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互动教学论文(汇总12篇)

时间:2023-12-02 20:07:03 作者:雁落霞

范文范本的阅读可以激发我们的写作灵感,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小学课堂互动教学论文

新课程教学目标改革开启了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应试性灌输,而是要朝着互动交流、相互沟通的方向发展,打造活力、生动的高效课堂,这其中的互动不仅局限在话语沟通上,同时还包括情感、情境等方面的互动,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要在互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互动积极性和热情。

一、加强情感互动。

数学的教学需要注重情感力量,消除学生对数学抽象符号的厌倦感,因此,课前教师应该单独抽出几分钟组织情感互动交流,可以通过设置小游戏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以此来鼓舞并振奋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信心,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前在黑板上写出一连串数字510152025――让学生观察并找出隐含在字符串中的规律,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发言,其中教师可以用一问一答的启发式引导方法来展开学生之间的互动,一些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一些学生认为:这些数字都是以0或5结尾的数字。给予这部分答案的学生正面的评价和鼓励。另一学生则反复思考得出了:他们都依次是“5”的倍数。同样给予这部分学生掌声。

这样的课前情感互动交流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会使学生在思想情感上主动接受数学这门课程,同时也能够拉近师生间的关系,防止单调的灌输模式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获得了积极的教学效果和良好的教学效益。

在情感教学的基础上也要加强情境互动教学,鉴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发育期,更加倾向于喜欢形象、直观的事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尽量为学生创设形象的情境,()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来加快学生对问题的深层次理解,这样才能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确定位置”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上做排队游戏,让学生通过数队伍中的学生数来明确班长在第几排第几个,教师又在哪一排等。

通过情境的设置能够为学生营造形象的教学氛围,化抽象的知识为形象的感受,使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掌握必需的技能。

课堂互动教学还应该体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为了增强学生间的合作互助,使学生养成讨论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学生科学分组,几名学生一组,共同致力于课堂问题、难题的相关讨论,这其中要注重小组成员的互补性搭配,各小组成员以承担小组整体成绩的职责进行合作互动,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也就是为小组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可以是一道数学难题,或者几个计算题等,让小组学生合作讨论数学难题的解决途径,相互研究数学的正确解决方法,接着设置几个计算题,让小组学生每人一道计算题,相互比拼谁的运算最快速、最精准等。

在任务驱动下,各小组成员都会积极努力,全力以赴地解决问题,而且其中会伴随着相互间的'讨论与沟通交流,这样就达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

四、经常开展讨论会,增进交流。

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不仅局限于知识本身的交流与讨论,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等的交流、互动与讨论,教师要意识到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而且要明确不同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对不同知识内容的学习感受与学习体会,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专门的学习心得交流讨论会,让学生通过学术交流讨论说出自己在各个学习章节、各个知识项目中的感受,并鼓励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体会,供全体学生交流和分享,教师也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发言情况等给出评价和总结,让不同等级的学生都能够掌握正确、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明确科学的题目理解思路,从而用正确的解题方法去解答问题,不断调整与转变自身在数学学习中的缺点和弊端,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和目标。

此外,教师还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情况等开展单独的师生交流讨论,让学生能够主动说出自己的数学学习难处,开展课后一对一辅导、一对一教学等模式,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需要教师不断研究、不断探索。教师必须注重这一教学模式的探究,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互动交流形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更加高效地学习。

参考文献:

陆卫华。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互动的有效性[j].新课程导学,2013(3)。

文档为doc格式。

课堂互动教学论文

一、互动不等同于简单的游戏活动。

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是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是,学生的动手实践决不应该等同于简单的游戏活动。

请看案例:摸球。

布袋里放着红色和黄色小球,要求同桌合作,各选一种颜色小球,轮流着从布袋里摸球,摸出一个后放回搅匀再摸,各摸10次,谁摸到自己选择球的次数多谁就获胜,之后提问:为什么摸的次数都是10次而红球出现的次数这么多?让学生由此进行猜想和推测,再倒出布袋里所有的球进行验证。

老师的本意是:让学生在摸球的操作活动中感受到“不确定性”,而由“红球出现次数多”的现象,让学生感知可能性的大小并对布袋里两种球的个数作出猜想。但是,由于学生不知晓老师的意图,摸球就变成了纯粹的`游戏。

二、互动的数学活动是互动的思维活动互动不是为求热闹,而应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能因课堂的动手实践而降低了思维的要求。

仍举“摸球”案例。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中间的活动更应是指在头脑中进行着的思维的活动。不让学生进行游戏比输赢,而是让学生思考这种方法是否公平。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以独立思考,让学生在组内充分展开讨论,在学生展示思维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以求给学生正确的思维导向,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能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数学意识。我想,这种效果不是简单的动手所能产生的。

三、互动是顺着学生的思维,又高于学生的思维。

所谓顺着学生的思维,就是要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尝试解决问题,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生认知冲突,产生新问题;而高于学生的思维,则是指让学生在与原先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新的火花,自己纠正或完善先前的想法,进一步揭示知识规律,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

激发起求知的兴趣,产生强烈的内驱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在省悟的过程中得到培养。一句话,学生惟有“悟”,才能把握知识的真谛。

课堂互动教学论文

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是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是,学生的动手实践决不应该等同于简单的游戏活动。

请看案例:摸球。

布袋里放着红色和黄色小球,要求同桌合作,各选一种颜色小球,轮流着从布袋里摸球,摸出一个后放回搅匀再摸,各摸10次,谁摸到自己选择球的次数多谁就获胜,之后提问:为什么摸的次数都是10次而红球出现的次数这么多?让学生由此进行猜想和推测,再倒出布袋里所有的球进行验证。

老师的本意是:让学生在摸球的操作活动中感受到“不确定性”,而由“红球出现次数多”的现象,让学生感知可能性的大小并对布袋里两种球的个数作出猜想。但是,由于学生不知晓老师的意图,摸球就变成了纯粹的`游戏。

二、互动的数学活动是互动的思维活动互动不是为求热闹,而应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能因课堂的动手实践而降低了思维的要求。

仍举“摸球”案例。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中间的活动更应是指在头脑中进行着的思维的活动。不让学生进行游戏比输赢,而是让学生思考这种方法是否公平。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以独立思考,让学生在组内充分展开讨论,在学生展示思维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以求给学生正确的思维导向,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能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数学意识。我想,这种效果不是简单的动手所能产生的。

三、互动是顺着学生的思维,又高于学生的思维。

所谓顺着学生的思维,就是要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尝试解决问题,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生认知冲突,产生新问题;而高于学生的思维,则是指让学生在与原先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新的火花,自己纠正或完善先前的想法,进一步揭示知识规律,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

激发起求知的兴趣,产生强烈的内驱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在省悟的过程中得到培养。一句话,学生惟有“悟”,才能把握知识的真谛。

小学课堂互动教学论文

新课程教学目标改革开启了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应试性灌输,而是要朝着互动交流、相互沟通的方向发展,打造活力、生动的高效课堂,这其中的互动不仅局限在话语沟通上,同时还包括情感、情境等方面的互动,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要在互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互动积极性和热情。

一、加强情感互动。

数学的教学需要注重情感力量,消除学生对数学抽象符号的厌倦感,因此,课前教师应该单独抽出几分钟组织情感互动交流,可以通过设置小游戏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以此来鼓舞并振奋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信心,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前在黑板上写出一连串数字510152025――让学生观察并找出隐含在字符串中的规律,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发言,其中教师可以用一问一答的启发式引导方法来展开学生之间的互动,一些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一些学生认为:这些数字都是以0或5结尾的数字。给予这部分答案的学生正面的评价和鼓励。另一学生则反复思考得出了:他们都依次是“5”的倍数。同样给予这部分学生掌声。

这样的课前情感互动交流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会使学生在思想情感上主动接受数学这门课程,同时也能够拉近师生间的关系,防止单调的灌输模式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获得了积极的教学效果和良好的教学效益。

在情感教学的基础上也要加强情境互动教学,鉴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发育期,更加倾向于喜欢形象、直观的事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尽量为学生创设形象的情境,()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来加快学生对问题的深层次理解,这样才能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确定位置”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上做排队游戏,让学生通过数队伍中的学生数来明确班长在第几排第几个,教师又在哪一排等。

通过情境的设置能够为学生营造形象的教学氛围,化抽象的知识为形象的感受,使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掌握必需的技能。

课堂互动教学还应该体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为了增强学生间的合作互助,使学生养成讨论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学生科学分组,几名学生一组,共同致力于课堂问题、难题的相关讨论,这其中要注重小组成员的互补性搭配,各小组成员以承担小组整体成绩的职责进行合作互动,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也就是为小组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可以是一道数学难题,或者几个计算题等,让小组学生合作讨论数学难题的解决途径,相互研究数学的正确解决方法,接着设置几个计算题,让小组学生每人一道计算题,相互比拼谁的运算最快速、最精准等。

在任务驱动下,各小组成员都会积极努力,全力以赴地解决问题,而且其中会伴随着相互间的'讨论与沟通交流,这样就达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

四、经常开展讨论会,增进交流。

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不仅局限于知识本身的交流与讨论,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等的交流、互动与讨论,教师要意识到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而且要明确不同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对不同知识内容的学习感受与学习体会,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专门的学习心得交流讨论会,让学生通过学术交流讨论说出自己在各个学习章节、各个知识项目中的感受,并鼓励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体会,供全体学生交流和分享,教师也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发言情况等给出评价和总结,让不同等级的学生都能够掌握正确、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明确科学的题目理解思路,从而用正确的解题方法去解答问题,不断调整与转变自身在数学学习中的缺点和弊端,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和目标。

此外,教师还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情况等开展单独的师生交流讨论,让学生能够主动说出自己的数学学习难处,开展课后一对一辅导、一对一教学等模式,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需要教师不断研究、不断探索。教师必须注重这一教学模式的探究,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互动交流形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更加高效地学习。

参考文献:

陆卫华。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互动的有效性[j].新课程导学,2013(3)。

课堂互动教学论文

(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围绕“互动”“高效”,我做了许多尝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下面对如何精心打造互动高效课堂做一些个人的分析、探索和思考。

一、转变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心理,提升学生学习内驱力。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随着社会发展,传统的教育理念受到很大冲击。教师想教,可学生未必想学。对教师提出了更大地挑战。

文科班许多同学的数学基础较弱,认为数学难而惧怕数学,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只要能让同学们鼓起勇气,树立信心,把“教师教”变为“学生学”,提高成绩便会是水到渠成的事。

二、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课堂。

认真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的闪光点积极评价及时表扬和鼓励。

学生没学好数学的关键因素就是课堂没有抓住,课堂学习效率低,因此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最好的状态。这就要积极营造融洽的师生课堂。

三、培养学科追随者,以兵练兵,以兵强兵。

我们组织了学习小组,营造合作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科追随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于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体验会更相近,所以学科追随者的发言和讲解会比教师更有说服力。

四、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做忠实的倾听者和引领者。

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切记一讲到底。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敢对教师的解法提出质疑,有时间阐述他们不同的思考途径和解题方法,而教师要对他的每一步都要肯定,对的还要给予表扬,增强信心。

五、整合教材,课堂须凸显教学重点。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为了让学生从课堂上获取知识时更顺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可对课本内容进行重新编排,也可以对课本安排的顺序进行前后调换等。对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点重点处理,对学生都已经掌握的.内容不涉及或少涉及,把学生学习的效果作为衡量一节课好坏的标准。切实搞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六、课下的沟通有助于课堂的和谐高效。

转变教育理念,巧打师生感情牌。加强自身修养,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真情打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喜欢你这个老师,才会乐意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经验和道理。如何沟通,在何时沟通,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我认为,课间十分钟,课外活动,甚至在校园里或在校外的偶遇时都是可以利用的时机。

一个好的课堂,用美国着名教育学家梅里尔・哈明博士的话说,应该是“鼓舞人心的”。在《教学的革命》一书中,他描述了“鼓舞人心”的课堂中可以观察到五种品质:清晰的尊严感;流淌着轻松的活力;自主性;集体感;觉察。在课堂上,不管有没有天赋,让学生都能昂首挺胸,大胆地发表意见。让他们相信自己,能把自己视为有价值的、值得尊重的人。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他们和教师一起共享合作、相互依赖、彼此支持。在这种课堂上,学生会显得生机勃勃、有活力、健康向上。毫无疑问,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互动策略

1.增强课堂提问的针对性在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定向思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潜在意识,使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不能漫无目的地提问。因为,针对性强的课堂提问能一问中的,抓住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口;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完善学生的智能结构;能有效交流师生的思想感情,及时反馈教与学的信息,发挥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教学作用;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初步认识分数”时,为了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是教学的重难点,在帮助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时这样问:出示_个月饼让小红和小明分着吃,两人都很谦让,你们说他们怎样分才公平?生:平均分。演示平均分成两块。师:怎样才知道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了两块?再演示把两个半块恢复成一个饼再平均分,小红和小明每人得了半块月饼的过程。师问:这半个月饼是几份中的几份?(闪烁半个月饼)我们就说它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用+表示;另外半个月饼是多少呢?(闪烁另外半个月饼。)生:也是这块月饼的。师:你是怎样想的?生:这半块月饼是两份中的一份。师:从刚才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什么?生:把_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_。这样-系列的提问,帮助学生加深了对“平均分’、“几分之的理解,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只有引导学生抓住关键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思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增强课堂提问的层次性。

在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要根据教材教学的需要,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及疑点设计提问,不能为问而问,使课堂提问由浅入深,有明确的价值指向。如在复习归类复习直线、线段、射线时,抓住学生易混概念,可设计如下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概念。

直线比射线长吗?由于直线是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得到的,射线是把线段向一端无限延长得到的,所以有的学生就错误地认为直线比射线长。实际上,由于它们是无限延长的,无法度量,所以就无法比较长短了。

(1)角的两边画得越长,角的度数越大吗?角的大小是由角的两边叉开的程度决定的,叉开的程度越大,角的度数越大,叉开的程度越小,角的度数越小,与角的两边画得长短无关。

(2)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是垂线吗?“垂线”是一个不能独立存在的数学概念。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其中_条直线叫另_条直线的垂线,不能孤立地说哪条直线是垂线。

(3)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吗?看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必须是在同_平面内。如果不是在同_平面内,即使两条直线不相交,也不是平行线,正确的说法是:在同_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4)连接两点之间的线段就是两点之间的距离吗?线段属于‘‘形”,距离属于‘‘量”,这种说法错在把形和量等同起来了。正确的概念是:连接两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就是两点之间的距离。

(5)平角是_条直线,周角是一条射线吗?根据角的定义,每个角都有两条边,只不过是平角的两条边成_条直线,不能说‘‘平角是一条直线”“而周角是两条边重合成一条射线,不能说周角是一条射线”。

1.增强课堂提问的灵活性。

在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要在_节课的不同阶段,随学生思维的紧张强度的不同,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提问。如在上课初期,学生的思维处在由平静趋向活跃的状态,这时应多提一些回忆性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参与讨论问题的意识;当学生思维处在高度活跃时,应多提些说明性和评价性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不同时间不同形式的提问对学生思维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对同一提问内容学习前的提问与学习后的提问,学生思维与记忆的范围也会有大小之别。为此,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一定要灵活多样,要随着教学进程的不断深入随机应变,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要多设预案,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这个猜想是正确的,学生的探究过程也是十分有效的。

在该例中教师巧妙地将问题“推让”给了学生,让学生通过思、辩的形式进行“自解”,最终完成了知识的重组与共享。最后,教师对学生的猜想进行了表扬,对学生的探究精神、探究效果进行肯定,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适时地“难得糊涂回,让教学陡增几分精彩。

二、要给学生“想”的时间。

根据专家研究,在每个问题对学生提出之后,至少要等待38钟,这样做有许多好处:学生可以回答较多内容;有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而又恰当地回答问题;可以减少卡壳的现象;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能够减少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学生可以列举更多的论据;学生能够提出更多的问题;能够增加学生回答的多样性;能够增强相互之间的影响。

课堂提问学生有了‘‘想”的时间,就会有‘‘想”的因素积极参与掌握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但连珠炮式的提问,以及所提的那些学生不动脑筋就可以脱口而出的问题,不可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老师简单地提问,学生肤浅地答问,你来我往充斥课堂“想”就被挤掉了。老师的提问必须以学生的思为出发点和归宿,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应设计在让学生“跳一跳摸到”的水平上。既要考虑学生现有水平,又要顾及经思考可以达到的水平,这样就把“想”这一因素作为提问设计的核心问题来看待了。只有在课堂上留给学生适当的时间思考“想”就可望落实到位。

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为了使学生理解算理,可提出下列问题:整数加减法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小数加减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分子可以直接相加减?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分子不可以直接相加减?这样的问题,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旧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采用小组交流,较好地给予了学生‘‘想”的时间和“说”的机会。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想的王国。”(苏霍姆林斯基语)课堂尤其要变为积极思考的王国。在课堂中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想”,同时“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赞科夫语)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提问后很重要的环节要让学生“想”。

三、要把握时机,问在恰当处。

课堂提问既是_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科学把握提问的时机,才能体现课堂提问的价值所在。

1.抓兴趣点提问。

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的知识点。由此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

2.抓疑难点提问。

问在学生研究目标不明确、思维受阻的时候。学生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抓发散点提问。

‘‘数学是创造性的艺术”(保罗?哈尔莫斯语)。而创造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充分假设,沿不同的方向自由地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答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例如: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对学生的数学建构无疑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一题多解,就是“求异”,即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突破原有的知识圈和原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更多更新的可能的方法。通过一题多解的讨论,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你是怎么想的?”、“还可以怎样想?”,让多种信息互相交流,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

4.抓住空白点提问。

所谓“空白”点是指在教材中,对某些内容故意不写,或写得很略,在叙述描写上留有余地,制造“空白”。这些‘‘空白”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和思考的余地。教学时如能抓住‘‘空白”点,巧妙地设问就能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进行新知的探索,把“空白”补充出来,加深理解。抓住‘‘空白”点提问,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寻找答案,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有的教师是先让学生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平行四边形,当然很难量,教师问:能不能想个办法,使它变得好量呢?这段时间,学生带着问题各自操作,教室里很安静。几分钟后,学生们才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学生说,可将平行四边形一边的“直角三角形”剪下拼到另_边去变成长方形就好量了;有的学生干脆提出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不必再用面积单位去量,用长方形面积公式(长改为底,宽改为高),就能求出它的面积。学生在操作这一段‘‘空白”里,既巩固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又能动地调节与新知不相适应的学习方法,最终获得新知。在这段‘‘空白”里,学生充分地参与操作,原有知识得到巩固,新学知识得到理解,探索能力又得到培养。

总之,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要做到科学、合理、有艺术性,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反思教学过程,客观分析自己在问题设计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问题设计水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

小学语文课堂互动策略

一、教师与学生建立互动合作关系。

在语文课堂的互动教学中,我们必须意识到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的参与者,课堂互动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合作过程,在相互信赖、协同合作的心理前提下,建立起合作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伙伴”,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的控制、单向传输与被动接受的课堂教育局面,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师生、生生在语文课堂的互动交通中共同进步。通过合作交往,学生从与教师、与学生互动中实现主客体的转换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发展。有效的小组合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互教互学,能者为师,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同时有利于学困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与学生建立互动合作的关系给每个学生提供了积极参与、平等参与,自我表现,展示个性的机会,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真正体会到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同伴合作和师生互动”的研究有利于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课堂上,师生互动应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环节的设计,应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为学生留出必要的自主学习的时空,确保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开展与整合过程。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要“蹲下来”跟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距离,使教师成了学生可亲、可信、可依的学习伙伴。此外,课堂师生互动还应提倡生生之间两两互动或小组合作学习互动,包括组内异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和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合作的内容可以是互相检查对方活动,互相表达自己的看法,互相讨论问题解决,互相竞赛巩固认知,共同操作发现新知等。

三、教师要善待学生的质疑,鼓励探究。

教学是师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究、感悟、互动的过程。语文课堂教学的多边互动,实质上就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通过巧妙启发引导,引爆学生思维火花,培养学生深入探索、大胆质疑的学习品格。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我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启发质疑:“你们发现哪些问题,需要大家帮助的?”一位学生提出:“我觉得课题上的‘吃’字用的不恰当,应该是‘喝’字。”他的话音刚落,课堂上便热闹起来。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这是他们身上闪现出来的求异思维的火花。

于是我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仔细读课文,组织讨论。他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中发展求异思维,拓展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励学生质疑解疑,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从根本改变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一个被动者变为一个主动探索者,把学习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让学生学会探究,主动探究,独立探究,从而达到形成师生、生生互动的氛围。

四、在课堂上,师生互动应关注下层学生。

后进生往往在课堂中被忽略,成功的机会相对较少,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多给中下等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也尝受到成功的喜悦,拉近师生的距离,消除对教师的畏惧,让他们在一种和谐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是兴趣的支柱,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有了学习的胜任感,也就有了求知欲,这时教师应当及时予以表扬、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消除他们的自卑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思维,使他们想学、乐学。这样他们会受到鼓舞,激起上进心,从而努力学习。此外,教师应当布置多层次分类的自选作业,让学生会学、乐学、学会,提高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学习效率。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积极营造师生研究性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学会探索,研究和总结;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可行性学习方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氛围。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小学生一般都是7—13岁之间的孩子,喜欢游戏、玩耍、娱乐,习惯于形象化、直观化的思维模式.这就需要数学教师要用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和方法把单调、抽象的数学知识“呈现”给学生,让他们能够乐于接受,趣在其中,美在其中,乐在其中.教师如何把知识“呈现”给学生,其中大有学问,需要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显得比较单调和枯燥,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要更加勤奋,深入钻研,用多种多样艺术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把“知识教育”真正变为“启智教育”.

一、问题设计的趣味化。

孔子曰:“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数学是从问题开始的,是以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目的的.有趣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成为学生积极思考的桥梁.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小孩子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总想探个究竟,弄懂其中的`奥妙所在.尤其是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有趣的提问能够勾住学生的魂,让学生如饥似渴地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比如,我在上《比例尺》一节时,首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谁知道自己的家乡距离首都北京有多远?学生纷纷推断和猜测,但都很不准确.这时我亮出了中国地图,并且说:那就让我们来量一量吧.学生听说在地图上可以量出从家乡到首都北京的距离,都表现得大为惊奇,兴趣盎然.这时我们顺利地进入新课讲解,就能够牢牢地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视为金科玉律,并且牢牢地记在心里,印入脑海.

二、情境设计的生活化。

有用才是真理,有用才是真知.要想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感兴趣,就必须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有用,能够切实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疑难问题.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应用于实践.为此,数学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的时候,要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唯物辩证法原理,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公理建立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之上.比如,我在讲授《圆的周长》一节时,首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我们学校要开田径运动会.你们可知道:如何才能够精确地测量出我们学校操场跑道的长度呢?学生相互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用米尺实测是最好的办法.接着我又说:操场跑道将分为内外6圈,怎样才能够又快又精确地测量出各圈跑道的精确长度呢?这下子大家都傻眼了,面面相觑,不知所云.他们其中有人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叹:4个边的直线距离容易丈量,而4个圆角处的跑道长度就很难快速丈量出来.这时我就告诉同学们说:我这里有一种最便捷、最快速的丈量和计算方法,大家愿不愿意学呢?这时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愿意!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学效果必然是最理想的.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长期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拼图法、实践操作法、游戏活动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等等.其实,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对不同教学内容的最佳“呈现”方式,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教育效果的方式方法.数学教师要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法,把不同类型的数学知识最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以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观察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比如,在教学《2、3、5的倍数的特征》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采用的是拼图法和实践操作法;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我采用的是多媒体演示法.教师所拥有的知识的多少与教学能力是不相同的,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实践性的量的积累,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什么样的知识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要课前精心预设,而且要观察效果;不仅要进行广泛的实践交流,而且要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以便总结经验,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性知识.数学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数学课堂应该是张弛有度的,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够让学生轻松愉快、心情舒畅.

四、施教对象的分层化。

由于每一名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同,智力方面存在着差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必然会表现出优劣来.对于相同的问题和作业,优等生早已算出了答案,还有空闲时间,中等学生还在求解之中,而学困生却显得抓耳挠腮,无可奈何.针对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就要采取差别化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施教.在授课方面,在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和领会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不能千篇一律,整齐划一.对于优等生,要以放为主,鼓励他们独立学习,多元求解,积极进行高难度的拓展练习.对于中等生,应该半扶半放,在教师点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提高性练习.对于学困生,要以扶为主,在师生讨论、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巩固练习.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评价标准也要有区别,尤其是对学困生,要让他们感到有收获,有成就感,以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参与度.

小学同屏互动课堂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教育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科技应用,其中就包括了小学同屏互动课堂。本文将通过回忆、观察和总结,分享我使用小学同屏互动课堂的体验以及心得体会。

首先,回忆起自己第一次使用小学同屏互动课堂的体验,感觉是非常新奇和兴奋的。在过去的课堂中,老师通常是站在讲台上,手持粉笔或者白板笔进行讲解,学生则坐在座位上听讲。然而,在同屏互动课堂中,老师不再需要传统的讲台,而是通过连接投影仪和电脑,将所要讲解的内容直接显示在屏幕上,同时还可以使用电子白板等工具进行实时互动。这种方式不仅让我感到新奇和好奇,也给我带来了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

其次,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实践,我渐渐体会到小学同屏互动课堂的好处。首先,同屏互动课堂让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传统的课堂往往只能通过文字、图画等静态的方式来呈现知识,而同屏互动课堂则可以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的方式来讲解,使得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都能得到更好的体验。此外,同屏互动课堂还能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而在同屏互动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电子白板、投票等方式参与到课堂中,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进一步地,在实践过程中,我也逐渐发现了小学同屏互动课堂的一些问题和不足。首先,老师对于这项新技术的掌握程度是一项必要的前提。如果老师对于电子设备和软件使用不熟悉,可能会导致在课堂中出现技术故障,甚至无法正常进行教学。此外,小学同屏互动课堂也对于学生的自控能力有一定的要求。由于同屏互动课堂更加多样和丰富,学生也容易在其中分心或者走神,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学生需要通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约束来应对这些挑战。

最后,综合各方面的体验与观察,我认为小学同屏互动课堂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让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个性化学习的机会。尽管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技术和管理上的困难,但只要老师和学生能够克服这些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调整,相信小学同屏互动课堂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综上所述,通过使用小学同屏互动课堂,我体会到了它带给我的新鲜感和兴奋感,同时也发现了它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应用,同屏互动课堂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相信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它将在小学教育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给学生们带来更多的学习乐趣和成长机会。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论文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第一、结合实际。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数学同时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可以说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所以,我们所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实际生活、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即数学生活化,那样学生学习数学时就会倍感亲切,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会迅速高涨,学习气氛也自然轻松、活跃。

第二、注重实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实践活动是实践性、探索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一类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特点。由此可见,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实践活动课”也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我们的教材中,出现在我们的教学中。“实践活动课”是小学数学新教材中的一种新课型。教材增设“实践活动”是课程标准新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操作等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三、讲究实用。

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我们的教学又迎来了新的阶段。其中,生动的画面、悦耳的声音、优美的文字无不清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充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所以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根据实际需要,适当使用一些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当然,多媒体课件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着其不足的地方。有时,精美的课件往往使学生过多的关注于其中的优美画面而忽视教学本身。并且,当教学中遇到偶发情况时,课件本身往往缺少应变,显得比较呆板,等等。所以说,媒体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只要对教学有帮助,只要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有帮助,那就是好的媒体。总之一句话:适合自己的'教学媒体就是最好的媒体,实用才是硬道理。

第四、追求实效。

所谓“实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节课乃至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乃至一位老师教学教学水平高与低的惟一指标。不管是应用什么教学方法、采用什么教学手段、利用什么教学媒体,一切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发现知识、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

所以说,只要我们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组织教学,数学课就再也不会给人以枯燥乏味的感觉,数学课就一定能低消耗高效能,学生就一定能学得轻松,学得牢固。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笔者深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对其加以正视并解决。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一言堂、满堂灌课堂传统教学模式。

对于目前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来说,大多数教师仍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禁锢,课堂教学主要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走入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的教学误区。这将严重影响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一言堂、满堂灌的课堂教学主要来自于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他们教书多年,当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他们能够凭借经验进行有效的处理,然而,缺少对学生思维逻辑的引导和培养,即使巧取捷径解决问题,却不能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新教学理念与实践未能有效结合。

教学理念的滞后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要因素,因此,更新教学理念成为施行新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虽然,新课程理念提出多年,教师工作者也都进行了相关的学习和培训,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新的教学理念,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未能真正利用。在农村学校中,新课程理念、素质教育仍然停在口号上,课堂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氛围枯燥、无味,未能将情景教学应用于课堂中,这一系列问题也将制约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以教材为中心的错误教学方针。

教材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指导,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标尺。然而,大部分教师却以教材为中心,认为只要认真完成教材中知识点的讲授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这种教材即法典圣经的错误教学方针既制约着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也影响着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与新课程理念不相符合。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严峻问题。

(一)更新教学理念实践教学模式。

作为教学工作者,首先,要学习全新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教师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在教学工作中更上一层楼。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在学习教学理念之后,要应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才能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最后,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纽带,将新课程理念应用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创造民主、平等、友爱的课堂氛围,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二)建立以教材为基础延伸教学视野的教学指导方针。

新课程中指出:教材是教师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供学生选择和处理的、负载着知识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材料。它既可以包括以教科书为主体的图书教材,又包括各种视听教材、电子教材以及来源于生活的现实教材等。因此,教师必须准确解读教材,并对教材内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领悟编者意图,并丰富教学视野,最终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有教师准确的理解教材,有效地整合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学的延伸教材,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教材不仅是进行教学的工具,还应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法宝。

(三)创新教学情境活跃教学氛围。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好奇心强,活泼爱动,加上农村学校的孩子生活体验少,对于许多外界的新鲜事物不了解,基于这一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出发,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创新教学情境,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理解知识有重要作用。所谓的创新教学情境,就是构建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的联系,将学生角色引入教学过程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例如,游戏情境教学,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与“3”有关的游戏,也就是从一开始数,凡是3的倍数或者含有3的数字都要以拍手代替,游戏在谁那停止了那名学生就要给大家唱首歌。这样,在游戏中既得到了快乐,也学习了知识,培养了大家灵敏的思维能力,形成了和谐欢快的课堂氛围,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卢梭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种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儿童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环境中进行学习,同时必须十分谨慎地对儿童接触的事物加以选择,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与合理的教益。因此,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教学更加生活化,让知识与实践更切合,把学生当做教学的主体,尊重学生,为学生创造一片自由、和谐的学习条件。总之,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与城市相比,许多条件不足,但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学生的生活优势来创新教学方法,将教学理念有效地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知识与实践的转化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孙凤华工作单位:山东冠县东古城镇民生小学。

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论文

合作学习是顺应当今时代发展出现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不过,理论在与客观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依然会出现各种问题。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合理地应用合作学习呢?笔者依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正确对合作学习进行解读。

合作学习是一种应用于探索性强、对实际应用能力要求高的课堂教学方式。一些教师对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不太熟悉,在实际应用时多流于形式,这样做不但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反而会适得其反,甚至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某一种教学方法时,必须要提前分析其能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不盲目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例如:在“图形的变换”中,教师可以将图形画出来,教学生图形是怎样变幻的,在图形位移的计算上有什么更简单的方法,之后组织学生自己在组内讨论图形能够怎样变换、又是如何计算其变换值的。从而教师能够起引导作用,将合作学习氛围烘托起来。

二、合作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性。

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起到了引导性的作用。教师要注意的是在组建学习小组时,要注意小组的质量,将学生按照不同标准多层次结合,一般以3-6人为最优。顾名思义,合作学习不仅要发挥小组内个人的作用,更要发挥集体的力量,发挥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提高学习的效果。这一阶段的学生的逻辑思维处于具体直观阶段,那些具有抽象性质的知识点对他们而言理解起来一定会有困难。所以,在学生获得到大量的感性材料并还未得出结论之前,教师要及时组织讨论,这样学生通过讨论,可以互相启发,对所得知识点进行概括,并探索出要掌握的结论。例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其在群体讨论中回顾以往的知识,并在其中找到新旧知识点的联系性。这时,有的同学就会发现将平行四边形一边的三角平行到另一侧,就是一个长方形。那么,这样是不是有利于以后同学们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是底乘高呢?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将合作学习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也可以为以后的知识点打下好的基础。

三、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性。

判断孩子的批判意识是否强烈主要在于其能否发现问题并勇于质疑。小学生对教师的权威性是有一定的崇拜心理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老师做出的评价是能够接受的,并及时更改错误。而在合作学习时,是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意见与批评的。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三听”,一是认真听任何一位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二是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培养学生收集重要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要善于思考,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处理信息,接受、反思评价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因数与倍数的过程中,老师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因为2×6=12,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12是6的倍数,12也是2的倍数。问同学这问题的正确性,并指出一位同学举出相似的例子,再让别的同学判断对错,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四、把握合作学习的创新精神。

对于一些没能熟练应用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的教师而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缺乏创新精神,只是一味的进行公式的套用,而没有结合实际情况。所以在实施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在实际的课堂当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例如:做些小游戏等,在学习小数乘整数的时候,可以组织小的比赛哪组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方式得出结果则为胜利。这种方式不仅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应用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合作学习倡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仅作出引导及组织作用即可。当然,必须注意的是教师组织合作学习时,要根据学生平时成绩、性格、以及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多层次地进行科学分组,使组内每位同学都能最大地发挥自己的参与性,主体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合作意识。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使只重视学生个体发展的传统教学弊端得到了改变。充分地促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数据的统计”时,因为数据是通过调查得出的结论,所以教师想要学生更好地理解,就要应用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去统计同学课余时间喜欢做什么,是玩游戏,还是写字、画画。这样,分工明确,有的同学负责进行统计工作,有的同学负责调查工作,最后再统一根据所得的资料得出结论,共同绘画出表格。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采用综合评定的方式进行考察。在教师将学生多层次分组以后,进行教学并实现小组内的互帮互助,以小组的平均分值作为小组的评定成绩。由此,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达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学习目标,形成团队意识和共赢心态。

六、结束语。

合作学习不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教师不可只进行公式的套用。而应该结合实际,形成趣味课堂效果。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能够在集体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2]刘健娟.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3):126-127.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