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热门16篇)

时间:2023-12-18 07:55:47 作者:紫衣梦

教学计划的成功实施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和团队合作,只有通过协作与分享,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您对教学计划的编写不太熟悉,可以参考以下教学计划示例。

溶液的组成教学设计

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关计算;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讨论式教学法。

仪器:烧杯、玻璃棒、药匙、天平、量筒。

硝酸钾、水蔗糖。

第一课时。

[演示实验]用a、b两个烧杯各取50克水,烧杯a中加入5克蔗糖,烧杯b中加入10克蔗糖,并用玻璃棒搅拌至蔗糖全部溶解。

2、两种溶液哪一种浓一些?哪一种稀一些?为什么。

这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溶液组成有几种表示方法,初中先学习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组成。

[板书]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定义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讨论]这两种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板书]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投影]例题1、见课本。

[讨论]例题1中的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为多少克?

[板书]。

解:溶质的质量分数=。

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讨论]1、在14%中的100与溶解度概念中的100克的含义是否相同?

2、在14%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占多少?

[引入]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而在实际生产中又往往需要把现有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

[讨论]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如何使原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

[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做实验,实验内容如下,用a、b两个烧杯各取9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再向a烧杯中加入10克硝酸钾,向b烧杯中加入10克水,并用玻璃搅拌至全部溶解。

[讨论]。

1、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克?

2、在原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是多少克?

4、上述形成的两种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小结]在原溶液中,如增加溶质质量则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升高;如增加溶剂质量,则溶剂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

[本课知识小结]。

1、掌握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2、理解向溶液中增加溶质或溶剂的质量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

第二课时。

重点难点根据溶解度求溶液中溶制裁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相互换算的计算。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用品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提问]。

1、什么叫溶解度?溶解度强调哪些方面?

3、什么叫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设问]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引导学生要件、找出区别和联系?

[投影]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条件。

一定温度。

不定温。

状态。

饱和。

可饱和可不饱和。

计算式。

单位。

[引入并板书]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s为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

[投影]例题2(见课本)。

[板书]解例题2。

[投影]例题3。

指导学生分析、讨论质量分数计算公式的变形,如何计算溶质、溶液的质量。

[板书]解例题3。

[提问]如果我们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需要哪些仪器和操作呢?

[板书]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

步骤:1、计算。

2、称量、量取。

3、溶解。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对溶质质量分数及溶解度的概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它们之间的换算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对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有了初步的了解。

人体和动物体的组成教学设计

人铁、铜、锌、锰、钴、钒、铬、钼、硒、碘等十余种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钙、钠、钾、镁四种元素约占人体中金属离子总量的99%以上。它们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人体之中,当膳食中某种元素缺少或者含量不足时,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在这里为大家介绍几种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1.氮。

氮是人体必需的定量元素之一,也是构成蛋白质的重要元素,氮占蛋白质分子重量的16%~18%。蛋白质是构成细胞膜、细胞核、各种细胞器的主要成分。动植物体内的酶也是由蛋白质组成。此外,氮也是构成核酸、脑磷脂、卵磷脂、叶绿素、植物激素、维生素的重要成分。由于氮在植物生命活动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因此人们将氮称为生命元素。植物缺氮时,老器官首先受害,随之整个植株生长受到严重阻碍,株形矮瘦,分枝少、叶色淡黄、结实少,子粒不饱满,产量也降低。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物质,有多种蛋白质的参加才使生物得以存在和延续。例如,有血红蛋白;有生物体内化学变化不可缺少的催化剂——酶;有承担运动作用的肌肉蛋白;有起免疫作用的抗体蛋白等等。各种蛋白质都是由多种氨基酸组合而成的。氮是各种氨基酸的一种主要组成元素。

2.钙。

钙是人体重要元素之一,也是人体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含量仅次于碳、氢、氧、氮,正常人体内含钙大约1千克~1.25千克。每千克无脂肪组织中平均含钙20克~25克。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它参与人体的许多酶反应、血液凝固,维持心肌的正常收缩,抑制神经肌肉的兴奋,巩固和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缺钙会引起软骨病,精神松弛,抽搐,骨质疏松,凝血机制差,腰腿酸痛。现在人们的意识提高了,都注意对钙元素的补充了,缺钙对人体的影响非常大,人体每天需补充0.6克~1.0克钙。

3.磷。

磷是人体的常量元素,约占体重的1%,是体内重要化合物atp、dna等的组成元素。人体每天需补充0.7克左右的磷。

4.铁。

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铁的摄入不足会引起缺铁性贫血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对铁元素的补充,缺铁的人可以在饮食上多吃一些含铁较多的食物。

5.钠和氯。

钠和氯在人体中是以氯化钠的形式出现的,是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和维持体液平衡的作用。人体每天必须补充4克~10克食盐。

6.碘。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不仅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和智力发育,造成呆小症,也会引起人甲状腺肿大。在旧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低,很多人都因为长时间不吃食盐而患上了甲状腺疾病,现在我们所吃的食盐中都加了碘元素。

为了您身体的健康,在日常生活中,请注意饮食的平衡,特别是要注意上述元素和其他一些微量元素(如铜、钾、镁、氟、硒、锌等)的补充,只有身体的各种元素都不缺乏,你的身体才会更健康。

人体构成生命的化学反应。

期表的稀疏采样。

一些较为突出的代表被称为宏观营养素,而那些仅出现在百万分之一或更低水平的代表被称为微量营养素。

这些营养素具有多种功能,包括骨骼和细胞结构的构建,调节身体的ph值,携带电荷和驱动化学反应。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已经为12种矿物质(钙,铁,磷,碘,镁,锌,硒,铜,锰,铬,钼和氯化物)设定了参考日摄入量。钠和钾也有推荐的水平,但它们是分开治疗的。

但是,这并不会耗尽您需要的元素列表。硫通常不被提及作为膳食补充剂,因为身体在蛋白质中含有大量的硫。

还有其他一些元素-如硅,硼,镍,钒和铅-可能起到生物学作用但不属于必需品。

“这可能是因为实验证据尚未确定生化功能,”俄勒冈州立大学莱纳斯鲍林研究所的维多利亚德雷克说。

有时候所有人都知道,当他们的饮食缺乏特定的非必需元素时,实验室动物表现不佳。然而,鉴定元素赋予的确切益处可能是困难的,因为它们很少以纯净形式进入身体。

美国饮食协会全国发言人christinegerbstadt说:“我们不把它们视为单一元素,而是将它们视为复合物中的元素。”

正常饮食由数千种化合物(一些含有微量元素)组成,其作用是正在进行的研究的研究。现在,我们只能肯定地说20个左右的元素正在做什么。这是一个快速的概述,括号中的体重百分比。

氧气(65%)和氢气(10%)主要存在于水中,占体重的约60%。几乎不可能想象没有水的生活。

氮(3%),包括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以及构成dna的核酸。

钙(1.5%)是人体中最常见的矿物质-几乎全部都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钙最重要的作用是身体功能,如肌肉收缩和蛋白质调节。事实上,如果一个人的饮食中没有足够的元素,身体实际上会从骨骼中吸收钙(导致骨质疏松症等问题)。

磷(1%)主要存在于骨骼中,但也存在于分子atp中,atp在细胞中提供能量以驱动化学反应。

钾(0.25%)是重要的电解质(意味着它在溶液中带电荷)。它有助于调节心跳,对神经中的电信号传递至关重要。

硫(0.25%)存在于两种氨基酸中,这对于赋予蛋白质形状很重要。

钠(0.15%)是另一种对神经中的电信号传导至关重要的电解质。它还可以调节体内水分。

氯(0.15%)通常在体内被发现为负离子,称为氯离子。该电解质对于维持流体的正常平衡很重要。

镁(0.05%)在骨骼和肌肉的结构中起重要作用。它还有300多种必需的代谢反应。

氟(0.0037%)。除了防止蛀牙外,它似乎对身体健康没有任何重要性。

锌(0.0032%)是所有生命形式的必需微量元素。几种蛋白质含有称为“锌指”的结构,有助于调节基因。众所周知,缺锌会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侏儒症。

铜(0.0001%)在各种生物反应中作为电子供体是重要的。如果没有足够的铜,铁就不能在体内正常工作。

碘(0.000016%)是制造调节代谢率和其他细胞功能的甲状腺激素所必需的。碘缺乏会导致甲状腺肿和脑损伤,这是世界上许多地方的重要健康问题。

硒(0.000019%)对某些酶是必需的,包括几种抗氧化剂。与动物不同,植物似乎不需要硒来生存,但是它们确实吸收了硒,因此在富含硒的土壤中种植的植物有几种硒中毒现象。

铬(0.0000024%)通过与胰岛素相互作用来帮助调节糖水平,但确切的机制仍未完全了解。

锰(0.000017%)对于某些酶是必需的,特别是那些保护线粒体-在细胞内产生可用能量的地方-来自危险的氧化剂的酶。

钴(0.0000021%),这在蛋白质形成和dna调节中很重要。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将认识13个生字;掌握7个字;学习2个新部首:“日字旁”、“小字头”。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理解词语。

2.过程与方法:

(1)在愉快的语文学习中,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理解汉字合体字的造字方法,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2)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提高感知能力,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的同时,对所获得的信息加以思考分析,开展多角度的探究性活动。

(3)学生通过学习成果的发布,提高展示表现自我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孩子的主动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培养儿童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使学生在充分体验汉字的奇妙演变及造字规律的同时,感悟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源流长。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学过程:

第1学时。

一、利用简笔画,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看!今天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这里都有什么?(和书中的图相符)。

2.显示独体字:

小嘴说一说:图中有什么?木、水、石……。

小手写一写:书空字的笔画。

我们读一读:复习学过的独体字。

3.提出问题:一棵大树用“木”表示,想想一片树林的“林”可以怎样写呢?一片森林的“森”呢?(课件中演示两个木合成林,三个木合成森)。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独体字《合在一起成新字》。

二、朗读儿歌,学习生字。

1.听儿歌,想原因:为什么“日”、“月”合起来就念“明”?看课件或听录音,在听、看、思考中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合体字的组合原因,帮助学生记忆字形。

2.读儿歌,讲道理:

(1)教师教:集体读儿歌第一节,再指名发言,引导学生分析字形。

(2)学生学:小组读儿歌第二节,讨论生字的字形。

(3)师生合作:读儿歌、理解字义。

师:一个太阳和和一个月亮合起来是……。

(4)男女生对读:通过竞赛式的对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女:明。

3.游戏激趣,巩固生字。

《碰碰撞》:教师组合独体字,并说:“生字卡片碰碰撞,碰出生字谁来认?”学生答:“碰出生字我来认,日+月就念明。”

4.认读生词,巩固生字。

游戏:悄悄话。

三、学写字学笔画。

1.出示:从林。

观察:两个相同的字合在一起成新字时笔画发生了什么变化?左边的偏旁中捺变成了点。

2.学写:从林。

(1)观察教师书写,点部分描红。

(2)端正书写姿势,写“从、林”的字头。

四、齐读儿歌。

五、布置作业:自选熟读课文与自编儿歌中的一项作业完成。

第2学时。

一、检查学习情况: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1.找朋友:发独体字的字卡,让学生找朋友。找到就大声地说:“……合在一起就念……”

2.开火车认读合体字生字卡片。

3.小老师带读生词卡。

二、学写生字。

1.观察“描描写写”中的其他生字,描出易错的笔画。

2.讲讲:甘中间的小横靠左不靠右。

尖小字的竖勾变成竖。

明日字旁变小、变窄。右边的月第一笔为竖撇,从竖中线的偏右的地方起笔,到左下格收笔。

3.教师范写学生描写。

三、读课文:

让我们再熟悉一下学过的字词,并想想你编了什么儿歌。

四、布置作业:复习生词。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教学准备:

1、师生查找有关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2、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揭示课题。

1、启发学生回忆背诵过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2、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3、介绍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和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楼台、四百八十寺。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大致即可)。

三、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写今。

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2、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3、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2、学生默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

配一幅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诗题导入。

1、背诵《江南春》。

二、自读古诗,疏通文字。

1、学生自由读《春日偶成》。(要求同前首)。

2、集体交流对诗歌的理解。

(1)指名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互相启发。

(2)边读边引导想象,逐句谈理解。

(3)师生小结:一、二句写景云淡、风清、花红、柳绿,加上近午的阳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三、四句抒情生处这宜人的春色中,诗人完全陶醉了,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三、反复品味,精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程颢怎样的心情?

2、集体交流,通过诵读、言说表达自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3、反复练读,熟读成诵。

四、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1、学生再读两首古诗,思考:读了这两首写春景的古诗,你想到了什么?然后交流。(提倡引用诗中原句,学以致用。)。

2、回忆自己看到的春景,开展春游归来赛诗会(既可背诵其它写春天的古诗,又可以自己创作。)。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春日偶成》。

2、改写《春日偶成》。(将古诗变为白话文)。

3、办手抄报:诗歌里的春天。

8.《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10.关于《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溶液的组成教学设计

2、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产生勤于思考、善于发问的好习惯;

1、溶液的概念,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1、从微观上理解溶解现象;

2、溶液与溶质之间的辩证关系;

课件、板书等手段;实验探究、课堂讨论、启发引导、合作与交流等方法;

板书溶液。

特征:均一、稳定。

人体和动物体的组成教学设计

[演示提线木偶,模拟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关系。]。

仔细阅读教材98页图中的文字,了解大脑、小脑、脊髓和神经的功能,用这些知识再次分析97页的资料。

如果我们对生物体进行解剖的话,能看见神经系统吗?它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展示动物神经剥离标本,观察白色的神经和灰白相间的脑和脊髓。]。

用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永久切片。

在显微镜下,我们看到了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的形态。

[出示神经细胞的模式图]。

请仔细观察神经细胞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是否和它的功能相适应?

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由突起和细胞体两部分组成。

突起又分轴突和树突两部分。轴突外表有一层髓鞘包围,组成神经纤维。

请同学。

根据你所了解的知识和神经原的特点,推测并想象一下神经细胞如何进行工作?

知识小结。

[学生活动]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本节课的“知识脑图”。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画。然后全班一起补充黑板上的脑图至较为完整。

教学生如何收集资料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肯定还有好多疑问。但是学习是无限的,探索也是无限的。许多科学家的成功关键在于能做有心人,善于收集资料,勤于记录。他们一般都会在身边准备一个小本子,将自己感兴趣的,自己觉得有用的东西记录下来。不知不觉中就有了厚厚的一本又一本的宝贵资料。我们同学是不是也可以向他们学习呢?要知道,一个生物爱好者是应该随身带着记录本和笔,随时记下身边自己感兴趣趣的现象。

如果你要做这个工作,你将如何设计自己的记录本呢?(讨论)。

训练每位同学准备一个记录本,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观察记录或资料收集。每隔2个礼拜与老师交流一次。

课堂主要提问1.在学习语文时,我们常遇到这样的词“心想事成”“言为心声”“心潮澎湃”等等。请同学解释一下这些词的意思。

2.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同学们是否发现这些词的不当之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3.仔细观察神经系统的分布有何特点?

5.请仔细观察神经细胞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是否和它的功能相适应?

6.推测并想象一下神经细胞如何进行工作?

课后记。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是有关生理结构组成及其功能的知识,我们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组成神经系统的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在身体上的位置以及初步认识他们的功能。所以学生在学完此课之后,应该至少有如下收获:第一层次:对着别人的身体或自己的身体能指出大脑,小脑和脊髓的部位。知道神经分布于全身各处;第二层次:知道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在功能上的差别;能够想象由神经细胞如何组成神经系统,如何作为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在其中行使作用;第三层次:会用以上的知识初步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本节内容教材上提供了许多实用和生动的资料,比如说97页上的资料分析中的病例、98页上的图片等等,在教学中巧妙地使用这些资料,既充分利用了教材,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10的认识与组成》教学设计

10是一个特殊的数,既是计数的结果,又是计数单位,在计算中以10来进位和退位,所以是小朋友认数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本节课知识点多,容量大,面对厌静好动的低龄儿童,我力求为学生营造一个怡人、精美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

课始我以新颖的故事创设情境,巧设疑问:10比9大吗?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的学习境地,然后让学生通过数、摆、拨、写、比等实际操作活动,采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汇报及评价比赛的方式来组织学生认识10,首先利用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又让学生动手操作,还让学生动口用10说一句话,最后抽象出10。这样通过初步感知――深刻感受――抽象内化三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后面的练习设计我力求做到有层次、有深度、有特色。通过“游戏+智力”的练习,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巩固所学知识,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学习任务分析。

“10的认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此内容要掌握的知识是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

三、学习者分析。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一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数学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就初步认识了数字1--10,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但是,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和外来工的家庭,家长的素质不是很高,大多数孩子虽然上过学前教育,但是学习习惯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中,不是让学生被动汲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习,而是创设了动手时间、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体现知识形成过程,体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认识、感受10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全面认识和掌握10的数数;认、读数10;比较大小和组成以及10的写法。

2、能力目标: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意识。

3、德育目标: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教学重点和难点:全面掌握10的组成,体验数学在身边。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0――9的各种动物的头饰;小棒。

(一)创设情境,发现新知。

多媒体课件演示动画故事引入:这些数字宝宝决定成立一个数字队。9最大,当上了队长。9当上队长后很得意,有一天,9对0说:“你呀,没头没脑地,表示一个也没有,和我比起来,你实在是太小了,真没用。”0听到9这么一说,伤心地哭起来,1在旁听见了,就很有礼貌地对9说:“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比你还要大呢!”。9一听,觉得非常吃惊,小朋友,数字1说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1和0站在一起,就组成数字几呀?师出示1和0两个数字卡片。10是不是比9大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这个数字宝宝。课题板书:《10的认识》。

师:10和以前学的0---9的数字有什么不同?

(二)自主探索,求异创新。

1、课件出示主题图。师: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图,看这幅图上画了什么?让学生利用数数的经验来上台现场数数,其他同学评价。学生争先恐后。这时师适当点拔:“谁能有不同的数数方法?”请生数出图上的小朋友、老师、鸽子的个数。并告诉学生10个人、10只鸽子都可以用数字10表示。

2、师手拿一捆小棒,师摆一根生跟着数。老师共有多少根小棒?师把这10。

根小棒扎成一捆,这一捆就是1个十,所以我们说10个1是十。

10个脚趾)。

4、用10说一句话(同桌互说,再汇报)。

5、教学数序。

比9多1)10应该排在哪儿?回到尺子图,让生猜猜9的后面是几?

(3)请生分别按从小―〉大、从大―〉小的顺序读0~10这几个数字。

6、比大小。

听到小朋友们都说10比9大,9可不服气了,就把10单独找来比大小。师板书10○9、9○10,10和9的大小关系可以分别用什么符号表示。生齐读式子。

在这里师创设动手时间、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首先创设故事情景:1号娃娃去旅游,顺便从家里带10瓶饮料去和小朋友一起喝,它把饮料装到袋子里,可是一个袋子装不完,就把10瓶饮料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1号娃娃可能会怎样装这10瓶饮料呢?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请你拿出10个你喜欢的学具代替10瓶饮料,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你有多少种方法?并把你想到的方法填在书上65页。

为了巩固10的组成师适当穿插了“儿歌手指操”具体内容是“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五五凑成一双手”。

8、写10比赛。

师设计写10的比赛。师先让学生观察10的写法,师在小方格里范写然后请学生当小老师上台板演,学生在比赛中明白了10的书写方法,提高了写字兴趣。

(三)巩固练习,拓展新知。

做书本练习九第1、2、3小题,第2题是火箭发射前倒数时数数的情景。

最后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师拿出一个写有0的动物头饰说:“我是0,谁是我的好朋友?”学生讨论回答:“我是10,我是你的也朋友。”师说:“对对对,老师就是小朋友的好朋友!”让学生带上可爱的头饰找朋友,学生的兴趣高昂,课堂教学也生动有趣,轻松愉快。

(四)总结评价:

文档为doc格式。

数学《10的认识与组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8、9的过程初步建立8、9的表象。会写8、9。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8和9,8和9的组成和分解。

教学难点:正确区别8、9的基数和序数的意义,正确书写8和9。

教具、学具: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8和9的数据。

(2)、主题图、计数器、直尺图、点子图、圆和三角形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引导学生从0数道7,再从7数到0.

2.口答。(在里填上“”“”或“=”)。

7423764713。

5514654277。

(二)谈话引入,讲授新知。

利用南昌正在创建花园城市这一人人皆知的事实,配合书上的主题图,引入8、9的认识。激发学生爱美、爱家乡的感情。

1、教学8、9的基数含义。

(1).教学主题画。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主题图为师生提供了数量为8、9的物体有:

a.校园两旁有8棵树。

b.花坛里有8朵花。

c.黑板上有8个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d.黑板下摆放着9盆花。

e.有8个同学和1位老师在花坛旁劳动。

f.有9只蝴蝶在花坛上飞舞。

(学生数“8、9”的物体时,开始是凌乱的、无序的,教师小结时,应引导他们按一定的方位、一定的顺序来数。如从上往下、从外到里、从大到小等等。)。

(2).说说课前每人收集的数量是8、9的物体的作业,小组内同伴交流。

(3).摆学具。

从学具中数出8个圆、9个三角形,摆两个图形,喜欢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

2.教学8、9的顺序。

练习:做拍手游戏,老师拍手,学生数数。

(2).出示直尺图:

a.让学生自己在支持上认识8.9的位置。

b.在直尺图中,让学生通过填空,熟记0~9各数的顺序。

(填好后再让同学们顺着数一遍,倒着数一遍。)。

最后可以让小组内的同学看着直尺上的数,提几个问题,让学生间互问互答。

3.教学比较7、8、9的大小。

(1).出示点子图。

先让学生数出这三幅点子图的点子数,然后让学生说出很快数出点子数的方法。

(2).比较7、8、9的大小。

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用“”、“”号写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

788979。

879897。

4.教学8、9的序数含义。

请8位同学上台先报数,让学生数有几名学生,从左向右数谁排第八个,从右往左数,谁排第八个。然后再加老师,数数共有多少人,然后在从左向右数谁排第九个,从右往左数,谁排第九个。

5.教学书写8和9。

(1)指导8的书写。

首先让学生看黑板上的8,问学生8字像什么?边板演边讲解:8字是一笔写成。从田字格的左半格右上起笔,自上而下,先写一个s字,接着自下而上过s字腰间,与起笔处连接,一笔而成。最后请学生看着黑板上的“8”字空写,再让学生用食指在桌面上练习写“8”,然后翻开书描写。

(2)指导9的书写。

9字是一笔写成,它的上部像个0,它的竖像个1,上半部这个0要写在上边的小格里面,注意要圆滑,不能有棱角,写到0的.起笔处,再往下方斜竖,一直到下线为止。

(三)布置作业。

练习八1、2、5题。

四.小结。

运用奖励学生小红旗做结。

人体和动物体的组成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各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各数的大小。感受100以内各数就在身边。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独立地数100个物体,知道10个一是10,10个十是一百,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

培养学生数数的兴趣和估数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学生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教学难点是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度。

课前准备。

小棒、皮筋、黄豆、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猜数、初步感知。

师:小朋友们喜欢温顺可爱的小羊吗?瞧,这么多羊,想来数数一共有几只吗?(出示:草原上有20只羊在吃草。)。

生:草原上一共有20只羊。

师:草原上有来了一大群羊,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现在草原上大概有几只羊了。

生1:比20只多得多。

生2:大概有100只。

…………。

生:数一数。

师:你们会数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摆小棒数数教学例1。

1、借助小棒数数。

师:请同桌合作一起数一堆小棒(刚好100根),比一比哪组数得又对又快。

生合作数小棒。

师巡视,注意学生的不同数法。

2、交流数数过程。

生:1个1个数。

生:2个2个数。

生:5个5个个数。

生:10个10个数。

3、理解10个10是100。

师:我们有什么办法使别人一看就知道有100根小棒?

预设:

可以先数出10根,捆成1捆,就是1个十;再数出10根,捆成1捆,就有2个十了;3捆就是3个十......一直数出10捆,就是10个十。

师板书:10个十是100。

师:10个十是100,我们还可以怎么说?

生:100里面有10个十。

4、数主题图中的.羊。

生:数出10只圈一圈。

学生边数边圈。数好后集体汇报交流。

5、再次感受100。

(1)师出示以10颗为一堆的100颗黄豆,让学生快速地数出有多少颗,然后把100颗黄豆堆在一起,让学生感知。

(2)师出示以10个为一堆的100个小正方体,让学生数出后也堆在一起。

(3)比较100根小棒、100颗黄豆、100个小正方形,虽然看起来有大小、感觉上也有多少,但实际数目是相同的。

(三)摆小棒突破难点教学例2。

1、猜小棒数。

师:同学们还想不想再来试试自己的眼力?师拿起事先准备的35根小棒让学生猜。教师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等词来帮助学生猜。如:当学生猜到25根时,教师可以用“再多一些”来提示。

2、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师:我们有什么好的方法能使别人一看就知道是35根小棒呢?

生:可以每次数出10根捆一捆,一共有3捆还剩5根。

师:请大家快速地在桌上摆出35根小棒。你会接着往下边摆小棒边数到42吗?

学生动手边摆小棒边数,反馈学生数数情况。

生:39根小棒,再添1根就又得到一个十,所以下一个数就是40了,接着数41、42。

师:要想清楚地看出有42根小棒,可以怎么做?(引导学生把10根小棒扎一捆)。

3、练习数数。

(1)师:请你接着边摆小棒边数从42数到51。

指名说说自己是怎么摆、怎么数的。

(2)完成书中做一做。

师:请你们用小棒快速摆出56,然后数到63,再从63数到72。

指名演示数数的过程,集体评议。

(四)巩固练习,展示数数本领。

师:同学们在这堂课中的表现真好,老师奖励大家来做几个数学游戏,喜欢吗?

1、数字接龙。由一个学生说一个数,其余学生开火车接着往下数5个。

2、反应训练:按要求抢答,每次只接1个数。1个1个数(59、79、29),2个2个数(48、68、78、88),5个5个数(95、35、70、85),10个10个数(10、60、90)。

3、实际生活中数数,提问:我们班有多少同学?添上老师呢?(齐数)得出:数数时既不能多数,也不能少数。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数了100以内的数,大家学得非常认真。请你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数说一句话来结束我们今天的课。

生:我奶奶今年59岁。

生:我姥爷61岁。

……。

板书设计。

数的组成。

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

人体和动物体的组成教学设计

1、通过观察,认识几种常见矿物,知道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2、利用放大镜观察花岗岩的结构,初步了解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的特征。

3、阅读资料了了解一些矿物的形态特征和用途,知道一些描述矿物特征的标准。

4、培养对矿物观察研究的兴趣,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二、教学重点。

了解花岗岩的组成,认识几种常见的矿物。

三、教学难点。

观察、描述矿物的特征,培养认真、细致的探究精神。

四、教学准备。

每组四种不同的花岗岩、每人一个放大镜、赤铁矿、记录纸等。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岩石,先请同学们观察几张照片(课件:铺有花岗岩的不同场景)。

这些地方都用到了一种岩石,它是什么呢?(花岗岩)。

花岗岩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一种岩石,由颜色不同的.颗粒组成,它们是怎么样的?让我们来观察一下。

二、研究花岗岩。

1、观察。

学生观察,教师随机指导。

2、学生汇报,教师分类板书。

3、分析。

虽然我们观察的花岗岩颜色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是由三种不同的矿物组成的,让我们来认识一下。

看图片,观察石英、长石的形态,阅读文字资料了解它们的特征。

分组观察云母,说说你们的发现。

结合图片、补充云母的特征。

分析自己观察到的三种颜色的颗粒分别是哪种矿物。

4、小结。

单独的石英、长石、云母与花岗岩中的形状不太一样,矿物很少单独存在于自然界中。

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组成。

三、观察矿物。

1、不仅是花岗岩,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世界上已经发现的矿物有近4000种。矿物是组成地壳的重要物质,让我们来认识一些矿物。

看课件或书本图片。

2、阅读关于石墨的特征介绍,想想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描述一块矿物?(颜色、形状、软硬、光泽、透明度、作用等)。

3、分组观察赤铁矿。

学生汇报,交流,阅读课后资料库看看对赤铁矿的描述,有哪些补充。

4、阅读课后矿物特征卡。

四、练习。

1、思考:矿物和岩石有哪些不同?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描述矿物?

2、判断题。

1、矿物是组成地壳岩石的重要物质。()。

2、花岗岩主要是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组成的。()。

3、地球上已经知道的矿物有近百种。()。

板书:

8的组成教学设计

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理解掌握8和9的组成。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3、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理解掌握8和9的组成。

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8个小五星,9个小圆片。

练习八的第4、5题。

师:这节课,通过同学们自己的努力,找到了8是怎样组成的,并且学会了只要记住一组,就会联想到另外一组。

文档为doc格式。

《5的组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6和7的组成。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了解6和7的组成。

三、教学难点:怎样有序地把6的5种组成方法摆出来。

四、教具准备。

小棒小圆片小三角形。

五、设计思路。

1、数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小学生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学时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说一说自己身边的数,生活中用到的数,如何用数表示周围的事物等使学生感受数的意义,不仅让他们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通过充分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掌握6和7的组成。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3、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巩固反馈阶段设计听一听、猜一猜、涂一涂等有趣的游戏活动,在活动中不仅发挥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又巩固了所学知识让学生学得轻松和愉快。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悟数是可以分的。

2学生自由发言。

(我有6个圆片,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小小组有6个人,教室里有6扇窗户……)。

方法1.男生3个,女生3个。

方法2.扎辫子的一个,没有扎的4个。

方法3.戴红领巾的四个,没有戴的一个。

方法4.穿校服的有两个,没穿的有3个。

(二)第一次实践操作,初步了解6的组成。

2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从小棒、圆片、三角形中挑选6个先摆一摆,再把摆法写下来。

3反馈、补充。

(三)第二次操作,探索如何进行有序地摆。

1、师:刚才有的小朋友摆了一种,有的摆了两种,也有的摆了三种,那怎样把这五种摆法一个不漏的把它摆出来呢?有没有好的办法,我们一桌上的小朋友可以先商量商量。

2、同桌学生讨论方法。

3、学生具体操纵。

4、反馈。

5、师:你觉得用这两种方法去摆好吗?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这是学生在第一次操作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二次操作。要求更进了一步,要把这五种摆法一个不漏地全摆出来,让学生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感悟到有序地摆,也就是怎样摆法的优化过程,这个环节是整堂课的难点,学生这个过程掌握得好,7的组成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方法迁移,掌握7的组成。

2、学生动手操作。

3、反馈(指名学生说,其余学生根据他的摆法说出7的组成,教师板书)。

(五)游戏活动,巩固强化。

1、游戏:比一比,看谁的小耳朵听得清楚,听得仔细。

师:下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的小耳朵听得清楚,听得仔细。

(教师分两次在水盆里扔小石块,如第一次扔两块,第二次扔四块,学生听,操作4次)。

师:哪个小朋友把第一次听到的和第二次用几可以分成几和几来说一句话吗?

2、游戏:猜数。

师:小朋友听得真仔细,接下来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做一个猜数的游戏,感兴趣吗?现在我手里有7粒弹珠,老师把眼睛闭起来,但是我能马上猜出你拿了几颗。

(师生互相猜学生互相猜)。

3、涂色。

师:你能给苹果娃娃涂上两种漂亮的颜色吗?

(六)课堂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得开心吗?

《5的组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6和7的组成》安排在一个课时,教学6和7的组成,是为了学习6和7的加减法做好准备的。教材先让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体会6的组成,然后结合直观图让学生完整地说出6的组成。7的组成教材是通过分正方体去体现的,但教材只给出了三种分法,其余的通过学生的联想得出。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5以内数的组成”的学习基础,而且6和7的组成是在学生认识了6和7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时,应该结合给小圆圈涂色的画面,让学生边涂色边填写6的组成,但是重点应该讲解5和1、4和2、3和3组成6,其余三组让学生通过类推、联想直接推出。学习7的组成,方法是一样的。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涂色、摆学具的过程中,去感受6和7的组成;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能想到另一组组成;

3、增强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理念:

1、继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

2、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3、注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1、导入说明: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随意选择两个你喜欢的数比比他们的大小。

2、猜数:一个数比5大,这个数可能是几?一个数比5小,这个数可能是几?

教学目的: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6、7的组成。

一、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6和7,说一说你观察到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来表示的。

二、新授。

1、出示苹果和人像挂图。

小组互相讨论有几种分法?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汇报,师板书分法。

2、总结分法。

看到这些分法,你能发现什么?我们可以将这些分法总结成这样3种。

看到每一组,你可以想到什么?

汇报分法,师板书分法,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

三、游戏巩固。

1、猜数,师左手拿几个苹果,右手和左手合起来是6个,知道右手是几个吗?

2、一生出3个手指头,另一个出一个数能和他组成6(7)。

3、拍巴掌,学小猫叫等游戏组成6和7。

课后分析:。

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摆,明白了数的组成,在摆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数的组成,并且能理解数的组成的意义,教学效果很好,但还要注重对后进生的培养。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1、认识水的组成,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

2、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2、电解水所得出的结论。

3、了解化合物,单质的区别。

4、初步学会从微观角度去分析问题。

难点:化合物,单质概念的理解。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1、强化学生的“现象论证-结论推理”的能力。

2、加深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3、要学生学会用微观的角度去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讲课的过程中加入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实物练习,可以加深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

人体和动物体的组成教学设计

教材很注重学生数感的建立,主题图给了学生100这个数有多大的概念,通过估计和比较建立数感。教材还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例题1、2的教学都是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进行,通过操作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数100以内数的方法。

学情分析。

我班共56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27人。我班的很多孩子在未学习这一部分前,已经能数出100以内的数,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也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没有10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及探索观察能力。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100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礼物,表现好的同学会得到一颗星星。(展示100颗星星)聪明的孩子,请你试着估计一下,大约有几颗?并说明理由。

揭示有100颗星星。(让孩子们说出估算的方法)。

想一想:如果把这100颗星星送给全班同学作礼物,每人一颗够不够?为什么?

2、在具体情境中复习20以内数的数法。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草原吗?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去大草原看一看。

书本第33页百羊图,蓝天下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多美呀!小精灵聪聪和小伙伴在草原上玩耍,这时来了两群羊(20只),小精灵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同学们,你们知道来了多少只羊吗?(学生数完后点名回答)。

3.整体感知100有多少。

在学生观察、估出小羊的只数后,请学生回答估的结果。

4、总结、揭示课题。

刚才有很多同学猜大概是100只,老师也认为大概有一百只,但是不是真的有一百只呢?你们会数出来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数和数的组成。(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交流数数方法。

(1)师:每个小组桌子上都有几种东西(学具,数量都在100以上),也请小朋友数一数,每人选你喜欢的一种,正好数出100,还要想办法,怎样摆放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00。

(2)学生操作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100根小棒、100颗小石头、100颗花生、100个练习本、100块糖)。表扬在数数过程中合作得好又数得准的小组,然后请几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本组的数法。

(可能出现情况:1个1个地数,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师:怎样数出100的?(一个一个地数,10个放一堆;两个两个地数,20个放一堆;五根五根地数,10根扎一捆……)。

你数出的100里有几个十?(或几个二十?几个五十?)。

(3)师:很多同学选择了10个一堆或10根一捆进行数数,觉得这样又好数,又非常清楚。

请观察一下,十根扎一捆,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黑板贴出十根十根扎好的100根小棒)。

你怎么看出来的?(10个一是十,有10个十,10个十是100。)。

(板书:10个十是100)。

(4)小结:10个十是100。

2、做一做。

(1)完成教材35做一做第1小题。

学生边摆学具边从五十七数到六十三,再从六十三数到七十二。(指导学生每数满十就扎一捆或放一堆,渗透组成知识。

(2)从七十二数到一百。(同桌一个接一个地数)。

(3)完成做一做第2小题。

数一数小猪吹了多少个泡泡?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数泡泡。

反馈:一个一个地数、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

讲授35页例2:

(1)师:手拿7捆小棒,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生:有七十根。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一捆小棒是1个十,7捆小棒就是七个十,7个十就是七十。

说一说:七十是()个十组成的。

(2)师:那现在我需要46根捆小棒,应该怎么摆呢?请同学们帮我用你们的学具摆一下。

生:拿4捆再加6根。

师:为什么这样拿啊?

生:应为4捆小棒是4个十,6根小棒是6个一,合起来就是四十六。

说一说:四十六是()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完成35页例2的做一做。

看一看,想一想,再填一填。全班订正:三十五是()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让学生同桌合作,一人任意说出两位数,另一个人说说它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然后互换。

三、巩固与发展。

1.数一数,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1)我们班有()人,男生()人,女生()人。

(2)我们班有()张桌子,()椅子。

2、抢“100”的游戏。

用对口令的方式,一人说一个数,另一个人接着说下一个数,看谁说到100谁就算胜了。组织学生做这个抢100的游戏,一方面提高学生数数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数数活动中探索10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

《10的组成》教学设计

《6和7的组成》安排在一个课时,教学6和7的组成,是为了学习6和7的加减法做好准备的。教材先让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体会6的组成,然后结合直观图让学生完整地说出6的组成。7的组成教材是通过分正方体去体现的,但教材只给出了三种分法,其余的通过学生的联想得出。

学生已经有“5以内数的组成”的学习基础,而且6和7的.组成是在学生认识了6和7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时,应该结合给小圆圈涂色的画面,让学生边涂色边填写6的组成,但是重点应该讲解5和1、4和2、3和3组成6,其余三组让学生通过类推、联想直接推出。学习7的组成,方法是一样的。

1、让学生在涂色、摆学具的过程中,去感受6和7的组成;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能想到另一组组成;

3、增强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继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

2、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3、注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一、复习旧知。

1、导入说明: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随意选择两个你喜欢的数比比他们的大小。

2、猜数:一个数比5大,这个数可能是几?一个数比5小,这个数可能是几?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