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论文(汇总17篇)

时间:2023-11-30 20:39:11 作者:书香墨

现在的学生们经常需要写作文,但很多人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此时范文范本就能提供一些建议和借鉴。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些范文范本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范文范本。

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论文

摘要:医保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这里分析了新时期医保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策略,对于实现医保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推动医保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随着我国医保体系和相应法律制度和政策的完善发展,对医保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要求更高了。医保档案能够完整地记录相关参保人员的医保信息,能够清楚地反映出医保基金的主要流向,因此,医保档案管理能够为医保研究和医保事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信息资料依据,加强医保档案管理是很重要的。

1.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发展。

在传统的医保档案管理中,都是采用手工管理的方式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管理利用的,但目前,这种医保档案管理手段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现在,我国医保参保人数非常庞大,传统的手工档案管理方式很难满足需要,档案管理的作用受到抑制。在信息化时代,如果加强医保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档案管了的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发展,工作人员只需要在电脑中进行相关大数据的录入就可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料的共享,可以对档案信息资料精心有效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根据需要自动进行档案库信息建设,并统计制作成各类数据报表,还可以在档案信息系统中进行高效的检索,查询和阅读,能够有效节约时间,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医保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管理人员能够从繁重的信息管理中解放出来,能够有时间做好档案的收集和编辑研究工作。在传统的档案管理中,手动方式管理,管理人员每天的主要工作是进行目录的编写整理,进行档案信息的整理、保管。管理人员没有时间和精力搞档案收集与档案研究,这样,不利用医保档案的有效开发,不利用实现医保档案管理的价值。而实现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内容不断丰富,研究工作做的更为扎实,这对于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与质量,促进征缴扩面工作的发展,有效地进行基金安全保护,以及完善医保制度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凸显档案管理的价值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有利于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领导决策工作医保档案管理人员通过对业务档案的分类编码,通过整理,可以为各级领导者进行医保政策的制定,为领导决策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信息知识。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后,相关领导可以通过计算机手段,在第一时间内就能快捷准确地掌握相关档案信息,为其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医保机构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可以为群众提供相关医保的历史资产,能够为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满足群众参保的需求。

要有效推进医保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就必须要强化档案管理的组织领导工作。要能够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领导。单位领导要作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负责人,能够负责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工作规划,要设置专门的副职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分管,配置专职人员进行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另外,要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对相关信息根据制度要求进行及时、准确、完整、齐全的归档处理,要通过加强管理方式保证档案的完整性。要保障档案管理组织领导工作的有效落实,必须要保证相关方面的工作经费的落实,要加强信息化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的建设,加强设备的投入建设,这样,才能有效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

医保档案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代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档案管理工作者努力学习的方向。当前,我国医保参保人数非常庞大,而传统的手动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严重落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造成医保管理效率不高,医保档案管理的价值很难得到发挥。在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做好医保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引入现代化的办公手段,引入先进的办公意识。作为医保管理人员,要具有先进的办公管理意识,要积极引入现代化办公手段提升医保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在医保档案管理工作中,要积极引入现代化办公设设备,用电脑手段,网络数段进行档案的管理。以这种方式替代传统的手动操作模式。要积极利用其网页、电子邮件等网络技术进行管理,通过网络手段开展相关文件的起草、修改、删减、打印、登记、统计等工作,能够在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实现办公的自动化,这样,才能真正的提升医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规范统一医保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实现医保档案管理的的信息化建设,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信息化建设,要实现档案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完善规范相关程序,使医保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规范化发展。要做好这个工作,首先,需要建立档案信息数据库。要在相关标准和规范体系的指导下进行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数据库建设,保障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有序地推进,要保障医保档案资料与相关数据的相互兼容,实现医保档案资料的资源共享,为档案数字化信息化的规范管理提供支持。另外,还需要积极落实对相关纸质档案的数字化转换工作,利用扫描仪,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并进行纸质档案的二次保存,通过这个工作,建立高效的医保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相关数字信息转化过程中,要保障医保档案自己的连续性和完善性,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对医保档案的有效管理。规范统一医保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还需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管理保障医保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

目前,我国医保事业发展迅速,医保工作产生了大量文书,财会和计算机光盘,u盘等特殊载体形式的档案,这些档案所承载的信息量非常大,并且这些信息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对这些档案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必须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的人才才能完成。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具有专业水平的医保档案管理队伍是推进医保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发展的重要保障。医保部门要认识到信息化医保档案管理对人才要求标准更高了,要积极加强相关方面的人才培养,能够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学习培训,通过再培训的方式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和专业素养。相关档案管理人员也需要具有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尤其是要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提升自己的管理技能。这样,才能满足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管理人员才能胜任工作,不被时代所淘汰。总之,在信息化环境下,医保档案管理工也需要实现管理模式和手段的突破创新,要能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时俱进,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相关领导要重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要支持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为这项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支持和资金支持。要通过推进医保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更好地为医疗保险事业提供服务与支持,促进我国医保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季.对做好医保档案工作的几点认识[j].黑龙江档案,(2)。

[2]郑克惠.浅谈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外资,(3)。

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院校对基建档案信息使用率的提高,多年的信息化建设,显著提高了我国院校基建档案管理水平,保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表明了在院校基建档案管理过程中若能够合理、科学运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对院校基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阐述院校基建档案信息化的作用,并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建议。

随着网络化的日益完善,在院校基建档案管理中应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这是信息时代对院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基建档案能够如实记录院校工程建设情况,在整个院校档案管理中有着重要地位,主要服务于院校的整合、发展、建设、管理、维修及改扩建。因此,需要提高重视并综合采用多种措施提高院校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一)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效率。

以前,档案实体管理是院校基建档案管理的重点,基建档案的收集、整理、管理和利用都靠人工完成,管理人员工作量很大,效率也不高。而通过实行基建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实时化和自动化,在录入数据后能够多次反复利用,并在档案管理内部得到共享。通过建立基建档案信息数据库,可以让检索查询利用更加简便。以往的检索方式为管理人员在目录中寻找,然后根据目录记录到库房中查找,费时又费力,院校基建档案信息化后,能够利用网络实现即时的检索查询。院校各部门若是需要某些建筑项目的信息,可以直接进入校园网,按照规定权限来检索查询,不必通过档案管理员,减少了管理员的工作量。此外,还可以提升基建档案的利用效率,为院校决策机构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二)提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

服务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因为院校服务对象主要为行政人员、教师和学生,所以这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掌握更多新的技术,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院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准确性、严密性、知识性和服务性,要求管理人员要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积极开拓创新,运用更加科学、更先进的管理手段,实行科学的、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实现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院校基建档案信息化后,能够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节省大量的时间,使档案管理人员有足够的时间钻研业务,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提升管理能力。

(三)保护基建档案纸质载体。

作为原始的证据材料,基建档案纸质载体客观性极强。院校对基建档案的利用率极高,很多时候都要对某项工程的建筑施工图纸、立体图和平面图等进行查阅,因为图纸尺寸大小不同,幅度尺寸普遍很大,必须折叠存放,多次反复查阅,这样容易损坏图纸,不利于图纸档案的完整性,也无法满足院校对图纸档案的利用。而在实现基建档案的信息化后,改变了以往纸质文件分散存放的管理模式,而是按照基建档案管理要求,在数据库中统一存放,让基建档案管理更加科学,确保了档案的安全和完整。此外,还避免了管理人员和借用者直接接触原始材料,有效地保护了基建档案纸质载体。

(一)建立基础数据,完善数字信息资源库。

在建设院校基建档案基础资源时,重点是信息资料库的建设,这是实现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步骤、有层次地建设数据库:第一,建立院校单体建筑内的子要素数据库。将院校单体建筑作为基本单位,逐一统计建筑内各种建设信息,小到每个房间中的最小建设单位,大到整个建筑的总体建设信息,都需要做好统计入库工作。第二,建立院校建筑构成的子要素数据库。根据统一的标准规范,做好对院校建筑所有构成要素的统计入库工作,主要内容应有整个院校建筑的历史变迁、院校古今布局变化、校舍功能变更的前后变化等。在建立这两个数据库后,才能确保整个系统能够顺利运行,并充分发挥出其应有作用。

(二)重视网络环境建设,实现上下一体化。

要重视网络环境的建设,让各院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信息更加通畅,只有这样才能将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让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共享。网络环境建设是指借助网络交换机,将处理档案信息的计算机与网络服务器进行连接,把软件数据库集合为统一的系统,这样能够在权限内共享档案资源,实现数据通信。要将本地区全部院校当成网络终端,在系统开发的时间范围内,在系统中录入院校基本建设信息和维修、改造、扩建等信息,并由相应的教育主管部门审查检验,然后进入系统之中,为今后档案信息检索、利用、统计等日常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此外,还能够为上级部门及时提供第一手材料,便于其做出决策,从而加强对重要数据的管理,也有利于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业务流程建设,促进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能够让业务流程重组得以实现,这不只是对已有流程的修补,同时还是更深层次的再造与变革。在业务流程重组中,标准化是主要应该解决的问题,是管理信息化应该坚持的原则。要想让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共享,标准化是基础,缺少标准化则信息化就不存在。在基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坚持的标准包括管理性标准、业务性标准和技术性标准,必须将这些标准落到实处,才有利于业务流程重组,实现整个系统效率与性能的提升。若是缺乏统一的标准,则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容易出现信息化建设重复浪费的问题,不能提高效率。再者,在业务流程建设过程中,还要坚持办公自动化建设标准,在设计文件档案工程流程及管理模式时,要将全面建设信息管理的思想体现出来。

(四)重视档案人员的素质培养。

在院校基建档案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当前,传统档案信息服务水平无法满足时代发展要求,主要体现在档案管理人员缺乏较强的信息化管理意识,管理理念十分落后,很少深入钻研业务、开拓创新,这样会造成硬件设备的现代化与管理人员观念落后相互并存的情况。在院校基建档案管理中,设备越来越现代化、档案种类和载体也更加多样,对档案管理水平的要求也日益提升,这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备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档案管理知识以及较强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院校基建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档案保护技术、档案学、档案管理学等专业知识。此外,在电子文件等各种新型载体出现之后,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具备计算机、光盘存贮、缩微技术及网络技术等先进管理手段,如此方可让院校基建档案管理从经验管理逐步转变为现代化管理。所以,要进一步提升院校基建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总之,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加快了校内的基本建设,由此形成了大量的基建档案,这是院校基本建设的历史记录,是院校发展过程中的宝贵财富,同时也能够将院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反映出来。院校基建档案工作任务重,事项多,其信息化管理水平关系着自身现代化程度。因此,要重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院校基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从而满足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推动院校更快、更好地发展。

人才市场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人才的流动所造成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也在不断的更新,因为它要满足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需求。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逐渐的提升社会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在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的年代,通过建立有效的网络化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和机制,使得我国各类型的人才能够逐渐被发觉,他们的人事档案管理也能实现更好的人事档案互联与共享。

关键词:档案管理;人才市场;信息技术。

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论文

人事档案是对个人经历、工作业绩、家庭情况等方面的记载,是较为完整的个人信息的存储库,是单位选拔人才、个人晋级晋升等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依据。随着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传统的纸质人事档案管理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人事管理的高效化要求。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已成为人事档案管理研究的新课题。

一、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1.人事档案基础工作投入不足,单位重视度有待提高。目前,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些单位还不够重视,认为人事管理出不了大效益,没必要投入太多,致使档案的基础工作薄弱,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制约了人事档案功能的最大发挥。

2.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专业化信息化程度低。人事档案管理队伍中,有的年龄偏大,有的属照顾性调入,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业务素质较低;老一代管理人员传统思想严重,对档案信息化缺乏必要认识,不懂信息技术,而年轻人员虽懂得信息技术,但对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原则和流程等却懂得不多,复合型人才少,导致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难以开展。

3.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方法有待创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还局限于纸质档案的建立和保管层面上,虽然配备了计算机,也仅局限于打印档案目录,不能进行人事信息的查询和检索,没有形成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并存共用的管理机制,跟不上时代发展对档案工作管理的要求,致使档案管理效率不高,档案利用率低。

4.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目前,许多单位在建设档案信息化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发展先进通信设备和购置高档计算机系统,却忽视档案信息资源标准规范化建设。如计算机等设备型号各异,档次参差不齐,档案信息的分类编码标准不完善、不统一等等,都制约着信息交流的范围和程度,影响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5.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上仍照搬套用原有制度,没有根据工作的发展以及信息化的要求,制定完善、符合实际需要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致使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缺少规范,容易出现各种纰漏,可能出现信息被窃取、服务器被h客和病毒攻击等问题。

1.极大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实行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后,可以依据信息化技术对人事档案进行信息采集、确认、生成、归档、利用,以完整的信息化流程实现对人事档案的实时化和网络化管理,实现了数据录入一次就可以在档案管理内部实行资源共享,即时查询,既可避免手工抄写失误,又将档案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更好地收集和编研档案,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有利于对人事纸质档案的保护。传统档案大多是纸质材料,是最原始的证明材料,经常查询,增加磨损,影响保存寿命。实行信息化管理后,档案信息可以从数据库中直接查询,减少与纸质档案的直接接触,有利于对原始档案的保护。

3.促进单位用工管理水平的发展。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可以将人事信息及时、高效地运用于单位日常运作中,使管理者能实时掌握本单位的人力资源情况,便于更好地优化人员配置,促进发展;还可有效提升人事档案管理质量,可便利为职工办理各种手续,如根据个人人事档案办理社会保险和医疗报销手续,在进行工资调整和计算工龄时提供准确、有效的证明材料等。

1.强化对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开展,单位重视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都要正确认识新形势下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转变传统观念,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高效,促进单位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2.加大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投入,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是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关系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和整体水平。在充分认识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重要意义的基础上,要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配备必要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硬件、技术保障,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真正实现现代化和信息化。

3.加强信息化培训,提升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应尽快建立起一支以管理型人才为基础,复合型人才为重点,高科技专门人才为骨干的人事档案管理队伍,以满足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在一时难以引进新型人才的形势下,要加强对现职人员的培训,分期分批参加有关信息化管理知识的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交流,并大胆启用现有技术骨干,给他们压担子,使他们在实践中成长,成为既熟悉传统业务知识、又懂信息技术的双重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

4.加强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和日常维护。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如果没有可提供利用的人事档案信息资源为基础,档案信息化的速度与效率均无从谈起。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建立人事电子档案,在保管好纸质档案的基础上,对人事档案资料按照类别,逐页扫描,全部录入计算机,实现人事档案的电子化。在录入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每个人的个人档案信息平台,以姓名、岗位、身份证号、本人照片等重要信息作为检索,以人事档案的目录作为条目链接。同时,个人的基本情况、人事变动、工作调动、考核、奖惩、教育、成果等数据资料也要通过计算机及时进行更新,实现人员信息日常管理的动态化和科学化,达到人员信息数据新、资料全、准确无误的工作标准,为单位日常人力资源管理提供高效及时的服务。

5.建立健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使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合理。任何一项工作的持续开展,都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也是如此。由于缺乏完善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致使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出现诸多不规范的问题,如人事档案信息胡乱编入、档案信息的存储和保管没有统一方式,易使人事档案信息丢失,在检索、调用时出现困难。因而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单位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使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促使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确保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各个环节顺畅,更具实效和活力。

6.加强人事档案的保密和安全工作,确保档案信息化管理有效运行。信息技术为档案的管理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手段和方法,但也给档案管理带来安全隐患。人事档案信息的安全主要是档案信息存储安全和利用安全。在管理中,要高度重视安全保密工作,牢固树立安全保密意识,一定要对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政策进行认真的研究,在对各种信息资料的密级进行严格界定的基础上,正确运用好计算机的加密功能,对通用数据库的数据根据使用权限进行系统的分类加密。要正确处理好档案资料的保密与利用的关系,既要克服求稳怕险、不思进取的保守观念,又要防止不设界限、随随便便的麻痹思想。要采取有效措施和技术手段,建立档案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在技术安全管理方面,做到档案内部局域网不与外网连接,积极预防电脑h客、病毒和计算机的故障对档案信息安全和保密带来的威胁。要制定信息录入、信息维护、设备管理、网络维护等系列管理办法和规定,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控性,以科学、规范、严密的制度来确保档案信息化管理安全可靠运行。

作者:陶俊秀单位:荣成人事考试中心。

人才市场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公路档案作为我国交通发展的历史凭证,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作用。唯有将公路档案妥善地保存与管理,才能为公路工程未来的发展、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然而,随着公路工程的不断发展,公路档案也日益增多,传统的公路档案工作已经难以满足时代的需求;将交通公路建设档案进行完善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问题做一些探讨。

公路档案保留了公路建设中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历史真迹,是道路规划、维修、监督、保养、改建的重要依据。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公路档案的使用率逐渐增多,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完全适应实际需求。因此,公路档案管理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实现信息化建设管理,才能与时俱进,更利于档案的收集、保存与使用。

公路档案的信息化是指公路档案的数据信息库建设、实现公路档案信息共享、人才队伍建设等,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与管理手段实现工作服务方式的转变。公路档案要持续不断地为公路建设发展提供有效信息服务,就要不断地自我改善,寻求最好。近年来,沾化区积极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到底,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2442.4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10.3公里/百平方公里。特别是自开始,抓住列为“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的机遇,和“三通”工程有机捆绑施工,共计投资1.65亿元,完成网化工程294.1公里;投资3.94亿元,完成381个村的村路“三通”工程,实现了各行政村主要街道与邻近公路的连接通达、村与村之间的必要通达,切实解决村级公路通达问题,让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交通发展成果。这样的发展成果当然也离不开档案信息发挥的重要作用。档案信息化不仅有利于资料的收集、处理、储存和使用,更能增加储存量,拓宽档案工作的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因此,唯有公路档案管理工作不断追寻现代化、信息化,才能使公路建设与发展更上一层楼。

公路档案管理要适应时代发展和需要,要在加强信息化管理来提升为社会服务的能力。近年来,我们沾化区交通运输加强了并大力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但是,在现实工作中,要以电子文件的形式逐步取代了纸质文件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思维的转变,需要能力的提升。特别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等出现之后,我们的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改变。这样一些文件往往都是以机读文件的形态存在,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些档案提供电脑空间,并分类存放,并随时能够信息综合系统地提供出来,使档案系统性,真实性、价值性地随时为工作提供帮助。但是我们一些站所档案管理方面比较落后。如一些地方还是重视纸质档案,缺少实现档案信息电子化的意识,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需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不够,因此,采用信息化管理有一定的难度;另外,档案管理档案整理、分类方法以及著录标准因人而异,缺乏统一性,从而制约了档案信息电子化的进程。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公路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大幅度的进步,但是,如何让信息化管理更科学、合理,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用呢?这就需要我们思考管理方式和对其有效性进行探讨。

1、转变观念,提升重视程度。公路建设部门和管理人员需要转变观念,重视公路档案的管理工作,积极履行职责,实现公路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公路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利用一切场合与时机,宣传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培养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增强他们对于工作的重视程度。而工作人员也要不断学习,不能一味遵循旧有的观念,而是要及时了解档案管理的最新进展与需求,积极改进完善,争取最大程度地建立完善的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体系。如我在我们交通局工作中,以前是注重纸质档案的收集、整理,在档案管理方面注意完善资料接收、整理与管理体系;现在我更加注重检索体系的完善,不仅让有关人员清楚局内档案利用情况,更能让交通工程的建设、安排更加合理。

2、加强公路档案的信息库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要完成公路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就必须实行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建设。首先,要将传统的纸张储存模式转变为电子文件存档。电子文档解决了纸张占地大、记得少、寻找起来繁琐、工作效率低的缺点,更为省时和方便。其次,要建立公路档案的信息库,满足信息资源方面的需求,及时制定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通过及时补充、更新、维护数据信息库,完善资料的接收整理体系。另外,可以利用现代科技,通过互联网,在实行安全维护的条件下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建立项目网络共享平台。这样一来,获取信息的渠道扩大不少,有利于自身的改进完善,也能让公众加深对公路建设的了解,提升信赖度与满意度,对于实现廉洁高效,优质服务的建设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3、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公路档案管理机制。在运行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同时,要注重安全的管理机制,健全并且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提高公路数字化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我局档案室开展经常性的“行风行纪”教育,要求全体执法人员严格执行“十项禁令”,杜绝执法人员违纪行为的发生。的确,一个优良的管理体系中,严格的法规与执法是不可或缺的。公路档案的管理部门可以按照《档案文件整理规则》等一些规章制度,实现公路档案管理机制的优化。对于档案资料的接收、编目、保管、电子文档的录入、检测、保存、维护、利用等方面要进行严格的规定。对于已经存储好的电子文档要重视安全管理机制,保证其完整性和真实有效性。同时,要建立一定的奖惩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形象,让管理人员能够树立起责任意识和积极性。不断摸索新的管理模式,对于实现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及管理体系的升级有着重大的意义。

4、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我们沾化区交通运输局一直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根本,积极开展培训教育,全面提高职工素质,熟练掌握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努力建设成为民服务的优秀部门。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一个部门的优劣。为实现公路档案的数字化建设,管理人员在旧有的知识上,还要掌握信息科技技术,熟练使用现代通讯设备对资料档案库进行及时的修整和维护。因此,管理部门要重视对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培训工作,让管理人员掌握专业技能和业务知识,培养他们对于档案管理事业的热爱。加强对计算机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包括信息扫描录入,网络资源共享等。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素质,信息化水平。通过赏罚分明的制度,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培养责任感以及严谨性,为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提供后备力量。另外,公路档案管理还要注意与其他县市交通运输局进行资源共享。因此,我们还要提高现代化管理与使用的能力。能够进行数据化档案、网络化管理,在与兄弟单位交流、互建中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共同提高;共同为我们公路建设做贡献。总之,公路事业仍在不断地发展,对档案管理的要求也日益提升,公路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已迫在眉睫,也是一种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公路档案管理人员及部门需要及时地转变思路,提高重视程度;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以制度化、规范化进行操作和管理。只要我们循序渐进地加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必将使公路档案管理体系迈向巅峰。

参考文献:

[1]陈杰泉、浅谈如何加强公路档案管理工作[j]、科学之友、(10).。

[2]王一波、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之初探[j]、网络财富、(01).。

[4]程学敏、刍议公路档案的信息化建设[j]、办公室业务、(07).。

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论文

摘要: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已经在各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如今,我们可以借助新科技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的管理,不仅可以省时省力,还能保证档案的完整和准确。本文从妇幼保健院档案信息化的必要性说起,接着谈论的是档案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可行性的建议。

妇幼保健院中的档案是一个重要的信息,为了保护信息的完整性,妇幼保健院通常会专门成立一个档案室,设置管理档案的人员来对档案进行管理,并且采用的多是书写的形式,这种虽然很实用,但是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工作人员手写的失误,或者是管理中资料的损坏和丢失,都会影响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了保证档案的完整和准确,也为了迎合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对妇幼保健院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在信息化的社会里,加强对妇幼保健院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可以促进妇幼保健院整体的信息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提高医院信息化、规范化的水平。其次,对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也是妇幼保健院工作的需要,妇幼保健院肩负着妇女和儿童健康的使命,对于妇女儿童的信息必须做到科学准确的保管。其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妇幼保健院的工作效率,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不仅档案归档比较麻烦,而且档案归档之后对档案的调取和使用程序也有很多,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只需要一台计算机就可以完成,并且归档之后,如果需要调动程序只需要打开电脑发出几个指令即可,实现了对档案的合理管理和科学配置,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二、存在的问题。

(一)妇幼保健院的信息化发展不均衡。由于地理位置和政策的原因,我国所有地方的发展水平并不一致,发达地区经济水平高而且科技信息比较完善,城市的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相应的妇幼保健院的信息化也是比较高的,但是我国还有不发达的地区,这些地方经济实力有限,科技信息闭塞,妇幼保健院的信息化可能刚刚开展或者甚至是没有开展,对于档案的管理依然采用的是老方法,也可能存在着没有专门的档案室这种情况,对档案的管理非常的松散。各个地区妇幼保健院的信息化水平不一,是妇幼保健院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二)没有统一信息化的相关部门。实现妇幼保健院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因为每个保健院档案进行储存时遵循的方式可能不一样,而且关于档案之间的信息又是不流通的,所以就造成了工作的困难性,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专门的统一的对妇幼保健院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的相关部门。

(三)档案的安全问题。社会的信息化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那就是信息的安全性。档案信息一直都是妇幼保健院的核心信息,因此,在进行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档案的安全性问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有很多影响档案安全性问题的因素,比如在对档案进行信息化时,操作人员的密保意识、责任意识以及操作能力等,同时还有计算机的设备问题、互联网上的病毒等,都是威胁档案安全的因素。

(四)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妇幼保健院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属于一项新的工作,紧跟着科技的步伐,因此需要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提高业务水平,还要掌握一定的信息管理技能。但是现在存在的情况是,在妇幼保健院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中,对档案进行管理的操作人员能力普遍不强,不能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解决对策。

(一)提高管理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是一项业务能力很强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项具有服务性质的工作,所以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具有很高的工作水平,不仅需要工作技能,同时还要具有服务的意识。对此,可以挑选出工作能力强的员工进行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专门培训。

(二)加强对档案的保护。如果实现妇幼保健院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就一定要做好对档案信息的保护工作、对此,首先要加强的就是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可以在对管理人员培训的时候着重保密意识和安全意识的培训。同时还要加强网络上的密保工作,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设置密码。

(三)加强妇幼保健院信息化的建设。要想实现对妇幼保健院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加强妇幼保健院整体的信息化。由于信息化可以形成一个系统,整体的信息化有助于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对此,妇幼保健院可以引进先进的设备,建立完整专业的数据库以及安全系统等。

(四)建立一个统一的档案信息化管理部门。工作中除了有强大的实施力和完善设备之外,还需要一个有能力的组织部门。组织部门的指挥在工作的开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此政府可以组建一个专门的小组来负责妇幼保健院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中,有问题可以直接向这个专门的小组进行反应。四、结束语妇幼保健院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不仅符合了社会信息化的趋势,还有利于妇幼保健院其他工作的开展,并且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信息的作用,是一件弊大于弊的工作,但是在实际开展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需要我们对问题进行认真详尽的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2]陈从会,蒋会兰,刘秀娟.关于妇幼保健院档案信息化及管理策略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02(8):168.

人才市场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论文

对人才市场的档案信息进行信息化管理,使其在充分展现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广泛性的同时,能够调动人才市场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有效结合,能够使得人事档案信息在当事人与企业、社会的接收、传递、存储上实现一体化的管理。同时,这也面临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人事档案信息的安全性,这是最主要的方面。一旦信息泄露,不仅对个人,对企业还是社会,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不断地对信息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上的创新,加强安全性的创造是最重要的方面。人才市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也就是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和网络化三者的有效转换。例如,在这样的体系下,相当一部分疏浚信息的输入与输出更加的迅速和便捷,同时在确保信息安全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信息的多次循环利用,并大大提高整个人才市场档案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

4结束语。

人才市场档案信息管理的方式一定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的是将长期、全面而具体的工作转变成新工作效率更高的、全面而又准确的信息处理过程。不仅仅是信息技术在本方面的应用,同时也是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参与与配合。因此,人才市场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机制的实现,既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技能,又要逐步的加大对档案部门信息管理的监督。

参考文献:

[1]赵晖.信息时代高校档案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办公自动化,,123.

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论文

摘要:在实施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时,工程档案的管理者面对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只有在全面促进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会对信息化档案的管理开辟出新纪元。信息化管理模式对于工程档案有效的管理是前提条件,传统的管理模式不再适用于现代化的工程档案管理,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基于网络环境下对于工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当前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生活中普遍地应用到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办公中的应用是不断趋于标准化、网络化、自动化,大部分的工作都会依据计算机或是互联网进行办理,这对于工程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要求,以往的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用于当今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是对工程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构建健全的管理模式,将工程档案存在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对于工程档案信息化理解主要以两方面来阐述:一是工程档案信息的网络化与数字化进行有效的实现;二是有效地对工程档案进行存储、传递、接收和运用一体化;三是完成工程档案的信息化的高度共享;四是要创新工程档案的管理模式。如今,针对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内容主要有工程档案的检索和工程档案内容信息的存储:工程档案文件主题词的自动标引;工程档案的数据备份;工程档案的文件目录的打印;工程档案的整理与文书立卷;工程档案的保护以及库房的管理;工程档案的咨询与借阅管理;工程数据处理的各个阶段都依据有关行业的标准以及国家的政策作为构建依据的。

因为工程档案的反复查阅与长时间的保存,对于原件丢失或是损坏都是不可避免的,这对于工程档案的利用和保管上带来了极大的烦扰。通过对低档平板扫描仪记录的方式的应用,可以将大量文档实现电子化存储,对于问题的解决有着巨大的作用,在电子化存储下,对于大量文档的应用、查阅、管理方面还有待提升。信息化的管理模式的应用就是对于传统的管理模式手抄记录转换为应用信息技术存储工程档案,这是工程档案的管理取得的重要成果,还极大地提高了服务水平。可以说,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是完成科学开发工程档案资源的基础。

电子化信息的不断发展,对于我国工程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同样也产生了大量的问题有待解决。

(一)面临安全与革新的挑战。

原本的工程档案管理的中心主要就是为了运用、查询,基于此来确保工程档案管理具有更高的保密性。在档案管理系统迈向新纪元发展空间中,会对应用系统进行有机整合,比如文档管理一体化等。此类整合必须要应用新思维来处理各方之间的矛盾。除此之外,网络本身与计算机系统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单单是硬件资源会受到自然的影响,还会受到人为破坏,并且数据信息与软件资源容易受到病毒的侵害。在未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下,在安全意识方面也较为薄弱,这样就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面对标准化和法制化的挑战。

因为工程档案自身的特点就比较复杂,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分散管理。因为多方面进行管理,各个部门都有属于自已的一套标准,因此对管理标准化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在工程档案的立法方面也比较欠缺,致使众多的工程档案因为密集问题影响,而埋没了自身存在的价值。

(三)技术支持不充分。

第一,电子文件在实质上对于它的保管期限与保管条件等方面是存在着巨大的局限性,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情况发生。第二,基于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一些纸质的工程档案经过电子仪器的扫描即可以转化为电子档案,尽管它的价格很便宜,但是扫描的时间较长,无法满足将原始的纸质工程档案快速地转化为电子档案。

(四)人员配备不合理。

就当前的工程档案管理人员而言,既有专业知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人很少,由于存档的技术人员的知识较为单一,必然会出现专业与工作岗位不对口等问题。

合理性原则。利用数字化方法来接受工程档案文件,其应对规范性的原则要有持续性,构建于信息档案有关的法律体系,只有这样才会使电子文件顺利地完成归档,对于传统的工程档案数字的保存与应用等工作来实现其标准化与规范化,避免重复建设、互不相容的状况产生。安全性原则。由于网络化、数字化的进程的不断加快,网络潜在的威胁也越见突出。所以,对于网络安全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力度一定要加大,要应用较强的安全措施,全面地保障工程档案信息的安全。效益性原则。对于工程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特定的环境下一定要遵守的是效益性原则,最为主要的是信息化工程的效益。选取数字化的内容主要是以经典为理念,核心要与社会应用的热点进行有效的结合,把重要的工程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会收获较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应用效果不大的对于工程档案是是不需要数字化的,避免浪费财力、人力、物力。

加强机读数据的前期工作。如若想做好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那么机读数据库的存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机读数据的质量主要针对于管理系统的效率高低的决定,对机读数据做好准备工作,提高对著录、标引等方面的重视力度。档案著录的内容主要指档案内容的选择、分析、记录的过程。形式特征主要是指档案信息的外表,比如文种、标题、载体、形成时间等,内容特征是指依据档案内容特点所揭示的项目,比如主题词、分类号等。标引与著录是对档案内容的浓缩,这样才会有效地将档案信息输入计算机中进行多方面的处理。重视光盘技术在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运用。光盘主要是通过光电存贮技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中的产物,是信息的检索与信息存储、电子化的归属。利用光盘进行存储,其显著的特点在于它的存储密度高、可靠性强、寿命长等,它会把大量的工程资料刻入到一张光盘内,以此来实现计算机管理,对于原文件进行扫描录入的方式,极大地减小了对库房空间的占用,降低了存储设备资金的投入,以此来减小成本。网络化管理是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然趋势。网络化是基于计算机管理模式快速发展下的必然产物,通过对网络搜索,使工程档案查询速度非常快,也非常便利,它改变了传统的借阅模式。计算机把网络分为了上下级并且与各处室紧密相连,成为一个具有高效性的有机整体,来有效地衔接其他部门与档案部门之间的.各个业务,每一个部门都可以利用网络进入到工程档案信息库中去查询。网络化的管理模式主要就是采用了内部网络服务器在一定空间内对于工程的资源档案进行存储,简称为档案存放区。为加强工程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在进入系统时应该有一个用户的口令才可以进入到工程档案的数据库中,只有隶属于档案部门工作人员才有权利更改已经入库的档案。为了确保工程档案中的数据的安全性,要加大对系统的管理措施,在系统密码的设置上可以设置双层防护,这样才会有效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系统;在修改时在系统中一定要设置双重密码,以此来防止没有权限的操作人员对数据进行更改,一定要确保数据是安全的、准确的、完整的。档案信息化管理需加强病毒防治,来确保安全。对计算机病毒要加大防护力度,这是确保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营的核心工作,如果计算机感染病毒,那么最为严重的状态会导致整个系统出现瘫痪,因此要构建比较严格的管理机制,做预防工作。具体的要求是符合操作的规范性,同时还要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测与维护;为了防止突然状况的发生一定要对数据随做随保存,做好重要资料的备份,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影响;不要对来历不明的程序进行拷贝,在拷贝之前一定要做好查毒杀毒的前期准备,以此来确保万无一失。积极促进工程档案管理部门实施信息化管理。第一,对基础性工作进行强化,认真地构建实施计划,只有基础业务的工作做到规范化与标准化,才会有效地推进工程档案信息化的管理。第二,强化人才建设,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运用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来进行服务。作为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工程档案工作者一定要具备基础的电子与计算机文件管理知识。这便要求工程档案的管理人员要对自身文化、专业知识、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来有效地对工程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

五、结束语。

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项比较全面、长期且具体的工作,工程档案的管理团队对于工程档案信息化的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大工程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是当前建设信息化管理的重中之重。信息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工程档案管理者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自主上进,才会适应时代与社会的需求,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2]张迪.信息化环境下地铁工程档案管理改革探讨[j].办公室业务,,(12):44.

[3]刘红新.信息化环境下的工程档案管理新模式[j].民营科技,,(09):116.

档案管理信息化论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在档案管理领域的快速发展,档案管理信息化为档案管理现代化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数字化档案管理在机关、组织和个人社会活动中逐步实施,为档案管理提供了传统管理无法比拟的优势,使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和管理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然而,随着档案存放数量冗多、保管条件差、查找利用率低、管理人员知识单一的问题出现。

所谓档案信息化,就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为社会提供服务,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换句话说,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档案实体为重心向以档案信息为重心转变的过程。

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档案部门,从而极大地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现代化水平。

(1)基础设施建设。

主要指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和档案数字化设备。

它是档案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的基础条件,只有建设先进的档案信息网络,才能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的整体效益。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主要内容包括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和电子文件的采集和接收。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主要形式包括馆藏档案目录中心数据库建设、各种数字化档案全文及专门数据库建设。

(3)应用系统建设。

应用系统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档案信息的收集、档案信息的管理、档案信息的利用、档案信息的安全等方面,它关系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与质量、集中体现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益和档案信息服务的效果。

(4)标准规范建设。

是对电子文件的形成、归档和电子档案信息资源标识、描述、存储、查询、交换、网上传输和管理等方面,制定标准、规范,并指导实施的过程。

对于确保计算机管理的档案信息和网络运行的安全、畅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5)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

它不仅需要档案专业人才,计算机专业人才,更需要既懂档案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二、当前档案信息化管理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们传统的档案管理大多以手工操作为主完成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鉴定、保管、编研、统计的整编程序,以提供纸质、照片、录音、录像等载体作为档案管理的实体,利用等方面的档案管理过程,其工作量巨大,步骤之繁琐。

电子信息化技术的飞越发展给档案信息化管理带来新的机遇,档案管理信息化仍然存在大量未解决的难题。

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远程通信技术等现代化先进技术的有机整合,进而形成档案信息远程传输和社会共享的完整服务体系。

档案信息化管理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任重而道远。

1、面临创新的挑战。

原有档案管理制度的核心一是为了快速查询、应用,还包括工作模式、工作方法的改进与加强。

如围绕档案信息系统的上线使用及文档管理一体化。

加强信息化作业的推广,加强档案室与计算机室的工作协调,使系统逐步优化,数据存储更合理化,科学化,对软件功能的新需求能够及时进行需求分析与功能开发,不断加强档案管理软件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使整套软件系统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科学至尚、业务全面,统筹兼顾的特点。

对于这类整合,档案管理系统向深层应用发展时,会出现与其它应用系统整合的情况,必须用创新思维来处理好各方面的矛盾。

2、面临标准化、法制化的挑战,档案信息化应遵循的规范性原则。

由于档案自身的复杂性,我国政府的档案管理体系亦比较复杂,分散管理是其突出特点,由于多头管理,各有政策,造成了管理标准化的困难。

制定和实施档案工作标准和规范,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需要,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需要。

通过馆藏档案数字化接收电子文件,应该坚持规范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子文件的归档,传统介质档案数字化,数字化档案的保管、传递、利用等工作实现有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避免出现各自为政,互不兼容,重复建设等现象发生。

造成大量档案因密级问题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使用价值。

3、人员配备不合理,技术支持不全面。

从现在的档案工作人员来看,既掌握信息技术、又懂档案专业的人才很少,多是专业知识单一,普通操作型人才。

从年龄结构看,年轻的档案人员极少,40岁以上的占绝大多数,知识和观念老化等问题突显。

技术上一是电子文件在性质上确定了它的保管条件、保管期限等方面存在着局限,若不能很好加以解决,可能会适得其反。

二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期,有大量的纸质档案需要通过扫描仪等设备转化为电子档案,目前我们多数单位使用的平板扫描仪虽然价格便宜,但速度慢,无法适应将原始档案资料短期内完成转化的要求。()。

1、要加强硬件设备的配置是夯实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

档案部门必须正确认识自身所处的地位,多方面争取领导支持,将档案信息化管理纳入整个单位信息化管理体系当中,才能更好的获得支持,从而改善设备条件。

随着档案信息量的剧增,人们需要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实现档案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现代化管理。

尤其是使用多媒体技术,传统的纸质载体的档案材料转化为全文、全图、全声的光盘储存,并实现全屏幕自动检索。

2、要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必要条件随着电子政务的推行,电子文件从形成到归档,涉及到的岗位和人员众多,电子公文、电子档案的接收、归档、管理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进行。

3、要提高档案队伍素质。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档案工作迫切需要现代化。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档案管理的自动化,现代通信技术的采用,实现了档案信息传递网络化,运用现代光学技术,实现了档案的缩微化、光盘化等等,由于档案管理设备和手段现代化的不断采用,需要建设一支具有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和业务知识的专业档案队伍,才能适应新世纪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因此,档案部门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提高档案人员工作素质创造良好环境。

4、要加强档案信息的安全网络化的正常运行。

对信息利用安全,要建立层次分明、角色明确的信息利用机制,并建立权限设置的流程;对信息保管安全,要建立档案数据的保存、迁移及其校验机制,并建立功能和作用完全不同于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处理工具,利用工具,确保信息的保管安全;在系统安全管理上,通过采用设置防火墙等技术手段,在计算机硬件环节上阻隔不安全隐患,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有效以及网络系统正常运行安全;同时,要加强对工作流程、文件信息以及信息保密的工作。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为信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基础和条件。

档案管理信息化是一种全新的档案管理模式,其依托于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并逐渐实现管理工作智能化、技术化、规范化的发展要求。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工程档案管理论文

1.1管理的滞后性。

我国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信息化和电子技术是比较重视的,这样就使得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了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档案信息化建设要将档案管理流程进行简化,同时进行优化和重组。但是,在我国的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却在沿用传统的管理体制,同时,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和档案管理明显脱离的情况,这样就使得公众在利用档案的时候非常容易出现服务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情况,同时,在工作中也是非常容易出现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受到影响的'情况的,主要是受到档案管理滞后性的影响。

在进行档案信息管理过程中,档案管理部门没有进行统筹规划安排,这样就使得档案信息化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效率下降的情况,同时在管理方面也出现了无法实现规范化的情况,这样就使得没有统一的标准进行管理。档案信息管理没有健全的体系,在信息检索方面就会出现不健全和不规范的情况,同时也会导致档案信息在利用方面出现效率非常低和质量非常差的情况,对于档案信息管理来说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1.3数字档案资源短缺且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档案管理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中,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一直沿用的是传统的管理方法,这样就使得档案信息出现了一直在使用纸质介质来进行保管的情况,在数字档案资源方面结构是比较单一的,这样也使得我国的信息化档案建设在过程中要面临的问题是非常大的,对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和质量都是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在档案行业发展过程中,一些专业的人才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是比较集中的,这样就使得一些经济发展不好的地方在档案管理方面人员是比较匮乏的,同时也是会导致不同的地区在档案管理信息建设方面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的,同时,在一些地区也存在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无法开展的情况。

1.5档案信息化立法和规范化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我国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时间比较短,这样就使得相应的法律和法规在一定程度并不健全,这样就使得档案信息化建设还是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导致档案信息化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2.1档案信息管理要统一规划、统一原则。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将档案信息资源集聚和整合起来,实现档案资源社会共享,更好地为各级领导和机关服务,为社会各界服务,为广大公民服务。为此,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在当前新一轮深入发展的关键时刻,必须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规范,克服各自为政。把握适合档案工作规律和特点的基本原则,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档案信息化的各项工作。坚持以档案信息开发利用为中心,文档管理一体化、双轨制、确保网络安全等原则。

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论文

高校档案是高校从事科研教学、党政管理及其余各项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对社会和学校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记录、影像资料、图标资料等不同存储类型的历史记录,是高校进步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衡量一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是否提高、科研学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是否取得长足进步的重要尺度,在高校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高校无纸化办公、数字化教学以及科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高校档案管理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加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提出,也要求高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获取信息、更新信息、及时有效的传递信息和应用信息,不断向社会提供更多具有重要意义的档案信息。高校档案管理实现网络化、数字化,无疑能有效快捷、保质保量地为我国高等教育科研管理事业服务。

1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1管理形式落后、意识淡薄。

现如今我国诸多高校的高层管理者认为高校的当务之急是紧抓、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学术水平,忽视档案管理工作,致使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地位不高、责任不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滞缓了学校的高效建设与快速发展。一些管理者认为档案管理就是简单的记录和保管,工作任务简单,无需专业人士负责管理,采取其他工作人员兼职或改行或者聘用离退休人员从事档案管理,致使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知识水平欠佳,工作中疏漏百出,如各类档案分类不清、归档范围不明,导致各类档案收集不齐全;加之,缺乏档案管理的理论指导,使得整理档案时文件先后顺序颠倒,案卷标题拟定不准确,保管期限宽严划分不一,组卷水平整体不高,严重影响高校档案管理质量。更有甚者,很多高校在档案管理与建设过程中投入资金不足,使得创新管理工作开展受阻,库房和办公设施落后,加之长年累积在档案管理上的故步自封,使得繁杂工作得不到优化,形成恶性循环进而阻碍了档案管理的建设发展[1]。

1.2管理制度不完善、体制不健全。

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制度不完善,体制不健全,对档案的日常管理与建设工作不重视,以致档案资料建设不齐全,相当一部分档案存于个人或者没有及时收集整理归档。如各学院每学期都有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却无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文字记录,也无培养计划与总结;各院系实验室每天对学生开放实验,但没有详细的使用记录和改进意见统计,均对高校的教育改革和建设形成一定阻碍。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虽然各职能部门管理者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细致工作,详实记录,但部分工作出于种种原因当时未能全面、及时的记录或材料零星记录或分散存放,加上无专业人士管理负责,几经易手容易导致资料丢失、混乱。这样一来,在日后学校建设或改革中需要相关材料时,不得不重新添补、整理,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了巨大损失的同时给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1.3档案使用效率低下、功能单一。

高校档案是高校发展历程的见证,也是高校改革发展的宝贵财富。但是,档案只有经过开发利用才能成为有效资源,其价值才能被很好地发掘和利用,才能很好的服务于高校的建设发展中。然而,当前高校由于疏忽了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档案宣传,使得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得不到重视。而且,档案检索系统缺乏或不完善、不科学,不能及时准确地为使用者提供向导和查询所需资料;档案编研工作力度不足,不能及时有效的对信息进行编辑加工或形成各种编研成果,信息分散削弱了档案信息资源的高效性;硬件建设不足,设备更新缓慢也是阻碍档案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管理者需提高档案管理意识,加强档案管理制度建设,保障档案设施的先进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档案信息资源在科研教学、行政管理等工作中得到很好的利用。

高校是一个信息化高度发展及应用极为普遍的教育机构,网络技术在这里得到快速发展和应用,并给日常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等工作中带来极大的便利。作为高校资源建设的重要部分,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从而开展档案信息化管理也是响应学校信息化发展号召的需求,保障学校信息资源及时有效地记录、更新及传播[2]。

2.1档案业务发展的需求。

高等学校是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文化事业机构,它的文化沉积与文化理念是高等学校发展和办学的重要内涵。档案管理部门是负责收集、记载、保管和研究并提供这些相关资料、信息的部门,在高等学校文化底蕴与文化积累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入革新,高校的全面快速发展使得交往活动与教学科研管理等相关工作门类众多、内容多彩,相应的档案门类和信息数据急剧增长;另外一方面,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发展也进入信息化时代,电子政务使办公自动化程度得到提高及普及,档案载体类型也由最初单一的纸质档案发展成为图片、声像、光盘、移动硬盘等多种载体档案,载体信息容量大,不稳定因素多,因此,需要对载体信息实施信息化管理。

2.2档案工作人员素质提升的需求。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迅猛进步,高校教育越来越综合性与专业化,齐头并进,互为推动,使得教育人才更加特色化和精英化。这也就意味着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者知识结构专一、管理模式独具特色,才能更好的顺应高校独具特色的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要。此外,无纸化自动办公也加快了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进程,电子文件等新载体档案已取代了传统的纸质档案,也就使得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载体档案管理的需求,也对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提出新的要求。更具专业特色和管理技能的档案管理人员的出现也必然会除旧革新,使得档案管理进入信息化时代。

2.3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

随着高校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档案信息资源备受人们的广泛关注,学校师生及社会人士对档案信息的依赖程度也日趋渐长,这就要求更加系统、更加完善和更加精准的档案信息服务。档案信息化本来就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一个极其系统的工程,也是档案管理模式一次质的飞跃。电子档案以其轻巧便捷、存储容量大、使用寿命长、易传播复制等特点已逐步取代了过去的纸质档案。加之,网络技术及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档案信息的系统全面、及时有效的更新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者就要在门类众多、内容多彩、信息量庞大的档案信息资源中精简加工、汲取精华,及时有效的提供信息化服务。

高校档案信息化是以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事业发展要求为导向,以档案网络建设为基础,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为目标,同时以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为依托,以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管理制度等为保障体系的信息化工作。

3.1档案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

档案信息化管理离不开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只有规范管理形式,将管理模式形成制度化标准,才能逐渐向现代化信息管理方向发展。高校档案信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应建立统一科学的档案管理目录标准和规范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合理应用网络管理和查询规范等方式快捷准确的为查询者提供档案资料。甚至可以结合各大高校的自身情况,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信息资源库,在符合国家信息化和档案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下,兼具综合性、可操作性和向导性,区分不同情况,科学、有序地制定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和完善的管理和运行制度[3]。

全球信息化建设加快各大高校之间数据库的衔接,使得各大高校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更为便捷快通。传统的纸质档案信息在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模式下,已经严重滞后于高校的发展需求,各大高校就必须借鉴成功高校的办学理念和经验,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建立极具特色的、同时附有专业性、共享性、规律性和多样性的数字化档案数据库,以便于各大高校之间的网络交流和资源共享。在数字化档案建设与管理中,遵循“规范、先进、实用”的原则,加大档案管理软件的实施力度,努力提高档案管理技术与操作应用水平,确保为档案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提供便利条件[4]。

3.3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专业化建设。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逐步推进,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需要必须注重引进或培养一批专业知识技能过硬、计算机操作及相关软件应用娴熟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注重营造学习高新技术知识的良好环境,加强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培训,逐步提高现有管理人员的信息意识、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确保高校档案信息化工作管理的顺利推进。另外,高校加强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过程中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同时要求各部门各院系在纸质文件归档的时候也应完成电子文件的归档任务,确保纸质文件与电子文档的齐全完整,从而更好地为高校师生服务[5]。

作者:王莉娜苏颖超张海峰单位:榆林学院铜陵学院。

参考文献:。

[2]梁晶晶.浅谈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j].办公室业务,(6):38.。

[5]王艳玲.浅谈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现代情报,(6):63-67.。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工程档案管理论文

档案信息化就是以室藏档案为依据,在不改变档案原来的内容信息的情况下,对档案本身的内容及档案的存在形式进行符合信息转变原则的改变,使档案信息社会化,实现档案资源共享。档案之所以能够进行信息化处理,是因为它自身就包涵着信息。

“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这种记录就是一种信息。但是在这里我们要弄清信息化中的信息不仅仅限于档案本身的记录信息,它还包括将原始信息进行处理后与社会其他信息形式融合形成的更广泛的信息。可见档案信息化的内容就有两方面:一是狭义上的信息化,就是将档案自身的内容信息化;二是广义上的信息化,就是将档案信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进行融合处理的信息化。所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在现代化的技术条件下,一方面促进档案本身信息进入社会交流系统,在社会中广为传播,另一方面就是将档案中的信息与其他社会信息形式融合使用,在社会中传播,广泛地服务于社会。当然这两个方面的目标并不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因为档案信息一旦广为社会大众利用,狭义的档案资源信息化,必然与社会发生普遍的联系,必然要与社会中的其他信息交融而广泛地交流和传播,形成另外形式的信息,即广泛意义的档案信息化。

2.1档案工作人员要树立档案信息意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具有能动性,一定的社会意识就具有一定的社会能动作用。那么社会档案意识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必然有能动的影响,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推动力。所以,档案信息化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观念信息化”。档案工作人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力量,他们的能动性事关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只有让档案工作人员在思想上树立档案信息的意识,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档案工作人员才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才会主动关心档案信息化建设事业,认真做好信息化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主动思考社会文献信息系统中各种文献信息的渗透和融合,促使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其他社会信息事业相互结合,共同发展。

2.2.1配备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扫描仪等硬件设备。系统软件的开发应用或完善,可通过计算机系统软件的操作进行培训及推广,逐步建立同一平台为分中心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2.2档案中心目录及全文的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输入是目录中心的基础性工作,对各职能部门每年移交的大量成果档案资料,边整理边输入,从信息源头抓起,建立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实施纸质档案和数字档案“双套制”工作模式,避免重复劳动,不但能节约人力和财力,而且也会大大加快了档案信息数字化的进程。

2.2.3对上网信息进行密级界定。首先制订密级标准,对室藏档案按公开、内部、秘密、机密进行界定;其次对档案信息使用者进行网上身份验证,对不同身份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信息查询权限,以保障软件系统的安全。

信息技术的广泛采用和电子政务的加快推进,使档案基础建设的重心向档案信息化建设转变。现今,在计算机管理渗透的形式下,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应用为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档案部门建立自己的局域网,添置计算机、光盘刻录机、扫描仪等,在系统开发和档案利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3.1随着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如何安全且高效地管理电子档案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早在20,国家档案局就发布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要求电子文件形成单位和接收单位认真做好电子档案的管理等工作。因此,选取适合电子文件形成单位自身特点的档案管理软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录入、开发利用等工作是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回避的一项重要工作。

2.3.2档案管理软件的`对象是电子文件,通过选取合适的档案管理软件,不但可以达到科学、高效管理电子文件的目的,而且电子文件作为信息资源,经过软件的整合和开发,既是电子文件形成单位的有益积累,又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

2.3.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选取适合的档案管理软件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付诸实施的重要媒介。信息化建设理念,需要科学的档案管理软件作支撑,单纯以传统方式管理大量电子文件,绝非明智之举,档案管理软件集功能全面、智能、便捷、高效等优点于一身,是疏通信息化建设管理脉络,提高档案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2.3.4从安全角度来说,优良的档案管理软件自身的安全设置,如访问授权、用户安全级别、密码设置等功能模块,已成为电子文件管理、利用的一道坚实屏障,能有效地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工程建设的过程就是工程档案的形成过程,这就决定了工程档案的建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工程立项直到工程验收的各个阶段,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都是由不同的单位或部门来实施的,这就在客观和主观上都大大增加了工程档案建立的难度,信息化管理无疑提高工程档案管理效率与效益。

3.1加强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选用适合企业档案管理的软件,制定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改革不适应档案信息化要求的管理体制,打破地域和部门分割,提高工程信息交换及共享水平,创造更多有利于方便公众利用的条件。

3.2建立多层次、多渠道、重实效的档案信息化人力资源培训制度和考评制度,逐步提高相关岗位人员工作素质和能力。

3.3档案工作人员要学习计算机和信息管理化知识,只有对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系统有了足够的了解,才能参与本单位的软件开发工作,才能提出正确信息需求,使系统运行保持在良好状态之中。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

我国有很多不同规模的医院,这些医院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不同,很多医院在内部管理方面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从未得到彻底解决的痼疾。本文主要探讨医院档案管理,以下就对当前我国一些医院在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

(一)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意识不强。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医院总体管理水平的高低,档案管理中的问题也反映着医院各方面管理的普遍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是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意识不强。工作人员缺乏科学的管理意识,难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也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例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收集整理档案时,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意识和态度,就会将所有档案马虎归类后草草了事,甚至错置档案,导致查阅工作的延误与耽搁;医疗设备档案属于动态档案,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进行管理,而工作人员容易忽略这一点;在管理有些医疗设备档案时需要注重设备论证、设备验收、设备说明书等方面的管理,而工作人员往往注重医疗设备档案内容的管理。由此可以看出,管理意识对于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它直接影响到整个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定期管理医疗设备档案时间长。

相较于医院其他档案资料,医疗设备档案需要记录的内容较多,并且用时较长,相当于是一台医疗设备的户口本。所以说,医疗设备档案具有周期长,记录内容全面、使用方面等特点。对其进行管理也有一定的周期性。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从申报就开始运行,中间购置、使用、维护、计量、降级、报废等每个环节都需进行详细、全面的记录,完成单项设备管理全过程比档案管理所用的时间还要长,并更容易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管理质量不达标。

(三)缺乏现代管理手段。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也在不断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来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相应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要有所改善,适合管理不同类型的医疗设备档案。尽管在很多医院已经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手段进行管理,但是管理上不够正规,很多管理手段未能真正的发挥作用。还有很多医院在进行医疗设备档案管理还停留在手工收集、检索阶段。

二、解决医疗设备档案管理难点问题的对策。

针对当前医疗设备及档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予以解决:

(一)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直接决定着医院医疗工作能否正常的开展。因此,提高医院设备档案管理人员的科学管理意识至关重要。在日常工作中,有效解决医疗设备档案管理难点,才是提高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点所在,第一步就是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科学管理意识,需要经过长期的培训和锻炼,循序渐进的增强管理人员意识,做好科学管理医院档案的宣传工作,让每一位工作人员都了解到推行医疗设备档案科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促使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极大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医院的综合管理进程,并能将此理念应用到临床工作中来。

(二)完善管理制度。

一个健全的管理制度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比较完善的服务,还能够彰显医院文化特色。要明确各级管理和使用人员的责任,建立岗位责任制;确定各科室工作管理的目标和岗位职责;管理工作人员必须依据管理制度,解决医疗设备档案中的管理问题并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度健全的程度也是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在制度的完善上,要发挥各科室的协调功能,在相互监督中推动制度的不断完善与进步。

(三)采用现代管理模式。

医院管理中要采取与时俱进的管理模式,这是提高医院现代化、正规化的内在要求。通过应用现代管理模式取代以往的人工管理方式,不仅仅提高了医院管理整体水平,同时也能够树立医院的良好形象。在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中,采用符合医院实际需求的网络管理系统,准确登记和查询医疗设备采购信息、出入库信息等。此外,网络信息管理可以促进医疗设备技术管理、维修管理、财务管理等管理方面的发展,进一步的完善和拓展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空间,提高管理效率。所以,只有通过应用现代的管理模式,才能促使医院的发展紧随时代的步伐。

(四)落实管理责任。

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致使管理局面混乱,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这对医院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所以,在医院开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将责任落实明确,全面提高管理医疗设备档案的水平。在医院中开展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具体分工是:一部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对设备资料的形成、累计、归档等环节进行检查,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反馈,督促相关人员及时解决;医疗设备购置管理上要加强对管理人员制定医疗设备购置计划的监督和控制,邀请设备技术部门、财务部门、临床科室等相关部门共同分析和探讨,制定最佳的医疗设备购入计划;提高档案质量管理水平,部分管理人员负责设备档案质量鉴定工作,对档案内容进行详细的检测,保证医疗设备档案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

三、结束语。

开展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非常重要,一方面是保证医院能够掌握医疗设备从购入到报废整个过程的全部信息公开透明,另一方面是促使医院能够适应医疗市场的需求。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关乎整个医院未来的发展状况,不断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医院重点项目之一,在实践过程中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工程档案管理论文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形式,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方式。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由于文本资料整理复杂,受到年限、环境等影响,容易造成丢失,严重影响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积极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够及时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归档整理,便于进行分类查找,从而更好地加以利用。受到技术等方面的制约,档案信息化建设在推进过程中整体进度较慢,效果也差强人意,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强新形势下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管理思考研究,对不断提升档案管理质量和档案资源最大化利用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对档案资源进行信息化管理和利用的一种新方式。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分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档案标准化建设三个方面的`内容。档案资源建设,主要是对档案信息整理归档形式和内容等做出的要求。档案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开展档案信息化软件和硬件设施配置,从而更好地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实现高度共享。档案标准化建设,主要是对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出的一些具体要求和规范,从而更好的便于电子档案规范化管理。

1、对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缺乏科学全面的认知。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对传统档案管理方式的一种创新,是新形势下顺应时代发展的一项重要应用技术,长期受到思维、环境等影响,档案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重要程度认识不到位,对信息化建设基本认识缺乏全面的了解,没有认识到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优势,从而影响了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开展。

2、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资源利用方面存在错误的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档案信息的利用,提高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将有价值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运用电子化的形式进行保存,从而提高保存的规范性,更好地帮助应用。但是目前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往往比较注重档案资料的管理和保存,对档案资料如何进行深度应用等方面缺乏积极探索,从而影响了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难以体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质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更好地发挥好档案应有的价值,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1、加强档案电子资料管理。在对基础文本资料进行整理的基础上,要提高对电子文件管理重要性认识,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软件,对档案文件进行电子化管理,运用电子文件的形式进行存储,分类整理,从而便于集中管理和应用。在具体开展过程中,要建立专门的服务管理部门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强技术资源配置,同时要加强对电子文件处理管理,对电子档案保存形式,接收方式,处理和格式等制定明确统一的规范,在保存方面要结合不同的档案资料的重要程度设置具体的权限和保存周期,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重要资料还要做好备份管理,从而避免出现丢失或者损坏等情形。

2、加强网络档案建设。要建立相关的档案网站,发挥好网站平台的优势,设置内部服务系统和公众服务平台,加强后台建设和管理,从而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运转正常,同时,不断加强新设备的引进和硬件设施配置,定期进行升级维护等,从而确保网络档案实现快速传输、交换、应用和共享,提高网络档案科学化、安全化管理水平。

3、加强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要积极选拔优秀的专业人员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同时要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对专业基础知识、业务素质、计算机网络知识、软件知识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全面培训,严格执行职业上岗制度,定期进行考核评价,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还要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改变边缘化格局,从而提高全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配合开展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档案利用效能。总之,档案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多个方面,需要结合档案管理工作具体要求,在做好基础规范工作的前提下进行科学规划、有序推进、严格监督,才能更好地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成效,进而有效发挥档案资源的价值,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论文

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更新换代,计算机网络应用不断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形势下,与时俱进,加强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促进民政工作更好地服务群众,方便群众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提高民政档案管理效率。

传统的以人工为主要工作方式的民政档案管理方式,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和场地对繁杂的民政档案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归档和储存保管,档案管理花费的周期场,工作流程繁杂,容易导致档案遗失或损坏等问题。建设现代民政档案信息化管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民政档案进行管理,能够更好地保管民政档案的原始资料,省却了大量的人力对档案的收集、分类、归档和保管工作,缩短了档案从收集到入库的周期,避免了对原始档案资料的人为损坏,同时也大大减少了民政档案存放占用较大空间的问题。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民政档案进行归类,不仅比人工操作更为便捷,花费时间更少,同时也更为智能,方便了使用者对民政档案的检索和使用。

(二)提高了对民政档案的开发利用。

民政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档案,让档案为民政事业和群众服务。传统的民政档案管理偏重于对档案的收集、保管,由于技术原因,对民政档案的开发利用十分不便,造成了民政档案本身的效能无法发挥出来,不能更好地为民政事业服务。信息化的民政档案管理方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民政档案重保管,轻利用的弊端,用户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随时随地对档案进行检索和查阅,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提高了民政答案的利用效率。

(三)提高了民政档案传播的时效性。

利用信息技术对民政档案进行管理,可以大大缩短使用者从提出档案查阅需求到检索查阅档案之间花费的时间,民政部门通过运用现代的信息传播技术,建立网站,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运用各种新型的信息传播媒介,可以进一步扩大民政档案信息的宣传途径,能够及时更新、补充、维护民政档案信息,确保民政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权威性。

信息技术为档案管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防范由此造成的档案信息泄露等问题。为确保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应当加强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建设,包括管理的标准、安全保密制度和信息技术规范等,防止民政档案信息泄露,或者被别有用心的人使用。

(二)提高对民政档案特色化服务能力。

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是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宣传、开发、利用提供平台和渠道。民政部门应当针对社会需求的热点,开展民政档案定制等特色化服务,优化民政档案管理。

(三)提高民政档案管理者技能水平。

一方面,积极引入档案管理专业的高素质人才,提高现代档案管理的人才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各种培训、职业道德教育等,培养其信息化管理能力,提高保密意识,促进其专业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

民政档案室民政系统开展工作的重要凭证和依据,对于维护社会稳定、调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保障民生、发扬民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献参考作用,是保证民政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支撑,民政档案管理在民政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民政档案管理人员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服务于群众,造福群众。

作者:杨莹单位:洮南市民政局。

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论文

高校后勤档案由后勤保障部门在各项服务保障工作中的原始信息数据形成。后勤各个部门都依据本部门的业务内容建立相应的业务系统,如节能维修系统、库房管理系统、安防管理系统等。按照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标准,这些业务系统产生数据文件、流媒体文件、图片文件都属于后勤档案收集范围,具有很高的保存、利用价值。目前,各类服务保障项目的增加、验收流程的严谨,使得数据保存的作用和价值愈发凸显,加强“痕迹管理”直接导致了巨大的数据量。不仅如此,电子档案数据还包括文件本身的数字转化,通过人工方式生成新的数据类型也成为主要的数据增长来源。

(二)后勤档案数据类型多源异构。

高校后勤档案涉及后勤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工程管理等多项服务保障项目,档案数据囊括办公文件、项目合同、宣传资料等,各个业务管理系统也产生不同类型的数据档案,形成非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共同存在、交叉联系的现象,造成了档案数据多源异构的新特点。

(三)后勤档案的利用需求更加多样化。

大数据的应用背景下,高校后勤各个部门的业务系统不仅是是数据的产生者,同时也是数据的利用者。在利用档案数据方面涉及后勤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后勤利用统计后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学校师生对后勤服务保障的需求、满意度,作为不断改善、提升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依据;同时高校后勤的功能较传统后勤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后勤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对后勤文化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后勤内涵建设、文化宣传活动产生的流媒体资料、图片资料、特色资料档案也在不断增多。因此,后勤档案的利用手段、方式也随着需求的丰富变得更加多样化。

(四)大数据分析提升后勤档案利用价值。

高校后勤档案是后勤一线服务保障工作最直接、最真实的信息记录,并且在推动后勤档案信息化管理向大数据技术应用过渡的进程中,各个服务保障业务产生的各种中间数据、重点数据均有其利用价值。因此,利用大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对不同业务系统、工作过程产生的大量初级的、多样的、碎片化的数据进行深入地分析挖掘,才能真正激发后勤档案的宝贵利用价值。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需要,也对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受到档案收集、整理、归纳的传统方式影响和缺乏信息化技术应用的限制,后勤档案管理仍停留在对纸质档案的初级管理层次,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后勤档案管理方式传统粗放,档案信息决策功能受到限制。

目前,后勤档案管理缺乏对档案中记录的各类数据进行深层次地统计、分析,忽视对各类分散信息的整理,缺乏对大数据环境下动态数据流的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的能力,使档案管理整体结构不合理,容易导致重要信息资料的价值被忽视,无法充分发挥后勤档案在服务保障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制约了利用档案中的信息资料开展推动服务保障工作的决策作用。

高校后勤档案管理主要依靠兼职人员进行管理,缺乏相应的统一管理机制,后勤档案管理的制度建设还需完善。由于后勤档案管理组织的缺失和机制建设不完善,直接造成后勤各类档案管理工作相对滞后,档案的保管、保密等工作都没有相关的制度参照执行,容易造成资料流失,严重影响档案应用效率。

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增加了后勤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风险,直接给信息安全带来隐患。目前后勤档案管理主要人员属于兼职,由于工作量大,工作内容繁琐,因此容易忽略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同时由于管理人员信息化技术水平的限制,对信息安全的管理存在不足,易造成档案信息的丢失或泄露。

(四)后勤信息档案信息化技术应用率低,容易形成“信息孤岛”

在大数据信息技术应用背景下时代下,复杂多样的数据类型和存储格式使电子档案文件的统一收集难度增加,同时对档案利用的方式过于传统,缺乏多元化的利用手段,容易使各类档案形成“信息孤岛”,难以发挥其真正的信息支持功能。

针对目前高校后勤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在大数据背景下,尚无法完全体现后勤档案的利用价值,实现档案的有效管理。因此,高校后勤需要通过设计建设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并推动应用大数据统计分析技术与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相结合,实现数字化管理方式,进一步推进高校后勤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改革。

(一)树立后勤档案大数据信息化管理工作理念,为数字化管理奠定管理基础。

要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技术充分实现高校后勤档案利用价值,必须转变高校后勤“重藏轻用”的管理观念。明确建立档案数字化管理是必要手段,实现数据决策支持才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通过创新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管理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大数据技术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作用。

(二)建立高校后勤档案大数据信息化管理工作机制,确保管理工作规范、安全、高效。

伴随高校后勤大数据信息管理工作的推进,应及时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明确档案收集、处理、使用的工作标准和管理责任,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后勤档案管理工作。在建立完善制度的同时,明确细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配合档案大数据管理建设需求,确保后勤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实现精细化、规范化。并通过制度规范做好档案使用要求和保密制度,保证后勤档案安全管理,实现数据高效利用。

(三)建立高质量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提高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效率。

目前高校后勤档案管理工作主要由后勤内部的非专业或兼职人员进行管理。这些人员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掌握和使用也受到学历、年龄的限制,极大地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因此,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要建立专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队伍。通过引进专业人员或加强本单位专业人才培养,培养和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同时,还要全面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从安全意识、信息风险意识以及保密意识等,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优化管理人员内部结构,有效提高后勤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作者:吕丽华于涛单位:天津职业大学。

档案管理信息化论文

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相对其他一切管理工作而言,是重要的基础工作。当前形势下,信息化是高职院校发展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几乎在所有领域,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及今后发展的潮流,为顺应时代要求,人事档案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建立网络化管理体系和人事档案数据库系统,培养专业的高素质信息化档案管理人才队伍是进行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化;人事档案。

在当前形势下,把信息化管理引入档案管理中是院校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共同要求,为顺应信息时代潮流和教育单位人事制度发展的要求,应大力加快人事档案信息化改造,加强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从传统领域转向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改造。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