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方法范文(14篇)

时间:2023-12-26 20:52:10 作者:薇儿

优秀作文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思考问题,甚至影响读者的思想观念。下面是一些备受赞誉的优秀作文范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上带来一些启示。

作文教学的方法

2017年,荆门市龙泉中学北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问题是:你对作文感兴趣吗?为什么?在回答“感兴趣”的同学中,他们的理由有(1)从小喜欢(36%);(2)老师精心指导(35%)(摘自《语文报》)。可见,尽早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老师精心指导,对学生的写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兴趣就会主动去做,;主动去做就会成为练作文的有心人,他的作文练习就一定会有成效。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就是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在我刚接这一届的新生时,我就开始注意培养学生写周记的兴趣,我只所以让学生写周记而不是日记,一是这种训练形式更灵活,二是时间间隔适度。起初,大多数学生害怕写,觉得无话可说。为了打消学生的畏难心理,我让他们大胆去写,我跟他们讲,周记还不是日记,我们在一周内总是会做或见到许多事情,或有许多想法,大家可以随便写。但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写实话,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只要学生态度认真,不管长短,我都给予表扬。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就不害怕写日记了,于是我提高要求,让学生选择有价值、有意义、有思想内涵的事去写,我每个星期一早上将周记收上来,下午就去讲评,主要目的就是鼓励学生写,评讲以赞扬为主。再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对写周记有了深厚的感情,。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周记不仅记录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成长变化,而且为作文打下了基础,收集了素材。

中学作文教学一个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写结合,以课文为写作范例,模仿借鉴,以期实现对范文的超越,最终走向创造性作文。如何做好以读促写的工作?首先,要对课文读懂、读活,加强思维火花的点拨。学习《故乡》一文后,我以《变》为题要求学生模仿鲁迅写杨二嫂和闰土的方法来写一个相隔多年后才相见的同学。我引导学生思考:(1)鲁迅笔下的人物外貌有什么变化,语言有什么变化,动作有什么变化?(2)为什么这两个人物会有这样的变化?(3)作者这样写要揭示什么主题?如果没有这些问题作基础,学生就会走入机械模仿的误区,过去我在作文指导中,过多的注重对课文写作方法上(即形式上)的分析,对课文思想内涵方面指导较少,结果有不少学生写自己的同学时就用上了“像一支细脚伶仃的圆规”,“他恭恭敬敬地叫我‘王小明’”之类的话,这些语只不过是生搬硬套。而让学生读懂、读活教材,并加强思维训练之后,学生在借鉴时就不再是“邯郸学步”式的搬抄,而渗透了自己的思想。这样练下去,学生要不了多久就会抛开课本,走自己的路,用最适当的方法,写自己最想写的话,他们的作文能力必将得到大的提高。

(一)学习最新期刊,打开学生灵感之门

写作,最怕落入俗套,脱离时代,缺少新意,千篇一律。这种现象固然与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有关关,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对周围活生生的事缺乏发现,缺乏写的勇气。从学生初二时起我就让他们每人订一份中学生期刊,并且每周专门用一节课指导他们阅读。因为学生在阅读上存在着严重不足,表现在:(1)阅读无目的、无计划、无时间保证、无做读书笔记的习惯;(2)随便翻翻,只重情节不善于质疑;(3)对故事看得多,对其它知识读得少。于是我加强这几方面的指导,努力使学生读有所获。在阅读中有的学生发出了惊叹:“哎呀,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样的东西也可以写进作文?我也可以写!”

“《windosxp,我的新朋友》。我也喜欢电脑,我怎么就没想到写它呢?”显然,这些最新的期刊传递了最新的信息,写出了他们的同龄人的思想和生活,这就无疑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他们的思路,增长了他们的知识,提高了读写能力,更重要的是这些出自同龄人之手的文章启开了他们的灵感之门,增添了他们写作文的勇气。在这些活动后不久,我的学生就有作文在《荆门晚报》、《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等刊物上发表,也有学生在分局作文竞赛上获一、二等奖。

(二)读名著,吸取思想与语言的精华

叶圣陶先生多次强调:“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靠薄薄的课本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大量阅读……一学期读它80至100万字不够多”。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开卷有益不仅仅表现在阅读期刊上,更要在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上得到体现,因为名著、名篇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高度概括和结晶,这些作品的丰富思想和文化内涵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巨大的激励作用,这些作用不是几本课本就能取代的。例如:《钢铁是怎能样炼成的》一书主人公保尔的内心独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这段独白成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座右铭。今天,保尔的光辉形象仍然激励着中国年轻的一代。像这样思想深刻的句子,或是自己认为的佳段妙语,或生动的描写,或生动的对白,如果能摘录下来,经常读一读,一定会有新的体会。因此,当学生刚上初中时,我就让他们准备了摘录本,三年来,有的已经积累了三大本材料,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日集月累,学生的知识丰富了,写作时,自然有路可循,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受可发,他们的作文一定会步入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新天地。

上述三点作法,我从积累语言素材和内容材料上谈得较多,这些材料如何得到运用,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关键还在“练”字上。如何练?简言之,一是要多练,二是要限时练,三是让学生能练。

多练。如果不多练,学生积累的材料再多也只能算作一堆死材料,时间一长,这些材料就会“生锈”。因此长期以来,我坚持让学生每周练两篇作文,一篇由老师精批精改,精讲精评;一篇由同学们互批互改,互相交流,并推荐优秀作文在全班交流。

限时练,就是让学生必须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篇作文。一开始的时候,大多数学生不能按时完成,有的虽然能完成,但是质量不高,这说明学生还不善于将平时所观察的、所想的以及所积累的材料最大限度的调集起来进行筛选、取舍、运用。但是我没有降低要求,而是坚持按这种方法练了下来,通过两个学期的训练,全班大多数学生能够在45分钟内完成一篇内容完整、选材新颖(或较新)、主题明确、语言通顺的习作。

关于命题的研究。学生作文命题无非有三种方式,一是自由写作,不作任何限制。这种练习比较自由,我们通过写周记这种形式不间断地进行着练习。一种是给材料作文,这种作文方式既有一定的限制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我们练习的重点之一。还有一种是半命题和全命题作文,这种作文训练方式最为普遍,对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作文能力也最为直接、最为有效,但是如果文题命得不科学,往往会阻滞学生思维的发展,造成学生无所适从,无话可写,无处着笔,或虽然写了,也缺乏真情实感。比如近些年有的地方就出现了诸如“做跨世纪的主人”、“头上的一片蓝天”、“三月,播种理想的季节”等作文题,这些文题,意义抽象、形象模糊,初中生很难准确把握,最后只好去堆砌一些“假大空”的漂亮话,或者从一些教辅书上生吞活剥一些似懂非懂的语句。这样去作文,别说提高水平了,最后会练得连学生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

作文教学的方法

近几年来,由于教师们的大胆探索和积极尝试,在作文教学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仍是较为薄弱的环节。学生厌写作文,对作文不感兴趣,觉得无内容可写,既使完成了,大多数以“流水帐”交差的现象大有存在,面对这种现象,老师也颇感头痛、苦恼。学生作文能力贫乏,往往表现在缺乏敏锐的观察力,无创造性的想象力及情感不丰富,以及没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必须从作文教学上下功夫,力求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进行各方面的尝试。我在这方面做了以下几点尝试,取得一定的成绩。

一、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我常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观察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表达出来。要求学生勤于观察、学会观察、指导学生从观察课文插图到观察自然景物,如在教学《秋天》这幅插图时,我引导学生先整体后部分地观察画面,然后说明这幅画的主题,再引导他们找出图上所表现的秋天的特征:蓝天上飘着白云,金黄色的稻子,飘落的树叶,燕子要飞回南方去。课后带领学生到校园里,到野外去找秋天的特征。随着季节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冬天、春天、夏天的特征:随着天气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刮风、下雨、下雪等自然景象,并把这些特征和景象写下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积累了写作素材,克服了学生写作无话可写的困难。

二、

学生在碰到问题时总喜欢问个究竟,但他们在学习中不习惯想象,思考问题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也较普遍,作文时,学生的文章写得比较空洞,缺乏新鲜感。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搭桥辅路。

1、

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这是现代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手段。如引导学生写课间十分钟的片断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反映课间十分钟中同学的活动场面,我在上课时先放课间校园内同学们活动的实况录像。图像和声音对学生大脑中旧的感知过的,储存的表象进行刺激,唤起学生对课间活动场面的回忆,从而自由快速地再现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场面。有的同学写道:“下课铃声一响,校园里顿时沸腾起来了,每个同学都去做自己喜爱的游戏。”有的同学写道:“课间十分钟同学的活动可真多啊!有的同学在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有的同学在打乒乓球……”。又如,指导学生写《春天的早晨》的想象作文时,我在上课一开始,先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边听春天的晨曲边想象,伴随着音乐春天早晨的清幽,小鸟的鸣叫,树林里树叶的哗哗声……一幅春天早晨的图画就在学生脑中出现了,那么学生写起文章就觉得笔下生辉。

2、

在作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生活环境的制约,他们接触的事物不多,知识面不广,因而对一些事物和现象缺乏丰富的感性认识。这就直接影响了作文的自由性和快速性。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运用了直观这一教学原则,使他们直接接触具体、形象的事物,并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诱发丰富的想象力。例如:我指导学生描写凤凰鸟的形象时,先让学生观察各种鸟,然后又结合劳技课指导学生制作各种鸟,这样学生大脑中生活表象丰富了。并且告诉学生世界上事实上没有这种鸟,它是人们想象的结果。让学生在这个基础上描写凤凰鸟的形象,启发他们收集头脑中的各种鸟的形象,想象出凤凰鸟的形象,有的学生想到凤凰鸟像孔雀,有的同学想到凤凰鸟像美丽的大公鸡……。这样,凭借形象的、具体的、直观的事物来引导学生想象,也就培养了他们创造性想象的能力。

3、

设计了一个故事的开头,造成悬念,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把故事延续下去。这样既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培养了想象力。

如:舒莹同学背着书包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觉得天格外的蓝,树格外的绿,花儿格外的红,小鸟在旁边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祝贺她有如此好的心情,她兴奋得引吭高歌“啦……啦……”引得路人惊诧不已,啥回事儿,哦!……(回忆延续)。

学生据自己生活阅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习作内容真是包罗万象:有过生日的、有喝喜酒的、有获奖的、有自己喜爱的家狗生幼仔的、有写国庆节的、有写神州六号发射成功的等等,取材范围广、内容新颖、事例之典型真是出乎老师的意料之外。

如:一学生还别具一格地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歌颂“素质教育”的春风吹到了学生的心坎上,学生们喜上眉梢。她写道:“由于国庆节放假七天,同学们个个忐忑不安,一直担心老师会趁此布置大量作业。可意料不到的是‘不留作业,但两耳要多闻窗外事’,同学们一听到这些话语,心里就像是开了千万朵鲜花——心花怒放,高兴得眉开眼笑‘哈哈!’老师今日也转了180度大弯,真是喜上加喜!”这次休假我们无负担可以痛快游游玩玩看看,可以大开眼界,真是名副其实的喜事!这件事不仅反应了学生的心声,对现今教育现状的鞭策,同时也歌颂了“减负”精神落到实处。还学生金色的童年。

采用悬念法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而且留有想象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且形式内容不拘一格。但要续接巧妙,就得具备一定的习作技巧,在训练中培养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三、

借助学生阅读文本的适当时机,让学生随阅读进行“小练笔”,是一条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随阅读进行的“小练笔”的其优点有三。其一是“小练笔”的题目大多是学生自己出的,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心里有什么感受就尽情抒发。这样做,是实实在在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其二是“小练笔”因篇幅较小,动笔的时间短,教师能及时评价,大多数学生在动笔之后马上就能感受到作文成功的快乐。其三是随阅读进行的小练笔就起到了让学生及时地把心中的所思所想写下来的作用,能为今后的习作积累起丰厚的素材,也提高了作文的能力。

1、

随阅读进行“小练笔”的点很多,它可以借助阅读文中的“争论”点进行小练笔。如《景阳冈》这篇课文中有这么一段描写:“武松趁着酒兴,只管走上冈来。不到半里路,看见一座破烂的山神庙。走到庙前,看见庙门上贴着一张榜文,上面盖着官府的印信。武松读了才知道真的有老虎。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读了这段文字,学生产生了很多争论:有的学生说武松是个勇敢的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还有一些学生说武松是个鲁莽的人,对自己能不能打死老虎心中没有底就上冈去了……这时,教师没有作过多的讲解,而是紧抓这一契机,放手让学生写心中所思。一会儿时间,佳作产生了:《武松勇敢吗》、《我眼里的武松》、《爱面子的武松》、《给武松的一封信》、《我和武松聊聊天》……这样做,不但深化了学生对文本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了阅读质量,而且也创造了学生与文本再次“亲近”的机会同时提高了写作的能力。

2、

也可以借阅读课中的“小结”进行小练笔,如《春天的雨点》一文,我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中尝试了如下的一个设计,收到了意外的学习效果。

师:乌汉娜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像春天的雨点一样,一点一滴地落在达丽玛的心里,滋润着达丽玛的心田。当晚,达丽玛在日记中写道:(达丽玛在日记中会怎样写呢?请您把这篇日记补上。)

(因为学生刚学完这篇课文,对乌老师的所作所为印象深刻,感情体会得也很好,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5分钟内,就有很多学生要展示自己的作品。)

乌汉娜老师,当我在走神的时候,是你从42双眼睛里,发现了我这双走了神的眼睛,您还让我坐在你的身边,又像是对着42位学生,开始耐心地为我补课这是让我多么感动啊!。老师,您为了我们这些草原上的孩子,你的嗓子沙哑了,你的身体消瘦了,您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以前,我是个让您头疼的孩子。不过,请您放心,从今往后,我上课不再走神了,我会认真学习,以最好的成绩来回报您的。谢谢您,乌老师!

当然,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从文本中的“空白”点让学生动笔写文的。也可借用文尾的空白点让学生写一段想象文,像《凡卡》《穷人》《小珊迪》等文尾含义深远的课文,让学生进行练写。

四、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了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就会产生修改作文的原动力,修改能力的培养方可水到渠成。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只有反复多次地修改,才能把文章中的语句、段落、情节改好改美,使文章生动引人入胜。并让学生在多次修改的过程中体会到:修改文章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事,巧妙的修改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产生修改的愿望,体验修改的乐趣。

其次,教师可以让自己作为学生的榜样,把自己作的文章的原稿与修改稿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确实需要精心修改,老师写文章也是如此,学生就更应认真修改了。起到言传身教,立竿见影的效果。

再次,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穿插一些评比活动激起学生修改文章的兴趣。如教师可借助“病文诊所”、“啄木鸟医生会诊”、“小医生会诊”等活动,开展 “自改能手”、“互改小老师”、“看谁改得好”评比,进行“比比谁是医术高明的好大夫”、“比比谁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小能手、智多星”等的比赛,进一步激起学生修改作文的浓厚兴趣。

2、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应教给方法。修改文章的方法一般有增(增补词、句),删(去掉与中心思想无关的词、句),调(调换词、句、段的位置)、理(理通搭配不当的词组和表意不明的句子)、订(订正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符号)。教师必须做到耐心启发、指导、示范,教给修改符号,使教师审阅批改时一目了然,提高效率。

修改时,教师要统一要求,如修改时让学生一查观点是否正确,二查中心是否突出,三查内容是否充实,四查扣题是否紧密,五查详略是否得当,六查结构是否完整,七查文笔是否简练,八查语句是否通顺,九查用词是否确切,十查标点是否正确。

还要进行反复朗读,读给自己听,读给别人听,边读边修改,别人就是一面镜子,容易发现文中的问题。“朗读”是改好作文的有效方法,读通了也就改好了。

作文教学的方法

不少学生怕作文,觉得作文有两难:一是不懂得些什么,内容难;二是不知道如何写,表达难。确实,要把小学生领过作文的门槛并非易事,教师必须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能见效。在给三年级学生上第一节作文指导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

害怕作文是学生的一种普遍心理。有些学生一提起作文,就觉得压力大,认为作文太难了。这段导语,顺应学生的心理,乘势导入,将“作文并不难”的思想灌输给学生,并鼓励学生敢于作文。

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写出一个人所具有的独特个性,以及他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是小学生作文重点训练的项目。我觉得小学生最熟悉的是自己的妈妈,和妈妈的感情也最深,就给学生除了个作文题目《慈爱的妈妈》。作文指导课上,我是这样开场的:

(首先和学生一起重温曾经学过的古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然后问学生。)这首诗的作者是通过什么事来写母亲的慈爱呢?(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接着说)母亲给儿子缝衣服是很常见的事,作者却选择了他快要远行时母亲怎样给他缝衣服来写,那是因为这次印象最深,最值得怀念。(看学生的神情,我知道学生理解了我的话,又接着说)现在也让我们来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写妈妈对自己如何关怀吧!

这段导语借一首古诗开场,运用情感的可激规律,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打开作文的思路。学生的情绪领域一旦被触动,作文就能体现自己的独特个性。

要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有情有趣,教师不许帮助学生开掘作文内容的源泉。我在指导五年级学生写《童年趣事》时,这样启发学生:

现在我们是五年级学生了,很快我们要升入中学,童年生活也很快要和我们告别了。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值得回忆的。旧社会的孩子常常说:“苦难的童年”“我们没有童年”,现在我们都说“金色的童年”“幸福的童年”,这说明童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难以忘怀的,许多伟大的人物,许多英雄,许多著名作家,也常常写文章回忆童年。如果我们把欢乐美好的童年现在就写下来,等长大读的时候,该勾起多少亲切地回忆啊,今天我们就来写童年好吗?童年有好多有趣的事,那我们就从许许多多的有趣的事里挑一件来写。

小学生作文觉得困难,往往是打不开思路或思路不畅,即使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业总感到无话可说或者不知道从何说起,我在设计导语时,多方启发、诱导儿童对童年的眷恋,帮助他们开启记忆的闸门,从而激起表达的愿望。

学生的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在学生眼中,总觉得都很平淡,没有什么值得写的题材,关键在于他们不懂得观察生活。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貌似平凡的生活中多看多听多想,去捕捉生活中有意义的事物。我这样指导学生写校园生活:

师:同学们喜欢咱们的校园吗?

生:我在这里度过了童年的时光,我特别喜欢校园。

师:喜欢校园的哪些方面呢?

生:校园里绿化得很美,有很多树,特别是夏天和秋天,校园里有各种鲜花。

生:我喜欢校园里那些体育设施,如攀登架、单双杠等。我可爱在这活动了。

师:除了以上同学说的喜欢校园的环境和设施,最让你们难忘的是什么?

生:在校园里我们搞了许多有意义、有趣的活动,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师:是的,我们都爱这座校园,在作文中就要表达出这种情感~~~~`

学生对校园生活是再熟悉不过了。这段导语,抓准了习作的兴奋点,启发学生紧扣“最让人难忘”这个中心,广泛寻觅头脑里贮存的信息,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题材,使学生觉得有内容写,也乐于写。

指导学生写应用文,似乎很难激起学生的写作动机,有经验的老师往往通过某个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感到写应用文是实际生活的需要。

我听过一位著名教师的观摩课,内容是指导学生写信。他带来了三样东西:(1)这个教师所在学校所教班级全体学生写给这个班学生的慰问信和学生亲手制作的精美小礼物。(2)家乡的特产――小红枣。

这个教师在宣读来信、赠送礼物之后,课堂上分给每人一捧小红枣,师生共同分享。吃完了枣,教师这样说道:

刚才在我们眼前发生的一幕幕,既真实又感人,老师也为你们同学之间的这种真诚、友爱和互助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上完今天这节课,老师也将启程返回了。那么你们心里有什么话需要我带回去告诉我的那些学生吗?这也是他们非常想知道的啊!(经过全班同学的交流,教师接着说)同学们,大家刚才谈得很好,也非常感人,但这么多的话,老师担心记不住,回去后不好跟我的学生交待。还是请你们把刚才所说的话和心中想要说的话写成一封信,我带回去亲自转交他们吧。

这一导语设计真是颇具匠心,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触景生情”、“入境动情”,唤起了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

走进语文教学的方法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个学期即将过去,现将这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做一个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利用学生的眼睛,提供观察的机会,

眼睛是思维的窗户,“看”是获得知识的必要首环。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课文中有许多插图,它和课题系统、作业系统相互配合,构成教材的整体。我在课堂教学中,就引导学生观察题目,观察课文的插图的画面,体会文章中心思想,揣摩图中描述事件的主题,刻画人物的性格或描绘景物的特点。这不仅能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表达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利用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机会。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头脑中思维的外化。堵住学生的嘴巴,无疑就是桎梏学生的思考。因此,教学中应让每个同学都有口头表达的机会。如:请同座的两个同学相互说说看,请同学们先自己讲一遍,再看谁说得好等等。这些是说的形式,说的内容就更丰富了,可以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怎么样”……等等。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可以让他们质疑、辩论,这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更有利于思维的激活和发展。

三、利用学生的头脑,提供思考的机会。

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思考的机会,不要搞“满堂灌”和“题海战术”,尤其要让学生有“静思”的机会,不要以“热热闹闹”作为衡量学生思维积极性的标志,真正有效的思维活动往往是“无声”的内化过程。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让学生“伏下来想想”,“眼睛闭起来想想”,就是千方百计使学生养成“静思”、“独思”的良好习惯。例如:《兰兰过桥》这课中的“坐和座”先让学生扩词,再让他们思考归类,想一想为什么?学生经过一番o思默想,也就是经过一系列分析、比较、判断的思维过程,最后悟出:“坐下、请坐、坐车、坐船”都跟“坐”这一动作有关等。

四、利用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

总结。

许多问题,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不仅容易理解、记忆牢固,而且运用自如,如低年级的课文《乌鸦喝水》,让学生自己操作,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有水的小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使乌鸦喝着了水。当然,让学生动手要注意启发性,不能一味追求动手操作而把学生的思维停留在最低层次。

五、利用学生的时间,提供交流的机会。

1、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左右前后四人组成一个讨论组,一般应让后进生先发表意见,讨论时每个同学都积极发言,教师可随时参加某一小组的讨论。

2、鼓励质疑问难。每节课都要让学生提问,让学生回答,老师再补充。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质疑”能培养学生不信师、不信书、不信权威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交给他们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通过训练,学生养成了质疑习惯,他们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了。

3、交换批改作业。家庭作业,平时练习等可组织同座学生对换批改,老师再作检查。这样不仅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而且使学生对不同解法作了交流。

六、利用学生的空间,提供表现的机会。

人都有自我表现的要求,小学生更有这愿望,尤其是由于这种表现的成功而受到老师的夸奖。甭提有多快乐了。因此,课堂上要让学生暴露自我,适时让他们上黑板板演、上讲台当老师。当他们板演和演讲后,急需老师或同学们的评析,教师应恰如其分的肯定、表扬、矫正等。

因此,只有改革小学课堂教学,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想学到学会,运用到发展,不断走向“质”的飞跃,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六一儿童节”相关活动总结范文工作总结'4月份个人工作总结大学男子篮球赛总结学习部大学生组织活动总结团支部答辩会会议总结大学团委关于校园竞赛活动总结健美操锦标赛活动总结大学校外采茶活动总结。

【返回工作总结范文栏目列表】。

文档为doc格式。

教学的方法有哪些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英语方面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现代社会对于英语能力的要求,不再仅仅只是局限于英语的考试成绩上,最重要的,是对英语的有效利用上。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孤立的去记单词,而没有去结合单词所处的语言环境有效地认识单词的真正含义,致使学生学习英语上思维显得非常的简单,对于英语语境的理解,也显得非常的力不从心。

现在的高分低能儿层出不穷,自己的重视度只是放在考试拿高分上,而忽视了英语的交际作用。

那么,词汇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其存在的问题发人深省,并且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有效地学习和运用英语词显得非常的重要。

关键词:英语教学;词汇教学;语境。

在当今社会,在英语方面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英语的交际能力。

现在的学生,在英语的说上存在的严重的不足,往往心里想的用英语无法表达出来。

而英语,归根结底,是属于一种语言,学习的目的,最终都是为了进行交际。

因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显得非常的重要。

对于提高学生英语方面的交际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准确的理解和掌握词汇的正确含义。

在言语的交际过程中,词汇是言语基本的信息负载主体,这个主体的存在,使得词汇方面的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的重要的作用。

在英语教学中,尤其是大学英语的教学中,老师有一个非常普遍的感觉,就是学生的词汇量非常的少,没有办法用英语进行交际,并且,在考试的英语阅读亦或是平时涉及到英语相关内容的读书看报上,词汇量的不足使得他们的学习非常的吃力。

那么,探索和总结一个合理有效的学习词汇的方法,将会对英语的教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大学英语的词汇教学,不再是像中学那样,仅仅只靠死记硬背,就能英语熟练的掌握和运用。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老师也非常容易忽视词汇背后的含义,而是一味的只注意介绍词汇的字面含义,这样的学习状态,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英语运用能力上面的提高。

对于词汇的含义,在学理上是有一个概念上的划分的。

词汇的含义,可以分为两大类:理性意义和关联意义。

而理性意义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字面上面的含义,而关联意义就不同,关联意义也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为了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认识,我们可以将其分为语体意义,内涵意义,搭配意义和感情意义。

这些概念在我们看起来或许还比较的陌生。

那么,接下来,我将对这几个含义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语体意义,是指结合交际的语境所形成的一种特有的语言风格,这种语言风格在英语的交际过程中是非常常见的。

内涵意义,是基于理性意义上的更为深化的一个概念。

对于不同的时代,一个词汇的内涵意义也会有很大的不同,这里笔者将不予赘述。

搭配意义,顾名思义,就是结合前后词语搭配所形成的含义。

这样的词汇的理解,也是结合语境所形成的。

在一定程度上,与语体意义有一定的相同之处。

而感情意义,就是基于作者对于所描述的人或者事物的褒贬态度所形成的含义。

这样的含义理解,一定要结合作者的情感色彩来进行判断。

基于以上这么多的语体含义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哪一种语体意义的理解,都是建立在对语境的理解上,对语境没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很难对词汇的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又是甚至于出现相反的意义,一定要在语境中去理解词汇。

二、结合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来正确理解词义。

要学好一个国家的语言,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该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有一定的了解。

大学英语的学习,不仅仅是词汇的学习,更多的,是对各国各地的风土人情都能有一个了解,这个,就是中西方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所带的影响。

有时候,对于同一句话,在不同的国家或者地区,其表达的含义就不一样。

在对动物的含义的理解上,就存在的很明显的区别。

因而,这句话,充分的表现出了,在不同的国度,对于同一件事物,存在着的看法天壤之别,这同时也在告诫我们,对于语言的学习,一定要结合该国家所处的文化氛围,该国家生活的时代背景,只有结合了这些方面的知识,我们才能正确的理解一个词汇的真实含义,才能将英语的交际能力提高。

三、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理解词汇。

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其存在必然是由一定的缘由的,并且,在不久的将来,也许我们现在还认同的词汇将会逐渐消失,而被一些更加新颖的词汇所替代,词的出现和消失也显得非常的常见。

每一个词汇的出现,都是当时时代发展的产物。

人们为了交流的需要,才创造出了词汇,。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进步,语言这个工具也在不断地进化中,那么,对于任何一个词语的理解,都不可以脱离当时的社会背景。

我们在理解词汇的含义时,一定要将眼界拓宽到当时的社会所处的大的背景,从而去推断一个小词汇在社会的大背景中的含义。

四、结语。

大学英语的教学,是一个提升认知的过程。

在大学英语的词汇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结合一定的语境去理解词义,切不可望文生义。

并且,我们应当要多去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风俗,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结合词汇产生和消失的源头,进而对词汇进行准确的理解,只有这样,作为二十一世纪大学生的我们,在英语的交际上才能真正有所提升。

化学教学的技巧化学教学的方法

1、瞄准实验原理或实验目的,它是实验的灵魂;只有充分解读透了实验原理或目的,再结合题中所给装置的作用,才能顺利解答实验仪器的连接问题;只有充分解读透了实验原理,才能结合装置内的试剂,回答装置的作用或实验现象。

2、反复阅读,提取有效信息,不要企望读一遍题目,就能很顺利的完成作答,有时答案就在题目信息中寻找,通过反复阅读,找到题目的答案与已知信息之间的联系。

3、要善于联想,前后联系,以前是否做过相同类型的题目或者相同的解题思路,任由思维的翅膀自由的飞翔,忌思路不开阔、僵化。

4、实验题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的窗口,在回答实验现象或每一步的作用时,要全面、准确、规范,避免词不达意,掉以轻心。

化学实验操作要点总结。

一、浓稀关系。

1、制氢气时,用稀hcl或稀h2so4与锌反应。

2、制氯气时用浓hcl和二氧化锰共热。

3、制氯化氢气体时,用浓h2so4与食盐共热。

4、制二氧化碳气体时,用稀hcl与大理石反应。

5、制硫化氢气体时,用稀hcl或稀h2so4与硫化亚铁反应。

6、制二氧化硫气体时,用浓h2so4与亚硫酸钠反应。

7、制二氧化氮气体时,用浓hno3与铜反应;而制一氧化氮时则用稀hno3与铜反应。

8、制乙烯、硝基苯、苯磺酸,酯化反应、蔗糖脱水,都要用浓h2so4;而酯的水解、糖类的水解则要用稀h2so4。

二、先后关系。

1、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先验纯后点燃。

2、除杂质气体时,一般先除有有毒气体,后除其它气体,最后除水蒸气。

3、制备气体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药品,加药品时应先放固体,后加液体。

4、拆除装置时,先把导气管撤出液面,后熄灭火源。

5、用h2、co等还原金属氧化物时应先通气后点燃酒精灯。停止实验时应先熄灯,后停止通气。

6、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应先给整个试管预热,后集中火力加热装有药品的部位。

7、如果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应先迅速用布或纸拭去,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上质量分数约为3%的小苏打溶液。

8、配制银氨溶液时,应先取稀agno3溶液,然后慢慢滴加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刚好消失为止。

9、制备fe(oh)3胶体时,先将蒸镏水加热至沸,然后滴入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至溶液显红褐色后即可。

10、制备硅酸溶胶时,先注入5~10ml1mol/lhcl,后加1ml水玻璃,然后用力振荡。

11、制备溴苯时,应先加入苯,再加溴,最后加入少量催化剂铁屑(实际起催化作用的是febr3)。

12、制备硝基苯时,先加入浓硝酸,再加浓硫酸,摇匀,冷却到50~60℃,然后慢慢滴入1ml苯,最后放在60℃的水浴中即可。

三、左右关系。

1、使用托盘天平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即左物右码;游码刻度从左到右,读数时读其左边刻度。

2、调整天平时,左边轻时,平衡螺母向左旋,右边轻时,平衡螺母向右旋。

3、制备气体时发生装置在左,收集装置在右,气体流动的方向从左到右。

4、组装仪器时先低后高,从左到右将各部分联成一个整体,拆卸仪器时顺序则相反。

5、中和滴定操作时,左手控制旋塞,右手摇动锥形瓶,即左塞右瓶。

6、用移液管取液时,右手持移液管,左手拿洗耳球。

化学实验室安全制度。

一、在实验室工作的所有人员都必须坚持安全首位、预防为主的原则,都应熟悉实验室安全制度和其他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掌握消防安全知识、化学危险品安全知识和化学实验的安全操作规程。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应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检查。实验课指导教师和研究生导师都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实验前的安全教育,并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的安全制度。

二、未经学院批准,实验室不得擅自安排院外人员做实验。新进实验室做实验的人员(含研究生、本科生、临时人员等)均须经过安全培训和考核。实验室短期聘用院外人员需填写“化学学院短期聘用人员登记表”,经院部批准后方可进实验室做实验。

三、实验人员应熟悉室内天然气、水、电的总开关所在位置及使用方法。遇有事故或停水、停电、停气,或用完水、电、气时,使用者必须及时关好相应的开关。

四、实验人员应熟悉安全设施(如灭火器、石棉布、紧急洗眼器、急救药箱等)的位置及使用方法;灭火器使用后不可放回原处,使用者应及时报告院安全员或院办公室进行更换;应熟悉化学楼的疏散通道和自己所在位置的疏散方向。

五、进行具有危险性的新实验的任何人员都必须事先制定缜密的操作规程并严格遵守,应熟悉所用试剂及反应产物的性质,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应有足够的防备措施(如防爆、防火、防溅、防中毒等);进行具有危险性实验(如剧毒、易燃、易爆等)的过程中,房间内不应少于2人;操作者必须佩戴防护器具(防护镜、口罩、手套等);危险性很大的实验(如高压实验、放大试验以及能产生危险气体而危及本人或周围人员人身安全的实验)不可在化学楼内进行。

六、实验进行中操作者不得随意离开实验室,具有安全保障和仪器运行可靠的实验可短时间离开,但离开时必须委托他人暂时代管实验。

七、非工作需要不得在实验室过夜。学生因工作需要过夜时,必须将导师或实验室主任批准并签字的材料预先交门卫值班室备案,深夜做实验时尽可能有2人或2人以上同在。

八、实验室严禁吸烟。

九、在化学实验室不准穿拖鞋、凉鞋,禁止佩戴美瞳。

十、实验室化学试剂管理应按化学学院《关于实验室化学试剂管理的若干规定》进行。所有化学试剂及其溶液均不得敞口存放,均须保持清晰的标签。严禁往下水口、垃圾道倾倒有机溶剂和有毒、有害废物,有毒有害废液和废旧试剂按须化学学院的规定进行收集和处理。

十一、贵重金属、贵重试剂、剧毒试剂及放射性同位素,都应有专人负责保管。

十二、氢气瓶、乙炔瓶等危险钢瓶必须放在室外指定地点(钢瓶间或阳台),放在室内的钢瓶必须采用适当方式进行固定,应经常检查是否漏气,严格遵守使用钢瓶的操作规程。

化学教学的技巧化学教学的方法

论文摘要:学案导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主题教育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以借助学案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导学为方法,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共同合作来完成教学任务。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当前的应试教育存在许多弊端,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教师缺少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教师一味地归纳整理,使学生对教师形成一定的依赖,从而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题海战,在思维和能力上得不到更大的发展。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以及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基于学生的特点和发展的需要,以及学案导学的优势,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尝试运用了学案进行教学。

什么是“学案导学法”?学案导学法就是借助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体系的建构。学案则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传统教学大多沿用“教材―教师―学生”的知识传递过程,学生基本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缺乏自主探索和学习的动力。学案导学则建立起“教材―教师―学案―学生”的新型传递过程,这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导向性和目的性,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化学虽是理科,但具有文科的特点,知识点多,琐碎;有些知识表象容易,但应用较难;而且有其它学科的渗入,尤其典型的是物理,以及数学思维方法的应用。根据化学学科的这些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学案来进行知识的梳理和补充,来弥补教材的不足,加以课堂的导学,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

一、学案导学的关键是学案的编写。

一个学案能清楚完整地反映一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应培养的能力,也有利于更加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在学案上教师分层提供不同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就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如果学生把每份学案认真地整理起来,就是一份复习指导材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在复习阶段进行查漏补缺。学案使许多知识都落到了纸上,并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做小结的地方,解决了学生“眼高手低”的问题。例如原电池原理中正负极的判断,电子的流向等内容,有些学生感觉比较简单,疏于记忆、整理,到学习电解的内容时就容易出现混淆。

一个好的学案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师必须潜心研究,分类突破,来挖掘学案的潜力。备课组可以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两人一组设计出学案,比较并加以修改、充实。教师不能把学案当成变相练习,否则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且会加重学生负担,与素质教育相违背。

高质量的学案和高质量的课堂导学是相辅相成的,高质量的学案为课堂导学提供材料依据,学案中包含的知识、学法指导、能力培养要靠课堂导学去实现。教师可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下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进行预习,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带着问题走向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组织学生就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适时地参与指导学生的讨论,避免讨论流于形式。在学生自学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就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和练习。教师的精讲精练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课堂上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提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对此,教师不可拘泥于学案而置之不理,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性,并对其问题灵活处理。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后对学案进行消化、整理、补充、归纳,同时对课堂上未完成的部分也在课后完成。教师要及时讲评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且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在课堂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意运用新颖充实的内容、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案就能体现一定的优越性,例如结构模型、工艺流程等一些难以表述清楚地知识就可跃然纸上,一目了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即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授之以渔。教师要在发展能力上下功夫,因为发展能力是启发式教学的归宿之一。教师要注意采用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合理地运用设疑法、寻思法、研讨发、故谬法、暗示法、点拨法、对比法、类比法,给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动脑想、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说、动手做,积极地参与,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获取知识,运用知识。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从疑入手,巧设悬疑,启发学生思维,也就是说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例如硫酸性质这一学案中我通过“黑面包”实验引入。对于看到的疏松多孔的黑色海棉状物质和闻到的刺激性气味,学生无法理解。我再通过胆矾的吸水性实验,启发学生讨论原因,同时加以验证性实验,确定产物,最后明确硫酸的脱水性和氧化性。

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要善于处理好放与收、问与答、个体与全体、学生与教材等几方面的关系,既要使学生畅所欲言,又不能浪费时间,做到活而不乱,难易适中,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最终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学案导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学生创设了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使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有可靠保证。

参考文献:

[1]熊祥胜.化学学案的设计和运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xx.12.

[2]闰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8.

[3]张天宝.主体性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8.

老师教学的方法总结

时光飞逝,又一个学期过去了,我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回顾这学期的工作,使我感到既繁忙又充实.下面小编为您准备了老师教学的方法总结,供大家阅读!

本文是由上传的:老师教学总结。

本次质量检测距离第一次质量检测时间比较短,因此学的内容比较少,只有三节内容,学生准备时间各班也不平均。考试结果出来了,四个班差距不大,但与李真老师所教的四个班还是有一定差距,特别是五班和八班,所以必须认真总结一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

1、备课不充分,课堂效率降低。

作为班主任工作特别多,每天除了完成学校里的各种制度、表格以外,还要和学生谈心、交流,以至于备课的时间很少,有时,上课之前扫一眼课本就提着书去上课,结果课堂思路不是很连贯,导致课堂效率低。而现在的形式,只能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2、不能照顾到全体同学。

课堂提问为了节省时间,大多提问成绩较好的学生,不能发现问题,照顾不到中下游学生。

3、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识记水平较差。

学生对一些基础性的知识点记忆不够准确,一些重要地名书写错误,甚至有的同学读图困难。

4、学习习惯很差。

5、上课情绪化现象严重。

如果上课提问不顺利,便快刀斩乱麻,和学生说一遍,没有进行好课前检查提问,也影响心情,一节课如记流水帐,上不出地理课的色彩,影响课堂效率。

俗话说,对症下药,解决病症,针对以上问题,我将在以下方面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地理成绩。

1、无论多忙,节节备好课,备优质教案,为上好课打下基础;

2、克服课堂情绪化问题,自始至终上好每一节课;

4、在完成新授课的前提下,培养好学生学习地理的习惯,同时加大练习题的训练,锻炼学生的答题技巧。

5、有重点的提高1班和四班的优秀率。

成绩属于过去,不代表未来,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严格按照自己的计划,上好每一节课,辅导好每一名学生,争取取得好成绩。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怎样把握基本形

小学低年级教材从造型的角度看都是采用的是平面造型,不追求立体感和空间深度,在教材介绍了基本形、圆形、方形、三角形,范画和练习都是由这些基本形所组成的简单形象,教材的宗旨就是要引导学生用基本形的概念去观察、理解和表现具体的形象,因此要特别注意把握教学的尺度。

比如,低年级学生画人的动态是很困难的,但是只要学生能运用椭圆形、方形等基本形来画出人物的动态,比例大体上正确就可以了,不能一下子向学生提出形体、结构、衣纹组织等较高的要求,在低年级阶段,关键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绘画的眼光去认识和表现周围的东西,让他们认为看什么都要通过基本形去概括物体外形的习惯。

这种观察方法首先要能看出具体物象是方的、圆的,还是三角形的,进一步就要能观察出这些基本形在比例上的变化,更进一步就要在一个物体由几个基本形组合成的情况下。

能观察出哪部分是方形,哪部份是圆形,哪部份是大的,哪部份是小的,以及这部份与那部份组合的具体方式,在教学中,要把基本形的概念贯穿到每一个练习中去,反复地强调基本形去观察,理解形象的特征,培养起整体观念,这对到中高年级深入学习是很有益的,因此,低年级教材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对基本形的把握,同时每一个同学都应当把基本形看成是绘画观察和表现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二、如何把握色彩的感觉

在低年级教材中的色形是很丰富的,学生可以从教材中接触到五彩斑谰的色彩世界。在第一册向学生介绍了三原色的和三间色,在第二册通过色彩的空间混合和色彩转轮制作,让学生认识原色的并置和混合产生了新的色彩感觉。同时在低年级阶段,学生看色用的材料是彩色笔和油画棒,因此,不容易通过色彩的直接混合去认识色彩的变化。

教材中色彩认识的介绍与手工制作结合起来,这是非常有趣的,只要我们把握住教材的关键,就是利用各种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色彩感觉。比如,原色“红”加上原色“黄”,变成“橙色”,如果在教学中对学生讲,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只有当色彩轮转动时,转轮上的红色和黄色呈现出橙色的相貌,这才能算完成了数学任务。按教材的要求学生除了将使用原色和间色作画,还多处出现灰色。此外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彩色范画,指导学生去辩别色彩间的差异,扩大色彩感知的面,同时,要求学生能准确地把各种颜色和它们的名称对上号,在低段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色彩感觉是与基本功训练并重的一项根本任务。

三、想象创造意识的把握,做好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在低年级教材中也安排了大量的创作课,这些课是同学们进行综合练习,检查对所学的造型、色彩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便是同学们发挥自己想象能力的好机会。

因此,在教材的把握上应当鼓励学生中超出教材范围的好想法。在低年级教材中还设计了大量的手工课。学生们在手工劳动中见到自己手中的材料变成了各种有趣的形象,一定是喜出望外的。这实际上是学生们在手工劳动中获得的创造的喜悦。如果我们只是满足于教会学生做一件件手工,而忘记了去引导学生获取创造的欢乐,那是非常遗憾的事。

在指导学生制作石头画时,应当启发他们制作出木头画或其它材料的画。如:利用蛋壳让学生画出丰富多彩的小彩蛋。总之,创造性意识的培养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这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摆在重要地位,并在教材的把握中去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同时低年级学生需要美术,也更爱好美术,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将是我努力的方向。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觉得这份工作肩负着的责任,自工作,我以勤恳、踏实的来对待我的工作,并学习,努力各的能力。现将几个月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治思想

我参加学习培训,参加政治学习,并学习笔记,的思想觉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学习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仔细体会新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时时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的人格、去感染学生,努力使学生能我、喜欢我。

二、在教育教学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学校也开始了,我深知肩上的担子的性,并下决心以我微薄的力量来科学教育向前发展。我知道,要想教学质量,要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着我的教学思想,我要求,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尽量使教学工作。我是教学活动的:

1、课前:课前要备好课,要好科学课上所需要的实验材料,这对学生的探究和实验非常,,我会提前好,仪器室没材料,上好课,我就找材料或动手制作。钻研教材,对教材的思想、概念,每节课的总能教材的结构,与难点,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会在每节课堂上的情况,学生原知识技能的质量,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会有哪些,的措施。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因材施教,地对学生。

3、教学方法: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我教了两个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各年级的科学教学内容及培养方向不同,要不同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情况各不相同,要各班学生已知识和技能教学设计和辅导,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性,使学生能够自觉地从学习上科学课,,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产生愉悦的心境,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是实验操作,要注意观察每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多鼓励,多使用加到好处的评价性语言,使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的'学习性,从而自主探究,使科学课孩子们心目中一门有趣、的学科。

5、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学生,让都感受到老师的,的师生关系了学生的学习。

6、 学习: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不懂就问,博采众长,教学。

三、科学活动,普及、注重。

科普活动是科普教育的载体、活动就活力,小学生的特点,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性,内容、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

四、工作考勤:

我热爱的工作,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待人真诚和善,努力的师德形象。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并运用的工作分内的工作。这学期地新课程,我地去外校听科学交流课,多学习,以的教学。除了的教学工作之外,还学校分配的活动,协助其它老师学工作;有老师请假,也能够服从学校安排,代课,批改作业,尽最大的努力把教育教学工作。平时能把工作情况、问题、向请示、汇报,并的鼓励和。同事之间能顾全,服从安排,互相,互相帮助,互相沟通。

五、学习。

在紧张工作之余,时刻觉得有被淘汰的紧迫感受,要为充充电,是一名小学的科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似乎懂得要更多,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对科学学科教学经验,总觉得在各个的知识还欠缺,教学上时常遇到知识上的难点,书到用时方恨少,没办法,只能平时多看些杂书了,在头脑中多储备知识,面对学生的难题时,能够坦然。

总之,几个月中,我在能力上,在教育教学上都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语言生动,理论知识,教学经验,组织教学能力还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要求,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我坚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用的心血为孩子们铺一条宽敞的人生之路。

光阴似箭,岁月如歌。在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辅导区、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在同事们的大力协助配合下,经过顽强拼搏,努力奋斗,终于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学效果显著,为了下学年更好的工作,特作总结如下。

思想政治方面 本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积极践行“三个代表”光辉思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构建和谐社会尽棉薄之力。积极追求上进,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以“八荣八耻”鞭策警示自己。关心时事政治,爱岗敬业,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

教育教学方面 本学年度本人任双江小学六年级班主任,并该班语文教学。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钻研学情教情,教学上做到“六认真”关心每一个学生。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主动与科任老师沟通,他们把信息及时反馈给我,再与他们一道分析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

降低教学重心,面向全班学生,狠抓基础知识练习。注重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利用课余时间为后进生补课,鼓励他们树立信心,迎头赶上。本人所教班级在每学期末辅导区统考均名列前茅。在今年江油市六年级毕业统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我所教的语文名列全辅导区第一。

班主任及其它工作方面 本人任六年级班主任,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作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定期召开家长会,随时与家长沟通。学生有心里话也乐意跟我说,并倾听我的意见和建议。全班所有同学都无不信赖和爱戴我,我也因此而引以为自豪。

本人任学校教研组长,主动积极搞好教研工作,做到开学有教研计划,活动有记录,期末有教研总结。教研工作落到实处,不走过场。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研究。带动了全校老师认真钻研业务,钻研教学的良好氛围。

本学年度本人热爱本职工作,克服上班族常见常遇的困难,坚持出满勤,从未无故缺课,更无旷课。热爱学校,维护学校和老师的利益。团结同志,与人为善。

作文教学的方法

从提出理论构想迄今,我已对新闻引路序列作文训练进行了长达七年之久的苦心研究,取得的一系列阶段性成果被专家评价为“一套和谐的作文教学法体系”,“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施素质教育,必将发挥重要作用”。2002年,该项目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现将其理论体系简介如下: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百字新事”训练让语言积累、语感培养与思维发展直接源于生活,要求学生用百字左右的篇幅记录当天发生在身边的,或当天听过、读过、看过的新闻,做到语言精炼、流畅。百字新事与写作日记有着本质区别,不求长,不求多,唯求精,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写”方面。

阅读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剪报作文”训练要求学生每天剪报一篇,旁加对文章的点评、心得、联想,可从文章的主题与内容、情感出发,亦可从文章写作方式方法入手。这项训练既使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也为学生自主选择读写材料、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并落实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剪报作文与写作读后感有着本质区别,后者重在“感”,而剪报作文则重视了学生的评价能力,不仅在于对写作内容的“感”,还在于对写作的内容、过程与方法的“评”,体味文章成功之道,树立自己的作文标准。

上两者交替进行,让学生直接或间接地从生活中吸收营养,也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笔者认为,作文训练应当经历“掌握作文特点—掌握写作方法—不断练习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阶段,因此而设计的“新闻引路”作文训练序列(新闻写作训练—想象能力训练—思维能力训练—语言优化训练—研究性作文训练)中,“新闻写作训练”着重让学生掌握作文特点和写作方法,而想象、思维、语言优化、研究性作文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练习中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但小学到高中老师需不断重复。“新闻引路”以结构模式简单规范(一般为倒金字塔式)且易于掌握的新闻(消息)写作训练帮助学生快速闯入作文王国,牢固把握作文内容与情感真、新,语言简明精炼等特点,并从此成为习惯。

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严格要求可规范学生运用典型事例写出真情实感;对新闻价值的严格要求可规范学生写出新意并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准确、精炼、生动的新闻写作语言要求为改变学生华而不实的“学生腔”提供了训练机会;为把新闻写真实、生动而去观察、琢磨的新闻写作过程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动机有很好帮助;散文式通讯和副刊文艺作品也为中学生学习文学语言找到了新天地。

语言是学生在潜移默化、朝花夕拾中积累起来的,包括老师在内,其他人都帮不上忙,所以重视想象与思维能力的训练成为最有效的作文教学内容,待学生有了一定语言积累再训练语言优化。郭沫若曾说:“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与普通快速作文法相比,“新闻引路”作文训练序列通过想象、思维和语言优化训练求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语言的精度,迅速化解新闻的规范模式,不会造成模式化的恶果。

笔者认为:写作是一个“发散思维——聚敛思维——线性思维”的双重转化过程。即从写作目标出发,充分发挥观察、感受能力,从生活和头脑中联系各种知识、事物等写作内容是“发散思维”;选材、炼意、构思、谋篇,是连续不断地对已有材料与观点进行整理的“聚敛思维”过程;作者心里的东西变成文字,语言的“线性”特点(不同的字和话不能同时表达)就体现出来了。

基于此,笔者设计了4x积木式思维作文法。其基本步骤是:想(xiang)—选(xuan)—写(xie)—修(xiu)。这一方法符合新课标指出的“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脑图是英国托尼巴赞博士开发的全新思维方法,其要点是把主题词写在中心;把任何有关论点写上从中心点引出分支,不同类别另开分支并不断连接下去。4x积木式思维作文法中,脑图被作为帮助学生思维的作文工具。步骤“想”展画脑图,实质是发散性思维,通过展开联想引导线索、丰富内容,由一事物作为触发点联系熟悉的生活和知识领域,并引导学生遵从相似联想、对比联想、接近联想等联想三法则对事物进行联想使文章内容全面、丰富;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结合连续思维使文章内容深刻。步骤“驯完善脑图,实质是“聚敛思维”,要求学生按照“合题意要求、正确或合理、独到而新颖、利于发挥优势”的原则考虑写作内容写与不写、详写与略写、先写与后写,对内容进行归类。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左半球负责加工线性信息,而右半球则负责加工形象性、结构性、层次性信息,脑图的引入避免了传统的列作文提纲的线性缺点,使作文选材、构思、立意过程呈发散性或聚敛性,更符合个人思维习惯,有利于调动大脑两半球协调工作,提高写作效率。步骤“写”即语言的“线性”表达,强调一气呵成。步骤“修”教给学生修改方法,强调念作文,使学生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作文教学的方法

一说起上作文课是每一位老师最头疼的,在办公室总会听到老师们的埋怨声:“怎么办,又要上作文课了,我不知道怎么讲学生们才能够轻松地写作文,学生头疼我也头疼呀!”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孩子,见得少、说得少,更不知道写什么。

有很多老师认为低年级的作文教学是从三年级开始,先培养孩子们写一些小短文,等到学到一些方法后,便开始学习写小作文,其实这样的文章内容写出来不真实、单调且枯燥。很少见到一些亲切、真实、自然和童真的作文。总之,我觉得孩子们写的作文缺乏真实性和童真性,大多都是自己胡编乱造的。我觉得要想写好作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小学作文就应从一年级抓起,老师在教学生字时,还要求孩子们用词语造句,养成“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识字习惯,为说一句完整的话和句子打下了基础。开始时,孩子们说的句子都很普通,针对这种情况,我鼓励他们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这样既活跃了孩子们的思维,也培养了他们的说话能力。

摘抄好词好句,也是为了写好作文打下基础。如老师让孩子们用一个词语形容“这里的空气很好”,如果孩子们平时没有积累好词好句,他们肯定不知道。如果孩子们把课文中学过的“新鲜的空气”摘抄下来,记一记,孩子们会很快回答:“这里有新鲜的空气。”所以,平时一定要养成孩子们积累好词好句的好习惯。

现在,老师们都把成绩看得很重要,都拼命地找其他学科来上语文、数学和英语。孩子们的成绩虽然得到了提高,一学期下来,孩子们却不会唱几首歌,不会画几幅漂亮的画。每天只看见孩子们在教室里拼命地写啊、读啊!但只要孩子们知道有一节课不是上语文、数学或英语,你一定能听到孩子们异口同声地欢呼声:“好啊,好啊!”出现这些画面,老师们不应该反思一下吗?虽然孩子们的成绩得到了提升,但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变得枯燥无味。上作文课时,老师们只知道安排孩子们写这样、写那样,如写“有趣的事”,他们该写什么呢?每天都做同样的事,有什么新鲜的、有趣的事可写呢?现在,我国提倡的是素质教育,老师们不应该占用孩子们其他学科的时间,要让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平时,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如画画比赛、讲故事比赛等。这些都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生活,让孩子们的童年过得多姿多彩。

从低年级起,就要培养孩子们爱看书的好习惯。针对低年级可以借助拼音来读,也可以让大人读给孩子们听,这样可以丰富他们的知识。孩子们不光要多看,还要让他们多说。如学了《乌鸦和狐狸》这篇文章后,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每一位学生说的都不一样。为了让学生的作文百花齐放,我们就要像这样培养孩子们独特的看法。一开始会说狐狸是个坏家伙,乌鸦是个笨家伙。随后,我尽量启发他们往多角度想,想到什么说什么。一个孩子说:“如果我是乌鸦,我一定不会相信狐狸的话。”另一个孩子说:“如果我是乌鸦,我一定会分一半跟狐狸吃,因为狐狸有困难我就应该帮助它。”这些想法很有独特性,和生活也紧密联系着。大人一定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这样他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为作文在题材上具有儿童的情趣打下基础。

一般孩子们写作文都是老师先讲,再叫孩子们写,有的孩子不知道写什么内容;有的会写,写的内容却不真实。我们为了让孩子们能轻松写作文,我们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根据一、二年级孩子识字少,也不会写很多字这个特点,我们可以采取“看图说话”来训练,也可以采取“填空式的作文”。填空式的作文是:学生先观察图,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先创设情境,再动笔写。要写出真实的作文,老师一定要给孩子们创设情境。

作文教学的方法

小学作文教学,要在潜移默化中激趣;要在欣赏美文中体会和感悟;要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变抽象为直观;要与学生转换角色。

读写结合讲练互动想象力“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达真情实感。”可是目前,小学语文的教学实际是:很大一部分学生面对作文仍然是恐惧心理,显出为难情绪。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帮助和引导学生摆脱这种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无事可议的困境,使他们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真正感受到写作中的乐趣,这已成为摆在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那么,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哪里,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在哪里,激活学生写作激情的载体又在哪里――这可能也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在苦苦追寻的一个问题,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点其实有很多,增加阅读量;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他们的生活环境;在写作训练中教师给予他们的欣赏与鼓励;老师在设计作文题目时是否考虑贴近学生生活,等等,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谈几点看法。

前苏联教育家伯拉斯指出:“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地发现相应的命题和法则。”这对作文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怎样使作文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成为自己的精神乐园,使作文变难为易呢。我认为仅仅靠一篇范文的影响是不够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引导和熏陶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应采取读写结合的方法,在分析课文的同时渗透写作的内容,如在学习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秋天的怀念》一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的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进而教师因势利导,与学生一起来探讨作者石铁生和母亲这两个典型人物为什么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同学在讨论中,自然地掌握了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好好活的思考”。在作文欣赏课上,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网络等资源,把有关字斟句酌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如长春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推敲”这一单元中的“贾岛‘推敲’”“荆公改字”“欧阳定稿”三个故事。让学生明白文章之所以生动,是与作者精心锤炼分不开的,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修改和再创作的过程之中,使课堂一下子变成了学生们其乐无穷的读写天地。围绕课文内容所作的这些工作,同学们都会对这些经典有自己的全新的理解,他们自己的写作兴趣也会被慢慢调动。

小学生的语言匮乏,直接导致了他们对于作文成文的畏惧,如何使学生克服这一问题,使他们乐于在写作中展示自我,让作文成为他们自由挥洒的舞台呢?此时,对美文的欣赏与采撷就十分必要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美文,学生们也同样有欣赏和喜欢的情感在里面。因此,在兴趣激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多种环节,激发情趣,这样在日积月累中,为学生们储备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才思之源。

那么,我们的教师就应利用平时的晨读和自习,让学生阅读美文,积累素材。美文的特点是用生动的语言、典型的人物形象、具体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及自然景观,它的突出特点是形象性。通过阅读美文,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具体形象,同时还可以获得大量词汇,这些形象的词汇在想象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鼓励学生搜集美文资源,有计划地、持之以恒地学习,做好记录,切实指导学生多读书,巧读书,读好书,让学生多接触一些语言优美的,思想适中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同时,应该在每天让课前,安排一部分学生为大家背诵一小段自己写的习作。并要求同学在听读后,评出一两句大家认为经典的内容,并用心记忆和体会,我想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同学们的写作积极性会越来越高,写起东西来也会越来越主动,越来越用心。

目前,课堂教学仍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技能的场所和途径。过去呆板、陈旧、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但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也容易导致学生厌倦,更容易抹杀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们也清楚,小学生善于直观的形象思维而缺乏抽象的想象思维。绝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有敏感性和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好胜心理。因此,根据这种心理和思维特点,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挂图、灯片把抽象的课文内容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由图象到课文,由直观到抽象,逐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把课文中丰富的知识转化为由直观到抽象的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刺激物,从而产生兴趣。为此,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师生互动,一起打造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来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写作。

如何在写作中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这样表述的:“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历代小说家笔下的文字无一不是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为原型,所以,教师在写作指导过程中,应该走进学生的生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引导。启发并鼓励他们说心理话,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例如,教师要指导学生写一篇《我的同学***》的习作。就应该自己先写一篇记述教师自己的小学同学的下水文,并在指导的过程中读给学生听,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并产生共鸣。激发写作热情。在这样贴近生活的引导下,写作在学生心中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楼阁,而是他们自己的有血、有肉、有情趣的日常生活了。

综上所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读写结合、讲练互动,注重直观与抽象相结合,课上与课下相结合,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汲取新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再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师的丰富生活体验及课堂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引导,都会使学生们在写作课上兴趣盎然,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化学教学的技巧化学教学的方法

首先要有兴趣。俗话说:“兴趣是的老师!”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最重要的是兴趣,只有你感兴趣了,你就会自己努力地去学。那么怎么才能对化学感兴趣的,首先是老师的实验要自己好好看,其次,课下可以去做些家庭小实验,最后,自己可以去搜索一些有趣的化学故事。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目,所以,我们尤其要记住一些重要的化学实验。

要学会做笔记。初中化学很简单,但是内容很杂,必须要在课堂上认真做好笔记,同时,课下要花时间去背诵。

要有自己的错题本。把自己在平时作业或考试中遇到的一些重要的错题记录下来,可以用三种不同颜色的笔,黑色记录题目,蓝色记录解题过程,红色记录解题关键点。

除此之外,化学方程式也是化学科目的一个重点,我们需要看看记住化学方程式的原理及其相关实验。

我们在记忆化学方程式时,有时过一阵子就会忘记,所以,我们应该及时复习。

化学的知识在初三是比较零散的,所以,我们只能采取复习的方法来学好初三化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认真做好每一次分组实验,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装置以及实验原理、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都必须弄清、记熟。

要想学好化学,必须先了解这门课程。课前一定要预习,在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这样带着疑问、难点,听课的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初中化学内容比较多,知识比较零散,老师在讲课时,着重围绕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因此大家要仔细听课?认真做笔记,这不仅有利于进行课后复习,掌握重点,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预防上课时“走神”。不过在记笔记时,要在听清楚老师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记重点、难点、疑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

对于化学的知识点,哪怕是微小的知识点,我们也应该重视,及时完成相关练习。

选好一本参考书。学习不能只学理论,还是要通过习题来巩固,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选一本参考书。学习好的可以选一本习题较多且难度大的;学习不太好的可以选一本有讲解且习题不是太难的。

化学实用性极强,所以,我们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化学定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新课程已走进学校、走入课堂。新教材强调了学生主体性学习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新教材让学生主动地体验实验的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取科学实验的方法。

旧的化学教学大纲将旧教材设定为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计算、化学实验四大板块,这四大内容体系像指挥棒一样,使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学行为被死死的束缚住了,师生所进行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虽然学得乏味,但教师还是满足于对它的运用自如,就这样,年复一年地机械地重复着这样的教学,使得原本精彩的化学世界变得枯燥无味。

而人教版新教材则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程标准规定的:“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一级主题。新教材重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改变过去以知识为中心,过于强调知识体系的做法,改成现在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尽可能有利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体现“学会学习”。因此,教材在编写体系上与老教材完全不同,大大增加了学生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的内容,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方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留给教师较大的创造空间,还化学以本来面目。它做到让教师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它做到了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感受化学,更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去联系生活、生产和自然现象,力求做到“让学生学有趣、有用的化学,让学生能学得来、能学得好,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适应现代社会的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且新教材在内容的设置上,在培养学生的技能上、在化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上都较旧教材有所改进,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化学这门学科。

作文教学的方法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同样,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在作文教学中一千个学生为什么就不能给我们一千个生活呢?原因是教师走入了应试教育的误区,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呆板的、充满着空话、套话的应试之作。本文试从“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入手,提出了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几种教学方法,并提出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独特的感受,作文才有生命力。

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的。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的反映。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的作文指导仍坚持不移地冲着分数而来。猜题、套题、甚至默许、引导学生胡编乱造,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作文成了为教师而写,为应试而作,毫无兴趣,照抄照套的问题随之而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终生学习的四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核心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真实的人。在这方面,作文教学是责无旁贷的。“作文即做人”,“文如其人”都说明这一个道理。它要求作文应当是真我的体现,它不允许存在着虚假。作文的弄虚作假,是对学生人格的扭曲。写出自己的生活,写出自己,作文才有生命力。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小学生往往容易忽略身边的事情,不容易挖掘身边的题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恰当的引导,引导他们在写作文时要做到说真话、诉真情,能在大量的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把作文变成让学生感兴趣的一样东西,让学生爱写,并能通过作文正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这很值得我们今日的为“作文而作文者学习”。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要努力找出一点使你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因而,引导学生学会真实的写作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叶老说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怎样使学生不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住观察的对象呢?教师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比如要写周围熟悉的人,首先要选定目标,注意观察。这个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在行为习惯上有什么特征?有没有与别人特别不一样的地方?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类似的问题教师要经常提醒。有很多观察体会,很多灵感往往是转瞬即逝的,一不留神就会溜走。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教师要注意引导,使那些没有观察意识、对眼前现象熟视无睹的学生,慢慢培养起观察兴趣,逐步形成观察的习惯。

由于“作文来源于生活”,所以作为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尝试着跳出当堂完成或今天布置、明天完成的传统格局。教师可以借鉴西方小学生的一些做法,让学生跨出教室、跨出校园,跨入社会,在充分接触各种人和事之中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这样做更能发挥写作的功能: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

美国一位女教师微笑着给同学布置了一道作文题:“我们要来找出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针对未来的职业写一份报告,而且每个人都要访问一个真正从事那行业的人,做一份口头报告。”这道作文题使十三四岁的孩子感到惊讶,但他们还是遵照老师的要求去努力完成。此种作文可以培养人的五种能力:抉择能力、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做、写、说、思便有机的结合起来了。”有了那么多的实践经验,学生也就不会胡编乱造,生搬硬抄,而会把实践中的真实的感受融入到作文中去,使作文为生活服务。

与中国相比,美国学生写作文的生活材料比中国丰富。美国的作文课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写作任务,而是可以在图书馆查资料或调查访问,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准备的余地。美国作文课关注人生、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与社会、与生活是沟通的,注意处理好作文与生活源头的关系,并且追求真实和实用。这样,学生就会在作文中寻找到乐趣,不会像中国孩子那样“为了作文而作文”了。

如同样的作文题《我的父亲》,中国是课堂交稿,逼得有些孩子胡编乱造,而且大多是千篇一律,心目中的父亲毫无个性可言。而美国是一周内交稿,让孩子们去采访父亲、母亲、祖父、乃至伯伯、叔叔、邻居和同事,使孩子们更深刻地了解自已的父亲,从而写出一篇生动而深刻的调查报告或纪实文学。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学习美国作文教学的人文性、实践性和趣味性。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而要鼓励学生多走出课堂,多角度地看待身边的一切事物,学会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品德、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生学会写作文,热爱写作文,这样的写作会比仅仅在课堂里完成一篇作文有意义得多。

书读多了,生活积累丰厚了,就会引起倾诉、表达的欲望,于是就开始写作了。学生有许多美丽的幻想,包括荒诞无稽的,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而应鼓励他们写出来。语文课就要解放人,解放人的心灵和才智,让学生们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只有敢说真话,才能写出好文章。例如,开展心理疏导作文课对于引导学生敢于说真话、诉真情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如《我生气了,怎么办?》,《我有烦心事,怎么办?》这种类似的作文题教师可以通过例举一些身边遇上的不顺心的实例,引导学生把自己为什么要生气,为什么会烦心,以及生气时的表现,烦心时的表现都说出来。通过向全班同学的倾诉,再经过教师的积极引导,让学生自己想出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会有一种情溢心间,不吐不快的感觉。教师就要抓住火候,让学生趁此宣泄自己的感情,表露心声,并让学生把这种感受写出来。

孩子们的童年是梦的季节,这时候往往会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当孩子愿意把这些心里话都说出来时,不论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孩子的行为是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应该加以表扬。因为,高尚的、美的情感都出自真实的事情、发自内心的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成为了写作的第一手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还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作文命题有时与学生的积累不一致,与学生的兴趣不一致,与学生的思路不一致,这样,学生的信息被深锁在大脑里,作文时就会无从着手。为此应让学生参与命题,给学生写作的自主权,写他们自己想写的东西,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真实性可言。

作文命题不在乎“大”与“小”,而在乎能否给学生发挥“真情实感”的空间,能否给学生提供“我手写我口”、“我手说我情”的题目才是关键。

对于规范命题范围这个问题,叶圣陶先生早有理论,他曾说,凡是圣明的国文老师,他出的题目应当不超过学生的经验范围,应当站在学生的立脚点上替学生设想,什么材料是学生的经验范围内,是学生所能写的、所要写的,经过选择才定下题目来。断不可出一些离奇的题目,离开学生经验十万八千里,叫学生搔头挠肋,叹息说没有意思,没有材料。因此作文命题应贴近学生,贴近社会,方式要灵活多样,表达要新颖生动,最好在学生下笔前,教师先亲自“下水”试试,以便知深知浅,知难知易,使得作文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诉。

在小学也不妨试试“新概念作文”。“新概念作文”是由北京大学等7所重点大学与《萌芽》杂志社联合发起举办的作文大赛,与程式化的语文教育相对应的“新思维,新角度和真体验”成为出发点,它对体裁、题材、风格都不作要求,凡是自己有兴趣的,感触比较深的,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展示才华的都可以写,尤其鼓励中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喜好来说明自己想说的话。中学生有新概念作文,小学生也可以有自己的新概念作文,自己命题,写出真实的感受。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爱作文的情感。生活是真实的,作文也应当是真实的。叶圣陶先生说过:“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实的真理,切乎生活的状况。”这就告诉我们,摒除虚假浮夸,才能写出真实之文。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说真话,诉真情”的条件,强调是什么写什么,想什么说什么,不虚假、不矫饰。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要我作文”转变成“我要作文”,在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作文教学的方法

学语文就是学语言,语言是人生一辈子的修行,作文就是学习书面语言,作文指导就是培养学生书面语言。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过程中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作文教学又是语言工作中的老大难,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小学教育阶段,作文课的地位需要摆正、需要提高。本着抓主要矛盾、抓重点、抓难点的工作原则,我在日常语文教学工作中,在作文教学训练指导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总是要远远地多于课文讲读理解上花费的时间和力量。

长期以来,受“阅读决定论”的作文教学观的影响,国内出版的各种语文教材,都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线而编写的,作文教学只是讲读教学的“附庸”,缺乏一整套科学的、权威的、系统的、独立的小学作文训练教材。“没有好的作文教材”,一直成为国内小学作文教学比较突出的问题,再好的老师也难以教好作文课。“读好就能写好”的作文教学思想观,阻碍了作文教学的发展,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读与写哪个更重要,或者说在理解和表达哪个更重要的问题上,日本和我们正好相反。日本的语文教材都将语文教学内容分为“表达”和“理解”两大项,而且将“表达”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这种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强调是日本教育比较高明的地方,强调写作教学的语文教学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和趋势。我们必须承认作文是一门科学,需要独立发展,不能长期处于附庸地位,否则很难得到应有的发展。

日本的作文教学目前在世界上应该算是一流的。日本推行一种“写作全过程”指导教学法。具体包括:设计作文题目,学生分组对作文的材料、顺序、表达方式进行具体化讨论,收集材料、共同设计多种可能的作文结构,并列出写作提纲,小组共同讨论具体写作中会遇到的问题和难题,个人起草、修改、誊写,小组传阅、交流、议论、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装订起来交给老师批改,老师改完后做成文集在全班传阅,全班同学评选出优秀文章交给学校出版或广播宣读九个步骤。日本写作教学有两大特色:一是“团队精神”。他们十分强调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好处是将作文的压力分解到小组成员,从而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让学生之间互相启发、激发,互相学习,获得写作这篇作文全面的知识、材料、技能,从而学会写作。二是“成功教育”。学生通过小组传阅、全班发表、全校发表,一步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在体验成功的基础上乐于写作,学会写作。应该说,日本作文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比较现代的、比较科学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学校领导层面和语文教师树立作文比讲读重要、表达比理解重要教学观,用科学的方法,长期耐心地培养学生。

好的思想是好作文的灵魂。作文和做人是相通的,见文如见人。树立好的人品,才能写出好的作文。作文本身是一种生活态度的流露,做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体现在作文过程和内容中,所谓生活即作文,作文如做人,所谓我手写我心,我口说我心,我笔写我口,讲的都是这个道理。语文作文教学应该通过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来发展人,作文的过程同时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过程。

小学生要学会写出好作文,具体写作技巧的练习要排到后几位。表达思想和感情才是第一位的。正确的思想情感才是文章的精气神。如同做人一样,拥有高尚的品质才能成为一个好人。许多教师单方面地强调写作技巧的重要性,却忽视了作文是来源于生活而发自于内心的一种表达。我时刻告诉小学生,好文章应该是有温度的,写作时不能让语言文字脱离情感。

如何把培养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做人、真善美做人有机结合,是首先值得关注的问题。人文的结合表现在价值观的导向上,启发学生多看一些充满阳光的东西,多参加一些健康向上的活动,少写一些社会阴暗面的东西。

我在讲授小学语文阅读课时,一向重视先介绍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启发孩子们体会理解作者当时写作这篇文章时的思想感情。作文是写给外人看的,通过有情感地表达内心世界,让外人看得懂、感觉有趣、受到好的思想影响。我要求学生们在作文立意选材的同时,一定要先酝酿情感,从积极乐观向上、充满正能量的角度表达内心情感。让小学生仔细用心体会我们的小学课文,包括国外的一些语文课本所表达的情感,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一个“爱”字。写文章时作者当时内心所饱含着的爱,有对亲人的家、有对朋友的爱、有对师长的爱、有对人民的爱、有对乡亲的爱、有对民族的爱、有对国家的爱、有对党的爱、有对党的伟大领袖的爱、有对爱国英雄的爱、有对具有高尚品质的平凡好人的爱、有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爱、有对和平生活的爱、有对祖国名山大川美丽风光的爱、有对珍惜动物的爱、有对美好环境的爱。任何事情、人物、景物都可以通过选取正能量的角度去反映爱、表达爱。生活中,有人、有事、有景亦有情,所以写人、叙事、写景文章的基本内容都离不开抒发感情,写好作文最基本的出发点,应该扣住“体会生活,有感而发” 八个字。

每一篇好文章的背后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台冰冷的写作机器。读者希望看到有人情味的文章,这一点无论是对于何种题材和体裁的写作来说,都同样重要。带着情感去写作,少一点大话套话,多一点人文气息,文章才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带有人文气息的文字,写得非常有人情味,从字里行间可以读出作者深沉的爱,它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在社交网络上广为传播。如果写作时把情感从文字中剥离开来,你可能会写出僵硬的文字,这样的段落读者是不愿意看下去的,因为句子空洞而僵硬,无法让人感受到一丝温度。

带着情感去写作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写作时尝试着把“我”代入文章中,少用陈词滥调和大话套话。“自然化表达”的原则,即:少用繁文赘语,多说人话。尝试着在写作中多投入一些思想、个性、童趣和情感,这样就能写出好文章。

大量反复阅读可以丰富情感体验,如果大量阅读各类文章,学生就可以体验作者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如果读得深入,甚至可以同作者同欢乐,共哀愁,体味人生的喜怒哀乐,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有些学生在阅读时,文章里写的事正好与自己的一些经历相同或相似,因而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的体验多了,学生的情感自然就会丰富起来,写起文章来就会融进自己的感情,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那种干巴巴的“感情”,从而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

好作文内容为王、素材为本。作文要与生活相结合。小学生平时肚子里积攒故事越多,日记越多,有丰富的写作素材,作文就越好写、越精彩。

作文教学本质属性是用汉语言文字满足的交流的需要,用书面语言进行交流,老师的重要任务就是设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帮助他们积累表达的素材。小学生害怕作文、作文水平提高慢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感到没有素材可写,他们不善于捕捉素材,对于眼皮底下的好材料往往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小学语文课本以记叙文为主,以精品故事为骨干内容。几乎每篇范文都有一两个精选的、有代表性的、有内含的好故事为骨干。我经常引导小学生们学会从课文中发现好故事,同时联系自己现在的学习和生活,跟作者学习,模仿攒故事,多攒精品好故事,解决许多学生实际写作过程中,“无米下锅”、“无处着手”、“内容空洞”的问题,否则在课堂上,无论老师如何强调作文的写法,都无济于事。

大量阅读各种书籍,可以积累写作素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文由若干句子组成,而句子则是由词语构成。大量阅读可以积累间接生活经验,增加各种知识。由于小学生年纪小,生活圈子小,活动时间少,他们的生活知识、社会知识等都非常少,而大量阅读,可以使学生间接获得他们还没有机会接触的自然、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写作文选材、叙述或说明时,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生活常识或其它知识性的错误。大量阅读,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词语,在以后的写作中可以信手拿来使用,选择最适当的词语,避免作文时语言乏味、无话可说的现象出现。

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

鼓励学生讲故事,写日记。我倡导学生们,每天上学到学校,给班里的同学们准备一个好故事,生动地讲出来;放学回家后,再带给父母一个学校里面发生的好故事。实践证明,坚持讲故事,写日记,写观察日记,写真事、真话、真感情,是培养学生观察习惯,写出真情实感,积累写作素材的最好方式,也是培养写作能力的最佳途径,更有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日记可以反映校内外的生活,大、中、小队的活动,对周围发生的事物的看法,也可以写阅读课外书、看电影、电视后的感想和意见等。对学生日记,必须进行讲评,将日记内容分门别类加以归纳,让学生宣读好的典型的日记,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学生的喜怒哀乐都可通过日记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作文一要真实,二要具体。要引导学生培养观察能力,观察身边小事,留心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写自己的生活。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活跃学生的生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要求孩子们平时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比如在河边,认真观察河边的树木、小草,河里的青蛙、小鱼,并找个小本记下来。做游戏时,认真观察每个人的表情、动作、语言、心理等活动中的细节。学校开展活动后,让同学们都来描述,比看谁说的好。生活是素材,但不等于写作素材。不是什么都能成为写作素材,学生写作素材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不是全部,留在学生心灵深处感触最深的才是写作的最好素材。通过练习,使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并通过练习来检验学生观察的效果,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地观察,激发观察的兴趣。可以结合各单元习作要求,实地指导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好文章来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如写人这类文章,在教学中先不讲描写这种表达方式的运用,而是让学生回家观察父母的外貌、语言、动作特征,再引导学生回忆从小到现在同父母的生活中,哪些事情、哪些细节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记忆犹新呢?学生虽然与父母朝夕相处,因为从没关心,所以不曾留意父母的特征和生活。在老师的强调和引导下,他们的主动性增强了,目标锁定了,写起作文来就不会抓耳挠腮,生搬硬套,虚情假意了。

写景,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困难,学生们的写作方法和文采有限,很难用恰当的方式来描写景物的特征,更不会寓情于景。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收集古今描绘四季、名山大川的名句、名诗,再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观察大自然的细微变化、特征,然后让学生去多媒体教室欣赏祖国大好山河的自然风光,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最后老师讲修辞的运用以及观察景物的空间、时间顺序进行练习。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素材积累后,可以让学生以他们较为熟悉的话题写作文如:“亲情”、“友情”、“诚信”和“珍惜”等,以便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善于模仿,才能善于写作。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训练方法。好的小学生作文首先是仿写出来的。大部分教师对仿写教学重视不够,习惯把语文教学重点放在字词上,授课时只是简单学习字词,很少分析文章写法并让学生仿写,几乎大部分学校作文课只是一周一次,有时写的内容与本单元所教课文还联系不大。

大量模仿是写作进阶的必经之路,很多知名作者在写作生涯中,都曾模仿和学习过其他人的作品。模仿并不意味着你会失去自己的风格,相反,这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通过学习其他人在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上的巧妙之处,你才能取长补短,发展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小学生要学会模仿优秀的作品,比如语文课本、中外名著、著名刊物上的精品文章、文笔优秀的原版书,甚至是美国总统的竞选演讲稿,无论从文笔还是逻辑上来说,这些都是简洁化精品写作的代表。

我经常在语文阅读课和作文课上,跟小学生讲,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是最最好的精品作文,都是我们要直接学习和模仿的精采文章。让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注意研究人家作者是怎样开头,怎样搜集和组织故事材料,怎样遣词造句,怎样结尾的。

阅读课是着重培养理解语言、感悟思想的能力,口语交际侧重于口语的表达能力,作文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平时就要把写作和阅读紧密结合起来,把作文教学渗透贯穿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好的文章,除了题材新颖、言辞优美、生动具体外,还要有恰当的表达方式。大量阅读可以熟悉各种表达方式,写作时就可以根据体裁和内容的需要选择最佳表达手法,使文章变而不乱,起到引人入胜、使读者欲罢不能的效果。

课文就是很好的例文,是一位很好的“老师”。具体地在教学中,教师应认真解析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手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仿写要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教师每授完一课,要结合课文分析写作方法,试着让学生仿写课文,想象与课文相近似的立意内容,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想的写下来,告诉学生这就是作文,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并不难。两天一小练,使作文日常化,进而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学生对课文已经非常熟悉了,能够接受得很快,再练习就不害怕了。老师在让学生仿写时应该加以引导,而不能让学生无目的地摘抄文章。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题材的内容安排,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还可按“顺序”、“插叙”、“倒叙”去进行一题多练。先扶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好作文是激发表达欲望,动笔写出来、练出来的。许多著名作者以亲身经历证明,只有先拿起笔头写起来,才会文思如涌,产生头脑风暴,激发出写作灵感。在很多成人的固有印象中,会写作是一种天赋,是上天赐予少数人的礼物,但事实并不是如此。写作这种技能并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任何一个人在经过科学训练后都能获得的一种能力。对于写作,我喜欢用“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来形容一篇佳作的产生过程。

记得十几年前在北京买了本某国企年轻工程师撰写的一部作文辅导书,介绍了他创新发明的革命性的作文教学法,我一用起来就感受到了它的神奇教学效果,它叫做“下笔不停、思维不断、一气呵成”作文法。它强调学生在作文训练课上,根据题目要求,快速构思立意之后,马上动笔开写,遇到没有思路或者思路中断、想不起合适的表达语句的时候,先用大白话表述、过渡,把思路连上,接着往下写;遇到不会写的字词,不查字典,暂时用拼音代替,防止思维中断,一气写完。小学生写作文,最重要的是动笔下手开始写,而不是先寻找灵感。绝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并不是因为有了灵感才开始写作,而是开始写作后才有了灵感。写作本身就是深度思考的过程,脑海中原本不清晰的逻辑和概念在写作中会慢慢理清,思路也会慢慢打开。静下心来,开始动笔,这是写出好文章的第一步。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这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开拓思路十分重要,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思维训练。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带领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拓展思维领域,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好文章一定是严谨而连贯的,句子和句子之间就像锁链一样,在逻辑上环环相扣。读者从开头到结尾顺着链条走下去能够清晰理解作者的思路。

培养学生作文立意的联想想象力很重要。观察能力强的同学都爱动脑筋,而爱动脑筋思考,爱产生联想的同学往往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幻想力。这样的学生能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能浮想联翩。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通过正确引导、启发,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的写作潜力得到挖掘,语言能力得到培养提高。

从说话入手,说写结合,以说带写,激发写作,培养学生独立作文能力。因为口头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人们生活与工作离不开口头语言的表达。“作文就是用笔写话”,从说到写,从语到文,从练口到练手,从出口成章到下笔成文。让学生练习,可通过创设说话情境,培养学生说话兴趣,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从低年级起就把写话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的重点,突出写话条理性、生动性,强调突出要表达的重点,内容可以从家庭到学校,从自然景物到社会生活。训练学生根据题目、看图,列提纲分别说、编、写故事。选择一个人物、事件、景物,按照表里顺序、时间顺序、方位顺序,把看到的人、物、景说清楚,先说清一方面再说另一方面,做到条理清楚,提高独立作文能力。从低年级逐级开始训练说一句完整的话,说几句连贯的话,写话记录口语和原文,听写简短的记叙文,借助现成材料写话,自己搜集材料写话,最后是书面作文训练。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好文章是在粗糙原稿上无数次修改后的结果。怎样检验自己写的文章好坏?一个简单的办法是,将自己写的文章读出来,将它大声读出来。就像一些著名作者所说,要动手写,写完后大声把你的文字读出来,修改,再继续改,一直改到自己满意为止。将一篇文章读上几遍,读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句子中那些“不和谐”的地方。比如,词语的搭配不对,介词用错了,句子写得太长了,句子之间的连接过渡不自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先自我修改作文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用通顺的语句、清楚的层次、鲜明的观点,恰如其分地记叙见闻、写景状物、说明事物、发表意见。要强化用词准确性,力求让学生不写错别字,力求让学生用上带有修辞手法的句子,写出很有文彩的话语。动词是一个句子的灵魂,一个好动词能让整个句子熠熠生辉,简洁有力。学生在阅读时,并不仅仅是在“看”文字,内心一直都有个声音在默读着文章。如果文章读起来很别扭,那一定是什么地方出问题了,停下来,找到这个问题,修改后再继续读,直到你满意为止。好文章一定是悦耳的,在大声朗读中,会感受到句子的节奏和韵律感。

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教师趁着时间短印象深,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让学生自己多学会用挑剔的眼光去修改自己写的句子,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别人的或轮流交换互阅等,学生也容易接受。此时,若再重新习作一次,就能上一个等级,写出简洁有力的文章,提高作文水平。

写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广读、勤练、深思是写好作文的有效方法,教师在辅导小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在写作方法后,还应告诉小学生在写作的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只能持之以恒地练习。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