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业单位拨入项目款的管理论文(模板20篇)

时间:2023-12-11 19:53:01 作者:笔尘

单位是社会生活中的基本组织形式,它集中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单位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组织形式,是由一群人组成的具有特定目标和职能的组织,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在单位中,写一份较为完美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梳理工作的脉络和成果。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单位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浅谈事业单位电算化后会计档案的管理论文

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普及和应用,使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系统越来越多地被计算机所取代,会计电算化成为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成为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和现代化的一种重要手段。为适应会计工作规范化、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伴随着电算化会计产生的与传统形式的会计档案既相互配合,又密切联系的全新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成为会计工作发展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根据财政部、国家档案局财会字32号文件,1月1日起施行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不仅要电子会计数据,而且应当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在制度上确立了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双重的会计档案载体,即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档案与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等形式在内的电子会计档案。由此形成了许多机读数据与文件,同时也赋予了企业会计档案管理许多新的特点。

1.电算化促进了会计档案内涵的充实会计档案的载体本身发生了变化,不仅要电子会计档案,而且要纸质会计档案,这就意味着会计档案拥有了双重的档案载体。电算化会计档案除传统概念上的会计档案外,还包括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形成的纸质文件、电子文件以及系统软件。其中系统软件档案又可分文字材料与计算机软件程序两部分。

2.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档案的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要求更高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和使用的全套文档资料及软件程序,都应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保管期截至该系统停止使用或有重大更改之后的1—3年。与旧的档案文件相比电子档案易被修改;电子档案的'保存,受到载体本身的质量、存放环境、存储信息有效期等因素的影响。会计档案在收集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时间观念不强,没有及时或定期按规定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资料备份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没有脱离原计算机系统进行保存。同时,数据共享和系统维护中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一旦因意外或人为错误造成数据丢失或系统被破坏,就不能在最短时间、最小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资料,电算化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实际工作中许多单位的电子档案在保管过程中,操作员往往是简单备份保存,且保存在电算化系统附近,一旦意外,后果不堪设想。有的档案保管人员缺乏必要的物理知识,不懂磁性介质的物理特性,将电子档案存放在磁场附近,造成备份资料瞬间消失。由于这些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以及各种代码既是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能够运行的前提条件,又是保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正常运转的故障维护查询资料,因而这些资料虽然不是会计核算活动的产物,没有具体的数据和表格,但是由于没有它们的支持,整个会计核算过程就无法进行,所以必须作为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殊部分予以保存。

3.电算化会计系统对人员的素质及操作提出了新要求在传统的手工操作条件下,从原始凭证的制作到会计报表的编制,都是靠人工完成的,因而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仅指那些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有关的附属资料。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所有的会计核算业务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的。由于计算机是一种特殊的操作工具,财务人员需要设计能被计算机识读的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以及各种代码,然后才能借助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处理。从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各运行环节的管理与保存来看,应设置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岗位,专职负责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负责系统内各类文档资料的存档、安全保管和保密工作。出纳员不得担任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管理职务。会计电算化档案要存放在专门的档案室。所有记账凭证、上机日志、会计账簿、财务报表(包括月度、季度、年度及不定期会计报表、附表)应定期打印。其中,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13记账必须每t3打印。打印输出的各种会计资料必须按规定整理保存。

1.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会计电算化,由于会计信息处理方式的改变,使传统的内部控制方法面临挑战。原手工操作下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在电算化后没有存在必要性。如编制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试算平衡的检查、总账和明细账的核对;原手工操作下一些内容控制措施在电算化后转移到计算机内了,如凭证借贷平衡校验,余额发生额平衡检查。由此可见,电算化会计除了人这个执行控制的主体外,许多内容控制方法主要通过会计软件来实现的。因此,计算机系统的内部控制也由手工条件下的单一人工控制转化为人工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在内部控制中电算化系统的这些特点,使得电算化系统许多应用程序中包含了内部控制功能,这些程序化的内容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应用程序,如程序发生差错或不起作用,由于人们依赖性以及程序运动的重复性,使得失效控制长期不被发现,从而使系统“在特定方面发生错误或违规行为的可能性较大”。

2.存储介质的变化对会计档案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在手工会计环境下,企业的经济业务发生均记录于纸张之上,并按会计数据处理的不同过程分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纸张上的书面数据形成会计人员所熟悉的会计证据原件,这些纸质原件的数据若被修改,则容易辨别出修改的线索和痕迹,这也是传统纸质原件的一个基本特征。但是,电算化系统下原来纸质的会计数据被直接记录在磁盘或光盘上,是肉眼不可见的,很容易被删除或篡改,由于在技术上对电子数据非法修改可做到不留痕迹,这样就很难辨别哪一个是业务记录的“原件”。另外,电磁介质易受损坏,所以会计信息也存在丢失或毁坏的危险。因此,在计算机中如何使磁性介质上的数据安全可靠,防止数据被非法修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首先,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防尘、防盗、防虫蛀、防霉烂和防鼠咬等工作。

浅谈项目管理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上的作用论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者也意识到了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国内可借鉴的经验较少,项目管理模式还存在很大的问题。[1]项目管理模式不成体系,专业性不高。在现代企业经营中,企业管理者只重视项目管理表面的应用,没有完善的体系和规章制度,项目管理人员缺少专业操作,导致项目管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对市场营销实践起不到推动的作用。

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忽视了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作用,没有把项目管理模式应用到市场营销实践中。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对项目管理的概念理解不到位。项目管理主要指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通过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在项目的设计、制定和实施等各个环节,都要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最终目标。[2]项目管理这个概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发展起来的,是现代重要的管理技术之一,尤其是在全球化经济的背景下,市场的'繁荣发展,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没有重视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就不能增加企业竞争力,容易被市场淘汰。

1.3企业管理者思想传统,前期缺少风险意识。

浅谈事业单位电算化后会计档案的管理论文

为了适应现代化的管理,会计电算化和传统的会计档案管理成为了一个新型的研究话题。会计电算化的产生,同时带来更为广阔的会计档案范围、会计信息以及会计档案的载体形态。高校通过实行会计电算化,使用计算机代替了不少人工完成的账务处理工作和信息分析工作,大大提高了学校的档案管理的效率。

就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内容来说,主要包括机制会计档案、机读会计档案、计算机系统档案。其中机制会计档案主要是指电算化系统打印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等纸质的档案和会计档案移交、保管销毁清册等档案;机读会计档案是指以电子数据形态存在的会计数据,一般存在计算机硬盘、软盘、光盘等介质中;计算机系统档案则是计算机相关的硬件设备的类型和变化情况,以及相关配套的光盘、磁盘等所有的文档资料。

同传统形式的会计档案相比,电算化的会计档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内容的广泛性由会计电算化的内容所决定,电算化的会计档案除了包括传统的书面形式的会计数据信息,还包括计算机硬盘、软盘、光盘等介质中存在的会计数据信息,并且还包括进行数据信息处理的相关软件和文档等内容。总之,高校通过采用电算化进行会计档案管理从内容的表现形式和存储形式上都有了更广阔的的空间。

2、载体的差异性电算化的会计档案管理使用的载体不再限于传统的纸张,更多的是具有容量大、空间小快捷方便的计算机类电子载体,数据信息需要使用计算机和特定的软件来进行阅读和使用。通过计算机的使用使得会计档案的管理更加快捷、方便和直观。

3、安全性要求更高一方面通过使用电算化使用的存储介质对温度、湿度和一些其他因素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在档案的存储环境方面提高了要求;另外一方面,由于电子数据可以在不留痕迹的情况下被修改,并且不容易被发现,所以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危害性,这也是最应该重视的部分。

虽然不少高校已经应用了会计电算化,但由于缺乏相关的经验,导致高校对会计电算化的内容不够了解。所以一般的高校都是只是定期向相关部门递交纸质的会计档案,而不包括相关的电子数据。另外,有可能因为会计软件的升级问题,原先版本的资料未进行及时处理,而导致高版本的软件无法调用之前的会计档案。

首先,会计电算化档案本身的机制记账凭证内容不够完整,缺少相关人员的印章或者签字,这就使得责任不够明确。其次,备份打印不够及时,有些高校由于过度依赖计算机的.存储设备,并不将相关的档案资料进行备份保存,一旦系统出现问题,就会造成数据的损坏或者丢失,而影响正常工作的进行。再者,由于资金或者其他方面的限制,有些高校的相关硬件设施跟不上标准,比如缺乏激光打印机或喷墨打印机,就会影响纸质会计档案的保存期限;用于备份数据档案的磁盘质量偏低,就可能导致会计电子档案数据的破坏。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人员除了要懂得会计方面的知识,还应该动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以及档案管理的相关内容。而不少高校只注重了教学方面,而忽略了档案的管理,往往请一些非专业的人员进行档案管理,对档案管理的秩序完全不了解。

就目前来看,我国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要求仅限于最基础的层面,缺乏深层的规范和要求。而随着会计电算化的逐步深入,档案管理的内容页增加不少,而学校并未根据其变化而修订学校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一)完善高校内部相关硬件设施。

先进的硬件设施是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重要保证,所以高校应该注重对硬件的优化和维护。比如定期对机房进行维护和检查以保持机房良好的环境、档案存储库房拥有适宜的湿度和温度、配备先进的打印机和高质量的电子档案存储磁盘等。

(二)加强对档案管理的重视。

高校的领导应该加强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重视,一方面应该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制度,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电算化档案管理专业人才重视。只有同时具备会计、计算机、管理这三方面技能的人才能够做好高校的档案管理,所以高校一方面应该做好对当前在值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另外还要积极引进具有高水平电算化档案管理能力的人才。

(三)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首先对电算化的档案保存,无论是电子版的还是纸质的都应该按类进行归档和标号,并且对于电子档案的保存还应该做好备用盘与存储盘的分放以及防尘防光、防腐、防压等工作。其次,对于档案的借用也应该做好严格控制,档案的调用和借阅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一旦出现档案的丢失和损坏能够找到相关人的责任。再次,还应该建立档案的备份制度,定期将档案信息备份到磁盘,并进行定期的检查和复制,重要信息还应该做双备份处理。再者,还应对档案管理进行分用户、分权限调用,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四、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技术与会计档案管理的良好结合,通过电算化能够使会计档案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同时还能够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实现高校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与信息化,全面推动高校会计档案管理的发展进程。虽然如此,当前会计电算化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所以各个采用了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高校应该注重对本校会计电算化的管理措施,以保证其教育改革的更好发展。

浅谈事业单位拨入项目款的管理与使用

我国事业单位拨入款的管理,在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中是重要的部分。如何加强对事业单位拨入项目款的有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更好地发挥资金的作用,是目前我国财政资金收支管理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分析目前事业单位拨入项目款的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入手,提出了3点改进建议,希望能够提高事业单位拨入项目款的管理和使用效率。

事业单位拨入项目款是国家下拨的重要专项资金。拨入项目款是指事业单位收到的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拨入的,有指定用途、并需要单独报账的专项资金。其性质是从外部取得的、需要单独报账的、且用于专门用途的资金。拨入款的来源渠道比较简单,一般主要有:一是财政机关拨入的专款,如小型农田水利项目费用;二是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用非财政补助收入资金拨入的专款,如三峡工程预算拨来的专项资金;三是社会其他单位或个人无偿捐赠的、有指定专门用途的款项,如社会各界群众用于赈灾救助和灾后重建的捐款。对于项目款的管理和使用,应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保证各专项事业的需要。按照规定报送资金支出决算和使用效果的书面报告,接受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的检查、验收。

如果事业单位拨入项目款运用合理,则会产生很大的效益,会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的思想意识不断提高,对拨入项目款的重视程度和管理水平越来越高。目前事业单位拨入款多数直接来自财政拨付,这是为了保证项目的成功,能够体现“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思想,取得一定的成果。对事业单位来说,规范的管理环节应包括预算管理、使用管理、决算管理和评价。通过近年来的调查发现,大部分的事业单位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强化了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审查,提高了管理和使用的效率。但是一些事业单位在项目款的预算、使用、管理、监督等环节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些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预算执行缺乏必要的控制和监管。对于拨入项目款,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中缺乏科学的规划,不能做到符合实际、科学合理,导致预算编制偏离了实际需求。在拨入款的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监督,审批也很随意,这样事业单位就可以随意扩大开支范围,改变专项资金的用途,以各种名义发放奖金或补贴,引发贪污腐败现象,致使预算无法发挥其作用,造成了管理混乱和不必要的浪费,也无法保证专用项目款的足额使用,对项目完成的质量和时间都造成了潜在的风险,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在目前的管理中,一些单位的领导者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没有对项目款管理给予充分的重视,导致制定的制度不能有效实施。一是有的单位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岗位,做好人员与岗位匹配,片面地认为拨入款项管理就是财会岗位的职责,忽视了其他各部门的作用;二是有的单位管理手段落后,在财会管理方面信息化程度不高,财会工作繁杂,占用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工作效率低下。三是对拨入款项的使用缺少监督和审查,其资金收支情况可以通过会计处理而挪用转移,使用效果无法准确控制。

由于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所以长期以来其运营效率较低。虽然通过越来越深入的改革,目前已有很大的改观,但是,事业单位仍然缺乏有效的考核手段,无法对项目进行决算和对款项使用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估。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不合理收支现象十分严重,容易导致资金的流失或者闲置,降低资金使用效率。很多单位认为把拨入款花完就算完成任务,因此不考虑实际需要,大兴土木,或者大搞形象工程。由于缺乏科学的考核体系,对投入的款项缺乏跟踪机制,很多单位不能及时跟踪掌握资金流向、收支、损益等,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项目建设不能保质保量完成,影响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了解决拨入项目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项目拨款的效用,事业单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预算管理可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基础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手段。事业单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拨入项目款资金的管理:第一,加强预算的编制。对项目款的预算编制,要采取科学的手段,确保预算编制和执行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稳定性。确保预算编制突出项目重点。第二,保证预算执行。严格落实专款专用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会计法》、《预算法》中关于专用款项资金管理的制度,使对项目资金的管理步入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对项目款的预算执行要分清缓急,有的放矢,同时要保证款项不得随意更改用途或挪用转移,严格按照国家的制度要求进行核算,提高财务收支的透明度。

事业单位要加强对项目款的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并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首先,要推行整套项目管理体制,从项目立项到预算的全流程都进行科学严格的审查,提高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保障项目资金使用充足、降本增效。其次,建立专项资金跟踪监管制度,通过日常工作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可以从全过程进行资金的统筹规划,对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等重点环节更要检查其真实性和准确性,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率。最后,完善会计核算制度。采用科学的方法,结合单位的实际,设立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核算。规定对于项目在一定期限内未启动实施的,已拨入的资金必须上交;项目结余资金也应及时上交。

事业单位拨入项目款的绩效管理,主要是指根据财政效率原理,对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从预算绩效目标设定、预算执行绩效跟踪,到项目完成绩效评价及结果运用整个过程实施评价的管理机制。本着科学、全面、公正的原则,采用成本效益评价法、最低费用法、比率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评价。考核评价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分为定期考核和不定期的考核,不论是何时进行的考核,都要注重评价的反馈和公开,评价的结果有助于事业单位发现资金管理缺陷,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降低资金管理成本,也有助于上级部门优化资金配置,强化审查监督,提高拨入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公信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1]李慧霞.浅析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1).

[2]金延宁.对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j].西部财会,2009(1).

浅谈项目管理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上的作用论文

现如今我国工程项目不断增多,而且工程项目所涵盖的领域也是相对比较广泛的。在这些工程项目之中加强造价管理对于提高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非常重要,所以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相关企业必须要对项目管理技术进行加强和优化,从而能够达到有效控制项目成本造价的目的,以防给项目的施工带来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项目管理技术对于提升工程造价的合理性是极为重要的,相关企业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

因为当前的工程项目中包含众多的施工环节,而且还有很多工程施工的周期比较长,施工中各个环节对于施工质量的影响都是非常明显的,所以相关企业需要对工程的各个施工项目加强管理,以确保工程质量。而在这个过程中施工材料以及施工的工艺等多方面对工程的成本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对这些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也加强了对成本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另外工程项目管理与造价控制必须贯穿整个施工的过程中[4],而施工过程中进行项目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规定的工期和成本预算的范围内完成施工的任务,并保证施工的质量。而工程造价的成本控制就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其中的人力物力以及费用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从而达到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说项目管理与工程造价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而且相互之间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忽略任何一个方面都会给工程造成无法估计的损失。

3.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当前在我国的工程建设方面项目管理包含的主要内容包括范围管理、质量管理以及风险管理。

3.1工程项目的范围管理主要内容。

工程项目进行生产和施工之前必须要对其中的范围进行明确,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控制项目工作,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就要对所要需要的项目进行了解,在对生产这些项目产品的过程中进行了解的过程中,所了解的内容需要包括主要的生产过程和方案,这样能够对这个项目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相关企业也能够对项目管理范围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后相关企业就需要对项目产品的特征进行了解,对于其中的特有属性以及生产的难点和要点进行把握,从而能够据此制定出合理的生产方案,这对于项目范围的确定也具有积极的意义,此外在需要生产的项目产品范围确定之后,就要根据其中的内容进行简单微小单元的划分,从而能够使得工程项目在确定的微小范围之内进行生产。这就说明工程项目范围管理就是在工程的计划之中对工作的内容进行明确的划分,其中包括必须要进行的工作和没必要进行的工作[1]。

3.2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众所周知工程项目的质量是整个工程之中最主要的内容,而且直接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项目产品的质量不仅关系着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也关系着施工单位的名誉,所以这也是诸多施工单位和企业最关注的一个部分。工程项目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把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放在首位,同时确定项目的质量目标。对于任何一项工程来说确定项目的质量目标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但是有效的项目质量目标的制定一定要以工程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要保证目标定位的合理性,从而避免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进而造成工程造价成本的提升。如果项目的目标制定的过低就会让工程施工产品质量无法达到要求,从而无法通过工程的验收,这很有可能会进行返工而这也会给工程造成巨大的损失。

3.3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5]对于工程项目的施工来说其中很多的施工环节都具有一定的风险,而如果不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很有可能给工程留下安全隐。而安全隐患的存在就很有可能导致施工风险的增加进而发生安全事故,这回给工程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而项目风险管理就是针对工程的施工情况对其中的风险醒目进行识别、分配和处理的措施,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小工程项目中的风险。现在的工程项目推进过程中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计划、风险项目识别、风险定性定量分析以及应付和监督计划等方面[3]。工程项目的承包单位有必要在风险项目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从而能够有效保障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

文中已经叙述了项目管理中的主要内容而其中很多方面对工程的造价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加强项目管理在造价成本中的应用非常必要。

[4]当前我国的很多工程项目中因为没有明确范围划定,而导致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没有明确的工作方向和工作的任务,从而导致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而且因为工作内容的不明确可能导致大量的资金成本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进而给工程造价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所以在进行造价管理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对项目范围管理的运用,工程施工环节要确保施工的方向和施工的任务,其中包括在施工项目中的各个施工环节内容的确定,并将工作的内容进行明确的划分,并将之分配到施工的人员中并落实责任制度,这样就能够确保施工人员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的质量,从而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按时完成施工任务,从而有效的加强工程造价成本的控制。

项目质量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方面,而如果工程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那么整个工程的成本就无法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整体质量保障,这也是对工程效益的保证的重要措施。在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如果能够有效的控制施工质量就能够使造价的过程变得更加的简单,同时也能够使得造价的结果更加精确,从而更有利于管理人员对造价的控制[6]。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就是施工中对材料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施工产品的实用性和耐用性也是主要的管理内容,如果不能加强控制就很有可能导致产品的过剩,进而给工程的资金成本造成极大的浪费。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就需要在产品的材料和生产的工艺方面进行严格的检查和规划,从而更好的控制项目质量。

[2]各种工程项目在运行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中对于材料审查、施工现场勘察的疏漏、施工计划的不成熟以及造价的差错等都是项目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而加强对风险管理措施的采取是造价控制的有效保障。工程项目的风险中包括了风险项目的分析以及应对方案的制定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而管理人员可以将这些风险的信息提供给造价评估人员,这样在工程项目之中评估人员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对工程项目制定合理的造价从而加强造价成本的管理。

5.结束语。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推进过程中,各个工程项目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而这些项目的造价管理是项目质量和经济效益的保障,所以现在必须要将项目管理运用到工程造价的管理之中,从而能够有效的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完成;文中对于工程项目管理与运用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浅谈事业单位电算化后会计档案的管理论文

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已经走过了三十几年的历程,有数量诸多的单位已经用财务管理软件代替了传统的手工核算,转变了会计职能,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会计电算化正从普通的会计核算系统向以会计软件为核心,融合财务管理、财务计划、分析为一体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转变。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受到了很多条件的制约,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因此,创新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思路势在必行。

2。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瓶颈问题。

2。1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足。

相对西方而言,中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管理者的思维观念没有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很多单位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没有从整体角度看待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管理系统的重要性,看不到其对会计职能、管理方法和流程的深刻影响。

2。2会计软件缺乏兼容性。

我国会计软件众多但功能大同小异,基本上都包括报表、总账、往来核算、存货、工资、固定资产、销售、成本等一些模块,主要职能是核算。但是目前的经营环境要求企业在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决策,在决策执行的过程中加强控制,事后要进行核算和分析。目前的软件大都缺乏关键性的管理功能,而提供的一些功能则用不上,成为摆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浅谈事业单位电算化后会计档案的管理论文

摘要:目前,会计电算化是我国企业会计工作的一个发展趋势。但是,会计电算化除了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以外,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管理难题。其中,如何提高对会计档案的安全管理,是我们必须面临的一个难题。因此需要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档案建设,即加快会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以适应新时期会计电算化提出的新要求,建好用好电子财务档案,提高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和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经济建设。本文将从档案管理的特点出发,详细分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解决措施,期望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会计工作对科技所对提出的高要求。

一、传统会计档案。

传统的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会计资料等会计核算的专业材料,它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历史资料和证据,传统会计档案一般都是以纸质的形式存在。

企业在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同样会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核算资料等档案。只是这些档案不仅仅以纸质的形式出现,还包含了一些电子形式的会计电算化档案。其主要特点有:

(四)会计电算化档案可以通过打印等手段,迅速实现与传统会计档案的转换;

(五)会计软件可以通过对电子数据的自动分析,提供一些具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同时也可以发现一些错误,以便及时进行纠正。

(六)会计电算化档案便于查询,可以实现随时随地进行查阅。

虽然会计电算化档案比传统的会计档案具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其自身管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四、建议和措施。

针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存在的这些问题,可以采用下面几项措施进行解决:

(一)要建立和健全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制度体系,最基本的就是国家要制定系统的、细化的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办法,以法规制度的形式加以强制,在方法上指导各单位的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这是做好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保障。财政部、国家档案局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各单位必须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保证会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检查,防止毁损、散失和泄密”;第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会计档案查阅、复制登记制度”。笔者认为,目前企业可根据财政部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管理规章,建立和健全一系列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管理制度体系,企业可根据相关规章的要求,制定适合本企业档案管理要求的细化条例,保证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安全和完整,更好地为决策服务。

(二)加强对会计人员和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组织企业内部会计人员和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档案法》、《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以加强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安全管理意识和档案管理水平,另外,会计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又对会计档案管理人员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会计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是会计电算化档案科学管理的关键,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企业领导应注重会计档案管理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强会计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使他们尽快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以最终实现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科学管理。

(三)注意电子计机的软件和硬件升级、维护,对于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要多与产品设计厂商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进行软件升级,对于一些存在的可能导致数据消失的软件和系统漏洞要及时进行修补。对于计算机的硬件,则要及时进行更新换代,比如对硬盘容量进行升级等工作。同时还要适当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建立预防病毒和*客的安全措施,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检测以及杀毒工作,切实有效地保障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的安全。如使用杀毒软件、防火墙等措施。从而保证会计档案的储存安全。

(四)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规范化管理,使用科学的管理办法和利用电子计算机的优越性。具体办法有:把一定会计期间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联系;财务部门应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的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和资料恢复;对于会计电算化档案还需进行备份,对于备份文件应进行定期的更新;在保存备份电子档案时应远离磁场,注意防潮,防尘等,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备份档案,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

五、结束语。

实现会计电算化,不仅提高了会计记账的效率和准确性,也给我们带来了资料档案管理的难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必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因为实现会计电算化之后,不仅可以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也可以降低管理成本。但是,怎样实现科学有效地管理,是每一个企业必须思考的难题,我国现在会计电算化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需要创新,其中,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因此,我们应该健全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定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和控制,使电算化会计档案为企业决策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2]张前电算化环捷对会计档案的影响及管理要求交通财会(10)。

[3]部莉君赵伟会计电算化时会计的相关影响现代审计与会计2001(12)。

事业单位项目储备在预算管理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我国的企业管理制度在改革开放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八十年代的预算管理革新开始,预算管理已经在我国实践了几十年。从基础的计划协调工作功能开始到后来的企业管理作用,它已经真正实现了在企业内部所产生的核心作用。而绩效考评管理不仅是对预算结果的一个责任归属的方式,在另一方面还将各个预算主体之间的利益进行了分配。因此,企业全面推行预算管理制度并将企业绩效作为一个重点内容,从而有效提升预算管理的执行效果,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对企业绩效管理进行详细的分析,将企业绩效管理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作用进行归纳总结,促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关键词:企业管理;绩效管理;全面预算;预算管理。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企业管理的范围不断进行扩大,因此,国家对企业管理有了更严格的要求。要求企业必须推行新型的管理理念,且管理人员要在预知方面取得主导地位,实现企业整体战略目标以及全面预算管理。而企业绩效管理的出现不仅促进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还提升了员工的工作成绩,激励了大批的员工。为了使全面预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导向作用,企业应该从根本上认识到绩效管理的作用。

一、预算趋准。

收入预算趋准和利润预算趋准的分析收入预算趋准中把管理层和预算层结合起来,打破了以往的管理层单方面的管理方式。对收入完成情况有了新的计算方式,对实际收入比上报收入预算中的所超出部分来计算,选百分之六十的收入计算考核。这种计算方式可以使管理层在工作中更好的发挥自身作用,员工得到最优的奖励金额,并使预算单位做出更加高的精准度收入计划。利润预算趋准制相对于上面而言比较复杂,因为其构成要素繁多复杂,为此产生了不同的'预算考核方式,以实现利润趋准。当实际控制率大于预算控制率时,可控成本完成数值可以直接选取实际可控成本完成数值。如果小于的话,实际比预算可控成本节约部分可加上百分之三十。

二、企业预算和绩效的管理方式。

全面预算管理环节中,对预算目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有了明确的规定。首先,应该经过企业上层领导的批准,对利润、年收入以及资产投资规划进行实地考察确定企业工作目标,;其次,根据整体的预算目标进行分解,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再对具体工作进行量化分析,给员工下达任务的环节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最后,应该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价值和意义。但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还是无法为企业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为此,必须要引入绩效考核管理体系。企业绩效管理对企业规划实施动态管理方式,根据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进行适当调整,将当前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化解,避免企业风险。片面的强调全面预算管理容易使执行情况和预算数据出现较大的偏差,因此,在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下,我国企业的经营遇到了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企业必须要正确的认识到绩效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结合的必要性。

全面预算管理是把企业在某个时间段中的财务动向、业务动向结合起来进行整体的评估预测。主要包括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两个方面。而绩效管理正是和其相对应的一种惯例机制,是对企业所产生的价值进行评估。绩效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相互联系的两个个体,在企业管理中不能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只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才能保证企业长远的发展。

1.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量化。

绩效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量化。首先,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可以得出和企业战略具有很好相关性的数据,并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建立有所帮助;其次,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和绩效管理根据企业发展情况有机的结合,可以避免两个体系之间的脱节;最后,绩效考核管理体系为企业运用自身特有的标准和方式,明确了企业的运营目的,并把各个阶层的管理人员所完成的工作量、工作价值进行了准确的判断。

2.保证企业的顺利运行。

绩效管理不仅仅是为了对企业所产生的利益进行分配,而是为了给全面预算管理方式中的考核进行探讨,发现问题,改正问题,更好的提升员工的业绩,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并为公司运行提供可靠的保障。因此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必须结合使用。

3.合理的对企业进行考核。

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是为了对被考核企业所经营的业绩等进行深度的核查,但是这其中又离不开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帮助。只有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立合适的考核标准并提供给企业,才能对净利润、账款回收等数据进行计算。因此,如果没有实现绩效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麻烦。

预算编制的不准确性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影响,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为了对企业资源进行统一的协调整合,给企业领导者确定经营目标并制定完善的经营计划。而企业绩效管理给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了一个标准和基础。

1.提升企业员工组织和个人绩效。

企业绩效管理在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不可小觑。它为企业的组织和个人提供了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为他们明确的指出了工作方向。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企业绩效管理及时的发现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对工作人员提出建议,以便工作人员及时加以改进。在对工作方式和方法改进之后,实现了企业所提供的绩效目标。这每一环之间都有密切的关系。此外,公开公正的对企业员工进行评价,让他们能够对自己的业务和对企业的贡献有正确的认识,不仅可以提醒高绩效的员工坚持自己的绩效,还可以激励低绩效的员工努力工作,缩小之间的差距。这样在绩效管理工作的反复实施过程中,尽量保证每一阶段的绩效不低于上一阶段,让企业员工和组织通过业务数据的对比及时调整工作,在每一个阶段中制定更加适合自己的绩效目标,这无形中可以提升公司的业绩。

2.促进管理流程化和业务流程化。

企业绩效管理的应用使企业逐渐向流程化进行转变。从根本上来看,企业管理中分为对人物的管理和对事物的管理,主要就是对人的激励工作和对事情的处理工作,如果可以保证这两者之间的管理效率,那么企业必定会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企业绩效管理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应用,使这些工作的处理都变得流程化。绩效管理中各个级别的管理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为本部门提升经济效益。综合起来就会使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一方面使企业的管理和业务变得流程化;另一方面,提升了企业的绩效,管理更加的高效。

3.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

一个企业可以长期的生存运转,必定会有一个清晰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首先,绩效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根据当前企业内外部的经营条件制定相应的经营投资计划。将企业的发展分解成了一个一个小的目标,各个部门之间将其作为最近的目标,并一一实现。其次,实现企业绩效管理可以让企业的经营目标在制定过程中,得到企业各级人员的意见,让公司更了解员工的需求,避免了公司制度实施时可能遇到的阻碍,同时,也得到了全公司人员的支持与理解。良好的群众基础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4.为企业发展进行精准的定位。

绩效考核管理体系的运行是和企业文化相匹配的,这样更容易显示出其定位功效。简单易懂的绩效管理方式让企业突破了静态的预算方式,并更容易引导企业研究市场并把握市场。企业绩效考核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起到了直接的引导作用,因此应该引入有效的企业绩效管理到全面预算管理当中,通过绩效对员工薪酬、盈利核定、贡献奖励等进行评判。企业及时认识到自身的预算状况,可以避免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在绩效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两种新型管理形式相结合的状态下,对企业的发展有了更加精准的定位。

五、总结。

企业绩效管理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全面预算管理不仅仅涉及到了企业经营管理的任何一个方面,其还影响到了企业战略和绩效管理。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必定会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选取出关键性的绩效成绩,并取得高效的企业管理。绩效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的相互结合促进了企业工作人员绩效的提升,还使企业逐渐的走向管理流程化、业务流程化的道路,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无形之中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并为企业发展进行精准的定位。两者之间密切相关缺一不可,实现这种综合的企业管理体系,成为了一个企业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孙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政视觉:体制与政策演变及创新[d].东北财经大学,2011.

[2]彭剑锋.以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薄贵利.构建服务性政府绩效管理体制[m].中国行政管理,2012.

浅谈新模式下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论文

项目的成本管理就是在保证工程合同要求合理、工程安装质量科学的先决条件下,利用相关的经济成本管理方式,结合实际,用施工之前的计算、调控等方法科学合理的控制项目成本,以最大化降低成本,让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性效益。

1.3建筑安装工程成本控制原则。

第一,政策指引原则非常重要,在工程成本控制中,首先要严格根据政府相应政策,把握好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遵守相关法规法律,分析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达到国家规定。通过降低质量来控制成本是严厉禁止的;第二,遵从全面性原则,控制建筑安装过程中的成本,做好包括人力、物质资源和突发状况产生的成本预算,同时建立控制成本意识,让每位员工都能认识到加强成本控制的重要性;第三,要注意责任的均衡分配,在施工的全部过程中,每个部门包括管理和施工单位,都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不能轻易推卸,帮助企业完成相应的目标。

2成本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机制尚未健全。

在建筑企业管理中,如果存在体制不够健全的情况,对于实际安装非常不利,如控制体系不健全,没有科学的人员配置,没有掌握好成本控制的技术方法以及工作流程。很多部门的员工也没有细致深入的了解成本控制,另外由于部门间的相互协调能力低,配合程度达不到要求,导致产生一些沟通障碍。

2.2管理建筑安装工程成本的意识不够完整。

对于成本管理控制的意识,很多企业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首先,在管理者的角度上,对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控制的主观重视程度不够,这使得企业在规划以及管理策划的制定上,缺少对成本管理控制的有效考虑,导致没有有效的去控制可以降低成本的环节,造成负面影响;其次,安装工程中,成本控制管理没有相关人员来制定统一的意见,导致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够集中参与,各自为政。尤其一些部门的个别领导,没有约束好下属,缺少宏观调控的能力。

2.3安全以及质量问题控制不科学。

在项目成本管理控制过程中,首先要能够保证质量是安全可靠地,即使我们希望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成本达到预期水平,但建筑项目最先筹划的还是投入使用的安全性,所以必须在质量安全可靠的前提条件下,才能进行成本的优化管理,尤其不能偷工减料,或者安装时不按照原先的设计,仅仅为了成本降低到最大限度。现在很多建筑企业在已经投入使用的项目中,经常出现返修的情况,就是由于在实际安装过程中,没有严格控制工程的质量。

3完善建筑安装工程成本控制的策略。

3.1建立多方面均衡的成本控制体系。

项目经理在整个成本把握环节起主导作用,是具体成本工程的实施人。项目的所有管理者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为项目经理,主体是全体人员,成本控制体系与企业所需要的成本控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需要将责任充分履行好,实行责任制,规定好每个人的工作内容和各自的责任,保证每个人相应的职权。另外还需要建立良好的激励制度,对完成目标的工作人员给予物质或精神的奖励,激发每个人工作的热情,提升员工的积极性。

成本管理控制意识是实际执行的重要指导思想,所以做好成本控制工作,提高对成本管理控制的重视非常必要。企业应该首先全面宣传成本管理控制的意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及时转换思维,强调节约的重要性,将经济效益提高到最大。另外在意识的培养层面上,应该加强培训,比如开展一定的思想教育活动,激发基层员工的管理意识,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操作,避免损失出现。

3.3控制建筑安装工程安全和质量。

企业在实际成本的管理过程中,要提高对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视程度,科学控制工程质量。这是非常重要而且有必要的。并且在工程完成之后,要让技术人员把关,进行认证评估,时刻监督质量安全,科学进行,绝不能出现因为降低成本而损坏工程质量的问题。

4结语。

企业要根据上述问题进行相应改正措施的实施,在遵从相应的工程原则下,保证工程质量,改善项目的成本管理,达到更高的企业效益。另外,现在很多建筑项目规模都较大,流程复杂并且环节很多,不稳定的因素随时存在,使工程很多方面都受到影响,因此,将危机管理意识落实到位,有助于建筑施工管理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文档为doc格式。

浅谈项目管理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上的作用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作者以工程造价管理为出发点,通过应用项目管理技术,从项目范围管理、质量管理以及成本管理三个方面分析了其在控制工程造价中的作用及方法等。

引言。

随着我国加入wto,建筑业也加紧了行业内的改革,以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我国建筑业抵抗外部影响的能力,其重中之重即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全面改革。建设工程造价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从工程建设立项到工程项目决策每个环节都存在着造价管理。因此应用项目管理技术,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是全过程管理工程项目的主要内容。

1.1项目范围管理的概念。

项目是为完成产品或服务所做的一次性努力,因此范围的概念包含两方面一个是产品范围即产品或服务所包含的特征或功能,另一个是项目范围,即为交付具有规定特征和功能的产品或服务所必须完成的工作。产品范围决定项目范围,而成本管理的前提就是项目范围的确定与科学的管理。一巳项目范围确定了根据相关的成本计算规则,成本也就初步确定了。这也是成本控制的关键,是以后的成本基准线。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开始的项目招标书、投标书、工程图纸等都是确定工程范围的依据。

1.2项目范围管理的方法以及对成本控制的影响。

项目范围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范围计划编制、范围定义、范围核实、范围变更控制,其中相对成本控制最为重要的是范围定义和范围变更控制。范围定义的输出关键是工作分解结构(wbs),即根据项目目标将一个项目分解成易于管理的几个部分或几个细目,以确保找出完成项目工作范围所需的所有工作要素,它是项目团队在项目期间要完成和生产出的最终细目的等级树。

根据wbs结构图,制订出每个工作包的资源需求,如劳动力、原材料、机械使用、分包商以及相应的差旅交通费,根据资源需求和相应的资源单价就可以编制出成本估算和成本管理计划。在进行成本估算时,可根据wbs采用类比估算、参数模型、自下而上的成本估算方法。与此同时编制出的成本管理计划则说明如何管理成本偏差,它从资金的角度反映了项目的范围,并运用范围的管理方法来间接地管理成本,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制约,同时构成项目计划的一部分。

根据工作分解结构编制出成本估算后,还应再次根据wbs以及风险管理计划编制出成本预算,即将项目总成本中的各个要素分配到工作分解结构中适当的工作包中,并为每个工作包建立总预算成本(totalbudgetedcost,tbc)。建立tbc也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等方法。由此生成的成本预算就是成本控制的关键输出——成本基准计划。

范围管理的另一个重要过程是范围变更控制。在范围管理过程中必须通过监督绩效报告、当前进展情况等来分析和预测可能出现的范围变更,在发生变更时遵循规范的变更程序来管理变更。规范和掌握了范围变更管理,则是抓住了影响项目目标的源泉,同时也就能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依据范围变更的程序,及时掌握由此引起的成本变更,从而全面控制工程造价,而不是将工程造价孤立地、片面地进行控制管理。

2.1项目质量管理的目标以及质量成本的概念。

项目的质量是项目成功因素中又一个重要环节。保证质量是企业信誉的关键。但产品质量并非越高越好,超过合理水平时,属于质量过剩。根据pmbok的观点,质量管理的目标是满足规范要求和适用性,不要镀金膜,满足双方一致同意的`客户要求。因此无论质量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珲加以调整。质量管理包括质量计划编制、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并在其中提到了质量成本的概念。

质量成本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而发生的工程成本。质量成本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评价,目的是确认质量和过程)、故障成本(纠正错误引起的成本),故障成本又分为内部费用和外部费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看出,总质量成本曲线为故障成本曲线和预防、鉴定成本曲线之和,其最低点即为最佳质量成本。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使三类质量成本的综合达到最低值由可知,质量预防费用起初较低,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会逐渐增加,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时,该项费用就会急剧上升。质量鉴定费用较为稳定,不过随着质量的提高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而质量故障成本则不然,开始时因质量较差,损失很大,随着产品质量不断改进,该项损失逐步减少。三者交叉作用,必然能找到一个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而这个点就是我们控制工程造价的准则。

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几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质量故障费用(内、外部故障损失)、预防费用和鉴定费用问的相互关系,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决不能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而使工程全面出现质量过剩现象,导致完成工程量不少,但经济效益低下的被动局面。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前提下,以合理的造价提供适用的产品,这才是我们采用项目管理技术管理工程最终的目的。根据分析可知,项目产出物(或项目本身)价值的增加,可以通过增加项目产出物的功能、降低项目造价两种基本方式,以及由这两种基本方式派生出来的其他各种方式实现。例如,同时降低功能和造价,但是功能降低的较小,造价降低较大;或者同时增加功能和造价,但是造价增加较小,而功能增加很大。这些都是提高项目价值的方法,也都是在项目质量与造价综合控制需要遵照和采用的方法。运用这些方法综合考虑和安排项目质量与造价,即可确定出项目的经济质量指标和项目的合理造价指标,然后就可以合理的确定出与质量相符合的工程造价了。

项目的时间管理也即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施工项目的进度、工期管理。对于现代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比较注重施工项目的工期、进度,按时乃至提前完工是工程投标时的重要法宝。但项目经理往往忽略了在非正常合理的工期背后往往是工程成本的大幅度增加。项目造价和工期是一对基本的、紧密相关的要素。在项目管理中,“时间就是金钱”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因为工期的提前或拖后会给项目带来完全不同的后果。对于项目管理而言,不考虑工期对造价影响的造价管理方法和不计成本代价的工期管理方法都是不科学的。因此应该开展项目工期与造价的综合管理运用。这要求在制定和执行项目工期计划时不能单一地考虑项目的工期和进度,必须同时考虑项目的造价因素。

美国提出的“造价/工期控制系统规范”和已获价值管理方法是综合控制项目工期与造价的一种先进方法。美国著名的项目分析师abba教授对已获价值变量的定义是:“已获价值就是将项目已完成的作业和未完成的作业的计划价值和实际价值进行比较所作出的一种度量。”由此可见已获价值变量实际是一个表示已完成作业(项目工期进度)价值大小的中间变量,其公式如下:已获价值(挣值ev)=实际完成作业量x已完成作业的预算造价,根据美国《项目管理体系指南pmbok》:sv=ev—pv,其中:sv表示进度偏差;ev表示已获价值(挣值),即在即定时间段内计划活动或wbs组件的实际完成工作的预算费用;pv表示计划价值,即到即定时间点前计划完成活动或wbs组件工作的预算费用。当sv0表示进度提前,sv0表示进度落后。如果sv偏差过大,则应该审核进度是否偏离了计划的可控范围,此时的过渡赶工是否引起了成本的大幅度增加,成本是否已经偏离成本基准计划及控制范围,由此应该实施成本变更控制以及进度变更控制,采取纠偏措施,及时控制工程造价。因此进度由费用反映,同样通过进度偏差了解掌握成本的变化,集成考虑工期和成本的管理,综合控制工程造价。

结束语。

项目的特性要求其管理必须采用全面集成管理的方法,但是现有的项目管理技术存在着工期、造价和质量管理割裂的问题。要提高项目的绩效和项目产出物的价值,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就必须深刻理解项目各要素间的约束和集成关系,采用全要素综合管理的方法,有效运用项目管理技术以及挣值原理,区分并获得各要素相互影响的信息,制订纠偏措施并对项目进行有效地控制,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项目管理的目标,以最低合理的价格为客户提供满意的合格产品,获得最大的利润。

参考文献:

【1】徐大图:建筑师技术经济与管理读本[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

【2】张莉:关于工程造价管理的一些体会[j].山西建筑,,32(24)。

【3】王春华,安瑛,商锦华:浅谈工程造价的控制[j].西部探矿工程.。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应规避财务管理的法律风险论文

1.投标阶段。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的竞争较为激烈,存在较多不规范操作的陋习,部分企业为了在项目投标上占有优势,其标价往往压得较低,不断缩小利润空间。还有就是部分企业自身投标预测存在错误,在方案决策上存在较大的漏洞问题或资金预算错误,这些都会影响到项目工程的施工利润,给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巨大的风险问题。另外,建筑业主出于资金与施工质量保障等层面的考量,一般要求施工企业先期垫付一定的施工资金,同时还要求交付一定的履约、工程质量等保证金。在这些财务压力下,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稍有不慎都会导致亏损问题的出现,甚至部分项目在中标承接后,其亏损已经属于必然问题,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巨大的风险问题。

2.施工过程。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往往需要把相关项目进行分包或选择相关协作单位。这时,如果相关分包单位与协作单位无法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导致工程延期、机械设备消耗过大以及施工质量无法满足要求等问题出现时,往往会导致实际效益和预期收益出现较大的差距。另外,部分企业的成本控制上存在较大的问题,对于施工过程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损耗与维修费以及管理费等无法全面预算控制,导致施工成本超出预算范围,使施工企业的亏损问题较为严重。而企业在财务核算工作上,对于合法票据归集不全、账务操作处理失误等问题也造成流转环节的增加,使企业的纳税调整增加,不利于企业税收有效筹划。

3.工程竣工过程。

在建筑工程上,无法根据项目预期完成竣工验收办理、竣工决算编制等问题时,都会导致建筑工程财务结算工作严重滞后,进而无法按照合同及时收回项目结算尾款,使企业的资金贷款利息无故提升。同时由于项目保修根据竣工交付开始算起,如果无法按时办理竣工验收时,将会延长项目保修时间,进而有可能增加工程保修费用,提高企业成本的支出,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巨大的潜在性风险问题。

二、建筑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的相关规避措施。

1.加强投标的财务有效管理工作。

一般情况下,企业能否在项目投标上脱颖而出,关键是看其投标方案的编制是否合理,标价是否在项目业主计划承受范围内。因此,施工企业在进行投标工作前,要针对自身情况进行预算预测,给出一个较为合理的标价。而在投标方案中,对于整个项目的施工组织方案、施工成本、材料选购与应用、调度生产以及工期计划等要详细列举。然后财务部门在掌握标价与相关计划方案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制定出资金预算方案与成本费用开支管理计划,针对不同时期与项目计算出实际施工成本,使人、材、机等成本费用支出控制在预算范围上,真实反映出项目的盈亏情况。另外,还要做好财务资料的记录与保持入档工作,为项目的税务稽查与会计审计等工作提供一手资料。

2.加强法律法规的运用。

法律法规作为市场规范前提条件,企业在进行项目施工时,一定要熟练掌握有关内容,为自身的利益提供重要保障。例如,对于分包项目与协作项目,企业与各单位要做好合同的签署工作,明确双方的责任与权力,避免后期纠纷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问题。另外,企业与其他公司或单位存在经济业务活动时,财务人员要充分考虑相关业务与我国法律法规体系的关系,其中如果存在优惠政策时,要强化利用,不断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

3.加强财务核算管理工作。

对于整个工程项目,要强化会计主体的全面统一工作,要求协作单位执行报账制。在我国《建筑法》中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除了个别专业可以分包外,项目主体工程在中标后,不能再进行转包与分包,而相关专业项目分包的'工程价款要保持在工程总价款的30%以下。因此,在财务核算工作上,一定要以中标企业为主体,以各个项目为单位,要求协作单位或分包单位做好及时报账工作,从而对外统一公布会计信息,避免违规问题的出现。

对于每一项目的施工,一定要及时收集整理会计信息与资料,在整个项目接近竣工阶段时,要根据所签署合同的竣工验收标准整理相关财务信息。在完成全面核算的前提下,要及时交付施工企业与业主审批,避免竣工延期问题出现的同时,还能及时收回工程尾款,切实保障自身的经济利益。

4.加强内部人员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在工程项目施工工作上,相关人员技能与素质直接关系到工程能否顺利进行与风险问题的概率。例如,对于财务人员来说,工程项目资金的筹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核算审计以及纳税等都属于其工作范围,在实际工作上,其是否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处理直接影响到财务风险概率的出现。因此在实际工作上,企业在进行项目施工前,要针对相关项目进行培训工作,让每一个财会人员掌握知识岗位标准要求。

5.审时度势、谨慎投资。

工程建设公司财务高风险的特征要求遵循谨慎性原则,审时度势,只有这样才能在风云变化的经济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而在实际工作上,企业管理层要具备长远的眼光与决策能力,通过对自身优势与劣势的把握,把握市场动态,让自身的项目施工拥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并要勇于创新、开拓经营,在谨慎与创新有效结合下,在稳定中求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经营规模。

三、结论。

战略性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项目利润。因此,在实际工作上,相关施工企业一定要提高重视力度,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现有针对性的把握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做好及时的规避工作。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应规避财务管理的法律风险论文

摘要:我国资本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经济财务风险挑战。企业生产经营中,经济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每个企业都难以避免经济财务风险的发生。而现阶段,企业在对财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难免也会出现各种风险,为了能让企业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就需要相关人士对其认真研究,本文将对财务风险的管理进行说明,同时将企业对风险的规避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风险规避;探讨。

经济财务风险大部分都是客观存在的,每个经济主体都有存在着经济财务风险,并在某种程度上而言,经济财务风险也是无法完全消除的,由于企业在经济活动当中,每个阶段、环节当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经济财务风险,而这些风险人人都了解,但是却不知道风险背后的源由、发生的时间、造成的损失。所以,财务风险管理中具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对这些不确定因素的管理控制效果,决定着财务风险管理的质量。

一、经济财务风险的主要问题及发生的原因。

在资金等进行筹措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风险:其中就包括对财务处理上存在的资金问题的风险。企业会通过发行债券、银行借贷、融资、股票等方式得到资金,而这些资金的归属权是属于其他人的,这种投资的不确定因素就是企业所要面临的经济财务风险。比如,企业在对资金使用或者经营上没有得到良好的处理,导致了在到期时难以将利息还清,从而降低了企业的信誉度,还让企业欠下了债务,这些都是经济财务风险所带来的后果。在企业对资金的使用中,也会发生一定的风险,其中就包括了对项目的投入、投资的建设、投资的股权等,这些都被归纳进了投资中,由于企业在对企业、市场、生产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再加上不确定的因素,导致了在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增加,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企业在对资金进行回流的过程中,也会产生风险,主要是在企业对商品进行销售过程中,会获得的一定报酬,这些报酬就是说商品资金向着流动资金转换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风险,同时是企业对资金进行控制中重要的环节,从而导致企业由于受到市场上存在着的许多不确定因素而对资金回收不及时,再加上在对资金进行回流过程中,由于债务人的一些因素,导致了账目失去意义,阻碍了资金的回收,这些都会将资金的流动造成破坏,从而对企业造成了运营的风险。在企业对资金进行分配中,也会发生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包括了利润的分配。而企业在利润分配中要考虑多个因素,其中就有对股东、投资者、员工福利、基建投资、公积金的等额分配,这些都是对资金的分配。由于在企业中,各个部门的结构和规模等都不相同,对其进行分配的时间不同,导致了对资金分配程度也不同,从而加大了企业对资金的计算成本,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资金的风险。经济财务风险发生原因分析:宏观层面:从宏观角度而言,经济财务风险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又细化为三大原因,第一,是因为国家某些政策因素的影响,比如货币紧缩政策、金融调整政策等,这些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企业经济活动,进而导致企业发生经济财务风险;第二,是因为经济市场的原因,市场上的同伙膨胀,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而导致经济财务风险;第三,是因为市场经济秩序不稳定、秩序混乱,也是使得企业经济活动发生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微观层面:从微观层面角度而言,经济财务风险的发生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这其中也可以细化为三个层面,第一,是企业资本结构的不合理,而导致企业经济活动发生财务风险;第二,是因为企业内部财务工作以及有关于财务的各项管理工作,不够标准规范,而使得企业面临各种经济财务风险;第三,是因为企业领导决策失误,这也是企业经济活动面临风险的最大且最主要的一个因素之一。

二、企业财务风险如今的规避方式。

(一)将风险进行正确的识别。

在企业财务的管理中,面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要进行正确的判断,对其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从而可以更好的将风险进行规避,这也是对风险规避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其中主要是由企业对财务人员进行负责,要更好的规避风险,就需要企业的财务人员在风险到来之前将其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并处理。面对其中的风险,企业管理人员应该进行快速的处理,从而加大企业的'发展机会。对风险进行判断的方式可以分为感知和分析两方面。这些方式从客观的角度将风险中存在的因素进行深入了解,同时可以通过对风险进行感知,来进行一系列的对策,从而能更加快捷的将风险进行处理。在对风险进行识别过程上包括了企业对其本体个员工中存在的一系列风险问题等。同时对风险进行识别判断中要保证其内容的详细,考察的综合。

(二)对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

在对风险进行评估过程中,企业需要将面临的风险结合各种专业财务知识来进行风险等级的评估。这种方式能提高企业对风险管理的成效,同时也是企业对风险管理重要的环节之一,企业需要将这个环节做好,才会对风险有一定的认识,从而能更好的对风险进行处理与应对。那么风险评估的大小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企业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由于环境和不确定因素的不同,就需要提前将风险进行估计,以更好的准备来面临风险。部分企业对风险的产生比较早,就应该提前制定对策,而有的企业风险的产生比较严重,同样也需要提前进行对策的制定;有的企业风险发生的时间段相对较晚,对于这种风险的发生,可以根据企业的能力来进行对策的制定,如果能力有限,就可以将其放在之后再处理。

(三)对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经常会受到一些不确定的因素等的影响而降低管理质量,这时候就需要企业的管理者来对其进行控制,采取最合适的方法将其损失达到最小。其中最常用的方式为:风险保留、风险转移、控制损失和回避风险。对企业的风险进行有计划的保留或者是无计划的保留就叫做风险保留,同时也是风险承担。风险转移则是在企业的保险合同中,将风险从让渡人手中向被让渡人转移的过程。对损失的控制就是分为了风险过程中的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的控制。而回避风险就是在企业面对风险的处理方式上最消极的一种行为,企业有意无意的将风险进行回避,让风险无法发生。

三、规避风险的强化措施。

(一)采用多元化经营。

在企业对风险的规避方式中,有的企业采用了多元化的经营理念来应对风险,通过企业之间互不相连的项目经营,降低企业之间的关联性,让企业间的影响程度降低,促进了风险发生的降低。当其中一个企业面临了巨大的风险冲击,其产生的影响对周围其他企业也相对小了很多,而其他企业中产生出来的风险亏损也会随之降低。由于企业之间所经营的主要业务不同,从而也会促进企业在面对不同的受众群体时所发生的经验不足情况得到缓解,企业之间可以再交流中将这些经验得到互补的效果。

(二)做好对风险的预警。

企业在对资金进行控制过程中,对其进行预警系统的建立,很好的对风险造成了规避的效果,其运用了对现金流量表的准确编制,同时还让企业能根据计划的内容进行金融上的一系列处理工作。预警系统虽然对风险进行了良好的规避效果,但是其系统是要建立在资金的基础上,如果企业的资金受到了亏损,那么这时候预警系统就不能发挥出其作用,就应该商讨采用其他的方案。

四、结束语。

企业在发展管理运营中,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将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同时对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运行进行合理的调整,对其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进行防范,降低风险的发生,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陶玉婷,李甍宇.经济财务风险管理及风险规避方法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

项目管理建设论文浅谈建设项目管理论文

1.相关制度不健全。

以甲供物资为例,因制度的不健全经常使得无法有效地对各种签认工作进行规范,造成甲供物资中账务信息、材料型号及设备卡等与要求不符。又如,铁路工程物资数量庞大、复杂,在工程管理中,因企业制度问题或施工周期紧张、人员懈怠等问题,导致物资产品缺乏正确的验收和检查工作,使得有关的资料签认情况难以落实,不利于物资的清算,进而会影响到项目施工进度。

2.缺乏应急物资采购措施。

应急物资多出现在甲供物资管理中,通常在项目招投标完成之后,因为建管部门因受到招标日程安排的影响,无法及时提供甲供物资。而现行的铁路物资管理政策中没有对该部分应急物资的采购予以明确规定,这样就导致许多项目建设中遇到该问题时不知所措,不敢贸然自行采购物资设备,进而影响到工作效率。

3.工程物资计价结算问题。

铁路项目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因此物资结算对于项目建设有着重要影响。我国目前多数铁路项目均采用季度末验收结算的模式。而甲供物资则是以月结方式进行的,这样就使得工程验工计价和加工物资结算不同步,造成施工方在验工计价时存在占用资金过多的问题,从而给后续物资管理带来很大影响。

二、提高铁路建设项目工程物资管理的对策。

1.做好甲供物资招标采购管理。

铁路项目建设过程中,甲供物资采购作为工程投资和控制的关键性环节,对于施工进度有着重要影响。为此,建设单位需要严格执行国家及铁道部门对于物资采购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根据有关部门批复及时处理好工程物资设备的招投标采购工作。另外,甲供物资的设备采购既需要按照合同规定,同时也需要遵循《铁路建设项目甲供物资设备目录》中相关规定,并确保物资设备招投标计划的合理性,避免出现随意扩大采购范围的行为发生。

2.做好工程物资计价的集中估算。

铁路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物资供应商多,且计价金额大,采用传统的月结方式不利于供应商结算,并且还会增大物资部门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因此可考虑通过使用集中结算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到了结算的截止时间时,各物资供应商可利用传真或电子邮件的形式将计价结算单和监理、施工单位进行“对账”,在确认结算单无误之后由建设单位选择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协同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建设单位工程部、物资部、财会部等一起进行签认,办理相关的结算手续,这样便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3.完善合同的管理。

铁路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物资数量大、规格种类多,尤其是对于牵引供电类或者通信信号的材料设备,因技术要求的不同往往会出现多个规格型号,其价格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此,在物资管理时需要根据招投标文件要求,结合商品中买卖合同的示范文本内容,以提高工程物资质量为核心来严格予以管理。同时,严格遵循合同的会签与备案制度以及物资的供应厂家要求,依法签订正规、有效的物资采购合同,重视合同的管理,进一步降低采购过程中的各类风险。此外,企业内部还应当定期对合同的管理台账记更新,积极收集并且整理有关物资合同的资料并存档,统计并分析合同执行的情况。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铁路项目建设中工程物资管理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政策缺陷,这样不仅影响到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更加制约到了我国铁路建设事业的整体发展。为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建设部门应当积极发挥其管理职能,完善相关的制度体系,规范市场建设行为,严格依据相关的程序要求来进行各项物资管理,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提升物资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策略论文

加强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目的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为了能够有效提升管理水平。管理水平的提升是提高工程整体质量的首要条件。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可以使原本不足之处得到改善,有助于落后技术的改革。缩小臃肿的管理支架或构建完整的管理体系,能够增强企业的机动性,缩短施工时间,让组织机构的整体执行力更上一层楼。其次,是为了提高工程质量,使建筑项目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满足标准要求,营造企业口碑,从而提升出品牌影响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最后,是为了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每一个企业都存在工作状态不佳员工,只有加强每一次建筑项目工程管理,使工作变得更加紧凑,在日渐完善的管理体系影响下改善工作氛围,让员工都身处在紧张的工作氛围当中,才能够有效改善员工工作状态,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从实际角度出发,管理人员应本着降低技术难度、人力耗费和工程成本,提高工程经济效益为第一出发点,尽可能以管理人员为第一决策者统一管理,例如采购部门、物资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一线执行管理部门等重要组织构成部门,以便灵活应对各种状况,控制工程完成进度。除此之外还要制定完善的管理等级,杜绝出现越级管理和问题处理拖延等情况。

2.1执行前管理。

在工程正式进行施工建设之前,就应该制定出详细的工程管理制度,以加强对工程施工的管理和成本的控制。执行前管理主要工作是做出工程投入的整体预算,并以此为参考做出工程项目管理决策。执行前管理是整个工程管理所要做出的第一步,它能有效提高建筑项目质量,最大限度降低整个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额外支出。除此之外还可以提高工程完成效率,做出有利于后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一步。除了初步预算外,自执行前管理工作中,还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以进一步提升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实现工程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2执行中管理。

建筑项目的执行中管理主要是对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修正,对施工进度及质量进行实时把控,关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确定因素以便及时做出处理。执行中管理着重监管各项工作成本在预算之内,确保工作的进行与计划相符,同时也需要在确保安全施工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2.3完成后管理。

在工程整体完工后,首先要对工程质量进行全方位检测,避免在交工后出现质量不达标等问题,然后还要核对实际成本有没有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计算工程质量标准要求间的差距,若存在问题要找到相关部门追究其责任,并进行补救。最重要的是要在最后进行反思,找到不足之处,思考改善的方法,以便在下一次工作中避免出现同样问题。

3、关于员工职业素养的提高。

每一个企业都求贤若渴,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要点之一。我们需要通过管理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只有在拥有更多优秀员工的情况下我们才会有更出色的成绩,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提升员工职业素即是建立企业软资本,提高企业硬实力,应从多方面入手。

3.1严把入职审核。

入职审核的形式有很多,例如企业管理层大多要通过面试的形式来进行审核。其重点是在谈话中深入了解,除已知客观条件外。面试者是否具备就职能力,对公司给予的工作是否能够保质保量完成,也是考核标准之一。除此之外,还应适当关注一线员工的入职标准,一线员工将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与进度,对这些员工我们需要谨慎选择并进行上岗前培训,必要时也要增加一些管理条例和通过考核来实时了解其工作状态。

3.2管理会议的开展。

通过会议来发布管理制度项目管理中传达管理目标的基本方式,这种做法有助于直接将管理者意图和被管理者的问题意见进行最为直接的传达与反馈。开展前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点,会议内容认真准备,理应简明扼要直截了当节约时间。第二点,在会议执行前应考虑会议的必要性,并查缺补漏,尽可能让会议次数减少。第三点,会议中应有一定纪律规范,提高会议效率。

4.1对工程整体质量进行严格把控。

首先我们应当先找出难以把控的几个关键点,例如建材供给方的材料质量、具体施工项目的工作质量把控等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防渗漏、防治混凝土裂缝形成等工作。若存在难以解决的问提,我们可以通过各方面寻找原因来想出解决方案,若是单纯的施工质量或工作态度问题则应该直接找相关负责人进行问责,并令其改正,还要追查后续工作。

4.2积极解决项目工程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发生这种情况一般有两种原因,一是不可抗逆因素。不可抗逆因素是指我们无法通过个人或团队能力解决的问题,例如天气条件过于恶劣,无法进行施工等。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向验收方做出解释,降低双方经济损失。第二种是自身原因带来的工期拖延,比如建材供给单位的供给脱节,施工的人力资源不足,在产生这种问题时,我们应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尽可能将损失和对工程施工以及项目管理的影响降至最低。

结语:

综上所述,从管理人员利益角度来说,加强建筑项目工程管理将直接关系到工程能否达到工程标准以获得应有的预期收益。为此,有关管理人员有必要认真投入到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中,以便能改善整个工程的管理问题,以此来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应规避财务管理的法律风险论文

在任何时候进行创业都是困难的,金融危机时节创业,对于大多数创业者来讲心理上更增添了一份的艰难,但危机的背后,也许正是成功的机遇。金融危机使得人工、原料、租金等生产成本降低,并使一些行业的竞争趋于平缓。

数据显示,由白领、公司中高层组成的新卖家群体比例有大幅上升,从原先不到1%增长至3%以上。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卖家大多分布在沿海等出口依赖性较高的经济区域,也是最先受金融危机冲击的群体。创业者的思想、观念往往通过失败才能领悟并改变,创业也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创业的最大障碍就是把创业太当回事,看的很复杂;以至于犹犹豫豫、患得患失,错过了很多好的机会。创业的结局如何,主要取决于你采取行动的速度有多快。先于别人抓住机会,会使你比别人更容易生存下来,并进而赢得发展。

1、规避现金流周转的风险。

创业时,因资金准备不足或资金占用因素导致的资金暂时断流,甚至给员工发工资都成问题,遇到这种情况最令创业者被动。毕竟,作为创业者来讲,你是用现金来购买设备、发放工资、缴纳税款、支付账单的。所以请把创业思考的重点放在如何减少必须的资金投入、提高销售周期,特别是尽快获得可重复增加的收入方面。钱花光时你就玩完儿了,只要你手里还有钱,你就没有出局。

所以,如果你想创业,就要面对现金流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使现金周转成为良性的。从中发现市场存在的创业需求,看看自己能否用新的方法去满足这种需求。仔细观察身边的消费需求,看看自己是通过选个新地方还是换种新方式来实现这种满足,遵循“现金流至上”的需求,你的创业也就能够顺利开始。至于创业达到规模化的问题,等你有了足够的现金再来考虑升级也不晚。初次创业必须确定利润模式,必须找到利润点,要有明确的利润来源。

2、规避创业团队人事危机风险;

现在开始的创业者往往要想方设法组建一支豪华的创业团队。而有些大公司出来的人,习惯了养尊处优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习惯了大手大脚花钱,并不是白手起家的最佳拍档。相反,那些年轻、便宜、渴望工作的人,那些上手快但并不一定有全面经验的人,那些下岗对工作机会异常珍惜的人,都是创业起家的最佳拍档。

所做的就是如何把创业团队人员凝聚在一起,将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更为充分地调动起来;毕竟,创业需要的是行动力,而不是一大堆吵闹不休的想法。并且,创业者要有整合资源的能力,初次创业要“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打造一个优势互补的利益共同体,以此有效降低成本,提升运营效率,使企业运营事半功倍。

3、规避合理政策和决策带来风险。

创业者如果不懂得相关行业政策和自己所从事产业的相关政策,在创业过程中不善于把握和运用好一些优惠政策,无异于盲人摸象,会走不少弯路,甚至误入歧途,这样带来的风险是“硬伤”。政策允许范围的业可以创,而靠走关系,“打擦边球”的做法毕竟不会长久。诸如国家及地方性法律法规、产业政策,但最大风险还在于临时性、突发性出台的政策法规,对创业企业的打击似乎更大。决策风险是不同的决策方案有不同的机会成本,以及不同的机会风险,因为害怕出现某种决策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不敢妄下结论,越是处于发展的关键时刻越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在此,需要告诫创业者的是,尽可能避免创业中的决策失误率,尤其是战略方向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正确的事,然后把事情做正确”。

4、规避忌痴人说梦不切现实风险。

创业需要创新,但创业更是脚踏实地的行动,而不是盲目自大地臆想,痴人说梦。总是将创业理想化,将创业前景想得过于简单和乐观。大言不惭地说自己在做没有人做的事,或自己在做别人无法赶超的事,这样所担当的不切实际的创业风险一旦变成现实,打击将是致命的。如果想创业,就要面对现实,从现实中发现市场存在的需求,看看自己能否用新的创业方法去满足市场需求。

总的来说是要不断的去实事求是的进行创业,而没有经过认真酝酿,便心血来潮地开始创业行动,看别人干赚钱,于是自己也要干,不考虑自身的素质条件或时机是否成熟,执意模仿与跟随,这样的创业结果将会对于创业者来讲成功的机率也比较小,竞争也会更加激烈,最后导致不仅同行不买账,而且消费者也不买账。创业需要激情但不需要冲动,创业需要脚踏实地的去一步步实现,而不是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

浅谈医院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论文

首先,建设项目工程管理信息化是建设项目企业发展中战略规划层次的必要工具。传统的建设项目工程管理模式对人力、物力等资源消耗程度较大,管理相对繁琐、操控数据过大,由于程序复杂所以操作时间较长,制定的战略规划往往不具备时效性的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因此,如果引入建设项目工程信息化系统,便可以优化建设项目管理形式,实现工程资料的及时、快速、准确的收集、整理,为企业的战略部署提供及时的、准确的、可靠地理论数据支持,从而提高企业战略规划的准确性,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其次,建设项目工程信息化可以对工作流程进行科学调整。在建设项目工程管理过程中,以信息化技术运用为基础,可以更好的开展工作流程的调整,使得工作流程更加标准化,更加规范化,这对于企业发展来讲,将使得其各项资源得以优化配置,是实现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最后,建设项目工程信息化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管理风险。建设项目工程管理工作开展中,涉及建设项目材料采购、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等相关工作,这些管理工作都有着比较明显的风险性,以传统模式去进行的话,总会出现各种信息失误造成的风险问题。所以在建设项目工程管理的所有环节中引入信息化技术,必然可以使相关项目环节得以有序的开展,并实现风险的科学、有效管控,从而降低建设项目企业工程管理所要承担的分享,提高建设项目企业获得的经济及社会收益。

文档为doc格式。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应规避财务管理的法律风险论文

如果企业认为自己的数据存储已经非常安全了,那就大错特错了。目前,企业数据泄露的问题非常突出,这里我们介绍五种常见的信息安全风险,并给出规避风险的建议。

让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个问题:企业数据所面临的最大安全威胁是什么?如果你的回答是非法人员攻击或者说是it人员的违规行为的话,那并不完全正确。的确,非法人员的恶意攻击总能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it人员的恶意违规行为更是不能容忍,但事实上,最有可能泄露企业数据的却往往是那些没有丝毫恶意的员工,换句话说,内部员工使用网络文件共享或者乱用笔记本电脑造成数据泄露的可能性最大。

据ponemoninstitute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内部员工的粗心大意是到目前为止企业数据安全的最大威胁,由此造成的数据安全事故高达78%。在这份报告中还指出,在企业不断尝试和应用最新企业内部数据保护技术的同时,却没有充分意识到企业内部员工的笔记本电脑以及其他移动存储设备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存储网络工业协会(snia)曾发布过企业存储安全性自我评估方法,用来测试企业对数据的保护程度。结果显示,目前大多数企业受到数据泄露问题的困扰。itrc(identitytheftresourcecenter)的资料也显示,在美国,出现的数据泄露事件比上一年增长了47%。“况且这些还只是有记载的数字,我的电子邮箱里就经常收到一些促销信息,显然我的个人信息通过某种渠道被泄露了。”itrc的创始人、身份认证管理专家craigmuller说。

事实上,现在人们应该充分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ponemoninstitute在20进行的另一项调查显示,在1795名受访者中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人表示其在过去24个月中被告知数据泄露的次数大于两次,而8%的人则表示收到过四次以上这样的通知。但是,到目前为止,企业还不知道该如何保护自己。在ponemoninstitute的这份调查中显示,在577名安全专家中仅有16%的人认为当前的安全措施足以保护企业的数据安全了。

目前,解决问题惟一的方法就是借鉴其他企业的前车之鉴,以避免自己出现类似的问题。下面介绍五种常见的数据泄露问题,每种情况我们都给出了规避安全风险的建议。

内部窃取。

11月,certegycheckservice的高级数据库管理员利用特许的数据存取权限偷走了超过850万客户的数据资料。随后,他将数据卖给了一家中间商,价格是50万美元,之后这家中间商又将数据卖给了其他商家。事情败露后,这名员工被判入狱四年并负责赔偿320万美元的经济损失。certegycheckservices官方宣称事情很快就得到了解决,客户的个人信息并没有被泄露,不过,其客户还是收到了其他厂商发来的促销信息,而这些厂商恰恰购买了被窃数据。

还有一个案例,一位在dupont工作的技术专家在离开公司之前拷贝了价值4亿美元的商业机密,然后跳槽到了一家与dupont竞争的亚洲公司。根据法院的记录,他利用特许存取权限下载了大约2.2万份摘要以及1.67万份pdf文件,这些文件记录了dupont的主要产品线,其中还包括一些开发中的新技术。他在下载数据之前与dupont的竞争对手讨价还价了两个月之久,并最终达成了“协议”。依据这些犯罪记录,法院宣判其服刑18个月。

代价:在dupont的案例中,虽然最终美国政府为其损失补偿了18万美元,但其被泄露的商业机密估计价值超过4亿美元。而且,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dupont泄露的数据已经被竞争对手,也就是上述那位技术专家的“同谋”得到,这就使得dupont无法通过更有效的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据semple的研究显示,客户信息失窃比知识产权失窃带来的损失更大。在年,certegycheckservices公司为客户信息丢失所付出的代价是每人每次2万美元。

分析:itrc的报告中显示,在2008年发生且被记录下来的泄露事件中有16%是由内部窃取所造成的,是20的两倍。原因是,现在很多企业在“猎头”的同时,还伴随着商业犯罪―根据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应急响应小组(cert)的研究,到年企业内部犯罪有一半是窃取商业机密。

cert指出,内部人员窃取商业机密有两大诱因:一是能够获得金钱;二是能够获得商业优势。虽然后者多是从员工准备跳槽开始的,但这类情况大都是在员工离开以后才被发现,因为其留下了秘密访问数据的记录。可见,内部威胁是数据安全管理的难题之一,尤其是对那些有特许权限的员工的管理更是如此。

建议:首先,建议企业做好对数据库非正常访问的监督,为不同用户的当前可用访问权设定限制,这样系统就可以很容易地检测出负责特定工作的员工是否访问了超出工作范围的数据。比如,dupont公司就是因为检测到该技术专家异常访问了电子数据图书馆才发现了其非法行为的。此外,一旦检测到了数据泄露,最重要的就是快速行动以减小信息扩散的可能性,并提交法律机关迅速展开取证调查。

其次,企业应当使用个人访问控制工具,保证系统记录下每一个曾经访问过重要信息的人。此外,保存客户和员工信息的数据库更应当对访问加以严格限制。事实上,就日常工作而言,能有多少人在没有许可的情况下有查阅身份证件号码和社会保险号码的需要呢!因此,个人信息应该与商业机密有着相同的保密级别。

再次,建议使用防数据丢失工具以防止个人数据在通过电子邮件、打印或者复制到笔记本电脑及其他外部存储设备时发生泄露。这类工具会在有人尝试拷贝个人身份数据时向管理员发出警告,并做记录。但是目前,很多企业都没有应用类似的审查记录工具。

此外,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也非常重要。举个例子,企业可以通过设立网络审查或记录数据库活动等方式来进行监督。保存详细记录可能并不够,企业还需要通过审计方式来检查是否有人更改或者非法访问了记录。当然,单独依靠技术手段是不行的,企业还需要确保你所信任的数据使用者是真正值得信任的。

设备失窃。

5月,由于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的一名工作人员丢失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致使2650万退伍军人的个人资料丢失。万幸的是,最后小偷被捕,并没有酿成更严重的后果。虽然事后fbi(美国联邦调查局)宣称数据没有被泄露,但这个事件的发生还是给退伍军人事务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无独有偶,2007年1月,退伍军人事务部在阿拉巴马医务中心同样发生了笔记本电脑被盗事件,致使53.5万退伍军人和超过130万内科医生的个人数据被泄露。

代价:在事件发生后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退伍军人事务部为了支撑回答人们关于数据被窃问题的电话应答中心,每天就要花费20万美元,此外,他们还要支付100万美元用来打印和邮寄通知信。

退伍军人事务部因此还遭到了联名起诉,起诉中包括要求其对每个人造成的损失赔偿1000美元。在2007年第二次数据泄露事件之后,退伍军人事务部为现役和已经退伍的军人总共赔偿了多万美元,才结束了这场联名诉讼。为此,美国政府还为其拨款2500万美元用来补偿损失。

分析:设备失窃成为了数据泄露的最主要原因―在2008年,大约占到了20%。据芝加哥法律事务所seyfarthshaw的合伙人bartlazar介绍,在他所处理的数据泄露案件中,由于笔记本电脑丢失而造成的数据泄露占绝大部分。

建议:首先要对存储在笔记本电脑上的个人身份信息加以限定。比如说,不要将客户和员工的名字与其身份证件号码、社会保险号码、信用卡号码等身份信息放在一起保存。可以将这些数字“截断”存储,或者考虑建立个人特殊信息,比如说将每个人的姓氏与社会保险号码的后四位连在一起保存。

其次,对笔记本电脑上存储的个人信息进行加密,尽管这会产生一些潜在成本(大约每台笔记本电脑50到100美元),同时还会损失一些性能,但这是必须的。美国存储网络工业协会负责存储安全的副主席blairsemple曾表示,对数据进行加密,需要企业和员工都形成这种强烈的意识才行,在很多情况下,对数据进行加密并不困难,但人们却没有这么做,不难看出,管理层面上的问题才是最大的。

最后,建议在数据载体上设置保护性更强的口令密码。

外部入侵。

2007年1月,零售商tjxcompanies发现其客户交易系统被非法人员入侵,令人不解的是,此入侵从就已经开始了,一直延续到月,非法人员从中获取了9400万客户的账户信息,而数据被盗事件在4年后才因一次伪造信用卡事件被发现。2008年夏天,11人因与此事相关而被起诉,这是美国法律部门有史以来受理的最大规模的非法人员盗窃案件。

代价:据估计,tjx在此次数据泄露事件中的损失大约在2.56亿美元,包括恢复计算机系统、法律诉讼费、调查研究以及其他支持费用,损失中还包括对visa和mastercard的赔偿。此外,美国联邦商务委员会还要求tjx必须每隔一年委托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安全检查,并持续。

甚至有人预测,tjx因此受到的损失会达到10亿美元以上,因为还要将法律和解费用以及因此失去很多客户的代价计算在内。据ponemon在2008年4月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通常发生数据泄露事故的企业将会失去31%的客户基础和收入来源。在ponemon最近发布的年度数据泄露损失统计报告中显示,每泄露一份客户信息,公司就将损失202美元,而在,这个数字是197美元,其中因数据泄露失去的商业机会所带来的'损失是损失增长中最重要的部分。

分析:据ponemon的研究,非法人员入侵造成的数据泄露在安全威胁中名列第五。据itrc的调查,在2008年有记载的数据泄露事件中有14%是由非法人员攻击所造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对此就应该束手无策,甚至放任不管。

在tjx的案例中,非法人员是利用war-driving渗透到系统内并入侵企业网络的。而这主要是因为tjx使用的网络编码低于标准规格,且在网络上的计算机并没有安装防火墙,传输数据也没有进行加密,这才使得非法人员可以在网络上安装软件并访问系统上的客户信息,甚至还可以拦截在价格检查设备、收银机和商场计算机之间传输的数据流。

建议:如果对数据库的访问非常容易的话,那么建议企业使用高级别的数据安全措施和数据编码。

员工大意。

pfizer公司的一名员工一直是通过网络和笔记本电脑进行远程办公的,没想到,他的妻子在其工作用的笔记本电脑上安装了未经授权的文件共享软件,致使外部人员通过这个软件获得了1.7万名pfizer公司现任员工和前任员工的个人信息,其中包括姓名、社保账号、地址和奖金信息等。统计显示,大约有1.57万人通过p2p软件下载了这些数据,另外有1250人转发了这些数据。

代价:为了将数据泄露事件的危害降至最低,并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pfizer与一家信用报告代理商签署了一项“支持与保护”合同,合同包括对与泄露数据相关的信息进行为期一年的信用监控服务,以及一份因数据泄露对个人损失进行赔偿的保险单。

分析:据ponemon的最新研究表明,粗心的员工(虽然不是故意的)是数据安全的最大威胁。有数据显示,88%的数据泄露与员工的大意有关。如果企业的员工能够具有更高的安全意识,数据泄露的数量将会大幅下降。在pfizer的案例中,就是因为员工的妻子在其笔记本电脑上安装了文件共享软件,这才使得其他人能够通过p2p软件获得笔记本电脑上的数据,包括pfizer公司的内部数据信息。

大意的员工再加上文件共享软件,这绝对是个危险的组合。dartmouthcollege在2007年的研究表明,虽然大部分企业不允许在企业网络上安装p2p软件,但是很多员工却在远程计算机和家用pc上安装了这种软件。研究发现,有三十家美国银行的员工在使用p2p软件分享音乐和其他文件,并在不经意间向潜在的网络犯罪分子泄露了银行账户数据。一旦业务数据发生泄露,将会通过p2p软件扩散到全世界的很多计算机上。

建议:企业的it部门应该全面禁止员工使用p2p软件,或者制定规章限制p2p的使用,并安装工具来强化这一规章。并且,应该对员工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审核,阻止员工进行软件下载。比如,可以将员工的管理员资格取消,这样他们就不能安装任何程序了。同时,最重要的就是教育和培训,因为这样能够让员工了解p2p的危险性。

合作伙伴泄露。

2008年11月,亚利桑那州经济安全部给大约4万名儿童的家长发出了通知――这些孩子的个人信息可能已经因为代理商将几个磁盘丢失而被泄露。磁盘虽然有密码保护,但却没有进行加密。

代价:统计数据显示,对企业来说,合作伙伴将数据泄露的损失往往比企业内部泄露的损失更大。据ponemon的调查统计,合作伙伴泄露一份数据记录企业要损失231美元,而企业内部泄露一份数据记录造成的损失约为171美元。

分析:ponemon的年度损失报告表明,外包、转包、咨询和商业合作伙伴造成的数据泄露在不断增长,去年大约占到所有数据泄露事件的44%,比2007年增长了40%。itrc的研究也指出,2008年10%的数据泄露与代理商有关。

建议:企业需要签订更高服务级别的详细合同,确保代理商遵守协议,一旦其违反了合同就能够对其进行处罚。此外,在使用备份磁带或者磁盘时,一定要进行加密和密码保护。

浅谈建筑项目的设计与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对项目管理工作的日益重视,个别建筑企业出现了重项目管理轻建筑企业管理。甚至有以项目管理取代企业管理的倾向。这一问题比较复杂,既涉及相关的理论,也影响着具体工作的实施,应该给予应有的重视。项目管理具有特定的适应范围,只有正确认识它在建筑中可以发挥效用的领域,才能保证项目管理工作健康地深入发展。

1、项目管理与建筑企业基础工作。

建筑企业的基础工作包括标准化、定额、计量、信息、责任制度和培训工作六个方面。

它是组织社会化、现代化大生产的依据,是提高建筑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做好建筑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建筑企业发展的一项基本建设,在建筑企业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有效地实行项目管理,离不开基础工作。没有坚实可靠的荃础工作,项目管理工作就无法制订明确的细分目标,项目决策就缺乏科学的依据。

合同计价就缺乏共同的基础,绩效考核就没有系统的标准。投资效益就难以进行客观的评估。的确,基础工作是搞好项目管理的根本和起点。

近年来各建筑企业在大力推行项目管理的同时,都不同程度地投入了一定的力量加强基础工作。在客观上形成了开展基础工作是推行项目管理工作组成部分的局面,但也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基础工作属于项目管理的错觉。

应该指出,基础工作不仅是项目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基础工作的加强不等于项目管理的实行,而只能说为项目管理的实行创造了一定的条件。那些已经做了大量基础工作的建筑企业,应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在不断理顺各种关系的同时,逐步把项目管理的技术和方法系统应用于勘探、开发和建设项目的管理。

项目管理和建筑企业管理同属于经济科学中的管理学科。由于大量投资发生于建筑企业,故而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也存在重要的不同。

从广义而言,建筑企业管理应包括两大部分。

一是对重复性的工作及相应的供、产、销各环节和人、财、物进行管理;。

二是对投资即建设项目进行管理,如此,项目管理则属于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

然而,从狭义上理解项目管理却不包括在建筑企业管理之中。这不仅因为两者是各有独立体系的学科,还因为项目管理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环境并非在建筑企业,而是在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经济衰退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才为建筑企业广泛接受的,它并不是所有企业在运行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更具体一点讲,项目管理和建筑企业管理有如下共同之处:。

其一,两者都研究生产要素的合理组织问题。都以少投入、多产出、高效益作为最终目的;。

其三,管理职能基本是一致的,都具有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和激励职能。

项目管理和建筑企业管理的不同之处包括:。

(1)两者研究的具体对象不同。

(2)两者涉及的运行机制不同。

(3)两者的管理重点不同。

3、项目管理与深化建筑企业改革。

项目管理是边缘科学,它没有国界,其技术方法和运行机制既可为发达工业国家创造财富,也可在我国发挥效用。但是,也要看到,项目管理是市场经济下的产物,其有效运行需要相应的外部环境。

这样,在建筑企业实行项目管理,除了对其不适合国情和不合理的部分予以剔除或改造之外,还要进行全面的配套改革,为项目管理的实行创造条件。

从某种意义上讲,要充分发挥项目管理的效用,不进行全面的配套改革是不行的。同时,也应该明确,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释放建筑企业潜能,提高经济效益。

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物质财富,而不是为实行项目管理而进行改革。

同样,实行项目管理虽是深化建筑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革的关键,但却不能用项目管理来取代企业改革。深化企业改革涉及的内容很广,它不但涉及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及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的眼前问题。还涉及深层次的建筑企业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间题,而这些问题是不能依靠实行项目管理来全面解决的。

项目管理与建筑企业改革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又是辩证统一的。

在新的形势下,实行项目管理呼唤建筑企业改革的深化,建筑企业改革的深化又为项目管理的有效实行创造了契机。

4、项目管理与承包。

承包经营是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建筑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的一种形式,是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理论的指导下搞活国有建筑企业的一种途径。在一定时期内,承包经营对国有建筑企业内在潜力的挖掘和转轨变型起了积极的作用。

适应改革的需要,建筑企业也在内部实行了层层承包,并提出了逐步形成以二级单位为承包主体、经营主体、投资主体、收益主体及责任主体的改革思路。使工业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承包是在我国特定的条件下和特定时期内的改革内容之一它和项目管理原本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但由于承包可为实行项目管理提供内部环境。且大型复杂项目也涉及工程承包问题,从而许多同志把承包看作实行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甚至仅仅搞了承包就名其曰实行了项目管理。

不论将承包等同于项目管理,还是把承包作为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都有一些问题值得讨论。

首先,承包并非项目建设所特有,在经济生活中一切具有确定边界的工作都可采用承包的方式予以管理,各行各业都有其发挥效用的领域。

其次,承包在项目建设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并非所有的项目都需要承包,适应承包的只是那些规模较大、内容复杂、涉及多种技术和多个专业而投资者又不具备相应作业能力的项目。

最后,承包只是项目建设特定阶段的工作内容,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来看,承包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5、项目管理与合同。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它是指契约双方为确定各自权利和义务而订立的共同遵守的条文。项目建设涉及到合同问题是与工程承包联系在一起的,凡需要承包的项目同样需要相应的项目合同。一个时期以来,有些建筑企业把纵向承包与横向合同等同于项目管理。项目管理与甲乙方合同制作为相互联系的并列概念也多次见诸于各类文件资料,以致于使有些同志错误地认为项目管理并不是新事物,他们在五十年代就搞过。

孰知,五十年代末期,现代意义上的项目管理作为一新兴的学科在发达国家刚刚得到承认。与承包间题一样,合同只是复杂项目有效管理的若干手段之一。不论从理论来看,还是从实际工作来看,两者既有交叉的一面,又有各自独立的体系。在项目建设领域里,不能将承包与合同等同于项目管理。把合同和项目管理并列而论也是欠妥的。

项目管理有着完整体系的管理科学,从项目酝酿到项目竣工都有相应的理论和技术。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既不能以偏盖全以点代面,也不能割裂各部分的内在联系。同时还要将它放在建筑企业系统或更大的社会系统来认识。

经过多年艰苦的探索,各建筑企业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能再停留在创造条件、理顺关系的层次上。而应在正确思路的指导下探索,将项目管理的理论与技术系统全面地运用于工业项目建设实践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德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嵌入式系统研发项目管理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张文杰,林知炎,伍戈.对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模式优化的探讨[j].基建优化,(4).

[3]贺国海,陈新葵.多项目管理组织模式在大型企业技改活动中的应用探讨[j].管理工程学报,(1).

[4]王子宗.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及其发展趋势[j].建筑经济,(5).

浅谈建筑项目的设计与管理论文

摘要:建筑项目前期设计阶段引入成熟的项目管理方法,将对设计进程中的科学决策、资源优化及质量和成本控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建设项目的设计运作过程中,房地产开发公司如何介入,如何控制设计过程,充分发挥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能动性,是取得项目设计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项目管理;质量管理;沟通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住宅商品的需求日趋高涨。这几年住宅小区项目的开发红红火火,设计、生产和管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随着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市场逐渐走向成熟,客户购房理念也日趋理性,对房间功能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设计人员的角度出发,建筑项目的设计过程在整个建筑项目开发中也更加显得重要。房地产开发商对住宅小区项目开发策化和设计阶段越来越重视。以往开发商搞到地皮,找几个人便绘出图纸,建楼卖楼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管理有其特殊性。首先设计的成果是由建筑设计院完成的。其次房地产开发公司设计人员在策化和设计过程中起沟通、协调、监控作用。因此在建设项目的设计运作过程中,房地产开发公司如何介入,如何控制设计过程,充分发挥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能动性,是取得项目设计成功的关键。

项目管理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计划管理方法。其知识和方法体系在大多数时间适用于大部分项目,其价值和实用性已得到广泛一致的认可。项目管理有时被用来描述管理持续进行的日常运作的组织方法。对这种方法更恰当的称谓应该是按项目进行管理,即把持续进行的运作的许多方面视为项目,并运用项目管理技术来进行管理。项目管理通过应用下列过程得以完成:启动,计划编制、执行、控制和收尾。项目团队负责管理项目工作。在建设项目的前期策化和设计过程中,引入项目管理的概念,对项目策化和设计过程中范围的界定、时间、成果、风险和质量的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它将使房地产开发公司决策和设计人员对项目设计的监控过程更为具体化,操作更简便、理性和有序,有助于决策的理性化及对设计进度、成果和质量的控制,并对项目的后期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般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设计过程可分为两个大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这两个阶段的最终产品分别是方案报建文本和施工图蓝图。这两个阶段的成果必须报政府部门审批通过,方可进行工程项目施工。(有些项目需做扩初设计,并报批。这里将扩初视为施工图设计过程的一个阶段。)可以认为建设项目设计过程的项目管理是围绕着这两个最终成果而展开的。由于这两个设计阶段所承担的目标和任务的不同,其项目管理在执行组织的结构、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时间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及质量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方案设计阶段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主要流程如下:拟定招标设计任务书,方案招标,方案评审及咨询,方案定案(或委托设计院),出方案报建文本,进行方案报建。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公司都在这一阶段投入大量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以求得一个满足市场需求且高效益的方案。多轮的方案竞标,内部评审,专家咨询论证等,方法不一而足,希望能磨出一个精品来。但有时却事与愿违,要么设计成果偏离了目标,要么设计进度一拖再拖,延误了建设工期。

因此,在方案设计阶段,强有力的执行组织的结构是必须的。一般由上层领导、设计规划部门、策划部门、营销部门等部门组成,在设计规划部门的协调组织下通力合作,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及时、科学地决策,保证设计进程的顺利推进。

方案设计阶段有时可分为方案招标阶段和方案定案阶段。大部分房地产公司在大、中型建设项目中采用方案招标来选定方案,也有的采用直接委托某一设计院来直接设计方案。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房地产公司在取得项目后,一般都会委托策划公司进行市场调研并进行项目策划,确定设计目标和方向。而房地产公司也会对项目进行内部方案设计和研讨。在此基础上形成项目的整体方向,作为招标任务书拟定和评标的依据;有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将方案招标作为项目研究的手段和过程之一,或考察设计院实力的方法,招标方案的成果对下一阶段工作的影响不大。对建设项目整体方向把握还不太准,或希望项目有所创新的房地产公司,一般采用招投标的方式,集众家所长。一旦房地产公司对项目形成强烈的主观意志,一般采用直接委托的方式进行方案设计,以免不必要的反复而浪费成本和时间。不论是招标或是直接委托设计,都要对所选用的设计公司进行深入而严谨的分析,甚至不同类型设计公司的比例也要有所考虑。基本方案确立到最终方案的形成是一个多轮次方案的反复过程。在此阶段,房地产公司设计规划人员及相关部门人员,对项目的各个大的价值体系进行深入的剖析,如:交通系统功能空间布局,建筑空间分布,建筑体型分析,环境景观系统,设备的设置及户型平面和立面风格等,逐一与设计院沟通,并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使方案朝着开发商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在方案设计阶段,项目沟通管理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准确而及时的沟通使项目设计朝正确的方向有序地发展。沟通是多层面和多方式的。在这一阶段,主要的沟通为:内部沟通(纵向和横向的沟通),与设计公司沟通,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尤其与政府部门的沟通要及时甚至提前,在沟通过程中,要注意建立沟通信息的存贮体系和信息查询体系,以便信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由团队成员和项目干系人共享。

在方案设计阶段也要对项目风险进行管理。有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对项目制定的绩效目标不现实,在实施过程中会带来进度风险。有的公司喜欢打政策擦边球,甚至违规操作,给项目带来的风险也是致命的。委托或筛选设计公司过程也隐含着风险,对设计公司的了解及分析不够深入,不能取长补短,往往会造成成果与期望相差甚大,或者最初成果无法深化等。在方案决策中对技术的选用也存在风险。设计阶段的项目风险除违规操作外,其实并不太高。只要项目组织者有项目风险意识,对项目做风险定性分析,就可以防患于未然。方案设计阶段的项目风险控制对整个设计阶段和后期施工的顺利进行意义重大。

项目资源的管理对产品的质量影响很大。在此阶段,房地产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如何保证各种资源最大限度的配合,发挥各种资源的能动性,是项目资源管理的关键。首先要了解资源,分析各种资源的长处和在此阶段,房地产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如何保证各种资源最大限度的配合,发挥各种资源的能动性,是项目资源管理的关键。首先要了解资源,分析各种资源的长处和短处,才能优势互补。比如设计公司对市场的了解不够深入,但由于操作的各种项目较多,积累了不少先进的知识和经验。房地产公司设计对市场的了解比较及时,但对先进知识和经验的获得主要通过考察的手段,也有所滞后。有的房地产公司因种种问题而将设计公司沦为绘图公司,实在是资源的'一大浪费。方案项目质量管理除了在方案的进程中介入监控,与设计单位共同合作,保证设计成果的内容质量外,成果的表现质量也是管理的一个方面,包括成果的内容、数量、质量等,一般在委托设计合同中做详细交待。

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是在方案报建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方案已经确立,设计工作流程相对简单,有序,因此此阶段的项目设计在执行组织结构、质量控制、资源管理、项目知识积累等方面与方案阶段有所不同。执行组织结构相对简单,成员配置一般由设计总监、工程项目经理(建筑专业),以及建筑、结构、设备及概算人员组成,形成一个典型的强矩阵管理模式。管理流程也相对简单:委托设计,拟定技术措施,中间过程质量与进度控制、成果审查、成果报建、联合技术交底等。项目质量管理主要对上述几个流程组织相应的技术质量控制措施。在这几个环节中,中间过程质量与进度控制是关键。工程设计负责人对项目的成功运作起着关键作用。在选定设计单位后,要对实施项目设计的工程设计负责人进行资质考查,审查其主持设计工程项目的图纸质量,对其能力有全面的了解。在中间过程质量控制中,要依据设计院的进度安排进行相应的中间成果控制,保证成果的质量,中间成果一般是指在建筑、结构及各设备专业初提及终提两个阶段所提资料图。另一个关键环节是成果审查,即组织规划设计部门和工程项目部门对成果图纸进行详尽的审查,提出整改意见,把错漏控制在设计阶段。在此阶段,项目的沟通管理主要集中在过程质量与进度控制环节。关键的沟通成果要以文本的形式保存下来,形成知识积累。

在房地产设计运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方案阶段设计周期过长,留给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周期较短,设计院加班加点赶图,不能保证图纸质量,甚至会出现边设计边施工的窘境。施工图设计的质量对工程的顺利施工和成本控制关系很大。时间的紧迫性将会限制设计师对问题的深度思考和解决,给工程留下遗憾和隐患。因此在项目设计阶段总体的时间管理上,一定要作好甘特图,严格控制关键点的时间安排。即使在某些环节出现偏差的情况下,也要适时地启动下个阶段任务的准备工作,以利于整体工作的顺利完成。

再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都是僵化的,而其背后的思想和理念才是精华。在项目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地运用它的手段和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应规避财务管理的法律风险论文

企业间借贷法律风险规避办法:

(一)委托贷款。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商业银行开办委托贷款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托贷款是指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商业银行(即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商业银行开办委托贷款业务,只收取手续费,不得承担任何形式的贷款风险……”的规定,允许企业或个人提供资金,由商业银行代为发放贷款。贷款对象由委托人自行确定。这种贷款方式解决了企业间直接融通资金的难题。它是企业间借贷受到限制的产物,是一种变相的直接企业借贷。由于商业银行将会收取一定的手续费,所以会增加交易成本。但通过此方式可以实现企业之间借贷的合法化。由于企业有权决定借款人和利率,所以对企业来说拥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在企业间借贷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方式。

(二)信托贷款。

按照《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的规定,企业可以作为委托人以信托贷款的方式实现借贷给另一企业。信托贷款的贷款对象是由受托人确定的,信托贷款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企业间借贷关系,因为委托人在乎的是收益,而不是借款给谁。

(三)其他变通方式。

除上述两种法律明确规定的方式以外,在实践操作中可以采取以下变通方式,在形式上实现企业之间借贷的合法化,从而达到企业之间借贷的目的。

1、改变法律上的借贷主体。

除法律限制的几种情形外,企业和公民之间的借贷属于民间借贷,依法受法律保护。所以可以个人为中介,将拟进行借贷的企业连接起来,从而实现企业之间资金融通的目的。出借方先将资金借给个人,该个人再将资金借给实际使用资金的企业(称实际借款方)。同时要求实际借款方为个人的该笔借款,向出借人提供连带担保。如果个人不能还款时,则出借方追索个人借款人,并同时要求实际借款人承担连带担保责任,维护了出借方的利益。

2、先存后贷,存贷结合。

企业可以将资金存入银行,然后用存单为特定借款人作质押担保,实现为特定借款人融资的目的。同时,出资人可以收取有偿担保费,这是符合《合同法》和《担保法》规定的。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在法律上被认定为是出借人,拟出借资金方在法律上被认为是担保人,并不违背相关法律的规定。但这种借贷安排对银行和出资人有利,但不利于借款人,因为这会增加借款的借贷成本。

3、通过买卖合同中的回购安排实现企业之间融资的目的。

在买卖合同中安排回购条款,“买方”向卖方“预付货款”后,到了一定的期限,或回购条款成就时,又向卖方收回“货物、货款”及利息或“违约金”。通过形式上的买卖合同,实现企业之间借贷的目的。

企业借贷的法制建设展望。

禁止企业之间借贷,剥夺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和对自有资金的有效利用。基于企业之间融资的实际需求,在不危害整体金融秩序的前提下,堵不如疏。正是在此基础上,《贷款通则》修改稿征求意见稿明确删除禁止企业之间借贷的规定。可以展望,在不久的将来,在政府有效监管下实现企业之间借贷的合法化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对外汇借贷风险的管理,应着手做好以下工作:

1、分散筹资或投资。

2、综合考虑借贷货币汇率与利率的变化趋势。

3、银行本身要专设机构,对外汇借贷活动进行统一的管理、监督和运用。

4、灵活地运用掉期交易等其他金融工具对借贷和使用不一致的货币币种进行转换,以避免汇率波动风险。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