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标志课文(专业20篇)

时间:2023-12-01 11:08:37 作者:MJ笔神

范本通常是对某一类作品进行概括和总结,可以作为写作的参考素材。范文范本是为了提供给学习者一个参考和借鉴的样本,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的技巧和规范,我觉得我们应该多看一些范文范本来提高写作水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利用范文范本呢?有没有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可以分享给大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有所帮助。

《城市的标志》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并理解本课的部分字词。

2、理清课文的思路,能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以心去爱护我们城市的树,从而使我们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地阅读课文,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同学们红领巾佩带的很整齐,那么你们知道红领巾的标识是什么吗?咱们知道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识,那么你们知道哪些物体可以作为城市的标识呢?(大楼、公园、树……)今天咱们就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2、出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城市的标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掳掠霓虹灯遒劲蔚为壮观婀娜。

挺拔苍劲坚韧忠心耿耿芸芸众生。

3、理解一些词语:。

遒劲:雄健有力。形容树枝。

馈赠:赠送。

芸芸众生:芸芸:众多的样子.众生:泛指人类和其它一切动物.指一大群无知无识的人。

川流不息:川:河流.息:停止。象河水那样流个不停。比喻来往的人或车辆,船只很多。

4、理清课文思路:出示课文的三部分内容。

全文层次清晰,共分三个部分:

(1-5)段为第一部分(写出了城市的雷同)。

(6-15)段为第二部分(写出了树是城市的标识)。

三、精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画出文中让你感触最深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体会句子:文中对城市的雷同之处的描写有哪些?学生找找有关的句子来回答。

3、教师归纳雷同的地方出示出来:

(1)高耸的大厦和大楼。

(2)满街的霓虹灯和高架的立交桥。

(3)街上川流不息的轿车。

(4)满街的现代服饰和商品。

4、让学生划出含有“多保胎”、“连体人”的句子,体会其句子,并说出“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四、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作为城市的标识呢?快速阅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想一想作者所指的城市的标识是什么?(树)。

1、(出示问题)说一说文中列举了哪些树标识着哪些城市?找出句子并读一读。

2、师归纳并出示一下内容:

香樟树杭州。

法国梧桐南京上海。

榕树福州广州。

椰树海口。

油松长春。

圆冠榆新疆喀。

国槐北京。

3、出示一些树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学习第三部分内容并出示最后三段文字。

1、体会文章最后三段的语言,作者给予城市的树怎样的赞美?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1)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笔墨描写城市雷同?(铺垫,为下文从正面写城市的标识——树,做好了准备)。

(2)文中连用了三个只剩下了树,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在本文中把树当做一座城市的标识,其作用是表达对现代化城市树木的珍爱,提醒和号召人们要自觉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与人和谐共存,共同发展。

我们知道了树是城市的标识,自然界还给予我们一些花作为城市的标识咱们来一起欣赏一下,出示花的图片。

四、拓展延伸:

想一想,应该怎样去爱我们的树,爱我们的大自然?

五、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树标识。

保护大自然。

逝去的城市文化标志散文

全书芒福德作为一个规划师,用建筑和艺术来展现城市的发展,深刻讨论了城市问题。《城市文化》一出版就获得了整个评论界的赞誉,将它评价为关于城市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最优秀的文献,芒福德的照片也登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来自中文版序)但是作为知识尚浅的大学生我没有深刻了解到本书的观点,就“城市文化”这四个字,可以得出:城市的文化运行产生出人类文明,因而城市是文明社会的孕育所。文化则是城市和新人类间的'介质,不同质量的城市产生不同文化,而不同文化最终培育出不同的人类。文明出了毛病,表明城市文化结构有问题。(来自译者的话)。

结合现今社会,从文化入手讨论城市问题,我觉得有许多值得一提的地方,下面我针对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我国城市文化现状来论述。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遗产作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要素,对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力和影响力。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似乎像是结束了中韩端午之争,但中国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仍没有停止。中国端午节申遗成功。韩国把传统文化注入了新元素后成功实现转型,并得到国际认可,个人觉得是一个成功的做法。申报的目的肯定是为了保护,但是真正能保护的城市文化遗产要靠每个国家和地区。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网络加快了现代化信息的传播,同时也面临着文化缺失。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导致文化多样性发展,像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似得,不得不淘汰掉许多传统文化。很担心很多年之后,我们应该怎么样让孩子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文化传统故事》将中国一年各节庆、习俗的来历放入动画片中,以动画的形式传播中华传统习俗文化。()多年之后会不会有更多的传统文化只能通过记录的方式保存值得我们深思。

“千城一面”也是病大高楼、大广场、大马路是多数城市的“标配”。西部城市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些城市的规划成了“墙上挂挂”,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成了城市建设的主力,甚至有些干部认为现代化就是新房子、大高楼,不惜拆旧城建新城,不少地方特色的老建筑毁于一旦。

逝去的城市文化标志散文

为全面提升xx县城市品位,扩大对外宣传,加快发展步伐,充分展现xx县经济社会取得的突出成绩,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现面向社会有奖征集城市标志设计方案。具体事宜公告如下:

一、城市标志设计要求。

1、县情简介。xx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低山丘陵的过渡地带,珠江上游两大支流南、北盘江在县境内交汇,国土面积2598平方公里,辖9镇1乡2街道办,2个社区,7个居委会,123个行政村,994个村民组,总人口23万,其中布依族占76%。受历史原因、资源秉赋、区位条件、基础设施等因素影响,xx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总量小,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目前全县仍有4.93万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20.89%,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贵州省13个发展困难县之一。

2、主题立意。“山水册页,幸福亨通”。xx县是一个富饶美丽的地方,这里居住着勤劳智慧的布依民族,其民间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10月,被贵州省布依学会授予“中华布依第一县”称号,城市标志既要体现传承、发展布依族民族民间文化,突出xx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城市特色,又要展现近年来全县人民开拓进取,经济突飞猛进,群众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业喷井式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现代气息。要求主题鲜明,寓意深刻,构思新颖,视觉冲击力强,具有时代感和艺术感染力。可以是现代题材,也可以是历史题材;可以抽象,也可以写真。

3、设计要求。要求提交彩色设计效果图二份,附设计说明或简介一份。

二、征稿时间。

征稿截止时间:3月25日,邮件稿以邮戳为准。

三、奖项设置。

设采用奖1名,奖金10000元;入围奖2名,奖金各1000元;纪念奖若干名,奖励纪念品一份。

获奖作品知识产权归xx县人民政府。

四、联系方式。

1、通讯地址:xx县文体广电旅游局。

邮编:

联系人:

电话:

手机:

2、电子邮件信箱:

逝去的城市文化标志散文

这篇课文是当代作家张抗抗的作品。全文紧紧围绕“标志”来写。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现代文明带给城市的雷同,导致城市失去了个性,并以细腻的笔触介绍了某几个城市的具有标志性的树木,赞美了树作为城市特有的标志,从而唤起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珍惜大自然的意识。

为什么树是城市的标志?文章都列举了哪些城市的标志性树木呢?学生先速读了课文第三大段,明确了各个城市代表性树木、特点。接着学生详细阅读,先自行找一找作者是怎样描写树木的,以此突出其特点,师生再借助图片交流,使学生更细致的了解文字。由于个人喜好花草树木,我还出示了其他一些城市标志性树木,请学生说一说特点,口述样子。树作为标志的原因,是文章背诵段落,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性记忆,我安排学生根据问题反复阅读,最终得出:树为我们引领故乡的径。树守护水土、树维持城池性格、树滋润芸芸众生的心灵。树是鲜活生命、是不可被替代的印记和标识。

假如你是作者会如何写这篇文章呢?这个问题引出文章开头大段描写“城市多胞胎现象”。反过头再读了解城市多胞胎的各个方面,结合生活实际切实体会到我们在建设未来是应该尊重历史、保持风土人情,热爱大自然的生灵。

总之,我觉得这节课成功之处有以下两点。

1、循序渐进式的课前导入有利于学生对于“标志”这个词语的.理解,配上三个极其相似的城市的图片,一步步的添加信息,给出提示,让学生自己逐步意识到“标志”对于一个城市的重要性。

2、在品读描写各种树的文句段落时,当学生说出那些美丽的词语的时候,我利用课件展示图片,使他们感受每棵树的不同之处,化抽象为直观,这时再进行指导朗读,从而达到品读之境。

本节课我认为在反衬的作用方面可以再深入的学习。反面衬托的写法,起到突出主题、引发人们思考的作用。这对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讲到这里时我补充一些衬托的知识,讲述了正衬与反衬的区别,这样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反衬的作用。

《城市的标志》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城市的标志》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学会11个生字和新词,认读7个字。

2.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

3.文内容填写表格。背诵指定的段落。

4.体会排比的作用,自选内容写一段

5.理解课文内容,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的愿望。

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

理解课文内容,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的愿望。

张抗抗这篇文章笔锋敏锐,根据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学生在理解城市与城市之间,已经变得越来越相似,城市个性不知何时被悄悄地抹杀。“曾经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城市,已被钢筋水泥、大同小异的高楼覆盖。”的“多胞胎”现象比较容易,但是将“多胞胎”现象与城市的表示“树”建立起联系,并引发学生的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的愿望。学生体会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千城一面的现象是为了唤起大家对这一现象进行思考,突出主题是难点,需要教师引导。

讨论,读中感悟

遵循学生主体自主探究与教师主导的启发结合的原则。教师牢固树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这一教学理念,以教师的主导作用服务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及时点拨,为学生创设咬文嚼字,品味语言的平台,使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积极对话,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以读为本,注重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感,读中悟写法,读中培养语感,读中积累语言。把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

1. 查阅有关作者的资料

2. 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将课文正确、流利。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一、直接导入

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内容?

2.自由读书,能回答的直接回答,不能回答的记下来。

二、检查预习

1.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除生字外其他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同学)。

2.查预习效果:

出示易读错的词语读正确

婀娜、熙攘、多胞胎、 遒劲、浓荫、 干涸、馈赠

(1)提出在读的过程中有哪些句子读不通,师生交流。

(2)练习读难读通的段或句子,读通为止。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同桌互读)

三、了解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给课文分段,并说明理由。

3.读课文,体会文章的结构。

四、布置作业:

1.根据生字表写出5组形近字并组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的愿望。

一、导入课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于是我们的城市被钢筋水泥所包围,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那么怎样来辨认识别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城市的标志》。

二、精读课文,了解作者本意

(一)理解城市“多胞胎”现象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一画: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划出城市间雷同的具体事物“大厦和大楼”,“街道”,“轿车”,“人们的衣着”)

2.学生自读感悟

3.集体交流

重点指导就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一锁成一个连体人。

(1)读一读,这句话,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说一说: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谈理解,你体会到了什么?

(4)作者是怎样将这种感受表达出来的?(体会比喻、拟人比喻,拟人的修辞的作用)

出示句子: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过的城市里,你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

(二)理解树成为城市的标志

2.是呀!作者也在努力地寻找城市的标志。在作者看来城市的标志是什么?(板书:树)

3.默读课文的7一一14自然段,边读边填写下面的表格。

城市

作为城市标志的树

树的特点

4.交流:(边交流边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树从迷失的暗处闪现出来,为我们引领通往故乡的曲折小径。

6.对比感受,体会“树”成为城市的灵魂。

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过的城市里,你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

树从迷失的暗处闪现出来,为我们引领通往故乡的曲折小径

(1)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三)理解为什么要以树作为城市的标识?

1.为什么要以树来作为城市的标志呢?

2.出示15、16、17段朗诵。理解交流。

出示句子

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树,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

(1)读一读,这段话,你怎样理解。

(2)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树,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

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

句子比较,有什么不同?

(3)有感情地在读一读这段话,体会排比的作用。

(4)师引读,积累背诵。

四、将课文滚动理解,领悟表达方法。

1.文章的题目是《城市的标志》课文的第7—14段讲了树成为城市的标志。课文的第1一一6自然段不写行不行?(讨论)

2.为什么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来描述城市的“多胞胎”这一现象呢?(讨论中将

文章滚动起来理解)

3.将2-6自然段和7一一14自然段滚动起来,对比读体会。

五.总结全文

六.课外延伸:开展小调查,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标识?

板书设计:

城市的标志一一树

城市的标志教案

1.认识一些常见标志(停车场、安全出口、禁止吸烟……),知道这些标志所代表的正确含义。

2.知道标志是城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符号,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

3.找找生活中的常用标志,学会遵守规则。

1.常见标志(停车场、安全出口、禁止吸烟……)

2.教师自制标志牌(走路与禁止走路)

1、介绍游戏游戏玩法:老师出示走与禁走标志牌,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当老师出示禁止标志时,幼儿应立即终止动作。

2、幼儿参与游戏。

3、提问:你们是怎么知道该做什么动作的?(引导幼儿说出标志牌一目了然,很形象。教师重点讲解“禁止”标志的外形特征及意义。)

1、与幼儿共同回忆生活中常见的标志。

(1)厕所有标志:男厕所是穿裤子的、女厕所是穿裙子的;还有的是烟斗和高跟皮鞋。

(2)停车场有标志:一个大大的p

(3)快餐店有标志:肯德基的.标志是kfc,卖当劳的标志是大大的m。

(4)路边有安全标志:禁止鸣笛、禁止拐弯、红绿灯……

(5)大楼里有标志:安全出口、电动扶梯、卫生间、休息室……

2、师生共同总结标志的特点:一般的标志都很明显,比较多的用三角形、圆形,为引起大家的注意,颜色多用红、黄、黑。

3、教师出示各种标志的图片,幼儿再次辨认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1、请幼儿自由选择标志的图片,说一说如果没有这些标志,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2、师生共同总结:有了标志,生活会很方便,路上不会堵车,人们能很快找到要去的地方,我们的生活会井井有条。

延伸活动:

1、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标志(如安全标志、环保标志等)。

2、教师在美术区投放材料,幼儿自己绘制标志。

《城市的标志》教案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和新词。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向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背诵指定段落。体会排比的作用,自选内容写一段排比句。理解课文内容,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向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愿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和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生字词。

(1)出示词语。

辨别轿车红杉婀娜熙攘火炬滋润日益。

忠心耿耿似曾相识茫然若失川流不息若有若无蔚为壮观。

(自己读,个别读,齐读)。

(2)读准字音。

苍劲曲折树冠。

(3)认清字形:熙。

(4)比一比,组词。

辨()轿()杉()镶()。

辩()骄()彬()壤()。

(5)理解词语。

似曾相识川流不息若有若无蔚为壮观忠心耿耿。

(读词所在句子,根据句意理解词义)。

3.了解作者。

四、作业:

1.生字词书写2.比一比再组词。

教学反思:

这类课文学生学起来兴趣浓,能通过自己给自己提问题并解答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此类文章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能够主动做积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每一座城市的标志的树是哪一种,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排比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增强我们对生存环境保护的意识,从我做起,化作行动。

教学重点: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背诵指定段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于是我们的城市被钢筋水泥所包围,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那么怎样来辨认识别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城市的标识》一课,看一看作者把什么当作城市的标识。

二、精读课文,了解作者本意。

2.出示多胞胎,连体人相关句子,写出了现代化的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像“多胞胎”像“连体人”,失去了特有的个性,失去了活气和灵性。

这一部分里有一个难句,应该用懂它的含义。即“就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一锁成一个连体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城市间的雷同,描写中带有讽刺。

3.难道城市中就没有标志了吗?从哪看出?

作者就写城市中的树,正面写城市的标识。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标识。

香樟树是杭州的标识;法国的梧桐是南京,上海的标识;榕树是福建或广州的标识;油松是长春的标识;圆冠榆是喀什的标识;国槐榆是北京的标识。

4.为什么要以树作为城市的标识?

出示15、16、17段朗诵。

作者发出由衷的感慨,树是惟一的不可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将成为城市的灵魂,是大自然的馈赠,是城市仅存的个性。

写作技巧:本文多用比喻,排比,对比修辞手法,语言亲切,优美。

5.总结。

三、作业:

开展小调查,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标识。

四、板书(表格)略。

城市的标志教案

1.学会11个生字和新词,认读7个字。

2.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

3.文内容填写表格。背诵指定的段落。

4.体会排比的作用,自选内容写一段。

5.理解课文内容,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的愿望。

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

理解课文内容,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的愿望。

张抗抗这篇文章笔锋敏锐,根据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学生在理解城市与城市之间,已经变得越来越相似,城市个性不知何时被悄悄地抹杀。“曾经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城市,已被钢筋水泥、大同小异的高楼覆盖。”的“多胞胎”现象比较容易,但是将“多胞胎”现象与城市的表示“树”建立起联系,并引发学生的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的愿望。学生体会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千城一面的现象是为了唤起大家对这一现象进行思考,突出主题是难点,需要教师引导。

讨论读中感悟。

遵循学生主体自主探究与教师主导的启发结合的原则。教师牢固树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这一教学理念,以教师的主导作用服务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及时点拨,为学生创设咬文嚼字,品味语言的平台,使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积极对话,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以读为本,注重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感,读中悟写法,读中培养语感,读中积累语言。把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

1.查阅有关作者的资料。

2.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将课文正确、流利。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一、直接导入。

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内容?

2.自由读书,能回答的直接回答,不能回答的记下来。

二、检查预习。

1.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除生字外其他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同学)。

2.查预习效果:

出示易读错的词语读正确。

婀娜熙攘多胞胎遒劲浓荫干涸馈赠。

(1)提出在读的过程中有哪些句子读不通,师生交流。

(2)练习读难读通的段或句子,读通为止。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同桌互读)。

三、了解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给课文分段,并说明理由。

3.读课文,体会文章的结构。

四、布置作业:

1.根据生字表写出5组形近字并组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的愿望。

一、导入课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于是我们的城市被钢筋水泥所包围,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那么怎样来辨认识别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城市的标志》。

二、精读课文,了解作者本意。

(一)理解城市“多胞胎”现象。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一画: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划出城市间雷同的具体事物“大厦和大楼”,“街道”,“轿车”,“人们的衣着”)。

2.学生自读感悟。

3.集体交流。

重点指导就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一锁成一个连体人。

(1)读一读,这句话,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说一说: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谈理解,你体会到了什么?

(4)作者是怎样将这种感受表达出来的?(体会比喻、拟人比喻,拟人的修辞的作用)。

出示句子: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过的城市里,你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

1.定向质疑:面对这样千人一面的城市,你心中会产生怎样的疑问?(难道城。

市中就没有标志了吗?)从哪看出?

2.是呀!作者也在努力地寻找城市的标志。在作者看来城市的标志是什么?(板。

书:树)。

3.默读课文的7---14自然段,边读边填写下面的表格。

城市。

树的特点。

4.交流:(边交流边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树从迷失的'暗处闪现出来,为我们引领通往故乡的曲折小径。

6.对比感受,体会“树”成为城市的灵魂。

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过的城市里,你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

树从迷失的暗处闪现出来,为我们引领通往故乡的曲折小径。

(1)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三)理解为什么要以树作为城市的标识?

2.出示15、16、17段朗诵。理解交流。

出示句子。

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树,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

(1)读一读,这段话,你怎样理解。

(2)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树,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

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

句子比较,有什么不同?

(3)有感情地在读一读这段话,体会排比的作用。

(4)师引读,积累背诵。

四、将课文滚动理解,领悟表达方法。

1.文章的题目是《城市的标志》课文的第7—14段讲了树成为城市的标志。课。

文的第1---6自然段不写行不行?(讨论)。

2.为什么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来描述城市的“多胞胎”这一现象呢?(讨论中将。

文章滚动起来理解)。

3.将2-6自然段和7---14自然段滚动起来,对比读体会。

五.总结全文。

六.课外延伸:开展小调查,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标识?

板书设计:

更多本课教学资料返回。

中考高考名著。

逝去的城市文化标志散文

翻开自己的记忆相册,或许总是感情上的点点滴滴,可是一时间忘了原来生活当中,有蛮多的不被我们所注意的周围的建筑啊,一些事物都已经在我原本的记忆硬盘里消失不见了。这次回来发现我们这个城市没有了自己的电影院线了,这说少说起来可能显得有些荒诞滑稽,但这的确是一个很尴尬的现实。

这时我打开了记忆中的另一扇门,想起了小时在工人文化宫的情景,那时我总是跟这妹妹一起去那里看动画片,小时的我对第一次进电影院的印象已经很淡薄了,总是些许有些痕迹,记的有此国产的动画大片《宝莲灯》来时,我进去看了一下午,总还是不过瘾,总觉得还是意犹未尽。可能一方面是被剧情里母子之情所感动或者是为我们国家能做出一次这样的动画巨作而感动兴奋和激动。

但是电影院线这样新生的名词,在那时我只记得是电影院,而看着下面的照片你只能想着,那在当时很早很早的年代,也只能算做是一个小型的放映厅!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很小的放映厅,加上它的地理位置特殊,成为了我的父母亲那代人,休闲,娱乐的第一首选。也是当时的年轻人看作很时尚的场所,一点不亚于现在的酒吧和休闲会所。可能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当时的城市文化标志吧,在那个刚刚解放的年代,人们的心都刚从战火纷飞的年代,投身到了对国家的建设当中,似乎一下子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类的休闲的场所,但也不乏先受西方影响冲击的一些人来积极的运用这类在那个年代还属于新生事物的`地方。

在我父母渐渐步入我现在这个年龄时,这里已经很是喧闹了,当初的放映厅也更名为了电影院,一部《庐山恋》轰动了大江南北,更是对那个“恋爱”这两个字,只敢心里想想而不敢对外表露的诸多大龄青年都纷纷牵手走进了电影院,我不敢说这部电影改变了多少人,但确实是影响了不少人。我想这也多亏了电影院这个新生的事物发展。

当电视机走近千家万户时,电影行业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处于不景气的状态,的《甲方乙方》使国产电影又以贺岁档这样一个新的名词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我也落下了一个习惯,哪一年要是不看冯导的电影,就感觉这个年没过完,当然这也紧紧是我的个人感受。

总之,一张老照片会使我想到许多,我也仅仅是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的思想未必能上到城市文化的高度,但是我想说句话“逝去的工人文化宫,我很怀念!”

逝去的城市文化标志散文

1.学会11个生字和新词,认读7个字。

2.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

3.文内容填写表格。背诵指定的段落。

4.体会排比的作用,自选内容写一段。

5.理解课文内容,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的愿望。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的愿望。

学情分析:

张抗抗这篇文章笔锋敏锐,根据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学生在理解城市与城市之间,已经变得越来越相似,城市个性不知何时被悄悄地抹杀。“曾经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城市,已被钢筋水泥、大同小异的高楼覆盖。”的“多胞胎”现象比较容易,但是将“多胞胎”现象与城市的表示“树”建立起联系,并引发学生的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的愿望。学生体会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千城一面的现象是为了唤起大家对这一现象进行思考,突出主题是难点,需要教师引导。

教学方法:

讨论读中感悟。

教学理念:

遵循学生主体自主探究与教师主导的启发结合的原则。教师牢固树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这一教学理念,以教师的主导作用服务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及时点拨,为学生创设咬文嚼字,品味语言的平台,使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积极对话,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以读为本,注重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感,读中悟写法,读中培养语感,读中积累语言。把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

教学准备:

1.查阅有关作者的资料。

2.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将课文正确、流利。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一、直接导入。

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内容?

2.自由读书,能回答的直接回答,不能回答的记下来。

二、检查预习。

1.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除生字外其他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同学)。

2.查预习效果:

出示易读错的词语读正确。

婀娜熙攘多胞胎遒劲浓荫干涸馈赠。

(1)提出在读的过程中有哪些句子读不通,师生交流。

(2)练习读难读通的段或句子,读通为止。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同桌互读)。

三、了解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给课文分段,并说明理由。

3.读课文,体会文章的结构。

四、布置作业:

1.根据生字表写出5组形近字并组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的愿望。

一、导入课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于是我们的城市被钢筋水泥所包围,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那么怎样来辨认识别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城市的标志》。

二、精读课文,了解作者本意。

(一)理解城市“多胞胎”现象。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一画: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划出城市间雷同的具体事物“大厦和大楼”,“街道”,“轿车”,“人们的衣着”)。

2.学生自读感悟。

3.集体交流。

重点指导就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一锁成一个连体人。

(1)读一读,这句话,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说一说: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谈理解,你体会到了什么?

(4)作者是怎样将这种感受表达出来的?(体会比喻、拟人比喻,拟人的修辞的作用)。

出示句子: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过的城市里,你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

(二)理解树成为城市的标志。

1.定向质疑:面对这样千人一面的城市,你心中会产生怎样的疑问?(难道城。

市中就没有标志了吗?)从哪看出?

2.是呀!作者也在努力地寻找城市的标志。在作者看来城市的标志是什么?(板。

书:树)。

3.默读课文的7---14自然段,边读边填写下面的表格。

城市。

树的特点。

4.交流:(边交流边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树从迷失的暗处闪现出来,为我们引领通往故乡的曲折小径。

6.对比感受,体会“树”成为城市的灵魂。

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过的城市里,你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

树从迷失的暗处闪现出来,为我们引领通往故乡的曲折小径。

(1)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三)理解为什么要以树作为城市的标识?

1.为什么要以树来作为城市的标志呢?

2.出示15、16、17段朗诵。理解交流。

出示句子。

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树,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

(1)读一读,这段话,你怎样理解。

(2)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树,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

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

句子比较,有什么不同?

(3)有感情地在读一读这段话,体会排比的作用。

(4)师引读,积累背诵。

四、将课文滚动理解,领悟表达方法。

1.文章的题目是《城市的标志》课文的第7—14段讲了树成为城市的标志。课。

文的第1---6自然段不写行不行?(讨论)。

2.为什么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来描述城市的“多胞胎”这一现象呢?(讨论中将。

文章滚动起来理解)。

3.将2-6自然段和7---14自然段滚动起来,对比读体会。

五.总结全文。

六.课外延伸:开展小调查,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标识?

板书设计:

课文认识路边的标志的活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绘画的方法,设计出带有个人或集体象征意义的标志。

2、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彩笔、彩纸,体验标志设计的美感,在设计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构思。

3、通过讨论交流、互评、互相启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二、教学重点、难点:

标志的设计。

三、教学准备:

几种不同的标志、水彩笔等。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检查学生学习用品准备情况。

(二)、谈话导入:

师:潘老师上个星期天很忙,去了很多地方,接下来我把那天的'经过讲一下,请同学们,试着记忆老师去过的地方,看谁记得最准确。

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我去了这些地方的?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些图形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它们就是标志。

(三)、揭示课题:

今天老师就要请大家来设计简单的小队标志。

师:你觉得这些标志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

师总结:标志是一些团体、工厂、商品、警告的标记,让人一看就懂,便于我们识别和记忆,在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

师:你见到过什么样的标志呢?

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标志。

师: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就能找到生活中有趣的事物。

我们今天就试着来设计我们小队的标志。

设计步骤:

1、构思小队的名称。

2、确定小队的特点。

3、根据特点来设计各具特色的标志。(注意图形设计,色彩搭配)。

学生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展评。

(四)、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设计标志这一内容,我认为有些难度。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积累也很少,他们并不明白标志究竟有多大的作用,另外标志有什么意义,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从表面形态上认识,应该来说是停留在形象思维上,记得在一年级的时候也让孩子设计标志,当时是设计班级标志,我在课堂上作了提示,并在黑板上进行了演示,最后的作品基本与我设计的雷同。本节课的教学,我比较注重引导学生自由设计,只粗略演示了标志大概可以有哪些外形,其余都让他们自己思考决定,果然孩子们的作品比较令人满意,可以看出,每个学生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把各自对标志的认识表现出来。当然,在色彩的搭配与内容的匹配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要让学生感受艺术之美。

中班社会城市里的标志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社会城市里的标志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认识一些常见标志(停车场、安全出口、禁止吸烟……),知道这些标志所代表的正确含义。

2.知道标志是城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符号,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

3.找找生活中的常用标志,学会遵守规则。

1.常见标志(停车场、安全出口、禁止吸烟……)

2.教师自制标志牌(走路与禁止走路)

1、介绍游戏游戏玩法:老师出示走与禁走标志牌,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当老师出示禁止标志时,幼儿应立即终止动作。

2、幼儿参与游戏。

3、提问:你们是怎么知道该做什么动作的?(引导幼儿说出标志牌一目了然,很形象。教师重点讲解"禁止"标志的外形特征及意义。)

1、与幼儿共同回忆生活中常见的标志。

(1)厕所有标志:男厕所是穿裤子的、女厕所是穿裙子的;还有的是烟斗和高跟皮鞋。

(2)停车场有标志:一个大大的p

(3)快餐店有标志:肯德基的标志是kfc,卖当劳的标志是大大的m。

(4)路边有安全标志:禁止鸣笛、禁止拐弯、红绿灯……

(5)大楼里有标志:安全出口、电动扶梯、卫生间、休息室……

2、师生共同总结标志的特点:一般的标志都很明显,比较多的用三角形、圆形,为引起大家的注意,颜色多用红、黄、黑。

3、教师出示各种标志的'图片,幼儿再次辨认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1、请幼儿自由选择标志的图片,说一说如果没有这些标志,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2、师生共同总结:有了标志,生活会很方便,路上不会堵车,人们能很快找到要去的地方,我们的生活会井井有条。

1、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标志(如安全标志、环保标志等)

2、教师在美术区投放材料,幼儿自己绘制标志。(幼儿教育)

本次优质课活动我选择了社会《城市里的标志》,目的在于引导幼儿熟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标志,在认识一些标志的基础上了解其不同类别和作用,并尝试运用。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城市里的标志》

1.认识一些常见标志(停车场、安全出口、禁止吸烟……),知道这些标志所代表的正确含义。

2.知道标志是城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符号,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1.常见标志(停车场、安全出口、禁止吸烟……)。

2.教师自制标志牌(走路与禁止走路)。

一、游戏:走与停。

1、介绍游戏游戏玩法:老师出示走与禁走标志牌,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当老师出示禁止标志时,幼儿应立即终止动作。

2、幼儿参与游戏。

3、提问:你们是怎么知道该做什么动作的?"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引导幼儿说出标志牌一目了然,很形象。教师重点讲解"禁止"标志的外形特征及意义。)。

二、引导幼儿讲述各种常见的标志,知道它们所表示的含义。

(1)厕所有标志:男厕所是穿裤子的、女厕所是穿裙子的;还有的是烟斗和高跟皮鞋。

(2)停车场有标志:一个大大的p。

(3)快餐店有标志:肯德基的标志是kfc,卖当劳的标志是大大的m。

(4)路边有安全标志:禁止鸣笛、禁止拐弯、红绿灯……。

(5)大楼里有标志:安全出口、电动扶梯、卫生间、休息室……。

2、师生共同总结标志的特点:一般的标志都很明显,比较多的用三角形、圆形,为引起大家的注意,颜色多用红、黄、黑。

3、教师出示各种标志的图片,幼儿再次辨认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三、分析有标志和没有标志的不同之处。

1、请幼儿自由选择标志的图片,说一说如果没有这些标志,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2、师生共同总结:有了标志,生活会很方便,路上不会堵车,人们能很快找到要去的地方,我们的生活会井井有条。

1、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标志(如安全标志、环保标志等)。

2、教师在美术区投放材料,幼儿自己绘制标志。(幼儿教育)。

本次优质课活动我选择了社会《城市里的标志》,目的在于引导幼儿熟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标志,在认识一些标志的基础上了解其不同类别和作用,并尝试运用。

中班社会教案《城市里的标志》

1、介绍游戏游戏玩法:老师出示走与禁走标志牌,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当老师出示禁止标志时,幼儿应立即终止动作。

2、幼儿参与游戏。

3、提问:你们是怎么知道该做什么动作的?引导幼儿说出标志牌一目了然,很形象。教师重点讲解"禁止"标志的外形特征及意义。)。

二、引导幼儿讲述各种常见的标志,知道它们所表示的含义。

1、与幼儿共同回忆生活中常见的标志。

(1)厕所有标志:男厕所是穿裤子的、女厕所是穿裙子的;还有的是烟斗和高跟皮鞋。

(2)停车场有标志:一个大大的p。

(3)快餐店有标志:肯德基的标志是kfc,卖当劳的标志是大大的m。

(4)路边有安全标志:禁止鸣笛、禁止拐弯、红绿灯……。

(5)大楼里有标志:安全出口、电动扶梯、卫生间、休息室……。

2、师生共同总结标志的特点:一般的标志都很明显,比较多的用三角形、圆形,为引起大家的注意,颜色多用红、黄、黑。

3、教师出示各种标志的图片,幼儿再次辨认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三、分析有标志和没有标志的不同之处。

1、请幼儿自由选择标志的图片,说一说如果没有这些标志,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2、师生共同总结:有了标志,生活会很方便,路上不会堵车,人们能很快找到要去的地方,我们的生活会井井有条。

中班教案《城市里的标志》

1.认识一些常见标志(停车场、安全出口、禁止吸烟……),知道这些标志所代表的正确含义。

2.知道标志是城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符号,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

3.找找生活中的常用标志,学会遵守规则。

1.常见标志(停车场、安全出口、禁止吸烟……)。

2.教师自制标志牌(走路与禁止走路)。

一、游戏:走与停。

1、介绍游戏游戏玩法:老师出示走与禁走标志牌,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当老师出示禁止标志时,幼儿应立即终止动作。

2、幼儿参与游戏。

3、提问:你们是怎么知道该做什么动作的?(引导幼儿说出标志牌一目了然,很形象。教师重点讲解"禁止"标志的外形特征及意义。)。

二、引导幼儿讲述各种常见的标志,知道它们所表示的含义。

1、与幼儿共同回忆生活中常见的标志。

(1)厕所有标志:男厕所是穿裤子的、女厕所是穿裙子的;还有的是烟斗和高跟皮鞋。

(2)停车场有标志:一个大大的p。

(3)快餐店有标志:肯德基的标志是kfc,卖当劳的标志是大大的m。

(4)路边有安全标志:禁止鸣笛、禁止拐弯、红绿灯……。

(5)大楼里有标志:安全出口、电动扶梯、卫生间、休息室……。

2、师生共同总结标志的.特点:一般的标志都很明显,比较多的用三角形、圆形,为引起大家的注意,颜色多用红、黄、黑。

3、教师出示各种标志的图片,幼儿再次辨认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三、分析有标志和没有标志的不同之处。

1、请幼儿自由选择标志的图片,说一说如果没有这些标志,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2、师生共同总结:有了标志,生活会很方便,路上不会堵车,人们能很快找到要去的地方,我们的生活会井井有条。

1、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标志(如安全标志、环保标志等)。

2、教师在美术区投放材料,幼儿自己绘制标志。(幼儿教育)。

本次优质课活动我选择了社会《城市里的标志》,目的在于引导幼儿熟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标志,在认识一些标志的基础上了解其不同类别和作用,并尝试运用。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城市里的标志》

1、喜欢观察身边常见的公共设施标志。

2、了解它们的含义与用途,萌发自我保护和保护环境的情感。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各种标志卡片,幼儿用书。

能说出几种常见的简单标志。

了解它们的含义与用途。

1、出示标志,引出课题。

(1)出示厕所的标志。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的标志?你是怎么知道的?它有什么用?

(2)出示红绿灯的标志,提问同上。

小结: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标志,它们给我你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2、认识常见的标志,了解它们的含义与用途。

(1)提问:你们在什么地方还见过哪些标志呢?他们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用?(幼儿回答后,教师出示相应的标志,如:严禁烟火标志,注意安全标志,节约用水标志。)。

(2)讨论:什么地方有标志?为什么要有标志?

小结:标志非常简单,让大家一看就明白,就像会说话一样。标志可以告诉人们这是什么地方,或者提醒人们应该注意的问题。

3、游戏:“认领标志”,萌发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环境的情感。

(1)教师分别出示标志,每出示一张让幼儿认领,认领的条件是自己知道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

(2)幼儿讲出自己认领标志叫什么,是什么意思。

回顾本次活动,目标的制定,符合幼儿实际发展水平,活动准备也很充分,整个活动,幼儿兴趣一直很浓,通过游戏让幼儿参与其中,积极性很高。孩子在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玩一玩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回忆寻找、发现、观察各种各样的安全标志,如:注意安全标志、严禁烟火标志等。通过活动能认清安全标志,知道每种标志的`作用,懂得安全标志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做什么事,该怎么做。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中,作为社会中的人,一定要按照安全标志的要求行动,才能保护好自己,才能健康快乐地生活和学习。活动中,不足地方是应该多引导、鼓励,使能力较弱,生活经验不够丰富的幼儿大胆发言,主动探索,让所有幼儿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促进每个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课文认识路边的标志的活动教案

1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食品袋、盒、罐上的图案。

2讨论并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

(1)注册商标。

(2)生产日期,保质期

(3)质量安全标志。

(4)绿色食品标志(qs)。

(5)卫生标志(h)。

师总结:食品包装上花花绿绿的图案和文字,我们就叫它食品包装标志。

延伸:请幼儿将学到的食品卫生知识宣传给自己身边的人,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学习如何参考以上的知识去购买食品。

《城市的标志》教案

1.学会11个生字和新词,认读7个字。

2.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

3.文内容填写表格。背诵指定的段落。

4.体会排比的作用,自选内容写一段。

5.理解课文内容,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的愿望。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的愿望。

学情分析:

张抗抗这篇文章笔锋敏锐,根据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学生在理解城市与城市之间,已经变得越来越相似,城市个性不知何时被悄悄地抹杀。“曾经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城市,已被钢筋水泥、大同小异的高楼覆盖。”的“多胞胎”现象比较容易,但是将“多胞胎”现象与城市的表示“树”建立起联系,并引发学生的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的愿望。学生体会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千城一面的现象是为了唤起大家对这一现象进行思考,突出主题是难点,需要教师引导。

教学方法:

讨论读中感悟。

教学理念:

遵循学生主体自主探究与教师主导的启发结合的原则。教师牢固树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这一教学理念,以教师的主导作用服务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及时点拨,为学生创设咬文嚼字,品味语言的平台,使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积极对话,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以读为本,注重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感,读中悟写法,读中培养语感,读中积累语言。把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

教学准备:

1.查阅有关作者的资料。

2.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将课文正确、流利。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一、直接导入。

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内容?

2.自由读书,能回答的直接回答,不能回答的记下来。

二、检查预习。

1.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除生字外其他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同学)。

2.查预习效果:

出示易读错的词语读正确。

婀娜熙攘多胞胎遒劲浓荫干涸馈赠。

(1)提出在读的过程中有哪些句子读不通,师生交流。

(2)练习读难读通的段或句子,读通为止。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同桌互读)。

三、了解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给课文分段,并说明理由。

3.读课文,体会文章的结构。

四、布置作业:

1.根据生字表写出5组形近字并组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的愿望。

一、导入课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于是我们的城市被钢筋水泥所包围,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那么怎样来辨认识别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城市的标志》。

二、精读课文,了解作者本意。

(一)理解城市“多胞胎”现象。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一画: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划出城市间雷同的具体事物“大厦和大楼”,“街道”,“轿车”,“人们的衣着”)。

2.学生自读感悟。

3.集体交流。

重点指导就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一锁成一个连体人。

(1)读一读,这句话,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说一说: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谈理解,你体会到了什么?

(4)作者是怎样将这种感受表达出来的?(体会比喻、拟人比喻,拟人的修辞的作用)。

出示句子: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过的城市里,你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

1.定向质疑:面对这样千人一面的城市,你心中会产生怎样的疑问?(难道城。

市中就没有标志了吗?)从哪看出?

2.是呀!作者也在努力地寻找城市的标志。在作者看来城市的标志是什么?(板。

书:树)。

3.默读课文的7---14自然段,边读边填写下面的表格。

城市。

树的特点。

4.交流:(边交流边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树从迷失的暗处闪现出来,为我们引领通往故乡的曲折小径。

6.对比感受,体会“树”成为城市的灵魂。

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过的城市里,你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

树从迷失的暗处闪现出来,为我们引领通往故乡的曲折小径。

(1)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三)理解为什么要以树作为城市的标识?

2.出示15、16、17段朗诵。理解交流。

出示句子。

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树,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

(1)读一读,这段话,你怎样理解。

(2)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树,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

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

句子比较,有什么不同?

(3)有感情地在读一读这段话,体会排比的作用。

(4)师引读,积累背诵。

四、将课文滚动理解,领悟表达方法。

1.文章的题目是《城市的标志》课文的第7—14段讲了树成为城市的标志。课。

文的第1---6自然段不写行不行?(讨论)。

2.为什么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来描述城市的“多胞胎”这一现象呢?(讨论中将。

文章滚动起来理解)。

3.将2-6自然段和7---14自然段滚动起来,对比读体会。

五.总结全文。

六.课外延伸:开展小调查,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标识?

板书设计:

小学课文城市广场教案

我家对面就是城市广场。城市广场里的瀑布是我最爱去的地方。

广场的瀑布一年四季都是那么的美,那么的吸引人。

春天,我来到城市广场的瀑布旁,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万物复苏,一股清澈的水流从山上的岩石里喷出来,发出“哗哗哗”的琴声,中间还夹了几片花瓣,为春天的来到增添了许多光彩。

夏季,白天烈日炎炎,瀑布流下的水是透明的,不大引人注意。而到了晚上,彩色的霓虹灯照耀着瀑布,显得格外鲜艳,吸引住了人们的眼球。炎热的天气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烦躁,而我坐在瀑布旁,听着那清脆的流水声,淋浴着那瀑布飞溅起的.小水花,却感觉像秋天一般凉爽,顿时感到神清气爽。

秋天不知不觉地来了,树叶变黄了,飘了下去,落到瀑布里,就像一支歌曲的音符一般顺水流了过去。这就是秋姑娘的作曲。

城市广场的瀑布即使断流了,带给我们的乐趣也依然是无穷的。

课文《城市的标识》教学反思

设计理念:

1、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体现课内增量阅读的语文教学模式;。

2、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潜能学生的参与问题,采用有效策略促使学生人人参与。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树为什么是城市的标识,懂得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2、体会文章的写法。

教学流程:

课前预习:

2、写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3、文章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尝试列出文章的提纲。

4、搜集有关城市的标识,和张抗抗及她的作品的资料,制作资料卡两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识,团徽是共青团员的标识,五星红旗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那么,我们生活的城市,有什么样的标识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张抗抗的散文《城市的标识》中去吧。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出示目标。

1、指名读文,纠正字音,达到读通。

2、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3、文章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

4、谈谈你对张抗抗以及她的作品的了解。

初读课文之后,你还有哪些疑问呢?这些疑问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树为什么是城市的标识,懂得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2、体会文章的写法。

三、围绕主要话题展开学习。

学习步骤:

1、先自学:文中写了哪些城市富有标识的树木?圈画出来,把你认为体现作者把树称为城市的标识的原因的重点句子画出来,并批注自己的理解。

2、接着在小组内交流,组长主持好,人人发言,经过讨论后,要把本组的观点简单列举出来,做好发言的准备。组内存在不同意见的,可保留。

3、最后将文章中你认为优美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尝试着积累下来。

四、全班交流:

交流步骤预设及答案要点:

1、不同的树木具有不同的外形特点和气质。

2、不同的树具有不可替代的地域性。

3、用书上的话说就是课文的第15自然段。

4、师点拨强调:作者仅仅是是呼吁人们要珍惜树吗?不,树代表了城市精神、城市文化,表达了作者对城市人文精神缺失的痛惜、焦虑和担忧,呼吁珍惜树,就是呼吁人们珍惜每座城市的文化,呼吁人们珍惜一切具有人文价值的历史遗产。

5、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采用引读、男女分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和感悟,通过以读代讲,自然过渡到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习。

五、体会文章写法。

(1)引导人们认识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我现代化进程中城市文化的流失而焦虑和痛惜,呼吁人们保护树、保护城市的人文精神,保护传统文化。

(2)用城市的雷同来反衬树是城市的标识作用。

2、体会拟人手法描写树。

用树代表城市文化,代表一种人文精神。

三个“只剩下了”表现了作者对树所代表的城市文化的珍惜。

3、重点句子的理解。

“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过的城市里,你已找不到回家的路”。

家指:精神家园。

这句话的意思是:形容我们在匆匆忙忙提高gdp的时候,糊涂了,疏忽了,丧失了。

六、对“我的视角”的处理。

1、丁丁:采用课堂辩论赛,结合学生在课前搜集的有关城市的标识的资料来谈。

2、冬冬:说说语言文字中略去标点符号的作用,在于给人一种汹涌而来的气势,使人觉得城市雷同的现象普遍存在,触目即是,躲也躲不过。

七、作业设计:

推荐阅读张抗抗的经典散文。

结束语:生活在日益美丽和繁华的城市中,让我们都精心的呵护城市的树吧,都用心地汲取和继承城市的文化吧,让我们的城市因文化而厚重,让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因文化而温润。

保护树木。

保护城市文化。

保护城市人文精神。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