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汇总18篇)

时间:2023-12-07 00:31:17 作者:QJ墨客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前预习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三年级教案样例,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背诵这首诗。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3.学会九个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2.配乐齐读课文。

3.指名读第三节。要求:仿照这一节,再编一段。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想象。

(2)同桌相互说,相互评价。

(3)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向大家汇报。

二、背诵指导。

1.依据板书内容自己独立试背。

2.指名分小节背。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2.小组内相互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3.小组代表汇报。

悠谷脚丫软。

营柔堂遥。

4.指导书写。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扩词练习。

悠:悠久悠扬悠闲。

谷:稻谷谷子深谷。

脚:脚印脚步脚趾。

软:松软柔软软弱。

营:军营营地营房。

堂:食堂纪念堂礼堂。

柔:温柔柔弱柔美。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1.赞美祖国的成语:山清水秀、江山如画、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锦绣河山。

2.描绘山水的成语:重峦叠嶂、崇山峻岭、连绵起伏、青山碧岭、水平如镜、一泻千里、水天一色、水波不惊。

3.描写祖国河山的名句。

长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河: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唐)王之涣《凉州词》。

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习题解答】习题3答案:这首诗从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多样的名族、光辉的历史和伟大的成就等方面抒发了热爱祖国的感情。

习题4答案:我们爱你——京剧的字正腔圆,皮影的活灵活现,书法的笔走游龙,国画的栩栩如生。

我们爱你——北京长城的蜿蜒起伏,云南石林的千姿百态,陕西兵马俑的惟妙惟肖,山西云冈的神奇美妙。

我们爱你——古筝的情悠意长,笛子的悠扬婉转,二胡的柔婉连绵,腰鼓的厚重回响。

我们爱你——南京板鸭的芳香扑鼻,金华火腿的皮薄肉嫩,宝应大闸蟹的鲜美。

2郑成功。

3.不同方式的看:眺望、环视、仰望、俯视、瞻仰、浏览。

4.中国历史上的名族英雄及其主要事迹:岳飞——精忠报国,抗击金兵。

郑和——七下西洋,扬威异域戚继光——抗击沿海倭寇林则徐——虎门销烟。

5.爱国诗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明·于谦。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陆游。

【习题解答】。

习题3答案:褒义词:慷慨激昂、载歌载舞、喜出望外。

贬义词:横行霸道、负隅顽抗、惊恐万状。

造句:1.温在剑桥大学里慷慨激昂的演讲赢得了阵阵掌声。

2.在乡里横行霸道多年的不法分子今天终于被逮捕归案,百姓们无不拍手叫好。

习题4答案:总结全文、突出中心的作用。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阅读课文,了解“死海”名称的来历,知道人能躺在死海上看书的原因,体会作者在死海里游泳的快乐。

知识与技能:

1.会读会写生字9个,认识3个。

2.理解词语五个在句中的意思,体会拟人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3.继续学习选用适当的方法,在所给答案中确定课文重点,并且说出理由。

4.朗读课文,详细复述“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拍照”的有关内容。

过程与方法:

阅读课文,课外书资料补充交流。

教学重点:

确定本课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我’感到能在‘死海’里游泳,是一件难得的快事”。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死海的资料。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述:今天我们学习第九课,躺在波浪上看书。

2.学生质疑:人怎么能躺在波浪上看书呢?这是什么地方?

3.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其中的秘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从容、奇特、变幻、温润、平衡、絮语、强劲、浮力。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我”游览死海有哪些收获?

2.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全班交流讨论: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死海”吸引游人的地方在哪里?

5.教师小结。

四、课堂小结,书写生字。

1.教师小结。

2.指导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品读感悟。

1.学生自由朗读5---9自然段,将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用笔画下来多读几遍。

2.交流汇报。

a“温润的水把我整个身体托浮起来,像托浮着一片树叶。”

b“细浪在我耳畔絮语,微风拂面而过,明晃晃的阳光从蓝得透明的晴空洒下来……我儿乎想在这温润的、摇晃的‘床’上睡一觉了!”

(1)体会a句时,抓住“托浮”说明浮力大,“像托浮着一片树叶”作者采用既比喻又拟人的写作手法。

(2)指学生朗读、齐读。

(3)体会b句时,采用老师引读,学生边想象边朗读。

(4)再次指名朗读、师生配合朗读。

(5)假若是你,躺在这温润的死海上,你会听到……感觉到……看到……。

(6)全班齐读第6自然段。

(7)指名学生朗读第8自然段。

(8)如果你在淡水里游泳时被水呛了,你会是什么感受?

(9)全班齐读第9自然段。

三、小结及拓展。

1.我有跟随作者游玩了死海,现在知道死海吸引游人的地方在哪里?

2.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1)小组讨论。

(2)点学生说。

板书设计:

躺在波浪上看书。

/轻轻涌动像彩虹。

(死海)奇乐。

含盐量高浮力大/。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步骤一、回忆故事,概括出主要情节。

1、要求学生在回忆这个故事的基础上,认真读书,归纳出“水罐”发生的几次神奇的变化。

过渡:是啊,故事讲述的就是一个空空的水罐变出来了七颗钻石的神奇故事。当然,在变出钻石之前,水罐还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读书,看看水罐在文中一定发生了多少次变化,每一次变化都是怎样的?在文中勾画一下关键的词语或者句子,然后用一句话说一说。

学生读书,勾画关键词语或者句子。

请学生交流。

要点:

空水罐——装满。

水罐掉在地上,水没有洒。

水罐变成了银。

水罐变成了金的。

涌出了水流。

跳出了钻石。

(学生还可能说出来——全是变成了七颗星星,说出来就板书,没说出来先不理会)。

2、简要说出水罐产生神奇变化的原因。

学生用简单的话说出原因之后,要求学生用一个字来表达所有变化的原因:你们读懂了这些变变化的原因了吗?用一个字来说就是是什么:(爱)。

步骤二、研读作者如何写水罐产生神奇变化原因,感悟作者用“转折”的写法来写人物内心矛盾斗争的方式,体会小女孩母女的爱心。

1、阅读童话开始部分对小女孩的行为表现和内心矛盾斗争描写,体会作者如何表现女孩的爱心的。

教师提示:作者是如何小女孩的爱心写出来的呢?我们先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请你勾画出作者写小女孩非常有爱心的句子。

学生勾画、交流。

要点:“夜里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哪儿都找不着、累的在沙地上睡着了”“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有一想、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

(1)引导学生读第一部分,提示思考:作者这么写怎么就让我们感觉到小女孩很有爱心?

指导:抓住“夜里”,体会小女孩当时怎么想——联系上文体会母亲的病情,体会小女孩关心母亲为母亲担忧的焦急;抓住“哪儿”“累得睡着了”体会小女孩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有水,内心是怎样的交际、怎样的不放弃。

教师给学生强调:遇到了很多困难,找了很长时间啊,就是不放弃,因为她想的是母亲的生命。

指导:抓住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是又一想、母亲还不够呢,体会:没写出来的小女孩当时内心的念头,做出的决定。

(相机板书:找到水,自己没喝——给母亲)。

(3)指导朗读。第一部分,读出小女孩找谁的艰难,第二部分,读出决定的果断。

(4)总结:是啊,在一部分,作者通过对小女孩的行为和想法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女孩的爱心,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女孩同样也非常焦渴、想喝水的情况下,艰难的去找水,想到了先把水给生病的母亲,自己没喝,把水留了下来。这样的小女孩怎么不让我们感动呢!

2、自己研读其他几个部分描写小女孩和母亲认真自己饥渴把水让对方喝的描写部分,练习抓住关键词句,想想小女孩和母亲的内心想法,体会作者所表达出来的“爱”。

(2)学生勾画,思考,交流。

交流中注意提示指导:

把水给小狗喝(相机板书:给小狗)——看到小狗“哀哀”叫,学生想象小女孩内心对小狗的关爱。

小女孩给路人喝(相机板书:给路人)——抓住“正想凑喝个够”、“路人”咽了口唾沫;引导学生体会当时小女孩内心相对更复杂的想法。

3、总结:好啊,我们认真读了作者对有了水以后,小女孩内心的想法、行为表现、目前的行为表现,并去想象,从而深深地感受到了小女孩和母亲同样面临饥渴的困难,但是,他们还是先想着别人的想法,从而深受感动。

步骤三、体会爱心换来世界的神奇,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对小女孩和目前的赞美,读出神奇变化带来的惊喜。

教师导语:同学们,这童话多好啊,爱心,带来了神奇的变化,爱,是让每一个人向往和赞美的,神奇的变化是让每一个人都惊喜不已的。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书,读出对小女孩和目前的赞美,读出对爱心换来的神奇而产生发的惊喜!

男女生分角色,女生读小女孩、母亲的想法和行为部分,男生读神奇变化部分,教师引读过渡部分。然后男女互换角色。

指导:读惊喜部分,先思考“喜出望外、竟、又”等词语所表达出来的态度,让我们产生的感觉。

步骤四、指导学生体会“变化神奇”之“愈来愈深”的情节构思特点,体会钻石变成星星的含义。

1、回顾五次变化,每一次神奇变化与上一次的不同点,用“越来……越……”表达这个特点。

2、研读五次变化,引导学生发现最后一次变化与前面四次的不同点——升到天上,变成七颗星星。

指导思考讨论:最后一次,怎么不写成给了小女孩,让他们家里有了使用不完的财富呢?

让他们想象:北斗七星的特点,变成北斗七星对人们有啥作用?

教师总结:爱心,星星星一样闪亮,永远照耀着人们,鼓舞着人们,就像这篇童话故事一样,能够使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善良的小女孩,让爱心,永远闪亮下去,让每一个人都在星光照耀下,充满爱心!

3、朗读:读出对小女孩钻石一般金贵、星星一般闪亮的爱心的赞美!

步骤五、布置课下作业:

续写童话:自从小女孩水罐中的水变成了水流之后…….

提示:小女孩做了什么?结果呢?母亲病情的变化,2、河流水井的变化,大地草木的变化。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教学要求:

情感目标:理解诗的内容,通过幻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九个生字和新词,认识八个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了解我的小小愿望。

教学难点: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了解“我”的小小的愿望。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观看美丽景色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说:当同学们看到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蓝天白云这些美丽的景色时,想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的作品中,去品味生活。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生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下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纠正读音,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应注意,提醒大家注意。

4.老师简要介绍作者。

高洪波:1951年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出版有儿童诗集《大象法官》《我喜欢你,狐狸》等。儿童诗《我像》获全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5.指名读课文第一至四节。

三、理解内容。

1.从第一至第四节中选择你喜欢的一节分组学习。

自学提示:

(1)我想变成什么?为什么?

(2)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小组讨论。

(3)用读或演的形式汇报。

2.交流汇报。

(1)交流第一、二节内容。

(2)学习第三节。

鼓励学生充分说。

解决疑难:为什么说“蓝天是我的课堂”?

(3)学习第四节。

齐读第四节。请学生说说对蒲公英、柳絮的了解。

启发学生想象: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作者飞到那里干什么?

3.学习第五节。

(1)指名读第五节。分组讨论:“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

(2)交流汇报。

四、巩固练习。

1.配乐,同桌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互相评议。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美好。

2.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向大家汇报。

3.配乐齐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1.读完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充分说。

教师总结。

大自然是这样美好!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美好!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通过比较阅读了解本诗特点(“诗中有画”、先直抒胸臆,再具体描述等)。

3、通过文本细读,想象画面,并尝试将体悟到的画意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二、预习作业:

2、熟读,争取上课前能够做到接近背诵的程度;。

3、对不理解意思的字与词,查一查工具书;。

4、制作一张简单的表格,比较一下这两首诗的异同,可从时间、地点、颜色、景物、诗人当时心情等你认为值得比较的方面来进行。

三、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利用比较阅读简析本诗,兼巩固前诗,初读本诗。

用表格对前面一课所学的诗歌《望湖楼醉书》进行简单分析。

朗读诗歌《晓出》。(抽加齐读)。

解决重点字词,相互解释诗句,全班交流。

交流预习表,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第二板块——分析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

明示“诗中有画”,告知这是中国相当部分古诗的典型特点。

欣赏诗——出示画《江雪》;。

欣赏画——出示本诗。

讨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你看到了什么?

在讨论中,将对诗句的理解融为一个整体。并尝试将体悟到的画意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第三板块——了解本诗先直抒胸臆,再具体描述的写法特点。

通过和《饮湖上初晴后雨》比较,了解本诗先直抒胸臆,再具体描述的写法特点,这也是本诗流传千古的原因之一;通过和《望湖楼醉书》比较了解本诗夸张手法的运用。

第四板块——精细化朗读诗歌。

教师出示一些提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对本诗的朗读;。

个人揣摩朗读;。

小组交流朗读;。

全班交流朗读——要说出如此朗读的理由。

第五板块——作业。

可以搜集描写西湖和荷花的诗歌,尝试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进行赏析。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一、二、三自然段。

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帮助了解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

3、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二、三自然段,了解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10月15日,我国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地进入太空航行,并安全返回。不久的将来,我国也会研制出自己的航天飞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31课。(板书:航天飞机)。

2、读了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

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学生看屏幕,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它有什么动作?

2、书上是怎样写的呢?(自读、指读、齐读)。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再看屏幕。航天飞机在干什么?

2、请细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介绍了航天飞机的什么特点?试一试用朗读来表达它的特点。

3、反馈。

(1)、屏幕出示:突然一声呼啸,一个庞然大物腾空而起。只见他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转眼间便飞得无影无踪了。

(2)、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航天飞机的特点?随机点击“庞然大物”“腾空而起”“转眼间”“无影无踪”。(板书:庞然大物)指导朗读。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划出智慧老人的话。

2、小组学习:读一读智慧老人的话,你了解了航天飞机的哪些特点?

3、学生交流,老师点拨。

(1)、屏幕出示:“刚才你见到的是航天飞机,他比你飞得更高更快。你能飞两万米就不错了,他却能飞几十万米高。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他只需要飞行七分钟,而你却要四个多小时呢!”

(2)、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飞得比普通飞机更高更快?智慧老人第一段话是通过列数据来说明的。(同时点击出“两万米”“几十万米”“七分钟”“四个多小时”)(板书:更高更快)。

(3)、指导朗读。

(4)、屏幕出示:“航天飞机本领可大了!他能绕着地球转圈圈,在太空中释放和回收人造卫星。卫星出了毛病,他就伸出巨大的手臂把卫星捞回机舱,带到地面上来维修。”

(5)、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本领可大了?智慧老人说的第二段话是通过举例子来说明的。(同时点击出“转圈圈”“释放”“回收”)(板书:本领可大了)。

(6)、指导朗读。

4、看图说话练习:因为,所以()。

5、小结。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五、拓展。

1、请再看一下航天飞机的起飞、在太空中航行的情景。(播放视频)。

六、作业。

1、把你这节课了解到的关于航天飞机的特点说给爸爸妈妈听。

《军神》教案。

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义教材六年制第九册第十七课《军神》。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年龄、土匪、拒绝、麻醉剂、施行、勉强、过奖、诊所、惊疑、从容、镇定、目光柔和、肃然起敬。

2、理解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3、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人物对话、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进一步学习快速阅读课文。

设计理念:

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精神,本课的教学,围绕两条线展开:一是刘伯承手术前的神态;二是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原因,由学生质疑、读书解疑、自主探究为主领悟课文。

教学媒体:多媒体及cai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回顾内容。

1、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2、cai播放一段再现历史背景的录象,并配上导语:“19,在重庆临江门外,一个外国人开设的诊所里,发生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故事。一位军人在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用麻药。主治医生也不得不赞扬他为军神。这位军人就是刘伯承。

二、质疑问难,切入中心。

1、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具体了解这个曾发生在刘伯承身上的震撼人心的故事。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很多同学已经被课文中的人物深深的打动了,你们还记得沃克是怎样赞美刘伯承的吗?快速默读课文,找出那段话并画下来。

三、体会“军神”,领悟写法。

1、大家提的问题都非常有价值。古语说:“善于发问是学习的开端”。快速浏览课问,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的话,用“----”画下来。

2、指名汇报。

4、听了他的朗读,你们有什么感想?

5、出示图,师描述图,调动生情感:“这就是躺在手术台上的刘伯承,他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一声不吭,双手紧抓白垫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

6、集体练读这段话。

8、生交流汇报(师引导学生分“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来说)。

9、沃克医生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变化?从他的神态、情绪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0、交流汇报。集体练读。

11、故事的主人公是刘伯承,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变化呢?分角色朗读刘伯承和沃克的对话。(通过读,了解侧面烘托)刘的话应从容、镇定;沃的话要根据其神态、情绪变化,把握好语气。

12、小结:采用侧面烘托的写法是本篇课文的特点。文中还有很多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

四、升华探究,称赞军神。

1、读完全文,刘伯承将军的伟大形象一定给你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到底是人还是神呢?现在由你们自己来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

2、刘伯承将军为什么会有如此超人的毅力呢?结合课文中的语句和课外搜索的资料来说明。

3、(出示刘伯承将军的照片)这就是有着钢铁般坚强意志和远大理想抱负、并称为军神的刘伯承,让我们面对他,同沃克医生一起来称赞他吧!(齐读称赞军神的话)。

4、你还想说什么呢?

六、课外延伸。

1、阅读《刘伯承》传奇。

2、你能把《军神》改编为课本剧,很同学们演一演吗?

《金子》教案。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课讲的是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雨后土地上张出了小草,从中得到启发,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要想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全文内容简明,情节曲折,其中蕴含的道理比较深刻。

这个故事十分有意义,学生不一定完全理解寓意,要引导阅读。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

3、畅谈梦想,祝愿梦想成真。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讨论,理解彼得最后说的话。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从中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由梦想引入课文。

许多人都有过寻找到金子发财致富的梦想。“金子”我想大家都知道,它是一种贵重的金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金子有关的生动有趣而又蕴涵道理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读情况。

四、自学课文。

要求:

(1)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和句子。

(2)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读不懂?

五、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及时评价。

2、通过认真的聆听,相信同学们一定看出来了:

(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他有什么样的梦想?

(3)他一开始有没有实现梦想?(一无所获)。

(4)后来他有没有实现呢?(找到真金)。

3、回答上面的问题。

4、再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哪里写了彼得一无所获?(1-2)哪里写了他找到真金?(7)。

六、作业:

1、写字。

2、组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

3、畅谈梦想,祝愿梦想成真。

课前谈话:

同学们,我们平时积累了很多名言,你最喜欢哪句名言,愿意跟大家说说吗?

同学们知道的名言可真不少。从名言中,我们不仅获得了很多知识,而且懂得了不少道理。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会懂得更多。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一起读。板:22金子。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彼得的梦想是什么?板:梦想。

3、过渡:那么,他的梦想到底有没有实现呢?

二、整体感知,学生质疑。

1、轻声读读4-7自然段,想:他的梦想有没有实现?

2、交流,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出示“我是惟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初读彼得的话)。

(1)轻声读这句话。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读着读着,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4)小结: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了很多有价值、有水平的问题。老师想了想,其实你们的问题都可归纳为这样一个问题:这里的“真金”指什么,他是怎么找到“真金”的?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那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就让我们从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读§4小节板:真金。

三、突出重点,读议课文。

1、自读自悟,学习§4。

(1)轻声读读§4,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出示§4)。

(3)指导读好第一句。

就在他即将离去的前一个晚上,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并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

(4)师描述:

(5)想象:看到这些生机勃勃的小草,你会想些什么呢?

(6)过渡:彼得又是怎么想的,一起来看看§5。

2、感情朗读,感悟彼得的想法。(§5)。

(1)哪位小彼得来读读?

(2)赛读:哪位小彼得敢于挑战,再来读一读?

(3)从彼得的想法中,你听出了什么?

(4)小彼得们,让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再来想一想。

(5)过渡:信心和希望,使彼得留下来。

3、理解“真金”,懂得道理。

(1)出示前半句:谁来读读这句话?

(2)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体会:全部精力)。

(3)齐读前半句话:彼得留了下来,他把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

(4)过渡:彼得的辛勤付出换来了什么?

(5)出示后半句: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齐读。

(6)瞧,鲜花盛开了。(出示鲜花图)。

(7)亲爱的小彼得们,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鲜花,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学到这儿,你认为“真金”是什么?

过渡:是呀,彼得找到了“真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板:梦想。

4、再读彼得的话。

所以他不无骄傲地说:“我是惟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生接)。

5、故事学完了,老师很受启发,你有启发吗?

四、畅谈梦想,愿梦想成真。

1、其实,不仅彼得有梦想,老师也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希望自己活到一百岁,在100岁的生日时你们都来祝我生日快乐。

2、那你们的梦想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愿意跟大家说说吗?

五、作业: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7个字。结合课文能容理解词义。能用“成千上万、彬彬有礼”造句。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南极的神奇。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学会生字词,了解南极。

教学难点:结合文意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学文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学生练习读课文。

2、检查字词的读音:

1)词语:

登上企鹅大陆纪念(指名读,领读,齐读)。

彬彬有礼。

厚厚的()厘米形近字区分。

2)认读字:腹部颈部呕出来。

3)比较同音字:毛茸茸绒毛身躯驱逐出境。

4)巩固容易错的字音:

(出示)尽管南半球正是夏天,可是南极大陆上仍然覆盖着厚厚的白雪,只有在考察队建立的长城站附近才能看到一些露出的地面。

我看到长城站旁边有几只黑白相间的小动物。

他们彬彬有礼,站在远处向我们点头,像欢迎我们似的。

4、师:请你们再读一读课文,注意在读准字音的同时把句子读通顺。(自由读)。

指名读,评议、反馈交流。

三、细读一、二自然段,了解南极。

1、默读课文1、2自然段,提出要求:

指名反馈。

气候特点:尽管南半球正是夏天,可是南极大陆上仍然覆盖着厚厚的白雪,只有在考察队建立的长城站附近才能看到一些露出的地面。

读有关句子,说感受。

引导理解“尽管……可是”所表达的意思。

“覆盖”是什么意思?你有什么感受?

指导朗读。

出示有关图片或录象,感知南极冰天雪地的景象。

再读,评议。

企鹅数量多:

“考察队的刘伯伯告诉我,长城站对面有个企鹅岛,上面的企鹅成千上万,可壮观了。”

师:“成千上万”是什么意思?想象一下冰天雪地里成千上万的企鹅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你能用“成千上万”说一句话吗?口头造句。

这句话应该怎样读?练习读,指名读,评议。

四、总结全文。

这成千上万的企鹅是多么的壮观呀!“我”真想早一点儿到企鹅岛上去看看?你们呢?

五、作业。

1、课后完成生字的书写作业,用“成千上万”和“彬彬有礼”造句。

2、结合课文内容查找有关企鹅的资料或图片。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

3、畅谈梦想,祝愿梦想成真。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讨论,理解彼得最后说的话。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从中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由梦想引入课文。

许多人都有过寻找到金子发财致富的梦想。“金子”我想大家都知道,它是一种贵重的金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金子有关的生动有趣而又蕴涵道理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读情况。

四、自学课文。

要求:

(1)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和句子。

(2)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读不懂?

五、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及时评价。

2、通过认真的聆听,相信同学们一定看出来了:

(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他有什么样的梦想?

(3)他一开始有没有实现梦想?(一无所获)。

(4)后来他有没有实现呢?(找到真金)。

3、回答上面的问题。

六、作业:

1、写字。

2、组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

3、畅谈梦想,祝愿梦想成真。

课前谈话:

同学们,我们平时积累了很多名言,你最喜欢哪句名言,愿意跟大家说说吗?

同学们知道的名言可真不少。从名言中,我们不仅获得了很多知识,而且懂得了不少道理。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会懂得更多。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一起读。板:22金子。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彼得的梦想是什么?板:梦想。

3、过渡:那么,他的梦想到底有没有实现呢?

二、整体感知,学生质疑。

1、轻声读读4-7自然段,想:他的梦想有没有实现?

2、交流,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出示“我是惟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初读彼得的话)。

(1)轻声读这句话。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读着读着,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4)小结: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了很多有价值、有水平的问题。老师想了想,其实你们的问题都可归纳为这样一个问题:这里的“真金”指什么,他是怎么找到“真金”的?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那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就让我们从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读。

三、突出重点,读议课文。

1、自读自悟,学习。

(1)轻声读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出示)。

(3)指导读好第一句。

就在他即将离去的前一个晚上,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并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

(4)师描述:

(5)想象:看到这些生机勃勃的小草,你会想些什么呢?

(6)过渡:彼得又是怎么想的,一起来看看。

2、感情朗读,感悟彼得的想法。

(1)哪位小彼得来读读?

(2)赛读:哪位小彼得敢于挑战,再来读一读?

(3)从彼得的想法中,你听出了什么?

(4)小彼得们,让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再来想一想。

(5)过渡:信心和希望,使彼得留下来。

3、理解“真金”,懂得道理。

(1)出示前半句:谁来读读这句话?

(2)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体会:全部精力)。

(3)齐读前半句话:彼得留了下来,他把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

(4)过渡:彼得的辛勤付出换来了什么?

(5)出示后半句: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齐读。

(6)瞧,鲜花盛开了。(出示鲜花图)。

(7)亲爱的小彼得们,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鲜花,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学到这儿,你认为“真金”是什么?

过渡:是呀,彼得找到了“真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板:梦想。

4、再读彼得的话。

所以他不无骄傲地说:“我是惟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生接)。

5、故事学完了,老师很受启发,你有启发吗?

四、畅谈梦想,愿梦想成真。

1、其实,不仅彼得有梦想,老师也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希望自己活到一百岁,在100岁的生日时你们都来祝我生日快乐。

2、那你们的梦想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愿意跟大家说说吗?

五、作业: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文的6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参照“我的词语库”和课后习题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通过识字、读书活动,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识字;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写字;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准备:

有关蝈蝈的知识;课外读物《金色的草地》。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播放蝈蝈发出的声音,猜一猜这是那种昆虫发出的声音?

2、介绍蝈蝈的有关知识,如果让你给蝈蝈的歌曲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会去什么样的名字?

3、板书课题《绿色的歌》,为什么歌是绿色的?

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感悟,自主识字:

1、初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和自然段的序号。

2、小组合作识字,学文。

3、检查识字情况。

4、巩固月字旁的字,找出“真挚”的近义词,“朴素”的反义词。

三、朗读评比:

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做好竞赛的准备。

2、学生汇报朗读课文,全体参与评价。

3、老师评价朗读情况,重点指导第2自然段的朗读。

四、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仔细观察。

2、自由发言: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为什么?

3、教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

4、独立练习,揣摩,老师巡视,指导。

5、书写评价。

五、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说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设计: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想想你还听过哪些小动物的歌声?

3、积累形容词。

()的晚霞()的月亮。

()的秋天()的心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

1、认读生字卡。

2、出示本课学习任务。

二、精读课文:

1、要求学生齐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说说每一段写了什么?有哪些小动物唱歌?

3、哪一段写了蝈蝈的歌好听?画出各个时间蝈蝈的歌有什么不同?找出比喻句。

4、自由发言:小歌唱家在什么地方歌唱呢?

5、讨论:为什么说是“绿色的歌”呢?

飘着“金色的梦”又是怎么回事?

三、指导朗读:

1、激趣:谁愿意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2、重点指导朗读方法。

3、师生一起读感悟。

四、语文实践活动:

1、想想,你还听到过哪些昆虫的歌声?由此你会产生什么感受?

2、抄一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是按总—分—总的顺序来写的,写得非常优美,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写作顺序来写作文。

六、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推荐学生阅读《金色的草地》。

三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

教材分析:

《小萝卜头的故事》通过小萝卜头捉虫子、放虫子的所思所想,体现了小萝卜头固然身陷逆境,但他珍爱生命,渴望自由、对解放后的'生活充满希望。小萝卜头这种善良、乐观、向上、渴望自由的精神是他人性的闪光点。这也是他短暂人生的超人之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2、了解小萝卜头虽身陷困境,但是对自由生活有着无限的追求和向往。解析小萝卜头对小虫子“一捉一放”的心理变化。

3、由“骄傲”(例中学)“若有所思”(实践悟)两个词语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空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难点:

由“骄傲”、“若有所思”这个词语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空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情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吃着霉米饭长大,不知糖是什么味儿的小朋友,他就是我们的同龄人——小萝卜头。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关注小萝卜头,感受他那不一般的生活!

2、谁来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以情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回顾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梳理课文思路。

二、品读文章,例中学。

1、找学生读学案第一部分的要求。

2、学生默读,师巡视并提出默读要求。

设计意图;默读是三年级学生的起始阶段,培养学生正确的默读习惯。

3、汇报展示:

预设:

(1)小虫子外形的描写读中悟,指导朗读。

(2)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小虫子,唯恐伤害了它。(小萝卜头动作的描写,体会小心翼翼。)。

(3)入春以来,这种虫子很多,常常撞进铁窗,陪伴着常年呼吸不到自由空气的人们。

(失去了自由的人们看到飞来的小虫很亲切,小虫们似乎也很懂事,知道来陪伴这些禁锢已久的人们。)。

(4)又飞来一只,他们并排在一起,故意在人面前骄傲地爬着。

抓“骄傲”“并排在一起”两个词,体会小虫子可能在想什么?

小虫可能在想:我有(),你没有()。我能(),你不能)。我可以(),你不可以()。

师小结方法:

设计意图:给学生支架填补课文空白,降低了难度,多样选择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三、填补空白,实践悟。

1、小萝卜头这么喜欢小虫,为什么又把它放了呢?

预设:

他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

(学生也可用自己的话说)。

2、“若有所思”这个词语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空白。

3、学生练写。

4、展现学生作品。

5、师小结。

设计意图:体验情感,由动嘴说到动笔写,写作是阅读知识的巩固和发展,这是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

四、布置作业,迁移用。

“小萝卜头大概刚下课,他把每天读的书放在楼栏杆旁,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头的楼栏杆,踮起脚,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小萝卜头可能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动笔写一写。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1.教小:今天我学了形声字,知道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两个部分成。利用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生字表中的汉字。

2.作业:

1)把生字表中的形声字根据6个结构类型进行归类。

2)汉字家族中还有象形字、会意字等汉字造字方法,大家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教案

(1)乐趣一:引导学生读出“我”兴奋的语气。小结:浪花回头,有趣;追赶浪花,更有趣。(板书:追浪花)。

(2)乐趣二:引导学生抓住“咦”、“哦”来体会作者的心情;通过“武将”和“俘虏”的对比,及“伸”、“捏”、“只一……就……”的理解来体会作者的成就感。

(4)乐趣四:小伙伴捉螃蟹。交流、示句:“那边一个小伙伴――夹住了他的手!”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有趣的,最后一起通过朗读把这件事的有趣表达出来。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1.出示:“盯、鹂、竿、裂”四个字,说说这四个字的形旁和声旁。

1)师:“盯”:“目”(形旁),“丁”(声旁),“目”表示“盯”的意义与眼睛有关,“丁”表示读音。

2)指名分别说出其他三个字的形旁和声旁。

2.观察这四个汉字的形旁和声旁分别在什么位置。

1)指名说。

2)教师总结“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

3)齐读。

3.讲解“内形外声、外形内声”。

1)出示“闷”字,指名读。

2)说说“闷”字的意思。

3)指名说它的形旁和声旁,分别在什么位置,总结出“内形外声”。

4.同法学习“阁”,总结出“外形内声”。

5.教师小结形声字的六个结构类型。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教案

1、档案卡的制作可根据学生的喜好,不规定颜色、形状、大小。

2、本次活动只是围绕同学之间的互相认识进行,不存在比较学生好坏的性质。

3、活动结束后,可以把卡纸收集起来张贴于教室。

4、此活动可以5-6人的小组开展,也可以全班进行。

5、此活动适用于小学中、高年级。虽说小学的几年生活,学生已经有了认识,有了了解,但并不一定真正地了解。此项活动让学生有意识地认识自己,也认识他人,有利于在以后的交往中减少矛盾和误会。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做一个善良、助人为乐的人。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七色花这个故事。

3、学习课文一个片段,迁移写法。

4、仿写课文,完成《魔铃》的片段练习。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珍妮善良、纯真的美好心灵。理解珍妮用掉第七片花瓣最有意义,体会小姑娘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学习写作方法,学会片段练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2、出示:七色花。

3、指导朗读描写七色花的句子。

4、掲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填空提示。

3、这朵七色花怎么用呢?指导朗读相关句子。

4、快速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写七色花神奇功能的句子。

5、用自己的话简要说出七色花的功能。

6、比较七色花七种用法的句子,寻找共同点。

三、聚焦片段,了解写法。

1、同学们,在这七种用法中,你觉得那种用法最有意义?说说理由。

2、聚焦片段,了解写法。

3、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珍妮?指导朗读句子。

四、写法迁移,创作童话。

1、传说这小狐仙有一个发着绿光的小魔铃,它能实现你的三个愿望。只要你轻轻地摇一摇魔铃,对它说:“小魔铃呀,小魔铃,我想——”它就能帮你实现愿望。现在,这个小狐仙把这个魔铃送给了你,你打算怎么用呢?拿出笔,学着课文中的写法,写一写你其中的一个愿望。

2、选取有个性的作文片段,进行展示活动。

3、进行及时评价,告诉学生,仿写也是习作的一条有效途径,加上合理的开头结尾就是一篇美丽的童话故事。

五、小结。

只要我们心中有一份爱心,人人都有拥有神奇的七色花和魔铃。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

教学过程:

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敦煌莫高窟是古代无数无名的工匠创造的艺术宝库。敦煌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每一幅壁画都是那么精美动人。因此,敦煌莫高窟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你们有谁去过吗?能给大家谈谈感受吗?其他同学想不想饱览一下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画呢?(学生谈内心的想法)。

同学们都盼望一睹敦煌莫高窟的风采,老师今天就带你们去。

二、教师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叙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具体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画)。

三、自渎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2、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自读、识记、交流。

3、引导叙述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四、理清课文层次。

1、默读或自由轻声读课文,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归纳各自然段段薏。

第1自然段:介绍了敦煌莫高窟是浩瀚沙漠里的一颗闪光的珍珠。

第2自然段:介绍了莫高窟中彩色塑像和壁画的数量多。

第3自然段:介绍了敦煌的虚象和壁画的精美。

第4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敦煌的壁画。

第5自然段:赞美了敦煌的壁画。

2、给课文分部分,概括段意。

课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体介绍了敦煌莫高窟是浩瀚少摸里的一颗闪光的珍珠。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介绍了敦煌的塑像。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赞美了敦煌的壁画。

五、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内谈谈文中哪些语句写得生动优美。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听写生词。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读第一部分。

2、质疑、合作探究。

作者把莫高窟比作什么?

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用简单的话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自由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

2、学生汇报对课文的理解。

3、抓重点句子进行理解。

a、“在保留下来的492个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2000多尊,各种壁画45000多平方米。”“在保留下来”说明还有很多洞窟没有被保存下来,这个句子从数量方面介绍了敦煌的洞窟多,彩色塑像多,壁画多。

b、“的佛像有九层楼那么高,最小的菩萨还没有一个手掌大。”这个句子介绍了敦煌的和最小的菩萨,是从大小两个方面介绍的。把“的佛像”和“九层楼”进行比较,“最小的菩萨”和“一个手掌”进行比较,分别表现了佛像的大和菩萨的小,表现了敦煌塑像的精美。

c、“在万紫千红懂得鲜花丛中,有些描绘的是古代劳动人民打猎、捕鱼、耕田、收割的情景,有表现的是人们奏乐、舞蹈、演杂技的场面,还有许多讲述的是佛教故事。”“万紫千红”,是说敦煌的壁画非常多、精美。这个句子具体介绍了敦煌壁画的内容,敦煌的壁画不但十分精美,而且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艺术成就很高,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和创造力。

d、“站在壁画前,眼前的一切仿佛都活了起来,能听到流水淙淙和琴声丁冬,能看到奇妙的舞姿和会说话的眼睛。”这句话写了敦煌壁画栩栩如生,精美动人的特点。

4、教师领读课文,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5、讨论交流。

你认为课文中描写敦煌壁画的句子,哪些最生动?哪些词语用得好?说说他们的意思。

6、学生汇报,读中品位、感悟。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2、思考: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内容?(赞美了敦煌的壁画)。

找出概括敦煌壁画特点的词语。(精美动人)。

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敦煌壁画精美动人,艺术成就高)。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学习达丽玛知错就改的勇敢精神,以及老师真挚的爱,激发他们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师生之间真挚的情感。

2、在朗读、讨论、感悟中理解课题“春天的雨点”的含义。

3、抓住第1和第20自然段体会达丽玛的变化,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感悟,体会课文最后一段的深刻含义,懂得“春天的雨点”指的是师生之间细腻、真挚的情谊,并引导学生感受、表达这情意。还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谈一谈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教学准备:

学生读一读课文,认一认生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课文,15个生字。体会老师对学生的爱。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再这如油般贵重的雨滴下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1、师:同学们昨天都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你了解了哪些词语?

2、检查生字的读音(小黑板出示)。

特别提出多音字:蒙、调(通过组词来掌握)。

3、找同学读课文(每人一段)。

[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2、一步巩固生字。

(二)学习课文。

1、教师帮助学生总体感知课文脉络,渗透学习方法和写作方法。

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

有哪几个时间?(上课、补课、回家、第二天)。

分别在什么地点?(课堂、办公室、路上、师门前)。

2、学习1-3自然段(课堂上的故事)。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课堂上的故事?(学生举手表示)。

(1)请同学自读1-5自然段提出问题。

初读课文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将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因势而问。

(2)请同学们带着以下几个问题自学课文:

[培养自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体会出老师的认真负责和对学生的爱]。

3、自学4-6自然段。

(1)朗读课文第4-6自然段。说说达丽玛为什么有了这样的变化?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畅所欲言,将自己的感受表达清楚,从而体会深厚、真挚的师生情。

(三)有感情朗读全文。

回到整体,再次品味。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