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为群众办实事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用12篇)

时间:2023-12-02 10:40:41 作者:紫衣梦

范文范本是我们学习和进步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善于利用它们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发。

党支部为群众办实事方面存在的问题

履行自己的职责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履行自己的职责并对此负责。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1、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贯彻、执行不够坚定,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的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足,不善于运用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透过事物表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不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2、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够牢固。表现在对待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和蔼,遇到当事人反复询问的问题时,缺乏耐心,没有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对待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由于私心作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有时因此产生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4、存在好人主义、形式主义思想。表现在处理问题时的原则性有待加强,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碍于情面,能不提的就不提,能不管的就不管,好人主义。有时有只求形式,不求落实的问题,具体制度的落实不够严谨,工作时只求是否做了,不求做得好坏。

5、工作纪律的自我约束方面有待加强。表现在有时有迟到早退的问题,工作着装有时不规范,有时在工作时间处理一些私人事务,特别是父亲患病治疗期间,因为照顾父亲部分影响了工作。

一是思想上对政治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平时虽然经常参加政治学习,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流于形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自己思想意识的更新与党的政策、方针脱节。

二是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足。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领会不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没有坚实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得失的衡量标准,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往往考虑个人得失较多,而忽略了群众的想法,这是工作中缺乏耐心的根本原因。换位思考还做的不够,不能站在劳资双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经常处于旁观者的位置解答咨询,处理工作。

三是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对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认识有不足,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的不够,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存在。另一方面,缺乏敬业精神,对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不能跟上国家劳动法建设的速度,有知识结构滞后的问题。

四是工作方法简单。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思考不深刻,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不能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问题,处理问题。

一是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公仆意识,真正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人民公仆的理论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加强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其次,站在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要求自己。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冲击。最后,要把为人民服务意识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做好各项工作。

二是加强自我改造,提高综合素质。首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务实基础,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其次,注重法律实务,将法律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提高案件处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最后,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请教。以高度工作责任感和踏实工作作风,严格、公正、文明地执法,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岗敬业的事业心,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扎实工作作风完成党和人民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中多动脑子想办法,做到既坚持原则又灵活主动,不做“老好人”。发扬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斗争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开拓工作新局面。

四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遵守工作纪律的标兵。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形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执行法律程序,严谨、规范、科学地做好各项工作。

五是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方针、政策,做一名合格的机关工作者。

1、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贯彻、执行不够坚定,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的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足,不善于运用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透过事物表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不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2、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够牢固。表现在对待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和蔼,遇到当事人反复询问的问题时,缺乏耐心,没有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对待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由于私心作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有时因此产生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4、存在好人主义、形式主义思想。表现在处理问题时的原则性有待加强,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碍于情面,能不提的就不提,能不管的就不管,好人主义。有时有只求形式,不求落实的问题,具体制度的落实不够严谨,工作时只求是否做了,不求做得好坏。

5、工作纪律的自我约束方面有待加强。表现在有时有迟到早退的问题,工作着装有时不规范,有时在工作时间处理一些私人事务,特别是父亲患病治疗期间,因为照顾父亲部分影响了工作。

一是思想上对政治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平时虽然经常参加政治学习,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流于形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自己思想意识的更新与党的政策、方针脱节。

二是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足。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领会不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没有坚实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得失的衡量标准,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往往考虑个人得失较多,而忽略了群众的想法,这是工作中缺乏耐心的根本原因。换位思考还做的不够,不能站在劳资双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经常处于旁观者的位置解答咨询,处理工作。

三是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对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认识有不足,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的不够,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存在。另一方面,缺乏敬业精神,对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不能跟上国家劳动法建设的速度,有知识结构滞后的问题。

四是工作方法简单。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思考不深刻,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不能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问题,处理问题。

一是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公仆意识,真正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人民公仆的理论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加强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其次,站在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要求自己。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冲击。最后,要把为人民服务意识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做好各项工作。

二是加强自我改造,提高综合素质。首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务实基础,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其次,注重法律实务,将法律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提高案件处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最后,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请教。以高度工作责任感和踏实工作作风,严格、公正、文明地执法,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岗敬业的事业心,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扎实工作作风完成党和人民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中多动脑子想办法,做到既坚持原则又灵活主动,不做“老好人”。发扬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斗争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开拓工作新局面。

四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遵守工作纪律的标兵。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形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执行法律程序,严谨、规范、科学地做好各项工作。

五是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方针、政策,做一名合格的机关工作者。

1.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问题缺少全面深刻的认识,没有处理好“潜绩”与“显绩”的关系,对领导关注的、要考核的“显绩”比较重视,对打基础、利民生的“潜绩”关注不够。比如在农民建房、交通出行、教育卫生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关注度和投入力度与群众需求相比仍相对不足。

2.有时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弱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慢慢与群众拉开距离,出现了脱离群众的问题。

3.联系基层、服务群众不深入,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遥控指挥,电话指示、文件指导,对分管领域出现的问题解决力度不够有力、不够彻底。

4.工作作风漂浮,工作不够务实,强行执行政策多,关心群众需求少,喜欢“和稀泥”。

5.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注重改善民生,建成了一批过去一直想建而未建的民生项目,但民生领域还有许多短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与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

6.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持久性认识不足,没有深刻领会脱贫攻坚工作给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没有认认真真将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我们当前工作的第一要务。

7.艰苦朴素作风、抵制不良风气的意志不够坚定,不能经常在内心深处和群众特别是生活困难群众进行换位思考。

8.深入基层与职工群众面对面的时间少,不愿意到矛盾多、困难多的地方去,只注重自己想了解什么,没有关心群众的诉求。

9.开展工作还没有完全从便利基层的角度考虑,满足于来什么事办什么事,有什么能力办什么事,为基层办事主要体现在给钱给物,真正关心体贴的少,尊重群众首创意识,发挥主体作用还不够。

10.部分工作方式方法与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运用新方式、新载体、新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

11.基层调查研究不深不透,对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掌握的还不够实、不够全面。

12.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机关工作,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办公,很少接触群众。最近几年,也没有花更多时间直接接触基层群众,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不尽了解,慢慢就与人民群众有了距离,没能与人民群众很好地打成一片。

13.不能很好地考虑工作对象的实际困难,没有能够做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第一优先考虑的地位,没有能够全力以赴地为群众着想,还没有真正在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比如在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上,了解的就多关心,不了解的就没有主动去帮助。

14.下基层与群众交流得少,没有沉下身子接地气,了解基层群众情况不全面,解决实际问题不及时,对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拓思路、出点子、尤其是调查研究不够,出于对分管部门的信任,就交由职能部门去解决,导致与群众的距离渐行渐远,不知不觉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15.工作中先后接触过一些集体访、越级访等信访案件,因个别群众的不合理诉求和过分要求,对信访群众一度抱有偏见,没有站在信访群众的立场和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正确看待和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

16.宗旨意识远没有践行在行动上,对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对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在工作上群众观念淡薄,看不到群众的首创精神,对基层鲜活的典型经验学习总结的不够,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指导工作主观意志成分多,为群众想的少、做的少,服务群众,缺乏真功夫。

17.“问计于民”的意识不够,没有完全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所急。

18.随着参加工作时间的增加,工作环境的变化,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沟通有所弱化,对群众的呼声困难了解不够,有时满足于完成服务发展、服务决策、服务落实,对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更多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考虑得不够多、做得不够好。

19.在处理加快发展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上,片面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在维护群众利益方面有所欠缺,对于群众关心的脱贫解困,教育医疗、便利出行、住房保障等民生问题上重视不够,没能时刻做到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

20.不能很好的处理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关系,有时产生了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思想误区;对群众的所思所想、冷暖疾苦不那么上心了,久而久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也就淡化了。

21.缺乏始终如一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有时自己内心认为只要落实了上级改善民生的“规定动作”“硬性政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广大群众就一定对党感恩、就一定拥护党的领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好。

22.总认为“为民发展”就要抓大放小,把工作重点放在大项目、大建设上,只要把经济指标搞上去了,群众生活就上去了,一切困难和问题就迎刃而解。于是无论是做决策还是办事情,考虑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多,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考虑的少,特别是深入到社区贫困家庭访贫问苦更少了。

23.平时下乡调研检查工作,尽量做到不打招呼、随机抽查,但是或早或晚都会回到城里,在乡镇居住的少,没有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不知不觉地在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上疏远了群众。

24.思想上对“依靠谁”认识不够深刻,有时自认为工作经历多,经验丰富,在碰到困难向基层干部和群众请教学习不够,不注意吸取群众首创的新鲜经验。

25.随着工作岗位的改变,与老百姓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不够,不自觉地开始与群众存在距离,导致工作中对基层干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简单化处理,没有很好地针对每个问题沉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途径。

26.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出现了抽象化、空洞化的倾向,“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有所懈怠,想问题、做决策虽然能够做到出于公心,但也并非完全没有追求个人口碑和自我实现的私心杂念。

27.为群众服务的宗旨意识有所淡化,虽然手机内存有上千名上访群众的号码,然而有时上访群众的诉求缺少耐心的解释和引导,没有坚定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标准。

28.在习惯上认为对党负责是宏观性要求,是硬任务;对人民负责是微观性标准,是软约束,特别是认为自身的提拔、任命、考核主要在上级,群众没有决定权,所以更多地考虑如何面对考核,对上“交账”,而对如何使上级精神落地生根,把要求部署转化为惩治腐败、切身维护群众利益方面的考虑较少。

29.基层调研不深入。自己联系×个乡镇、×个企业、×个社区,平时到这×个联系点去的多,到其他乡镇、企业去的少,深入农户家中走访了解情况的少,听汇报多、看实地少,存在“隔着玻璃看”的现象。

30.联系群众不紧密。与基层群众联系少,在抓工作、谋发展时,站在群众立场思考少,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不牢,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不多,对基层情况的了解和把握也不够全面准确。

31.工作方法较简单。开展群众工作的方式还是按部就班,在与时俱进地将群众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还有待提升。对群众基本需求等问题重视不够,解决办法不多,还只停留在“送钱、送物”上,帮助基层和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力度不大。

32.听不进意见。下级和职工群众的话听不进去,有时下级和职工群众汇报工作、反应情况时,不是耐心细致听取对方的陈述,不让下级把话说完,就劈头盖脸的把下级和职工训斥一顿。结果是下级有话不敢说,有不同意见不敢反应,干群之间的鸿沟也就越来越深。

33.调研不深入。在工作遇到特别棘手的问题时,不是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职工群众中,摸清问题的原因,找准问题内在关系,从而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而是盲目的拍脑袋定板,拍板的方案即缺乏科学性,让执行者左右为难不说,严重时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34.对下负责少。实际工作中,不折不扣的完成上级组织和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不差分毫的贯彻领导的意图,领导一句话语、一个眼神自己就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怎样能干好,但是,有时对于职工和群众反映的情况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有时甚至不顾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去满足对领导的高度负责。

35.科学决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同志在重大决策中充分倾听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不够,对部门和基层干部提要求多、布置任务多,对思想、工作和生活关心少,在工作方式方法上需要改进。

36.没有落实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工作精力用于开会和日常事务过多,用于联系群众、联系基层时间不够;在办公室、会议室多,下基层入农家不够;听单位领导汇报比较多,与一般干部及群众接触不够;主观意愿成份多,广泛听取同事、群众意见不够。没有很好地发掘群众的首创精神,没有做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老师、当亲人、当英雄,政绩观、群众观有所偏离,过于追求发展,考虑名次,有所忽视民生改善和百姓诉求,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方面力度不大。

37.在工作决策部署和精力投放上,偏重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经济工作,对民生改善、社会事业投入精力偏少。

38.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上,还没有完全从群众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出发,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不够。

39.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被动解决多、主动解决少,解民难、纾民困、化民忧的工作力度还需要加大。

40.对全县困难群体,还停留在解决基本生活保障层面,多数是安排有关部门按政策搞好救助,逢年过节走访慰问,深入跟踪帮扶少,“群众提出要求、党政解决问题、群众进行评价”的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根据霍编办〔20xx〕23号文件部署,我单位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全年履职尽责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我单位行政编制四人,现有工作人员七人,均为副科级干部,其中有三人为今年组织调配。今年以来,我单位以“三定”规定为依据,严格按“三定”方案的执行情况以及工作程序、工作制度、管理权限和程序设立机构,没有擅自增挂机构牌子,提高机构规格,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机构编制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严格执行县编委、编办的文件要求和部署开展有关工作,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全年共受理各类审批事项10018件,提前办结9519件,提前办结率95%,即办件和承诺期内办结率均为100%。审批各类项目投资人民币35亿元、1800万美元,完成办件和常规收费1600万元。

一是根据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省级行政审批项目清理结果的决定》及省监察厅、省法制办、省政务服务中心明传电报通知部署,县政务服务中心会同监察局、编办、法制办,对全县44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单位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落实情况进行认真检查,现场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此次工作共取消行政审批项目18项、合并行政审批项目56项、转变管理方式15项目、下放13项、冻结7项,为新政务中心进驻项目打下了基础,确保了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工作的实效。

二是为了使我县政务中心进驻项目更完善、进驻方案科学合理、最大限度发挥政务中心平台优势,中心积极主动向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周边县市的做法和初步进驻设想,4月10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现场办公会,县委书记陈俊、县长李中华亲自参加了并分别作了重要指示,县领导项跃文、许海东、杨春辉、潘友庆、金正开分别对中心建设提出了指导意见。新中心建设方案确定后,中心根据新址办公面积,合理设置服务窗口,主动和相关部门沟通对接,积极落实应进服务项目,针对多家银行认为新中心面积小,无法深层次开展工作的不利局面,中心和多家金融部门对进驻事宜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沟通,择优选择进驻银行。

三是多次组织中心窗口工作人员赴县经济开发区、高桥湾科技园等企业集中度高的地区,为企业提供决策咨询、政策解答、办证服务等多项服务。召集企业负责人广泛征求意见并现场办公,查找审批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企业群众需要,制定周密措施加以整改。进一步完善联合审批服务制,中心已多次牵头,主要负责人带队,发改委、公安局、林业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参加,已成功地为上海客商、江苏客商、合肥客商提供了旅游开发项目、矿产项目、节能项目等多项联审联批服务。

四是根据省、市20xx年度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结合我县实际,拟编了《霍山县政务公开要点》。督促各单位把政务公开工作分解到单位内部的有关科室和人员,强化“一把手挂帅、副职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采取抽查和重点督查的方法,经常性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及时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有力的促进了全县政务公开工作。不断完善政务公开制度。通过完善政务公开各项制度,促进政务公开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抓好示范建设。积极开展创建推行政务公开示范点活动,加大市级示范点和县级示范点建设力度,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先行,起到了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依托政府门户网站和各单位网站,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和网上政务公开。把政府门户网站列为公开政府信息的重要途径,同电子政务中心合作,将霍山县政府网页改版,增设了政务信息、政务公开等专栏,注重有效发挥县有线电视台、广播、报纸等媒体的作用,让不同层次的群众通过不同渠道获取信息。

五是中心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巡查督查制度、值班制度、请假考勤制度等,细化了窗口及工作人员考评细则,调整了考勤管理办法,出台了办件回访制度,建立健全了更加严格的制度体系,推进了规范化管理。中心设立投诉箱、发放评议表、网上办件评议、效能监察、现场评议、办件回访等监督方式外,进一步强化了办件监督检查机制。坚持对重点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实行绿色通道服务制度。同时在行政服务大厅设立专门窗口,实行值班制度。在中心各窗口开展比效率、比服务、比贡献三比活动,坚持每月通报一次中心运行管理、考勤办件、窗口评先情况。全年共分月评出共产党员先锋模范岗12个、36个“红旗窗口”、36名服务明星。

今年组织上安排三位领导干部到中心,中心实有人数七人,中心严格按照《机构编制管理册》及编制准予调入卡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进行办理,严格清理在编不在岗和违规领取财政资金文件的宣传发动和清理工作,并延伸到窗口,让全体工作人员掌握政策。

认真做好我县行政审批服务“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县政务中心会同监察局、编办、法制办等部门,认真开展调研工作,积极借鉴发达地区政务中心先进经验,县政府组织领导组成员单位赴滁州、天长、寿县等兄弟县区学习考察,结合霍山实际起草了《霍山县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实施方案》,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实施方案》,9月30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霍山县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动员大会,县委书记陈俊作了重要讲话,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许海东作了动员报告,会议的召开,拉开了我县行政审批服务“两集中两到位”改革的序幕。

1、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贯彻、执行不够坚定,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的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足,不善于运用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透过事物表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不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2、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够牢固。表现在对待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和蔼,遇到当事人反复询问的问题时,缺乏耐心,没有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对待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由于私心作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有时因此产生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4、存在好人主义、形式主义思想。表现在处理问题时的原则性有待加强,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碍于情面,能不提的就不提,能不管的就不管,好人主义。有时有只求形式,不求落实的问题,具体制度的落实不够严谨,工作时只求是否做了,不求做得好坏。

5、工作纪律的自我约束方面有待加强。表现在有时有迟到早退的问题,工作着装有时不规范,有时在工作时间处理一些私人事务,特别是父亲患病治疗期间,因为照顾父亲部分影响了工作。

一是思想上对政治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平时虽然经常参加政治学习,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流于形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自己思想意识的更新与党的政策、方针脱节。

二是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足。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领会不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没有坚实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得失的衡量标准,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往往考虑个人得失较多,而忽略了群众的想法,这是工作中缺乏耐心的根本原因。换位思考还做的不够,不能站在劳资双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经常处于旁观者的位置解答咨询,处理工作。

三是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对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认识有不足,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的不够,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存在。另一方面,缺乏敬业精神,对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不能跟上国家劳动法建设的速度,有知识结构滞后的问题。

四是工作方法简单。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思考不深刻,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不能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问题,处理问题。

一是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公仆意识,真正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人民公仆的理论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加强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其次,站在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要求自己。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冲击。最后,要把为人民服务意识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做好各项工作。

二是加强自我改造,提高综合素质。首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务实基础,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其次,注重法律实务,将法律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提高案件处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最后,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请教。以高度工作责任感和踏实工作作风,严格、公正、文明地执法,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岗敬业的事业心,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扎实工作作风完成党和人民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中多动脑子想办法,做到既坚持原则又灵活主动,不做“老好人”。发扬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斗争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开拓工作新局面。

四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遵守工作纪律的标兵。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形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执行法律程序,严谨、规范、科学地做好各项工作。

五是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方针、政策,做一名合格的机关工作者。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具体问题抓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群众最痛恨的不是上面没有惠民举措,而是政策始终“走在路上”,服务始终“停在嘴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造成“末梢堵塞”,这就是所谓的存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如今,正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因此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了当务之急。

学风不正,学用脱节是造成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根本原因。通过第一阶段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找出存在学风不正,学用脱节,造成政策始终“走在路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造成“末梢堵塞”的现象。

表里不一,纪律松懈是造成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主要原因。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视规定为无物,使制度形同虚设;“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实用主义,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言行不一,台上台下两个形象,人前人后两种表现。

脱离实际,敷衍塞责是造成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主观原因。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不以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充分了解基层实际为出发点,抓落实搞“上下一般粗”,基层难落实、难见效;“打埋伏”遮掩“不落实”,甚至搞移花接木;抓工作始终慢半拍,不催不办、不推不动,办起事来也拖拖拉拉。

综上所述,解决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开展好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为切实大通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我建议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增强党性修养,把讲的和做的有机统一起来。“我们领导者的责任,首先要正确决策、在决策作出以后,就要狠抓落实,干实事,求实效,不尚空谈。”而要抓好工作落实,就要以增强党性为有力抓手,端正学风。按照“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群众讲身边事”的方法,通过一面“吃透”方针、政策、路线、讲话精神,一面“吃透”工作实际,把向上负责和向下负责有机结合,做到知行合一,使政策不再始终“走在路上”,实惠不再没有真正“落在身上”。

二是建立健全责任落实制度,适时追踪解决进展,及时反馈群众,打通“末梢堵塞”。“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以趁早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为工作思路,以建立点-线-面层层责任包办为工作保障,以适时追踪解决进展、及时反馈为工作方法,做到谋事要实、解决要实、反馈要实,切实保障政策不再始终“走在路上”,实惠不再没有真正“落在身上”。

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自觉接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的监督。一方面,严以律己: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主动落实、主动解决;另一方面:严以用权,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自觉接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的监督,将权利运行阳光化,将办理进展阳光化,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防止台上台下两个形象、人前人后两种表现和“打埋伏”遮掩“不落实”的现象发生。

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

一是每天忙于事务,系统学习的时间少;。

二是深入基层解决问题的多,发挥副职作用的少;。

三是对干部职工批评的多,要求的多,关心的少;。

四是工作方法有时粗暴简单,批评干部不分场合,不考虑大家是否能接受;。

五是干部使用的多,谈心交流的少。

针对以上问题,特提出如下整改措施:

习理论的自觉性上有新的提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在学习的系统性上下功夫,不仅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增加实用技术学习,争取掌握一技之长。

在学习中,重视提高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宗旨观念和公仆意识,自觉以“三个代表”的标准要求自己,带头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加强领导干部五个方面的作风建设和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的要求,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进一步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基层干部职工的呼声,了解和掌握了他们的利益要求和愿望,真实把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求,更好地为人服务;增强工作透明度,多倾听班子其他成员的意见,及时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无论是具体分管还是没有分管的部门对他的具体工作情况都给予了关心,定期与部门负责人谈心;每月三次到村研究讨论具体工作;克服消极思维、模糊认识所造成的各种束缚,破除急躁情绪,迎难而上,积极工作,进一步增强驾驭全局的能力。

进一步建立健全机关的理论学习制度,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从实施绩效考核、转变机关作风入手,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实现薄弱环节有突破,常规工作有创新,各项指标有落实。

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坚持严以律已,以诚待人,遵纪守法,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自觉地置于党的集体领导下;严格按照党的有关纪律要求约束自己,经常做到自查、自省、自励,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不搞以权谋私,不搞钱权交易,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做一名真正的人民公仆;想方设法提高办事效率,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接待来办事的群众,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xx镇多措并举,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突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立足群众需求,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动员部署有“速度”xx镇先后召开党委会、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和中心组学习交流研讨会,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动员部署。党建办牵头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方案,广泛动员镇机关、镇直单位、各村党员志愿者,亮身份、做表率、当先锋,以多种形式深入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把密切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作为实践活动的根本,全面解决好群众各类问题。

二、便民服务有“力度”围绕党建引领民生工程重点工作,联合镇二级机构及各镇直单位,通过为民服务中心及时帮助群众解决等上学、就医等生活难题x件。为提高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的群众知晓率,切实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力量,通过线上发动、上门宣传、广泛联系、重点对接等形式,引导辖区居民积极接种新冠疫苗,确保疫苗接种工作全面铺开,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三、志愿送暖有“温度”广泛发动全镇x个村组建志愿服务队,汇集x余名在职党员志愿者,以主题实践、固定党日等形式,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环境整治、健康义诊、法律政策科普等志愿服务活动x余场。活动中,志愿者们身着红马甲,进田间地头、走进困难家庭,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心贴心纾困解难,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为群众送关怀、送服务、送温暖,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内生动力,实现基层志愿服务既有高度又有温度,既接地气又聚人气。

四、宣传教育有“深度”采取会议宣传和送教上门学习教育宣传模式。利用“xx发布”深入宣传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安排部署和具体举措,广泛报道全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工作动态、进展成效及热烈反响,截至目前已发布党史学习教育信息x余篇,累计浏览量达x余次。组织镇直单位、各村结合实际,充分利用“xx干部教育在线”、“学习强国”等学习载体进行学习。组织xx初中、各村小学通过主题升旗仪式、主题班会、主题思政课等方式,讲述解读党的故事,让红色精神厚植于青少年心中。

五、服务发展有“广度”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涉民生重点领域工作紧密结合,让办实事成果切实服务于全镇经济社会发展。xx镇上报第一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事项,均在实施中。

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

1.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问题缺少全面深刻的认识,没有处理好“潜绩”与“显绩”的关系,对领导关注的、要考核的“显绩”比较重视,对打基础、利民生的“潜绩”关注不够。比如在农民建房、交通出行、教育卫生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关注度和投入力度与群众需求相比仍相对不足。

2.有时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弱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慢慢与群众拉开距离,出现了脱离群众的问题。

3.联系基层、服务群众不深入,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遥控指挥,电话指示、文件指导,对分管领域出现的问题解决力度不够有力、不够彻底。

4.工作作风漂浮,工作不够务实,强行执行政策多,关心群众需求少,喜欢“和稀泥”。

5.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注重改善民生,建成了一批过去一直想建而未建的民生项目,但民生领域还有许多短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与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

6.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持久性认识不足,没有深刻领会脱贫攻坚工作给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没有认认真真将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我们当前工作的第一要务。

7.艰苦朴素作风、抵制不良风气的意志不够坚定,不能经常在内心深处和群众特别是生活困难群众进行换位思考。

8.深入基层与职工群众面对面的时间少,不愿意到矛盾多、困难多的地方去,只注重自己想了解什么,没有关心群众的诉求。

9.开展工作还没有完全从便利基层的角度考虑,满足于来什么事办什么事,有什么能力办什么事,为基层办事主要体现在给钱给物,真正关心体贴的少,尊重群众首创意识,发挥主体作用还不够。

10.部分工作方式方法与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运用新方式、新载体、新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

11.基层调查研究不深不透,对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掌握的还不够实、不够全面。

12.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机关工作,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办公,很少接触群众。最近几年,也没有花更多时间直接接触基层群众,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不尽了解,慢慢就与人民群众有了距离,没能与人民群众很好地打成一片。

13.不能很好地考虑工作对象的实际困难,没有能够做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第一优先考虑的地位,没有能够全力以赴地为群众着想,还没有真正在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比如在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上,了解的就多关心,不了解的就没有主动去帮助。

14.下基层与群众交流得少,没有沉下身子接地气,了解基层群众情况不全面,解决实际问题不及时,对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拓思路、出点子、尤其是调查研究不够,出于对分管部门的信任,就交由职能部门去解决,导致与群众的距离渐行渐远,不知不觉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15.工作中先后接触过一些集体访、越级访等信访案件,因个别群众的不合理诉求和过分要求,对信访群众一度抱有偏见,没有站在信访群众的立场和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正确看待和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

16.宗旨意识远没有践行在行动上,对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对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在工作上群众观念淡薄,看不到群众的首创精神,对基层鲜活的典型经验学习总结的不够,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指导工作主观意志成分多,为群众想的少、做的少,服务群众,缺乏真功夫。

17.“问计于民”的意识不够,没有完全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所急。

18.随着参加工作时间的增加,工作环境的变化,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沟通有所弱化,对群众的呼声困难了解不够,有时满足于完成服务发展、服务决策、服务落实,对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更多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考虑得不够多、做得不够好。

19.在处理加快发展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上,片面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在维护群众利益方面有所欠缺,对于群众关心的脱贫解困,教育医疗、便利出行、住房保障等民生问题上重视不够,没能时刻做到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

20.不能很好的处理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关系,有时产生了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思想误区;对群众的所思所想、冷暖疾苦不那么上心了,久而久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也就淡化了。

21.缺乏始终如一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有时自己内心认为只要落实了上级改善民生的“规定动作”“硬性政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广大群众就一定对党感恩、就一定拥护党的领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好。

22.总认为“为民发展”就要抓大放小,把工作重点放在大项目、大建设上,只要把经济指标搞上去了,群众生活就上去了,一切困难和问题就迎刃而解。于是无论是做决策还是办事情,考虑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多,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考虑的少,特别是深入到社区贫困家庭访贫问苦更少了。

23.平时下乡调研检查工作,尽量做到不打招呼、随机抽查,但是或早或晚都会回到城里,在乡镇居住的少,没有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不知不觉地在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上疏远了群众。

24.思想上对“依靠谁”认识不够深刻,有时自认为工作经历多,经验丰富,在碰到困难向基层干部和群众请教学习不够,不注意吸取群众首创的新鲜经验。

25.随着工作岗位的改变,与老百姓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不够,不自觉地开始与群众存在距离,导致工作中对基层干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简单化处理,没有很好地针对每个问题沉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途径。

26.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出现了抽象化、空洞化的倾向,“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有所懈怠,想问题、做决策虽然能够做到出于公心,但也并非完全没有追求个人口碑和自我实现的私心杂念。

27.为群众服务的宗旨意识有所淡化,虽然手机内存有上千名上访群众的号码,然而有时上访群众的诉求缺少耐心的解释和引导,没有坚定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标准。

28.在习惯上认为对党负责是宏观性要求,是硬任务;对人民负责是微观性标准,是软约束,特别是认为自身的提拔、任命、考核主要在上级,群众没有决定权,所以更多地考虑如何面对考核,对上“交账”,而对如何使上级精神落地生根,把要求部署转化为惩治腐败、切身维护群众利益方面的考虑较少。

29.基层调研不深入。自己联系×个乡镇、×个企业、×个社区,平时到这×个联系点去的多,到其他乡镇、企业去的少,深入农户家中走访了解情况的少,听汇报多、看实地少,存在“隔着玻璃看”的现象。

30.联系群众不紧密。与基层群众联系少,在抓工作、谋发展时,站在群众立场思考少,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不牢,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不多,对基层情况的了解和把握也不够全面准确。

党支部为群众办实事方面存在的问题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是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原点和力量源泉。我们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心里装着群众,做到“情为民所系”,时刻保持敬民、忧民、爱民的赤子之心,做人民群众的“勤务员”“贴心人”,在为民服务中实现价值。

从思想境界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落脚到为百姓解难题上。只有通过真心实意地、更好地为群众解决难题,才能把初心和使命落到实处。

从党的性质来看,“为民服务解难题”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重要使命。履行好这一使命,是我们党的执政合法性在新时代的证明和确认。可以说,能否做到“为民服务解难题”是我们工作能力、战斗能力的一个重要表征。

从干部自身来看,“为民服务解难题”,既是一种政治使命,也是一种价值体现。党员干部勇于担当,担当的重要途径就是要“为民服务解难题”,真心实意解决老百姓所急、所思、所盼的问题。作为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一个共同的价值追求,就是勇于和善于去为人民服务,就是认真履行职责,从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着手,让人民群众看到“为民服务解难题”的真心实意。

“为民服务解难题”,“难题”难在哪里?第一,改革开放40多年,我们总体上遵循的是由易到难,由局部到全局,由一些行业到社会总体的改革发展布局。因为是先易后难、先急后缓,那么能做的先做,深层次难题就积累下来了。经过4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们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另一方面,也面临难啃的硬骨头。改革进入深水区,我们会发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不少,人民群众遇到的待解的深层次问题很多,这是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必答题。第二,当今国际形势风云变幻,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在变化,世界也在变化,国内外变化的叠加,一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机遇,另外一方面也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战。

当前,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有近14亿人的中国全面建成“不落一人”的小康社会,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无古人的壮举。这是一个特殊的使命,对于全体党员干部来说,可谓生逢其时,这呼唤广大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有所作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个“数字游戏”或“速度游戏”,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是食品安全不安全、暖气热不热、雾霾能不能少一点、河湖能不能清一点、养老服务顺心不顺心、能不能租得起或买得起住房,等等。在主题教育中,瞄准这些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一个一个解决,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这是我们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提醒全党同志,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

要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没有人民利益外的特殊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必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此次集中学习就是这一根本宗旨的强化和体现。要认识到,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的纯粹性就体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就体现在真心实意“为民服务解难题”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为民服务解难题”,首先要警惕少数党员干部想当然地用自己的感受代替人民的感受,以致脱离群众,甚至走到群众利益的对立面。这就需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群众的实际需要,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把事情做到群众心坎上。

为民、惠民的行动背后,是亲民、敬民的理念与情怀。正是因为秉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正是因为相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正是因为选择“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我们党才凝聚起了亿万人民的力量,在新时代的逐梦征程上一往无前。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我们一定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百年不渝、矢志不移的初心和使命。

党办:

根据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安排和关于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方案有关精神安排,我支部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积极安排部署此项工作,确保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党支部做到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努力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工作,支部全体党员自愿注册志愿服务者,注册率100%,推进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增强党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就近参与郊区和xx景区到道路清雪工作,特别是景区到单位300米路段由于缺少管理,积雪较多,职工上班很不方便,急需清理,清理积雪同时还开展捡拾白色垃圾活动,全体党员发扬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清理工作中全体党员分片分段进行。其他支部同样也集中开展了春季爱国卫生运动,他们结合实际,就近到服务广场进行了彻底大扫除活动、捡拾白色垃圾、清除积雪活动,方便了车主,同时改善了环境。既净化了环境,又拉近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

通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增强了党员的凝聚力,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为进一步做好城市净化,营造美好家园做出了贡献,更重要的是为服务区、单位职工上下班带来方便,切实的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事。通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今后党支部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当做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开展起来,切实实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要求“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作用发挥充分与否,直接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经过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认真研判,笔者得出以下浅见。

问题及原因。

当前,少数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性观念不强,部分党员宗旨意识淡薄、践行宗旨不积极,基层党组织吸引力弱化、发展党员不均衡,流动党员管理问题突出、开展活动不经常等问题,在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

从环境因素分析,主要是社会生活的变革对部分党员的认识观念产生冲击。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使少数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发生复杂变化。

从思想因素分析,主要是党员个人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不力。一些党员对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抵挡不住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袭,随波逐流,迷失方向。

从工作因素分析,主要是组织对党员队伍的教育效果不明显。存在形式单一、培训渠道狭窄、内容重复等问题,学习教育形式以举办培训班、发放辅助材料供自学等为主,效果不理想。

从条件因素看,主要是基层组织经济基础弱导致活动缺失。无论是村级组织,还是社区党组织,经费都比较紧张。村集体没有积累,社区难创收,组织活动经费没处解决,导致部分基层党组织有想法没办法。

对策建议。

党员发展工作上突出严肃性,扩大队伍来源。发展党员要摆脱束缚,放宽视野,重点从致富能人、退伍军人、基层干部等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严格责任追究制度,把好培养关、考察关、发展关和审批关,注重质量。

党员教育工作上突出实效性,注重学用结合。如农村党员,要把熟练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生产实践中运用新科技成果的能力、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作为其教育重点,采用集中培训、实地参观、现场示范等形式,解决好农村党员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观念等方面的问题。

党员管理工作上突出灵活性,分类分层管理。对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实行外出登记制度,落实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的管理责任;对老年党员可采取划分党小组的办法,指派支委专人负责其教育管理,使老党员老有所学,老有所管,老有所为。可打破地域限制,组织离退休党员按行业相近、兴趣相同、年龄相仿等标准成立党小组,由不同的支委联系,提高学习兴趣,提升交流效果。

组织开展活动上突出多样性,丰富活动形式。对于有条件上网的党员,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网上的学习与交流,激发党员学习兴趣,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按照党员特点和行业分布,划分若干个党小组,平时以党小组活动为主,支部按季活动一次,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以党性实践活动为主,引导党员发挥作用,体现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具体问题抓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群众最痛恨的不是上面没有惠民举措,而是政策始终“走在路上”,服务始终“停在嘴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造成“末梢堵塞”,这就是所谓的存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如今,正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因此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了当务之急。

学风不正,学用脱节是造成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根本原因。通过第一阶段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找出存在学风不正,学用脱节,造成政策始终“走在路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造成“末梢堵塞”的现象。

表里不一,纪律松懈是造成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主要原因。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视规定为无物,使制度形同虚设;“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实用主义,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言行不一,台上台下两个形象,人前人后两种表现。

脱离实际,敷衍塞责是造成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主观原因。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不以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充分了解基层实际为出发点,抓落实搞“上下一般粗”,基层难落实、难见效;“打埋伏”遮掩“不落实”,甚至搞移花接木;抓工作始终慢半拍,不催不办、不推不动,办起事来也拖拖拉拉。

一是增强党性修养,把讲的和做的有机统一起来。“我们领导者的责任,首先要正确决策、在决策作出以后,就要狠抓落实,干实事,求实效,不尚空谈。”而要抓好工作落实,就要以增强党性为有力抓手,端正学风。按照“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群众讲身边事”的方法,通过一面“吃透”方针、政策、路线、讲话精神,一面“吃透”工作实际,把向上负责和向下负责有机结合,做到知行合一,使政策不再始终“走在路上”,实惠不再没有真正“落在身上”。

二是建立健全责任落实制度,适时追踪解决进展,及时反馈群众,打通“末梢堵塞”。“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以趁早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为工作思路,以建立点-线-面层层责任包办为工作保障,以适时追踪解决进展、及时反馈为工作方法,做到谋事要实、解决要实、反馈要实,切实保障政策不再始终“走在路上”,实惠不再没有真正“落在身上”。

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自觉接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的监督。一方面,严以律己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主动落实、主动解决;另一方面严以用权,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自觉接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的监督,将权利运行阳光化,将办理进展阳光化,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防止台上台下两个形象、人前人后两种表现和“打埋伏”遮掩“不落实”的现象发生。

1.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问题缺少全面深刻的认识,没有处理好“潜绩”与“显绩”的关系,对领导关注的、要考核的“显绩”比较重视,对打基础、利民生的“潜绩”关注不够。比如在农民建房、交通出行、教育卫生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关注度和投入力度与群众需求相比仍相对不足。

2.有时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弱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慢慢与群众拉开距离,出现了脱离群众的问题。

3.联系基层、服务群众不深入,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遥控指挥,电话指示、文件指导,对分管领域出现的问题解决力度不够有力、不够彻底。

4.工作作风漂浮,工作不够务实,强行执行政策多,关心群众需求少,喜欢“和稀泥”。

5.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注重改善民生,建成了一批过去一直想建而未建的民生项目,但民生领域还有许多短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与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

6.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持久性认识不足,没有深刻领会脱贫攻坚工作给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没有认认真真将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我们当前工作的第一要务。

7.艰苦朴素作风、抵制不良风气的意志不够坚定,不能经常在内心深处和群众特别是生活困难群众进行换位思考。

8.深入基层与职工群众面对面的时间少,不愿意到矛盾多、困难多的地方去,只注重自己想了解什么,没有关心群众的诉求。

9.开展工作还没有完全从便利基层的角度考虑,满足于来什么事办什么事,有什么能力办什么事,为基层办事主要体现在给钱给物,真正关心体贴的少,尊重群众首创意识,发挥主体作用还不够。

10.部分工作方式方法与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运用新方式、新载体、新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

11.基层调查研究不深不透,对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掌握的还不够实、不够全面。

12.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机关工作,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办公,很少接触群众。最近几年,也没有花更多时间直接接触基层群众,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不尽了解,慢慢就与人民群众有了距离,没能与人民群众很好地打成一片。

13.不能很好地考虑工作对象的实际困难,没有能够做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第一优先考虑的地位,没有能够全力以赴地为群众着想,还没有真正在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比如在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上,了解的就多关心,不了解的就没有主动去帮助。

14.下基层与群众交流得少,没有沉下身子接地气,了解基层群众情况不全面,解决实际问题不及时,对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拓思路、出点子、尤其是调查研究不够,出于对分管部门的信任,就交由职能部门去解决,导致与群众的距离渐行渐远,不知不觉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15.工作中先后接触过一些集体访、越级访等信访案件,因个别群众的不合理诉求和过分要求,对信访群众一度抱有偏见,没有站在信访群众的立场和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正确看待和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

16.宗旨意识远没有践行在行动上,对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对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在工作上群众观念淡薄,看不到群众的首创精神,对基层鲜活的典型经验学习总结的不够,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指导工作主观意志成分多,为群众想的少、做的少,服务群众,缺乏真功夫。

17.“问计于民”的意识不够,没有完全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所急。

18.随着参加工作时间的增加,工作环境的变化,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沟通有所弱化,对群众的呼声困难了解不够,有时满足于完成服务发展、服务决策、服务落实,对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更多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考虑得不够多、做得不够好。

19.在处理加快发展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上,片面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在维护群众利益方面有所欠缺,对于群众关心的脱贫解困,教育医疗、便利出行、住房保障等民生问题上重视不够,没能时刻做到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

20.不能很好的处理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关系,有时产生了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思想误区;对群众的所思所想、冷暖疾苦不那么上心了,久而久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也就淡化了。

党办:

根据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安排和关于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方案有关精神安排,我支部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积极安排部署此项工作,确保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党支部做到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努力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工作,支部全体党员自愿注册志愿服务者,注册率100%,推进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增强党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就近参与郊区和xx景区到道路清雪工作,特别是景区到单位300米路段由于缺少管理,积雪较多,职工上班很不方便,急需清理,清理积雪同时还开展捡拾白色垃圾活动,全体党员发扬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清理工作中全体党员分片分段进行。其他支部同样也集中开展了春季爱国卫生运动,他们结合实际,就近到服务广场进行了彻底大扫除活动、捡拾白色垃圾、清除积雪活动,方便了车主,同时改善了环境。既净化了环境,又拉近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

通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增强了党员的凝聚力,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为进一步做好城市净化,营造美好家园做出了贡献,更重要的是为服务区、单位职工上下班带来方便,切实的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事。通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今后党支部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当做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开展起来,切实实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党员为群众办实事方面存在的问题范文

党员,即政党成员,是指同意党的纲领和政策,遵守党章,自愿入党的党员。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1、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贯彻、执行不够坚定,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的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足,不善于运用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透过事物表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不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2、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够牢固。表现在对待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和蔼,遇到当事人反复询问的问题时,缺乏耐心,没有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对待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由于私心作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有时因此产生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4、存在好人主义、形式主义思想。表现在处理问题时的原则性有待加强,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碍于情面,能不提的就不提,能不管的就不管,好人主义。有时有只求形式,不求落实的问题,具体制度的落实不够严谨,工作时只求是否做了,不求做得好坏。

5、工作纪律的自我约束方面有待加强。表现在有时有迟到早退的问题,工作着装有时不规范,有时在工作时间处理一些私人事务,特别是父亲患病治疗期间,因为照顾父亲部分影响了工作。

一是思想上对政治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平时虽然经常参加政治学习,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流于形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自己思想意识的更新与党的政策、方针脱节。

二是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足。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领会不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没有坚实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得失的衡量标准,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往往考虑个人得失较多,而忽略了群众的想法,这是工作中缺乏耐心的根本原因。换位思考还做的不够,不能站在劳资双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经常处于旁观者的位置解答咨询,处理工作。

三是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对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认识有不足,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的不够,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存在。另一方面,缺乏敬业精神,对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不能跟上国家劳动法建设的速度,有知识结构滞后的问题。

四是工作方法简单。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思考不深刻,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不能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问题,处理问题。

一是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公仆意识,真正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人民公仆的理论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加强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其次,站在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要求自己。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冲击。最后,要把为人民服务意识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做好各项工作。

二是加强自我改造,提高综合素质。首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务实基础,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其次,注重法律实务,将法律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提高案件处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最后,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请教。以高度工作责任感和踏实工作作风,严格、公正、文明地执法,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岗敬业的事业心,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扎实工作作风完成党和人民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中多动脑子想办法,做到既坚持原则又灵活主动,不做“老好人”。发扬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斗争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开拓工作新局面。

四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遵守工作纪律的标兵。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形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执行法律程序,严谨、规范、科学地做好各项工作。

五是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方针、政策,做一名合格的机关工作者。

1、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贯彻、执行不够坚定,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的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足,不善于运用马列主义、xxx思想和xxx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透过事物表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不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2、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够牢固。表现在对待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和蔼,遇到当事人反复询问的问题时,缺乏耐心,没有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对待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由于私心作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有时因此产生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4、存在好人主义、形式主义思想。表现在处理问题时的原则性有待加强,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碍于情面,能不提的就不提,能不管的就不管,好人主义。有时有只求形式,不求落实的问题,具体制度的落实不够严谨,工作时只求是否做了,不求做得好坏。

5、工作纪律的自我约束方面有待加强。表现在有时有迟到早退的问题,工作着装有时不规范,有时在工作时间处理一些私人事务,特别是父亲患病治疗期间,因为照顾父亲部分影响了工作。

一是思想上对政治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平时虽然经常参加政治学习,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流于形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自己思想意识的更新与党的政策、方针脱节。

二是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足。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领会不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没有坚实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得失的衡量标准,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往往考虑个人得失较多,而忽略了群众的想法,这是工作中缺乏耐心的根本原因。换位思考还做的不够,不能站在劳资双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经常处于旁观者的位置解答咨询,处理工作。

三是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对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认识有不足,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的不够,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存在。另一方面,缺乏敬业精神,对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不能跟上国家劳动法建设的速度,有知识结构滞后的问题。

四是工作方法简单。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思考不深刻,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不能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问题,处理问题。

一是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公仆意识,真正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人民公仆的理论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加强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其次,站在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要求自己。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冲击。最后,要把为人民服务意识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做好各项工作。

二是加强自我改造,提高综合素质。首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务实基础,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其次,注重法律实务,将法律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提高案件处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最后,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请教。以高度工作责任感和踏实工作作风,严格、公正、文明地执法,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岗敬业的事业心,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扎实工作作风完成党和人民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中多动脑子想办法,做到既坚持原则又灵活主动,不做“老好人”。发扬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斗争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开拓工作新局面。

四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遵守工作纪律的标兵。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形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执行法律程序,严谨、规范、科学地做好各项工作。

五是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方针、政策,做一名合格的机关工作者。

1.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问题缺少全面深刻的认识,没有处理好“潜绩”与“显绩”的关系,对领导关注的、要考核的“显绩”比较重视,对打基础、利民生的“潜绩”关注不够。比如在农民建房、交通出行、教育卫生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关注度和投入力度与群众需求相比仍相对不足。

2.有时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弱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慢慢与群众拉开距离,出现了脱离群众的问题。

3.联系基层、服务群众不深入,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遥控指挥,电话指示、文件指导,对分管领域出现的问题解决力度不够有力、不够彻底。

4.工作作风漂浮,工作不够务实,强行执行政策多,关心群众需求少,喜欢“和稀泥”。

5.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注重改善民生,建成了一批过去一直想建而未建的民生项目,但民生领域还有许多短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与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

6.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持久性认识不足,没有深刻领会脱贫攻坚工作给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没有认认真真将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我们当前工作的第一要务。

7.艰苦朴素作风、抵制不良风气的意志不够坚定,不能经常在内心深处和群众特别是生活困难群众进行换位思考。

8.深入基层与职工群众面对面的时间少,不愿意到矛盾多、困难多的地方去,只注重自己想了解什么,没有关心群众的诉求。

9.开展工作还没有完全从便利基层的角度考虑,满足于来什么事办什么事,有什么能力办什么事,为基层办事主要体现在给钱给物,真正关心体贴的少,尊重群众首创意识,发挥主体作用还不够。

10.部分工作方式方法与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运用新方式、新载体、新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

11.基层调查研究不深不透,对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掌握的还不够实、不够全面。

12.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机关工作,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办公,很少接触群众。最近几年,也没有花更多时间直接接触基层群众,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不尽了解,慢慢就与人民群众有了距离,没能与人民群众很好地打成一片。

13.不能很好地考虑工作对象的实际困难,没有能够做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第一优先考虑的地位,没有能够全力以赴地为群众着想,还没有真正在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比如在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上,了解的就多关心,不了解的就没有主动去帮助。

14.下基层与群众交流得少,没有沉下身子接地气,了解基层群众情况不全面,解决实际问题不及时,对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拓思路、出点子、尤其是调查研究不够,出于对分管部门的信任,就交由职能部门去解决,导致与群众的距离渐行渐远,不知不觉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15.工作中先后接触过一些集体访、越级访等信访案件,因个别群众的不合理诉求和过分要求,对信访群众一度抱有偏见,没有站在信访群众的立场和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正确看待和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

16.宗旨意识远没有践行在行动上,对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对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在工作上群众观念淡薄,看不到群众的首创精神,对基层鲜活的典型经验学习总结的不够,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指导工作主观意志成分多,为群众想的少、做的少,服务群众,缺乏真功夫。

17.“问计于民”的意识不够,没有完全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所急。

18.随着参加工作时间的增加,工作环境的变化,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沟通有所弱化,对群众的呼声困难了解不够,有时满足于完成服务发展、服务决策、服务落实,对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更多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考虑得不够多、做得不够好。

19.在处理加快发展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上,片面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在维护群众利益方面有所欠缺,对于群众关心的脱贫解困,教育医疗、便利出行、住房保障等民生问题上重视不够,没能时刻做到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

20.不能很好的处理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关系,有时产生了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思想误区;对群众的所思所想、冷暖疾苦不那么上心了,久而久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也就淡化了。

21.缺乏始终如一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有时自己内心认为只要落实了上级改善民生的“规定动作”“硬性政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广大群众就一定对党感恩、就一定拥护党的领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好。

22.总认为“为民发展”就要抓大放小,把工作重点放在大项目、大建设上,只要把经济指标搞上去了,群众生活就上去了,一切困难和问题就迎刃而解。于是无论是做决策还是办事情,考虑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多,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考虑的少,特别是深入到社区贫困家庭访贫问苦更少了。

23.平时下乡调研检查工作,尽量做到不打招呼、随机抽查,但是或早或晚都会回到城里,在乡镇居住的少,没有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不知不觉地在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上疏远了群众。

24.思想上对“依靠谁”认识不够深刻,有时自认为工作经历多,经验丰富,在碰到困难向基层干部和群众请教学习不够,不注意吸取群众首创的新鲜经验。

25.随着工作岗位的改变,与老百姓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不够,不自觉地开始与群众存在距离,导致工作中对基层干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简单化处理,没有很好地针对每个问题沉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途径。

26.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出现了抽象化、空洞化的倾向,“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有所懈怠,想问题、做决策虽然能够做到出于公心,但也并非完全没有追求个人口碑和自我实现的私心杂念。

27.为群众服务的宗旨意识有所淡化,虽然手机内存有上千名上访群众的号码,然而有时上访群众的诉求缺少耐心的解释和引导,没有坚定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标准。

28.在习惯上认为对党负责是宏观性要求,是硬任务;对人民负责是微观性标准,是软约束,特别是认为自身的提拔、任命、考核主要在上级,群众没有决定权,所以更多地考虑如何面对考核,对上“交账”,而对如何使上级精神落地生根,把要求部署转化为惩治腐败、切身维护群众利益方面的考虑较少。

29.基层调研不深入。自己联系×个乡镇、×个企业、×个社区,平时到这×个联系点去的多,到其他乡镇、企业去的少,深入农户家中走访了解情况的少,听汇报多、看实地少,存在“隔着玻璃看”的现象。

30.联系群众不紧密。与基层群众联系少,在抓工作、谋发展时,站在群众立场思考少,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不牢,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不多,对基层情况的了解和把握也不够全面准确。

31.工作方法较简单。开展群众工作的方式还是按部就班,在与时俱进地将群众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还有待提升。对群众基本需求等问题重视不够,解决办法不多,还只停留在“送钱、送物”上,帮助基层和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力度不大。

32.听不进意见。下级和职工群众的话听不进去,有时下级和职工群众汇报工作、反应情况时,不是耐心细致听取对方的陈述,不让下级把话说完,就劈头盖脸的把下级和职工训斥一顿。结果是下级有话不敢说,有不同意见不敢反应,干群之间的鸿沟也就越来越深。

33.调研不深入。在工作遇到特别棘手的问题时,不是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职工群众中,摸清问题的原因,找准问题内在关系,从而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而是盲目的拍脑袋定板,拍板的方案即缺乏科学性,让执行者左右为难不说,严重时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34.对下负责少。实际工作中,不折不扣的完成上级组织和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不差分毫的贯彻领导的意图,领导一句话语、一个眼神自己就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怎样能干好,但是,有时对于职工和群众反映的情况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有时甚至不顾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去满足对领导的高度负责。

35.科学决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同志在重大决策中充分倾听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不够,对部门和基层干部提要求多、布置任务多,对思想、工作和生活关心少,在工作方式方法上需要改进。

36.没有落实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工作精力用于开会和日常事务过多,用于联系群众、联系基层时间不够;在办公室、会议室多,下基层入农家不够;听单位领导汇报比较多,与一般干部及群众接触不够;主观意愿成份多,广泛听取同事、群众意见不够。没有很好地发掘群众的首创精神,没有做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老师、当亲人、当英雄,政绩观、群众观有所偏离,过于追求发展,考虑名次,有所忽视民生改善和百姓诉求,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方面力度不大。

37.在工作决策部署和精力投放上,偏重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经济工作,对民生改善、社会事业投入精力偏少。

38.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上,还没有完全从群众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出发,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不够。

39.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被动解决多、主动解决少,解民难、纾民困、化民忧的工作力度还需要加大。

40.对全县困难群体,还停留在解决基本生活保障层面,多数是安排有关部门按政策搞好救助,逢年过节走访慰问,深入跟踪帮扶少,“群众提出要求、党政解决问题、群众进行评价”的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41.调查研究不够深入,虽然也经常深入村居,但是由于调研时间限制,与群众沟通交流不深入细致,有时候只注重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没有关注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对一些深层次问题挖掘不够,分析不透,没有真正做到解剖麻雀、举一反三。

42.随着阅历增长、环境变化,不自觉地在思想深处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认识出现模糊,潜意识中在处理对上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关系上出现偏差,以至在工作中考虑上级满意不满意的时候多一些,考虑群众高兴不高兴的时候就相对少一些。群众观念淡化、为民情怀弱化,没有实实在在地站在贫困群众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也就不能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

43.在工作和生活中缺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意识,没有树牢群众立场和群众观念,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结合分管工作,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较少,对实际情况掌握不全面、不准确。听取群众意见不多,工作争先创优意识不强,还不够积极主动。

44.自己认为来自于基层,对问题比较了解,对情况比较熟悉,因而,不能很好地考虑工作对象的实际困难,没有能够做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第一优先考虑的地位,没有能够全力以赴地为群众着想,还没有真正在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

45.没有始终如一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有时自己内心认为只要落实了上级改善民生的“规定动作”、“硬性政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广大群众就一定对党感恩、就一定拥护党的领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好。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具体问题抓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群众最痛恨的不是上面没有惠民举措,而是政策始终“走在路上”,服务始终“停在嘴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造成“末梢堵塞”,这就是所谓的存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如今,正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因此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了当务之急。

学风不正,学用脱节是造成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根本原因。通过第一阶段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找出存在学风不正,学用脱节,造成政策始终“走在路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造成“末梢堵塞”的现象。

表里不一,纪律松懈是造成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主要原因。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视规定为无物,使制度形同虚设;“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实用主义,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言行不一,台上台下两个形象,人前人后两种表现。

脱离实际,敷衍塞责是造成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主观原因。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不以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充分了解基层实际为出发点,抓落实搞“上下一般粗”,基层难落实、难见效;“打埋伏”遮掩“不落实”,甚至搞移花接木;抓工作始终慢半拍,不催不办、不推不动,办起事来也拖拖拉拉。

一是增强党性修养,把讲的和做的有机统一起来。“我们领导者的责任,首先要正确决策、在决策作出以后,就要狠抓落实,干实事,求实效,不尚空谈。”而要抓好工作落实,就要以增强党性为有力抓手,端正学风。按照“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群众讲身边事”的方法,通过一面“吃透”方针、政策、路线、讲话精神,一面“吃透”工作实际,把向上负责和向下负责有机结合,做到知行合一,使政策不再始终“走在路上”,实惠不再没有真正“落在身上”。

二是建立健全责任落实制度,适时追踪解决进展,及时反馈群众,打通“末梢堵塞”。“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以趁早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为工作思路,以建立点-线-面层层责任包办为工作保障,以适时追踪解决进展、及时反馈为工作方法,做到谋事要实、解决要实、反馈要实,切实保障政策不再始终“走在路上”,实惠不再没有真正“落在身上”。

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自觉接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的监督。一方面,严以律己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主动落实、主动解决;另一方面严以用权,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自觉接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的监督,将权利运行阳光化,将办理进展阳光化,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防止台上台下两个形象、人前人后两种表现和“打埋伏”遮掩“不落实”的现象发生。

1.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问题缺少全面深刻的认识,没有处理好“潜绩”与“显绩”的关系,对领导关注的、要考核的“显绩”比较重视,对打基础、利民生的“潜绩”关注不够。比如在农民建房、交通出行、教育卫生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关注度和投入力度与群众需求相比仍相对不足。

2.有时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弱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慢慢与群众拉开距离,出现了脱离群众的问题。

3.联系基层、服务群众不深入,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遥控指挥,电话指示、文件指导,对分管领域出现的问题解决力度不够有力、不够彻底。

4.工作作风漂浮,工作不够务实,强行执行政策多,关心群众需求少,喜欢“和稀泥”。

5.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注重改善民生,建成了一批过去一直想建而未建的民生项目,但民生领域还有许多短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与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

6.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持久性认识不足,没有深刻领会脱贫攻坚工作给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没有认认真真将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我们当前工作的第一要务。

7.艰苦朴素作风、抵制不良风气的意志不够坚定,不能经常在内心深处和群众特别是生活困难群众进行换位思考。

8.深入基层与职工群众面对面的时间少,不愿意到矛盾多、困难多的地方去,只注重自己想了解什么,没有关心群众的诉求。

9.开展工作还没有完全从便利基层的角度考虑,满足于来什么事办什么事,有什么能力办什么事,为基层办事主要体现在给钱给物,真正关心体贴的少,尊重群众首创意识,发挥主体作用还不够。

10.部分工作方式方法与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运用新方式、新载体、新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

11.基层调查研究不深不透,对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掌握的还不够实、不够全面。

12.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机关工作,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办公,很少接触群众。最近几年,也没有花更多时间直接接触基层群众,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不尽了解,慢慢就与人民群众有了距离,没能与人民群众很好地打成一片。

13.不能很好地考虑工作对象的实际困难,没有能够做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第一优先考虑的地位,没有能够全力以赴地为群众着想,还没有真正在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比如在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上,了解的就多关心,不了解的就没有主动去帮助。

14.下基层与群众交流得少,没有沉下身子接地气,了解基层群众情况不全面,解决实际问题不及时,对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拓思路、出点子、尤其是调查研究不够,出于对分管部门的信任,就交由职能部门去解决,导致与群众的距离渐行渐远,不知不觉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15.工作中先后接触过一些集体访、越级访等信访案件,因个别群众的不合理诉求和过分要求,对信访群众一度抱有偏见,没有站在信访群众的立场和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正确看待和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

16.宗旨意识远没有践行在行动上,对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对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在工作上群众观念淡薄,看不到群众的首创精神,对基层鲜活的典型经验学习总结的不够,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指导工作主观意志成分多,为群众想的少、做的少,服务群众,缺乏真功夫。

17.“问计于民”的意识不够,没有完全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所急。

18.随着参加工作时间的增加,工作环境的变化,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沟通有所弱化,对群众的呼声困难了解不够,有时满足于完成服务发展、服务决策、服务落实,对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更多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考虑得不够多、做得不够好。

19.在处理加快发展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上,片面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在维护群众利益方面有所欠缺,对于群众关心的脱贫解困,教育医疗、便利出行、住房保障等民生问题上重视不够,没能时刻做到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

20.不能很好的处理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关系,有时产生了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思想误区;对群众的所思所想、冷暖疾苦不那么上心了,久而久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也就淡化了。

21.缺乏始终如一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有时自己内心认为只要落实了上级改善民生的“规定动作”“硬性政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广大群众就一定对党感恩、就一定拥护党的领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好。

22.总认为“为民发展”就要抓大放小,把工作重点放在大项目、大建设上,只要把经济指标搞上去了,群众生活就上去了,一切困难和问题就迎刃而解。于是无论是做决策还是办事情,考虑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多,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考虑的少,特别是深入到社区贫困家庭访贫问苦更少了。

23.平时下乡调研检查工作,尽量做到不打招呼、随机抽查,但是或早或晚都会回到城里,在乡镇居住的少,没有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不知不觉地在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上疏远了群众。

24.思想上对“依靠谁”认识不够深刻,有时自认为工作经历多,经验丰富,在碰到困难向基层干部和群众请教学习不够,不注意吸取群众首创的新鲜经验。

25.随着工作岗位的改变,与老百姓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不够,不自觉地开始与群众存在距离,导致工作中对基层干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简单化处理,没有很好地针对每个问题沉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途径。

26.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出现了抽象化、空洞化的倾向,“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有所懈怠,想问题、做决策虽然能够做到出于公心,但也并非完全没有追求个人口碑和自我实现的私心杂念。

27.为群众服务的宗旨意识有所淡化,虽然手机内存有上千名上访群众的号码,然而有时上访群众的诉求缺少耐心的解释和引导,没有坚定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标准。

28.在习惯上认为对党负责是宏观性要求,是硬任务;对人民负责是微观性标准,是软约束,特别是认为自身的提拔、任命、考核主要在上级,群众没有决定权,所以更多地考虑如何面对考核,对上“交账”,而对如何使上级精神落地生根,把要求部署转化为惩治腐败、切身维护群众利益方面的考虑较少。

29.基层调研不深入。自己联系×个乡镇、×个企业、×个社区,平时到这×个联系点去的多,到其他乡镇、企业去的少,深入农户家中走访了解情况的少,听汇报多、看实地少,存在“隔着玻璃看”的现象。

30.联系群众不紧密。与基层群众联系少,在抓工作、谋发展时,站在群众立场思考少,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不牢,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不多,对基层情况的了解和把握也不够全面准确。

31.工作方法较简单。开展群众工作的方式还是按部就班,在与时俱进地将群众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还有待提升。对群众基本需求等问题重视不够,解决办法不多,还只停留在“送钱、送物”上,帮助基层和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力度不大。

32.听不进意见。下级和职工群众的话听不进去,有时下级和职工群众汇报工作、反应情况时,不是耐心细致听取对方的陈述,不让下级把话说完,就劈头盖脸的把下级和职工训斥一顿。结果是下级有话不敢说,有不同意见不敢反应,干群之间的鸿沟也就越来越深。

33.调研不深入。在工作遇到特别棘手的问题时,不是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职工群众中,摸清问题的原因,找准问题内在关系,从而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而是盲目的拍脑袋定板,拍板的方案即缺乏科学性,让执行者左右为难不说,严重时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34.对下负责少。实际工作中,不折不扣的完成上级组织和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不差分毫的贯彻领导的意图,领导一句话语、一个眼神自己就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怎样能干好,但是,有时对于职工和群众反映的情况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有时甚至不顾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去满足对领导的高度负责。

35.科学决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同志在重大决策中充分倾听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不够,对部门和基层干部提要求多、布置任务多,对思想、工作和生活关心少,在工作方式方法上需要改进。

36.没有落实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工作精力用于开会和日常事务过多,用于联系群众、联系基层时间不够;在办公室、会议室多,下基层入农家不够;听单位领导汇报比较多,与一般干部及群众接触不够;主观意愿成份多,广泛听取同事、群众意见不够。没有很好地发掘群众的首创精神,没有做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老师、当亲人、当英雄,政绩观、群众观有所偏离,过于追求发展,考虑名次,有所忽视民生改善和百姓诉求,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方面力度不大。

37.在工作决策部署和精力投放上,偏重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经济工作,对民生改善、社会事业投入精力偏少。

38.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上,还没有完全从群众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出发,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不够。

39.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被动解决多、主动解决少,解民难、纾民困、化民忧的工作力度还需要加大。

40.对全县困难群体,还停留在解决基本生活保障层面,多数是安排有关部门按政策搞好救助,逢年过节走访慰问,深入跟踪帮扶少,“群众提出要求、党政解决问题、群众进行评价”的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近期,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就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出安排部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真正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就要解决好“问题清单”。

存在问题一:思想滑坡,宗旨不牢。有的干部干工作,只管领导满意,不求群众认可,存在“唯上唯权”的错误思想。宗旨意识树得不牢,没有真正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

整改措施: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真心实意排忧解难。“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要牢固树立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要把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的“表情包”当作检验工作的“晴雨表”。聚焦群众反映最强烈、期盼最热烈、关心最集中的问题,第一时间认真研究解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存在问题二:心浮气躁,虚与委蛇。有的干部将“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口号喊得震天响,落实起来轻飘飘。在群众面前做做样子、拍拍照片、写写简报就交差了事,导致好事办得不实,实事办成形式。

整改措施:沉下心来深入一线,求真务实解决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扑下身子、沉下心来,下高楼、出深院,走进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居民社区,与群众深入交流,要看得到群众的衣食住行,看得清基层的发展建设,看得懂百姓的精神面貌,做到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始终以问题导向,重点梳理“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和“原地打转”的老问题,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对照问题一项一项定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实,不达目的不放松,不见成效不收手。

存在问题三:本领恐慌,能力不足。有的干部在面对问题时,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难以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针对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加强学习,优化知识结构,克服本领恐慌,力争成为一名理论深、业务精、眼界宽的干部。要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努力担当作为,把学到的知识用于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之中,做到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为民办实事、联系服务群众的“累累硕果”。

为群众办实事方面存在的问题

2021年4月,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发布了《关于开展党史实践活动工作计划的通知》“我为群众办实事”,是哪家公司发起了这项计划我为群众办实事”安排和部署实践活动。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担当就是责任,一个领导干部好不好,很重要的一条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领导干部是党执政为民的骨干,肩上责任重大,担当义不容辞,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

当前,党的干部队伍总的是好的,大多数领导干部锐意进取职、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屡创佳绩,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但也有-些领导干部担当精神差,在履职尽责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不敢负责,在位不作为,习惯于混日子、保官帽,对职责范围内该定的事因怕担责而不敢拍板,该出面解决的事因怕冒风险而畏首畏尾、推诿拖延,贻误工作。有的看似敢作为,不守规矩、不循规律,甚至为了个人升迁而大搞不切实际、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有的喊着要担当、负责,其实却说得多、干得少,习惯于摆样作秀,表面上热热闹闹,实则收效甚微,贻误发展良机。凡此种种,归根到底都是由于权力观错位、政绩观扭曲造成的。解决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讲,各级领导干部就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要求,做真正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好干部。

做个敢于担当的好干部,首先就要锤炼坚强的党性。坚强的党性,是敢于担当的精神之“钙”。领导干部要增强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责任重于泰山,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充分认识为民造福是共产党人的天职、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实现中国梦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使命、完成好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是每一个领导干部的本职,才能毫不懈怠、夙夜在公、顽强拼搏,卓有成效地干好本职工作。只有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气概勇往直前,才能逢山开路、遇河架桥,敢啃硬骨头、.敢碰难题,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担当,既要见精神,更要见行动,增强敢于担当的自觉,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做,该负的责冒着风险也要负。做个敢于担当的好干部,离不开过硬本领的培养。担当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这既得有善于谋事的素质,注重深入调研、集思广益,了解实际,把握问题的实质,根据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同时,也得有抓好落实的能力,具体体现在,善于科学部署,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围绕共同目标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善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克服-切消极因.素,形成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生动活泼、纪律严明的可喜局面。做个敢于担当的好干部,还得养成务实的作风。千担当、万担当,光说不练、干不出实绩就是没有担当。作为领导干部,怎么体现“三严三实”?就是用好的作风来办实事、求实效,多做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实事,不做只为给自己留名、替自己立碑的虚功。在具体工作中,最需要脚踏实地、接续前进,如果每个领导班子成员、每个领导干部都能坚持.新官也要理旧账*-张蓝图画到底”,像接力赛跑那.样,这样的持续奋斗该会迸发出多大的能力?当然,不管怎么干,都得保证一条:干净干事、清正廉洁。

营造敢于担当的干事创业环境,各级党组织责无旁贷。对敢担当、求实效、成绩大的干部,就该大胆选拔使用,旗帜鲜明地为之鼓劲撑腰,当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当他们遇到挫折时给予鼓励宽慰,当他们受到非议时则加强引导。对那些平时工作中不负责任、关键时刻退缩不前的干部,应当批评教育,促其改正,必要时进行组织调整,认真解决好为官不为”的问题。

自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为了认真抓好第二阶段的工作,我校成立了由姚校长为组长的自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对照“五个方面的自查要求,带头自查,带头征求意见,落实责任,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先从领导班子成员查起,然后到每--位教职工,分层分级组织进行。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逐项逐条展开自查,找出差距广泛听取意见,真诚采纳意见和建议。

1、行政班子说职责。

讨论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并对职责范围进行了局部调整。会上,大家还一致认为,作为组织者、管理者,必须从传统办学观念中解放出来,增强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

2、班主任说职责。

班主任首先分年级组,集中围绕带好一个班,教好每一个学生,联系好每一个家庭来谈体会,谈师德,谈职责。大家普遍认为,班主任职责在于调查研究学生情况,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思想品德情况,学习情况,身体情况,以及个性心理特点、兴趣特长,做好家访工作;组织管理班级集体,班主任要依据教育方针、教育任务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本班集体建设的目标,建立班级常规,培养良好的班风,搞好班主任如下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协调教育力量,沟通各种渠道,要负责联系和组织科任教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协调各种活动和课业负担,联系本班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支持、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要订好班主任计划,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做好总结工作。会后要求每一位班主任撰写自查自纠报告。

3、科任教师说职责。

科任教师分备课组开展了履职情况汇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然后分科组围绕“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改好每一本作业”来谈体会,谈师德,谈职责。大家一致认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突出特色,是每一位教师的历史使命。

我校把加强执行力的学习贯穿始终,召开由年级组长、教研组参加的会议,重温教育局和学校下发的相关文件的精神,深入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多法从教的观念,为自查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我校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教职工讲清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意义,是为了更好的为学校、为教师、为学生服务,讲明我们改进工作、把各种责任落到实处的诚心和决心,取得教职工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以真心换真诚。

自查工作开展以后,我们在继续完善现有岗位制度的基础上,认真梳理现有的责任制度和岗位职责。梳理内容包括:下达给各年级组的工作任务指标:各处制定的岗位职责、工作规范、廉政建设、师德师风、绩效考核、责任追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1、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贯彻、执行不够坚定,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的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足,不善于运用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透过事物表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不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2、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够牢固。表现在对待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和蔼,遇到当事人反复询问的问题时,缺乏耐心,没有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对待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由于私心作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有时因此产生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4、存在好人主义、形式主义思想。表现在处理问题时的原则性有待加强,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碍于情面,能不提的就不提,能不管的就不管,好人主义。有时有只求形式,不求落实的问题,具体制度的落实不够严谨,工作时只求是否做了,不求做得好坏。

5、工作纪律的自我约束方面有待加强。表现在有时有迟到早退的问题,工作着装有时不规范,有时在工作时间处理一些私人事务,特别是父亲患病治疗期间,因为照顾父亲部分影响了工作。

一是思想上对政治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平时虽然经常参加政治学习,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流于形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自己思想意识的更新与党的政策、方针脱节。

二是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足。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领会不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没有坚实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得失的衡量标准,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往往考虑个人得失较多,而忽略了群众的想法,这是工作中缺乏耐心的根本原因。换位思考还做的不够,不能站在劳资双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经常处于旁观者的位置解答咨询,处理工作。

三是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对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认识有不足,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的不够,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存在。另一方面,缺乏敬业精神,对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不能跟上国家劳动法建设的速度,有知识结构滞后的问题。

四是工作方法简单。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思考不深刻,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不能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问题,处理问题。

一是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公仆意识,真正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人民公仆的理论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加强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其次,站在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要求自己。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冲击。最后,要把为人民服务意识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做好各项工作。

二是加强自我改造,提高综合素质。首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务实基础,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其次,注重法律实务,将法律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提高案件处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最后,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请教。以高度工作责任感和踏实工作作风,严格、公正、文明地执法,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岗敬业的事业心,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扎实工作作风完成党和人民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中多动脑子想办法,做到既坚持原则又灵活主动,不做“老好人”。发扬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斗争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开拓工作新局面。

四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遵守工作纪律的标兵。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形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执行法律程序,严谨、规范、科学地做好各项工作。

五是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方针、政策,做一名合格的机关工作者。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xx镇多措并举,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突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立足群众需求,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动员部署有“速度”xx镇先后召开党委会、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和中心组学习交流研讨会,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动员部署。党建办牵头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方案,广泛动员镇机关、镇直单位、各村党员志愿者,亮身份、做表率、当先锋,以多种形式深入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把密切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作为实践活动的根本,全面解决好群众各类问题。

二、便民服务有“力度”围绕党建引领民生工程重点工作,联合镇二级机构及各镇直单位,通过为民服务中心及时帮助群众解决等上学、就医等生活难题x件。为提高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的群众知晓率,切实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力量,通过线上发动、上门宣传、广泛联系、重点对接等形式,引导辖区居民积极接种新冠疫苗,确保疫苗接种工作全面铺开,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三、志愿送暖有“温度”广泛发动全镇x个村组建志愿服务队,汇集x余名在职党员志愿者,以主题实践、固定党日等形式,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环境整治、健康义诊、法律政策科普等志愿服务活动x余场。活动中,志愿者们身着红马甲,进田间地头、走进困难家庭,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心贴心纾困解难,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为群众送关怀、送服务、送温暖,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内生动力,实现基层志愿服务既有高度又有温度,既接地气又聚人气。

四、宣传教育有“深度”采取会议宣传和送教上门学习教育宣传模式。利用“xx发布”深入宣传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安排部署和具体举措,广泛报道全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工作动态、进展成效及热烈反响,截至目前已发布党史学习教育信息x余篇,累计浏览量达x余次。组织镇直单位、各村结合实际,充分利用“xx干部教育在线”、“学习强国”等学习载体进行学习。组织xx初中、各村小学通过主题升旗仪式、主题班会、主题思政课等方式,讲述解读党的故事,让红色精神厚植于青少年心中。

五、服务发展有“广度”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涉民生重点领域工作紧密结合,让办实事成果切实服务于全镇经济社会发展。xx镇上报第一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事项,均在实施中。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具体问题抓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群众最痛恨的不是上面没有惠民举措,而是政策始终“走在路上”,服务始终“停在嘴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造成“末梢堵塞”,这就是所谓的存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如今,正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因此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了当务之急。

学风不正,学用脱节是造成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根本原因。通过第一阶段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找出存在学风不正,学用脱节,造成政策始终“走在路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造成“末梢堵塞”的现象。

表里不一,纪律松懈是造成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主要原因。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视规定为无物,使制度形同虚设;“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实用主义,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言行不一,台上台下两个形象,人前人后两种表现。

脱离实际,敷衍塞责是造成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主观原因。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不以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充分了解基层实际为出发点,抓落实搞“上下一般粗”,基层难落实、难见效;“打埋伏”遮掩“不落实”,甚至搞移花接木;抓工作始终慢半拍,不催不办、不推不动,办起事来也拖拖拉拉。

一是增强党性修养,把讲的和做的有机统一起来。“我们领导者的责任,首先要正确决策、在决策作出以后,就要狠抓落实,干实事,求实效,不尚空谈。”而要抓好工作落实,就要以增强党性为有力抓手,端正学风。按照“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群众讲身边事”的方法,通过一面“吃透”方针、政策、路线、讲话精神,一面“吃透”工作实际,把向上负责和向下负责有机结合,做到知行合一,使政策不再始终“走在路上”,实惠不再没有真正“落在身上”。

二是建立健全责任落实制度,适时追踪解决进展,及时反馈群众,打通“末梢堵塞”。“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以趁早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为工作思路,以建立点-线-面层层责任包办为工作保障,以适时追踪解决进展、及时反馈为工作方法,做到谋事要实、解决要实、反馈要实,切实保障政策不再始终“走在路上”,实惠不再没有真正“落在身上”。

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自觉接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的监督。一方面,严以律己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主动落实、主动解决;另一方面严以用权,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自觉接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的监督,将权利运行阳光化,将办理进展阳光化,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防止台上台下两个形象、人前人后两种表现和“打埋伏”遮掩“不落实”的现象发生。

1.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问题缺少全面深刻的认识,没有处理好“潜绩”与“显绩”的关系,对领导关注的、要考核的“显绩”比较重视,对打基础、利民生的“潜绩”关注不够。比如在农民建房、交通出行、教育卫生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关注度和投入力度与群众需求相比仍相对不足。

2.有时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弱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慢慢与群众拉开距离,出现了脱离群众的问题。

3.联系基层、服务群众不深入,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遥控指挥,电话指示、文件指导,对分管领域出现的问题解决力度不够有力、不够彻底。

4.工作作风漂浮,工作不够务实,强行执行政策多,关心群众需求少,喜欢“和稀泥”。

5.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注重改善民生,建成了一批过去一直想建而未建的民生项目,但民生领域还有许多短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与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

6.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持久性认识不足,没有深刻领会脱贫攻坚工作给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没有认认真真将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我们当前工作的第一要务。

7.艰苦朴素作风、抵制不良风气的意志不够坚定,不能经常在内心深处和群众特别是生活困难群众进行换位思考。

8.深入基层与职工群众面对面的时间少,不愿意到矛盾多、困难多的地方去,只注重自己想了解什么,没有关心群众的诉求。

9.开展工作还没有完全从便利基层的角度考虑,满足于来什么事办什么事,有什么能力办什么事,为基层办事主要体现在给钱给物,真正关心体贴的少,尊重群众首创意识,发挥主体作用还不够。

10.部分工作方式方法与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运用新方式、新载体、新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

11.基层调查研究不深不透,对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掌握的还不够实、不够全面。

12.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机关工作,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办公,很少接触群众。最近几年,也没有花更多时间直接接触基层群众,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不尽了解,慢慢就与人民群众有了距离,没能与人民群众很好地打成一片。

13.不能很好地考虑工作对象的实际困难,没有能够做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第一优先考虑的地位,没有能够全力以赴地为群众着想,还没有真正在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比如在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上,了解的就多关心,不了解的就没有主动去帮助。

14.下基层与群众交流得少,没有沉下身子接地气,了解基层群众情况不全面,解决实际问题不及时,对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拓思路、出点子、尤其是调查研究不够,出于对分管部门的信任,就交由职能部门去解决,导致与群众的距离渐行渐远,不知不觉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15.工作中先后接触过一些集体访、越级访等信访案件,因个别群众的不合理诉求和过分要求,对信访群众一度抱有偏见,没有站在信访群众的立场和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正确看待和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

16.宗旨意识远没有践行在行动上,对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对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在工作上群众观念淡薄,看不到群众的首创精神,对基层鲜活的典型经验学习总结的不够,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指导工作主观意志成分多,为群众想的少、做的少,服务群众,缺乏真功夫。

17.“问计于民”的意识不够,没有完全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所急。

18.随着参加工作时间的增加,工作环境的变化,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沟通有所弱化,对群众的呼声困难了解不够,有时满足于完成服务发展、服务决策、服务落实,对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更多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考虑得不够多、做得不够好。

19.在处理加快发展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上,片面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在维护群众利益方面有所欠缺,对于群众关心的脱贫解困,教育医疗、便利出行、住房保障等民生问题上重视不够,没能时刻做到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

20.不能很好的处理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关系,有时产生了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思想误区;对群众的所思所想、冷暖疾苦不那么上心了,久而久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也就淡化了。

21.缺乏始终如一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有时自己内心认为只要落实了上级改善民生的“规定动作”“硬性政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广大群众就一定对党感恩、就一定拥护党的领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好。

22.总认为“为民发展”就要抓大放小,把工作重点放在大项目、大建设上,只要把经济指标搞上去了,群众生活就上去了,一切困难和问题就迎刃而解。于是无论是做决策还是办事情,考虑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多,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考虑的少,特别是深入到社区贫困家庭访贫问苦更少了。

23.平时下乡调研检查工作,尽量做到不打招呼、随机抽查,但是或早或晚都会回到城里,在乡镇居住的少,没有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不知不觉地在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上疏远了群众。

24.思想上对“依靠谁”认识不够深刻,有时自认为工作经历多,经验丰富,在碰到困难向基层干部和群众请教学习不够,不注意吸取群众首创的新鲜经验。

25.随着工作岗位的改变,与老百姓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不够,不自觉地开始与群众存在距离,导致工作中对基层干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简单化处理,没有很好地针对每个问题沉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途径。

26.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出现了抽象化、空洞化的倾向,“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有所懈怠,想问题、做决策虽然能够做到出于公心,但也并非完全没有追求个人口碑和自我实现的私心杂念。

27.为群众服务的宗旨意识有所淡化,虽然手机内存有上千名上访群众的号码,然而有时上访群众的诉求缺少耐心的解释和引导,没有坚定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标准。

28.在习惯上认为对党负责是宏观性要求,是硬任务;对人民负责是微观性标准,是软约束,特别是认为自身的提拔、任命、考核主要在上级,群众没有决定权,所以更多地考虑如何面对考核,对上“交账”,而对如何使上级精神落地生根,把要求部署转化为惩治腐败、切身维护群众利益方面的考虑较少。

29.基层调研不深入。自己联系×个乡镇、×个企业、×个社区,平时到这×个联系点去的多,到其他乡镇、企业去的少,深入农户家中走访了解情况的少,听汇报多、看实地少,存在“隔着玻璃看”的现象。

30.联系群众不紧密。与基层群众联系少,在抓工作、谋发展时,站在群众立场思考少,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不牢,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不多,对基层情况的了解和把握也不够全面准确。

31.工作方法较简单。开展群众工作的方式还是按部就班,在与时俱进地将群众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还有待提升。对群众基本需求等问题重视不够,解决办法不多,还只停留在“送钱、送物”上,帮助基层和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力度不大。

32.听不进意见。下级和职工群众的话听不进去,有时下级和职工群众汇报工作、反应情况时,不是耐心细致听取对方的陈述,不让下级把话说完,就劈头盖脸的把下级和职工训斥一顿。结果是下级有话不敢说,有不同意见不敢反应,干群之间的鸿沟也就越来越深。

33.调研不深入。在工作遇到特别棘手的问题时,不是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职工群众中,摸清问题的原因,找准问题内在关系,从而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而是盲目的拍脑袋定板,拍板的方案即缺乏科学性,让执行者左右为难不说,严重时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34.对下负责少。实际工作中,不折不扣的完成上级组织和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不差分毫的贯彻领导的意图,领导一句话语、一个眼神自己就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怎样能干好,但是,有时对于职工和群众反映的情况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有时甚至不顾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去满足对领导的高度负责。

35.科学决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同志在重大决策中充分倾听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不够,对部门和基层干部提要求多、布置任务多,对思想、工作和生活关心少,在工作方式方法上需要改进。

36.没有落实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工作精力用于开会和日常事务过多,用于联系群众、联系基层时间不够;在办公室、会议室多,下基层入农家不够;听单位领导汇报比较多,与一般干部及群众接触不够;主观意愿成份多,广泛听取同事、群众意见不够。没有很好地发掘群众的首创精神,没有做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老师、当亲人、当英雄,政绩观、群众观有所偏离,过于追求发展,考虑名次,有所忽视民生改善和百姓诉求,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方面力度不大。

37.在工作决策部署和精力投放上,偏重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经济工作,对民生改善、社会事业投入精力偏少。

38.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上,还没有完全从群众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出发,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不够。

39.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被动解决多、主动解决少,解民难、纾民困、化民忧的工作力度还需要加大。

40.对全县困难群体,还停留在解决基本生活保障层面,多数是安排有关部门按政策搞好救助,逢年过节走访慰问,深入跟踪帮扶少,“群众提出要求、党政解决问题、群众进行评价”的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41.调查研究不够深入,虽然也经常深入村居,但是由于调研时间限制,与群众沟通交流不深入细致,有时候只注重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没有关注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对一些深层次问题挖掘不够,分析不透,没有真正做到解剖麻雀、举一反三。

42.随着阅历增长、环境变化,不自觉地在思想深处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认识出现模糊,潜意识中在处理对上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关系上出现偏差,以至在工作中考虑上级满意不满意的时候多一些,考虑群众高兴不高兴的时候就相对少一些。群众观念淡化、为民情怀弱化,没有实实在在地站在贫困群众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也就不能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

43.在工作和生活中缺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意识,没有树牢群众立场和群众观念,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结合分管工作,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较少,对实际情况掌握不全面、不准确。听取群众意见不多,工作争先创优意识不强,还不够积极主动。

44.自己认为来自于基层,对问题比较了解,对情况比较熟悉,因而,不能很好地考虑工作对象的实际困难,没有能够做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第一优先考虑的地位,没有能够全力以赴地为群众着想,还没有真正在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

45.没有始终如一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有时自己内心认为只要落实了上级改善民生的“规定动作”、“硬性政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广大群众就一定对党感恩、就一定拥护党的领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好。

党员教育治理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党员的教育治理,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成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下面,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方针。建党8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党员队伍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熟悉到,由于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党员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对党员教育治理的重要性熟悉不够。一些基层党组织抓党员教育治理工作思路不清,措施不力;有些基层党组织片面强调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忙,疏于对党员的教育治理。二是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一些党员,不愿走在群众的前面,热衷于象普通群众那样随大流;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怕得罪人,难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三是党员党性观念淡薄。有的党员消极落后,不愿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交纳党费,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有些“党员不像党员”,甚至与党组织讨价还价。四是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少数党员革命意志衰退,信仰动摇,对政治教育有抵触情绪。有的思想出现庸俗化,混淆了党员和一般群众的区别,党员的先进性无从谈起。五是宗旨意识弱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党员的党性意识淡漠。他们不能很好地践行党的宗旨,嘴上经常说为人民服务,实际上却不愿为人民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利用共产党员的身份谋私利,捞好处。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员队伍出入不畅,造成党员队伍整体素质难以提高。在“入”的方面,一些基层党委对发展党员工作热衷于定指标、下任务,片面追求数量,忽视了发展党员的质量。在“出”的方面,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基本流于形式。许多党组织在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中,怕得罪人,不敢进行评议,即使评议出来,对那些“三不”党员和其他不合格党员处理也软弱无力。

(二)党员治理机制滞后,造成对流动党员难于有效治理。一是流动党员的流入地党组织不愿接收,流动党员不愿受治理。二是改制企业、破产倒闭企业党组织不健全,不能正常开展工作,使下岗职工党员无法过组织生活。三是下岗职工党员返回家乡、外出务工党员不断增多。四是离退休党员逐年增多,退休后返回家乡、居住外地的不少,流动性增强。

(三)党员教育形式单一化,造成党教工作效果削弱。一是组织生活单一化。“三会一课”和组织生活会往往是走形式,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二是教育模式的单一化。在党员教育上没有考虑不同党员的年龄、文化、职业的特点,教育形式比较单一,效果很一般。

(四)党员缺乏有效监督,造成一些党员放任自流,甚至出现违法乱纪行为。对党员的监督一般只停留在面上的警示上。党员监督的社会体系也不完善,民主监督气氛不浓。许多人还存在不敢监督的问题。

二、积极探索新机制、新办法,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党员教育治理工作的实效性。

(一)创新发展党员工作机制,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要从抓源头入手,牢牢把住新发展党员的质量关。一是实行发展党员全程公示制。每次公示的时间不少于10天。党委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箱,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实行发展党员预审制。主要看预备发展的党员的程序是否合法,材料是否齐全进行审查,被认定合格后方可吸收入党。三是实行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对新发展党员工作实行“谁介绍谁考察,谁审批谁负责”。通过创新发展党员工作机制,切实保证新党员质量,实现由追求数量规模向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转变。

(二)创新党员退出机制,保证党员队伍出口畅通。首先,必须明确新形势下不合格党员的标准,准确判别和认定不合格党员。制定的标准要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得到绝大多数党员和群众的普遍公认。其次,要改进民主评议党员的方式方法。应积极尝试新路子,如实行“两票制”评议,即由党员评议票加上群众评议票来综合评定党员是否合格。还可以实行立体式评议,如机关党员由本单位支部党员和纵、横向有关联的单位党员共同评议,综合评定党员。最后,对评议认定为不合格的党员要严厉处置。处置的过程及办法必须做到事实清楚、理由充分、程序规范、处理恰当、手续完备。

(三)创新党员教育工作机制,增强党教工作实效性。一要建立党的领导非凡是党的“一把手”抓党教工作的机制。把“一把手”抓党教的工作列入领导责任制考评的目标之一。二是建立“以块为主”抓党教工作的机制。大到党委,小到党的小组,必须切实负起党教工作主抓责任,并把能否抓好党教工作列入党建工作重要考评目标。三要建立党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和完善以组织部、宣传部、纪检部门为主体成立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提高对基层的指导力度。四要创新党员教育方式方法。变静态教育为动态教育,变灌输式的教育为形象教育,变单一的理论教育为整体素质教育。同时,要加快电化教育和多媒体教育的发展步伐,不断改进党内组织生活的质量。

(四)创新流动党员治理机制,扩大党管工作覆盖面。一是运用网络治理。有条件的基层党委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自己的党建网站,积极引导流动党员到网站上接受教育和治理。二是实行专人联系治理。流动党员的各有关党支部都应确定专人定期与流动党员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三是加强党员组织治理。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及时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

(五)创新党员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党员的自我约束和荣誉感。一是要建立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在精神上,坚持对优秀党员和党支部进行表彰和在传播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并重,激发他们再接再励,永葆先进。在物质上,应建立优秀党员社会保障制度。可考虑设立党员建设基金会,对连续二年被评为优秀的党员,给予一定的物质鼓励。二是要建立党员帮扶制度。对困难党员,建立帮扶工作责任制,由机关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进行帮扶。三要建立和完善党员的有效监督机制。在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的同时,可开设党务公开专栏,以增进对党员监督的透明度。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有关条例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党员的警示教育。

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方面存在的问题范文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70周年的重要时刻,根据党的十九大部署,全党启动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次主题教育,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的迫切需要。此次主题教育是我党近期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基层的党务工作者,必须深刻认识到此次活动的重大意义。同时也要把这次学习当做锤炼党性、提升能力,改进作风的机会。

1、理论功底不够扎实。在理论学习上同党中央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没有做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从党校的工作岗位走到今天的工作岗位,学习的态度不如从前端正,学习的内容不如从前广泛,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够,学习仅限于从网络查查资料,很少研读原著。对于所学内容,只挑标题重点看,没有做到全面系统的学,认真思考,没有把党的新进思想与自身工作相结合。

3、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进取精神。究其原因本身能力素质不高,我的本职工作室负责园区企业党建工作,非公党建工作做起来难度较大,面对企业不配合,党员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没有寻求科学解决办法,导致工作成效不高。

4、在工作中联系企业不够。虽然在企业中开展不同形式的党建活动,内容较为单一,以学习为主,没有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企业党员作用很难发挥。

5、作为园区党委宣传委员发挥作用不强。宣传工作落实情况与领导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面对工作任务,存在拖一拖等一等的思想,很多时候只是按照要求完成任务,缺乏创新精神。

6、对自身要求不高工作作风不严谨。工作态度比较浮躁,嘴上表态多,真正落实的少。工作做的不够仔细,存在“大概、差不多、可能是”的现象。由于上班距离较远,对自身作息时间要求不高,有时候存在迟到早退的问题。

1、加强学习锤炼党性。向书本学,向领导学向同事学,学工作方法学工作经验,通过学习充实丰富自己,增强本领。学会思考勤于总结,边学习边思考,深化学习效果,经常对自己做过工作进行反思总结、汲取经验教训,提高素质能力,提升政治免疫力。

2、深入企业转变思维方式。一是经常深入企业,认真倾听企业需求,对企业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合理利益诉求,及时向园区党委反馈,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二是转变思维方式,不再围绕党建抓党建,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党的建设工作抓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发挥党员作用,带动企业全员做奉献当先锋。

3、把担当精神融入具体工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有多大担当就能干多大事业”,在工作中不仅要想干、实干,更要会干、干好。在此次教育活动中,抓住园区机关党建和企业党建两个重点,利用园区简报这个宣传平台,把此次主题教育工作中的典型党支部和党员进行宣传,先进经验进行推广,打造园区亮点,全面提高工作质量。

4、改进工作作风。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律、自省、自重、自我约束。兢兢业业,踏实做好本职工作,坚决抵制四风问题,保持共产党员政治本色。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此次主题教育工作中,按照“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方面存在的问题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坚持以深学促实干,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有的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有的组建志愿服务小分队,把“等群众上门”变为“送服务上门”;有的优化流程、提高效率,让群众办事更便捷……一系列立足实际、服务群众的有力举措,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不仅要让广大党员、干部受洗礼、有提升,也要让群众受教育、得实惠。***总书记强调,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学史力行,实干为民,彰显百年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是新征程上每一个共产党人肩负的使命担当。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回望百年,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千难万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始终得到人民衷心拥护,最关键的是始终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始终坚持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李大钊“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价值追求,到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从孔繁森“苦乐桑梓在高原”的赤子之情,到黄文秀“坚持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责任担当,一代代共产党人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从党的百年非凡历程中汲取宝贵启示,始终站稳群众立场、树立宗旨意识,保持初心不改、志向不移、本色不变,在顺应群众期盼、增进民生福祉的实践中,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就要突出问题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为民排忧解难中自觉践行初心使命。党员干部要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忧,急群众所急,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回应“槽点”、纾解“痛点”、打通“堵点”、补齐“断点”,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民生问题。干事力度关系民生温度。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和抓落实能力,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推出一批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解决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纠纷矛盾,不断通过化解民生难题开创工作新局面,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要坚持开门问策、问需于民,尊重群众感受,由群众来评价工作效果。政策举措接不接地气、是不是真惠民真利民,群众感受最真切。要拜人民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畅通察民情、通民意的渠道,摸清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确保各项政策措施更加符合群众愿望和利益。要结合实际察民情访民意,实事项目向群众征集,办理过程向群众公开,办理结果接受群众检验,坚决杜绝搞形式、走过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是重要保障。干部作风好不好,关键看为民办事实不实。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就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勇气和力量,弘扬担当精神,敢于接“最烫手的山芋”、挑“最沉重的担子”,做解决问题、造福群众的行动派和实干家。千条万条,不落实都是白条;千难万难,干起来就不难。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激发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干劲,认真落实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让好政策取得好效果、好举措带来好日子。为官一任,当造福一方。党员干部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多办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好事实事,就是人民群众真心点赞的贴心人。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作出的这一重要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最彻底、最鲜活的表达,在全党全社会引发强烈共鸣。这是来自历史的启示,更是面向未来的宣示。树高千尺,扎根沃土。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我们党就能汇聚起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带领亿万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为群众办实事方面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

机关单位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存在问题与不足对照检查剖析材料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突出重点、明确要求、务求实效,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根据《关于在全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安排部署,我公司党委高度重视,按照中央“五个着力”“三个聚集”的总体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便民利民措施等方面,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高位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相关事宜,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真正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就要解决好“问题清单”。存在问题一:思想滑坡,宗旨不牢。有的干部干工作,只管领导满意,不求群众认可,存在“唯上唯权”的错误思想。宗旨意识树得不牢,没有真正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整改措施: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真心实意排忧解难。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要牢固树立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要把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的“表情包”当作检验工作的“晴雨表”。

聚焦群众反映最强烈、期盼最热烈、关心最集中的问题,第一时间认真研究解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存在问题二:心浮气躁,虚与委蛇。

有的干部将“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口号喊得震天响,落实起来轻飘飘。在群众面前做做样子、拍拍照片、写写简报就交差了事,导致好事办得不实,实事办成形式。

整改措施:沉下心来深入一线,求真务实解决问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扑下身子、沉下心来,下高楼、出深院,走进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居民社区,与群众深入交流,要看得到群众的衣食住行,看得清基层的发展建设,看得懂百姓的精神面貌,做到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始终以问题导向,重点梳理“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和“原地打转”的老问题,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对照问题一项一项定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实,不达目的不放松,不见成效不收手。

存在问题三:本领恐慌,能力不足。有的干部在面对问题时,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难以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整改措施:强化学习补齐短板,掌握本领担当作为。苟子在《劝学》开篇讲到:“学不可以已。”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针对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加强学习,优化知识结构,克服本领恐慌,力争成为一名理论深、业务精、眼界宽的干部。要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努力担当作为,把学到的知识用于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之中,做到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为民办实事、联系服务群众的“累累硕果”。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要继续以更大决心、更强魄力,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不断推进民生工程,让群众过上更有保障、更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1、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贯彻、执行不够坚定,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的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足,不善于运用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透过事物表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不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2、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够牢固。表现在对待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和蔼,遇到当事人反复询问的问题时,缺乏耐心,没有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对待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由于私心作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有时因此产生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4、存在好人主义、形式主义思想。表现在处理问题时的原则性有待加强,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碍于情面,能不提的就不提,能不管的就不管,好人主义。有时有只求形式,不求落实的问题,具体制度的落实不够严谨,工作时只求是否做了,不求做得好坏。

5、工作纪律的自我约束方面有待加强。表现在有时有迟到早退的问题,工作着装有时不规范,有时在工作时间处理一些私人事务,特别是父亲患病治疗期间,因为照顾父亲部分影响了工作。

一是思想上对政治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平时虽然经常参加政治学习,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流于形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自己思想意识的更新与党的政策、方针脱节。

二是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足。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领会不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没有坚实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得失的衡量标准,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往往考虑个人得失较多,而忽略了群众的想法,这是工作中缺乏耐心的根本原因。换位思考还做的不够,不能站在劳资双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经常处于旁观者的位置解答咨询,处理工作。

三是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对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认识有不足,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的不够,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存在。另一方面,缺乏敬业精神,对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不能跟上国家劳动法建设的速度,有知识结构滞后的问题。

四是工作方法简单。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思考不深刻,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不能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问题,处理问题。

一是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公仆意识,真正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人民公仆的理论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加强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其次,站在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要求自己。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冲击。最后,要把为人民服务意识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做好各项工作。

二是加强自我改造,提高综合素质。首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务实基础,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其次,注重法律实务,将法律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提高案件处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最后,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请教。以高度工作责任感和踏实工作作风,严格、公正、文明地执法,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岗敬业的事业心,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扎实工作作风完成党和人民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中多动脑子想办法,做到既坚持原则又灵活主动,不做“老好人”。发扬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斗争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开拓工作新局面。

四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遵守工作纪律的标兵。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形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执行法律程序,严谨、规范、科学地做好各项工作。

五是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方针、政策,做一名合格的机关工作者。

重点围绕践行“四讲四有”、弘扬井冈山精神四个学习讨论专题分别查找问题。

主要是理想信念模糊动摇,对共产主义缺乏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精神空虚,推崇西方价值观念,热衷于组织、参加封建迷信活动;党的意识淡化,看齐意识不强,不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在党不言党、不爱党、不护党、不为党,组织纪律散漫,不按规定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不完成党组织分配的任务,不按党的组织原则办事等。大学生党员还要着力查找入党动机不纯,思想上没有完全入党,入党前后差别较大等问题。

主要是精神萎靡不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不敢改革创新,固步自封,创新意识、进取精神消退;不担当,不作为,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没有解决困难的信心,遇到矛盾绕道走,不善于破解难题,不敢承担责任,不起先锋模范作用;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不做实事,工作拖沓,调查研究不深入,谋事做事脱离实际等。大学生党员还要着力查找带头学习实践能力不足、创新创业意识不强等问题。

3.认真查找在艰苦奋斗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主要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党风廉政建设抓得不紧不实,拒腐防变的意识铸得不牢,不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四风”问题反弹;违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不注意个人品德,放松自我要求,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等。大学生党员还要着力查找学习消极懈怠,玩风盛行,沉迷游戏网络等问题。

4.认真查找在践行党的宗旨、联系和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主要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高高在上,群众观念淡漠,服务意识弱化,漠视群众疾苦、与民争利、执法不公、吃拿卡要、假公济私、损害群众利益,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临危退缩等。大学生党员还要着力查找利己主义严重,服务意识差,社会责任感缺失,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等问题。

1.在学习讨论中查找问题。

要围绕四个专题,有针对性地查找重点问题,组织师生党员在个人自学和集中学习讨论时,结合本单位和党员自身实际情况,查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个人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具体表现。

2.结合讲党课查找问题。

各级党组织书记在讲党课时,要注重查找本单位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区分层次和类型查找问题。

要注重区分普通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不同层次,区分不同类型、不同层级、不同学制高校学生党员的具体情况,分层分类查找问题。

4.其他多种形式查找问题。

坚持“面对面”与“背靠背”、“个别听”与“集体谈”、“走进师生群众听”与“组织师生群众评”相结合,采取“自己找、群众提、上级点、组织议、互相帮”等方式,深入查找突出问题及其具体表现。同时,通过公布专用信箱、短信平台、微信公众号以及调研座谈、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查找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具体表现。

党员教育治理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党员的教育治理,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成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下面,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方针。建党8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党员队伍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熟悉到,由于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党员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对党员教育治理的重要性熟悉不够。一些基层党组织抓党员教育治理工作思路不清,措施不力;有些基层党组织片面强调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忙,疏于对党员的教育治理。二是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一些党员,不愿走在群众的前面,热衷于象普通群众那样随大流;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怕得罪人,难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三是党员党性观念淡薄。有的党员消极落后,不愿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交纳党费,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有些“党员不像党员”,甚至与党组织讨价还价。四是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少数党员革命意志衰退,信仰动摇,对政治教育有抵触情绪。有的思想出现庸俗化,混淆了党员和一般群众的区别,党员的先进性无从谈起。五是宗旨意识弱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党员的党性意识淡漠。他们不能很好地践行党的宗旨,嘴上经常说为人民服务,实际上却不愿为人民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利用共产党员的身份谋私利,捞好处。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员队伍出入不畅,造成党员队伍整体素质难以提高。在“入”的方面,一些基层党委对发展党员工作热衷于定指标、下任务,片面追求数量,忽视了发展党员的质量。在“出”的方面,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基本流于形式。许多党组织在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中,怕得罪人,不敢进行评议,即使评议出来,对那些“三不”党员和其他不合格党员处理也软弱无力。

(二)党员治理机制滞后,造成对流动党员难于有效治理。一是流动党员的流入地党组织不愿接收,流动党员不愿受治理。二是改制企业、破产倒闭企业党组织不健全,不能正常开展工作,使下岗职工党员无法过组织生活。三是下岗职工党员返回家乡、外出务工党员不断增多。四是离退休党员逐年增多,退休后返回家乡、居住外地的不少,流动性增强。

(三)党员教育形式单一化,造成党教工作效果削弱。一是组织生活单一化。“三会一课”和组织生活会往往是走形式,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二是教育模式的单一化。在党员教育上没有考虑不同党员的年龄、文化、职业的特点,教育形式比较单一,效果很一般。

(四)党员缺乏有效监督,造成一些党员放任自流,甚至出现违法乱纪行为。对党员的监督一般只停留在面上的警示上。党员监督的社会体系也不完善,民主监督气氛不浓。许多人还存在不敢监督的问题。

二、积极探索新机制、新办法,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党员教育治理工作的实效性。

(一)创新发展党员工作机制,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要从抓源头入手,牢牢把住新发展党员的质量关。一是实行发展党员全程公示制。每次公示的时间不少于10天。党委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箱,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实行发展党员预审制。主要看预备发展的党员的程序是否合法,材料是否齐全进行审查,被认定合格后方可吸收入党。三是实行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对新发展党员工作实行“谁介绍谁考察,谁审批谁负责”。通过创新发展党员工作机制,切实保证新党员质量,实现由追求数量规模向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转变。

(二)创新党员退出机制,保证党员队伍出口畅通。首先,必须明确新形势下不合格党员的标准,准确判别和认定不合格党员。制定的标准要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得到绝大多数党员和群众的普遍公认。其次,要改进民主评议党员的方式方法。应积极尝试新路子,如实行“两票制”评议,即由党员评议票加上群众评议票来综合评定党员是否合格。还可以实行立体式评议,如机关党员由本单位支部党员和纵、横向有关联的单位党员共同评议,综合评定党员。最后,对评议认定为不合格的党员要严厉处置。处置的过程及办法必须做到事实清楚、理由充分、程序规范、处理恰当、手续完备。

(三)创新党员教育工作机制,增强党教工作实效性。一要建立党的领导非凡是党的“一把手”抓党教工作的机制。把“一把手”抓党教的工作列入领导责任制考评的目标之一。二是建立“以块为主”抓党教工作的机制。大到党委,小到党的小组,必须切实负起党教工作主抓责任,并把能否抓好党教工作列入党建工作重要考评目标。三要建立党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和完善以组织部、宣传部、纪检部门为主体成立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提高对基层的指导力度。四要创新党员教育方式方法。变静态教育为动态教育,变灌输式的教育为形象教育,变单一的理论教育为整体素质教育。同时,要加快电化教育和多媒体教育的发展步伐,不断改进党内组织生活的质量。

(四)创新流动党员治理机制,扩大党管工作覆盖面。一是运用网络治理。有条件的基层党委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自己的党建网站,积极引导流动党员到网站上接受教育和治理。二是实行专人联系治理。流动党员的各有关党支部都应确定专人定期与流动党员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三是加强党员组织治理。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及时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

(五)创新党员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党员的自我约束和荣誉感。一是要建立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在精神上,坚持对优秀党员和党支部进行表彰和在传播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并重,激发他们再接再励,永葆先进。在物质上,应建立优秀党员社会保障制度。可考虑设立党员建设基金会,对连续二年被评为优秀的党员,给予一定的物质鼓励。二是要建立党员帮扶制度。对困难党员,建立帮扶工作责任制,由机关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进行帮扶。三要建立和完善党员的有效监督机制。在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的同时,可开设党务公开专栏,以增进对党员监督的透明度。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有关条例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党员的警示教育。

1、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贯彻、执行不够坚定,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的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足,不善于运用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透过事物表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不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2、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够牢固。表现在对待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和蔼,遇到当事人反复询问的问题时,缺乏耐心,没有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对待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由于私心作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有时因此产生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4、存在好人主义、形式主义思想。表现在处理问题时的原则性有待加强,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碍于情面,能不提的就不提,能不管的就不管,好人主义。有时有只求形式,不求落实的问题,具体制度的落实不够严谨,工作时只求是否做了,不求做得好坏。

5、工作纪律的自我约束方面有待加强。表现在有时有迟到早退的问题,工作着装有时不规范,有时在工作时间处理一些私人事务,特别是父亲患病治疗期间,因为照顾父亲部分影响了工作。

一是思想上对政治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平时虽然经常参加政治学习,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流于形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自己思想意识的更新与党的政策、方针脱节。

二是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足。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领会不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没有坚实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得失的衡量标准,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往往考虑个人得失较多,而忽略了群众的想法,这是工作中缺乏耐心的根本原因。换位思考还做的不够,不能站在劳资双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经常处于旁观者的位置解答咨询,处理工作。

三是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对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认识有不足,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的不够,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存在。另一方面,缺乏敬业精神,对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不能跟上国家劳动法建设的速度,有知识结构滞后的问题。

四是工作方法简单。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思考不深刻,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不能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问题,处理问题。

一是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公仆意识,真正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人民公仆的理论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加强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其次,站在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要求自己。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冲击。最后,要把为人民服务意识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做好各项工作。

二是加强自我改造,提高综合素质。首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务实基础,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其次,注重法律实务,将法律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提高案件处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最后,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请教。以高度工作责任感和踏实工作作风,严格、公正、文明地执法,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岗敬业的事业心,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扎实工作作风完成党和人民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中多动脑子想办法,做到既坚持原则又灵活主动,不做“老好人”。发扬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斗争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开拓工作新局面。

四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遵守工作纪律的标兵。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形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执行法律程序,严谨、规范、科学地做好各项工作。

五是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方针、政策,做一名合格的机关工作者。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是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原点和力量源泉。我们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心里装着群众,做到“情为民所系”,时刻保持敬民、忧民、爱民的赤子之心,做人民群众的“勤务员”“贴心人”,在为民服务中实现价值。

从思想境界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落脚到为百姓解难题上。只有通过真心实意地、更好地为群众解决难题,才能把初心和使命落到实处。

从党的性质来看,“为民服务解难题”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重要使命。履行好这一使命,是我们党的执政合法性在新时代的证明和确认。可以说,能否做到“为民服务解难题”是我们工作能力、战斗能力的一个重要表征。

从干部自身来看,“为民服务解难题”,既是一种政治使命,也是一种价值体现。党员干部勇于担当,担当的重要途径就是要“为民服务解难题”,真心实意解决老百姓所急、所思、所盼的问题。作为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一个共同的价值追求,就是勇于和善于去为人民服务,就是认真履行职责,从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着手,让人民群众看到“为民服务解难题”的真心实意。

“为民服务解难题”,“难题”难在哪里?第一,改革开放40多年,我们总体上遵循的是由易到难,由局部到全局,由一些行业到社会总体的改革发展布局。因为是先易后难、先急后缓,那么能做的先做,深层次难题就积累下来了。经过4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们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另一方面,也面临难啃的硬骨头。改革进入深水区,我们会发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不少,人民群众遇到的待解的深层次问题很多,这是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必答题。第二,当今国际形势风云变幻,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在变化,世界也在变化,国内外变化的叠加,一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机遇,另外一方面也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战。

当前,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有近14亿人的中国全面建成“不落一人”的小康社会,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无古人的壮举。这是一个特殊的使命,对于全体党员干部来说,可谓生逢其时,这呼唤广大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有所作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个“数字游戏”或“速度游戏”,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是食品安全不安全、暖气热不热、雾霾能不能少一点、河湖能不能清一点、养老服务顺心不顺心、能不能租得起或买得起住房,等等。在主题教育中,瞄准这些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一个一个解决,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这是我们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提醒全党同志,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

要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没有人民利益外的特殊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必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此次集中学习就是这一根本宗旨的强化和体现。要认识到,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的纯粹性就体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就体现在真心实意“为民服务解难题”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为民服务解难题”,首先要警惕少数党员干部想当然地用自己的感受代替人民的感受,以致脱离群众,甚至走到群众利益的对立面。这就需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群众的实际需要,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把事情做到群众心坎上。

为民、惠民的行动背后,是亲民、敬民的理念与情怀。正是因为秉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正是因为相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正是因为选择“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我们党才凝聚起了亿万人民的力量,在新时代的逐梦征程上一往无前。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我们一定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百年不渝、矢志不移的初心和使命。

1、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贯彻、执行不够坚定,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的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足,不善于运用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透过事物表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不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2、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够牢固。表现在对待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和蔼,遇到当事人反复询问的问题时,缺乏耐心,没有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对待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由于私心作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有时因此产生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4、存在好人主义、形式主义思想。表现在处理问题时的原则性有待加强,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碍于情面,能不提的就不提,能不管的就不管,好人主义。有时有只求形式,不求落实的问题,具体制度的落实不够严谨,工作时只求是否做了,不求做得好坏。

5、工作纪律的自我约束方面有待加强。表现在有时有迟到早退的问题,工作着装有时不规范,有时在工作时间处理一些私人事务,特别是父亲患病治疗期间,因为照顾父亲部分影响了工作。

一是思想上对政治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

平时虽然经常参加政治学习,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流于形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自己思想意识的更新与党的政策、方针脱节。

二是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足。

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领会不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没有坚实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得失的衡量标准,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往往考虑个人得失较多,而忽略了群众的想法,这是工作中缺乏耐心的根本原因。换位思考还做的不够,不能站在劳资双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经常处于旁观者的位置解答咨询,处理工作。

三是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对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认识有不足,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的不够,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存在。另一方面,缺乏敬业精神,对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不能跟上国家劳动法建设的速度,有知识结构滞后的问题。

四是工作方法简单。

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思考不深刻,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不能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问题,处理问题。

一是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公仆意识,真正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人民公仆的理论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加强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其次,站在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要求自己。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冲击。最后,要把为人民服务意识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做好各项工作。

二是加强自我改造,提高综合素质。

首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务实基础,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其次,注重法律实务,将法律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提高案件处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最后,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请教。以高度工作责任感和踏实工作作风,严格、公正、文明地执法,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岗敬业的事业心,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扎实工作作风完成党和人民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中多动脑子想办法,做到既坚持原则又灵活主动,不做“老好人”。发扬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斗争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开拓工作新局面。

四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遵守工作纪律的标兵。

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形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执行法律程序,严谨、规范、科学地做好各项工作。

五是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方针、政策,做一名合格的机关工作者。

群众最痛恨的不是上面没有惠民举措,而是政策始终“走在路上”,服务始终“停在嘴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造成“末梢堵塞”,这就是所谓的存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

学风不正,学用脱节是造成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根本原因。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找出存在学风不正,学用脱节,造成政策始终“走在路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造成“末梢堵塞”的现象。

表里不一,纪律松懈是造成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主要原因。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视规定为无物,使制度形同虚设;“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实用主义,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言行不一,台上台下两个形象,人前人后两种表现。

起事来也拖拖拉拉。

一是增强党性修养,把讲的和做的有机统一起来。

“我们领导者的责任,首先要正确决策、在决策作出以后,就要狠抓落实,干实事,求实效,不尚空谈。”而要抓好工作落实,就要以增强党性为有力抓手,端正学风。按照“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群众讲身边事”的方法,通过一面“吃透”方针、政策、路线、讲话精神,一面“吃透”工作实际,把向上负责和向下负责有机结合,做到知行合一,使政策不再始终“走在路上”,实惠不再没有真正“落在身上”。

二是建立健全责任落实制度,适时追踪解决进展,及时反馈群众,打通“末梢堵塞”。

“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以趁早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为工作思路,以建立点-线-面层层责任包办为工作保障,以适时追踪解决进展、及时反馈为工作方法,做到谋事要实、解决要实、反馈要实,切实保障政策不再始终“走在路上”,实惠不再没有真正“落在身上”。

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自觉接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的监督。

一方面,严以律己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

国法,做到主动落实、主动解决;另一方面严以用权,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自觉接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的监督,将权利运行阳光化,将办理进展阳光化,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防止台上台下两个形象、人前人后两种表现和“打埋伏”遮掩“不落实”的现象发生。

问题及原因。

当前,少数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性观念不强,部分党员宗旨意识淡薄、践行宗旨不积极,基层党组织吸引力弱化、发展党员不均衡,流动党员管理问题突出、开展活动不经常等问题,在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

从环境因素分析,主要是社会生活的变革对部分党员的认识观念产生冲击。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使少数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发生复杂变化。

从思想因素分析,主要是党员个人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不力。一些党员对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抵挡不住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袭,随波逐流,迷失方向。

从工作因素分析,主要是组织对党员队伍的教育效果不明显。存在形式单一、培训渠道狭窄、内容重复等问题,学习教育形式以举办培训班、发放辅助材料供自学等为主,效果不理想。

从条件因素看,主要是基层组织经济基础弱导致活动缺失。无论是村级组织,还是社区党组织,经费都比较紧张。村集体没有积累,社区难创收,组织活动经费没处解决,导致部分基层党组织有想法没办法。

对策建议。

党员发展工作上突出严肃性,扩大队伍来源。发展党员要摆脱束缚,放宽视野,重点从致富能人、退伍军人、基层干部等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严格责任追究制度,把好培养关、考察关、发展关和审批关,注重质量。

党员教育工作上突出实效性,注重学用结合。如农村党员,要把熟练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生产实践中运用新科技成果的能力、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作为其教育重点,采用集中培训、实地参观、现场示范等形式,解决好农村党员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观念等方面的问题。

党员管理工作上突出灵活性,分类分层管理。对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实行外出登记制度,落实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的管理责任;对老年党员可采取划分党小组的办法,指派支委专人负责其教育管理,使老党员老有所学,老有所管,老有所为。可打破地域限制,组织离退休党员按行业相近、兴趣相同、年龄相仿等标准成立党小组,由不同的支委联系,提高学习兴趣,提升交流效果。

1、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贯彻、执行不够坚定,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的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足,不善于运用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透过事物表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不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2、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够牢固。表现在对待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和蔼,遇到当事人反复询问的问题时,缺乏耐心,没有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对待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由于私心作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有时因此产生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4、存在好人主义、形式主义思想。表现在处理问题时的原则性有待加强,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碍于情面,能不提的就不提,能不管的就不管,好人主义。有时有只求形式,不求落实的问题,具体制度的落实不够严谨,工作时只求是否做了,不求做得好坏。

5、工作纪律的自我约束方面有待加强。表现在有时有迟到早退的问题,工作着装有时不规范,有时在工作时间处理一些私人事务,特别是父亲患病治疗期间,因为照顾父亲部分影响了工作。

一是思想上对政治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平时虽然经常参加政治学习,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流于形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自己思想意识的更新与党的政策、方针脱节。

二是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足。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领会不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没有坚实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得失的衡量标准,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往往考虑个人得失较多,而忽略了群众的想法,这是工作中缺乏耐心的根本原因。换位思考还做的不够,不能站在劳资双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经常处于旁观者的位置解答咨询,处理工作。

三是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对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认识有不足,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的不够,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存在。另一方面,缺乏敬业精神,对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不能跟上国家劳动法建设的速度,有知识结构滞后的问题。

四是工作方法简单。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思考不深刻,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不能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问题,处理问题。

一是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公仆意识,真正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人民公仆的理论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加强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其次,站在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要求自己。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冲击。最后,要把为人民服务意识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做好各项工作。

二是加强自我改造,提高综合素质。首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务实基础,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其次,注重法律实务,将法律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提高案件处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最后,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请教。以高度工作责任感和踏实工作作风,严格、公正、文明地执法,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岗敬业的事业心,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扎实工作作风完成党和人民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中多动脑子想办法,做到既坚持原则又灵活主动,不做“老好人”。发扬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斗争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开拓工作新局面。

四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遵守工作纪律的标兵。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形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执行法律程序,严谨、规范、科学地做好各项工作。

五是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方针、政策,做一名合格的机关工作者。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是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原点和力量源泉。我们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心里装着群众,做到“情为民所系”,时刻保持敬民、忧民、爱民的赤子之心,做人民群众的“勤务员”“贴心人”,在为民服务中实现价值。

从思想境界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落脚到为百姓解难题上。只有通过真心实意地、更好地为群众解决难题,才能把初心和使命落到实处。

从党的性质来看,“为民服务解难题”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重要使命。履行好这一使命,是我们党的执政合法性在新时代的证明和确认。可以说,能否做到“为民服务解难题”是我们工作能力、战斗能力的一个重要表征。

从干部自身来看,“为民服务解难题”,既是一种政治使命,也是一种价值体现。党员干部勇于担当,担当的重要途径就是要“为民服务解难题”,真心实意解决老百姓所急、所思、所盼的问题。作为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一个共同的价值追求,就是勇于和善于去为人民服务,就是认真履行职责,从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着手,让人民群众看到“为民服务解难题”的真心实意。

“为民服务解难题”,“难题”难在哪里?第一,改革开放40多年,我们总体上遵循的是由易到难,由局部到全局,由一些行业到社会总体的改革发展布局。因为是先易后难、先急后缓,那么能做的先做,深层次难题就积累下来了。经过4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们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另一方面,也面临难啃的硬骨头。改革进入深水区,我们会发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不少,人民群众遇到的待解的深层次问题很多,这是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必答题。第二,当今国际形势风云变幻,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在变化,世界也在变化,国内外变化的叠加,一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机遇,另外一方面也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战。

当前,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有近14亿人的中国全面建成“不落一人”的小康社会,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无古人的壮举。这是一个特殊的使命,对于全体党员干部来说,可谓生逢其时,这呼唤广大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有所作为。

正如强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个“数字游戏”或“速度游戏”,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是食品安全不安全、暖气热不热、雾霾能不能少一点、河湖能不能清一点、养老服务顺心不顺心、能不能租得起或买得起住房,等等。在主题教育中,瞄准这些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一个一个解决,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这是我们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要求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提醒全党同志,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

要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没有人民利益外的特殊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必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此次集中学习就是这一根本宗旨的强化和体现。要认识到,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的纯粹性就体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就体现在真心实意“为民服务解难题”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为民服务解难题”,首先要警惕少数党员干部想当然地用自己的感受代替人民的感受,以致脱离群众,甚至走到群众利益的对立面。这就需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群众的实际需要,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把事情做到群众心坎上。

为民、惠民的行动背后,是亲民、敬民的理念与情怀。正是因为秉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正是因为相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正是因为选择“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我们党才凝聚起了亿万人民的力量,在新时代的逐梦征程上一往无前。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我们一定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百年不渝、矢志不移的初心和使命。

我为群众办实事存在的问题

我有四个群众的实际例子事实上,发音是shsh,一个中文单词,意思是真实的东西。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具体问题抓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群众最痛恨的不是上面没有惠民举措,而是政策始终“走在路上”,服务始终“停在嘴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造成“末梢堵塞”,这就是所谓的存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如今,正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因此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了当务之急。

学风不正,学用脱节是造成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根本原因。通过第一阶段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找出存在学风不正,学用脱节,造成政策始终“走在路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造成“末梢堵塞”的现象。

表里不一,纪律松懈是造成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主要原因。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视规定为无物,使制度形同虚设;“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实用主义,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言行不一,台上台下两个形象,人前人后两种表现。

脱离实际,敷衍塞责是造成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主观原因。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不以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充分了解基层实际为出发点,抓落实搞“上下一般粗”,基层难落实、难见效;“打埋伏”遮掩“不落实”,甚至搞移花接木;抓工作始终慢半拍,不催不办、不推不动,办起事来也拖拖拉拉。

综上所述,解决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开展好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为切实大通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我建议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增强党性修养,把讲的和做的有机统一起来。“我们领导者的责任,首先要正确决策、在决策作出以后,就要狠抓落实,干实事,求实效,不尚空谈。”而要抓好工作落实,就要以增强党性为有力抓手,端正学风。按照“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群众讲身边事”的方法,通过一面“吃透”方针、政策、路线、讲话精神,一面“吃透”工作实际,把向上负责和向下负责有机结合,做到知行合一,使政策不再始终“走在路上”,实惠不再没有真正“落在身上”。

二是建立健全责任落实制度,适时追踪解决进展,及时反馈群众,打通“末梢堵塞”。“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以趁早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为工作思路,以建立点-线-面层层责任包办为工作保障,以适时追踪解决进展、及时反馈为工作方法,做到谋事要实、解决要实、反馈要实,切实保障政策不再始终“走在路上”,实惠不再没有真正“落在身上”。

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自觉接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的监督。一方面,严以律己: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主动落实、主动解决;另一方面:严以用权,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自觉接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的监督,将权利运行阳光化,将办理进展阳光化,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防止台上台下两个形象、人前人后两种表现和“打埋伏”遮掩“不落实”的现象发生。

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内容,动员部门机关党员干部村(社区)干部楼栋长双联户长农牧民党员代表等成立79支党员民意调研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小巷,采取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基层调研,收集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和诉求。借助家庭党校说事点“红色和事佬”工作室等平台,运用网格微信群办事服务窗口宣传公示栏等载体,收集居民困难诉求意见建议900余条,按照轻重缓急主次难易进行分类排序,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台账,限时进行动态更新,打通社情民意“直通车”。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共性问题,结合调研结果,召开县委常委会议,研究确定xx景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旅游要素、农区畜牧业实现重大突破、建成xx集团冷链物流基地和综合性农贸市场等10件民生实事,抓紧抓实抓好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群众冷暖的民生实事,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依托600万元“小民生、大民心”党建惠民资金,组织“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村(社区)干部、双联户长、网格员等力量,通过入户走访、电话沟通、微信联系等方式,梳理小区房屋漏水、加装护栏、暖气改造等困难诉求460件,确定“扶持村级集体经济”等项目65个,切实帮助群众纾难解困。

践诺、设立党员先锋岗、成立党员服务队等方式,引导党员在环境综合治理、乡村振兴、矛盾纠纷化解等重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确保群众诉求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近期,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就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出安排部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真正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就要解决好“问题清单”。

存在问题一:思想滑坡,宗旨不牢。有的干部干工作,只管领导满意,不求群众认可,存在“唯上唯权”的错误思想。宗旨意识树得不牢,没有真正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

整改措施: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真心实意排忧解难。“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要牢固树立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要把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的“表情包”当作检验工作的“晴雨表”。聚焦群众反映最强烈、期盼最热烈、关心最集中的问题,第一时间认真研究解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存在问题二:心浮气躁,虚与委蛇。有的干部将“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口号喊得震天响,落实起来轻飘飘。在群众面前做做样子、拍拍照片、写写简报就交差了事,导致好事办得不实,实事办成形式。

整改措施:沉下心来深入一线,求真务实解决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扑下身子、沉下心来,下高楼、出深院,走进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居民社区,与群众深入交流,要看得到群众的衣食住行,看得清基层的发展建设,看得懂百姓的精神面貌,做到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始终以问题导向,重点梳理“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和“原地打转”的老问题,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对照问题一项一项定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实,不达目的不放松,不见成效不收手。

存在问题三:本领恐慌,能力不足。有的干部在面对问题时,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难以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针对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加强学习,优化知识结构,克服本领恐慌,力争成为一名理论深、业务精、眼界宽的干部。要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努力担当作为,把学到的知识用于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之中,做到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为民办实事、联系服务群众的“累累硕果”。

按照__、市委、区委决策部署,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司法行政队伍教育整顿的重要内容贯穿全过程,坚持与司法行政工作相结合、与开展__学习教育相结合、与加强干警教育“作风建设年”相结合、与全区中心工作相结合,着力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平安稳定、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下功夫,经区司法行政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在全区司法行政系统“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集中开展“三个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如下。

x月x月底。

(一)法治服务民营企业“一一二行动”。

(二)人民调解提档升级“三个一行动”。

(三)服务群众减证便民“两个行动”。

(一)强化领导,明确责任。

主要领导统筹部署,各责任领导要亲自抓落实,牵头科室要精心组织,认真对照活动方案制定工作计划,统筹协调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相关科室积极配合,务求取得实效。

(二)注重宣传,营造氛围。

大力宣传报道推进落实过程中的主要举措、进展和成效,充分利用xx日报、“xx司法”微信公众号等宣传阵地及时发布活动相关信息。

(三)及时总结,固化成果。

全局干警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做好“五进四问三知”服务走访活动;各牵头科室要认真总结,每日收集活动开展情况并将活动图片、信息及时报教育整顿办。

为认真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关要求,总行就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作出安排部署,金星分理处高度重视,基于分理处工作实际出发,形成了初步思路举措。

为群众办实事,就必须做到自身有完善的专业素质。积极学习省联社发展的新业务,透彻分析新业务便民为民的优惠点,以专业的服务素养满足客户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在实践中锤炼过硬的本领。总行组织多次金融知识进万家宣传活动、反洗钱宣传活动、反假币宣传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平台,将我们的社会义务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事,接待客户时多聊多沟通,关注客户需求,柜面服务时不怕小钱难存,小钱难发,大额资金支现,以最大的努力满足客户需求。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时,结合客户资金特征,店铺分布,为客户提供多元化服务、上门服务,手把手教会客户使用方法,缩短办理业务周期,让客户不等待。集中上门为村民办理社保卡激活业务,让老人不跑路,让业务不等待。

加强柜面服务水平,用细节暖人心。从客户进金星分理处营业厅开始,从一句温暖问候开始,从接到客户第一笔业务开始,始终坚持唯一信念,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一切服务先于需求而动,以满意服务赢得客户。营业厅外的轮椅专用道,营业厅内的服务指示牌,服务柜台的老花镜,票据填写的专业样表,大写汉子数字的模板,按指印后的一张卫生纸,用贴心的服务、暖心的态度,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将“只跑一次”体现在每一次的窗口服务中,将金融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我分理处将矢志不渝坚守“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理念,踏踏实实干实事,为群众办实事,为信合事业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学习史明理、学习史增信、学习史崇德、学习史力,学习党史、理解思想、实事、开设新局,以昂扬的姿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途径,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百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突出重点、明确要求、务求实效,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根据《关于在全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安排部署,我公司党委高度重视,按照中央“五个着力”“三个聚集”的总体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便民利民措施等方面,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高位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相关事宜,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开展我为大众实事实践活动,真正做好事,做好事,必须解决问题清单。问题1:思想滑坡,宗旨不牢固。有些干部工作,只要领导满意,就不要求大众认可,有唯上唯权的错误思想。宗旨意识树不牢固,不听大众的声音,了解大众的需求。整改措施: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真诚解决问题。

政治之所兴于顺民心,政治之所废于逆民心,人民群众是我党力量的源泉和胜利的基础。要牢牢树立以以民为本的发展思想,在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中,要以群众不满意、不高兴、不答应为一切工作的起点和落脚点,以群众的表情包为检验工作的晴雨表。

聚焦群众反映最强烈、期盼最热烈、关心最集中的问题,第一时间认真研究解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存在问题二:心浮气躁,虚与委蛇。

有些干部把为大众实事作为形象工程、业绩工程,口号大声喊叫,实行轻松。在大众面前做样子,拍照,写简报,好事不现实,实事成形。

整改措施:沉下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扑下身子、沉下心来,下高楼、出深院,走进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居民社区,与群众深入交流,要看得到群众的衣食住行,看得清基层的发展建设,看得懂百姓的精神面貌,做到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始终以问题导向,重点梳理“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和“原地打转”的老问题,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对照问题一项一项定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实,不达目的不放松,不见成效不收手。

存在问题三:本领恐慌,能力不足。有的干部在面对问题时,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难以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整改措施:强化学习补齐短板,掌握本领担当作为。苟子在《劝学》开篇讲到:“学不可以已。”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针对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加强学习,优化知识结构,克服本领恐慌,力争成为一名理论深、业务精、眼界宽的干部。要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努力担当作为,把学到的知识用于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之中,做到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为民办实事、联系服务群众的“累累硕果”。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要继续以更大决心、更强魄力,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不断推进民生工程,让群众过上更有保障、更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为群众办实事方面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

1、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贯彻、执行不够坚定,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的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足,不善于运用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透过事物表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不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2、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够牢固。表现在对待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和蔼,遇到当事人反复询问的问题时,缺乏耐心,没有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对待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由于私心作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有时因此产生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4、存在好人主义、形式主义思想。表现在处理问题时的原则性有待加强,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碍于情面,能不提的就不提,能不管的就不管,好人主义。有时有只求形式,不求落实的问题,具体制度的落实不够严谨,工作时只求是否做了,不求做得好坏。

5、工作纪律的自我约束方面有待加强。表现在有时有迟到早退的问题,工作着装有时不规范,有时在工作时间处理一些私人事务,特别是父亲患病治疗期间,因为照顾父亲部分影响了工作。

一是思想上对政治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

平时虽然经常参加政治学习,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流于形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自己思想意识的更新与党的政策、方针脱节。

二是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足。

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领会不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没有坚实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得失的衡量标准,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往往考虑个人得失较多,而忽略了群众的想法,这是工作中缺乏耐心的根本原因。换位思考还做的不够,不能站在劳资双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经常处于旁观者的位置解答咨询,处理工作。

三是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对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认识有不足,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的不够,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存在。另一方面,缺乏敬业精神,对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不能跟上国家劳动法建设的速度,有知识结构滞后的问题。

四是工作方法简单。

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思考不深刻,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不能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问题,处理问题。

一是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公仆意识,真正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人民公仆的理论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加强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其次,站在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要求自己。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冲击。最后,要把为人民服务意识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做好各项工作。

二是加强自我改造,提高综合素质。

首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务实基础,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其次,注重法律实务,将法律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提高案件处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最后,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请教。以高度工作责任感和踏实工作作风,严格、公正、文明地执法,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岗敬业的事业心,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扎实工作作风完成党和人民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中多动脑子想办法,做到既坚持原则又灵活主动,不做“老好人”。发扬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斗争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开拓工作新局面。

四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遵守工作纪律的标兵。

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形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执行法律程序,严谨、规范、科学地做好各项工作。

五是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方针、政策,做一名合格的机关工作者。

群众最痛恨的不是上面没有惠民举措,而是政策始终“走在路上”,服务始终“停在嘴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造成“末梢堵塞”,这就是所谓的存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

学风不正,学用脱节是造成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根本原因。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找出存在学风不正,学用脱节,造成政策始终“走在路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造成“末梢堵塞”的现象。

表里不一,纪律松懈是造成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主要原因。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视规定为无物,使制度形同虚设;“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实用主义,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言行不一,台上台下两个形象,人前人后两种表现。

起事来也拖拖拉拉。

一是增强党性修养,把讲的和做的有机统一起来。

“我们领导者的责任,首先要正确决策、在决策作出以后,就要狠抓落实,干实事,求实效,不尚空谈。”而要抓好工作落实,就要以增强党性为有力抓手,端正学风。按照“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群众讲身边事”的方法,通过一面“吃透”方针、政策、路线、讲话精神,一面“吃透”工作实际,把向上负责和向下负责有机结合,做到知行合一,使政策不再始终“走在路上”,实惠不再没有真正“落在身上”。

二是建立健全责任落实制度,适时追踪解决进展,及时反馈群众,打通“末梢堵塞”。

“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以趁早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为工作思路,以建立点-线-面层层责任包办为工作保障,以适时追踪解决进展、及时反馈为工作方法,做到谋事要实、解决要实、反馈要实,切实保障政策不再始终“走在路上”,实惠不再没有真正“落在身上”。

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自觉接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的监督。

一方面,严以律己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

国法,做到主动落实、主动解决;另一方面严以用权,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自觉接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的监督,将权利运行阳光化,将办理进展阳光化,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防止台上台下两个形象、人前人后两种表现和“打埋伏”遮掩“不落实”的现象发生。

问题及原因。

当前,少数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性观念不强,部分党员宗旨意识淡薄、践行宗旨不积极,基层党组织吸引力弱化、发展党员不均衡,流动党员管理问题突出、开展活动不经常等问题,在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

从环境因素分析,主要是社会生活的变革对部分党员的认识观念产生冲击。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使少数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发生复杂变化。

从思想因素分析,主要是党员个人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不力。一些党员对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抵挡不住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袭,随波逐流,迷失方向。

从工作因素分析,主要是组织对党员队伍的教育效果不明显。存在形式单一、培训渠道狭窄、内容重复等问题,学习教育形式以举办培训班、发放辅助材料供自学等为主,效果不理想。

从条件因素看,主要是基层组织经济基础弱导致活动缺失。无论是村级组织,还是社区党组织,经费都比较紧张。村集体没有积累,社区难创收,组织活动经费没处解决,导致部分基层党组织有想法没办法。

对策建议。

党员发展工作上突出严肃性,扩大队伍来源。发展党员要摆脱束缚,放宽视野,重点从致富能人、退伍军人、基层干部等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严格责任追究制度,把好培养关、考察关、发展关和审批关,注重质量。

党员教育工作上突出实效性,注重学用结合。如农村党员,要把熟练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生产实践中运用新科技成果的能力、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作为其教育重点,采用集中培训、实地参观、现场示范等形式,解决好农村党员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观念等方面的问题。

党员管理工作上突出灵活性,分类分层管理。对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实行外出登记制度,落实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的管理责任;对老年党员可采取划分党小组的办法,指派支委专人负责其教育管理,使老党员老有所学,老有所管,老有所为。可打破地域限制,组织离退休党员按行业相近、兴趣相同、年龄相仿等标准成立党小组,由不同的支委联系,提高学习兴趣,提升交流效果。

为群众办实事方面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

以**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x对政法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筑牢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充分发挥行政执法、刑事执行、公共法律服务职能作用,为群众提供“贴身、贴心、周到、周全”的法律服务,让人民群众时刻感受到公平正义,时刻感受到法律保护,千方百计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用司法行政机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党领导的“民心”。

(一)重发展、重管理、重创业,着力打造“三带四亮”党员队伍。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多形式、多载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真正打造一支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亮形象,带头服务群众、带领群众致富、带动经济发展的党员队伍。

(二)制定“八五”普法规划,大力加强《民法典》宣传。结合规划和此次活动,以“3.8”妇女节、“3.15”消费者权益保障日、“5.15”政务公开日、“6.26”全国禁毒日、广场文化月法治宣传周、12.4宪法日等为着力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以此实现法律“进企业、进社区、进村屯、进学校、进单位、进家庭”的目标,扩大法治宣传覆盖面、实现普惠效应。

(三)深化“一村屯(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的水平。组织法律顾问开展法律授课、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活动。从线对线到面对面转变,提升村(社区)法律顾问的专业水平,同时使专业知识直白化,让法律服务更?心、贴心、舒心。发挥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站、公共法律服务室法律服务效能作用,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加大法律援助的力度,拓宽法律援助服务渠道,降低法律援助的门槛,开通法律援助的绿色通道,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为重点开展好各项法律援助服务工作。开展公证进社区、进乡村等活动,广泛宣传《公证法》,让群众了解公证业务和办理程序,自觉运用公证手段,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深入实施“阳光便民”行动,对老弱病残等出行不便的群众,实行预约上门公证,切实建设成为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窗口。

(四)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确保安全稳定。组织发挥村民评理说事点的作用,深入到乡间地头,了解村情民意,向群众学习,向群众求教、向群众问策,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法律难题。充分发挥行业调解委员会职能,提高交通、医患、劳动争议、物业、塑料协会等人民调解组织人员专业素质,同时不断扩大调委会工作范围,完善联动体系,深入基层开展摸排工作,积极防范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化解已产生的矛盾纠纷,避免矛盾升级。

(五)加强重点人的管控,健全相关制度。加强社区矫正人员管控,健全社区矫正人员执行的各项制度,严格落实审前调查,请销假、手机定位等日常管理制度,切实做到多走访、多调查、多疏导,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增强矫正教育的实效。加强与监所衔接,及时掌握刑满释放人员出监后的行踪动向。开展重点人员帮扶教育工作,积极做好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对刑满释放人员进行一次集中排查,积极协调区民政部门、村(社区)解决生活困难刑满释放人员帮扶工作。开展**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摸排帮扶活动,把政府的关爱送进**在教人员家庭,以更好地巩固帮教成果,引导他们顺利融入社会,重新做人。

(六)集中开展行政执法人员资格专项清理,加强行政执法证件监管,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简化全区行政执法部门执法和办事流程。进一步规范行政复议工作职责,确保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更加高效,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群众服务高效、有力、便捷、到位。

(七)大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强化司法行政机关执法执业监管。集中开展司法行政机关规范执法执业建设活动,大力度整治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查摆整改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在“规范执法执业、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严格落实整改措施,全面实施“一单”、“两库”管理,推进执法执业在阳光下运行。

一是提高认识。要树立“一盘棋”思想,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真正从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上参与到活动中来,以此为契机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局定期召开调度会议,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调度。要加强工作调研,局领导到群众中去调研要随时听取各地开展活动进展情况,及时帮助群众解决遇到的难点问题。

二是抓住重点。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按照方案规定的相关要求完成好相应的规定内容,结合各自职能实际,设计开展好具有本行业特色的服务群众措施,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针对性。要建立定期回访制度,及时了解群众对活动开展的满意度情况,及时改进工作,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是搞好结合。要与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有关内容相结合,把为群众做好事作为检验政治队伍教育整顿成果的有力抓手,切实提升人民群众活动参与度。要与推送选树先进典型相结合,真正地把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先进典型选树起来,营造良好的为群众办实事的活动氛围,各单位要把好做法和经验及时组织整理,上报政治处。

为群众办实事方面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

机关单位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存在问题与不足对照检查剖析材料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突出重点、明确要求、务求实效,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根据《关于在全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安排部署,我公司党委高度重视,按照中央“五个着力”“三个聚集”的总体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便民利民措施等方面,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高位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相关事宜,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真正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就要解决好“问题清单”。存在问题一:思想滑坡,宗旨不牢。有的干部干工作,只管领导满意,不求群众认可,存在“唯上唯权”的错误思想。宗旨意识树得不牢,没有真正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整改措施: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真心实意排忧解难。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要牢固树立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要把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的“表情包”当作检验工作的“晴雨表”。

聚焦群众反映最强烈、期盼最热烈、关心最集中的问题,第一时间认真研究解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存在问题二:心浮气躁,虚与委蛇。

有的干部将“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口号喊得震天响,落实起来轻飘飘。在群众面前做做样子、拍拍照片、写写简报就交差了事,导致好事办得不实,实事办成形式。

整改措施:沉下心来深入一线,求真务实解决问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扑下身子、沉下心来,下高楼、出深院,走进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居民社区,与群众深入交流,要看得到群众的衣食住行,看得清基层的发展建设,看得懂百姓的精神面貌,做到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始终以问题导向,重点梳理“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和“原地打转”的老问题,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对照问题一项一项定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实,不达目的不放松,不见成效不收手。

存在问题三:本领恐慌,能力不足。有的干部在面对问题时,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难以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整改措施:强化学习补齐短板,掌握本领担当作为。苟子在《劝学》开篇讲到:“学不可以已。”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针对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加强学习,优化知识结构,克服本领恐慌,力争成为一名理论深、业务精、眼界宽的干部。要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努力担当作为,把学到的知识用于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之中,做到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为民办实事、联系服务群众的“累累硕果”。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要继续以更大决心、更强魄力,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不断推进民生工程,让群众过上更有保障、更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