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专业16篇)

时间:2023-12-18 05:56:18 作者:书香墨

范文范本的使用需要学生们在借鉴的同时,注重自己的创新和个性的表达。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在教学中通过鉴赏名画,同龄人的优秀作品及介绍有关美术作品的传奇故事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惊叹不已之际,天空飞来两只鸟儿扑向画面抢啄葡萄,观众更为其喝彩叫绝,认为画家技巧真是高明之极。巴尔哈西乌斯上台时,只见他不紧不慢地把拎着的包袱放在桌子上,便若无其事地对着公众嬉笑,大家叫他打开包着的包袱,他却置之不理。观众等急了喊叫着叫他打开包袱时,他指着包袱说:“这就是我的画。”当公众看到他画的包袱逼真得欺骗了大家的眼睛时,更是对其画技赞叹不已。大家听了老师的介绍后心中便由生敬畏之情。这两位画家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或是抱着头空想所能达成的,在他们成功的背后不知付出了多少汗水。有了这些榜样,同学们容易树立崇高的理想。此后在每次专业课上,同学们都勤奋好学,刻苦努力,为着自己的目标而不懈努力,争分夺秒地学习。一个学期结束后同学们的水平提高得很快。教师应采用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创设有利益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通过美术教学发展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集中思维是指把各种有关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或最佳解决方案的思维。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寻求多样答案的思维。而创新思维的发展需要综合运用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通过命题画发展发散思维。如小学五年纪美术课中要求学生围绕“春天”画一幅风景记忆画;首先引导同学们回忆春天有些什么样的景象,有哪些大的变化(如冰雪融化、农民播种、柳条刚发芽、燕子报春等等)。然后再让他们自己画,结果同学们的作业上有各种各样的春天的景色,有的画了正在播种的农民,有的画了刚发芽的柳条,解冰的的冰河等等形态各异,千变万化。最后我让同学们交换作品欣赏,并指出别的小朋友作品中的优缺点。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思维积极,活跃。同时他们自己也可以学习其他人的优点,这样一来,同学们明白了表现春天有多种多样的方法,从而他们的发散思维得到了发展。

此外我还让同学们临摹有关人体的各个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并加以巡回辅导,然后引导同学们画一个完整的人(表现一个熟悉的人),结果有同学画了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有的还画了自己想象中的机器人同时还添加上相应的背景等等,同学们的画形式多样,内容具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训练,从而促使学生形成独特,新颖的思维,同时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充分的表现,大胆的创造。

三、通过记忆画、想象画、写生教学以增加表象储备,从而发展创新能力。 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客观事物的形象,即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表象储存的越多越有利于发展创造想象,因此表象是创新的'基础。记忆画是绘画基本训练的方法,是以形象记忆为基础,把记忆中的形象默写出来,所以也叫默写,是培养学生随时注意观察周围事物,进行形象记忆的习惯,提高学生记忆能力的途径。如:先提出课题“记忆画——公共汽车”,通过谈话,引发学生思考公共汽车的形状,颜色,公共汽车的种类和分析不同车的异同,要求学生画一辆或几辆公共汽车;也可以添加楼房,街道两旁的树木,再带领学生观察。同学们做作业时能根据自己的创新能力画出自己心中的公共汽车。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在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人类进步过程中,文明本身就来源于创造性思维,儿童时期是人创新思维最为活跃的阶段,应该鼓励并加以辅政。美术新课程中,明确指出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曾经有位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试验:把一只跳蚤放在一个瓶子里,给它罩上一个透明的玻璃板,它一跳就撞回来了,一跳又撞回来了,跳来跳去形成条件反射,当再把玻璃拿开时,人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只跳蚤再也跳不出这个瓶子了。试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千万不要限制了孩子的思维空间,对于学生神奇的想象,教师要充分理解,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的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否则就只能培养出像跳蚤一样的学生。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激发兴趣,点燃学生喜爱情绪

就会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思考,而且还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

怎样才能激发孩子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呢?首先,教师应该多花些时间做规范的示范画作品,激发学生喜爱美术的兴趣。其次,在教学中,多开展一系列主题绘画活动,先让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再让学生带着愉快轻松的心情去画出自己的世界,让学生成为绘画的主体,再选择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给大家欣赏,使他们带着羡慕与激动的心情产生绘画的想法。这些活动能有效地开启学生的思维大门。

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少儿美术有它自身的规律,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自身发展规律,保护好这片净土,同时更应该合理的开发这片净土。教师应该改变教学观念,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不是教授学生,禁锢学生的思维。

样;采用“发散思维” “一题多表现”引导孩子们想象, “大家把棕树的形状画的非常漂亮,但是为什么都是绿色呢?”,经过思考,孩子们的画面变成了五颜六色,有个小朋友的棕树被画成了黑色,他告诉我们棕树被污染了。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开发,同时也保护了这片净土。

三、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想画画”是每个儿童抒发自己情感最直接的途径,因而美术课便成了孩子们感情交流的重要场所。首先应尊重了解学生自身心理,生理发展的客观性,应给他们最大的自由空间,去发展他们的创作个性。鼓励学生在个性的基础上大胆地表现,鼓励学生对他人的艺术作品发表自与众不同的见解。许多优秀的大画家致力于儿童画的研究并从中吸取了营养,毕加索以幼儿的丰富想象建立了“立体派”艺术,卢梭用孩子涂鸦般的抽象形式,奠定了表现主义艺术的基础。

达到了他所表达的心情,也达到了艺术的一定境界,学生们的胆子于是大起来了,不同的《过年了》的场景越来越多,从而更好的保护了孩子们的个性化,让美术课丰富了起来。

总之,美术课是轻松愉快的,不应该给孩子一种压抑的感觉,尽量让孩子们在自由的空间里畅享美术的美。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进行活跃的思维,尊重学生的各种想法和作品,大胆的张扬他们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必须主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自觉能动性的开拓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创新教育是培养人的创造性素质,开发人的高层次能力 ——创造能力的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美术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现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是其他科目不可比拟的。

《在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小学美术教学创新能力如何培养论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就是在创新的基础上才出现了不断发展的。而创新是源于人才的培养,只有高科技的人才才会有所创新。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离开了教育难以谈创新。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一切人才的出现都是靠教育培养出来的。因此,我们作为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小学教育是属于基础教育,学生的养成和习惯都是在基础教育上,学生从小就要打好关键的基础。我们作为小学数学学科更是关键的关键。数学是具有思维发展的学科,它以严谨的思维比较恰当地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因此,我们要努力研究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使他们从小就有创新意识,不断成为科学的顶端人才。下面就根据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研究,特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营造创新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情境的营造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因为只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学生才能够发挥他们的思维空间,他们才能够去想象和联想应该想的`东西,他们的活跃思维才能得以施展。素质条件的教学就可以极大地使学生进入到创新的优势环境学习中,他们就会发挥自己的创新特长,敢于想象创新。而传统的教学则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没有丝毫的创新意识,他们只是极其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记忆,他们不敢去想,不敢去做未被书本上知识的规律。这就极大地限制住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现代教师应该明确培养学生的意义,在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我们要注重对教学的环境创设,形成一种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利用导语营造一堂课的教学气氛。比如,我执教“有余数的除法”一节课的时候,我把20个不同颜色的篮球按照红、粉、绿的不同颜色编成号码。然后让学生根据屏幕上的序号来考老师,老师就会轻松地说出它们的颜色。通过这一表演,学生感到非常奇怪,于是就对这一堂课所讲的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样就非常有利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也步入了创新的参与中来。创设新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基础。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要完成自己的主导作用。”由此,我们应该知道,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要地位,教师要把各种问题的思考都要引导学生来完成。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做到让学生具有自主探究的精神。1.多给学生创新的机会。传统的教学学生是被动地听老师讲课,他们认真地做着老师讲的课堂知识,他们丝毫没有想入非非的问题,认为老师是唯一的主宰者,没有可疑问的问题,只有老师才是唯一的,是知识的尊崇者。因此,教师要明确注重给学生更多的创新机会,让孩子们大胆地去想象和猜测问题的形成,给他们创新的空间。比如,在讲“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一节课的时候,我便问及学生道:“同学们,看看你们感觉应该有什么问题需要问吗?只要你们感觉有疑问就可以放开心理的阻拦,大胆地发问。”于是,学生便争先恐后地提出了各种问题: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是怎么样的?是怎么进行计算的?它的面积是怎么计算的?等等。这就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发问。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也得到了普遍提高了。2.给学生一定空间。数学的特点就是比较抽象,学生自然感觉到没有什么可以说的,我们作为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思考空间,让他们勇敢地走进分析中。培养他们的敢字精神。比如我在执教“时、分的认识”时,出现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孩子们对时针所指在2、3之间,分针指在11时,是2时55分还是3时55分出现了不同的意见。于是我就指导孩子们结合教具钟表的模型各个小组进行讨论和探讨,很快就得出了统一的答案了。许嵩的想象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三、结合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所以,我们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结合生活情境让他们进行问题思考。它要体现在小学数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结合学生身边所经历的事实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分析。比如我在“相遇问题”一节,就谈到大伟和莉莉的事情,当大伟的笔记本落在家里的时候,莉莉怎么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呢?通过激烈的探讨和争论,导出了三种方法,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一定要按照教育理论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给孩子们营造出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他们能够有着更多的广阔思考和学习的空间,努力提高学生们的探究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小学美术教学创新能力如何培养论文

摘要:长期以来,小学的美术教学提倡是“看画”或“临画”为主要教学方式,而获得的结果也是以“相似”为最终获得的结果,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接下来,我们探讨关于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与根本。《美术课标》也明确指出: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作为小学美术教学教师应该深刻领会《美术课标》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把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美术教育的出发点,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基础,积极挖掘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广大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全面体察美术的艺术感,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创造的激情,从而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当前,小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存在积极性不高,一遇到困难与挫折就会心生畏惧的表现。一方面是小学生他们受年龄与心理双重因素的正常制约,造成他们情绪不稳定,往往起伏不定,另一方面是教师教学给他们的任务时,由于不能够有效反映他们自身的生活主体性表现活动,容易造成他们失去信心,更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爱好。如:教师在实际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绘画,通常是让学生“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的方式进行,这样极容易导致小学生失去兴趣,枯燥、呆板的教学方式,会造成学生误认为美术课就是单一的模仿“画画”,并不需要进行思维的反思,一方面扼杀了小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还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这种呆板、陈腐的艺术教学方式,学生由于反复枯燥的模仿,会让学生失去兴趣,因此会造成学生越来越不喜欢美术教学。真正的美术教学,“美术”与“创新”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才是美术教学的真谛。

1.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长期以来,小学的美术教学提倡是“看画”或“临画”为主要教学方式,而获得的结果也是以“相似”为最终获得的结果,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是前文提到的,就是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发挥,学生的灵感也会在“临摹训练”中逐渐泯灭。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临摹是教学的一种方式,也是基础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完全的临摹就会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那么在临摹教学中,应该强调以学生个体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思维特性。如,我们在教“小鸟”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临摹一幅画,然后当学生临摹好以后,我们给他们放一些短视频或者给他们听一段大自然的各种鸟叫声,这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在临摹的画上进行再创作。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大胆尝试,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也增加了课堂的活力和兴趣,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与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打下了基础。

2.改变评价方式。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影响,教师应该保护好学生,努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当前,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作业好坏评价依然是一个重要过程。过去,教师在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时,通常会以“像不像”作为作业的评判标准,这样无形中就会扼杀学生创新,导致更多的学生不敢进行画的创新。因此,需要改变这种评价方式,对画的评价方式应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表现。勇于发现学生作品里面的“闪光点”,并给予高度的表扬和肯定。哪怕是画中的一块色彩、一根线,只要有着学生的思想表现,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让学生对自己的画充满信心,引导他们培养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以便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逐步培养其创新能力。

3.走出美术课堂,开阔视野。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生活中到处都是艺术的气息,而是欠缺被发现的一双眼睛。小学阶段作为培养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增强创新能力的阶段,美术教师除了教会他们应有的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教会他们自己学习的能力,让他们融入大自然环境里面。教师尽量多带学生走进大自然中去,让他们多亲近一下自然,多与大自然交流的机会,这样让他们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都是他们学习的对象。例如,在教《走进春天》一颗时,学生通过走进大自然,感受春天,比较四季的变化。教师可以让学生开阔自己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用画笔绘画出来春天里的所见所闻和喜欢的事物,这种轻松、活泼又充满生活情趣教学方式,会无形中增加学生的爱好,提升其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俞辉.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作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06).

[2]段君友.浅谈如何运用多媒体辅助小学美术教学[j].中国新通信,(14).

[3]彭一邶.小学美术手工教学思路探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06)。

小学美术教学创新能力如何培养论文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创新是贯穿始终的核心思想。没有创新,就难有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数学学习也如此。数学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改变以往教学模式,更新陈旧的理念,树立创新意识,不能为了教而教,也不能为了考试而教。同时,教师还应认识到,在数学课堂上,过多的机械训练,不仅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还会使课堂氛围更加呆板、沉闷,使学生觉得数学是一门非常枯燥乏味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致力于书本知识的传授,更要侧重于通过全新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基于问题学习,进行启迪创新。

“基于问题学习”是一种新教学理念。在这种教学理念中,教师从身边或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新知识的引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以往在数学课上,由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它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能适应当下小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理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理念是截然不同的,这就要求相关数学教师要转变原有观念,改变以往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有趣、有挑战性的内容,将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富有积极性,主动去观察、推理、验证。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程度的锻炼,且往往能从不同的角度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能力必然会得到提升。

3.合作学习,激励创新。

在当代教育理论中“,合作学习”是一个被广为推崇的理念,甚至有教育评论家将之列为当代最伟大的教育理论。根据“合作学习”的理念,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互助性学习。因此,也可以说它是一种以小组为主的教学活动。在分组之前,教师一定要全面掌握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以便于公平竞争的开展。然后,教师再选一名表现优秀的学生做组长,或者让小组成员轮流做组长。想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理念,使学生明白互助合作的必要性以及相关原则。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会得到有效的锻炼,同时,为使小组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组长和组员也会更具积极性和动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和钻研,往往能对同一道题目找到创新性的解决方法,使自身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4.应用现代教学信息技术。

课改实施后,教育机构和教师更注重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中,通过信息技术,使教学模式和内容更加新颖、生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将信息技术引入现代教学后,使信息的传递更具双向性,非常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一定要注重现代教学技术的合理应用,从而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课堂上更具积极性。在具体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通过多媒体完成对相关知识点的重组和创作,使其更好地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

如此一来,在演示过程中,通过视觉、听觉的多重刺激,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讲解北师大版教材中《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学内容,教师可以展示一段与之相关的动画故事:孙悟空公平分饼。在鲜活、生动的画面中,孙悟空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其他猴子,第一块饼被孙悟空平均分成了四块,将其中一块分给了甲猴子,乙猴子看见了,嚷着要两块。孙悟空便将第二块饼平分成八块,乙猴子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两块;丙猴子看见了,嚷着要三块,孙悟空将第三块饼分成十二块,丙猴子如愿分到三块。这样的画面非常吸引人,在观看动画故事的同时,学生充分调动想象力和创造力,于无形中完成了对课堂知识和内容的重构及创造。

二、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以来,创新能力的培养已被列入教师的教学目标。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使其成长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数学教师一定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话题。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进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博采众长,悟出了“寻门而入,破门而出”的八字心得,这就是在告诫我们不能照搬照抄,要有所创新 。

根据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强调在艺术活动中的主观意向及内心精神世界的表现,给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学个是主体,要充分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创造潜能,淡化象与不象的评价标准,强调主观感受的表达,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开发,创造出一幅幅活泼健康、意想不到的好作品。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培养学生创造力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正确认识、改变观念,有效实现素质教育是实现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

习兴趣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人们常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

二、提供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因势利导、及时启发、促进创新 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之下,我们经常看到课堂往往是死气沉沉、机械、呆板、压抑个性、千篇一律、乏味的重复,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其要求十分笼统,既分不清层次,也没有具体的目标和要求。因此,首先要赋于学生一个相对开放的学习空间,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去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营造适合培养创造能力的良好氛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及时启发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同时能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已与众不同的见解。引导学生积极发展创造想象思维和培养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想象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也是学生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美术课教学中的室内、外写生、社会实践等,正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主要教学目的的。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

三、激发兴趣、创新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兴趣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激发兴趣是为了启发思维,是为了实现创新。如果说创新是永恒不变的话题,那么兴趣就是创新得以实现的永恒动力。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动机。当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就会对学习活动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就会主动地参与和实践,那么其中就会随之迸发出难以想象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来培养他们的兴趣呢?一是因地制宜,寻找学生最感兴趣的材料和游戏、最感兴趣的话题;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身边入手,通过装点自己的居室、生活学习用品进而深入到课堂美术学习中。二是要善于从学生的诸多不足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每一次小小的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明白学习美术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高校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摘要:创新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从学生个体发展、高等艺术教育改革、舞蹈教育本身的要求以及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四个角度阐述了高校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我国在舞蹈教育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也随之暴露了一些问题:相比较八十年代初期,经典作品越来越少,无论是舞剧还是舞蹈作品都在逐渐流于表面化和动作化,失去了舞蹈艺术的文化品格和深层内涵;古典舞和中国“现代舞”都越来越具有相似的艺术气质,失去了不同舞种的独立特征;精湛的舞技似乎已经成为度量卓越舞蹈人才的唯一尺度;“泛舞蹈化”已经在越来越多的舞蹈人才上打上烙印等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究其本质,在于舞者缺乏创新能力,从而使其舞更多地关注表象,忽略了内在精髓。在高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中,缺乏创新能力将严重影响人才质量。因此,高校应着重于培养舞蹈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下面将从四个方面论述高校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一、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高校舞蹈学专业学生都将走向社会,成为舞蹈技能的实践者、舞蹈教育的实施者以及舞蹈艺术的传播者。显然,只有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才能更好地扮演好这些角色,为新世纪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传道、授业、解惑”作为中国传统教育观念,一直得以尊崇。现阶段如果仍然继续强调以教师为活动主体,忽略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作用,会对教学效果造成一定影响。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接收教师传授的知识,这些知识并不代表真理,学生应带着质疑和批判的眼光在实践中去检验、提炼、吸收或摒弃。其次,学生在学习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效果。“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注重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锻炼学生独立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好的发展。舞蹈是一个实践性和创新性很强,风格的定位、姿态的调整、动作的编创、作品的构思、空间的布局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创新思维,这也是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所必须具有的能力。

二、高等艺术教育改革的需要。

《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高校舞蹈专业所培养的是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他们应具备扎实的舞蹈理论功底、精湛的舞蹈技艺以及高超的舞蹈编创才能。而这些都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反复锻炼。

三、舞蹈教育本身的要求。

与艺校不同,高校舞蹈专业是要培养素质全面的舞蹈人才,他们毕业后主要从事舞蹈理论研究、舞蹈教学以及表演等工作。这就要求高校的舞蹈教育不但要紧抓舞蹈技术技能的训练,还要注重舞蹈专业学生文化水平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只有同时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才能走一条有利于舞蹈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只有通过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才得以实现,这也是舞蹈教育的基本要求。

四、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的需要。

舞蹈作为表现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和艺术魅力,具有一般注入式教育无法比拟的特殊功能。现今,舞蹈教育的美育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同,中小学增设舞蹈课程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小学舞蹈教育更多应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而不仅限于舞蹈技巧的简单传授。通过对一些中小学的调查,他们需要的是具有较全面知识和技能的舞蹈教师,即要求教师既要有示范能力,又要有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切实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有效打通中小学舞蹈人才的“需”与高校舞蹈专业人才的“供”之间的障碍,以符合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的需要。高校舞蹈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舞蹈人才,这些人才走上社会之后都将成为舞蹈技能的实践者,舞蹈教育的实施者,以及舞蹈艺术的传播者。要将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应当全面提升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鲜活的舞台人物形象的塑造、不朽之作的问世、深刻思想的表述、创见的发表———这一切,都将依靠富有活力的创新能力才能做到。离开了创新能力,舞蹈领域的一切活动都将失去它生命的灵性。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游嘉颖.高等舞蹈教育的调查与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

[2]丁辉.浅析创新型人才的含义与特征[j].当代教育论坛,(14).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西民族民间舞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常态下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国家战略。利用遗传学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具体采取了完善实验教学设施、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建立公平合理的学习评价体系等措施,提高遗传学实验教学水平。

万众创新”是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倡导和实施的战略举措,也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遗传学作为生命科学领域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是联系生物技术专业各专业课程的重要节点。众所周知,遗传学和其他生命科学领域的学科一样,科学研究过程就是创新发展过程。因此,通过遗传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特别重要。作为遗传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遗传学实验教学不仅是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术的过程,更是教师利用综合性、拓展性实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遗传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

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综合性、拓展性实验对于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的要求相对较高,为保证实验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应该尽量更新实验设备、完善基本实验设施,利用学校设立的专项资金对实验室进行装修改造,配备遗传学实验教学所需的仪器设备,如普通光学显微镜、恒温培养箱、电子天平等仪器、高速冷冻离心机等。另外,通过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将学院共享中心拥有的荧光显微镜、荧光定量pcr仪等大型仪器设备在管理人员协助下对本科教学开放。

遗传学实验教学中面临如下问题:实验课时有限,难以安排较多创新性实验;传统实验教学资料十分陈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和拓宽。一是支持教师在进行验证性实验教学时,带领学生对实验所涉及的各种步骤进行优化调整,并利用研究数据确认可行性。由于试剂的配比、实验条件的设置等都会影响最终实验结果,因此这一优化调整过程既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又可在实验过程中添加自主创新成分,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赋予了学生动手动脑的锻炼机会;二是合理开设拓展性、开放性实验,这对学生接触前沿科技动态、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拓展性、开放性实验教学中,教师只负责准备基本的实验试剂和仪器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将学生分小组后,让小组内成员相互配合,完成包括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调配所需试剂和仪器等实验流程,并要将最终实验结果做成展板进行评比。这种模拟真实科研的实验,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和求真精神。此外,教学资料是实验教学所需的基本工具。丰富的教学资料有助于提高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由于遗传学是从细胞整体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遗传规律和机制,其研究内容的复杂性和研究进展的快速性决定了让学生了解科研设计思路往往比掌握某个具体的实验技巧更为重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经常向学生介绍遗传学的最新研究动态,帮助学生分析高水平遗传学研究论文的设计思路,了解遗传学研究中所涉及的与本科实验教学相关的实验技术与环节,这样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意识。

3改革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遗传学实验教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帮助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1]。例如,师生面对面交流实验心得就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式。由于理论课时间和形式有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难免存在障碍,而实验教学则少有羁绊。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科研经验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过程,共同探讨实验方案,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2]。鉴于有些遗传学实验的复杂性,若仅凭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学生自觉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目前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利用手机教育app整合的丰富教学资源和强大的数据库,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实验教学的课外自主学习。这一举措既保障了实验教学任务的完成,又突出了自主学习的特点,还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4建立公平合理的学习评价体系。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考核中,由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的限制,导致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体系比较单一[3,4]。如何公平、有效、科学地评价学生学习实验课程的效果,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在遗传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成绩判定中除了对验证性实验的结果、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考核进行计分以外,还对综合性、开放性实验中实验设计的创新性与合理性、实验过程的规范性与正确性、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等环节也进行计分。上述做法不再以实验结果等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而是更注重学生在遗传学实验课程学习中的综合表现,这样才能公平、有效地评价学生学习实验课程的效果。

5结语。

为了提高遗传学实验教学质量,从强化实验教学设施、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完善学习评价体系等方面对遗传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其宗旨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今后,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提高遗传学实验教学效果的相关措施,并在实验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充实和更新,以期更好地为国家“创新创业”战略服务。

[参考文献]。

在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可以美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人的一生有很重要意义。要想享受美,首先就要去创造美。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是时下美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使儿童创造性地学习,教师则要开展创造性的教学。创造性的富有魅力的课,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有着重大的作用。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普遍地把小学美术课作为图画课,图画课的任务仅限于传授简单的绘画技法,往往造成学生只知学美术而不知道什么是美。教师不能把审美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是加强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欣赏课,更不能把审美教育与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对立起来,而应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我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这些年来在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始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上。在美术课中,在启发儿童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还要教给儿童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知识越丰富,技能越熟练,人的视野也越开阔,创造思维也越活跃,作品也越成熟。以下几点只是我的一点深刻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一下。

一、培养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心

如果没有积极的感情参与认识活动,不可能表现出兴趣的特点来。兴趣与好奇紧密联系着,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活动就不 会产生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参与。教师善于诱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形成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 一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 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如《中国画写意蔬果》一课,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和认识我们民 族的优秀的传统绘画——中国画,这节课的成败就在于教师采用什么方法讲述和介绍能使这一传统艺术在孩子 们的心灵上烙下深深的印迹。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教师可以把新知识编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讲给他们听 。如,我在向学生介绍中国画的特点之一落墨不可更改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相传以前,有位才学出众的宫廷 画家,有一次得到了皇帝亲手赏赐的一幅绫子,并命他在绫子上作画。画家由于高兴贪饮了几杯酒,不料他在 作画时手打颤把一滴墨抖落在绫子上。画家吓出了一身冷汗,因为沾污皇帝赏赐之物弄不好是会掉脑袋的。后 来,画家急中生智,巧把墨点儿改画成一只苍蝇,这幅画后来得到了皇帝的夸奖。老师讲得绘声绘色,孩子们 听得津津有味。由于小故事感染力强,使孩子们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急切 想动手试一试的心情溢于言表。落墨不可更改往往使学生谨小慎微不敢下笔,这是教学的难点,但学生听了老 师讲述的这个小故事后,古人的创造通气和智慧消除了他们的顾虑,孩子们便大胆放手作画。

二、美来源于劳动,服务于劳动 又服务于生活

美产生于劳动,又服务于劳动。人们在生产中不仅要获得物质上的满足,而且还要从中获得美的享受。随着现 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艺术设计和创意的范围十分广泛,美蕴藏在人类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色彩斑斓的大自然,优雅别致的环境装饰,五彩缤纷的生活现象,人类端庄高雅的行为举止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艺术作品,等等,都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摇篮。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现实生活的美,也就无法正确认识与理解艺术美。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美术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去 体验和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的美。

三、教师要感染学生 与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在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民族之魂。学校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因此,实施创新教育是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必然趋势和神圣职责,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一光荣的任务,为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而作出自己的积极贡献。

创新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小学阶段是重要的打基础阶段,小学美术教学在培养儿童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上又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不仅深深感悟到了这一作用,而且在探索和发挥这一作用中进行了一些积极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的做法主要是遵循“激趣——开发——创新”的认知规律,做到知、行统一,使小学生从爱画画到会画画,在画画中既培养他们一定的美术基本素质,又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活跃他们的创新思维并使他们取得某种创新的成功。这种成功感迁移到其他文化课学习中去,就必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巨大的潜在作用。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基于这一认识,我在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中都把“激趣”放在首要位置,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而设计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激趣方法和手段,如讲故事、背诗词、做游戏、放音乐、播录像、打幻灯、展实物、示范画等等,使学生一进课堂就进入兴奋状态,产生强烈的学习情绪和欲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注意保持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当堂训练,直至基本掌握,并在课后作业中继续绘画或制作,得到学习的满足和成功。在小学各科教学中,美术教育是最容易使学生获得成功感的教育,美术教师应该很好地把握这种成功,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主动的追求。例如,在《伞》的一课中,我就展示了四、五把形状、大小、色彩各异的伞,并通过走动、转动等动作,使学生对伞产生兴趣。然后,我就问“同学们都使用什么样的伞?”一下子全班同学都举手抢答,把自己用的、父母用的、看到他人用的各种各样的伞说了好多好多。在同学们对伞有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我就及时导入如何画伞、伞的基本构图、伞的色彩和花纹等教学内容,并让学生当堂画出自己最喜爱的小花伞,每个学生都画得很好。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思维。

美术课应该是一堂丰富多彩的课,一堂开发学生想象力的课。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全部知识进步的源泉。”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想象可以感知已有的,也可以探知未有的、有待创造的。想象力其实就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功能。美术就是最具想象力的艺术,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或者叫创新思维尤其显得重要。那么如何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呢?我的体会是要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因为在轻松愉快、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下,学生才能易于引发创造的激情,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为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对学生“动情”、让学生“动心”,师生一起“动手”,从而在“互动”中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师生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艺术天地里自由地翱翔。

2

对学生“动情”,既要体现教师的满腔热情、充满爱心,在言谈、举止、情感以至个性上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又要体现在创设教育情景上,运用多种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要摆正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关系,师生一起去探索知识的奥秘,达到师生情感上的交流、传递和感染。

让学生“动心”,就是要使学生不断增强“创造成功”的信心和勇气,一点一点去做,一步一步去走,一个一个阶梯去攀登,一次一次地成功,即使失败也不气馁,而是继续去争取成功。

师生一起“动手”,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一起共同参与。每一堂课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画学生看,而是互讲、互画,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例如我在教低年级美术课时,经常从做游戏开始,如让学生粘贴红、黄、蓝三种不同颜色的蝴蝶;用方、圆、三角形色纸块接人脸或小动物;用相互戴帽子的形式来展示各人制作的帽子;用学生讲坐车故事的形式来表述汽车的形式、颜色、构成等等,这样在游戏中激发兴趣,进而展开想象,然后完成一幅画或一件小制作,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技校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美术教育并没有“全面到位”。除课程安排在许多中小学只是“阶段性就位”以外,学校领导以及教师本身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到位,从而使美术教育在培养少年儿童成长的一些基本能力方面,并没有在课堂教学中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贯彻。本文就以美术教育中关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兴趣的培养

如果成功是建立在彼岸的一座诱你登临的宫殿,那么兴趣就是你航行的动力,它既是创造的前奏,成功的先导,也是成功路上不可少的助化剂。有人曾说:“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日本有一位儿童教育家说的好:“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得以顺利发展就会成为天才。”

兴趣的萌动——唤起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种性格特征,是相信自己的一种心理状态。一般来说,只要儿童智力正常,就最容易对周围的事物发生兴趣的。他们伸出稚嫩的小手,那起画笔,把自己头脑中有趣的图象符号画在纸上、墙上、地上,还能有模有样的讲出故事来。此时家长和老师一定要肯定孩子的成绩,对他们说:“真聪明!”鼓励他们画出更有趣的画来。因为多数孩子兴趣的维持是短暂的、多变的,如果行动的结果未能满足他们的兴趣或得不到大人的肯定,他们会马上扔掉画笔去注意别的事物。频繁的转移兴趣及缺少成功的满足感,很容易使孩子对自己丧失信心,在我教的学生中有位女孩,她叫司冬丽,刚开始学国画时,她有些站站兢兢,拿起笔不敢画,第一次结束时,她把画藏了起来,第二次上课她不肯来,在同学们的拉扯下,勉强来上课,在上课时,我对她说:“上次你虽然把画藏起来了,但我还是看到了,那些用笔用墨都非常好。今天你好好画,我相信你会画的更好。”当她在纸上画出第一笔时,我说:“很好,墨色变化丰富,就这样画,大胆,别怕,你能画出漂亮的画的。”有时,我作过示范后,看她画后,我说:“嘿!你画的比老师的还好!”就这样在我的不断地鼓励下,一张张色彩艳丽的作品展示了出来。我还通过把他们的作品参加比赛和刊物投寄并获奖及刊登,她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自信心不断的萌发,唤起和增强,对绘画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她父亲经常反映,她在家里只要有空就画,并且每次上课总显的特别积极,兴奋。在学习别的知识上也更主动,更自信了。

兴趣的激发——提高观察力

地质学家李四光说:“观察是取得知识的重要步骤。”然而孩子的观察普遍不细致,常常东瞧瞧西望望,走马观花。在绘画中如何开发孩子视觉能力,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从而使他们对观察对象有稳定而集中的注意力,这是提高观察能力的关键。在美术活动中,我通过启发儿童面对观察对象寻找相同点与不同点的类比方法来进行发散思维、联想造型。如在人物写生中,好多小同学刚开始会说:“太难了,我画不出来。”我说:“你们看看这位叔叔有什么地方跟别人不一样?”有的小同学马上说:“他是大胡子。”另一个小同学接着说:“他带着黑边眼镜,我都看不见他的眼睛了。”还有的说:“他脸瘦瘦的、长长的。”七嘴八舌,气氛很活跃。我接着说:“那你们再看看他那些地方跟你的爸爸或者叔叔是一样的。”小同学们顿觉有趣,有的说:“他的头发跟我的爸爸的一样,前面空空的。”有的说:“他穿的衣服我爸爸也有。”……于是我对他们讲:“你们看出了这么多特别的地方,那么只要把这些观察到的样子统统画出来,肯定是一幅很成功的人物写生画。”小同学们马上胸有成竹地画了起来。通过这样有趣味的观察,使他们对今后的`人物写生课非常感兴趣,画出人物生动特征明显的画。

兴趣的展开——培养想象力

根据心理学家的调查研究,发现孩子想象力发展的趋势是:由无意想象发展到有意想象,由再造想象发展到创造想象。孩子的想象异常活跃、大胆,常另大人惊叹不已。但有些家长常常用某些条条框框来约束孩子,对孩子的一些不符合“规矩”的大胆想象加以纠正和批评,而孩子则认为大人不理解他们,深感委屈,久而久之,会对某些事物失去兴趣,或想象比较单一,贫乏。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要使儿童创造性的表现他们那些稚拙的认识和强烈的情感,一定要让他们的童真天趣充分释放出来,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空,让想象展开翅膀。在一次创作课上,我先让学生看一些优秀的儿童画,然后放了一段大海的声音,孩子们对这一画画形式感到非常新奇,都充满了兴趣,有好几个小同学听完后马上就说:“我已经想好怎么画了。”孩子们就是在如此轻松愉快的美术活动中,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世界,获得了表现自己创造力的天地,浓厚的兴趣也随之巩固和提高了。

《技校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小学美术教学创新能力如何培养论文

新形势下的基础教学改革,以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为宗旨,达到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所强调的。美术在高职教学中,面向全体艺术学生,对于学生能够培养其艺术特质,也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创新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能力,目的就是培养出创造型人才。高职美术课程课标之中也十分明确地指出美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具有不可置否的作用,所以创新教育越来越成为美术教学的大趋势。

美术本身就是学生必须选择的一种艺术教育内容,美术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自身的优势。

(一)创新意识概述。

人们立足于现有社会或者每个人群个体发展的需求,引发了对还不存在的事物或者某些概念性的动机,在此基础之上的创造活动之中所表现的意向以及设想就是通常所谓的创新意识。这种创新的意识处在人类活动之中较为积极的并具有建设性的表达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思想依据。这种思维方面的存在是创造力的前提。创新意识存在三个最重要特征,分别是:

1.新颖性。创新意识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或用新方式对社会需求进行更优良的匹配或者满足。这属于一种求新意识。

2.社会性。创新意识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提升人们物质以及精神生活水平为目的,这种物质或者精神需求往往会伴随着人们社会条件的发展而出现变化。在某些特点的阶级社会之中;创新意识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阶层或者人们的主流道德观所影响。人们创新的意识所激发的创造性活动必须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这也就是创新意识具有社会性的原因。

3.个体性。在人们的创新意识之中,会因为其自身所处社会地位或者文化素质等一一对应,创新的个体性对于人们进行创新活动有作用。

(二)创新性教学。

一般来讲,创新性教学主要就是指在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再次发掘或者重组;立足于社会的实际情形,对问题进行解决。一言以蔽之,创新性教学就是在教学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创新是美术发展的动力。

美术本身属于一门人文学科,其本身的发展是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而无休止的创造过程。美术的灵魂就是立足于创造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在发展过程中如果不考虑创造性,就可能直接导致美术学的发展面临停滞,美术作品之中的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价值。在美术作品当中,创新所体现的方面有许多,包含表现形式、技法等等。一个画家的创新意识在进行美术创作的时候就会被表现出来,这种表现是创作人对大自然、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性感触,其表现的程度和艺术家背景、生活历程或者艺术修养等各方面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在我国国内外的美术发展历程中,美术领域新人辈出,新美术流派等都不断被创造出来。基于此也能够看出,创新就是美术发展的原动力,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之中进行创新教育才能够长远地发展美术学。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主要通过教学内容以及表现手法进行总结研究,才能够让学生更加充分地认识美术的丰富以及发展离不开创新精神和思维。

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切新领域发展的动力,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创新者的创作潜力。在这当中,学生的创造性观察力以及思维力是最为重要的两项能力。根据相关研究,超过80%的信息会经过人的观察来获取,这种观察主要又分为一般性和创造性观察。美术作为一门视觉类艺术,其最基本的要素都离不开人眼的观察,无论是美术作品的欣赏还是创作,都对创作者观察能力有一定要求,因此,美术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教育有利于对学生观察能力进行培养。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二者的有机结合组成了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要素。人们对于大脑的研究说明,人体的左脑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逻辑思维,而右脑则更多主导形象思维,右脑的认知风格与人的创造性能力紧密相关。因为美术创作与欣赏主要的作用对象是右脑,这也就决定了美术教学过程之中对心理活动、人格以及形象思维等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是具有独特优势作用的,其他学科很难替代。

(一)在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之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

美术老师自身就是学生美术欣赏的启蒙人,在教学过程之中必须对学生艺术形式多样性进行指引,将创新作用对艺术的价值进行连接,对学生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充分运用美术作品感染力,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主动参与,在欣赏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可以在欣赏过程中设置出情境,发挥出学生创造思维。在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应以引导学生欣赏能力为主要手段,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在美术作品的欣赏之中必须擅长创设情境,比如将作品的前后故事进行讲解,朗诵其中涉及到的古诗词或者在进行美术作品欣赏的同时播放音乐等,在欣赏过程中让欣赏者产生共鸣。

比如在对《溪山行旅图》进行欣赏的时候,可以同时播放乐曲《山林之歌》。在对《飞天仙子》进行欣赏的时候,就可以播放《霓裳羽衣舞》等音乐。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有音乐伴奏,就能够更加深刻感悟美术作品之中的内涵,其次可以提供体验性创作途径,感悟美术作品的创新美,采用能够表现美术作品内涵的艺术手法。在学生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要求其进行自由想象,最大程度地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此可以看出,想象力本身就是以创新为原始的动力。传统美术教学之中,美术老师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喜欢根据自身讲解替代学生欣赏行为,忽略学生感受,这种方式对于新改革要求下学生的学习并不利,需要教师为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提供广大平台,所以美术教学过程之中要求教师讲解要少而精,学生接触必须多而广,将更多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想象。

(二)在美术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传统教学过程之中,教学临摹主要采用的方式就是写生创作,这可能会导致学生一直滞留于摹写程度。在新课标提出的创新教学方式之中,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变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破除传统思维,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探寻,着重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对学生能动作用进行激发。艺术表现主要是创造、发现以及探索人类感情的性质,能够对自我情感进行认识和发展,并且能够经过艺术的形式进行完整体现。绘画本身是美术的重要教学内容,不论过程是写生还是创作,在教学中都必须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不断在已有基础之上进行超越。

学生进行绘画的同时,教师需要更为宽容而不要随意地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必须让学生进行改进的地方可以采用商量口气进行探讨,或为学生指明能否采用另一种方法进行尝试,这要求在教学中不能伤害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了解美术不存在固定的学习模式,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在美术作品的设计过程之中任由其发展,自探索之中对新材料的功能或者价值进行发掘,从搜集到的材料到设计制作过程,将更多决定权给予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尊重。极大激发出学生创新的意识,使每个人群个体差异充满价值。

(三)在评价学生作品过程中体现创新精神。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必须对学生画作之中体现出来的独特创造性思维进行赞扬,即使画作本身不完美,只要有较好的创新意识,就必须进行积极的肯定,激励更多学生主动地挖掘隐藏在自身思维之中的创新潜能。优良的作品所展现的价值才能够更好地体现,即使是学生的作品也不例外。展示学生作品的方式有很多,可以在课堂上向所有学生当场展示,或者展现在教室宣传园上,也可以选择在陈列室或者展览室之中。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的同时,必须对学生的创作精神进行肯定和鼓励,褒扬学生的创造精神,能够更好地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

(四)选择体现创新作用的教科书。

美术的教学教材适宜性对于高职学生的美术课堂教学会产生极大的影响,高职美术课改革过程对于提升学生充分利用已经存在的美术基础和经验都有极大帮助,有利于学生创新力的形成。高职教学的美术老师必须对改革教学进行尝试,深入地研究教科书之中的内容,并且挖掘出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深广度,综合性地借鉴各种美术教材。选择体现创新性的美术教学参考书,这样才能够更加有利地激发学生学习创新的潜质。

三、结语。

综合来讲,美术教学过程能够提供独特的条件来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以及创造性思维,美术教学老师需要为适应新形势而不断在教学过程之中改变固有的教育理念,主动对自身的知识结构以及方法进行更新,充分挖掘出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的要素,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并深入贯彻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小学美术教学创新能力如何培养论文

1.1教学方法单调。

虽然现阶段我国进行了教育改革,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授课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一言堂,满堂灌”,教师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采取单项讲授为主,课堂上与学生几乎零交流,只有少部分学生能集中注意力于课堂,跟上老师讲课的思维。即使老师留了课后作业,大部分学生是完成了,但理解与否就不得而知。

1.2课堂气氛沉闷。

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就是好奇心重,爱动,然而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没有对课本的知识进行延伸,授课激情不高,与学生交流较少,导致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教学效果不是很好。

1.3作业较多。

在现代社会中,教师会给学生留一定的课后作业以复习课堂新知识,许多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抱着望子成龙的心态,给孩子抱一堆的补习班,导致学生的童年都被补习班和作业给覆盖了。

针对现代小学教学课堂现状,笔者特提出以下几点措施帮助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为主,然而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注重以学定教,授之以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最大的限度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引导者,首先自己要大胆尝试,不能墨守成规,不能被学生不能质疑教师所束缚,勇于实践,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江苏省滨海县韬奋希望小学杨习春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

2.2创新教学方法。

第一,我们可以打破教室是唯一的教学地方这一限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比如教师在讲授关于大自然的课文时,带学生走进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通过同学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再讲授课文同学们的听课兴趣会大大增加,还可同时对知识进行拓展,启发学生,培养其创新能力。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方式。情境教学不同于以往单纯条款记忆式的学习方式,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生动性的特点,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这样可以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授相对学生比较陌生的事物时,可以利用简单的图片使课文情景再现,引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创新能力也将得到培养。第三,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对多样化的信息输出,极大的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其想象力,使其身临其境。另一方面神奇的科学技术可以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对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其积极学习,积极创新。

2.3创新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教与乐相结合,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其成就感。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玩,教师应利用这一特点,寓教于乐,使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比如可以举办角色扮演比赛,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充分利用学生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协作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小组辩论比赛,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就同一问题展开讨论并且统一结论在小组间进行比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相互尊重,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比赛结束进行总结时,教师应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全程表现进行评价。通过比赛,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培养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3.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是小学生的启蒙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教学,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的良好氛围,提供自主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运用资料自主探寻新知识,训练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及时加以引导,使学生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培养其创新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节控制者,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对美术内容尽快了解,产生探究欲望,明确学习的目标。例如:在《设计花手帕》一课的教学中,针对农村学生的特点,他们不可能在家里收集各种各样的花手帕拿来在课堂上展示。于是我就用一些花手帕的范画布置成商场,以“今天,老师要带我们小朋友去商场里逛一逛、大街上走一走”导入,引起全体学生的兴趣。接着,我把学生引入“热闹的街市”中。“你们看,商场货架上的花手帕(我事先的范画)可真多,可真漂亮。你能分别给老师和同学介绍一下这些手帕的形状和图案吗?”学生认真观察后,分别介绍了每种手帕的外形(长方形、正方形、花朵形、扇形……)。我示意两名学生上台分别挑选了各自喜欢的手帕并让他们介绍手帕的图案。然后,我说:“我们今天逛街的收获可不小啊。”由学生小结:我们认识了各种手帕,有不同形状、不同图案。接着,我再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你还能设计出其它形状的手帕吗?”这样的课学生学得主动,思维活跃。在作业过程中,我满意地发现,各式各样色彩缤纷的手帕出现在他们的画作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从孩子们的心理特征、知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出发,引导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图画。我的做法是:引导学生多进行添画、组画、记忆画等练习,培养、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教会学生运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大胆创新,将课本内容拓宽、画活。

如教学《愉快的课间活动》一课时,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人物比例关系及“像”与“不像”,我认为不是主要的,关键是画面想象、布局、环境衬托及色彩搭配等,在我给学生讲清楚人物大比例后,我又启发他们想象人物的多种姿态:如跑、跳、蹲等,同时我又在黑板上画出动态线条进行引导。学生兴致勃勃,跃跃欲试,最后,一幅幅《愉快的课间活动》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二、探究释疑

探究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钻、研熟悉教材的过程,教师精心设计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的个性在探究中得以充分的发展,在同学的相互作用和教师的点拨指导下,思维由浅显到纵深,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并有新的发现和启迪,提高其独立取得知识的本领。

《画房子》一课中,不光要教会学生画的方法步骤,更要启发学生独立创造想象力,画出一幅有个性的房子。正是集观察、情感、创新于一体,以故事的形式导入,吸引小朋友,以悬念让小朋友自己动手解答。把农村孩子在生活中常见的房子,常见的事物,如苹果、橘子、香蕉、西瓜、蘑菇等等联系起来。通过观察、思考把他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融入到美术作品中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到美处处存在。我们要从少儿的长远发展出发,去巧妙地、耐心地、愉快地激发,善于发现和激发孩子用真实的心灵去感受,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时间和空间。

三、表现发挥

这一环节是学生主体性实践和认识活动阶段,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教学指导时一方面要让每个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又要顾及层次不同学生的表现状况,有针对性的辅导,使学生对自己能力的提高获取自信心。特别强调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夸张,使作品更具有童趣性。

画表现技能,开动脑筋各出新意。不到二十分钟,学生的作业画好剪下来,陆续展示在黑板上的“超市”中。有苹果、西瓜、橘子、篮球等等,通过添添画画、剪剪贴贴,一幅美妙的超市缩影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并吸引了全班学生,不时发出赞叹声。

本课不但完成了教材中要求的内容,而且学生情绪盎然,课堂教学形式活,质量高,效果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巩固了绘画技能的学习。这种表现发挥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多元评价

在 美术课堂教学当中,不能以太高的标准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些居高临下的指责。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做了这样的尝试:将整一堂课划分三个阶段。即初始阶段:(兴趣评价);深入阶段:(创意评价);终结阶段:(结果评价)。在这一评价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已转化为创造性思维。学生是活生生的,他们的想象丰富而有童趣――想象整个世界都是童话的:太阳会笑,植物会哭,猫和老鼠是好朋友……美术课当中,特别是设计课中,学生的想象更能得以发挥。这些富于幻想的创造思维,教师就应十分尊重,而必须充分肯定其具有合理、创新因素的部分,哪怕那一部分是极其细微的,也必须充分肯定,甚至有时可以“过分”肯定。把握好审美尺度,从作品中去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把它作为衡量好差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以增强。

在作业评价上,要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营造宽松的 发展条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具有个性的表达方式。注意保护和发展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兴趣爱好,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不怕困难的学习精神。

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 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科学),大 社会去寻觅,去捕捉。”让我们勇于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尽自己之力。

小学美术教学创新能力如何培养论文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学校之所以开设美术课,并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课外兴趣和适当地缓解学习压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也是衡量和评价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标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绘画的实际出发,制订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培养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培养绘画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大驱动力,进而转化成直接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主动性。学生一旦对所学知识感兴趣,他就会全身心投入其中,积极思考,主动去发现和探索新的知识。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培养绘画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绘画兴趣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并不断充实教学内容,采用教具、游戏等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集中全部精力投入学习。

一方面,使用教具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使用教学工具。学生一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可以自己在黑板上范画示意图,或者通过幻灯片等直观教学工具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不感到枯燥无味,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美术课产生了兴趣,在娱乐中学习。另一方面,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上做一些必要的小游戏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扩大学生的欣赏范围,开阔学生的视野。

扩大学生的欣赏范围,开阔学生的视野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只有视野达到了一定程度,才能从不同角度多方面了解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才能不断创新。美术学科是一门涉及多门课程的综合性学科,不仅仅是一门普通的学科,体现的更是一种艺术。纵观国内外的美术发展史,有着多样的绘画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因此,艺术欣赏在开阔学生视野方面显得至关重要,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了解各大美术学派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美术教学的每个环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触多种艺术形式、艺术风格、艺术流派等,从而体验不同的艺术形式带来的艺术感受,并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为提升创新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几张出自不同国家大师笔下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在课堂现场进行分析比较,找出艺术作品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性,开拓学生分析作品的思维,提高其欣赏能力。此外,教师应安排学生多接触一些不同形式、风格的作品,从中领悟创作的技巧,然后根据自己的领悟创作出具有自己风格和特色的作品,体会创作的乐趣。这样长期下来,会在不知不觉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其创作思路,进而提高其创新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能力。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

记得学者巴尔扎克曾说过:“问题是开启一门科学的钥匙。”科学合理地设置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深入研究和思考,以寻求问题的答案。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主动钻研,提升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而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前,必须做好备课工作,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以教材为基础,深入研究,设置出科学、合理又不乏一定难度的问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问题提出,并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问题的答案,然后以提问的方式学生举手回答;最后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课下分组讨论,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体会到探索性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可见,积极主动的探究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与学习的机会,使他们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在探究与学习的同时,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进而更加努力地去探索和创新,在学习中乃至美术界取得成功。

2.走进自然,在写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发展,美术作为一门课程引入课堂教学,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但其更多的是理论教育,很少有学校开设实践课程,引导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进行写生。一方面,是考虑学生的个人安全问题,另一方面,是学校领导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美术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不同,其更加注重实践性,走进自然,在实践中写生不仅能锻炼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能力,而且能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欲望,从而提升作品的立意和思想。所以,在新课标不断改革的今天,应督促学校开设美术实践写生课,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让学生在感受美好自然风光的同时,翱翔在想象的思维空间里,走出对事物本身的认识,重新构建自己对自然、对生命独特的感悟,将对自然界万物的感性认识提升至理性认识,从而创作出极具想象力又不乏生命意义的优秀美术作品。

四、提高教师的美术素养。

“师者,所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整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引领角色,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肩负着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重任。因此,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以及综合素质,成为一名有能力的创造者。深入实践,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制订出独特而新颖的教学方案,利用课余时间创造独具特色的作品,不断提升自身的美术素养。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创新能力作为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随着美术课程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并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从小培养绘画兴趣,扩大学生欣赏范围,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创新思维,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美术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总体上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宋春花。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成才之路,(02)。

[2]许渊智。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j]。小学时代:教师版,2010(02)。

[3]张明亮,李玉玲。谈谈美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科教文汇,.

(作者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艺术系)。

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方针规定必须遵循的教育方向,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把握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重点,发挥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我们必须进行认真思考与探讨。

一、准确理解美术教学培养创新精神的有关概念

美术教学创新是指教师不断更新美术教学观念,树立使学生具有创新人格的学生观、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和评价观。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勇于提出问题,敢于标新立异,按照自己的构思进行创作表现,有执著追求的创新精神。在美术学习中创新能力是运用不同于他人方法的能力、独特的美术创作构思和绘制新颖作品的能力,按照自己的构思独立绘制美术作品、美术设计以及非模仿的各种工艺品,欣赏并能发表独立见解的美术能力都是美术创造能力。

二、在创新教育中,美术教学及教师的作用

美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形成完美的人格。中学美术教学从教学内容、方法、组织、材料、学习的思维特点和成果形式等方面,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教师是知识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教师通过仪表、语言、板书、范画、辅导、评定成绩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师生情感上的交流也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要尽可能先尝试一下,试图从多方面去考虑,这样对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能有所预见。

三、研究美术学习中学生创造力的特点,提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课堂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多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教师应多了解学生心理,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正确把握学生创造力的特点,对他们提出合适的预期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中学阶段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创作活动,有时为兴趣所致,突发奇想,但瞬时即变,其作品的创作完成需要教师的不断启发和引导。

四、创新美术教学方法的选择实施

美术教学必须研究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方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正确把握学生创造力的特点,重点在于开其心窍,授其基本方法,使其看到美的成果。

美术教学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适合在探索、讨论、活动和实际操作中进行,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的讨论研究、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鼓励质疑、善于启迪、热情帮助和耐心辅导,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活跃与创造才能的发挥。要注意保护和发展每个人的独特性和兴趣爱好,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不怕困难的学习精神。

创造力是人人都有的,只有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积极开发出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学对促进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有其独到的功效。但是在农村,由于家庭误导和学校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的原因,使学生对美术课失去了兴趣,局限了思维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学生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农村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在课堂教学当中,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性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