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安妮日记读后感(热门17篇)

时间:2023-12-10 10:09:02 作者:琴心月

阅读一本好书后,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回味和理解书中的内容。以下是一些读者对科普书籍的读后感,他们通过写读后感来帮助他人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读内容。

初中安妮日记的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安妮日记,书的作者——安妮,同样是这场经历的受害者。她以第二人称的形式将纳粹分子的暴力行为统统记录在日记本上,使后人有机会了解真实的历史进程。同为犹太人的安妮,十分怨恨纳粹的不讲道理的行为将犹太人赶尽杀绝,她认为这是不人道的。

安妮是幸运的,她和她的家人以及爸爸同事的家人藏在了一个名叫‘’后屋‘’的地方,并在此居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体验到了生命的价值;安妮又是不幸的,她生得一副美人坯,却是无辜受害的犹太人,最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凭什么,凭什么纳粹可以随便剥夺犹太人的生命?凭什么犹太人就要忍受灭族的悲惨命运?可怜的安妮虽揭示了恐怖的历史,但她并没有改变历史!我为此感到痛心:一个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竟如此失掉了生命,真是太遗憾了。回首想想我们这一代的孩子们,没有经历过生离死别,天天生活在如此优越的环境里,竟忘了几百年前一个与我们年纪相仿的少女在为自己的明天发着愁;不知道明天能否继续活下去,不知道明天是否就被别人告了密,被抓到纳粹集中营里去。这种对前途的渺茫的遐想,不知道现在有几个学生会考虑这些。

朋友,读读安妮日记吧,相信你也会因此变得更成熟,言语更富有哲理!

初中安妮日记的读后感

我偶尔也会从一些书籍上了解,看到一些犹太人在曾经遭受到的苦难,但看了《安妮日记》之后,我更加体会到了犹太人那曾经铭心刻骨的痛,就如同当时可恶的日鬼子侵略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样的痛,痛入骨髓。

这本书是从一位少女:安妮的角度出发的,写了一位少女对当时德国法西斯侵略犹太人的看法、悲愤和无能为力,还有自己以及自己家庭在这一事情是的遭遇。事情是这样的:安妮本来和爸爸皮姆,妈妈和姐姐玛格特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还有莱丝、月波等朋友,虽然和家人、朋友有时候也是会闹矛盾的,但一般时候还是会相处的很快乐。

安妮在这么一个恶劣的环境下依然乐观,坚持“写信”给日记本姬蒂,乐观面对生活与艰苦,而生活在幸福中的我们为什么不呢?当然,当她被抓去的那一刻让所有人都心痛不已。现在,让我们祝福犹太人吧,请他们忘掉痛苦,重拾未来!

安妮日记初中读后感

阳光下沏一杯花茶,茶香清幽氤氲,我细细品读着面前的你———安妮。你笑得很开心,笑容没有半点儿勉强,稚嫩的脸上写着幸福。

“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只要这一切还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安妮如是说。

初见尔时,我满脸的不屑:一个终年生活在密室,与世隔绝的人,怎能体验到生活的美好?可是后来我发现我错了,即使享受不到午后的阳光,吹不到夏日的清风,你还是一如既往地用笔记录一点一滴的美好。自己,朋友,学校的考试,年老的数学老师……一切从你的嘴里出来是那么的轻松。阴暗的密室锁不住你对外界生活的无限渴望,生活像耀眼的阳光一样令你着迷。

如今那扇藏匿着你的门早已关闭,我试图在想像中寻找你生活过的点点滴滴,那个曾经被老师称为“话匣子”的你早已被岁月无情地淹没,空气中依然残留着你青春的味道,被你青春的芳香染得斑斑点点的那本日记,现在在哪儿呢?也许深藏在某个孩子的记忆里,欢欣,活泼地散发着点点光亮,日久弥新。你坚信着等待你的将是快乐与美好,是重新返回学校与老朋友相见的日子。

我知道你热爱生活,比如———“噢,多么漂亮的女孩啊!”你甚至很“自恋”地在日记里贴上你的大幅照片,并在旁边写上由衷的赞叹,小屋里满是你喜爱的明星海报,我可以想像你在狭窄的屋子里跳芭蕾的情形,脸上洋溢着自得的神情,身子轻盈地舞着———舞着悲伤,但并不孤独,却预示着死神将至。

我庆幸我生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国度里,一个和平的时代里,我不害怕,因为我不是你,你让我明白什么是坚强,什么是友爱,什么是有味道的生活。我原以为你是一只“被残忍地剪去了翅膀的歌鸟,在黑暗中徒劳地在笼中挣扎”,可你的日记告诉我,你是天使,为寻找幸福从天空坠落,跌断了双翼。

“我想活下去,即使在我死后。”

我知道你会的———在读懂你的人的心中。

安妮日记初中读后感

前不久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安妮日记》,我迫不及待的一口气将它读完。我被这个凄美的故事感动了、鼓舞了。书中主人公安妮。弗兰克通过日记,为我展现了一段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

从书中我了解到1942年—1944年对于犹太人来说,是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13岁的犹太女孩安妮原本幸福的生活也一起破碎了,她不得不放弃一切美好,和家人在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了25个月。残酷的现实将原本活泼多话的安妮蜕变成一名成熟的少女。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她所经历的一切并没有使她绝望,她的心田已经开辟了一片生机勃勃的希望田野。战争可以摧毁一切,唯独不能侵占一颗坚强、勇敢、自由的心!但是安妮最终没有逃出纳粹的魔掌,当她在集中营闭上双眼时,她距自己16岁的生日尚差3个月。

安妮的日记让我知道了战争的残酷,使我更加珍惜这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安妮用自己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25个月不平凡的生活。如果我也能像安妮一样,沿着梦想的方向不懈努力,终有成功的一天。安妮用事实告诉我记日记的重要性,只需要记录下每天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悟,累积起来就是一笔不小的写作财富。《安妮日记》为什么这么吸引人,就是因为是作者的亲身经历,真情实感,只有真实的东西才会让人念念不忘。

初中生《安妮日记》读后感

近期以来,我已经看了五本书了,但这五本书中,最让我难忘的还是那本让人匪夷所思的一一安妮日记。

这本书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就在于爱,在于爸爸妈妈对她的爱,也在于她喜欢的人对她的爱,在安妮的日记中,安妮说爸爸是她最靠谱的保护伞,而不觉得妈妈是一个好妈妈,在现实生活中,多少个儿童都怀揣着这样一个心理,就连我也不例外,可我觉得。妈妈不是想大家想的那样不好,只是对你的爱太深了而已,所以,追究到最后,还是爱的因果关系,日记中还有一点,就是安妮喜欢的人一一皮特,他们几乎形影不离,不惜代价成为一对好伴侣,而那时,皮特都十九岁了,而安妮才十六岁,一个未成年与成年人的爱情,怎能不让人匪夷所思,而还有一个重点,就是那时安妮生活的环境,她生活在德国人可怕的统治当中,书中很多地方都在描写战争的可怕:安妮经常时不时地听到炸弹的轰炸声,那时,天都快要塌下来了一样。

由此可见战争的残忍与危害,据统计二战使十九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这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九千余万人,四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在结尾,安妮全家与范丹全家都被告发,被抓到集中营里,最后,只有当过兵的安妮的爸爸幸存之外,其他人都被折磨致死,最后,我合上书,闭上眼睛,仿佛那一幅幅悲惨的景象还在我的脑海之中。

安妮日记读后感初中作文

《安妮日记》这本书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安妮用日记的形式记述二战期间她们一家人居住在密室里的生活。在安妮13岁生日时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安妮便把它当做自己的朋友并取名为凯蒂,向她述说着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

安妮的父母是移居在德国的犹太人,1942年德国法西斯侵占了荷兰,对犹太人进行残酷的迫害。安妮一家为了躲避德国纳粹,逃到了父亲公司大楼的房屋里面,那里从此便成为了他们隐蔽的密室。在这个窄小的密室里居住的除了安妮一家还有凡达恩夫妇和他们的儿子彼得,再后又来来了一位牙医名叫杜塞尔。

在密室的生活每天都提心吊胆,不见天日,他们不敢大声说话,更不敢外出,他们不得不把密室盖得严严实实,窗户全部钉上了板子或者是厚厚的窗帘,挡住光亮,日复一日他们娱乐的方式便是在电台里收听音乐,偶尔得知道外界朋友被纳粹发现的消息,每个人都陷入悲伤之中。每当安妮感到悲伤烦闷她会跑到阁楼打开窗户享受温暖的阳光,面对窗外的蓝天白云,丝丝的凉风,安妮便更加感到自己要坚持着,等待光明的到来。

曾对她说过“无论活在哪里或怎么活着,只要生命还在,就有希望”。而安妮也就是秉着这个积极的态度来对抗着这可怕的日子。战争带来的痛苦是无限的,但安妮抱着乐观的态度,静静的等待,等着悲惨的结束。

面对原本安宁幸福的生活,突如其来的改变让一个年仅13岁的小女孩如何接受?但是安妮,她体现出了一种以前前所未有的勇气面对黑暗的生活,面对外面的世界,面对自然,是的,她无比的渴望,就因为她这种急切的渴望,更坚定了她对生活热情。

安妮他们在这个充满恐惧,与世隔绝的密室中生活了足足两年,在1944年8月4日,全副武装的荷兰纳粹对办公室进行了一次突袭,密室中的8个人包括安妮全部被捕。一个一个相继死亡,1945年2月,面对与她相依为命的姐姐的死亡,安妮的意志被彻底摧毁,几天后离开了了这个充满恐惧世界。

安妮曾说:“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而现在安妮象征着一种在困境中不懈追求光明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安妮日记》读后感

近段时间,我在看由法国佛兰克写的《安妮日记》。

这本日记是安妮遇难的前两年写的,可以说吉蒂(安妮给这本日记起的名字)是她在密室生活的两年中唯一的情感来源,她在日记中吐露了她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在她朴实流畅的笔下,更带着她对德国侵略军的憎恨,所以这本书不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的内心独白,也是对德军占领下的犹太人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读完这本书后,使我收获颇丰,不仅学会了怎样写日记,而且有认识了一些书中的朋友,学会了一些知识。

我以后要好好学习,因为从书中我好像又看到了以前的中国:很懦弱,被日本,美国等地方逼着签丧权辱国协议,把原本属于我们的土地让出去,可现在不同了,我们中国正一点一点的强大起来,总有一天会把其他国家抢走我们的东西都讨回来。

从此以后,让我们向着梦想前进,努力学习,长大之后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安妮日记》读后感

我时常会在深夜独自守着一盏暗黄的灯看安妮的书,良多的时候通常是一边看一边哭泣,一边哭泣一边欢笑,裹着毯子在破晓的时候感应感染着最深入的黑暗和孤傲。这些行动都是寂寞无声的,因为收回任何的声响都会破损这俏丽的黑夜。

安妮宝贝。安妮和宝贝。本为一体。

若是可以,请让我学会安妮的飘逸,纵然在面对衰亡的时候仍然可以笑靥如花,毫无惧色。若是可以,请让我学会安妮的顽强,那种在全部伤痛面前都不等闲垂头的大义凛然。

在悲剧的恋爱内里安妮扮演的永远都是受伤者的抽象,这是何等的神奇,爱只是一刹时的事情。纵然是我们早就知道这场恋爱会像一场炊火,有着让人绚烂的俏丽和无能为力的长久。安妮那爱到粉身碎骨仍然可以义无返顾的断交神气,万劫不复时同样有着最初的浅笑的这抽象不但引出了大把读者的泪水,更重要的是征服了千万读者的那颗心。

安妮,一个和我们同龄的女孩受到如此大的苦难都勇于为本身抱负而努力,生存在宁静年代的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呢?所以,要是你遇到了困难,请千万不要在窘境中沉沦,我们应该大胆地站起来,抖擞抗争,以悲观的心态直面窘境,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努力拼搏,并在窘境中锤炼本身,把本身检验得越发坚固!因为,安妮一个不曾绝望的女孩;一个永远悲观永远高兴的女孩;一个面对窘境却不愿低头的女孩正鼓励着我们冲出窘境!

再看看我们本身,从小就在糖水中泡大的我们就好似一个俏丽的泡泡,只管耀眼夺目,但却经不得一点风吹草动,随时大概破裂。因而我们每每会因为一些小小的波折而轻言保持,但相对于履历战役痛楚的安妮,我们所谓的“窘境”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微不敷道。

《安妮日记》读后感

众所皆知,《安妮日记》是一个犹太女孩在二战时期写的'日记,它记录了安妮在后屋藏身的全程,也记录下了安妮在后屋成长蜕变的过程。

安妮一家本在德国生活,安妮的父亲是一名德籍商人,但原本和谐的生活却被希特勒全盘打乱,由于希特勒的种族歧视,一家人为了生存,从德国流亡到了荷兰,在一栋房子的后面,与范丹一家和牙医杜塞尔一同秘密的生活。在日记中,这个地方被简称后屋。

在安妮13岁生日时,她收到了一本日记,于是她开始用书信的形式写日记,并假托寄给幻想女友吉蒂。安妮把自己的爱情、困惑、苦恼与思考统统写在了信里,这让日记本成为了她在后屋最好的朋友和精神寄托。

日记中安妮的情绪波动也比较大,她的语气也从开始的无忧无虑变到了后来的成熟懂事。这让很多人认为,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小孩是不可能写出这样成熟的文章的。

我认为,可能正是后屋那不尽人意的生活,铸就了安妮的早熟。

设想一下,你在一个不见天日的环境下生活两年多,并一直面对同一群人,不论谁应该都会产生厌倦之情吧。这其中,安妮还因为其行为举止不招人喜爱,成为后屋人口中的“小丑”。这两者使安妮提早开始思考复杂的人际关系,并不停地进行自我反省,想要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

当你看到安妮的早熟时,不要惊讶,因为那个时代就是这样,犹太孩子从小就见到了人性扭曲的一面,见到自己的亲人被德国军人抓走甚至杀死,战争的残酷使那时的犹太孩子都更加成熟。不止孩子,在那样的环境下,很多人的心理也扭曲了、崩溃了。安妮通过对后屋藏匿者们之间的种种矛盾的描写,也侧面的体现出了法西斯统治下人性所遭受的扭曲。

这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犹太女孩的日记,但在日记里把法西斯的残暴暴露无遗。

最后也要讲一下安妮他们的结局。在1944年8月4日,后屋全体人员都被盖世太保逮捕,9月3日,被送达波兰的奥斯威辛,男人和女人在那里也分开了。10月时,范丹太太、玛戈特和安妮被送到了德国的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1945年1月6日,弗兰克太太由于精神恍惚,死于奥斯威辛集中营。范丹先生被毒气毒死。杜塞尔死于诺恩加梅集中营。3月时,范丹太太、玛戈特和安妮也相继去世。八个藏匿者中,只有奥托·弗兰克(安妮的父亲)活了下来,也是他将安妮的日记公布于世的。

这个故事是一个悲剧,那个时代也是一个悲剧。

《安妮日记》读后感

“抬头寻找天空的翅膀,候鸟出现它的影迹,带来远处的饥荒、无情的战火和依然存在的消息……”美丽的音乐、美丽的时代、美丽的季节,岁月领着一个美丽的女孩进入我的生活,她的名字叫安妮。

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意欲,悲愤,挣扎,死亡的人生历程。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安妮真正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走入世界,为人类尽一份力量。”是她乐观向上,不惧困难,让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也许,历史的教训要由千千万万条性命来换取,安妮最终也成为其中的牺牲品。我不去想象她和姐姐在集中营中受到怎样非人的折磨,因为那会使人心碎。我只提醒着自己:安妮的生命止于青春,而她的生命却化为巨大的精神财富,穿过时空丰富我的心灵。在生命的路上,我比她走得远。但在以后的路上,我的脚步将添加另一鲜活生命的重量,留在时间上的脚印也将更深。

《安妮日记》读后感

今天,我读完安妮的日记了,老师让我们写读后感,我今天才动笔,是最晚一个写的`。

安妮的日记里写了她的生活和经历,我非常同情她,但是战乱时期同情是没有用的,因为她已经过世了。战乱真的非常不幸,因为战乱使安妮和他人成了要被捕的人,他们四处逃走,他们找了一个十分安宁的地方住了下来。

《安妮日记》是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在世界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本私人日记,真实记录了安妮与家人等八个人躲避。

纳粹迫害而度过的长达两年的密室生活。

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十三岁生日,她收到一个日记本,从此开始写日记。一直写到1944年8月,他们的密室被德国卫军查抄。不久,这个不满十六岁的女孩便被伤寒。

夺去了生命。这本日记成为人们对那场残酷的战争进行深刻。

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的作者是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这本书记叙了在荷兰被纳粹占领的两年中,13岁的犹太少女安妮一家躲进狭小的密室中,他们犹如坐在一个即将喷发的火山口上,脚下是滚烫的岩浆,火山随时都有喷发的可能,愤怒、恐惧、绝望、悲伤、甚至濒临崩溃,就是在这样一个极端与特殊的环境下,安妮从没有绝望!坚持学习写日记,记录了周围环境、人与事对自己的考验、磨砺和成长的经历。她盼望世界和平,自己能成为一名记者和作家,为社会做出贡献。她用她的坚强快乐去鼓舞身边那些绝望到极点的大人们,使他们重燃信心和勇气。

安妮的故事,就像是一个天然的电影剧本,它承载了人类所有的美好词汇——乐观、信念、感恩、勇气和爱。

真的很难想象,当人们因生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感到痛苦时,安妮却仍然能够以乐观的心态将这一切化为了为自己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文中有一段曾写道“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作是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和浪漫情事,并且将每段艰辛的事情当作我日记的材料。”安妮虽然恐惧,但她不放弃,而是把逆境化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可见她的精神家园是丰硕的,富有的。

再看看我们自己,从小就在糖水中泡大的我们就好似一个美丽的泡泡,尽管耀眼夺目,但却经不得一点风吹草动,随时可能破碎。因此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轻言放弃,但相对于经历战争痛苦的安妮,我们所谓的“逆境”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

安妮,一个和我们同龄的女孩受到如此大的磨难都勇于为自己理想而努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呢?所以,如果你遇到了困难,请千万不要在逆境中沉沦,我们应该勇敢地站起来,奋起抗争,以乐观的心态直面逆境,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努力拼搏,并在逆境中锤炼自己,把自己磨练得更加坚实!因为,安妮一个不曾绝望的女孩;一个永远乐观永远快乐的女孩;一个面对逆境却不愿低头的女孩正激励着我们冲出逆境!也许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轻言放弃,会因为一点小小的困难而怨天尤人,安妮的故事会给我们启迪和激励。她那种历经磨难而乐观向上的态度,身处绝境却不放弃希望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让我们学会在逆境中磨练自己,在困难面前知难而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努力!安妮,记录下她生活的一点一滴,听起来像梦魇,但却能让人感受到那份最真挚的情感。这本书,或许该说这本日记,是陪伴着安妮成长的一件不会消逝的物品,亦是一本让读者在看了后,会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的日记。

安妮日记读后感

有一本书让我感动不已,思绪万千。那一本关于“美好生活”的书叫做《安妮日记》。

故事的主人公是安妮·弗兰克,是一位德国犹太女子,安妮·弗兰克家里并不是太富裕。

“我常常问自己,要是没躲起来,要是我们都遇难了,那就不会受难么多苦,不会连累那些保护我们的朋友,不是挺好的吗”?安妮·弗兰克是个活泼、可爱的犹太女孩,由于德国法西斯的残暴屠杀,她不得不和父母、姐姐躲进“后屋”。在后屋里,他们白天不能开窗,晚上也不能开灯,天天说话只能低声细语,一个月都不能洗澡,食物又日渐短缺,但是他们仍然坚持的活下来。

一个个志向远大,才智过人的犹太青年就这样,悄无声息的离开了人世。这些法西斯分子真是可恶啊!

从这本日记中,我感到,安妮也和和常人相同,有自己爱的、敬佩的、也有自己讨厌的甚至厌恶的人。但是她和常人不同的是,她虽然身陷逆境,却仍然有颗善良、爱学习、随时约束自己的心,她做了错事会把话说重了,自己都会认真的面对,及时纠正,还要自己反省,并为之道歉。这一切,我做的不是太好,我要努力,向她学习!

我同情安妮,更敬佩安妮,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向安妮一样时常自我反省,也希望世界永远和平,快乐!

《安妮日记》读后感

最近我很热衷于世界名著。后来品德书里有《安妮日记》资料,我便顺便把《安妮日记》找来读了。

刚开始读的时候,真的没什么感觉。唯一的感触也就是觉得,安妮是个很朴素很认真的女孩,她偶尔受了委屈,也能默默地忍着,但面对自己觉得不正确的现象就会勇敢地反驳。我认为安妮是个很不错的少女。尽管她也有自己的小脾气,但也正好反映了一个花季少女的倔强、纯真与可爱。而在搬进密室后,她变得更加成熟了。当然,这是后话。

后来继承自己奇怪的读书习惯,直接翻了结尾。看到“后记”,我简直是义愤填膺,气愤不已。在当时纳粹的侵略下,住在密室里的8人,7人死于惨无人道的集中营、监狱等。而那几位帮助密室住户的几个好心人,也被加害,或是心力交瘁而死去。安妮执着的立场,认真的叙述,尽管只是一本普通的日记,但还是深深感动了我。

“生活最真实的就是背叛。”没有谁背叛了犹太人,他们却被命运所背弃。安妮心中所向往的正义、公平之所以是一个奢望,终究在于这个满目疮痍的社会。在当时的世界,公平啦、正直啦,即使有人怀着这样的情感,但也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犹太民族是个智慧的民族,可惜智慧无法改变命运,这正可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既然如此,所谓的正直有从何而来呢?因为血统而被杀,因为言行而被杀,因为反抗而被杀——这就是战争所带来的残酷和无奈。这些灾难的罪魁祸首,还是战争罢了,还是野心罢了。

我所庆幸的是,那样一个被权利和战争所左右的年代结束了。在安妮的生命里,有着太多的不公平,假如安妮能够看到这一切,该是多么美好。我静静地沉思着。

《安妮日记》读后感

有一本书,它虽然年代久远,但宝刀未老;它曾久经沧桑,却面孔如新。它就是-------《安妮日记》。

在那个深受着纳粹黑暗势力张牙舞爪的年代,犹太族人民正遭受着灭顶之灾,没有光明,没有未来与希望。

在纳粹的魔鬼统治下,所有犹太人都受着歧视排斥。随着一道道残酷的命令下达,犹太族的孩子被强行要求转入犹太学校,安妮也不例外。自此开始,安妮不能平等的同外界交流。纳粹分子这样的行为是多么的自私,令人咬牙切齿。在学校,安妮和她的犹太族同学理应是无时无刻遭受着精神的屈辱。从日记“我们的自由已经少的可怜,不过总算还能忍受”看出,这时候他们没有了言行自由,有的是思想束缚的牢笼;他们抬头望不见深邃而湛蓝的天空,看得见的只是黑暗而肮脏的角落。这群可怜的人们,甚至连在街头都不能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在我看来,这无疑是纳粹分子站在所谓的高角度去质疑一个民族的骨气和尊严。这群恶煞穷尽所有手段,想方设法的捆绑犹太人的所有,但我看来,他们用铁笼子囚禁住的仅仅只是几幅躯壳,他们捆绑不住犹太人自由不屈的精神灵魂。

紧跟着纳粹宪兵的抓捕犹太人行动开始,安妮一家与他们的其他朋友被迫躲在了一座食品大楼。这儿只有小小的'几间密室,狭小黑暗。从此他们便长期的定居在这个秘密的小阁楼中。我觉得生活中,他们的食品供给可能是最困难的一项。在无人问津的小阁楼里,他们根本没有任何外界援助,只有夜晚偷偷的跑去,还只能是去“黑市”购买食物。由这一个词语的选用,就可以看出在纳粹统治下,社会各民族的不平等,还能隐隐透出社会矛盾的不安存在。仔细看过,从这些日记文字中,单是食品一项,就制订了看似繁琐的许多规则,“早餐每天早上九点,星期日和假日约…….”。我想,正是这些平时看似无用的食物和吃饭规则,才能维持在困难时期小阁楼里的长久生存。这恰恰更好的体现了安妮与他们的镇定智慧。从这些一个个小小的生活片段中,安妮向我们展现了他们躲避纳粹的真实的生活细节。

也许安妮的生活只是简单地叙述艰苦的生活,也许安妮的生活是那时候犹太人生存的一个缩影……但我觉得无论安妮日记是什么,它永远体现着在特定困难时期,人们所体现出来的镇定智慧。在我看来,这种智慧的产生可能是被压迫的,是被束缚的。但这种智慧的价值一定是万分宝贵,值得我们去好好深思与琢磨。

《安妮日记》读后感

上周末,我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书名叫《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是安妮·弗兰克在二战中写下的一本个人日记。它真实地记录了安妮一家和四名犹太人朋友为了逃避纳粹迫害,藏匿在“密室”里度过长达两年暗无天日的生活。

安妮·弗兰克一家原来居住在德国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后来搬到荷兰避难。1942年6月12日,安妮·弗兰克生日收到了一本父亲送给她的日记本,从此,她便开始写日记。她的日记从1942年6月12日写到1944年8月1日,她假托给一个叫“基蒂”的朋友写信来介绍“密室”里的逃难生活以及她的成长心事。

日记的第一部分记录了安妮·弗兰克如何与同学相处,战争的残酷,犹太人如何惨遭迫害......那时的安妮时而开心,时而忧伤。日记的后半部分主要写的是安妮对生活的感悟,渴望回到从前的校园等等。

最让我感动的是,她藏匿在“密室”的两年中还仍然不忘丰富生活,发展心智,克服种种困难,一直在刻苦学习记忆法、英、德、荷兰语、几何,历史......在这样残酷的战争中,她有时很沮丧,但从来不绝望......因为她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她想也许有那么一天她的理想还可以实现。

安妮经历了开心,隐匿,期望……的人生历程,她勇敢、幽默、独立,渴望自由和幸福的生活。然而不幸的是,战争最终给她带来的却是恐惧与死亡。而如今我们生活在美好的和平年代,感叹祖国强大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啊!我们不但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还可以力所能及地关心帮助有需要帮助的人,为社会尽一份力量。

“我们都活着,可有些人却不知为什么而活着,我们生活的目的是追求幸福,我们过着不同而又相同的生活,但是,我们得自己去争取,争取幸福意味着要努力学习,工作,而不是投机倒把,好吃懒做,偷懒也许看起来有吸引力,但工作才使人满足。”读完《安妮日记》我觉得安妮当时的思想特别成熟,像个成年人,我想这跟她从小良好的教育,经历,以及广泛的阅读分不开。

相信日记中平凡而又真实的历史记录能够引起你心灵的震撼和感情的共鸣,安妮·弗兰克惊人的勇气与毅力鼓舞了我。(陈佳婕)。

《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xx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

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安妮在写日记的两年多里,生活困窘,她多次写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轰炸所造成的恐惧,也不断谴责种族歧视,而藏匿又充满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动着人心。她在见证着战争与迫害。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安妮真正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走入世界,为人类尽一份力量。”

安妮日记读后感xx年的年轻生命,却正如她日记里写的那样“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她做到了,用她的心记录了仿佛发生在一个美丽天使身上的故事。记住了一个天使一样的少女,踏着凡间的尘埃,抚摸着战争的伤口,在痛苦和绝望的世界里种下星星点点的种子,漫浸希望的火种,灌注勃发的力量,储蓄着对于光明、和平的一切美好设想,对于未来世界的无限展望和期许。静静地躺在那本泛黄的日记里,淌在后人对于这段岁月无尽的沉思里。

读完了全本书,我有很多的感叹,为这个美丽感性的女孩。同时也深深触动了内心的和平,珍视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希望类似的悲剧再也不要发生了。祈求和平。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