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富足读后感大全(13篇)

时间:2023-12-02 19:18:18 作者:LZ文人

每当我读完一本书,我都会写一份读后感,它可以帮助我更深入地思考书中的观点和意义。这里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感触深远的读后感范文,一起来领略一下吧。

《心灵鸡汤》读后感

这本书中的三百多个故事,每一个都蕴涵了深刻的道理,它让我学会去疼爱他人,充满信心地去迎接生活的挑战。在我面临挫折和失意时,它会使我得到鼓励和慰藉;在我面临成功时,它又会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它将成为我一生中永远的良师益友。

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卷七中的故事:野雁的感觉。这个故事讲的是一群大雁互相帮助,飞往南方。一路上,它们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它们齐心协力,借助团队的力量,最后成功到达了南方。这个故事中布莱克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深:“没有一只鸟会升得太高,如果它只用自己的翅膀飞升。”其实,何止是鸟,其实人也一样。人与人之间只有互相帮助,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一个人如果脱离了团队,就一定不能获得足够的帮助来赢得成功。记住,成功的总是那些懂得和别人互帮互助的人,因为他们有更大的优势。记得有个人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两个交换后仍是一个苹果;但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两个交换后就各拥有两个思想。”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团结的集体总是能胜过一个人。

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分享共同目标与集体感的人们可以更快、更轻易地到达他们想去的地方,因为他们凭借着彼此的冲劲、助力而向前行。生活中的种种例子证明了这一点。科学研究中,许多研究成功的人后面其实都站着一些给予他很大帮助的人。就拿获得诺贝尔奖的那些人来说吧,他们获奖之后总是要感谢某些人在这期间对他的鼎力帮助。如果没有这些人,那么他可能永远也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的帮助,他才能无忧无虑地走向成功。

当然,《心灵鸡汤》给我的帮助远不止这些。它还教我应该去爱护他人,去学习,如何实现梦想,怎样去克服障碍,面对死亡的态度等等。感谢《心灵鸡汤》对我的帮助,我将永远记得《心灵鸡汤》教给我的一切。

《心灵四季》读后感

最近,妈妈在网上买了一本书,名字叫《心灵四季》,书的作者是著名的刘墉先生。我先以为这是一篇能打动人心的长篇小说,打开一看,原来是一篇篇小短文,于是我看了下去,才得知书中的内容包含很广,作者通过文学、哲学、艺术乃至身边的小故事引起触动,把它们化为几十字到两百字的短文。我发现书中的小故事文词都很平实,没有高深的理论,却能给人思想的空间。书中平实、平淡、平凡的文字,打动了许多人的心,我想这也许是妈妈买这本书的原因吧!

在这本书中,《楼梯与电梯》这个小短文使我深受启发。短文主要说:就时间效率来讲,我们上楼应该坐电梯而不要爬楼梯,但是就做学问来说,则应该爬楼梯而不要坐电梯。我们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做,学问才能坚固,如果只想求快,走捷径,是非常危险的。所以梁启超说:“为学之力,贵乎循序渐进,经久不辍,故一日不必要多学。”

短文正是要告诫我们:要想学好知识,必须一步一步地学,循序渐进,稳稳当当地去学,不能好高骛远,否则基础不扎实,犹如盖房子一样,地基打不牢,高楼随时就有倒塌的危险。

《心灵四季》不仅教会我们怎样去学习,还教会我们怎样去面对挫折和挑战,怎样去欣赏和享受生活等,让人的心灵如四季般历练出季节百味,品味出季节的冷暖。读着、欣赏着、回味着书中词句,我感觉心灵得到了洗涤,思想上得到了更进一步提高。我觉得这本书就像夜空中的北斗星,就像迷路人的指南针,指引人们走出迷宫,迎接灿烂的阳光。其实人的一生应该有一个为他(她)指引方向的“向导”,而我认为《心灵四季》就是最好“向导”!

《心灵的富足》读后感

寻找心灵的富足有一个标准,如果一件事情你越做越喜欢,通常能够引导你走向心灵的富足。当然这一标准必须排除像赌博、吸毒这类尽管让人上瘾,但最后却能把人毁掉的事情。

我们潜心读书,一般都会越来越喜欢读书,那是因为在读书的同时,我们得到了心灵的富足;我们浪迹天涯,一般都会越来越喜欢远游,那是因为在远游的同时,我们得到了心灵的富足。我们为什么奔向大海?因为大海的广阔给了我们心灵的富足;我们为什么攀登高山?因为高山的险峻给了我们心灵的富足。我有一个朋友收藏古董,倾家荡产,但却生活得幸福安宁,因为他看到自己的收藏品脸上就洋溢出满足的笑容,这是一种心灵的富足;另外一个朋友每年都要到青藏高原去旅游一个月,差不多一年的积蓄都要用在上面,但每次回来都像仙人下凡一样,一身轻松,这就是一种心灵的富足。

心灵的富足是一种美,这种美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生命最大的满足就是心灵的富足,人的任何追求都应该以追求心灵的富足为最终目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去追求物质财富、七情六欲,但任何对于物质财富和欲望的追求都应该回归到心灵富足的层次才有意义。在我们有了足够的食物、衣服和躲避风雨的住所之后,任何追求如果没有更高层次的意义,最终将会归于无聊和空虚。(励志演讲)。

《心灵的富足》读后感

森林里有两只小鸟——布布和谷谷。它们整天在妈妈的翅膀下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有一天,鸟妈妈对小鸟们说:“孩子,你们长大了,该独立生活了,蓝天才是你们真正的家。”于是,布布、谷谷含着泪挥挥手告别了妈妈,开始了新的生活。

它们就这样度过了一段时间。一天,布布找到谷谷,说:“小弟,我已厌烦这种生活,整天捉虫子,多累、多无聊啊。”

“可是,我们必须这样做才不会饿肚子呀。”

“这可不一定,上次我看见百灵,它呆在一个漂亮的笼子里,主人给它吃喝,养得可肥啦------”布布又接着说:

“那我们也去那儿吧,好吗?”

谷谷有些动心了,但它一想到“笼子”就很坚决地摇了摇头,飞向了森林。

而布布呢,见弟弟如此坚决,感到它真傻,又想像了自己住在豪华的金笼子里,得到的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吃的是现成的可口食物,没有风吹雨打太阳晒,不禁流下了口水,它朦朦胧胧地,似乎看见笼子向它招着手,便立即飞了进去。

当然啦,布布得到了它想要的生活。

且说小谷谷回到了森林,每天靠自己的劳动获得食物,它一天天地长大,变得更强壮,面对风雨也沉着应付,长成了一只漂亮,健康的大鸟。

也许是兄弟间挺有缘份的吧,谷谷又遇到了享受着金笼的哥哥―――布布。布布还是那弱不禁风的样子,只是显得更肥了,当它看到己经与它大相径庭的弟弟,吃惊地张大了嘴巴。不过它还是不无得意地炫耀:看我多幸福,有个待我这么好的主人,有吃,有喝又有住……”

谷谷看着弱小的哥哥,叹口气说:“哥,你虽然得到了富足的生活,可你却失去了最富贵的东西----自由。没有了自由,再豪华的住所也带不来真正的快乐啊!”谷谷展翅而去。

布布愣愣地看着谷谷的背影,想想谷谷的话,似懂非懂……。

简评:生活在幸福时代的中学生,面对的是家长、亲人的越来越多的关爱、溺爱。失去了更多的独立生活的`能力。于是小作者提出了自己全新的思维:磨练自己,要独立生活,做生活的强者。这样才能拥有更多的自由。这样不同寻常的立意,再配以寓言故事的文章,对比的写法,回味无穷的结尾,使人耐读。

本文在语言运用上也很有特点:大气、自如,语言平淡质朴,娓娓叙来。有一种闲庭信步,信手拈来的感觉,但内容充实,描写细腻,感情真挚。显示了小作者厚实的文字功底。

《心灵的富足》读后感

前日在网上闲逛,打开一个关于诗经讲解的视频赏析。虽然之前也在不少文章中接触过诗经里的诗文,但对于诗经一书,我仍是陌生的。就在看过这个视频赏析之后,我有了想拥有一本《诗经》的'强烈渴望。

打开了淘宝网开始搜索。折腾半天,还是没有找到买这本书的方法。于是,电话打给住在自己这条街上另一端的哥哥。我说,我想要诗经,你到网上给我买一本吧。说这话是前天晚上,事隔两天,嫂子给我送来哥哥在网上给我买回的《诗经》。我一看,这书不是一本,是一套。分一、二、三、四册。看着装贴精美,内质厚重的书本,我简直幸福到晕眩,快乐到无措!是刚刚放假归来的儿子帮我小心的打开那层装贴膜,我接过一本,便陷入其中!

回想生命中曾有那样一段日子,因为喜欢看书,有人曾不屑的议论过:“认识几个瘪巴字啊!天天抱着个书本看?”听到这些话,也曾羞愧到无地自容。是的,对于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妇而言,确实不应该一有空闲便搂着书本浪费光阴。现在,回头再看,我却对于自己识得的那几个瘪巴字心生感激!就是它们,点亮了我旅途中的黑暗,让我不再迷茫,即使身处绝境,依然心存希望。

去年,一位好友送我一些书籍,有小说、诗歌、散文。那些书,丰富了我所有的闲暇时光。尽管,那段日子也曾发生过一些令人沮丧的事情,但是因了那些书,让我的内心时时充满了快乐,不曾有半点失落和消沉。

还记得20xx年去拜访一位好友,从她那里带回一本安意如的书。那本书,几次险些丢失,终又被我执着地寻回。不是说一本书我非要看得如此之重,也不是借口说的那样,还没有来得及看过。只是太喜欢,便不能接受失去。就那样把它放在我的书柜中,目光能及,伸手可触,方觉心安。

常常因为一本书,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富足。是那种雀跃的,甜蜜的,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的满足,它与金钱无关,与地位无关。

《心灵的富足》读后感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物质过剩的时候,我们便会变得十分腻烦和不知所措。酒喝得太多了会吐,饭吃得太多了会胀,肚子里油水太多了会胖,人不需要劳作了会生出很多富贵病。

人类的很多疾病都源于物质生活的过剩。当我看到一个肥胖的人牵着一条肥胖的狗从路上走过,我不仅为人感到痛苦,也为狗感到痛苦。它本来应该健康地奔跑在田野上,追逐野兔或白云,现在却被害得连路都走不动。我想这条狗被物质的过剩牺牲掉了,同时牺牲的还有它本来应该更加快乐健康的生活。

当我们物质太多的时候,我们便会在选择中迷失:女人们在满柜子的衣服前左挑右选,不知道穿哪件衣服合适;男人们在满桌的酒菜前左顾右盼,不知道想吃什么。

我们小时候就那么几部电影,却看得死去活来,成了童年最好的回忆;现在的孩子们光碟满天飞,几乎每天一部新片,但长大后对童年却没有太多的记忆。我并不反对物质丰富,但觉得应该有一种正确的态度――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心灵也变得十分富足。

心灵渴望思想,就像沙漠渴望水一样。

即使不是物质层面的东西,如果最终不能得到心灵的富足,也会让人感到无比空虚和失落。当我们和朋友们一起聊天时,常常会因为朋友们带来新的思想和看法而感到快乐,但当一帮人在一起天天讲着同样的故事,听着同样的打趣,你就会因为枯燥无聊而不再参与。

心灵渴望思想就像沙漠渴望水一样,是一种生命的追求。当我们在单位上班时,我们可以采取两种工作态度,一种态度是把工作当作生存的工具,只要每天熬过八小时,最后拿到工资就行;另一种态度是把工作当作快乐的源泉,从工作中学习新的东西,迎接挑战为自己设计新的工作目标,完成目标得到心灵的满足。如果我们以第一种态度去工作,我们必然对工作越来越厌烦,最后成就感一无所有,唯一留给自己的是失落和痛苦。

热衷于斗富,很容易变得空虚而迷茫。

每当我们做一件事情,我们都要先问问自己,我们最终能得到心灵的富足吗?同时我们要把心灵的富足和虚荣心的满足区分开来,心灵的富足是长久的,而虚荣心的满足是临时的。人们互相斗富,今天你买宝马我就买奔驰,你戴浪琴我就戴劳力士,超过别人得到一时的满足,这是虚荣心的满足。中国人好脸面和虚荣,什么东西都希望表面上光鲜,结果弄得自己死去活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青年人结婚摆排场,租高级轿车,吃五星宾馆,结果欠了一屁股债,导致夫妻关起门来天天吵架。

追求心灵的富足也跟从小的教育有关,教育能够把这种追求变成一种习惯,比如当初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就造就了一批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做好事的人。现在上学的不少孩子,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每天谈论的都是谁家的房子大,谁的父母官大,谁的衣服是名牌,谁的手机更好。在这种影响下长大的孩子,未来很容易变成空虚而迷茫的一代。

用心灵赢得心灵读后感

读完了“用心灵赢得心灵”这篇文章,使我的心灵颇为震撼。李镇西老师的爱是那样的博大,那样的无私,我深深地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那字里行间充满的都是对学生的爱,是对教育的深入的思考,是不断完善自我的学习。

李老师主张“用心灵赢得心灵”,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朋友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确实,只有拥有一颗学生一样的童心才能与学生走得更近,才能走进学生内心深处,使教育活动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利益。其实,拥有童心并不是要求你一定要跟他们一起玩耍,而是只要你不要总以大人的眼光、心理去看待他们的言行、思想就行了。

从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孩子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乎,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当孩子悲观的时候,告诉他:你已经开始走向成功了;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告诉他:一切都可以重来;当孩子怨恨时,告诉他:每个人都会出错的,宽容一些,对大家都有好处。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人心换人心,不管是在成人之间,小朋友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更是如此。人心是肉长的,只要人与人之间互相沟通,互相体谅,我们的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如果我们老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心与心的交流,那种猫捉老鼠的游戏将不复存在,学生体谅老师的辛苦劳动,在思想上仰慕、敬佩老师,学生就有一种学习的动力,他将刻苦的学习,拿出好的成绩,好的表现来回报老师,这就是心与心的交融。

我踏上工作岗位至今已经快二十年了,对此感触特深,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师生关系,每天都围绕着我们。这些关系处理的好,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对自己的精神生活也是一种促进。人的情绪影响着工作的激情。对学生的看法同时也影响着自己的工作的质量。一个老师一天到晚阴沉着脸,学生会有什么心情愉快的投入到学习中,一个老师整天数落学生的不是,学生有心情学习吗?诚然,我们教师每天也受情绪的影响,老师也是圣人,不是没有情绪的,只是我们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什么时候不能外露。发脾气不是事,学生莫看他们岁数小,他们已经有一定的思想,不敢当着老师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他们小朋友之间却善于发泄自己,吐露自己的心声。

我们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有时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学生的心灵深处,并不完全了解,有的在校很优秀的学生,在家却是很任性,不管家长有能力还是没能力,他们才不管,不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花钱大手大脚,根本不知道家长挣钱的辛苦,只要没钱用了,大人不给,就在地下打滚,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家长不善于进行养成教育,那老师在校不但是负责教好学生文化科学知识,更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这对学生的未来起着决定性作用,那种只会死读书的,不会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所以不管是班主任,还是一个普通老师都要和学生交流,走进他们的所想所思,获得他们的信任,这样,才有利于开展教学工作。

正如李老师所讲:“我们要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这样和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谈得上平等,谈得上朋友般的关系。我们要尊重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并不是一味的体罚训斥学生,体罚学生我们在无意中剥夺了孩子的权利。特别是有的老师爱拖堂,看似是爱学生的表现,实际上剥夺了学生10分钟的休息权利。作业做不好,罚学生写10遍,20遍……实际上学生是特别讨厌的,况且学生也不见得理解了该题,记住了准确答案。所以我们爱学生的同时,又伤害着学生。

所以,教师在给学生爱时,要思考我们是否尊重了学生,对学生的身心是否有伤害,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冥思苦想对学生最有益的学习方法来教育他们,让他们健康的成长。

这篇文章所带给我不仅是感动,更是震撼。有幸的是我还有漫长的教育旅程可供我去实践、思考、探索。我会反观自己与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我也会永远记住要用热心、童心、爱心、耐心去做好教育。

用心灵赢得心灵读后感

期待中愉快的寒假终于就要来到了,假期中我有幸借到了李镇西的演讲录——《用心灵赢得心灵》。拿到了这本书,当时有一种心动的感觉,源于李镇西老师封面的特写:微笑、平和、睿智、真诚、幸福似乎全都写在了他的脸上。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当闲暇时间,我便会翻开书细细地品读。清新自然的文风,朴实真挚的感情,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让我一页接着一页地读,不忍释卷!

终于,在期待中,在思索中,在快乐中我读完了此书。全书共分7个部分,也就是7场不同内容的专题讲座。通过李老师从7个方面的娓娓道来,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书中散发出的浓浓的“真”、“善”、“美”。想想我应该从中学到些什么呢?让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三点: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至少应该具备童心、爱心、责任心。童心就是要和学生有一种共同的爱好,而且班主任应该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要学会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情感区热爱。除了爱心和童心之外,还应该有责任心。在我们实际教学生活中,责任心是每个班主任所必备的。爱心就表现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因为儿子和我的学生同样大,所以我更能理解他们为什么会上课了还在教室门外玩耍,生病了会告诉老师,因为在学校老师成了他最信任的人,在有困难的时候,他会第一个想起老师。此时,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就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自己的学生。我想也许以前我们做的不好,带我们至少可从今天开始努力做到最好!李镇西还说,班主任应该是一名专家。班主任除了上好一门课之外,还应该在课余的某些方面有着较深的学术造诣或爱好。这样会让您的学生更喜欢您、尊敬、宽容。

李镇西,这是一个不断在学习、在求索的思想者。他学苏霍姆林斯基,学陶行知,成为名师后他毅然去攻读博士……他不断地实践,不断地阅读,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写作……于是他就由一位年轻的、不太懂教育的教师,成为现在人们眼中的“教育专家”。现在的他是忙碌的,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停下过学习的脚步。飞机上有他阅读的身影,夜深人静时,有他伏案而作的情景……书中,他曾多次说到:“回到房间,我赶快写下来。”这一句平淡的话无数次地让我想到了自己。我的身边不也是天天都有有价值的事吗?我不是也曾激动地写下过教学教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吗?但我始终不能像李老师一样“马上拿起笔,写下自己的感触”。班主任虽然很辛苦,但必不可少的两个东西就是——阅读和写作。李镇西说,无论多忙,都会花时间去读书,去写作。可以随时记下自己的一次家访,一次活动,一次谈心。日积月累,都可能成为一笔财富,可以提炼出一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更应该做到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

这是李镇西老师追求的课堂教学境界。所谓“举重若轻”指的是教师内在的功底以及对教材的一种处理。教师不仅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储备,还要尽可能的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将课文的深刻思想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打通,让他们轻松学语文。

所谓的“行云流水”,指的是驾驭课堂教学环节流程、节奏等等的艺术。语文课有多种上法,不能定于一尊,要追求一种自然洒脱与随意。像国画一样,可以工笔细描,也可以泼墨写意,不管运用别哪种方法,都要能把教的思路和学生学的思路融为一体,让教师和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对方的心灵,同时走进课文深处。

聆听着李镇西老师的每一个故事、每一种教育思想,都能让我们不停地思考。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是学生们亲近信赖的朋友,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学生心中产生深远的影响。和学生的每一次接触,每一句话语,每一个眼神都能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正如李镇西老师说的那样,"以心灵赢得心灵",用真心和学生交往,才能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只有放弃"权威",走近学生,彼此的心才能贴得更近。

最后我想借用李老师的话结束本文:生活也许较清贫,事业永远不会暗淡。理想也许还遥远,追求永远不会有遗憾!

《培养富足的孩子》读后感字

我觉得作为父母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成长关怀,就是能够给他最好的教育,让他能够从教育中获得通向未来的“钥匙”。当然了,这样的教育一定是要在基于孩子性格兴趣的基础上的素质教育,包括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应对未来发展的能力,比如基本的应急能力、财商教育等等,这些都是一个人适应未来更好发展所必备的能力。相对于财商教育,我们现行的教育很少有关于这一块的知识介绍,是中国孩子普遍缺少的一种知识。

《培养富足的孩子》是一本针对10岁以下孩子培养基本财商的通俗读物,能够帮助父母们解决如何教育孩子关于金钱的基本知识、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金钱以及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的财商,这些基本知识都是中国父母和孩子所缺少的、课堂里学不到的、在社会生活又有着极大用处的必备知识。

这本书是由日本最大的儿童财商学校创办人、日本儿童生存能力养成协会代表、金融策划师三浦康司老师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儿童财商知识讲座和金融策划实践经验积累起来的对儿童财商培养具有重要指导和可操作性的参考书。

如何向孩子灌输金钱方面的知识,而又不让孩子们觉得谈钱是一件不好意思的事情?显然,这个问题既是日本家长面临的问题,也是中国家长面临的问题。如果不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疑问,将对孩子培养健康积极的财商知识极为不利。

三浦康司老师非常注重这个问题。他在书中写道,“现在的孩子从出生起,就生活在食物、衣服、玩具样样都不缺的环境中,很缺乏‘辛苦挣钱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这种想法。”“坏了再买新的不就得了?”“没有钱了,找爷爷那不就行了吗?”……倘若不对孩子有意识的进行教育,那么孩子们很可能会对金钱建立起上述错误的认识。

我们可以用过让孩子参与劳动、一起购物、甚至用收集废品换钱的行动,让孩子意识到“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用劳动才能换来的”。“活着就要用钱,水和餐巾纸都不是免费的”,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建立基本的金钱知识基础。

如何培养正确的金钱观呢?除了上述对金钱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养成“开源节流”的好习惯。“节流”就是要剑圣,能不花非得就尽量不要开支。“开源”就是要学会养成理财的知识和赚钱的方法。只有从这两个方面着手,才能够保证钱到用时手头不紧张。

在这里,三浦康司老师为父母们讲解了该给孩子多少零用钱、帮助孩子建立记账的好习惯、认识生意的本质、无形货币、如何赚钱的方法等等。在这一部分,作者用了很多图文并茂的漫画和游戏,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和可参与性,也加深了读者对知识的理解。

将未来不断的具体化,将不确定的未来变成自己可以掌握的来来。作者在这里支出建议,可以将人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0-20岁的“学习阶段”。

要大量学习有关金钱和社会的知识,为未来做好准备。21——60岁的“工作阶段”(实际上,中国孩子大部分会要到22岁以后才能工作)。努力工作赚钱。不但通过工作挣钱,还要通过投资等方式来增加金钱。60岁以上的“享受阶段”(实际上,还可能面临延迟退休的政策)。靠储蓄和养老金生活,重要的是第一个阶段和第二个阶段,学习和工作贯穿始终,是终生实践的课题。

心灵鸡汤读后感

五月,我读了不少书,其中有一本书名叫《心灵鸡汤》。众所周知,“鸡汤”是指心理层面的鸡汤,是一碗充满哲学道理,让我们感悟人生的“鸡汤”。

其实,我最喜欢《心灵鸡汤》中的一篇名为《常怀感恩》的短文。文中写道:感恩是进入人心的大门,它能打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容许生活有更多的爱和关怀;感恩是一堵墙,具有病毒扫描和防火墙的功能,不受病毒的侵袭,同时也能创造快乐、开心和传递爱的正能量。我觉得感恩怎么变成了电脑的“防火墙”,还有杀毒和修复的作用,真是好神奇!

文中还提到了全身瘫痪的英国的物理学家霍金,以一颗感恩的心创造出一段生命的`奇迹。当一位女记者带着同情的口气地问:“霍金先生,卢伽雷病已将你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他爽朗地微笑着,用还能活动的手指敲击键盘:“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有我爱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真是太了不起呀!连全身瘫痪坐在轮椅上的霍金都不惧病痛的困扰,仍怀有感恩之心,更何况是四肢健全的我们呢!真是觉得自愧不如。

读《心灵鸡汤》之后,对我的帮助和影响很大。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来自父母、老师、朋友的关怀和爱护,让我们觉得在这世界上是最幸福、最快乐的。但是,面对这样的关怀和爱护时同时,我们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去爱护他人,爱学习和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不断地沐浴在幸福的阳光里。

因为一路有你的相伴,不断地为我的心灵输送丰富的营养,因而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信心百倍地去迎接新的挑战。你是我一生中永远的良师益友。

《心灵鸡汤》读后感

每天给自己一个心灵感悟,能让我们体验到生命的豁然开朗,心灵鸡汤小故事读后感600字。每天给自己一个心灵感悟,能让愉悦的心境伴着你。每天给自己一个心灵感悟,能让我们享受思想的自由飞翔。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就叫《每天给自己一个心灵感悟》。在这本书中,有一篇文章的题目非常吸引人,叫《河的两边》。为什么叫《河的两边》呢?我很好奇,便带着好奇心读了读。

两个朋友相伴去遥远的地方寻找人生的幸福和快乐。他们一路上风餐露宿,在即将到达目的地的时候,遇到了风急浪高的大河,而河的彼岸就是幸福和快乐的天堂。在如何渡过这条河的问题上,两个人产生了不同的意见,读后感《心灵鸡汤小故事读后感600字》。一个建议采伐附近的树木造一条木船渡过河去;另一个则认为无论采取哪种办法,都不可能度过这条河,与其自寻烦恼和死路,不如等着条河流干了,再轻轻松松走过去。

于是,建议造船的人每天砍伐树木,辛苦而积极地制造船只,并顺便学会了游泳;而另一个则每天躺下休息,睡觉,然后,到河边观察河水流干了没有。直到有一天,已经造好船的人准备扬帆过河的时候,另一个人还在讥笑他的愚蠢。

造船的朋友并没有生气,临走前只对他的朋友说了一句话:“去做每一件事,不见得都成功,但不去做每一件事,则一定没有机会获得成功!”

大河终究没有干涸,而那位造船的朋友经过一番风浪最终到达了彼岸。这两个人后来在河的两岸定居了下来,也都繁衍了自己的子孙后代:河的一边叫幸福和快乐的土,生活着一群我们称之为勤奋和勇敢的人;河的另一边叫失败和失落的地狱,生活着一群我们称之为懒惰和儒弱的人。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才知道题目为什么叫《河的两边》。

这个故事还告诉了我们:成功的人永远不会偷懒,偷懒的人永远不会成功。无论你走了多久,走得多累,都千万不有在“成功”的门口躺下休息。有记住“躺着思想,不如站起行动!”不要把梦想变成幻想,只有积极行动,才能实现梦想。

心灵鸡汤读后感

这个故事主要讲:琼斯拥有一个小农场,他工作认真,有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可是,不久他得了麻痹症,全身都不能动弹。也不能干任何事。但是在他的坚持的毅力下,用自己的法宝(积极的心态)战胜了一切——他让自己的家人按他的思路配秘方,做成了“琼斯宰猪香肠”,赢得了所有人的赞许,获得了真正的成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们都要带着美好的心态去面对,只有那样,我们才会做好每件事。

我的妈妈就是一个好心态的人。记得那一次,我妈妈遇到了一件麻烦事——一位阿姨买了我妈做品牌的栆,买回家发现栆长毛了,特别生气,妈妈知道后,有着积极的心态。她主动给那位阿姨打电话赔不是,又立刻把栆双倍赔给了那个阿姨,那个阿姨很满意,还说下次还买这牌子的栆呢!妈妈的事情就这样圆满解决了。

是啊!只要有美好的心态,什么事都能做好!

追求心灵的富足作文

有些人一辈子不读书,似乎也活的很精彩。但是如果你已经找到了文学的神秘门,体会到了读书带来的充实而幸福的感觉,那么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的《瓦尔登湖》一定是一本可以让你摆在床头,阅读一生的好书了。

梭罗,1817年7月12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的一个商人家庭,康科德四季风景如画,梭罗经常喜欢到野外去,独自徘徊在树林花草、鸟兽鱼虫之间,与大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以后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我儿时生活在故乡农村,如今我常梦回故里,那春日的麦田,静谧的乡间小路,路边不知名的小草野花;冬日里去山涧小溪游览,溪边枯黄的野草和晶莹的冰凌,都让我沉静其中,不知归路。

如今,我和父母居住的宝鸡小城,城市化建设日新月异,带给人们只是房价的居高不下,与上班族们急促的步伐和无休止的欲望,无时无处的车水马龙和喧闹繁华。我曾经喜欢的乡间阡陌鸡犬相闻,早已退出了人们的视线,我只有在心里保留着那份淡泊宁静的向往与追求,在阅读中体会那种安详静谧的意境,来安慰自己罢了。

我在梦中呼唤我一去不返的故乡:秦岭脚下的那方田野,村子口的那棵皂角树,是你吗?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