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一枚金币教案大全(16篇)

时间:2023-12-08 20:33:32 作者:笔尘

教案应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等内容。为了方便大家备课和教学,小编搜集了一些优秀的四年级教案范文,希望能够给您提供借鉴和启示。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一枚金币》教案

王玲玲老师执教的《一枚金币》是一篇故事性较强的课文。课文语言通俗,内容易懂,但要明白其中所揭示的道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容易。因为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因此在孩子的心中,金钱来的很容易,于是出现花钱无计划,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惯,因此老师希望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能让孩子珍惜财富,把钱花在有意义的地方。回顾王老师的整节课,我做了一些小小的总结,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简简单单教语文。

这篇文章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但是所要阐述的道理却不一定能让学生一下子就能感同身受。只有走进人物的内心,与人物产生共鸣,才能激起四年级学生对金钱观的正确认识。因此,王老师巧妙地拎住了文章的主线,整堂课紧紧抓住文中两次出现的“受不了”一词,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想象,从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

首先,找出文中两个“受不了”后,师生共同体会父亲的心情,在学生明确了父亲“受不了”的原因后,,进一步体会因为受不了,带着伤心、愤怒心情作出的决定,并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随后,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儿子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一枚金币不被认可而伤心气愤的“受不了”。为了深入走进儿子的内心世界,在情感上与儿子产生共鸣,老师引导学生丰富文本内容:想象儿子在一周内都会帮人家干些什么?他会吃哪些苦?这些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使学生感悟到儿子挣钱的艰辛,再去体会儿子“受不了”的所作所为就显得顺理成章。所以,学生在朗读儿子因为受不了而质问父亲的话时,就能做到入情入境,声情并茂。这样简单而有效地教学方法值得我去借鉴与学习。

(二)扎扎实实促发展。

这次教研活动,主要关注的是语文文本的朗读,这堂课就充分地关注了文本朗读。这堂课以“读”为主线,我大体概括了一下,王老师的朗读教学分为了“三步曲”。首先是指名读或是自读,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谈谈自己体会到的人物的心情,最后带着自己体会到的感情再读文章。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朗读教学的梯度以及循序渐进,又在读中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可谓一箭双雕。在学习描写第三枚金币的环节中,我们发现王老师出示了学习方法:抓住重点词语,细细体会人物心情,反复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在指导学生学习完描写前两枚金币的片段以后,此时出示学习方法,既是对前文学习的一种总结,也是对后文学习的一种引导,从“扶”到“放”,不露痕迹。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走进文本,品析词句,走进人物的内心,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最后老师再引导学生用读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感受,从而达到了在读中学习、体味情感,理解词语,理解课文的目的。

在最后的环节中,老师出示了关于金钱的格言。细读了这几条格言,我个人认为与学生的理解有些差距,如果选用一些比较通俗好懂的是否更好?比如李商隐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托里安的“钱币是圆的,所以容易滚走。”不过,因为北师大版的四年级我从未教过,因此提出的想法也许不够成熟,不妥之处,希望大家能够谅解。

小学四年级语文《一枚金币》教案

1、课件出示生字词,巩固认读。

2、自主阅读。

3、再次阅读,先读3段,思考并回答问题:老人的儿子是什么样子?他的父亲是什么样子?(目的让学生抓住文中正面和侧面形容老人和儿子的词语,进行对比,突出儿子的品质——花钱如流水、懒惰、懒鬼)。

5、小组讨论,组间交流。

6、老师继续提问:为什么第二次母亲不让儿子真的去干活挣钱?(目的让学生理解母亲爱子心切,而且母亲和儿子开始都没有理解老人的用心,从而突出并激发学生思考老人这么做的真正目的)。

8、小组讨论,组间交流。

9、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儿子面对父亲的行为,相应的三次反应是什么。(抓住前两次的“笑”)然后提问:“儿子为什么两次都笑了?”(让学生意识到他在父亲面前,内心感到不好意思)重点放在第三次“受不了”时人物的心情上。让学生阅读倒数3、4自然段,找同学模仿当时儿子说话的口气,体会当时的心情。老师可以在一旁作阅读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

10、课件出示一表格,表示三场对话中,父亲、母亲和儿子的态度,用文中或自己的词语概括出来。学生思考,一起填表。

11、:文中对话极多,父亲、母亲与儿子的三场对话,环境不一样,人物的情绪也不一样,只有理解了人物的心理与感情,才能读出这种变化。通过分析课文,同学们已经有了较深的理解,现在让我们再分角色读一遍,看看是否能比之前几次读的更有味道,更能表达人物情感。

12、分角色阅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一枚金币》教案

2、大家都知道父母最爱自己的孩子,可是有一位父亲却打算将所以的财产送与别人,而决不留给自己的儿子,这是为何?欲知详情,请看课文《一枚金币》。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2、黙看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这篇课文中有几个角色?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说出具体事情:(儿子花钱如流水、懒惰――父亲要儿子挣一枚金币――母亲放纵儿子来欺骗老人,两次被识破――劝儿子自己去挣金币――儿子自己挣来的金币被父亲第三次扔进火里,儿子连忙从火里把金币抓出来――父亲相信这枚金币是儿子挣来的)。

(2)用关联词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说:(因为儿子花钱如流水,懒惰,所以父亲要他自己挣一枚金币。因为母亲溺爱、放纵儿子欺骗老人,两次被识破,所以母亲劝儿子去挣金币。因为儿子见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金币被扔进火炉里受不了,所以父亲相信这枚金币是儿子挣来的。)。

1、儿子一共交给父亲几枚金币呢?(三枚)。父亲是怎样对待儿子交给他的这三枚金币的?(把它扔进火里。)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父亲认为这金币不是儿子自己挣来的。

2、在文章中,父亲与儿子有几场对话?三场,请你把它们找出来并读一读。

3、在这三场对话中,父亲与儿子的神态、心情有什么变化呢?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并填表。

次数老人的动作、语言、心情儿子的动作、神态、心情。

第一次接过扔进,不是你挣来的,伤心失望走开,笑了,冷漠自私。

第二次接过扔进,不是你挣来的,痛恨失望走开,笑了,冷漠自私。

第三次接过扔进,是你挣来的钱,相信满意抓出大叫,受不了愤怒。

4、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而已,为什么第三次金币被父亲扔掉儿子就“受不了”?(因为是儿子辛辛苦苦挣来的`。)哪些句子体现了儿子挣钱的辛苦?当辛苦挣来的钱被父亲扔掉后,儿子是怎样的心情?(伤心与气愤)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儿子的话呢?指导朗读。

5、课文中有几处“受不了”?分别是谁“受不了”?儿子“受不了”是因为辛苦挣来的钱被父亲扔掉,那么,父亲为什么“受不了”呢?是呀,父亲因为儿子不愿挣钱,只会花钱,是个无用的人,因此非常失望痛苦,你能读出父亲的这种心情吗?指导朗读。

快速浏览课文:

1、老人想让儿子明白什么道理?(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假如你是这个儿子,你会怎样做?假如你是这个父亲,你又会怎样做?

3、你觉得老人、儿子、母亲是怎样的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4、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写作特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理清文章思路。

小学四年级语文《一枚金币》教案

1.童话是智慧老人送给孩子的礼物,你们喜欢一枚金币吗?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下面我们一起重温故事。

2.放课件、师范读。

3.请孩子们说说故事讲了件什么事?

1.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这个故事。那么,儿子一共交给父亲几枚金币呢?三枚。

父亲是怎样对待儿子交给他的这三枚金币的?(把它扔进火里。)。

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父亲认为这金币不是儿子自己挣来的。)。

2.在文章中,父亲与儿子有几场对话?三场,请你把它们找出来并读一读。

3.在这三场对话中,父亲与儿子的神态与心情有什么变化呢?请学生分组展开讨论。

4.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而已,为什么第三次金币被父亲扔掉儿子就“受不了”?(因为是儿子辛辛苦苦挣来的。)哪些句子体现了儿子挣钱的辛苦?当辛苦挣来的钱被父亲扔掉后,儿子是怎样的心情?(伤心与气愤)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儿子的话呢?指导朗读。

5.课文中有几处“受不了”?分别是谁“受不了”?儿子“受不了”是因为辛苦挣来的钱被父亲扔掉,那么,父亲为什么“受不了”呢?是呀,父亲因为儿子不愿挣钱,只会花钱,是个无用的人,因此非常失望痛苦,你能读出父亲的这种心情吗?指导朗读。

讨论:那请你们想想许多年以后,父亲去世了,儿子靠自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来到父亲坟前,会对父亲说些什么心理话。

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热爱劳动的孩子,同时也做一个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孩子。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一枚金币》教学实录

2.懂得以诚实的劳动换来金钱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情。

教学重点。

明白老人的用意  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qing导入。

由歌曲《一分钱》引出话题:比金钱更重要的是什么?并交流。由此引出“课文中的父亲眼里比金钱更重要的是         ”

二、研读课文。

(儿子花钱如流水、懒惰――父亲要儿子挣一枚金币――母亲放纵儿子来欺骗老人,两次被识破――劝儿子自己去挣金币――儿子自己挣来的金币被父亲第三次扔进火里,儿子连忙从火里把金币抓出来――父亲相信这枚金币是儿子挣来的)。

是呀,可怜天下父母心,面对这样的儿子,老人实在是       板书(受不了)。

他说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读,读出什么语气.指名读,集体读。

4、于是,老人想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他说:“……。

5、读这句话时,我们用怎样的语气?

2、默读课文填表。

次序。

钱的来源。

父亲怎样做。

儿子怎样做。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针对这个表格,你发现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1.   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而已,为什么第三次金币被父亲扔掉儿子就“受不了”?(因为是儿子辛辛苦苦挣来的。)。

2.   哪些句子体现了儿子挣钱的辛苦?

3.   想象儿子在劳动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4.是呀,当辛苦挣来的钱被父亲扔掉后,儿子是怎样的心情?(伤心与气愤)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儿子的话呢?指导朗读。

6.父亲与儿子的这三场对话,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父亲与儿子的情感又有哪些变化呢?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这三场对话。你觉得他们读得好吗?好在哪里?不足之处又在哪里?教师指导朗读。

1、文章结尾父亲还会说什么?儿子会说什么?母亲呢?

2、这节课让你明白了什么?                。

你打算写下一句什么样的警言呢?            。

课外延伸。

快到新年了,长辈又要给你们压岁钱了,你每年能收到多少压岁钱?你们是怎样支配压岁钱的?布置学生课后分组调查访问,每组写一份调查报告,在班上进行交流。

压岁钱使用情况调查。

组员。

原来怎么使用。

学这一课后有什么改变。

改变原因(或不改变原因)。

展开合理想象,写下来:儿子通过这次自己挣钱,以后会怎样?这一家三口会怎样?

年四年级语文《一枚金币》原文及教案

从前有个老人,他有一个花钱如流水而且很懒惰的儿子。

老人一辈子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到自己年老了,见儿子还是这样,再也受不了了。他躺在床上,把妻子叫来说:

“把我们的财产随便给谁都行,就是不要给儿子,这懒鬼什么活都不干,一文钱也挣不来。”

母亲听了非常难受,替儿子辩解道:

“怎么——他哪能什么都不会呀?”

老人坚决地说:

“好,要是他行,就叫他挣钱去!哪怕挣一枚金币也好,我就把全部财产都给他。”

“好。”妻子说。

她来到儿子跟前,给他一枚金币,教他说:“你到外面逛逛去,愿意到哪里就到哪里。傍晚回来,把这枚金币交给你爸爸,就说是你挣来的钱。”

儿子就这样做了,傍晚回来,把金币交给爸爸。

爸爸接过金币,扔进火炉里。

“这不是你挣来的。”他说。

儿子笑了起来,走开了。

妈妈又给儿子一枚金币说:

“明天你到山里逛逛去,到傍晚,要跑两里路,跑得浑身冒汗,然后到你爸爸跟前,对他说:‘这枚金币挣来可不容易啊!’”

儿子就这样做了,到傍晚,筋疲力尽、满头大汗地跑到爸爸跟前说:

“爸爸,你看,我浑身都湿透了!这枚金币挣来可不容易啊!”

爸爸接过金币,又把它扔到火炉里。

“别骗我了,孩子,”爸爸说,“这不是你挣来的。”

儿子又笑了笑,走开了。

妈妈晓得事情不行了,就说:

“不,孩子呀,不能再骗爸爸了,你得自己挣钱去,找活干,哪怕一天挣两文钱也好,把挣来的钱交给爸爸,他会相信你的。”

儿子听了妈妈的话,走了,真的干了整整一个星期活。他帮着这个收割庄稼,又帮着那个盖房子,挣够了一枚金币,带回来交给爸爸。老人接过金币,仍然把它扔进火炉里。

“不,孩子,这也不是你挣来的!”

儿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大声叫道:

“爸爸,你疯啦!我替人家当牛做马,整整干了一个星期的苦差事,才挣来这枚金币!而你,却把它扔进火炉里去烧!”

这时老人说:

“现在,我相信这是你自己挣来的钱了!”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一枚金币》教学实录

2.懂得以诚实的劳动换来金钱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情。

教学重点。

明白老人的用意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qing导入。

由歌曲《一分钱》引出话题:比金钱更重要的是什么?并交流。由此引出“课文中的父亲眼里比金钱更重要的是”

二、研读课文。

1、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理解并想开去。

2、抓住“改变”,引导学生读、悟、议。

重点引导:

(1)儿子态度的变化,体会他“受不了”时的心情。

(2)感悟老人想让儿子明白什么道理?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在读中悟情悟理。

三、延伸,导行。

1、文章结尾父亲还会说什么?儿子会说什么?母亲呢?

2、这节课让你明白了什么?

你打算写下一句什么样的警言呢?

四、布置作业。

展开合理想象,写下来:儿子通过这次自己挣钱,以后会怎样?这一家三口会怎样?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一枚金币》教案

1.课件出示生字词,巩固认读。

2.自主阅读。

3.再次阅读,先读3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老人的儿子是什么样子?他的父亲是什么样子?(目的让学生抓住文中正面和侧面形容老人和儿子的词语,进行对比,突出儿子的品质——花钱如流水、懒惰、懒鬼)。

5.小组讨论,组间交流。

6.老师继续提问:为什么第二次母亲不让儿子真的去干活挣钱?(目的让学生理解母亲爱子心切,而且母亲和儿子开始都没有理解老人的用心,从而突出并激发学生思考老人这么做的真正目的)。

8.小组讨论,组间交流。

9.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儿子面对父亲的行为,相应的三次反应是什么。(抓住前两次的“笑”)然后提问:“儿子为什么两次都笑了?”(让学生意识到他在父亲面前,内心感到不好意思)重点放在第三次“受不了”时人物的心情上。让学生阅读倒数3、4自然段,找同学模仿当时儿子说话的口气,体会当时的心情。老师可以在一旁作阅读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10.课件出示一表格,表示三场对话中,父亲、母亲和儿子的态度,用文中或自己的词语概括出来。学生思考,一起填表。

11.教师总结:文中对话极多,父亲、母亲与儿子的三场对话,环境不一样,人物的情绪也不一样,只有理解了人物的心理与感情,才能读出这种变化。通过分析课文,同学们已经有了较深的理解,现在让我们再分角色读一遍,看看是否能比之前几次读的更有味道,更能表达人物情感。

12.分角色阅读。

三、总结。

小学四年级语文《一枚金币》教案

2、大家都知道父母最爱自己的孩子,可是有一位父亲却打算将所以的财产送与别人,而决不留给自己的儿子,这是为何?欲知详情,请看课文《一枚金币》。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2、黙看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这篇课文中有几个角色?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说出具体事情:(儿子花钱如流水、懒惰――父亲要儿子挣一枚金币――母亲放纵儿子来欺骗老人,两次被识破――劝儿子自己去挣金币――儿子自己挣来的金币被父亲第三次扔进火里,儿子连忙从火里把金币抓出来――父亲相信这枚金币是儿子挣来的)。

(2)用关联词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说:(因为儿子花钱如流水,懒惰,所以父亲要他自己挣一枚金币。因为母亲溺爱、放纵儿子欺骗老人,两次被识破,所以母亲劝儿子去挣金币。因为儿子见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金币被扔进火炉里受不了,所以父亲相信这枚金币是儿子挣来的。)。

1、儿子一共交给父亲几枚金币呢?(三枚)。父亲是怎样对待儿子交给他的这三枚金币的?(把它扔进火里。)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父亲认为这金币不是儿子自己挣来的。)。

2、在文章中,父亲与儿子有几场对话?三场,请你把它们找出来并读一读。

3、在这三场对话中,父亲与儿子的神态、心情有什么变化呢?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并填表。

次数老人的动作、语言、心情儿子的动作、神态、心情。

第一次接过扔进,不是你挣来的,伤心失望走开,笑了,冷漠自私。

第二次接过扔进,不是你挣来的,痛恨失望走开,笑了,冷漠自私。

第三次接过扔进,是你挣来的钱,相信满意抓出大叫,受不了愤怒。

4、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而已,为什么第三次金币被父亲扔掉儿子就“受不了”?(因为是儿子辛辛苦苦挣来的。)哪些句子体现了儿子挣钱的辛苦?当辛苦挣来的钱被父亲扔掉后,儿子是怎样的心情?(伤心与气愤)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儿子的话呢?指导朗读。

5、课文中有几处“受不了”?分别是谁“受不了”?儿子“受不了”是因为辛苦挣来的钱被父亲扔掉,那么,父亲为什么“受不了”呢?是呀,父亲因为儿子不愿挣钱,只会花钱,是个无用的人,因此非常失望痛苦,你能读出父亲的这种心情吗?指导朗读。

快速浏览课文:

1、老人想让儿子明白什么道理?(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假如你是这个儿子,你会怎样做?假如你是这个父亲,你又会怎样做?

3、你觉得老人、儿子、母亲是怎样的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4、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写作特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理清文章思路。

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

年四年级语文《一枚金币》原文及教案

(二)默读思考。

1.老人是怎样教育儿子懂得这个道理的?(补充画批课文)。

2.组织好语言,准备小组交流。

(三)集体交流。

学生先把自己找到的语句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谈理解。随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有语气地读一读这些语句。

这个环节展开生生互动,互相补充、质疑、评价对方的朗读。

1.第一部分(1~8自然段)。

抓住再也受不了了一句体会老人寒心、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带着悲哀、痛心、无奈、失望的语气读这部分课文。

2.第二部分(9~20自然段)。

抓住儿子笑了起来这一句,体会:一枚小小的金币对于一个花钱如流水的儿子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联系前文第一自然段),所以扔金币的举动对儿子没有任何触动。

抓住儿子又笑了起来这一句,体会到儿子仍然无动于衷。

3.第三部分(21~28自然段)。

读儿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大声叫一句,可以边读边加上动作表演,体会:儿子这回是眼睁睁地看着爸爸把自己辛辛苦苦亲手挣来的一枚金币扔进火里,正因为这枚金币的来之不易,所以儿子才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一枚小小的金币看起来不起眼,但只有亲身体验才会懂得珍惜呀。

(四)分角色朗读第二、三部分课文,再次对比前后三次儿子的不同反应,充分感悟:父亲的做法妙在以让儿子亲身体验,代替枯燥的说教,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小组内可分工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本剧。)。

(五)展开讨论:分析人物。

此时你能来评价这个故事中的三个人物吗?可以通过文中对人物语言和动作的不同描写,有根有据地运用书中的词语来评价,再加上自己的感受。要求语言流利,表达清楚。

小结。

故事中的父亲对儿子没有一味的说教,而是用三次扔金币的方法来告诉儿子珍惜财富是获得财富的前提条件,劳动果实的获得是要付出艰辛劳动的,我们在享受时一定要珍惜劳动成果,同时还应该知道劳动者的艰辛。

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枚印制好的金币,请同学们将这节课的最大收获浓缩为一句话或者几个词写在金币背面。写好后大家交流(分享收获)。

课后延伸。

1.完成《语文伴你成长》册上的相关习题;。

2.继续练习朗读课文;。

3.你打算怎样支配自己积攒的压岁钱?给自己设计一个小账本。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知识与技能:理解本课“维持生计”、“沧桑”、“弥留之际”等词语。

方法与过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想象说话;从矿工们长期帮助受难工友的家属又严守秘密的感人故事中,感受人间的真情和温暖。

一、 揭示课题,初读课文,了解共同的秘密是什么。

1. 引入,配乐讲述课文故事。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教师梳理:

这个秘密是什么?(为什么有秘密?) 什么?

为什么要保密? 秘密?

这个秘密是哪些人的秘密? 谁?

为什么是共同的秘密? 共同?

(1) 交流 —— (谁?怎么帮?为什么这样做?)

(2) [出示引读]:原来,这个共同的秘密就是12个矿工约定——每天到去世矿工妻子支起的馄饨摊上吃一碗馄饨,帮助她和孩子维持生计。

就这样,12个矿工做了一个约定,一个承诺,并共同遵守着。

板书:12位矿工 约定

(一) 快速默读全文,找出他们遵守约定的句子,用曲线划出来。

1.交流:

(你找到的是——?理由是?从哪里感到他们遵守着约定——?)

2.一起看看这几句话,和老师配合读读吧!

引读12个矿工遵守约定的句子。

3.十几个春秋,几千个日日夜夜,这12个矿工就这样遵守着当初的约定,其中包含的该是一份多么诚挚的情谊呀!

(二)学习第五小节

1.1人说理解。你说的是这一节,一起来看看。

[出示] 第5节,指名读——

2谁你为大家读一下?

看,队长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

你怎么知道?

这可是他最后的嘱托,想想他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说,再请一位同学读读——

你听到了吗,生命垂危的矿工队长此时心中想的是什么呀? ——

3交流并指导朗读队长的话:

你深情的朗读把老师也感动了。齐读——

4所以,前来吃馄饨的人,年轻的——,女人——。

现在你一定能选择一段说完整、说清楚:

因为 ,所以女人代替了男人前来光临馄饨摊。(弥留之际、接替)

有一天,老矿工 ,他嘱咐自己的孩子:“ 。” 这样,馄饨摊前又多了一个 。

交流:意外、老死、生重病……

5、是啊!无法阻挡的“生、老、病、死”,无法预料的“天灾人祸”……在这十几年中,矿工们经历着生活的变化,也经历着世事的沧桑。

引读:所以,尽管前来光临馄饨摊的人,年轻的——,女人——,但却从未少过————而且风霜雨雪,从不————。

十几年来,这不再是当初12个人的秘密,而是12个家庭共同的秘密。

引读: 穿透十几年岁月沧桑,依然闪亮的是——12颗金灿灿的爱心。

指导朗读:这份沉甸甸的约定,更是一份承诺!你能读好这一句吗?

指名读。(你读出了这份爱的感人至深!——

你读出了矿工们的这一腔真情!——

你读出了这份爱更是种责任!——)

齐读。

交流:怕去世矿工妻子不好意思,所以保密。

怕去世矿工妻子会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所以保密。

怕去世矿工妻子会内疚,所以保密。……

小结:是呀,这些善良的矿工们在献出他们那一份份可贵的爱心的同时,更小心地呵护着这对母子的尊严和内心的感受。

生:得到了矿工们的爱/12颗金灿灿的爱心。

板书:爱

(五) 瞧,时光飞逝,当年矿工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他那饱经苦难的两鬓花白的母亲却依然————用真诚的微笑面对着每一个前来吃馄饨的人。

现在,你有什么疑问?

交流:儿子已经成人,可以赡养她,为什么还开着馄饨摊?脸带微笑?

小结:受到他人关爱和尊重的矿工妻子也用自己的方式回报他们的爱!

她依然————那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与善良。)

1.一起来读读这一句——

出示:有一种承诺可以抵达永远,而用爱心塑造的承诺,可穿越尘世间最昂贵的时光。爱可以永恒。

2.说得多好呀,爱可以永恒!板书:爱能永恒!因此, 当初12个矿工的秘密,如今成了大家——共同的秘密。!

3.故事学完了,你能简单说一说吗?

4.布置作业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

1、在认读生字词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观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的情愫。

课文所例举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对学生而言非常陌生,对当时、当地的情况更是陌生,要让学生了解情况,读懂课文,必须设定一定的教学情景,借助一些声像资料,让学生入情入境,主动地学习积累。

预习课文,制作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一、交流、导入新课:

1、(板书)葬礼(“葬”是个生字,举起手一起写)说说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

2、今天,我们要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从前,去观看一场“特殊的”葬礼。(板书:特殊的)给这个词语找几个近义词,理解一下。

3、指导读题:特殊的()()的葬礼。

4、读了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学生质疑)。

二、指导学习课文。

1、要想了解:为什么称他是个“特殊”的葬礼呢?老师先给大家一些提示:

菲格雷特塞特凯达斯瀑布特殊葬礼主持巴西。

请大家先来认一认这些词语(开火车认读词语)。

能用上“因为……所以……”把这些词语串起来,说说特殊的原因吗?(学生说话练习)。

这个特殊的葬礼是为谁而举行的?(交流,板书:大瀑布)。

2、说到瀑布,你脑海里就会涌现哪些用来形容瀑布的诗句和词语呢?

(结合图片交流)提示:可以用上文中的一些词语。

3、想了解“塞特凯达斯瀑布”吗?让我们坐上时空飞船,穿越时空隧道,回到1980年。(多媒体演示)从中国坐飞机直飞巴西的巴拉那河,(地图演示)来到……(观看录象片,语言渲染,引导朗读第二小节)。

4、欣赏完“塞特凯达斯瀑布”,你想说什么?(交流)多美的瀑布呀!能选择一个词语来形容他吗?(出示第二小节,反复朗读)。

5、交流理解:雄伟壮观、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相机指导朗读、板书:雄伟壮观)。

游客们,看着这雄伟壮观的瀑布,你最想做什么?(交流说话)。

6、可惜,天不随人愿,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雄伟壮观的瀑布再也找不到了!(多媒体演示过程)现在,呈现在我眼前的是()的瀑布呢?(说话交流)。

7、现在,你又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瀑布呢?(出示第五小节反复指导朗读、选择词语交流理解、板书:奄奄一息)。

8、昔日的瀑布像一位身强力壮的青年小伙——“雄伟壮观”,而今天的他却成了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出示第四小节、读读、说说原因)。

这些原因的责任者是谁?(交流板书:人为破坏)。

还有原因,如:建造水电站等,有待我们考证,介绍网址(中国环保网)。

9、今天,当你面对这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时,想想他的过去,心情如何?你又想说些什么?(小练笔)。

写后交流,引读课文的最后几小节。

10、大瀑布的消失是多么令人痛心,今天我们只能带着遗憾回家了!(时空隧道演示)。

三、结拓宽:

刚才,我们穿越时空隧道,经历了一场特殊的葬礼。回来了,你现在最想做什么?想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吗?请大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一句环保广告语。(小练笔)。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通过学习本课,要让学生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2个。能正确读写“平坦、所谓、阶梯、葱茏、游览、机械、惭愧、辛劳”等词语。学生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学习课文时,要引导学生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峨眉道上铺路人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精神,教育学生要尊重普通劳动者和它们的劳动。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了解峨眉山的铺路人是怎样铺路的,认识到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教学构想。

本文语言简洁,感情充沛,便于进行朗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留意影视中或身边的普通劳动者,关注他们的劳动;查找有关峨眉山的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名山大川数不胜数,大家游览过哪些名山大川?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我国的风景区峨眉山游览一下,你们愿意吗?(出示课题)。

2、峨眉山在四川省峨眉县城西南7公里,有山峰相对如峨眉,故名。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哪些自然段的内容是看到、听到的,哪些是想到的,做上记号。

3、指名回答。

三、学习课文,体会感情。

(一)学习第一段。

1、自由小声读第1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读了第一句“前面没有平坦的路了”你知道了什么?

3、作者在峨眉道上攀登的路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你从哪里读懂的?(理解“竖”“天梯”)。

4、走在这样的路上,我们的感觉是什么?

5、指导朗读。

(二)学习二——六段。

1、自由读2—6段,思考:我们在途中遇到了十几个人,他们有什么特点?是干什么的?

2、路是怎样铺成的?指名说,谁还想说一说?

3、读了这几段,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4、指导朗读。

(三)学习七、八段。

1、作者由峨眉道上的铺路人想到了什么?默读7、8段边读边画:表现铺路人辛劳的词语。

2、指名读。

3、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认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体会,引导学生归纳铺路人的辛劳:

游览路线:二百多里。

石板数量:数不清。

铺路方式:不能用机械,只能用人工。

铺路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4、想到这里,我内心感到一阵愧疚。理解“愧疚”(惭愧不安)我为什么感到愧疚?

5、铺路工人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称他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铺路人有哪些贡献?

6、齐读本段最后一句,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7、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峨眉道上的铺路人说点什么?

五、朗读课文、指导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作业设计。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峨眉道上的铺路人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2、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学习课文,用边读边想的方法领会作者是怎样表达对铺路人的艰辛劳动的敬佩。

学生学习过程。

一、检查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1、脸对脸齐背,互相检查。

2、开火车轮流背。

二、复习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在峨眉道上遇见铺路人,知道了他们工作的艰辛)。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为什么说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从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找答案。)。

三、进一步体会感情,学习表达。

1、出示句子,进行比较。停步仰望……竖在前面树木葱茏的陡坡上。停步望去,只见石阶出现在前面的坡上。

(1)边读边想,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写的好?为什么?

(2)你体会到山势怎样?(陡峭)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铺起路来呢?(艰辛)。

(3)范读、指导朗读。

(4)小结:我们边读边想,找出两组句子有何不同,通过比较,知道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好,再有感情地朗读,现在我们就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出示句子:

他们在十多里外开山取石……冲毁的路。

他们开山取石,做成石板,运上山去重铺冲毁的路。

(1)边读边想,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写的好?为什么?

(2)你体会到铺路人怎样?(艰辛)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3)范读、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铺路时的情景。

3、自学:

(1)出示自学方法。

a.一边读,一边想,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b.从哪里看出铺路人的艰辛,为什么?

c.边读、边想象。

这数不清……背上山来的吗?

这些石板,不都是背上山来的吗?

这么长时间,他们吃了很多苦,流了很多汗。

这样日复一日……多少汗。

(2)学生交流,集体订正。

3、按内容填空。

如果没有(),没有(),就没有(),就没有(),也就没有()。

四、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峨眉道上的铺路人说点什么?

1、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的描述,把你想象的峨眉道上的路画下来。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要求:

1.认识“崎、岖、廓、跨、撞、袅、黎、橙、缤、锦、绽、弧”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爱美的情感。选出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二、教学难点:

1.在读中理解、积累词句。

2.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

三、教学准备:

安徽黄山的风景视频、配乐朗读的音乐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者方瑞华一块去爬黄山,一起去感受黄山的云海日出吧!

(板书课题)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指导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佳句,集体品读。

结合出示词语进行积累:

崎岖 盘旋缭绕 变幻无穷 帆樯林立 光怪陆离

稀薄 景象万千 缤纷灿烂 晶莹剔透 金碧辉煌

绽露 瞬息万变 眼花缭乱 心神飞扬 云烟袅袅

3.谁来简单地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

4.提出疑难之处。

(三)再读课文,真切感悟

1.默读课文。学习要求:

把课文分为“云海”和“日出”两部分,并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课文哪些段落描写了黄山的云海和日出的景象呢?

(课文3、4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云海的景象,5-7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日出的景象。)

3.学习“云海”

(1)谁对黄山的云海印象最深刻?试着读读。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云海的神奇、韵味?细细品读课文,找出那些令你深有感触的语句,将它们划下来,读给大家听。

(3)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你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海景象?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4)重点指导积累叠词:

明晃晃、光闪闪、白茫茫、亮闪闪。

你们还能说出像这样的词语来吗?

(5)(出示黄山日出视频)指导朗读:在脑海中想像着黄山云海的神奇景象,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配乐)

4.学习“日出”

(1)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几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出时的变化。

小组交流,指名说,教师点拨,出示日出视频。

(结合板书:……红色光点……圆弧……玛瑙盘……)

(2)哪些语句写出了黄山日出的壮美?找出来多读几遍,读给大家听。

(3)重点积累:

清风习习、云烟袅袅、松涛阵阵、人语轻轻。

同桌试着说说这样的词语。

(4)指导朗读:(配乐)喜欢黄山日出的同学一起读读描写日出的段落,要把你们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哦!

(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背诵、摘抄积累……)

1.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把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记下来。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

2.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美文,丰富积累。

(五)板书设计

云海日出

(奇幻 壮美)

云海:……像……似……

日出:……红色光点……圆弧……玛瑙盘……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

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喜欢的球星。

问:这么多小球迷,那么你们知道球王贝利吗?

请班上的小球迷介绍球王贝利。

贝利,身高1.74米,贝利是他的雅号。他1940年1o月12曰出生在巴西的特雷斯科拉索内斯镇的一个贫寒家庭,小时只能赤脚踢球。13岁时,开始代表当地的包鲁俱乐部少年队踢球,使该队连续三年获包鲁市冠军。这位天才少年引起人们注目,1956年,著名的桑托斯队邀其入队,头一年,即攻入32个球,成为该队最年轻的射手。

1957年,未满17岁的贝利首次入选国家队,并首次参加世界杯赛,他以惊人的技巧驰骋赛场,使足坛惊呼:巴西出现了一位神童!在这位神童的激励下,巴西队愈战愈勇,一一击溃强劲对手,第一次为祖国棒回了世界杯。此后,在贝利统领下,巴西队又夺得1962军第7届和197o年第9届世界杯赛冠军,贝利本人也成为至今世界上唯一一位夺得过三届世界杯冠军的球员。贝利被称为“本世纪最伟大球星”,是世界上第一个3次被评为世界最佳足球运动员的超级球星。多次荣获“世纪十大球员”、“世纪运动员”、“20世纪世界最佳运动员”等称号。曾入大学深造5年,获心理学、运动医学等学科的学士学位。

20xx年12月,贝利荣获国际足联评出的“本世纪最佳足球运动员”称号。

贝利在1978年挂靴后曾在1995年至1998年任巴西体育部长。1994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友好大使。贝利爱好广泛,1981年开始进入影坛,出演过十几部影片,并导演过一部影片。

师:这么传奇的人物,你们知道他是怎么成功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球王成功的经历。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师:读了课文你了解到了贝利的哪些情况?请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

生:文章介绍了贝利小时候的故事,并对他的成就做了简要的介绍。

2.出示课件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踢盒箱拣壳诞铲训率。

思考:课文写了贝利的什么事?

学生默读,读后用简单的话概括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四、自由朗读课文,合作探究:

1.结合问题默读课文,思考后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读后体会,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充实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在班内谈谈谈自己的体会。

如:从贝利利用一切机会想方设法练习踢球,可以看出他对足球的热爱和执著;从贝利从买不起球到踢教练送的球再到参加球队踢球,可以看出贝利的勤奋和进步等。

学生每交流一处,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进行阅读,再读中再次丰富自己的感受,同时进行阅读指导,通过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三)了解更多关于贝利故事。听下面的小故事,体会其中的包含的哲理。

《下一个球最好》。

球王贝利不知道踢进过多少好球,他那超凡的球技不仅令千千万万的球迷心醉,而且常常使场上的对手拍手叫绝。有人问贝利:“你哪个球踢得最好?”贝利回答:“下一个!”

当球王贝利创造进球一千的记录后,有人问他:“你对这些球中的哪一个球最满意?”

贝利意味深长地回答:“第一千零一个!”

师: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悟?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悟,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小结。

人生真悟:

永远不满足,永远不停止前进的步伐。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要放松自己,因为我们应该明白,我们永远是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去迎接你更大地辉煌吧。

四:了解更多体坛精英,感受人格魅力。

师:你喜欢哪位体育明星?为什么?

把你搜集到的有关他的感人的事和同学们分享,也可以说说你自己的感受。

学生可以介绍他们辉煌的成就,也可以介绍他们成功经历中的感人故事。并和同学们谈谈在这些人物身上值得赞扬和学习的地方。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小路,自觉锻炼意志的故事。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磨炼意志的品格。

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中,通过朗读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小路的险,重点指导学生读懂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两次走有什么不同之处,从而学习他自觉磨炼意志的品格。

投影片、录音机

一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有关列宁的故事,谁来说一说?从中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三、讲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思考: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列宁为什么要走危险的小路?

3、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二、三段。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路危险的句子。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理由。

3、师生共同归纳。

(1)指名读直接描写小路危险的句子,出示投影片,引导学生观察、体会。

(2)有关这条小路,巴果茨基是怎样说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3)巴果茨基是怎样通过这条小路的?

a、指名读相关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b、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巴果茨基轻轻舒了一口气,说明什么?

(4)列宁是怎样走过这条小路的?

4、下山的时候,列宁仍然坚持走小路,第二次走和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1)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2)师生归纳。

a、第一次必须走,因为要看日出,时间不够。第二次是列宁自己坚持要走;

b、第一次走:跟、停、定了定神、碎小的步子移动。第二次走:先走、毅然决然

(三)学习第四段

1、从山上回来,列宁为什么还要走小路?

2、课文最后,列宁讲了什么话?这段话每句讲什么意思?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3、齐读第四段,反复朗读列宁的话。

4、在两次走小路中间,作者还描写了一段日出的景色,写的非常美,谁愿意读一读?(指名读)为什么写这一段?(蕴含着“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寓意。)

四、总结全文。

作业设计

1、从查找关于列宁的资料。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看日出 第一次:跟、停、定了定神、

登山 碎小的步子移动 自觉磨练

走小路 自己意志

(危险)第二次:先走、毅然决然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