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汇总19篇)

时间:2023-11-15 06:15:07 作者:LZ文人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汇总19篇)

教学计划的编写需要反复修改和完善,以适应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发展需求。下列是一些经典的教学计划例子,供广大教师进行参考和借鉴。

初一《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我通过看了视频学习之后在《有理数的加法》的教学中,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较快地由教师给出法则,用较多的时间(30分钟以上)组织学生练习,以求熟练地掌握法则;另一类是适当加强法则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相应地适当压缩应用法则的练习,如本教学设计.

现在,试比较这两类教学设计的得失利弊.

第一种方案,教学的重点偏重于让学生通过练习,熟悉法则的应用,这种教法近期效果较好.

第二种方案,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在这节课上不仅学懂了法则,而且能感知到研究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这种方案减少了应用法则进行计算的练习,所以学生掌握法则的熟练程度可能稍差,这是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但是,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将千万次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故这种缺陷是可以得到弥补的.第一种方案削弱了得出结论的“过程”,失去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的一次机会.权衡利弊,我们主张采用第二种教学方法。

总之,课堂教学千变万化,总会有一些让教师所意想不到的“节外生枝”,比如学生突然提出一个问题,课堂秩序突出失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出现这些问题教师该怎么应付呢?教师如果还按原先设计的方案去教学,那是行不通的,这时考验的就是教师的智慧,它需要教师临时生成适合于当时情境的教学设计,要围绕目标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方法,使教学过程能顺利地进行下去,调控课堂的有效方法就是提问。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我说课的题目《有理数的减法》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下面将从五个方面说说我的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说教材。

(一)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正负数、相反数、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之后,以七年级数学上册第61至63页的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有理数减法运算的例一、例二、例三为课堂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一种基本的有理数运算,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是学生把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

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使学生了解加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了解数学中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探究分析数学知识方法的能力。

(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自主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并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并采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重点在于自我探究找出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自主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附教学工具:温度计、投影仪、多媒体。

三、说学法。

本节课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让学生亲历从列举特例到猜想出一般的减法法则及验证归纳(不完全归纳)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运用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有关问题。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1、复习有理数加法法则,为新课的讲授作好铺垫。

3、自然过渡到乌鲁木齐的温差的计算问题,在学生列出算式4–(–3)后,怎样进行这里的减法运算呢?由问题的给出,激发学生探究解决的能力,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板书课题)。

通过温度的比较让学生明白减法的实际意义在于同类量之间的比较,为后来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从学生身边的实际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同时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使学生乐于进一步探索。

教师鼓励学生充分探索计算4–(–3)的方法,得出结果为7.

在学生得出4–(–3)=7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减法4–(–3)=7与加法4+3=7这两个算式及其结果,讨论得出4—(—3)=4+3.再给出以下算式减法5—2=3加法5+(—2)=3继续让学生比较上面这两个算式并讨论得出5—2=5+(—2),再由学生举一或两个类似的例子。

通过以上特例由学生对有理数的减法计算提出初步的猜想“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猜想后及时让学生分小组完成课本第62页的计算下列各式。

最后请学生根据上面的数学活动经验自主总结归纳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教师板书这一法则)。

用式子表示为a—b=a+(—b)。

这里计算可采取逆运算的方法,或利用温度计直接数读数的方法等等。

学生得出结果的方法可能不一样,教学中只要是合理的就应给予鼓励。对具有新意的解法应表扬肯定,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再次对5—2=5+(—2)=3的观察、比较,是进一步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基础。并且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算式的规律,帮助学生探索其中的内在关系。

学生通过不断列举不同代表性的特例,而这个“举例”过程,正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正是一种对数学素养的培养。

此题目的是使得上面的初步猜想得到证实。

学生的归纳可能不规范,教师可请学生互相交流、补充使之规范,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简明的字母表示方法,体现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为今后学习字母表示数作准备。强调运用法则时:(1)被减数不变,减号变加号,减数变为其相反数。(2)再利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1、师生共同完成第62页例1,其中第(1)小题教师讲解,其余各题请学生完成。

2在完成例1后,教学中采用分小组竞赛的方法及时处理第63页“随堂练习”。

3、师生共同完成第62页的例2、第63页例3。

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并熟练利用减法法则进行减法运算。

教师讲解第(1)小题时要点明算理,规范解答。讲解时注重让学生复述有理数减法法则,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熟悉,并注意归纳有理数减法的规律,而不机械地将减法转化成加法。

互动交流式的练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更积极主动。学生在活动中能体会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肯定,假如有错误,请其它同学纠正,并指出错误原因。

例2、例3是实际问题,它们的解答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在做完例一后,让学生估测本教学楼的高度,并估算8848米相当于多少座教学楼的高度,从而感受8848米这个高度。

师生一起分析第65页联系拓广题1.在弄清题意后,请学生填写方阵图。

解决问题的核心是找到“每个数都加上的同一个数”是什么,这就是有理数的减法在这个实际情境下的应用。

另一方面,本题也提供了一个三阶幻方的一般填法,拓展了知识面,并为题2的思考提供参考。

师生共同完成。

1、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

2、对这些内容你有什么体会,请与你的小组交流。

3、减法运算的法则。

a—b=a+(_—b)。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能说出自己的收获,及还存在的问题。

1、课堂作业:

课本第63至64页习题2.6第1、2、3、4题。

2、课外思考:

课本第64页问题解决题1。

利用课堂作业及时反馈本课重、难点。

利用课外思考给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五、板书设计:

探索、归纳。

例1。

学生练习。

例2例3。

巩固练习。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一)地位、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了解数学中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探究分析数学知识方法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难点: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将采用探究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等。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教师并适时运用电教多媒体动画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并自我探索找出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附教学工具:温度计、投影仪、多媒体。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一)引入课题环节:

2、(提问)用算式表示:与-3的和等于-10的数。

(根据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列出减法算式后提出问题:怎样进行这里的减法运算呢?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是什么呢?由问题的给出,激发学生探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新课讲解环节:

1、通过投影仪给出以下算式:

减法加法。

(+10)-(+3)=+7(+10)+(-3)=+7。

让学生比较上面这两个算式并讨论后得出:

(+10)-(+3)=(+10)+(-3)。

再给出以下算式:

减法加法。

(+5)-(+2)=+3(+5)+(-2)=+3。

继续让学生比较上面这两个算式并讨论后得出:

(+5)-(+2)=(+5)+(-2)。

从而,它启发我们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成加法进行。

2、讲解课本p80的内容,回答复习题2提出的问题即如何求(-10)-(-3)的结果。通过分析讲解,请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最后老师再完整地总结出法则。

文字叙述: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字母表示:a-b=a+(-b)(说明:简明的表示方法,体现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实际运算时会更加方便)。

强调运用法则时:被减数不变,减号变加号,减数变成其相反数。

减数变号。

(减法============加法)。

4、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巩固方法,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计算:(1)(-3)-(-5);(2)0-7。

例2.计算(1)7.2-(-4.8);(2)(-3-)-5。

说明:讲解时注意让学生复述有理数法减法法则,加深学生对法则的认识,并注意归纳有理数减法的规律,而不机械地将减法转化成加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减法运算逐步省略化成加法的中间步骤作准备。

(三)巩固练习环节:

让学生完成课本p82的练习2、3,巩固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运用,强化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第2题口答,第3题请6个学生上台板演。对回答好的同学给予表扬肯定,如果有错误,请其他同学纠正。

(四)课堂小结环节:(师生共同完成)。

本节课学习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时转化成加法进行计算,即a-b=a+(-b)。

(五)布置课后作业:课本p83习题2.6的2、3、4、5的偶数题。

通过作业反馈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的效果,以利课后解决学生尚有疑难的地方。(六)板书设计:(略)。

下一篇:没有了。

有理数减法教学设计精选_

一、教法、学法分析。

有理数的减法是在学习了数轴、绝对值、有理数的加法之后,以有理数减法法则和减法运算为主要由容的一课。本节课的学习是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的减法运算的拓展,在已学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的基础上,通过对有理数减法的学习,初涉解决“较小数不能减大数”的问题。利用化归的思想将加与减两种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同时也为学习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我采用了引导一发现法组织教学:

本节课我鼓励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便完成本节课教学饪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减法运算到加法运算的转化,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归纳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中,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难点:在实际问题中体会有理数减法的意义,并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工具: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将水银柱平放,可以抽象地看成一条数轴。在数轴上表示4的点与表示一3的点相距多少个单位长度?学生:7教师:非常正确。表示4的点与原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原点与表示-3的点相距3个单位长度,所以4+(+3)=7℃,并板书到黑板上。

学生1:每组式子里的被减数相同。

学生2:运算结果相同。

学生3:每组式子里的被减数相同,加号变成减号,减数变成了它的相反数,结果相同。教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

学生2::a-b=a+(-b)。

教师:在有理数的减法运算里有两点要注意:1.减法运算转化成加法运算,2.减数变成它的相反数。

【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擘习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点评:给学生提供探索交流和展示自我的空间,通过交流,互相启发,学生进步理解所学知识,在交流中解决问题。经过多角度认识问题,多种形式表达问题,多种策略恩考问题等活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同时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解决问题,应用新知:

教师:大家回答的很好,给他们掌声。学生:很高兴地给同学们鼓掌。教师:出示例1例1.计算下列各题:

(1)-3-(-5)(2)o-7(3)7.2-(-4.8)(4)(-3.7)-5.6学生:到黑板演板。

【教师给予纠正格式,使学生解题规范化】.。

教师:出示例2:

教师:(1)通过本课的探讨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新的知识,你认为你有哪些方面的进步?(2)给你印象最深的问题是哪一个?你有何看法?学生:畅谈体验:收获和疑惑。

学生:先独立解决,然后交流答案。

学生:a=2或-2,b=5或-5;a-b有四个值,3或-3或7或-7。

教师:肯定学生的答案,给予鼓励。

点评:这里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小结本节知识,使学生回顾得到结论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逐渐养成学习总结的好习惯。

在本节课每一个教学流程,教师都设法让学生在心里留有余味,为后面的学习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让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把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在课堂小结中反思,在反思中将所学知识进行深化应用。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了解数学中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探究分析数学知识方法的兴趣。

难点: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将采用探究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等。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教师并适时运用电教多媒体动画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并自我探索找出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附教学工具:温度计、投影仪、多媒体。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教学的目的。

1、复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为新课的讲授作好铺垫。

2、(提问)用算式表示:与-3的和等于-10的数。

(根据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列出减法算式后提出问题:怎样进行这里的减法运算呢?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是什么呢?由问题的给出,激发学生探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1、通过投影仪给出以下算式:

减法加法。

(+10)-(+3)=+7(+10)+(-3)=+7。

让学生比较上面这两个算式并讨论后得出:

(+10)-(+3)=(+10)+(-3)。

再给出以下算式:

减法加法。

(+5)-(+2)=+3(+5)+(-2)=+3。

继续让学生比较上面这两个算式并讨论后得出:

(+5)-(+2)=(+5)+(-2)。

2、讲解课本p80的内容,回答复习题2提出的问题即如何求(-10)-(-3)的结果。通过分析讲解,请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最后老师再完整地总结出法则。

文字叙述: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字母表示:a-b=a+(-b)(说明:简明的表示方法,体现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实际运算时会更加方便)。

强调运用法则时:被减数不变,减号变加号,减数变成其相反数。

减数变号。

(减法============加法)。

4、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巩固方法,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计算:(1)(-3)-(-5);(2)0-7。

例2.计算(1)7.2-(-4.8);(2)(-3-)-5。

说明:讲解时注意让学生复述有理数法减法法则,加深学生对法则的认识,并注意归纳有理数减法的规律,而不机械地将减法转化成加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减法运算逐步省略化成加法的中间步骤作准备。

让学生完成课本p82的练习2、3,巩固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运用,强化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第2题口答,第3题请6个学生上台板演。对回答好的同学给予表扬肯定,如果有错误,请其他同学纠正。

(师生共同完成)。

本节课学习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时转化成加法进行计算,即a-b=a+(-b)。

课本p83习题2.6的2、3、4、5的偶数题。

通过作业反馈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的效果,以利课后解决学生尚有疑难的地方。(六)板书设计:(略)。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附练习题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8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难点: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用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二、新课。

你会计算吗?请大家试试。

2选择有代表性的算法板书。

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每位学生拿出一张纸,自己画上数位表。

在数位表上摆出56根小棒。

提问:从56根中去掉18根该怎么办?

看竖式,首先遇到6减8不够减,刚才我们拿小棒时遇到了从6根小棒拿8根不够减,是怎样做的.呢?(从6根里拿8根不够拿,我们是从5捆里拿1捆,把它拆开是10根,和个位上的6根合起来再拿的)。

在笔算时,当位上的6减8不够减时,也要从十位上拿出1,叫做从十位上退1,这时十位上是几减几?为什么是4减1?引导学生回忆操作过程,从6根里拿8根不够拿,我们是从5捆里拿1捆,把它拆开是10根,和个位上的6根合起来,所以只剩下4捆,十位上是4,可以这样说,从十位退1,十位上的数就少了1,为了不忘记从十位退1,要在竖式中被减数的十位上点一个退位点(用红粉笔)。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一)地位、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了解数学中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探究分析数学知识方法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难点: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将采用探究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等。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教师并适时运用电教多媒体动画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并自我探索找出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附教学工具:温度计、投影仪、多媒体。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一)引入课题环节:

1、复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为新课的讲授作好铺垫。

2、(提问)用算式表示:与-3的和等于-10的数。

(根据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列出减法算式后提出问题:怎样进行这里的减法运算呢?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是什么呢?由问题的给出,激发学生探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新课讲解环节:

1、通过投影仪给出以下算式:

减法加法。

(+10)-(+3)=+7(+10)+(-3)=+7。

让学生比较上面这两个算式并讨论后得出:

(+10)-(+3)=(+10)+(-3)。

再给出以下算式:

减法加法。

(+5)-(+2)=+3(+5)+(-2)=+3。

继续让学生比较上面这两个算式并讨论后得出:

(+5)-(+2)=(+5)+(-2)。

2、讲解课本p80的内容,回答复习题2提出的问题即如何求(-10)-(-3)的结果。通过分析讲解,请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最后老师再完整地总结出法则。

文字叙述: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字母表示:a-b=a+(-b)(说明:简明的表示方法,体现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实际运算时会更加方便)。

强调运用法则时:被减数不变,减号变加号,减数变成其相反数。

减数变号。

(减法============加法)。

4、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巩固方法,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计算:(1)(-3)-(-5);(2)0-7。

例2.计算(1)7.2-(-4.8);(2)(-3-)-5。

说明:讲解时注意让学生复述有理数法减法法则,加深学生对法则的认识,并注意归纳有理数减法的规律,而不机械地将减法转化成加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减法运算逐步省略化成加法的中间步骤作准备。

(三)巩固练习环节:

让学生完成课本p82的练习2、3,巩固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运用,强化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第2题口答,第3题请6个学生上台板演。对回答好的同学给予表扬肯定,如果有错误,请其他同学纠正。

(四)课堂小结环节:(师生共同完成)。

本节课学习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时转化成加法进行计算,即a-b=a+(-b)。

(五)布置课后作业:课本p83习题2.6的2、3、4、5的偶数题。

通过作业反馈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的效果,以利课后解决学生尚有疑难的地方。(六)板书设计:(略)。

下一篇:没有了。

有理数减法教学设计精选_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8848米有多少层楼高?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上一篇:2.4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

下一篇:2.2有理数的减法(1)(2)。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4。

有理数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共计两课时,加法运算律是第二课时的内容,依据教材的安排本节课应是让学生在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基础上来运用加法运算律,最终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因此加法的运算是本小节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初中阶段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在于本一节的学习。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有理数加法运算法则,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并能用有理数加法进行简化运算。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归纳能力,通过分类结合思想渗透,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尤其是简便计算能力的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

难点:灵活运用有理数运算律简便运算。

重难点的突破:

1、处理好知识之间的联系。适时复习,以旧带新,相互对比。

2、给出大量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思考、抽象概括、补充完善的过程,从不同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相同的数学模型。

认知:七年级的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还较低,学生爱表现、有较强的好胜心理等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结合学生的这些特征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所在。

能力:1.学生对正数加正数,正数加零的情况较为熟练,但计算准确率不高。

2.对异号两数相加确定符号,绝对值大减小掌握不好。

3.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

教法:以引导法为主,辅之以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全过程。

回顾复习,承前启后。

例题讲解,合作学习。

应用练习,巩固新知。

归纳总结,反思提高。

作业布置。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揭示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建议。

本节重点是运用法则熟练进行减法运算。解有理数减法的计算题需严格掌握两个步骤:首先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然后依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确定所求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理解法则是难点,突破的关键是转化,变减为加。学习中要注意体会:遇到的小数减大数不会减的问题解决了,小数减大数的差是负数,在有理数范围内,减法总可以实施。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强调指出: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

3.因为任何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再规定几个带有减法的运算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记忆。

4.注意引入负数后,小的数减去大的数就可以进行了,其差可用负数表示。

第12页。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附练习题

有理数的加法是有理数运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建立在小学算术运算的基础上。

但是,它与小学的算术又有很大的区别,小学的加法运算不需要确定和的符号,运算单一,而有理数的加法,既要确定和的符号,又要计算和的绝对值。因此,有理数加法运算,在确定“和”的符号后,实质上是进行算术数的加减运算,思维过程就是如何把中学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化归为小学算术的加减运算。

由于有理数的加法是有理数运算的开始,因而它是时一步学习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实数运算、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以及函数知识的基础。同时,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减少两极分化、增强学生学习代数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理由是:

(1)要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就得深刻理解运算法则,对运算法则理解得越深,运算才能掌握得越好。

(2)有理数的加法作为基本运算,在今后的各种运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原因是: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认识过程,要遵循一般的认识规律。而初一年级的学生,对异号两数相加从未接触过,与小学加法比较,思维强度增大,需有通过绝对值大小的比较来确定和的符号和加法转化为减法两个思维过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短时间内完成这个认识过程确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时,应从实例出发,充分利用数轴,从数形结合的观点加以讲授,并配以适量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感知法则的应用。以求突破这一难点。

二、教学目的的确定。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通过有理数加法的教学,体现化归的意识、数形结合和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3.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以上教学目的是从知识教学、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三个方面,根据《教学大纲》中关于“有理数加法”的教学要求,和加强“双基”教学的要求,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等要求而确定的。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引导发现法和直观演示法。

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的全过程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规律、总结出法则。它符合教学论中自学性和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原则。

另外,在教学中,还运用电教手段进行直观演示,动态演示出物体在一直线上两次运动的结果,使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为掌握理性知识创造条件,这样做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也容易集中,符合教学论中直观性和可接受性原则。这就是说,要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入手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四、学法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归纳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实例,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脑、动手,积极思考,自己归纳出运算法则,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课堂教学程序。

1.类比联想,提出问题。

2.直观演示,归纳法则。

3.应用举例,变式练习,解决问题。

4.反馈练习。

学生对所学法则到底掌握了多少呢?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课教学目的完成情况,进一步加强法则的应用训练,我设计了反馈练习,针对学生的解答情况:若出现问题,准备采以措施及时弥补和调整;若学生解答顺利,可再给学生出一些补充练习题。

5.归纳小结。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印象,利用提问形式,从以下三方面小结。学生先回答,进而教师归纳总结,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1)本节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2)有理数的加当选法则在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3)本节课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哪些?

《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第41页例10。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重点:使学生正确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算式的计算方法。难点: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理解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例10的主题图、口算卡片、游戏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找出问题,列式计算,掌握多种算法。学生通过讨论、操作,动手、动口、动脑,理解和掌握多种算法。

一、旧知复习,新授铺垫

2、“数的组成”的练习。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

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

40里面有()个十

60里面有()个十

4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师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喝酸奶吗?图画中的这位小明也很喜欢喝酸奶。这学期,小明上课很认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在家里能自觉的学习,表现特别好。所以,他妈妈带小明到商店做什么呢?(在买酸奶)对,妈妈要买酸奶奖励给他。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售货员阿姨先拿给妈妈多少瓶酸奶?又拿给小明几瓶?问: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或你想知道什么呀?)

2.解决30+2。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30+2=32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计算?问:哪个同学的算法和他的不一样?(如:3个十加2个一合起来是32;用数和方法,30,31,32)

师:除了30+2这样列式,还可以怎样列式呢?你是怎样算的?

让生一起读30+2=32,2+30=32,问:你发现了什么?(如:得数都是32,它们都有30和2,它们30和2这两个数调换了位置它们的和怎样?)

最后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3.解决32-2。

教师问:现在我们知道妈妈给小明买了32瓶酸奶,小明先喝了2瓶后,还剩多少瓶?请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2=30。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如:从3个十2个一里去掉2个一;一个一个去掉,32,31,30)

4、巩固:60+5=

现在老师出一道题来考考你们,有信心吗?

让生齐读这三组算式,仔细观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教师揭题: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让生齐读题目)

5、激趣巩固算法

师:哪个同学能说一道整十数加一位数的算式,让同学们算一算。

谁能由这加法算式,引出它相应的加、减法算式?

6、教科书第41页“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点评。

三、趣味游戏

1、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就连老师带来的猪妈妈都听入迷了,结果把顽皮的小猪给弄丢了,这时猪妈妈可着急了,怎么办呢?(生说:帮它找)好,我们现在来做个小游戏,一起帮猪妈妈找孩子吧。(逐步出示图片)

请同学上来把小猪送回家,找对了,老师给予奖励,并让大家齐读一遍。

教师:现在好了,走丢的小猪都已经安全的送到家中,猪妈妈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它让我带小猪们,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2、同学们,今天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一口算题,看谁能算的又对又快。(出示口算卡片,让生抢答)

同学们,今天你们学得开心吗?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从中我们找到了这样的算法:几十加几就得几十几;几十几减几就得几十。做这样的算式有多种不同的算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的快就用哪种方法。

五、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主题图)30+2=2+30=32-2=

60+5=

数学游戏…

这堂课上完后,我意识到不足的方面有几点:1、讲授新知前复习铺垫要到位,教学每个环节的紧要性要拿捏好。2、面对孩子们课堂气氛沉闷时,我该怎样更好的开展教学,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当学生说不出算法时,我应该要以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来表达算法,引导学生由个体到全体对算法算理说的培养。3、学会断课,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和教学内容及时间要把握好,不要拖堂。

《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56、57页的内容,练习八的第7、8、9题。

教材分析:教材能体现出教学的目标和部分教学方式,对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它毕竟是局限的,我们的一节课不仅仅只是“两页纸”。作为教师,要学会用“开放”的眼光洞悉教学的要旨,灵活地运用教材。在教学本节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灵活增加了操作活动的内容,使学生在充分的操作中逐渐感受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旧有的教学方式,一是为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整个一节课都顺着学生的思路,学生思维发散导致教学内容完不成;一是突出“精讲多练”,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强把学生拉入自己的教案中,先进行“填鸭式”的讲解,再实施“题海战术”。这两种思想都是不可取的!本节课采用了“学生合作交流学习”和“老师恰当点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的现成结论,而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在观察、尝试、探索、实践中获得体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

2.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准备:圆片(7个红的、2个白的);7个红色圆片、3个白色圆片。

教学设计:

1.看图说话。(出示恐龙图画)

师:漂亮吗?图上画着什么?谁还想说,并且和他说的不一样?

(让学生充分说自己的看法,不阻止学生联想一些童话情节。)

2.让学生看图写算式。要求:小组分工合作。3人写算式,1人记录。

3.汇报交流,相互评价。

1.小组合作,进行操作活动(1人记录算式)

a、摆7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老师领着学生整齐地摆出来)

师:摆一摆你们的圆片,计算以下题目:(老师边写算式边叙述)

7个添上2个是几个?(7+2)

2个添上7个是几个?(2+7)

从9个里面去掉2个剩几个?(9-2)

从9个里面去掉7个剩几个?(9-7)(板书:7+2= 2+7= 9-2= 9-7=)

b、摆6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

计算:6+2= 2+6= 8-2= 8-6=

c、小组汇报计算结果(说明:以上计算都不要求学生说算法)。

2.发掘计算的方法。

想一想:5+3=( ) 3+5=( ) 8-3=( ) 8-5=( )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学生的方法很多,可能会用数数的方法,也可能想到组成,可能用到调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思想,还可能想到利用加法来算减法。总之,要学生自由地发表见解,同时要注意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3.老师点拨,激发学生归纳加减法间关系的欲望。

如:“5+3=8,3+5就一定等于8吗?”和“你怎么知道:5+3=8,那么8-3就等于5?”

(学生在争论的同时势必要利用黑板上的算式对加减法间的关系进行不完全的儿童化的归纳)。

4.帮助学生积累一个计算减法的方法。计算:7+1=( 8 )抢答:8-7=( )

师:怎么想出来的?

(大部分学生都会想7+1=8,所以8-7=1。这时,老师要抓住时机,利用评价手段让学生知道这种计算方法。如:他好棒呀!大家计算减法时很多都用数数或想组成的方法,他竟然能用加法来计算减法!今天我才知道,咱们班还藏着一个数学天才!)

5.通过谈话,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方法的意识。

如:(接着和上面那位同学谈话)这是你这一节课的一个收获吗?它能用在哪里?

(学生可能会举例子,如:要算8-6=?就想6+(2)=8)

板书课题:8、9的加减法

第7题注意指导学生搜集数据,理解题意。第8题要配以故事情境的描述。

(学生会讲出射门的有2个球,没射门的有7个球等情节)

计算:7+2= 9-2= 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

师:还能列其他加减法算式吗?(2+7=9 9-7=2 7-2=5)

要求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上书写作业。

教学反思:学生不是白纸,数年的生活经历使他们也有了自己的认知经验,这是他们继续求知的基础,故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认知体验。如:在本节课里学生要学习8、9的加减法,我先让学生根据“恐龙图”进行8的加减法的尝试性计算,使学生再现了已有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学会计算,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产生“思考”。

《减法》教学设计

1、通过故事和游戏形式,引导学生经历认识0的过程及加减法,初步理解0的意义及有关0的加减法,对0的数字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2、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引导学生感受数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0的含义及有关0的加减法。

0的意义和书写。

课件、米尺、有关制图

小圆形、小棒

1、故事引入0及其含义

师:小朋友们都喜欢听故事,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想不想听啊?(想)我讲的故事题目是:《快乐的森林》(板书课题)(课件出示:屏幕出示森林中飞跑着的几只小鸟)

清晨,天刚放亮,森林的小鸟就叽叽喳喳唱个不停,请听,他们唱得多热闹啊!(画面出示巢里2只小鸟)瞧,巢里的2只小鸟多可爱啊!请你们想想看,它们要干什么去?(小组先说说,请几个人回答)

生1:它们想去捉虫子。

生2:它们想去晒太阳。

生3:它们想找妈妈。

生4:它们想去找朋友玩。

……

师:(出示画面,3棵树上都各有1个巢)问:从左边数第1个巢里的有2个小鸟,用什么数表示?(2只)

第2个巢里有几只?用几表示?(1只)

第3个巢里有多少只?用什么表示?(出示0)你是怎样知道用0表示的?(学生小组交流)

生1:我是看出来的。

生2:我是听爸爸说的,没有了就用0。

生3:我是在书本上看的。

师讲:小朋友们说的真好,其实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没有就用0表示。比如说我手里有两支粉笔,然后都用完了,没有了,这时就用0表示;盘子里一个苹果都没有也用0表示!

师:你能像老师一样举个例子来用0表示吗?(学生回答,对回答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师:你还在什么物体上见过0?生举例(温度计、电话、手机号、邮政编码、米尺、车牌号等。)

2、教学0的大小和写法(游戏)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看谁表现的好,大家就表扬他。(教师发放数字牌)请1号、2号、3号、4号小鸟飞上来按顺序排队,很好。再请5号飞上来,0号也飞上来(大家来评一评)你认为谁排得好?大家表扬他(她)。

师:从左往右看按什么顺序排列的?1左边的数字是几?0为什么排在1的前面?1为什么排在0的后面?请最大的小鸟号飞下去,请0号鸟留下,其它小鸟飞下去。

师:观察,0怎么写?闭上眼睛用手指比划着写。

师:要想把0写的既正确又漂亮还真不容易呢?老师这儿有一首有关写0的儿歌(画面出示)下面小朋友们跟着老师把儿歌念一遍。

师:请同学们根据儿歌中的方法,在本子上写几个0。(写好后小组互相评比,然后全班评比,及时表扬写的好的同学)

练习:

在书上p29中间仿写。

3、课间休息:齐唱《门前大桥下》

1、师:故事引入加法,请看(出示巢里没鸟画面)巢里有小鸟吗?用什么数表示?太阳落山了,小鸟也要休息(放飞回来2只)飞回来几只?用什么数表示?现在一共有几只?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4人答)

板书:0+2=2

师:师举例,生说算式,师依次报书

板书:3-3=0

师:3-0=()得几,怎么想的?

生:举例

老师考考大家好吗?

1、p29:用什么数表示,为什么?

2、p29:看挂图,谁来说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你想写什么算式(4+0),还可以怎么写?(0+4)

3、p30苹果图先说图意再说算式

4、p30抢答后让生找一找规律(10道有关0的加减算式。)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减法》教学设计

练习六(教材第52-53页第1-8题)

第七课时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学过的加、减计算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熟练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正确熟练地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口算卡片。

一、复习

口算卡片练习:开火车,教师随机出示卡片,学生读题后报出答案。

二、进行练习

1、完成练习六第1、2题。

(1)教师将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2)让学生找一找,哪两张卡片上的数加起来等于6,并且说出两个算式和得数。

(3)先让学生对老师说,之后学生互说。

(4)再让学生找一找,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减等于7,并且说出两个算式和得数。

(5)先让学生对老师说,之后学生互说。

(6)教师拿出两张卡片,用大数减掉小数,让学生说出得数。

2、完成第3题。

(1)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时间2-3分钟。

(2)反馈了解完成了几题,有没有全部做对,错了几道题。

(3)和学生一起分析错例。

3、完成第4题。

(1)课件出示第4题,学生观察,说说题目的意思。

(2)学生独立连一连。

(3)汇报交流,老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演示和评价。

4、完成第5、6题。

(1)课件依次出示两题的主题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让学生看着图画列出两到算式,写在书。

(3)汇报交流,说说每题列出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

(4)集体订正。

5、完成第7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说说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2)师: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问我们什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

(3)要求一共有多少也就是求总数,用什么方法计算?

(4)让学生口头列出算式,再进行汇报交流。

(5)师:看了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6、完成第8题。

(2)教师和学生共同读一读这些形体,发现规律。

(3)猜一猜:1号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形状?

(4)让学生独立发现2号、3号盒子里物体的形状,并进行交流。

(5)反馈,交流正确答案。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减法》教学设计

[评析]:通过谈话式的情境创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用直观演示的教具,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如此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数感,允许学生用不同的策略来思考加法问题。如有的学生用点数法,有的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直接得出了结果。

1、合作探究,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设疑: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怎样表示把3枝铅笔和2枝铅笔合在一起是5枝铅笔呢请你们分小组商量商量。

汇报: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表示的(可能他们的办法很多,有摆铅笔的、有摆小棒的、也有摆圆片的、还有把算式写出来的。)。

评价:小朋友们可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分别以小朋友的名字来命名。)让学生评议哪一种方法最合理明确:3+2=5。(板书到黑板上)。

理解:小朋友,符号“+”的名字叫加号,你知道“+”表示什么意思吗(通过同桌讨论明确是“合在一起”的意思。)。

加号前面的“3”表示什么加号后面的“2”呢把“3”和“2”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算。“3+2=5”,它读作3加2等于5。(学生跟着读两遍)。

2、自主学习,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用多媒体演示课本摆一摆中的3幅图,请小朋友们看图列出加法算式。同桌之间交换检查并相互说一说算式中的每一个数表示什么意思得数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对学生合理的方法教师都要加以肯定)。

[评析]: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通过从学生摆小棒、摆圆片,写算式的活动中体现了学生思维策略的多样化。教师的恰当点评,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此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取数学信息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数学建模的培养。通过学生摆小棒对5以内加法的直观认识到直接抽象出算式2+3=5。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算式的含义,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加法打下了基础。

学生继续完成课本第22页的试一试练习。

[评析]:这两幅动态画面可以启智学生的思维,学生理解如有困难,教师引导时可不拘一格,关键是要让学生明确每幅图中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孩子们作出合理的解释,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学生根据已有的体验完成题目。这对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其次,通过教师由静态向动态的思维的训练,对启智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对动态画面的感知,为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也很有帮助。

1、让学生观察大屏幕,练一练2题。

仔细观察每一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是怎样想的你能列出相关的算式吗。

2、让学生仔细观察大屏幕盘中的苹果个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吗。

3、让学生仔细观察最后一幅图,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用加法计算的问题,然后再结合图意说出从图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让学生举出一个生活中用加法解决问题的例子。

[评析]:第一幅图和第三幅图所选取的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生活图景,学生喜闻乐见,勤于思考,易于激趣;从而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幅图,通过教师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逐一演示,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再让学生把自己的发现用语言表述出来,既关注了学生学习水平,又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练习4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使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氛围中都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从而使学生更进一步地明白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明确学习数学的作用。

这节课小朋友们都学会了什么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可以说给老师听听,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评析]:通过师生共同回顾一节课所学的内容,既对所学的知识起到巩固的作用,又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课堂的轻松与快乐,体验到成功和幸福。

[总评]:本节课的设计以《课标》为依据,把学生与教材作为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既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特别是教学观的转变尤为明显,教师自始至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评价的方式得到应有的转变,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通过教师质疑与激趣,为学生创设一个活泼、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感的同时,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发展。

《减法》教学设计

本内容是学习十几减9、8、7、6之后一课时,是学生经历了大量的练习基础上进行教学,这时学生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由观题到心算,不再直观演示,操作分解,由所学的方法自主迁移、类推到本课学习中,逐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选择一种较熟练的方法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联系,熟练运用“想加算减法”,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2.通过几个层次的计算练习,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初步的交流、合作、迁移、类推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作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自我感悟、自我评价和个性发展。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课件、数字卡片;学具:自制数字卡片。

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熟练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课件动态出示)复习题:

(一)开火车。

9+3=15—8=17—9=13—7=12—6=

4+7=12—9=11—8=13—9=14—9=

请一个小组轮流进行口算报答案,其余学生评价。教师可以从中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自己计算方法。

(二)填数。

9+()=126+()=118+()=12

7+()=127+()=119+()=11

学生自己完成,记录答案。同伴交流,分享智慧,全班汇报。

教师:你能说说,你的同桌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课件出示)例4计算题。

12-5=□11-4=□

12-4=□11-3=□

12-3=□11-2=□

(一)尝试计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各列,记录在本上。

(二)汇报思考过程

1.课件出示小精灵的问题:你是怎样计算的?

指名汇报,个别提问计算时思考方法,可能会出现。

“破十法”:根据学生语言表征,教师可相应板书算式;

“想加算减法”:学生说出会算加法算式的加数,利用减法的关系,得出结果;

“熟练直接背出答案”:看到这个算式中的被减数和减数,就能直接说出差是多少;

“一个一个数”:从总数里一个一个减,得到结果。

2.引导学生比较几种算法,对于“直接背出答案”和“想加算减法”两种方法有相同点,在加法算式中会求一个加数,转化成减法算式就能就能想到要求的加数现在变成了减数,利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在这样描述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体现简捷。

(三)算式比较,引入课题

教师:这两列算式与什么特点?与之前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针对每列算式中减法的变化,减数分别是是5、4、3、2,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引入课题并板书。

(四)尝试出题,同伴互查

1.教师:你能出这样的算式吗?

请每位学生尝试在本上出2题,让同桌计算,同伴互查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各自计算方法。

(五)题组比较,渗透思想

教师:比较例4中的两列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从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变化来说,无论学生从什么角度观察,教师适当给于肯定。

课件出示

(一)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自主完成“做一做”的填数。

全班汇报,指名回答。教师追问:大家填数的速度都很快,你有什么好办法?

(二)分析关系,创造算式

教师引导学生把上下两个算式为一组进行比较,说说自己的发现。突出体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注重学生在计算时多以“想加算减法”的方法提高计算熟练程度,使学生逐步达到由加法算式直接想出减法得数的要求。

(三)快速抢答,内化提升

根据学生对“做一做”题组的理解,加强学生用“想加算减法”的练习训练,达到一定熟练程度。

教师增加类似题组,让学生快速抢答。小组间相互出题,轮流抢答,掌握减法计算如何简捷。

(一)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游戏:送信(课件出示)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定学生计算,根据得数把算式放在相应答案的集合圈里。

(二)分类整理,渗透思想

(三)算式重组,思维提升

课件出示教材17页的“思考题”。

2.引导学生对集合圈里的算式进行观察,是否有符合要求的算式,填写在书上。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可能会出现集合圈里已有算式进行的重组:

17-9=13-511—7=13—612—6=11—5

可能还有学生自己想到如类似“12—4=14—6”这样的算式,请学生判断这个算式出现2个4是否符合要求,应如何修改。

《减法》教学设计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科书第68页。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实物玩具、卡片,投影等。

一、复习准备

(出示口算卡片)

11-5=36-4=29-3=

16-8=12-4=13-6=

这样有利于突出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迁移,又为两位数退位减法计算中的“退位”做好准备。

二、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老师带来一些玩具,大家看看(出示实物玩具,并贴好商品价格。)

由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玩具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积极性很快地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进入一个“有趣”的氛围。

洋娃娃(45元)玩具小熊(6元)恐龙模型(5元)

绒毛小兔(3元)电动狗(24元)玩具汽车(36元)

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要是有一些零花钱想买这样的玩具,你想买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三、探索新知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抽象减法算式。

师:小明只有8元钱,他可以买些什么?

生1:可以买玩具小熊。

生2:可以买恐龙模型。

生3:可以买绒毛小兔。

生4:还可以买一个恐龙模型和一个绒毛小兔。

让学生体会到在现实生活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

师:可他想买一辆单价是36元的玩具汽车,还要攒多少元?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知道怎样列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6-8=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计算方法。

a.教师指导学生摆小棒。

师:算式36-8和前面所学习的36-4、29-3等算式相比较,有什么不同?通过小组活动、动手操作,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同时,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学习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其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识。

生:36-4、29-3等算式计算时都能直接在个位上减,而36-8,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师:不够减怎么办呢?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想想你是怎样算的,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方法。(教师巡视)

b.引导学生交流摆小棒的方法。

师:谁来跟大家说说摆小棒的方法。学生在投影上展示并说算法。

算法一:从10根小棒里去掉8根剩下2根,再和26根合起来是28根,10-8=2,26+2=28。

算法二:从30里拿出2和6合成8,30-2=28。

算法三:8-6=2,30-2=28。

算法四:把36根小棒分成20根和16根,16-8=8,20+8=28。

算法五:从30根里拿出8根还剩22根,22+6=28。

结合学生的回答,师板书:36-8=28

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时空,让学生充分地说,但不限制学生的说法,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通过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的算法多样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练习反馈

1.基本练习:(出示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其中指定两题说出自己的算法。

32-5=46-9=57-8=40-5=

2.实际应用:请同学们再次观察这些玩具,小明只有8元钱,如果想买一个价钱是45元的娃娃,还要攒多少元呢?学生列式计算,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游戏:摘苹果。

秋天到了,苹果熟了,同学们到果园里摘苹果,树下放着三个筐,筐上分别写着73、56、48。同学们把带有算式的苹果,算出结果,然后摘下放到相应的筐里,每个小组里讨论出结果后派一名代表上前。

练习设计,紧密围绕本课重点,目的明确,层次清楚,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开放性,通过变式练习,让学生真正明白: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同时,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应用体验:借乒乓球。

学校开展乒乓球比赛,教师有一盆乒乓球,一共46个,同学们可以借球进行练习。每组同学共同商量各派一名代表,借几个,要算出剩几个?并列出算式。

根据学生活动情况教师板书算式。

如46-3=4343-6=37

37-5=3232-4=28…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课上自己表现如何?哪位同学表现较好,好在哪儿?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能够肯定自己,学习他人,体验成功的乐趣。

专家评析

本课教学设计,较好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主要有以下特点。

1.注重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感兴趣的事物引入,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体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

2.加强知识间的对比。探索36-8退位减法之前,联系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通过对比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

3.体现算法多样化。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学生自主探索出多种算法,并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4.在游戏活动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活动设计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应用性、活动的开放性。设计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

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认识估算的必要性。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过程。

3、培养学生估算能力,运用估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4、感受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1、创设情境:()出示口答:下面的这些数是最接近哪个整十数。

49最接近( ) 82最接近( ) 68最接近( )

11最接近( ) 73最接近( ) 26最接近( )

2、出示课本插图:引导学生找出条件和问题并提出学习目标。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减法估算,你们想知道哪些问题?

生答师整理:(1)什么是估算?(2)学习怎样进行估算?

1、小组学习交流:

自主解答例题4,可能出现以下答案:

(1)把28看作30,43看作40进行估算100-30-40=30

(2)先算热水瓶和烧水壶大约花了70元,30+40=70,100-70=30

2、全班展示成果,提出质疑:

(1)还可以怎样算呢?

(2)全班同学共同总结估算的方法。

1、运用估算的方法各小组完成“做一做”及练习六第1~3题

2、小组内再展示交流。

1、全班展示错例。

2、分析总结错因,巩固提高。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