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专业18篇)

时间:2023-11-18 18:25:50 作者:MJ笔神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专业18篇)

教学环境是指教师为学生创设的有利于学习的氛围和条件。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三年级教案,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

教学过程:

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敦煌莫高窟是古代无数无名的工匠创造的艺术宝库。敦煌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每一幅壁画都是那么精美动人。因此,敦煌莫高窟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你们有谁去过吗?能给大家谈谈感受吗?其他同学想不想饱览一下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画呢?(学生谈内心的想法)。

同学们都盼望一睹敦煌莫高窟的风采,老师今天就带你们去。

二、教师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叙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具体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画)。

三、自渎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2、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自读、识记、交流。

3、引导叙述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四、理清课文层次。

1、默读或自由轻声读课文,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归纳各自然段段薏。

第1自然段:介绍了敦煌莫高窟是浩瀚沙漠里的一颗闪光的珍珠。

第2自然段:介绍了莫高窟中彩色塑像和壁画的数量多。

第3自然段:介绍了敦煌的虚象和壁画的精美。

第4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敦煌的壁画。

第5自然段:赞美了敦煌的壁画。

2、给课文分部分,概括段意。

课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体介绍了敦煌莫高窟是浩瀚少摸里的一颗闪光的珍珠。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介绍了敦煌的塑像。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赞美了敦煌的壁画。

五、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内谈谈文中哪些语句写得生动优美。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听写生词。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读第一部分。

2、质疑、合作探究。

作者把莫高窟比作什么?

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用简单的话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自由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

2、学生汇报对课文的理解。

3、抓重点句子进行理解。

a、“在保留下来的492个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2000多尊,各种壁画45000多平方米。”“在保留下来”说明还有很多洞窟没有被保存下来,这个句子从数量方面介绍了敦煌的洞窟多,彩色塑像多,壁画多。

b、“的佛像有九层楼那么高,最小的菩萨还没有一个手掌大。”这个句子介绍了敦煌的和最小的菩萨,是从大小两个方面介绍的。把“的佛像”和“九层楼”进行比较,“最小的菩萨”和“一个手掌”进行比较,分别表现了佛像的大和菩萨的小,表现了敦煌塑像的精美。

c、“在万紫千红懂得鲜花丛中,有些描绘的是古代劳动人民打猎、捕鱼、耕田、收割的情景,有表现的是人们奏乐、舞蹈、演杂技的场面,还有许多讲述的是佛教故事。”“万紫千红”,是说敦煌的壁画非常多、精美。这个句子具体介绍了敦煌壁画的内容,敦煌的壁画不但十分精美,而且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艺术成就很高,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和创造力。

d、“站在壁画前,眼前的一切仿佛都活了起来,能听到流水淙淙和琴声丁冬,能看到奇妙的舞姿和会说话的眼睛。”这句话写了敦煌壁画栩栩如生,精美动人的特点。

4、教师领读课文,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5、讨论交流。

你认为课文中描写敦煌壁画的句子,哪些最生动?哪些词语用得好?说说他们的意思。

6、学生汇报,读中品位、感悟。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2、思考: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内容?(赞美了敦煌的壁画)。

找出概括敦煌壁画特点的词语。(精美动人)。

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敦煌壁画精美动人,艺术成就高)。

三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

教材分析:

《小萝卜头的故事》通过小萝卜头捉虫子、放虫子的所思所想,体现了小萝卜头固然身陷逆境,但他珍爱生命,渴望自由、对解放后的'生活充满希望。小萝卜头这种善良、乐观、向上、渴望自由的精神是他人性的闪光点。这也是他短暂人生的超人之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2、了解小萝卜头虽身陷困境,但是对自由生活有着无限的追求和向往。解析小萝卜头对小虫子“一捉一放”的心理变化。

3、由“骄傲”(例中学)“若有所思”(实践悟)两个词语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空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难点:

由“骄傲”、“若有所思”这个词语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空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情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吃着霉米饭长大,不知糖是什么味儿的小朋友,他就是我们的同龄人——小萝卜头。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关注小萝卜头,感受他那不一般的生活!

2、谁来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以情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回顾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梳理课文思路。

二、品读文章,例中学。

1、找学生读学案第一部分的要求。

2、学生默读,师巡视并提出默读要求。

设计意图;默读是三年级学生的起始阶段,培养学生正确的默读习惯。

3、汇报展示:

预设:

(1)小虫子外形的描写读中悟,指导朗读。

(2)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小虫子,唯恐伤害了它。(小萝卜头动作的描写,体会小心翼翼。)。

(3)入春以来,这种虫子很多,常常撞进铁窗,陪伴着常年呼吸不到自由空气的人们。

(失去了自由的人们看到飞来的小虫很亲切,小虫们似乎也很懂事,知道来陪伴这些禁锢已久的人们。)。

(4)又飞来一只,他们并排在一起,故意在人面前骄傲地爬着。

抓“骄傲”“并排在一起”两个词,体会小虫子可能在想什么?

小虫可能在想:我有(),你没有()。我能(),你不能)。我可以(),你不可以()。

师小结方法:

设计意图:给学生支架填补课文空白,降低了难度,多样选择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三、填补空白,实践悟。

1、小萝卜头这么喜欢小虫,为什么又把它放了呢?

预设:

他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

(学生也可用自己的话说)。

2、“若有所思”这个词语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空白。

3、学生练写。

4、展现学生作品。

5、师小结。

设计意图:体验情感,由动嘴说到动笔写,写作是阅读知识的巩固和发展,这是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

四、布置作业,迁移用。

“小萝卜头大概刚下课,他把每天读的书放在楼栏杆旁,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头的楼栏杆,踮起脚,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小萝卜头可能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动笔写一写。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

学生视角:

《画杨桃》中小主人公的爸爸和老师,在画画时教会他怎样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面对他人的误解,这是很值得学生去探讨的问题。

难点:

能联系全文内容,感悟父亲和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并学会怎样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教师思考:

课文教育学生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就会有所不同。这正是树立学生自信心,坚持自己正确观点的契机。

重点:

边读边思,体会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反映出的深刻道理。

设计特色:

指导自学,精讲深化。

信息资料:

1、课文中生字新词卡片。

2、杨桃不同角度图的投影片。

3、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投影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听说的道理。

3、在老师的提示下,通过默读、朗读自学课文,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培养学生读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读能力。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读、写本课13个生字。查字典,联系上理解理解“审视”“和颜悦色”的词语。

2、整体感知,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3、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学们的不同的心理活动。

教学流程:

一、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谁能给大家介绍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

二、给充分时间读书自学。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己独立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来解决。

(2)读后思考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习效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敏锐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画出主要的句子。

三、汇报自学,提出问题。

教师梳理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笑?老师为什么要严肃地说那一番话?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画杨桃”这—部分(2—5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作者看杨桃和怎么画的句子。

2、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什么?

4、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作者画的杨桃?”

5、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请读读相关的句子。

6、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作者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会怎样想?

六、激活经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2、那么我们究竟应持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人的嘲笑呢?学完一课,大家一定会有启发的。

七、课堂练习。

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中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一、观察实物,从多角度看。

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向其他同学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二、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出几个省略号的语气。

2、你发现同学们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三、学习第7自然段。

1、思考:老师说了几句话?你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吗?

2、投影出示“老师的话”。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感悟老师说话的含义。

重点理解“相信自己的眼睛”。

3、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四、小结学习,思想升华。

1、什么是教诲?为什么他们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参与朗读。

六、教师总结全文。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七、课堂练习。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八、实践活动。

1、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如果有,请讲给同学们和父母听。

2、写一篇《画杨桃》的读后感。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初步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体会人物对话在文中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4、了解朱德总司令是在什么样情况下帮助老陈头挑行军锅的,体会朱德总司令关心战士,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品读课文,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吃苦耐劳,关心他人的精神。

三、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回忆主要内容,齐读课题《总司令挑行军锅》。

师: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认识了爱唱信天游的“老陕”,走路一扭一拐的的老陈头,一口火辣辣的四川话的朱德总司令。回忆一下,这篇课文写了谁的故事?这篇课文的题目就体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2、师:朱德总司令的这段挑行军锅的小故事,你们读了之后感动吗?是的,老师同你们一样,作为一支队伍的统帅,朱总司令为什么要帮助老陈头挑行军锅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自由读课文1—1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

(二)再读课文,品读感悟。

1、学生读文,教师巡视。

2、全班交流,相机指导。

(1)因为老陈头脚受伤了。

a.老陈头步子一扭一拐的,有点踉跄……大油桶和一口行军锅。

师:脚有伤,走路不稳,挑着重物,真艰难。

关于老陈头外貌描写的还有吗?

b.第八自然段首先学生回答读一遍,说很艰难(师问那些词语体会出行军的艰难:抹、靠、整、抬、擦、撮、糊、摸雨的都没有,没有地方做,用草擦泥浆,用烟消毒,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如果你脚受伤了,会受到什么待遇,体会战争时的艰苦。

师:作者用这几个动词,生动准确地给我们再现出一位吃苦耐劳的红军战士的形象,让我们一齐去体会当时行军的艰苦(齐读8自然段)。

师:老陈头抹去脸上的雨水,除了脚受伤,还有什么原因促使老陈头走路踉跄,引出自然环境的描写。

3、体会环境指导作用。

学生读1——3自然段,大屏幕出示夜雨……雄鸡打鸣报晓。

师:行路困难。

黑沉沉的林子,偶尔响起几声犬吠,才有雄鸡打鸣报晓,体会走了一夜,清晨很宁静。指名读环境描写一段。

4、体会总司令关心战士,平易近人。

师:黄土高原,夜雨淅沥,道路泥泞,宁静的清晨,美好的故事悄悄的发生了,接着汇报,指名读9——14自然段。

出示挂图,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一样的衣着,一样和眉善目)。

师:这就是朱德总司令与老陈头对话的情境。

师:让我们想象着画面,指名轻轻的来读一读,边听边想,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第一组,态度诚恳,真心帮助。第二组,关心战士,平易近人。第三组,风趣幽默,没有架子),指名读前两组一起处理,第三组单处理,齐读.

师:你为全军的统帅,对待一个炊事员,却像对待兄弟一样,处处关心,平易近人,让我们一齐来读这段对话,让朱总司令的形象留在我们的脑海里.

5、体会最后一部分(15—19自然段)。

那么当老陈头知道这位老同志就是朱德总司令时,会有什么反应呢?默读课文剩下的部分。

“什么?总司令……”老陈头懵了。

为什么“懵”了,(1)没想到总司令能给自己挑行军锅,出乎意料,惊讶、感动、总司令,全军的统帅,炊事员,普通的战士,职位是多么悬殊,而他却这么关心战士、平易近人,此时,被关心的人会有什么感受?幸福、高兴、感动、温暖。

师:老陈头也有同样的感受,齐读,想到这,老陈头……。

(三)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除了今天我们读的这个故事,你还知道其它朱德总司令令人感动的故事吗?

介绍《朱德的扁担》。

(四)总结板书,升华主题。

只有我们的八路军,才有这样的将领,让我们带着自豪的语气再读《总司令挑行军锅》。

让我们把朱德总司令深深地印在我们记忆的长河中,一齐来读朱德总司令对老陈头说的几句话。

四、板书设计:

关心战士。

(朱德)总司令挑行军锅。

平易近人。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做一个善良、助人为乐的人。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七色花这个故事。

3、学习课文一个片段,迁移写法。

4、仿写课文,完成《魔铃》的片段练习。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珍妮善良、纯真的美好心灵。理解珍妮用掉第七片花瓣最有意义,体会小姑娘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学习写作方法,学会片段练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2、出示:七色花。

3、指导朗读描写七色花的句子。

4、掲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填空提示。

3、这朵七色花怎么用呢?指导朗读相关句子。

4、快速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写七色花神奇功能的句子。

5、用自己的话简要说出七色花的功能。

6、比较七色花七种用法的句子,寻找共同点。

三、聚焦片段,了解写法。

1、同学们,在这七种用法中,你觉得那种用法最有意义?说说理由。

2、聚焦片段,了解写法。

3、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珍妮?指导朗读句子。

四、写法迁移,创作童话。

1、传说这小狐仙有一个发着绿光的小魔铃,它能实现你的三个愿望。只要你轻轻地摇一摇魔铃,对它说:“小魔铃呀,小魔铃,我想——”它就能帮你实现愿望。现在,这个小狐仙把这个魔铃送给了你,你打算怎么用呢?拿出笔,学着课文中的写法,写一写你其中的一个愿望。

2、选取有个性的作文片段,进行展示活动。

3、进行及时评价,告诉学生,仿写也是习作的一条有效途径,加上合理的开头结尾就是一篇美丽的童话故事。

五、小结。

只要我们心中有一份爱心,人人都有拥有神奇的七色花和魔铃。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礼物吗?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你在什么时候收到过亲人送的什么礼物?(学生交流)。

2、师小结:当你过生日时,当你取得优异的成绩时……,家人都会满怀关爱和期盼地送上一份礼物。这些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我们的学习小伙伴冬冬也和你们一样,收到过很多亲人的礼物。她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了一首小诗,题目就是《礼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小作者收到了什么礼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正确流利,困难的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评,然后再读课文。

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听。

(三)再读课文,初步体验。

1、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分小组合作解决,筛选出难解之疑。

3、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四)品读课文,体会发现。

1、读一读:

(1)自由读文,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2)小组朗读,并派代表在班上读。

(3)班级赛读,评选班级“朗读能手”。

2、说一说:

(3)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亲人的关爱之情。

(4)你觉得家人对你还会期待些什么?

3、背一背:

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评选“背诵能手”。

(五)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2、师生交流。

3、让我们仿照课文1—4自然段作诗。

4、自己练说,小组内说,指名说,教师相机指导。

5、学生自由作诗。

6、评选班级“小诗人”。

(六)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任选以下两项作业内容,独立完成。

1、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读一读,背一背诗歌。

3、收集的有关亲情的文章或诗句。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交流资料。

交流收集的有关亲情的文章或诗句。

三、学习生字。

1、学习生字(教师重点指导:博、套、绵、)。

2、抄写文中好词(7页抄一抄)。

3、选用抄下的好词造句。

四、指导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横中线上的笔画。

2、写字。注意把字写端正。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3遍。

2、背收集的有关亲情的文章或诗句。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学生独立识字6个,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等词语。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片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4.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同时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都见过草地吗?谁来形容一下你见过的草地。

2.读了课题之后你们想到了什么?(这片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板书:金色的草地)。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2.自由读,检查生字:

(1)预习时大家已经养成了独立识字的习惯,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3.指名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老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

三、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2.讨论交流:“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的位置。“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是金色的跟蒲公英有密切关系。

3.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童真:

1.弟弟和哥哥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呢?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认真读一读。

2.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弟弟和哥哥玩了怎样的游戏。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探究“变色之谜”:

1.听老师读课文,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

2.分组讨论交流。

我的发现:

早晨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草地又变绿了。

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早晨,花朵(合拢),是(绿)色的,草地也是(绿)色的;。

中午,花朵(张开),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傍晚,花朵又(合拢),是(绿)色的,草地就变成(绿)色的。

3.为什么小作者这么厉害,能发现这个秘密?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有了这一发现之后,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了什么变化?

2.讨论交流。

3.体会句子的作用:“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四、总结全文。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学习达丽玛知错就改的勇敢精神,以及老师真挚的爱,激发他们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师生之间真挚的情感。

2、在朗读、讨论、感悟中理解课题“春天的雨点”的含义。

3、抓住第1和第20自然段体会达丽玛的变化,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感悟,体会课文最后一段的深刻含义,懂得“春天的雨点”指的是师生之间细腻、真挚的情谊,并引导学生感受、表达这情意。还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谈一谈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教学准备:

学生读一读课文,认一认生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课文,15个生字。体会老师对学生的爱。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再这如油般贵重的雨滴下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1、师:同学们昨天都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你了解了哪些词语?

2、检查生字的读音(小黑板出示)。

特别提出多音字:蒙、调(通过组词来掌握)。

3、找同学读课文(每人一段)。

[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2、一步巩固生字。

(二)学习课文。

1、教师帮助学生总体感知课文脉络,渗透学习方法和写作方法。

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

有哪几个时间?(上课、补课、回家、第二天)。

分别在什么地点?(课堂、办公室、路上、师门前)。

2、学习1-3自然段(课堂上的故事)。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课堂上的故事?(学生举手表示)。

(1)请同学自读1-5自然段提出问题。

初读课文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将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因势而问。

(2)请同学们带着以下几个问题自学课文:

[培养自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体会出老师的认真负责和对学生的爱]。

3、自学4-6自然段。

(1)朗读课文第4-6自然段。说说达丽玛为什么有了这样的变化?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畅所欲言,将自己的感受表达清楚,从而体会深厚、真挚的师生情。

(三)有感情朗读全文。

回到整体,再次品味。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中的小伙伴们通过劳动实现愿望后的喜悦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体会小伙伴通过劳动实现愿望后的喜悦心情。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带、生字卡片、有关资料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认识“苋”字,简介马齿苋的样子、味道。

你吃过马齿苋吗?

2、你们想知道课文中围绕马齿苋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4、将生字词语放入课文中,读课文。

5、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围绕“马齿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边读课文边思考:小伙伴们是怎样实现进城愿望的?找出有关的句子画记,读一读。

2、小伙伴们的心情怎么样?读给同桌听一听。

3、他们卖了“马齿苋”以后在城里做了什么?心情又怎样?读有关段落。

4、你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愿望的事例吗?谈谈自己的事例,再体会一下小伙伴们的心情。

5、小组内比赛读课文。

四、小结。

五、作业:

1、搜集有关描写童年生活的文章,读一读。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后评价。

2、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二、指导写字。

1、出示8个要写的字,认真观察并识记。

2、自己记生字,组词,说句子。

3、练习写字,注意写字的姿势。

4、学生写完后,评价学生的书写。

三、拓展延伸:

1、自由说说自己学完这一课后有什么感受。

2、自由组合,把文章内容表演出来。

3、推荐上台表演,下面认真观看,看后评价。

四、小结。

五、实践活动:

1、搜集有关苋菜的资料,制作成知识小卡片。

2、找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文章读一读。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教案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找出能概括课文的。

绛紫透明波纹燃烧山岭。

荡起北大荒一碧如洗清澈见底几缕自由读。

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紫是平舌音,烧、澈是翘舌音,岭、缕是边音,纹是前鼻音,岭是后鼻音,荒、绛是三拼音)。

指名读,齐读。

2、读句子。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是一个长句子,在读时要注意合理的停顿。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3、读课文。

指名分自然段读。师生共同评议。

4、回答问题。

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文中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1.出示:“盯、鹂、竿、裂”四个字,说说这四个字的形旁和声旁。

1)师:“盯”:“目”(形旁),“丁”(声旁),“目”表示“盯”的意义与眼睛有关,“丁”表示读音。

2)指名分别说出其他三个字的形旁和声旁。

2.观察这四个汉字的形旁和声旁分别在什么位置。

1)指名说。

2)教师总结“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

3)齐读。

3.讲解“内形外声、外形内声”。

1)出示“闷”字,指名读。

2)说说“闷”字的意思。

3)指名说它的形旁和声旁,分别在什么位置,总结出“内形外声”。

4.同法学习“阁”,总结出“外形内声”。

5.教师小结形声字的六个结构类型。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1.学生独立识字6个,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等词语。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片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4.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同时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教案

1、档案卡的制作可根据学生的喜好,不规定颜色、形状、大小。

2、本次活动只是围绕同学之间的互相认识进行,不存在比较学生好坏的性质。

3、活动结束后,可以把卡纸收集起来张贴于教室。

4、此活动可以5-6人的小组开展,也可以全班进行。

5、此活动适用于小学中、高年级。虽说小学的几年生活,学生已经有了认识,有了了解,但并不一定真正地了解。此项活动让学生有意识地认识自己,也认识他人,有利于在以后的交往中减少矛盾和误会。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教案

人是生活在各种人际关系之中的,与他人交往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社会越先进人际关系越会显示其特有价值。从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来说,学会交往具有特殊意义。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只看到自己成功的一面,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他们对自己缺乏全面的认识,也很少主动去了解他人,使自己与周围人们之间的关系失衡,产生矛盾,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常常会失控,而处于失败之地。

认识自己,认识别人是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步。让学生认识了解自己和他人,有很多方式和途径,而积极、主动的态度则更为重要。本活动在课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制一张个人档案卡,课上通过猜猜演演、讨论、交流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使学生在宽松、活泼的气氛中,主动向他人展示自我,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我,也通过集体活动增进同学间的相互了解。

课前准备:歌曲录音带《手拉手》、小红星,学生各制一份个人档案卡。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教案

准备有关虾的资料,学生熟读课文,处学业本课的生字、词。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初步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二、导入新课:

我了解到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小动物,你能不能把你喜欢的的小动物给大家介绍一下呢?(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文,并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2、检测生字、词。(老师在文中选词,学生读……)。

3、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

4、你觉得小虾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小虾很——(有趣)(脾气不好)?

指导朗读:有的稍带点灰黑色,……。

根据学生回答的顺序来学习:

小虾脾气不好:从哪感受到小虾脾不好的?(生气时、搏斗时的动作、神态……)。

再读课文:小组交流:

1、小虾仁是什么样子的?

才长大的小虾:通体透明。

千年虾:灰黑、长青苔。

2、感悟作者的喜爱之情。

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1、打出中心句。

2、是如何一句一句写具体的?

吃食有趣,非常小心。

脾气不好,打架凶猛。

3、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一段话,把话力求写具体。

三、作业:

要求学生画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学习如何把小动物写具体。

导学过程:

一、你觉得小虾有趣吗?那么小作者是如何把小虾写得这样有趣呢?

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小动物,并进行描写。(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描写小动物的写法)。

以文章为例,让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部分:1——2写“我”家葡萄架下有一口水缸,“我”捉到了一些小虾养在里面。

第二部分:3——4写作者对小虾的细心照顾,它很有趣,但脾气不好。

第三部分:5——6作者发现小虾一天天的变了,体现了作者对小虾仁的喜爱之情。

学生总结如何写好小动物。结合语文天地的笔下生花,进行练习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朗读课文。

二、作业:

语文天地d2、d3、d4。

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教案

课前准备:最近读的书,摘抄书的作者,主要内容和精彩片段。

1.教师谈话:我们在与大家讲话或听别人讲话时,要注意什么?

2.仔细看插图,四人小组讨论。

3.小组交流:组织语言时注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中。听别人发言,要精神集中,注意礼貌。

5.把你们在读书过程中所了解的书的作者、主要内容,摘录的精彩片段,用自己的话说给大家听。

6.同学们开始组织语言,努力讲得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中。

8.学生评议。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教案

(1)乐趣一:引导学生读出“我”兴奋的语气。小结:浪花回头,有趣;追赶浪花,更有趣。(板书:追浪花)。

(2)乐趣二:引导学生抓住“咦”、“哦”来体会作者的心情;通过“武将”和“俘虏”的对比,及“伸”、“捏”、“只一……就……”的理解来体会作者的成就感。

(4)乐趣四:小伙伴捉螃蟹。交流、示句:“那边一个小伙伴――夹住了他的手!”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有趣的,最后一起通过朗读把这件事的有趣表达出来。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1.教小:今天我学了形声字,知道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两个部分成。利用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生字表中的汉字。

2.作业:

1)把生字表中的形声字根据6个结构类型进行归类。

2)汉字家族中还有象形字、会意字等汉字造字方法,大家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