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北师大版语文教案(实用20篇)

时间:2023-12-25 16:51:31 作者:BW笔侠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和目的。这里有一些经典的一年级教案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语文《小书架》教案

作为一名低年级语文教师,我很清楚地知道,一个孩子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对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直接影响。识字教学是基础,新课标也在识字教学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愿望”的要求,但识字过程又是十分枯燥无味的,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质量呢?我觉得做什么事情首先要有兴趣,识字也是一样,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们才会自觉地识记汉字的音、分析汉字的形、弄清汉字的义,我是这样激发学生兴趣的:

一、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

低年级学生都比较单纯、善良、可爱,他们爱帮助别人,愿交朋友,我利用他们的优点,请他们为汉字找到拼音朋友,帮助结构相同的字成为好朋友。在教学《小书架》中的生字“架”、“给”、“每”、“放”等字时,我先让他们自己识记生字,然后请他们为汉字找拼音朋友,孩子们都有助人为乐的欲望,能够很快地读准汉字的音,再分析汉字的形,相同结构的字组成好朋友,同学们都拿着自己的生字卡片,小组帮汉字交朋友,全班汇报交流结果,学生积极性比较高。

二、分层识字。

“十个手指,有长有短”。有思维的人,更是各不相同,只有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分层识字,为所有的孩子搭建自我表现的平台,只有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学生才能爱上识字。我根据他们学习能力的高低,有的同学我只让他们读出汉字的音,有的同学在读出音的基础上给汉字组一个词,有的则要求他们读出音、分析形、组出词、说出话。让每个孩子都努力超越自我,一步一步向优秀方向迈进。

三、游戏巩固识字。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在教学中把识字融入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新奇有趣的识字场景中体验识字的快乐,如:通过“摘苹果”、“和小动物比赛识字”、“拼图”、“钓鱼”等游戏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识字。在语言环境中循环记忆生字,比如“给”字,我先让他们戴上有“给”字的动物头饰,再分析字音是几拼音节,字形是什么结构,会用生字说话,如:“妈妈给了我一角钱。”“他给妈妈倒了一杯水。”“我给了她一颗糖。”等等,同学们用给说话,在语言中多次浮现“给”,让他们自己体会到“给”是什么意思,怎样用“给”,通过多次出现弥补孩子们记忆快,遗忘快的不足,使他们在语言环境中循环记忆生字。

总之,识字教学要为孩子创设情境,为他们搭建识字的平台,用多种新奇的方法激发兴趣,教孩子学会生字、会学生字。

一年级北师大版年语文教案

(5)(播放课件)这时,奶奶一抬头,看见了这么多牵牛花。

找一找文中是怎么描写牵牛花的?

这么多颜色的牵牛花,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

6.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丁丁的愿望实现了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想想奶奶看到这么漂亮,美丽,五颜六色的鲜花,心情怎么样啊?

(课件显示:高兴)造句。

指导朗读:高兴的时候表情是什么样的?带着高兴的表情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

先然后接着最后。

师总结实现愿望的过程。

2.丁丁为奶奶带来了美丽的牵牛花,这美丽的牵牛花中包含着什么?

五、总结。

丁丁是个有爱心的孩子,他的愿望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不但给奶奶带来了欢乐,自己也很高兴。希望你们也能象他一样,做事情的时候,多为别人着想。

此时此刻,你想对丁丁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丁丁和牵牛花。

种下种子。

种子发芽。

找竹竿。

实现愿望。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燕子妈妈笑了》教案

二、设计思想。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一个做事要认真的道理。课文以对话描写为主,是学生体会人物感情,学习朗读不同人物语气的好材料。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我的教学设计如下:首先注意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课前唱《小燕子》的歌曲以活跃课堂气氛;课文内容以动画、图片和实物的形式展现吸引学生;学习生字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男女生分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再通过比赛、做游戏以及运用生动教学软件加深印象,使学生在娱乐中掌握生字读音。其次,本课教学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如:学生自读课文;齐读课文;老师和学生练习分角色读;男女生练习分角色读;同桌分角色朗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去探究问题。最后把有感情地读运用到课本剧的表演中,生动活泼。第三,联系实际。学生仅仅知道要认真的道理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做到认真地做一切事情。为此我设计了拓展延伸的环节,如:让学生观察冬瓜和茄子还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观察两个孩子外貌衣着的不同特征。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生能理解课文并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能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受到启发学习小燕子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做到认真做一切事情。

过程与方法:质疑――探究――延伸。

四、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燕子一次比一次观察认真了。

五、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

六、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小燕子的头饰、冬瓜和茄子、挂图。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1、师出示小燕子的图片: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飞到了我们的教室。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小燕子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燕子妈妈笑了》。

(二)学文。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

8、课件出示第二次对话:指名分角色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指导学生读出燕子妈妈表扬和鼓励的语气;读出小燕子有了新发现后高兴的心情。注意句中感叹号的作用。]老师和学生练习分角色读。

9、课件出示第三次对话:指名分角色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妈妈叫小燕子“认真地看看”的含义。读出小燕子仔细观察后有了重大发现的惊喜的感情。]男女生练习分角色读。

10、同桌分角色朗读。(学生戴上小燕子的头饰分角色朗读。)。

11、课本剧的表演。[通过生动的表演,学生理解小燕子每次到菜园里怎么观察的?]。

12、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后,再次讨论交流:为什么燕子妈妈笑了?

(三)拓展延伸。

1、学生观察冬瓜和茄子(出示实物)还有什么不一样?(文中第一自然段写道:冬瓜躺在地上,茄子挂在枝头。)。

小结:学习小燕子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

板书设计:

冬瓜:大青细毛。

认真观察。

茄子:小紫小刺。

八、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在学生初读课文后集中学习生字,为阅读课文扫清了障碍。课文教学以读为主,以读带讲,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读中感悟课文的内涵。冬瓜和茄子的图片、实物;小燕子的头饰;课件的运用都成为课堂中的亮点。课本剧的表演更是点睛之笔,学生只有充分的理解了课文,才能通过夸张的动作、生动的语言表现出小燕子三次飞去菜园的不同结果。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语文《小书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自读《小书架》,培养学生每天阅读的习惯。

2.通过复习单韵母明确学习拼音对识字的意义。

3.利用认识的字复习学过的韵母,并练习给汉字标声调。

4.渗透性识字10个,运用学过的笔顺写生字5个,学写笔画“、”。

二、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听读识字法、拼音识字法、上下文猜字法组织学生进行识字教学,加强自学。

三、教学难点:

讨论“书”笔画、笔顺。

四、教具准备:

生字卡、贝壳图片生字卡、电脑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请来了一位老朋友。你们看,他是谁?你们听丁丁说什么呢?

今天,我想请小朋友们参观我家的书房。不过先要猜个谜语,猜出来就欢迎大家来参观。

一座小楼房,没门又没窗。

图书一本本,全在里边藏。

出示课件:小书架的图片(课件为新教材的配套课件)板书:小书架。

(二)听儿歌、读儿歌、背儿歌。

1.听儿歌:现在就请你们参观丁丁家的小书架吧?

出示课件:小书架的图片与课文。

2.读儿歌。

(1)丁丁的习惯真好,每天放学都看它。你呢?是否也有这样的好习惯呢?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指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教师巡视,板书学生标出最多的字,提示学生。如:架、摆、层、间。

(2)哪个小朋友会读,站起来当“小老师”来教我们好吗?学生带读,注意词连读两遍或三遍。

(3)老师带读了几遍不认识的字是否少了呢?现在我想请小组内会读的同学来教不会的同学,希望你们能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小组合作看读。

(5)可以让老师看看你的小彩花吗?请你们起立,让大家听听你们读得怎么样?起立齐声朗读。

3.背儿歌:试着背出来好吗?看课件背诵:小书架图片,并随鼠标移动认识“上中下”的位置。

(三)学习生词,巩固单韵母。

1.刚才小朋友们听得认真,读得仔细,背得很棒。如果老师把课文中的词单拿出来,你还认识吗?出示生词卡读两遍。

2.游戏:悄悄话悄悄告诉同桌,对了点点头,错了悄悄告诉他。

3.复习单韵母。

(1)还记得本课书学了什么单韵母吗?练练它们的四声吧。

(2)出示生词卡:读四声,确定声调。说明没有声调的读轻声。

(四)学习生字,加强自学。

1.词读得好,韵母认得准,声调找得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但如果老师让生字离开生词,你们还能认得准吗?抢读生字卡。

2.增加难度有信心吗?“说字摆卡”不会可以问问小老师,看看会的同学。(加粗字为出示字卡的内容)。

上层的上中间在下面:用手势表示——上中下。(检查理解情况)。

在、我、用、给、每、放:练习组词。

要:多音字,一讲而过。

3.边收卡边读卡——放好。

(五)学写字,学笔画。

1.看桌上还有什么卡,念出来。(书)。

2.学写:“、”书字里有一个新笔画相信你们早认识了?

(1)观察书写,念出来。

(2)端正书写姿势,写“、”的字头。

3.学习“书”

(1)出示“书”的字卡,讨论笔顺。

(2)学生说,教师板书,学生观察书写。

(3)书空笔顺。

(4)端正书写姿势,写“书”的字头。

4.组织学生讨论,学习“上、中、下、用”。

(六)检查学习情况。

1.捡贝壳。

(1)书是知识的海洋,哪个小朋友愿意到这里捡贝壳?(贝壳后面有生字)。

(2)带读。如:上——上层的上。

2.齐读课文:让我们在熟悉一下学过的字词。并想想你喜欢小书架吗?为什么?(提高学生与书交朋友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每日看书的好习惯。)。

(七)布置作业。

1.读或背课文给家长听。

2.“、”和5个生字各写一行。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模板教案设计

1.认识11个生字和一个偏旁,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小朋友的激动和期待心情。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感受小朋友的激动心情和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远足的快乐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情感,对大自然产生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交流法、阅读法、资料补充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同学们,秋天来了,秋高气爽、景色宜人,你有没有和家人一起去旅游呢?如果明天。

要去郊游,你的心情会怎样呢?你会想些什么呢?

2.就有这样一位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在出行之前充满了期待。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天要远足》一课,一起去了解感受这位小朋友的想法和心情。

(板书课题)9.明天要远足(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倾听,注意不认识的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3.学习生字词。出示带音生字:

睡那海真老师吗什亮。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注意指导:“亮”是三拼音节,“睡、师、什”是翘舌音。)。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

睡觉、那边、大海、真的、老师、师长、是吗、什么、明亮。

4.学习课题。

(1)什么是远足?

(远足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散步,而是指“比较远的徒步旅行”。在本课中是指外出游玩的休闲的活动。)。

(2)读了课题后,你有哪些疑问呢?生回答,师总结归纳。

(例如:小作者要去哪里?他要去远方干什么?)。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一起走进课文,了解小朋友远足之前的感想。

三、精读领悟。

1.课文朗读,初读感知。

(1)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和课文,生边观察边倾听课文朗读。

(2)诗歌一共几个小节?分别讲了什么呢?

(三个小节。第一小节:小朋友远足前一天激动得睡不着,期待看到多彩的大海;第二小节:小朋友睡不着,期待看到洁白的云彩;第三小节:小朋友睡不着,希望天快点亮。)。

(3)学生自己朗读,再次整体感知课文。

(4)指名朗读,师生评价正音。

2.学习第一小节。

(1)课件出示大海图片,指名朗读这一节,师生评价。

(2)思考:远足的前一夜,小作者怎么了?(睡不着)小作者睡不着,想到了什么呢?(那地方的海)。

(3)那地方的海什么样呢?(颜色很多)师出示大海图片,观察。海水有哪些颜色呢?

(绿色、蓝色、黑色)。

教师补充资料:绿色的海水,就是盐浓度较高,加上海水中有微小绿色植物,经过太阳光各方位照射,从而表现绿色;蓝色,多数是天空映出来的蓝,而且海水中盐浓度较小,看到的就是蓝色。另外,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颜色也不同。

(4)你也来体验一下这位小朋友的心情。带着激动、期待的语气读一读这一小节。注意语速稍慢。

3.学习第二小节。

(1)课件出示白云图片,指名朗读这一节,师生评价。

(2)小朋友睡不着,他还在想什么呢?

(他在想云朵会不会那么洁白柔软。)。

(3)“洁白”是什么意思?(很白很白。)“柔软”是什么意思呢?

(软软的,摸上去很舒服。)。

(4)小作者对同学的话持什么态度?(怀疑、不相信……)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真的)。

(5)课件出示多张白云图片。漂亮吗?现在你认为那个地方的云怎么样?

(美丽、洁白……)。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本小节。

4.学习第三小节。

(1)课件最后一节,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2)小朋友为什么盼着天快点亮呢?

(可以看出小朋友对远足的期待,急切的希望明天快点到来。)。

(3)你觉得小朋友此时是什么心情呢?

(着急又无奈。)。

(4)现在你就试着读出他的这种着急和无奈吧。

6.教师小结:大自然有很多奇妙的景物,我们继续去观赏美丽的大自然吧。(出示图片)。

7.指导书写“才、明、同、学”

(1)生观察田字格里的字,一起说说笔画位置。

(2)师范写生字。

(3)生描红,书写,师巡视指导。

8.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这首诗歌通过描写小朋友在远足的前夜激动得睡不着觉,盼着天亮,表现了作者激动、期待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向往。

四、总结拓展。

1.课堂总结:同学们,学完了本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1)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进一步激发了我对大自然的热爱。

(2)感受到小作者的激动心情,体会到诗歌的美妙。

2.课堂练习。

比一比,组词。

同(共同)明(明亮)。

向(向往)月(月亮)。

我会写近义词。

颜色——(色彩)。

洁白——(雪白)。

柔软——(软和)。

五、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都有哪些睡不着觉的经历。

北师大语文一年级教案手输借鉴模板

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多音字“盛、扇”。

2、通过读文体会真实的情感,、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3、通过说话、写话的训练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想像力。

4、通过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人与自然怎样进一步和睦相处,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读文体会真实的情感,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人与自然怎样进一步和睦相处,增强环保意识。

【教具准备】:花瓣式词语卡片、笑脸卡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刚刚老师看到同学们做的作业,做的很工整,谁来跟老师说说,你们回家都什么作业啊?(出示词语:一项作业、布置)。

二、揭题质疑,学习第1自然段。

1、出示课题:指名读-齐读(板书课题:特别的作业)。

2、谁能给特殊找个近义词。

3、读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计:作业怎么会是特别的?特别的作业是什么?

4、师:答案就在课文中,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出示:第一自然段)。

a、自由读读这一自然段。

b、(指名读)谁愿意用响亮的声音来帮老师布置这项作业。

5、有什么特别的吗?

三、初读感知,学习第2~3自然段。

4、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可有趣了,于是给他们排着队伍出来了,我们一来读读吧!

有用水碗盛的紫丁香。

有放在铅笔盒里的兰花。

有插在瓶子里的柳枝。

有装在塑料袋里的青草。

5、师生合作读,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

6、你能把第一句的动词也学着后面的句式一样放在前面呢?该怎么改同座讨论一下吧!

四、学习第4~7自然段。

1、文章的那几个自然段是关于小丽的作业呢?请同学翻开书自由读读课文。

2、哇!这么快就找到了啊,我发现刚才四种作业一个自然段就介绍完了,可现在小丽的一种作业就用了4个自然段来介绍,看来课文有的介绍的很简单,有的介绍的详细。

3、(分角色读4—7自然段)能代表春天吗?为什么没有摘而是画,直接摘一朵玉兰花多简单呀!

五、学习8~10自然段。

1、我们再来看看小龙的作业吧!在文章的8、自然段。(分角色读课文)。

2、这是你找到的春天吗?

3、你觉得小龙是个怎样的孩子?

4、你能把小丽和小龙的作业也学着上面的句式,送到队伍当中去吗?

5、自由读句式,你觉得谁的作业做得,

6、是啊,那些紫丁香、杨柳、青草、柳枝都能代表春天,可是小丽和小龙的作业不仅能代表春天,还表示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爱,难怪于老师说······(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7、(贴笑脸)老师笑了,今天小朋友们表现的这么棒,胡老师也笑了。

六、拓展延伸。

1、(出示配音乐的春天美景)春天到处生机勃勃,桃花开了········。

2、你们喜欢春天吗?老师也很喜欢,有开在上坡的桃花(老师根据图片示范句式)。

3、老师送给你们几幅图片,谁也来学着句式说说:有的。

七、作业:写写画画。

2、师巡视指导。

3、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作业,老师给予评价。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上学期《登鹳雀楼》教案

要突破这一难点,再现诗歌的意境是关键。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如何再现诗歌意境,走进诗歌意境呢?课本中有精美的插图,诗句描写的情景,借助图画再现了出来,使内容变得形象生动。那么在教学时,我们应充分利用插图,帮助学生读悟诗意。我们可以从分析景物入手,带领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夕阳西沉,渐渐没入连绵的群山,黄河奔腾,汇入浩瀚的大海。在反复朗读中,可引导学生抓住“依、尽、入、流”等字,让“白日依山而尽,黄河向海而流”成为一幅鲜明而完整的运动画面定格在学生的脑海里,然后让他们说说写景诗句的意思,我想就不会太难了。这里,教师也可结合学生的回答辅以一些简笔画,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语言表象,体会作者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怀。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去品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深远蕴蓄,感受意境中诗人所表达的感情。这里的教学,我想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展开。相信每个学生都应有“登高”的经历,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站在高处的体会,从而感悟古诗所蕴含的“站得高,看得远”的深刻哲理。那么,把这个道理运用到我们的学习上就是说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还得不断努力。这里的感悟也可引导学生联系前面学过的课文《小鹰学飞》、《青蛙看海》以及成语“学无止境、一往无前”等来体会。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更帮助学生学会了运用、积累语言。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是:

诗歌描绘的美好意境是无穷的,留给我们的回味更是无尽的。突然记起师范时学《古代文学》,老师介绍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中“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一句。在教中再学古诗,对此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每首古诗都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每首古诗都有它独特的意境。很多时候,诗真的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很难体会这首古诗的艺术感染力的。现在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引导他们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引发他们对古诗的情感体验。我想,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他们对此诗的感悟一定可以“更上一层楼”。

本文转载自。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秋天》教案

一、组词导入。

师:今天我们聊聊秋天的话题。首先我们用“秋”来组个词。

预设答案:秋天秋风秋雨秋收。

师再启发诱导:秋天的景色叫——秋色。

秋天的风光叫——秋光。

对秋天的怀念叫——秋思。

秋天的果实叫——秋实。

板书:秋风秋实秋光秋思。

设计意图:组词导入看似漫不经心,其实正是在这样随意亲切的氛围里,学生没有畏难情绪。组词和猜词活动既能调动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又为理清课文的主线:秋风——秋实——秋光——秋思埋下伏笔。

二、学习第二节,感受秋风的调皮可爱。

导入:秋天一到,秋风习习,那么秋风都去过哪些地方,他们在那儿干什么?请同学们读第二节诗,读后请填空。

秋风来到,在那里。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说说这一节诗歌里,你觉得那些文字最出彩?为什么?

预设答案:打滚、奔跑、抓一把、轻轻涂掉。

师:讨论一下好在哪里?

预设:作者用了拟人手法,把秋风当成一个孩子来写,让我们感觉秋风好像孩子一样调皮可爱。

师小结:“打滚”、“奔跑”、“轻轻涂掉”这些词原本是描写人动作的词语,作者却用它们来描写秋风,这样一来就把虚的东西写实了,把静止的东西写活了。这就是动词拟人化的作用。读着这些句子似乎秋风也有了可爱的个性,让我们忍不住产生了对秋风的喜爱之情。拟人化的动词让描写秋风的文字有了鲜活的生命活力,这就是拟人修辞手法的魔力。

下面,让我们学着诗人王宜振的样子,用拟人化的动词写一写秋风吗?

秋风飘到,在那里。

预设答案:球风飘到草地上,在那里给小草染发。秋风飘到枫林里,给枫林披上一袭红艳艳的长袍等等。

设计意图:精当的评讲,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为本节课的作业写一首春天的诗歌打下基础。

三、自学第三节。

导入:秋风姑娘吹一口气,秋天向我们呈上丰收的果实(指板书——秋实)。让我们跟着秋姑娘的脚步,走进田野,走进果园,去看一看,闻一闻吧!

1、调动脸上的表情,用美妙的声音朗读3——5节。

2、圈出你认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词语。然后在旁边批注上从这个词语你感受到什么。

3、交流。

预设:

(1)富含生命活力的词语。“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

(2)“嚷着”写出了苹果和葡萄的惹人怜爱的感觉。“穿红袄”、“披紫袍”写出了果园丰收的景象,也蕴藏着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4、再次带着表情感情朗读。

5、学着写一节秋天的果实的诗歌,用上拟人手法。

设计意图: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秋风一节是精讲,已经教会学生通过品析动词来感受事物特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学习方法。“秋实”一节感觉上和“秋风”一样,所以放手让学生实践。

四、自读秋光一节,提出不懂的问题。

导入,同学们用诗人的眼睛,用诗人的心灵把秋天的果实尝得有滋有味。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投向田野。一起去欣赏美丽的秋光吧!

1、默读第六节。说说你碰到的难题是什么?

2、引导启发。

(1)柔韧的词典上的意思。

(2)师讲解:秋风不知疲倦的轻轻吹拂,不停止地吹,昨天轻轻吹,今天柔柔地吹,明天轻轻地吹,后天还要继续柔柔的吹,吹来吹去,把果实吹熟了,把庄稼也吹熟了,所以说秋风很柔韧。

(3)说说井井有条的词典上的意思。

(4)再看幻灯片,说说田野里的庄稼果实所长的空间位置,感受田野的井井有条。然后说说你曾看到过那些地方也有井井有条的感觉。

(5)发亮的汗珠是谁流下的?从“闪耀”一词里你能体会庄稼收获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吗?(虽然辛苦,却又幸福而自豪。)。

(6)小结:诗歌里的文字之所以富含生命活力,那是因为蕴含了作者的一片深情,我们读诗就是要透过语言文字,感受作者的情感。这样,才能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声。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顺学而导,解疑与感悟相结合,展开学习过程,学习的效果自不待言。

五、学习秋思。

1、读第七节,划出最能表现作者感情的一句话。

预设:

拣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秋天会永远向我们微笑。

2、再从这句话里找一找最能浓缩作者情思的一个词。

预设:珍藏。

3、比较珍藏和收藏的异同。

从情感上说,珍藏含有收藏人非常珍惜,非常喜爱,视为宝贵的意味。而收藏,只含有保存,保管的意思,没有更多的情感在里边。

4、作者珍藏的是什么?(黄叶)为什么珍藏黄叶?

因为黄叶是秋天的象征。

5、从作者珍藏黄叶你悟出了什么?

师小结:黄叶是秋天的象征,因为作者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她想让这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驻人间,哪怕只是一年的光阴,他也希望能透过这片美丽的黄叶勾起对秋天的美好回忆,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依恋。

设计意图:秋思是对秋的总结,也是作者表达整篇文章思想感情的点睛之笔。因此,在读的时候找到诗眼,就能起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

六、回归全文。

秋天里,更红更娇的秋阳,调皮可爱的秋风,累累的果实,美丽的秋光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生意盎然的图画,让我们一起再次欣赏这美丽的图画吧。请大家站起来朗诵这首诗歌。

七、作业布置:

1、读一读王宜振的其它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2、用拟人的手法写一首关于春天或其他季节的诗歌。

《春天》写作指导:首先像《秋天》这首诗一样拉出一条线。比如:春风——春雨——春草——春花——春光。然后,把春天当成最亲切最可爱的人来写,用上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词语,使你的诗歌充满诗意。

设计意图: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诗歌,在朗读感悟中欣赏了诗意的表达,在此基础上学写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对于学习本节课来说是巩固也是提高。而且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会得到有效打消。让每个孩子都有成为诗人的可能,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的。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教案设计范文

1.认识12个生字和3个偏旁,会写“长、比、巴、把”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一演、说一说、朗读和补充资料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动物尾巴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交流法、阅读法、资料补充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今天,动物王国要举行一场激烈的比赛呢,你们知道他们在比什么吗?(板书课题)6.比尾巴(注意轻声)(齐读课题)。

2.播放歌曲视频《谁的尾巴看》。

3.是啊,比赛可真激烈,相信小朋友们都想去现场看看。今天老师就领着小朋友们一起去欣赏这场激烈的比赛!

二、整体感知。

1.过渡:动物王国的动物可多了,看一看,都有哪些动物参加比赛了。先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找一找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参加比赛的小动物。

(1)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应的带拼音的词语和图片。

(2)和最喜欢的小动物,亲热地打个招呼。

预设:

生:我喜欢小兔子。你好,小兔子,你的长耳朵真可爱。

师(模仿兔子回答):谢谢!你也很可爱。

生:我喜欢孔雀。孔雀,你的衣服真漂亮。

师(模仿孔雀回答):谢谢!你的校服也很好看。

4.去掉图片认词语。

导学:现在,小动物们的照片不见了,你还能认出它们的名字吗?(自由读——齐读)。

5.去掉拼音开火车读动物的名字。组织学生争当小老师教学生读。

(1)读好带轻声字的词。兔子鸭子猴子。

(2)加手势读好“松鼠”:“松”是平舌音,“鼠”是翘舌音。

6.学习生字词。出示带音生字:

谁、长、短、把、伞、兔、最、公。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注意指导:扌:读作提手旁。提手旁表示用手做某些动作,在字的左侧。长和短是一对反义词。“八字头。)。

7.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感受动物王国的比尾巴大赛。

三、精读领悟。

1.认识问句。

(2)课文的第一小节全是问题。学生再听老师读第一句,试区分又有什么不同的?指导学生再读。

(3)课文中还有一个小节也是在提问题,谁来问一问。

(4)比尾巴大赛要招小记者,小记者是问问题的,谁来当当小记者?读这六个问句,男女生比赛读问句。

2.现在比尾巴大赛终于开始了,看看这些小动物,你们知道它们的尾巴各有什么特点吗?学生逐一汇报。

3.【松鼠】看看(ppt)为什么说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学习比喻句)松鼠有这样大的尾巴心里一定很开心,你们能夸夸他吗?请用读书声表达出来。

4.再往下看,说说小动物尾巴的特点。

5.【孔雀】我们来看看(ppt图片),这是谁?你认为孔雀漂亮吗?说说理由。

6.说得好不如读得好,同学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出孔雀的尾巴是看的?能的小朋友用坐姿告诉我。(指导读)。

7.用上你自己最喜欢的语气一起夸夸这些可爱的小动物。齐读这6个答句。

8.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知道了课文内容,而且会读课文了。你们能不能根据板书,把课文背下来呢?先自己背背,再同桌互背。(学生自背,同桌互背。)。

9.指名背课文。

10.观察生字,学写生字:“长、比、巴、把”。

四、总结拓展。

1.课堂总结:小朋友们,比尾巴大赛就要结束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跟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1)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并认识了好多动物的尾巴。

(2)对问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仿照课文内容,分别给乌龟、鱼、锦鸡编一首儿歌。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语文《好事情》教案

重点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

学习初步阅读。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懂得了有了美好的愿望必须付诸行动,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观察故事画面,学习初步阅读。

组织形式。

集体。

教学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幼儿知道帮助人家就是好事情。

环境准备。

挂图2号,

过程与策略。

一、讨论引出课题。

尤拉想做好事情,你们帮他想想做做什么事情。

二、教师讲述故事。

1.讲述故事从开头到“我能做点什么好事情呢?”。

2.再次讲述次段故事,讨论。

3.鼓励幼儿揣摩心里,设计对白。

三、幼儿看图观察理解。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自由阅读,鼓励幼儿有不懂的地方随时提出来。

3.幼儿尝试完整讲述故事。

四、说出在身边的好事情。

有效语言设计。

1.你们说做什么事情才算好事情呢?

2.尤拉到底想做那些好事情?

3.妹妹、小狗、奶奶碰到什么困难呢?

4.尤拉帮助了他们了吗?他又是怎样做的呢?

5.妹妹、小狗、奶奶被拒绝了是什么心情?分别会说什么?

6.尤拉为什么一件好事情没有做成?他到底该怎么做?

7.你能为身边的人做点什么好事情呢?

环境辅助。

出示挂图。

北师大版一年级《高矮》教案

1.通过比较高矮、长短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一)认识学生,了解学生情况.

1.班上最爱举手的是谁呀?

2.上课回答问题声音最大的是谁呀?

3.班上谁的个子最高?谁的个子最矮?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比较高矮。

这2个同学谁高谁矮?(随意指名两人)怎么就能出来他们的高矮?

(三)寻找方法。

立正站直、背靠背、看头顶……。

(四)谈话引入新课。

你们也想和同学比比高矮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比高矮.

(板书课题:高矮)。

二、参与比较,体验方法.

(一)比较高矮。

1.小组内活动:比高矮.

(1)想想要和小组内哪个同学比?

(2)想跟他怎么比?

(3)最后比出了什么结果?

(4)当组内有两个同学都和你比个子,你怎么处理呢?

2.汇报小组比高矮的情况:请小组同学上台示范怎样比出高矮的.

3.出示图片:比高矮1。

教师提问:看看这2个同学谁高谁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4.出示图片:比高矮2。

教师提问:再看看这2个同学谁高谁矮?你怎么认为?

通过刚才的几次比较,你对比较高矮有些什么想法吗?

5.出示图片:练一练2(三幅贴得不一样高)。

教师提问:你能比出什么?(让学生体会比较要在同一标准下进行.)。

(二)比较长短。

1.小组内活动:2人一组,比绳子的长短.

2.汇报小组比绳子的情况。

3.引导学生领悟出比较长短的方法:2根绳子一头对齐,绳子要拉直。

(三)练习。

1.出示图片:做一做3。

2.出示图片:练一练4。

课间休息:播放音频《拍手歌》。

三、实践探索,拓展练习.

教师:刚才学习了比较绳子长短的方法,下面还要进行长短的比较,这一次来比一比跑步路线的长短.

(一)出示图片:做一做4。

(二)出示图片:练一练5。

1.3只兔子都站到地面上,再比较高矮.3只兔子谁最高?谁最矮?

4.引导学生通过数背景中的格子数的方法分出兔子的高矮.

(三)出示图片:练一练1内容来自斐斐课件园。

1.教师提问: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要想使汽车顺利通过大桥下,可以怎样做呢?

2.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说出合理的想象.

四、课堂总结。

你们喜欢这节数学课吗?为什么?你都喜欢什么地方呢?你又从中学到了什么?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高和矮,长和短的现象呢?回家后,把你见到的这些现象画下来,或从书本、杂志上剪贴下来,甚至写下来,记录下我们生活中的数字!

教案点评:

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上,老师注意让学生亲身经历比较的过程,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比较物体的高矮和长短.教学时,教师自创情境,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两名同学比高矮,小组内互相比高矮,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关系,体验高矮的相对性,同时,也能从中感悟到比较高矮的具体方法.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在这节课上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在让学生亲历比较两根毛线长短的过程中悟出比较长短的具体方法,学生边比较边总结方法,积极参与活动与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教师能给学生提供具体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学习数学.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教案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界首一中的数学教师张贺,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华东版数学第一册第四章《直线与角》的第1课时。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活动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说明几个方面谈谈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初中几何教学的开篇,在此之前,学生习惯于数字运算,从本章开始由数量转入到空间形式,从具体运算转入到逐步进行演绎推理的学习。而本节又是几何教学的入门课,如何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对几何产生兴趣,是学习本节的关键,为今后系统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心里准备。

2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几何研究的对象,结合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3教学难点。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许多图形知识,但大都是直观形象的,主要属于感性认识阶段。在本节教学中关于体、面、线、点以及几何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概念的教学也应从直观教育入手,不易较多上升理性认识。因此如何把握课堂教学深浅尺度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生情况。

初一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阶段,也正是由代数运算向几何推理过渡的较好时期。在小学学习的有关图形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几何知识的条件已经具备,因此从本节开始进行几何教学是切实可行的。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界首一中开展“现代化小班教育”的远程实验班,通过前阶段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具有自学能力和分组讨论的经验,这为我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保障。

三教学目标。

初一几何课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素质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结合起来,为创造性人才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中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的贯彻更为关键。因此,结合本节教材,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几何研究的对象;了解体、面、线、点以及几何。

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概念。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的能力,拓展空间观念;了解学。

习几何的方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了解几何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进行“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教育;通过小组交流讨论,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集体观念。

四活动设计。

为了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更好的得到贯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创新教育、主体教育、成功教育等教学观,采用自学、讨论、精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在学生发现问题、思维受阻、缺乏勇气时进行引导。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回顾、自学、讨论、精讲、练习五个阶段。

1回顾。

内容。

方式。

师生活动。

1本学期前三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有理数的性质与运算。

第二章整式的概念与加减运算。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与应用。

小结:这些知识属于数与式的运算,像这样的知识称为代数知识。

2在小学里也学习了与图形有关的知识(如长方体,正方形,三角形等),像这类与图形有关的知识,我们称为几何知识。

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案

师:学习数学上我们有一个好帮手,看看是谁呀?双色片!小小的双色片也蕴含了加与减。

(出示)。

1、师:你能看图列出一道加、一道减吗?

6+3=9师:你能根据图意,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9-3=6师:你也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生:减法算式中的被减数是加法算式中的和,减法算式中的差是加法算式中的加数,减法算式中的减数是加法算式中的另一个加数。

师:(出示图)根据这两道算式,我们在它所对应的箭头图上的方框中应该填什么?

师:在这个图上从左向右你看到了什么?从右向左你看到了什么?

(生可能回答:我看到了6+3=9、9-3=6)。

师:对,从左向右看它对就是我们刚才列出的加法算式6+3=9,反过来,从右向左看,它就是我们列出的减法算式9-3=6。好,现在请你们拿出练习纸,完成练习纸上第1题。

买铅笔北师大版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1.通过给小明过生日这个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性趣.。

2.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减法得数是零的含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造情境。

(一)出示图片:生日图1。

二、活动二:观察思考学习新知识。

(一)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们猜想到什么?

(四)教师:每一组同学都有×-×=0这个算式,这个算式表示盆里没有一条鱼了.这时,小明又急又气,只好让爸爸、妈妈到超市再买几条鱼.(出示图片:生日图4)。

(五)教师谈话:这时小明和小朋友们下楼做游戏去了.(出示图片:套圈图)。

(出示图片:吹泡泡)。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在这些游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我们在玩游戏中也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活动三:结合实际巩固启发思维。

(二)老师:我们为小明唱一首生日快乐歌吧!(出示图片:数学故事)。

从这幅画面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四、本课总结。

教案点评:

紧密结合学生熟悉实际生活的特点,大胆构思,重新创设课件。创设了给小明过生日生活情节,巧妙地将小猫吃鱼这个课题加入这一情节中,从而形成了这一完整的数学故事情境。让学生通过这个情境,体会减法的意义,理解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教学时采取紧密结合画面,让学生观察、猜想、推理、探索的方法,并采用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的方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

探究活动。

鸡毛信。

游戏目的。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竞争意识及集体观念.。

游戏材料。

45封“鸡毛信”.。

制作方法。

在45张硬纸卡片上分别写上5以内所有的加法和减法算式,并在左边画片鸡毛.。

游戏过程。

1.将“鸡毛信”平均分发给参加游戏的学生.。

2.出示六个信箱,英文字母为信箱代号.。

3.学生按要求投送信件:

(1)把得数是5的信投入a;

(2)把得数是4的信投入b;

(3)把得数是3的信投入c;

(4)把得数是2的信投入d;

(5)把得数是1的信投入e;

(6)把得数是0的信投入f.。

文档为doc格式。

教室北师大版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1、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

通过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调查及一些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单元教学重点。

1、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

2、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及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3、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步的统计知识。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和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会把统计的结果在统计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次比赛,同学们想一想组织下面的什么活动好?

1、出示:

(1)踢毽子、跳绳、拍球、套圈。

(2)学生自由选择。

(3)为了使大家都满意,我们来统计一下。

2、出示统计图。

3、根据数据在统计图上涂一涂。

4、观察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学生。

(2)喜欢()活动的人最多,喜欢()活动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猜测他最有可能喜欢()活动。

(4)你认为你们班最好组织什么比赛?

二、课堂作业:

调查本班参加课外小组的人数,整理后制成统计图。

看统计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看出,一共调查了()名学生。

2、参加哪个组的人数最多?哪个组的人数最少?

3、唱歌组比美术组多()人?

4、电脑组和手工组一共有()人?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统计,统计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非常广泛。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初步的统计知识,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它的用处在于可以直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非常直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统计的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会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统计的方法,体验和感受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

观察统计图,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同学们,新年快到了,我们布置教室需要一些气球,你们说是哪种颜色的气球可以多买一些。

二、制成条形统计图。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同学。

2、喜欢()颜色的人最多?喜欢()颜色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他最有可能喜欢()颜色?

4、布置会场,多买些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呢?

三、实践活动:

每一位同学调查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做一次统计。

教室北师大版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难点。

掌握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出示卡片)。

3+8=4+5=6+7=12-7=12+6=。

13-8=18-7=13-4=15+2=7-4=。

2、说出下面各题的计算过程。

5+2+8=9-4-2=4+6-7=8-2+5=。

师:刚才我们做的加减两步式题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从左往右)。

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你们愿意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帮小明解决一个问题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设疑引出小括号。

你能帮小明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块糖吗?

学生自己算出糖果的数量以后,集体进行交流.。

问: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算的?如何列式?

学生汇报,老师随之板书或继续演示课件“小括号”.。

学生一:先把2块黄色的和3块绿色的糖加起来是5块,再把5块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2+3+7=12)。

问:谁和他的算法不同?

学生二:先把2块黄色的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是9块,再把9块和3块绿色的糖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2+7+3=12)。

学生三:先把3块绿色的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是10块,再把2块黄色的和10块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3+7+2=12)。

师:这个算式的第二步还是2加10吗?(不是,是10加2)。

怎样列式才能表示第二步是2加10呢?(把2放在最前边)。

修改板书:2+3+7=12。

问: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从左往右)。

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和你们刚才说的计算过程还一样吗?(不一样了)。

要按照你们刚才说的算法,又要和以前学习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相符合,怎么办?(学生产生疑惑)。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能帮你们解决这个问题.。

(2)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师:有了小括号,就可以改变原来算式的运算顺序了,小括号的作用就是把先算的部分括起来.这道题我们要先算3加7,就把3+7用小括号括起来.(板书:在3+7处用红笔画上小括号)。

板书:

2、教学例3。

师:我们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如果遇到带小括号的算式,你会算吗?

板书:15-(6+2)=。

学生试着算一算,然后进行交流.。

问: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6加2等于8,再算15-8=7)。

3、总结运算顺序。

师生共同总结出: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新知。

1、教材第54页的做一做。

12-5+4=14-9–3=。

12-(5+4)=14-(9-3)=。

学生独立完成以后,集体订正: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比较:每组的上下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强调:做计算题,一定要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号.。

一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1.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4.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设计〗。

(一)学前准备。

2.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看看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谁?(出示一个青蛙手偶)我们来听听青蛙说什么?(让青蛙做个自我介绍。)。

师:小青蛙对人类是有益的,以后我们不但自己不要去伤害它们,而且还要阻止别人去伤害它们,做一个保护有益动物的好孩子,你们愿意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吃害虫。(揭题板书)。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利用主题图(课件)自编一个青蛙妈妈带小青蛙捉害虫的故事情境。

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生:56+30。

师:56+30=?该怎样计算呢?

(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探究56+30的计算方法师:四人一组合作利用桌上的学具,来摆一摆、拨一拨,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2.小组汇报交流。

生1: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上6根,合起来是86根。生2:从计数器上拨珠,56里有5个十和6个一,再加3个十,合起来是8个十6个一,就是86。(师边听边整理计算过程。)。

生3:把56分成50和6,先用50+30=80,再用80+6=86。……。

3.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2)汇报交流。(3)师强调: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

4.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

(四)实践运用,内化新知。

1.趣味游戏,练一练第3题。

2.同学们,刚刚在做游戏的时候,小青蛙好像又有什么新的发现了,是怎么回事?大家瞧!(出示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适时告诉学生啄木鸟也是益鸟,我们应该保护它。)。

3.练一练第2题。

师:同学们,青蛙妈妈和小青蛙忙碌了一天,青蛙爸爸为慰劳它们,特意为它们举行了一场跳水比赛。看,多热闹呀!(课件)。

师:大家从图中能获得什么信息?生:有38只青蛙。

师:忙了一天,青蛙该回家了,看荷叶上最后还剩下几只青蛙?(5只)那么谁知道跳下去几只青蛙?比比看谁最先算出来。(算式不要求统一。)。

(五)总结评价,知识延伸。

师:今天大家都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呢?我们和青蛙一块度过了愉快的40分,对它也有了一些了解,对它有兴趣的,回家查一查:一只青蛙一年大约可以吃掉多少只害虫呢?现在请听一首关于青蛙的儿歌(在欢快的音乐中结束新课)。

北师大语文一年级知识点

1、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2、冬瓜(躺)在地上,冬瓜(大),是(绿)色的,皮上有(细)(毛)。

茄子(挂)在枝上,茄子(小),是(紫)色的,柄上有(小)(刺)。

3、小鸭说:“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妈妈说:“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

小鹰说:“妈妈,我想去(山)那边看看,您带我去好吗?”妈妈说:“山那边(风)景很美,自己去看吧。”过了(几)(天),小鹰学会了(飞)翔。

4、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辨别方向: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10、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11、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

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常常陪着我,它是我的好朋友。

12、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

(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早晨,我拉开窗帘,阳光就跳进了我的家。

谁(也)捉不住阳光,阳光是(大)家的。

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13、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1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5、一座(房),两座(房),青青的(瓦),白白的(墙),

宽宽的(门),大大的(窗)。

三座(房),四座(房),

房前(花)(果)香,

屋后(树)(成)(行)。

哪座房子最(漂)(亮)?

要数我们的(小)(学)(堂)。

16、(小)竹排,顺(水)流,

(鸟)(儿)唱,(鱼)(儿)游。

(两)岸树(木)密,

(禾)苗绿油油。

江南(鱼)(米)乡,

(小)(小)竹排画(中)游。

17、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

18、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北师大版一年级《高矮》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高矮的区别,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小组合作能力。

2.渗透高矮相对性的辩证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

教材中“高矮”一课,先呈现两名学生帮助一位盲人叔叔过街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再“说一说”谁高、谁矮;接着呈现同学间彼此“比一比”身高的情境,让学生自己从中观察并领悟到比身高的要领和规则,再进行实践体验;最后“做一做”则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绳子或路线的长短、书的厚薄等进行推理、判断。

这一节课,为了便于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我对教材提供的素材作了一些改动,首先是情境的变化;其次是活动程序的变化。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郑东新区,学生大部分来自郑州市区,一小部分来自其他地方,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注程度也有很大差异。我校各班学生数较少,均为小班教学。因此,真正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就比较现实。我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精良的师资队伍,坚实的导师后盾,因此,在教学中,我在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背景等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努力进行创新。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掌握比高矮、长短、厚薄的方法。

2、三个物体比较时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做游戏:

活动一:师生比,生生比。

师: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喜欢。

生:看出来了。

师:你来说。

生:李老师高,矮。

师:很好,还可以怎么说?

生:李老师比高。

师:说得真好,也可以怎么说?

生:比李老师矮。

生:不一定。我们长大了也可能比你高,也可能比你矮。

师:说的真好,你们长大了也可能比李老师高,也可能李老师比你们高对吧?

生:对。

生:好。

师:刚才李老师和他比了高矮,现在谁想上来和他比比看?

(师找和台上的生高矮差不多的一生上台后,一人站一边。下边的学生会有不同意见,师多挑几个孩子说说自己的意见从中发现问题)。

生:踮起脚尖了,不公平,我觉得如果他们两个都站直,不踮脚尖。就能比出来了。

师:,真是个细心的孩子,你们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同意。

师:好!你们两个现在都站直,不踮脚尖来比比看。谁看出来了?

生:比高,比矮。

师:说的真好。他们现在这样比你同意吗?

生:同意。

师:背对背的比,到底应该怎样比才公平呢?小朋友想不想背对背的来比比看?

生:想。

活动二:小组活动。

师:下面呢,我们就四个人一组,两个两个的比,其他的两个当裁判,互相当小老师想一想应该怎样比才公平。给生一分钟钟时间比高矮。

(生活动时,教师到处巡视,帮小朋友比高矮,再问问他们比高矮时应该注意什么?如:不能踮脚、要站直、还有的说要把鞋子脱掉)。

师:谁来告诉大家刚才你们比的结果。

(生回答完以后)。

生:要站直、不要踮脚尖。

师:说得多好呀!谁再来说一遍,看谁听的最认真。(生重复完以后)。

活动三:生生互动,寻找比高矮的方法。

师:刚才呀,李老师就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用了其他许多不同的比高矮的方法,除了可以背靠背的比,比高矮的方法可多了。现在请小朋友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还可以怎样比高矮,也可以站出来用你们想出来的办法来试一试,比一比。咱们来比比看哪一组的方法最多。(给孩子两分钟时间比高矮,教师巡视检查)。

师:能拿上给大家看一看吗?(找两生上台演示怎么用尺子比高矮)(师:非常大方的主持人,大家看看)。

师:哦!你们使用这把尺子量出来比高矮的,对吧?小朋友觉得他们的方法怎么样?

生:很好!

师:他们这两位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懂得用这把钢尺来比高矮。谁还有好办法。好你来,你来给大家说说,用什么比的?(不要害怕,孩子上来,你真大方)。

生:我是用这把卷尺来量完再比高矮的。

师:谁还有不同的办法?看来这个办法很多小朋友都懂得用的。你来。

生:用医院里带量身高的秤量身高。

师:谁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生:我是用背对背比的。

师:背对背的比行吗?

生:行。

师:小朋友可真厉害想的办法真多,还有不同的办法吗?来你说。

生:我是用靠着墙做记号的办法比出来的。

师:小朋友觉得他的方法怎么样?

生:很好。

师:我觉得这个小朋友很会动脑筋。这个小数学家真棒。还有不同的方法吗?你来。

生:可以用手指(上台拉着老师演示一柞一柞的量)。

师:小朋友说行吗?

生:行。

师:行。但是用手指量的时候要小心对吧。

生:我觉得她这样子量有点麻烦,有点浪费时间。

生:好。

看大屏幕。

二、巩固提高。

练习1、2、3:

师:谁来说说,这些又是让你比什么呢?你来说第一题让我们比什么?

生:第一题让我们比长短,(师带孩子读题)。

师:第二题谁知道?你来说。

生:比长短(师带孩子读题)。

师:第三题谁来读题?你来。

生:最长的画勾,最短的画圆。

师:现在你能帮他们比比吗?

生:能。

生:做好了。

师:找几个坐姿端正的来说一下答案,第一题谁来说?

生:第一条画勾,第二条画圈。

师:同意吗?(同时出示课件答案)。

生:同意。

师:第二题谁来说一说?

生:第一本画勾、第二本画圈。

师:同意吗?(同时出示课件答案)。

生:同意。

师:第三题谁来说一说?

生:第二条绳子是最长的,第三条绳子是最短的。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妈妈说谁打的结多,谁就是最长的。

师:哦!他说谁的打结多,谁就最长。他是这样想的你是怎么想的?谁有不同的想法来发表一下,你来说。

生:因为第二条有两个圆圈,其他的没有。所以第二条最长。

师:那我们把它拉直来看看是不是第二条最长。(课件显示)谁是最长的?

生:第二条是最长的。

师:我们给它打勾。这一条是?

生:最短的。

(有的说第二条最短、有的说第三条最短,还有的说一样长)。

师:有的小朋友说第二条短、有的说第三条短、还有的说两根一样长。现在有什么办法才能帮他们比出长短呀?谁有好办法呀?好!你来说。

生:把它拉近。

生:第一条长,第三条短。

师:看来呀。我们在比绳子长短的时候要怎么做呀?小朋友发现了吗?发现的把你的小手举起来。在比绳子长短的时候要怎样做才能比出绳子的长短来,刚才小朋友看到了吗?非常多的小朋友都发现了他们非常细心的。你说。

生:线条要排整齐才能比出长短。

师:说的太棒了,要把绳子对齐的对吧?(看大屏幕)第一条是最长的,第三条是最短的。

练习4:

师:接下来我们再看一看,这三只小蚂蚁要干什么呀?

生:回家。

师:这三只小蚂蚁他们要进行走迷宫比赛,邀请小朋友来当裁判呢,你们喜欢当裁判吗?

生:喜欢!

师:接下来大家一起看屏幕,第一只小蚂蚁选择了这条路线,第二只小蚂蚁选择了这条路线,第三只小蚂蚁选择了这条路,小朋友赶快来帮他们看看,哪一只小蚂蚁选择的路线是最长的,哪一只选择的路线是最短的?请小朋友看数学书第17页的第四题开动你的脑筋想一想,填一填,填完的和小组的小朋友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好吗?(教师巡视指导四人一组交流想法)。

师:好,这一组的小朋友已经开始交流了。其他小组做完也互相交流一下想法吧。

生:好。

师:哇!你看小手都举起来了太棒了。你来说,对了就是你别怕。

生:第一只走了很多弯是最长的。

师:有几个弯能数给小朋友听一听吗?我们下面一起看大屏幕来数一数有几个弯?

生:我把小蚂蚁走的线分成一段一段的来数。

师:数小线段的对吧。(对)小朋友想不想听她数一数?

生:想。

师:你来看看那位小朋友最认真听你数的。好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生一起数发现第一只走了10小段、第二只走了8小段、第三只走了9小段)。

师:现在我们看看小朋友的眼力怎么样?我们把他拉直了,小朋友来比比看,哪一条最长,哪一条最短?谁来说一说。

生:第一条最长,第二条最短。

师:小朋友非常有眼力的。

三、找一找生活中的例子:(比高矮、长短、厚薄)。

生:好。

生:我的铅笔比他的铅笔长。

师:你看看哪个小朋友是最遵守纪律的那颗小星星,小眼睛都看到这里来了。(师走到最守纪律的小朋友旁边)你看看这个小朋友表现多好呀,他的小眼睛都看着你呢!大家看看这个小朋友表现棒不棒。

生:棒。

师:我们把掌声送给她好吗?生:棒棒棒,你真棒。

师:你想不想像他一样棒,请你坐端正了,小眼睛都看到哪里去了。好,你继续说吧。

生:我的铅笔短,他的铅笔长。

师:对了,铅笔可以比长短的,还有吗?

(生有的比橡皮,有的比文具盒、有的比尺子、有的比书)。

四、小结:

师;小朋友生活中啊!原来有很多东西是可以比高矮、长短、厚薄的。小朋友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谁来告诉大家,你说。

(生说自己的收获)。

生:是。

师:好我们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希望小朋友把今天在课堂上学到的本领带回家,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也比一比高矮。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教案

例3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材通过创设用整块的正方形地砖铺满长方形地面的问题情境,应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求方砖的边长机器最大值。

学生已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求法,本课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分析,使学生发现这样的地砖必须即使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不难。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方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激趣导入。

(约5分钟)。

课件展示教材62页例3,今天我们要给这个房子铺砖大家感兴趣吗?要求要用整数块。

二、自主学习。

(约5分钟)。

1.几个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

2.16的因数有(),24的因数有(),16和24的公因数是(),最小公因数是(),最大公因数是()。

3.a=225,b=235,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4.用短除法求出99和36的最大公因数。

三、合作交流。

(约13分钟)。

小组合作学习教材第62页例3。

1.学具操作。

用按一定比例缩小的方格纸表示地面,用不同边长的正方形纸表示地砖,我们发现边长是厘米的正方形的纸可以正好铺满,没有剩余,其它的都不行。

2.仔细观察,你们发现能铺满的地砖边长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3.总结。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铺砖问题转化成求公因数的问题来求。

四、精讲点拨。

(约8分钟)。

根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情况明确展示任务,进行展示。教师引导讲解。

五、测评总结。

(约9分钟)。

1.达标练习。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布置。

练习十五5,6题。

板书设计:

最大公因数。

铺砖问题:求公因。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