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古诗赠汪伦写大全(15篇)

时间:2023-12-12 20:38:30 作者:念青松

优秀作文在结构上通常合理紧凑,层次清晰,能够将重点表达得准确明了。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灵感和启示。

赠汪伦古诗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者背景。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朝诗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李白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大李杜”。

注词释义:

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就是赠给他的。

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古诗今译: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

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

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名句赏析---“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桃花潭水深千尺”,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

名句赏析---“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桃花潭水深千尺”,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

赠汪伦古诗

作者: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者简介:

《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赏析:

李白在游泾县桃花潭的时候,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做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古诗《赠汪伦》改写

一天早上,我突然接到皇上的圣旨,原来是皇上让我去趟京城去办点儿事。收拾好行李,准备明日就出发,想想还没跟朋友话个别呢!这里和我最情谊深厚的'当属老朋友汪伦了,今晚请他吃个饭吧!

我和汪伦如约到了一个小酒楼。我请汪伦坐上席,他不解地问:“李白兄是不是有什么事啊?”我叹了口气:“唉!皇上叫我去京城,就要与你离别了,不知何时才能再见?算了,抛开这些不高兴的,今晚让我们开开心心地吃酒,不醉不归!”

于是,我们吟诗作对,一直痛饮到了深夜才离去。在回去的路上,我醉眼朦胧地欣赏着月光下的景物,心里默念着:我就要走了,我要把你们记在心里。

第二天早上,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我的窗户时,我拎起行李骑着毛驴来到江边。我以为好友汪伦会早早到这儿来送我,可是现在连个人影都没有。我想:汪伦是不是昨晚喝醉了还没睡醒呀?或是忘了呀?不,不,不,不会的,他是我最好的朋友,肯定不会忘记的。我在心里想着。

接我的船还没来,那我就在这儿等一会儿吧!我坐在箱子上,大约等了一个钟头,汪伦兄还没来,接我的船已过来了。我无奈地回头望了望,在心里对汪伦兄道了声再见,便上了船。小船慢慢地在桃花潭上前行,越来越远,忽然,我听到从岸上传来脚踏着拍子唱歌的声音,回头遥望,果然是汪伦兄在岸边为我唱着离别的歌。我激动地冲他挥挥手,他大声地喊:“李白兄,一——路——平——安,无论相隔多远,我们都是朋友!”

我站在船头,看着清清地桃花潭水,心想:无论潭水有多深,都没有老朋友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啊!

赠汪伦古诗扩写

吃早餐了,主人汪伦特地为李白端来了百年陈酿桃花潭酒.

李白小抿一口,红晕顿时涌在脸上,他轻捋胡须,连连赞道:“好酒,好酒啊!”

“观潭景,沐潭水,饮潭酒,此桃花潭三乐也!”汪伦笑道.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楼.’老弟呀,亏你想得出,给我写这封信,骗我过来.”

“不如此,安能请你大诗人驾到?”

“十里桃花,是村十里之外的桃花渡口也;万家酒楼竟是姓万的人家开的酒楼.老弟你……”

“你后悔了?”汪伦扬起脸庞,狡黠地眨了眨眼.

李白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水好,酒好,人更好,不虚此行,不虚此行也,哈哈……”

饭后,李白开始上网了.在网上发现了一份电子邮件:

老兄:

明儿黄山,不见不散!豆腐。

“豆腐……豆……腐……杜甫!”李白默读了几遍.不禁哑然失笑,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子美兄今天也开起了玩笑.你别说,也只有杜甫才想得出这押韵的顺口溜呢!

李白急收拾行李,匆匆来到楼下.他不忍当面向汪伦告别,想不辞而别.

李白眼睛一热,失声叫道:“汪伦老弟……”再也说不出话来.

人群来到岸边,停了下来,但他们的脚还在踏地,手还在不停地打着拍子……。

“李兄,我率众乡亲特来相送.”好大会儿,歌声戛然而止,汪伦对着李白,双手抱拳,举过头顶.

李白用手拭了一下眼泪,好半天才说:“汪伦老弟,你可愿与我同游黄山?”

汪伦回到家里,打开电脑发现一份李白发来的邮件“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汪伦看了,自言自语道:“李兄真不愧是文坛奇才,诗中豪杰啊!我哪能同他相提并论呢?”

古诗赠汪伦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启程,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踏歌声。

桃花潭水纵然有一千尺那么深,也深不过汪伦送别我的一片真情。

天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李白的离去,继写诗人自己的感伤,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我们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首先送行者是谁不得而知,次句却不象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等。

非常普通的一首小诗,却是对友情的最好诠释,此诗更是被后人所传诵。

古诗赠汪伦译文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注释:

1、踏歌:一种民间歌调,边走边唱,以脚步为节打拍。后来也指“行吟”,即漫步而歌。

2、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3、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译文:。

李白坐着船将要远行,忽听到岸边上有踏歌声。我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忽然听到汪伦踏歌来相送.桃花潭水很虽然深了,可不及汪伦的'友情深呢.

呵,这桃花潭的水呀能深有千尺,也不如你汪伦---为我送别的那片实意真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古诗赠汪伦译文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李白游览桃花潭时,汪伦常常用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李白做这首诗赠与汪伦。

2.踏歌:一种民间歌调,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这是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唱歌方式。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4.闻:听见。

5.深千尺:很深,这里用了夸张手法。

6.不及:比不上。

古诗《赠汪伦》作文

一天,我(我是李白)正在书房埋头写诗,这时,邮递员把一封信给了我。这是汪伦给我的`:

尊敬的李白,你好!我来自乡下,听说你很会写诗,所以我把你作为了我的超级fance!希望你能到我家来――“河马佗市西西街88号”。还希望能送我一首诗。

第二天,我便来到了汪伦家,他招待我很热情,我就在他那儿住了一天。

接着一天,我要走了,很舍不得。我站在船上,正准备走。只听见汪伦一边踏脚,一边唱着一首他本人创造的《送别朋友》,“啦朵啦啦啦啦唏啦啦啦啦哆唏啦哆!”“啊,谢谢你啦!”我感动万分。我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了,又回了他一首《曹操》!旁边的鸭子见此情形,也忍不住了,便唱了一首《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汪伦听了,“扑哧”一声大哭起来!

“桃花潭可真深啊,真可谓“千尺”!可又怎么比得上我和汪伦的感情深呢?”我赞叹道,“毕竟他是真心的啊!”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古诗《赠汪伦》改写

心里想时,忽然发现身后传来脚步声。扭头一看,是李白。他漫步在院子里,抬头望着天。现在还很早,天已经有些微亮了。也不知他在想什么,想得是那么入迷,浑然不知他要撞到树了。我刚要开口,只听“呯”的一声,李白和树撞了个满怀。不知是李白的头硬,还是树硬呢?鸟儿因为那响声飞出树林,花也微微颤动着。

屋子里的门被推开了,先生被吵醒了。他睡眼惺松,本来就小的眼睛更是眯成了一条细线,瘦高的'身形外貌没有一点富态,让人压根看不出他出生在如此富裕的大户人家。“李白兄,你起得好早!”先生揉了揉眼睛,打了一个充满酒气的饱嗝。“必须早哇!寅时我就得走。”李白眼里充满了不舍。可我老高兴了,这个月底的盘缠终于有着落啦!“现在很早,离分别还有几个时辰。”先生好似很高兴,他那兴奋的神情和他两眼的黑眼圈实在不符。“不如再小酌几杯再走。”李白微微点点头。可我本兴奋的火焰又被浇灭了。

院子里有一棵粗壮又美丽的樱花树,秋天花满枝头,十分美丽,香气更是让人沉醉。可路人们不知樱花和桃花的不同,我们屋旁有一条清澈与明净的河流,经常会有花瓣落到水面,他们称它为“桃花潭”,我们先生酿的酒,远近闻名,因为就埋在这树前,里面早已有了樱花浓郁而又芬芳的香气,人们称它为“桃醉香”。它入口香甜,毫无辛辣感,可度数很高,喝多了会头痛欲裂,主人好长时间没喝它了,估计坛底都要长蘑菇了,听闻李白酒量很好,不如挖出来给他尝尝,喝醉了更好,也解解我的无盘缠之恨。

只见两人在桌旁坐下,我端来了“桃醉香”,并用酒缸下长出的蘑菇炒了盘菜。两人一边叙旧情,一边畅聊朝廷大事,不知不觉,便到了离别之时。

意了。他喝好几杯,却没有醉。我感觉很诧异,便和他聊起来了。渐渐地,我们觉得有很多观念一致,政见相同,相见恨晚,便结拜成了兄弟。”他说完,却又话锋一转:“李白兄怎么去了这么久?去看看。”我随他一起前去,却发现李白刚要离开。先生一出现,李白便红了眼圈。“照顾好自己,我们这一别,不知何时才再相见啊!当初好你的“桃醉香”,如今尝够了。一定要好好活着,我一定会抽时来看你。”先生不说话,泪已经溢满了眼眶。他说:“未来,下辈子,也做你好兄弟!”“再见!”李白虽是这么说,却迟迟没有离开。船夫倒不耐烦了:“好了没有?麻利地!”为了不要赶危险的夜路,李白上了船,依依不舍地走了。

我看着这船渐渐要变成一个小黑点时,突然,先生用脚踏着节奏为李白送行。“长亭外,古道边……”啊,是《送别》!先生又蹲下,好似在美丽的湖面上写字,写什么,我没看清。

这样的友谊,真令我羡慕……。

古诗《赠汪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字(赠、汪、舟、欲、踏、潭),会写“汪”“乘”“舟”3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感受友情的真挚,有交朋友的欲望。

教学重点:古诗朗读时注意停顿、重音,启发想象用语言或图画描绘古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我知道咱们班的小朋友最会背古诗了,今天我们来比赛一下好吗?我们就以南北为界,南边一首,北边一首,哪边背得多那边胜,南边先来。

2、现在老师挑一首看看哪边会背。《独坐敬亭山》《静夜思》《望天门山》。

二、导入新课。

1、刚才我们背的这三首诗都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咱班的小朋友小小年纪竟然会背这么多的诗,真是了不起!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116页,看着图听老师讲故事。

2、大诗人李白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饮酒作诗,游山玩水。他作诗900多首,人们称他为诗仙,他可是当时一个无人不知的名人。有一个叫汪伦的年轻人非常倾慕李白,希望能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自己只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汪伦灵机一动,便写了这样一封信:“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再美的相聚也有分别之时,当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将要离岸时,忽然听到一阵歌声。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他送行。汪伦的深情厚谊,使李白十分感动。脱口而出这首千古送别诗:《赠汪伦》。

3、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感人至深的送别诗《赠汪伦》,请举起手跟老师一块书写课题,“赠”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一个“贝”字旁,赠送别人的的东西可都是宝贝呀!右边是“曾",“汪伦”是一个人名,他是唐朝人,家住泾州桃花潭边,他性格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帮助附近的村民而毫无吝啬,是个仗义之人,“汪”是一个姓,这个姓在我们这儿使用的不多,一般都使用这个“王”(板书:“王”和“汪”)。平时在哪里还见过或者使用过这个“汪”字?(汪洋大海)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课题。

二、初步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

想知道李白在诗中说了什么什么吗?先听老师朗读,听的时候要注意听老师读的节奏,听清老师是从哪儿里断开的。

2、像老师这样自己把这首诗读一读,读得很生的字,借助拼音姐姐来帮忙,多读几遍,把这一句话读通顺。

3、指名读(2-3人)。

4、认读生字。

字宝宝早就被你们这浓浓的离别情绪所感染,早就感动的泣不成声,孩子们,快来叫叫他们的名字吧,别让他们再哭了!

赠 汪 舟 欲 踏 潭 乘。

(1)自己读(2)指读(3)齐读。

5、交流识字方法。

6、组词。

给这些字宝宝找个朋友吧,给他找的朋友越多他就越高兴。

7、指导写字。

8、让我们一起当当李白读读这首情深意切的送别诗把字宝宝送回诗里吧!

评价:如果说汪伦是李白的知音,那我说,你们就是李白和汪伦的知音,是这首诗的知音!从你的读中让我们感受到了李白和汪伦的情谊真的很深,他们的情意到底有多深呢?让我们一齐读一读诗文,你就知道了。

三、体会意境 深情诵读。

1、让我们将目光定格在这动人的送别画面,你知道谁是李白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理解舟、将欲行)。

2、汪伦在看什么?(理解踏歌)。

(学生感受汪伦与李白的情谊特别深)。

(2)这深情的“踏歌”踏出了汪伦的依依不舍,这深情的“踏歌”踏出了汪伦的深情厚谊,这样的情真是比——桃花潭水都深啊,李白听着踏歌声,感动极了于是脱口而出:(生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真是千言万语都不能表达汪伦告别李白的深情。试着读出李白的感动,汪伦的深情。(练读-指读-齐读)。

3、你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意思吗?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5、李白就是用这极度的夸张表达他的强烈感情,让我们一起读出李白的真情,李白的豪迈。

6、这么深的情意,可惜我们只会看到画面和文字,无法听到他们情深意切话语,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想一想和你的同桌一个人演李白,一个人当汪伦,相互说一说。

7、指1-2组同桌说一说(板书:再见、保重、一路顺风)。

8、深情吟诵。

从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那我们就读出你的感受吧!(板书:深厚的友情)。

(1)指名读。(3-4名)师评:一个重情的李白。(指名读。)一个被友谊深深感动的李白。老师已经感到了你的依依不舍。老师感到你此刻是多么的痛苦。我都看到你快掉泪了。

(2)孩子们,让我们放下书和李白一起把这首诗送给汪伦。女生先来(师评:柔情的相送)来,男生也一起来。(师评:真是是一种豪壮的送别)站起来一起读。(真是一种深情厚谊的相送啊!)。

四、结束语 。

1、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老师还找了一些感人肺腑的离别诗。送元二使安 (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诗句,其实心底流淌着的都是同一份永恒,珍贵的真情,让我们齐诵《赠汪伦》,把友谊记在心中。

古诗《赠汪伦》改写

一天清早,李白早早起床要去别的地方游历,于是他便急忙去乘舟,即将远行。今天的天气阴沉沉的,河水不再明亮,一阵风吹的小草摇摇晃晃。

李白准备走时,忽然听到岸边传来阵阵歌声和马蹄声,原来是李白的好友汪伦来为他送行。汪伦拿着酒来到李白面前,汪伦说:“李白兄,你要走,为什么不和我说一声?”李白说:“分别的场面太伤心,我不愿让你看到。”李白说完,汪伦倒了一杯酒递给李白,说:“就让我用酒来为你送行吧,来,干!”李白说:“干!”说完他们便碰杯,一饮而尽。

李白和汪伦都泪光闪闪,汪伦说:“李白兄,不管以后遇到什么困难,你要记住有我这么一个兄弟,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我。”李白说:“有你这么一个兄弟真好,你以后有什么事也可以来找我。”这时,船夫说:“时候不早了,该走了。”李白双手抱拳在胸前说:“汪伦,保重!”汪伦也同样双手抱拳在胸前说:“李白兄,保重!”说完,李白便走了。

就算桃花潭水深千尺,也没有汪伦和李白的友谊深,我被他们的友谊所感动。

古诗《赠汪伦》教案

(  )       (  ) (  )  (  ) (  )    (  )。

二、一字组多词。

李(  )(  )                     汪(  )(  )。

舟(  )(  )                     情(  )(  )。

三、写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

门(  )(  )                   忄(  )(  )。

木(  )(  )                   氵(  )(  )。

四、按要求填空。

1.“及”字共有(  )笔,笔顺(                         )。

2.“舟”字第五笔是(  ),一共有(  )笔,它是(  )字。

3.“闻”字读音是(  ),部首是(  ),组词(  )。

五、填一填,背一背。

赠汪伦。

(  )(  )乘(  )将欲行,

忽(  )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  )(  ),

不(  )汪伦送我(  )。

《古诗赠汪伦》教案

这首诗是唐诗中的极品。它们流传之广、应用之多、影响之深,都难以估量。

也许,孩子们会对“桃花潭水深千尺”充满神往,却对“不及汪伦送我情”感到难以置信《赠汪伦》里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情的写意画;桃花盛开,潭水轻漾;轻舟欲行,踏歌声起。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刻骨铭心的画面!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

二、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珍惜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4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四、教学过程。

(一)识字写字。

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

第一步:通读课文,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觉得容易读错的字。

第二步: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认读生字。提倡学生自主认读,教师注意纠正。

2.调动生活体验识字。

第一步:调动生活体验,获得字音形象。如,体育课上“原地踏步”的“踏”。

第二步:由口语上升到书面语。即将学生平时生活中听到或看到的词汇转换成课文中的文字,降低识字难度,加强意义识记。如,泪汪汪、汪老师、一叶小舟、风雨同舟;踏青。

第三步:创设生活情境,利用课文语境,综合运用生字词。教师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利用课文出现的语言文字,进行口语交际或书面交流。如,根据“赠”的意义说几句话;描述你见过的或想象到的“潭”的情景。

3.指导写字。

在认读和写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识字、写字的规律。如,“舟”字的笔顺,“乘、”字的撇捺要伸展开。

(二)朗读感悟。

1.感悟诗歌情境,合理指导朗读。

教师讲述: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师讲述典故:《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后,生自由朗读。

汪伦非常敬佩大诗人李白的才华,特别想请李白到他家住一段时间,但是又不知道怎样才能请到李白。李白这个人不怕皇帝、不怕官、不爱钱,一生喜欢的就是游山玩水、喝酒、写诗。汪伦根据李白的个性特点,写了一封请帖送到李白手里,上面写着“太白先生: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不妨择日光临寒舍共赏桃花,共谋一醉。”

李白一看“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八个字,眼睛都瞪大了。心想,世上竟有这样的地方?便应邀来到汪伦家。

到了汪伦家之后,每天,汪伦只是陪李白渴酒,向李白请教作诗的学问,带着李白在村子周围看看,连“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提都不提。李白急了,反复要求去赏“十里桃花”,去“万家酒店”。汪伦被逼得没办法,只好对李白说:“这些地方你都去了。”李白被搞得摸不着头脑。

汪伦说:“‘十里桃花’,就是离我家十里外的山坡上的一棵桃树。‘万家酒店’就是我们天天都去喝酒的一个姓万的人开的酒店”。

这天,李白要继续他的行程了。正当船缓缓开动的时候,汪伦来到岸边,依依不舍地给大诗人李白送行。

李白深受感动,觉得这才是最真挚的人生友情。情动之下,一首《赠汪伦》便脱口而出。

2.标出字音平仄,突出师范读。

教师用自己的感情朗读来感染学生,感动学生,为学生提供可资借鉴和模仿的“声音形象”。

3.生仿范读节奏音韵自由练渎,反复吟诵。

4.小组内朗读单个逐次朗读后组内成员评价指正后汇报朗读。教师点评。

5.创设情境,想象意境,理解诗意,提升朗读水平。

情境:你在一位好朋友家玩,离开的时候,好朋友非常舍不得你走,送了好远的路才分手,这时,你最想说什么话呢?然后模仿电视剧里古时候的人们说话的方式和语气和同桌表演一段离别对话。

(三)品味语言。

1.“忽闻岸上踏歌声”中的“忽”字能否换成“才”可“又”?探讨之后学习感情朗读:读出“忽”的速度感、意外感。

师讲述;踏歌古代的一种边歌边舞的艺术形式。舞蹈时成群结队,连臂踏脚,配以轻微的手臂动作。现在,苗、瑶、纳西等民族还有这种舞蹈。到这些地方参观游览时,一般都会有这种表演,游客也可以参与其中,现学现跳。

2.选两名同学表演李白和汪伦,其余同学表演踏歌。

3.教师给出配乐再次吟诵诗歌,配上自己的动作。

4.诵读积累。要求当堂熟读背诵。

(四)积累巩固。

1.自由背。

2.限时背:限两分钟,看谁背得快。

3.比赛背:小组赛、个人赛,看谁背得好。

(五)实践活动。

举行诵读表演:将这首诗改编成简单的情景剧,排练演出。改编、排练、布景、表演等都由学生自主完成。

《古诗赠汪伦》教案

1、理解诗意,学习朗诵古诗。

2、感受古诗中朋友之间的友谊,学会和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视频教材,配乐旋律一段。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的好朋友是谁?你们一起做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古代有个诗人叫李白,他和好朋友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观看视频,初步感受古诗意境。

提问:故事中的两个好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李白到好朋友汪伦家里去做客。他们一起喝酒,作诗,两人非常开心。几天后,李白要乘船回家了,汪伦很舍不得李白,于是就在岸边送李白。

2、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古诗,请幼儿欣赏。

师:故事里有一首小诗,请小朋友们竖起耳朵,仔细地来听一听。

提问: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作者又是谁?

师:其实,这是一首赠别诗。是李白送给好朋友汪伦的诗。接下来,我给小朋友来解释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3、出示图片,讲解古诗大意(译文口语化)。

李白乘着小船将要离开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岸边有人一边唱歌,一边用脚打拍子,告别的声音。李白转过头去一看,原来是好朋友汪伦啊。李白非常感动,他觉得,这桃花潭的水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义深。

4、在初步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再次欣赏古诗。

师:意思明白了吗?好,老师再来念一念,这一遍,请小朋友自己用心记一记,等一下,我们自己也要来学习这首诗。

三、教师指导幼儿学习诵读。

师:你记住了哪一句诗?请你念一念。

1、教师指导学习单句古诗。

师:好,接下来,请你们跟着小胡老师,整首古诗一起学一学,念一念。

2、请幼儿集体朗诵。

3、请幼儿分组朗诵。

4、请个别小朋友朗诵。

5、配乐齐朗诵。

四、联系生活,情感升华。

提问:我们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好朋友之间要怎样相处呢?(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小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不可以打打闹闹,玩玩具要知道分享……。

结束语:好了,请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友好地去外面户外活动吧!

大班古诗《赠汪伦》

背景阐述:

《语文课程标准》中则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让学生从小就接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以获得终身受益的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可见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轻视的内容,让学生有效地理解古诗内容,感悟古诗意境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然而我们常常教得一丝不苟,从每个字每个词的意思到每句诗的意思,再到进行科学准确地诠释 甚至要求学生照搬、照抄、照背参考书对古诗的解释,显得呆板,缺乏生命活力…如此种种发人深省。

《赠汪伦》是语文a版教科书第四册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主要描绘了诗人告别朋友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教师如何教好古诗,学生如何学好古诗,怎样让这个民族“瑰宝”焕发新的光彩呢?这是从接到上课任务后一直困绕在我脑海里的问题。在我最初的设计中把着力点放在了摒弃逐字逐句串讲支解,激发学生兴趣、发展思维、读书感悟和体会情感上。

课堂再现:

师:诗是要读的,哪位小朋友能用读来告诉大家,李白和汪伦的感情的的确确很深?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把“深千尺”、“不及”读重音。)。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仅指把“深千尺”、“不及”读重音,还把这两个词拉长了音来读:深——千——尺、不——及。)。

师:哦,我听出来了,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感情原来是这样的深呀!来,我们一起读出来吧!看着我的手势来读!

生根据老师手势(师将手从很高处一直往下伸),将“深”读得重,音拉得长……。

师:现在你就是一代文豪李白,你就站在船头,刚才的一切,让你不禁脱口而出——。

生站起来,双手背在背后朗读诗。

生深情面伤感地朗读诗。

生洒脱地朗读诗。

师:李白和汪伦的感情如此深厚,但是细心读读这首诗的前两句似乎有点问题啊。你们读读看是不是有问题。

生读。一会儿功夫有几个举起了手,而且脸上洋溢着发现的喜悦,急于要把自己的发现说出来。

师: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感情那么深,汪伦怎么到李白上船都要走了才来送呢?

生:我想可能是汪伦去买礼物给李白来迟了。

师:嗯,合情合理,有这个可能。就这样想。

生:我想可能是汪伦昨晚和李白饮酒多喝了几杯,早上睡得太沉了,起来迟了。

生:我想可能是汪伦想要用这种方法给李白一个惊喜。

生:我想可能是汪伦想通过这种方式给李白留下一个很深的印象,让李白记住他。

生:我想可能是汪伦舍不得李白走,很伤心才来迟的。

生:我想还有可能是李白不想麻烦汪伦,就悄悄地走,汪伦才来迟的。

师;刚才几位小朋友都是从汪伦的角度来说的,你能从李白的角度考虑,有创意!

生:也可能是李白在汪伦家住得久了,很不过意,想走,可汪伦又拼命挽留他,他没办法就偷偷地走,结果还是被汪伦发现了。

……。

教学片断四:

师:播放桃花潭的画面。

生:通过图文声像,动静快慢构造出的集直观性、情感性于一体,富有感染力的理想境界,来到桃花潭,和李白一起荡船于其中。

评析:

《新课标》对低年级诗词教学的要求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有了学习古诗的一点经验,但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本案例设计时把重点落在读通、读顺、读熟古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吟诵、看图、想像、猜测、表演了解诗的意思,体会汪伦和李白的深厚友情。

一、诵读,让古诗教学“有情”。

常言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和感悟,并且在情感体验上得到一个升华,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诵读,不仅是将视觉上的文字语言转化为听觉上的有声语言的朗读活动,更是一种美的创造。

如教学片断一中,虽然学生已通过注释或工具书知道了“深千尺”“不及”的意思,但我还是反复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诵读,在帮助学生获得课文中的诸多信息,又帮助学生展开联想与想像,在抑扬顿挫的节奏中感受了古诗的语言之美,在优美和谐的韵律体验了古诗的声韵之美,在喜怒哀乐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之美,在知、情、意的融合中产生意蕴之美。不仅让学生真正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还感悟了这首诗意境。这样,抽象的语言符号化为具体的情感体验,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语言文字的距离,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感情,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学以致用”。

二、表演,让古诗教学“有趣”。

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演员。”的确,小学生特别喜欢模仿和表演。在教学片断二中,我正是借助了有效的情境表演,让学生获得角色体验,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中,再通过形象的动作、神态、诵读多角度、全方位感悟抽象的古诗,这比简单的“说教”或借助工具书有更深刻、灵动的效果,而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得到放飞,想象得到展现,创造力得到开发。

三、猜测,让古诗教学“有味”

古诗理解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是猜测法。教学片断三中,对“为什么来迟”这个问题的提出及其答案的猜想,既是孩子们自主发现,又是创造性的释放,又是对他们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练,还是深入感受汪伦和李白朋友情深的过程,更重要地是让孩子们觉得特别“有味”。

四、多媒体,让古诗教学“有景”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并易于接受,而抽象的语文知识则不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且单调刺激的注意稳定性很难维持长时间,要较长时间地维持注意的稳定性,必须是注意对象有变化,因此,须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

在教学片断四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桃花潭的画面,通过图文声像,动静快慢构造出直观性、情感性为一体的富有感染力的理想境界,把学生带入桃花潭中,和李白一起荡船于其中。最后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把书面语言还原成学生大脑中活生生的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学中有趣,趣中有美,美中有景。因为《赠汪伦》这首古诗,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桃花潭水的深,但是学生没有亲眼见过桃花潭,没有直接感受,存在思维跨度和理解难度,由于课堂条件有限,如此丰富的信息仅凭口头讲解是不易表达完整透彻的。

在古诗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形象的实物联系起来,将诗中的“意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课文内容所涉及到的情景。使文章直观、形象、富有感染力,能够引人入胜。那么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教学将会起到事到功倍的效果。

培根曾说:“读诗使人灵秀。”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许多古诗都是千古名篇、经典中的经典。在教学中,我们可通过“诵读、表演、猜测、多媒体”等手段,让教学变得“有情、有趣、有味、有景”,以便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取古诗营养,探索古诗真谛,使学生充实起来,“灵秀”起来。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