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写的读书心得大全(17篇)

时间:2023-12-12 07:22:10 作者:FS文字使者

读书心得是对读书过程中的感悟和体验进行总结和记录的文字表达,它有助于巩固对所读书籍的理解和记忆,帮助自己更好地成长和进步。读书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不仅能够汲取到丰富的知识,而且可以开拓思维、提升思考能力。每一本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从中汲取到了重要的人生经验和智慧。读书心得也是对自己阅读成果的一次盘点,通过总结和回顾,我们可以加深自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让读书成为一次富有意义的学习和成长过程。读书心得的撰写不仅是对自己学习的一种总结,也是与他人交流的桥梁,通过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可以与他人产生共鸣,共同进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书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诚实的孔子读书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认为诚实是孔子所一直强调的一个重要品质。而诚实不仅仅指说话要实话实说,更是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诚信相互关系的问题。当然,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也深有体会。

读书是一件让我感到愉快的事情,而“诚实”也在我的学习生活中教会了我许多可贵的道理。

在读书前,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我们必须要做,那就是手写笔记。如果你只是在电子设备上面记录着笔记,这不仅没有帮助到你的记忆,反而会浪费你宝贵的学习时间。在笔记记录的过程中,我每个字都是认真抄写下来的,而且还会加上自己的理解。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知识,更能让我的课堂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而在考试中,抄袭行为更是要受到必要的惩罚,而且还会被列入严重不诚实的学术行为,这将会对我们的未来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要保持学术诚信,是我们每一个学生必须要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

此外,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也要坚持诚实的原则。不少学生善意地为朋友传递一个问题,但是却被误解成出题人,这种情况下,毫不怀疑地把自己的认真受骗之后。只有保持诚实守信的原则,才能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建立坚实的友谊。

总的来说,深入地学习和实践孔子所强调的“诚实”,对于提高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学术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就应该要始终谨记: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才能够取得真正的成就。

孔子读书心得体会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被誉为中华文明的缔造者。他不仅具有卓越的政治、哲学和伦理学思想,而且在读书方面也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本文将从孔子读书的方法、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态度、读书的习惯以及读书的价值五个方面来探讨孔子的读书心得体会。

孔子读书的方法是十分严格的,他认为学习要先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说明了孔子教育自己的过程,他认为读书的目的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故而人要经过不同的阶段来掌握不同的知识和技能。

孔子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寻求真理和智慧,为了知道道德和价值的真谛。他认为读书是为了开拓视野,汲取各种智慧和思想。因此,读书之后,要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以求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给自己的家庭和社会带来贡献。如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在读书时,正确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他认为读书应该以诚心对待,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同时他也强调读书的自觉性,应该时刻保持一种勤奋和毅力的精神。如孔子所说:“学做士,当凭心而听,见贤而追。思反居前,辞让以和。”

孔子读书的习惯是十分健康的。他在读书时以安静和集中精神的方式,迎来吸取最大的知识。在晚上读书时,一定要光线充足,氛围清静,以保持思维的清明和警觉。此外,他还提倡随时随地练习,通过实践总结接触过的知识。

孔子的读书心得体会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他认为读书可以不断增加自己的智慧和见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通过读书,可以获得知识、人格塑造、社会责任等多种方面的价值。当我们面临挫败和困难时,读书这个习惯也可以给我们带来安慰和启示,让我们可以在心态上保持平静和乐观。

总之,孔子读书心得体会的严密和周全,对我们今天依然有着深刻的启示。有我们需要认真领会和自我实践,才能更好地铭记孔子的恩泽和思想,让它在我们的平凡日常中闪耀出更迷人的光彩和价值。

孔子写的读书心得

我是抱着一定期望去看《孔子》的。孔子,万世之师,多好一题材,再(厚脸皮地)说,孔子是我老乡,都是齐鲁人氏,晚辈我应该去膜拜一下。看之前心想,也不要求导演多超水平发挥,能达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张艺谋对孔子的理解程度就行了。让孔子那些美丽深邃的诗词名言,配合古典唯美的电影画面,再度绽放光芒。

没想到,没想到,拍的是如此之差,差的让人伤心。活脱脱一主旋律片,还不是中规中矩无伤大雅的主旋律片,就是一拍失手了的三流主旋律片。就算有发哥跟那儿苦苦撑着,也是hopeless。看的我巨困无比,就在要昏睡过去的最后一刻,我以残存的一点意志力逼自己睁开眼睛,扭头一看旁边,我娘已经昏睡过去了,我碰她一下,“你还真睡着了啊”,我娘惊醒,不好意思地端正了一下坐姿,作正襟危坐若有所思状继续看。后面我没注意,不知道她有没有再度睡过去。

连我娘这种一向宽容不怎么挑剔的人都觉得很差了,出了影厅就发出一连串感慨,“孔子还是个武林高手!能文能武啊。”“孔子一辈子没干别的,就到处流浪了。”没错,这就是问题所在,编剧太扯了。孔子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在于讲学,传道授业。可惜导演对这一点并不感兴趣,她把全部精力放在了表现孔子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其曾经意气风发然后悲惨动荡的后半生。影片的前半部分孔子忙着和朝中大臣斗嘴忙着和敌国国君斗智斗勇,后半部分一直带着几个弟子ontheroad,走过一个村又一个店,走过一个国家又一个国家,穷,战乱,没饭吃,弟子不是跟错了主子战死沙场就是为了捞竹简溺死冰河(看到这里老娘怒了,胡导您自己智商不够,就可以这么污蔑颜回么!复圣颜回是病死的,不是为了捞那几个竹简淹死的!再说了,你家竹子掉水里会沉啊,科盲到令人发指),最后好不容易回到鲁国了,跟鲁国国家领导人说他以后不参与政治了,要安心教书。我心说,好,终于要讲一讲孔子是怎么为人师表弟子遍天下了,结果,导演根本没理这茬儿,给发哥化了个耄耋老妆,一袭白衣,倚在门口,身子一歪,over了,连个临别遗言都没来得及说。我特么太替孔子不甘心了!

南子,周迅演的那位性感美艳心机很重的卫国国王夫人,我完全没看出她存在的意义。胡导太自作多情了。人孔子对南夫人根本就没什么非分之想,南夫人也不见得多了解孔子,这两人唯一的交集就是孔子流亡到卫国时见过一面,南子做蓝色妖姬状盛装出现,一见孔子,立马凑上去,鼻子都快贴孔子脸上了(我还奇了怪了,这还没到魏晋南北朝那个奔放的年代呢,卫国皇后作风再大胆,也不至于在自己家里这么赤裸裸地勾引一个年过花甲的外国流浪者吧,丫图什么呀),见孔子没什么反应,没话找话地说了一句(在我看来纯属装逼的话),“世人也许能够领悟夫子的痛苦,但永远无法领悟夫子在痛苦中所达到的境界。”孔子默默无语,走了,然后南子莫名其妙地被暗杀了。胡导,yy的天空无限广阔,您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了吧,您要非说南子是孔子的知己,孔子的后人估计也都宽厚包容,不跟您计较,但您敢编个靠谱点的剧情么。

不是让演员说几句古汉语,电影就有品位了的。这平庸又无知的破片,真是糟蹋了孔子,也糟蹋了发哥,还连累了无辜的阿凡达。

《孔子的故事》读书心得

写这篇感受的时候,《孔子的故事》这本书还没有读完。原因是我的心境不稳。想起小学、初中的时候,可以拿一本纸质的好书,逐字阅读。现在呢,一目十行不说,最关键的是读书的时间被繁杂琐事占据。

《孔子的故事》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了孔子命运多舛的一生。生于春秋时代末期的孔子,一生颠沛流离,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以传播自己的政治理想,其核心就是“礼”与“仁”。当时很多杰出的人才都是他的学生,如善于雄辩、经商的自贡,以政事见称的冉求,被称为“南方夫子”的子游等等。孔子去世后,经由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整理汇编形成了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也正是他们的传播,孔子的教育精神和政治理想才得以传承和发扬。

通过阅读,我认为孔子思想中隐约带有轻物质、轻法制、轻平民的倾向。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大意是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可见孔子藐视“利”,藐视对物质利益的追求,现在看来对商品经济是相当不利的`。在孔子的观念中,认为国家要以礼服人,而不是靠刑法。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大概是如果用刑法管理、控制百姓,他们虽不犯法,但却会失去廉耻之心,只有通过道德感化,百姓才会知廉耻、守规矩。这就有可能导致人治与法治的失衡。孔子同时也提出忠君、愚民的观点,这种思想被后辈发展成了所谓的“三纲五常”,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制度下,成为了世人为人处世的准则,也成为了少数人维护特权的工具。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理学大师张载的话鼓励了一代代读书人,沿着前人的足迹,走出自己的道路。我们虽不能达到孔子的境界,却可以将其作为努力的方向,激励自己在奋斗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进!

诚实的孔子读书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普通的高中生,我最近读到了一些孔子的文章,深受其影响。孔子一生追求“仁”,对待他的学生也一直抱有真诚的态度。在我看来,作为一名学生,它教会了我很多重要的品质,也给我提供了学习的方法和思考方式。

首先,孔子教导我们要诚实。当一个人做事不够诚实时,其结果往往难以让人满意,这在学习中尤其容易出现。如果我不诚实,我不仅会自欺欺人,而且在学习或考试时也会出现不可避免的错误。因此,我必须面对自己的短处和弱点,以诚实和真诚的态度面对学习。

其次,孔子告诉我们要坚持。许多时候,学习中的挫折和困难可能会使我们放弃。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坚持下去,付出努力,那么我们学到的东西将是最有价值的。只有不懈地努力,我们才有可能取得进步,不断提高自己。

而且,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学习方法。就我而言,我最喜欢的就是“三思而后行”的方法。这种方法告诉我们不能匆忙行动,必须三思而后行。每当我面临一个问题或一个任务时,我会做一下自己的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这样我就可以更好地了解问题的性质,并更有效地解决它。

总的来说,孔子对我的影响很大。他告诉我要诚实,坚持,慎思而后行。在我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品质都是必不可少的。我相信,如果我能够学习和实践这些品质,不断提高自己,我一定会成为一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人。

孔子故事读书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200字)。

《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的经典著作,其中记载了孔子的言行和教诲。读者们通过阅读《论语》,可以深入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诲,领略孔子的文化魅力。自己也有幸阅读过《论语》,从中受益匪浅,深刻领悟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本文将围绕孔子的故事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

第二段:拜见果务(200字)。

孔子谈到“拜见果务”,他的意思是说,如果要做好一件事,就要先想清楚它的得失,资源是否全面,并且可以预测结果。而这个过程中,必须摆脱自己“臆测”的想法,一定要站在事实的基础上去制定计划。此外,孔子还说:“一切不懂的事物要去询问,不知道的事情要勇敢开口问。”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需要正确的思考和认真的学习。

第三段:仁爱有度(300字)。

孔子曾经说过:“仁者爱人,爱人有度。”这句话十分深刻,教育人们如何对待他人。在我看来,“仁”是一种独特的人类属性,它是人道的核心,是社会的基础。同时,“仁爱有度”的部分也非常重要,因为任何情感都需要掌握度。比如,“好”和“恨”都不能过分,否则就会引起负面的效果。通过对孔子这句话的理解,我认识到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第四段:学习正道(300字)。

孔子非常注重学习,他提倡的“正经又正言、正言而无间,信而有经,笃而好古,劳而无怨”的学习态度,让学子们认真读书,培养好习惯。他还说:“音乐、美术、骑马等不是正事,但一定要学很好。”原因在于这些“小学科”能够锤炼人的品行和习惯,进而影响沟通技能和成功机会的准确性。通过学习孔子的正直的品行,我学会了从细节做起,学会了仔细和耐心,学习正道,创造了成功的机会。

第五段:结论(200字)。

总的来说,在阅读孔子的故事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重要的道理和知识,比如“拜见果务”、“仁爱有度”和“学习正道”。这些教导都可以帮助我们成功并成为更好的人。而且从孔子身上我们也可以学到坚持不懈的精神,追求自身的卓越和健康。因此,我坚信,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坚持读书并遵循孔子的教诲,为自己的成长和成功而努力奋斗。

孔子读书心得体会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和智慧受到了全国各地的人们的尊敬和崇拜。然而,孔子并非是一开始就有这样的地位,他也曾是一个普通的学生,通过勤奋读书和不断努力,他才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位巨人。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读书心得和体会让孔子成为了一位伟大的人物呢?以下是我的见解:

第一段:自我修养。

孔子的第一条读书心得就是注重自我修养。他曾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无自重,必有外扰。”这句话告诫我们要先从内心做起,注重修身养性,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对外界的挑战和考验。孔子自己就是身体力行地践行这一原则,他经常在默默中研究儒家经典,追求更深入的理解,这种自我修养正是他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

第二段:学会倾听。

孔子的第二条读书心得是善于倾听。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即学习要不断思考吸收新知,而不是“空耳而听”。这种倾听第一要素是尊重别人,学会关心他人的需求。作为一位教育家,孔子十分注重教学,对待学生更加耐心、细心,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倾听他们的关注与问题,以此推动教学进步。正是在此种精神的支持下,孔子才有机会倾听到到各种新的理论,并为自己的学问塑造了一个更为完整的理论框架。

第三段:解决问题。

孔子的第三条读书心得是善于解决问题。从他的语言和行为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极为聪明细心的人,研究问题能力强、行动果断。有一次,孔子与同学在一起吃饭,葱菜并没有人擅长,孔子却表现出熟练的技能,独自完成了这个任务。而在课堂上,孔子也同样无所畏惧,敢于给出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交流互动。总的来说,孔子的心态是积极向上的,乐观开朗,这种心态才能帮助他更好地解决问题。

第四段:持续不断。

孔子的第四条读书心得是持续不断。对于任何人来说,持之以恒是学习良好习惯的第一要素,也是成功的关键。因为只有不断地练习、整理、反思,才能更加熟悉,从而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对于孔子而言,每一个进步、每一个新知识都是信仰的体现,只有不断践行这种信仰,才能不断地得到提高,成为真正的大师。

第五段:关注实践。

最后,孔子的第五条心得就是关注实践。孔子强调学习不是单单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知识付诸于实践,通过实践来证实其正确性。在孔子的理论中,稳定操实践有利于加强记忆和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领悟到知识的本质。因此,孔子在课堂上不仅提供了一系列的理论框架,而且也帮助学生在正确的实践中创造机会,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也使得孔子本身成为了一位优秀的教育家。

总结:

综上所述,孔子的读书心得和体会可以归纳为自我修养、倾听、解决问题、持续不断和关注实践。这些原则不仅是孔子个人成功的关键,也是硕果累累的儒家理论的基础。今天,这些理念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具有深远的启示。

孔子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孔子主张遇事依时而定,灵活应对,但这绝非没有原则地肆意妄为。其实,在孔子思想中,“时”与“仁”是交融会通的,依时而定的所作所为,正是为了争取实现仁道的远大理想。

《论语·阳货》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公山弗扰盘踞在费邑图谋叛乱,召孔子去,孔子答应了,意欲前往。子路以公山弗扰是叛臣,反对孔子去。孔子说:“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孔子的回答是:如果给我机会,我是不会错过时机的,我将会使周文王、武王的仁义之道复兴在东方!由此可见,孔子的“时”是和他所主张的“仁”密切相关的,为了实现仁道的远大理想,有时需要采取灵活变通的手段。

从对管仲的评价上也可以看出孔子思想中“时”与“仁”的交融会通。对于君臣关系,孔子主张:“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这里把“事君以忠”作为对臣下的要求。但当论及管仲时,孔子却没有拘泥于成见。历史上,管仲和召忽曾共同辅佐公子纠,当齐桓公杀了公子纠继承君位后,召忽自杀以殉,而管仲却成了齐桓公的宰相。子贡从常理出发,认为管仲的行为是不忠不仁。但孔子并不这样看,相反,他从一个政治家的角度和天下政治统一的高度否定了管仲“非仁”。而是认为正是由于管仲,齐桓公得以称霸诸侯,并以周之德政匡正天下,人民至今都享受着这一恩赐。这里,孔子把对人民、对天下一统有大德的政治作为称作仁。这的确是孔子的远见卓识,他第一次明确了仁不仅是个人品德,而且还应包含政治作为。这正反映了孔子在评判人物时顺应潮流、依时而定的“时”的观念。

诚实的孔子读书心得体会

孔子曾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足以见得诚实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我作为一名普通的高中生,也深深地认识到了诚实的重要性。在学习中,我更是从孔子的思想中汲取到了不少的营养。

我们学校每年都会进行期末考试,而一场考试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大普及,我们不仅仅要考自己的知识掌握,还要应对各种心理压力。在考试中,我经常会遇到一种情况,就是在阅读完选项后,我确实不知道怎么做,并且呀,我知道用其他方法做这道题目,但我仍然会选择诚实地回答自己不知道的选项。虽然我知道这样会影响自己的成绩,但我仍然这样做,原因是我想要保持自己对于学习的诚实态度。

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我做到了满分,并且获得了学校颁发的“优秀学生”奖项。虽然这个成绩让我很高兴,但我认为这个奖项的最大意义还是在于提醒自己,我们应该保持秉持诚实的态度,才可以一路坚持,成功的抵达终点。

我们每个人从小学到高中,不断地在学习中被模范生,好学生之类的信息洗脑,致使我们忽略了学习本身的意义,学习本身并不是为了去迎合什么人,为了得到什么。学习本身是为了自己和生活服务的,或者说学习本质上是对于人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增量式的扩展。我们忽略了学习本身的意义,以为只要得到一个好成绩,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然而,一张优异的成绩单不能解决我们生活中所有的烦恼,正如孔子所说的一样“不学则郁,不仁则近。”

在学习中,我们还需要强调一个词——独立思考。当我们在做某个问题的抉择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去看看别人的答案,想以此为参考。但是我们不经常去思考这是为什么?我们不同于机器,不能接受模式化的解决方案,只有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对于问题越发深入的思考,才能真正的掌握学习的本质。

总之,在我们的学习之路中,诚实和独立思考两个方面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在学习和实践中去感受和提高,才能体会到这两个方面的优越性。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凭借自己对于诚实和独立思考的坚持和努力,赢得属于我们自己的天地。

孔子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看完《孔子》,只记得一句话:求仁得仁,又何怨。也许可能加上一句:虽未能至,心向往之。只是内求的信念,是反求诸己,而非外求他人。

也许,无为方能无不为,但无为而非不能,无用安知不是大用。为何在乎结果,而非过程,无果而非成功否?有因才有果,无因而无果,因比果更重要,不是么?有a点方可达到b点,无起点何来终点,无生方能死?只求果,那是证明,有因无果,那是勇气,无因有果,那是荒谬。想有果,那要承受支撑果价值的艰辛。

也许,两点之间,直线不是最短。我们的意志和良知告诉我们,我们是有选择的自由的,能负责任的,可是我们在外部世界的日常经验中却受着因果律的支配。生活中我们明知“有因必有果”,是不是我们的生命最终也要服从因果律?以前我们提“曲线救国”,因为直线直接、血腥,是革命而非改良。若这样理解,两点之间,是不是就可以说曲线最短。遇山遇水,我们搭桥铺路,甚至挖隧道,从经济学层面说,这不是最经济的。路总要随着地势,你搭桥挖道,不是美化自然,而是破坏自然。如果我们要达到山顶,是不是也可以搭桥、掘坑?所以詹天佑的“人”字形铁路才是伟大的创举。一切伟大的创举总不能置于别人或自然代价之上。

孔子知不能为而为之,实则无畏,因其思想方能流传千古而不衰。在此不讨论其作为儒家思想之源的效用而存在。也许在功利社会的当今,有因无果,不成主流,实认愚蠢。所以当今最短这样思想理念,所以成功学成了主流,大家都想有车有房有美女嫁个有钱人。有人说有钱人就是等有了钱才是人,学好数理化不如拼老爸,有了钱就能活在天堂,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就在于有钱否,再也不是好人与坏人的区别了。

有时我们说个人的伟大,其实历史并不使单个的人不朽。虽然孔子知不能而为之,但他不能打断历史的循环。历史总是曲线前进的,就如基因也是螺旋式的。若个人想用直线式打断历史循环前进,那某些个别事例、事迹或事件,也同样打断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循环。无论何时,只要人们追求他们的目标,像耕种那如果没有他们的劳作,就无所出产的土地,若强迫自由飘荡的风扬他们的帆,越过不停翻滚的浪,也就打断了无目的的,只能在自身内翻转的运动了。所以影片中说,夫子的思想又有谁能够理解。所以当我们在一种历史过程的意义上深思历史的本质、国家的历史命运及它们的沉浮兴衰时,永远不能寄托于个人而忽视历史过程必定是循环的。

我们所有的人都通过出生来到这个世上以及这个世界通过诞生而持续更新。也许这才是我看《孔子》最大的想法,历史总不能靠个别人来承担。既然提出“文化强国”理念,回归孔子儒学不知可否?改变如今民不民、政府不政府的局面。

孔子最后回鲁国讲学立着,我们也可以反思下如今的教育。从教育功能上看,其目标不是把年轻人引入世界,而只是带入世界的一个有限部分。教育不能不伴随着教,没有学的教育是空洞的,很容易陷入道德和情感说教,但是没有教育也能轻而易举地教,一个人即使活到老学到老,也不一定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必须留给专家和教育局考虑的细节。

其实,教育的要义在于,我们要决定我们对国家的爱是否足以让我们为国家承担责任,是否要让它免于毁灭,因为若不是有新的、年轻的面孔不断加入进来和重建它,它的毁灭就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教育是立国之本,不是说来玩笑。强国战略无不是人才战略,而不是政治、经济、军事战略,但也不是不无关系的,只是轻重之别。

同时,教育也是要政府决定,政府对孩子的爱是否足以不把他们排斥在体制之外,是否要让他们自行做出决定,也就是说,不从他们手里夺走他们推陈出新、开创我们从未预见过的事业的机会,并提前为他们重建一个共同世界的任务做准备。也许中国畸形的教育与西方教育方式的区别就在于此吧。

孔子读书心得体会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孔子在教育和哲学方面的成就深远影响着后世。而在他的传世经典《论语》中,我们也可以找到他对于读书的一些心得与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五个方面来探讨孔子读书的心得体会。

第一,孔子强调学习要有目的性。他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对于现代教育者仍然有着深刻的启示。学习不能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满足好奇心,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规划。正如孔子在《论语》中所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种思考和学习相结合的精神,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第二,孔子认为学习要多方面涉猎。他曾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在于不断探索新事物的同时,也应该时刻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孔子在《论语》中曾经多次提到自己学习过的书,例如《诗经》、《书经》等,这也表明他注重多样性的学习,并希望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

第三,孔子艺术地运用对比手法。在《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对比的例子,例如“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等。孔子通过这种对比的方式,使得他的思想更加生动活泼,并且在瞬间深入人心。这也启示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来思考和总结,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

第四,孔子提倡人道主义。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已经极力弘扬仁爱之道。这是他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光辉贡献,而读书则是他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经之路。这种人道主义的思想也为我们今天在学习和教育中树立了高尚的价值指导。

第五,孔子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在《论语》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孔子要求自己的门徒同时具备实践和理论能力。他自己也亲身示范了如何通过实践来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这种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学习方式,也为我们今天的学习和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方法。

综上所述,孔子的读书心得体会所蕴含的智慧,不仅是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在今天学习和教育中的重要参考。我们应当从中汲取思想营养,不断丰富自己的心灵和智慧。

孔子读书个人心得感悟

今年暑假我看了《史记》一书,其中(孔子)这篇我读了后感慨万分。

孔子也说:是啊,现在我可以想像出这个人的样子了,他就像一个王者——周文王的样子,师襄子听到这儿,深深地拜了两拜告诉孔子这支曲子名字就叫《文王操》啊!

我读后想到了自己,感到十分惭愧,我平时学小提琴总是拉熟就行了,认为自己已经不错了,根本就不想吃点苦多练。

我每次做奥数题也是如此,只要会第一种解题方法就不会再去想第二种、第三种解题方法了。妈妈说我不求甚解,让我再想第二种解题方法,我就会十分生气,暴跳如雷,甩笔扭头就走。自从看完这篇文章,想到了孔子60岁开始学琴,学得还那么刻苦认真,精益求精,我下定决心向孔子学习,学习他这种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认真学习,刻苦拉琴,让自己的学习和拉琴更上一层楼。

孔子读书个人心得感悟

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孔子,是春秋时期最有学问的学者之一,他的言行举止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讲了一系列关于孔子的事迹,它告诉我们,学习的魅力,带领我们一同感悟圣人传给我们的思想精神。

在孔子对他的学生的教育中,对于学习的篇章有不少。它告诉我们许多学习的方法,同进也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而这种快乐,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因为它能提高自身的修养、素质。反复的学习是为了便于熟练的掌握,不懂就问,可以提高知识水平。我们作为一个学生,就更应该要认真学习,熟练的掌握,它不仅能够充实自己,也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圣人孔子最注重的是“仁、礼”。崇高的道德思想,是从古至今君子的作为。人与人之间,礼尚往来、互相关爱、互相包容,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是个美好的乐园。

本书告诉我们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活得充实。用道德充实自己,用知识填充自己,有抱负、有追求,积极向上,既使早早的就离世了,那么他也就无憾了。

现在,美味可口的家肴,令我们情不自禁;琳琅满目的衣物,更使我们留恋忘返。然而,在生活日益富裕的现在,我们更加需要用知识来填满自己,用道德来包裹自己。

孔子勤奋读书心得体会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影响深远。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以勤奋读书为核心准则,并将之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孔子勤奋读书的心得体会不仅帮助他自己提升了学识,也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探讨孔子勤奋读书的心得体会。

孔子非常重视读书,他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意味着无论处于什么环境,总有机会通过学习从他人身上获益。孔子不仅对于古代文献感兴趣,而且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各种不同领域的知识。他强调自己的学生要有批判性的思维,不仅仅接受他人的观点,还要积极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态度展现了孔子对于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也对于读书背后的价值有着深刻的理解。

孔子在读书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首先,他非常注重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孔子认为,读书是为了将所学应用于现实生活,并帮助人们改善自己的行为和性格,而不仅仅是追求知识的储备。其次,孔子强调了坚持不懈的重要性。他经常提醒自己和学生要持之以恒地学习,永不放松努力。第三,孔子认为反复阅读是增长知识的重要方法。通过反复阅读,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细节和深层次的意义。

孔子勤奋读书的心得体会给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启示。首先,他的例子告诉我们,只有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才能在知识的广阔海洋中真正受益。无论在何种境况下,我们都应该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其次,孔子的例子强调了理解和应用知识的重要性。知识的价值不仅在于获取,更在于运用。最后,孔子的读书心得体会提醒我们要思考,要有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不要迷信权威,要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第五段:总结。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读书心得体会对于我们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学习不是一时的追求,而是一生的追求。勤奋读书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己的学识,改善自身的行为和性格,更好地理解世界。我们应当以孔子为榜样,坚持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并始终保持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受益于读书,并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成长。

孔子读书心得

我认为孔子的教育作用观就是“教育是和政治分不开的,教育工作就是政治工作的一种形式”、“孔子之努力于教育,也就是为培养自己的实力,作为政治资本,以便更有效地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基于这一目的,孔子非常重视教育,他把教育和人口、财富作为立国的三大要素。他认为老百姓应该受教育,这些思想又比奴隶制时代前进了一大步。孔子承认知识和道德都是要靠学习培养出来的,教育是形成人的个别差异的重要原因,因而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的“有教无类”主张,也是从“性相近”的思想源出的。作者在书中指出,“注重启发民智,使当时学术下庶人,把文化教育从‘官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有极大的进步作用”。书中认为,孔子“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观点,是孔子对“学”的分类,并认为孔子的这一思想否定了人人都能学习向上的普遍性,是不正确的。而孔子对于“教”的态度,则是主张“有教无类”。他的“诲人不倦”、“有教无类”的精神,是我国教育史上宝贵的传统。

《孔子是个好老师》读书心得

仔细研读了这本《跟孔子学当老师》的佳作,掩卷深思,受益匪浅,只感觉自己教学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作文之读后感:教师读后感。做教师若不学孔子乃是一种缺憾。孔子之所以值得学习,不仅因为他有我们没有的东西,更因为他的精神可以成为我们这些中国教师的“根”。我们以他的精神为“根”,不仅可以让自己的日常“做人”有一个中心,而且能让自己的职业生涯给学生带去一种文化或精神上的熏陶,使他们将来无论做什么也有源自中国文化的“根”,而不仅仅是让他们通过大学的招生考试,然后便不知道心灵将往哪里去了。孔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仍然是指导我们教师学习的准则。“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学相长,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之……这些中国教育大地上的美妙风景,这些深深卷入了我们的教育生活的美好语词,蕴藏着一份宗教般虔诚、炽烈、隽永的”教学之恋”。

一、大教教心是中国历代优秀教师或读书人秉持的优良传统一。

我们教育学生不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流的学术养育,更是为了能让他们的心灵获得熏陶,即所谓大教教心也。而大教教心正是中国历代优秀教师或读书人秉持的优良传统之一。

孔子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教人如何体贴“仁心”。在朱熹看来,孔子堪称圣人。朱子所说的一切堪称完美再现了圣人孔子心目中的“大教”,他甚至将“圣人之心”、“圣人之教”与真正伟大的教育视为同一事物,认为教师教学、学生求学都必须“先立大本”,即以圣人或孔子式的“仁心”,来统摄自己的教学活动。“吾之所以为学者,以吾之心未若圣人之心故也。”----朱熹。这种“仁心”在我们实际教学当中就是那种对学生无私的爱。中国式的大爱学生,就是用自己的努力求学与不息探索,为学生做求学、正心的榜样与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术与人生道路。这种大爱反过来又会激励教师终身求取学问,端正品行,从而将教学引入“教学相长”的最佳轨道。

大教教心在我们是教学中不仅是教学生体贴仁心,更重要的是要把知识教到学生的心里去,即知识传授的前提是如何获得学生的“倾心”——对任课教师的仰慕之心,对所学文化知识的喜爱之心。“亲其师,信其道”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传授的知识或对学生的管理没有渗入到时下这些思想千差万别的当代学生的内心深处,那我们所谓“生动”的说教也只好算得上毫无意义的忙碌了。因此在我们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真正蹲下来看学生,和学生平等相处,走进学生的心田,播种知识的种子,才可能收获丰收的喜悦。我们的新课改已经向我们说明“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这个几千年前孔子曾经倡导的千年古训的深层含义了。

二、“学第一,教第二”永远是教师不懈追求的教学思路。

“学”仍然是教师的第一命根。有了很好的“学”,就会有很好的“心”与教。

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第一需要是:要想赢得学生的钦佩与追随,哪怕只是少部分学生的钦佩与追随,都得有真才实学和拿得出手的品行。对教师来说,有学问,行,无需遮掩,是一件多么体贴、畅快的事;没学问,不行,还要“演戏”,是一件多么耻辱、难受的事。

“艺高人胆大”,国学大师或那些真正有学问的教师如梁启超,章太炎等这些大先生,他们的底气实在太足了,以至那些不好学的学生也不敢诋毁他们的尊严,而那些好学的`学生更是只能“仰之弥高”,心悦诚服地跟在后面,收获“从游”之幸福与快乐。“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

教书不等于教学。教书是教别人的书-----自己不了解的别人编写的教材。教学教的是自己通过学习撰写出来的书,把自己的“学”教给学生,或者是把自己的“渔”送给学生,而不是弄一盘“死鱼”给学生吃。所以在思考教学的时候,与其为了“趋新”或想出更动人并且更新颖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建构新概念,还不如冷静下来,想一想教学的永恒之道,让自己一下子安心算了,然后就去实践。大量的教学实践恰恰可以表明了孔子用其教学实践诠释的“教学之道”支配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最喜欢的事不是“教”,而是“学”,他不停地“学”,藉此当上了教师,获得了快乐。孔子是把自己研读过的历史文化遗产变成了自己的“文”,换言之,他消化了自己所能学到的历史文化遗产,把它们变成了自己肚子里的“学问”。难怪他可以心情快乐、底气十足地站在他那座土堆起来的“杏坛”上。“学”就是孔子借以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在确立人生第一乐事的过程中,孔子遇到的最大诱-惑是“思”。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把“思”作为第一乐事。“思”必以“学”为基础,否则“思”与“学”都无乐趣了。因此可以说,孔子之所以能够当上教师,尤其是他之所以能够通过教学,通过与学生相处,品尝到类似与真正贴心的“朋友”或“知己”进行交流的幸福,全是来源于他的“学而时习之”。

陶行知先生常说,当教师的,得先“学而不厌”,方可能体会“诲人不倦”的大乐。钱穆,朱自清们似乎没有这样说过,但他们的幸福教师生涯同样是建立在自己不断“为学”的基础之上。“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其中“不愠”与“乐乎”皆来自“学”,换言之,“学”实为教学或教师生活之本。

只有先学了,才能教学,才能成为“不愠”与“乐乎”的教师。孔子即是先通过历史文化将自己所要教授的“义理”研究清楚,然后才来教学生。他是一位真正的以“学”与“思”作为“教体”的教师。

孔子教育思想读书心得

假期里,再一次拜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使我在思想上又有了深一层的认识。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是一种能让师生产生快乐的“灵丹妙药”,从而让学生喜欢学习,教师喜欢教育教学工作。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当一种教育为孩子、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快乐与幸福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反对它呢?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出现,使学生完全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生本教育最主要是注重教学的交付,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它是一种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思路和教学方式,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努力创设一个优良的课堂气氛,把学生的个性、想象、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发挥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根据学习需要,或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

我们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变“师本”为“生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引导者,而且要也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努力引领学生去生产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不给学生过多的干预,给他们学习尽可能多的自主,最后让他们成功地解决问题。这样,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而孩子一旦全情投入,那收获一定是丰硕的。

“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做人的`道理和规范,是孔子德育思想的主要范畴。“仁”的含义,《论语》中多次提到,如“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论语·学而》)等。“仁”为众德之首,而作为最高准则,孔子的“仁”学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是先天的道德范畴。《论语·宪问》中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从中可以看出,“仁”是先天的道德属性,只有君子才能做到“仁”,小人是绝对不行的,从而“仁”成为先天的道德精神。

其次,是主观的道德修养。依孔子之见,“仁”是天赋道德,故小人中不会有仁人,君子当都是仁者。然而,现实却会有相悖现象,所以能否达到“仁”又是由主观意识决定的。所以,孔子又谈道“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等。从中可以清楚看到,孔子思想中的“仁”,是从主观愿望出发,以求达到思想的精神境界,而这种境界,就是孔子的德育标准和目标。

“孝”和“悌”是孔子处理家庭关系的道德规范。“孝”是父子之间的爱,“悌”是兄弟姐妹之间的爱,这是“仁”的根本,“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孔子“仁”的学说,对我们今天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今天的这种三位一体的教育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有新人,这也正是我们德育的首要目标。

孔子强调德育,并且把他放在教育的首要地位。其实施德育的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培养学生的道德知识。孔子在认识论方面虽然承认有“生知”、“学知”,但他更重视“学知”。其本人也承认:“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并自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其大半生精力从事教育事业,并认为首先要有丰富的道德知识,才能分辨善恶、是非、荣辱,才能不迷惑,是所谓“知者不惑”(《论语·子罕》),“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才能把遵守规范视为内心精神上的需要而感到快乐,是所谓“知者乐”(《论语·雍也》)。孔子亦强调知德的重要性,“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第二,孔子强调道德信念与意志的培养。人不仅要知德,而且还要把它转化为道德信念,才能乐之不苦,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必要时要为道德而献身,即“志士仁人,无求生而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孔子还认为,一个人首先要有为实现理想而百折不挠的意志,方能为学修德,他自身的德育历程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更要求学生要经得起艰苦的锤炼,“磨而不磷,涅而不缁”(《论语·阳货》)。道德的成长,必须克服内外障碍与困难,一个意志薄弱的人,是绝对做不出可歌可泣的英雄行为的。

第三,孔子强调“行”的重要性。孔子认为“行”比“知”更重要,“行”是德的归结,“的”不能离开“行”。所以孔子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孔子的德育过程,就是要求言行如一的过程,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如何,不是听其说,而是看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不能做到知行如一的话,则意味着德育的失败。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将知行合一并纳入德育过程,形成了古代教育的特点和优良传统,对我们今天的德育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孔子在毕生的德育实践中,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

第一,志恒。孔子在德育过程中,要求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并且要立志有恒,进行百折不挠的意志锻炼。故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卫灵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立志就要不怕吃苦,不能追求享受,“士志于道,而耻恶衣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人,不应追求眼前小利,造成半途而废,悔恨终生“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善人,无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论语·述而》)孔子为宣传自己的学说,为天下太平,“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毅然选择苦难之路,一生不变。

第二,律己。孔子的德育重视言传身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孔子言传身教,要求别人做到时,自己先要做到,是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自己先做到了,自己的学生必然也会做的较好。自己做不好,又怎能要求别人优秀呢?“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孔子主张先做后说,或者言出必行,视为“古者言之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

第三,扬弃。道德的规范就是公共的社会契约,德育的过程就是一个对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过程。人要修德、讲学,否则,会令人担忧,“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述而》)有错非但要不怕别人知道,而且要决心改正,“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他反对有过错而不改的做法,“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论语·卫灵公》)。他有特别强调寻找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要不断地自我监督与反省,“克己复礼以为仁”(《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同时要勇于自我批评,对别人的缺点错误要宽容谅解,“攻其恶,无攻人之恶”(《论语·颜渊》),“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对别人的良性发展,要“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这种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之修养,对我们今天加强自身之修为,实施德育之目标计划仍为良策。

第四,爱生。今天讲求遵守师德,不体罚学生,其意无外乎是爱生。故孔子说:“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孔子对待学生,坦率真诚,主张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与弟子情深似海,子路死于卫国内乱,被剁成肉泥,孔子闻耗,在院子里仰天恸哭,其情动天地。孔子爱生如子,其德也高,其情也深,所以深受弟子敬爱。他去世后,学生们为其守坟三年,而子路还是不肯离去,又守了三年。“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孟子·公孙丑上》)。

孔子生活在新旧社会交替的春秋末期,在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动荡时期,孔子以其丰富的德育思想和毕生的实践,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局面,为后人披荆斩棘,杀出了一条德育的道路。他以渊博的文化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培养出了许多品学兼优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这在当时和以后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成为“万世师表”。这是中国历史上其他任何一个思想家都不曾有过的历史地位。

孔子的德育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承和发展,所蕴含的思想和精神可穿越时空的界限,其德育思想和方法,今天我们可以批判地继承,并进行发展,吸收借鉴先进合理的部分,充分改造利用,从而推动学校德育的开展和深化。保证社会主义道德在吸收传统道德精华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