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激励高校管理的论文范文(20篇)

时间:2023-12-19 14:56:07 作者:雅蕊

范本具有典型性,可以为我们提供写作思路和结构的参考。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激励理论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研讨论文

1、薪金、福利。就目前来说,高校教师的工资水平普遍偏低,特别是核心岗位、关键岗位上的优秀人才的薪酬水平远远低于市场水平,据《中华英才网》对2004年上半年全国各大行业薪资水平的调查显示:教育科研机构位干第12位,低于其他行业(通讯电信业、医疗设备业、金融业、制药生物工程、电子技术、互联网、电子商务等)。(4]高校教师对收入表示基本满意、满意或很满意的教职工占30。8,而表示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的约占67。7。其中表示很满意的人只有0。5,表示很不满意的却有20,表示不太满意的人占了将近一半。由此可见,尽管近几年我国高校教职工工资收入普遍有较大提高,但是教职工总体上对收入情况仍然不太满意,高校教职工收入水平与教职工的期望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z]长期的低工资低福利,造成了单向、失衡的人才流动,人才引进十分困难,而优秀人才又不断外流,于是,只能将自己培养的学生留下来,学生们不断继承衣钵,造成高校严重的封闭发展,内部循环。因此,应该从制度上提高教师的薪酬福利,使教师的薪酬能吸引优秀人员从教。在福利方面,可以根据教师的年龄层次,实行套餐式福利,从而满足不同年龄段教师的实际需要,以达到激励教师的目的。

2、和谐的'人际环境。和谐、优越的工作环境带来身心的愉悦。如:高校管理者高超的领导艺术、学校以人为本的大学文化、同事间互相帮助和协作的良好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名誉和社会地位等,均是确保教师队伍稳定、学校教师激励有效的重要因素。在学校实际管理中,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情景:相当一部分教师能够承受生活的清贫和工作的艰辛,却要求得到学校领导的信任、尊重和理解,同事的支持和帮助。可见,良好的“人际环境”能够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在对教师进行管理时,重视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的结合,建立多向沟通渠道,提倡领导者和人才之间、人才与人才之间进行思想认识交流沟通,达到人格感情相互认可,依靠双方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建立良好的心灵互动关系,使人才在民主、和谐的人际氛围中自觉自愿地发挥积极性和奉献精神。

3、自由的学术环境。高等学校的学术地位决定着高校在某一学科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决定着其毕业生的质量,进而决定着大学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声誉。所谓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是指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能根据个人对学科发展的把握,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深入的学术探讨和研究工作。

高校可以通过组建学术团队来推动学校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学术发展与进步,提高学校科技工作的规模和质量,实现科技创新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团队的主要任务是产生原创性重大科研成果,承担各类国家重大科研计划项目,培养杰出的学术带头人和优秀的创新人才群体。通过组建“创新学术团队”可以满足教师的成就需要,可以提高其揭望在学术上有所造就的期望值。

〔二)激励因素。

1、完备教师职业生涯设计。在当今社会,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是一种趋势,高薪和工作条件即使能成为激励手段也有可能是暂时的,任何别的组织也可以效仿和提供同样甚至更好的条件。所以高校必须坚持和个人一起发展的原则激励人才和留住人才,否则,将不可避免地造成人才流失。

基于这个目的,可以面向不同类型教师推行三阶梯激励体制,建立相应的多渠道职业发展路径:

一是专业技术职业生涯路径,即“教师~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校级领导”的路径,它适合那些综合素质高、教学科研能力强、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教师。

二是职称职业生涯路径,对于教学水平高、具有专业发展潜力的教师,按“见习教师~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导、博导)”的方向来发展;而对于科研水平高、教学能力偏弱的教师,则可以按“实习研究~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硕导、博导)”方向发展。

三是管理职业生涯路径,即按“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科长~处长”方向发展的路径,适用于那些对从事教学科研不太适合,但有较强管理能力的教师。

2、民主管理的参与。民主管理的实质是对教师授权。授权之所以能产生激励作用,是因为这种授权强化了外在激励因素,使教师获得了“主人翁感”、“信任感”、“责任感”这些心理感受激励着教师不断努力,因为决策是自己做出的,做出决策的人总是力求通过努力使决策得到落实,并获得所期待的结果。既然教师是学校的主体,要依靠教师办学,学校的发展、规划、定位,与教师切身利益有关的各项事务,都必须与教师协商,吸收教师参加政策和制度的制定。关于专业改造、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学生培养模式等问题,更应该以教师的意见为主。

3,完善教师培训制度。高校教师有学习和自我发展的需要,高校就应该为教师提供和创造丰富的培训机会,如设立教师培训基金,制定师资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强调人本化、个性化;在师资培训工作中,赋予教师在培训的选择上有更多的自主权和空间,使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特点进行自主的学习。同时,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括动,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做学术报告,使教师能借此更多的了解相应的学术前沿问题;以举办国际会议和全国专业学会年会的形式,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开展教师进修合作项目及学术活动,加强校际之间交流,沟通信息,互相学习,共同发展;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讲座,建立“教授论坛”,组织教师学术沙龙,活跃学术气氛,创造良好学术氛围。

4、合理的晋升。职位的升迁和职称的晋升能够使得人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人们也总是习惯以职位高低去评价一个人的成功,所以晋升一直是组织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由于高校的管理职位非常有限,只是少部分人有管理职位的升迁机会,难以满足广大教师的需求。并且出色的教师却未必是出色的领导者,为了保证教师的利益,激励其安心工作,高校应该提供与管理阶梯相对应的技术阶梯,使得专业型教师在技术阶梯上升迁同样获得相应的满足。当然也可以为他们在校外各学术团体、学会争取各种社会任职来满足他们的晋升需要。高校应制定相应的晋升机制,这种机制将会从本质上提高教师的满意度,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双因素理论告诉我们,对于激励员工,保健因素是基础是前提,激励因素是关键的决定性的,它能唤起员工工作的热情。采取某项激励措施以后,并不一定带来满意,更不等于劳动生产率能够提高。物质需求的满足是必要的,然而作用也是有限的、不能持久的。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小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利那些内部因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在高校学生管理活动中,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其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积极的建设性的行为增加,消极的破坏性的行为减少乃至消除。研究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旨在研究如何巩固和发展在校大学生的积极行为,改造和转变学生的消极行为,达到变消极行为为积极行为,最终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和谐发展。面对90后的在校大学生群体的个性化,消极行为的多样化,深入研究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势必对高校学生管理和学生的自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是研究为达到预期目的,通过巩固和发展人的积极行为,转变和消除人的消极行为,达到变消极为积极的激励理论。根据实现人的行为改造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理论:强化理论。强化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b.f斯金纳于1938年在《有机体的行为》一书中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外部环境刺激作出的反应,只要通过改变外部环境刺激就可以达到改造行为的目的。归因理论。归因理论最早是由奥地利社会心理学家海德在1958年出版的《人际关系心理学》提出。该理论认为,人的内在意识指导和推动着人的行为,通过改变人的思想认识,可以达到改变人的行为目的。挫折理论。挫折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外部环境刺激与内部的思想认识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改变外部环境刺激和改变内部思想认识相结合,才能达到改变人的行为,变消极行为为积极行为的目的。

激励理论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研讨论文

激励理论是指用特殊的方法来激发人的内在动力,以最大程度来调动人的积极性,以鼓励带动人们实现预定目标。激励的主要因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其中内在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外在因素起促进作用。外在因素是指,主要靠外力来进行发展,例如,经营者采用各种激励手段,了解被管理者的需求,以此用各种手段来激励被管理者不断前进,最大程度的激发其努力工作,使被管理者为了自身需求不断向上的进程。怎样开展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其重要部分还是在于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力资源引进激励理论,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总的来说,激励理论主要包含三方面。首先,依靠需求进行激励,该理论是建立在自我需求的基础之上,管理者将激励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其主要目的在于满足人的实际需求以及对员工的'支持鼓励,激发其潜能,提高工作效率。其次,依据状态进行激励,和依靠需求进行的激励理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最终目的是以激励理论为中心,分析客体的发展状态,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将客观问题进行高效的解决。只有真正的认识到存在的问题,相关领导才能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问题,企业才会得到发展和进步。最后,根据状态进行激励,其主要出发点是为了让员工的利益得到满足,提升员工的凝聚力,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效益。

促进员工价值的实现。在企业工作的每位员工都希望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自我价值在个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企业应提供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让员工的自身的潜力得以发展。企业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经济效益能力,而激励理论的应用可以激发员工的潜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1.建立合理公平的竞争平台。

公平竞争不仅在企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社会乃至国家中都占有重要位置。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付出会有相应的回报,借此来满足内心的渴望。只有公平的竞争才会最大限度地激励员工的上进心。一般企业会根据员工适合发展的方向将之分配到各个部门,并根据能力水平进行职位安排,以确保每位职员的潜力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所以,企业就需要制定一个严谨的选拔标准。现如今许多企业并未真正做到这一点,许多员工本身达不到职位要求,却借助不正当地手段依然在位。

2.为员工提供身心保障。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律也相应的变快。在城市生活的每一个人都有来自不同或相同方面的压力,若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并能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解决或缓解职工的生活负担和保证职工的基本生活,则员工必定减少压力,增加动力,为企业的发展尽全力。因此企业应建立适合每位员工的福利制度。福利的内容有很多种,首先可以为职工的生活提供便利的福利,比如职工食堂、宿舍等;其次可提供保险福利,比如职工意外伤害保险;最后可以为完善休假制度,让员工及时地休息以得到状态的调整,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工作。

3.创造融洽愉快的工作环境,提升员工满意度。

在企业中,相关的管理人员了解员工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对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员工的发展以及提高员工的协同合作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该项工作也对相关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管理者可以为员工提供舒心的工作环境,包括茶水间以及员工的休息室的设置。企业可加强费用资金的使用分配,将一小部分资金用于员工的生活补助中,如员工坐公交车上班,企业可以适当对其报销;提供卫生良好的食堂,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

4.加强对员工的情感激励。

企业要想达到激励政策的有效性,就应该把情感激励贯穿到激励的全过程,并与他们的情感状态相联系,以此达到满足心里的需求,使之处于情感兴奋状态。管理人员应及时的了解员工的需求以及员工的意见。在良好心情的状态下工作不仅能够激发热情,更能提升效率;若每位员工如此,这将为企业带来巨大收益。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现代企业的管理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创新,许多企业都注入了激励理论的应用,并且应用的范围越发的广泛。激励理论旨在促进激励员工热情,激发员工的潜能,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经济发展。而激励理论的应用需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及合理运用。

参考文献。

[2]叱华娟.在企业管理中激励理论的应用思考[j].经营管理者,,(27):167.

现代高校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论文现代学校管理心得体会

摘要:管理学界的各种激励机制同样可以引用到高校学生管理中。高校辅导员可从权力激励、目标激励、参与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挫折激励和竞争激励几个主要方面对学生进行激励,从而开创高校学生管理方法新模式。

研究测定:一个人平常表现的工作能力水平与经过激励可能达到的工作能力水平存在着50%左右的差异。可见人的内在潜能之大。各行各业管理者在抓好各种规范化、制度化的“刚性管理”的同时,也要想办法开发和挖掘人们的潜能去取得更大的成绩,这就是激励。作为高校学生事务最直接的管理者———辅导员,有效运用激励机制,对学生管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语说:“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哈佛大学的戴维麦克莱伦经研究提出:人之所以要激励,源于人有三类基本需要:权力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和成就的需要[1]。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也曾提出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宿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2]。马克思甚至上升到人类发展的高度断言:“需要是人类心理结构中最根本的东西,是人类个体和整个人类发展的原动力。”[3]正是有了需要才引发人们做事的动机,动机又驱使行动,通过各种方法激发人们做事的动机,从而形成满足个人需要的行动动力,激励就产生了。作为高校辅导员,依据以上理论,可以衍生出以下几种激励方法来满足高校学生的各种需要,从而达到高效管理的目的。

1权力激励。

权力激励也就是授权激励。高校扩招后,高校辅导员设置师生比为1:200。加之日常琐事繁杂,辅导员不可能亲力亲为,这个时候辅导员就可以对学生干部进行适度授权,前提是要在辅导员的指导和监督下开展工作。切记,一旦授权,就代表着对学生干部的信任和对其能力的赏识,辅导员不可过多干预和插手。站在学生干部的`角度,正是这种授权所产生的信任度和期望值,可以增强学生干部的自我效能感,从而积极主动开展工作。正是基于此,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应大胆对学生干部委以重任,并适时激发其内在潜能,使之激情高涨、热情满怀,认真努力开展工作。这样一来,既减轻了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又使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2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即通过设定适当的目标,激发人的动机和行为,从而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去高效完成任务的方法。这一企业惯用的激励方法同样适用于学生管理工作中。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大学之前的阶段目标很明确:小学生以考重点初中为目标,初中生以考重点高中为目标,高中生以考一所好的大学为目标。然而一旦过五关斩六将进入大学,你会发现,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全方位监管,没有了从早到晚的上课学习,学习环境相对宽松,学习压力也不大,自由支配时间增多。很多学生以为到了天堂,尽情放飞自我,整天沉迷在网游中或被窝中,最终丧失奋斗目标。针对这种现象,高校辅导员要采取目标激励方法,学生一进校就引导学生制定明确的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激发学生奋斗的积极性。在制定目标时,不要千篇一律,要把每位学生的专业和兴趣特长结合起来量身定做目标,目标最好能“跳一跳摘桃子”。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目标激励的作用。

3参与激励。

参与激励,是指在班级管理中采用民主决策制,让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从而来激发学生积极上进的激励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让班级成员有主人翁的使命感,而且还能充分挖掘班级成员的聪明才智,为班级的建设出谋划策。其实,在学生工作中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这一方法,比如,在班干部评选时,经全班同学民主投票的方式确定的班干部远比辅导员指定的班干部深得全班同学的信任,开展工作也远比辅导员指定的班干部来得顺利。再比如,在进行推优时,通过全班同学民主推荐的人才是真正优秀的人,其他同学才无异议。还有,每门课结束后进行的评教(让同学们从各个方面对任课教师进行打分)工作,也让同学们充分行使了参与的权力。实践证明,参与班级管理可以培养同学们对班级的归属感、认同感和使命感,满足其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达到激励的目的。

4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就是通过加强师生感情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让学生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从而增强教育效果的一种激励方式。情感激励的方式有很多:交流思想、排忧解难、参与活动、指点迷津、辅导学习、批评指正等。任何一种方式的开展,都离不开一个“爱”字,辅导员只有真正热爱、关心、尊重和爱护学生,学生在心理上才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辅导员的教育和管理。即孔子《学记》中所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情感激励的基础是给予、关心、责任感、尊重和了解。为了关心和了解学生,辅导员不能高高在上,用短信、电话、qq和学生沟通,必须深入学生教室、寝室、运动场、食堂等场地,面对面地和学生聊一聊,最直观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并及时进行现场管理,这就是国际上著名的“走动式管理”[4]。其次,辅导员要尊重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在日常生活中,班干部和普通同学、家境富裕学生和家境贫困的学生、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健康学生和残疾学生、听话学生和调皮学生都要一碗水端平。实际上,后一类学生更需要辅导员的关心、帮助与鼓励。再次,在沟通中,辅导员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同样一件事,是关心询问,还是训斥指责,其效果迥然不同。在指出学生缺点和不足时,要少做“裁判”,多当“参谋”,要鼓励学生相信自己能够改正错误并获取成功。另外,辅导员还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点燃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之火,使他们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才能激发其内在积极性。最后,辅导员还要特别关爱需要帮助的同学,及时开导心理有问题的学生,主动为贫困学生安排勤工俭学,用爱心温暖生病的同学……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亲切的问候,一番安慰的话语,甚至几句中肯的批评,都会拉近你与学生间的感情距离,无形中转化为激励学生上进的动力,最终达到情感激励的目的。

5榜样激励。

榜样激励也就是常说的典型示范。即对成绩突出、品德高尚等先进个体加以肯定和表扬,广泛宣传其事迹,并号召大家向其看齐,从而激发同学们积极性的做法。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一面旗帜,能使同学们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它比苍白的劝说、苦口婆心的教育更有说服力和号召力。特别是来自身边的榜样,更为大家所熟知,人物更鲜活,事迹更真实,更容易受到深刻教育和极大鼓舞,在感情上也容易引起强烈共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借鉴、模仿他人的行为反应来完成的。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辅导员,毫无疑问是学生最易效仿的榜样,他们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几乎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辅导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形象着装,时刻自警自策、修身养德,做与自己身份相符的事,说与自己身份相符的话。

6挫折激励。

学生在求学进程中总会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实践证明,反面的激励有时能达到正面激励想象不到的效果。因此挫折激励也是辅导员进行学生管理的方法之一。所谓挫折激励,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总结学习生活中挫折的经验教训,从而达到正面激励的目的。当遭遇挫折时,人们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是积极面对,越挫越勇;另一种是消极回避,一蹶不振。辅导员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遭遇挫折后积极面对,反思总结,从而发愤图强,走向成功。具体来说,辅导员要善于利用学生受挫的时机教育学生,促使他们多从自身找原因,全面提高素质能力;如果是因为定的目标过高导致的挫折,应及时帮助学生调整目标,把过高的期望值调整到一个适当的水平,使受挫者看到成功并非遥不可及,希望、动机更可能会被满足,从而内化为新的、更加有力的激励。

7竞争激励。

竞争是人类的天性,适当竞争是激发员工活力的重要手段。[5]竞争激励,即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在班级引入竞争机制,促使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使同学间互相“攀比”,成绩越来越好。具体来说,在班干部的任用上引入竞争机制,可以使那些最适合担任班干部和愿意为同学们服务的学生有机会“站”出来。各种比赛引入竞争机制,可以使同学们凭着自己的实力公平竞争获取名次。各种评先评优引入竞争机制,可以让同学们在公平的环境中进行综合实力的较量。此外,辅导员还要多角度全方位灌输竞争意识,让所有人都动起来、跑起来,你追我赶,想必这个班一定会朝气蓬勃、积极向上。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辅导员还要将竞争激励融入就业指导中,及早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从而激励他们努力上进,夯实专业,提高素质,增加就业砝码。总而言之,激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类型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因而辅导员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措施;各种激励方法也不是独立存在的,辅导员要结合工作实际,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地灵活运用各种激励方法,从而收到最佳激励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八一.激励员工全攻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

[2](美)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王孝明,王志勇.激活———最富实效的88条激励手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81.

地方高校教师激励管理的论文

高校教师公寓有其自身特殊性存在,无法简单的照搬社会上居民小区的物业服务方式,其独有的特点迫使甲乙双方在管理和服务上做出更多的探索研究和相互的磨合。尤其是入住、退房的接待和对房屋室内设施设备的维护,其功能处于传统物业管理和酒店管理之间,作为产权人的甲方和作为管理人乙方就租户有效使用和爱护固定资产的问题上进行的博弈;有的教师公寓位于其它物业小区内,又必须和其他物业公司进行合作管理等等。因此,作为甲方的行政管理方必须要求乙方在教师公寓物业管理上建立符合其特点的物业服务规范,使其制度化、体系化,一方面严格要求乙方不断提高物业服务水平,建立规范的服务体系,一方面也需要与乙方不断的磨合,共同寻求这一特色的物业服务所能达到的双方都能满意的一种机制。

针对以上问题,高校教师公寓物业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大致可以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一)根据物业内容确立从员工管理与接待服务、维护与管理、保洁管理、安全防范、消防管理、维修管理、仓库管理、档案资料管理等八个维度来设定平衡计分卡的目标与指标。

(二)根据学校对教师公寓物业服务的总体目标分析,确定了规章制度、日常接待与管理、安全管理、卫生管理和维修管理这五个战略重点。从这五个重点出发,设定详细的关键绩效指标和工作目标。

(三)根据kpi指标体系分解为定期考核、不定期抽查、突发事故和投诉以及住户满意度调查四种考核模式按照一定分值比例进行考评,考评结果每年进行汇总计分。甲方可以按照上述四项考核指标,每学年对乙方进行考评,得出年度考核总得分,根据取得的考核得分来向乙方支付相应的物业服务费。

(四)利用pdca循环方法,将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情况变化加以提炼,对考核指标进行改进,以便在来年的考核工作中做出相应地变化,以此逐步完善整个绩效管理体系。但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甲方高层管理人员的支持和领导是平衡计分卡实施的关键条件。只有高层管理人员才能较好地阐述本学校教师公寓的战略,才能在可选择的行动中进行权衡取舍,具有选择、决策的权力。

2、定期考核作为传统的考核手段,它的考核指标覆盖所有的物业考核内容,涉及面是最广泛、最全面的。因此,它在四个考核模式中权重应该是最重的,在整个绩效管理体系中也是占主要地位的。而其它三个考核模式是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弥补定期考核的不足之处,作为它的辅助手段存在的。

3、重视与乙方和住户的沟通。在绩效系统实施之前,充分告知乙方,并使其有充分时间对其内部进行宣传,确保员工理解和支持。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建立有效的反馈途径,使绩效管理的信息得以充分沟通和交流,得到各部门和员工的配合和认同。

4、每次考核时可以邀请学校各方面的'管理人员参与来提升其专业程度,例如邀请负责安全保卫工作人员参与考核,对安全管理方面的现场管理进行专业化指导和批评建议第三方的介入可以完全避免传统检查时人情关系上对工作的保留。

5、重视绩效改进措施,为部门和员工提供工作绩效辅导,制定绩效改进措施并落到实处,确保绩效信息得到充分的应用。

绩效管理是管理者确保生产者的产出能够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的过程,无论是从学校、行政管理方和教师公寓物业服务方三个组织中哪一方的角度看,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通过绩效管理改善和提升教师公寓物业服务水平,为教师公寓住户提供一个舒适、安心的居住环境,这是我们建立教师公寓物业绩效管理体系最重要的意义所在。同时,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物业公司对学校管理教师公寓的业绩贡献,也为学校对物业公司进行奖惩提供依据,同时了解了今后学校对教师公寓物业服务需求的方向。

高校行政管理岗位的改革与激励论文高校行政管理岗位是做的

高校由于受“重科研,轻管理”思想理念的束缚,长久以来将高校教师、科研人员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忽视了行政管理人员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岗位设置,还是在人员待遇方面,行政管理均不占优势。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岗位设置具有政府机构设置的特点,繁冗复杂,枝繁叶茂,但由于监管不力,形同虚设。还有部分高校更加淡化行政管理存在意识,施行科研与行政管理一体化,造成诸多弊端。

2.2行政管理人员自身存在问题。

很多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即教育科研人员,他们本身具有较差的行政管理素养,无法充分适应琐碎繁杂的行政管理工作。再者,行政管理人员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方式僵硬,缺乏创新性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普遍问题。近年来随着高校扩张步伐的加快,学生出现的各类问题也日渐增多,急需一大批优秀的行政管理人员来支撑高校发展,因此素质问题必须解决。

高校的急剧扩招急需增添行政管理人员,原有的行政管理机构与制度也不能适应时代发展。但一些学校不愿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激励机制,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吸引和留住优秀行政管理人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积极性严重受挫,工作倦怠、排斥等情绪日渐严重,行政管理岗位也无法发挥其应有价值。

地方高校教师激励管理的论文

摘要:随着本科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教师的学习素质在逐渐降低,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通过对高校教师一些抽样调查,总结了当代部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师职业道德素养首先是一种知识技能,同时它还是一种信念。它的价值贯穿于教师一生的整个教学当中。并提出建议培养教师高尚的品德和完善的人格,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增强服务观念,培养教师完善的职业理念,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及创新人格,校方制定完善的师德规范等建议。更多职业道德论文发表相关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关键词:职业道德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激励理论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研讨论文

摘要:当前高校设计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应运用激励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校;设计管理;激励理论。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设计管理专业开设于,在专业教学方面经验丰富,目前设计管理专业的为普文类,学制四年,毕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设计管理专业伴随着设计创意产业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受社会关注程度与日俱增,近年来在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中陆续开设。但是量的增长并没有带动质的提高,质量逆向滑动的趋势在本专业中表现日益突出,将严重影响该专业的发展,也阻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一、当前设计管理专业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习惯不适应设计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

在步入大学之前,学生接受的为应试教育,学习所追求的是考试分数,他们大多关注所谓的考试范围而不是专业知识的积累。进入大学之后,因设计管理专业是培养创意型的设计管理人才,注重创造力训练,而多年养成的“填鸭式”学习习惯使多数学生不适应设计管理专业的应用型教学模式,不能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容易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造成了大多数学生的专业知识在考试或课程结束后即忘的一干二净,待到日后工作中需要时又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不得不从头再学,浪费时间和精力。

(二)功利思维影响设计管理专业的教学效果。

受现在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对待设计管理专业所设置的课程上选择性地学习:对自己有用的、感兴趣的去学,其他专业知识如果对自身作用不大就消极地学习,甚至完全不学。诸如本应该进行毕业设计课程的大四,很多学生只学考研所考的专业课或进行工作实习而不参与毕业设计的团队分工作业,这不仅影响了课程的教学质量,也影响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导致一部分学生不会系统而深入的完成一整套设计项目,对日后工作产生很大的困扰。

(三)自控力不足影响设计管理专业的学习风气。

很多学生都存在这样的错误想法:只要考上大学就彻底放松了。甚至许多高中老师也在向学生灌输这种错误的观念。许多学生经历了高中阶段严格管理之后,在大学这种提倡自我学习的氛围下,往往表现出自控力不足的情况,逃课、上课睡觉、上课玩手机、不按时完成作业等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及时寻找适合的解决方法,而在学生的专业教学环节中适当的引用管理学中的激励理论,既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掌握学习的自主权。

二、运用激励理论应注意的原则。

激励的意思为激发和鼓励,是按照个体的需求而对其内心的动机进行的连续性激发行为,激励的作用是尽最大的努力调动个体自身的主动和积极性,从而产生更大的创造能力,可以充分的激发人们的潜力,而进行激励的最重要的意义就是为组织的共同目标和利益而奋斗。设计管理专业的课程为应用型理论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设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管理能力,为了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因材施教,同时又能使学生学有所用,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总结了在设计管理教学中运用激励理论应注意的如下原则:。

(一)差异性原则。

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个体差异,其天赋、能力、感受等都各不相同,不同激励措施对其产生影响也不尽相同。所以在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激励首先要了解学生不同的个体需求,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激励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有效激励的目的。

(二)公平性原则。

j.s.亚当斯的社会比较理论告诉了我们公平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人积极性的巨大影响,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实施激励也应该遵循公平性原则。目前的大学生年龄为90后,虽然从年龄来看已经成年,但是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看待事物的态度有时比较简单,同时自尊心较强,对于像是奖励、荣誉称号、名次之类的激励措施较为敏感,如果这些激励措施的分配使其信服,那么能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反之则可能使学生产生不公平感,挫伤其积极性,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样就很难引导学生达成某种目标。而作为教师,应该一视同仁,对待每位同学都应该公平、态度一致,这样才能发挥激励的作用。

(三)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

人类有物质和精神两种层面的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得出,物质需求是属于最低层次的需求,而精神需求则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时候,需要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才能更好达成目的。而教学环节不同于企业管理,学生群体不存在太大的经济利益纠葛,所以对学生的激励方式以精神激励为主。但是,物质需求是必须要被满足的,否则会引起不满,所以在政策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制定一些物质奖励的政策,用以调动积极性。设计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较高的专业,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有很多课外实践机会。笔者会利用学生这些课外实践的机会,帮助他们联系一些有相关专业需求的企业,完成一些诸如项目策划、品牌推广等实践项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种方式不仅帮助了相关的企业找不到专业策划人员的窘境,同时也让学生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并收获相应报酬,一些学生还因为这样的学习、实践经历找到了对口工作。这样的激励措施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唤起对设计管理专业的兴趣。

(一)运用情感激励消除潜在的情绪障碍。

大学生虽然从年龄来看已经成年,但是心智还未完全成熟,且不少是头一次离开家、远离父母来到异乡求学,心里难免产生不安全感等主观情绪,看待事物、周围的人也更为敏感,对于周围的评价也格外在意;此外从事本专业学习的学生大多为非美术类考生,大部分学生没有绘画和设计基础,而在本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因为没有绘画和设计基础,在学习中可能会因为缺乏基础的设计知识而导致对专业理解不深刻,在项目管理中很难与设计师进行沟通,使得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容易产生挫败感。此时,就要求任课教师以更大的耐心去教导和包容学生,从零基础带领学生进行实践课程的.学习,消除学生潜在的情绪障碍,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那就是学生因为对某位老师的个人偏见便放弃对该名老师所授课程的学习;反之,出于对某位老师的敬佩,就对该名教师所授课程有着不竭的学习动力。这种现象表明情感在教学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多与学生进行沟通,放下老师的架子,俯下身去走到学生中间,及时帮他们排忧解难,通过情感的交流,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在日常的专业课程教学中,每次接手新的班级时,会尽快在第一时间记住班里所有同学的姓名,并在第一节课就向学生公布自己的手机、微信等社交账号,方便学生联系自己,回答学生在专业上遇到的困扰,做到有问题及时答复。这样做会使学生感觉到他在群体中的重要性,从而无论课上、课下都会更努力地学习。

(二)运用目标激励培养专业学习的兴趣。

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差异性原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为其设置可行的奋斗目标。”当学生达成某个学习或自我规划的目标时,教师要予以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反之,教师要帮助其找出失败的原因,帮助其实现目标。通过目标激励,有助于帮助学生早日制定符合自己未来发展的人生规划。

(三)运用竞争激励收获良好的学习风气。

竞争激励也是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方法,同时可以收获良好的学习风气。如在设计管理的教学环节中发起竞争,可根据课程需要进行分组,使小组之间产生对比,这样可以鼓舞学生的进取心,培养学生的荣誉感,锻炼设计管理专业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但是,竞争对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学生来说,会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感,所以在运用竞争激励时需要注意适度原则,以免适得其反。我们正处在一个发生着伟大变革的时代,在当下“万众创新”的新形式下,高校设计管理专业的教学也应跟上时代的潮流,适时进行创新。激励理论自其诞生之日起,已经在社会的多个领域,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展现了其重要作用,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更深入地研究有关知识,并将相关理论付诸于实践中,激励当代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为早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冯光明.管理学[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5.。

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论文

激励作为管理的重要职能,必须注重把活动主体自身内在的兴趣、情感和需求的内激励与主体参与活动所受到的外部刺激而激起的动机、情绪等外激励相结合,从而实现发挥激励的积极效应。结合高校学生管理实践,笔者深入学习了内容型、过程型、行为改造型和综合型等几种激励理论的相关问题,认为激励理论应用于高校学生管理实践,目的就是致力于大学生积极的学习和工作动机的激发和培养,特别注重鼓励学生内在动力的积聚、正确目标的树立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

管理心理学注重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及行为,而激励理论就是该学科中重要的理论之一,积极应用激励理论与高校学生管理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一,有助于提升高校教育管理质量。在高校各项教育管理工作中,应用激励理论,完善激励机制,畅通激励方法和渠道,努力结合对大学生情感、思想、行为等教育管理的同时,将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教育管理和学生管理的实效。其二,有助于营造人性化教育管理环境,促进学生发展。利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积极把管理心理学中的公平理论、需要理论等激励理论灵活引入高校学生管理,少一些刚性管理,多一点柔性管理,更加重视激发大学生的个性和情感因素,科学把握他们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发展变化,突出启发性、感染性等管理特征,必将使教育管理更贴近学生的发展需求,在实施科学化、规范化教育管理的同时既实现了学生人性化管理,又激发学生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进而实现学生教育管理的目标。

1、设置合理目标实施激励。

目标激励法是引导大学生围绕目标、明确方向、激励追求的有效方法。在此,积极利用期望理论将有利于促进学生管理的成效。美国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认为个体有意义、有价值行动目标对其行动选择具有积极的意义,对被管理者的期望值越高,激励目标的价值也将越高,则对被管理者彰显的激励力量就可能越大,促进积极性提高则越明显。所以,在学生管理实践过程中,笔者积极从三方面做出努力:首先,密切结合学生学习和工作实际,制定出明确的奖励目标及措施;其次,善于借助集体心理的群体优势来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最后,还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紧张活泼、愉悦民主的育人环境增强学生管理活动的外部激励因素。在高校学生管理实践中,坚持以合理目标为诱因能使大学生把既定的努力目标与自身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能激起他们的良好学习和工作积极性。例如在管理活动中,要求大学生把大学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班级组织管理的重要目标,他们就会有意识地把个体努力与集体目标相结合考虑。

2、树立积极榜样实施激励。

榜样激励法是利用形象化的典型楷模作为管理活动的参照对象,鼓励学习主体积极向榜样学习的有效激励方法。现代大学生形成了多元化的追求目标,同样并不排斥学习榜样的必要性,积极正面的榜样也是他们进取、发展、进步的重要努力目标。例如,高校适当创设有效活动情境,例举莫言、屠呦呦等典型人物的事迹,能让学生深切感受他们独特的成功经验及工作经历,从榜样中获取更为理性的认识,增强学习和工作的实际能力。

3、物质和精神并重实施激励。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得益彰,不可偏废。在学生管理实践中,我们要注重以一定的物质性因素来对学生实施有效激励,如学年度奖学金、实物嘉奖、任命学生干部、专业学科加分、免试等,也要善于利用校纪记过、扣学分、免除评优资格等惩罚措施,灵活借助奖惩手段激发学生树立应有的正确发展目标。同时,我们还要精心组织、公正地在学生中开展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各项荣誉评选活动,使他们在荣誉激励下收获学习和工作的成就感。这些适度合理的奖惩都将激励着大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4、尊重信任关怀实施激励。

尊重是开展学生管理的'前提,只有充分尊重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人格、个性、情感及选择,才能深入管理实践,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体察他们的举止言行,认同他们的需求和情绪,协助他们解决面临的困难和挫折,获得管理实效。信任是学生管理活动中的重要要求,只有我们对学生施以充分的信任,相信他们的能力,最大可能地为他们创设便利条件,让他们充分施展才干,这样才能激励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和工作的目标或任务。关怀是学生管理中的切实行动,我们认识到,大学生的发展需求是多层次、多样化的,而他们的需求正是我们关怀的重点。我们要获取真实有效的激励效果,就必须时时关注学生在生理、求知、尊重、友爱、尚美及自我发展等的需要,力求在正面满足的同时又极大发挥激励的积极效应。

综上所述,积极将激励理论应用于高校学生管理实践,通过多层面、多视角激励措施的有效实施,对调动学生积极性,内化学习和工作动力,激发潜能,激励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我们只有坚持积极引入、分析借鉴新的科学理论和有效方法,在学生管理活动中融入更多的“柔性”管理模式和人性化教育管理理念,在结合具体管理活动中不断探索、实践、分析、总结,才能推进并获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新成就。

【参考文献】。

激励理论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研讨论文

摘要:双因素理论将员工工作中的因素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对于激励员工,保健因素是基础是前提,激励因素是关键的决定性的,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利用那些内部因素。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高校教师激励。

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提出来的。赫兹伯格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通过对多名工程师和会计师的访谈调查发现,人在工作中的满意感是激励人的工作行为的重要力量,而导致满意和不满意的因素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因素。其中成就、认可、工作本身、责任感、工作前途、职位晋升等出自工作本身的内在性因素,可以构成对职工的很大强度的激励和职工对工作的满意度,这类因素的改善能够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推动生产率的提高。赫兹伯格将这类因素称为“激励因素”。而另一些因素,如改善政策与行政管理、工作条件、薪资、人际关系、工作安全性等来自工作环境的因素,有缺陷和不具备时,会引起职工的不满意,改善这些因素,只能消除职工的不满,却不能使职工受到激励,不能促进生产率的提高。这类因素称为“保健因素”。从激励的角度看,保健因素不加以改善,员工一定会产生不满,但改善后也只是消除了不满,无法使员工产生满意感,而激励因素不加以改善,并不会产生不满,但加以改善后员工一定会产生满意感,因此只有激励因素才能真正地激励员工。

一高校教师的需求特点。

有资料表明,目前高校教师最希望实现的目标依次是提高收入(占30。7%)、改善住房条件(占18。4%)、取得教学科研成就(占16%)、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占15。8%)、进修(占12。4%)、晋升管理或领导职务只占5。5%、其他(1。2%)o可见在收入和住房等基本生活问题有保障之后,高校教职工最希望实现的目标就是取得教学科研成就。

(一)物质需要。

物质需要的满足是人生存、交往、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因此,对物质利益的需求仍是当今时代高校教师共同的基础性心理需要趋向。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收入普遍不高,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条件尚未得到改善,这决定了教师的物质需要远未满足。对高校教师而言,必须以满足物质需要发展精神需要,并通过发展精神需要调节物质需要。

(二)学习与自我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科专业的调整变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高校教师必须具备教学与科研的创新能力,将知识服务于社会的能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手段的能力。这促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终身学习,持续教育成为高校教师的内在要求。

(三)职务职称评聘的需要。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都有社会认同的需要。社会认同的需要可以从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两个方面来概括。所谓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它把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或自尊心的来源。附属的内驱力是个人为保持他人的赞许或许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131因此,社会认同的需要即是对尊重和成就的需要。在高校中,教师的尊重需要直接表现为对更高一级职称、职务的追求,原因在于职称、职务是高校教师个人成就和社会地位的主要标志。

高校设计管理激励理论教学研究论文

负激励是一个施压的过程,是对所要管理的人员在物质和就业机会等的威胁。长期以来,我们过多地依赖正激励的措施和手段,可能最终导致整个高校教师群体缺乏激情与活力,创造性和积极性不高。要打破这种局面,就需要强化负激励。

因为在实际的管理手段中,有时候鼓励利益的获取不能达到的效果,正激励手段是没有办法完成的,消极获取的手段往往能起到更加有效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能够重视和采取负激励的手段。首先正激励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是以成本为引导方向的,引导教职工积极的获取目标,但是由于正激励的目标通常较难获得,导致很多教职工放弃了对于高目标的追求,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而负激励的过程和正激励是不同的,负激励的目标是为了保证基本任务量的实现,它管理的重点是那些消极的具有抵触情绪的员工,所以负激励不存在投入较高的成本,反而是对于人的一种强制性的克制和约束。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正激励和负激励必须也是相互配合的,负激励的实践价值在于,首先从心里层面来分析,负激励能够减少个体的利益,引起对意外损失的关注,实现更加优秀和安全的管理目标,减少了管理的成本。

除此之外,负激励还能弥补正激励管理机制的不足,并且促进综合管理目标的实现,但是负激励的管理力度和尺度比较难以把握,所以其管理理念和要求是,能够掌握一定的度,负激励一但发生偏差,就会让教职工对管理手段计较,影响到管理者的权威,甚至使得管理机构和组织形同摆设,负激励的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必须站在同样的水平上,管理者要舍得对自己进行负激励管理的措施,让被管理者心服口服,最后负激励也要和正激励相辅相成,配合正激励的管理手段,实现绩效管理的提高。

二、高校管理绩效的含义和运营环境分析。

只有充分了解高校管理绩效,充分认识高校管理的运营环境,我们才能提高相关绩效管理水平。首先高校绩效管理的含义,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分别是经营的效益和对资源的利用,所以对于高校绩效的.考核,就要综合的分析高校在多个社会职能的目标,以及不同高校在不同的学科或者研究领域的侧重点不同。当然高校管理绩效考核的主要目标还是围绕教学展开的,在效率方面主要围绕对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绩效管理不仅仅是针对教师或者个人的,更多是以高校对资源利用的效率作为根本的评价标准,把外界的社会期待纳入到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来。

高校绩效管理主要包含的内容有:高质量的教学水平,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和高质量的人才输出;开设的常规课程的实用性和深度,开设课程的覆盖面是否广泛;在科研领域的创新能力,还有是否能够有效地合理地使用拨下来的科研经费;硬件配套设施的管理是否完善;毕业生带给社会的效益是否受到了社会的认可;学校的整体社会声望等方面。高校运营的环境分析,从组织管理的相关理论我们知道,任何组织的运营都要受到其自身和来自外界的影响,外部的环境还包含了宏观的社会环境和行业环境,行业的环境主要是横向的企业之间的竞争,高校近两年来由于招生的扩大,相关资金的紧张,在科研和师资团队方面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具体表现在来自政府的补贴,来自同类别同等级高校的竞争越来越大,要求高校对于绩效管理的水平也越来越高,所以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来自经济的压力,高校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科研上都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获得更强的竞争力。

分析近几年,随着我国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我国高校发展迅速,在人事分配和内部管理的改革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一些名牌大学的高校师资力量的流失情况得到了抑制,但在普通高校中,很多优秀的骨干教师的流失现象仍然十分的严重,而留下来的一些教师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从而影响了这些普通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成果,虽然很多普通的高校对于教育体制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绩效管理和激励的体制方面仍然有很多问题,最根本的是很多高校并没有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考核的过程片面,而且主观性较强,低劣的考核手段对于员工的积极性是致命的打击,大大地降低了激励的价值和意义。

高校绩效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对绩效管理认识不足,高校中大多数的管理人员认为绩效管理就是每年年终的时候填写年度考核表,这种认识是极其片面的,实际上那只是绩效管理中非常小的一个环节,完整的绩效管理包括了对于绩效的全方面的考核,通过计划分析得出的结果的整个过程;沟通不畅反馈不及时,做好绩效管理工作的前提就是要善于沟通,并且能够及时地获取反馈,现在高校绩效管理中缺乏沟通和反馈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工作效益的提高,教职工不能及时地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绩效指标设置不科学,由于对于教学综合评定不科学,导致了实际的激励机制不能发挥较好的作用。

四、负激励在高校绩效管理的应用。

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和系统性很强的活动,管理的各项措施必须能够相互协调和适应,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充分了解了负激励的含义,以及目前高校在绩效管理和相关的激励机制的问题和缺陷,提出了使用负激励应用于高校绩效管理的方法,由于激励措施就是管理的外在表现,所以有着非常明显的导向作用,负激励机制的实现和应用,要具备一定的运行环境和条件。

4.1首先在高校绩效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正确的管理理念。

高校管理的核心是面向教职工和教学的成效的,明确了正确的管理理念,才能够让管理行为渗透到教学工作中去,对于实行负激励的实现是有着指导意义的,明确的管理理念在约束和激励人方面有着比较高的效率,有利于负激励的设计和实施。

4.2科学的组织目标。

科学的组织目标能够把握负激励机制的尺度,有利于管理者认清教职工团队中哪些问题更加突出和任务难以完成,目标太高了会挫伤教职工的积极性,太低了又起不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影响组织目标的有效性,从而合理地开展负激励的惩罚措施。

4.3必须明确负激励内容和组织成员需求之间的关系。

管理毕竟是以人为本的,如果忽视了这种关系,造成了偏差,就无法实现负激励起到的管理效果。

4.4构建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

考评的结果是实行负激励内容的依据,是保证负激励客观准确的有效参考,所以明确而科学的考评制定对于开展负激励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明确而科学的考核制度才有惩罚的客观与公正,总之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必须是相辅相成的,互相约束,又互相是因果关系。

4.5建立畅通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

管理组织内部的沟通渠道的建立,能够实现信息反馈的及时,但同时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在现代的高校管理当中,信息的反馈得不到及时的处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管理措施实现过程中的障碍,这也是中国所有的企业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对于负激励管理来说,没有完善的信息沟通渠道更加是致命的,因为负激励不像正激励,就算得不到信息的反馈对于教职工的影响没有那么大,信息的沟通不仅反映了管理者的素质,更加能促进负激励中被管理者的参与积极性,从而提高负激励管理的作用。

4.6构建融洽的校园管理氛围。

高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一般比较融洽,老师的一切教学活动或者科研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融洽的管理氛围能够让老师在心理层面上接受负激励管理的相关惩罚措施,使得教职员工能够服从并且尊重负激励管理的内容,提高教职工的主动配合的意愿,能为负激励管理创造一个轻松的管理氛围,从而提高负激励管理制度的实现过程。

五、利用负激励手段提高高校绩效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负激励在实现管理职能的过程中,一定也是跟相关的具体管理措施挂钩的,对于措施的理解和把控是负激励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负激励的惩罚措施一般包括了相关的薪酬制度,职位降级制度和淘汰制度。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负激励的目标一定要准确,实施负激励之前,要明白高校的绩效管理的目标是为了什么,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让学校的教职工知道自己因为什么受到了惩罚,负激励的最终目的仍然是围绕提高管理绩效工作的。其次是负激励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一定的尺度,要给教职员工留有一定的余地,就是负激励一定要有一定的弹性,负激励与考核制度结合不能太死板,更加不能一方说了算,这种主观性太强的惩罚会让教职工缺乏安全感,会增加教职工离职的概率,削弱普通教职工提高业务能力和素养的积极性。

六、结语。

在高校绩效管理中开展负激励管理措施的时候,要明确负激励管理的内涵,充分地了解高校绩效管理的内容,结合社会因素和高校自身因素的影响,正确合理地利用负激励提高高校绩效管理的水平。

激励理论中高校教学管理的运用论文

[4]陈春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伦理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303,4。

[5]李霞.基于激励理论的小学二年级词语教学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5。

[6]袁坤.如何在高校科研管理中实现人本管理[j].技术与创新管理,,5。

[7]李文燕,蒋洪池.美国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建设探析———基于康奈尔大学的实证分析[j].煤炭高等教育,,5.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

摘要: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是校内人力资源的组成部分,是高校为了达成教学目标,通过一定的机构与制度,发挥的管理与行政职能,是高校教育意志的体现。行政管理是为高效教学、实践等教学活动进行时提供辅助与支撑的机构,对实现教育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现阶段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由于工作量过于繁杂、晋升空间少、待遇不高等问题,形成了职业倦怠的状态,工作缺乏热情,而这种问题是否可以通过,员工的考核制度与激励制度进行解决,以及如何解决,是本文中将要论述的问题。

负激励高校管理的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高校在校生人数急剧增长,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短缺与读者服务急剧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更好发挥高校图书馆的功能,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招募高校在校学生作为志愿者,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成为保障图书馆资源及服务的新力量。

关键词:图书馆;志愿者;长效性。

一、从管理细节着手促进团队建设的长效性。

图书馆志愿者团队普遍要经历志愿者岗位规划、招募、培训、上岗、总结表彰等几个环节,从这几个环节的管理细节着手,是提升志愿者服务长效性的有效手段。

(一)设置富于挑战性的技术岗位激发志愿者的兴趣。

恰当的岗位设置,是吸引志愿者服务、使其实现长效发展的重要基础。图书馆志愿者开展初期,岗位往往侧重于程式化的基础业务,如借还书、图书上架、排架等业务。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在读书节、好书推荐、读者培训、图书馆宣传等专项活动及对外联络业务中,为志愿者定位了一些新的角色和岗位。这些角色和岗位与简单的程式化业务不同,需要广泛的志愿者团队配合,需要志愿者与读者间的沟通和交流,还需要针对相关的专业知识完成一定的培训和自学,这样的角色显然更加有挑战性,也更加接近志愿者步入社会后真实的职场环境。这些活动充满挑战性,能够充分满足志愿者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设想和预期,使志愿者在服务中得到充分的历练和成长。这些有特色的岗位具有相当的挑战性,能够锻炼并提高志愿者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将有效改善技术单调性岗位造成的志愿者流失的局面。

(二)搞好招募过程,从根本上把握志愿者团队的质量。

招募过程是控制志愿者质量、挑选真正有志于无偿志愿服务者的关键环节。明确招募标准,是保证志愿者质量的关键。标准要明确所需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工作时间。针对创新性岗位的特殊要求,应适当多招募一些志愿者,以确保不会因有人退出而造成人手短缺。如果招募人数不能满足既定的岗位需求,应适当调整岗位,缩减招募人数,确保志愿者质量,促使工作稳定开展。在面试中选择责任心强、有主动服务意识的志愿者,是保证志愿者服务能够长效开展的重要环节。对于未经过深思熟虑抱着凑热闹、打酱油心态的人,应晓以志愿者宗旨,尤其要让志愿者认识到:虽然他们是自愿付出爱心,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行动而不受约束,志愿者必须重承诺、守信用,完成承诺的相关服务。

(三)从技术培训和使命感强化双方面着手,搞好志愿者培训。

加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教育,是保持志愿者服务长效性的重要策略。由于志愿服务的随意性和无偿性,导致对于志愿者无法用利益来约束和管理,因而只能强化使命和责任感,感化和推动志愿者服务活动持久而良性地开展下去。因此,必须要在培训阶段明确和强调志愿者服务的初衷和使命,使志愿者坚定信念,引导其以“志愿服务主人翁”的精神,负责任地完成预期服务。

(四)从细微处关怀志愿者成长。

关怀志愿者的工作和成长,是确保志愿者工作长效化的有力手段。对于招募、组织、培训好的志愿者团队,在服务过程中,要加强关怀、沟通和指导。当志愿者在工作中遇到困惑、挫折,或者为读者服务时因受到冷遇而郁闷、因工作内容枯燥而失去兴趣、对志愿服务动摇甚至准备打退堂鼓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关怀和指导,加强对提升其服务技巧的指导,适时地化解志愿者的心结,帮助解决工作中的不顺,坚定其继续志愿服务的信念,使服务能够长效地进行下去。

二、健全激励机制促进志愿者个人服务意愿的长效性。

由于志愿服务的无偿性,图书馆可以从多个层面采取激励和奖励,激发志愿者的热情。

(一)图书馆层面的有效激励。

作为志愿者服务的对象,图书馆可以利用馆内一些免费资源进行奖励,对优秀志愿者给予一定的激励。比如,可向优秀志愿者提供免费机时、文献检索和索取优惠,享受图书和数据库访问优先权等。让志愿者付出的'辛苦在社会效益的激励中,得到肯定和认同,从而激发志愿者的服务热情。

(二)学校层面的激励。

志愿者及其团队管理及激励应该得到学校的重视,图书馆应当与学生处、团委、院系学生管理者加强横向联系,扩大志愿者服务的影响。在学校的重视和帮助下,建立有关制度,可以将志愿服务作为学生考核、评优的重要指标,甚至可以作为社会实践的重要环节,给予一定学分。参与志愿服务,在践行志愿精神的同时,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三)呵护心理,及时给予精神层面的激励。

积极主动地关心志愿者,定期召开志愿者座谈会,进行沟通和交流。为志愿服务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提供帮助、心理上给予开解,从学习、生活等各个层面,关心和温暖志愿者,为志愿者营造一个温暖的团队。适当表彰表现优异的志愿者,给予荣誉和鼓励,让志愿者感受到付出得到认可的成就感,促进志愿服务的持续发展。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

高校教育机构是社会未来人才聚集之地,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重要责任,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支持。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肩负着行政管理与教育学生、服务教师等多种职责,是高校中较为特殊的管理机构。随着高校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逐渐提升,需要不断的提升高校的管理制度,行政管理人员是高校行政管理的执行者,其工作态度与效率将直接影响到高校行政管理的效果,为有效的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行有效的考核制度与激励制度的建立是必要途径,文中将展开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如何实施考核制度与激励制度。

1、工作量繁杂效率较低。

社会对高校职能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伴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使得高校内部不断进行各项改革,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能、工作内容、工作目的等都在逐渐发生改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在学校改革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需要完成的工作量不断增加。同时高校行政工作人员的工作较为繁杂,具备了专业性与突发性的特点,如此工作环境与工作状态,使得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形成严重的心理负担,长期重复的工作模式形成了行政管理人员的倦怠感。

2、工作热情缺乏。

目前多数高校中有实行高校行政人员的考核制度,但是行政人员的工作业绩没有办法用数字表示,绩效考核制度缺乏针对性,存在不完善之处,容易造成形式化,使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挫,出现“做好与做不好是一样”的错误认知,形成无所谓的工作态度,长此以往员工逐渐丧失了对工作的认可与热情。高校行政管理中部分人员长期处于被动的工作状态中,缺少制定定向与动力,使之逐渐减少工作责任心与服务意识,影响到高校行政管理的发展,而自我素质也不能够得到提升。

3、晋升空间较少。

晋升是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最有效途径,而晋升制度是一种被普遍认可的一种激励制度,对于有志向的工作人员而言,晋升的空间比照薪资待遇更具有激励的效果。实行晋升制度是一个有效的方向,但是部分高校对晋升制度的使用人仍延续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中伦资历的方式显然已经不能够在适用与现代行政管理中,以资历为晋升的主要原则,则导致年轻工作人员形成矛盾,想得到晋升的机会,但是资历是没有办法逾越的,容易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1、健全考核系统。

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考核,需要在思想观念上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认识,而思想认知提升的前提是考核制度的完善。完善高校行政工作的考核制度包括专业技术职务审核制度、分配制度、人才选拔制度等多个方面,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考核结果需要与员工薪资、职称评定、职位晋升等进行有效的结合,将考核制度转换为实际行动,使员工能够充分的认识到考核制度的实际效果,了解到考核制度与自身的工作努力程度是密切相关的,从而达到提升员工积极性的目的。

2、建立专业考核队伍。

考核制度的主要执行者与评定者是考核实施队伍,考核队伍的专业素质将直接影响到考核的质量。普遍高校中考核人员主要是由掌管人事工作的院级领导与认识部门工作人员做构成,其中认识部门的工作人员所负责的是日常工作的考核。基于普遍高校的考核队伍形式,可以总结出其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不能够直接形成一个专业的考核机构,考核人员多不具备考核相关专业知识,所以需要对考核队伍加强培训,确保考核队伍的整体素质。

3、优化考核程序。

考核制度的核心是考核程序,多数的高校人事部门对绩效考核过程中的准备、动员、组织实施几个阶段比较关注,而对起到关键作用的结果反馈往往有所忽略。结果反馈是考核评定的关键因素,需要有专业将考核结果进行审查,并与被考核者进行交谈,了解被考核者的自我评价,再协助被考核者切实的了解工作中的自我不足之处,以及调整方向,辅助员工的自我成长。如此可以减少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的隔阂,避免双方对考核结果存在矛盾,同时也能够统一员工的发展目标,实现考核的真正意义。

1、树立以人为本的激励制度。

有管理学教授曾提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本质,是将人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以促进人的自身完善与发展为根本目的,强调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相统一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需要以个人为核心,开发人的工作潜力,做好管理识人与用好人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需要深刻认知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将此观念渗透至行政管理人员的激励制度中,组间全新的符合现代化的员工激励制度。

2、引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高校逐渐发展成为事业单位,需要改善传统的用人制度,加强企业中竞争机制的引入,做到按需设岗、择优选取、责酬一致的原则,优化岗位管理,借鉴企业的人才引进方式,规范选人制度。高校用人过程中需要强化聘期考核与合同制度的使用,在实行激励制度过程中注意除物质激励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自我发展所需求的激励,所以需要加入成就激励与目标激励的方式进行员工积极性的调动,在行政管理部门发展中,不断设置合理的目标,给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自我发展空间与机会。

3、加强培训完善晋升机制。

终身学习是每个人在发展中必须要坚持的事业,做到自我水平的提升是争取向上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管理工作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养,按照所需专业方向,制定员工培训方案,定期进行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科研课题研究中、鼓励工作人员参与专业学科的在教育,在员工不断的进行自我素质提升,与自我技能提升的同时推动高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在不断进行员工的培训过程中要适当的结合晋升机制,依据岗位特点,制定合理的晋升规则,做到员工激励的效果,刺激员工不断的进行自我提升。

四、结语。

高校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主要是进行行政管理人员工作效率的提升,结合上文所述可以得出,员工工作效率的提升可以从考核制度与激励制度两个方面进行,而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属于高级知识分子组成的队伍,有其特殊的属性,所以在进行考核制度与激励制度的建立中,需要充分的考虑所属对象的特殊性。高校管理实行考核制度与激励制度的统一途径是基于员工自我提升的动力,而这个动力可以通过晋升、薪酬、职称评定等几个方面进行,引进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制定科学的符合高校特色的考核制度与激励制度,从本质上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丹慧,唐振平。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缺失与对策[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02(02):97—98。

[2]吴莹辉。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07(06):99—101。

加强高校管理论文高校党政管理

成本是为了达到特定目的所耗用或放弃的资源,通常用取得货物或劳务必须付出的货币数量来衡量。但成本是一个涵义广泛的词汇,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概念,高校财务成本管理指高校在成本方面指挥和控制的组织协调活动,是对高校各项成本费用消耗进行的核算、预测、决策、控制、考核和分析的等一系列管理活动。高等院校进行教学活动,是为了在培养人才、产生科研成果、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获得社会承认并取得经济效益。为了获得教学效益,必须支付教学成本,教学成本效益比的大小,既与教学主体(学校及其成员教师)的能力、工作状况、管理技术等要素的投入状况相关,也与学校机构,包括教学机构的设置相关。

1.财务成本核实为高校决策提供相关信息。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的很多工作都进入市场化操作,一所高校要想有效利用资金,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就必须树立很强的竞争意识,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这就需要进行相关的创新,创新需要投资,如何使投资收益最大化无疑是关键性的问题。学校投资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学校未来的发展,也会给教育事业带来重要影响。因此,在投资之前必须做好调查工作,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成本核实。学校通过财务成本核实可以发现学校建设与社会教育事业发展水平以及学生发展要求之间的差距,然后有针对性地优化资金的使用结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财务成本,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2.财务成本核实为高校内部资源有效配置提供帮助。

高校通过建立有效的财务成本核实制度,加强了财务部门的监督范围,实现了对学校收入、支出都进行有效的监督。这样一来有利于促进学校各个部门的节约意识,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工作作风,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建立财务成本核实制度,可以发现高校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哪些地方存在浪费现象,那些地方还需要加强重视等,这样可以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

3.财务成本核实可以规范高校基本建设工作。

目前,高校基本建设是贪腐现象的重灾区,许多高校校长都是在基建过程中堕落的。这固然与他们的自身素质有关,但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财务成本核实制度存在漏洞。按照规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招标、投标,签订价款合同的形式来进行。但是由于制度建设还存在漏洞,许多学校招投标工作大多只是走走过场,存在许多暗箱操作,从而导致建设成本加大或者工期质量受到影响。通过建立财务成本核实制度可以使财务参与市场及投标方进行考察,从而掌握市场价格及投标方的实力,一方面可以达到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把好合同签订关口,合理安排建设资金,防止资金流失。

4.保护高校财产安全。

成本核实制度有利于保护高校财产安全,通过成本核实可以对学校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从而对学校经济活动进行分析,找出学校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制止诸如铺张浪费以及管理不完善等问题,从而及时采取措施,把各种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国家资产流失。

5.优化学校资源的配置。

我国高校教育资源本来就有十分有限,因此,有必要精打细算,合理配置资源。通过建立成本核实制度,可以及时对管理中的问题进行优化,并且充分挖掘学校内部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潜力,从而为学校的稳定运行、完善管理和收益提升创造良好基础。

三、高校财务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机构设置不合理,增加了成本核实的难度。

目前我国高校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教学机构设置不合理的问题,例如教学机构设置过于细密,当前,教学院是高校的基本教学、科研和管理单位。但是由于我国分科较细,强调学科之间的相互独立,因此教学院的设置缺少综合性,往往一个专业就设一个教学院,从而导致机构臃肿,不仅增加了学校运行的成本,而且还增加了成本核实的工作量,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另外在教育机构的设置上还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许多地方院校千方百计地争取升级为高校,因此许多地方高校带有明显的历史遗留痕迹,一些学院往往是由原来的系演变而成的。一些新设置的教学院又缺少相关的完整配套管理措施,这也为成本核实带来了难题。

2.高校行政化现象突出,不利于成本核实。

目前,虽然社会各界广泛要求学校去行政化,但是我国高校的去行政化进展十分缓慢,行政化现象依然非常盛行。这种行政化现象容易导致业务管理与行政管理之间关系的混乱,正常来说学校作为一个教育机构,无疑是一个业务单位,而不是行政组织,因此行政管理理应服从业务管理,但是,由于高校行政化的问题,导致高校教育机构以及相关领导岗位的设置往往更多的是考虑行政管理的要求,而忽视了教学业务管理的要求。目前,我国高校教学机构基本上都是按照行政隶属关系来设置的,而很少体现教学业务活动的规律。

3.会计核算无法适应高校成本核算要求。

会计核算是高校财务工作的基础。由于体制原因,我国高校会计核算较长时期内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等影响,会计核算基础为收付实现制,不核算教学成本,不计提折旧,不遵循配比原则等,这样得出的会计信息无法对高校主体的财务状况、资金情况等进行准确把脉,不利于高校管理和发展,更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趁势。首先,会计核算难以反映高校真实经济状况。由于会计是收付实现制,只能反映当期的实际收支情况,与权责无法匹配,也不能准确反映高校财务运营状况;会计核算与与预算决算口径不一致,现行预算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的设置和核算内容上,与部门预算编报口径不一致;一般预算支出科目与行政事业单位科目不一致,导致在编制决算时,高校必须根据会计科目内容合并或拆分,重新计算后得出预算科目;资金支出的明细科目设置较少,特别是科研项目经费,只是笼统入在支出类的教育项目下,经费来源、使用、结余等情况都合计在一起,无法快速区分单个项目的进展情况等。这些核算情况都不利于会计信息的形成,不利于反映真实经济状况。

四、提高高校财务成本核实的措施。

高校需要建立健全学校预算制度,根据学校长期发展的目标,编制预算方案,在预算编制时要全口径、细致化,必须进行科学论证。另外,要强化预算执行的监察,严格按照预算规定执行,如确实需要对预算进行调整,就必须按照严格程序进行审查、研究予以确定,并做好记录工作,明确责任人。

2.健全学院财务管理制度。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高校已经建立了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例如财务办理办法、票据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部门经费管理暂行规定等,但是这些现有制度还是存在漏洞,例如,资金风险管理、预算执行的监督与制约、财务风险管理等方面都存在制度空白的问题。这些制度漏洞影响了高校财务成本核实工作的进行。例如针对资金风险管理问题,应该制定现金及存款内部管理制度;针对预算管理的问题,应该制定预算管理制度,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与约束,明确经济责任,加强监督考核。

3.改进会计核算内容。

首先要明确收支分类,加强收支管理。收入与支出是高校财务成本核实的主要内容。高校要想做好成本核实工作首先必须做好收入管理,在年初就应该明确学校全年收入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评价和奖惩制度。其次优化支出结构,加强预算管理,财务支出要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尽量减少变动。另外还需要优化支出结构,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减少资源浪费,从而实现学校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得到优先保障。

4.压缩学校行政开支。

我国高校行政化程度较深,因此日常行政开支比较大,挤占有限的资源。因此加强高校财政财务成本核实必须压缩学校行政支出费用,降低学校运行成本。厉行节俭,反对浪费,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开支差旅费、培训费、接待费等。

五、结语。

总之,学校是国家的教育机构,承担着为国家发展培养人才的重任。因此,搞好高校的管理工作事关重大。财务成本核实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高校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其中财务成本管理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财务管理松弛、成本控制不严格等。从而影响了我国高校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努力推动高校建立健全财务成本核实制度,做好财务成本核算工作,从而降低高校运行成本,优化内部资源的配置,使高校管理规范化和高效化。

负激励高校管理的论文

由于目前我国高校人事管理制度较为陈旧,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于社会其他组织,再加上高校教师群体的特殊性,在教师激励机制的运行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教师付出与薪酬不成比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对其社会地位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与其经济收入有关。如今,高校教师的角色特征不仅仅表现为传道、授业、解惑,同时也表现出作为“经济人”的经济特征。换言之,高校教师工作的动机不仅是为了培养优秀的学生,而且也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工资水平与以往相比有了较大提高,但我国高校教师的收入水平还没有完全体现人力资本价值。近年来,由于高校频频扩招,学校的师生比例严重失调,许多高校教师在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之外,还承担着对学校和本人而言都很重要的科研任务。但实践中,教师的收入水平与其期望值之间存在着明显差距,教师的薪酬不足以体现其人才价值。目前高校教师收入达不到期望值的现状不仅很难吸引优秀教师留校任教,还会导致高校科研和教学水平的下降。

(二)激励存在滞后性及短期性。

激励必须讲究及时性,时间越短,激励的效果越好。但我国高校对教师的评价一般都放在学期末,这样就使教师的良好行为和工作业绩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认可,高校教师激励的效果大打折扣。与此同时,高校对教师的科研速度提出较高要求,要求教师在一定时间内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对完成任务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反之则予以处罚。但原创性学术研究的进程和时间都是无法预料的,这种短期的激励扼杀了许多原创性工作的进行。

(三)激励方式单一。

就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师激励而言,大都属物质激励,单纯地将激励的重点放在薪酬待遇上,认为只要薪酬待遇高就能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教师也是社会人,既有低层次的物质需求,也有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物质激励的作用在逐渐弱化,广大教师更渴望得到尊重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因此,在单一的激励模式下,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抑制,发展受到制约。

(四)职务激励普遍存在。

时至今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而优则仕”思想仍然有较大的影响,一些高校管理者认为给教师最大的鼓励就是赋予其一些行政职务,让他们在授课的同时拥有一定的行政权。这些高校管理者认为这样不仅能提升教师的地位,同时也能给教师一种压力或动力。但这种激励使许多已经立足行政岗位的教师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仕途升迁而非授业上,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个人和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在高校管理中进行教师激励是为了调动广大教师学习、工作和参加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和体力。高校管理者要坚持教师激励的目标,在实施教师激励项目时应实事求是,联系教师的实际情况,做到不高估、不乱评、不武断,充分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具体而言,高校管理中的教师激励要做到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统一,充分发挥薪酬激励的主导作用,适当拉开工资差别,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取得良好的激励效果;根据教师的不同情况设置相应的科研时间,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实现教师的最大发展;实现公平激励与倾斜激励相统一,注重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实行教师激励时一定要把握好度,做到公平、公正,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的正当需求,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

摘要:当前,艺术类院校在行政管理工作中面对的环境具有高度的复杂性,这也加大了艺术类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难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对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也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在艺术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中,必须要采取有效的人员激励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艺术类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本文以艺术类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建立为研究中心,着重阐述了其存在和健全的意义、方法与目标。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阐述,对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管理机制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地方高校教师激励管理的论文

“激励”在中文词典中释为鼓动、激发使之振奋或振作。通常是指通过某种有效的操作激发诱导他人,使其进入高动机状态为某一目标的实现努力奋进。激励是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心理过程。不同学科对激励有不同的解释。作为管理用语,激励是指调动和发挥人的工作积极}生的过程。作为心理学术语,激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过程。作为管理心理学的概念,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是指通过采取一定的政策和措施,调动员工努力工作、爱岗敬业、提升个人绩效、实现自我价值的潜能,并最终促进组织发展和绩效提升的过程。

高校教师激励是指在尊重广大教师主体性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外部诱因满足他们的正当需要,从而激活其内驱力和维系其积极性的过程。激励对高校教师的管理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管理效率。

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提高的关键是组织成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生的增强。在新的形势下,教师的积极性对促进高校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起着关键洼的作用。对于高校而言,维持和利用一定的激励手段,为教师的科研和教学创造良好的氛围,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可提升高校学科发展水平。

没有一流的教师就不会有一流的学科和专业。通过激励,使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给教师提供有利的环境,使教师能够关注到本学科的学术发展前沿,提高充实自己的同时投入到学校的学科建设中去,提升高校的学科发展水平。

(三)达到组织和个人目标的整合。

在管理过程中,要采用目标激励等作用,让教师明确学校整体的发展目标,然后根据学校目标形成自己的目标,只有目标一致以后,才能形成凝聚力和向上的氛围,实现学校管理目标。

当前教师激励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激励作用得到重视,激励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但是仍存在大量的问题。

(一)激励模式单一,缺乏心理需求分析。

教师薪酬与课时量、发表论文数量、承担课题数量紧密挂钩,导致教师片面追求上课数量,申请课题项目,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管理者对激励的理解过于简单化,认为激励就是给予物质刺激,殊不知,教师是典型的知识型员工,仅仅从物质上是不能满足的,高校只有根据不同教师的需要,让其根据自身的需要具有充分的选择,激励才能成为改善绩效的有力因素。

(二)激励缺乏弹性。

把奖励的时间、内容、力度定得很死,一般只有年底和教师节才有表彰。激励的内容也不外乎评优秀和先进工作者,平时即使发现有个别教师表现得很优秀,往往也是拖到既定的时间套入既定的奖项和奖励力度予以表彰。缺乏时效性和内容的特定性,使得实际奖励效果人人打折。

(三)分配标准不合理以及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目前高校一般实行工作业绩与收入挂钩的制度,但对工作业绩如何定位,分配标准如何科学制定,作为高校教师其教学、科研、管理的量与质应以什么为参照物,其标准众说纷坛。尽管高校已加大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但现实中平均主义现象仍很普遍,工资矛盾仍很突出。传统的“不患寡患不均”的观念仍存在,内部公平无法实现,外部公平考虑得也不够。一旦以平均牺牲公平,使人才的潜在收益大于成本,就会出现人才大幅度流动。

(四)培训制度不健全,影响了激励的发展性。

培训对象单一,培训范围过窄,培训资金和教师资源不足等因素,造成了对教师进修的忽视,特别是一般院校教学型教师更很少有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培训内容不能满足教师需求,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教师队伍总体上不能适应知识创新和教育创新的需要,教师的培训需求增大,对培训内容和方法的要求多元化。

“管理深处是激励”。哈佛大学的詹姆斯教授在对激励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后提出,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加以激励,则可发挥到80%~90%。可见,激励对员工能力的发挥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通过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唤醒教师工作热情,激发教师自身潜能,这对于创建现代化学校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设置有效的考核标准。

考核标准也就是教师要达到的目标,对教师具有导向性。有效的考核标准应该是详细的,在设置过程当中应该强调员工共同参与完成。在教师考核中,要进一步细化和量化考核标准,对不同岗位的人进行不同的评估。根据目标设置理论,当个体渴望得到并努力去首选某个目标时,这个目标就成为一个激励因素。

加大考核的透明度。考核过程的透明度越高,越能保证考核结果的公正性。管理部门可以将教师的教学、科研论文、论著和获奖成果录入计算机,经审核,将业绩提交到网上,将考核与分配挂钩,从而增加考核的透明度,将封闭的人事管理变成开放的。

(二)引导合理的.流动,多种激励并用。

引导教师的合理流动,也是高校教师激励的一个主要方面。根据需要层次理论,在满足他们物质需要的同时,应根据他们的劳动特点,满足他们自尊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合理流动的激励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感情激励。一般来说,一个人在一个环境中待久了就会对这个环境产生感情,不会轻易改变,因此,高校教师一般不会轻易更换自己的工作环境与职业。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一方面应该抓住教师的这一心理特点,增强学校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另一方面要时刻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对于教师提出的合理要求,学校要加以重视并给予解决,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专心工作。让他们在教学事务、学术研究等学校建设方面都有发言权,使教师感觉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有责任有义务为学校贡献力量。

2.成就激励。首先,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出自己的水平,使学校取得良好的声誉,使教师以在这样的学校工作而自豪。其次,学校要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建立系统的教师培养方案,对教师的考研培训给予鼓励,对于教师在科研及课题研究方面的创新和成就给予奖励,提高他们学习与科研的积极性。

(三)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实现教师分层激励。

培训在教师激励中的作用在于它能满足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保证教师知识的更新和专业的发展。

要满足高校教师不同的培训需要。对高层次人才进行激励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他们的权利需要、关系需要和成就需要,根据不同层次教师培养的需求设置不同的激励。对新进教师要紧紧把住岗前培训教育关,通过岗前培训激励,使教师迅速融入学校组织。对教学型教师,要注重教师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和学历水平的提高,充分利用培训机会,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对研究型教师,要紧抓高学位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培养选拔学科带头人,出国留学进行学术交流。

建立科学准确的教师培训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对教师的培训工作进行监督考核,提高教师培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师培训工作的质量。从目前来看,由于影响因素众多;教师培训工作难以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但是建立科学准确的教师培训评价体系是完善教师培训体系的重要部分。

(四)制定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员工不是在真空中工作的,他们总是将自己的付出和所得与他人进行比较来判断自己所获得薪酬的公平性,从而影响他们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进行比较后,员工觉得薪酬是公平的,他可能会为此保持工作的积极性和努力程瘦。反之,则会消极怠工或是辞职,也会把自己现在付出的劳动与酬劳和过去的情况作比较,当发现版支比例与过去协调时,就会产生公平感,增强工作动力。

1.作好薪酬调查,确保教师薪酬与外部薪酬的公平性。高校在对教师进行薪酬激励时,不仅要立足于学校本身,还要考虑社会心理的影响作用,学校要对同地域同行业的薪酬保持敏感性,使自己的薪酬保持优势,以防止人才的流失。

2.调整薪酬结构,保证薪酬分配的公平性。在高校中,采取高弹性的激励模式,加大浮动工资及奖金的构成比例。在高等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者取得的成果,往往要付出超常的创造性智力劳动,并能为社会带来超常回报。所以高校在贯彻“按劳分配”的同时,还要按成果、知识、技术、管理等贡献要素分配。

管理者薪酬激励论文

从管理者自身角度考虑,影响其薪酬的主要因素包括管理者的`人力资本价值以及产出、管理者的需求层次、成就动机等。由于人们的知识和能力的差异,人力资本表现出来了很大的非同质性。因此,上市公司的绩效考核体系设计是否合理公平、执行是否务实到位,都会影响到高管的薪酬。此外,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高管自身的需求层次也会影响到薪酬的设计与制定。

高层管理者在企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绩效的贡献可以达到普通员工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其资本的价值理应得到体现。高层管理者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往往有着优秀的高层管理者,而一个失败的企业背后往往有着不称职的高层管理者。

既然高层管理者在企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那么,为保证高层管理人员的稳定性,避免企业高层变动对企业发展战略稳定性的影响,企业薪酬制度就应该充分体现高层管理者的人力资本价值,使得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在行业内部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使其保持经营企业的持久动力。这对企业的持续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一、目前我国高层管理者薪酬存在的问题。

1高层管理者薪酬水平与市场水平不接轨

中国大多数高层管理者的薪酬水平低,激励力度小,导致高层管理者为了满足自身利益,通过职位消费膨胀、以权谋私等损害所有者利益的手段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2高管薪酬与管理绩效未达到合理匹配,主要表现在:

一是没有真正体现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

二是只有奖励措施,却没有惩罚机制,即使企业当年未能完成预定任务,高管也不须承担任何责任或遭受物质惩罚。

三是公司效益与高管收入成反比。

只有与贡献匹配的高管收入才是公正的、公平的。

3薪酬构成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多数企业仍实行工资加奖金的分配方式,高层管理者的收入与经营业绩相关性不大。绝大多数人基本工资依然是收入的“大头”,而与其绩效关系紧密的奖金所占比例小。

(2)对高层管理者的激励仅仅局限在其在位时薪酬水平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往往忽视了对退位之后的考虑,如退位后奖金、岗位津贴、职位消费都没有了。

(3)职位消费混乱。高层管理者在职位消费如在办公环境、办公条件、通讯、交通、差旅等消费上自己做主,数额可观,职位消费混乱。职位消费成为灰色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高层管理者薪酬激励

1高层经理人员的薪酬由谁来定:

首先,应在专业公司的协助下,通过建立有外部咨询顾问参加的薪酬委员会进行制定。这样在促进薪酬改革的过程中,许多敏感问题才可以迎刃而解。

其次,薪酬问题是一个综合问题。好的薪酬制度,首先要符合企业现状,既考虑股东和公司的利益,还要考虑员工的切身感受和实际利益这就要求在总体设计上兼顾诸多因素,如果单纯由高管层来设计,难免会有失偏颇。

再次,薪酬委员会成员的组成,一定要多元化,既有股东代表,又有企业高层,同时有工会代表,还要引入咨询公司等第三方力量。这样才能够兼顾各方利益,协调好多重因素。

2成功实施高管薪酬激励方案的关键因素包括:

? 制定清晰明确的公司薪酬理念、业务目标和战略。奖励必须和企业的战略相挂钩。

? 定期审核薪酬水平,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 掌握薪酬结构的平衡,固定与浮动相结合,短期与长期互补充。

? 建立合理的激励体系,健全绩效管理,将绩效考核和各种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

? 委任合格负责的董事,审慎衡量公司高管团队的薪酬激励数量和支付方式。

3薪酬结构:

高层管理者薪酬激励是一个系统工程,核心是以市场水平确定薪酬水平,构成以基薪、奖金、保险福利、长期激励以及精神激励与职位激励等多元化的薪酬结构。

? 薪酬水平

决定高层管理者薪酬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市场薪酬水平、供求关系、所处的行业、企业的总资产、总销售额等。因此,如果以上决定因素发生变化,高层管理者的薪酬水平应适时进行调整。由于薪酬水平是吸引、留住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重要砝码,企业应根据企业的支付能力、薪酬策略确定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水平,并建立薪酬调整机制。

? 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结构

高层管理者薪酬构成是多元化的,薪酬构成中的每一项都有很强的针对性。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一般都由五部分组成,它们主要是:

1)基薪即基本工资

基本工资是高层管理人员的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它使得个人收入不会因企业的业绩波动而承担过多的风险。高层管理人员基本工资的绝对值虽然在逐步上升,但其在高层管理人员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却随着级别的逐渐提高而逐渐下降。

对于高层管理者,较高的工资是对其身价和能力的肯定,这种肯定本身就是一种激励。一般而言,企业规模越大,所需的高层管理者的档次越高,其工资水平越高。但由于工资与高层管理者的绩效无关,而且工资在一段相对较长的时期内都是比较固定的,其激励功能十分有限,所以应配合其他的薪酬激励手段使用。

2)绩效奖金或劳动分红

绩效奖金是根据企业的绩效,对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的一种短期激励,数额相当可观,是为了促使高层管理者达到企业年度目标而设立的,其在高层管理人员总收入中的比重随着级别的提高而逐渐增加。

只有通过业绩考核,企业的效益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企业才对高层管理者发放奖金;或者从税后利润中拿出一部分,奖励高层管理者,这些是劳动分红。年终分红或奖金的不足之处是可能诱使短期行为。高层管理者短期行为的招式可以是千奇百怪的,所以不可能由企业所有者的直接监督或规定几条准则加以防范,只能用某种长期激励体制使高层管理者不过分追求短期效益,而是兼顾企业的短期效益和长远发展。

3)长期激励计划——公司股票或期股

长期激励的特点是使高层管理者的薪酬与企业的长期利益挂钩,目前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对高层管理者的长期激励,通常采用股票激励方式。由于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在是否真正拥有股票上有所不同,所以,对高层管理者进行长期激励的手段亦有所不同。对于上市企业,国际上常用的长期激励工具主要包括: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限制性股票、mbo、股票购买计划、绩效股票、绩效单元等。上市公司按照员工的级别而在其购买公司股票时享受不同比例的优惠,员工级别越高,享有的优惠越大,或者高层管理人员薪酬的一部分以股票形式给付,股票可以在持有一定年份,或股票价格超过一定水平后出售。通过这种手段,可以保持公司团队的稳定性。对于非上市企业来说,常用的高层管理者长期激励工具主要包括:影子股票期权、员工持股计划、股票期权、利润分享计划和绩效单元等。

4)福利

对于一个高层管理人员来说,工作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基薪与奖金或劳动分红决定的是高层管理者目前的生活水平,而福利却同时影响了现在和将来的生活水准、品质。

高层管理人员的福利构成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享受一般员工都普遍享有的诸如免费午餐、饮料、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福利外,还有另外一些补充的额外福利。如无偿使用企业的车辆、招待费的全额包销、报销休假期间同家属一同出游的费用、弹性工作、额外商业人寿保险等。给高层管理者提供的福利固然相对于其薪酬总收入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可是这提高了他们的满足程度,增加了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同样能起到较大的激励作用。

5)精神激励与职位激励

当我们强调货币激励方式时,非货币性的激励方式如精神激励、职位激励同样也很重要。通过调查,高层管理者最看重的不是收入高低,而是精神激励与职位激励的内容。精神激励主要包括在事业发展机会、地位与声誉、权利、受褒奖机会与鼓舞士气等激励。职位激励包括升迁机会、解聘与降职等。由于精神激励、职位激励并不直接随高层管理者经营业绩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它的激励作用还是有限的,精神激励、职位激励应与薪酬收入激励同时使用。

? 高层管理人员薪酬结构中各要素所占的比例

高管薪酬的构成中,基本工资,年度奖金,长期激励如何支付、支付多少报酬、按什么比率来支付取决于公司所在的行业、具体的职位、公司的发展阶段、区域和文化以及公司的薪酬理念。一般说来,高层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占到全部收入的30%左右,年度分红约占20%,长期的激励计划约为50%,但是这些数目也会由于高管职位的高低和所在行业产生相当大的差异。

三、未来高管薪酬管理趋势

未来高管薪酬管理趋势是薪酬激励机制的不断健全,特别是长期激励工具的应用。由于很多公司倾向于保持一种稳定平均的薪酬体制,所以对浮动奖金机制的改革显得略为缓慢。这种情况仍然会不断持续下去。然而,随着股票市场的的萧条和不景气,未来高管薪酬的焦点也将会从期权发放转向现金分红。同时高管薪酬也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薪酬制度将会变得更为规范。对于高层管理人员和股东来说,薪酬体制也会越来越透明,不再像以前那样随意,每年的薪酬方案都会精心设计,并确保总体薪酬的每一部分都得到清晰的反映。

结束语:随着高层管理人才市场的逐步全球化和公司国际化步伐加快,参与高层管理人才的全球化争夺也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尽管高层管理人员不单只看重薪酬,但当他们处在收入高峰时期,决定如何投资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的时候,肯定会考虑自身的财富积累机会。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给予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提供合适的机会去吸引、留住并奖励那些使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成功的关键高层,这对于领先的公司来说是势在必行的。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