的城市居民对理财类保险产品需求较大;而广大农村地区则对传统型的低保费、高保障的风险型保险产品需求较大。同时,随着社会养老、医疗制度的改革,城镇居民对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我国保险企业在开发保险产品和制定市场开拓战略时,应找准市场切入点,没有必要盲目跟风,丧失经营特色。

(四)大力发展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保险中介是保险市场社会化分工的必然结果。发展保险中介有利于提高保险资源的配置效率。建议推进保险公司专业化、社会化经营,支持和发展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允许保险经纪公司开发和设计保险新产品,提供保费融资服务,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大保险代理和保险公估市场的对外开放力度,引进资金实力较强、管理经验丰富、经营记录良好的外资保险代理和公估机构,促进保险中介市场的专业化水平;完善保险专业中介从业人员的持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尝试建立“保险经纪师”、“保险公估师”等职业资格考试制度。

(五)加强保险行业协会建设。目前,我国保险行业协会远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建议:一是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实现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二是赋予协会更多职能,使保险行业协会成为政府监管的有效补充。三是推进协会专业化,分别成立寿险协会、非寿险协会、保险经纪人协会、保险代理人协会、保险公估人协会等。

澳大利亚农业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考察报告

6月1日至6月8日,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考察团一行6人赴澳大利亚考察农业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由于行前作了认真准备,在外接触了较高层次的农业和教育专家,考察结束后,考察组对本次考察学习进行了认真讨论,对两国的农业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进行了比较。总的来看,澳大利亚的农业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独具特色,日臻成熟,有许多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

考察团在澳大利亚考察期间,访问了澳大利亚亚洲食品农业开发中心,澳大利亚亚洲食品农业开发中心董事长阮武清博士接待了考察团,并全面介绍了澳大利亚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民协会情况以及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农业食品开发合作;参观了orange经济中心区的私人农场,向农场主帕特先生询问了农场的生产经营过程;访问了查尔斯顿农业大学,由查尔斯顿农业大学校长凯文教授全面介绍了学校办学及远程教育教学情况,并亲自带领考察团参观了学校实验室、图书馆、校办农场和示范农场;听取了新南威尔士的tafe(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艾琳女士关于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的情况介绍,了解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亚洲的东南方,四面环海,是大洋洲的岛屿大陆国家,固有“岛大陆”之称。澳大利亚国土面积76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2000万,70%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摩尔本、悉尼、布里斯班等10个大城市,是全世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也是一个典型的高福利国家。澳大利亚对青少年入学读书、以及全体公民的公费医疗都有充分保证。有人类学家平价澳大利亚“几乎将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部历程包揽无遗,等于由政府负责全国人民的生老病死。”

澳大利亚农牧业十分发达,虽然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不到总人口的5%,但其农业现代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农产品商品率高,农牧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有大量出口。这主要得益于该国重视农业职业技术培训,劳动者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一)政府全力支持,培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澳大利亚十分重视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发展,国家专门设立了“教育、培训就业与青年事务部”(deef)和“国家职业培训局”(anta),实施规范有序的职业培训管理。投入巨额资金,引入竞争机制,颁布有利于职业培训发展的配套政策法规,使各类培训机构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培训的格局。一是支持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tafe)。tafe是澳大利亚全国性的专门的职业培训教育体系,目前在全国设立了230所学院,吸引了全国70%以上的中学毕业生,其办学经费的80%由联邦政府提供;并为学生学习提供贷款,贷款在学生就业以后,年薪达到全国平均收入(35000澳元)后还贷,否则可以不还。二是鼓励各大农牧场主、企业集团等开办农业职业培训机构,参与培训市场的竞争,并提供职业培训经费总额的20%——30%予以资助。同时对培训计划和培训项目公开招标,并逐年提高招投标经费比例。国家对各类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定期进行评估,以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率”、产业部门的“满意率”作为考核培训机构是否合格的唯一标准。凡就业率低于60%的培训机构,国家取消当年培训拨款计划,连续几年不能达标的将予以关闭。通过培训市场的激烈竞争,保证了职业技术培训事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制定《培训保障法》,该法明确规定,年收入在25万澳元以上的农牧企业(场)雇主,应将其工资预算总额的15%用于培训。全国大型企业集团都建有自己的培训机构,投入巨额资金用于对员工开展农业职业技术培训。

(二)培训注重能力培养,突出职业性和实用性

澳大利亚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改革,已逐步形成了职业培训“市场化”的良性运作机制,使职业培训既适应产业部门的需要,又满足了受训者个人要求,使职业培训与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新南威尔士的tafe(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的教育宗旨是“主要为农业及农业有关的产业提供职业教育”,该院十分重视实践性教学和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为了保证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结,学院每三个月召开一次有关企业经营人员和农场主参加的座谈会议,收集需求信息,确定教育培训计划。为了突出职业性和实用性,教师必须是具有两年以上实践经验,而且以兼职教师为主;学生80%以上时间是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学习。如养羊专业,学生要在实际生产岗位,参加羊羔出生—剪羊毛—屠宰的全过程学习,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掌握诸如机具操作与维护,放牧、饲养、剪毛等基本技能。并进行严格考核,实习成绩不合格者不能毕业。即使是农业大学的教育也是以实践教学为主。如查尔斯顿农业大学在校生仅有500多人,就设有500多公顷的示范农场,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设有果园、牧场、葡萄园和各种常用农具等专供教师科研和学生实习。

(三)建立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体系,实现教育体系沟通与协调

澳大利亚已经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以行业为主导的国家教育与培训的框架体系和资格认证体系,能够使学生从资格证书水平转入到职业学历教育,帮助学习者在任何阶段计划自己的职业学习生涯,获得相应的证书,而且可凭借这种证书进入到相应的高等教育接受教育。其连接结构如图所示:

以新南威尔士的tafe(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为例,证书体系分为certifice(相当于国内的短期职业资格鉴定证书) 、diploma(相当于国内中等职业教育)、advanced diploma(相当于国内高等职业教育)。certifice共分为四级,获得一到三级certifice共需6个月,获得四级certifice需在获得三级certifice的基础上再学习6个月;获得diploma需要在获得四级certifice的基础上再学习6个月;获得advanced diploma 需要在获得diploma的基础上再学习6个月。获得advanced diploma的学员如果要到大学学习相关专业的学士学位,可减免一年学时。即一名高中生直接上大学并获得学士学位需要三年,经过tafe学习获得学士学位需要四年,虽然时间长一年,但实践能力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明显提高。据新南威尔士的tafe(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艾琳女士介绍,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这种办学形式和办学层次,受到了学生和企业的欢迎。

澳大利亚考察报告

赴澳大利亚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考察报告据中澳两国农业部的技术交流合作协议,由农业部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组织的旱作节水农业考察团一行5人于7月28日至8月10日在澳大利亚进行了旱作节水及保护性耕作农业专题考察。考察期间,在澳农林渔业部工作人员的精心安排和陪同下,先后深入到维多利亚州、新南威尔士州、昆士兰州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可持续农业灌溉研究院、农业大学、农机生产企业、农场等部门参观访问,与有关管理、科研人员和农场主、企业负责人等进行了广泛的座谈和交流,并受到了他们的热情接待,使考察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现将考察到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澳大利亚全国具备灌溉条件的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15%,其余为旱作农业区。为了充分利用土壤水份和提高土壤对降水的利用,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澳大利亚的农业科技工作人员探索出了农机固定道作业、免耕等技术体系。

在澳大利亚由于土地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业生产基本上是全程机械化作业,为了提高机械作业效率,各农场普遍采用动力在100马力以上的大型农业机械。同时,由于大型机械反复在耕地上作业,损失了部分机械动力,会造成土壤压实、不利于降水入渗等,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经过多年研究,昆士兰大学总结了一套固定道机械作业模式。该项技术主要是通过在农田中根据机械作业幅宽,所种植作物的行距等,建立一套定宽度的机组作业固定道,每次在田间作业的机组动力驱动轮和机具承载轮都在固定道上行走。

该大学经过多年的研究表明,按照传统的拖拉机作业模式,一台大型农业机械在农田中作业的时候,首先会造成作功能量损失(energy effects),表现在:一是由于拖拉机在疏松的土壤上作业,机车及作业机具的轮胎会压实耕地面积20%,这样使机车的牵引作功(tractive efficiency)损失15%~20%。二是由于轮胎对土壤的压实影响,导致作业机械在进行作业时,必须对这部分被压实的土壤进行再疏松,这就会造成25%~40%的耕作作功(traffic efficiency)损失,这两项合计会造成拖拉机在完成所需作业的同时,必须额外付出40%~60%的功率消耗。就是说,拖拉机的全部动力能量只有一半左右是生产所需的有用功。第二方面是影响土壤团粒结构(aggregete site):由于土壤被机械反复碾压,土壤的团粒结构会增大。据该机构研究,采用固定道作业模式,固定道以外的土壤水份在15%~35%时,小于12mm的团粒结构数量均大于45%,非常适宜做种床。而采用传统作业模式的土壤,团粒结构小于12mm的明显减少,只有土壤水份在20%~25%以上时才适宜播种。第三方面是影响降水入渗(infiltration effects):采用固定道作业由于减少了大面积对土壤的碾压,因此可以明显地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减少地表径流,一般压实土壤的地表径流是未压实土壤径流的3倍以上。第四方面是对产量的影响(crop yield)。综合以上因素,采用固定道作业模式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10%~20%。

固定道自从1992年开始研究以来,到目前在澳大利亚推广应用的种植面积大约有50万公顷,固定道宽度普遍为3m。实践证明,采用固定道作业可以提高机械作业效率,从而减少大型农业机械使用中的功率损失(相当于减少油料消耗),增加田间土壤的蓄水能力,减少地表径流,同时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可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昆士兰大学与中国农业大学、山西省寿阳县进行了这方面的技术合作,并在山西省寿阳县建立了示范区,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总体上说,澳大利亚是一个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国家,大部分农业区常年降雨量在500毫米左右。历史上由于在重点农业种植区,采用各种灌溉措施,对水资源的利用不尽合理,导致在一些灌溉农业区出现了地下水位上升,土壤严重盐碱化的趋势。为了控制地下水位的上升,减少盐碱化对种植区生产的影响,目前在这些重点农业区采取了控制灌溉用水量,引灌水与地下水混合施灌及配套的排水措施。主要有:

1.严格管理控制灌溉用水。目前澳大利亚东南部水资源的管理采取了政府指导下的企业化管理模式。我们访问了其中维多利亚州的goulburn---murraywater机构。该机构围绕政府对当地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有关政策要求,在当地主要用水大户农场主参与的水资源管理委员会的协调监督下,通过向管辖区内的用户(主要是农场主)收取一定费用来进行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经营。该机构经过多年建设,在灌溉区建成了一套完整的输水和蓄水系统,实现水的统一调配供应和管理。每年该机构根据水资源总量为各用户测算一个合理的灌溉用水量,为每一个用户(农场)设立一个用水计量仪,限量供水。由于水资源属于国家,灌溉农场打井取水也受到严格限制,需要经过水资源管理机构初审并进行钻探和样品检验之后,方可决定能否打井取水,这一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地下水的开采。该机构在控制用水总量的前提下,鼓励不同水用户之间相互转让用水额度,根据各自的生产需求调剂用水余缺。

2.注重灌溉水的有效利用和技术发展。在澳大利亚部分实行漫灌方式的农场中,一般每一片灌溉地的低洼位置都建立一个蓄水坑,让灌溉水自然渗排,这样既减少了灌溉水的下渗量,又可以将灌溉渗排的水集中起来重复利用;在部分有条件的农场,大量采用大型移动式喷灌机械进行喷灌作业,主要是中心支轴式喷灌机械,作业效率高、效果好,也节约了大量的灌溉用水;另外一种灌溉方式是将灌溉水和地下盐碱水适度混合灌溉,即节约了引流灌溉水,又可以通过抽出地下水来降低地下水位;第四种灌溉方式是将城市污水经过部分专用耕地进行生物过滤处理,用于大田农业灌溉,该项技术目前正在我国天津市武清县进行合作试验。

3.激光平地,节约灌溉用水。采用漫灌方式时,如果土地平整度不够,灌溉水流动不畅,水会大量渗漏到地下,也影响灌溉效果。在澳大利亚农场,大量运用激光平地技术平整土地,这种平整田块中一般的漫灌作业,就可以使作物出苗长势整齐一致。我们在新南威尔士州一个农场看到有10多公顷到20多公顷没有任何田埂的水稻田块,单位面积产量比没有经过激光平整的小田块高出5%左右。我们感到澳大利亚农场的农业生产已经从激光平整土地技术的应用中间接地获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从大田农作物的生产来说,这种经过激光技术平整过的土地,既利于自流灌溉和机械化作业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也显著地降低了单位耕地面积农作物收种作业的成本投入。

为了减少对耕地表土层的反复碾压而带来的物理性状的破坏,最大限度地减少失墒,在澳大利亚农业生产中,大量采用免耕、少耕及秸秆覆盖、倒茬轮作等保护性耕作技术。目前澳大利亚大部分旱作农业区的田间耕作基本上用翼形铲取代了铧式犁,进行不翻动土壤的浅松作业,疏松地表层10~15cm的土壤(播种时同步进行施肥作业),这样既能切断上茬作物和杂草的根系消灭杂草,又疏松了土壤,利于下茬作物根系的发育,另外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秸杆还田覆盖的作用,已经受到澳大利亚农业生产者的广泛重视。有关部门的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覆盖主要是利于促进土壤含水能力的提高,尽量吸纳降水,防止径流和蒸发损失,从而使有限的天然降水能够用于作物生长。对作物的生长和土壤有机质的改善作业一般在5~10年后才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秸秆还田覆盖已经成为澳大利亚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各种农作物的倒茬轮作,是澳大利亚农业生产中实现免、少耕技术有效应用的辅助性措施。澳大利亚许多农场通过在牧草、水稻或小麦、三叶草等作物之间进行倒茬轮作,既实现耕地养分的供求平衡,又可减少同种作物连作而带来病虫大量繁殖的机会。在经过3~5年时间的连年免、少耕轮作后,进行一次耕翻作业,可进一步降低杂草和病虫的危害。

澳大利亚是一个国土资源丰富,有其独特地理环境条件的国家。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看,自然条件不是很好,缺乏淡水资源,年降水量在500毫米左右,全国具备灌溉条件的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15%,其余全部为旱作农业区,灌溉农业区也面临和存在着土地盐碱化问题。但是通过考察粗略体会到,澳大利亚农业研究、农牧产品生产技术,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我们以为主要基于几方面原因:

澳大利亚农业科研、管理等部门都十分注重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特别是实用农业科技,做到了科研与应用紧密结合,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澳大利亚的科研技术人员结合本国农牧业环境条件,针对农牧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不断研究开发对土地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意义的适用技术,包括基础理论和先进适用的技术成果。

1.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运用,建立可持续灌溉农业。由于澳大利亚水资源的缺乏,加之历史上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盐碱化。澳大利亚水资源管理部门等机构经过多年研究和试验,总结出了引流灌溉与排水结合、灌溉水循环利用等综合措施,提高灌溉水的使用效率,控制和减少土壤盐碱化,同时总结了水资源在不同农作物之间生产效率的差别。其中每千吨水在园艺场的产出值为500~20xx澳元;在奶牛场的产出值是200~300澳元;在农作物种植上的产出值是50~100澳元;在牧草种植上的产出值是20~40澳元。因此在水资源管理部门,在政策上鼓励农场之间可以相互转卖用水定额,尽可能促进水资源生产效率的提高。另外,澳大利亚科研机构研究开发了水文数据设计计算机模型,用于水资源合理开发、土地盐碱化的监测等。

2.研究开发适应干旱条件的农业生产技术。澳大利亚旱作农业生产中普遍推广采用免、少耕作业、秸秆还田覆盖、多种作物倒茬轮作等,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耕种制度,既充分利用了有限的天然降雨,又能保持和改善旱作耕地土壤的物理性状。近几年,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进行的旱作农业固定道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和应用结果表明,该项技术降低了能耗,减少径流,培肥了地力,也促进了粮食产量增加。

3.精密农业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根据目前澳大利亚农业机械化程度和生产条件,新南维尔士州初级工业产品研究中心(dpi)运用摄像系统、电子传感器、计算机等技术和设备,研制开发了用于精密农业生产的无人操作农业机械控制系统。现主要用于拖拉机田间喷洒农药的植保作业、开沟作业以及棉花的机械化收获作业。计算机控制拖拉机或联合收割机的田间作业,提高了农业机械田间作业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投入,为大田农业生产的精细化奠定基础,同时他们也正积极开展gps(地理信息系统)系统的实验研究。

在澳大利亚农业科研及技术推广应用的目的,并不是追求更高的单位面积产量,而更注重在保持农业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下,通过整个农业生产过程各个环节技术措施的应用,尽可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尽可能高的产出。

如在固定道作业模式的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试验研究的出发点是为了在保持原有单产水平前提下,减少传统机械化作业中的动力能耗,避免耕地土壤物理性状的破坏,保持土壤的蓄水纳墒能力。总体看,该项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已经表现出较好的综合效益。就免、少耕和秸秆还田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来说,专家认为,该项技术不会直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而对土壤生态的保护则是直接的目的。因此,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生产应用,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寻求生产过程中综合效益的提高。

在新南维尔士州,当地的初级产品研究中心(dpi)与农场合作,围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对年度的降水量进行预测之后,再协助农场确定该年度的种植品种及数量,以求实现在雨水较好的年份农业产出量大,在较旱的年份生产损失降到最小,其目的也是为了生产过程中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

澳大利亚是个以农牧业生产为主的国家,政府对于农业的发展,农牧业生产的技术进步十分重视。其国家农渔林业部(agriculture、fisheriesandforestry---austrilia)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制定农业政策,提供项目资金。政府提供的项目资金包括投资和贷款。近几年,为了鼓励人们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资源,政府制定了自然资源继承信托项目,这是一个贷款项目,总金额15亿澳元(相当于人民币75亿元),执行期为6年。用于信贷的子项目包括,蔬菜、园艺、土壤改良、灌溉等方面。考察团走访的维多利亚州可持续灌溉农业研究所,新南威尔士州初级工业产品研究中心,根据当地农牧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和实用技术开发所需经费和人员开支全部由政府承担。为了推广新的先进农业技术成果,除科研机构外,每个州还有大量的技术推广人员,其中新南威尔士州现有技术推广人员300余名,推广所需费用和人员开支也全部由政府资助。

在农用柴油方面,澳大利亚与其他许多国家一样,对农用柴油实行财政补贴政策。据了解,农场主用于农业生产的柴油,政府给予每升补贴0.32澳元,约占市场价格的30%,这种扶持农业的优惠政策极大的推动了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保障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加速了农业的现代化。

澳大利亚的农场规模很大,一般土地面积均有几百公顷。考察团接触到的有从事奶牛养殖、畜产品采集加工、马铃薯、柑橘、葡萄、粮食及蔬菜等作物种植的生产农场。给我们总的印象是,农场规模很大,机械化程度高,社会化服务完善。

---一个拥有250公顷草场、300头奶牛的奶牛场,工作人员仅3人。奶牛场配置有一次能同时容纳60头奶牛的环形脉冲管道挤奶设施,在挤奶的同时喂给奶牛精饲料。每头奶牛腿部都置有电子识别号牌,当每一头奶牛进入挤奶设施后即被电子识别系统记录下产奶量,计算机根据产奶量指令送料装置供给相应的含有不同营养成份的精饲料添加,以补充奶牛的营养所需。这样300多头奶牛的挤奶和精饲料补充饲喂一个多小时即可完成。产出的牛奶全部密闭罐装储存,快捷卫生。

---一个生产马铃薯的农场种植规模800公顷,一年种两茬,生育期100天,每公顷产量75至90吨。马铃薯从播种到收获,以及清洗、分选、包装等商品化加工处理,为一条龙机械化作业。据农场主介绍,整个农场日常生产作业只有5个人,只在收获季节的20天左右才临时雇用10个临时工进行产后的加工处理作业。整个农场的大型拖拉机、喷灌机、薯种处理机、移栽机、薯类挖掘机、清洗分级包装机等设备共20多台套,投资约220万澳元(相当于人民币1100万元)。全农场马铃薯的种植、加工完全机械化作业,生产手段先进,生产效率高。

---在耕地面积667公顷具有灌溉条件的农场中,三年种植粮食作物,三年种草放牧,农牧轮作。农场的耕地全部经过激光平地机整修,主要种植小麦、油菜籽和水稻。该农场的机械设备投资不大,仅有幅宽8米的条播机1台,190马力拖拉机2台,农用运输车2辆,10吨浸种(稻种催芽)罐2台。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作业主要靠农机服务公司提供作业服务。如种植水稻,由农用飞机公司提供稻种飞播作业服务,农机公司提供水稻收获作业服务,并由专门的谷物烘干服务公司进行稻谷的烘干和贮存,直至稻谷上市被收购。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为农场主提供了技术支持,减轻了生产压力和管理的负担。

澳大利亚的农场能够得到稳定发展,与拥有的大型机械化装备和完善的社会化服务是分不开的。

目前,我国旱作农业区基本上沿袭铧式犁翻耕土壤的耕种方式。铧式犁翻耕土壤后需要耙地,才能达到播种作业要求。虽翻耙整地效果好并利于消灭病虫草害,但这种耕种方式使土壤失墒严重,并易产生径流导致养分损失。结合我国以小型农机具作业为主的特点,大部分旱作农业区应采用翼形铲不翻动土壤的浅松作业,疏松地表层10~15cm的土壤,同步进行播种和施肥。免少耕、秸秆覆盖等生产技术,将有助于我国旱作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在大型农业机械作业的旱作农业区,可以借鉴澳大利亚的研究成果,实行固定道作业,降低能耗,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径流,提高农作物产量。据澳大利亚研究,农业机械动力一般在50~70马力比较适宜,在我国可以在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推广应用幅宽在2m左右的固定道作业方法,适当增加大型农机具的数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近年来,以gps(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dds(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应用为主要内容的精准农业技术在一些发达国家得到稳步发展。目前,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农业研究机构已在部分地区试验开发为田间作业机组配套的水肥施用动态控制系统及执行机构,在田间水肥施用、果实采摘收获等作业时,可适时监测土壤墒情养分及产量等状况,为进一步的精准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及农业生产资料,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是发展精准农业的首要目标。在我国农业生产相对发达的地区,也应积极开展田间机械化精准作业技术的试验探索工作,我们认为应借鉴目前澳大利亚的做法,积极进行精准农业的技术基础准备,针对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国营农场等较大规模的种植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和基础条件,搞好田间作业机器系统的控制执行技术的试验开发工作,以追踪国际精准农业的技术发展,多方位地带动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

合理利用灌溉水,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对于农业国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据澳大利亚新南维尔士州初级产品研究中心测定,如果灌溉水在田间地表流动不畅不仅渗漏损失大,灌溉水利用效率低,而且也使田间部分低洼耕地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盐碱化。目前以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田灌溉仍将以漫灌为主,由于土地平整度不够,地表水流不畅导致灌溉不匀和积水渗漏,影响灌溉效果并使产量不稳。土地平整度不够是漫灌水利用率低、用水量大的主要原因。考察澳大利亚的农田灌溉(漫灌),有四点可供我们借鉴。一是运用激光平地技术平整土地,使地表在灌溉时不积水;二是及时灌溉,掌握好灌溉的用水量;三是灌溉水的回收再利用;四是灌溉输水系统防渗和减少输水距离等。

澳大利亚农场主,从事粮食生产,依赖服务组织提供生产技术服务的经营方式,在我们目前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下,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现代农业是社会化的生产,生产过程的诸多环节离不开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支持,只有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农业生产在宏观上才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社会化技术服务的需求显得日益突出。国家应进一步采取倾斜政策,结合运营机制创新,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和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及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服务经营机制和运营方式,更好地为农业提供技术支持,解决好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和办不好的季节性生产问题。

在澳大利亚农业生产中,对农用柴油实行约30%的价格补贴。目前我国农用柴油也多次涨价,给农民增加了很大负担。在我国加入wto后,对农用柴油实行补贴,既符合世贸规则,又可以减轻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对先进农机具、农机化技术的应用。

1、澳大利亚牛奶的高蛋白含量的基因工程技术。澳大利亚运用基因工程技术,使得本国生产的牛奶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0%,而我国牛奶蛋白含量平均为4%,达到5%即为高蛋白牛奶,因此该方面的技术合作前景广阔。

2澳大利亚在果树栽培中采用了一种v形树冠种植、实行灌溉部分根系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果树产出量。值得我们借鉴和进一步的试验研究。

3、果园生产机械技术和机具。在澳大利亚柑橘的葡萄种植园,已经实现了果实收获的机械化,效率很高,该项技术可以逐步在我国的大面积果树和葡萄种植园区进行试点试验。

4、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技术。澳大利亚从牧草种植、收获到畜产品采集(牛奶、羊毛)等环节已实现全过程机械化。在我国西部开发的过程中,应借鉴澳大利亚的草原、草场畜牧业发展的经验,特别是牧草生产、草原和改良机械化技术和机具,在我国重点牧区进行引进试验。

澳大利亚考察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中澳两国奶业在奶牛饲养管理、乳品加工及商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11月2日至11日,由中国奶业协会四而博达公司组织的中国奶业高端商务考察团赴澳大利亚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交流活动。共有来自黑龙江省奶业协会、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银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洛阳巨尔乳业有限公司、xx市晨光乳业有限公司、北京大道之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广东一家人食品有限公司、北京顺阳光农场、高林屯种畜场、柏拉蒙奶牛繁育有限公司、北京农学院、山东省兽药质量检验所、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15家单位的20位代表参加了此次考察活动。

考察期间,中国奶业协会代表团一行与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澳大利亚乳业局、维多利亚州政府、澳大利亚领科集团等单位召开了专题报告会。双方就两国奶业发展情况、澳洲奶业投资环境及相关机构、中国奶业市场需求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报告会间隙,澳大利亚领科集团负责同志和代表团成员就双方较为感兴趣的乳制品贸易和来澳投资建厂等话题交换了意见和看法。同时,代表团一行还参观了吉普斯兰岛地区的牧场,caldermeade奶牛场,考察了澳大利亚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商迈高集团下属的jelbart奶牛场。代表团成员与农场主及技术人员就奶牛繁育、饲养管理,草场分栏管理及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交流。此次考察活动,在澳大利亚领科集团的精心安排和支持下,代表团全方位地与澳大利亚奶业各方面的官员、专家、企业家就奶牛饲养管理,乳品加工,政府及行业服务,乳制品贸易及乳制品消费市场开拓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交流,较全面地了解了澳大利亚奶业发展状况,并从中得到了有益的启示,达到了预期目的。在考察中与澳大利亚奶业界的政府机构、专家学者、乳业协会等建立了联系,拓宽了沟通的渠道,为今后中澳双方奶业进一步交流与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的澳洲大陆上,总面积776.4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22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90万人。全澳农牧业用地4.9亿公顷,其中牧业用地占55%。另外,澳大利亚是世界天然草原面积最大的国家,草地面积达458万平方公里。奶业是澳大利亚农业中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是仅次于小麦、肉牛的第三大农业产业。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优良的草场,科学的管理,及最新遗传育种技术的广泛运用,使澳大利亚以高效率的方式生产出优质的牛奶,其乳制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一)以放牧为主的奶牛养殖业。

/,澳大利亚产奶牛总数约为165万头,牛奶总产量为920万吨。奶牛养殖在澳大利亚各州均有着很长的历史,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其中以维多利亚州为最主要的奶牛饲养和牛奶生产区,该州的奶牛饲养数量占全国65%,其次为新南威尔士和昆士兰州,奶牛饲养数量占全国的22%。澳大利亚的气候和自然资源十分有利于奶业生产,近80%的奶牛是草地放养,牧草生产依靠天然降雨,有部分内陆地区是依靠灌溉系统。具体来看,目前不补饲,完全依靠天然降雨的牧场占到牧场总数的30%,生产的牛奶占总产量的18%;不补饲或补饲少量饲料,依靠天然降雨加灌溉的牧场占到总数的`50%,生产牛奶占52%;在降雨和灌溉的基础上,补饲谷物等饲料的牧场占16%,生产牛奶占25%;还有2%的牧场采用集中饲养的模式,生产的牛奶占4%。在这种灵活多样的生产模式下,澳大利亚的牛奶生产效率高,质量好,而且成本远低于世界上其他主要的牛奶生产国。

(二)乳制品企业和乳制品品种多元化。

澳大利亚是一个新兴的移民国家,其开放的市场和多元的文化吸引了众多投资者。这种多元化也体现在奶业生产上。

澳大利亚的牛奶加工企业是多元化的,包括由奶农所拥有的合作社公司、上市公司、私营公司和跨国公司。合作社公司不再占据主导地位,其加工量占牛奶总量的33%左右。最大的合作社公司(双江mg公司)加工的牛奶约占澳大利亚牛奶总量的30%。其他形式的澳大利亚乳品公司也表现的十分活跃,上市公司有瓦伦堡干酪和奶油公司、必佳干酪公司;私营公司有百乐公司、burra食品公司和longwarry食品公司;国际化的跨国公司包括恒天然(新西兰)、麒麟(日本)和lactalis公司(法国)等。这些世界乳业中的巨头通过新建或收购的方式争夺澳大利亚乳制品生产消费市场。

澳大利亚乳制品品种的多元化表现在产品的丰富多样,有奶酪、饮用奶(包括鲜奶和uht奶)、脱脂奶粉、黄油、全脂奶粉及其他产品(包括酸奶、奶饼干、奶油冻等,见表1)。奶酪是最重要的乳制品,其产量占到了乳制品产量的33%,饮用奶和脱脂奶粉是其他两个产量最高的乳制品,分别占到乳制品产量的27%和28%,全脂奶粉占到9%,其他占3%。)。

(三)旺盛而趋于稳定的乳制品消费。

澳大利亚主要消费的乳制品是牛奶、奶粉、奶酪、黄油、黄油混合物及酸奶(见表2)。澳大利亚奶业的发展,源于旺盛的消费需求。据澳大利亚乳业局的数据,2012/度,澳大利亚人均消费牛奶107千克,奶酪13.5千克,黄油3.7千克,酸奶7.2千克,将以上折合成液体奶,年人均消费达到惊人的323.2千克,而发达国家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为238千克,世界平均为107千克左右,发展中国家平均为72千克,我国仅为32千克,由此可见,乳制品在澳大利亚餐桌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澳大利亚乳制品消费趋于稳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饮用奶消费从全脂牛奶转变到特制的牛奶品种,如减脂和低脂牛奶,同时风味牛奶的市场份额也在增加;干酪消费中非切达干酪的消费不断增加;奶油的消费量一直在减少,这是因为消费者寻求降低饱和脂肪的摄入量。酸奶的消费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因为它既方便又健康,所以倍受时间紧迫的消费者青睐。

(四)乳制品贸易具有较强竞争力。

澳大利亚是重要的乳品出口国,在国际乳制品贸易方面有较强的竞争力,其牛奶产量仅占全世界产量的2%,出口量占到全球总量的7%,在全球乳品贸易中排名第4,仅次于新西兰(37%)、欧盟(31%)和美国(11%)(见图2)。近十年来,澳大利亚牛奶总产量中约40-45%用于出口,与本世纪初50-60%的出口比例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近几年中一系列的干旱使澳大利亚的牛奶总产量出现下降。

2012/13年度澳大利亚乳制品出口总值超过27.6亿澳元。澳大利亚的出口集中在亚洲地区—占出口总量的74%。日本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占出口总值的19%,其次是中国大陆,占出口总值的14%。2012/13年度澳大利亚最大的五个出口市场是日本、中国大陆、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新西兰。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仍然是中国(见图3)。

二、澳大利亚奶业经验及对我国奶业发展的启示。

(一)奶牛生产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在过去30年间,澳大利亚的奶牛场数量减少了三分之二,从1980年的22,000家减少到中的不到6,770家。与奶牛场数量减少形成对比的是,澳大利亚牛奶的总产量却稳步增加,1980年的总产奶量为556.5万吨,到20总产奶量增长为920万吨。这是因为奶牛场规模的扩大和奶牛单产水平的提高。1980年,平均畜群规模是每个奶牛养殖场85头奶牛,平均单产为2848升,2012年平均畜群规模增长到240头奶牛,平均单产达到5926升。澳大利亚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但其奶业发展并未一味追求数量和规模,而是通过提高生产水平,增加单产,选择与其国情相适应的适度规模。我国资源禀赋条件决定了小规模养殖在一定时期内仍是未来奶业发展的主体,因此我国奶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要通过改善饲料、改良品种和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牛奶的单产,从而实现更少的奶牛场、更适度的规模、更高的牛奶生产率。

(二)利益合理分配的合作社模式保证奶业生产安全高效。

澳大利亚奶业生产有两种模式,一是农民拥有的合作社和股份公司进行奶制品的生产与加工,另外一种是奶牛场和独立的乳品企业(包括私营、上市及跨国公司)通过合同收购的方式进行合作。其中奶牛场参股的合作制模式占有重要地位。奶农通过自愿的方式加入合作社,奶农是合作社的股东,合作社则直接创办加工企业。加入合作社后奶农所生产的牛奶必须全部交给合作社乳品加工厂,合作社的乳品加工厂也有义务收购社员生产的牛奶,这样既可以解除奶农销售牛奶的后顾之忧,又可以使奶农有更多的精力做好奶牛养殖,进而提高牛奶的质量和产量,进而合作社的乳品厂可以获得数量稳定和质量较好的原料奶,协调牛奶的生产加工和乳品销售。奶农合作社使奶农和乳品厂之间的整体利益一致,关系易于协调,为促进奶业生产的优质高效,保证乳品质量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奶业发展还处在初期阶段,奶农和乳品加工企业还没有建立紧密的利益链接机制,这为生鲜乳质量安全带来隐患,可借鉴国外的经验,有序提高原料奶生产、乳品加工、市场营销环节的依存度,通过建立奶农合作社、奶牛场入股加工企业及自建乳品企业等方式推进一体化经营,推进利益合理分配的同时保证牛奶生产的优质高效。

(三)种养结合模式推进奶业可持续发展。

澳大利亚草原和土地资源丰富,特别是拥有高质量的牧草,适宜的气候和茂盛的牧草使得全年放牧成为可能。以放牧为主或种养结合的生产方式,既保证奶牛饲草饲料、特别是青贮饲料和牧草的供应,发挥奶牛的遗传潜力,又保证合理利用奶牛粪便还田,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提高作物产量,形成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平衡的生态农业系统,可谓一举多得。在美国、欧洲等一些奶业发达国家,奶牛生产必须配套饲草饲料地,种养结合的奶牛生产方式十分普遍,即使在土地资源稀缺的荷兰、日本等国家,种草养畜也被十分重视,只不过不同国家根据资源禀赋不同,配套的饲草料地比例不同。我国奶业目前进入到转型时期,特别是当前,随着标准化规模养殖的迅速推进,奶牛粪污处理和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在发展现代奶牛养殖业的过程中必须实行农牧结合。我国幅员辽阔,可以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进行规划,如在大城市郊区,土地资源紧缺,可考虑发展集约化规模养殖;在农区和牧区,可利用草地、山地和耕地,发展种养结合的奶牛养殖模式,提高奶牛生产的质量效益。

(四)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保证奶业生产稳定有序。

澳大利亚的奶业主要实行以牧场主自愿组成的奶牛合作社和各专业协会相结合的行业管理、社会化服务模式,涵盖了奶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三大环节。澳大利亚奶农自愿组成和加入各种类型的合作社,一个农场主往往在不同的经营环节上同时参加几个不同的合作社,平均每个农场主参加2.6个合作社。在这种情况下,农场主便与合作社形成了一种横向的、扇面型的多层经营体制,其行为贯穿于整个产业链的始终。从澳大利亚奶业发展的经验来看,独立且关联的奶牛协作组织已成为奶业产业化良好的组织载体,成为奶业产业链中连接龙头加工企业与奶牛养殖户的纽带,它把分散经营的奶农,通过交换相联合,形成规模经济,使农户获取规模效益,有效地提升了奶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我国奶业近年来发展很快,但为奶业生产服务的专业化协会(组织)、提升奶农话语权的合作社以及研究行业特点和指导行业发展的机构还非常稀缺,可以说,奶业发展的成熟度还不够,这就需要政府、企业和有关单位的重视和努力,通过不断完善和推进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我国奶业协调有序发展。

澳大利亚考察报告

当前,我国教育结构正在进一步调整,各项教育改革正在逐步深入。如何从国情出发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和培养高等林业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就业能力,加强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及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做好森林保护工作,是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澳大利亚在林业教育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应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有关方面的邀请,经国家林业局国际合作司批准,由中国林业教育学会组织,包括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华南农大林学院、宁夏大学农学院、新疆农大林学院、福建林业技术学院有关人员参加的中国林业教育考察访问团,于12月30日至1月13日赴澳大利亚、新西兰考察了两国的林业教育和森林保护情况。此次考察重点是澳大利亚的高等林业教育、成人教育、技术培训、森林保护与防火、毕业生就业等。考察团先后考察了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资源环境与社会学院、悉尼tafe、新南威尔士州资源保护局、墨尔本大学林学院,还参观了教育研究机构的实验室和实习林场,并顺访悉尼大学参观了校园。考察团现场听取了有关专家的报告,同时也向对方介绍了中国林业教育的情况。双方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交流,进一步探讨了两国有关教育领域合作的问题。在考察过程中,全体团员积极认真,克服天气炎热等困难,不仅虚心听取对方的情况介绍,还提出大量的问题,并进行热烈的讨论,特别是就双方合作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这次考察,团员们收获是较大的,不仅开阔了眼界,学习到了许多经验,而且双方就防火人员培训、互派学生进修、林木树种引进等达成了初步意向,为今后开展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一)澳大利亚的高等林业教育。

澳大利亚全国共有8所大学设有林学院或资源环境学院。其中只有国立澳大利亚大学资源环境与社会学院和墨尔本大学林学院可以授予林学学士学位。其余大学可提供林学方向的有关课程,但不能授予学位,可以向这两所大学申请授予。该国的高等林业教育规模不大,林科本科每年招生不到百人,在校博士50人左右。近两年招生人数有所下滑,每年都完不成招生计划。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资源环境与社会学院始建于1925年,位于首都堪培拉,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学校有良好的实验、实习条件。该院1965年以前是独立设置的林学院,1965年改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林学系,将林学系与地理系合并成为资源环境与社会学院,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规模较大的学院。目前学院设有林学、地理学、人类生态学、资源与环境管理4个专业,学制都为4年。学院每年招生人数100多人。学生可以同时学习其它专业的课程,同时获得第二学位。学校将林学与社会学合并组成一个学院,主要是考虑林业的研究和发展与社会方方面面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现代林业已经和传统林业完全不同。该院非常重视研究生的培养,每年不仅从国内各地招收学生,而且还从世界各地招收学生和访问学者。该院对外交流密切,就有北京林业大学和甘肃农业大学的访问学者和学生在此学习和研究。

墨尔本大学林学院是一所历史比较悠久的学校。学院距离校本部100多公里,坐落在环境优美的森林中。学院占地面积20公顷,周边有公顷的森林供学生实习,主要为桉树,另外有400公顷的松树。学院有一流的实验室和木材加工厂,还有一个藏书量达十几万册的专业图书馆。并有供学生临时住宿的学生公寓。目前学院有教师20余人,教授3人;在校学生800多人,其中有博士生20余人、硕士生45人、本科生160人、其余为专科生,另外还有一些留学生,主要来自美国、中国、加拿大和东南亚等。学生大一、大二在校本部学习,大三以后在学院学习专业课,并进行实习。主要专业方向有森林培育、木材科学、森林防火等。许多林业企业和农场主为学生提供奖学金。由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强,所以毕业生就业比较容易。近几年的毕业生从政较多,这受到了学校的赞扬。学院认为,林科毕业生从政有利于整个社会进一步认识林业,能够提高林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但近两年招生人数减少,每年计划招收40名,结果只有20多名。学院希望从国外多招一些留学生。

学院同时还承担tafe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的培训任务,受林业联合会和雇主的委托,每年培训人数超过1000人。培训对象主要是在职人员,实行半工半读,内容包括林业管理、商业管理和人力管理,各占1/3。培训等级从第二级到第四级。

学院还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林业研究中心,每年研究经费达1000多万澳元。充足的研究经费也为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即tafe(technica1andfurthereducation),是澳大利亚三级教育中最大的部门,也是澳大利亚培训劳动力最主要的单位。每年有80%左右的中学毕业生进入其间学习,还有许多在职人员和大学毕业生也要进入其间进一步学习。tafe属于政府所有,并由政府管理和拨款,招生计划由政府根据社会需求下达。政府拨款80亿澳元,同时tafe还接受社会资助。目前澳大利亚全国有84所tafe,在校生52万人,在职学生14.2万人,教师2.2万人。tafe最大的特点就是社会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课程设置直接服务于社会和行业,有极强的针对性。tafe能提供5种不同层次(包括硕士、学士、专科文凭、高级证书、普通证书)的资格证书,设有上千个职业与非职业课程,课程非常实用,为劳动力进入社会提供了全部所需要的技能训练。tafe所有的文凭全国通用并得到承认。尤其是大部分的专科文凭课程能够得到全国各大学的承认,为将来想进入大学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创造了十分便利的条件。这种各类教育相互衔接、协调发展、有机结合的体系,在澳大利亚经济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tafe另一个特点是收费非常低,只有普通大学的1/10%1/5。低廉的学费也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澳大利亚技术与成人再教育中心制定了全国统一的课程体系标准,每一门课程都需要由权威教育机构(成员包括教育及行业代表)进行评估,每年考评一次。我们所参观的新南威尔士州南悉尼tafe是澳大利亚规模最大的一所学校。该校学生有79273人,有10个校区,培训专业科目达500多种,专职教师735名,兼职教师3000名,管理人员920名,其办学特色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该校的特点为:

1、据市场需要设置学科专业。服务业为主的专业最多,其次是制造业。主要专业有会计、旅游、秘书商业、营销、企业管理等,林业专业学生很少。据统计,全校共设有1500门课程。

2、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tafe培养的学生受到社会的欢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动手能力强,能够和实际工作密切结合。学校设有专门的实习基地,并与一些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聘请了一大批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这样既保证了学校教学生产实习的需要,也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3、培养模式灵活多样。tafe根据被培训对象和所学专业,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依据学习课程的程度不同,授予学生不同的文凭。学院硕士学位与学士学位文凭课程一般需要二至三年,专科文凭课程只需一年半至两年,在职人员进修或想进入大学深造只需要有结业证书文凭,时间只有六个月至一年半,其所修课程大学全部承认。为保证不同层次的人才和专业的需要,学校的课程安排和培训时间,短期的只有数小时、几个月,长期的可达三年。

4、tafe非常重视教师的业务素质,对任课教师有严格的考核标准,一是学历必须是大学本科以上,二是必须在本行业工作五年以上,离开本行业三年以上要再回其有关岗位进行培训后方可上岗。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南悉尼tafe兼职教师是专职教师的4倍以上。

5、注重对外合作与交流。目前,南悉尼tafe已和日本、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进行合作,主要是开发课程,提供教学服务。在中国已有10个学校与之合作。最近,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引进澳大利亚tafe培养模式,在所属8个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双专科双文凭、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相融合的办学方式,打破传统职教模式,以技术应用和实际操作教学为特色,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人才。

(三)澳大利亚的森林保护(森林防火)。

澳大利亚是一个少林国家,森林覆盖率只有10%。林业管理主要由各州负责。近几十年进行较大规模的人工造林,特别是引进了一些国外树种,如美国的辐射松等,但以桉树为主要树种的林分结构没有改变。由于气候干燥,特别是夏季高温缺雨,加之桉树属于易燃树种,发生森林火灾的频率非常高,如何有效地控制火灾是澳大利亚森林保护最重要的内容。

澳大利亚森林防火组织成立于1955年,通过森林防火协会开展森林防火的宣传、教育、培训。其防火的宗旨是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森林持续发展。防火是每个人的责任,不能只靠政府。全国建立了四级组织:第一级为州政府,主要负责林木的管理;第二级为国家公园,包括动物保护;第三级是市区;第四级是乡村。全国有森林管理协会,各个地区都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委员会每年召开二三次会议,对有关人员进行免费培训,约20个小时。1997年政府通过新的防火条例,制定了三大体系:一是日常保护,二是应急处理,三是事后处理。重在日常保护。澳大利亚防火实行专职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做法,志愿者在日常防火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是巡查、宣传,发生火灾时协助专业人员开展灭火工作。平时经常要深入到社区、学校对居民和学生进行演讲,还要到农场主家中进行走访,召开不同层次的讨论会,充分发挥当地人员的作用。在澳大利亚土著人有着几千年在森林中烧荒的习俗,现在澳大利亚仍认为:森林火灾并非都是坏事,这是自然界一种正常现象。在冬季,烧掉一些林中易燃物,不仅能保护森林,也有利于植被更替和土地恢复肥力。只要将森林火灾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即可。因此各州对不同地区进行森林资产风险评估,评估标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考虑是否对人员构成伤害,其次是否对动植物构成威胁,第三造成多少财产损失。每个地区都会有发生火灾的机率以及造成损失的大小的评估图,根据评估图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同时根据火灾级别,制定不同地区的灭火预案。

虽然此次考察时间短,只是走马观花,不可能全面深入了解澳大利亚的教育情况,但收获非常大。我国教育结构正在进一步的调整,澳大利亚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特别是其职业技术与成人教育体系对我国教育结构的改革、调整有着现实意义。

(一)从国情出发,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终身教育体系。

中澳两国社会制度不同,国情差异较大,但两国政府都非常重视教育。目前在我国实现了“普九”教育和高等教育迈入大众教育之际,在全社会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对于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学校、大学为主体,各种成人教育(包括函授、夜大学、专业技术班)为辅的全民教育体系。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农村仍存在许多问题,基础教育薄弱的地位有待加强,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使九年义务教育在农村真正实现。高等教育近几年得到跨越式发展,全国各类在校生人数突破万,毛入学率达19%。但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家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应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借鉴发达国家中私立学校的经验,促进国内民办大学的发展,从政策上扶持他们,使这些学校能够得到认可。吸引社会上各种资金投入高等教育,减轻国家的负担,形成全社会都来办教育的良好局面。同时,鼓励在职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把现有的属于各部门、各行业的培训中心和学校对社会开放,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使这些培训机构达到社会需要的标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全国或各地统一的网络学校和培训机构。通过建立各种不同的考核体系和标准,逐步形成学习型社会。

(二)大力加强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澳大利亚非常重视职业教育,每年只有15%左右的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80%的高中毕业生进入tafe学习。tafe(职业技术与继续教育)成为其教育的主力军。由于tafe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政府、学校、企业联合制定的技能标准开设所有的技能培养课程,学生取得的证书得到社会认可,同时在tafe所学的课程高校也承认,学生参加tafe学习后,根据自己的志愿和爱好以及市场就业情况,既可以选择就业,也可继续进入大学学习。由于tafe注重与市场的结合,所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就业比本科生还容易,因此学生中学毕业以后愿意进入tafe学习。这正是我国教育改革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目前,一方面,我国每年有万劳动大军进入劳务市场,由于没有得到正规的职业技能培训,他们无法进入技术岗位。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力市场出现高学历热,近几年许多中专、技工学校为生存纷纷升格或并入大学,成为高等职业学校。这些学校普遍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明确,市场定位模糊,其结果是培养出的毕业生既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也不强。同时由于其客观导向作用使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造成在就业市场上他们既无法和本科生竞争、又不愿从事技术劳动工作的局面。现在,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劳动力,许多企业因无法得到高级技工,不得不在全国高薪招聘,甚至从国外引进。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既是满足社会对技术工人的需要,也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大力加强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一是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凡是对社会发展能够起到积极作用的工作,都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在全社会树立劳动光荣的新风尚。二是制定有关政策,积极引导人们从事劳动技术工作,使从事劳动技术工作的人能够得到相应的报酬。同时制定技术职称系列,鼓励他们不断钻研技术,造就数千万高技能的劳动大军。三是现有高职学院要摆正位置,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学生的实__践能力,彻底摆脱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子。四是做好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这是目前我国培训和职业教育的盲点。这些人员数量大,流动性强,文化水平低,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应该由中央财政统一支付培训费,根据市场对不同劳动岗位的需求,在指定的学校对他们进行短期培训,发给全国认可的证书。彻底解决农民工技术培训无人管的社会问题,同时也为解决“三农”问题创造条件。五是构建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衔接与协调发展的关系,使各类人员不至于在职业教育阶段就终断其学习与发展。

(三)林业高等院校应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澳大利亚大学非常重视林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堪培拉国立大学资源环境与社会学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为3%2,课程教学与自学时间为1%1。墨尔本大学林学院就建在森林中,学生在校本部学习完基础课后,其余的专业课都要在位于森林中的学校里完成。在培养学生中,他们强调所学内容与科研和生产密切结合,以提高科研水平和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注重不同学科的交叉,特别是与社会学科的交叉。他们认为,现代林业的发展与其国家和地方法规及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应鼓励毕业生从政,以影响对林业的政策。另一方面,努力培养学生学林的兴趣和爱好。通过一些企业和雇主设立奖学金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目前,在我国大学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眼高手低”学生动手能力差,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的现象。一方面是认识问题,认为大学本科生是高级人才,主要是从事管理和研究工作;另一方面是经费短缺和缺乏实习场地,造成许多必要的实习实践环节不能完成,往往以课堂教学代替一切。林业院校的学生还长期存在专业思想的问题,学林不爱林,学林不愿意干林业。所以,今后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正确认识大学生在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研究生的大幅度扩招,大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将成为普通劳动者,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系统的理论知识同样重要。因此,要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特别是林学,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更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建设。

2。进一步加强林科学生的专业教育,并通过设立专业奖学金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学林爱林。

3。加强学生就业环节的指导,积极做好市场预测,特别是根据林业生态建设的需要,提出林科人才需求的中长期计划。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建立全过程就业指导体系,与林业及其有关单位建立密切的联系,积极鼓励毕业生到林业生产一线工作。

(四)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做好森林保护工作。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较高。虽然澳大利亚与我国的国情不同,但其利用社会力量做好森林保护工作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在森林防火过程中,澳大利亚充分依靠各级协会和志愿者,在全国建立了从州政府到乡村的群众性组织机构,所汇集的志愿人员是专业人员的7倍之多。特别是志愿人员平时深入社区、学校、农场主家中进行宣传和培训,发生火灾时,与专业人员共同灭火,发挥了政府机构和专业人员无法替代的作用。在我国每年因人为因素发生的火灾非常多,单靠现有专业人员进行宣传和防火培训是不够的,而且我国一般性的防火安全教育效果又不理想。有关部门应建立全国性的防火协会,调动社会力量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一方面,在林区及其附近建立一些志愿者组织,利用地理位置近,时间安排方便,定期开展活动和进行有关培训。另一方面,利用每年大学生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确定一些相关学校成立相应组织,充分发挥大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丰富、热情高的特点,深入林区和重点地区开展活动。

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目前围绕六大林业工程建设,对林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林业院校和各级教育机构必须适应新形势,加快林业教育改革的步伐,既要培养林业科技攻关、解决林业建设与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技术难题的高级人才,又要培养懂得林业知识、掌握林业技术、熟悉操作程序的数以万计的技术工人。澳大利亚在林业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以及成人教育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考察团全体成员。

20xx年xx月xx日。

澳大利亚考察报告

根据中澳农业科技交流协议,中国农业部旱作节水及保护性耕作农业考察团一行5人,于1999年6月19日至7月3日赴澳进行了专题考察。在澳大利亚农林渔业部工作人员的精心安排和陪同下,先后考察了维多利亚州、南澳大利亚州、新南威尔士州、昆士兰州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可持续农业灌溉研究院、农业生产系统研究中心、气象与应用研究中心、农业大学、农机生产企业、农场,与有关管理、科研人员和农场主、企业家等进行了广泛的座谈和交流,考察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现将有关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澳大利亚是一个以农牧业、采矿业和制造业为主的国家,盛产羊、牛、小麦和蔗糖等农产品。发展农业生产有其自身的优势:一是地域辽阔,人均耕地面积多。全国总面积768万平方公里,1998年统计1800万人,每平方公里平均2.3人;全国农牧业用地约4.8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3%,农业人口人均农牧业用地27公顷,人均耕地面积近3公顷。二是适宜耕种的土地条件较好。澳大利亚有三分之一的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三分之一的地区适宜发展农业。适宜于发展农牧业的地区土地条件均较好,土地平坦、肥沃,有一定的降雨量,适宜生产小麦、水稻、大麦、甘蔗、棉花等。三是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主要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实现了机械化。四是政府高度重视农牧业发展。从机构设置上就可以看出,过去农业由初级产业与能源部管理,为了加强农业,澳大利亚政府于近年专门成立了农林渔业部,管理全国的农业、林业、渔业生产和对外贸易。由于有这些优势和条件,加上政府不断地调整政策,澳大利亚农牧业近几年来稳步发展。在农业领域,我们所到的政府管理部门、研究机构和大学,都迫切希望与我们开展科技、推广、贸易等多方面的合作。

澳大利亚是一个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全国沙漠和半沙漠占国土面积的35%。东南部的墨累河(murray)及其支流是澳大利亚最主要的河流,但蓄水量较少。澳大利亚的自然降雨量也不均衡,60%以上的地区年均降雨量不足500mm,30%以上的地区年降雨量不足375mm,在西部沿海地区虽然雨量比较充沛,但分布极不均匀,年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总的来讲,缺雨干旱是制约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澳大利亚政府自从九十年代以来,相继对管理水的机构进行了企业化改革,对水资源进行控制使用。具体情况如下:

改革管水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为了使水资源管理机构与水资源利用状况密切相关,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近年来,澳大利亚对水资源管理机构进行了企业改革。我们考察的维多利亚州塔图拉(tatrua)地区供水站(公司),原来是国家专门管理水的机构,现在改为属于州里的公司,公司董事长由政府任命。这个公司的主要职责是为社区提供水利服务,制定供水政策,实行配额供水,确定水的价格、用水量,征求用户对公司的意见等。这个机构的资金80%来自于用户,20%来自于上交政府资金的返还部分。由于企业化的水资源管理组织自身的运营状况与水的利用效率息息相关,因而增强了这些组织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关注程度。

实行用水管制,有偿使用。澳大利亚所有的水资源都是政府所有,农民用水必须交费。农户向供水站申请购买水,供水站则根据农户需要和配额向州里的水供应管理组织购买,然后销售给农户。我们在考察的农场看到,水渠中都有供水计量装置,据以确定用水量和费用。据农场主介绍,用水超配额加价,超额太多就断水停供。水的价格主要是根据水的成本核定。不同地区供水设施的投入不同,水的价格也有一定的差异。一般每百万升水的零售价格是20澳元左右。水费的成本构成大体是:渠道维护运作费占30%,大坝建设费占30%,设备更新费占30%,其它杂费占10%。水的成本价格初步确定后,公司还要反复和农户协商,并报州供水部认定,才能向农户收取。农户之间也可以进行水的交易。如果某户农民不用水或需要用更多的水,他都可以卖出或买到水,永久性转卖或临时性转卖都可以。永久转卖的水价一般为每百万升500~1000澳元,临时转让的水价一般为每百万升15~200澳元。水的配额有偿使用,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而水在农户之间的交易也使水在不同区域、不同地方的分配更为合理、高效。

政府和农户共同投资兴建供水设施。据塔图拉地区供水站的负责人介绍,澳大利亚最初的供水渠道等设施是由政府投资兴建的,到现在已经使用了100多年,很多设施都已经老化、损坏。这些设施的维修费用由政府和农民共同出资,1994年,塔图拉地区投资400万澳元维修老化的供水渠道等,其中政府提供200万澳元,用户提供200万澳元。他认为今后要逐步转向农民投资兴建供水设施。

政府对发展旱作及节水农业给予一定的扶持。为了鼓励农民采用新技术,澳大利亚政府采取了一些补贴政策,使农业可持续发展。大致的补贴项目有:一是对土地整治计划进行补贴,一般补贴10%左右;二是对修整灌渠进行补贴;三是对购买土壤水分检测仪进行补贴;四是对水循环利用计划进行补贴。

由于管理水资源的机构逐步改革,用水也逐步市场化,使澳大利亚农业用水的利用状况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一是用水向效益高的产品转移。据介绍,近10年来,农业、畜牧业效益下降,用水量减少,而园艺农业效益高,用水量上升。近年不同农畜产品产值所占比例及其用水所占比例大体是:奶牛养殖用水和产出相当,都是50%;农业、畜牧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45%,产出只占总产值的25%;园艺农业产出占23%,用水只占3%。由于比较效益的原因,所以,农业、畜牧业用水减少。二是促进了节水技术的应用。由于实行有偿用水,农民都注意节约用水,采取一些测量土壤含水量、适时灌水、旱作农业节水、改善土壤条件等技术,提高水的利用率。

由于采取有偿使用水的政策,所以农民都惜水如油,千方百计采取各种节水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

推广测量土壤水分技术,做到适时灌水。对土壤水分进行监控,把水的用量精确化,减少对水的浪费,降低成本,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获得高的产量非常重要。目前澳大利亚采用的土壤水分测试方法有:插入式测量法、环境水分监测法、tdr水分测试法、遥感测试法等。重点研究什么时候灌水、灌多少水,灌多长时间水,灌水所达到的深度是多少,灌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等实用技术。我们在考察土豆农场和依安农场时,农场主们都向我们介绍了简易的土壤水分检测技术。

采用循环用水办法。在土地中修建供水渠和排水渠,形成一个循环系统,使渗漏的水通过排水渠流入集水池,再循环利用。

推行轮作制。种水稻一年一季,两年轮作,改种小麦、大麦或牧草等,节约用水,改善土壤结构。

实行土地整治计划。农场主集中联片,在政府资金的引导下,对辖区的土地进行改良,对水渠和林木进行规划。

采取沟灌、滴灌、渗灌等技术措施,减少对水的浪费。

考察中,我们专程到与中国农业大学进行了多年合作的昆士兰大学格顿学院,具体了解在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免耕技术)和固定道作业方面的新情况。据介绍,目前,澳大利亚已有90%的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方法,有50万公顷土地采用固定道作业。格顿学院农业机械化研究中心对农业机械固定道作业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所称的固定道作业,主要是研究农用轮胎的效用、对地面的压实程度和对农作物的影响。通过固定道的精确性,减少轮胎对土壤的压实,减少土壤的径流和流失,节约能耗,增加产量。非固定道作业,压实的宽度占幅宽的20%~30%,多项作业压实加起来大约50%,而固定道作业只有15%。压实和非压实土壤的径流平均差60mm,即压实土壤径流大,非压实土壤径流小。固定道作业增产15%左右,固定道加免耕方法,上述效果更好。采取的技术措施是,加宽轮距,在固定不变的轨迹上行走。我们参观的一农场,有3000公顷土地,7年前改用固定道和免耕深施肥等综合措施,使原来一年只能生产一季,变为现在一年生产两季,提高产量70%。

通过考察,我们认为,澳大利亚旱作节水和保护性耕作有较高的发展水平,在旱作节水的政策制定以及科研、技术推广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一是实行配额有偿用水,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改变传统的用水观念和习惯,加强对水的管理,对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十分重要。澳大利亚政府强化对水资源的管理,按照经济规律,实行有偿使用,配额供水,既推动了节水技术的发展,又改变了农民的用水观念,从而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建议加快我国农业用水制度的改革,实行合理的价格政策以及鼓励水交易行为的措施,促进水资源分配的合理化。

二是高度重视节水技术的研究。我们这次考察,到了几个灌溉和节水技术研究机构,深深地感到他们的节水技术研究等项目,紧密与生产实际相联系,很快得到推广应用,并且愿意与我国进行合作研究和推广。建议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同时,积极开展与澳方(以及其他国家)在节水技术方面的合作,借用别人的科研成果,推动我国节水技术的发展。

三是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政府应有有效的投入。农业实用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政府应通过项目和资金进行投入,形成有效的机制,并且监督实施,引导实用技术的扩散和普及。

四是重视农业用水的环境治理。农业用水由于受化肥、农药等的污染,排入江河湖泊等,造成二次污染,而用于农田则可以再次利用其中的有效成分。建议采用澳大利亚的农田循环供水方法,使农业用水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循环使用,既可以节约用水,又可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澳大利亚考察报告

**月**日至**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市教育局、师院组织的xx市名师培养工程人选到南京、上海、杭州的教育考察学习。我们先后到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凤游寺小学、上海洵阳路小学和杭州崇文学校参观考察,这四所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鲜明,或传统、或鲜活、或深厚、或新锐,这四所学校的课堂教学也是各具特色,让我体会到江沪浙一带教学改革的多元和深入。印象最深、触动的应该是专家的讲座,华师大的吴亚萍、李政涛、李永成三位专家分别从新基础教育视野下的课堂教学转型变革的策略、学生工作的核心命题和教师发展的角度为我们做了三场深刻而精彩的讲座,给了我很多启示,也让我更理性的反思自己。

一、调整心态,享受工作带来的苦乐。

“爱自己,就要栽培自己”,这是李政涛博士讲座的最后一句话,也是对我触动最深的一句话。

“教师职业特点就是艰难、繁重、劳累。累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是,有没有累出效率?累出品位?累出创造?累出智慧?累出成长和发展?”李政涛博士一连串的问题,问得我醍醐灌顶,原因很简单,不是工作太多,不是任务太重,不是超过我的能力,而是我忘记了享受,忘记了享受教学、享受学习、享受失败、享受成长!再看看比我年长的名师们,这几天相处下来,他们对教育教学的热情、执着,感染着我,也让我汗颜,我想他们一定是享受到了繁重工作背后的品位、成长和发展,所以才能累并快乐着。我相信我也可以,一定可以,宠爱自己,用工作宠爱自己。

二、审视自己,看清自我更新的方向。

吴亚萍教授将课堂教学的“改革”状态分为:方法的改革(旧框架+方法技术=教师主导)、形式的改革(旧框架+新元素=学生主动)、加法的改革(情境+活动+技术+开放题)、局部的改革(认识部分内化并转化为行为),而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框架不变,学科知识立场末端的方法改革,表面形式化的状态。这让我不自觉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自己真的还要努力更新自己、提升自己。

吴教授用案例的方式解析了新基础教育理念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的结构设计,从教结构到用结构,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其间体现了融合渗透的策略和整体感悟的策略。这种结构设计很适合数学学科的教学,它完全打破了现有的教材体系,不是将知识一口一口掰碎了喂给学生,而是呈现一个整体,让学生发现它们的共性,先是跟着老师学结构,再让学生去用结构,这种大体系、大探究,对学生掌握知识,尤其是掌握学习方法、思想方法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在听实验小学老师的执教时,以上的思想体现得并不是很理想,让我有一点怀疑它的可操作性,好在吴教授的课后评课,并不停留在批评层面,而是给出了具体的做法。让我羡慕洵阳路小学有华师大这么雄厚的专家支持的同时,也让我坚定地相信这不仅仅是理论层面的愿景,更是可以真实达到的现实。

三、名师团队,获得持久前进的力量。

名师培养工程这个团队,既有市教育局人事处的方向领航,又有xx大学师范学院的专业引领,再加上各区名师们的相互碰撞,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在华师大的教室里,我们放下盒饭就开始分组讨论,不管是师院的老师还是名师都畅所欲言,将自己的所感所想进行交流、甚至争论,一直到下午的教授来上课才被迫停下来。在从上海到杭州的高速路上,整整一路我们都在交流、在分享,话筒在手中传递,思想在分享中丰富,情感在掌声中交融,不知不觉间,三个小时的车程让我们更加充盈、更加丰沛。相信浸润在这个优质团队中,我们的课堂一定会逐渐充满生长气息,我们都能实现自己的生命自觉,乃至达到对学生的生命自觉。

开动脑筋,发挥各方面的聪明才智,北海的城市建设就一定会实现再一次腾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澳大利亚考察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中澳两国奶业在奶牛饲养管理、乳品加工及商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20xx年11月2日至11日,由中国奶业协会四而博达公司组织的中国奶业高端商务考察团赴澳大利亚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交流活动。共有来自黑龙江省奶业协会、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银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洛阳巨尔乳业有限公司、xx市晨光乳业有限公司、北京大道之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广东一家人食品有限公司、北京顺阳光农场、高林屯种畜场、柏拉蒙奶牛繁育有限公司、北京农学院、山东省兽药质量检验所、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15家单位的20位代表参加了此次考察活动。

考察期间,中国奶业协会代表团一行与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澳大利亚乳业局、维多利亚州政府、澳大利亚领科集团等单位召开了专题报告会。双方就两国奶业发展情况、澳洲奶业投资环境及相关机构、中国奶业市场需求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报告会间隙,澳大利亚领科集团负责同志和代表团成员就双方较为感兴趣的乳制品贸易和来澳投资建厂等话题交换了意见和看法。同时,代表团一行还参观了吉普斯兰岛地区的牧场,caldermeade奶牛场,考察了澳大利亚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商迈高集团下属的jelbart奶牛场。代表团成员与农场主及技术人员就奶牛繁育、饲养管理,草场分栏管理及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交流。此次考察活动,在澳大利亚领科集团的精心安排和支持下,代表团全方位地与澳大利亚奶业各方面的官员、专家、企业家就奶牛饲养管理,乳品加工,政府及行业服务,乳制品贸易及乳制品消费市场开拓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交流,较全面地了解了澳大利亚奶业发展状况,并从中得到了有益的启示,达到了预期目的。在考察中与澳大利亚奶业界的政府机构、专家学者、乳业协会等建立了联系,拓宽了沟通的渠道,为今后中澳双方奶业进一步交流与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的澳洲大陆上,总面积776.4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22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90万人。全澳农牧业用地4.9亿公顷,其中牧业用地占55%。另外,澳大利亚是世界天然草原面积最大的国家,草地面积达458万平方公里。奶业是澳大利亚农业中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是仅次于小麦、肉牛的第三大农业产业。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优良的草场,科学的管理,及最新遗传育种技术的广泛运用,使澳大利亚以高效率的方式生产出优质的牛奶,其乳制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一)以放牧为主的奶牛养殖业

20xx/13年度,澳大利亚产奶牛总数约为165万头,牛奶总产量为920万吨。奶牛养殖在澳大利亚各州均有着很长的历史,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其中以维多利亚州为最主要的奶牛饲养和牛奶生产区,该州的奶牛饲养数量占全国65%,其次为新南威尔士和昆士兰州,奶牛饲养数量占全国的22%。澳大利亚的气候和自然资源十分有利于奶业生产,近80%的奶牛是草地放养,牧草生产依靠天然降雨,有部分内陆地区是依靠灌溉系统。具体来看,目前不补饲,完全依靠天然降雨的牧场占到牧场总数的30%,生产的牛奶占总产量的18%;不补饲或补饲少量饲料,依靠天然降雨加灌溉的牧场占到总数的50%,生产牛奶占52%;在降雨和灌溉的基础上,补饲谷物等饲料的牧场占16%,生产牛奶占25%;还有2%的牧场采用集中饲养的模式,生产的牛奶占4%。在这种灵活多样的生产模式下,澳大利亚的牛奶生产效率高,质量好,而且成本远低于世界上其他主要的牛奶生产国。

(二) 乳制品企业和乳制品品种多元化

澳大利亚是一个新兴的移民国家,其开放的市场和多元的文化吸引了众多投资者。这种多元化也体现在奶业生产上。

澳大利亚的牛奶加工企业是多元化的,包括由奶农所拥有的合作社公司、上市公司、私营公司和跨国公司。合作社公司不再占据主导地位,其加工量占牛奶总量的33%左右。最大的合作社公司(双江mg公司)加工的牛奶约占澳大利亚牛奶总量的30%。其他形式的澳大利亚乳品公司也表现的十分活跃,上市公司有瓦伦堡干酪和奶油公司、必佳干酪公司;私营公司有百乐公司、burra食品公司和longwarry食品公司;国际化的跨国公司包括恒天然(新西兰)、麒麟(日本)和lactalis公司(法国)等。这些世界乳业中的巨头通过新建或收购的方式争夺澳大利亚乳制品生产消费市场。

澳大利亚乳制品品种的多元化表现在产品的丰富多样,有奶酪、饮用奶(包括鲜奶和uht奶)、脱脂奶粉、黄油、全脂奶粉及其他产品(包括酸奶、奶饼干、奶油冻等,见表1)。奶酪是最重要的乳制品,其产量占到了乳制品产量的33%,饮用奶和脱脂奶粉是其他两个产量最高的乳制品,分别占到乳制品产量的27%和28%,全脂奶粉占到9%,其他占3%。)

(三)旺盛而趋于稳定的乳制品消费

澳大利亚主要消费的乳制品是牛奶、奶粉、奶酪、黄油、黄油混合物及酸奶(见表2)。澳大利亚奶业的发展,源于旺盛的消费需求。据澳大利亚乳业局的数据,20xx/13年度,澳大利亚人均消费牛奶107千克,奶酪13.5千克,黄油3.7千克,酸奶7.2千克,将以上折合成液体奶,年人均消费达到惊人的323.2千克,而发达国家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为238千克,世界平均为107千克左右,发展中国家平均为72千克,我国仅为32千克,由此可见,乳制品在澳大利亚餐桌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澳大利亚乳制品消费趋于稳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饮用奶消费从全脂牛奶转变到特制的牛奶品种,如减脂和低脂牛奶,同时风味牛奶的市场份额也在增加;干酪消费中非切达干酪的消费不断增加;奶油的消费量一直在减少,这是因为消费者寻求降低饱和脂肪的摄入量。酸奶的消费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因为它既方便又健康,所以倍受时间紧迫的消费者青睐。

(四)乳制品贸易具有较强竞争力

澳大利亚是重要的乳品出口国,在国际乳制品贸易方面有较强的竞争力,其牛奶产量仅占全世界产量的2%,出口量占到全球总量的7%,在全球乳品贸易中排名第4,仅次于新西兰(37%)、欧盟(31%)和美国(11%)(见图2)。近十年来,澳大利亚牛奶总产量中约40-45%用于出口,与本世纪初50-60%的出口比例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近几年中一系列的干旱使澳大利亚的牛奶总产量出现下降。

20xx/13年度澳大利亚乳制品出口总值超过27.6亿澳元。澳大利亚的出口集中在亚洲地区―占出口总量的74%。日本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占出口总值的`19%,其次是中国大陆,占出口总值的14%。20xx/13年度澳大利亚最大的五个出口市场是日本、中国大陆、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新西兰。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仍然是中国(见图3)。

(一)奶牛生产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在过去30年间,澳大利亚的奶牛场数量减少了三分之二,从1980年的22,000家减少到20xx年中的不到6,770家。与奶牛场数量减少形成对比的是,澳大利亚牛奶的总产量却稳步增加,1980年的总产奶量为556.5万吨,到20xx年总产奶量增长为920万吨。这是因为奶牛场规模的扩大和奶牛单产水平的提高。1980年,平均畜群规模是每个奶牛养殖场85头奶牛,平均单产为2848升,20xx年平均畜群规模增长到240头奶牛,平均单产达到5926升。澳大利亚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但其奶业发展并未一味追求数量和规模,而是通过提高生产水平,增加单产,选择与其国情相适应的适度规模。我国资源禀赋条件决定了小规模养殖在一定时期内仍是未来奶业发展的主体,因此我国奶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要通过改善饲料、改良品种和提高管理水平来增加牛奶的单产,从而实现更少的奶牛场、更适度的规模、更高的牛奶生产率。

(二)利益合理分配的合作社模式保证奶业生产安全高效

澳大利亚奶业生产有两种模式,一是农民拥有的合作社和股份公司进行奶制品的生产与加工,另外一种是奶牛场和独立的乳品企业(包括私营、上市及跨国公司)通过合同收购的方式进行合作。其中奶牛场参股的合作制模式占有重要地位。奶农通过自愿的方式加入合作社,奶农是合作社的股东,合作社则直接创办加工企业。加入合作社后奶农所生产的牛奶必须全部交给合作社乳品加工厂,合作社的乳品加工厂也有义务收购社员生产的牛奶,这样既可以解除奶农销售牛奶的后顾之忧,又可以使奶农有更多的精力做好奶牛养殖,进而提高牛奶的质量和产量,进而合作社的乳品厂可以获得数量稳定和质量较好的原料奶,协调牛奶的生产加工和乳品销售。奶农合作社使奶农和乳品厂之间的整体利益一致,关系易于协调,为促进奶业生产的优质高效,保证乳品质量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奶业发展还处在初期阶段,奶农和乳品加工企业还没有建立紧密的利益链接机制,这为生鲜乳质量安全带来隐患,可借鉴国外的经验,有序提高原料奶生产、乳品加工、市场营销环节的依存度,通过建立奶农合作社、奶牛场入股加工企业及自建乳品企业等方式推进一体化经营,推进利益合理分配的同时保证牛奶生产的优质高效。

(三)种养结合模式推进奶业可持续发展

澳大利亚草原和土地资源丰富,特别是拥有高质量的牧草,适宜的气候和茂盛的牧草使得全年放牧成为可能。以放牧为主或种养结合的生产方式,既保证奶牛饲草饲料、特别是青贮饲料和牧草的供应,发挥奶牛的遗传潜力,又保证合理利用奶牛粪便还田,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提高作物产量,形成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平衡的生态农业系统,可谓一举多得。在美国、欧洲等一些奶业发达国家,奶牛生产必须配套饲草饲料地,种养结合的奶牛生产方式十分普遍,即使在土地资源稀缺的荷兰、日本等国家,种草养畜也被十分重视,只不过不同国家根据资源禀赋不同,配套的饲草料地比例不同。我国奶业目前进入到转型时期,特别是当前,随着标准化规模养殖的迅速推进,奶牛粪污处理和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在发展现代奶牛养殖业的过程中必须实行农牧结合。我国幅员辽阔,可以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进行规划,如在大城市郊区,土地资源紧缺,可考虑发展集约化规模养殖;在农区和牧区,可利用草地、山地和耕地,发展种养结合的奶牛养殖模式,提高奶牛生产的质量效益。

(四)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保证奶业生产稳定有序

澳大利亚的奶业主要实行以牧场主自愿组成的奶牛合作社和各专业协会相结合的行业管理、社会化服务模式,涵盖了奶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三大环节。澳大利亚奶农自愿组成和加入各种类型的合作社,一个农场主往往在不同的经营环节上同时参加几个不同的合作社,平均每个农场主参加2.6个合作社。在这种情况下,农场主便与合作社形成了一种横向的、扇面型的多层经营体制,其行为贯穿于整个产业链的始终。从澳大利亚奶业发展的经验来看,独立且关联的奶牛协作组织已成为奶业产业化良好的组织载体,成为奶业产业链中连接龙头加工企业与奶牛养殖户的纽带,它把分散经营的奶农,通过交换相联合,形成规模经济,使农户获取规模效益,有效地提升了奶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我国奶业近年来发展很快,但为奶业生产服务的专业化协会(组织)、提升奶农话语权的合作社以及研究行业特点和指导行业发展的机构还非常稀缺,可以说,奶业发展的成熟度还不够,这就需要政府、企业和有关单位的重视和努力,通过不断完善和推进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我国奶业协调有序发展。

澳大利亚考察报告

11月,保监会派员访问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保险与金融学会、澳大利亚保险理事会、澳大利亚保险集团公司、澳大利亚oamps保险经纪公司等机构,重点考察了保险市场发展状况以及保险职业教育培训情况。

(一)保险市场基本情况。截至底,澳大利亚共有人口20xx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8043亿澳元(1澳元约合人民币5。8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近4万澳元。澳大利亚保险业比较发达。,全国保费收入为558亿澳元,世界排名第12位;保险密度2762澳元,排名第14位;保险深度8。03%,排名第17位。

寿险市场。截至12月31日,澳大利亚共有37家寿险公司,管理的资产约为20xx亿澳元,保费收入为350亿澳元。养老金业务占寿险公司资产的87%,占寿险总保费的86%,其他份额为普通业务。约26%的养老金资产是以寿险保单形式持有的。趸交业务占寿险保费的80%,其中大部分为与养老金相关的产品。银行控股的寿险公司占寿险总资产的40%,新单业务保费的45%,总保费的43%。外资寿险公司占总保费的31%。

财产险市场。截至6月30日,澳大利亚共有财产保险公司133家,净保费收入为211亿澳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财险市场净损失率为62%,比上年同期增长58%。净承保综合赔付率为86%。税后净利润为51亿澳元。财产险公司总资产为801亿澳元,总负债为560亿澳元,净资产为241亿澳元。

(二)保险市场主要特点。

一是保险市场集中度高。少数保险公司通过购并和重组,实现集团化经营,占据保险市场大部分份额。截至底,前3大保险集团占寿险保费收入的58%,前10大保险集团更是高达90%。截至6月,澳大利亚前5大保险集团占财产险保费收入的70%,投资收入的67%,总资产的63%。

二是保险产品多样化,非传统型产品比重高。澳大利亚社会福利水平高,居民在养老、医疗、教育和就业方面的压力较小,因此在保险需求上对传统产品需求较少,而对投资理财类产品需求广泛。截至底,澳大利亚的寿险保费中,投资类产品占73。4%(其中投资连结产品为60%,投资型分配年金为7%,投资连结账户型产品占6。4%),风险型保费占12。7%,其他类型年金占11。4%,传统型产品约占2%,非投连型分配年金占0。5%。

三是保险中介在保险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澳大利亚有保险经纪公司500多家。保险经纪公司不仅提供保险销售服务,而且具有开发保险产品、提供保费融资的功能。保险经纪公司积极开发产品、进行保费融资,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澳大利亚法律不禁止保险人投资保险经纪公司,但保险人向保险经纪公司的投资超过14。9%时,应向监管机关报告。不过目前在澳大利亚由保险人全资拥有的保险经纪公司很少,主要是因为此类保险经纪人的身份很难得到其他保险公司的认同。

四是监管部门重视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澳大利亚保险监管部门除对强制性险种的手续费率有规定外,如雇员赔偿保险的手续费率为5%,汽车意外伤害保险的手续费率为10%,对其他险种的手续费率没有限制,完全由市场调节,税务部门允许手续费全部进成本。市场竞争使各家保险公司的手续费率大体相当,如车险手续费率总体水平为15%左右。同时,保险消费者有权了解保险公司支付的手续费高低,消费者的监督使保险交易保持了较高的透明度。

五是购并和重组是保险企业扩张的有效途径。iag是目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大的财产险集团,旗下共有7个子公司,但70年前该公司只是一个向道路救援服务会员提供汽车保险的互助社。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一系列收购和重组,iag发展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非寿险公司。

六是保险行业协会发挥了较大作用。澳大利亚最大的非寿险保险行业协会――澳大利亚保险理事会,共有58家会员,会员业务占行业的90%以上。该理事会在维护会员利益和为政府分忧解难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在过去费率统一时,主要协调各家保险公司之间的利益。费率放开后,主要代表行业与政府监管部门协调有关政策。

澳大利亚的保险职业教育与培训主要是由保险协会或学会组织推动的。澳大利亚主要有四家保险行业组织,即:澳大利亚保险理事会、投资和金融服务协会、全国保险中介人协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保险与金融学会。这里重点介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保险与金融学会(anziiif,以下简称澳新学会)。

澳新学会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首屈一指的保险教育和培训机构,实施的培训活动主要包括学位授予培训计划和会员资格考试制度。该学会于在澳大利亚保险学会和新西兰保险学会基础上合并而成,目前有合格会员11794名,在各州和领地的首府所在地(包括在新西兰)都设有分支机构办公室。

澳新学会授予学位的保险培训计划。包括非寿险、寿险、保险经纪、损失理算、财务规划。其毕业生可以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一些大学申请修读本科、硕士和mba课程。此外,澳新学会还设计了“继续职业发展计划”,所有会员可以自愿选修。澳新学会各分支机构每年为会员进行职业培训和组织社会活动超过200次。此外,学会确立了保险业员工需要的核心能力标准,促使其他提供保险教育的机构据此重新规划教育和培训方案,并且设计了相应的评估方案以确定员工是否符合这些标准。

澳新学会的保险学会会员资格考试制度。澳新学会开办的会员资格考试是为保险、金融界人士开办的一种专业考试。该项资格考试分为财产保险、保险经纪、损失理算和人寿保险四大类,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财产保险准会员考试课程包括服务消费者、保险法与监管、保险产品、核保引论、理赔。保险经纪准会员考试包括经纪环境、风险管理与经纪人、管理经纪业务、经纪程序与实务、管理客户服务。损失理算会员考试包括损失理算原理和实务、理算协调、准备损失理算报告、财产保险损失理算、意外险损失理算、组织管理6门必修课和其他2门选修课。人寿保险准会员考试包括人寿保险核保、应用人寿保险法、精算基础与报告、人寿保险营销原理与实务、营销组织、退休金保单与实务引论。

(一)集团化经营必须注重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建设。集团化要达到高效率,其前提条件是集团公司拥有强有力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和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目前,我国共有6家保险集团公司,集团化综合经营的规模效应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尤其是在加强保险公司法人治理和内部控制方面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今后,应将保险公司集团化综合经营与加强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发挥集团化经营的优势,尽快形成一批公司治理富有效率、内部控制严密、竞争力强的保险企业集团。

(二)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模式。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是培养保险人才、促进保险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澳新学会的发展历程显示了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我国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还刚刚起步,尽管已经存在一些保险职业培训机构,但大都实力较弱,没有形成市场品牌。应借鉴国外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经验,立足于国内保险业发展实际,采取“监管部门推动、行业组织主办、保险公司参与”的模式,密切联系市场,积极引进和开发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议建立全国性的保险考试培训中心,负责对中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和监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知识的培训。

(三)保险经营应因地制宜,适时拓展业务领域。和澳大利亚相比,我国保险需求呈现多层次、差异大的特点。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一部分收入水平较高、消费能力较强的城市居民对理财类保险产品需求较大;而广大农村地区则对传统型的低保费、高保障的风险型保险产品需求较大。同时,随着社会养老、医疗制度的改革,城镇居民对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我国保险企业在开发保险产品和制定市场开拓战略时,应找准市场切入点,没有必要盲目跟风,丧失经营特色。

(四)大力发展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保险中介是保险市场社会化分工的必然结果。发展保险中介有利于提高保险资源的配置效率。建议推进保险公司专业化、社会化经营,支持和发展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允许保险经纪公司开发和设计保险新产品,提供保费融资服务,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大保险代理和保险公估市场的对外开放力度,引进资金实力较强、管理经验丰富、经营记录良好的外资保险代理和公估机构,促进保险中介市场的专业化水平;完善保险专业中介从业人员的持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尝试建立“保险经纪师”、“保险公估师”等职业资格考试制度。

(五)加强保险行业协会建设。目前,我国保险行业协会远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建议:一是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实现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二是赋予协会更多职能,使保险行业协会成为政府监管的有效补充。三是推进协会专业化,分别成立寿险协会、非寿险协会、保险经纪人协会、保险代理人协会、保险公估人协会等。

考察团全体成员

20xx年xx月xx日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