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营销伦理论文(通用17篇)

时间:2023-11-09 13:29:18 作者:雁落霞 优质营销伦理论文(通用17篇)

通过欣赏范文,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写作修养。小编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它们可供大家参考和模仿,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对药品营销伦理的思考论文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一些企业,从褊狭利益出发,做出了许多违反法律及营销伦理道德标准的行为,如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产品包装信息不真实;采用掠夺性价格或欺诈性价格形式;设计与播送虚假广告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要想通过产品的价值实现自身的利润目标,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就是要建立起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这就要求企业的一系列行为遵循一定的道德伦理规范,我们把它称之为企业伦理。企业伦理在企业营销决策过程中的应用与体现,我们称之为营销伦理。

市场营销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比如,市场营销的“顾客至上”的经营原则,既是营销原则,也是营销伦理原则。市场营销的核心就是要保证消费者利益的满足,而消费者购买商品所追求的利益,不但包括商品的实际效用及其商品诸多的外在形式,而且也包括产品的延伸利益。企业要博得顾客的青睐,占领市场,就不能仅仅在产品的质量、式样和价格上下功夫,还必须要增加消费者的'附加利益。质量和价格上的竞争是有限的,而服务上的竞争则是无限的。因此,在市场营销伦理观念支配下的企业,不仅要重视商品或劳务对顾客物质利益的满足,而且也要重视对他们精神和心理上价值的满足。

企业营销主体及其道德关系。

企业营销主体就是商品销售的组织者,包括制造商和中间商。他们组成了企业销售链。在这条销售链中,制造商与中间代理商是委托代理关系,与中间经销商是一种买卖关系,而中间商之间是一种竞争关系。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代理商是制造商的替身,行使的是制造商的权力,应该维护制造商的利益,如在指定的销售区域内只能销售其代理的商品,不能再销售其他有竞争性的商品等。而制造商应该相信代理商并支持他,形成制造商与中间代理商的信任与忠诚的道德关系。

在竞争关系中,中间商在拓展业务时应遵循一定的竞争道德,坚持公平合理原则,严守契约合同,讲究忠恳诚实。

四、企业营销环节及其道德贯通。

与营销主体道德不同,这一道德要求主要是协调营销主体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的。

1.市场细分与目标顾客。

市场营销的“顾客至上”的经营原则,在企业经济活动中贯彻的首要表现则是市场细分和确定目标顾客。市场营销要求企业在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生产和销售适销对路的产品,不能漫无目的地把自己的产品撤向市场,以免资源浪费。企业唯有找到了合适的目标顾客,才能根据他们的需求、愿望及购买力,设计、生产、定价、销售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2.产品整体概念。

产品的整体概念是指能提供给市场、用于满足人们某种欲望和需要的所有事物,包括实物、服务、场所、组织、思想、主意等。具言之,产品的整体概念有三个层面的内容,即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扩大产品。

随着生产的自动化和消费者权益意识的强化,企业要博得顾客的青睐,占领市场,就不能仅仅在产品的质量、式样和价格上下功夫,还必须要增加消费者的附加利益。质量和价格上的竞争是有限的,而服务上的竞争则是无限的。因此,在市场营销观念支配下的企业,不仅重视商品或劳务对顾客物质利益的满足,而且也重视对他们心理上价值观念的满足。

3.公平的定价道德。

商家对商品定价时,应当遵守公平的道德要求。

给商品定价实质上就是如何通过价格来实现利润和实现多少利润的问题。一个理性的企业追求的是长期的利益,而非一锤子买卖,因而反对一切非道德定价。非道德定价包括价格垄断、价格欺诈、暴利行为和畸形降价等情况。

商家不仅对商品要制定一个公平合理的价格,而且要通过不同的途径和办法让消费者了解和接受,这就是商品的促销。商家在促销活动中的道德要求主要是真实健康与诚实不欺。

绍商品的有关信息。违背这一原则的行为便是散布虚假广告,是不道德的行为。

(一)加强营销伦理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加强营销伦理建设,有助于企业增强竞争优势,构筑核心竞争力。

2.加强营销伦理建设,是企业实施顾客满意营销战略的基本要求。

3.加强营销伦理建设,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备条件。

企业营销伦理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社会及企业必须齐抓共建,共同努力。只有这样,企业的营销伦理建设才能取得大的成效。

1.宏观环境建设。

(1)完善法律,加大监管执法力度。

我国目前在法律上还存在一些空白或模糊之处,为不法企业钻漏洞提供了机会。但从我国实际情况看,比完善法律更重要的是认真执法。政府监管部门之间必须加强联系,密切合作,加大执法力度,严厉处罚违法行为。

(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发挥行业性组织、消费者、社会舆论的作用,开展道德教育和宣传,将有助于企业不断完善营销伦理建设。

2.企业伦理建设。

(1)企业文化建设。一个企业如果建立了优秀的企业文化,就能生成良好的营销道德。同时,更能将良好的营销道德体现于企业文化中,形成良性互动。企业应强调其对顾客和合作者的真诚,强调交易中的高尚道德原则,使正确的营销道德观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共享价值观。

(2)建立道德型营销战略。企业营销战略涉及的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多,建立道德型营销战略,可以避免整体实施不协调的问题,达到系统化实施企业营销道德建设的目的。

(3)伦理制度化。在制度上,企业要制定营销伦理道德准则,要坚持开展营销道德教育,建立匿名揭发机制,严格执行赏罚制度,人人平等,赏罚分明,要加强企业营销道德的审计工作,对照行业道德准则和企业自定的道德行为准则检查各部门有无违反之处。

3.营销者的道德建设。

(1)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在市场营销领域,营销者必须持有如下的基本价值观念:以义生利的获利观,以仁待客的顾客观,以人为本的管理观,服务顾客的销售观,尊重平等的竞争观。

(2)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学习。人生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学习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工作中,企业员工可以在职学习,也可以脱产学习,以提高营销者的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朱远红.浅谈营销伦理.法制与社会,.

[2]周浩,蒋慧新.中国企业须树立营销伦理观念.区域与经济,2007.

[3]于沛利.营销伦理研究,.

[4]向康文.论商业营销伦理..

营销论文

关于知识营销的涵义,最有代表性的看法是指,在企业的营销过程中,使企业的广告、宣传、公关、产品注入一定的知识含量与文化内蕴,帮助消费者增加与商品相关并实用的信息与知识,提高他们的消费与生活质量,从而达到推广产品、树立形象、提升品牌竞争力的目的。这一观点是大多数工商管理界普遍认同的观点。但从图书情报学界传统的思路,我们可以把知识营销理解为,对知识产品或成果的营销。

从工商管理界的理解来看,知识营销应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我们正在进入“学习社会”,在这样的学习社会里,人们必须“活到老,学到老”,相应地,营销也不可避免地成为“学习营销”。学习营销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向消费者和社会宣传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推广普及新技术,对消费者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实现知识信息的共享,消除顾客的消费障碍,从而取得两利的营销效果,比如可以通过开展科普活动,进入社区举办科普讲座,广泛向市民赠送科学书籍,举办科普知识竞赛,从而引发人们对相应产品的购买欲望,拉动市场需求,但在活动中不能推销和要求参加者购买产品。学习营销的第二层面是企业向消费者、同行和社会学习。企业在营销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向客户及其他伙伴学习,发现自己的不足,吸取好的经验方法,补充和完善自己的营销管理过程。这表明,学习营销的学习是双向的,即互相学习,互相完善,取长补短,最终达到整体的和谐。

网络营销是知识经济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利用internet所进行的营销,具体说主要通过在internet上建立虚拟商店和虚拟社区来实现。虚拟商店又称电子空间商店(cyberstore),它不同于传统的商店,不需要店面、货架、服务人员,只要有一个internet网址,就可以向全世界进行营销活动。相比传统商店而言,它具有成本低廉、无存货样品,全天候服务和无国界、区域界线等优点,并且拉近了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另外,在网上还可同步进行广告促销、市场调查和收集信息等活动。

人流量高的地方去买东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疾病传染风险最小的网上进行交易。事实上,网络营销所带来的方便和实惠已经让众多网站和商家受益。

随着生活水平及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传统意义上商品及服务已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而健康化、自然化的绿色产品正逐渐成为消费的新宠,消费中的环保、生态、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日益增强,这使企业营销不得不特别重视绿色概念,开发绿色产品,即从生产到使用、回收处置的整个过程都要做到对生态环境无害,符合特定的环保要求,同时在营销策略上注重“绿色情结”,重视“绿色包装”,提供“绿色服务”,做到“天人合一”。只有这样才会得到社会的肯定和顾客的信任,企业营销才能取得成功。另外企业应积极努力,争取得到is014000认证和“环境标志”,取得21世纪营销的合格证。

2。知识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区别。

知识营销的概念和内涵为我们了解和认识知识营销奠定了知识基础,那么它与传统营销有什么区别呢?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营销环境的不同。

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是竞争日益激烈,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演进,“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正逐步成为现实;其次,竞争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大家共同拥有信息技术,共享信息资源,更多地开发市场,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2。2营销产品的不同。

营销产品有了质的改变,传统营销产品逐步被知识型产品所替代。对知识产品的营销要求营销者必需具有较高的知识素质,不仅要深谙营销技巧,同时也要掌握有关产品的知识,能够把这些知识推销给消费者,能够提供迅速、及时和高知识含量的售后服务。

传统的营销方式是靠媒体、广告等向消费者传达产品信息的,这种方式是单向的,营销者往往处于主动,而消费者处于被动,信息反馈速度缓慢并且有限,成本也较高;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网络化使营销渠道四通八达,不仅营销部门可通过网络将产品信息迅速传达给消费者,大大减少了营销环节,降低成本,而且消费者也可通过网络与营销部门进行对话,表达自己的愿望,提出自己的要求,促使厂家生产出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2。4营销结果的不同。

传统营销的结果往往是有利于企业和营销者的,因为营销的出发点和关注点在于能更多更快地推销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而知识营销更多地关注消费者的需求,不仅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提升品牌竞争力,也能使消费者放心地消费产品和服务,特别是使消费者获得了有关产品的知识和使用技巧。

营销论文

一、引言。

工信部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将扶持民营资本实质性进入基础电信业,部分虚拟运营商(以下简称“虚商”)将于近期正式开放相关业务。

校园市场是消费电信业务的重要市场,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且有广泛的社交需求,因此对于手机的各种业务都有很高的关注度。

因此,有必要对虚商进入校园市场进行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

二、虚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初,随着第五批虚商牌照的发放,涉足170号段的企业进一步扩大,覆盖多个领域,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然而,伴随170号段正式放号所暴露出的问题让人无法忽视:。

(一)互联互通漏洞频现。

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170号段不能被银行系统识别。

二是部分手机安全app自动拦截170号段。

三是用170号段进行网站注册时用户收不到验证码。

四是使用固话拨打170号段显示空号。

(二)虚商与传统运营商沟通不够。

虚商与传统运营商的磨合不够,由于170号段是依靠传统运营商建立的,因此虚商对自己的服务也难以保障。

(三)品牌不明确。

170号段依旧显示三大基础运营商品牌,虚商品牌并未显示,与此同时,虚商的行业认证就会出现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仅靠虚拟运营商一方难以解决,还需要虚商、市场和监管部门共同推动。

(四)扩张过快。

虚商面对潜在市场急功近利的盲目扩张表现容易导致用户服务难以保障,这对自身品牌和口碑的树立是非常不利的。

170号段应先进行小规模友好用户试验,在此基础上自我修复和完善,以更优质的服务吸引用户。

三、swot分析及校园营销策略制定。

(一)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

1)虚商在校园内拥有广泛的客户群体。

进入大学的新生数量庞大,且处于更换手机号的最佳时期。

2)虚商能根据客户需要灵活制定号码业务。

3)虚商在价格制定上有更加灵活的空间。

(2)劣势(weakness)。

1)虚商缺乏通信基础设施和关键技术,通信不稳定。

2)虚商向传统运营商租用硬件设备、批发服务业务,在通信服务、价格制定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虚商的资金链条不稳定。

(3)机会(opportunity)。

1)国家政策的倾斜将为虚商提供更多的利好消息。

2)校园消费群体接受新鲜事物较快,且较容易受性价比的影响而选择新的运营商。

3)虚商校园市场尚未完全打开,其市场潜力巨大。

(4)威胁(threat)。

1)传统运营商已经形成对市场垄断的事实。

虚商面临着客户习惯难以改变的挑战。

2)虚商逐渐增多,各虚拟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压力大。

3)政府虽大力支持虚商发展,但暂时没有使用明确量化的政策予以支持。

(二)营销策略组合。

(1)产品策略。

产品作为整个企业发展的核心,对于电信业虚拟运营商来说,业务的设置和服务的提供就是企业的产品。

1)业务设置和服务质量。

积极进行市场调研,提供定制化的套餐业务,满足不同校园消费群体的需求,以低姿态、高品质的优势争夺市场。

2)开展校企合作,树立品牌形象。

为不同类型的业务建立自己的品牌,如中国电信面向学生群体推出的“飞young”系类业务,通过在校内设立奖助学金、为校园精品活动冠名等方式作为校企合作切入点,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3)与终端产品合作,拓展校园市场。

虚拟运营商与苹果、三星、小米等移动终端公司合作,通过终端产品捆绑的形式拓展校园市场。

(2)价格策略。

低价服务套餐是市场对虚商的期待,在校园市场中尤为重要。

但是虚商从传统运营商处购买移动通信业务,再包装成自有品牌进行销售的模式是很难实现低价服务的。

就目前来看,简单的低价格营销策略是不可行的,虚商不能寄望于从通信业务中直接获得利润。

使用成本加成定价法与参与竞争定价法相结合的定价策略,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定价水平,并适当的调整自己的定价策略。

(3)渠道策略。

加强校园营销渠道的建设,创新渠道策略,是虚商打开校园市场的又一重要举措。

1)持续在各高校中招募在校大学生从事兼职推广工作,通过他们的带动,有效地促进校园消费群体对于虚拟运营产品的认知。

2)充分利用移动网络平台,拓展校园销售渠道。

对于虚商而言,建立实体渠道耗资巨大。

相对而言,线上渠道投资小,适合目前虚商采用。

(4)促销策略。

虚商进入市场初期必然要面对消费者不信任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时,虚商就应当利用业务特色、价格公道、服务健全的优势,将产品主动推销出去。

1)人员推销。

成立一支专门的推销队伍,包括推销人员和技术人员,去校园一线进行推销,同时收集学生反馈的第一手信息。

此外,在校园用户中招募直销队伍,在提供校园勤工助学岗位的同时,让消费者成为推销人员,更好更快地拓展校园市场。

2)广告促销。

在电视和网络等媒体上做宣传将迅速提高知名度,并树立产品的形象,是打开市场的有效手段,在投入期广告费用比例相对来说应多一部分,占销售收入的15%左右,当进入成长期后,广告费用逐渐减少到10%左右。

广告应该以突出业务和服务的优势,激发潜在用户的欲望为目标。

3)校园活动。

大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繁荣,虚商可以通过赞助校园活动,以获得冠名权的方式,拉近与大学生的距离,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进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

通过与学校合作,定制满足校园用户需求的业务。

通过与校方签订相关协议,面向新生广泛发放170电话卡。

四、结语。

虽然,当下虚拟运营商的业务还面临许多不利因素,暴露出许多问题,校园市场的开拓能力依然不足,但是,相比其他国家,我国校园市场具有容量大、业务潜力深、市场需求广等有利因素,虚拟运营商只要及时关注政府政策与市场格局,注重产品细节,不断秉承创新精神,必将在校园市场冲出一片天地。

论文2:新建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全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旺盛需求,极大地推动了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已经成为国内高校设立最多的专业之一。

目前我国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强调综合素质教育,采取宽口径、厚基础培养模式,培养专业知识全面的研究型、通识型营销人才;二是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强调培养具备实际工作技能的应用型营销人才。

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结构面临深度调整,市场营销专业是对经济发展最为敏感的专业之一,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企业对营销人员的要求将发生较大改变。

新建本科院校,在生源、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研究水平、社会资源等方面与传统本科院校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市场营销专业该如何创新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本文以成都工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探讨新建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问题。

成都工业学院(下称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经历2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营销人才。

但升本后的营销专业该如何发展,如何培养特色营销人才?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和重新梳理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市场营销专业的行业导引不明确。

学校升本后,明确了培养“应用型”营销人才,但是专业课程偏重于传统营销理论的学习,看似“高大上”,实则不接地气,行业针对性不强,学生普遍感觉学不到实用的东西,加之实训环节与行业衔接不紧密,培养的学生缺乏行业核心竞争力,毕业生就业呈严重的低端化趋势。

营销论文

知识经济的兴起,表明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正逐步摆脱资源的约束,从而在根本上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同时也预示着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信息资源的开发竞争,是知识与人才的竞争。知识经济给企业带来的不仅是科技革命和知识革命,更重要的是一场管理的革命。知识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观念和管理观念,它的产生是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产物。企业的营销能否具有实效,关键看其营销能否给消费者带来新的利益和好处,不单是促销期间的价格,还应该带给他们精神上的享受、生活上的充实、知识上的提高。当企业不时以价格战为武器,在恶性竞争中难以自拔时,一种立意求异、求新、双赢的营销方式———知识营销浮出了水面。另一方面,随着产品科技含量的增加、信息量的丰富、功能的增多,产品的使用也日趋复杂,同一种产品有正副多种功能,同一产品因不同的使用方法会产生不同的功效。因人们接触信息渠道的不同或侧重点的不同,往往会造成对某一知识的无知或知之不多,消费者也不可能具备足够的各科知识来满足识别的需要。于是他们便渴望在接触商品和购买商品时能有一种快捷、有效、方便的途径,去熟悉和掌握商品的性能、功能、使用方法、选购方法、保存方式和保养方式等,这样知识营销便应运而生了。

对药品营销伦理的思考论文

一般来说,拥有卓越伦理的医药企业往往具有涵盖社会利益的企业使命、共赢的理念和伦理领导等特点,这些特点都有助于增强医药企业的竞争能力。首先,涵盖社会利益的企业使命超越了企业自身的利益,医药企业注重在遵循较高道德标准的基础上,向社会成员提供能更好满足其需求和欲望的产品,积极增进社会利益,这有助于使企业获得社会的好感与信任,从而使企业容易取得经营上的成功。其次,共赢的理念能使医药企业在处理与各类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合乎伦理地考虑这些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与利益,从他们的立场从发,尊重他们的要求,在保障他们利益的基础上来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后,在拥有卓越伦理的企业中,领导人会将道德因素融入管理过程中,通过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公正、公开、奖罚分明的管理行为来影响员工,这些观念会逐步被员工所内化,使员工凝聚成一个整体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共同努力,从而形成巨大的内部力量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有利于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长期稳定的经济效益。医药企业重视营销伦理,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以合乎道德规范的方式进行生产经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容易赢得社会大众对其企业和所提供的产品、服务的.信任与好感,从而有助于医药企业在社会上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为医药企业赢得较高的社会声誉。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和不安全的因素,这会提高交换双方的交易成本。而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社会声誉往往能增强本企业的可信度,容易获得对方的信任,这有助于企业降低市场交易成本;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社会声誉还能帮助企业吸引到大量新的顾客,从而减少了企业营销费用的支出。这样,拥有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社会声誉的医药企业在获得稳定增长的销售额的同时,还能降低总成本,所以,医药企业能赢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效益。

非伦理营销的危害性很大,而营销伦理在医药企业中的应用会给企业带来许多优势,因此,我国医药企业应充分认识到药品营销伦理的重要性,并从营销观念、管理机制、药品质量与新产品开发、促销措施等方面来进一步完善药品营销伦理。

一是树立社会营销观念,建立营销伦理管理机制。对于许多医药企业而言,营销观念的偏差是导致非伦理营销的原因之一,不少医药企业在营销活动以企业利益为中心,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不惜采取不道德的行为,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利益。而社会营销观念是以社会长远利益为中心的观念,它能促使医药企业在营销活动中将消费者的利益、医药企业的利益和社会的整体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遵守道德规范的基础上来实现多赢的局面。

伦理学论文

20多年来,科学技术伦理学在中国经历了从引进、萌生到发育、成长的过程,己经成为一门有较高关注度的“显学”,但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有待商讨的问题。一般而言,有争议、有不同见解有利于新兴学科的发展。当前,为了推进科学技术伦理学的健康发展,应当积极开展科学技术伦理学的元研究,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上进行有效的交流、对话,尽可能地在更多的方面求大同存小异。本文仅就三个基础性问题陈述我们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科学技术伦理学、科学伦理学、技术伦理学的关系。

“科学伦理学’|1]121、“技术伦理学”131、“科学技术伦理学”(含“科技伦理学”)141这三个术语,在期刊文章篇名中出现的时间分别是1981年、1987年和1988年。在近几年的学术讨论中,有学者提出,科学是价值中性的,不存在伦理问题,因此“科学伦理学”这个术语是不能成立的。还有的学者认为,以基础学科为核心的“科学“其伦理性不足,探讨其中的伦理问题似无必要”151,只能以“科学技术伦理学”之名进行相关的伦理学研究。

这里,涉及一个科学是否存在“伦理性”或“伦理维度’的问题。如果我们认同“伦理”是指处理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所应当遵循的道理和规则,那么科学活动也必然存在着日渐复杂且不可回避的伦理问题。很显然,人们对“科学伦理”问题是不能视而不见的,科学伦理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或一门学科也有存在和发展的理由。

就研究内容而言,科学技术伦理研究在总体上有两种思路:一是综合式研究,即以科学技术整体的伦理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一是分析式研究,即分别以科学的伦理问题、技术的伦理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前者的研究成果集结为科学技术伦理学,后者的研究成果分别集结为科学伦理学、技术伦理学。

科学技术伦理学、科学伦理学、技术伦理学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转化为科学技术伦理、科学伦理、技术伦理三者的关系,甚至可以归结为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三者的关系。按通行的理解,科学技术与科学、技术之间存在着包容关系,科学技术伦理与科学伦理、技术伦理之间存在着包容关系,科学技术伦理学与科学伦理学、技术伦理学当然也应当存在着包容关系。因此,我们讨论科学技术伦理学、科学伦理学、技术伦理学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就可以转化为重点讨论科学伦理学与技术伦理学之间的关系问题。

1982年陈昌曙发表《科学与技术的差异和统一》161—文,对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最早做出了清晰的阐释。此文被视为中国学者研究技术哲学的始点。此后,还有一些学者著文讨论科学与技术的差异或区别问题171。通过20多年的思考和辨析,人们在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上己经形成基本的共识,如在两者的差异方面,都承认科学与技术是有着不同内涵的两个范畴,分属认识与经济两个领域,有认识自然界与改造自然界两种基本目的,有真理性与实用性两种评价标准,等等。既然科学与技术存在差异,当然就可以而且也应当分别进行研究,于是就分别形成了科学史与技术史、科学学与技术学、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等几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学科。由于科学与技术还存在着不能绝然分隔的联系,科学史与技术史便可以综合成为一门学技术学,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便可以综合成为一门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学、科学技术哲学的存在,并不排除科学史与技术史、科学学与技术学、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的独立发展。

同样的道理,科学技术伦理学的发展也不应拒斥科学伦理学与技术伦理学的分立发展。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没有科学伦理学、技术伦理学的发展就没有科学技术伦理学的发展,科学技术伦理学只能与科学伦理学、技术伦理学携手并进共同发展。一般而言,科学伦理学研究科学活动范围内的各种伦理问题,技术伦理学研究技术活动范围内的各种伦理问题。正如科学与技术不能完全相互替代、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不能完全相互替代一样,科学伦理学与技术伦理学也是不能完全相互替代的。因为科学活动的伦理本质、道德关系、道德实践、道德规范体系与技术活动的伦理本质、道德关系、道德实践、道德规范体系还是有所不同的,对前者的专门研究是科学伦理学的使命,对后者的专门研究则是技术伦理学的任务。

科学伦理学与技术伦理学的'关系,可以类比为两个有部分面积重合的圆。科学伦理学与技术伦理学的研究内容有重合的部分,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深化演进,这个重合的部分还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但是,科学伦理学的圆心与技术伦理学的圆心却是永远不会重合的,因为作为科学伦理学研究对象的科学伦理与作为技术伦理学研究对象的技术伦理只可能出现部分重叠,亦即科学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核心课题与技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核心课题永远不会重合。

建立在科学伦理学、技术伦理学基础上的科学技术伦理学,并不是科学伦理学与技术伦理学的简单加和。

一方面,科学技术伦理学要包容科学伦理学、技术科学技术史科学学与技术学便可以综合成为一门科伦理学的内容.当然也包容科学伦理学与技术伦理学的重叠部分;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伦理学还需要有一些超出科学伦理学、技术伦理学的“溢出性”研究内容,如科学技术视角的人与自然界的道德关系、科学技术进步与道德进步的互动机制、科学技术道德与社会道德的关系等。

二、科学技术伦理学的基础性课题。

2007年4月初,笔者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1981~2006年的期刊进行检索,共搜得以“科学技术伦理”(含“科学技术的伦理”、“科技伦理”)、“科学伦理”、“技术伦理”作为篇名关键词的论文293篇。这些论文的内容,涉及科学技术伦理思想、科学技术伦理意识、科学技术伦理观、科学技术伦理基本范畴、科学伦理精神、技术伦理原则、科学技术伦理与公共理性的关系、科学技术伦理与法的关系、科学技术伦理规范、科学技术伦理社会化、科学技术人员的伦理责任、科学技术人员伦理态度、科学技术伦理价值系统、科学技术伦理建构原则、科学技术伦理道德建设、工程技术伦理控制、生物技术伦理、企业信息技术伦理、科学技术伦理教育、科学技术伦理学元研究等诸多课题。同期,笔者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还搜得以“医学伦理”作为篇名关键词的论文199篇和以“医学伦理学”作为篇名关键词的论文455篇。这些论文的内容同上述论文的基本内容是大体对应的,主要涉及医学伦理思想、医学伦理意识、医学伦理观、医学伦理原则、医学伦理决策、医学伦理模式、医学伦理委员会、医学伦理建设、医学伦理(学)教育、医学伦理学元研究等问题。

依据20多年来科学技术伦理学在中国的实际发展状况,可以将其主要研究内容概括为如下八个基础性课题。

—科学技术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技术的产生先于科学,因此技术伦理思想比科学伦理思想有着更久远的渊源。目前,学者们在中国科学技术伦理思想史和国外科学技术伦理思想史的研究方面,都不够系统和全面。今后,我们既要对自古洎今的科学技术伦理思想做通史性的整体爬梳,理清其纵向演进的脉络,又要对科学技术伦理思想做断代性的局部剖析,准确把握每一个历史时期科学技术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另外还需要对某些代表性人物和重要著述的科学技术伦理思想进行有深度的评述和解读。

—科学技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多年以来,围绕着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学者们提出了多种多样的观点:(1)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2)善与恶的关系问题;(3)善与恶、义与利、知与行、荣与辱的关系问题(4)人的道德责任问题19;(5)道与德、义与利、群与己的关系问题10。在科学技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上,同样会有多种多样的议论或声音。科学技术指向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活动,因此探讨科学技术伦理学基本问题的根本意义,在于确认其研究基点或着力点,明晰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伦理关系。

—科学技术伦理的主要范畴。科学技术伦理的主要范畴依附于伦理学的主要范畴,是伦理学主要范畴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具体化、应用化。在科学技术伦理学中,对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不公正、平等与不平等、权利与义务、道义与利益、群体与个体、价值、责任等主要范畴的阐释,必须立足于科学技术领域的实践。

—科学技术活动的伦理原则。伦理原则是能够影响并制约科学技术项目的责任选择、科学技术活动的道德进阶、科学技术成果的价值评价的准则。科学技术活动的伦理原则,其实也是对科学技术活动的伦理要求。在近年的研究中,学者们提出了不伤害原则、有利原则、尊重原则、公正原则等若干条伦理原则。科学技术活动到底应当确立哪些原则,这些原则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这些原则的内涵和实质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科学技术的伦理预见和伦理评价。科学技术的伦理预见,是指在科学技术项目的定向、选择阶段,人们对该项目实施后和完成后将对人类社会可能产生的各种后果所做出的推测。科学技术的伦理评价,是指人们运用某些伦理原则对科学技术活动过程、己经出现的科学技术成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责任判断。今后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伦理预见与科学技术决策的关系、伦理评价与伦理原则的关系、伦理预见与伦理评价的关系等。

—科学技术活动的伦理调节系统和调节机制。科学技术活动的伦理调节是对市场调节、政府调节的必要补充,目的在于对科学技术活动的伦理取向进行有效的诱导,调整或化解科学技术活动中的利益冲突。科学技术活动伦理调节系统的构成、调节对象、调节机制的形成条件和作用方式等,应当成为今后重点研究的问题。

—科学技术领域的伦理规范建设和科学技术工作者的伦理责任。科学技术伦理规范的作用是引导、酬学娜动主体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规范自身的职业行为,使他们摆脱在科学技术活动中所遭遇到的伦理困境和道德困惑。科学技术伦理规范建设与科学技术工作者的伦理责任教育应当同步进行。目前需要探讨的问题,包括科学技术伦理规范建设的内容、途径和科学技术工作者伦理责任的本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及其培养过程等。

—科学技术伦理学元研究。科学技术伦理学元研究是指对科学技术伦理学这门学科本身各种问题的研究。科学技术伦理学元研究涉及的问题,包括科学技术伦理学的演进历史、学科定位(同相关学科的关系)、研究范式(基本术语、研究方法和路径)、体系结构、演进趋势、发展方略等。开展科学技术伦理学元研究,从来都是科学技术伦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并且是科学技术伦理学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保障条件。

伦理学论文

摘要:道德哲学家都试图把自己对道德语言释义模式强加于非自然主义或情感主义。而不是靠对道德语言的经验观察来分析理解他们。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我们使用的‘语义’一词,可以这样来下定义:一个字的含义就是它在语言中的用法。”他认为,我们不可能制定一种对语言的一切用法都具有共性的语言标准。

关键词:未决问题论证;情感主义;非认知主义。

在漫长的伦理学发展史上,规范伦理学一直占据着主导或统治地位,它是研究人们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或行为的应然性的理性反思活动,它试图回答究竟什么东西使得一个行为或规则成为道德的行为或规则,它努力发现在各种道德行为和规则背后的根本的或者最高的原则,它企图找出隐含在各种行为背后的共同的道德属性。总之,规范伦理学试图从理论上回答我们道德上究竟应当怎样生活的问题。但当代西方伦理学家们大都对传统的实践伦理学家们的工作不以为然,认为他们的工作是建立在未加分析和未加澄清的概念之上的。

当代伦理学家盖伯特指出:“规范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缺乏对伦理学概念的和认识论的问题的探索。这些问题是人们在考究道德论辩和探索应用正当或不正当的规范理论的过程中提出来的。概念问题因道德术语和主张而生,认识论问题源于道德确证的可能和特性。”{1}他还认为:“元伦理学可以界定为对于抽离了具体内容的道德规则,道德标准,道德评价之本性证明,合理性,真理的条件和性质的哲学研究。它将道德或道德原则作为其研究对象。”{2}让伦理学研究做出这种从“实质”到“形式”的转向的第一人是g。e摩尔。

19,g。e摩尔(g。e。moore,1873―1958)《伦理学原理》一书的发表,是一件“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事件”{3},它“标志着20世纪伦理学革命的开端”{4}。

摩尔的研究和分析指出,早先关于伦理学问题的着作中的大部分观点是极其混乱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在理解伦理学问题之前就尝试对伦理学问题作出回答。于是,对某一具体的说谎行为,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有人认为这一说谎行为是善的,有人则不这么认为。所以,摩尔认为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善”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如果我们能够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就获得了决定伦理学判断真假的证据,就能解决伦理学中的争论,判断谁是谁非。

《伦理学原理》中的核心部分是“未决问题论证”,摩尔试图通过它来证明“善”是一种单纯的,不可定义的,非自然的属性。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摩尔的论述只涉及到“善”(好的)一词的意义,并且认为“善”是不可定义的,但他并未强调我们不可能对那些实际好的东西进行描述。摩尔自己就认为“房事的快乐是善的”{5}。但“房事的快乐”“快乐”并不就等于“善”的定义。

摩尔的论证有诸多问题,{6}但对他的最直接的批评就是:有人提出了对“善”的定义。如情感主义,规定主义,准实在论等等。

第一个提出完整理论反对摩尔对“善”的不可定义的说法的大概就是文学评论家的c。k奥格登和i。a理查兹。奥格登和理查兹写道:“‘善’被认为是一个独特的,不可分析的概念……(这个概念)是伦理学的主题,我们认为,‘善’的这一独特的伦理用法是一种纯情感的用法。{7}”他们在1923年首次发表的《意义的意义》(themeaningofthemeaning)这本着作中,基于他们对于语言的研究,认为用来表达我们思想的符号既可以表达词的原义,又表达情感。他们认为,科学的表达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大量普通表达是象征地使用语言,以便传达周围事物的信息。在这种语言的使用里,有一参照符号即我们所涉及到实物。例如我说“长江大桥长x米”,那么我便是在进行某种表达,即在用符号来记录或传达一个参照符号,并且我使用的说明符号在理论方面应该是可以检验的。然而,在情感语言里,我们并不是在力图传达自己的主张,而仅仅是表达或试图激起我们的情感和态度。这两位作者认为,由于没有注意到语言可能经常从情感上运用,而不是象征地运用,所以哲学家已经被引入歧途,他们尝试去发现如“美”“善”这些词所涉及的某些事物,而不是去发现明显地符合这种准则的事物。所以,他们不再讨论作为唯一的,模糊的,不可分析的,非自然的“善”一词的含义。奥格登与理查兹认为,在具体运用方面,由于象征意义和情感意义通常是混在一块儿的,因而区分两者便显得困难。但他们坚持区分两者是一种趋势,会便于更加清晰地使用和理解我们的语言。

在从奥格登和理查兹到a。j艾耶尔期间的哲学家一直都在致力将这两种区分――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细致化。如布雷斯维特(braithwhite),w。h。f巴恩斯。后者认为,一个社会中关于价值判断的争论产生于对同一问题持两种不同观点的矛盾。这种争论不可能通过推理来解决,而只能通过改变对方的态度来解决。

受维特根斯坦的影响,维也纳学派即逻辑实证主义的主要代表,艾耶尔,史蒂文森,它们继续发展了伦理学情感主义理论。按逻辑实证主义,一切有意义的命题,或者一切有可能证明或者证实的命题,要么是经验的命题,要么是分析的命题。艾耶尔,逻辑实证主义的.领军人物,也是伦理学情感主义的代表人物,他试图证明所有的知识都来自于经验,即所有的综合命题都是经验命题,并且一个命题的意义,是其自身证明的方式。即陈述一个经验命题意味着陈述用来确定命题正确与否的观察。那么这个观点所面临的难题是:伦理学命题似乎是综合命题,但伦理学话语经验上有无法证实。伦理学判断中“道德的”“善”或“错误的”之类的谓词所断定的属性并不存在与对象之中,其意义也不包括在主词的意义当中。那么如何解释看似综合命题的规范性的伦理学命题经经验上无法证实呢?艾耶尔对伦理学话语考察后的结论是:伦理学命题根本就不是有事实意义的命题,伦理学语言的目的只是用来表达或者激起情感。摩尔认为伦理学的基本概念是单纯的,不可还原的,非自然的属性,艾耶尔也认为伦理学判断里根本没有有意义的概念。

有许多对情感主义伦理学的批评,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批评并不关心对情感注意的修正,他们只是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如果情感注意理论被广泛接受,那它将有损于社会,它会损害我们对文化的传统道德原则的信心。“人们或许会认识到一种断定所有的道德判断仅是没有意义的情感的表达的理论会加剧人们传统文化价值观点崩溃,但在此,正确评价任何哲学理论对(非哲学家)普通大众的实践影响是困难的。并且,在人类历史上,大部分最具有创造力的进步都被许多危及人生存的社会传统价值所拒斥。”{10}无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什么,我想艾耶尔的意图是正确的,即更清楚地表明什么伦理争论的本质。

只是,艾耶尔的情感主义除了对之一些不“专业”的反驳之外,还面临这样一些问题:(1)怎么样避免道德上的对错完全依赖于大脑状态的问题!如果道德上的正确与错误完全依赖于我们大脑的主观状态。因此,如果我们的情感变了,这是否意味着道德上的正确与错误也因此改变了。小时候我并不喜欢吃香菜,但我现在喜欢吃了。这是对香菜的情感的变化,以前不爱吃香菜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如果我以前觉得说谎(杀人)是正确的,但现在认为说谎(杀人)是不正确的,那么我一定会觉得以前的道德判断是错误的,而不单单是一种情感的变化。(2)怎样解决人们之间的道德分歧!持同一种价值观的人们之间可以产生真实的道德分歧,但这种分歧只不过是事关事实问题的分歧,人们可以用论证解决他们之间的分歧,然而在采用不同价值观的人们之间,当涉及到纯价值问题时,只能求助于谩骂!“费雷格―吉奇”问题,界定道德情感的问题,等等。

继艾耶尔《语言、真理和逻辑》一书,史蒂文森于1945年发表的《伦理学与语言》,它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详尽,最精确的情感伦理学理论的代表作”{11}。史蒂文森十分乐意承认他的观点继承了艾耶尔的情感理论。他的工作也更多的是为艾耶尔的观点进行辩护而不是中伤和诋毁。但同时,他也提出了三个不同于艾耶尔的观点:

(2)史蒂文森关于道德问题的论证,会引起观点和态度上的分歧,但这不会使道德问题成为伪问题。语言的两种主要用途――描述性和动态性,产生了两种不同的争论。一种是关于信念的争论,这种争论关心“如何真实地描述和解释问题”,另一种争论是关于态度的争论。这种争论则关心“如何赞成或反对,以及如何通过努力逐渐形成态度”。根据史蒂文森的观点,道德争论表现为态度的争论。史蒂文森认为态度的争论则可能是有信念的分歧所引起的,所以必须解决信念的分歧来消除态度的争论。由于理性因素和情感因素的这种联系,我们就有可能解决“纯价值问题”的争论。

(3)艾耶尔认为规范的道德判断“既不可能是真的,也不可能是假的”,这是因为他没有看到道德判断的描述意义。史蒂文森声称“更加准确和清楚的说法是,一个道德判断可能是真的或假的。”{15}史蒂文森发现,具有共同的价值标准的人们进行道德争论,只需诉诸道德判断的描述性成分,就能够解决他们之间的争论。可是“一个祈使句和其证明理由之间的关系与一个描述性语句和其证明理由之间的关系,两者是不同的。后者是一种逻辑关系,前者是一种心理关系”。{16}正因为一个道德判断与其证明理由之间没有逻辑关系,所以“任何讲话者对能够改变态度的任何事实的任何陈述,都可用来作为支持或反对一个道德判断的证明理由。”{17}所以,对同一事实陈述具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即态度――没有共同价值标准――的人之间,道德争论是不可能的。但“假如人们关于x抱有共同的信念,他们是否对x持相同的态度呢?”如果答案是可定的,我们就很有希望取得道德问题争端的统一吗?但即使对任一事实陈述都具有相同的心理反应,相同态度,是否还是有一些态度上的分歧并不是有信念的不同造成的?换句话说,具有共同价值标准的人,对于相同的道德问题是否仍可能持有不同的态度?这些都是史蒂文森没有回答的问题。

“史蒂文森最大的贡献,也许莫过于他说明了规范伦理学判断包含着描述性和情感性两方面”,{18}“善”除含有一种表示说话者赞同和容易博得听者赞同态度的情感意义之外。“这是善的”,这句话还含有这个东西具有性质(或关系)x,y,z。。。。。。意思。并且史蒂文森发现了“善”一种他称之为的“引导性定义”,即我们在情感词的意义不发生实质性变化的条件下改变其描述意义。我们可以引用黑尔对这个同样发现的话:

对经史蒂文森修缮过的情感主义理论的批评依然是很多的:

首先,对信念与态度的区分,是史蒂文森分析的基础。但有人就指出史蒂文森的划分与实际不符:他们认为“史蒂文森没有认识到信仰的统一或者对实际问题的看法,正像依靠道德的统一一样,也要依靠态度的统一,至少信念的统一是首先没有争论的双方一直接受逻辑一致性的原则。接受这样的一个原则就叫做‘认识的态度’,因为它不是从逻辑原则得出的,正如道德判断的证明理由一样,任何支持这种‘认识态度’的理由与‘认识态度’本身的关系,是心理关系而不是逻辑的关系。”换言之,按逻辑做出的决定,其本身不是一种逻辑必然性的决定。

r。m黑尔在《道德语言》中一书中,主张“规定性”作为道德陈述的基本特征。而反对将“赞成态度”作为道德陈述的基本特性。并且黑尔将“告诉某人某事”与“使某人做某事”区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逻辑过程,前一种是命令,是道德语言最基本的特征,而后一种情况则是具有宣传性,含有“说服”的意思。简而言之,黑尔认为道德判断更像是一种命令,道德语言是一种规定语言。

参考文献:

[1]路德?宾克莱,二十世纪。伦理学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8)。

[2]史蒂文森,伦理学和语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4)。

[3]孙伟平,伦理学之后。江西教育出版社,(5)。

[4]陈真,当代西方规范伦理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

营销论文

[摘要]随着消费者在消费时更加关注商品细节、追求个性,商品设计中的色彩因素正成为体现商品个性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色彩营销地位在逐渐增强,其应用正成为企业在制定其营销策略时着重考虑的方面。本文将从消费者心理学、色彩学、体验营销学等方面,并结合一些色彩营销方面的案例,对色彩营销的重要性以及应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色彩色彩应用色彩营销。

在产品外形和功能日益趋同的今天,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产品面临色彩选择。色彩正在成为一种消费时尚走进百姓的生活。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包括苹果电脑、卖当劳、柯达以及国美、联想等,它们中有的企业将色彩做为自己的产品标识、品牌标识甚至是企业标识中最具标志性的元素,有的将色彩元素的运用作为一种出奇制胜的营销手段。

一、色彩营销定义、分类及重要性。

色彩营销,从字面的意义来看,就是应用色彩这个要素来进行营销活动,将色彩灵活运用于营销的各个阶段以期增强营销的效果。具体来讲,就是从产品的包装设计,到宣传与促销,再到企业的形象战略等,都充分溶入色彩的因素,发挥色彩的作用。色彩营销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对其进行一定的分类:

一般来说,可以把色彩营销分为战略型的色彩营销和战术型的色彩营销。

战略型的色彩营销一般是从整个企业的角度来进行色彩营销的,比如塑造企业品牌以及建立企业色、品牌色;而战术型的则主要是在短期内进行的营销活动,主要体现为各类宣传以及促销活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中85%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而色彩正式影响消费者视觉感受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色彩对知觉的影响是很大的,色彩对比度高的物体更容易引起人们的知觉,比如海上的救援信号会使用鲜艳的红色或者橘红色。另外,美国营销界总结出了一个“7秒定律”,即消费者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只要7秒钟,就可以确定对这些商品是否有兴趣。而在这短暂而关键的7秒内,色彩的作用达到了67%。这更加说明了在这个眼球经济的社会,色彩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色彩营销在企业营销策略中的地位。

在企业的营销策略中,色彩营销一般都是扮演着一个辅助性的角色。无论是很早就进行色彩管理的公司,还是近年才开始关注此领域亦或是尚未有色彩管理概念的公司,色彩都是为了配合其他更加重要的因素而存在着。

作为一个辅助性角色的色彩营销,它是从哪些方面来辅助企业的整个营销策略的呢?

首先,从长期来看,对企业品牌的支撑。我们一提到ibm,在想到它是一家多么伟大的公司的时候,也会想到“蓝色巨人”这个词,进而从“蓝色”想到深邃和稳重,同时可以联系到其技术实力的雄厚,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的过硬。这就是色彩对品牌的支撑,一个懂得运用色彩营销的公司是非常善于利用色彩来阐释它的品牌内涵的,这样,一方面表达形象,另一方面能够让消费者印象深刻、产生丰富联想。

其次,在支持具体产品方面。从产品的设计之初,到最后成型,色彩的选择都是相当重要的,好的产品是应该有其相应的色彩来支撑的。企业产品的选色要有力配合产品的基本诉求点。比如ipod的mp3,ipod一向都是以简单的设计、简洁的功能著称的,因此其选色就以朴素的白黑两色为主。

最后,在支持促销方面,色彩往往也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武器。视觉的冲击往往是我们征服消费者、销售产品的一个重要手段,促销能否成功,一方面要有其“里”,即确实我们的促销对象是消费者需要的东西。而另一方面,要有其“表”,就是表面的东西,而这个“表”中,色彩往往会起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奇瑞qq成功的利用色彩营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的“里”是性价比高、可以为很多低购买力的顾客所接受,而其“表”就是色彩绚烂,在以“春天的色彩”为主题进行大肆宣传的促销活动中,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

三、色彩营销应用的注意点。

色彩营销的成功运用对企业的发展是很重要的,但如何运用好也是有难度的,下面我们来讨论在运用色彩因素时需要关注的方面。

首先,根据你的产品的核心诉求选择合适的基准色。你选择的颜色要能够体现出品牌所要表达的东西。像动感地带的.橙、新势力与可口可乐的红、百事的蓝。相信,如果百事可乐在世界刮起的是一股灰色飓风,那么,它的业绩将会远远落后可口可乐了,更别提超越了。

其次,在整个品牌营销活动的运作过程中,对于基准色的宣传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和一贯性。只有这样,在消费者的心里,你选择的色彩才能和产品、你的品牌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达到消费者一看见这种颜色就能够联想起产品、联想起品牌的效果。

再次,应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增加基准色暴光的频繁度。因为色彩营销也属于体验营销的范畴之内,而体验营销的一大特征就是需要不断的给予刺激才能保证体验的持续性及形成长久化效果。只有不断的给予品牌和品牌色彩相连接的刺激,才能够真正形成品牌基准色,才能够真正达到色彩营销的目的。

四、总结。

色彩营销在这个日益强调个性、强调体验的社会,其作用越来越大,企业如果能够有效的利用色彩营销,将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企业在运用色彩营销策略时,选色要谨慎,宣传时要注意保持与其基本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同时尽量增加基准色暴光的频繁度。

参考文献:

[1](日)南云治嘉黄文娟:色彩战略[m].中国青年出版社,20**年版。

[2](日)下川美知屠一凡陈刚:色彩营销[m].科学出版社,20**年版。

伦理学论文

既然存在着上述问题或者缺陷,是不是传播(学)研究“亚洲中心论”就没有什么出路了呢?其实不然,一直以来,美式技术-控制-效果研究范式(这种范式被当作欧洲中心的)占据传播学研究主导地位,但是其理论潜力受到了来自多方的质疑,甚至有人认为在美国传播学研究是个正在“凋零”的领域。面对这种情况,人们开始想像亚洲(实际并非亚洲独有,也没有这样一个同质化的亚洲),因为近30年来,亚洲的一些本土思想和文化传统被作为西方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解毒剂或者中和剂而寄予了厚望,许多研究者希望在亚洲能够寻找到带来新灵感的思想资源,亚洲传播研究或者“亚洲中心论”背后实质的内涵就是传播伦理学,是源于一种求知创新的热望,只不过这种传播学发展的新方向借由“亚洲”的名义得到了彰显(或者是亚洲的本土文化传统为传播学的新发展作出了有益的贡献)。虽然传播伦理并非专属亚洲传统,却是在亚洲的各种主要思想传统中表现的最突出;也恰恰在东西方的二元对比和历史性关系中亚洲的道德性等到了强调,亚洲的一些传播理念、方式和风格看来能够有效的弥补西方过分强调线性传播效果的不足。

现在来看,miike提出(2002)关系/联系、循环、和谐、互惠性、他人导向性五大主题,并由此衍发的五大亚洲传播理念无一不是从伦理角度来考虑传播的问题。比如miike(2004)指出通过感觉加以体验、能够察觉和体会到别人的喜怒哀乐是亚洲传播的一个显著特点,并被赋予了极高的道德评价。这种同情式的传播是在充分意识到万物的联系基础上,对他者的认可和接纳,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

陈国明就明确的指出亚洲的传播行为强调三种道德特性:互依、尊重和诚实。(chen&starosta,2003)陈国明还提出了一种“和谐传播理论”。(chen,2001/2004)这里的和谐并非手段而是一种传播的目标,它表现了一种道德追求,能激发人们与他者进行合作的责任感;这不是凭借传播者的策略性语言,而是依靠对他人真心诚意的关切之情来实现的。

总而言之,亚洲的一些思想传统和传播特色确实能够为传播伦理学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甚至是主要的理论资源。但我们也许可以考虑放下“亚洲中心”或者“亚洲主义”这样过于沉重和含混的概念,通过传播伦理学的理论建构,大胆创新,把亚洲的各种语言、宗教、智慧和历史文化传统充分发扬光大。

首先,应该通过对传播思想的重新追溯,结合亚洲一些重要的思想传统,全面探索传播的意义,尽力丰富“传播”这个概念的内涵。我们必须搞清楚传播现在是什么,具有怎样的可能性,我们才可能调动一切的思想资源为深入发展传播学服务,包括亚洲的或者欧洲的,历史的或者现代的。

其次,传播伦理学既是传统传播学的深入发展,又是一次革新意义的范式转换,应该有观念、理论、思路和方法上的全面改观,我们确实应该考虑miike()对欧洲中心式“理论建设”和知识基础提出彻底的质疑,全面思考创建新的“游戏规则”和对话原则。那么,亚洲的思维方式、一些原来处于边缘的文化思想和传播理论和一些来自它学科的知识将为我们提供帮助。

最后,把注意力投向与传播相关的现实和问题,让问题牵引研究的视线和注意力,这是建构新的理论架构的重要的动力源。亚洲还有许多处于各种文化交汇的混杂地区都会成为很好“样本”和“媒介”,为理论转变提供足够新鲜的灵感、素材和舞台,当然这些研究不惟实证,方法总是多元的,特别在面对混杂的现实问题,方法是综合甚至的对照式,需要足够的复杂性和灵活性。

[注释]。

[1]比如miike、chen,g.m.、dissanayake、ishii、asante等人在理论思考和方法设计上作过初步的努力和贡献。

[2]一般来说,启蒙思想往往和理性(功能角色观)、个人自由、民主和科技进步等观念联系在一起,这里面自然蕴涵着对人性的基本界定,这种界定又往往被用来衡量和评价其他文化的人性状态。

营销伦理心得体会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营销伦理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优秀的营销机构如何在遵守伦理规范的前提下获得市场份额和客户好评成为了企业追求的目标,本文以我所在的数字营销公司为例,谈谈个人对营销伦理的体会与感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段:了解伦理规范,管好自己的舌头。

在数字营销的前沿领域,往往出于竞争的目的和未考虑后果的行为,导致营销行业的道德滑坡,本公司因此在营销方面着重规矩,对营销伦理特别注重。在我看来,营销人员首先要强化自己的道德理念,了解伦理规范、言行得体,学会管好自己的舌头,特别是在社交媒体时代,言论的质量更是考验企业的立场和价值观,只有用合适且合法的语言方式来传达真实信息,才能获得市场的信任和好评。

第二段:营销合规,做好相关调查。

当前由于竞争的加剧和广告政策的限制,营销人员普遍存在模拟创造的营销违规行为,本公司的宣传策略就是勤于自查自纠,每个环节都严格按照保险的程序操作,保证所营销的产品无任何违法嫌疑,避免跨国营销的风险和代价。因此,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和合规的执行文化在我个人看来可谓势在必行,营销同样要欲速则不达,良心企业不仅博得客户的信任,也能够在这场营销较量中战胜对手。

第三段:营销为人民服务,以客户为导向。

在经过前面两段的营销导向体现了营销的正确性和规划,此处所谈的同样为营销伦理的体现。如我所见,不管这是个怎样的数字营销工厂,营销需要始终以客户为导向,唯有如此才可返回市场的受益者,以服务为核心,推动客户的满意度和市场的发展。那些只注重自己利益或是投机取巧的所谓营销为了达成目的而无所不用其极的极端营销方式,本人拒绝参与,因为行之有效的极端营销绝对不可能真正得到客户的认可,更不可能持续长久地保持市场份额,反而在各种压力之下倒闭破产。

第四段:营销团队建设,与团队相处和谐。

营销在数字时代的形态下,关键的因素便是团队和个人素质。因此,我相信所谓的好公司并非在所谓的新鲜颜色或是高大威猛的办公室上,而是在团队建设上,人才储备、沟通语言、互动方式,好公司一定是人文化的,这也是为什么某些符合伦理伦常的大公司显得得盛意外。在这一点上,不仅是领导端,营销团队之间的相处和谐更加值得注意,“营销是讲故事的人”,天道酬勤,而在人才成长的道路上,人际关系和团队氛围同样至关重要。

第五段:营销得失衡量,做好信息反馈。

做好营销一方面需要有实际的项目基础,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得失衡量、信息反馈等方面有优秀的团队执行力。以我所在公司而言,在每一个营销计划结束之后还会有信息模块对营销信息进行统一反馈和总结,不仅有助于团队成长和绩效的进步,还能促进营销人员的成长和个人价值的提升。所以,作为营销人员一定要切实了解客户的需求,并在得失的比例上进行平衡,反映客户和自身的价值方向,并在营销中使它们完美的融合。

总之,在我看来,都能做到这五点,才真正去执行营销伦理,不但能解决所面临的困难,还会获得市场的认可和口碑的提升,一个企业的品牌形象并非简单可描述的形式,而是在时间和客户的考验中由无数次的协力合作所雕刻的。营销伦理是营销必须遵循的准则,对于每个营销人员来说,细心、耐心,思虑周到,行之有效的伦理规范对于企业所面临的市场挑战是十分重要,不仅影响企业的市场信誉度,更影响企业的品牌价值,让企业在市场变换中永久立足。

营销论文

公司诚信对寿险公司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社会公众对寿险公司评价、看法与选择,公司诚信、信誉好能够赢得公众的支持和信赖,并能吸引公众产生投保行为,进而促进寿险销售。寿险营销是指以保险为商品,以市场为中心,以满足被保险人需要为目的,实现寿险公司经营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我国寿险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寿险营销是指以保险为商品,以市场为中心,以满足被保险人需要为目的,实现寿险公司经营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具体地讲,寿险市场营销包括寿险市场的需求调查和预测、营销环境的分析、寿险险种的开发与设计、寿险产品的促销策略以及售后服务等系列活动。

目前,我国寿险营销采用营销人员拓展业务的代理营销体制,是国际上寿险公司的常用做法。

1992年以来,我国保险公司都开始引用这种营销体制。

个人寿险营销体制的引进拓展了我国寿险市场、壮大了寿险销售队伍、普及了保险观念。

但是,随着经营环境的改变,现行寿险营销体制也应该在发展中创新。

一、影响寿险营销的因素。

(一)公司诚信。

公司诚信对寿险公司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社会公众对寿险公司评价、看法与选择,公司诚信、信誉好能够赢得公众的支持和信赖,并能吸引公众产生投保行为,进而促进寿险销售。

反之,很难得到客户的选择。

总之,寿险公司必须以良好的信誉,赢得公众的偏爱,才会有广阔的市场。

(二)保险服务。

保险服务是指保险企业为投保人的整个行为过程提供的各种服务。

现在保险市场的竞争,不但是保险商品、保险价格的竞争,更是保险服务的竞争。

保险服务质量的高低,服务效果的好坏,都直接与保险企业的自身形象紧密相关。

寿险营销为客户提供和承担了、乃至终身的保障服务和责任,时间跨度大,这就要求寿险公司树立起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观念,为顾客提供完备的售后服务,保持其连续性、完整性和彻底性。

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营销员队伍,是开展寿险营销的重要保证。

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营销员就等于没有寿险事业,优秀的营销员是公司发展的重要条件。

寿险公司应对营销员进行严格培训,使其具备良好素质,如热爱寿险营销事业,有道德涵养,有熟练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社交能力和营销技巧等。

通过营销员队伍的规范化建设,来直接树立和传递公司的高尚形象。

(四)险种结构。

由于消费者的经济条件、所处地域以及对寿险产品的需求不同,公司在设计寿险产品时,要注意多样化、多层次,注意研究和开发新险种,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公司还应人优我转”,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要。

二、我国寿险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保险行业发展中的诚信危机。

当前,在寿险业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寿险营销存在的一些不诚实营销方法,使原本不高的社会诚信度受到更大的损害,由此造成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严重地影响了保险的社会信誉,破坏了保险的市场环境。

保险代理人对客户的误导的产生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佣金制的薪酬方式使寿险营销具有利益驱动性,目前保险公司的佣金发放实行首期业务佣金和续期业务佣金相结合的方式,这种薪酬方式虽能极大地激发代理人不断拓展业务的潜能,但也极易产生代理人由于受利益驱使而片面追求收入的短期行为和道德风险。

如目前保险公司面临的:佣金收入分2~5年全部领取后而投保人的续期保费收缴没有保障,致使客户和公司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的问题;代理人离开公司后形成的孤儿保单问题等即是有力证明。

第二,带有传销色彩和“杀熟”行为的不规范营销,导致保险声誉下降。

在西方,规范的传销行为与方式,是一种成功的营销模式。

而我国的寿险营销员大多只经过简单的培训,有的甚至不经培训便上岗了。

在还没有认识保险以及保单性质的前提下,就推销以信用为基础的保险产品。

这种行为的本身就隐含着较大的风险。

营销员所承揽的业务大多也是亲戚、朋友的,以类似传销色彩的营销方式去经营人性化的产品,“杀熟”、“欺生”无所不用。

往往在营销员的第一张保单里就埋下信用的危机,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保险业社会信誉度的下降。

第三,对营销人员缺乏利益与风险的约束机制。

作为代理人,由于保险公司在契约上缺乏对代理人利益与风险的约束,使得他们往往以自身利益为重,不顾公司利益;同时,由于代理人都是以个体的形式与公司签订契约,其自身的利益难以在公司得到保障,社会又缺乏有效的管理组织,无所依托,造成代理人队伍不稳定。

不稳定的寿险营销人员的逐年增多,除增加了寿险公司的成本之外,往往还会对保险行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增加保险公司拓展业务的难度。

(二)粗放式的经营方式亟待改变。

我国寿险营销采取粗放型的经营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没有质量保证前提下,单纯以保费数量作为代理人佣金分配的指标,促成了轻营销管理和服务,重销售市场的粗放型营销管理模式。

而以保费数量作为公司内部费用分配依据,还往往造成保单责任以外的风险,直接转嫁给了保险公司。

几乎所有的寿险公司都把精力放在了保费任务的完成上,以扩大规模为目的,很少顾及保单销售的质量。

第二,重规模扩张,轻经营效益。

为扩张经营,靠人员的销售发展业务就必须在广大的区域上增设网点,抢占市场,全力增员。

在这样的思想的指导下,各寿险公司的人员与机构迅速膨胀,各企业的职场建设、培训及激励等方面的投人也随之不断增加,经营成本持续上升。

各级机构在粗放型的经营政策推动下,普遍不重视对“投人—产出”比的分析,经营费用与成本负担日重,危机日重。

第三,寿险营销培训急功近利,培训效果不佳。

由于寿险产品设计、寿险投保、核保、理赔的专业性以及寿险业的技巧性,使得寿险营销的培训工作至为关键。

当前虽然表面上看保险公司的培训活动多而到位,实际上培训效果并不理想。

所谓培训只是进行简单的影响式灌输,让营销人员学会以满腔的热情面对客户的拒绝,坚信拒绝是成功的开始。

从业人员不专业,缺乏营销技能和知识,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

而培训的讲师多为业绩较好的业务员,其理论功底其实不强,并不能胜任优秀培训工作者的工作。

粗放式的寿险营销管理模式导致公司隐含的风险巨大,效益不高,造成公众对寿险的不信赖。

(三)寿险产品品种少。

保险产品是保险公司的基础,虽然近年来各家公司都加大了产品开发的力度,但仍不能适应寿险市场需求,可供消费者选择的险种很少,无法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这种状况使得保险公司的产品同质性大、差异性小,导致过度竞争和有限资源的浪费。

据调查中显示,重大疾病保险即使是在创新型险种销量十分强劲的情况下,仍然在各公司排名销量第二。

可见,我国医疗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导致此类险种的需求十分旺盛。

另外,在对“被保险人最关心的险种功能”的调查中,75%的被调查者认为是重大疾病险种。

相对于寿险公司过分注重保险产品的衍生功能的开发,不如尽早回归保险的基本保障理念,开发出更能弥补社会保障空白、针对医疗制度改革的新险种。

另外,缺乏针对高收入阶层的险种。

对被保险人的收入调查结果显示中高收入的阶层很少购买保险,说明市场上还缺乏针对他们需求的险种。

收入富足而稳定的人群具有十分专业的投资知识与投资渠道,他们对于传统寿险、养老险以及保险的衍生性投资功能的兴趣不大,他们的保险需求多集中在财产保险领域。

但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收入一般是整个家庭开支的支柱,在寿险范围内多开发一些适合此人群的重大疾病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险种是争夺这部分客户群的方法。

医学伦理学论文

摘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之风劲吹的今天,如何营造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唤醒和培养医疗工作者的医学道德,已成为摆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面前的诸多课题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医德医患关系医学生。

现如今,医患关系紧张,如何营造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唤醒和培养医疗工作者的医学道德,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深入了解,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分别为医家道德、医患关系、医学生的培养。

一、医家道德。

医务工作者在社会生活中担负着维护人们健康,预防、诊治疾病的任务。医学工作的特殊性质要求医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效果不但与医疗技术、医疗设备直接相关,而且与医师的职业道德直接相关。历代医家都认为,道德高尚是医师角色的重要特征,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做医生。自古以来,重视人的生命是医学界的美德。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在《素问》篇中就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他还指出了“大医精诚”的思想,认为一个好的医师,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素质:对医术的“精”和对患者的“诚”。只有具备“精”和“诚”两个基本的素质,才能成为“大医”,才能成为“仁者”,即医术精湛、医德高的医家。

我国古代医生择徒甚严,曾明确提出“非其人勿教”。晋代杨泉指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答理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在西方,则有学医期满,按希波克拉底誓言宣誓的传统。医师角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与医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直接相关的。林巧稚、赵雪芳、王忠诚、吴登云等具有崇高道德境界的医师既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代表,也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榜样。

二、医患关系。

希望患者和家属从心理上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工作,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医患沟通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前提。医患沟通,是对医学理解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是为患者的健康需要而进行的,它使医患双方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医务人员调整自己和患者的医学观念,也有助于医患相互正确理解对方,协调关系,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决定了医疗活动中医患角色的不对称,特别在医学的理解和相关知识的拥有上优劣势明显。同样,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患者,对医疗活动的理解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存在着差异,这些优劣势和差异要求影响了医患沟通。为此,作为医务人员应当及时了解并满足患者被理解、受重视、受尊重的需求,同时也应掌握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每个医疗环节中的疑虑、对医疗服务的感觉以及医疗服务需求的关键点等,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和疾病治疗效果的满意度。

三、医学生的医德培养。

如今医学生是日后医学科研工作主力军,中国如今医患关系紧张,医学生更要加强自身学习,做到医术与医德的结合。

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拉近医学生与医德之间的距离,让他们觉得医德就在他们身边,达到提升医德认识的作用。

改革教学方法,开展实例教育,提升医德认识。新时期的大学生反感空洞和漫无边际的说教,因此授课教师就必须立足于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结合时代特征,切实加强教育。比如在讲授医德教育理论课时,除了从理论上讲清医德的内涵及重要性外,还要多结合时事新闻来教育引导。如抗击非典、地震救灾等过程中涌现出的大量医疗英雄人物,都是很好的榜样教育实例。

树立现代教育意识,在课堂中加强医德教育。高尚医德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而不是单靠运动式、暴风雨式的教育,所以学生的医德教育应从新生入学那一刻开始,直至毕业。为了能在课堂中确实加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需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人文教师与专业教师携手同心,形成医德教育的整体合力,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和医学伦理学教师及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师都应参与到医德教育中,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不断加强医学专业课教师自身的人文功底,对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人文素质培训,鼓励他们根据授课情况,结合实例,把医德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的教育之中,同时让人文教师多学习和了解医学知识,寻求更多的医学和人文的契合点;最后,在教学中贯穿科学史的教育,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都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科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医学生崇高医德的养成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医学生经常反躬自问,恪守“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革命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信念,而且要加强学校的教育引导,以及全社会的关注重视,共同营造医学生良好的医德形成环境,才会取得医德教育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摘自《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医学伦理学论文

——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以前有一个小故事,说的是在国外的某个大工厂里,一台大型电机发生了故障,很多维修工程师束手无策,无奈请了一位科学家前往解决。那位科学家到达后,上爬下摸、又听又敲,同时不停的在纸上计算,最后在电机的某一部位划了一道白线,对维修人员说,把电机拆开,对该处的线圈减少三圈即可。维修工程师照此办理后电机果然恢复正常。之后科学家开价1万元,有人问这个价格是如何制定的。科学家回答说,划道线1元,知道在这里划线9999元。但是从这个故事出发,与当今医生知识价值的现实表现却大相径庭。

医生的知识价值目前没有表现出来的,虽然有诊查费这个项目,但标准低的可以忽略不计。而挂号费这个收费项目从字面上来说既不能表现医生的劳动,事实上也反映不出医生的劳动。也就是说,我们目前的医生进行的是无偿劳动。医生毕竟首先是人,而后才是医生。医生首先要食人间烟火,才能承担救死扶伤的重任。于是乎,医院可以赚取药品的15%差价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被提出来而且成为了今天医院赚钱的主要手段。可以说忽视了医生的知识价值的做法出现了“以药养医”,导致了看病贵。如果我们解决不了医生的知识价值作为无偿劳动这个问题,看病就贵的现象将永远无法消除,那么医患关系只要与经济沾边,随时可能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变得十分棘手、紧张。

按照我国多年不成文的传统,医院不及时救治患者,只要被曝光,总要受到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谴责甚至制裁。以往,这样的事例即便有,因为不成“规模”,影响还不至于太大。现在,子女把病父弃在医院、父母无钱把孩子扔在医院的事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儿,许多医院也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既要“救死扶伤”,又不得不兼顾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媒体对医患关系的负面报道中,“道德”成为大众讨伐医生的矛,似乎所有的医生都变成了敌人,似乎没有一个好医生,而当地震肆虐过后,人们看到最多的是抢险救灾的军人和救死扶伤的医生,此时此刻,医生的价值和高尚人格被更多的人予以肯定。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很失望,我们的人民并没有心存善意,一棍子就轻易打翻了一群人,事实上,我们身边有无数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在平凡的职业岗位上默默奉献、忍辱负重,做出了看似平凡而又伟大的业绩。他们是医生这个职业群体的脊梁,足以承受“医生”这个神圣的称号。同时大家忽略了一个问题,经济关系对道德起决定作用,医德属于道德范畴,自然也有这个一般本质。虽然医生作为一种特殊职业,有自己应尽的义务,可是应当获得的知识价值也是应该得到的。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较好地解决这个两难问题,要求医院先救人后付费,很容易只是一纸空文。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考虑,医院应该责无旁贷地履行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尽管医院有追求经济利润的权利,但是不能因为其赢利目的忽视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目前,在政府公共卫生投入欠缺的语境下,指望医院不计报酬先救人后补费,有些勉为其难。如果急救账单无法兑现,成了医院的包袱,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医院的发展后劲与医生救死扶伤的积极性。

在成本核算的世俗和市侩中,救死扶伤不得不变得有点世俗了。现代的每一个医生在进入医学院之后或之前,都以救死扶伤为自己职业的最高追求和职业道德及行为规范的准则。但是,救死扶伤的崇高目标和职业道德的实现都需要经济投入来保证的,也就是救死扶伤是有成本的,有了成本就必须有回报。一个必须要考虑经济、成本和回报的“救死扶伤”道德标准和职业准则就是一个打了折扣的标准和准则。一个可以被打折扣的道德标准和职业准则还能成为职业标准和道德准则吗?一个被推向市场经济的医疗行业在其履行职业道德准则时更应遵照经济规律办事,被经济化的职业道德准则还能承受得起其职业道德的重任吗?每一个医生都在“救死扶伤”和救死扶伤的“经济成本”的两难选择中煎熬着自己的良心、道德操守和职业素养。在这种长期的煎熬中,有的人放弃了医生的职业,有的人变得玩世不恭,有的人弱化了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要求,有的人强化了经济成本选择„„在这个问题中,医患关系越趋紧张,我们应该看到,这个社会大背景造成的情况,医生和病患存在问题,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上也有一些问题,这是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过渡期所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中的一种,不需要遮掩,而是应该正视并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

从长远来看,国家层面上应该完善医院救死扶伤的配套政策措施,建立医疗补偿制度,政府还应该逐步补齐医疗救助的最短木板,在国家新医改系列配套措施中应该对此予以规范。就目前的现状,我们的医保覆盖率有了很大提高,对一些特殊病的报销比列也有提高,同时扩大的医保报销范围,让病人看得起病。对公立医院的改革也在试点之中,客观来说,医改是十分难的,但是只要有效,哪怕再难也一定要坚持走下去。只有打通了救死扶伤医疗费用的制度出口,医院才不至于拒绝救死扶伤。这也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作为个人而言,我们是医学生,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改善紧张的医患关系我们义不容辞,面对现状我们应当做些什么呢?我认为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寻找当代医生应具备的道德人格,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换位思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可以作为一个培养良好医德的方法。作为医生,应当对社会怀着无限的感激和理解。芸芸众生,医生在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与庞大复杂的社会相比,独特的职业性必须服从于社会的整体性。医生从业和生存的基础是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因此,我们必须用感激的态度来匡正人们对医生的认识,排除种种误解和不信任、能够顶住各种逆向的压力,秉持理性、坚守道德、与人为善、以心换心,以这样的“定力”可以使医生的形象越发高大、可敬。作为医生,应当对文明怀着推进的动力和激情。一个文明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健康的社会,医生所关注的健康,不仅是生理上的健康,也包括心理上的健康;不仅是生存方式的健康,也包括生活态度的健康。在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医生应当普及科学、坚持真理、启发理性、诱导良知,使社会大众更加自觉地选择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我们必须得明白:医生的价值,在于其在社会中承担的责任和扮演的角色,而其必备的道德人格,又是医生的称号更加完整。有这样的境界,就有职业的信心和奋斗的激情,就能经受起各种挫折和诱惑,不至于迷失方向,才能更加负责任地做出选择,才能为由于经济因素导致的医患关系紧张的改善尽一份力。

其实“救死扶伤”和救死扶伤的“经济成本”是可以兼得的鱼和熊掌,关键看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医生对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持怎样的态度,只要有国家足够的政策、资金支持,有社会足够的理解与体谅,有医生尽职尽责的行动,假以时日,我们的医患关系一定能够跳出现在的怪圈,繁花硕果。

【参考文献】。

1、医生矛盾的价值观.百拇医药网.原文链接:∕html∕200906。

∕1878∕2、医生的价值.徐灵敏.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第7期。

3、略论现代医学道德建设.余宁宁.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

第05期。

企业伦理营销伦理心得体会

企业伦理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遵循的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而营销伦理是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遵循的伦理原则。这两者在企业运作中有着密切的关联,通过遵循企业伦理和营销伦理,企业可以建立良好的声誉,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在我与企业伦理和营销伦理的接触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企业伦理和营销伦理是企业的生命线。无论是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还是市场推广中,遵循伦理准则都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例如,在产品研发阶段,企业不仅要注重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还要考虑产品对环境和消费者健康的影响。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企业要尊重员工权益,确保工作环境安全和劳动条件合理。在市场推广中,企业要坚持诚实守信原则,不夸大宣传,不欺骗消费者。只有在各个环节都遵循伦理准则,企业才能获得持久的发展。

其次,企业伦理和营销伦理对企业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一个企业的伦理道德标准直接影响了消费者对其的认可和信任。诚信守法、以人为本、回馈社会等企业伦理原则都能为企业树立正面形象。同样,营销伦理也是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因素。诚实宣传、尊重消费者意愿、保护消费者权益等营销伦理原则能够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的好感,提高企业的声誉。一个企业如果能够在伦理和道德上做到充分贯彻和遵守,就能够为自己树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

第三,企业伦理和营销伦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应该始终把满足消费者需求放在首位,以消费者为核心开展业务。在市场推广中,企业要遵循正当竞争原则,不进行恶意比价、垄断行为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同时,企业还应该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不允许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情况发生。通过遵循伦理和道德准则,企业能够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确保消费者的利益不受损害。

第四,企业伦理和营销伦理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伦理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责任和义务,更是企业获得长期利益和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只有在伦理和营销伦理的指引下,企业才能做到持续的创新和发展。通过诚信经营和回馈社会,企业能够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从而推动市场份额的扩大和利润的增长。同时,良好的企业伦理和营销伦理也会吸引更多的优质合作伙伴,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合作基础。

总结起来,企业伦理和营销伦理是企业运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遵循伦理和营销伦理,企业可以树立良好的形象,保护消费者权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名企业从业者,我将继续秉持伦理原则,加强对企业伦理和营销伦理的理解和实践,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我也呼吁更多的企业和从业者关注和重视企业伦理和营销伦理,共同促进商业伦理的发展和进步。只有在伦理准则的引导下,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企业伦理营销伦理心得体会

企业伦理和营销伦理是当今商业社会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作为一名年轻的企业从业者,在实践中我深感企业伦理和营销伦理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积累,我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在此与大家分享。

首先,企业伦理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一个企业的成功并不仅仅取决于其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的竞争力,关键在于其背后的价值观和伦理观。伦理问题涉及到企业的道德底线和社会责任,企业要想长久地生存和繁荣,必须坚守伦理原则,以诚信和责任感贯穿于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一家具有企业伦理的企业,不仅能够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还能够吸引优秀的员工和与其他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实现持续的发展和盈利。

其次,营销伦理是实施有效的营销策略的前提。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可能会采取各种手段来诱导消费者购买自己的产品。然而,这种短期的盈利行为往往会损害企业的声誉和长远发展。因此,企业必须树立营销伦理意识,在制定和执行营销策略时考虑到消费者的权益和需求。只有真正满足消费者的期望,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企业才能够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此外,企业伦理和营销伦理是相辅相成的。企业伦理是对企业整体运营过程的规范,而营销伦理则是在企业伦理框架下进行具体营销活动的指导原则。企业的营销活动必须符合企业伦理,同时能够实现营销目标。企业伦理可以约束企业在制定营销计划、选择目标市场、定价和推销产品时的行为。通过遵循营销伦理,企业可以确保自己的市场行为是合法和合理的,从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最后,个人素质对企业伦理和营销伦理的贯彻至关重要。一个企业要想在伦理问题上做到榜样,需要有一支具备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从个人层面来看,每个员工都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要有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态度。只有每个人都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企业形象和声誉的影响,才能做出符合伦理和营销伦理的决策和行动。企业需要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伦理意识和专业素养,从而共同构建一个正直、诚信和有活力的企业文化。

总之,企业伦理和营销伦理是企业成功发展的基石。一个具有企业伦理和营销伦理意识的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和支持。因此,作为企业从业者,我们应该认识到伦理和营销伦理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己的伦理意识和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环境伦理学中的元伦理难题论文

研究方法对于一门学科的研究至关重要。通过对当前存在的生命伦理学的最新研究方法的整合,可以为以后学习和研究生命伦理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运用以整体为导向的研究方法来进行研究环境伦理学,打破了传统的环境伦理学以人为中心,将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相隔离的局面。只有运用整体导向的研究方法,才能让人的生命更加健康,地球生命更加和谐。以“问题”或“难题”为导向的研究方法意图使环境伦理学通过对“难题”和“问题”进行分析、调查、治理,并提供指导环境问题的对策建议,从而进一步推进环境伦理学的学科研究。学习西方和结合国情两者并进的研究方法特别突出了中国的现实和中国的问题。在研究进路上,学习西方和结合国情以中国的现实和中国的问题为基础来发展环境伦理学理论,通过重视理论框架的建构,进而提出中国特色的环境伦理学的概念和范畴体系,从而建构中国特色的环境伦理学。

参考文献。

[1]余谋昌,王耀先.环境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卢风,肖巍.应用伦理学导论[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医学伦理学论文

摘要:“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医者德为先。医德医风与医疗技术是一个医生的两大法宝。可以说,医德医风与医疗技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在我们现代生活中无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如今大家眼见为真,不可否认的,大多数的医生是具有高素质的,但也存在着一些医生群众得病不医,医药回扣等情况,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中,本着对人民负责,把人民的健康摆在第一位的处事风格,应该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看来,在医学生的医技与医德方面的培养,应该加强教育与培养。

关键词:医技医德医患。

正文。

在上个时期,领袖人物坚持把医德与医技结合起来,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并且也涌现了一批无私奉献的医务人员。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值得我们发扬。随着现在社会的开放与自由化,人们的物质文明程度逐渐取代了精神文明,面对以这种社会问题,当前,如何教育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成为一个有素质,高水平的优秀人员,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民爱戴的好医生。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们可以了解,医学专业大中专毕业生绝大多数分配在临床工作的第一线,由此可以看出对医务人员的考核不够严格,应该具备优秀的医德与技术,因为一个医疗单位医生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疗事业的发展。据我了解一有些人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怕苦怕累,只求有个毕业证,不求自己的能力是否能促进这个工作的进步,工作能力低下,仅仅满足于学校老师教给的那些书本理论,只求经济效益不求技术高超,只顾自己享受而不去奉献,没有脚踏实布的作风。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医院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素质与技术教育,严格考核,因为人们的健康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医德的教育和医技的培训,是一个培养和提高医务人员素质的过程。也就是提高当代医学生医疗技术水平、医德素质的提升、努力培养成为德技兼备的医生。

有这么一段故事:有一次,一个腹泻的小孩病了几天了,脱水症状很严重,身体很虚弱,身上血管很难找到,可此时最急需的就是给小孩打上针,补上液体,家属很着急,央求着那位同事帮忙,并哀求如果打上了针给200元当作酬谢。那位医生先是安抚家属,然后仔细在患儿身上寻找,终于在手背处给打上了针,孩子有救了,可面对200元,她拒绝了,只是对家属说了一句这是我的工作,这钱不用收,我得对得起这身白大褂啊!由此可见,这件事虽小,在我们工作中并不少见,我们就得经得起考验。因为我们有一个优秀的医疗队伍,一批优秀的领导干部,一套完整的思想教育体系,一个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我们始终是大家心目中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可见要做到这些就要有以下几个规则:

1、提高医学生的医疗技术水平。这是人们需要的,同时作为一名医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原则。

2、对医学生加强基础训练。基础知识是关键,就像一个试金石,只有它牢牢的固定了,那以后的发展就离成功不远了。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首先要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文化素质。尽可能多地参加各种学术讲座活动,不断提高综合分析观察能力,可以掌握更多的临床基础知识,为以后参加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进行医疗活动时,不应该局限于自己的主修专业,应多方面多角度地看问题。

3、培养医学生高尚的医德情操。医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种职业道德,不同职业,由于担负的任务、职务的对象、工作的手段、活动的条件和应尽的责任等的不同,形成自己的道德意识、习惯传统和行为准则。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中庸.明辨》又曰“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在进行医德评价时,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活动的动机、效果、目的、手段都是其评定的依据。孙思邈在其毕生心血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序中云:“凡太医治病,必当安定神志,无欲无求。医德素养的高低,不在于个人主观判断,而在于他人的评价。

医德与医技从来都是相辅相成、息息相关的。医德是医技的灵魂,医技是实现医德的手段。在现实生活中,有高尚医德的人往往有精湛的医术。没有治病救人的思想品德就不可能有追求技术上的精湛。把医德与医技结合起来,是社会的必然要求。在这方面,不仅医生、护士要提高自觉性,而且医院各方面的工作都要紧紧的跟上来,为病人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人们把自己的性命交给你,你就要负责。

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护士,要做到的为人民的生死负责,为大家的健康着想,我‟想这对于医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古语有„心不如佛者,不可为医;术不如仙者,不可为医。

即一个医生,心地要像菩萨一样善良,对待病人应该温和如春;医术要像神仙一样高超,对待病人应该妙手回春。”这是我国著名外科鼻祖裘法祖院士的一句平凡语言,但就是这样一句朴素的语言却道出了医德、医术与医患和谐之间的千丝万缕。

大医至诚是医者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职业操守和精湛的医术,但是更重要的是人们对于医者的评价与看法。一个好的医生他的职业就是很神圣的,在我看来,我认为最高的层次就是换来人民的健康。下面几个例子很好的说明医生的职业情操:

南丁格尔注重从护理的每个环节做起,身体力行,创建了神圣的护理行业,她说“护理工作时平凡的工作,然而护理人员却用真诚的爱心去抚平病人心灵的创伤;用火一样的热情去点燃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

由此看来,在我们对待病人时应该有热心、细心、耐心、爱心,自己的责任心与良知,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花费、自己的努力来服务病人,这样医患之间就永远和谐相处;反之如果对病人漠然置之,在医疗诊治中粗心大意,酿成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终身疾苦,而使自己也陷入“恶医”、“庸医”等骂名之中,这些品德是我们以后在医生岗位必不可少的,一切还是应为人民的健康着想。

问题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医术而无医德的医生,会令我们厌恶,最基础的没有做到又怎么能上下一个台阶呢?想想仅仅有医德但又失去了精湛的技术,这样的医生又怎么能为我们的社会创造一份和谐呢?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谐的医患关系,是这个社会推崇的,这必然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深知责任重大,每当我穿上白大褂,时时提醒自己我是来救死扶伤的。做实验时,提醒自己一定要一针见血,避免多受一些痛苦。每天晚上上完课后躺在床上,我总是提醒自己,要努力学习,勤奋踏实的做好每一个细节,长大后一定要做一名本着人民的利益,不为荣誉,不为金钱,为着心存已久的信念,支持医学护理事业。相信明天是更美的,时代的步伐会踏上云端,我们也将为这份信念而努力奋斗!,参考文献:

1、张坤《医学生医德教育四要素》卫生职业教育。

2、管文贤李开宗《医德医技与医疗消费》中国医学伦理学。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