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伟大的开端体会范文(15篇)

时间:2023-10-27 17:36:42 作者:文锋

写心得体会能够激发我们对于学习和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表现和成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伟大的开端

《伟大的开端》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的第一课。

课程标准:

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事实,理解五四精神。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

根据一大的主要内容、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和课外知识,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

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说出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关系;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选取优秀影视片片断或有代表性的图片等各类资料,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树立为祖国富强和中华民族复兴勤奋学习的态度。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当站在时代的前列,继承光荣传统,奋发学习,矢志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等史实,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敬仰。

设计理念: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感性认识。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我的1919》,帮助学生了解本课的历史线索,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体会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二、在活动中感受历史事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五四精神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属于抽象概念,对于以直观思维为主的学生而言,较难理解。通过两次讨论活动,从五四爱国运动过程中爱国人士的言行表现和课文图表等史料着手,通过概括图表史料的共同点,形成抽象概念——“五四精神”;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或教师直接介绍民主革命中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史实,运用比较的方法得出“开天辟地”和“焕然一新”的历史结论。

学情分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学习板块的概述为我们讲述了四个问题:第一阶段说明了时代背景;第二阶段指出了兴起的标志;第三、第四阶段介绍了兴起的表现;第四阶段的最后为我们展示了革命的前景。

本课的标题取名为“伟大的开端”,意在说明: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它们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改变了20世纪中国的命运。课文通过两个部分来加以阐述:“五四风雷”——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20年代初出现的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正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中国革命出现新面貌的一个重要表现。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是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和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学习五四青年优秀的精神品质,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敬仰;同时,了解关于五四运动和中共一大的一些基本史实。难点为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和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并将它们融入到内心世界。五四精神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属于抽象概念,对于以直观思维为主的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关于“五四精神”,以五四爱国运动过程中爱国人士的言行表现和课文图表等史料着手,通过概括图表史料的共同点,形成抽象概念——“五四精神”;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或教师直接介绍民主革命中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史实,运用比较的方法得出“开天辟地”和“焕然一新”的历史结论。

板书设计:

1、爆发原因:巴黎和会。

前期:

五四运动       2、经过:  中期:

后期:

3、结果:

4、历史意义:

1、历史背景:

中共诞生       2、中共“一大”:1921、7月 上海。

3、历史意义:

教学设计:

看完之后:

师提问:中日双方在会上辩论的焦点是什么呢?(是山东问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借口对德国宣战,出兵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趁机窃取了山东的主权,日本认为中国已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德国在山东特权应转让给日本,无需在会议上讨论。

同学们,听了顾维钧反驳,你们感觉怎么样?(真是有理有据,意正言辞,痛快淋漓)参加和会的各国代表有什么反应?(与会代表的一致赞扬他,说他是一个真正剪掉辫子的中国人)可是中国的合理要求得到同意了吗?帝国主义国家根本没有理睬中国人民的正当要求,在和约中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各种特权,全部让给日本。我们也是战胜国呀,为什么还任人宰割?弱国无外交呀!同学们!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太弱了,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实行对内镇压人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美、英、法和日本其实都要控制和侵略中国。列强出卖了中国的利益,中国人民答不答应?(不答应)。

就这样在中国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终于爆发了。

一、五四风雷。

(一)、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师板书)。

老师提问,由学生回答:阅读63页的两段的内容与五四爱国运动有什么联系?(它们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根据63页的两段内容提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国家主权为什么仍然遭侵犯?(组织学生讨论:1、中国当时受日本唆使参加一战。虽是战胜国,但受制于日本,不可避免被其宰割。2、中国自鸦片战争失败以来,一直遭受外国的侵略宰割。得出结论: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当时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弱;北洋军阀政府仍然实行封建统治;帝国主义在中国仍然享有许多特权;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之中。)。

所以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是中国人民反抗列强的必然举措。

(二)、五四运动的经过(师板书)。

学生阅读64页内容,老师提问:五四爱国运动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得出:

1、前期:中心在北京,运动主力为学生。

2、中期:中心在上海,运动主力为工人。

3、后期:全国各地,工人商人学生的大联合(师板书)。

(三)、五四运动的结果(师板书)。

阅读65页第一段,总结得出五四运动的结果:

1、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了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

3、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四)、五四运动的意义(师板书)。

五四运动是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老师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1)性质:五四爱国运动使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原因:a、五四爱国运动的目标。这从运动中学生提出的口号和书上《北京学生界全体宣言《等资料都可以看出来,五四爱国运动的目标使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实质使反帝反封建。这同以前各种运动显然是有区别的。

b、五四爱国运动的力量。青年学生起了先锋的作用,工人阶级在运动的后期成了运动的主力军,李大钊、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指导和推动了运动的发展,并起了领导作用。正是由于运动的领导与中坚力量区别于以往一切运动,才使这场运动具有彻底性,并取得了初步胜利。

(2)青年学生起了先锋的作用,工人阶级在运动的后期成了运动的主力军,李大钊、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指导和推动了运动的发展,并起了领导作用。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讨论:五四运动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表现在哪里?(如学生理解能力较强,老师可以作进一步解释。)。

a、领导阶级:无产阶级领导,这是以前的中国革命中所没有的。

b、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与以前指导中国革命的资产阶级思想理论相比,是全新的,是最革命的,是最科学的。

c、群众基础:具有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参加的有学生、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为革命力量的团结作了一次成功的准备和预演。

d、革命前途:此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要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社会,由于领导阶级的局限性,革命失败。无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要把中国引向社会主义社会,革命在经过艰难曲折后走向胜利。

e、历史时代:由于它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也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客观上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老师:五四运动是一场政治运动,同时又是一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运动,五四运动最伟大的功绩在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相结合,那么中国共产党正是这一伟大功绩的产物之一。通过越多65页最后一段内容,我们就可以得出这一结论。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诞生时机的成熟(师板书)。

阅读65页最后一段小字内容,展示《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设问: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于哪些地方?(国外有东京和巴黎;国内有北京、上海、济南、武昌、长沙、广州等)。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2、工人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

3、早期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老师设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了哪些地方的党员?(上述国外和国内的党员)。

(二)、标志(师板书)。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阅读课文回答: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地点,参加大会的代表以及大会的主要内容?

时间:1921年7月23日。

地点:上海。

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选举中央局书记:陈独秀。

大会的内容:确定党的名称。

制定党的奋斗目标。

确定党当前的任务。

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

(三)、历史意义(师板书)。

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给灾难沉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讨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新”表现在?

引导学生回忆:旧民主主义革命中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失败的史实。联系中国革命今后取得的胜利:如抗日战争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等,得出结论。(如学生理解能力较强,老师可以作进一步解释。)。

“新”是指:

a、新的全国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

b、新阶级的代表:代表无产阶级即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

c、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

d、新的道路: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e、新的目标:最终要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时代的产物,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开始了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在中国的领导之下,先后出现了工人运动的高潮,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和成就,抗战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最终推翻并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课文最后一部分就简单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的一些情况。

小结:

观看幻灯片小结部分。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斗争性加强,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同时这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群众性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选择了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新的发展前途——社会主义,诞生新的舵手——中国共产党。

作业:

完成幻灯片小测验。

完成自我测评。

反思:

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最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空间,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读《伟大的开端》心得体会

在历史上留下悬疑的不仅有这次会议时间的始末、代表权的争论,还有此次会议产生的两份重要文件以及至今未见影踪的“宣言”。

经过代表们激烈争论后制定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确立了共产党的纲领及奋斗目标。令人惋惜的是,这两份珍贵文件的原件并没有保存下来,现存于世的有前苏联的俄文版和陈公博的英文版。

陈公博后脱党,1923年2月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924年完成了《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的硕士论文,在其论文附录中收入了中共“一大”的纲领和决议案这两份文件,后来随着学术交流传到中国,这是英文版“一大”党纲的由来。俄文版是1_7年苏共中央移交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的档案,其中第九卷中有中共“一大”的这两份文件,现保存于中央档案馆。这两个版本的具体内容完全相同,只是在个别文字上略有差别。研读这份党纲,你会惊讶地发现,它与《美国共产党党纲》和《美国共产党宣言》内容有些相似,可见刚组建的中国共产党参考了曾经发表在《新青年》上的美国统一共产党的章程和纲领。

至于中共“一大”上是否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宣言》,不少与会代表回忆中都肯定会议讨论过宣言,并因对南北政府的观点分歧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据陈公博的说法,会议最后决定由他把“宣言”带到广州,交由当选为中央局书记的陈独秀来决定是否发表。由于陈公博在陈独秀那里力陈“宣言”内容偏激终“决定不发”,致使这份手稿未能发表。

当年,参会13名代表的平均年龄尚未超过28岁,如初日般朝气磅礴,意志风发,其领袖陈独秀、李大钊亦只有42岁和32岁。他们中具有大学学历的就有李达、李汉俊等7人,中师学历的有毛泽东等4人,高师学历的陈潭秋1人和中学学历的邓恩铭1人。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中,他们辨别着时代前进的方向,在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复杂中选择后来的道路,这其中有奋斗目标始终如一的毛泽东、董必武、王尽美、何叔衡、邓恩铭、陈潭秋共6人,有离开党组织后为党作出有益贡献的李达、李汉俊、刘仁静、包惠僧4人,也有脱党沦落为后人所不齿的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3人。而这次会议的开幕时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经学者多方考证,方才将其定格在197月23日。至于闭幕时间,仍存在几种说法,尚未能最终确定。

1921年的中国并不太平。仅史书明确记载的地震就达10次,水灾、旱灾、火灾及鼠疫此起彼伏;国内军阀混战,匪盗和兵乱蜂起。中共一大,这个后来被称为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的开天辟地大会,当时在社会上却没有引起任何注意。然而,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了。

从历史的眼光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肇始,就确立了鲜明的旗帜,规定了革命前进的方向。一个共产主义的巨影开始在中国踯躅着,反射出这个巨影的中坚力量,充满着勇往直前和专心致志的革命精神。

“作始也简,将毕也钜。”创业维艰并不能阻挡共产党人前进的步伐。树德里的灯光从窗棂门缝中透出,照亮了中国共产党前行的征途,引导着中国共产党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乘风破浪,抒写了从建党到执政的辉煌篇章,构筑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

读《伟大的开端》心得体会

维经斯基终于要回国了。

191月,共产国际在伊尔库茨克设立远东书记处。原俄共中央远东局委员、苏俄红军第五军军事政治委员会委员舒米亚茨基上任之初,就想到了维经斯基,并任命他为远东书记处的秘书。而维经斯基在奉命回国之前,向李大钊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能派出一名中国共产党组织的代表同去远东书记处协助工作。

此时,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早已成立,取名“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组织;随后,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也正式成立;同一时期,湖北、广东、济南、湖南也先后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风生水起,在此时派出代表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工作,对中国共产党未来的发展,对中国共产党国际影响的扩大,都是一个绝好的契机。

机不可失!可是,派谁去好呢?

李大钊考虑再三后决定派张太雷去,自有他的理由:第一,张太雷参加过“五四”运动和工人运动,革命立场坚定,工作积极负责;第二,张太雷加入了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筹建了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具有革命工作实践经验;第三,张太雷当过鲍立维和维经斯基的翻译,并获得了他们的好评;第四,张太雷大学毕业后,目前尚无固定工作,可以立即动身赴任。

维经斯基一听是派张太雷去,自然高兴,不过他也担心:“张先生会同意吗?”李大钊对张太雷的思想和为人了如指掌,自然信心十足:“一定会去!”

对早期的中国共产党组织来说,则不仅是抓住了一个扩大国际影响的契机,而且也为物色参加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人选埋下了一个伏笔。

读《伟大的开端》心得体会

197月,上海望志路106号,共产主义小组代表们从四面八方走到这个红色起点,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

_年风雨历程,这个熠熠生辉的红色起点,为今天昭示了一颗初心、一种信仰。这值得我们一再追寻历史——为何是上海这座城市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这一历史选择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必然性?这需要我们总是牢牢铭记——不忘初心,肩负使命砥砺前行。

南昌路100弄,这条上海小弄堂,在四周车水马龙的映衬下,静谧地诉说那段历史。_年前,这里诞生了中国大地上第一个共产主义组织。

南昌路100弄2号,是《新青年》编辑部的旧址,也是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建之地。19,陈独秀风尘仆仆来到这里。

五四运动中,陈独秀因散发传单被捕,遭囚禁近百日。此后,在李大钊护送下,他离开北京,辗转天津,由海路来到上海。

意属上海,是因为这座城市的底色是红色的。“中国共产党诞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代表着先进文化,工人阶级则代表着先进生产力,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胚胎里的红色基因。

当时出版印刷业的发达,使上海成为思想舆论传播的重镇,维新派、改良派、革命派……各类思想学说争相登场、展开论战。而随着陈独秀的南下,上海又迅速崛起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中心。

住在上海的李达、李汉俊、陈望道、施存统等留日归国学生,都热心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1920年4月,由陈望道翻译,陈独秀、李汉俊校译的《共产党宣言》,以“社会主义研究社”的名义出版。

读《伟大的开端》心得体会

_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新回顾那一个历史时刻,细节虽已模糊,但意义却更为清晰。在中国共产党诞生_周年前夕,本报“朝花·夕拾”专栏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联合推出“伟大的开端”特辑。今起隆重刊发首篇文章《树德里的灯光》。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召开过十八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在民主革命时期,分别在上海、广州、武汉、莫斯科和延安等地召开了七次党代会,其中,中共“一大”、“二大”和“四大”都在上海秘密召开。

共产国际代表现身上海。

1921年夏季的上海,濡湿闷热。租界的洋人们沉浸在异域财富带来的快感与苦恼中,上海的小市民正在一如既往地终日劳作。没有人注意到,那天下午,一位年近40岁、身材高大的外国人正踏步走下十六铺码头的台阶。化名为安德莱森的这名外国人戴一副金丝边框眼镜,衣着考究,他搭乘的“阿奎利亚”号(acquila)轮船经过一个半月的航行,途经新加坡来到上海。自3月份离开莫斯科后,他沿途游历维也纳、威尼斯,到达上海已是6月3日。他正是共产国际派往中国的代表——马林(原名:亨德立克斯·斯内夫利特)。在此前后,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也来到了上海。

他们来不及欣赏这个城市的繁华景象,而是急切地要面见李达、李汉俊两位中国人。李达、李汉俊,这两位曾经留学日本并读过大量社会主义文献的年轻学者,此时已是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员。他们接待了陌生的外国来客。

1920年秋到1921年上半年,北京的李大钊、武汉的董必武、济南的王尽美、长沙的毛泽东、广州的谭平山以及留日的施存统、留法的张申府等人已先后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如何将中国这些分散的小组发展成一个有影响力的政党,马林、尼克尔斯基与上海的这两位成员商议,应当尽快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和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等事宜。于是,李达、李汉俊立即写信,函告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让每地速速选派两名代表赶赴上海开会。

伟大的开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

根据一大的主要内容、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和课外知识等,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提高史论结合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师拟好的专题,自由组合、选题,随即开展资料收集、分析工作,以在课堂上发表观点,增强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选取优秀影视片片段或有代表性的图片等各类资料,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发其学习五四青年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等史实,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敬仰。

重点难点 。

重点是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和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学习五四青年优秀的精神品质,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敬仰;同时,了解关于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一大的一些基本史实。

难点为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和认识中共成立的伟大意义,并将它们融入到内心世界。

导入:课前做一定的准备工作,将课本内容分成若干小专题:“初探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五四运动基本过程介绍”“我所理解的五四精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用中国革命史上的具体事件说明,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每一问题由相应研究小组主讲,其他同学补充、提问,教师做原则性指导和把握时间。直接观察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各项要求。

授新课:

一.五四风雷。

1.初探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导火线(直接原因)。由学生主讲。

根本原因。指导学生探究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知道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反抗列强的必然举措。

2.五四运动基本过程介绍。

学生主讲,可展示有关资料。教师点明几个问题:这是一场遍及全国的反抗斗争;运动的后期,斗争的主力和重心发生了转移;斗争中学生(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商人各革命阶级力量得到了团结。

3.五四运动的意义。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学生对其为什么能被作为“标志”置疑,通过“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对比简表”帮助学生认识。

旧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反帝。

反封建 人民群众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资产阶圾共和国 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社会主义。

开展讨论活动“我所理解的五四精神”,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诞生时机的成熟。根据课文指导学生提炼出三个方面,强调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

2.诞生的标志。学生主讲,了解基本知识点;展示有关资料。

3.历史意义。开展讨论活动: “用中国革命史上的具体事件说明,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加深学生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意义的认识。(具体事件如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和成就,抗战的胜利,解放战争胜利最终推翻并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等)。

三.工人运动的高潮。

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简单了解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时间、范围、主要工人运动的名称。指导学生思考工人运动转入低潮的原因(如工人阶级自身队伍不够壮大,没有军事力量,敌人力量强大且异常残暴等)。

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适当地展示各类资料增强教学中的直观性,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伟大的开端》读书笔记伟大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一2113大刚开始是在上海举行的。1952617月23日至30日在上海市区黄陂4102南路374号(原法租1653界望志路树德里106号)秘密召开,各地的7个共产主义小组派出了12名代表出席,他们代表了全国的53名共产党员,这些代表是: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北京代表张国焘。刘仁静;武汉代表董必武,陈潭秋;广州代表陈公博;长沙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济南代表王尽美,邓恩铭;旅日代表周佛海,此外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也参加了会议。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柯尔斯基列席了会议。

7月30日,会议遭受法租界巡捕房的侵扰。首先闯入会场的叫程子卿,他是黄金荣的把兄弟,利用这层关系进入巡捕房,任华人探长。原来马林由莫斯科途经欧洲来华,曾在维也纳被警察局拘捕,虽经营救获释,但其行动一直作为“赤色分子”被严密监视。具有丰富秘密工作经验的马林,警觉地说这人一定是“包打听”,建议立即停会,大家分头离开。果然,十几分钟后两辆警车包围了一大会址,法籍警官亲自带人进入室内询问搜查,没有找到多少证据,威胁警告一番后撤走了。这次冲击虽然没有带来重大损失,毕竟一大不能再在原址进行了。转移出来的一大代表当晚集中于李达寓所商讨,大家一致认为会议不能在上海举行了,有人提议到杭州开会,又有的提出杭州过于繁华,容易暴露目标。当时在场的李达夫人王会悟提出:不如到我的家乡嘉兴南湖开会,离上海很近,又易于隐蔽。大家都赞成,觉得这个安排很妥当。第二天清晨,代表们分两批乘火车前往嘉兴。两位国际代表目标太大,李汉俊、陈公博也因经历一场虚惊,都未去嘉兴。10时左右,代表们先后到达嘉兴车站,在鸳湖旅馆稍事休息后,登上事先租好的南湖画舫。这是一个阴天,下起了蒙蒙细雨,游人渐渐离去,秀丽的南湖显得格外清静优雅。11时许,一大会议在缓缓划行的画舫上开始了。南湖会议继续着上海30日未能进行的议题,先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这份15条约700字的简短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提出了发展党员、建立地方和中央机构等组织制度,兼有党纲和党章的内容,是党的第一个正式文献。接着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对今后党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鉴于党的力量还弱小,决定以主要精力建立工会组织,指导工人运动和做好宣传工作,并要求与其他政党关系上保持独立政策,强调与第三国际建立紧密关系。下午5时,天气转晴,湖面上一艘汽艇向画舫急驰而来。大家因有上海的经历而提高了警惕,立即藏起文件,桌上摆出麻将牌,装扮成游客。后来打听到这是当地士绅的私人游艇,大家才松了一口气,会议仍继续进行。最后,一大选举中央领导机构,代表们认为目前党员人数少、地方组织尚不健全,暂不成立中央委员会,先建立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并选举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党的第一个中央机关由此产生。会议在齐呼“第三国际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声中闭幕。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伟大的开端》读后感作文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中,苏俄和共产国际在中国的活动是推动中共早日成立的一个关键因素。”章百家说。

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成为国际共运的中心。借助一战后欧洲和世界各地出现的革命形势,为改变苏俄政权所处的极其困难的环境,列宁联合30多个国家的共产主义者于193月发起成立了共产国际,也称第三国际。此后,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世界上各主要国家共产党纷纷成立。但不久,欧洲的革命浪潮趋于消退。列宁便越来越把注意力转向远东和中国,寄希望于那里的革命运动。

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一个27岁的俄国青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上海。此前,他先去见了李大钊,经李大钊介绍,他到上海与陈独秀会晤。维经斯基此来还有个任务,就是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

吴海勇认为,当时上海畅达的交通、通讯以及经济文化实力,已经形成很强的国际影响力,在上海布局,也是苏俄和共产国际落下的关键一子。

194月的一天,陈独秀在老渔阳里寓所接待了维经斯基,后者向他提出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建议。8月,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新青年编辑部成立,定名为“中国共产党”。维经斯基12月从上海启程回国。

半年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来到上海,与他同行的还有共产国际远东局书记处派出的尼克尔斯基。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共产党,1921年7月23日,两人还参加了中共一大会议。

“过去对尼克尔斯基所知甚少。近年发现的资料显示,他是搞工人运动出身。”吴海勇说,足见共产国际对于上海这座城市产业工人密集这样的特质是有考量,并自觉加以利用的。

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了。正如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写道,“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伟大的开端》读后感作文

中共一大为什么选择在上海召开,而不是选择在李大钊所在的另一个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中心北京,也不选择当时陈独秀所在的广州呢?这是因为上海具有其他地方所不具有的独特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和地域交通等区位优势。

当时的北京处在北洋政府的控制之下,对群众的爱国运动始终采取高压政策,对所谓的“过激主义”防范尤甚,对一些建党主要人物也进行了严密的监视。同时期的广东,政局也比较混乱,且广州地处南岳,此时粤汉铁路还没有通车,交通不便,从北方去广州路途遥远,走海路则要途经香港,又不安全。

上海是远东第二大都市,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上海也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怪胎,形成了华界、公共租界、法租界“一市三治”或“四界三治”的政治格局。特殊的管理体制和相对宽松的环境,为革命活动提供了缝隙,因此,近代以来上海一直是革命党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相比华界,租界有更多的舆论出版自由,新闻出版业发达。加之上海是一个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城市,这一切为各种新学说、新思潮的传播提供了可能。

上海地处南北海岸线中点,水陆交通发达,邮政电信快速方便。上海社会华洋杂处,人员复杂,租界中生活着各国侨民。19的上海有数量可观的俄侨,他们主要生活在法租界。这为苏俄和共产国际代表在上海的活动,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无形中起了掩护作用。1920年5月,维经斯基在上海设立了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领导东亚的革命运动。

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共产国际代表起了很大作用。1921年6月3日,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先后到达上海。他们同中共上海发起组的负责人李汉俊、李达等取得了联系。经过几次交谈,他们建议应当及时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于是,李汉俊、李达与当时在广州的陈独秀和在北京的李大钊通过书信商议,决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随即李汉俊、李达写信请各地党组织各派代表二人到上海开会。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李汉俊哥哥李书城家里举行,来自国内六个党的早期组织及旅日党组织的十三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会上致词,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表示了祝贺。最后一天的会议因租界巡捕干扰,无法继续在上海举行,于是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在一艘游船上举行了最后一天的会议。

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最终目的、以马列主义为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伟大的开端》读后感作文

196月,当上海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之时,远在万里之遥的莫斯科,张太雷、俞秀松、杨明斋三位中国共产党人正肩负着千钧压力,为襁褓中的中国共产党亮相共产国际舞台,进行着一场生死较量,并且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抓住契机,初登舞台。

1921年1月,共产国际在伊尔库茨克设立远东书记处。原俄共中央远东局委员、苏俄红军第五军军事政治委员会委员舒米亚茨基上任之初,就想到了维经斯基,并任命他为远东书记处的秘书。而维经斯基在奉命回国之前,向李大钊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能派出一名中国共产党组织的代表同去远东书记处协助工作。

此时,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早已成立,取名“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组织;随后,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也正式成立;同一时期,湖北、广东、济南、湖南也先后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此时派出代表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工作,对中国共产党未来的发展,对中国共产党国际影响的扩大,都是一个绝好的契机。

李大钊考虑再三后决定派张太雷去。为了革命,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张太雷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征程,成为了第一个在共产国际参加工作的中国共产党人。

1921年3月29日,受上海共产党组织派遣,俞秀松到莫斯科,住进德累斯顿旅馆,与张太雷同住一个房间。杨明斋紧随俞秀松到了伊尔库茨克,并向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汇报了中共建党及同共产国际的关系问题。随后,前往莫斯科。

《伟大的开端》读后感作文

191月,共产国际在伊尔库茨克设立远东书记处。原俄共中央远东局委员、苏俄红军第五军军事政治委员会委员舒米亚茨基上任之初,就想到了维经斯基,并任命他为远东书记处的秘书。而维经斯基在奉命回国之前,向李大钊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能派出一名中国共产党组织的代表同去远东书记处协助工作。

此时,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早已成立,取名“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组织;随后,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也正式成立;同一时期,湖北、广东、济南、湖南也先后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此时派出代表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工作,对中国共产党未来的发展,对中国共产党国际影响的扩大,都是一个绝好的契机。

李大钊考虑再三后决定派张太雷去。为了革命,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张太雷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征程,成为了第一个在共产国际参加工作的中国共产党人。

1921年3月29日,受上海共产党组织派遣,俞秀松到莫斯科,住进德累斯顿旅馆,与张太雷同住一个房间。杨明斋紧随俞秀松到了伊尔库茨克,并向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汇报了中共建党及同共产国际的关系问题。随后,前往莫斯科。

《伟大的开端》读后感作文

7月12日,是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最后一天。

按原计划,张太雷将在这一天的大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作演讲。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代表第一次走上国际讲台,第一次向全世界发布宣言,张太雷、俞秀松、杨明斋在会前做了充分准备,撰写了中国共产党《致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报告》,长约一万五千字。可在会议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后,大会突然作出决定:每位代表发言不得超过五分钟。

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人毫无思想准备。就在张太雷迅速镇静下来、调整思路的时候,大会执行主席已经宣布:“现在请中国共产党代表张太雷同志发言。”

穿着一身西装、身材魁梧的张太雷从容不迫地走向讲台,以中国共产党的名义,亮相在代表们热情新奇的注视之中,亮相在共产国际的舞台之上。

没有了讲稿,却有着自信的微笑。

“亲爱的同志们,我本想向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概况和中国反帝斗争的各种革命力量,但是时间太有限了,在五分钟的时间里,我只能向大家指出远东共产主义运动对世界革命的意义。”张太雷用洪亮而有力的声音开始了他的演讲。他站在世界革命的高度,谈及了远东的问题,使得那些长期以欧洲为中心而忽视东方的人为之一震。

《伟大的开端》读后感作文

1921年夏季的上海,濡湿闷热。租界的洋人们沉浸在异域财富带来的快感与苦恼中,上海的小市民正在一如既往地终日劳作。没有人注意到,那天下午,一位年近40岁、身材高大的外国人正踏步走下十六铺码头的台阶。化名为安德莱森的这名外国人戴一副金丝边框眼镜,衣着考究,他搭乘的“阿奎利亚”号(acquila)轮船经过一个半月的航行,途经新加坡来到上海。自3月份离开莫斯科后,他沿途游历维也纳、威尼斯,到达上海已是6月3日。他正是共产国际派往中国的代表——马林(原名:亨德立克斯·斯内夫利特)。在此前后,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也来到了上海。

他们来不及欣赏这个城市的繁华景象,而是急切地要面见李达、李汉俊两位中国人。李达、李汉俊,这两位曾经留学日本并读过大量社会主义文献的年轻学者,此时已是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员。他们接待了陌生的外国来客。

19秋到1921年上半年,北京的李大钊、武汉的董必武、济南的王尽美、长沙的毛泽东、广州的谭平山以及留日的施存统、留法的张申府等人已先后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如何将中国这些分散的小组发展成一个有影响力的政党,马林、尼克尔斯基与上海的这两位成员商议,应当尽快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和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等事宜。于是,李达、李汉俊立即写信,函告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让每地速速选派两名代表赶赴上海开会。

《伟大的开端》读书笔记伟大的开端

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关系等问题,尚未完全弄清楚。对此,陈独秀表示:“我们不必做中国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开始就发表一个《共产党宣言》,我们只是要做边学边干的马克思主义的学生,现在可以先将中国共产党组织起来,党纲和政纲留待正式成立以后再去决定。”

成立三个月后,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拟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大约2000多字,分为三个部分: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共产主义者的目的、阶级争斗的最近状态。

宣言重申了《共产党宣言》开宗明义揭示的阶级社会是阶级斗争历史的原理,指出:“阶级争斗从来就存在人类社会中间,不过已经改变了几次状态,因为这是以生产工具的发达为转移的。”

宣言表示坚信《共产党宣言》所阐明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以及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掘墓人的结论,强调无产阶级努力的发展和团聚“会使资本主义寿终正寝的”。

宣言公开阐明自己崇信马克思的国家学说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一个没有经济剥削、没有政治压迫、没有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革命的关键在于“组织一个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

宣言全文用“共产党”7次,用“阶级争斗”14次(另用“阶级冲突”1次),用“无产阶级专政”8次(另用“劳农专政”1次),用“共产主义”、“共产主义者”、“共产主义社会”16次,用“资本家”、“资本主义”、“资本制度”28次,提到“俄国”、“俄罗斯”有10次。

《宣言》当时没有对外发表,仅作为接收党员的标准,但它实际上起了临时党纲的作用,为后来一大的党纲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后来在《党史资料汇编》上读到了这篇《中国共产党宣言》,并写了一段重要批语:“不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只提社会主义的革命,是空想的。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则是基本正确的。但土地国有是不正确的。没有料到民族资本可以和平过渡。更没有料到革命形式不是总罢工,而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基本上是农民战争。”

这几句言简意赅的批语,既肯定了这份历史文献作为党的革命纲领“是基本正确的”,又指出它在革命阶段、土地纲领、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方针以及革命斗争主要形式等方面存在认识错误或不足。

学习伟大开端心得体会

在高中这几年的学习中,我们经历了许多学习的开端,例如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新的学科的学习等等。而学习的开端也往往决定了我们在学科中的成绩和态度。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学习伟大开端心得体会。

首先,对于新学科的学习,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拥有兴趣和好奇心。在初学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资料,观看相关视频或纪录片等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兴趣和对该学科的好奇心。同时,我们也可以向老师或学长学姐请教,获取更多的资讯和资源,拓宽自己的视野。

其次,在新学科的学习中,我们也需要有良好的方法和策略。我们可以通过查找相关学习资料,制定学习计划和进度表,参加相关的课外活动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此外,我们也可以利用一些学习网站和学科论坛来查找相关问题的解答和学科的最新动态,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水平。

最后,我认为学习伟大的开端还包括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在学习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这时候我们需要保持耐心和毅力,不要轻易放弃。同时,我们也需要有一定的自我认知和成长心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不足和进步,积极探索成长的可能性。

在学习伟大的开端中,最关键的是拥有一个积极进取的心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学习中获得成果和收获。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地提升自我,发掘自己的潜力和可能性,为未来的成长做好准备。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