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高考大全(17篇)

时间:2023-12-05 18:23:04 作者:碧墨

写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我们有丰富的阅读积累和思考能力。以下是一些经典作文的段落,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高考道德与法律的范文

3)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苏霍姆林斯基。

6)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康德。

7)美德对于每个人,都是善;不道德对于每个人,都是恶。——莎甫慈伯利。

9)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苏霍姆林斯基。

10)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12)忍耐——肉体的小心和道德的勇气的混合。——哈代。

14)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狄德罗。

17)汝若全德,必忠必直,汝若全行,必方必正。——唐·元结《自箴》。

18)商人不言商是不道德的。——佚名。

19)社会和自然的区别就在于,社会是有一定道德目标的。——赫胥黎。

高考道德与法律的范文

――法治与德治之历史与现实反思。

内容摘要:法律与道德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分离,二者的关系是一个历史与现实中永恒的话题。人类的法律发展史告诉我们,从法律的产生到法治的实现就是一个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交互演进的过程。道德法律化强调人类的道德理念铸化为法律,即善法之形成过程;法律道德化强调法律内化为人们的品质、道德。中国古代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的思想为我们今天采用德法并治之治国模式提供了一种可行性的历史考证。笔者试图通过对礼与法关系之历史考察,寻求道德与法律协调之合理内核,进而就当今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道德与法律之间的矛盾略陈解决之管见。

关键词:礼;道德法律化;法律道德化;法治;德治。

不管法治这张天网如何恢恢,总有漏网之鱼;不管法治调整的范围多么广阔,总有鞭长莫及的地方。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凡是法治不及之处,皆是德治用武之地,法治不可能完全取代德治。[1]德治是指在社会治理中对道德自律、道德教育、道德建设的重视和适用。法治与德治在社会治理中应是相辅相成、相互呼应的,即法律与道德双管齐下、“综合治理”。中国古代的法律实际上是一种二元体制,就是两种体系或渊源、形态的法律并存。一种是国家制定法,一种是“礼法”、“德法”。这两种社会调节手段相互配合,把各种社会现象纳入其调整范围。而我国当代社会法律是唯一的社会调节手段,道德作为另一种调节手段存在严重缺位。这样的一元法体制亟待调整。因此,有必要考察我国古代“礼”与“法”的关系,吸收其合理内核,建立起德法并治的二元法体制。

“德”,在西周时是一个融道德、政治、信仰、策略为一体的综合概念。它要求统治者敬天孝亲,对己严格,与人为善,只能在不得已时才使用刑罚,而使用时必须慎重。儒家对“德”加以继承和发展,一方面突出了“德”的政治意义,主要包括宽惠使民和实行仁政,认为“德”是治理国家、取得民心的主要方法;一方面抬高了“德”的地位,认为“德”高于君权与法律,是行政、司法的指导方针,即主张“德主刑辅”。[2]儒家的这种德治是以“礼”做为根本内容的。“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3]礼的起源与宗教、祭祀、宗法有关,它体现了社会中的宗法身份等级,同时作为身份社会的古代中国也促成了礼的繁衍,两者互为支架。但礼的`范围很难界定,它包罗万象,无所不在,既可以是个人生活的基本信仰,又可以是治理家、国的根本纲领;它是对他人做道德评判和法律裁断的最后依据,又是社会所有制中所包含的基本精神;它一方面细腻地对人的行为做出准则式规定,另一方面又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作理论上的抽象。再论及“法”,“,刑也,平之如水;,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4]“平之如水”,有公平、正义之义。因此要正确理解礼与法的关系,就必须将其放入中国古代这片土壤中,以中国传统的视角来审视。

所谓道德的法律化,主要侧重于立法过程,指的是立法者将一定的道德理念和道德规范或道德规则借助于立法程序以法律的、国家意志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

1、周公制礼,引礼入法。

[1][2][3]。

高考道德与法律的范文

”高式东说,“因为民事诉讼的原则就是这样:谁主张、谁举证。老太太说是彭宇撞倒了她,那她就得拿出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而不用彭宇找出证据证明自己没有撞。”

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法院用逻辑推理和分析的`方法做出了认定和判决。

判决书:从常理分析……。

首当其冲的就是核心问题:彭宇和老太太到底有没有相撞?

鼓楼区法院认为,老太太是与彭宇相撞受伤。理由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分析,老太太(原文为“原告”)倒地的原因除了被他人的外力因素撞倒之外,还有绊倒或者滑倒等自身原因情形。但双方在庭审中均未陈述存在老太太绊倒或滑倒等事实,故根据本案现有证据,应着重分析老太太被撞倒之外力情形。”

判决书继续说:“人被外力撞倒后,一般首先会确定外力来源,辨认相撞之人;如果撞人之人逃逸,作为被撞倒之人的第一反应,是呼救并请人帮忙阻止。本案事发地点是公共场所的公交站台,且事发时间是视线较好的上午,事故发生的过程非常短促,故撞倒老太太的人不可能轻易逃逸。而根据彭宇自认,其是第一个下车的人,从常理分析,他与老太太相撞的可能性比较大。”

法院认为,如果彭宇是见义勇为做好事,“更符合实际的做法是抓住撞倒原告的人,而不是好心相扶。”

“如果被告是做好事,根据社会情理,在老太太的家人到达后,其完全可以说明事实经过并让老太太的家人将她送到医院,然后自行离开。但彭宇未作此等选择,他的行为显然与情理相悖,”判决书写道。

如果不是他撞的,应该不会垫钱。

在和老太太家人一起将老太太送到医院后,彭宇曾掏出了200多元钱给老太太的家人交医药费,彭宇的解释是,“当时老太太家里人急着给老人看伤,又说没带钱。这样我才把钱给了他们,他家里人当时还说要给我打欠条。”而现在这成了他有责任的证据之一。

判决书作了这样的表述:“在事发当天,彭宇曾给老太太200多元钱,且此后一直未要求老太太返还。关于彭宇给钱的原因双方说法不一:老太太说是彭宇先行垫付的赔偿款;彭宇认为是借款。”

“彭宇和老太太素不相识,一般不会贸然借款。即便如彭宇所说是借款,在有承担事故责任之虞时,也应当请公交站台上无利害关系的其他人证明,或者向老太太家属说明情况后索取借条或说明。但彭宇在本案中未存在上述情况,而且在老太太家人陪同前往医院的情况下,由他借钱给老太太的可能性不大。”

高考道德与法律的范文

――浅析“见义勇为”与“拾金不昧”

法律与道德,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法律承担着维护社会善良风俗的责任,为道德提供坚实的后盾。而道德往往是一部分法律的直接渊源,在一定程度上,对法律起约束作用。但是,并不表示道德就高于法律,在同一问题上,道德和法律有着不同见解的时候,总是以法律规定为准。所谓“情、理、法”三者,以法为先。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最为优先的原则,只有在法律无法调整的领域,才考虑以社会善良风俗为原则。

既然,法律与道德有如此密切的关系,我们下面以法律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比较常见的道德概念――“见义勇为”和“拾金不昧”。

首先,讨论一下“见义勇为”。所谓“见义勇为”一般是指当他人或国家、集体、社会的权益受到损失和侵害的时候,不顾个人利益,维护非己权益的行为。它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所侵害的权益是非己权益,即不是个人自身的权益。从广义上看,这种行为包括很多方面,被侵害的权益可以是人身权,财产权等等法律上所有的权利。“见义勇为”者所采取的方法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暴力的也可以是非暴力力的,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见义勇为”是属于社会善良风俗的范畴,应该受到法律的支持。到目前为止,它还未上升为法律概念,但它通常牵扯到两个法律概念。一个是正当防卫的'问题。这是“见义勇为”者采取直接的暴力的方式时,常遇到的问题。正当防卫是指自身和他人的人身权益受到直接侵犯时,采取一定的防卫措施,从而造成侵害方的人身损失,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里就存在着一个度的问题。即,在怎样的程度上才能算是正当防卫呢?首先,必须是自身或他人的人身安全受到直接的侵害,如果不采取防卫的措施就会造成重大的损失。这是防卫的必要性。其次,根据侵害的程度,来决定防御的程度,这是防卫的度的问题。正当防卫一般采取最小有效原则,即再保证所采取的防卫措施有效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侵害方的损失。所以,正当防卫遵循两个原则,防卫必要原则和最小有效原则。只有遵循这两个原则才算是正当防卫的行为。

另一个常见问题是紧急避险。所谓紧急避险是指在保护自身和他人的权益的情况下,采取了一定的避险措施,造成了第三人的利益损失,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这个问题上又存在着两个要素。第一,是否存在避险的必要。即必要性原则。第二,无选择或不可预见原则,即造成第三人的损失有两个条件或两种情况,一是走投无路,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为了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如国家、集体、社会的利益,牺牲第三人的个人利益。二是在避险过程中,无法预见的,意外的侵犯了其他人的损失。第一种情况是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第二种情况包括了保护自身利益。只有符合必要性原则和无选择或不可预见原则,才属于紧急避险的范畴。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主要应用在刑法方面,它们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见义勇为”者的权益,对推动社会善良风俗起了重要的作用。这正体现了法律对社会善良风俗和道德的支持。

我们再来讨论一下“拾金不昧”的问题。所谓“拾金不昧”一般是指拾得他人财物主动交公或主动交还失主的行为。这个问题往往是作为道德问题来讨论的,是作为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品德的标准。但,它也是一个法律问题。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对于拾得之物,拾得者有归还失主或交公处理的义务。此项义务是一种作为义务,即义务承担者必须做出指定的行为,否则就要承担法律责任。“拾金不昧”不再作为良好道德的标准,而成为法律义务每个拾得者必须遵守,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拾得者不交还失主或交公处理,而由自己占有,即构成不当得利。金额较大的,要承担刑事责任。新闻报道的某女拾获手机sim卡,自己使用而被拘留,就是很好的明证。“拾金不昧”的问题就反映出,社会良俗是法律的重要渊源。

生活中常见的两个道德问题,深刻的反映出法律与道德的相辅相成的关系,道德是法律的重要渊源,法律为道德提供坚实的后盾和基础。

[1][2]。

高考道德与法律的范文

1.沉默将被理解为同意。

2.习惯与合意可以使法律无效。

3.没有人有义务证明自己有罪。

4.法律不会强迫一个人去做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5.我们无力反抗真理。

6.法律旨在防止强势者为所欲为。

7.享有权利的人可以放弃他所享有的权利。

8.所有的解释,若是可能的话,必是通过消除文本中的矛盾而实现的。

9.法律只能帮助警醒的人,而不帮助惫懒的人。(用来解释为何会有诉讼时效制度)。

10.一旦合中出现含混不清的表述,应尽量做出有助于保障标的物之安全的解释。

高考道德与法律的范文

4)道德美,包含两个互相区别的因素,就是正义与慈爱。——库申。

5)道德不是良心的可卑的机谋,而是斗争和艰难,激情和痛苦。——托马斯·曼。

6)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苏霍姆林斯基。

8)人要正直,因为在其中有雄辩和德行的秘诀,有道德的影响力。——阿米尔。

12)人类最不道德订户,是不诚实与懦弱。——高尔基。

14)人类最高的道德标准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拿破仑。

19)人要正直,因为在其中有雄辩和德行的秘诀,有道德的影响力。——阿米尔。

20)人应当头脑清楚,道德纯洁,身体干净。——契诃夫。

法律的名言

3)法律因罪恶而发展,并且惩办罪恶。——弗洛里奥。

4)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托马斯。

6)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孟德斯鸠。

7)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8)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托·伍·威尔逊。

10)宪法是一个无穷尽的一个国家的世代人都参与对话的流动的话语。——劳伦·却伯。

11)无论何人,如为他人制定法律,应将同一法律应用于自我身上。——阿奎那。

12)没有哪个社会能够制订一部永远适用的宪法,甚至条永远适用的法律。——杰斐逊。

13)荣耀所禁止的法律却往往应允。——威·索林。

14)刑一而正百,杀一而慎万。——桓宽(汉)《盐铁论·疾贪》。

15)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马克罗维乌斯。

16)法律和制度务必跟上人类思想进步。——杰弗逊。

19)我不一样意你说的话,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

20)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是丝毫没有力量的。——菲力普斯。

法律的名言

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步。杰弗逊。

4、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

5、法律地在暴力面前是没有发言权的。西塞罗。

6、法律是人类为了共同利益,由人类智慧遵循人类经验所做出的最后成果。强森。

7、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罗·伯顿。

8、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间再长,也还是没有制约力的。爱·科克。

9、法律职业的社会地位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标志。费尔德。

10、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波洛克。

11、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罚才能使犯罪得到偿还。达雷尔。

12、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托·伍·威尔逊。

13、法发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学,也不在司法判决,而在社会本身。埃利希。

15、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托马斯。

16、法律解释者都希望在法律中寻获其时代问题的答案。拉伦茨。

17、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西塞罗。

18、法律的真谛,就是没有绝对的自由,更没有绝对的平等。我国著名法学家郭道晖。

19、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威·厄尔。

20、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迅速累聚,进而变成法律。朱尼厄斯。

22、法律总是把全民的安全置于个人的安全之上。西塞罗。

23、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容忽视的。爱献生。

2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定颓败。塞内加。

2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27、法律吸吮穷人的膏血,而富人却掌握着权柄。哥尔德斯密斯。

29、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体系中生活比在无拘无束的孤独中更为自由。斯宾诺莎。

3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义是财富。爱献生。

31、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托马斯。

32、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33、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了城墙而战斗一样。赫拉克利特。

3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36、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马克罗维乌斯。

38、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39、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罪的法律,而是针对疯狂的法律。马克·吐温。

40、有多少罪孽就会有多少法律。弥尔顿。

41、规外求圆,无圆矣;法外求平,无平矣。宋祁(宋)《宋景文笔记》。

42、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勒。

43、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适用的宪法,甚至一条永远适用的法律。杰斐逊。

44、由于有法律才能保障良好的举止,所以也要有良好的举止才能维护法律。马基雅弗利。

45、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格索尔。

46、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勒。

47、法律只不过是我们意志的记录。卢梭(法)《社会契约论》。

48、法律不可能给每个人以方便,如果它有益于全体和大多数人,我们就该满足了。李维。

49、在暴力的喧嚣声中,法律的声音显得太微弱。马略。

50、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52、凡法始立必有病。韩愈(唐)《钱重物轻状》。

53、法律因罪恶而发展,并且惩办罪恶。弗洛里奥。

54、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克。

55、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时。威·皮物特。

56、如果法律没有恐惧支撑,它绝不能生效。索福克勒斯。

58、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步。杰弗逊。

59、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希腊。

60、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诱导那些受法律支配的人求得他们自己的德行。阿奎那。

61、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者做什么事都横行霸道。奥维德。

63、法无授权不得为,法无禁止不得罚。

64、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贝卡利亚。

66、法治意味着,政府除非实施众所周知的规则,否则不得对个人实施强制。哈耶克。

67、风20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法律。塞·约翰逊。

71、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72、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是丝毫没有力量的。菲力普斯。

7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情。弗劳德。

75、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爱。英国。

7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77、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情。弗劳德。

78、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那么法律作为一件无用之物自己就会消灭。洛克。

7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托·伍·威尔逊。

82、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苏辙。

84、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西塞罗。

85、荣耀所禁止的法律却往往应允。威·索林。

86、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87、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理。托·富勒。

90、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91、带来安定的是两种力量:法律和礼貌。歌德(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92、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洛克。

93、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94、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安提戈捏。

95、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就不再配享受自由了。毕达哥拉斯。

96、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时。威·皮物特。

98、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法律的谜语

1.老秀才(两字法律用语)。

2.兵发东吴(两字法律名词)。

3.全部捉拿(两字法律名词)。

4.“颜”字变“须”字(两字法律名词)。

5.乡试(三字法律名词)。

6.魏蜀相争(三字法律名词)。

7.小扣柴扉久不开(两字法律名词)。

8.大地之子(三字法律名词)。

9.不遵军令闯辕门(四字法律名词)。

10.一绺青丝飘地(四字法律名词)。

11.慢性病进医院(四字法律用语)。

12.马上相逢无纸笔(两字法律名词)。

13.病句(四字法律名词)。

14.巴黎特使(四字法律名词)。

15.只能智取(四字法律名词)。

16.既不当官又不要钱(三字法律名词)。

谜底。

1、前科2、侵权3、通缉4、遗产。

5、选举人6、专利权7、闭庭8、自然人。

9、非法经营10、从轻发落11、长治久安12、口述。

13、不成文法14、法人代表15、不可抗力16、弃权票。

法律的名言

5、法发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学,也不在司法判决,而在社会本身。——埃利希。

6、自由是一种必须有其自己的权威纪律以及制约性的生活方式。——李普曼。

9、法律只不过是我们意志的记录。――卢梭(法)《社会契约论》。

10、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自由而庄严的表现。――罗伯斯庇尔(法)《革命法制和审判》。

14、法律是一种强制性秩序。――凯尔森(美)《法律和国家概论》。

16、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管子(战国)《管子·七臣七主》。

18、法律总是要遇到立法者的感情和成见的。――孟德斯鸠(法)《论法的精神》。

22、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苏辙。

24、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波洛克。

25、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26、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贝卡利亚。

27、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诱导那些受法律支配的人求得他们自己的德行。——阿奎那。

29、法律地在暴力面前是没有发言权的。——西塞罗。

31、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步。——杰弗逊。

33、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34、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间再长,也还是没有制约力的。——爱·科克。

35、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托·伍·威尔逊。

36、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37、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托马斯。

38、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克。

39、法律吸吮穷人的膏血,而富人却掌握着权柄。——哥尔德斯密斯。

40、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就不再配享受自由了。——毕达哥拉斯。

41、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勒。

42、法律因罪恶而发展,并且惩办罪恶。——弗洛里奥。

43、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4、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格索尔。

45、法律总是把全民的安全置于个人的安全之上。——西塞罗。

46、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罚才能使犯罪得到偿还。——达雷尔。

47、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法律。——塞·约翰逊。

48、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时。——威·皮物特。

49、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情。——弗劳德。

50、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马克罗维乌斯。

51、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西塞罗。

52、举证责任之所在,即败诉之所在。——法谚。

53、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马克思。

55、无论何人,如为他人制定法律,应将同一法律应用于自己身上。——阿奎那。

56、真想解除一国的内忧应该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机会。——亚里士多德。

57、宪法是一个无穷尽的一个国家的世代人都参与对话的流动的话语。——劳伦·却伯。

59、法律是人类为了共同利益,由人类智慧遵循人类经验所做出的最后成果。——强森。

60、法治意味着,政府除非实施众所周知的规则,否则不得对个人实施强制。——哈耶克。

61、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体系中生活比在无拘无束的孤独中更为自由。——斯宾诺莎。

63、宪法创制者给我们的是一个罗盘,而不是一张蓝图。——波斯纳。

65、民众对权利和审判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对法律来说,是一个坏兆头。——庞德。

67、一项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里以恶行为前提,那么它本身就越好。——拉德布鲁赫。

68、自由就是做法律许可范围内的事情的权利。——西塞罗。

70、法律解释者都希望在法律中寻获其时代问题的答案。——拉伦茨。

法律的格言

1.“权威诱惑法”

这类拐骗者之前做过一些“功课”,他们甚至能叫出你的名字,取得你的初步信任。拐骗者大致会这样说:“我是受你爸爸、妈妈委托,带你回家。”

2.“物资利诱法”

这种诱骗方式主要利用了孩子的好奇心。比如:“小朋友,我有一样礼物要送给你,你跟我一起去看看吧。”

3.“带路引路法”

诱骗者利用孩子善良、乐于助人的品格引诱孩子。就像:“小朋友,你知道去某某商场的路怎么走吗?能不能带我去啊?”

4、“谎称看病法”

故意用液体倒在小孩身上,说有危险要到医院去看病。

法律的尊严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到社会生活离不开规矩。并能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说明规矩的重要性。

2、能认识到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3、能说出法律的三个特征,区别法律和其他行为规则的不同。

4、能自觉学法、守法、用法,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1)法律的基本特征。

2、学习难点: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1、阅读教材86页情景材料,回答:这两幅图说明了什么道理?

2、阅读教材87页的正文部分,列出法律的三个特征。(理解并背诵)。

3、阅读教材88页方框内的表格内容,并根据要求填写。

4、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法律和其他行为规则的区别。

五、合作研讨部分:

1、辩论:社会生活中能不能离开法律,正方和反方分别说出理由。

2、当你或你的家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的时候,你应该怎样做?

3、作为一个社会公民,你认为法律有什么作用?

六、课堂展示部分:

1、课前预习部分的四题可以分组展示,评价一下大家基础知识掌握的如何。

2、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七、总结归纳拓展提升。

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八、达标检测。

同步训练上的相应试题,老师选出适当题量的试题当堂检测。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7.2 法不可违。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并知道违法行为的分类。

2、能区别三类违法行为的异同,并认识到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3、明确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并知道刑罚的种类和具体内容。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1)三种违法行为的异同。

(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刑罚的种类及内容。

2、学习难点:一般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的异同。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2、什么叫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分为哪三类?

3、什么叫犯罪行为?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4、什么叫刑罚?列表说明刑罚的分类。

五、课堂合作研讨部分:

1、三类违法行为的异同。

2、刑法和刑罚的区别。

3、阅读教材95页的情景材料,讨论案中犯罪分子应受到什么处罚?并区分主刑。

和附加刑。

六、课堂展示部分:

1、分组展示自主学习部分,教师点评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七、总结归纳拓展提升。

1、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2、阅读教材96页的情景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八、达标检测。

同步训练上的相应试题,老师选出适当题量的试题当堂检测。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7.3 防患于未然。

一、学习目标。

1、能认清犯罪的危害。

2、从法律角度,能知道如何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

3、能认识到自己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并增强防患于未然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1)犯罪的危害。

(2)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

2、学习难点: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1、阅读教材97页情景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2、道德水平高低和违法犯罪的联系。

3、结合98页的材料,分析犯罪的危害有哪些?

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作用是什么?

5、青少年如何预防违法犯罪?

6、结合100页的情景材料,分析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有哪些?(把表格填好即可)。

五、课堂合作研讨部分:

1、青少年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的危害。

2、结合自己实际,怎样预防违法犯罪。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说明了什么道理?

六、课堂展示部分:

1、分组展示自主学习部分,教师点评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七、总结归纳拓展提升。

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八、达标检测。

同步训练上的相应试题,老师选出适当题量的试题当堂检测。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一框走进法律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知识目标: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能力目标:能运用法律的特征对应社会生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二、导学难点。

三、导学重点。

四、导学方式。

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例,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法律。

五、导学过程。

(一)导学提示:

(1)同学们还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规则吗,(衣食住行等方面)?

(2)生活中的规则可分为哪几类?道德、纪律、法律。

(3)它具有三个最显著的特征。

(4)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二)导学训练:

(1)三个最显著的特征:

•       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       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法律的名言

1.尽管我们很难从西方法治发达史中清晰的剥离出属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集体贡献,但毫无疑问,如果舍离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智慧与努力,西方即便不至于陷在中世纪黑暗中不能自拔,也绝不会有今天的辉煌。

2.这恶霸犯下的滔天罪行真是罄竹难书,最后总算受到法律制裁。

3.在一个国家中,法律永远是由强者的权力制定的。——柏拉图。

4.立宪利于国,利于君,利于民。——清·郑观应。

6.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伟大而卓越的行动,在政治家们强烈的图谋下表现出来;而不是表现为性格和激情的结果。因此,奥古斯都与安东尼的斗争——那战争被视为是他们心怀主宰世界的野心而引发,也许那仅仅是嫉妒的结果。

8.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具命也。

10.被败坏的道德践踏了的法律还有何意义。(贺拉斯)。

11.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的基础。

12.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13.任何事情,只要与自然发颠扑不破的永恒要走向冲突,就是无效的,因而也就不能约束任何。

14.没有诚信的坚强基石,法制便犹如是建在沙土上的高层建筑。

15.法律就像一把遮风挡雨的'伞,有了它,我们才能平安快乐每一天,远离不法侵害!

16.言出为箭,执法如山。——李绿园《歧路灯》。

17.立善防恶谓之礼,禁非立是谓之法。——傅玄(晋)《傅子·法刑》。

18.那个使他奉献自己,以促使其早日实现的主义,将不受所有法律的订立和法律的破坏所左右,而日渐茁壮成熟就像土里的种子,不管冬日的寒冻,夏日的干旱,仍然将它饱满的谷粒献给人类那样。

19.树立法治权威,构建和谐社会。

20.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饰邪》。

21.人们内心深处源源不断地产生激情,故此,一种激情的破灭几乎总是意味着另一种激情的产生。

22.学法、懂法、用法、守法。

23.人民就应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了城墙而战斗一样。——赫拉克利特。

24.希腊斯帕特王法律应对人有权威,而不是人对法律有权威。——波萨尼亚。

25.实际上,咱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罪的法律,而是针对疯狂的法律。——马克·吐温。

26.只要我还能有所选择,我就只想生活在这样的国家里,这个国家中所实行的是:公民、自由、宽容,以及在法律面前公民一律平等。公民自由意味着人们有用言语和文字表示其政治信念的自由;宽容意味着尊重别人可能有的任何信念。这些条件目前在德国都不存在。那些对国际谅解事业有特别重大贡献的人,在那里正受到迫害,其中就有一些是一流的艺术家。

27.真想解除一国的内忧应该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机会。

28.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韩非《韩非子》。

29.世间的一切苦难之中,最大的苦难无过于枉法。——培根。

30.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吴兢(唐)《贞观政要·公平》。

31.惩罚是对正义的伸张。

法律的名言

1.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的基础。英国政治家伯克。

2.诚信走遍天下,法治和谐人间。

3.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苏辙(宋)《河南府进士策问三首之一》。

4.经常用诚信的尺子丈量自己,坚持以诚信的言行对待别人。

5.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7.人民就应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了城墙而战斗一样。——赫拉克利特。

8.迟来的正义即非正义。——法律法谚。

9.执法如山,守身如玉。——(清)金缨。

10.法律不是保护崇高,而是保护一般。

11.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具命也。

13.法制宣传日,送副对联给朋友,愿你今日快乐幸福。上联:知法学法不犯法,守法光荣;下联:守法护法宣传法,传法快乐;横批:快乐传法。

15.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管子。

16.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17.做人德为本,做事民为先,做官法为上。

18.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作者:伯克。

19.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诱导那些受法律支配的人求得他们自己的德行。——托马斯阿奎那。

20.法包含着一个民族经历多少世纪发展的故事,因而不能将它仅仅当作好像一本数学教科书里的定理、公式来研究。为了知道法是什么,我们必须了解它的过去以及未来趋势。

21.骗别人是法律问题,骗亲人不过是道德问题。清朝有一位大学士说过,君骗臣叫皇恩浩荡,臣骗君叫鞠躬尽瘁,父骗子叫无怨无悔,子骗父叫光宗耀祖。自己骗自己就叫我的未来不是梦。

22.法律和制度务必跟上人类思想进步。——杰弗逊。

23.书法是门艺术,手法是门技术,心法是种解数,律法是种约束,天下没有完美的归属,所以更需要法律的成熟,为了社会的畅舒,法制宣传日,请把我国法律常识自我灌输。

25.不健全的法律统治时间不会长。(英国)。

26.正像自然非常明智地安排了我们身体的各种器官以使我们幸福,它也给了我们骄傲以使我们免去知道自己不完善的痛苦。

27.懂法,生活处处都如意,守法,日子过得甜如蜜,宣传法,分享快乐不困乏,法制宣传日,让更多人了解法律保护权益,让更多人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29.法律不负杀人的职责,也就像这职责不就应使枪刀担负一个样。——沈从文。

30.在一个国家中,法律永远是由强者的权力制定的。——柏拉图。

32.真诚是公正的基础。——(古罗马)西塞罗。

33.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贝卡利亚。

35.你所说的话不一定正确,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36.言出为箭,执法如山。——李绿园《歧路灯》。

37.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韩非子,诡练》。

38.法律的目的是创造一个稳定的、可以理解的行动结构,在这个结构中个人能够执行其计划并多少意识到可能产生的结果。

39.即使判决并没有准确地判定过去发生的事实真相,争端各方只要确信他们受到了公正的对待,他们也会自愿接受法院的裁判结果。

40.法律是把双刃剑,你玩弄他,他会伤到你;法律是位保护神,你远离他,他就远离你!学法、守法,从法制宣传日开始。

41.我们作为人而有权拥有的平等是环境平等,而不是个人平等。

42.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孟子〃离娄上》。

43.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法律的格言

放学时如果不是自己的亲人来学校接,要及时地告知老师。

外出游玩时要征得家长同意并将行程告知父母或其他家人,说明大概的返家时间。

养成进出家门随手关门的习惯。

不单独与素不相识的人同乘无人看管的电梯。

上下学、外出游玩、购物时,最好与同学、朋友等结伴同行。

不搭陌生人的便车。

不接受陌生人的钱财、玩具、礼物或食物。

驾车的陌生人问路,要与其保持一定距离,不可贴近车身。

不独自通过狭窄街巷、昏暗地下道,不独自去偏远的公园、无人管理的公厕,一人独处空屋时要关好门窗。

不要把家中的钥匙挂在胸前。

不要在外人或朋友面前炫耀父母的地位或财富。

陌生人佯称你家中有紧急事情时,可立即报告老师、并与父母取得联系,以确认是否属实。

应当熟记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以及家长姓名、工作单位名称、地址、电话号码等,以便在急需联系时取得联系。

法律的名言

3)人民就应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了城墙而战斗一样。——赫拉克利特。

4)法律就应是铁的,像铁锁那样。——高尔基(苏)《我的大学》。

5)民众对权利和审判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对法律来说,是一个坏兆头。——庞德。

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就不再配享受自由了。——毕达哥拉斯。

11)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安提戈捏。

12)法无授权不得为,法无禁止不得罚。

13)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者做什么事都横行霸道。——奥维德。

14)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爱。——英国。

15)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利益,而是为了公共的利益;一部分靠有害的强制,一部分靠榜样的效力。——格老秀斯(荷)。

16)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迅速累聚,进而变成法律。——朱尼厄斯。

18)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苏辙(宋)《河南府进士策问三首之一》。

20)真想解除一国的内忧就应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机会。——亚里士多德。

法律的名言

5)法律总是要遇到立法者的感情和成见的。——孟德斯鸠(法)《论法的精神》。

6)法律的基本意图是让公民尽可能的愉悦。——柏拉图(古希腊)《法律篇》。

7)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齐,但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8)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罚才能使犯罪得到偿还。——达雷尔。

9)风俗能够造就法律,也能够废除法律。——塞·约翰逊。

11)律者,因此定分止争也。——管子(战国)《管子·七臣七主》。

12)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容忽视的。——爱献生。

1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克。

14)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15)举证职责之所在,即败诉之所在。——法谚。

16)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列宁。

17)带来安定的是两种力量:法律和礼貌。——歌德(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19)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刘禹锡(唐)《砥石赋》。

20)法治意味着,政府除非实施众所周知的规则,否则不得对个人实施强制。——哈耶克。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