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策略论文(模板19篇)

时间:2023-12-04 09:07:34 作者:文轩

总结是英语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径,我们应该写一份英语总结来检视自己的学习成果。下面是一些优秀的英语写作范文,希望对大家的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所帮助。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策略论文

摘要:农村英语教学是农村各科教学中主要的薄弱环节之一,解决农村初英语口语教学面临许多困难,但必须针对相应困难,采用合理的方法。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对学生进行语言熏陶;建立平等地师生关系;第教师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

1、课堂语言环境的缺乏。

2、教师口语水平的偏低。

农村初中的英语老师,极大多数并不是专科毕业的教师,语音语调不准确,不能流利自如地使用英语教学,自然给学生起不了正确的.引导作用。相反,甚至会影响到学生今后对英语语音语调的正确学习,这对培养他们的听说能力也是很不利的。还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听得更加“明白、彻底”,干脆直接用普通话甚至方言教学,这样的课堂还能起到听说训练的效果吗?恐怕学生除了听到一些单词外,都记不起这是一节英语课了。

3、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

由于本身英语基本功就不够扎实,语音语调不够正确规范,词汇、句型、语法训练不够到位,朗读、背诵等基本功不到火候等,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以致形成心理障碍,怕说错,说不好,遭同学讥笑,受老师批评。在学生已经产生了这样的心理障碍下,有些农村初中教师还在和学生进行言语交流的过程中,过多去干涉、影响学生的思维,甚至指责学生的不足,批评他们的过失,导致学生表达的愿望就更少。因此学生开口难,连贯叙述就更难,越怕越不敢说,越不说就越不会说,导致恶性循环。

二、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方法。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位外国教学专家曾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

情景教学本身就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并且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法之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情景使学生产生言语的动机。教师应善于利用各种方式营造口语表达的氛围,创设有利于学生说的情景,激发学生说得欲望,让学生在情景中感知语言,交流语言,发展语言。比如在教授8aunit1friends时,要求学生描述自己的好朋友,课前我让学生每人带一张自己最好的朋友的照片,并且事先准备好五句话描述该朋友的外貌长相。课上,我先出示一张明星的照片,说他就是我的好朋友,加以描述,以此激发学生说听的欲望,然后再请班上几名口语较好的同学描述,并分小组进行交流,要求他们的描述增到十句。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交流,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最后每组作汇报演讲。这样的课堂中,大部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2、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对学生进行语言熏陶。

英语教学的主要矛盾是汉语和英语学习之间的矛盾。平时学习所听,所想,所说的全是汉语,只有课堂才是学生接触英语的主阵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把握好课堂的四十五分钟。

我在实践中,还坚持做到用英语解释英语,而且要求学生模仿,尽量也用英语解释,所说我的课堂常听到这样的一句,canyousayitinenglishbutinanotherway?包括评讲练习的时候,学生基本能够由一开始的听不懂,到逐渐地自己能够用英语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像一些语法性的单词,学生虽然有的不会拼写,但他会告诉是这是verb那是adjective。所以我的主张就是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说英语的能力只能通过说的实践才能逐渐培养起来。我也非常喜欢李阳疯狂英语的“三最法”说英语,也积极地采用这种形式鼓励学生最大声、最快速、最清晰地去说,去比赛。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不仅能激发他们说的兴趣,更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建立平等地师生关系。

英语教学是师生共同合作的工作,老师对学生友爱同情的态度使师生双方都能发挥各自的长处。课堂上尽量给足他们想表现欲望的机会,当然纪律必须要有,但纪律应建立在友善,严格要求的基础之上。初中生的自尊心很强,对外界的反应十分敏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进取精神,多鼓励学生。

4、教师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

学高为师;想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先有一桶水……这些都说明,想要学生提高口语能力,首先教师先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基础。所以,我认为,教师要加强自我进修,不断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其实方式有很多,我坚持的两个方法就是,阅读英文报刊,收听收看英文类的节目。只有这样,知识才能不断更新,能力才会不断提高。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坚持教改实验,像多媒体技术在英语口语教学上的应用等。教师应大胆地去以多种形式实施教改实验。做为农村初中在硬件条件不是很好的前提下,更应该在这方面动动脑筋,花点心思,大胆创新。比如,使用课堂游戏、讲故事等等,同样也能起到辅助作用。关键在于,我们敢去尝试、实验,敢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创新。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策略论文

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是二语习得研究的两大重要问题。有了获取语言知识的渠道,学习者才可能习得语言;而通过语言输出,人们可以了解到学习者是如何习得语言以及语言水平如何。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krashen提出了“输入假设”,认为学习者习得语言的方式只有一种,即通过大量可理解性输入。许多学者认为,仅有语言输入对于语言习得是不充分的,当学习者听到语言输入时,通常无需调动句法知识就可以理解语言的意义。

一、输出假设理论及其功能。

1985年,swain提出了输出理论――通过口头或者书面语言的产生,学习者就能习得或学习语言。swain通过对加拿大的法语沉浸式教学进行调查研究,学校里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的一些课程全部由法语教授。然而,他们尽管在听力与阅读理解方面得到了提高,但是在写作和口语方面却表现出了语法准确性方面的劣势。这表明,仅有语言输入对于习得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是不足的,要习得一门语言,必须鼓励学习者进行语言输出,并且在使用目标语时注重语言形式的正确性。swain提出了输出在二语习得中的三大功能。

1.输出能引起学习者对语言的注意。

在使用目标语的过程中,学习者可能会遇到语言问题,从而使他们注意到他们所不知道的或者只知道一部分的目标语知识。1994年,swain和lapkin做了一项实验,检验学习者注意到语言问题之后的认知过程。被试者是法语沉浸式教学项目的八年级学生,平均年龄13岁,他们使用有声思维方法。他们要为一份报纸写一篇关于环境问题的文章,在写作过程中,他们要使用这种有声思维方法,说出他们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这些有声思维材料中摘选和语言有关的情节,其中40%和语言有关的情节中学习者都注意到了语言形式。研究结果表明,二语学习者在使用二语的过程中注意到他们语言知识的缺陷。语言输出不仅能使学习者注意到语言缺陷,还能使其在改正语言问题的同时提高语言水平,逐渐使目标语达到本族语的输出流利程度。

2.输出能对目标语进行假设检验。

学习者书面和口头的目标语错误揭示了他们对目标语运用持有假设,要检验某一假设,学习者必须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研究表明,在意义协商过程中,学习者会依据谈话中的澄清请求或证实询问来修改他们的语言输出。pica(1993)和同事们研究发现,在会话中学习者从语义和句法上只修改了言语的三分之一。学习者言语的三分之一得到了修改,这一事实表明他们只检验某些假设而非全部,即他们的语言输出的确是在检验他们自己对目标语形成的假设。学习者有时因为思考错误而导致对目标语形成不正确的假设和不恰当的概括,所以相应的反馈在二语学习中就显得很重要。在课堂教学中,非本族语使用者之间的交际互动所提供的意义协商的机会远比非本族使用者和本族语使用者之间的互动提供得多,课堂中的小组讨论活动有助于语言的意义协商。同时,学习者还可以从交谈对象的反馈中得到语言信息,从而修改语言输出。

3.输出具有元语言功能。

输出的第二个功能是输出能对目标语进行假设检验。其实,输出本身就是学习者持有的假设。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学习者并不会表现出这些假设,而是用语言对假设进行反思,这种层次的输出就代表了其元语言功能,即用语言反思语言,使学习者控制并内化语言。lapierre(1994)对二语习得中输出以及反思在输出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意义表达中的语言形式进行反思能促进二语学习。

英语学习的目的在于用英语进行交流。外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要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必须加大学生的练习量,强化语言输出。

1.转换教学模式,重视语言输出。

现在,二语习得研究的重点已经从怎么教转变到怎么学上,口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说英语,教授他们学习方法,在长期的语言输出练习中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口语输出,教师也可以了解到学生语言上的缺陷,帮助其改正,并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还可以提高语言输入的数量和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资源加以练习,从而达到流利的语言输出。

2.设计合适的语言输出活动。

输出是学习者对目标语持有的假设,但是,受语言学习水平的限制,学习者可能会形成不正确的假设。因此,注意到这些不正确的假设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尤其重要。在口语课堂上,可以通过不同的语言活动形式鼓励学习者进行语言输出,从而提供反馈,使他们能够修正不正确的假设。

(1)小组讨论或对话。对给定的题目进行讨论或编简短的对话。学习者在意义协商的过程中会修改不正确的假设,从谈话对象得到相应的反馈,并且这种形式更加自由,能够引导出更多的输出内容。

(2)复述课文。这种语言学习形式非常有效。因为学习者可以根据学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加工处理,既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言基础。

(3)辩论。这种活动适合于英语水平中等以上的学习者,因为辩论需要更多的语言输入基础和灵活的语言应用能力。进行辩论之前,学习者要搜集资料,从而得到了更多的语言输入。而辩论过程本身就能使学习者最大限度地输出语言。

3.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输出环境。

我国的英语课堂通常是班大人多,学生常常把教师看作课堂的领导者,只愿意做倾听者,这在口语教学中是一定要避免的。有些学生不喜欢当众发言,教师可以深入到每个小组的讨论中去,在小组成员的范围内进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的语言输出。老师的亲近程度也会影响学生的输出活动,和蔼可亲,愿意随时提供帮助的老师更容易鼓励学生的输出活动。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图片或者影片,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使学生有话可说。

目前,英语在我国只是外语,而非第二语言。英语学习者就缺乏相应的英语使用环境。作为学生使用英语的主要环境,课堂教学的作用不可小视,老师必须鼓励学生加强语言输出训练,从输出中找到问题所在,逐步提高外语交际能力。

语言输出的基础是输入,输出是对输入知识的检验和强化。在加强听读训练的同时绝不能忽视说和写的培养。学生要顺畅流利地表达自己,首先要牢固掌握基本语言知识和口语语言的特点,然后通过大量的口头练习内化知识,真正掌握其用法,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卢仁顺.“输出假设”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xx,4.

[2]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xx,5.

[3]张庆宗.论高校英语口语教师的角色定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xx,8.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策略论文

[摘要]:

本文通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提出了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的重要性,并从几个方面提出如何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关键字]:

英语教学是高职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扩大,对运用英语的要求也不断升级,特别是英语口语能力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然而目前,英语的教学方法多局限于语法、翻译、偏向于知识的传授,忽视语言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一般口语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结果往往使学生“高分低能”,“非聋即哑”,缺乏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很难满足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因此,怎样提高高职生英语口语能力,使之在今后学习、工作中得心应手,对传道授业的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工作实践,着重谈谈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一、语音是基础,首先从培养学生掌握语音、语调入手。

语音、语调的学习和掌握是提高口语能力的前提和关键。由于发音基础没有打好,导致口语无法提高的例子比比皆是。我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其中很多是来自教学条件不够理想的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相对较低,许多学生入校时语音很不规范,在交谈中严重影响相互间的沟通,甚至出现不少笑话。所以,我主张要想提高英语的口语能力就首先从语音方面入手,夯实基础。首先,教师应从理论上系统的讲明英语的发音规则,如连读、重轻音、不完全爆破音、升调、降调、意群等。然后,随时随地纠正学生的读音错误,让学生听正确的读音,有必要的话,可以介绍一些专门攻克语音难关的书和资料或者从反面举出几个同学因为语音发音问题导致的小笑话。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给学生们播放一些英语原声的电影和音乐,增强他们对纯正英语发音的审美观。总之,经常给学生们灌输语音学习的重要性,让他们认识到语音学习是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基础。

二、大量阅读和背诵,增加语言的输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大量阅读是扩大词汇量的根本途径,也是提高口语的根本途径之一。从语言学的规律来看,口语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大量的语言输入,尤其是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没有广泛的阅读,没有大量的输入,就不会有口语输出的材料。阅读量如果严重不足,学生则无法积累起对各种事物、概念的正确的英语表达法,也就是说离开了语言基础的训练,根本无法做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的观点,即使发音再好,口语能力也只能停留在几句招呼语上。

因此,要坚持让学生背诵和复述课文。朗读和背诵课文是培养学生开口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新编的职校英语教材课文都不是很长,应坚持要求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背诵全篇课文或部分课文。要通过各种方式加以检查。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通过这样的活动,既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又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能力。

三、听说结合,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

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但交际能力的基础是语言能力。口语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不但要单方面的说话,而且还要听别人诉说,并在听懂、听真切的情况下,作出正确的反应和答复,这样才是成功的交际。如果只是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意图,当对方开口讲话后,自己却不能完全听懂,或只能听懂一部分,这样将直接影响到交际的效果。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训练听力,以便和口语练习配套呢?除了引导收听录音以及电台和电视的英语节目外,对貌似原始的朗读亦不可轻视。通过朗读,不仅联系了发音,还同时刺激了自己的听觉。此外,经常性的反复朗读和背诵,会使有关的词汇和短语在大脑中形成条件反射,当需要用时,便易于“招之即来”。再者,在与自己的同学、朋友对话时,要学会注意倾听对方,力求听懂对方话语中的大部分含义,其实这也是一种听力训练。只有听说能力同步提高,才能最终促进交际能力的发展。

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听写单词、词组,但主要还是听写短文,短文的内容可以根据课文改写,也可以选用比课文内容稍易的短文,字数以50-100为宜,语速可适当放慢。通过听写,既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无形中又增强了他们的听、说能力。随着学生听说水平的提高,可以增加一项新的内容,即让他们听英文歌曲。

四、克服羞怯心理障碍,大胆开口说英语。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虽有提高口语的愿望,却因怕出丑,思想顾虑较大,导致心理自卫,没有勇气正视自己的语言现实,其结果是口语始终得不到提高。还有的学生主观上不重视口语练习,上课不积极发言,即使有出色的教材,优秀的教师,多样的教学手段也难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所以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大胆开口说英语,不失为是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良策。

许多学生不敢说话或是说不好话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心理因素――恐惧感和自卑感。在课堂口语训练过程中,学生心理上固然不可能出现面临比赛或是重大交际场合的恐惧、焦虑等现象,然而自卑或是过度自尊却表现得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愿抓住训练的机会,甚至是训练机会已在眼前却不敢开口,也有的学生把训练机会当作无奈的任务,草草了事。课后,询问其选修口语课程的目的,却又无一例外的表示,想提高口语水平。学生这种主观愿望与客观表现相背离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学工作者的反思。要缓和此矛盾,笔者认为:第一,要营造平等、轻松和自由的课堂氛围。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外和私人空间如寝室,并不存在日常生活交流困难的情形,而在课堂上,面对同学和老师,却很难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因此必须创设平等、轻松的教学环境,以有效的激起学生想说的欲望和表达的信心。实践证明,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主动投入训练,有时甚至有争先恐后之势,其有效性可见一斑。第二,要细心观察,寻找症结,主动出击。在口语教学过程中,不能否认的是有一部分学生不管你怎样鼓励,并把机会直接放在他们面前,他们的反应却是惊人的相似,迅速低头。面对这部分学生,笔者认为,不仅要在语言上鼓励他们抓住每一次锻炼机会,更要发现其症结所在,拉他们“下水”,因为站在岸边看别人游泳的人,无法排解对水的恐惧,更无法体会到在水中的快乐。只有下了水,才能不怕水,只有通过当众说话才能克服害怕当众说话的心理。在开学初的一堂英语课上,有一位女生的表情引起了我特别注意,每当我走过她的课桌或与她目光对视,她的脸马上就会通红,肢体上也显得局促不安。在这种情况下,要让她主动进行口语训练难度很大,因此只有采取被动训练即教师点名的方式进行训练,在每一次的训练中逐渐克服其心理障碍,一学期下来成效将十分明显。

五、坚持用英语授课,让学生多开口。

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缺点是缺乏语言环境。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课堂的机会,尽量创造语言环境,而且用英语组织教学,可以烘托英语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但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基础比较差,而且差距大,要使英语授课顺利进行,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课堂用语。开始语速应放慢些,并加上适当的语境、手势和中文解释。在讲授语法时,可适当多说些母语,因为语法较难理解。同时,还要尽量让学生多开口,一般不打断学生讲话,当他们讲不下去时,可用一些英语词汇引导和启发他们,或让其他学生帮助他们。这样,逐步使学生沉浸在浓厚的英语氛围之中,通过英语交流提高口语能力。

六、改革考试方法,增设口试。

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即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除了运用上述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外,还应对学生的听讲能力有一个科学的、形之有效的测试方法。为此,每学期除笔试外,应增加口语测试,根据实际情况,按一定比例把成绩计入总成绩,并在笔试试卷中加大口语题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得不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注重英语交际能力,学好口语。

高职院校学生有其自身的综合素质结构特征,而实践性与应用性是其优势所在。因此,在口语训练中,要真正贯彻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训练是主线的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全面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口语综合水平,为其就业和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勃然.胡燕玲.影响英语教学的三大因素及解决对策[j]中美英语教学,20xx,(1)。

[2]黄伟,关于当代高职教育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导刊,20xx,(2)。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高职教育改革与建设(上下册)[a]高职高专教育文件资料汇编[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策略论文

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是二语习得研究的两大重要问题。有了获取语言知识的渠道,学习者才可能习得语言;而通过语言输出,人们可以了解到学习者是如何习得语言以及语言水平如何。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krashen提出了“输入假设”,认为学习者习得语言的方式只有一种,即通过大量可理解性输入。许多学者认为,仅有语言输入对于语言习得是不充分的,当学习者听到语言输入时,通常无需调动句法知识就可以理解语言的意义。

一、输出假设理论及其功能。

1985年,swain提出了输出理论――通过口头或者书面语言的产生,学习者就能习得或学习语言。swain通过对加拿大的法语沉浸式教学进行调查研究,学校里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的一些课程全部由法语教授。然而,他们尽管在听力与阅读理解方面得到了提高,但是在写作和口语方面却表现出了语法准确性方面的劣势。这表明,仅有语言输入对于习得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是不足的,要习得一门语言,必须鼓励学习者进行语言输出,并且在使用目标语时注重语言形式的正确性。swain提出了输出在二语习得中的三大功能。

1.输出能引起学习者对语言的注意。

在使用目标语的过程中,学习者可能会遇到语言问题,从而使他们注意到他们所不知道的或者只知道一部分的目标语知识。1994年,swain和lapkin做了一项实验,检验学习者注意到语言问题之后的认知过程。被试者是法语沉浸式教学项目的八年级学生,平均年龄13岁,他们使用有声思维方法。他们要为一份报纸写一篇关于环境问题的文章,在写作过程中,他们要使用这种有声思维方法,说出他们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这些有声思维材料中摘选和语言有关的情节,其中40%和语言有关的情节中学习者都注意到了语言形式。研究结果表明,二语学习者在使用二语的过程中注意到他们语言知识的缺陷。语言输出不仅能使学习者注意到语言缺陷,还能使其在改正语言问题的同时提高语言水平,逐渐使目标语达到本族语的输出流利程度。

2.输出能对目标语进行假设检验。

学习者书面和口头的目标语错误揭示了他们对目标语运用持有假设,要检验某一假设,学习者必须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研究表明,在意义协商过程中,学习者会依据谈话中的澄清请求或证实询问来修改他们的语言输出。pica(1993)和同事们研究发现,在会话中学习者从语义和句法上只修改了言语的三分之一。学习者言语的三分之一得到了修改,这一事实表明他们只检验某些假设而非全部,即他们的语言输出的确是在检验他们自己对目标语形成的假设。学习者有时因为思考错误而导致对目标语形成不正确的假设和不恰当的概括,所以相应的反馈在二语学习中就显得很重要。在课堂教学中,非本族语使用者之间的交际互动所提供的意义协商的机会远比非本族使用者和本族语使用者之间的互动提供得多,课堂中的小组讨论活动有助于语言的意义协商。同时,学习者还可以从交谈对象的反馈中得到语言信息,从而修改语言输出。

3.输出具有元语言功能。

输出的第二个功能是输出能对目标语进行假设检验。其实,输出本身就是学习者持有的假设。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学习者并不会表现出这些假设,而是用语言对假设进行反思,这种层次的输出就代表了其元语言功能,即用语言反思语言,使学习者控制并内化语言。lapierre(1994)对二语习得中输出以及反思在输出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意义表达中的语言形式进行反思能促进二语学习。

英语学习的目的在于用英语进行交流。外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要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必须加大学生的练习量,强化语言输出。

1.转换教学模式,重视语言输出。

现在,二语习得研究的重点已经从怎么教转变到怎么学上,口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说英语,教授他们学习方法,在长期的语言输出练习中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口语输出,教师也可以了解到学生语言上的缺陷,帮助其改正,并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还可以提高语言输入的数量和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资源加以练习,从而达到流利的语言输出。

2.设计合适的语言输出活动。

输出是学习者对目标语持有的假设,但是,受语言学习水平的限制,学习者可能会形成不正确的假设。因此,注意到这些不正确的假设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尤其重要。在口语课堂上,可以通过不同的语言活动形式鼓励学习者进行语言输出,从而提供反馈,使他们能够修正不正确的假设。

(1)小组讨论或对话。对给定的题目进行讨论或编简短的对话。学习者在意义协商的过程中会修改不正确的假设,从谈话对象得到相应的反馈,并且这种形式更加自由,能够引导出更多的输出内容。

(2)复述课文。这种语言学习形式非常有效。因为学习者可以根据学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加工处理,既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言基础。

(3)辩论。这种活动适合于英语水平中等以上的学习者,因为辩论需要更多的语言输入基础和灵活的语言应用能力。进行辩论之前,学习者要搜集资料,从而得到了更多的语言输入。而辩论过程本身就能使学习者最大限度地输出语言。

3.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输出环境。

我国的英语课堂通常是班大人多,学生常常把教师看作课堂的领导者,只愿意做倾听者,这在口语教学中是一定要避免的。有些学生不喜欢当众发言,教师可以深入到每个小组的讨论中去,在小组成员的范围内进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的语言输出。老师的亲近程度也会影响学生的输出活动,和蔼可亲,愿意随时提供帮助的老师更容易鼓励学生的输出活动。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图片或者影片,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使学生有话可说。

目前,英语在我国只是外语,而非第二语言。英语学习者就缺乏相应的英语使用环境。作为学生使用英语的主要环境,课堂教学的作用不可小视,老师必须鼓励学生加强语言输出训练,从输出中找到问题所在,逐步提高外语交际能力。

语言输出的基础是输入,输出是对输入知识的检验和强化。在加强听读训练的同时绝不能忽视说和写的培养。学生要顺畅流利地表达自己,首先要牢固掌握基本语言知识和口语语言的特点,然后通过大量的口头练习内化知识,真正掌握其用法,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卢仁顺.“输出假设”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xx,4.

[2]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xx,5.

[3]张庆宗.论高校英语口语教师的角色定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xx,8.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策略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肢体语言在高职英语心语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肢体语言的种类及自产生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适当的肢体语言,可以提高口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正确使用肢体语言可以简化口语教师的教学语言。

前言。

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教师应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更好的组织课堂教学,使其达到最佳教学效果,除传统的教学方法外,更需要借助于一些类似于面部表情或身体动作的肢体语言。它能够帮助教师把教学内容表达的更生动、更清晰、更准确,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最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针对高职英语教口语教学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恰当使用肢体语言,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是指通过身体各部分能为人所见的活动来进行表达和交流,也可称之为体态语或无声语言。它主要包括手势、眼神、动作及姿态等,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辅助手段和补充。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除了用语言来表述之外,还可以通过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无声语言对我们学生加以教学暗示,这种无声语言即是肢体语言,它有时甚至可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更好效果。

2.1教材的使用不合理。首先,我国目前的英语口语教材不充实,很多教材售价很高、印刷精美但是缺乏实用价值。还有些教材由于出版年份较早,内容陈旧,很多表达方式已经过时,这些教材均不能满足口语课的教学要求。其次,在教材不充足的条件下,有些教师主张不使用固定教材,而是收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练习。这样做,固然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但也可能会变成教师信口开河,无法使学生得到系统的语言训练。再次,选用了固定的教材,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则难免乏味。

2.2教学方法及模式不合理。目前,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通常采用大班上课的模式,每个班50~60人。学生太多,教师组织课堂活动很难控制,而且每个人发言的机会和时间也大大减少了。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迫切需要英语表达方面的实践,以便能够无障碍的与外国友人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制定最合适的教学方法。

2.3学生英语口语水平起点低。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与高等教育存在着脱节现象,各阶段的英语教育按照各自的需要建立独立的教学体系,如教学大纲、测试等。中小学因升学的需要常“考什么学什么”,不考口语就不进行口语训练,甚至有的学校干脆用中文上英语课。这种应试教育导致了学生口语水平普遍低下,有些学生甚至缺乏最基本的口语知识,更谈不上口语能力。而高等院校英语教学起点较高,这种脱节现象给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带来很大困难。

肢体语言在英语口语课堂中的运用比在其他学科中的运用更具有发展空间。它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姿势、声音、身体移动等。

1眼神。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心理表达与接受往往与眼睛分不开。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看着学生的眼睛说话,将眼神与语言协调起来,帮助组织教学,传递信息,表达自己的思想,并有关善于审视我们学生的眼神,及时捕捉反馈信息,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

在西方文化中,目光对视或眼神交流是诚实、坦率的表现,教师要深刻理解这一点,不但要用言语把这种差异讲解出来,还要在课堂上大胆使用目光对视使学生适应并习惯这一颇具欧美文化特色的肢体语言,在今后的中外交流中避免误会,更加自如。这一点对高职学生和高职学校的教师尤为重要。

2面部表情。

人的表情千变万化,很丰富,英语口语教师追求的表情应是亲切、自然的不变性和随着口语话题体现出来的喜、怒、哀、乐的善变性。“所谓不变性,即指教师对我们学生态度要始终和蔼可亲,投射给我们亲切、温柔而又充满鼓励的目光。让我们感到温暖可亲,心情愉快、放松。”(注解:摘自参考文献3)“所谓善变性,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沉浸在教材特定的氛围中,表情随意境、情节、人物的遭遇而变化。”

在以培养应用型技术性人才为目的的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以及用英语与人交流的能力。教师的面部表情会带来学生的一系列心理效应,因此,恰当地运用面部表情至关重要。教师在运用面部表情时不宜过于含蓄也不宜过于夸张。微笑是教师常用的基本面部表情。

3手势。

手势是口语教学中最常用的动作。不当的手势不仅会给人画蛇添足的感觉,而且还会造成不好的课堂氛围,进而影响教学效果。通过观察,笔者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教师在用英语讲课时。他们使用的手势普遍比说中文时要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我们知道,欧美人大多手势使用比中国人要多:二是大多数教师在说外语时,不自觉地希望通过手势来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在高职英语的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手势不仅能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而且能帮助他们记住要学的知识。

4姿势。

在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我觉得教师应恰当地运用头、手、身等展示教学内容,情感变化等。运用姿势语言时应让我们学生感到轻松,恰到好处。

5声音控制。

“声音控制法指教师通过语调、音量、节奏和速度的变化,来引起和控制我们的注意。”教师从一种讲话速度变到另一种速度时,已分散的注意力会重新集中起来。在口语交流中适当加大音量,也可以起到加强注意和激发学生想说英语欲望的作用。

6身体移动。

我们的胳膊,手,眼睛以及其他身体器官的运动可以传递信息。一般说来,教师可以借助于身体的移动,从而更好的描述一件事物。教师在组织英语口语教学活动,采用平淡乏味的语言,学生的注意就极易分教,而如果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加上不断变换的肢体语言来吸引他们,他们的眼睛就会随教师而动,并积极思考如何用英语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英语口语教学是我们当今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的目标,现阶段口语教学对我们而言仍然任重而道远,如何逐渐地突破高职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境,需要一个较长期的过程。更需要我们高职英语教师对此做更多的思考,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高职学校的教师应该针对高职教育的目的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形成有个人风格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变换课堂模式,激发学生参与口语实践,从而促进高等院校英语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英语口语实际能力。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策略论文

为了更好地开展《高中英语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的研究,自申报课题开始,课题组就开始积极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理论,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这一阶段充分的准备工作为之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课题研究实施阶段情况。

(一)做好开题论证、明确研究内容。

2月21日下午,工作站召开了关于《高中英语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课题开题会议。在开题会议上,课题主持人陈述了课题开题报告,对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研究价值、研究方法与步骤、研究分工和预期研究目标及课题研究保障条件等进行深入细致的介绍。学校领导及课题专家与课题组成员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交流,对课题实施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进行评议,并对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指导。学校领导对课题组课题的研究表示了高度的支持,期望课题组能把课题研究工作搞得扎实有效,并拿出研究成果推进我校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二)抓好文献研究,提升理论水平。

在2月中旬到3月初,课题研究处于文献研读阶段,课题组对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文献资料作了进一步的学习。所有成员积极参与,并及时撰写了文献研读心得体会。通过本阶段的学习,我们对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向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对于高中英语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的必要性达成了共识。因为,通过学习我们得知传统教学设计存在着弊端。传统教学设计形式过于单一化,机械化,无法适应教学现实的丰富性与动态性,不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商;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便在课堂上,学生能够在教师营造的教学氛围中积极地“表演”,那也只不过是一种“被动的参与”。

然而,参与式教学设计则具有独特的优势与特点。参与式教学设计具有独特的学习观。这种教学设计的理念提倡学生能以主人翁的姿态,以更加负责的态度参与到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活动的设计。这个过程本身能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的动力。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学习过程不再是学生去接受他人提前预设的、选取的、传授知识的过程。其次,参与式教学设计提供了独特的教学设计思路,改变了传统教学设计由教师独自进行设计的观念。它着眼于学生多样化需求的个性化设计,真正实现面向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教师倾听学生的声音,在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能有效生成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方案,从而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参与式教学设计有利于实现真正的“师生对话”,为实现真正的“师生对话”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这种对话与协商能创设出师生相互信任、尊重的氛围。通过参与到教学设计来,学生中对教师的教学构想和意图会更加理解,而且教师也能更加清楚学生的个性需求。这种氛围,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进一步提升。

本阶段扎实的理论研究提高了课题组教师开展与推进课题研究的信心,也为后期的高中英语参与式教学设计模式构建及运用研究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三)立足课堂实践,有序推进模式构建。

为了能有序推进高中英语不同课型教学的参与式教学设计模式研究工作,课题组积极开展了基于课堂实践的参与式教学设计活动,并进行定期交流以了解研究的动态信息,对参与式教学设计的模式作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

本阶段,我们开展了高中复习课、听说课、阅读课、语法课和写作课的课题实验课。每次上课前,课题组针对课型特点与学生情况确定具有特色的.参与式教学设计模式方案,并认真研讨。上课教师根据集体研讨的方案,进行个性化备课之后,组织学生执行参与教学设计方案,并做出评价与反馈。上完课后,课题组对参与式教学设计模式进行分析、评议与优化。每次活动后,成员都及时撰写了活动感悟和改进意见。

扎实有效的课题实践研究活动逐步提高教师了的教学水平、更新了教学设计理念、优化了教学设计模式,促进了教师成长。目前高中英语不同课型的参与式模式初步成形,但还需在后一阶段的实践运用中继续完善与改进。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课题研究工作扎实、有序地推进,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课题组教师工作繁忙,水平有限,目前尚未达到理想的研究效果。此外,课题组成员虽高度重视研究工作,并能精心设计、实施课题实验课,但在家常课中缺乏大胆尝试与勇于实践的精神与意识,造成了实验课与家常课之间依然存在较大的差异。

针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课题组将组织教师更深入的进行课题研究,努力把研究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有效,力争实现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师成长”为目的的研究效果。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浅探论文

目前的英语教学,大多重视学生的听力、语法知识、阅读与写作,忽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在课内适机渗透口语训练,做好示范引导,营造宽松环境,联系生活实际,给予恰当评价;积极创造条件,将口语交际向课外延伸,开辟“第二课堂”,强化口语操练。

英语口语教学课内课外

国家教委中小学英语教材评审委员、中国外语辅导类期刊研究会会长章兼中先生说过:“如果外语教学过程中不能培养学生使用外语理解和表达思想的能力,就难以使他们掌握地道的外语和外语的精神实质。”然而,目前的英语教学,大多重视学生的听力、语法知识、阅读与写作,忽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诚然,课堂上让学生花费大量时间练习口语不符合实际,但也不能完全忽视,教师要适机渗透口语训练,并积极创造条件,将口语交际向课外延伸。

教师应尽量使用英语进行教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语感,教师的语音语调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语音语调;另一方面,也能给学生做好示范,树立榜样。因此,要想让学生说一口地道流利的英语,前提是教师的发音要准确,语音语调要处理恰当,符合西方语言表达的`习惯。如学生语速过快、表达不清时,教师使用“excuse me, i can not follow you. pardon?”引导学生放慢语速、清楚表达;对学生的观点持怀疑态度时,使用“really?”(语调稍稍上扬)等插入语,表示反问、求证。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接受英语信息刺激的机会很少,且在表达时往往会受母语的干扰,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时,心中多少有点忐忑,经常因为紧张而出错。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口说,保护他们口语表达的积极性。在学生出错时,要宽容对待,而非立刻打断或纠正、指责,以免挫伤他们说的积极性。这是其一。其二,教师如果过度纠结于学生的错误,课堂的大量时间必然会陷入“出错、改正”的泥潭中,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学生的典型错误,教师可将其集中在一起分析、查找原因,以免以后再出现类似错误。

口语训练应联系生活实际。教材中选用的课文大多贴近生活,教师要善用课文中的素材,甄选口语训练的内容。如译林新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4 finding your way一课project 1 a tourist guide的教学,可让学生小组合作,介绍自己的家乡,激发他们口语表达的欲望。此外,还可创设一些生活情境。如教学“what do you think of...?”句型时,教师可自己穿一件新衣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评价衣服,适机引入新的形容词。如有可能还可进行拓展,让学生评价同学的衣服、发型等。诸如此类贴近生活的口语训练设计有很多,比如购物、聊天等,活动形式可以是师生对话,也可以是模拟场景,形式不一,关键是让学生有话可说。

在课堂上,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评价方式,多用形成性评价,少用结果性评价。比如,教师可设计口语训练的“日常记录卡”让学生填写。将全班学生按学习基础的不同,分成四人小组,由组长记录组员的口语训练情况,进行阶段小评。这种评价方式讲究多层次和多形式,能记录学生一段時间的口语训练情况,更客观合理,也更具鞭策作用。

英语演讲比赛等等,还可组织学生到旅游景点给外籍游客担任临时导游。学完译林新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4 finding your way一课后,恰逢学校组织学生到九龙口风景区春游,我适机安排了一个英语口语交际的小活动--给外国友人当小导游,介绍九龙口的游览线路和迷人景色。这是学生入校以来参加的第一次真实情境下的口语交际活动,虽然词汇仍显匮乏、表达不够流畅,但迈出了“用英语说话”的第一步,操练了口语,是学生难能可贵的经历。

课外,教师还应布置一些口语交际的作业,强制学生开口说。当然,教师更可以创造学生说的机会。比如学完译林新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6 outdoor fun一课后,我组织了cycling(骑自行车)、skating(溜冰)的户外活动,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口语交际,操练“what outdoor activity would you like to try?”“i want to...”的句型。同时,学生可分组进行户外活动,自行开展口语交际并录音,作为一项课后作业。

当然,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师需要不断给学生创造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去体验、去交流,真正调动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策略论文

首先,掌握好26个字母的准确发音,尤其要熟记含有共同元音音素的字母。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读准单词,尤其要注意分辨长元音和短元音,单词重音也不可忽视。再次,平时注意加强数字、年、月、日、时刻、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的朗读方法和技巧方面的训练。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增强求知欲,树立学习的信心。当学生有点滴的进步,教师都要及时鼓励和肯定。当学生在口语或发音表达有困难时多用“tryagain!yourpronuncia-tionismuchbetterthanbefore.”等鼓励性语言,这样可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在自然的语言的环境中得到更多的鼓励和锻炼,将所学知识直接运用于交际活动中。

三、强化听力训练,提高交际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往往难以控制所听材料的语速、语言清晰度以及说话人的语言特点等。因此要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地理解并掌握说话人的意思是一项有难度的学习任务。首先,强化听力训练。听的能力不仅与听的技巧及其熟练程度直接有关,而且与听者的语言能力、文化知识以及思维能力密切相关。因而提高听的能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技巧、丰富知识并同时锻炼分析、推理能力的综合性训练和实践的过程。平时应强化听力训练,如,单词辨音、句子理解和反应、对话理解和短文理解。听的过程中,一定要听准听清,注意辨别那些极易混淆的词或短语。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初探教育论文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口语教学创设人际氛围;指导学生加大课内外语言的输入量,增加课内外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口语交流创造条件和机会;培养学生口语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同时提高其运用语言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可持续性发展。

口语教学;素质;观念

素质教育理论的探讨和实践要求广大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语言教学的目的不是传授语言知识,而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首先,英语教师是语言的使用者,既应熟知语言知识,又要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流畅自如地使用所教语言。在课堂上用英语讲英语,创设英语环境。

其次,英语教师是语言材料的呈现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指挥者,甚至表演者。

第三,英语教师是语言材料的讲解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解答学生问题的引导者。

教师角色的变化,要求教师既掌握英语语言的结构系统,更要有较强的运用英语的能力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育艺术。教师自身的语言能力和素质是实施新的教学观点的桥梁,直接与教学中交际性活动的质量有关,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口语教学是训练面对面的口头交际能力,需要有一种融洽的人际氛围,而且应该是互求了解、倾诉、传递信息、互相合作的氛围。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人际氛围,就需要创造师生之间的和谐气氛,气氛越和谐,交际就成功,而且更容易汲取交际欲望。教师应把自己置身学生之中,以平等的身份,和蔼的态度,积极乐观组织、指导教学,并与学生一起参加到听、说活动之中,从而使学生在这种平等的口头交流中,消除对语言、对老师的畏惧感,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乐说,积极主动的地提高口语能力。

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noam chomsky最近提出,知识是一种能力,就是k-ability(知识能力),语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语言习得理论启示我们应该为学习者提供足够的接触语言的机会,以增加其输入量。fillmore认为,语言输入的质和量对第二语言的.习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影响习得的速度。目前,对于我国中学生来说,课本是语言材料输入的重要信息源,课堂教学是主要的输入活动中心。这毕竟有限,还必须辅以课外的真实的、知识性、信息性、更全面、综合性的听力和阅读材料,以增加学生的信息储存,有利于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增强其自信心,并产生听、说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英语学者steve walsh认为,课堂是一个话语群体,群体的活动必须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必须精心构思、设计课堂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话语群体水平。

1.坚持课堂值日报告,为学生开辟“说”的园地。从初一开始,学生学会了一定的单词、词组,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之后,我就在课堂上开辟了“说”的园地。每天安排两个学生做日常的值日生报告,并让他们结合所学内容,依据现实生活,自编自演一段对话、戏剧故事等。课余学生自己备课,用心读书,阅读材料,认证推敲,互相切磋如何把语言组织更得体、恰当、正确。实践证明,值日生报告活动既给报告者提供了“说”的园地,也给其他学生创造了听的机会,是培养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2.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创造语言场景。初中英语教材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依据新教材交际性、实用性与趣味性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安排、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横排、纵行等多种组织形式,运用对话、表演、猜谜、游戏、采访、调查等多种组织形式进行教学,以英语功能和话题为主线,训练学生在课堂操练活动中学习语言知识,在实践中度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能力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从长远意义上讲,培养学生口语能力必将会提高全民族的国际交往水平,为保证中华民族在地球村的应占地位和长足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必须进行有效的口语教学。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策略论文

英语作为一门口语式语言,需要学习应用者在实践以及应用的实践中真正做到口语的有效表达,对于英语课程的教学和落实,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自身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还需要教学参与者有效完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内部的高效落实,才能实现现代教育教学的基本目的。

一、通过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开口表达。

初中学校内部设置课程较多,其中英语课程作为现代教学参与的主要教学课程之一,旨在真正通过课程教学,保证学生的有效参与性,教师需要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课程上,不断鼓励学生参与英语表达,保证学生英语学习课堂真正得到有用的学习内容。

例如,在初中英语学习课堂上,以初二年级下册“ifyougototheparty,youhaveagoodtime”一节为例,让学生试着多用同样的句式参与造句和表达,比如,“ifigetuplatetomorrow,iwillbelateforschool.”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和口语表达当中,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育。

二、设置英语小游戏,引导学生参与口语表达。

学生有效参与学习获取有效知识的起端在于义务教育教学的不断贯彻和实践,英语课程作为初中学校内部参与教学的一部分,保证学生开口交流和表达,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做到对于学生口语表达的有效帮助。

例如,在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两一组进行“你说我猜”的小游戏,当一个学生讲到“小猫”,另一个学生就需用英文讲出“小猫”的读音并拼写,让学生真正通过小游戏进行英语口语的表达。

三、观看英语短剧,让学生积极开口。

要想保证学生英语口语的真正表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上课之初观看一些有趣的英语短剧,鼓励学生跟着读和表达,让学生得到成长和进步。

综上所述,学校内部教学真正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和有效学习,是现代教育教学不断追求的教学目的之一,落实初中英语口语的教学和实践,保证学生的有效成长和进步,实现现代教育教学的真正践行。

参考文献:

编辑鲁翠红。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浅论论文

摘要以问导学,是一种以问题为本的教学形式,通过老师精心设置问题和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形成教学活动的双向交流。教师通过精心设计课前预习问题,巧妙设计课内探究问题,分层设计课外提升问题,打破传统课堂单一讲授的局面,实现教学模式从“教师为主”到“学生为主”的转变。

关键词设计提问质疑问难启发思维迁移巩固。

心理学家认为:“思维从疑问开始”,由问题而进行思考,由思考而提出问题,是青少年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以问导学,是启迪学生思维,进行思考及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素质教育构建以生为本、新课程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以问导学”,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呢?

一、精心设计课前预习问题,激情入境,引发兴趣。

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这是“以问导学”教学方式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设计好课前预习问题,指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和要求。如教学《驿路梨花》一文,可设计这样的四个课前预习问题:(1)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2)你认为文章的主角是谁?还写了哪些人物?(3)文章记叙的六要素是什么?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4)课题为何取名“驿路梨花”?找出文章的美词美句,体会它们对表现主题、刻画人物的作用。这样的课前预习题帮助学生熟悉和感知教材,抓住重点和难点,学生阅读能力的层次将不断得到提高。

设计课前预习问题还需注意,不能不顾学生的实际能力,向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把超出学生知识水平的预习题推给学生。而应根据学生实际,使学生思维在“最近发展区”中向前拓展和延伸,使学生跳起来就能摘到知识之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巧妙设计课内探究问题,质疑问难,活跃思维。

语文教学不论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或教学模式,都是在不断解决问题和再去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中展开的。因此,教师要巧妙设计课堂教学问题,通过高水平的提问实现高效语文课堂。

首先,课堂教学提问要结合教学目标进行设计。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和难点。抓重点提问,可以使学生在课文理解上扣住重点,教师加以引导点拨,效果事半功倍;抓难点提问,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如《故乡》中最后一段:“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是全文的重难点,具有深刻的哲理,学生较难理解。于是,教师可以由浅入深设计问题:“课文中的‘路’,说的仅仅只是你们看到的地上的'路吗?”“那么这段话中‘路’和哪个词联系最紧密呢?”“由此你认为这句话更深层次的含义是什么呢?”这样的问题为学生搭了一个梯子,层层递进,有效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其次,课堂教学提问对学生要有所启发。课堂教学提问最核心、最根本的是教师所提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要善于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体会到语文的乐趣。如学习李汉荣的《山中访友》,在学生已经明白了古桥、树林、山泉、溪流……都是“我”的好朋友之后,紧接着提出“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探讨本文的主题。问题一出,学生很容易就想到,作者采用拟人手法,将大自然的景物都当成了他的朋友,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第三,课堂教学提问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具有层次性的问题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兼顾到优秀学生、中等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学习实际。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水平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思维纵向发展。如教学《变色龙》时,依次提问:“警官奥楚蔑洛夫有着怎样的性格?”“为什么说他是善变的人?”“是什么原因使他善变?”“作者描写的这个变色龙一样的人物对我们有何启发?”这样的课堂提问注意到了难易层次,这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更具有积极意义。

第四,课堂教学提问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选准角度,借助提问,使学生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让智慧的灵感源源不断生发出来,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了。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可就标题这样提问:“本文原名《悬崖上的第一课》,你觉得原名好还是现在的标题好?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起一个《走两步》的标题?”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经过讨论分析,他们理解了文章的主旨: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步一步去克服小困难,最终就会战胜大困难。就这样通过讨论及老师的点拨,同学们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第五,课堂教学提问要适度。课堂提问应把握好“量”,坚决杜绝“满堂问”的现象。教师课堂提问只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敢问、多问并展开激烈的讨论,使语文教学真正呈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所以课堂提问要避免教师满堂提问,要问得有价值,问得有启发,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点拨作用。

三、分层设计课外提升问题,巩固知识,迁移提高。

课后习题训练是师生教学信息及时反馈的保证,能及时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继续深化学生对课程重点和难点的理解。设计课后训练习题,应立足课文,以学习过的课文为例子,结合本单元的其他课文,用比较阅读来巩固、迁移所学知识,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课后习题训练还可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为三个层次:一为基础训练题,全体学生通过练习,可以有效巩固所学的知识;二为综合训练题,以中等学生水平为准,实现知识的内化;三为课外探究题,主要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练习,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优化。

总之,“以问导学”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因而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师单一讲授的局面,鼓励学生走出课本,与教师一起展开研究,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切实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5).

[2]李德藻.提高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实现有效性[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学版),1995,(3).

浅谈大学生的英语口语教学策略论文

听、说、读、写是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四个环节。而“听”是许多大学生感到比较困难的一个环节,它成为了制约大学英语学习的一个主要方面,这是因为传统教学和考试比较测重阅读的方式。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国际间的交流日趋频繁,我国对人才英语口语方面的学习日趋重视,各高校也纷纷进行口语教学改革。本文针对大学生普遍口语薄弱的主要问题,从心理障碍、口语教材、语言环境、教学模式等多方面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进行了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提出一些建议。

语言学告诉我们,人类具有一种本能的语言偏见,只习惯于使用和接触母语的语言系统,而不习惯于使用和接触其它语言系统,包括其本族语的其它方言在内。从心理学角度看即不能产生移情作用。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很少接触外界语言与文化的人身上。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性格胆小拘谨,情绪和心理都比较敏感,学习英语时,常常担心自己说不好,担心自己出错和被同学嘲笑,因此,这些学生不常开口练习。有外语教学专家指出,情感对外语学习至少与认知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些。胆怯的心理情绪阻碍了大学生英语口语的学习与提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从学生的立场出发,与学生交流学习体会,放低姿态,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除此之外,教师可通过适当调整口语教学的难度与速度,安排一些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悦的情绪和学习的成就感,把开口说英语转为一项有趣的事情,让学生们上说英语,培养起学生对于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英语口语的学习创造前期条件。

在片面强调学习地道的英语的理论指导下,目前大学英语的口语教材所编排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脱节,过于异化和抽象化,词汇和语言内容的呈现缺乏系统和层次性,致使学生在学习中无法与自己的生活联系,更无从用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学生感到教学内容死板,无趣,有压力,在心理上产生厌恶。据称,许多大学教师在对自己的学生进行科研调查中发现:一半以上学生认为是教材无趣,枯燥无味、学生不乐意学。因此,大学英语口语教材的选择对于提高教学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选择教材上应该符合“以人为本,贴合时代”的要求、“以交际为目的,追求真实””“能够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让学生能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表述自己的生活”很重要,英语口语教学的目标就是如此,而不是“模仿英国人用英语表述英国人的观点和生活”.好的口语教材便如同一把钥匙,有了合适的钥匙,教师便更容易引导学生走进英语口语学习的大门里。

大学生普遍认为,中国学生能接触英语口语或者能有机会练习口语的机会不多,充其量就在课堂上能接触到一些口语,其他时候几乎都不会开口说英语。而英语课的课时安排很少会专门涉及口语课,这些原因,导致了缺乏日常的英语语言环境,使得大学生很难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大学生认为教师采用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模拟一个宽松、逼真的语言环境是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的好方法。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使用活动是一个实际的语言使用行为,无论是语言表达式的选择、语言资源的利用、还是语言资源的记忆、规划、问题求解能力、百科知识以及对社会、文化和话语语境的把握,都是由语言使用者控制的。也就是说,学好英语的口语主要因素是学生们自己。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认真的学习语言学理论,使学生正确的理解语言和语言能力的本质,理解语言内容,认知语言现象背后的语言规律,学会系统的、分层的,与现实生后相联系的英语学习方式。语言能力是与社会、文化、心理、交际、功能相互作用。这意味着,大学生的英语口语的学习要以具体的语言项目为基础,具有社会文化特征,语言项目之间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语言下面是逐个习得的,这些语言显目来源与他们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老师安排的生活语言环境。

针对上述制约大学生英语口语发展的原因,为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特提出如下一些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

教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把学生看成自己的朋友和合作伙伴,真诚的与每一个学生交流。在教学中,积极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给予学生厚望,促进学生学习进步。“期盼理论”认为,教育者的'期盼对受教育者学习成功与否产生巨大影响,往往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话都有可能燃起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尤其是那些底子薄的学生,更要给与他们关爱和鼓励。教师对他们的在乎,将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障碍,使他们能够大胆的说出来。学生有了信心,交流增多,英语口语的提高不在话下,教学氛围也得到改进。教师认真钻研认知语言学理论,把握学习语言学的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教学互动,激发学生汲取知识、自主学习的热情,英语口语教学定会得到极大促进。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的语言能力依附于人的一般认知能力,与社会、文化、心理、交际、功能相互作用,语言能力的发展跟一般认知能力的发展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引导学生学习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一定的背景知识, 无论是文化背景知识还是语言本身的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去除中英文化差异造成的理解障碍的。这一点anderson( 1977)的说法相当精辟,“每一次理解都是个人已有知识的参与” ( 转引自崔雅萍, 2002:55) 。王华等( 2007: 31) 表示: “实现每个词语场的具体词语越多,学习者的心理词库和图式便越丰富,口语表达就会‘言之有物、自然流畅、恰当得体’”。

人类语言并不是一个自治的系统,语言行为是人类认知能力的一种体现,人的语言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人类自身与外界的互动式体验与感知。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建立在我们对世界的认知经验基础上的,我们对语言的使用取决于我们对外部事物的感知。因此,教师要从语言习得的规律出发,将英语口语教学内容、形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与英语语言背景有机结合,努力激发学生英语热情,此外,将学生放在一个需要用目的语交际的语境中,培育昂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得体与否做出判断的能力以及结合语境理解语言形式与意义的能力。积极开展课内、课外活动,电影配音、排演小品剧、翻译演示、会场主持、导游、导购等都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与研究热潮,对于引导学生看英语阅读材料、英语影片、收听voa,bbc英语广播电台,唱英语歌曲更是平时开展的不可或缺的活动。

活动开展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除学生感兴趣,勤学苦练之外,还需教师引导学生共同钻研教材,有机的使用教材,科学整合教学资料,将学习内容系统化、层次化,按照认知规律和语言习得规律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让学生学有所知,在学习中形成科学的、分层的知识网络,便于实用时快速的提取,改变学生学习英语“看着书会念,放下书不会说”的状况.此外,加强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测试,形式多种,以积极肯定为主,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在给予学生有成就感的同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调整,促进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浅论论文

中学生从接受学习到自主学习是学习方法的根本转变,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面临新的挑战,有压力更有动力,更应尽快熟悉新的教育理念,调整自己的思路,不断探索与实践,从思想上、行动上做出积极的准备。

一、抓住自主学习的课堂特征。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互动的过程,学生要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参与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自己的学习进度,设计自己的学习评价指标。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处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试;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基础,离开了自主学习的基础,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只能是纸上谈兵。从这个角度上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的本质要求。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自学能力的形成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和精神。

二、注重学法指导,创设超市式学习的平台。

“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教”。语文教师在新课程中最大的变化是角色的转化,教师不再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教法,更要研究和探讨如何有效地实施举一反三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触类旁通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自主设计、练习、探究、评价和思考地进行创造性学习,从方法上探究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与原理,掌握如何运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更好地提高自学效果,促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的'转变。

不妨模仿超市的自选方式,开展自由选择式的学习活动。它并不是学生想学什么就学什么,而是老师依据课程的学习目标,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校的条件,根据学生的不同智力层次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设置不同的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由学生(小组)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安排学习进度、自己选择学习方法。自主地开展探究性学习,在完成学习的同时,各取其乐,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积极性的发挥。

三、优化学习组合,开展合作的学习方式。

根据自愿和兴趣的原则让学生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将课内学习和课外锻炼结合起来,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自身技能的提高。具体的分组方法:可以是兴趣相投、性格相似的分成同组;同桌同座、同路的分在同组;思想、学习、生活能得到互相帮助的分成同组;或者根据成绩的好、中、差分组。

学生每个人对知识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和体会。合作学习的优点在于学生之间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表达方式来理解、消化学习内容;学生之间的相互勉励、相互帮助和督促以及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共事、共进,间接地帮助其实现教学效果的期望,的确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四、引进柔性的教学管理,运用激励的教学评价。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它采用的是非强制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施加潜在影响,把教师的意志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其职能是教育、协调、激励、互补。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尊重和信任学生,解除传统课堂教学常规对学生过多的束缚,该紧的时候紧,该松的时候松,少些军训的架势,多些民主的互动,使其做到“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在和谐平等、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激励性评价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进步从积极的方面加以肯定,它关注的不是学生达到了什么标准的学习结果,而是侧重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步与发展的情况,对于那些从书刊、电视、互联网等信息源获取信息的自学方法应给予充分肯定,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与语文适当联系,培养并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五、反复实践,及时反思,发现问题及时化解。

反复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过程。反思性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实践过程,要把掌握的朴素而有效的方法通过归纳总结提升,最后要分析和处理材料,得出初步结论,写出反思性教学后记或教研论文等。

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校发展的现实需要。

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离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我们谈其它问题都是不现实的。在思考学校的发展思路过程中,我们把思考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是非常现实的。而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更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全方位地进行更多的思考和实践。多年来,我校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始终坚持实践魏书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思想,借鉴其成功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潜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这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主学习绝对不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教师无事可做。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进行循序渐进的有效引导和指导。教师在构建学生自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过程中有哪些困难,有哪些需要教师解决的问题,教师怎样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习特点和不同的学习内容,提供必须的方法指导是其中重要的环节。

总之,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是以发展学生主题性的教学,它要求教师将“外部”的指导转化为“内部”的能力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运用最适宜自己的学习方法展开学习与锻炼,这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建构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的平台,更有利于学生终身语文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它符合当前语文改革的要求。我觉得应加强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使其为语文课程改革发挥更大的作用。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初探论文

中国当代英语教学由于受到大环境的限制更多地关注的是学生的书面表达的能力,但针对英语是一门语言的学科特点,教师们一直致力于探究如何能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同时培养学生的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学生只有提升英语口语能力,才能在生活中实际运用英语表达,充分展现个人能力,但在实际的英语课堂中,学生无法得到足够的有效的英语口语表达锻炼,导致学生英语发音不标准,缺乏运用英语表达的自信心,将师生之间的互动环节切断,使得学生对流于英语课本表面的英语学习缺失兴趣,这样的现状导致学生英语整体能力的不足。以下就是互动教学在英语课堂中对学生英语口语水平进行提升的具体实践。

想要在英语课堂中实施互动教学,教师首先要着力于打造一个活跃的英语口语氛围,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口语表达是一件十分寻常的事情,英语正如我们的汉语一样,只是一门日常应用的语言而已,为学生们树立一个基本的英语概念有利于提升学生运用英语的自信心。教师自身要树立一个英语表达的榜样,一口流利的英语可以大大地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展现,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英语表达能力提升的渴望,在日常教学中尽可能地使用英语表达也有利于学生对英语表达接受的能力,对于锻炼学生英语听力能力也是很好的尝试。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学生多说英语,提升英语表达的自信心,在课堂中也尽量鼓励学生抛弃中式英语的学习方式,而是打造英语思维。学生在课堂中回答问题时也尽量用英语表达,教师要学会鼓励引导学生的英语表达,并且为学生的表达进行纠正,将纯正的英语表达方式潜移默化地转移到学生的表达之中。

2.创设英语交流情境。

教师在进行英语口语互动性教学的时候应当选取生活的一个日常情境,在课堂中进行这种在日常中时常发生的对话片段,将学生带入情境,更能流畅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创设英语交流情境有利于为学生创造一个熟悉的对话环境,减少语言带来的陌生感和紧张感。其次英语口语本身就是适用于我们的日常表达之中,课堂上的口语交流也不过是日常表现的正常反射,是真正符合大众对于英语表达的认知的。学生们在这种情境下进行口语的互动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于外国人语言表达习惯的认知,感受文化的差异,真正建立起英语思维。我们常常选取的交流情境可以是:春节前的准备、家庭生活片段的摘取、对于教育现象的探讨与思考、环保问题的探究等等。学生可以在交流过程中掌握基本句式的表达。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们就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们发散思维,谈论自身对问题的想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基本表达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还可以吸收一些新的字词句的表达。

3.互动教学形式的多样开展。

英语课堂中除了对口语表达氛围的创设以及基本交流情境的构建,教师还应当注重互动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如何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水平是教师所一直在探讨的问题。除了最基本的“师生互动”外,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生生互动”以及“自我互动”。那么什么叫做“生生互动”呢?这大致是指学生之间进行分队的教学活动,为了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或者课堂活动二展开合作。具体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比如小组讨论并总结性发言、演讲竞赛、辩论pk赛、表演精彩英语电影片段、诗歌的朗诵或者歌曲的`演唱,这些都是“生生互动”的进行形式,这样的互动学习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上台表现能力,推动学生展现自我的决心和信心,活跃英语课堂的氛围,增强学生参加积极性。而“自我互动”简单来说就是自己与自己进行交流,具体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对课本内容的复述、个人的英语演讲、对阅读内容的翻译等等,在“自我互动”中可以锻炼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依靠学生自身的能力来完成教师指定的任务更能凸显出学生的个人英语口语素质。

4.总结。

在初中生英语口语养成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应当起到引导学生口语表达、培养学生表达自信、完善学生英语思维的作用,真正地完善学生的各项英语能力,提高英语综合能力,让学生真正地学到有用的英语知识。互动性教学方式作为如今教师普遍采取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计划,细化教学细节,希望能够不仅使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有所强化,其表达能力以及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能够被大大提升起来,实现初中英语课堂的有效性。

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论文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个非常突出和普遍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苦,然而学生并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迫切与必要的。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它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结果。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有效的学习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启发和激励,从而优化知识结构,乃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2.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2.1.1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承认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给他们创造成功的种种机会。

2.1.2生物教学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

生物教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教学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紧密联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与生物有关的生活现象,探索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生物规律。例如:使用加酶洗衣粉不应用开水;发高烧消化不好;吃饭时大量喝水喝汤、过多食用冷饮和冷藏食物影响消化;清晨不宜在树林中晨练;胰岛素不能口服,只能注射等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2创设丰富有效的生物教学情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2.2.1设置讨论情境。

讨论情景的创设就是让不同品质的思维进行碰撞,进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归纳出最佳思维过程。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将各自的结论展示给大家,大家共同讨论结论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兴趣。

2.2.2创设热点情景。

新课程强调,教学内容要联系当今世界科技新发展,要与社会实际、现代化技术和生产实际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课题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科学知识对解决当前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课题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如:在“动物细胞工程”小结时,可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克隆羊的培育过程示意图,而后设问:多利绵羊的遗传性状与上述亲代甲、乙、丙的那一只绵羊相似?为什么?多利绵羊的培育过程需要用到那项技术?学习“环境污染”时提出什么是沙尘暴?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是什么?温室效应、酸雨是如何形成的?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3.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习活动中的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不是“传授”或“教导”。因此,我们必须转变传统教育中“师道尊严”“唯师是从”的师生观,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活动氛围,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求异思维,形成师生相互尊重、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现代型“师生观”。

2.3.2在探究中展示自主。

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敢说、爱说、唱主角,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如在“观察鲫鱼外部形态”教学时,前后座4人为一小组,每一小组的.玻璃缸中放几条大小不一的鲫鱼。提出问题:同学们都想知道鲫鱼的哪些知识?你打算怎样来学习这些知识?说说你的设想并作好记录。根据学生的愿望、设计,重新分成:鳞片组、呼吸组、视力组、鱼鳍组。要求每组学生认真观察的结果,得出结论并向全体同学汇报。要求同小组内(每两人一组)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并及时转化角色,以促使小组内同学的相互合作,促使他们共同解决实验中所面临的问题,也以此达到学生人人有事干、个个有收获。由于不同背景和学力的学生组成合作小组,使得成员间优势互补,通过学习方法和策略的交流和碰撞,实现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双向发展。

2.3.3指导学法,提高效果。

只有把教师的最优化与学生的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教学最优化有一个完整的过程。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第斯多惠也指出,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中学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活动、体验乃至创造,享受探究的乐趣。老师要发挥引导和指导作用,使学生从被动地获取知识向主动探索知识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使我们的课堂活动科学有效。

参考文献。

[1]徐作英,王玉瑶.生物学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0.

[2]薛彦.生物课堂“交流一互动”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学生物学,,(7):42.

小学英语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问题论文

小学英语课程中的口语交际教学在于实现学生流畅地进行英语口语表达,提高他们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进行多方面的教学方法改进,以便提升小学英语教学水平。

小学英语口语交际教学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材的基础上,更好地联系生活实际,以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借助小学生从众和好奇等心理,促使他们更好地学习。

首先是随时随地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即课前引导学生预习,课中注重学生互动,课下鼓励学生巩固等。例如可进行分组讨论教学,将全班学生按照不同水平进行合理分组,根据教学内容,鼓励小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搜集资料,可以自己编小故事和儿歌等,完成预习。其次是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了简单的问候用语“howareyou”等知识后,教师可鼓励学生模拟生活中两伙伴相遇后各种英语对话的情景,使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最后是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之间关系的处理,尤其是一些英语口语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营造良好氛围的基础上,对学生有更多的关心和呵护。

首先,教师在进行英语口语教学时,要注重对外国文化的引进和讲述,是因为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各种思想和能力等还不成熟,对事物的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而对外国文化的引进,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从小培养他们正确的英语思维,有效避免中国传统文化对英语学习过程的干扰。

其次,加强英语口语教学与语文课程的联系,英语与语文同属于语言类课程,加强彼此的联系,一方面淡化英语课程的神秘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使他们认识到英语学习和语文学习并没有什么不同。另一方面深化小学生的思维,小学生虽然各方面的能力还不足,但想象力很丰富,语文和英语的有效衔接,促进学习形式的多样化。

最后,加强英语口语交际教学与数学课程的联系,尤其是在学习表示数字类的英语单词时,教师运用数学上的加减乘除来帮助学生对数字进行识记,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

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和对教学内容的熟练整合,而且要在注重教学内容关联性的基础上,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以便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情境,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首先,情境的创设要设置有争议的话题,教师最好采用辩论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小学生在发挥自己口才的过程中,一方面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思维更活跃,另一方面学会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指出同伴的不足,促进彼此之间的正确交流方式。其次,情境的创设要涉及突发事件,即提供两难的情境,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敏捷程度。最后,情境的创设要更全面化,教师最好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必要时还可使用道具,以便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情境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小学英语口语交际教学,仅仅依靠课堂时间,肯定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设计更多样化的游戏,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在拓展口语交际范围的同时,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能力。

首先是鼓励学生多看书,尤其是一些课外书和少儿影视节目等,结合学生所掌握的内容,积极开展故事会和演讲会等,使学生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学会生动形象地表达内容。其次是通过漫画使小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最好结合小学生的特点,选择一些简单的漫画,先让小学生用汉语描述一遍,再进行英语方面的翻译,对于不知道的单词,可以询问教师,也可以鼓励他们自己查阅资料。再次是结合小学生爱玩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玩耍中对他们进行教育,例如很多小朋友,尤其是一些小女孩都喜欢毛绒玩具,教师就可以选择把几个玩具放在一块,鼓励小学生借助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编一些童话故事。最后是开展多样化的比赛,例如猜谜语、对话表演、课本剧表演等,为学生提供更多语言交流的机会,同时在激烈的比赛过程中,使学生感受英语语言的魅力。

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是新时代下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因此,教师要在更新教学观念的同时,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在立足课本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一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等,以期为小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地促进他们今后的发展。当然,家长应该在支持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对孩子多一些关心和呵护,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促使他们茁壮成长。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浅论论文

(一)概念的界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更加重视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它既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又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去研读课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因此,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激发,逐渐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激发内在的学习动能。

(二)探究性学习的特征。

1.开放性。

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开放的,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并不硬性规定学生必须掌握什么技能或者达到什么水平;探究性学习在内容上也是开放的,教师并不限制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探究性学习将最大的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学习过程因人而异,学习效果百花齐放。

2.自主性。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探究性教学模式中,学生需要依靠自己探究学习内容,提出自己心中的疑惑,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改变原来固有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体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3.实践性。

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性在于要求学生自己去质疑、思考、解惑。学生只有通过阅读、思考、探索、交流,收获才更加丰富,记忆才更加深刻,学习效果才更显着,学习能力才可以进一步提升。这也是与“灌输式”教育最明显的不同之处。

(一)入情入境,情境式教学在语文探究性教学的实践。

在探究学习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的.意识。对于情境的设计,教师需要经过精心策划迎合学生的思维方式,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挖掘课文当中的典型素材,在优美的画面和旋律中,学生融入情境,边读边悟。

以《春》这篇课文为例,在教学一开始,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名家朗读视频,学生在听完之后,满脑子都只剩下一个字--“美”!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在悠扬婉转的音乐声中反复朗读美文。在优美的画面和旋律中,学生感受春的意境,在书声琅琅的课堂中,学生体会到文章的绘景之实、神韵之清和情感之真。在优美如春的意境中,在身心享受的课堂中,学生看春、读春、悟春、写春,融入“春”中。

(二)循疑遂思,质疑式教学在语文探究性教学的实践。

学习离不开思考,有思考,才能激发学习的动力。但是多数的课文,学生往往随着阅读的推进,才会出现困惑,然后才会开始寻找不同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高他们自主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得到思维的碰撞,实现探究能力进一步的提升。

例如,在《社戏》的教学中,教师在开展文章教学之前,可以先用图片、视频向学生展示传统的社戏场面,让学生感受到社戏的浓厚氛围。学生在观看了图片、视频之后,阅读文章中作者在北京看戏的部分,就会思索为什么人们那么喜欢社戏。接着让学生再去阅读文章中作者童年看戏的内容,使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共同寻找出社戏中“美”的地方,引申出作者想要通过对看社戏的描写,所表达出来的风景美、人情美、语言美。学生通过寻找、思考,有着身临其境之感,加深了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三)矛盾激趣,问题式教学在语文探究性教学的实践。

初中课本所选取的文章,大多具有丰富的哲理,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真理的探索。不少课文的学习中,有很多前后内容看似相互矛盾,但是通过细细品味,深入理解,能够发现其中的道理。教师应抓住文章中的前后矛盾之处,提出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迫使”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线索,形成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记忆中场景时,连续用到了“似乎”和“确凿”这两个矛盾的词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到底作者是确定,还是不确定。从“似乎”的角度来分析,作者印象中的百草园,除了野草之外,还有其他的动植物,比如菜娃,作者将它视为自己童年时的乐园。从“确凿”的角度思考,百草园现在只剩下野草了,童年的乐园也不复存在了。学生通过这两个角度的分析,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

(四)联系实际,迁移式教学在语文探究性教学的实践。

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主观感受的过程。在语文学习中,我们会发现许多文章都是生活实际的缩影,只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调动主观情感与探究内涵相结合,就能更加深入地感作者之感,解作者之情。在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时候,教师要时刻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关注自己的内心体验。

《马说》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但是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虽然时代在更迭,但是人们对于伯乐和千里马的渴求从未停止。教师应由千里马引发学生对“现在的人才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的探讨,使他们各抒己见,或结合生活体验,或应经据典,在迁移思维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三、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特点各异,但它们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地质疑、思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翁精神。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要在课堂中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断成长。

初中历史教学策略论文

图片教学是中学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图片是具有实践性的,可以更刺激学生们的思考,让事件的表达方式更为直观,比起文字,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理解。至此,图片在教材中的出现就更加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在中学历史教材中,图片占据了教材中一半的篇幅,这就已经说明了,在历史教材中,编者们已经摒弃了古旧的编辑方式,不再只是干涩的用文字表达,更多的运用文字与图片的结合,让同一件历史事件,以更加清楚明了的方式表达。

(一)端正对图画资源的态度。

图片在历史教材中的应用俨然成为了历史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都是被解释为插图,但事实上,图片历史绝对不仅仅是插图。现在中学生使用的教材当中,绝大部分都是图片历史,图片和文字的搭配也迎合了学生们的兴趣,受到学生的欢迎。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有的教师会把图片直接当做是图画,认为在历史教材中加以图片仅仅是为了增加趣味。这样的理解就说明了教师没能够仔细的品阅教材。举例来说,在七年级历史教材中曾有一篇象形文字起源的选题,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细致的了解象形文字的起源,编者把最初的文字状态的演变一直到后期文字的成型全部用图画的形式展现了出来。以图代字最早是出现在古代的,远古时期根本没有文字,人们只能根据象形的图片来理解文字,文字也是由象形图片演化而来,这就很好的说明了图片是文字的长辈,这也是有料可证的。至此,图片所能起到的作用是文字不能代替的,应该对图片历史更加正视,更大程度上的发挥图片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二)多种方式灵活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人们切实的认识到了图片的应用性,在初中的历史教材中编者更加强了对图片的应用。举例来说,在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历史教材中,有一篇课题为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的选题,编者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凡尔赛体系,在教材中设计了两幅画进行对比展示。两幅画分别表示了欧洲版图的前后迁移,学生们通过仔细的对比观察,很明显的看出了欧洲版图前后迁移的变化,并借由此找出了问题关键,得到了最后的结论。根据学生们的观后表示,这样的方式更加有利于记忆,让原本无聊的历史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在引起学生们的关注之后,学习就变得更加轻松快乐。再比如,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历史与社会》教材中,会大量的出现战争的分析图、各个朝代的领土分割图和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等等,这些图片的出现会让学生们更清晰准确的理解教师所讲述的知识,并给予学生们最直观的内容共鸣。

(三)注重学生思维习惯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也越来越多的采取图片对照式学习,这样的方式不仅仅达到了学生们学习的目的,还做到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观念。学生们在对比图片和文字的学习过程中,也能够更加轻松的做到知识的储备。有一点值得教师们注意的是,在图片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观察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多多启迪、关怀学生,让学生们主动去动脑思考,这对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会有所帮助。

图片在历史教材中的应用是不可忽视的,通过图片历史的辅助,让学生们对历史的学习更加有兴趣,也培养了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让学生们能够拥有起码的逻辑思考能力。至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更加注重图片的应用,强化学生们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让历史成为学生们喜爱的学科之一。

初中历史教学策略论文

学生们在课堂上为什么会主动回答,甚至抢着回答问题呢?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想要表现出自己的价值。这样不仅能得到老师的赞扬,更会或得其他的同学的赞赏。那么,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时机给予学生们这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就需要老师们思考一番。我们平时上课所用的课本,并非是从古代传下来的,而是很多科学工作者把当时的社会情况用白话文的形式,以课本为载体呈现给学生们。这就说明了课本与文字的局限性。白纸黑字是死的,只有生活本身才是丰富多彩的。如果老师一味地念课本,要求学生机械地朗读背诵,那学生们肯定会认为历史这门课程实在太枯燥了,除了背就是背,根本没有任何想学的冲动,毫无新鲜感。这就要求我们这些在一线的授业者们,要想法设法地让学生们有兴趣,想学习。所以,依靠高科技的方式进行授课就十分必要。一段影片可以让学生们从视觉上直接认识历史,一部电影可以让学生们不仅熟悉历史,更被很多感情和品格感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就被释放出来。在授课过程中,一旦能直观地还原当时的历史情境,那么取得的教学效果会非常令人满意。

师生之间关系的融洽、授课氛围的轻松愉快,都可以让同学们更快更好地学到历史知识。一名教师要真正从内心深处顾及到、考虑到学生的尊严。对于一个历史人物或者问题,当某位学生能够正确回答或者有自己其他的正确的理解时,都不应该吝惜自己的赞美,让鼓励伴随学生们的成长。

当老师把学生们分成不同的研究小队时,我们应该在正确的教学方向上,倡导一种相对批判式的教学,不一定非要按照大众的思维,可以让学生们根据史实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而老师此时要做的就是在可行的范围内,以正确的历史观,以正确的语气和方式来纠正学生们的某些不妥观点。这样可以加深他们对正确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其实有相当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都可以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我记得有一位男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找到我,问我咱们的国家在当年的国际环境下是那么的贫穷、那么的悲哀,我们中国人的话语在国际上根本没有用。可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中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兴旺发达的呢?可见,这位同学有着非常高涨的求知欲。因此,我以此为契机,让这位同学通过互联网来大致查找到我们国家发展的轨迹。

在第二天的课堂中,我让他在全班面前以饱满的热情进行了一次小的演讲,获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我接着他的演讲,进行了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效果非常良好。这样既让学生们得到充分的自我展示,又可以让我自己有了继续钻研的动力。但是我们都知道,凡事都是矛盾的,不管一个方法有多好,它的另一面一定会显出某些方面的不足之处。比如说有的学生天生内向甚至孤僻。他们不愿意合作,不顾及队伍的团结,只知道自学,从不把知识分享给别人。有的学生争强好胜,就想着领导别人,只希望别人听从他,因此没能达到分组学习的教学目的。所有暴露出的不利方面,作为教学者一定要用正确的方式加以干预。

自主的思维能力是自学的根基。而自学的成果很大程度上不仅仅依靠学,更要依靠分门别类总结,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一位学生只有自学了,才能总结得出来,也只有进行了科学有效的总结,自学的效果和积极性才会更加明显。那么怎么进行总结呢?同样都是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也许他们的发展规律有些出入和不同,但很多要素都是具备的,社会环境、历史价值、转折契机等等,都可以提炼出来进行对比。这样更加直观,能让学生们通过总结横向记忆更多的事件,甚至可以从小培养学生们“以史为鉴”的思维方式。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思维方式上都是可塑的。关键是要赔养他们如何正确看待事物。我们目前的教学目的还是为了应试,这个我不否认。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要多多培养和注重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要让他们知道学习不是为了考试,是为了使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因此,我们在教授学生们历史这门学科的时候,不能忘记联系实际,要告诉学生们历史的车轮是永远向前的,学习历史就是在学习先人们总结出的最最宝贵的经验,它们能让我们少走太多的弯路和错路。

一些直观的视觉刺激更能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点的印象和记忆,比如短片和绘图。我记得有一节课专门讲的是丝绸之路,就把丝绸之路不同的区域分派给不同的小组,让每个组在地图上画出自己负责的丝绸之路是从哪里到哪里。把各个组所画的路线连在一起,再加以修改,就成了同学们亲手绘制的丝绸之路。每一段都有不同的故事发生。用图片作为载体,让学生们直观地对丝绸之路进行理解,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贸易方式,为什么我们的祖先会有如此精湛的技艺,这个贸易的往来有着什么样的深远意义,这些都可以迎刃而解。要把分队学习模式放在重要的高度,并且千方百计鼓励学生们彼此分享知识成果。只要能够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对学习有激情、有向往,那么他们的能力可以得到迅速提升,老师的教学任务也可以按照预期完成。可以根据考试的分数,把学生们划分成不同的研究小队,要在队内确定每个学生的的个人任务,各司其职,告诉他们:“在一起才是整体,是整体就要团结,讲团结就要分享,分享后才有收获!”

正所谓“有问才有答”。只有先问出问题,发现问题,才能有理由和动机去研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这也就是抛砖引玉。所以,对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不能回避,更不能不屑一顾。相反,这恰恰是我们要鼓励的,让学生们根据史实,在允许的范围内提出自己的猜测甚至质疑。如果没有问题、没有质疑,那我们的研究就好像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样,没有意义,又走上了应试教育的老路,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分数而学习。在有些历史问题上,我们可以主动带领学生们提出质疑:“举步维艰的发展,为什么会大获成功呢“”看似良好的关系,怎么会突然破裂呢?”这些质疑就像引线一样,帮助我们点燃了学生们一探究竟的情绪。

授课的第一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他们正确的思维方式。所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作为老师,应该注意不是说我讲什么,学生就要听什么,而是我要讲的正是学生想听的,学生希望听的也是我能讲出来的。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性格,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思维。这样才成就了我们这个世界。学生们更是如此,他们涉世未深,人生观和思维方式都在形成的过程当中,这就更加说明每个学生之间是存在很大不同的。作为教师要充分地考虑到这种不同,更要尊重这样的不同。有的学生不敢在班级同学面前讲话,怕丢脸,那就要给他信任,让他自信,让他多说,让全体同学给他鼓励,让他体会到勇于表达的喜悦!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突然有一次分数不理想,那就要让他知道,谁也不是不败将军,分数只能代表过去,振作起来才是强者应该做的!这些都是激励学生的好方法,不管什么样的方式,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有兴趣,不让他们有厌烦感,让他们总是希望知道更多的历史知识,以史为鉴,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