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再认识一教学设计(模板13篇)

时间:2023-12-24 00:02:25 作者:文轩

教学计划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安排,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教学计划的设计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下是一些教学计划的设计思路。

分数的再认识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一节34页的内容和35、36页的练一练。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通过学生参与具体操作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具学具:课件、铅笔、橡皮、方格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说:是分数。(先板书:分数)。

3、同学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课件演示分数产生、发展的过程,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想?渗透对数学文化的了解和思想教育。

4、不知道同学们对分数的意义还记得吗?老师要考考你们。课件出示: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并选几个来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

5、师:同学们掌握的很好,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认识分数。(板书:再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分铅笔。

(2)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提出疑问:拿错了和总数不一样?

(4)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引出板书: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2、选橡皮。

同学们认真思考,学得很好。老师准备了两袋橡皮,(一袋10块,一袋12块)准备把其中一袋的作为奖品奖给积极思考、善于发现的同学,你们准备选哪一袋?为什么?巩固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选出12块的,即6块作为后面学习的奖品。

3、讲故事。

(2)同学们汇报自己的想法,课件演示得出总数进行验证,再一次巩固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老师也有一个问题:悟空和沙僧的为什么会相同啊?引导延伸到: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就相同。

三、巩固提高:

4、比一比。

(2)学生讨论交流,得出三种结论:当两本书一样厚时,看的一样多;当小明的书比淘气的书的页数多时,小明看得多;当小明的书比淘气的书的页数少时,淘气看的多。

(3)师生共同小结:相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

5、画一画。

(1)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今天所学的主要内容,那你会根据一个分数其中的一份,而推测出它的整体吗?,下面就请拿出咱们事先准备好的方格纸,画出一个图形,它的是一个,请你们用你们灵巧的双手来设计吧!

(2)学生画好后,进行展示。

(3)老师也设计了几种,请同学们欣赏一下,下去后,同学们还可以继续设计更美丽的图案。(拓展同学们的思维)。

6、选一选。

(1)课件出示:一根圆木的是,这根圆木是下面三根中的哪一根?

(2)一个圆的是,这个圆的是下列图形中的哪一个?

(3)小明做了60道口算题的,淘气做了54道口算题的,

()做的口算题少。

(4)一个长方形面积的和一个正方形面积的相等,那么这个长方形面积和正方形面积相比()。

(5)一个长方形面积的比一个正方形面积的小,那么这个长方形面积和正方形面积相比()。

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利用本节的主要内容去解决,巩固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7、辨一辩。

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到的结论:不一定,因为他们的总数不一定,不同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可以用举例子的方法来验证。

四、拓展延伸。

8、小游戏。

(2)引出问题:为什么就他一个同学可以用这么多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呢?学生汇报:因为对应的总数不同。

(3)引导小结:虽然具体数量(这一名同学)一样,但对应的整体(总数)不同,所以他所占的分数(也就是分法)也不相同。

五、总结反思:

一节课学完了,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引导总结相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

板书设计:

总数取出的数量。

4取出2。

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相同)(相同)。

63。

84。

84。

房楼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与直观操作,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从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三、教学准备。

课件、方格纸、两盒数量不同的铅笔等。

四、教学计划。

(一)了解起点,激疑导入。

(1/。

2、1/。

3、3/。

4、2/。

5、4/7„„)你能说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吗?

请同学们认真对比观察,在表示1/2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质疑:为什么同样是“1/2”,涂出的面积却不一样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即将对分数进行的再认识。(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深化理解分数意义:1.活动一:拿铅笔。

创设情境,老师这儿有两盒铅笔,你们能分别拿出它们各自的1/2吗?老师请两位学生到讲台前,并问台上学生:你准备怎么拿呢?(我准备把这盒中全部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2)请大家打开练习本,试着画一画。

(3)同学们都很有创意。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4)质疑:这些图形的形状明明不相同,为什么它们的四分之一却是一样的呢?

(三)巩固练习,反馈分析。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你对分数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利用刚才学习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填一填: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

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在组织学生交流。(图1是把一个正六边形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4份,可以用4/6或2/3表示;图2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有2份没有分开,用分数表示的时候要注意;图3是12个小圆圈组成的一个整体,蓝色部分占整体的9/12,也可以用表示3/4;图6则是需要旋转,把内圆和外圆组合起来看,用分数4/8或1/2表示。)。

2.选一选:根据一根圆木的1/3,判断这根圆木。根据一个圆的1/4,判断这个圆的3/4。

3.辩一辩: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有了哪些再认识呢?

五、板书设计。

整体部分4。

634221。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34—36页。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课件,任意大小的圆一个。

教材中安排了“拿铅笔”“说一说”“画一画”等多个情境活动,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交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对于分数而言,学生是在三年级下册教材“分一分(一)”中,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在“分一分(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这里的“再认识”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习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一是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自由说出已知分数)。

师:谁能给老师说说,1/2表示什么?

(1/2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

(愿意)。

师:好,大家都同意,那么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圆纸片,折出它的1/2。

(动手折纸)。

师:谁愿意将你折的展示给大家看呢?

(两名拿有不同大小圆片的同学展示)。

师:请同学们认真对比观察,他们都正确的折出了自己图形的1/2,可为什么同样是1/2,折后图形的大小却不一样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分数的再认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顾对分数的初步认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起点。从折出圆片的1/2,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复习巩固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感知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数量也不同,从实际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再认识分数的探索欲望。

二、创设情境,深化理解。

活动一:拿水笔。

师:这儿有三盒水笔,你们能从每一盒水笔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

(请三名学生到讲台前)。

师:你们准备怎么拿呢?

生:我准备把全部水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动手拿,并将拿到的水笔展示给大家看)。

师: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三人拿出的枝数不一样。

师:为什么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水笔的1/2,拿出的枝数却不一样多呢?请大家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

生a:盒子里全部的水笔是6支,全部水笔的1/2是3枝。

生b:盒子里全部的水笔是8支,全部水笔的1/2是4枝。

生c:盒子里全部的水笔是8支,全部水笔的1/2是4枝。

师板书:

6支1/23支。

8支1/24支。

8支1/24支。

师:我们把水笔的总支数叫整体,将取出的1/2叫部分。(补充板书)。

师:水笔的总支数不一样多,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它所对应的部分,1/2的量也就不一样;水笔的总支数一样多,也就是整体“1”一样,它所对应的部分,1/2的量也就一样。

师:假设共有10枝水笔,它的1/2是多少?100枝呢?

(集体回答)。

小结:总支数相同,1/2所表示的支数相同;总支数不同,同样是1/2,所表示的支数却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讨论---初步得出结论---验证---总结归纳结论”的一个体验数学的过程,从中体会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数量也不同。

五上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与直观操作,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从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三、教学准备。

课件、方格纸、两盒数量不同的铅笔等。

四、教学计划。

(一)了解起点,激疑导入。

(1/。

2、1/。

3、3/。

4、2/。

5、4/7??)你能说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吗?

出示大圆片,谁能说说它的1/2怎么表示?对折并涂出它的1/2.

出示小圆片,那它的1/2呢?

请同学们认真对比观察,在表示1/2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质疑:为什么同样是“1/2”,涂出的面积却不一样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即将对分数进行的再认识。(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深化理解分数意义:1.活动一:拿铅笔。

创设情境,老师这儿有两盒铅笔,你们能分别拿出它们各自的1/2吗?老师请两位学生到讲台前,并问台上学生:你准备怎么拿呢?(我准备把这盒中全部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2)请大家打开练习本,试着画一画。

(3)同学们都很有创意。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4)质疑:这些图形的形状明明不相同,为什么它们的四分之一却是一样的呢?

(三)巩固练习,反馈分析。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你对分数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利用刚才学习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填一填: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

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在组织学生交流。(图1是把一个正六边形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4份,可以用4/6或2/3表示;图2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有2份没有分开,用分数表示的时候要注意;图3是12个小圆圈组成的一个整体,蓝色部分占整体的9/12,也可以用表示3/4;图6则是需要旋转,把内圆和外圆组合起来看,用分数4/8或1/2表示。)。

2.选一选:根据一根圆木的1/3,判断这根圆木。根据一个圆的1/4,判断这个圆的3/4。

3.辩一辩: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有了哪些再认识呢?

整体部分4。

2634221。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结合趣味故事经历认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初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数的改写。

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归纳分数的性质。

学生准备:

长方形纸片。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揭示课题。

让学生讨论并用自己的方法说明八戒没有多吃到饼。让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分一分、比一比,通过课件从直观上让学生感受到这三个分数大小是相等的。而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不相等,可分数却相等,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呢,从而来揭示课题。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形象感知。

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讨论图中分数的涂色部分是多少?

b、追问:你能通过继续对折,每次找一个和1/4相等的其他分数吗?

c、学生操作,并组织交流:每次对折后,正方形被平均分成多少份。涂色部分有几份。并思考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得到的分数与1/4是否相等。交流时让不同对折方法的学生充分展示。

2、观察比较、探究规律。

(1)通过动手操作,你认为它们谁大?请到展示台上一边演示一边讲一讲。

(2既然这三个分数相等,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4)通过从左到右的观察、比较、分析,你发现了什么?

使学生认识到这四个正方形同样大,虽然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但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四个分数也相等。课件出示连等式子。

【通过展示不同的对折方法,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思维。】。

3引导观察:请大家观察每个等式中的两个分数,它们的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

观察思考后。在课文上填空,再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再集中指导观察:

4、归纳规律。

提问:综合以上两种变化情况,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其中的规律?

学生交流归纳,最后全班反馈“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6、小结。

同学们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表现得很出色,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

四、巩固强化,拓展应用。

多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游戏找朋友。

六、布置作业:

在上这课之前,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思路,准备好教具。课前,活跃气氛。开始可能是由于农村吧,基本上,上课都是用黑板,难得一次上课时利用多媒体上课的。学生对此也是很有兴趣的,特别是在创设情景的时候,很开心的投入课堂气氛来。紧接着动手操作等步骤都很好。唯一不足是学生没感大胆发言。对于问题,答得不是很清晰。教师让学生主动探索,逐步获取规律,最后也都一一的解答并归纳分数的性质。对于从左到右的变化,分子分母都变大了,但分数大小不变。从右到左,分子分母都变小,分数大小不变。从而得出规律。对于这分数的性质要让学生抓住几个重点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重点让学生熟记分数的性质。多层的巩固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并且能运用分数的性质完成作业。最后,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应用着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找朋友的游戏。

分数的再认识

(教科书第64页)。

教学目标和要求1.经历从时间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百分数。

2.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体会百分数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学内容(课题)。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备注栏。

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1.教师结合自己学校的足球对的数据呈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让学生自己解决“比一比”中让学生罚点球问题,接着讨论“哪个品种发芽情况好”的问题。学生讨论后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两个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体会百分数的比要性,从而引入百分数,(教师板书)。

二、教学百分数的读写。

写作22%读作:百分之二十二。

三、介绍百分数的意义。

1.教师通过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比如各种酒类的浓度表示,让学生体会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相比关系,不表示一个数的值,所以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者百分率。

2.练一练。

海口市第九小学-学年度第二学期。

数学学科(五年级)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教学过程备注栏。

让学生结合百分数的意义进一步说明上面题目中百分数所代表。

的具体意义。“罚点球”其实就是求一个人的进球率,“哪个品种发芽情况好”指的是发芽率。

三、教“读一读说一说”

1.让学生看课本插图,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每个情境百分数的意义。

2.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找一找生活中的百分数”并在全班交流。

四、练习。

让学生自己完成,全班讲评。

五、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课本第66页第2、3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写作22%读作:百分之二十二。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课题)合格率(教科书第页67页)。

教学目标和要求1.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必要性,能正确地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教学重点1.正确地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2.理解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教学难点1.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1.计算机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备注栏。

一、引入课题。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课本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然后结合自己的经验说一说什么是“合格率”。

师相机帮助学生理解“合格率”就是合格的箱数占检查的总箱数的百分之几。

2.、想一想做一做。

让学生自由开展讨论,鼓励学生尝试解决教材中的问题。

甲牌的合格率:43÷50乙牌的合格率:52÷60。

二、教学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1.当学生在比的过程中,出现矛盾时,引导学生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然后在进行比较。

2.练一练。

将下面的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电脑显示)。

0.3560.025。

数学学科(五年级)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教学过程备注栏。

3、说一说。

1.请学生同桌之间讨论,如何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然后学生汇报。

可以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写成百分数。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教科书“试一试”

引导学生根据成活率的意义,独立解决。

2.生活的百分数。

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求百分数的例子。

比如,计算全班同学的出勤率。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设计课本第68页第3、4题。

板书设计合格率。

甲牌的合格率:43÷50乙牌的合格率:52÷60。

可以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写成百分数。

教学后记。

分数再认识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动手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中、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用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初步概念。

教具准备:饼干实物、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1、体验:

(1)把4块饼干,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2块。用整数“2”表示。

(2)把2块饼干,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1块。用整数“1”表示。

2、感悟:“平均分”就是分得每一份都同样多。

3、置疑:把1块饼干,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半块。

4、思考:“一半”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用分数1/2。

5、引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6、、读、写1/2。

二、突出主体,顺思导学。

1、认识图形的1/2。

用折一折,涂一涂的办法找出长方形纸的1/2。

展示学生作品,并说出自己找1/2的方法。

归纳:同样一个长方形,找出它的1/2有不同的折法,都是为了把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

2、强调平均分(出示判断题)。

只要把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三、迁移类推,引导探究。

1、问题:如果我们要找到这张长方形纸的1/4,必须要把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几份?(4份)。

2、实践:用折一折,涂一涂的办法,找到长方形纸的1/4,并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3、发现:只要是把图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4、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几分之一。

四、自主探究,应用促学。

1、写分数。下图涂色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一。(书上93做一做1)。

2、看分数涂色。(书上96练习二十二1)。

3、判断分数。下列图形中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书上96练习二十二2)。

4.拓展提高,创新分数。学生折出自己喜欢的分数几分之一。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生活画面,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2、“读一读、看一看”生活中用到分数的句子。

3、分数在我们生活当中到处都有,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寻找生活中的分数,下节课我们再来分享一下!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引导学生总结)。

1、要得到一个分数,必须平均分.

2、把一个物体(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

3、分数的写法、读法及各部分的意义。

4、折正方形、长方形纸的、

倍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孩子们刚刚和乘法交上了朋友,对乘法有了一些认识,今天要认识一个新的概念“倍”,这是学生认知上的一个飞跃。“倍”这一概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学生缺乏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倍”的概念,从而引导孩子们主动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

2、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

第四层:选择孩子们喜欢的事物,研究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并运用倍的概念灵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1、感受“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知道“倍”是由两个数量比较得到的,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

2、能运用“倍”的概念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沟通几个几与“倍”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概念。

2、老师也摆了一组。

看到老师摆得你又想说什么?老师摆的时候有一个规律,你看出来了吗?

二、建立“倍”的概念。

(一)初步认识“倍”

1、老师摆两个苹果,我把这两个苹果摆成一堆,请你摆这样的3堆,看谁摆得让老师一眼就看出来是3堆苹果。

4、说说你们是怎么摆的?你们摆的和老师摆的是什么关系?

5、老师摆两个苹果,如果你还是我的4倍,你应该怎样摆?

6、说说你根据什么这样摆?为什么同样是4倍,刚才是12个苹果现在却是8个苹果?

7、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摆苹果认识了“倍”,下面请同学自己试着摆圆片。(1)第一行摆两个白圆,使红圆的数量是白圆的5倍。

(2)自己确定白圆的数量,使红圆的数量是白圆的3倍。

(二)通过圈一圈进一步认识“倍”

1、出示:

请你试着圈一圈看看红圆的个数是白圆的几倍?说说你是怎么圈的,为什么3个红圆圈一份?(是根据白圆的个数圈的,白圆是几个,一份就是几个)。

2、出示:

现在试着圈一圈看看红圆的个数是白圆的几倍?(2倍)这回为什么6个红圆圈一份?

3、请同学试着圈出下面的红圆是白圆的几倍?(1)。

红圆是白圆的()倍(2)。

红圆是白圆的()倍(3)。

红圆是白圆的()倍(4)。

红圆是白圆的()倍。

你们能说一说为什么同样是12个红圆,为什么出现了1倍、2倍、3倍、4倍、6倍、12倍。

三、能运用“倍”的概念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1、刚才我们认识了倍,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些问题好吗?出示:小狗:拔了三个萝卜。

小兔说:我拔的萝卜是小狗的2倍(用图片出示)(1)小兔拔的萝卜和谁有关系?(2)小兔说:“我拔的萝卜是小狗的2倍”这是什么意思?师:小兔拔的萝卜和小狗拔的萝卜数有关系,小兔说:“我拔的萝卜是小狗的2倍”就是说小兔拔的萝卜有2个小狗拔的那么多,小兔拔了2个3,就是3的2倍。

3、出示:4只小象。

小猪的只数是小象的5倍(用图片出示)。

(1)你能提一个问题让大家算算吗?(小猪有多少只?)小猪有多少只怎样算?4×5=20或5×4=20(2)走了一只小象,小猪的只数还是小象的5倍,现在小猪有多少只?3×5=15(3)小猪仍然是小象的5倍,这句话没变,为什么小猪的总只数变了?(因为和小猪有关系的小象变了,一份变了,小猪的只数也变了。)。

四、巩固练习,拓展学生对“倍”的认识。

1、出示:(1)3只小象6只小鹿。

小鹿是小象的()倍。(2)2只熊猫。

6只小鹿。

小鹿是熊猫的()倍。

(3)3只小象。

12只兔子。

兔子是小象的()倍。

2、出示:2个西瓜、3个梨、4个香蕉、9个桔子、12个草莓。你能选出有倍数关系的两种水果,用倍说一句话吗?4个人互相说一说。

3、(1)2个西瓜,香蕉的个数是西瓜的4倍,香蕉有多少个?

(2)2个西瓜,苹果的个数是西瓜的6倍,苹果有多少个?

(3)赛车模型一架5元,飞机模型的价钱是赛车的3倍,飞机模型多少元?

(4)我今年6岁,哥哥的年龄刚好是我的2倍,哥哥今年多少岁?

4、(1)给同学准备3张不同大小的纸,通过折一折、叠一叠、找出他们其中的倍数关系。(红色纸是黄色纸的2倍,红色纸是绿色纸的4倍)。

石景山二小。

赵燕。

倍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倍数》的教学设计01月10日星期一08:00《倍数》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第84---8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具体情境,联系整数乘除法认识倍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结合整数除法的知识理解倍数的意义,并经历探索求一个倍数的方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倍数的含义,会利用乘除法找一个数的倍数。

教学难点:理解倍数的意义,

教学突破:通过对两组除法算式的比较,引出倍数的意义,并结合意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归纳一个数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小活动:

文字填空:我是(我是(我是(。

《我是(我)》此活动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谈话提问导入。

1、谈话:自然数、分数、小数。

2、填空:(幻灯片)。

1.14的7倍是,84是12的()倍。

2.小白兔有21个萝卜,小灰兔有7个萝卜,小白兔的萝卜数是小灰兔的()倍。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板书:倍数。

三、新课。

1、计算、观察算式结果,理解倍数的意义。(幻灯片)。

12÷3=211÷3=。

40÷8=43÷8=。

315÷15=637÷15=。

2、学习判断两个数是否有倍数关系的方法。

判断下面几组数有没有倍数关系,(幻灯片)。

901815639922735127。

课堂小结: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得数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这个数的另一个数的倍数。

3、学习找出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说一说:请说出2、3、5的倍数。(幻灯片)。

课堂总结:

1、我们研究倍数的知识是在非零的自然数范围内的,不考虑分数和小数。

2、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练一练:请学生说出1---100范围内7、8、9、10的倍数。(幻灯片)。

板书设计:倍数。

自然数分数小数。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不同,会运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并在此基础上与同学讨论交流。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在增进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课前导读资料,学生事先收集一些百分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送给大家一句名言!请看: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师:请大家一起读一读。

师指99%和1%问学生:大家知道这两个是什么数吗?(百分数)。

让学生出示在生活中收集的百分数,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百分数的世界――一起去了解它,认识它。(板书百分数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感知百分数的意义。

师:我们班想要举行一次口算比赛,要求每组选取一名同学参加比赛,于是老师给第三组的同学出了一些难易度相同的题目,想从他们当中选取成绩最好的一位参加比赛,这是他们的做题情况。

出示半张表格:

姓名。

正确题目数。

王小乐。

15。

占红。

14。

罗明。

黄杨。

30。

20。

师:如果只给你这些信息,你能科学地选取出成绩最好的那一个吗?你还需要什么信息?(学生回答后)那再给你们半张表格。

出示另半张表格:

姓名。

正确题目数。

题目总数。

王小乐。

15。

20。

占红。

14。

25。

罗明。

黄杨。

30。

20。

50。

25。

a出示问题,小组交流:这下你们有什么科学的办法选出成绩最好的那一个吗?

学生回答后板书三个分数。

b出示问题,小组交流:问:你们能一眼看出哪个分数最大吗?

和生共同将三个分数通分为分母为100的分数。问:这样好比了吗?为什么这么好比?

c小组交流:说说这三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学生回答后小结百分数的意义板书于黑板。(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齐读2遍。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所以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补充板书:百分率、百分比)。它们都不带单位名称。

(通过具体情境,和学生一起探讨百分数的意义,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三、百分数的读写法。

1、学生尝试写一下,交流一下。

2、师点拨:像这样分母是100的分数,我们通常写成百分数的形式。我们一般这样写――去掉分数线,先写分子90,再写百分号(师板书写作:90%)。教学百分号的写法(注意师板书百分号的时候要让学生看到写“%”的顺序)。

3、师:在写百分号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师:是的,要先写一个圆圈、再写一斜杠、再写一个圆圈,注意圆圈不要写的过大。以免和数字“0”相混淆。全班书空写一遍。让学生写出另外两百分数并评价。

4、写好之后,师指百分数说:你们会读吗?让学生尝试着读一读,并适时区分百分数与分数的读法。

5、练习:

1、出示一组百分数让一组学生开火车读。3.9%1%120%50%。

9%100%300%0.45%。

(1)这一组百分数中,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哪两个最接近?

(2)师:1%是最小的百分数吗?生活中还有比1%小的百分数吗。

(3)自由写几个百分数如:(%)读作----------------------。

2、游戏:在10秒钟内写十个百分数,并用百分数说一句话,让大家猜猜你完成的情况。如:我写了6个,我完成了60%。

3、师:学到这里,我们都能感受到百分数不仅很有用,而且还很趣。今天老师也带了一组有趣的百分数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看谁又快又准的用百分数表示下面的成语。

百发百中100%一箭双雕200%平分秋色50%。

百里挑一1%十拿九稳90%一分为二50%十全十美100%。

四、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充分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师:百分数不仅能科学地帮我们描述出许多数学问题,它在匀们的生活中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呢!

1、并指名说说书本上的这个百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如:一件毛衣,羊毛占70%,棉占30%。

()和()比,

()占()的70%。

2、出示一组数据:对学生进行科学用眼及溺水安全教育并适时让学生说说感受。

(学生的近视情况应引起高度的重视,据统计,我市学生的近视情况如下:小学生的近视率为18%,初中生的近视率为49%,高中生的近视率为64.2%。

据调查暑期下河游泳溺水死亡的所有学生中,小学生占71.2%。)。

(联系生活,能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他们主动弄懂生活中常见却又不明白的问题)。

五、拓展练习,巩固提高:

1、择优录取(每一组组手里有一张印好的片子)。

(1)一条路已修的占全长的(),剩30%没修。

a、70%千米b、70%c、70/100千米。

(2)一堆煤的质量是()。a、97/100吨b、97%。

通过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分数与百分数有相同也有不同。

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不带单位名称,又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量,带有单位名称。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不带单位名称。

(3)长家检测110支三笑牌牙刷,合格率可能是()。

a、110%b、100%c、98%。

对于合格率你想提醒给同学们什么?

(设计意图:巩固百分数意义,进一步理解百分数)。

2.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答案填空:

(4)由于全班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次考试我班全部达标了,达标率是()。

(5)水结成冰体积会膨胀,那冰的体积约是水的体积的()。

(6)我校九月份用煤()。

(7)一件衣服降价了()。

(8)一根绳子,用去了()米。

a、109.1%b1/5c、20%。

d、100%e、23/100吨f10%。

小结:通过这组练习,谁能再说说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联系?

(设计意图: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

六、全课总结。

在紧张与兴奋气氛中,我们这堂课已接近尾声了,在这堂课中,老师有20%的紧张,20%的兴奋,60%的惊喜,但却和同学们一起收获了100%的幸福。但愿我们同学在今后也能以100%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那你一定能收获100%成功与快乐!

分数的再认识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教学新课。

现场组织活动: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1/2,结果两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一位学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学生拿出的是3枝。

师:你准备怎么拿呢?

生1:我准备把全部的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生2:我准备把全部的铅笔除以2,也就是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1/2。

学生活动,一位学生拿出3枝笔,另一个学生拿出4枝笔。

师: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或者说你能提出问题吗?

生:他们拿出的枝数不一样多,一个是3枝,一个是4枝,这是为什么呢?

师:他们两人都是拿全部铅笔的1/2,拿出的铅笔枝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再全班反馈。

生:我们认识两盒铅笔的总枝数不一样多。

生:有可能数错了。

师:现在大家的意见都认为是总枝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了吗?

学生都表示同意。

师:告诉大家总枝数是多少,1/2是多少枝。

生1:全部是8枝,1/2是4枝。

生2:全部的铅笔是6枝,1/2是3枝。

师:真的是不一样多,一盒铅笔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盒铅笔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总枝数不一样多),所以1/2表示的具体的数量也就不一样。

师: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二、练一练。

1、看数学书说一说,小林和小明一样多吗?笑笑和小红一样多吗?说说理由。

2、画一画,说说画法对吗?为什么?还有别的画法吗?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1、2、3,然后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2、第4题让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想法,必要时可以举例说明。

3、第5、6题独立完成,然后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四、思考题。放学后独立完成,课后讲评。

五、课堂作业。

教学目标:

1、通过一个分数单位,能理解并准确找到这个分数所在的整体。

2、理解并掌握一个整体和单位一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通过一个分数单位,能理解并准确找到这个分数所在的整体。

2、理解并掌握一个整体和单位一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通过一个分数单位,能理解并准确找到这个分数所在的整体。

2、理解并掌握一个整体和单位一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练一练: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注意:有的同一个图可以用不同的分数表示。

2、在图中用颜色表示各个分数。

3、分别画出下列各个图形的二分之一,它们的大小一样吗?

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多吗?请说明理由。

分析:小明捐献了零花钱的四分之三。谁是单位“1”?

小芳捐献了零花钱的四分之三。谁是单位“1”?

虽然都是四分之三,它们表示的多少一样吗?为什么?

5、选一选。

6、在正方形里填上适当的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2个二分之一是()。()个四分之一是1,5个八分之一是(),七分之三里面有()个七分之一。

你还能继续往下分吗?

7、下列哪些分数更接近0,哪些分数更接近1?分别填入圈内。(培养学生的数感)。

画图帮助学生理解不到二分之一的分数更接近0;超过二分之一的分数更接近1。

倍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韩娜。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获得倍的概念和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标准量”与“被比量”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用“把谁看做一份,谁有同样的几份,所以谁就是谁的几倍”这样来描述倍数关系,建立倍的概念。

教具学具:课件,练习纸教法:

演示法,提问法学法:

动手操作,交流,猜测。

一、由“比差”激趣引入。

好,孩子们,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孩子们,仔细看大屏幕,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倍的认识)说得真好,他说出了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我把这个倍写在这里。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你叫什么名字?这个同学站在这里,你找一个比你矮的。孩子他欺负你,你是不是比他矮?你服气吗?不服气对,找一个比他高的。

三个小朋友站在一起。这个人是谁?这个人比他(高),这个人比他(矮),这个人有没变?为什么你们一会说他高,一会说他矮呢?(一个人比他高,一个人比他矮,所以我们一会说他高,一会说他矮)。

其实这个孩子给我们说出了一个非常朴素的道理。我们中间的人是不是在和不同的人相比较啊?跟不同的人比较当然就有不同的结果。这个道理明白的举手。这个道理都明白了,那我们今天的课就一点问题都没有了。

孩子们,和不同的人相比,以不同的标准,那么就有不同的结果的。板书“比”二新授认识“倍”

1、认识一倍。

孩子们,看过来,几朵黄花?一起说。(3朵)3朵是多还是少呢?(少)那要看他跟谁比对不对?好的,现在仅仅三朵是黄花摆在这里,没有比较,其实不能说多和少。

好的,一样多相等一倍是一个意思。

2、认识两倍,三倍。

现在你们注意看,红花还正好是黄花的一倍吗?那这个时候可以说红花比黄花(多一朵),也叫一倍多一。红花现在比黄花(一倍多二)红花现在比黄花?那这时红花比黄花多一倍对不对?我们可以说红花一共是黄花的?(两倍)。

来,继续。两倍多几?两倍多几?两倍多几?我听到这个时候有人说现在这个时候红花是黄花的?(三倍)你再说一遍,你再说一遍。知道我为什么要他重复三遍吗?其实我之所以要他说三遍,因为他说的很重要。

3用“标准量”与“被比量”的关系描述谁是谁的几倍。

这个时候红花真的是红花的三倍?可能有人还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呢?怎么看出来的呢?谁能说明,请上台前来。

孩子,现在红花与黄花相比,红花是黄花的三倍,你怎么看出来的,你跟大家解释一下,面向大家。红花的数量是几?,黄花呢?9除以3等于3,9里面有3个3,当然红花就是黄花的三倍。

除了像刚才这位同学这样解释以外,9里面有3个3,所以说红花是黄花的3倍,三倍关系还可以换个解释,让别人一听就明白。(圈起来)黄花三多圈一圈,红花三朵圈一圈,数一数红花有几个圈,就是黄花的几倍。

他不仅解释了,而且解释得非常清(楚)。不过要想非常清楚的话,他好像还少圈了一个圈。(生圈三朵黄花)你再完整地说一遍。

我们刚才这位同学不仅解释清楚了,还做了图示。我们刚才这位专家是把黄花看作一份,请问红花有这样的几份,所以红花就是黄花的几倍。

好,孩子们,继续想,如果这里再有3朵红花,黄花1份,红花有这样的几份?所以说红花应该是黄花的(4倍)。

你们太会学习了,这么深刻的道理都明白了,我们要感谢刚才这两位同学。

二、即时练习,加深理解。

2、描述多种形式下的倍数关系。

这个道理都清楚了?来看看,此刻红花是黄花的?(3倍)那老师又来一组,现在红花一共是黄花的几倍?(3倍)老师又来一组,现在红花一共是黄花的几倍?(3倍)那如果我继续像这样下去,红花永远是黄花的?(3倍)。

这样看可能有的小朋友会产生疑惑,那仔细观察,老师变个魔术。

下面把什么花看做一份?那红花有相应的这样的几份?那红花一定是黄花的?

3、渗透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另一个数’’的问题。

那我反过来,这个白线段如果是30,绿线段是多少?这个超越你们的水平了。

4、猜测绿线段是黄线段的几倍。

5、渗透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的思想,理解“比”的标准不同倍数就不同。孩子们,既然你们如此的聪明,老师这还有一个小问题要你们帮忙。

他说有三倍的可能,是不是这种情况?这是我们把黄花看作?红花有这样的几份?红花就是黄花的(3倍)。

他还说有两倍的可能,是不是这种情况?这个时候把黄花看作一份,红花有这样的几份,红花就是黄花的(2倍)。

虽然红花没变,但黄花变了,比较的标准在变,红花一开始跟一朵黄花比,又跟两朵黄花比,又跟三多黄花比,又跟6朵黄花比。跟不同的标准比,当然这个倍数会发生变化。太棒了,这么深刻的道理都明白,看来老师今天难不倒你们。

三、动手操作,拓展练习。

几朵黄花?(12)现在看,黄花这里边有倍数吗?黄花是谁的几倍?没有人和它比,没有倍。那要是没人跟他比,那我跟自己比好不好呢?12朵是12朵的几倍?(一样多吗,一倍)。

没人跟他比好像很难过,那我们做做游戏。

我现在变成这个样子。现在有几朵红花?(1朵红花)黄花呢?现在什么花是什么花的几倍?(11倍)张嘴就来。

(3朵红花)我现在又翻一朵,第二幅图,圈一圈,什么花是什么花的几倍?

(5朵红花)好的,孩子们,我再翻一朵,这个时候黄花和红花比,还有没有倍数关系?说没有的也对,说有的也对,说没有是没有整数倍。但倍数关系同样存在。来圈圈看,最后一幅图,这个时候该怎么说?不够两倍,1倍多2.(6朵红花)想象一下,再翻一个什么效果?反过来也同样成立。

(8朵红花)再来,一起说吧,红花是黄花的两倍。那这个时候黄花非要和红花比,黄花是红花的够一倍吗?那这个时候该怎么表达呢、你们以后就知道了。

孩子们有没有感觉,我们今天学的倍如果没有比较有倍吗?

四、总结验收。

你们今天表现的很好,我请你们个自己鼓掌是他的三倍,你们告诉我要鼓几下?那鼓掌吧。

okok,这个鼓掌意思我们同学今天每个人都很棒,谢谢各位!

倍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1、在操作中,获得倍的概念和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标准量”与“被比量”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具体情境用“把谁看做一份,谁有同样的几份,所以谁就是谁的几倍”这样来描述倍数关系,建立倍的概念。

课件,练习纸。

演示法,提问法。

动手操作,交流,猜测。

一、由“比差”激趣引入。

好,孩子们,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孩子们,仔细看大屏幕,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倍的认识)说得真好,他说出了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我把这个倍写在这里。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你叫什么名字?这个同学站在这里,你找一个比你矮的。孩子他欺负你,你是不是比他矮?你服气吗?不服气对,找一个比他高的。

三个小朋友站在一起。这个人是谁?这个人比他(高),这个人比他(矮),这个人有没变?为什么你们一会说他高,一会说他矮呢?(一个人比他高,一个人比他矮,所以我们一会说他高,一会说他矮)。

其实这个孩子给我们说出了一个非常朴素的道理。我们中间的人是不是在和不同的人相比较啊?跟不同的人比较当然就有不同的结果。这个道理明白的举手。这个道理都明白了,那我们今天的课就一点问题都没有了。

孩子们,和不同的人相比,以不同的标准,那么就有不同的结果的。板书“比”二新授认识“倍”。

1、认识一倍。

孩子们,看过来,几朵黄花?一起说。(3朵)3朵是多还是少呢?(少)那要看他跟谁比对不对?好的,现在仅仅三朵是黄花摆在这里,没有比较,其实不能说多和少。

好的,一样多相等一倍是一个意思。

2、认识两倍,三倍。

现在你们注意看,红花还正好是黄花的一倍吗?那这个时候可以说红花比黄花(多一朵),也叫一倍多一。红花现在比黄花(一倍多二)红花现在比黄花?那这时红花比黄花多一倍对不对?我们可以说红花一共是黄花的?(两倍)。

来,继续。两倍多几?两倍多几?两倍多几?我听到这个时候有人说现在这个时候红花是黄花的?(三倍)你再说一遍,你再说一遍。知道我为什么要他重复三遍吗?其实我之所以要他说三遍,因为他说的很重要。

3用“标准量”与“被比量”的关系描述谁是谁的几倍。

这个时候红花真的是红花的三倍?可能有人还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呢?怎么看出来的呢?谁能说明,请上台前来。

孩子,现在红花与黄花相比,红花是黄花的三倍,你怎么看出来的,你跟大家解释一下,面向大家。红花的数量是几?,黄花呢?9除以3等于3,9里面有3个3,当然红花就是黄花的三倍。

除了像刚才这位同学这样解释以外,9里面有3个3,所以说红花是黄花的3倍,三倍关系还可以换个解释,让别人一听就明白。(圈起来)黄花三多圈一圈,红花三朵圈一圈,数一数红花有几个圈,就是黄花的几倍。

他不仅解释了,而且解释得非常清(楚)。不过要想非常清楚的话,他好像还少圈了一个圈。(生圈三朵黄花)你再完整地说一遍。

我们刚才这位同学不仅解释清楚了,还做了图示。我们刚才这位专家是把黄花看作一份,请问红花有这样的几份,所以红花就是黄花的几倍。

好,孩子们,继续想,如果这里再有3朵红花,黄花1份,红花有这样的几份?所以说红花应该是黄花的(4倍)。

你们太会学习了,这么深刻的道理都明白了,我们要感谢刚才这两位同学。

二、即时练习,加深理解。

2、描述多种形式下的倍数关系。

这个道理都清楚了?来看看,此刻红花是黄花的?(3倍)那老师又来一组,现在红花一共是黄花的几倍?(3倍)老师又来一组,现在红花一共是黄花的几倍?(3倍)那如果我继续像这样下去,红花永远是黄花的?(3倍)。

这样看可能有的小朋友会产生疑惑,那仔细观察,老师变个魔术。

下面把什么花看做一份?那红花有相应的这样的几份?那红花一定是黄花的?

3、渗透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另一个数’’的问题。

那我反过来,这个白线段如果是30,绿线段是多少?这个超越你们的水平了。

4、猜测绿线段是黄线段的几倍。

5、渗透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的思想,理解“比”的标准不同倍数就不同。孩子们,既然你们如此的聪明,老师这还有一个小问题要你们帮忙。

他说有三倍的可能,是不是这种情况?这是我们把黄花看作?红花有这样的几份?红花就是黄花的`(3倍)。

他还说有两倍的可能,是不是这种情况?这个时候把黄花看作一份,红花有这样的几份,红花就是黄花的(2倍)。

虽然红花没变,但黄花变了,比较的标准在变,红花一开始跟一朵黄花比,又跟两朵黄花比,又跟三多黄花比,又跟6朵黄花比。跟不同的标准比,当然这个倍数会发生变化。太棒了,这么深刻的道理都明白,看来老师今天难不倒你们。

三、动手操作,拓展练习。

几朵黄花?(12)现在看,黄花这里边有倍数吗?黄花是谁的几倍?没有人和它比,没有倍。那要是没人跟他比,那我跟自己比好不好呢?12朵是12朵的几倍?(一样多吗,一倍)。

没人跟他比好像很难过,那我们做做游戏。

我现在变成这个样子。现在有几朵红花?(1朵红花)黄花呢?现在什么花是什么花的几倍?(11倍)张嘴就来。

(3朵红花)我现在又翻一朵,第二幅图,圈一圈,什么花是什么花的几倍?

(5朵红花)好的,孩子们,我再翻一朵,这个时候黄花和红花比,还有没有倍数关系?说没有的也对,说有的也对,说没有是没有整数倍。但倍数关系同样存在。来圈圈看,最后一幅图,这个时候该怎么说?不够两倍,1倍多2.(6朵红花)想象一下,再翻一个什么效果?反过来也同样成立。

(8朵红花)再来,一起说吧,红花是黄花的两倍。那这个时候黄花非要和红花比,黄花是红花的够一倍吗?那这个时候该怎么表达呢、你们以后就知道了。

孩子们有没有感觉,我们今天学的倍如果没有比较有倍吗?

四、总结验收。

你们今天表现的很好,我请你们个自己鼓掌是他的三倍,你们告诉我要鼓几下?那鼓掌吧。

okok,这个鼓掌意思我们同学今天每个人都很棒,谢谢各位!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