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雨教案小班科学(汇总15篇)

时间:2023-12-06 08:29:22 作者:GZ才子

通过制定小班教案,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满足小班学生的学习需求。小班教案是教师为小班学生设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安排,旨在帮助幼儿全面发展。如何编写一份优秀的小班教案呢?下面是一些建议供参考。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小班教案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班科学教案

设计意图:蛋是幼儿每天都要吃的食物,它是来源于生活的好教材。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与蛋宝宝做游戏——发现蛋的特点——找出鸡蛋和鹌鹑蛋的异同点——尝蛋的活动,激发幼儿对蛋的兴趣,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对蛋的兴趣。

2、知道鸡蛋和鹌鹑蛋的特征以及它们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鸡蛋、鹌鹑蛋若干,母鸡和鹌鹑图片各一幅,小花若干。

活动进程:一、寻找蛋宝宝并与蛋宝宝做游戏。

二、知道鸡蛋和鹌鹑蛋的外形特征。

提问:刚才是怎样与蛋宝宝做游戏?

蛋宝宝为什么可以滚动?搓蛋宝宝时有什么感觉?它们的妈妈是谁?

三、游戏:给蛋宝宝送红花。

提问:你喜欢哪一种蛋宝宝?为什么?

四、找出鸡蛋与鹌鹑蛋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提问:鸡蛋与鹌鹑蛋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小结:鸡蛋与鹌鹑蛋的相同之处:都有蛋黄和蛋白、蛋壳,都是椭圆形,都有营养,都可以进行孵化。

鸡蛋与鹌鹑蛋的不同之处:大小不同,蛋壳上的花纹不同,妈妈不同,孵化出来的宝宝不同。

五、自己剥蛋壳并品尝蛋宝宝。

延伸活动:区分熟蛋和生蛋。

小班科学教案

观察能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是知觉的最高形式。观察是积累知识的起点,又是科学发现的开端,任何学习、联系实际的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都始于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精细观察。

科学《找尾巴》

1、训练幼儿观察力比较,分析的能力。

2、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可以摘掉尾巴的小动物图片若干。

1、导入活动:刚才老师和大家学了一首尾巴的儿歌,现在老师手里有很多小动物它们都没有尾巴,那我要小朋友来帮他们找一找。

2、展开活动

1)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蝌蚪)对了,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老师来帮她找找,是这条吗?(不对)再试试,这条对了。

2)小朋友你们想试试吗,请每个小朋友到老师这里须操作材料,你们和妈妈一起来找一找,请妈妈用老师刚才的方法引导自己的孩子做。

3、结束活动:小朋友都不错,妈妈都奖励自己宝宝一个,呱呱。

妈妈在家里要多引导宝宝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

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基础,是幼儿认知世界的眼睛,通过幼儿良好的观察力,可以主动获取知识,满足好奇心、求知欲。

小班科学教案

1、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吹泡泡,发现有洞的材料都容易吹出泡泡。

2、掌握吹泡泡的方法,能用缓慢均匀的力气吹。

3、喜欢吹泡泡活动,体验成功吹出泡泡的乐趣。

1、每组一盆泡泡水,一块毛巾。

2.操作1:瓶盖,积木(木质,镂空),吸管,筷子,一次性杯底,猜测验证表。

3、操作2:夹子,漏勺,雪花片,积木,纽扣。

教师:宝贝们,欢迎来到泡泡王国。

教师:泡泡漂不漂亮啊?那你们会吹泡泡吗?是怎么吹的?

1、猜测。

2、验证猜想,提出注意事项。

1、出示材料,提出要求。

教师:泡泡国王可开心啦,他还请那你们帮个忙,他想知道是不是有洞就能吹出泡泡?泡泡是从哪里出来的呢?你们愿意帮助他吗?他找了很多有洞的东西,我们来看一看。

2、自主选择游戏材料。

3、观看泡泡秀。

小班科学教案

1.关注秋天树叶的变化,认识秋天常见树叶的名称及特征。

2.通过简单观察、比较区分不同树叶。

3.乐意参与大自然生活。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1.经验准备:

(1)幼儿关注过秋天树叶的变化,认识几种常见的树叶名称。

(2)幼儿观察过秋天树叶掉落、变黄等自然现象。

2.物质准备:

(1)ppt课件

(2)不同树叶若干

关注秋天树叶的变化,认识秋天常见树叶的名称及特征。

能将树叶与树一一对应。

1.师幼共同观看ppt图片故事小兔子帮助小枫树叶找妈妈引人课题。

师:秋天来了,风儿一吹,小树叶们纷纷掉落下来,小树枫叶找不到妈妈了,我们一起帮它找妈妈吧。

2.认识大树及他们的孩子们。

(1)出示柳树图片幼儿观察并自由发言;

(2)出示杨树图片幼儿观察;

(3)分别出示松树、枫树等图片幼儿观察,此环节教师请幼儿猜测他们分别是什么树叶,他们的妈妈是谁。

3.验证猜想—认识树叶的外形特点。

出示树叶,观察其外形。

师:我们来看一看这些树叶,它是什么树的树叶?是什么颜位的?它长得像什么?师:请你帮帮它找到妈妈,猜一猜它是谁,再将树叶和树连一连哦!

活动延伸

手工活动:请你为小动物们穿花衣。

教师指导幼儿为图片中的小动物们穿上漂亮的衣服,选择自己喜欢的树叶为小动物穿花衣。

小班科学教案

1、认识生活中尖尖的物品,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2、知道尖尖的物体能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又有一定的危险,生活中会避开尖尖物品。

3、愿意接受成人的安全提示,尽量让自己不受伤害。

1、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寻找生活中尖尖的物体,并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

2、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尖头剪刀、大头针、牙签、竹签、树枝等每桌一份。

3、红色即时贴贴小圆点若干。

一、请幼儿看一看、再轻轻摸一摸桌上的物品,初步感知尖尖的物品。

提问:桌子都有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二、组织幼儿与同伴分享

交流收集到得各种尖尖物体的照片,认识生活中常见、常用的尖尖的物体。

都属于尖尖的物体。

三、引导幼儿观看图片,了解尖尖物体存在的危害。

1、提问:它们谁做的对?为什么?怎样才能不受尖尖物品的伤害?

会使眼睛失明。所以

仙豆教育

当看到别人拿着尖尖的东西时要尽量远离,不要让自己收到伤害。

四、玩游戏"找尖尖",让幼儿找出教室里尖尖的物品。

1、出示即时贴,请幼儿找出教室内尖尖的物品并贴上标志。

2、请幼儿说出:"我找到的尖尖是……"提醒同伴注意安全。

五、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

生活中还会有哪些危险?怎样避开这些危险?

小结:除了尖尖的东西不能随便乱动外,还不能乱动电源、电器和热、烫的物体等。

小朋友年龄小,生活中还有很多危险是我们想不到的,但只要小朋友记住爸爸、妈妈、老师

给我们的安全提示并尽量照做,就会避开很多危险!

小班科学教案

1、观察下雪的场影和雪花的特征,感受下雪的乐趣。

2、了解雪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课件、下雪视频、雪景的图片。

1、观看雪景的照片,问幼儿图片里是什么天气,下雪了,你们有没有见过下雪啊?下雪是非常好玩的,也会非常冷,我们来看看下雪我们可以做些做游戏(出示堆雪人、打雪仗、滑雪、摔跤)

2、下雪这么好玩,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看一看下雪的场影啊?播放下雪视频。

4、你们想不想看一下真的雪花啊?拿出瓶子装的雪花,让每个幼儿亲手摸一摸,问幼儿有什么感觉?(颜色、温度等)

5、一段时间后,请幼儿观察雪花有没有融化现象,提醒幼儿注意到当雪花不见时会有水产生,最后全部融化,变成了透明的水。

总结:当温度升高时,雪花会融化成水慢慢的消失了。

南方的小朋友很多没见过下雪,所以本节课使用了课件、视频惯穿课堂,小朋友能从视觉上看到雪地和下雪场景,最后我把事先准备的冰箱里的霜刮下来,当成是雪,因为真的是跟雪没有两样,不管是颜色和温度,都和雪非常接近,让小朋友亲手摸一摸雪,小朋友都感到很神奇,呵呵,善意的欺骗,小朋友很开心,我也很开心。

小班科学教案

1、初步了解生活中物体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渗透学习排列、大小、寻找等操作或游戏来感受对应关系,增强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

3、幼儿能乐意参与集体游戏活动,

1、幼儿自带高低不同的瓶子和长短不同的吸管若干,带有不同颜色瓶盖的瓶子若干。

2、幼儿学具:青蛙吃害虫。每人5只大小不同的青蛙和5条不同的害虫。

3、动物图片和相应家的图片若干及头饰。

1、热身

肩碰肩、脚碰脚”的游戏。幼儿熟悉后,可三人或四人碰。

2、集体活动

(1)师生共同探索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2)了解大、小对应关系

教师出示教具“青蛙吃害虫”,示范将青蛙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再将害虫一一对应摆放在青蛙的下方,引导幼儿观察。

(3)幼儿操作学具

幼儿自主操作学具“青蛙吃害虫”,感知大小之间的对应关系。

3、分组活动

(1)分吸管

教师放置5个不同的饮料瓶和5根不同长短的吸管于桌面,请幼儿给瓶子找出长短不一样的吸管对应放置。

(2)盖瓶盖

让幼儿将带有不同颜色的无盖瓶子盖上相应的盖。

4、游戏活动

小动物找家(游戏)

请6小朋友带上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出去旅游了,回来时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请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图片找到自己相应的家。

(1)教师趁幼儿旅游的时间在地上放置小动物的家的图片,等小动物旅游回来找到自己的家住下。

(2)第二次游戏,体验小动物的家可以住多个好朋友,而且一定是自己相对应的家。

5、活动结束

小班科学教案

1幼儿通过实验活动了解,当水与其他物质混合时,有些物质能溶解,有些物质不能溶解,并了解溶解的含义。

2培养幼儿地探索精神及细致地观察力,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活动的兴趣。

1引出活动主题,激发幼儿实验兴趣。

2观察每组桌面的操作材料,启发幼儿用连贯的语言来说实验材料。

3通过实验使幼儿了解溶解的含义,实验目的和要求。

分别把盐仿佛清水和热水中,让幼儿仔细观察其中的细微变化。

4幼儿自己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观察每组幼儿的情况,发现问题引导幼儿。

小班科学教案

1、通过观察了解各种车的车轮及其特征。

2、愿意表达自己的推测和猜想。

1、ppt课件《车子的秘密》。

2、幼儿用书《车子的秘密》。

1、请幼儿谈论自己知道的各种车的车轮。

(1)车轮是什么样子的?

(2)自行车有几个车轮?小轿车呢?

(3)车轮是干什么用的?

2、出示ppt课件,请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上的各种车轮的样子、数量及功能。

(1)三轮车有几个轮子?

(2)挖掘机的这个东西是轮子吗?

(3)自行车的`轮子和翻斗车的轮子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4)为什么这辆货车需要这么多轮子呢?

3、给幼儿发放幼儿用书,请幼儿讲座是否都有车轮。

(1)所有的车都有车轮吗?

(2)哪些车没有车轮?

1、在幼儿猜测和讨论不同车的车轮的功能时,鼓励幼儿展开想象,教师不要急于公布答案。

2、活动结束后,可以根据本班情况布置汽车主题墙。

小班科学教案

1、使幼儿知道青蛙妈妈的孩子是小蝌蚪5261。

2、学习用4102团点、勾线的方法画1653出小蝌蚪的形状。

活动准备:

1、《小蝌蚪找妈妈》挂图。

2、作业纸,棉签、颜料。

3、青蛙、蝌蚪、金鱼、大白鹅、乌龟、鸭子等头饰若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小班科学彩虹颜色教案。

1、幼儿教育要有活动目标,提前设置活动目标,为教育活动提供一个方向。

2、幼儿教育要有活动准备,方便幼儿教育目标的进行。

3、在活动过程中,要让幼儿自由活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但同时也要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安全。

4、提供多种材料,帮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

5、活动过程结束后,让儿童做游戏增加对课程的理解。

6、课后讨论并做延伸活动。其实小孩读小班是非常有必要的的事情,把小孩放到幼儿园里,小孩可以学会很多东西,会更好与同学们学会相处,学会交朋友。并且现在的`幼儿园教师素质是非常高的,宝宝在幼儿园里有老师的教诲,会变得更有礼貌,更讲文明。

小班科学教案

1、探索并感知沙子有粗有细,颗粒状、松散、不溶于水的基本特性。

2、体验玩沙的快乐,初步了解沙的用途。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幼儿人手一套玩沙工具(铲、箩筐、小桶)、搅拌棒、水、玻璃杯等物品。

2、用来自制沙球的矿泉水瓶每人一个。

1、活动重点:发现沙子有粗有细、颗粒状、松散、不溶于水的基本特性。

2、活动难点:能在认知沙子特性的基础上,了解沙子在生活中的作用。

3、指导要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通过多次的尝试探索活动,不仅感知了沙的特性,并且初步了解沙与人类的关系。

1、玩沙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沙。玩时,要把袖子卷起来,不要用手揉眼睛。

2、初步感知沙的主要特征。

小结:沙子有粗有细,人们称它们为细沙或粗纱。小朋友玩沙时要注意不扬沙,保护自己和小朋友的眼睛,鼻子等器官。

小结:沙是一粒一粒的。

(3) 让幼儿感知沙是松散的。 提问:我们用沙来团“汤圆”,可以团成吗?试一试。 提问:为什么橡皮泥可以团成汤圆,而沙子团不成汤圆呢?(小朋友有用橡皮泥团过“汤圆”的经验,教师要迁引幼儿已有经验进行对比。)

小结:沙是松散的。

小结:还能看见沙子,沙是不溶于水的。

3、总结沙的特性。 我们和沙子玩了游戏,知道了沙子是一粒一粒的、松散的;沙有粗有细,不溶解水。

4、初步了解沙的用途。 提问:沙有什么用处?

小结:沙子有很多用途,可以铺操场供小朋友们游戏;沙和水泥搅拌后可建高楼;小朋友们喜欢吃的栗子也是用沙子炒出来的。

5、自制乐器―沙球,进一步扩大对沙的功能认识。请幼儿每人拿一只空矿泉水瓶在教师指导下装进少量的沙,摇动已装沙的瓶子为歌曲”大公鸡”伴奏,结束活动。

评价要素

1、是否了解沙子的主要特性。

2、是否主动参与体验玩沙的快乐,并和同伴合作玩沙、交流感受。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沙,因此在本次的活动里,孩子的兴趣是非常高的,但是要怎么在玩当中有目的的去引导孩子去观察和感受沙的特性,就是这本节活动的重点。

优点: 玩沙的工具还是比较充足的,并且,种类多样,可以让孩子用各种工具,用不同的方式去感知沙子的特性,感受到沙子的神奇之处。

不足: 孩子天性就是爱玩沙,但是,在玩之余,还是缺少了些有目的的引导,回到班上没有及时的做总结,这样就达不到一个提升,这也是我下次活动必须要注意到的地方!

小班科学教案

1、引导幼儿积极探索,主动思考问题。

2、引导幼儿感知球的主要特性:弹跳、能滚动、在水中会浮起来。

3、体验活动的乐趣

皮球若干,场地、一盆水、废报纸、布、毛巾、木块、橡皮泥等。

师: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的球,请你们每人拿一个球去试一下吧。

让幼儿自由的探索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用球进行了实验,现在谁来告诉老师你都发现了些什么?

(让幼儿进行讨论,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师:现在请小朋友来回答老师的问题,把球宝宝放到水里,它会怎么样呢?(它就会浮在水面上)

把球放在地上用手拍打,球宝宝又会怎么样呢?(会向上弹起来)

现在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做游戏,进行观察吧!

(1)把球放到水中,观察球是否浮在水面上,和其它实心物体比较,感知球是空心的,所以能浮在水面上。

(2)让幼儿在地上拍球,球会弹跳起来,感知球有弹性,所以能跳起来,学习名词“弹性”

(3)让幼儿把球放在不同物体上向前滚,比一比哪一个球能滚得更远?感知球滚动的快慢和地面有关。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都开动脑筋和老师一起想!现在小朋友们都知道了,球在水里水浮在水面上、用手拍一拍拍就会向上跳起来,还会向前后左右不同的地方滚动。

小班科学教案

让幼儿观察电池的外形特征,按照型号、功能给电池分类或排队。

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电池,按照正确的方法装人电动玩具内,使电动玩具动起来。

指导小班幼儿在玩电动玩具的过程中了解电池的作用。

在认识电池的基础上,指导中、大班幼儿给玩具安装电池,引导幼儿观察电池的“+”、两极,进行正确安装。

提醒幼儿将废旧电池回收到指定位置。

指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和父母一起寻找家里需要使用电池的物品,如手机、手电筒、钟表等,并尝试拆装电池。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给幼儿提供各种充电电池,让幼儿了解充电电池和普通电池的区别。

电池是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如太阳能电池。我们通常使用的化学电池可以分成原电池与蓄电池两种。原电池制成后即可以产生电流,但在放电完毕即被废弃。蓄电池又被称为二次电池,充电后可放电使用,放电完毕后还可以充电再用。目前,我们通用的一次性电池主要有碳性电池和城性电池,一般每节1.5v,呈圆柱形,型号常见的有1号、5号和7号,数字越大,型号越小。当我们把电池正确安装到电动玩具里后,打开开关,电池就能给电路提供电流了,同时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玩具就能动起来了。

小班科学教案

1、香蕉若干。

2、方纸盒一只,湿毛巾若干,垃圾桶两个。

一、产生兴趣:

二、想象活动:

1、(教师出示香蕉)这香蕉宝宝会变戏法,小朋友们信不信?

2、(轻轻地把香蕉摆成一个形状):香蕉宝宝开始变戏法了,你们看它像什么?(如小桥、月亮、彩虹等)

3、(轻轻地把香蕉摆成一个状):香蕉宝宝又变戏法了,你们看它象什么?(如小床、小船、滑梯、摇马、挖土机、虫子等)

4、(轻轻地把香蕉摆成一个状):香蕉宝宝真会变戏法,瞧,这样它像什么?(如大刀、电话等)

三、拼摆活动:

刚才是一个香蕉宝宝在变戏法,许多香蕉宝宝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请2-3名幼儿和教师一起示范,看许多香蕉会变成什么。(如,火车、花、太阳等)

请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把自己想象的物品摆出来,并讲述自己摆的是什么。

四、分享活动:

1、我们把香蕉剥开,看看剥开后的香蕉象什么?(蜘蛛、花、喷泉、海星、章鱼等)

2、让我们来闻闻,这香蕉可真香,吃起来一定很甜,我们把果皮放入垃圾桶里,把香蕉变没有了吧。

五、活动结束。

小班科学教案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运用各种感官,通过主动、亲历的动手动脑的活动,对周围事物、现象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糖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非常喜欢的,而这次的"做中学"实验是在一次偶然的幼儿生活环节中,孩子将糖掉进了水里,老师抓住了此次教育契机,不仅引发了幼儿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糖的变化,消失的快慢,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次活动属于现象观察类活动。对小班幼儿来说,"溶解速度的快慢"现象既无法理解的,又是容易观察的。该活动立足于观察溶解现象的发生过程,而不是讲解糖为什么溶解,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自由讨论溶解现象,允许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寻求解释,对于维护幼儿的好奇心以及养成其思考的习惯是有益的。

1、通过操作发现糖在水里会慢慢变小慢慢消失,水会变甜;

2、愿意探索发现不同形状的糖果在水里消失速度的快慢,并愿意与别人交流自己的发现;

3、能主动参与活动,对探索性活动感兴趣。

绵糖、白砂糖、方糖大量、人手一只透明杯子、筷子人手一支。

大的透明杯子一只、温开水大量。

一、探索性话题引起幼儿讨论。

提问:

(1)小朋友,你们吃过糖吗?喜欢吃吗?

(2)请你说说糖在嘴巴里会怎样?(变甜、变小等)。

(3)请你猜一猜,把糖放在水里会怎样呢?

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可以和旁边的幼儿展开小讨论。

二、做试验证实幼儿的推测。

杯子里,注入适量的开水,引导幼儿观察。(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用筷子加以搅拌增加绵糖溶化的速度)。

提问:

(1)看一看,绵糖发生什么变化了?(没有了)。

(2)猜一猜,绵糖到哪里去了呢?

(3)刚刚还是没有味道的白开水现在会变成什么味道了呢?

幼儿猜测回答后请个别幼儿上前品尝糖水,并把自己品尝的结果告诉大家。

老师小结:糖在水里会消失,慢慢的没有了,水会变甜。

三、集体操作,第一次试验,并观察绵糖在水里的变化。

幼儿人手一份绵糖一杯温开水操作观察,并且尝一尝。提醒幼儿注意不把水泼掉,提醒幼儿有耐心。

第一次试验完成,引导幼儿进入下一个试验环节。教师分别拿出白砂糖和方糖,幼儿观察。

提问:

(1)看一看摸一摸,这两种糖有什么区别啊?(一粒一粒的、一块一块的等)。

(2)请你猜一猜这两种糖放在相同温度的白开水里会怎样?(变甜、变小、不会消失等)。

(3)猜一猜这两种糖放在水里有什么不一样的变化?(方糖变小了等)。

幼儿分两组集体操作,第二次试验,并观察两种糖在水里的变化幼儿人手一份操作观察并尝一尝。

四、实验结束,分享试验结果。

教师提问:

(1)这两种糖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白砂糖变少了、方糖裂开了等)。

(2)在一样温度的白开水里为什么绵糖消失的很快,而这两种糖消失的这么慢呢?

请幼儿大胆回答,教师总结。原来不一样形状的糖在相同温度的水里消失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快有的慢。

结束活动。

五、师小节,今天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糖放在水里水会变甜,不同的糖放在水里消失的速度也不同的,有的快有的慢。请你们回家以后再试试其他形状的糖在水里消失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啊。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