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单元的教学教案(热门13篇)

时间:2023-12-15 06:49:38 作者:温柔雨

二年级数学教案的编写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展和提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教案范本,供大家参考借鉴。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学习群体的需求。

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单元的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6的乘法口诀。

2、培养学生简洁地表达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6的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总结出6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呈现情境。

谈话:今天我们要到儿童乐园里去玩一玩。(课件呈现儿童乐园的场景并定格在木马转盘上)。

2.提出问题。

(1)木马转盘一次可以坐几个人?

(2)哪6位同学愿意在一起骑木马?让学生自由结合,组建6人小组。

(3)一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几个6人,共是多少人?让2个小组的学生走到教室前面来,大家看一看。

二、经历过程,自主探索。

1.自己尝试。

2.出示表格: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面提出的问题,自己尝试计算、填表。

3.交流探讨。

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班内汇报:各组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结合学生的汇报,组织探讨:

(1)表格中填出的.数各表示什么意思?(板书:1个6相加、2个6相加6个6相加)。

(2)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积是多少?怎样知道的?让每个学生都写出6个乘法算式,写好后相互检查。

4.编口诀。

(1)你能编出6的乘法口诀吗?

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

(2)整理口诀。

这些口诀,你们能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写出来吗?写好后小组内相互检查。

(3)记口诀。

把口诀读一读。说说哪几句容易记住,哪几句难记?相互介绍自己记口诀的方法。

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记口诀。

师生对口令记口诀。

5.用口诀。

口算:62656361。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1、做想想做做第一题。

学生各自做题,把得数填在书上,共同较对。

2、做想想做做第二题。

3、做想想做做第四题。

a6个2相加是多少?

b两个乘数都是6积是多少?

4、做想想做做第5、6题,让学生去观察图再进行讨论并集体讨论。

5、课堂作业,做想一想第三题。

四、总结评价。

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6的乘法口诀。

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

作业设计:

1、62=36=64=65=。

46=66=56=63=。

2、根据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二)知识点结构。

(三)知识点考查分析。

1、笔算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侧重考查学生对对位(相同数位对齐)的理解。

2、笔算进位加法。

常见考查点有:(1)20以内进位加法(2)满十向十位进一;(3)优化计算顺序(从个位算起);(4)当个位相加得十;(5)算法的扩展(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4、笔算退位减法。

常见考查点有:(1)20以内退位减法(2)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3)当被减数个位为“0”;(4)当十位相减为“0”。

5、笔算连加练减和加减混合。

考查点:(1)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简便写法;(2)计算能力的综合考查。

6、加、减法估算。

考查点: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合理估算(购物、坐车等)。

7、解决问题。

考查点:(1)基于加、减法意义的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2)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二、复习方法。

1、以错例为依托,逐个解决问题。练习、单元中的普遍错例,往往就是难点。

问题或学生的薄弱环节,需要重点复习,一一过关。

2、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把问题抛出给学生讨论解决。到此复习阶段,大部分学生的错误只是由于理解不够透彻或不够注意,通过讨论就能够得到解决,小组学习可方便教师把精力集中在学困生身上。

3、每节课及时对所复习内容进行小测反馈,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看到复习的成果,在心理上给予学生激励。另一方面方便找出哪些人还存在问题,以便进一步解决。

三、注意点。

1、笔算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减(如课本p9做一做第一小题32+6,p13第2题3+84),要注意对齐个位。

错例:

2、笔算进位加法。

(1)当个位相加得10,要在个位写0(如课本p14第6题第2小题)。

(2)得数为100的对位问题(如课本p14第6题65+35)。

错例:

3、笔算退位减法。

(1)当被减数个位为0时,学生容易出错(如课本p19做一做第2题第2小题)。

错例:

(2)当十位相减为0时,“0”不写出来。

错例:

4、笔算连减时容易出现“简便”错误,如新课标第网。

5、笔算加减混合算式,在书写竖式过程中弄错加、减运算,导致出错。

错例:

6、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没分清谁大谁小,如:

7、看到“加”就用加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

本单元的内容有:加法、减法和加减法的验算。

根据《标准》的要求,笔算加减法限定于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本单元主要教学三位数加减法。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

本单元三个部分的教学改变了过去单纯出计算式题教学的形式,都是通过具体的生活问题和或者生活情境引出计算问题,并注意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应用问题,以加强计算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使学生感受计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根据《课标》提出的“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加减法的教学均按照先估算、再计算的顺序安排,增强估算意识,培养数感,并结合部分例题,体现算法多样化。教材在编写时对法则不作全面呈现,仅在重点和关键处进行提示和引导,以体现合作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计算教学练习比较枯燥的问题,练习的安排加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努力做到形式多样,并设计了一些思考和开放题,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形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学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掌握验算方法。

难点:

1、连续进位加法。

2、连续退位减法。

突破方法:

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

计算往往是和实际问题中引出的,教师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背景,引出数学问题,学习数学方法,也可以利用身边熟悉的事例进行教学。

2、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时可采用尝试、讨论等方式学习,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体现学习自主性。

3、加强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材都安排了“先估计一下“的环节,同时也可以利用练习中提出的估算要求,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4、恰当、适时的运用合作学习方式。

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探索和讨论。

课时安排:(共9课时)。

20xx年9月7日。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连续进位)。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3、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连续进位的方法。

教学准备:练习卡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十个一是(),十个十是()。

2、8+7=9+6=30+50=40+60=。

3、38+39=36+58=280+390=350+570=。

(指名说)谁愿意到黑板上笔算这4个题?(学生用竖式笔算,并引导说说笔算时的注意事项-----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习例1。

(1)投影出示p15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引导观察中国特有种数的动物情况。

师:同学们,这几类动物中中国特有的种数分别是多少?你们能根据中国特有的种数的数据,提出几个有价值的加法问题吗?(学生提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中国特有的鸟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等等)。

师:大家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你们会计算吗?愿意自己尝试一下吗?如果遇到问题和你的合作小组一起讨论解决。(根据所提问题有选择的让学生解答。)。

(2)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在计算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指名说)同学们解决问题的办法真不错,这就是我们同前边学习的不同之处-----需要连续进位。

师:谁愿意再来和大家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指名说计算算理)。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最大的特点就是需要连续进位,也就是说: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基本练习:课本p16做一做第1、2题(巩固笔算算理)。

2、变式练习:课本p17练习四第2、3题(训练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拓展综合练习:

下面的计算对吗,请把错误改正过来。

76+25=9189+13=111。

7698+25+1391111(训练综合改错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指名说)。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

本单元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着眼于学生计算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引导学生亲历探索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意识和习惯,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在学习验算之前,设置了一个买衣服和鞋子的情境,在学生列出了算式并算出了得数后,很自然的有一个疑问:“算得对不对呢?”从而产生了验算的要求,使加法的验算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学习的。

在新授的.教学中,因为验算是学生第一次碰到,学生在讨论验算方法的时候还是出现了问题,学生感觉有点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所以我结合情境,让学生分析一套运动服的价钱、一双运动鞋的价钱、付的总钱数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分小组讨论验算方法,并让学生尝试着去写验算的方法,给每个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然后再让学生交流方法。这种体验的过程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算法、算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东南西北》教案

《小小商店》(教材第14、15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三、重点难点。

重点: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

难点:在购物情境中学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学具。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情境图。

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到了小小商店,看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1架玩具飞机的价钱是12元。

·我喜欢的玩具坦克价钱是9元。

·画画用的水彩笔一盒是15元。

·1个足球72元,1个篮球68元,足球比篮球贵。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交流各自的发现,为信科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究。

生:1架玩具飞机12元,1辆玩具坦克9元,一共就是。

12+9=21(元)。

师:回答得非常准确,真棒!

2、师:看第二幅情境图,奇思付给售货员20元,买了。

1盒水彩笔,找回多少元?

3、师:说得真好!如果你有30元,可以买哪两样物品呢?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交流的情况,在组织汇报。学生所选物品只要是两样且总价没有超过30元都可以,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

4、师:淘气想买一个花皮球,他有3张1元和2。

张2元,他可以怎么付钱?先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想法,教师巡视,即使知道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方法有两种:

3张1元和1张2元,正好是花皮球的价钱5元。

·我可以付1张1元和2张2元,也正好是5元。

师: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说得很好。

5、师:请你算一算: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生:算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就是计算足球比篮球多多少元,用减法计算,72-68=4(元)。

师:思路很清楚,说得非常正确,真棒!继续努力哦!

6、师:你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吗?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小组交流后,请小组代表汇报提出的不同问题,请其他同学解答,并组织交流想法及计算结果。

(三)总结提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板书设计。

小小商店共需要多少钱?用加法。

应找回多少钱?用减法。

如何付钱?凑钱数。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3、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连续进位的方法。

教学准备:

练习卡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十个一是,十个十是()。

2、8+7=9+6=30+50=40+60=。

3、38+39=36+58=280+390=350+570=。

(指名说)谁愿意到黑板上笔算这4个题?(学生用竖式笔算,并引导说说笔算时的注意事项-----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习例1。

(1)投影出示p15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引导观察中国特有种数的动物情况。

师:同学们,这几类动物中中国特有的种数分别是多少?你们能根据中国特有的种数的数据,提出几个有价值的加法问题吗?(学生提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中国特有的鸟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等等)。

师:大家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你们会计算吗?愿意自己尝试一下吗?如果遇到问题和你的合作小组一起讨论解决。(根据所提问题有选择的让学生解答。)。

(2)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在计算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指名说)同学们解决问题的办法真不错,这就是我们同前边学习的不同之处-----需要连续进位。

师:谁愿意再来和大家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指名说计算算理)。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最大的特点就是需要连续进位,也就是说: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基本练习:课本p16做一做第1、2题(巩固笔算算理)。

2、变式练习:课本p17练习四第2、3题(训练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拓展综合练习:

下面的计算对吗,请把错误改正过来。

76+25=9189+13=111。

7698+25+1391111(训练综合改错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指名说)。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测试题的教案

课题:综合练习课我学会了吗?(15页)。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能结合现实情境熟练认读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示的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四种时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孝敬老人等方面的品德教育。

个性化修改。

教学重点难点熟练认读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示的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四种时刻。

教学准备钟表模型。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忆一忆。

师;小朋友们,大家想一想上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同位。

二、创设情境,发现规律。

演示旗杆在四个时刻(四个时刻用钟表出示)的影子,(也可以让学生提前自己量一量)让学生观察,你会发现什么?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各小组选出代表,组间交流各组发现的规律。教师适时组织学生参与评价,及时小结,及时发放丰收园里的大苹果。

三、巩固拓展。

1、实物投影出示教材14页第4题,先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空,再让学生看图讲一个故事,并让学生谈体会,教师要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孝敬老人等方面的品德教育。

2、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15页第6题,做后对答案。

四、课堂小结。

小学数学二年级《第2单元练习课》教学设计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单元测试卷

学习目标:

1、整理和复习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并利用口诀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复习巩固已学乘法口诀,并应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题意并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已学口诀,背诵口诀:

(1)师与生对练。

(2)生与生对练。

二、练习设计。

1、24页第一题,利用已学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小明买的物品及价格。

(2)提问:你能区分哪些是学习用品,哪些是体育用品吗?

(3)指名学生说。

(4)提问:买学习用品花了多少钱?买体育用品花了多少钱?

(5)指名学生说。

2、24页第2题。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24页第3题。

(1)看图说图意。

(2)怎样选出冠军?

(3)指名学生汇报结果。

4、25页第4题。

游戏。

5、25页第5题。

板书设计:

练习一。

3×3=9(元)。

5×3=15(元)。

8×2=16(元)。

课题机动练习课。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含义。

2、使学生经历乘法口诀所产生的经过,熟记2~5乘法口诀,比较熟练的口算5以内各数相乘。

3、初步学会乘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4、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运用口诀进行表内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并进行估算。

难点:1、熟练运用口诀。

1、在具体情境中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宣布练习内容。

学生明确目标。

二、基本练习。

说说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举例子说明。

1、2~5乘法口诀。

2、表内计算。

3、根据图画提问。

4、解决问题。

5、估算。

三、巩固练习。

1、补充口诀。

二五()四十六。

三九()()三得九。

五七()()五二十。

2、看口诀写算式。

五六三十四九三十六。

()()。

()()。

3、口算。

2×5=8×5=。

9×4=4×7=。

3×6=6×2=。

4、一个盘子装4个苹果,5个盘子装几个苹果?

四、课堂小结。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1、基础知识目标。

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使学生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基本技能目标: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对东西南北等方位概念的形成。

教学过程:

室外部分。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全册第二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册)教材初步教学了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学生已经知道: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除法;算式里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混合运算,算式里都有三个运算符号。结合运算教学,在“想想做做”里还安排了许多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全单元内容分四部分编排。

第35~36页教学不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第37~38页教学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第39~40页教学带有中括号的四则运算混合。

第41~42页通过单元练习整理运算顺序。

在前两部分内容里没有教学新的运算顺序,只是加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或算式的小括号里都要先算乘、除法的认识。在第三部分内容里的中括号是新知识。

教材里还安排了一道思考题,在四个“3”之间填入合适的运算符号和括号,使组成的各道算式的最后得数各不相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运算顺序的重要性。编写了一篇“你知道吗”,介绍括号的发明与使用。

1选择适宜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教学运算顺序和混合运算,既要让学生知道并遵守规定,还要让他们体会这些规定的合理性。本单元教学的混合运算内容比较多,教材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1)联系现实素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运算顺序。

第35页例题进行两个积相加的三步计算,两个乘法可以同步计算是这道混合运算的教学重点。教材设计了一个购物情境,求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一共要多少钱。解决这个问题只要把象棋的总价和围棋的总价相加,需要先分别算出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的钱,这两个总价没有谁先算、谁后算的必要。所以在列出的综合算式里应先算乘法,而且两个乘法可以同步完成。学生在这样的现实情境中理解了运算顺序。

第39页例题教学中括号,涉及到什么时候需要中括号、有中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顺序运算两点教学内容。教材选择兴趣小组活动这个素材,已知合唱队84人,求合唱队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需要先算出美术组的人数。但是,美术组人数是通过(8+6)×2求的,如果列出84÷(8+6)×2则出现一个矛盾:按原有的运算顺序不是先算美术组的人数。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要用到中括号。在84÷[(8+6)×2]这个综合算式里,先算美术组有多少人应该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学生联系实际问题的解决步骤,体会了中括号的意义,体验了运算顺序。

(2)以已有的运算顺序为依据,通过演绎推理解决稍复杂的混合运算。

第35页“试一试”150+120÷6×5里有乘、除计算,还有加法计算,和例题的不同之处是这里的乘、除计算不能同步进行,必须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第37页例题300-(120+25×4)是有小括号的算式,在小括号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还需分两步计算。这两道混合运算题里都有学生以前未接触过的内容。

在这两道题里不教学新的运算顺序,而是教学如何准确、灵活地运用已有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教学策略是让学生在独立计算的时候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数学思考,又提升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在演绎推理过程中,回忆起相关的运算顺序和规划计算步骤是重要环节。提升混合运算能力,不能疏忽反思,要经常积累体会。

观察算式里的运算符号,获得的视觉信息作用于大脑,激活了贮存的运算顺序。如看到150+120÷6×5这个算式里的加法、除法和乘法,就会想起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法。看到算式300-(120+25×4)里有括号,就会想到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因此,进行混合运算首先要仔细观察算式,了解其中有哪些运算。各次“想想做做”里安排的“比一比、算一算”,同组的几道算式里的数都相同,运算符号及括号的位置不同,应用的运算顺序随之有所变化。这些练习有助于学生细致地观察算式,加深对运算顺序的认识。

150+120÷6×5和300-(120+25×4)这两道混合运算题,第一步先算什么,都不是一条运算顺序的规定就能最终确定的。在前一道算式里先算除法,还因为在120÷6×5这部分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顺序。在后一道算式里先算小括号里的乘法,还因为有先乘后加的顺序。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就寓于这样的数学思考之中。

一道式题算完以后,回顾一下所用的运算顺序以及计算步骤,从中获得体会就是在总结、积累计算策略。每次反思的时间不需要多,往往瞬间就能完成,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这样做。

(3)教学中还应注意的地方。

第一个地方是第35页“试一试”。四年级(上册)教学运算顺序时只计算含有两个运算符号的式题,因此,在一道算式中只会是乘除同级运算与加减同级运算或者是乘、加(减)与除、(加)减两级运算。把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成两条,即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本单元教学三步的混合运算,算式里有三个运算符号,出现了乘法、除法、加(减)法存在于同一算式的情况,需要把原来分两条表述的运算顺序合并成一条完整的运算顺序。“试一试”下面的一句话是对原有运算顺序的重组,虽然不是全新的知识,但毕竟是新的认识,教学中要有相应的建构过程。

第二个地方是第37页“想想做做”第2题。其中出现了类似(26+14)×(70-30)这样的有两个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两个小括号里的运算可以同步进行。教材没有为这种情况设例题,也不想直接告诉学生可以怎样算。希望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与计算中体会可以这样算,自觉地这样算。

第三个地方是第41页第2题。不算出得数直接判断各组的两道题哪一个得数大。这里的判断是在掌握运算顺序,对算式“整体——部分——整体”感知基础上进行的,能发展学生的数感。学生的思考应该是多样且具有个性的。

2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结合计算教学,本单元编排了许多实际问题,有两步计算的,也有三步计算的。都安排在“想想做做”里,要求学生独立解答。这些实际问题的题材广、类型多、无固定模式可套。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对学生既要放手,又不能放任。所谓放手就是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答,不要编许多例题一类一类地教。所谓不放任就是要给学生必要的指导,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积累了一些数量关系和思考方法。给学生的指导应体现在帮助他们回忆和应用已有的解题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解题策略。

(1)用列表等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从中找到解题线索。

学生在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里已经学习了用列表等方法解决问题,在本单元要继续使用这些方法。在解题前让学生选择适当的方法整理,特别是学生解题遇到困难、思路打不开、解法想不出的时候,更要提醒他们整理信息。这种策略用于第36页第4、6题,第38页第6、8题,第42页第8题特别有效。

(2)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从中找到解题步骤。

学生对求两个数有一共多少、求两个数相差多少、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等问题是比较熟悉的,知道这些问题分别用加法、减法和除法计算。第38页第7、9题,第41页第4题和第42页第7题都是求总和或求相差数的问题。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有困难,只要指导他们读读要求的问题、想想应该用什么方法算、找找还缺少什么条件,他们就能逐步理出解题的思路。

还有一些问题是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些数量关系往往是通过与问题直接有关的某个已知条件表达出来的。如第36页第5题“我们组比你们两组的总人数多6人”,第37页第5题“五年级的参赛人数是三、四年级参赛的总人数的2倍”。只要指导学生找到这样的条件,弄懂这些条件的意思,困难也就解决了。

新课程解决实际问题不是不讲数量关系,恰恰相反,新课程十分重视数量关系。《标准》明确指出:“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生掌握数量关系是伴随着对四则计算意义的理解和对实际问题的“数学化”思考实现的。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1.本节课我始终“以学生为本”,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归纳出利息的计算方法,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以往计算利息时,学生经常把时间漏乘,这是学生容易忽视的地方。通过简短的争论,练习时学生很少把时间漏乘,从简短的争论中,引导学生发现方法,要比教师反复强调效果好得多。

2.储蓄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本节课是在百分数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我们知道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考查知识点:利率;能力要求: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b类。

存期年利率。

一年4.14%。

二年4.77%。

(考查知识点:利率;能力要求: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3000×3.81%×5+3000=3571.5(元)。

b类:

存一年再存一年:10000×4.14%×1=414(元)。

(10000+414)×4.14%×1+414≈845.14(元)。

直接存入两年:10000×4.77%×2=954(元)。

954845.14直接存入两年比较合适。

教材习题。

第11页“做一做”

8000×4.75%×5=1900(元)8000+1900=9900(元)。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全册第二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自主、熟练的计算含有乘除混合的三步计算式题.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1、计算:140×3+280400—400÷8。

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和运算。

板书:不带括号的混和运算。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题。

学生列式:12×3+15×4或15×4+12×3。

(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师: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该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学生在书上完成。

2、试一试:150+120÷6×5。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明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通过刚才两道混合运算的解答,你能总结一下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个别学生作业。

注意强调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要明确:在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法。

2、说出运算顺序,并口算出计算结果。

48÷4+2×4。

48÷4+20÷4。

48-4+2×4。

48+4+2×4。

3、“想想做做”5。

学生先列式解答,再交流、汇报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6。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1、经历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会正确的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3、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一年级以学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而且,本班大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都很不错,但也有个别学生计算较慢,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对于大部分学生的指导外,还特别要关注计算较慢的学生。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经常进行口算练习。

会正确的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如何帮助学生规避计算错误。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那谁来说一说你们都上哪旅游过?旅游的时候你们感觉怎么样?

生:非常高兴、非常开心“”

二:探究新知。

师:的确,我们大家都很喜欢旅游,旅游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今天,我们书中的一个小学,假如这就是我们学校。我们要组织二年级四个班的同学去旅游,参观历史博物馆。我们打开书11页一起来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请把这些有用的信息用铅笔给底下画横线标记出来。

生:观察图画,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二(1)班有35人、二(2)班有32人、二(3)班有37人、二(4)班有34人。

生2:我发现每个班都有两名带队老师。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教师随即板书:

二(1)班35名学生2名老师二(2)班有32名学生2名老师。

二(3)班有37名学生2名老师。

二(4)班有34名学生2名老师。

(两辆汽车用图片代替)。

生:自己设计乘车方案,可同桌交流。全班汇报,教师板书。

第一种:二(1)班和二(2)班二(3)班和二(4)班。

第二种:二(1)班和二(3)班二(2)班和二(4)班。

第三种:二(1)班和二(4)班二(2)班和二(3)班。

生:算一算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人?

师:真棒!谁会列式?

生:35+32=。

师:那我们如何计算呢?

生:用一年级所接触过的前后排队法(即竖式法)。

师:那同学们还记得前后排队法的要求是什么吗?

生:数位要对齐。

师:非常好!其实前后排队法真正的名字叫竖式法。你还记得竖式应该怎么列吗?请小朋友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列出来35+32的竖式。(教师巡视,找4人到黑板列)。

师:刚才大家都在练习本上试着写了竖式,下面我们一起来看黑板上的小朋友列的对不对?

师:四个小朋友两个人列对了,还有两个人数位没对齐,问题比较多。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认真的学习列竖式解题。

(1)我们先要写出个位和十位。

十位个位。

(2)把两个数按十位个位对齐写。

35。

32。

(3)在左下方标清“+”加法运算,还是“-”减法运算。

(4)先算个位再算十位,个位相加得数写个位下,十位相加得数写十位下。

67。

生:37+34=。

师:这个式子应该怎么计算呀!个位相加得11应该怎么处理呀!

生:不知道。

生:我们这样的安排不合理。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想知道第二种和第三种哪一种安排合适吗?

生:想!

师:记得我们一定要确保每个小朋友都能坐上车。

老师给小朋友们提示一下,遇到个位相加大于等于10时就说明安排是不合理的。现在四个人一组,开始挑战。看哪一组能够最先把我们所有的小朋友安排好,老师会加分。

(8分钟后)。

师:同学们算出来哪种是合适的吗?我来请几组的代表来发言。

生1:第三种合适。

生2:第三种合适。

生3:第三种合适。

师:你们和他们算得一样吗?那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看看第三种是否是合适的。

第二种:一班和三班。

十位个位。

35。

+37。

个位相加得12大于10,安排不合理。

第三种:一班和四班。

十位个位。

35。

+34。

69。

6970。

二班和三班。

十位个位。

32。

+37。

69。

6970。

刚好每个小朋友都能坐下。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棒!但是,老师刚才在底下转的时候,发现很多同学都出现了计算错误。那么我们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呢?同学们现在请拿起笔,跟老师一起来计算54+34。

按(1)放慢速度,看清数字。

(2)我们先要写出个位和十位。

(3)把两个数按十位个位对齐写。

(4)在左下方标清“+”加法运算,还是“-”减法运算。

(5)先算个位再算十位,个位相加得数写个位下,十位相加得数写十位下。

(6)回头在检查一遍。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竖式的书写方法和运算顺序,大家学得都很认真下面我们来做一组练习。

三、课堂练习。

1、13页做一做。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二的第二题,要求列竖式,注意书写的格式。

四、巩固提高。

玩具飞机玩具汽车火箭轮船。

23元12元17元30元。

(1)、小明买一架玩具飞机和一辆玩具汽车,一共要用多少元?

(2)、小红有50元钱,可以买哪几样玩具?

(3)、小青想花最少的钱买两样玩具,他可以买哪两样玩具?

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五、课后作业。

让家长出10道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题。要求用竖式的标准格式计算,不能出现计算错误,漏写答案。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